📖 ZKIZ Archives


價值不都是金錢能衡量的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8vtp.html


最近在看《非理性繁榮》的作者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在耶魯大學開講的公開課「金融市場」。他說了一句話:「Maybe you value money to much.」(或許你把金錢看的太重),讓我豁然開朗,對value一詞有了更深的理解。

 

以前總認為value investing(價值投資)中的value(價值、估值)就等同金錢,或是習慣的給每個公司去value一下市值,其實很多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比如google這樣的企業,他提供的搜索服務,使的全球無數人獲益,不是單純能夠用金錢衡量的;又比如發明新藥的公司,緩解或解決了病人的痛苦也不是單純能夠用金錢衡量的。

 

以煙草業為主業的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以醫藥為主業的雅培公司都是美國股市歷史上的大牛股,菲利普.莫里斯提供的平均年回報率(1957-2003年)為19.75%甚至高於雅培公司的16.51%。但是前者提供的產品損害了大眾的身體並降低了壽命,後者提供的產品是緩解和治療人類的痛苦並延長壽命。這兩個公司的價值恐怕不能簡單用回報率來衡量誰好誰壞。或者提前告訴你長期來看煙草公司回報要稍高於醫藥公司回報,你會選哪家?

 

有些企業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服務,這些公司雖然有個市值......一串帶零的數字去估算價值,但這些公司是值得在金錢以外獲得更多尊重的。

 

另外羅伯特.希勒在課程開始時推薦了3本書作為教材:

1,《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基礎》,作者:法伯茲(Fabozzi.F.J.)等
2,《股市長線法寶》,作者:傑裡米 J.西格爾(Jeremy J.Siegel)
3,《非理性繁榮》,作者:羅伯特.希勒(Robert J. Shiller)

 

第一本書我以前沒看過,在網上看了下書的目錄,內容正如書名就是介紹了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如果有時間找來拜讀一下。後面2本我都看了,確實是理解金融市場的好書,而且內容深刻雋永,屬必讀之佳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44

正和島創始人劉東華:「人人都是創業者」是忽悠人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30551.html

以下是正和島創始人、首席架構師劉東華論壇發言全文實錄:

謝謝大家對我的鼓勵。如果是創業者,這位兄弟說他從來沒有創過業。從創業者角度我是最年輕的創業者,創業精神我可能是最老的,我年齡差不多在這算最大,至少按頭髮看是肯定是最大的。我幾乎一直是按照一種,原來不知道創業精神這詞,但是確實是一直按照一種夢想,就是自己最想做什麼?其實每一個人創業的衝動動力不一樣的。有的人老挨打,想長大一定讓那個人買的帳。劉暢夢想想創業不是這樣的夢想。我覺得我這個也有一點,從小喜歡做夢,追尋自己內心,從小想做政治家,十來歲的時候知道秦始皇13歲當了皇帝了,我說我13歲沒戲了。從小是有這樣的夢想。

大學畢業也想從政,後來也沒有機會,結果做了媒體,做媒體發現拐彎抹角仍然有機會從政,記者出身也有當總統的,有這種想入非非,幹什麼都要做最好,幹什麼都要做最大,做媒體人民日報是最牛,人民日報培養的研究生,因為六四給衝到經濟日報去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到經濟日報,正好為企業家服務,有這樣的機會,有機會接觸企業家,中國企業領袖年會是我創辦的,大家都沾我光。首都第一塊民營經濟專欄,最早為民營企業家服務,我就是做這樣的平台。做中國企業家雜誌社的社長、總編輯,後來弄創業傢俱樂部,我發現我好像天生是創業者,我對創業者有我自己的描述,有位老弟說是不是都是原罪,原罪這個詞是從聖經裡面出來的,大家知道沒有原罪就沒有人類。我仍然不認為真正的創業者就要有原罪。

我認為中國的創業者的共性是什麼?就是用心看到了一個金礦,眼睛是看不到的,用心看到了一個金礦。通上那個金礦有很多東西擋著,很多死亡的陷阱,他要說服那些有武器有錢的,有勁的,說服各種他需要的人跟著他走。一開始他是負債者,他用承諾把大家綁在一起,他為什麼敢承諾,因為他用心看到一個金礦,咱們把金礦挖出來,大家都變成富翁。真正的創業者都是夢想驅動,夢想不一樣的,不同的夢想驅動力不一樣,可能決定你走多遠,做多大,在很大程度是你夢想的動力到底有多大。

我有一個比較反動的觀點,我說真正的創業者幾乎都是天生的。那種說人人都是創業者,說好聽點假設,難聽點是忽悠。創業成功的幾率比車禍還要低,為什麼?大部分創業者都是說看到那些成功者說,我也要享受他成功之後的狀態,本身不是,還想要那個東西,他一來他隨時可以退,隨時可以投降。哪怕是外在動力,說我一定怎麼樣,外在動力其實也可以,這個比較苦的。像我這樣,剛才那位老弟,郭軍他說想什麼對自己說的話,這種比較信服,就是追尋自己的內心。你是追尋自己的內心,你是傾聽自己內心呼喚,你把自己內心的呼喚和社會和市場需要找到對接點,這個對接點是金礦,你用全部生命把這個金礦挖出來,你挖出來你價值兌現了,這個世界給你尊敬,這種創業是最幸福的。

中國具備喬布斯天分的人肯定是無數的,喬布斯去世之後,中國在互聯網在微博上,大家好像中國人民比美國人民還要悲痛。當時我發了一條微博,我說中國出不了喬布斯,甚至大家看近期內出不了。也不僅僅是體制的問題,幾乎每一個人頌揚喬布斯的人都是殺手,中國喬布斯的殺手。看看喬布斯的傳,包括喬布斯的一些電影,看看他的經歷,喬布斯的毛病好像比周鴻禕多很多,自己女朋友生了小孩死活不承認是自己的孩子,做親子鑑定後還是不承認。喬布斯犯的所有錯誤,只要有一個在中國人身上,都能被吐沫淹死,這是一個偽命題。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比如說馬云有一段說,未來三年是中國民營企業最好的時期。我一看味道不對,再一看馬云在後面說什麼,當然數字不會很好看。那意思是什麼,肯定大批死亡,如果你練火眼金睛那是最好的時機。孵小雞,大批的小雞可以孵出去,特別頑強的小雞才能孵出來,生命力無比的強大,現在是產生這樣小雞的時代。

周鴻禕說創業失敗率非常高,我們只是描述事實,並不是讓大家害怕失敗,真正的創業者沒有害怕失敗的。而且很多年前我們就曾經拋出概念失敗英雄,我們尊重成功,我們要寬容失敗。做企業家要有更高的要求,你對英雄不提最高要求跟誰提。另外一句話給最大的寬容,他面對挑戰他去追求的東西,都是普通人不敢冒的風險,不敢嘗試的東西。失敗是常態,我們通常提無比荒唐的要求,一旦出了事決不寬容踩死你,罵死你。創業者可能是天生的,但是有更多的創業的人我覺得是好事,因為知道創業確實不是人幹的事。因此你要產生對創業者創業團隊的尊重,咱做不到也不願意承認任何人做到,我覺得那個心態是非常扭曲的。

首先我承認我很酷,因為確實是,剛才鄺兄說的,現在創業不要那麼苦大仇深。我說一句話,我說正和島不成功,劉東華死無葬身之地。你為什麼要干這麼一個事,做不成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我快50歲的人創業做互聯網,做移動互聯,而且我從99年就開始說正和島這個沒有的詞,這套業務模式和商務模式,得到的全是嘲笑,又被嘲笑了十幾年,最後終於發現這個事成了。特別酷的另外一件事是什麼,我不是做互聯網,也不懂互聯網,正和島擴張太大,我團隊快150個人,產品技術團隊在開會交流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這個團隊的成員全是從所有最偉大最優秀的互聯網公司和那些最有活力的創業公司來的。像我這麼老古董的人創建互聯網,但是來的全是這樣一些人。

我跟大家說全世界沒有這樣一個平台,因為現實社會的成功者對互聯網是害怕的,在互聯網最沒有安全感。只有在正和島,現實世界最成功的人都到這來,天天對我們團隊提要求,我們來了,我們要求你希望你如何如何,這個團隊的那種成就感,現實世界最成功的人天天在這,越聚越多,天天對他們提要求,互聯網的朋友認為這個根本不可能,你劉東華說這麼多年根本不可能有這樣模式存在,正和島一年多,正式上線6月到現在,不到半年,到現在最酷就是從一個理念從一個夢想變成一個肉團,造成肉身,這個生命是活的,大家覺得這個事不得了,我說真正不得了的是三生萬物,這個是活的。感謝大家!

所有的痛苦是別人眼裡的,創業者一點不覺得痛苦,我一個新的創業者,我也願意把自己踩到泥裡重新站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83

「投資真理」都是垃圾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353171.html
個朋友有幸參加了麥健陸(James McGregor)家的聖誕「爬梯」,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這個《十億消費者》的作者看過的書擺起來,佔據了一整面牆,而且是那種豪華公寓一面大牆。這種閱讀量足夠讓絕大多數人羞愧的,特別是那些投資家們。

這種羞愧的原因,就像威廉·伯恩斯坦說過的,其實投資是一個非常受限的領域,沒有多少知識被確認為準確無誤的。投資不可能像IT或者醫學領域那樣,只要一個人有求知慾並且生命還在延續,那麼他就可以在這些領域繼續學習,就像麥健陸一樣讀一牆的書。

在這種情況下,投資的「真理」還總是受到一些週期性的困擾。比如1980年代的時候,控制華爾街的是德崇證券的邁克·米爾肯,他靠做市垃圾債券,既可以讓任何一家上市公司感到恐懼,也控制了那些膽大妄為的套利人—這些人裡包括卡爾·伊坎,KKR的卡拉維斯——當時德崇公司每年舉行的套利人大會被投資界敬仰的程度就像現在沃倫·巴菲特的奧馬哈投資者年會一樣。只不過德崇的「爬梯」裡更有亮點,年會裡有一個環節只允許男性參加,在這個小眾聚會中會出現各種類型的漂亮女孩,會議組織者恩格爾還許諾她們「肯定不是妓女」。

難道他們還不夠棒麼!好吧,當每個投資精英都對德崇證券趨之若鶩,豎著耳朵靜聽米爾肯大談垃圾債券拯救美國的時候,這個垃圾債券之王因為內幕交易等罪名被判處十年徒刑。接下來,隨著1990年代初的股市下跌和政府對垃圾債券做市商的控制,那些「垃圾投資」理論都結束了。

要命的是,這種對投資真理的摧毀,大概每十年就要來一次,風暴掃過,無數投資精英破產、進監獄或者成了神經病,他們曾轟動一時的理論就會被統統扔進垃圾堆裡。

被公認經得起歷史考驗的關於投資的書沒有幾本,而真正對於投資有價值的書更沒有幾本,大概也就在30本之內——在關於投資的書中,有一些屬於經得起考驗的真理,但是,對投資實踐毫無用處,如果要把它們算進去,書目應該更多一些——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閱讀速度,大概一年也就把這些書讀完了。那麼,之後應該做什麼?曾經有專業人士對我說過,「那就再讀一遍,比如說《聰明的投資者》,這本書我們每年都讀一遍。」

也許這種方式是靠譜的,這方面做的比較好的人是沃爾特·施洛茨,他沒在高等學校讀過金融科目,只是在格雷厄姆培訓班聽了課,然後珍藏了一本《證券分析》。在此後的47年投資生涯中他獲得了15%的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這個水平超過了當時標準普爾的增長率的50%。而施洛茨的投資哲學大概就四個字「買便宜貨」。

根據對「投資真理」的瞭解,我得出了兩個關於投資的重要結論:

第一,從事投資金融的人獲得更高的收入是補償他們所面臨的風險,因為他們一旦從錯投資「師父」,很可能也像那些過時理論一樣被扔進垃圾堆裡;第二,第一種想法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對投資從業者收入情況的嫉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929

我們都是泡沫的製造者,我們也是泡沫的獲益者,同時,我們也可能是泡沫要毀滅的那個人生 吳曉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877cc6010182oe.html

「泡沫」

 

今天的專欄,說說泡沫。

什麼是泡沫?在日常生活中,你很容易回答。可是在商業界,這卻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比如,當今中國的經濟,有沒有泡沫?房價有泡沫嗎?股市有泡沫嗎?人民幣有泡沫嗎?高鐵建設有泡沫嗎?互聯網有泡沫嗎?

你可以說,莫非中國的經濟學家們都是一群「白痴」,連泡沫也整不清楚?他們真是整不清楚,這不怪他們,因為全世界的經濟學家都整不清楚。

比如當過美聯儲總裁的格林斯潘,各位聽說過吧?他夠老奸巨滑的了,可是,連他不知道什麼是泡沫。他說,泡沫不破滅就沒法知道那是泡沫。

比如上海的房價,從2000年前後的5千來元一平方,漲到了三萬多一平方,夠誇張的了。讀這本《巴莎男士》的白領朋友,你如果每月有2萬元收入,想買一套百平方左右的房子,恐怕每天只靠呼吸空氣就能活下來,也起碼得存15年的錢。一般的人,都說那是相當的泡沫了。

可是,也有「二般」的人不這麼認為。他告訴你一個數據,在2000年前後,中國的廣義貨幣總量是11萬億元左右,現在是多少呢?70多萬億元。也就是說,現在的錢比12年前多了整整6倍多,12年前1塊錢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的6塊多錢。你這麼一算突然發現,上海的房價上漲居然與廣義貨幣的增長是同步的!所以,如果房價有泡沫,那麼首先是貨幣的泡沫。

你一個小老百姓,有辦法制止貨幣的泡沫嗎?不能。

你能幹什麼呢?你能幹的就是,去購買一個泡沫,讓它與貨幣的泡沫同步變大。

全中國最好的泡沫是什麼?正在讀這篇專欄的讀者可以問一下自己,你炒股票虧過錢嗎?你投資工廠虧過錢嗎?你購買房子虧過錢嗎?虧損最少的那個東西,就是最沒有泡沫的。

再算一下未來的帳。中國的金融專家有一個共識──他們是怎麼達成這個共識的,是一個特複雜的問題,咱們今天不說它──他們認為,要維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人民幣的供應量增長在15%到18%之間是合適的。而從今往後的十來年裡,中國的GDP很可能仍然將保持8%左右的增速。這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每年的貨幣供應是經濟增長的一倍,貨幣貶值的長期趨勢是不可遏制的,而且似乎沒有人打算去遏制它。

如果未來10年裡發生通貨膨脹,每年物價上漲10%,那就意味著每隔7·2年,人民幣就貶值一倍了。而如果你把錢存在銀行裡,每年就相當於貶值8%左右。所以,你必須要投資出去,可你投資什麼呢?

一個商品或一個產業,有沒有產生或成為泡沫,是一件不容易判斷的事情。不過,有一條基本的判斷是存在的,那就是,這個投資品是否基礎於一個真實的需求。

所以,老格林斯潘是對的。中國的經濟有沒有泡沫,房價、股市以及高鐵建設有沒有泡沫,只基礎在一個事實之上:如果它破滅了,那就是泡沫,如果沒有破滅,就沒有泡沫。

那麼,中國經濟會不會破滅,又該如何觀察呢?我認為,有兩個「紅利」會讓泡沫不破滅,但是有一個危機會讓泡沫破滅。

兩個紅利,一個是「人口紅利」,一個是「基尼紅利」。

「人口紅利」是中國的城市化。在過去的十五年裡,中國每年的城市化率提高一個百分點,也就是說每年有1400萬農民變成城裡人,他們的消費力將成為經濟和消費增長的動力。具體到不同的地區和城市,如果那裡每年都有很多新鮮面孔出現,你就不必擔心房價下跌,如果你走在街上到處碰到的都是和藹可親的熟面孔,那麼,他們的臉上就都寫著泡沫兩字。

「基尼紅利」是我發達的新名詞,大家聽說過的是基尼係數,它的高低標誌著一個國家的貧富差距。到今天,國家統計部門拒絕統計中國的基尼係數,理由是居民的灰色收入太大。國外一些吃飽了飯沒事幹的機構以及聯合國倒統計過,數據從4·8到5·2不等,總而言之,中國的貧富差距那是相當的大。這是一個很讓人擔憂的事情,不過問題的另外一面是,正是因為有如此大的貧富差距,人民仍然沒有喪失追求財富的熱情。在經濟學上,貧富差距會成為經濟成長的動力,我這樣說有點殘酷,但它是事實。歐洲經濟為什麼停滯了?日本為什麼不發展了?原因很多,最重要的之一就是,那裡的貧富差距太小了,人們失去了追求財富的動力。

那麼,將讓泡沫破滅的危機是什麼呢?

是消費乏力。

如果大家都不想著賺錢了。如果農民都不想到城裡來了。如果你情人節只給情人寫一個溫馨的短信而不買IPAD了。如果你的男朋友不存錢買房了。泡沫就破滅了,中國經濟就完蛋了。說到這裡,你就恍然大悟,為什麼我們的總理老是叨叨著要「擴大內需」了。

這就是當今中國人的命運:我們都是泡沫的製造者,我們也是泡沫的獲益者,同時,我們也可能是泡沫要毀滅的那個人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09

鎧勝、和碩都是寶 童子賢尷尬搏版面

2013-02-04  TWM
 
 

 

與華碩董事長施崇棠在尾牙宴大跳「撐腰舞」高度亮相相比,關係企業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也不遑多讓。

日前,他在同時也擔任子公司董事長的鎧勝上市法說會中,大力推銷公司的營運潛力,還說鎧勝成立十八年,如今股票掛牌,「算是考上大學。」

只是在鎧勝法說會過後,媒體對和碩的營運表現更感興趣,問題直繞在和碩的業績上打轉,搶了不少鎧勝的鋒頭。「手心手背都是肉」,要先講哪一家公司的好話搏媒體版面,讓童子賢有點尷尬。

二○一二年,和碩合併營收衝破七千億元,年增率超過五成,是華碩集團中,業績成長幅度最高的公司,今年更向兆元企業目標邁進,有機會超越二○一二年營收跌破兆元的廣達。「養胖了就要開始養壯、必須重質不重量,」營收基期墊高後,童子賢確定了今年和碩將以追求利潤成長為先。

和碩與鎧勝的主要客戶都是蘋果,同時講兩家公司業績,童子賢省了不少時間與唇舌,媒體也毋須奔波問問題,直喊賺到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828

拿著鐵鎯頭看啥都是釘子:學習銀行股估值 sailholder

http://xueqiu.com/3337141443/23115722
王五:最近雪球對銀行股估值的討論甚歡,可俺對估值是一竅不通。

趙六:我也是不懂呀,啥PB、PE的,對於銀行這種高槓桿運行的玩錢專營公司到底合適不?

王五:民生銀行搞小微企業貸款,有人以為這個區域是藍海,缺乏競爭,先行者優勢明顯。

趙六:從這方面的成長性看,民生確實做得比其它銀行強些。

王五:各個銀行不良貸款率繼續保持優秀,是否可以認為以後的壞賬趨勢也會十分平緩呢?

趙六:如你所願的話銀行股全部都被低估了。

王五:有人說兲朝的銀行是國有的,缺乏競爭,如果引入民企自主開銀行,才會引發劇烈競爭,到那時再考慮銀行股跟國際接軌的低估值比較合理。

趙六:那俺就谷歌一下,用谷歌這個鐵鎯頭敲敲釘子?

王五:你谷歌的結局如何,是否認同以上說辭?

趙六:困難呀,它老是不在服務區,黑社會總是在找它茬,不過找到了一點線索。

王五:啥線索?

趙六:問你,兲朝最大的銀行是啥體制的?

王五:最大的當然是四大行,四大行都是國有的呀,現在都發行了股票,算國有上市公司吧。

趙六:呵呵,兲朝的體制你還沒摸透。有一個大銀行是隱形的,在央行和銀監會的公開統計數據中都找不到其影子的,既享有中小型股份制銀行的優勢政策,系統風險還特別低。其局部出問題不會引發全國性危機。而且還不是國有的。它的總資產現在可能是銀行業的第一位,或者第二位。即便是第二位,過幾年沒有危機的日子,也早晚變第一。

王五:你說的是農村信用合作社吧,我聽說它是地方投資,風險高,效益差,咋會變成全國數一數二的大銀行,這話咋講?

趙六:是這樣。農村信用合作社原先屬於農行管轄,96年與農行脫鉤,脫鉤前後農村信用社遭遇房地產泡沫和東南亞金融危機的侵襲,某些地方的合作社長年處於資不抵債狀態。為此本屆政府進行了信用社試點改革,在05年推向全國,各省都成立了信用聯社

王五:難道這些省信用聯社都坐在當地銀行業的頭把交椅?

趙六:你隨便查某個省的信用聯社的新聞,總容易找到一句「存貸款餘額居全省金融機構第一位」,比方說

湖南信用聯社:http://www.hnnxs.com/InfoShow.aspx?id=3358

河北信用聯社:http://www.hebnx.com/newsdetail.asp?newsId=220

安徽信用聯社:http://www.ahrcu.com/tpxw/article.jsp?articleId=80298115

福建農村信用社(農商銀行):http://www.fjnx.com.cn/fjnxcms/fjnx/zxzx/ynxw/wz1101.html

河南農村信用社: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3-01/25/content_845250.htm?div=-1

海南農信:http://www.hnnx.com/sitegroup/hnnxs/html/ff8080813160a1d1013160ac048e0096/20130105101384171.html

雲南農信社:http://www.chinaacc.com/new/184_900_201301/15le385144768.shtml

山東農信:http://www.sdnxs.com/Info/2083323

王五:咋會讓農信社拔得頭籌吶?

趙六:首先該歸因於當局的政策好吧。對農信社的支持力度比對中小股份制上市銀行的支持力度還大,中央當局給政策、派人對機構組織進行調教;地方當局給出路,用當地的資源支持。接受貸款的企業都比較爭氣,當地居民對本地金融機構更加信任;信用合作社從業人員作為地頭蛇更善於發掘增長機會。關鍵還是這十年間政府應對經濟危機衝擊整體應對得當,使得銀行業能夠在錦上添花方面發揮特長。

王五:你咋可以說當局支持農信社的力度比中小股份制上市銀行強呢?用股民的錢通過IPO補充銀行本錢來支持銀行發展,農信社可得不到這種待遇!

趙六:IPO是對銀行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請問一個*ST的股票說它要增發股票填窟窿,而且預計未來六七年都資不抵債,你會掏錢去支持這種公司不?

王五:不能夠。

趙六:就是呀。這種信用社可以繼續運營七八年直到淨資產為正,這種扶持的政策力度大不?

王五:太大了。你說的這是哪裡呀?

趙六:先問你一個問題。要是經濟失控了,兲朝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會上升多少?

王五:不是有人說上到3%了不的了嗎?

趙六:其實國際上的金融危機從來都對兲朝的金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的。97年的東南亞金融泡沫在南方有巨大影響,從這條消息看

http://www.gdrcu.com/magazine_info.php?classid=6&nclassid=1&newsid=380&mid=148&cid=290
查看原圖

08年不良貸款有557億圓,87/99=87.88%的信用社資不抵債,這還是經過數年良性經營抵掉了不少壞賬後的情況,僅08年一年就抵消了壞賬上百億:

「比年初減少106.67億元,不良貸款率14.75%,比年初下降5.2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均連續四年實現明顯「雙降」。」

http://www.gdrcu.com/magazine_info.php?classid=6&nclassid=1&newsid=360&mid=123&cid=201
查看原圖

你再看看04年有多少貸款:

http://www.gdrcu.com/show_info.php?classid=3&nclassid=3&id=422


王五:04年貸款餘額不足2350億圓,天吶,07年底貸款餘額3333億圓,不良貸款率是接近20%,加上3年裡面消除的壞賬,那04年的不良貸款率得是多少呀?

趙六:可見銀行是個週期性企業,在景氣時給企業錦上添花,不景氣的時候讓它去雪中送炭,即便它依靠本地政府背書,也是它倒霉的時候。06年有人估計:農信系統不良貸款率在30%,大多農信社資不抵債
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06/07/31/007777021.shtml



王五:現在吶?

趙六:廣東農信的不良貸款率在11年已經下降到了4.6%

http://www.gdrcu.com/show_info.php?classid=3&nclassid=3&id=476

王五:還是超過3%丫。從97年到08年,用了十一年時間也沒能清理掉那些歷史壞賬。看來銀行股的投資還真得用十年的眼光去看。怪不得廣東信用社存款餘額不是全省第一吶,有因緣在那裡呀。

趙六:廣東的這是一種模式,讓資不抵債的銀行繼續運營許多年,通過良性反饋,讓壞賬在系統內部逐年解決。江蘇好像是另外一種模式,把壞賬掛到原系統。原班人馬另外開銀行發展。你在蘇南就找不到農信社了,只有本地的商業銀行。

王五:蘇南也有壞賬?

趙六:當年有不少年息25%的集資或存款,掛賬停息還本,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才把本錢還給了儲戶。這些賬目不會體現在那些新開的商業銀行裡面。

王五:你前面說農信社系統風險特別低,是指這種局部農信社的壞賬不會傳染到其它農信社,而上市銀行當局部分行出問題時,則無法避免其所有股東的權益受累?

趙六:是呀。

王五:從這點看農信社就不是全國性的銀行,只能看做是地方銀行。何談隱形大銀行呢?

趙六:成立全國機構還不是分分鐘的事情。但成立全國機構就無法隱形,就享受不到這麼大的好處。

王五:啥好處?

趙六:你知道大銀行和小銀行的貸存比是不同的,大銀行要嚴,貸存比要小。

王五:農信的貸存比是小銀行的,所以它發放貸款的能力強?

趙六:是呀,年復一年,每年超別人一點,咋會不整到頭把交椅吶?必須的。

王五: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它是老大?

趙六:是呀,農信在這方面深耕多年,老法師啦。以浙江農信為例:全省五分之一的小微企業貸款是它做的。

http://www.zj96596.com/gywm/zjnxjj/default.shtml


王五:那這小微企業貸款是紅海是藍海?

趙六:紅海藍海俺不知道,但假定你是某上市銀行的支行經理,剛學習做小貸,就發覺這一行裡面有個老大,而且各地的個個支行都在當地遇到老大,你會咋辦?

王五:搶客戶呀。

趙六:競爭激烈吧。不是沒競爭吧?你以為自己銀行的風控能力比起農信社如何?

王五:上市銀行人員平均文化程度高,風控能力佔優吧。

趙六:人家十幾年的壞賬控制和消除經驗不比你的學歷強?人家是知恥而後勇,你們年輕人沒經歷過這些,有句老話咋說的:書上得來終覺淺。觀察浙江農信,在不良貸款率1.37%時把貸存比控制在0.704,而廣東農信,則在不良貸款率為4.6%時把貸存比控制在0.625,相當於國有四大銀行的貸存比水平。風控能力可見一斑。

王五:也是丫。上市銀行的風控能力還真不一定比農信社強。當公司領導好大喜功,劇烈追求成長速度時尤其如此。要命的是上市公司本身有利益激勵機制助長此傾向。想想蠻可怕,原來金融危機其實就在自己身邊發生著,自己卻毫無危機感。

趙六:是呀,一直看西方金融危機的報導,就會形成兲朝置身事外的錯覺。其實到好大喜功的兲朝媒體裡面也可以挖掘到一些事實。雖然谷歌很難,但還是有料的。

王五:最近政策支持開村鎮銀行,有人說這是對某些中小股份制銀行的利好。

趙六:當村鎮銀行遇到當地老大時會發生啥?看這報導:難與農信社競爭!
http://news.zgjrw.com/News/2012823/chinavbf/391126275200.shtml

王五:我在想農信社的這種壞賬處理方式能否在上市銀行推廣?

趙六:這恐怕不行。上市公司要想像這樣維持是很難的。由於信息公開的緣故,大家都知道該銀行資不抵債了,就會擠兌。屆時像農信社這種體量的銀行倒下,媒體就會以「中國的雷曼銀行灰飛煙滅,股價從48圓跌到兩分錢,股東權益全部揮發,股票持有者顆粒無收」類似的狗血情節進行炒作。哪裡還有機會維持。

王五:這麼看來本屆政府在這方面還算有些能耐?

趙六:下屆政府要走存款保險的路子了,你說投資銀行股的風險如何,是變小了還是變大了?

王五:銀行是服務於企業的,企業能維持,銀行就會以增長來抵消發生壞賬的機率。企業無法維持,銀行不但不會雪中送炭還會釜底抽薪。投資銀行股,關注實體經濟的趨勢很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43

股市必將下跌,中國經濟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是腐敗造成的 心燈永續William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3475399
中國經濟、金融、房地產、股市等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是因為腐敗。所以習總一上來就說了一句根根上的話「物必先自腐而後生蟲」,意思直截了當地說到了根本上了---上面先腐敗了, 爛了,下面才生出來這麼多蛀蟲。由這個腐敗說開去,下面就有關的具體問題一一說說我的看法。

先說A股。A股必將持續下跌,尤其是創業板市場遠沒有跌完呢。我說這話一定很多人恨我多事影響他人賺錢了,但這真不是我說的,讓股市有序地下跌這是政府的意圖。「炒股要聽D的話」沒錯滴。證監會關於「創新創業板發行方式」,這個被解讀為集中批量發行。我認為這是真的,一定是先從創業板開始試行,因為創業板的泡沫最大,被高估地最嚴重。為何創業板這麼大的泡沫,就是它的市場、盤子還小,資金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個股進行集中操作,大量資金屯集在創業板造成股價虛高。現在的中央政府是懂根本的,於是就從供給開始,股票的大量供給,資金勢必分流,資金從這些虛高的股票上流走了,股價自然就跌下來了。

所以說,股票供大於求的情況下股市下跌是必然的,不用懷疑的。問題是為何政府這次是希望A股有序地跌呢? 因為政府這次是真心想把A股市場做成一個自由的市場說話的證券市場了。4月1號,港澳台居民可以憑有效身份證開立A股帳戶,這個政策說明什麼? A股現在誰都知是個賭場,高估嚴重,這個時候對港澳台成熟的投資者開放,人家可比我們在股市上經歷得多了,才不會來的。中央政府當然知道人家不傻,出這個政策,其實就是表明一個立場一個態度,告訴境外的投資者們,中國的證券市場要改革了,要做成自由的市場說話的了。一個規範化的,自由的市場,投資者才會自願來嗎。政策出台的意圖是這個。但A股這麼高的市值,泡沫嚴重誰會來呢? 所以得先由政府來刺破這個濃包。A股豈有不跌的道理。

A股這麼多年來所形成的問題,就是政府這個家長制害的,政府這個大家長這也要管那也要管,不是說你不能管,而是你的機制自身是產生腐敗的溫床,有人利用了這個,把這個A股市場搞成謀個人私利的賭場了。所以習總的「物必先自腐而後生蟲」這話有多重要啊,這個講話就是表明了,A股市場非改革不可了,從源頭改,但要付出代價。

這裡再次順帶說說個股貴州茅台,這家上市公司業績之所以如此之好,無它,就是因為腐敗促成了它業績高成長的。茅台不是跌不跌的問題,是跌多少的問題。現在你們看它跌了很多了,以為便宜了,在我看來,它的下跌只是開始。這裡面的邏輯不是分析一個企業能搞明白了,要講政治。

再說說房地產。
如果說中國的股市已經是個熟透了的濃包必須要刺破了,那麼中國的房地產還沒有到成為一個熟透了的濃包的階段,但政府也必須得先下手了,在它還沒有熟透前刺破它。為什麼?我總說,中央政府是很懂根本的。因為中央政府明白了,如果等到中國的房地產形成了泡沫大濃包了,那就是下一個美國了,就是一場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一樣的大危機。先是房地產崩潰,那麼銀行系統接著崩盤,金融危機先到來,然後就是蔓延到實體經濟觸發中國的經濟危機。這個政府早就看清楚了想明白了,所以房價必須得下來,政府對房地產的調控大家不要心存僥倖了,只會越來越嚴,越具體,後面的重磅調控政策仍會不斷隨房地產的形勢出來。

最近,小潘同學出來說了一句話是切中要害的。他說,中國的房子再也不會是緊缺、緊俏商品了。他說的很對。現在的房子一個人手上有上百套、幾十套,這都是什麼人買的? 炒房子的不可能拿這麼多的,就算拿得起也不會拿這麼多,對他們來說房子就是商品是要流通的才能轉出來錢去做下一個投資。屯在個人手上的幾十、成百套的房子的主子,不是別人,就是貪污腐敗分子,只有他們才拿得起拿得住,因為這些房子根本就沒有成本,貪污來的錢放銀行不放心,放股市又不敢,只有做實了變成房子放著踏實些。這也是為什麼,一邊是普通消費者買不起房子,一邊是房子還越賣越貴不擔心賣不掉的根源。這些房子都去了哪裡,房地產商心裡太有數了。

所以我說,中國經濟的方方面面存在的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因為腐敗!「物必先自腐而後生蟲」,習總說出了這個時代的最強音,他必將是一個劃時代的中國領導人,他為中國把這個時代一劃,告別過去,展望未來,他為後來的繼承者鋪好了改革開放的康莊大路。。。中國大有希望了!

中國的問題是因為腐敗造成的,這與西方尤其是美國又有所不同,西方在腐敗問題上沒有這麼嚴重,他們的問題更嚴重,是價值觀文化的問題。中國人講「以義致利」,西方人沒有文化,他們講「以利致利」。什麼意思呢,就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用來交換的,金錢至上。西方的政治權力是操縱在財閥們的手上的,這是要亡國的,因為一旦出了事,都是國家來買單的,這點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已經看出來了。中國雖有腐敗,但不會亡國,因為中國有中國文化。

大家現在看到,美國及歐洲的股市都在漲在創新高,為何獨獨中國的股市不漲,道理上面講了,再補充一條,中國政府看明白了美國玩的把戲,不陪你美國玩了,因為這樣玩下去一定是大家一起垮掉的,美國是想拉大家都下水,他好混水摸魚。這套對中國沒有用的,以後就是你玩你的,我做我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36

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都是「少年派」,好公司是管出來的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6339.html

退休的事是真的。我想了9年,計劃了6年,實施了3年。

我跟自己講,我們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工作的,我們是來享受人生的,我們是來做人不是做事。如果一輩子都做事的話,忘了做人,將來一定會後悔。所以,我覺得48歲以前我的工作是我的生活,48歲以後我希望我的生活是我的工作。

不管事業多成功、多偉大、多了不起,記住我們到這個世界就是享受經歷這個人生的體驗。忙著做事一定會後悔。我不希望自己70、80歲還在公司開早會,我的同事很生氣,又不好意思說。

昨天(2013330日)晚上到的比較晚,晚上跟大家聊的特別開心,回想當年往事,14年中國互聯網發展,我們經歷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回顧自己犯過的錯誤,見過無數奇葩類的人,但是這是最美好的經歷,人生就是這樣。

我回去後又睡不著,我想14年給了我那麼多有意思的經驗,15年以後又有什麼樣的東西可以讓我們這幫人再一起吹牛、聊天。如果今天不設計好的話,15年以後一定會很倒霉。我們這批人昨天晚上聊,我們這些人都是對夢想的追逐,都有很好的夢,對夢想的堅持和執著。但是中國的夢,我認為13億人應該有13億不同的夢。所謂中國夢,不是把全中國統一一個夢,因為13億人不同夢想才會有今天、明天。

我今天來不想談IT未來的展望,一會兒留給馬化騰、李彥宏等年輕人談,我比他們大幾歲,男人大1歲就是1歲,千萬別跟年輕人比遠見,不要跟年輕人比創新,我只講一些作為我們這些人觀察到、聽到的一些事。

大企業要有小作為,這會決定性地影響未來

今天講講如何把夢想變成現實,如果夢想變不成現實,就是空想、瞎想,最近講的最多的就是空談誤國。

我不是學技術的,我對IT真不懂,我也不懂產品,但是我後來發現自己找到了一個可以做的(方向),就是在管理、在領導力(上),在怎樣把夢想變成現實,我估計我比絕大部分IT人花的時間更多。

大企業要有小作為,小企業要有大夢想。我們每個人都要去想想自己有了一些想法後,怎麼把它變成現實,怎麼把它變成一個真正的不是一個空想的事。

大企業的小作為往往是很多事情的一個瞬間的小動作(決定性地)影響了你這個企業未來發展,影響了整個企業甚至社會變革。我們從政治事件上(看),王立軍這麼小一件事引起了整個社會巨大變革,企業也是一樣。我相信馬化騰的微信也是一個小小的偶然的觸發形成的,坦誠跟大家講,支付寶就是一個小小的想法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變革。

今天的IT界、互聯網界存在一個巨大問題:我們動不動都爬到屋頂上講大產業、大行業發展、國家體制改革、國家政治改革,好像不瞭解行業情況,就干不了事;政治不改革,你幹不了事。其實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有一次看到一個縣領導講話:世界經濟、歐洲經濟發生了巨大危機,所以我們縣經濟不好,這跟你有什麼關係?

阿里巴巴走到現在為止(還能)生存下來,很重要一點就是我們關心自己,如果你不關心自己,不關心自己的員工、家人、朋友,不要希望他會關心所有人。我不太希望(談)大公無私,一個沒私的人不太可能會有公。

打價格戰的電商都是把機槍當棍子使

IT發展到今天,我們缺技術、缺思想了嗎?不缺。今天缺的是把這些東西變成現實。我們今天很多人用著IT的技術、思想,但是管理水平和思想仍舊在上個世紀。給了他一個機槍,當棍子使,所以才出現今天這個世界上,做電子商務還在殺價,還是拼價格,而不是價值。(I黑馬點評:馬云這是要把京東、蘇寧易購「鄙視」死啊。昨天京東才推出天狗,今天馬云就有反應啦)人家說,馬云你十年前不也是免費嗎?十年前可以免費,但今天卻不能免費。十年前騰訊、百度、阿里巴巴都非常小,那個時候我們做免費,所有人說這哥們想找死,看他怎麼死。今天你再想免費,你找死。騰訊、百度、阿里會幫你死。假如你還停留在5年,10年前的思想,是不可能再活下去的。

夢想變不成現實就是變成抱怨

(今天的)互聯網,四個特徵、八個字最關鍵:開放、透明、分享、責任。假如你的管理不能具有這樣的實質,開放、分享、透明、承擔責任這樣的思想,你的企業一定走不久。

第一,我希望大家記住有夢想很可貴,但是堅持夢想更可貴,把夢想變成現實的正確方法更為可貴。一個優秀企業是管理出來的,優秀員工是管理出來的,優秀的商業模式也是管理出來的,不是談出來的。

在論壇上聽過(一些話)也就算了,哪怕把論壇上所有話都背下來對你只有壞處,沒有好處。前不久亞布力論壇上,一幫人討論中國企業國際化,說這兒有工廠,那兒有老外招聘,有新市場開拓。我說,國際化思想、國際化業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我們中國現在有國際化戰略思想的企業非常少,而(有)國際化業務的企業倒是有很多。有國際戰略的企業未必有國際業務,有國際業務的企業未必有國際化思想。中國企業國際化是戰略、思想、體制、人才、文化的國際化思想。在座的人(大都是)從事IT行業、互聯網行業,問問自己是不是具有IT、互聯網的思想、文化,是不是具有開放、透明、分享、承擔責任,(這)決定(了)你的未來。

第二,如果你不能把夢想變成現實,就會變成空想,埋怨、抱怨。我見過最多的人是埋怨的人。今天這個世界都一樣,所有人覺得社會充滿了問題,所有問題都是別人問題,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夢想是虛的,但是你必須把它做實。我覺得我們中國也很奇怪,(生於)60年代(的一代人)尤其奇怪,動不動想改變世界,動不動想完善世界。

我今年48歲,吳鷹記住,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幫助好別人,先幫助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幫助好自己,一切都是瞎扯。

好公司是管出來的,基礎員工是關鍵

    做企業,我覺得我們(要)加強管理。很遺憾這4、5年參加了無數IT、互聯網論壇,我聽見最少的東西是如何如何從組織、文化、人才上管理好一個IT企業、一個互聯網企業。我剛才講員工是管理出來的,我們所有公司都為招到一個好的VP感到驕傲,但決定一個生態系統的不是老虎、獅子和大象,決定生態系統的關鍵要素是微生物,(就比如)決定中國教育的水平絕不是大學有多少、大學有多大,而是小學辦的多好,決定一個公司最好的素質是你的基礎員工的招聘。第一天起,所有IT企業記住,你們要招普通人,把他們變成不平凡。

無線互聯網會改變世界,大家會有異議嗎?大數據時代會到來會影響人類生活,大家會有異議嗎?沒有異議。怎麼變成才是最關鍵。從點滴做起,從自己做起,從你招聘的人做起。只有這樣,你才能從夢想回到現實。

所以,我特別期待,而且我最怕的是,那些競爭對手動不動講管理、講組織、講文化、講人才,把這些稱為企業最大的競爭力,講空的跑到論壇上來講。基本上沒有幹過企業或者企業干的不行——講的最多的是教授、經濟學家、政府官員以及今天沒有幹好企業的人講的一些回憶錄——絕大部分是這樣。(i黑馬點評:馬云夠狠,把一眾人等都得罪光了)

如果回歸到企業本質,我們今天埋怨政府,無非要求政府加強管理。我發現很多企業倒下去不是缺乏創新,不是沒有人才,而是完全缺少管理思想、文化。什麼是企業文化?(出)牆報,寫文章不是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就是把企業寫得有味道一點,不要把企業變成賺錢機器。變成賺錢機器就是這個人只會賺錢,這邊出來人民幣,這邊出來港幣,講話出來是美元,這沒意思。我們需要把企業變成有情感的人,有情感就有朋友,有朋友的人生意自然好,有朋友也要講原則,原則是什麼?管理。什麼是老闆?老闆的老就是老師,板就是規矩。沒有這兩樣東西是走不遠的。

   領導力太強的老闆需要用道家思想來淨化

我不講宏觀道理,一會兒少年派的人講。我只實實在在的(講)在我眼裡——一個完全不懂技術的人的乾貨。真正(要)把管理做好,把文化做好,背後必須有強大的思想,沒有真正很好的思想沒有辦法把企業做大。

我跟人家分享,人家說馬云這兩年神神叨叨,我們高速發展,沒有沉澱思考,我們未來發展是什麼?西方管理水平相當了不起。日本精緻的文化管理也相當了不起。但是中國企業絕大部分是今天從西方學一點,明天從日本學一點,後天學一點傳說的故事,但整個管理商業體系卻沒有基準,相當混亂。

但是這兩年(我)在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裡面體會了很多,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覺得中國真正有領導力的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我們加強管理最好的東西,佛家思想是讓你學會做人。領導力很強,管理能力很強的人,身上一定有毒,需要佛家思想的空把它「化」了;(此外)競爭過程中學習太極的博弈思想是相當了不起。

如果你希望你的企業做得有味道(那一定要有文化),什麼叫文化,文化是用來品,你要分出這個公司和其他公司的區別,這個公司的員工和其他公司員工的區別,只有這樣做,公司才有味道、產品才有味道、服務才有味道,人才快樂。

認真生活,快樂工作。我特討厭認真工作的人,工作不要太認真,工作快樂就行,因為只有快樂才讓你創新,認真只會更多的KPI、更多的壓力、更多的抱怨,真正把自己變成機器,我們不管多偉大,多了不起,多勤奮,多痛苦,永遠記住,做一個實實在在、舒舒服服、快快樂樂的人,因為人才讓我們最美。

最後嘮叨幾句,我到處都講的,我們(要)關注自己的空氣、水和食品的安全。人類最大的危險,中國最大的危險,不是GDP跑7還是跑8,跑6又怎麼樣?只要我們喝水是干淨的,空氣是好的,食品是安全的,窮一點還能活得長一點。

前幾天我去了一個縣城,我問你們的污染情況怎麼樣,一個縣領導跟我講,我們上游已經污染了,我不污染怎麼辦?大家都怪別人。我特難過,我可以這麼肯定地講這屆政府一定會做這個事,我們再也不需要有更高的GDP需求,我們需要有綠色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一個健康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296

盤點這幾年的投資失誤 - 也許我們都是盲人摸象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3494271
早醒了,睡不著,起來寫文章。想不到雪球上5點鐘就有人敲開市鐘了。

10年開始投資股票,真的是無知無畏,什麼都不懂。我經過一番自我摸索,看中了港股復旦張江。可惜資料很少,我在網上用各種關鍵詞,拚命挖掘資料,拼湊了一些文章,即使到現在,在網上搜索復旦張江的投資文章,好像基本上只能搜到我寫的,其他人的依然不多。

投資復旦張江不能算賠,我滿倉持有半年多還是一年,可能是略虧,我就出來了。

A股這個時候我主要研究並發文看好的只有兩個股票,昆明製藥,福瑞股份。昆明製藥還算看得準,但是福瑞股份就走眼了。這個股票我沒有買,但是公開發文看好的也算投資失誤。

我之前已經反覆總結過復旦張江和福瑞股份的投資失誤。說白了,就是新技術,都有各種侷限性,不要過於盲目樂觀。但問題是,我現在看多了商業歷史,才知道,破壞性的創新技術最開始也都是缺陷纍纍的,例如火車最開車都不如馬車跑得快,而很多技術看起來完美無缺,到頭來卻失敗了,例如摩托羅拉的銥星,例如通信業界傾力打造的ATM標準最終敗在IP這種簡單為美的草根協議之下。經驗教訓就是不要盲目對新技術新路線過於自信,測不準的概率很高。

再後來,就是讓我悔恨的投資失誤了。我幾乎在2011年中集安瑞科的歷史性底部前後一兩天,半倉抄底了這個去年的超級大牛股。只可惜,後來我在諸多名博的文章誘惑之下,慢慢將倉位轉向中國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等股票。錯失了中集安瑞科的收益,反而造成了一些虧損。當然,由於我09年在期貨上的投資教訓,我已經學會了止損。很多價值投資者很自信,不止損,我想這也許是很多名博主後來銷聲匿跡的原因吧,滿倉一個股票,結果後來深套不休,例如曾經有一個賣房滿倉押寶中泰化學的博主。

熔盛重工,匹克體育,聯邦製藥,這幾個股票對我在投資上的啟迪其實遠大於它們帶來的經濟損失。熔盛重工,當年我是看朱文兄的博客買入的,朱文兄至今依然把它作為港股第一倉位,但是他持倉眾多,很分散,風險不大。

這幾個股票,最大的啟迪之一是不要盲目逆向投資。這方面林奇的文章很好,不要為逆向而逆向,我也反覆引用。很多時候,人們往往被某個事物曾經的泡沫和盈利高峰所吸引,夢想著重現輝煌,殊不知,這種時刻往往是數十年一遇的,例如07年的航運暴利,09,10年的棉花暴利,甚至11年的水泥暴利可能都算。熔盛重工的輪船業,匹克體育的體育服裝,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都不知道何時能夠脫離行業的低谷。大家都夢想著很快回到過去的高峰盈利,只可惜,消化不良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他們的轉型方向海工,更加差異化的體育服裝,胰島素等,都充滿很多不確定性。

現在,對於這種股票,我會更傾向於右側交易,就是看到了行業的週期明確有了改善信號,或者公司的轉型開始展示成效才考慮買入。如果是左側抄底,那麼一定要重視資產負債表,如果像熔盛重工這種資產負債率過高,多元化的業務相互之間無法對衝風險的,我基本上不會考慮。

前一段時間我也初步研究了大成生化科技等股票。這個股票之前以研究羅欣藥業出名的愛麗舍大哥好像已經買入建倉。但我的結論還是等等。與熔盛重工一樣,資產負債率很高,而且週期性嚴重,原有的氨基酸很難重現過去的輝煌,新轉型的植物醇還遠遠沒有技術成熟,誰知道何時能夠規模盈利。

現在這兩個股票都已經創新低或者即將創新低。

聯邦製藥我曾經發文表示,相比科倫藥業,更看好聯邦製藥。現在看來,這完全就是錯誤。我當初的主要論點就是:聯邦製藥新轉型的胰島素前景好,科倫藥業從大輸液往抗生素轉型,不靠譜。啟示有幾個:首先,對於公司的主營業務要深刻認識,它究竟會如何發展?現在看起來,科倫的大輸液比起聯邦製藥的抗生素原料還是要好。其次,轉型一定能夠成嗎?胰島素這種高難度的細分市場,是中國企業這麼容易突破的嗎?特別是聯邦製藥這種沒有深刻思路的公司?

我看了sosome老大的港股逆向分散投資的實盤倉位,聯邦製藥的倉位最重,恐怕他潛意識裡也還是有看好醫藥股的主觀偏見,所以才對聯邦製藥分配了最多倉位。其實,聯邦製藥的主營業務不穩健,新業務不確定性大,資產負債表也不算特別好,這個公司的運營能力總體上是一般的,股價也不算便宜,沒有低於淨資產。

A股這兩年我主要的失誤就是永輝超市,嘉麟傑。說實話,這兩個股票我買入後也都很快清倉,沒怎麼虧損。永輝超市我是因為門店裝修攤銷期限過長有虛增收入風險賣出,但現在看來,永輝超市主要的問題還是估值太高,同時它的生鮮模式不一定有我們想像的牛,可以跨地域不斷革其他現有超市的命,同時忽略了房租和人力成本對超市行業的系統性影響。

嘉麟傑當初我拿來跟探路者和魯泰對比,說白了主要是基於它的小市值,它現有業務戶外服裝高級面料的壁壘,以及進入戶外服裝高端品牌的前景。教訓有幾個,第一個,跟聯邦製藥等一樣,主營業務的壁壘估計錯誤,它的戶外面料壁壘還不如魯泰的色織布壁壘高,業績下滑更厲害,第二個,新轉型的業務成效很慢,不確定性很大,高端品牌哪有那麼容易塑造?探路者走大眾入門級產品路線,正好趕上這幾年的景氣,所以估值雖高,業績還是增長的。魯泰的襯衫轉型慢,但是它的現有面料業務很堅挺,業績比較穩定。嘉麟傑這種小市值公司反而是業績下滑最厲害的。

最後一個就是中國食品了。去年我主要投資的是醫藥股,A股片仔癀,東阿阿膠,港股廣州藥業,中國生物製藥,李氏大藥廠等。中國食品當初主要還是衝著它的業績在逐年轉好,甚至在張裕等同行下滑的情況下,它半年報逆勢增長,給了我危險的心理暗示。另外,它的食用油我覺得應該是大眾消費品,有提升潛力。後來考慮到紅酒行業的危險,我還是清倉了,沒有虧損,幸運。年報出來,讓人大失所望,不僅紅酒理所當然下滑,食用油竟然破天荒虧損了。

昨天又思考了一下紅酒行業。我感覺,也許多數時候我們都是盲人摸象,自以為看懂了一個行業和公司,其實南轅北轍。之前,有多少人在中葡股份,張裕等紅酒股上摺戟?也許,大家跟我一樣,都是衝著紅酒在中國的人均消費量低於世界水平,紅酒的健康優勢,紅酒替代白酒趨勢這些美好潛力去的。但是,紅酒行業真的那麼容易複製白酒的輝煌嗎?

白酒的成功,其實有很多因素,例如中國投資驅動的社交需求,中國的文化傳統白酒佔統治地位,紅酒是舶來品,面臨國外紅酒的激烈競爭,白酒比起紅酒更加共性化但同時還保持個性化,例如白酒都是勾兌的,容易規模生產,而紅酒都是年份酒,不同年份的天氣導致紅酒質量不一樣,價格也顯著有差異。

國外紅酒品牌太多了,似乎都是小眾品牌,家族企業,例如我在南非Woolworth看到過差不多有數十個品牌數百種當地紅酒,價格也都不貴,很多折合人民幣才幾十元。我也看過南非的紅酒雜誌Wine,去過開普敦的著名酒莊參觀。

也許紅酒就TMD是一個小眾的長尾路線的個性化行業,不適合規模化生產,適合慢慢經營而非學快速消費品鋪天蓋地鋪貨,把自己和渠道撐死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不管是張裕,還是中國食品,中葡股份,也許都不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估值都太貴,小眾產品想指望業績暴增,不現實,所以必須要求安全邊際。

不管是長城的酒莊酒路線還是中葡的葡萄園限產路線,我相信是正確的選擇,回歸小眾經濟長尾路線,提高質量,限制產量,但是,在面臨國外紅酒競爭,以及如何適應紅酒的個性化營銷方面,都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也許,葡萄酒行業,最好的投資標的還是王朝酒業呢,價格低,即使自己的品牌無法復興,它的紅酒庫存和葡萄園也可以轉手賣個好價。誰知道。

總結自己的幾年投資歷程,最大的感受還是不要過於自信,我們也許都是盲人摸象,真的能夠洞察一個行業和公司的本質,而不是僅僅靠運氣賺錢?終極的制勝之道還是要兩手準備,一方面儘量追求安全邊際,多多研究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企業的管理層是否誠實還是貪婪,另外一方面深刻瞭解行業和公司的本質,明白它們為什麼成功,為什麼失敗?一方面固然要儘量多蒐集和研究數據,另外一方面也要努力用常識和邏輯思考,數據會有矛盾衝突,只有常識和邏輯能夠指引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364

我們都是老細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hk/2013/04/blog-post_15.html
在大公司做的朋友跟我說,在office裡面被其直屬上司逼到「生不如死」。我不是當事人,沒有親眼目睹實際情況有幾惡劣,誰是誰非我自然不敢說。然而跟我差不多年紀的人,大都在社會上打滾了一段日子,在辦公室裡總會有一個半個「下屬」、「夥計」…又或者在家裡有個「賓賓」或者「印印」。也許我們並不很留意,但我們這班中年人,實際上,都是有些人在「跟住我哋搵食」的。儘管你未必是個公司老闆,但我們在不同程度上,都是某些人的「老細」。

我聽朋友抱怨被上司壓榨的故事聽得多了。然而當大家做回「老細」的身份時,我們其實又是怎樣對待我們的「夥計」?你希望你的夥計都能「開開心心」地替你工作,還是認為「階級有別」,階級比你低的人,不應該擁有跟你同等水平的快樂?

做善事、做義工之所以會讓人感到快樂,是因為你感受到「別人因你而快樂」的感覺。所以我覺得人性的基本是:「讓別人快樂」的同時也會「令自己快樂」。商業社會裡面,有許多身不由己的矛盾,使作為老細的我們,不能輕鬆地讓同事們「快樂」一點。做老細總有一點難度,但是否有需要因為這一點困難,而作出違反人性的選擇,刻意要下屬過得痛苦,我倒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藏在人心裡面的「階級」觀念,是作為老細的毒藥。你口裡認不認也好,但這種毒藥讓人覺得自己「高人一等」。覺得自己「高」一點的人,認為自己應該得到多一點尊重、多一點奉承,也算了。最大鑊是,這些「高人」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比人「高」一點的快樂。然而這顆「階級毒藥」最毒的地方是,它不但只讓人變得刻薄,它還讓人變得更蠢。聰明的人得到快樂的方法,除了自強之外,是令身邊的人都一起快樂起來。死蠢的人卻剛剛相反,他們活在互相比較當中,他們以為得到快樂的方法,是看到「人家不及自己快樂」。假如這班死蠢的人的身份是個「老細」,當面對那些他們認為比自己「低」的下屬,自然會做出各樣低能的事,讓你「唔夠佢自己快樂」。結果呢?幫他打工生不如死,他自己也永遠得不到快樂,損人,也不利己。

*****

Weekend既時候,陪一個有錢朋友去睇豪宅。新型既豪宅屋苑,設計美侖美煥,但奈何有件事我諗唔明白:一間有成兩、三千呎既豪宅,點解工人房既設計都可以差成咁?我心裡面既comment係:「嘩,連訓都訓唔直個人,又冇通風,係咪人住架?」

地產代理同我講,佢話家陣啲新式豪宅,幾乎都係咁上下。啲人俾得幾千萬買樓,唔鐘意啲錢會駛咗落去啲「下人」既地方果度。

「emmm…」我話:「工人都一樣係人喎,大佬。」

「班老細覺得咁樣先突顯到階級既分別架。」代理無奈地說:「你話呢啲工人房環境差咩?香港地仲有大把人住劏房呀、籠屋呀咁啦,咪一樣唔係人住?」

我點了點頭。香港地,總係有一大堆無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