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密件指“避稅天堂”盧森堡稅率不足1% 牽連歐委會主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367

盧森堡,瑞士,逃稅,避稅天堂,普華永道,容克

在瑞士銀行業迫於近年西方國家從嚴打擊主動繳械時,另一歐洲“避稅天堂”盧森堡也漸漸暴露並走向破滅。最新披露的絕密文件顯示,多家大企業利用設在盧森堡的分支秘密避稅數十億美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普華永道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本月剛出任歐盟委員會主席的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也卷入了這一涉嫌逃稅的醜聞。

總部位於美國的國際調查記者網絡“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公布了上述發現。該組織稱,據一份將近2.8萬頁的絕密文件,百事可樂、聯邦快遞、宜家、AIG、德意誌銀行等340多家全球大企業都借道盧森堡大量秘密避稅,

“泄密記錄指出,以那些企業轉入盧森堡的利潤,有些情況下,企業享受的稅率還不足利潤總額的1%。”

ICIJ提到,從避稅行為看,普華永道的客戶很令人擔憂。2002-2012年,普華永道至少協助跨國客戶進行548宗避稅的稅務裁定。以工程機械生產商卡特彼勒(Caterpillar)為例,普華永道協助該美國公司避稅十余年。該司將利潤豐厚的零部件業務利潤轉往瑞士的一家小分公司,當地企業稅率不足6%,遠低於美國29%的企業稅率。

除了企業和財會服務機構,曾長期任盧森堡總理的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也處境尷尬。上月《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報導,容克手下的一名公務員批準了數千份跨國企業的企業稅征稅安排,部分征稅安排為相關企業合計免稅數十億美元。

雖然尚無跡象顯示上述企業和盧森堡政府觸犯法律,但絕密文件披露,利用設於盧森堡的控股公司,企業可以將納稅稅率由盧森堡官方規定的29%降至接近於零。

ICIJ此次曝光信息使盧森堡的稅務裁定系統引起極大爭議。根據該系統,企業納稅以前可向稅務機構闡明其控股結構,確認應如何計算其應繳稅款。這種系統讓企業獲得三大益處:

1、如盧森堡稅務機構對企業的控股結構有疑問,他們可以相應做出調整;2、一旦獲得盧森堡官方批準,這種控股結構即適用五年;3、一切操作都屬企業秘密,無需公開。

《華爾街日報》報道認為,ICIJ曝光的這些信息可能令容克面臨政界挑戰。盧森堡為企業大量減稅本已全歐聞名,但此時正值歐洲多國政府嚴控預算,曝光信息涉及交易之多必然引起歐洲各國政府關註。面對祖國協助歐洲企業避稅的尷尬現實,容克未來將如何要求希臘等歐元區國家繼續推行財政緊縮?

和瑞士類似,盧森堡也長期實行銀行保密制度,並拒絕英美德等國家開放客戶記錄的要求。上月盧森堡宣布,從2017年起廢除保密制度,對相關銀行數據采用國際標準。這意味著,盧森堡三年後將正式告別“避稅天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047

富豪聯手佳士得 超完美操作曝光 密件風暴》不僅衝擊政界 更揭開藝拍市場黑幕

2016-04-18  TWM

最近曝光的巴拿馬文件,揭露十九年前的一宗神祕藝術品交易, 拍賣公司佳士得從中獲得巨額利潤,但真正的大贏家,是隱身幕後的英國富豪。

一九九七年,當時的英國首富路易士(Joseph Lewis)與拍賣公司佳士得的幕後交易,在十九年之後被「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曝光,讓我們驚覺,原來超級富豪賺錢如此容易。

藝術品拍賣會場上,拍賣官的公開喊價、收藏家競相舉牌、場上濃得化不開的鈔票氣味,富豪不計代價一定要將舉世無雙藝術品據為己有的強烈自我,堪稱資本主義運作極致的象徵。但是這個象徵,卻被巴拿馬文件戳破了虛假的「公開透明」面貌。

九七年十一月十日,兩千名收藏家擠滿紐約佳士得拍賣會場,搶拍的標的,是被稱為拍賣史上僅見的「岡茲收藏」(The Ganz Collection)。岡茲夫婦(Victor and Sally Ganz)被譽為現代畫作最頂級的收藏家,從畢卡索以下,件件都是頂級珍品。

搶先標下轉賣 利潤對半分八七年岡茲先生過世,太太為了繳納遺產稅,拿出十二幅畫作賣了近五千萬美元;九七年一月太太也過世了,四名子女決定將父母的所有收藏都拿出來拍賣。總共一一四幅最經典的作品,質量超越大多數美術館的收藏,成為徹底改變藝術品拍賣史的里程碑。

佳士得為了岡茲收藏辦了四次拍賣會,焦點中的焦點,就是九七年十一月十日的拍賣會。總數五十八件最精華的作品,佳士得在公園大道的會場舉行長達一個月的預展,吸引了兩萬五千名來自全世界的頂級藏家親臨;拍賣會場更破天荒擠進兩千名藏家舉牌,外加六十線電話的場外委託。

九七年的四場岡茲收藏拍賣會,一一四件作品初始的收購成本是四九○萬美元,佳士得拍賣的總金額卻高達二億零六百萬美元。

拍賣會的重頭戲是畢卡索的《阿爾吉爾的女人》(Women of Algiers),岡茲在四十年前以七千美元買入,拍賣會場被「一位來自中東的神祕買家」,以三一九○萬美元的天價搶走。

不幸的是,十九年後曝光的巴拿馬文件卻告訴大家,岡茲拍賣之前的六個月,整批岡茲收藏的最精華部分,已經被當時的英國首富路易士卡位、先賺走一手了;十一月十日拍賣的當時,大家搶買的畫作,早就不屬於岡茲家族所有。而且,佳士得不只賺取拍賣的手續費,拍賣的利潤,有一半都被佳士得自己賺走了。

在岡茲拍賣前的九七年四月,路易士在南太平洋小島國紐埃(Niue)設立了辛百利控股公司,就是在此次巴拿馬文件的主角、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律師事務所協助下完成的。

紐埃是個完全不會被注意的小島,它距離最近的大國紐西蘭有二千四百公里遠,島上人口只有一千二百人。辛百利控股公司在九九年撤銷登記,根據巴拿馬文件的資料顯示,這家公司成立的目的只有一個:買入岡茲收藏,隨後在佳士得拍賣會出售。

路易士四月設立辛百利公司,五月二日就用一億六千八百萬美元,整批買走了一一四幅拍賣會的畫作;而且就在買入畫作的同一天,與佳士得拍賣公司簽約,授權舉辦岡茲收藏拍賣會。

更令外界吃驚的是,五月二日當天還有另外一紙合同,簽約對象是史賓克父子公司(Spink & Son),這家公司是佳士得的子公司,後來在二○○二年也被清算掉了。雙方合約言明,岡茲收藏拍賣收入「超過一.六八億美元(即路易士購入成本)的部分,由史賓克與辛百利五五分帳。」也就是說,佳士得作為拍賣公司,除了枱面上的佣金,枱面下還拿走了一半的溢價利潤。

炒藝品也炒股 一年賺50億路易士為何如此慷慨,拿了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來買岡茲收藏,然後還願意與佳士得對分一半的利潤?

原來,路易士當時不只炒畫,還炒佳士得股票。他是佳士得最大的單一股東,持股最高曾達到二八.七%,佳士得當時還是英國倫敦的上市公司。就在熱鬧無比的拍賣會後,投資銀行華寶(SBC Warburg Dillon Read)組了一個銀行團,向佳士得股東提出私有化的收購案;華寶收購因為價位太低沒有成功,卻成功吸引了一位法國富豪,出價二億英鎊將路易士的股權買走。

路易士的操作神乎其技,用一億六千八百萬美元,在岡茲收藏拍賣賺了近兩千萬美元;再用私有化題材拉抬佳士得的股票,賺進更驚人的一億英鎊。前後不過一年,就賺進超過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利潤,而且幾乎是穩賺的無本生意,絕對是金融教科書不能錯過的頂級操作教材。

路易士不是等閒之輩,實際上,他與金融大鱷索羅斯並肩在一九九二年打過著名的英鎊大戰。索羅斯是全世界媒體的焦點,大家都說索羅斯這一役「賺進十億美元」;其實英格蘭銀行(英國央行)在這場匯率大戰中慘賠三十四億英鎊,倫敦金融圈的說法是:「路易士才是最大的贏家,他的獲利遠遠超過索羅斯,只是這老傢伙不願意曝光,把所有的鎂光燈都給了索羅斯。」路易士在九○年代,就靠著一筆又一筆的外匯交易,成為當時的英國首富,為數甚少的媒體曝光報導,說他在巴哈馬的豪宅「不論是臥室、浴室,還是客廳,每個房間都布滿了外匯交易的報價螢幕。」不過,路易士因為重押貝爾史登投資銀行,在○八年貝爾史登倒閉的前夕,還持股近一○%而慘賠,英國媒體說,貝爾史登讓他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財富。根據《富比世》雜誌的調查,路易士至今仍是擁有八十二億美元(約新台幣二千六百億元)的超級富豪,排名英國第六。

九七年路易士與佳士得的交易模式,一直延續到今天。拍賣公司在拍賣會前就找好「保證買回」的金主,言明如果拍賣無法落槌,金主就以特定價格買回;相反的,如果拍賣超過保證買回價格,就由拍賣公司與金主對分利潤。台灣幾位知名的藏家,都與拍賣公司簽過類似合約,幾年下來,雖然「一件都沒有買到」,卻已賺進好幾千萬美元。

成立空殼公司 專收購名畫同樣在巴拿馬文件曝光的藝術品交易,還有著名的《拄著柺杖的紳士》(Seated Man with a Cane)。這幅莫迪吉安尼(Modigliani) 一九一八年的畫作,曾是著名的猶太珠寶商史泰特納(Oscar Stettiner)的收藏,卻在二次大戰時被納粹強取;直至九六年六月佳士得倫敦拍賣會上,被納馬德家族(Nahmads)用兩百萬美元(約新台幣六千六百萬)標走。

一一年,史泰特納的孫子向美國聯邦法院提告,要求納馬德將畫歸還給猶太家族,納馬德則堅持這幅畫作已不屬於他們,所有者是一家稱為「國際藝術中心」(International Art Center)的公司。

隨著巴拿馬文件曝光,具體資料顯示,這家登記在巴拿馬的國際藝術中心公司只是一家空殼公司,而且納馬德家族實際控制這家公司長達二十年;現在納馬德家族的實質領導人大衛.納馬德,從一四年就是巴拿馬國際藝術中心的唯一股東。

納馬德可能因此被迫歸還這幅名畫,如今,價值在新台幣十億元以上。

有趣的是,十九年前被黑箱操作的岡茲收藏,價格仍然不斷攀升。當年《阿爾吉爾的女人》創下三一九○萬美元的紀錄,到了去年五月,又再度成為佳士得紐約春拍的焦點,飆出一億七千九百萬美元的天價(含一二%的拍賣公司佣金),神祕買家花了新台幣五十八億元才搶到,是人類史上最昂貴的一幅畫作。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89

巴拿馬文件效應 雷聲大雨點小? 密件風暴》獨裁國家風聲鶴唳 歐美大國老神在在

2016-04-18  TWM

巴拿馬文件除了造成冰島總理下台、英國首相卡麥隆灰頭土臉之外, 美日等國甚至找不到知名人士涉及嚴重不法,後續政治效應仍有待觀察。

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在四月三日深夜,揭露了史上最龐大的洩密文件,這批被統稱為「巴拿馬文件」(Panama Papers)的檔案,洩露了全球第四大境外法律事務所莫薩克.馮賽卡(Mossack Fonseca)一一五○萬份客戶身分與交易的祕密文件,內容有全球富商、名流、總理、影壇巨星,利用境外避稅天堂規避金融監管、逃稅、洗錢、背信等臭不可聞的交易內幕。

目前曝光的資料,涉及俄羅斯總統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八位國家領導人,還有一堆第三世界國家的獨裁者、前總統跟著陪葬;相反的,持有最多海外資產的美、歐、日等國,不要說國家領導人,甚至幾乎找不到知名人士涉及嚴重不法,與台灣相關的,也只有在中國發展的藝人吳奇隆。

一位熟悉國際金融操作的業界人士解讀,像馮賽卡這樣的事務所,提供的只是傳統、低階、老舊的隱匿財產模式,因為專門服務中國與俄羅斯為主的客戶,所以這次曝光集中在獨裁國家。至於美國、日本、英國等金融高度發展的國家,企業與政客則早已「升級」,隱匿財產手段的複雜度,也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強弱有別的現象,從巴拿馬文件出爐後的各國反應可見一斑。俄羅斯、中國的媒體,立刻以「歐美帝國的陰謀」來指控巴拿馬文件。反觀美國歐巴馬政府,則對巴拿馬文件的曝光老神在在;美國國務院說,巴拿馬文件證明華府打擊跨國避稅、攔截隱匿資金的能力與成果,未來將繼續強勢取締海外避稅行為。

普丁海外密帳20億美元

事實上,巴拿馬文件是由《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率先取得,並且透過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動員全球各國將近四百名記者與媒體聯手調查,堪稱是新聞史上最透明的一次。

《南德意志報》是德國發行量最大的日報,走自由主義路線,政治光譜屬於中間左派,多年來以新聞操守堅強著稱,硬要指責是受歐美國家幕後操控,似乎牽強。

無論如何,政治領袖們的貪汙情節仍然在各國引起話題。其中,亞塞拜然第一家庭的海外資產規模驚人;巴基斯坦總理夏立夫用三名子女的名義,設立四家境外公司,在倫敦擁有至少六處可以俯瞰海德公園的豪宅,也證實外界多年來關於第一家庭貪汙的揣測。

當然,最受到矚目的就是普丁的親信與密友的帳戶,這些完全可以「合理推論」是受到普丁掌控的海外帳戶,金額高達二十億美元。其中一批帳戶屬於普丁的好友、長女的教父羅爾杜金(Sergei Roldugin),他只是一位看似與政治無關的大提琴家,卻擁有俄羅斯最大電視廣告公司一二.五%的股權,是俄羅斯銀行(Bank Rossiya)三.二%的股東,及通常被視為洗錢管道的賽普勒斯公司一五%的股份。

俄羅斯銀行被視為普丁資金運作的核心,普丁透過俄羅斯銀行,放款給一家稱為Sandalwood Continental的公司,輕易將高達十億美元的資產洗出國外。洗錢途徑起始於巴拿馬,資金流經俄羅斯、瑞士、賽普勒斯。

中國高官設海外公司

習近平家族也在列

習近平也與普丁同樣顏面無光,馮賽卡事務所有高達三成的客戶來自中國,在中國(含香港)就設立了八個辦公室,中國客戶設立的境外公司,高達一萬六千多家。已經曝光的資料顯示,習近平的姊夫、毛澤東的孫女婿、現任政治局常委張高麗、劉雲山、退休的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等家族,都透過馮賽卡設立海外公司。

為此,中共黨中央破天荒地在新聞曝光的當周,開了兩次中央常務委員會(通常一周一次),雖然增開臨時會的內容沒有公布,但據信與巴拿馬文件的因應措施相關。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剛好在這個時候接待德國外交部長史泰因麥爾,王毅是否要求德國約束《南德意志報》不得而知;但是對於下一批、將在五月公布的資料,肯定是高度關注。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曾稱巴拿馬文件是「捕風捉影的東西」,拒絕置評。後來王毅在記者會中回答:「對於所謂的文件……,恐怕要先弄清楚事實」,政府才會對外做評論。

俄民眾抗議普丁 竟遭逮捕至於洗錢與逃避金融制裁等情節,則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辛巴威獨裁者穆加比身邊的軍火商與礦老闆,逃避歐美經濟制裁,繼續用境外帳戶洗錢;先前同樣遭到美國經濟制裁的伊朗,前總統阿賀瑪迪內賈德,亦是用同樣的管道在境外實際控制國營石油公司Petrocom。

相較於這些強人領導的國家,西方民主國家的總統與總理們,雖然只是隱匿財產申報,卻率先承受倒台的衝擊。

冰島總理岡勞森與妻子從○七年就逃漏申報海外財產與帳戶,新聞曝光才三天就黯然下台了;英國首相卡麥隆隱匿了當選之前曾經與父親擁有海外帳戶,正受到反對黨強烈的攻擊。剛剛在去年底當選的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原本就是富豪,擁有海外帳戶是合理的猜測;但是不論是在擔任首都市長、或是去年競選總統期間,馬克里都未申報曾經擔任境外公司的董事,阿根廷檢察署已經立案,調查這位新總統的海外金流。另外,澳大利亞有一大票涉及逃漏稅的名單,也在文件中曝光了。

不過,巴拿馬文件除了造成冰島總理下台、英國首相卡麥隆灰頭土臉,似乎沒有引發太大的政治風暴。在莫斯科,有三個異議分子在克里姆林宮前抗議,要求彈劾普丁,隨即被逮捕;在中國,除了增開一次政治局常委會,也沒見到後續的效應。巴拿馬文件最終是否雷聲大雨點小,激不起有意義的政治效應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巴拿馬文件曝光 全球政要剉咧等?

——受密件衝擊的主要國家領導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原因: 家族成員涉及離岸交易,重挫其反腐及政治威信衝擊: 中國媒體對此保持沉默,網路上的相關討論也在短時間內被移除

俄國∣總統普丁

原因: 親信設立多家境外公司,疑似藉此洗錢,總額達10億美元,被質疑是幫普丁洗錢衝擊: 政府發出一連串的斥責,並暗指是美方刻意針對普丁的攻擊

英國∣首相卡麥隆

原因: 被控已逝父親利用境外公司,為個人和投資避稅;卡麥隆則被控避繳8萬英鎊遺產稅衝擊: 數千民眾上街抗議,要求卡麥隆辭職,並將個人財務交代清楚

冰島∣總理岡勞森

原因: 人民苦於資本管制時,總理呼籲要反抗跨國財閥,卻利用境外公司,私藏海外密帳與爭議投資衝擊: 1.6萬多人連署,要求總理下台,在舉國壓力之下,總理請辭紙上公司成巧門 「反避稅條款」應加速立法揭露全球富人如何利用「避稅天堂」隱藏財富的「巴拿馬文件」,持續在各國發酵。台灣至今雖未發現大咖,但在立法院也已掀起討論,焦點鎖定「反避稅條款」的加速立法。

「反避稅條款」主要是在《所得稅法》新增第43條之3、之4兩條,建立受控外國公司(由母國居住者所控制之外國公司)課稅制度。

依其條文,國內企業將盈餘留在海外子公司,就要計入當年度所得課稅;即使企業是在境外免稅天堂設公司,只要實際管理處所在台灣,就視為國內企業,必須納稅。

事實上,各國政府近年為防堵稅收流失,多已立法規範。美國在2014年實施《美國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案》,日本、韓國也有「反避稅條款」。財政部於2012年9月曾提出增訂「反避稅條款」,但草案送到立法院卻遲未立法,並隨著上屆立委任期結束而自動失效。

立委黃國昌日前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即指出,「反避稅條款」在2013年就送進財委會審查,卻因台商反彈,被拉進黨團協商。「我讀完歷年審查資料紀錄,協商次數是『零』次。」立法院民進黨團幹事長吳秉叡則表示,財政部在今年3月已重新將法案送行政院審查,預計4月中送到立法院,會盡快在本會期三讀通過。

然而,「反避稅條款」能否完全解決避稅問題仍有疑慮,因為世界各國與台灣簽署租稅協定的國家非常少。據統計,台灣至今年2月15日止,僅與29個國家簽署租稅協定,數量遠低於韓國的84個、中國的99個,甚至遜於泰國的56個;而且,與台灣資金流向較密切的國家,如美國未簽署租稅協定,中國則是已簽署但尚未生效。

但即使如此,「反避稅條款」的立法仍有必要。研究國際租稅的東吳大學會計學系副教授楊葉承指出,修法後,政府才可「依法」課到相關稅收。雖然受限於簽署租稅協定的國家不多,但至少在出現類似「巴拿馬文件」、提供企業逃漏稅的明確「罪證」時,有了「反避稅條款」,政府的後續追討也才「於法有據」。

(許家峻)

撰文 / 乾隆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96

中聯辦密件指揮區選投票

1 : GS(14)@2011-11-27 14:24:47

真是好勁...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5838814

【本報訊】今屆區議會選舉種票猖獗,但也要人「收割」才有豐收成果。本報獲得的一份機密文件揭示,由中聯辦牽頭成立的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指示會內數十名省市政協拉攏友好登記為選民交數並在投票日催票,動員行動由中聯辦協調部指導。民主黨張文光斥文件反映中聯辦介入區選,種票幕後黑手昭然若揭。記者:許偉賢、麥志榮
2 : GS(14)@2011-11-27 14:25: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731&art_id=15838815

猛人雲集
港區政協聯誼會有 1800人
3 : GS(14)@2011-11-27 14:26:16





有這樣的能力,大事不成好難
4 : Ben(10970)@2011-11-27 14:31:15

這邊廂有疑似種票,那邊廂有唐梁之爭. 有好戲睇啊!
5 : Sunny^_^(11601)@2011-11-27 16:04:12

真定假呀
6 : GS(14)@2011-11-27 18:10:53

5樓提及
真定假呀


假住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47

政府公佈百頁資料 揭六輪遴選五投楊經文 西九密件 頂證梁違規

1 : GS(14)@2012-02-25 15:57:3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104&art_id=16101853
【本報訊】隱瞞 10年的西九機密文件曝光,令民望高企的特首候選人梁振英誠信瀕破產邊緣。密件證實,戴德梁行當年不但是馬來西亞建築師楊經文團隊的物業顧問,戴德梁更派出執行董事與董事做代表,顯然非常重視比賽。惟梁振英沒有申報,在隨後六輪遴選更五次投票給楊經文。多名立法會議員指事態嚴重,立法會下周三以表決引用「特權法」傳召梁作供。
記者:黃偉駿、莫劍弦
2 : MCRay(21088)@2012-02-26 21:59:18

Now come to mr tsangs tur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953

密件曝光 已招攬萬人鄉議局組黨 冀做第四勢力

1 : GS(14)@2016-03-02 14:47:10

【本報訊】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新界黨」終於全面曝光。根據本報取得的文件,由鄉議局作推手的「新進步聯盟(新進聯)」早前正式派表招收黨員,召集人侯志強聲稱已招攬過萬人入黨,揚言要打破建制、傳統泛民、本土派三分天下局面,以「敢爭論發言的臣子」作賣點,組成「爭臣」派,目標在9月立法會選舉爭取三席,將「正義」聲音帶入議會。記者:李雅雯本報早前取得一份共26頁的鄉議局組黨研究文件,文件引用前主席劉皇發2014年初在鄉議局大會發表言論,明言沒有選票就沒有權力,「得不到政府的重視」,鄉事派若不及時組黨,鄉事的「基本盤」會拱手讓給其他虎視眈眈的政治勢力,新界傳統合法權益會逐漸被消融,「注定要被人漁(魚)肉」。


■本報取得機密文件顯示鄉議局組黨計劃詳情。


新進聯籌組召集人侯志強指,當初發起組黨,原為保護鄉民權益,惟至今決定「深化使命」,六大黨綱除有「愛國、愛港、愛鄉」、維護鄉民合法權益外,還包括「發展新界、繁榮香港」,所以黨名亦由初時構思「新界進步聯盟」改為「新進步聯盟」。侯聲稱單是他個人已收集到逾萬份黨員申請,當中有區議員、大律師及公務員。小組初步擬推舉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兼任主席,但要經大會落實,另設副主席五名;小組正擬黨章,計劃採單黨籍制,侯本人會退出自由黨。侯說兩周前鄉議局執委已獲發入黨申請表,部份民建聯鄉事包括鄉議局副主席張學明未回覆。




做「敢爭論的臣子」

侯志強相信,新進聯可成為建制本土及傳統泛民外的「第四勢力」,令政壇更「好玩」。侯指新進聯和本土派一樣,以「真我」為賣點,但以「非暴力、大香港」的世界觀,將「正義」聲音帶入議會,將是政壇新起的「爭臣」派:「爭論個爭,政府有咩唔啱會夠膽出嚟爭議,唔會係唔啱都支持,係啱又反,臣係忠於全港市民,敢言實幹的臣子。」對於被指將代表新政黨力爭9月立會選舉新東議席,侯沒否認,強調耆英候選人都可「有心有力」,亦無畏被指為土豪:「我係土呀,我係豪呀,有無犯法先?我生個樣土有咩辦法,我使錢豪,對朋友豪,對客人豪,促進香港繁榮係壞事咩?侯志強行出嚟係土佬咪土佬,鬼叫我條根係土,笑罵由人。」至於被傳將出戰新界西的十八鄉主席梁福元則回應指「做慣乞兒懶做官」,希望有年輕人代表新進聯出選,若無合適人選才會「頂上」。鄉議局主席劉業強回覆本報時表示本身並非組黨籌委會委員,對籌委會工作及相關進展不知情,不知是否獲推舉任黨主席,但承認鄉議局曾就組黨一事進行研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302/195128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532

政府密件揭橫洲黑幕 特首親領小組兩摸底 鄉事撐場後 梁縮建屋量

1 : GS(14)@2016-09-18 10:00:01

曾樹和



【本報訊】橫洲的「官商鄉黑」醜聞越揭越多。《蘋果》取得政府內部文件,首次披露政府為橫洲成立工作小組,由特首梁振英親自督師。文件披露當局2013年7月及9月兩度向地區領袖「摸底」,同年8月,在橫洲經營車場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就率眾在地方論壇高調「撐梁」。結果房屋署之後在政府內部文件就指,地區領袖普遍反對第2、3期發展,除非政府檢討棕地政策否則難以繼續推行項目。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指文件證實了摸底是導致計劃大幅修訂原因,而撐梁事件在時間上亦惹人遐想,促梁交代。記者:林偉聰


■曾樹和2013年8月率領「口罩」兵團,在由梁志祥主辦的論壇外支持梁振英。

政府昨日連發兩稿回應事件,特首辦下午發聲明,指梁振英從沒與政府以外的任何人士就橫洲發展進行商討,又特別否認曾樹和糾眾挺梁是跟摸底有關,反駁指控純屬捏造,毫無事實根據,特首對此表示極度遺憾。政府晚上再出稿,證實梁振英主持橫洲工作小組,而「非正式諮詢」是由房署官員負責,政府得到的意見是地區人士對在橫洲興建17,000個公共房屋的建議「有各種的關注」,但強調政府不會因這些反對意見而放棄計劃。《蘋果》早前取得政府內部就規劃、土地及房屋事宜的進度報告,當中提及橫洲的部份,指政府就橫洲發展計劃成立了工作小組,並由特首梁振英親自出任主席。文件揭示,工作小組在2013年6月首度開會,然後在同年7月和9月兩度向地區領袖進行「軟性游說」(soft lobbying),估計即張炳良所指的非正式接觸。



■政府原計劃在曾樹和於橫洲經營的露天貨倉及車場上興建公屋,但最後擱置計劃。資料圖片

影響車場利益成阻力

文件指地區領袖普遍支持興建4,000個單位的第1期發展,但就反對第2及第3期、即在棕地興建13,000個單位的發展計劃。文件續指,基於游說結果,房屋署認為除非政府檢討露天貨倉用地的安置政策,否則第2及第3期的發展在短至中期都難以推展。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日前試圖為橫洲規劃縮水解畫時,仍聲稱第2、3期計劃要先做好交通、供水等配套才可推展。不過,上述文件的講法證實,擱置第2、3期計劃是向地區人士摸底後的結果,而在政府內部考慮中,真正的阻力源自計劃會影響棕地上露天貨倉及車場業務的利益。政府在2013年7月首度向鄉事派摸底,翻查資料,在之後的8月,梁振英曾經到天水圍落區出席由時任元朗區議會主席民建聯梁志祥主持的論壇,屬摸底對象之一的屏山鄉事委員會主席曾樹和,當日就率領大批「口罩」兵團在場外高調「撐梁」,其中有人對在場向梁振英示威的人士拳打腳踢,曾樹和更表示「喺差人面前唔好打佢,行出馬路先」,行動成功令混亂的場面掩蓋了對梁振英的抗議聲音。政府在同年9月再與鄉事派摸底,之後就有了暫時擱置第2、3期的決定,於2014年初通知鄉事派,並且將修訂的計劃在同年4月提上元朗區議會討論。翻查當日的區議會會議紀錄,有份摸底的區議員鄧慶業在會議上讚揚政府「從善如流」,將計劃人口下調;曾樹和亦讚賞房署充份諮詢屏山鄉事委員會,並且能「因應意見修訂選址及減少單位數目」。



17立會議員聯署促交代

候任立法會議員朱凱廸認為,文件「白紙黑字」證明是摸底促成橫洲計劃重大的改變,政府以摸底代替公開透明諮詢亦是不爭事實。他指梁志祥以至政府近日指計劃阻力源於交通或污染問題只是改口風,指梁志祥在2013、2014年接受訪問時,均不諱言橫洲計劃的困難在於收地問題,「當年係冇掩飾咁講,而家公眾覺得呢種摸底有問題,先至搵個理由急轉彎」。對於梁振英竟親自出任發展規模不算大的橫洲工作小組主席,他感到難以明白,他又認為天水圍論壇事件在時間上有「令人遐想」的地方,又指梁振英既然是工作小組的主席,應該就摸底的操作和詳情回答更多問題。


朱凱廸與姚松炎昨發起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聯署,要求梁振英及張炳良盡快交代為何向鄉紳「跪低」縮減建屋規模,又指政府今年向立法會申請橫洲工程撥款時,並無提及摸底的情況,質疑影響了立法會討論撥款時的公正性,並要求政府就橫洲規劃盡快展開公眾諮詢。截至晚上10時,最少17名非建制派議員已聯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8/1977413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513

80年代美CIA密件評估港或崩塌中英談判倘破裂 京出兵9小時奪港

1 : GS(14)@2017-01-21 03:33:12

■美國CIA密件透露,1984年12月簽署的《中英聯合聲明》談判一波三折,倘破裂香港或爆發暴亂。資料圖片



【本報訊】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近日於網站公佈一批有關香港的機密檔案,揭露80年代美國對於香港前途談判的看法。當時美方評估中國接收香港主權後,即使「硬上弓」違反50年不變的承諾,英方也幾乎無法阻止。情報人員又報告當年港人對前途悲觀,貪污數字及排外情緒持續增加,更評估一旦談判破裂,香港將爆發暴亂,或出現針對外國人的暴力事件,解放軍亦可能來港「協助」港英政府平亂。記者:陳建平 梁御和 趙雅婷80年代初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談判,過程一波三折,一度傳出破裂,最終於1984年12月簽署《中英聯合聲明》,確立一國兩制及50年不變的原則。美國情報人員當時曾多次評估香港情況,並向華府定期匯報。



英方憂華裔公僕變節

1983年9月一份情報文件透露,英方極力爭取在香港主權移交後仍可參與決策,但中方拒絕,最多只願答應有重大政策時會諮詢英方意見。美方評估北京取回主權後,其實已可隨意改變香港結構;即使中方承諾保持香港生活方式50年不變,但對於確保北京遵守諾言,英方可以做的其實很少。不過,情報認為若北京堅持在港推行不受歡迎的改變,將會引來批評,並影響回歸對台灣所起的示範作用。該文件又指,北京對香港法律制度的認識「特別遜色」(particularly poor),幾乎全部的香港訴訟都是以英文進行,而且只有部份法律條文繙譯為中文,所以中方有意成立一個中心專門研究香港法律。但當時情報相信,中方會繼續容許港人保留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等。1984年3月一份情報文件則評估了中英談判的6個可能性,由最樂觀的達成協議,去到最悲觀的香港崩塌(Hong Kong Collapses)都有討論。當中評估若談判失敗,大量公務員將向英國尋求移民權,英方亦需擔心華裔公務員的忠誠度,尤其是港英政府中的華裔警察及情報人員,可能會私下改為效忠北京。


港人或絕望引發暴亂

情報又分析,假如英方「發爛渣」決定兩年內撤離香港,中方根本未有足夠準備接收香港,情報估計港人在絕望情緒下,或爆發零星針對外國人的暴力事件。最壞情況是香港崩塌,港股大跌,港元兌美元匯率降至20:1,社會出現暴亂,情報相信北京最初為免引起港人及台灣反感,將會盡量避免派軍來港處理,但若混亂持續,最終都要出兵,預計英軍只會作輕微反抗;根據當時一份香港報道,解放軍控制香港所需的時間,日間為11小時,夜間只需9小時。1984年7月的情報文件則指,港人對前途越來越悲觀,令社會出現4個不穩定現象,包括越來越多商界及專業界領袖移民,公務員士氣低落,而且政府與其他界別的貪污數字上升,甚至出現排斥外國人的情緒。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0/199031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338

密件曝光 英曾研港設核武 阻中共趁暴動出兵

1 : GS(14)@2017-05-01 11:40:15

■1967年新蒲崗工潮激起左派與警方多次衝突,成為六七暴動導火線。



【六七暴動50周年系列三之一】【本報訊】半世紀前的5月,新蒲崗膠花廠發生工潮,一個月內演變為六七暴動。警民多次爆發流血衝突,左派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暴動火速升級,終致51人死亡。1967年12月,周恩來在北京指是受極左思潮干擾,並結束歷時7個多月的暴動。暴動迄今50年,但這場影響深遠的大事仍有很多尚待發掘的細節。近年,由北京到香港,官方對六七暴動都避談;偏偏香港民間都視為破壞社會安寧的土共劣績,使受盡非議的老左終沉不住氣,密謀平反。《蘋果》翻閱機密檔案,重訪當年「反英抗暴」入獄的「YP仔」,今起連續3天刊載,讓死寂半世紀的烽火是非,重溫一遍。記者:陳建平



50年前爆發的六七暴動,至今尚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史料。根據英國解密檔案,原來當年發生暴動後,英方曾考慮在香港設置核武,以震懾可能發動軍事攻擊的中共。但文件顯示英國無意死守香港,早有投降的準備,更制訂緊急撤離方案,最多帶走2,000人;英政府亦曾討論香港獨立,惟最終認為不可能說服北京而放棄。《蘋果》翻查多份英國解密檔案,並獲香港前途研究計劃成員提供文件,了解暴動前後的歷史發展。1967年5月初新蒲崗人造花廠爆發工潮,運動其後蔓延全港;5月22日,港督戴麟趾向英國發出告急電報,指示威者的口號包括「殺死戴麟趾」,群眾又慫恿警察叛變。7月8日,約300名中國民兵越境與香港警察爆發槍戰,5名警員殉職,當時廣州解放軍一度想攻入香港。同月13日,黃大仙警署被投擲爆炸品,「炸彈浪潮」開始。



制訂撤離計劃無意死守

在此背景下,英方亦提升應對策略。解密檔案顯示,7月24日英國內閣舉行部長級會議討論香港情況,出席者包括聯邦事務大臣Herbert Bowden及國防大臣Denis Healey等人。會上曾討論若中共軍隊攻港,港英駐軍必會落敗,這個結果將嚴重影響英國在東南亞的地位,所以有必要預先阻止北京出兵,其中一個可能的措施,就是在香港設置一個小型核武(a small nuclear strike force)以震懾中國。與會者認為,必須要令中國相信英方將會繼續留在香港,而且已得到美國的支援,但其實美英雙方當時根本沒有相關協議,核武提議後來亦不了了之。雖然英國擺出強硬姿態,但私下無意死守香港。根據另一份當年7月的機密文件,英方評估若北京想強行奪回香港,雙方理論上可商討移交安排,但當時中共在外交事務上已失理性,若得悉港英政府想離開,只會對英國予取予攜,盡情羞辱,所以英方認為寧願不作談判,必要時直接緊急撤離。文件評估,面對中共派兵入侵,英軍最多支撐48小時。同年9月,英國制訂了一份詳盡的撤離計劃書,當中提到駐港英軍及其家人有約3萬人、英國及英聯邦的非華裔公民3.1萬人、其他外國公民1.45萬人,另有190萬名華人擁有或有權要求英聯邦公民權,理論上英方有責任保護這些人。不過,計劃書認為緊急撤離時,政府匆忙中只能帶走約2,000人,當中以情報人員及容易遭中共報復的人優先離開。


暴動後報告曾考慮港獨

暴動結束後,1969年3月英政府再制訂了一份「香港:長遠研究」報告,當中提到英方始終要離開香港,需要考慮一個完備的撤走方案,較好的選擇要給予香港一個分離的地位,獨立於中國及英國,交由聯合國託管或其他方式處理,如此方可保護香港人「免受強迫的『解放』」。但英方認為中國無可能放棄香港主權,結果在報告中否定了港獨的可行性。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表示,過往從無聽聞英國有意在香港設置核武,但認為英方在暴動爆發後不久,已評估中共不會派兵取回香港,所以應該不會真的動用核武。他又指,港獨可對北京製造困難,又有助英國保障在港的經濟利益,所以英方有此傾向亦屬合理。軍事評論員黃東則認為,當時英國須抗衡整個亞洲的共產勢力,因此在港部署核武不足為奇。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01/200071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103

Foxy流傳黎智英密件掀風波

1 : GS(14)@2017-08-02 06:10:18

【本報訊】本案源於2011年10月的電郵洩密風波,當時黎智英的密件經Foxy外洩,首度披露黎在2006至2011年間共捐5,000萬元予多個泛民政黨,當中包括社民連,黎當時未有回應。至2014年,多間報館兩度收到「壹傳媒股民」爆料,公開多封黎智英助手Mark Simon的電郵,直指有5名泛民立法會議員收受黎的捐款。黎當時終開腔回應事件屬實,自稱一條心支持泛民,並呼籲:「希望更多商人幫泛民,咁我會開心啲,泛民係好慘。」


「壹傳媒股民」向報館爆料


第一次洩密風波早於2011年,當時《蘋果》的資訊科技總監相信有人從公司伺服器偷取有關文件,再將檔案改名為黎智英的英文名拼音「LAICHEEYING」經Foxy發放。密件透露黎在5年間,分別捐款予民主黨、公民黨及社民連等泛民政黨,合共超過5,000萬元,另曾向天主教香港教區前主教陳日君樞機私人捐款達2,000萬元。2014年7月,「壹傳媒股民」向多間報館爆料,聲言「我呢個小股東賺唔到錢,街外人仲分咗咁多錢」,公開Mark Simon逾800個電腦密檔,再掀起第二次的電郵洩密風波,亦披露黎曾與台灣政治人物施明德會面。今次涉收款人士更多,款項逾4,000萬元,包括5名泛民立法會議員。當時多間傳媒均以頭版大幅報道事件,黎智英開腔否認捐款涉外國勢力,堅稱「一毫子都係我黎智英嘅」,只是為香港做有益的事,望有更多商人願意幫助泛民。事件爆出後數天,有民建聯區議員就捐款事件向廉署舉報,同年8月「壹傳媒股民」再指涂謹申、毛孟靜及陳淑莊疑分別收黎50萬元捐款;同月底黎及Mark Simon需到廉署協助調查。去年6月,廉署正式以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落案起訴梁國雄。■記者蘇曉欣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01/201081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