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成功投資 你應該先問自己這個問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46美國股票還會繼續漲嗎?日本股市會不會已經漲太多了?新興市場股市還有希望嗎?xx股票還會漲嗎?...這些都是很多投資人經常想問的問題,尤其是在目前美股連創歷史新高的情況下。
針對這些問題,知名財經專欄作者Jason Zweig在其最新專欄文章中提到:
很多投資人都想問現在xx股價是否已經過高?還是不會?但這不是投資人應該去問的問題,如果你現在想進場投資,不論是想投資哪個市場或哪個股票,你應該要先問自己這個問題:我最多願意承擔多少的風險?講的更直接一點,那就是:我最多願意損失多少錢?.....判斷股價是否過高對於投資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真正重要的是投資人對於市場波動的行為反應,因此對於現在想投資股市的人來說,回想一下上一次當市場巨幅下跌的時候你是怎麼做的,這可能會是個很好的參考指標:
如果在2008-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股市下跌超過50%),你當時是利用下跌機會進場投資更多的資金,那麼你是少數會如此做的人,而且你的行為與願意承擔的投資風險是相吻合的,所以如果你現在想再投資,沒有問題,就進場投資吧。
如果你當時是什麼事情都沒有做,沒有買進,也沒有賣出,你至少沒有讓你的帳面虧損變成實際的虧損,如果你現在想再投資,也沒有什麼問題,就進場投資吧。
如果你跟大多數人一樣,在那段期間賣出了你的投資,實現了虧損,那麼現在你要再投資的話,你就要思考清楚,因為同樣的事情可以還會再發生一次。
這就好像當你進到遊樂場的時候,看到別人玩雲霄飛車好像很刺激,自己也很想試一下,但最好還是回想一下自己上次的經驗,如果上次自己坐類似的雲霄飛車,下來的時候感覺身體不舒服,甚至吐的一蹋煳涂且發誓再也不玩這種設備的話!那麼當你這次再度嘗試了之後,可能結果也會是相同的,同樣會不舒服,同樣會吐的一塌糊塗,那麼你還是要玩嗎?所以重點不是雲霄飛車好不好玩,重點是你適合玩嗎?
聯想集團現場問答實錄:如果沒有信心,我們也不敢吃這個螃蟹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30/58328.html
大年三十,想必除了過年之外,就是聯想收購摩托羅拉這一重磅消息了。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移動業務副總裁劉軍,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黃偉明在發布會上接受了多家媒體的提問,對整個收購做了進一步闡釋。i黑馬整理了問答實錄,分享給各位。現場問答實錄記者:大家好,摩托羅拉移動已經出租出去工廠怎麽處理?是不是並購的產品?黃偉明:現在摩托羅拉資產主要帶進來流動資產,沒有什麽工廠在里邊,而且摩托羅拉主要大部分產品是外包,沒有重大的工廠資產進來。記者:谷歌之前收購摩托羅拉是125億美金,我們收購29億美金,專利部分屬於谷歌部分,為什麽不考慮直接收購的摩托羅拉?你覺得這次收購物有所值嗎?楊元慶:我們這次收購恰是聯想所想要的東西,而且花的價格也是非常值的。不但是幫我們打開成熟市場的大門,而且在這個市場里邊經營由於有相應的專利授權、以及專利的組合,再加上谷歌在專利方面這些保護,有了這些以後,將使我們在智能手機業務在美國、在成熟市場更具有競爭力,在成本上面更有競爭力,這是我們覺得用29億美元買這樣的業務相當值的,當然谷歌也得到他所要的,需要保留的這些專利,我覺得可取所需,對雙方來說這是雙贏的交易,這是我的看法。記者:希望楊總還原整個收購的過程,以及接下來聯想相關部署。楊元慶:的確這個故事如果大家要聽還是挺生動的,其實我們對摩托羅拉新穎很久,但是最後結合可以說閃婚。我們其實最早跟摩托羅拉接觸是摩托羅拉一分為二,大概2010年一家公司分成摩托羅拉和摩托羅拉愛立信兩家公司,當時我和偉明跑到摩托羅拉總部,聯系他的CEO,結果見了他以後才發現見錯人,他是副總,雖然那個時候幫我們交流,但是後來沒有進行下去。後來摩托羅拉很快被谷歌收購了120多億美金,其實也就是他們剛剛宣布收購之後,我就邀請了當時的CEO斯比思到我家吃過飯,除了把聯想好產品介紹以外,我也表達如果想繼續運營硬件任務就留著,如果哪天不想保留這個業務,或者覺得不是你們擅長的地方,就打電話給我,我們可以把這個業務接過來。當然之後的短時期之內決定要保留這樣的業務。直到最近大概兩個多月前,我有一天突然接到艾瑞克一個郵件,我們有沒有機會談一談?打了電話之後就問我有沒有這樣的信心,把當時沒有做的事情做掉。當然我立即表達我們有信心,之後事情發展比較快速,大概只有兩個多月時間就完成這樁交易,首要工程是CFO偉民和負責移動業務的執行副總裁劉軍,尤其偉民在過去一個月時間里,要麽美國、中國之間跑了多少來回,要麽在美國連續待了多少周,不但報這個地方拿下來,而且前邊剛剛收購IBM服務器業務,所以偉民是我們最大功臣,大概就是這麽一個過程。當然大家想聽其中過程中故事還有很多,其實在艾瑞克給打電話以後,我立即和偉明一起趕到矽谷這個地方,和摩托羅拉管理層見了很多面,把大的方向談的很清楚,為什麽戰略需要互補,操作可行的,這些定了以後下邊事情走的非常順。記者:聯想手機什麽時候規模性進入美國市場?聯想如何處理聯想品牌和摩托羅拉品牌關系?我們想發展雙品牌還是摩托羅拉做高端,而聯想做低端產品?劉軍:第一個問題終於可以給大家清楚的答案,什麽時候進入美國市場?我想答案就是當這個收購交易完成的時候,我們自然而然進入美國市場。那麽關於品牌戰略,說實話剛才楊元慶打比喻閃婚,剛訂下來,後邊日子怎麽過,詳細的計劃沒有想的嚴絲合縫,不便說的太多。真正平臺我們會保留摩托羅拉品牌,因為這是重要的資產。後邊摩托羅拉可能是原來的摩托羅拉,至於怎麽定義摩托羅拉品牌定位、以及市場範圍等,後續會給大家一個清晰的答案。在中國的話摩托羅拉品牌有非常好的聲譽、品牌知名度,不出意外有計劃在中國重新把摩托產品介紹給中國市場。楊元慶:再稍微補充兩句,我們肯定在美國市場、在拉丁美洲市場充分利用摩托品牌的價值、資產,來構築我們業務,當然具體品牌是摩托還是摩托理想後邊再想,肯定充分利用摩托羅拉品牌,也會考慮摩托羅拉重新回到中國市場,這個都會重新考慮。記者:在聯想收購摩托羅拉業務以後,聯想是否會做Windows業務,現有手機收購服務什麽樣?楊元慶:我們是不是做Windows業務,正在評估中也和微軟商談中,跟交易兩碼事,也不會受到影響。這是獨立另外一件事,要看商談的結果。劉軍:關於服務正在溝通中,以後跟大家宣布。記者:關於收購的話,聯想擁有兩千專利,包括什麽?楊元慶:包括跟業務密切相關的一些專利,當然不是全部,另外大家都知道,這里邊要經營這個業務不光靠自己的專利,交叉許可也是非常重要,所以我們繼承他的這些交叉授權這些專利的協議,另外谷歌也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保護我們未來的業務經營。記者:我這里補充一下關於專利的問題,不知道獲得授權是免費還是收費,如果收費什麽標準?同時授權的期限,以及未來說多交叉專利授權,聯想有沒有這個權利還是必須通過谷歌?黃勇:加快授權,摩托羅拉和其他擁有者達成當然有不同的期限,基本摩托羅拉有的我們都會拿過來,當然在這個基礎上和其他IT廠商做合作。除了這個之外,谷歌有整合IT方面有更好的保護。楊元慶:我說2000多專利將來是聯想,跟著交易過來,我們沒有把摩托羅拉所有專利都拿過來,否則人家拿那麽多美金的不可能都給我們,但是我們得到那些專利的授權,同樣繼承摩托羅拉以前跟別人簽的交叉授權的專利。此外因為谷歌擁有更大的專利池子,他會利用這樣的池子對我們並購過來業務在很長時間里邊予以保護。記者:這單收購完成之後,是不是聯想在移動端布局已經告一個段落?因為我們看你們在消費端市場和企業級市場都有兩個重要的抓手,這兩個抓手是不是打通?企業級是IBM加上你們服務器抓手,消費端是聯想和摩托羅拉業務。楊元慶:這兩個業務當然有關聯,就是將來的雲服務會越來越流行,當然對於後臺服務器需求越來越大,所以我們x86服務器會更好支持這樣的發展方向,這點毫無疑問,但是他們是完全獨立的業務。移動端主要賣給消費者,企業端之主要賣給企業。為什麽最近進行企業的重組?組織四個業務集團,PC、移動、企業包括服務器、儲存、還有主要在中國開展,尤其針對中小企業方面有覆蓋,就是雲服務或者互聯網服務組織由賀之強帶領。記者:首先恭喜這次達成合作,我們這兩天一直在聊,剛剛楊總提到價格重組的事,將劉軍分去管移動之後,這次送了劉總29億美金大禮,你對移動業務有多大信心?楊元慶:既是大禮也是很大的責任,我們既然花那麽多錢,當然希望看到更好的收獲、成果。我相信劉軍有這樣的能力,帶領我們移動團隊再創聯想的輝煌,拷貝一個我們在PC方面的成功。劉軍:感謝老板的信任,聯想智能互聯的產品在過去幾年中實現飛速的發展,我們不僅在中國快速成長,同時我們在過去一年里,尤其新興市場國家有很大的發展,現在我們在全球基本覆蓋一半的市場,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渴望更大的舞臺,進入成熟市場國家,所以外邊很多傳言替我們想辦法,但是今天終於我們搞定一家,這個是非常非常大的舞臺,而且是非常好的舞臺。同時我們收購摩托羅拉有很多核心能力,剛才元慶做了很好的總結。加上聯想在移動互聯里邊,比如說快速的新產品上市包括供應鏈管理能力,剛才有問題問到工廠問題,其實聯想前不久還宣布在武漢建立一個年產1億臺工廠,這個上邊一直在布局,目標希望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領導者,對這個目標實現充滿信心。記者:剛才答記者問的時候,也聽到你對這次交易價格非常滿意的,收購過程當中就收購的價格和購買專利的數量雙方如何進行磋商的?楊元慶:如何進行磋商,你要一個價我還一個價。劉軍:三天三夜不睡覺磋商的。記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給了怎樣的價格?楊元慶:一開始這個交易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其實一開始基本把價格區間放在非常小的範圍里邊,然後再看里邊裝什麽樣的東西,雙方彼此都有相互了解、彼此也有相互信任、彼此對未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也都有崇敬渴望這樣的談判。記者:因為之前聯想寄予谷歌資產很久,最後對專利數量雙方如何磋商的?有沒有經歷一番較量?黃偉明:這個肯定談判過程中,我們希望雙方願意給我們什麽,大家都有談判的過程。更重要的一點谷歌和聯想有一個最大的地方,對他來說最重要摩托羅拉怎麽樣越做越大,他覺得聯想有這個能力,而且願意提供有關的幫助。所以談專利規模等相關的東西,雖然買家賣家有不同的立場,但是為了大家成功,最後達到大家相對滿意的方案。楊元慶:談判過程總體友好,雖然也是討價還價,但是總體還是友好。黃偉明:談判過程中確實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堅持自己的意見,特別艱苦,特別是最近一兩個禮拜,最後大家達成兩個企業都有利的方案。記者:因為聯想有40多億美金的現金,同時我們收購兩家公司大概需要50億美金,下一步怎麽籌措資金完成兩次收購?完成兩次收購之後同時對兩大市場進行大的拓展,對聯想集團組織結構會產生什麽樣挑戰?未來內部會哪些挑戰?黃偉明:兩次收購一個23億、一個29億,大概50多億,但是詳細看一下,整個安排大家特別註意一下,摩托羅拉29億當中,大概15億是三年之後才付的,另外1.4%當中有半發股票給他,谷歌也非常看中股權,從聯想長遠來看是非常好的戰略夥伴。如果這樣看的話,再加上IBM也是大概10%也是股權,如果從聯想同一天收購兩個業務,大概只需要28億美金,我們手上大概30億多美金,另外剛剛完成12億美金銀行貸款,所以手頭現金比較充分,更重要的不是52億,其實付款方式對聯想特別有利。記者:內部挑戰?楊元慶:這也是我為什麽說好交易的原因,大家可以看出來,谷歌借了15億三年無息貸款。黃勇:整個收購對他來說不完全是價格問題,特別想看到聯想怎麽把摩托羅拉做大?而且在談判後期的時候,看著我們做ThinkPad成功,也是他希望聯想做他的夥伴主要原因。主持人:第二個問題,對聯想內部組織有什麽挑戰?楊元慶:現在不會,我們剛剛做了組織調整,現在組織結構更加適合多業務的運營,我們每個業務都有一個專職的EVP來負責,移動的話就是劉軍,企業就是傑瑞斯,過去唯一能夠對業務從頭到尾負責就是我一個人,現在就是他們要對這兩個業務從頭到尾,前端、後端全都負責,從產品研究、開發一直到市場、銷售、服務、制造等這些,整個價值鏈要負起責任來,我覺得這樣新的組織架構恰恰解放生產力,為聯想下一個十年發展打下好的基礎,我們需要這樣的架構才能夠使我們更多的業務開展有可能。主持人:我們最後一個問題。記者:因為銀交所剛剛開始,這個對公司是好事,股票反而下跌,但是市場沒有完全理解這次收購?黃偉明:摩托羅拉收購對聯想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另外當天股價變動不代表這個市場對業務判斷,而且你大概看到,聯想最近一周差不多10%,從十塊到十一塊左右,所以當天波動不構成市場對聯想收購業務評價,當然我們從公司角度來看,下一步確實告訴這個市場,為什麽這個收購對聯想有重大意義,特別我們對PC到移動端怎麽維持持續的增長,我估計春節之後當投資人了解這個收購重大意義,可能反映不一樣。楊元慶:也是我們在預料之中。大家都知道摩托羅拉過去一段時間里邊一直是虧損的,大家可能會有擔心,到了聯想這邊能不能扭虧為盈,說實在的,如果不是對這個有信心,我們也不敢吃這個螃蟹去。第一是我們已經有這個方面的經驗,當時把ThinkPad筆記本從IBM買來的時候,它也是一年虧好幾個億業務。第二個我們進去看這個業務的確好的業務,毛利潤相當高,當然現在費率比較高,材料成本、生產制造成本都比較高,我們覺得有很大壓縮的空間。大家知道劉軍負責這個事,他是立下軍令狀,這個事在我們完成並購若幹季度以後,會使它扭虧為盈,這個方面我們有非常強的信心。當然投資人一個需要解釋,二個需要把詳細的計劃讓他們都看到這樣的結果。主持人:因為領導後邊還有重要的會議,所以今天溝通會到此結束,非常感謝各位對聯想的支持,最後預祝大家春節快樂,謝謝大家!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i黑馬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張磊這個人,京東牽手騰訊神秘推動者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0/59373.html
i黑馬發現,在今天騰訊與京東波及全行業格局的超級並購事件背後,有一個神秘的推動者:張磊。張磊是個會管錢的人。這個1972年出生的河南人33歲那年用耶魯大學投資基金辦公室(Yale Endowment)提供的3000萬美元創立了高瓴資本(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公開信息,該機構目前管理基金77.66億美元,自身市值9.12億美元,自創立以來年均複合回報率高達52%,而公司員工僅有35人。張磊更是個會花錢的人。2010年年初,張磊以耶魯2002屆畢業生的身份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捐贈888.8888萬美元,創下該校畢業生個人捐贈記錄。這一豪舉讓張磊一夜之間成為爭議人物,高翎資本也隨之浮上水面,成為目光焦點。次年年初,高翎資本從眾多投資者中殺出,宣布為京東提供1.5億美元C輪融資,占股1.5%。隨後,張磊主導京東初次沖擊IPO,但因估值過低鎩羽而歸。在2013年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向來低調的張磊首次披露投資京東的內幕。據他透露,高翎資本是京東前三大股東之一,還在追加投資。劉強東找到張磊時只想要7000萬美元,張磊答道:“你如果只要7000萬,我就不投了,要投就投3個億。”他認定京東的商業模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20億美元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而高瓴資本的風格恰恰是“少次多量”,重金投少數幾家企業,靠長期收益盈利。張磊說,投資者和創業者之間的關系就像夫妻,第一點要誠實。雙方約會期間,就把自己的目的、風格、優缺點亮出來,別指望婚後再改變對方。“我最討厭被驚喜,所見即所得是最重要的,”他說,“我們全亞洲都有很多投資,我真的沒有時間玩遊戲。”他自稱“人傻錢多”,一旦投了錢就對企業充分信任。他認為劉強東“很真實”。“其實我們當時已經想清楚要投什麽模式,任何一個想幹這個事兒的人,我們都想投三億美元,但就是找不到這樣的人。”他說,“他們都說要做輕資產模式、做互聯網品牌,因為VC喜歡這一套,我心想你做輕資產怎麽可能做過阿里巴巴呢?馬雲是創業天才,更何況你比人家晚了10年,怎麽跟人家玩兒?”只有劉強東直白地告訴他,他就是要做自營電商、做供應鏈。“所以我們就投了。”張磊說。他看重的第二點是堅持。“京東其他的投資人跟我們本質一樣,都不會因為今天資本市場波動、明天媒體唱衰就很緊張。我可以告訴大家,前幾大投資人個個都在追加投資,我們真的相信這個事兒在改變中國。”他說,“我有朋友問過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最遺憾的是什麽,他最遺憾的是亞馬遜成立的時候UPS已經很大了,他沒有機會重新整合供應鏈。京東沒有UPS,一整套都得靠自己做,我們就願意出錢幫他們做這件事兒。”京東連續8年虧損,張磊表示在意料之中。“這種電商生意,有一百萬種方法可以死的很慘。我們就算賠掉三億美元,在整個基金里不過占兩三個點,對我來講微不足道。我們要賭最值得相信的事情,”他說。他希望繼續加深京東的護城河,寧可“全世界所有的消費者、供應商都說京東傻”,也不要為了盈利過早改變公司的戰略和思路。“你這個生意模式能賺多少錢不是由你決定的,最終要看你給這個社會、給消費者創造了多少價值。”他說。張磊師出名門。他1989年以河南省狀元的成績考入人民大學國際金融專業,1998年赴美深造,拜在耶魯投資基金負責人大衛・史文森(David
Swensen)門下。史文森曾在華爾街闖蕩6年,先後擔任雷曼兄弟公司高級副總裁及所羅門兄弟公司企業融資合夥人,回到耶魯後發明“耶魯模式”,為耶魯基金開創全新時代。從1985年到2005年,這只基金規模從13億美元增長到140億美元,凈增127億美元。全球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行業權威研究機構PEI曾推選他為全球PE業影響力百人榜第二名,僅次於前美聯儲主艾倫.格林斯潘。史文森的著作《機構投資與基金管理的創新》中文版即由張磊親自翻譯,並在其母校人大出版社出版。根據SEC的信息,高瓴資本2013年持有股票前5位依次為Mondelez(卡夫食品在華子公司)、攜程、搜狐、新濠博亞娛樂及雅虎,新增比例最高的四家公司依次為新濠博亞、去哪兒、久邦數碼和汽車之家。其中,去哪兒網於去年3月在不缺少資金的情況下接受高瓴領投的5700萬美元,按上市後開盤價計算,這筆投資賬面收益高達1.47億美元,賬面收益率158%。去哪兒CEO莊辰超在上市前夕接受采訪時表示,引入高瓴資本更多是為尋求他們的幫助及指導意見。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商業周刊中文版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投資思考:價值投資的「負面清單」 -- 這個遊戲你可以玩嗎?】 耐力投資
http://xueqiu.com/7096399426/28713405任何遊戲,都有一定的規則,在這個規則之下,參與者需要先判斷自身條件是不是適合玩這個遊戲,然後決定要不要參與這個遊戲。任何遊戲,並非所有人都可以參與並獲得勝利---- 這就是所謂的「參與者適當性」 問題 :
上身長雙腿短的人,參與跨欄遊戲,幾乎注定是不會勝利的;
體重不到80斤的人,參與相撲遊戲,幾乎注定是不會勝利的;
身高不到1米2的人,參與跳高比賽,幾乎注定是不會勝利的;
那麼,如果把價值投資,看做是一種「遊戲」的話,你適合參與這種遊戲嗎?
先來看 「遊戲規則」 :
「價值投資:以便宜價買好貨,等到價格高估時賣出」
(這是一種簡單化的敘述方式,不是很嚴謹,僅僅是為了說明下面的問題而已)
下面看參與這個「遊戲」,有哪些「負面清單」 ?
1. 你的資金是不是「完全自由」的? (即在未來若干年內都不打算用於各種生活支出)。
如果你的資金是計劃在短期內要買房,支付孩子學費等,那這個遊戲顯然不適合你。
2. 你的目標是不是盡快實現「財務自由」 ?
如果你的資本金很小,同時,你又想盡快通過投資來實現「財務自由」,那麼,這個遊戲不適合你。
3. 你是否是一個很有耐心持股等待的人?
如果不是,那這個遊戲不適合你。
4. 你是否是一個理性客觀但又堅持己見的人?
很顯然,如果你是一個「軟耳根」的人,這個遊戲比適合你。
5. 你是否是一個勤於學習研究、善於獨立思考的人?
如果不是,這個遊戲不適合你玩。
6. 每日每週每月股價的漲跌對你的情緒是不是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是,這個遊戲不適合你玩。
7. 朋友告訴你:「我今年炒股賺了100% !」,你是不是很羨慕並為自己的業績感到慚愧?
如果是,這個遊戲不適合你玩。
8. 如果股票很長一段時間被套,你是不是整日悶悶不樂?
如果是,這個遊戲不適合你玩。
9. 還有什麼呢?想不起來了,請雪球的價值投資大拿們補充 。。。
從這個「負面清單」可以看出,其實很多人是不適合玩這個遊戲的(這裡只是客觀的分析,絕對沒有貶低的意思。當然,即使不在這個「負面清單」中的人,也未必就一定能玩得成功)。包含在這個「負面清單」中的人,去玩」價值投資」這個遊戲,最後真的可能就玩成「架子投資」了。
所以,玩價值投資這個遊戲,需要認真考慮「參與者適當性」這個問題。如果不適合,價值型投資者們,就不要忽悠人家來搞價值價值了。
$聚美優品(JMEI)$ 這個搞大了呼叫citron手機轉發的 有標點符號的都不是我寫的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9334279利益相關:空方
涉及大量數據,匿了。雖然我說的根本不是market rumor,而是fact。
既然你關心正品,我默認你關心的是一線和二線品牌,如雅詩蘭黛、伊麗莎白雅頓、蘭蔻、歐萊雅、歐珀萊等,所以我就不說那些三四線品牌了(佰草集、相宜本草等等)。
如果按照一二線化妝品品牌銷售的定義來說,所有非官方認證渠道銷售的化妝品,都是「假貨」。即,只要渠道假就是假。如果以此為定義,所有垂直化妝品電商渠道(包括聚美、樂峰),95%以上是假貨。其中,一線化妝品全部都是假貨(一線化妝品指:國際大牌,百度指數上2,000,正常銷售渠道常常破千的)。
為什麼?因為這些國際大牌為了維持自己的價格策略和品牌形象,絕對不會把貨拉到聚美這種折扣平台上去賣的,媽的動不動砍我30%的價,你玩我呢?有些稍微低檔一些的一線品牌(如SK-II)去天貓開旗艦店,更多是從品牌宣傳角度考慮的,那上面的價格也不便宜。
(解釋個沒說清楚的地方,上面說了一串品牌,有一線有二線,下面說的SK-II雖然說他「低檔一些」但他還是個一線品牌,不是說比上面所有都低端。答主不是化妝品白痴謝謝)
那聚美上的一線大牌化妝品怎麼來的呢?兩類:1. 大型百貨商場大規模團購或積分卡兌換的,佔3成,這部分產品本身是正品無疑;2. 來路不明(走私、假貨等),佔7成,這部分中,走私/代購的可能為正品。
聚美面對的法律風險,主要來自於2。對於1來說,你從線下渠道採購的,法律管不著,頂多是品牌商做渠道調查的時候,發現某百貨公司總走大單竄貨,一氣之下把這渠道封了,那聚美沒法從這兒進貨,只能開發別的渠道了。
那對於2來說,法律風險兩重:1. 劣質假貨,不多說;2. 海關/工商嚴查,聚美和相關渠道商都將面臨制裁。對於2來說,還有商業風險,即假貨毀掉平台信譽。
那你說,劣質假貨有多少?土豪小夥伴為了支持本報告撰寫,特意去聚美買了50個一線品牌化妝品(果然便宜,至少是專櫃價7折),並拿到百貨專櫃找專業銷售鑑定。從這50個中,通過包裝、色澤、氣味和手感,從50個中挑出了10款明顯可疑的產品,又買了這10個的同款正品,送到實驗室用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做對比。這10款的色譜圖中,每款都出現了2-3處不同(不包含色譜圖的前5分鐘)。色譜圖見結尾。
為了測試這個方式的準確性,土豪小夥伴又去其他百貨商場買了10款同樣的正品,一測,正品和正品之間的色譜圖果然一模一樣。一線品牌品控能力可見一斑。
什麼意思呀?就是這50個產品中,至少有10個是劣質假貨,剩下的40個沒有做測試,所以沒看出來,但不保證不是劣質假貨。
天啊嚕(過去做DD的方式弱爆了,不敢花錢,誰做投資啊)
那你說,都是什麼人在買這些東西呢?
圖便宜的。
我是男的,我聽到的最觸目驚心的訪談結果是一個男性同胞說的:「我從聚美上買一線化妝品,是為了送人,送給女孩子他們開心。我不在乎真假,反正不抹我臉上。」真他媽無恥。(有看出來我在含沙射影嗎?)
而做過這個訪談的女性消費者(相對高端組),一個也沒有在聚美上買化妝品的。畢竟是自己的臉,誰用誰知道啊。
色譜圖:Estee Lauder Vita-Mineral Moisture Crème
大家來找茬:上面是假的,下面是真的。
補:
一開始說了是空方,就是提醒大家注意我的立場,如果有條件要自己去判斷信息的真實性。還是那句話,「人在做天在看」,別人說什麼他自己心裡清楚,但你信不信你要自己去查證。我就是在查證聚美,而我說的東西你們也可以查證。這裡面除了採購渠道37開不太容易查證之外,其他的東西都屬於普通人(土豪)可以驗證的事實。
至於為什麼不上實驗報告全文、不上批次、不上聚美購買票據,連色譜圖也只摳門地給了一組……我要是這些都敢上我匿名幹什麼?真的做空報告絕對不會像這個一樣,再說誰又會在知乎上做空一個股票呢?我寫這個,已經是最大限度,能起到給各位知友提個醒的作用,就行了。
另外就是,希望陳歐融到錢後能積極洗白,重新做人。另外,貴司洗地的姿勢太難看了。
【創業問答精選】如果你這個創業項目被巨頭公司跟進了,你會怎麼辦?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348-1-1.html艾米睿子:你做的是生意,不是創新看看朱繼玉的感悟,說的很在理。
這世界上的東西,有些有一個就夠了,有些則多存在一個,給大家多一種選擇更好。比如QQ這樣的通訊工具,有一個就夠了,多了也沒用,但是像BBS論壇,則多一個挺好,每一個氛圍都會不一樣的。所以,小公司最好是選擇做後者,當騰訊過來搶市場的時候,它的大舉進入,會大大擴大市場空間,使得更多的人接受這個新事物。人家並不是搶了你的市場,而是幫你擴大了市場。因此,你就可以跟著它發展,利用它快速擴張的能力,實現自己的擴張。只要你能做出自己的個性來,用戶通常都會選擇在使用騰訊服務的時候,也來嘗試一下你的服務。所以在用戶身上下功夫,只要做出自己的特色,一定能留住大量用戶的。
世界上用戶只需要一個的東西很少,也所以這麼多年,騰訊真正踩死了的公司沒幾家,反倒是很多可以利用騰訊的競爭,更好地發展自己。像論壇門戶網店這些,用戶自然是喜歡多一家,多一個選擇。即使像QQ這樣的小工具,像操作系統這樣複雜的工具(這個只是表明上用戶看到的簡單和複雜,實際上背後QQ未必比操作系統簡單),世界上都不會只能活一家。所以說,要求用戶只能用什麼,不能用什麼是件多傻逼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是可以在騰訊的競爭中獲益的。
其次,看清競爭的本質。據我所知,過去的十年裡,真正是被騰訊吃掉的有了名氣的公司,也就聯眾一家吧。說這個的時候,一定還會有知友出來跟我提開心農場的例子。那就一起說說它們,雖然一個是企業,一個只是一款應用。
聯眾之死,有多少原因是因為騰訊,還是要兩說的。如果聯眾有個好的掌舵人,它應該是可以參考盛大和4399小遊戲的發展過程,而不該走關門大吉的路。如果說騰訊擋了聯眾的路,把它逼到死胡同,那盛大和4399這兩種模式怎麼就活下來並不斷壯大呢?
農場的事,可以換個更通俗點的說法。世界上有幾家賭場,開始都只玩牌,突然有一天,你在自己的小賭場裡開始玩一種新東西,叫農場或者麻將都行,突然吸引了很多人來你這玩。這個時候,大賭場看到這個玩法很受歡迎,賭客被你搶走了不少,於是也引進到自己的場子裡玩,又把大部分賭客給搶回來了。你能說人家抄襲你,只有你的場子能玩農場或者麻將,而人家不能玩嗎?一家賭場的發展,要靠的是自己的服務和環境,而無法做到靠一種別的場子都不能玩的新玩法。
不同的生意,競爭因素也各不相同。開飯館和開賭場就大不一樣,飯館可以靠名廚師做出獨一無二的美食來供顧客享用,而賭場裡的玩法都一樣。因此你要明白自己做的是一個什麼生意。但是,不管騰訊的賭場有多大,你也還是可以再開一家的。而如果你開的新場子,又能第一個提供農場這樣大熱的玩法,使得賭場一炮打響,那該是個多麼成功的開始啊!之後最該考慮的是如何提高服務質量留住賭客。之所以騰訊留住了,而其他公司做農場沒有留住,那是因為騰訊提供的配套設施齊全,在玩農場的時候,能得到更多的其他服務,而其他公司沒有那麼好的服務和配套。
我們如果只做一個農場,或者只把眼光侷限在提供一個農場的玩法,或者再挖空心思想一個更新的玩法,那我們根本就不能算一個生意人。應該知道,不論是開始做遊戲大廳的聯眾,還是後來靠農場起家的開心,只要是在互聯網上玩數字娛樂,不管你玩法如何新鮮,都不過是先開一個場子,或者在騰訊之外再開一個場子而已,最後的競爭都是一樣的。不要說我是什麼」社交網絡「新事物,太陽底下就沒有新事物,一切不過是過去種種的重複而已。最後的競爭本質還是要回到誰提供的服務好,誰的配套設施齊全,誰的環境氣氛好上來。
因此,弄明白你的創新是只是一種玩法,還是一種完全不同於騰訊的新生意是很重要的。
最後,別把創新、模式、點子看得太高。把自己的姿態放低點,生意就是生意!而做生意並不必然需要創新啥的。做生意只要誠信、服務好、為顧客提供價值就行了。顧客也不在乎你是創新的,還是抄襲的。我斗地主的時候,只在乎在哪斗地主好玩,哪管它斗地主是誰想出來的。所以,創業只需要會做生意就行,而不需要會創新。這也是為啥很多初中高中畢業的人,最後在生意場上比那些學歷更高的人還要成功的原因所在,而他們起家的時候,甚至完全沒有什麼創新,只有模仿。因為生意並不必然要求創新,會模仿就夠了。
所以,你應該明白:你做的是生意,不是創新,騰訊抄襲的是創新,而不是生意。因為騰訊早就在做生意了,它抄你的創新,不過是為了給顧客提供更好的服務,讓自己的配套設施更齊全而已,是無可厚非的。而創新之後,你要做的就是學習騰訊,學它怎麼做生意,或者叫抄襲騰訊,山寨騰訊都行。它山寨你的產品,你山寨它的生意。
關於騰訊的競爭,我想說的就這三點了。不過,對一種企圖避免別人來競爭的錯誤觀點,我還想說幾句。這種錯誤觀點的做法,無非一是保持神秘,二是持續創新,以做到讓別人無法模仿抄襲。
遊戲是遊戲,生意是生意,遊戲可以保持神秘,但生意不行。這世界上,你完全讓別人看不懂,無法抄襲的生意,你根本就找不到客戶和投資人。如果你這麼認為,只能說明你自己都還沒弄明白你究竟是在做什麼。
看看互聯網上的一切事物,有幾件是別人從戰略上就看不明白,然後根本就無法抄襲的?當然有一種做法,就是前期根本不賺錢,拿錢使勁燒著賺吆喝,別人不知道你將來如何盈利,自然無法抄襲。自己人說我們不急著賺錢,外人想不明白怎麼能賺錢。不賺錢的事情,根本就還不是一個生意,自然也就無從競爭了。但事實上,現在只要圈用戶的東西,不管賺不賺錢,是不是生意,都會有競爭了。
太陽底下沒有什麼新鮮事,是別人無從下手抄襲,或者抄了」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就算有也太少了。反倒是大多數的事物,都是大家越抄越改進,然後變的越漂亮越好用。
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能創新一次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你還想不斷創新下去,這世界上有幾人能有這個能力?除非是上帝,或者接近上帝的人。Jobs算是一個。而一個普通人,一開始就想著,我靠自己的創新能力,一直持續創新下去,其最後的結果,只能是拖垮自己。因為一開始就走上歧途了。既然談到這個,最後順帶給創業者一句話:你做的是生意,不是創新,別搞反了。 創新只是手段,生意才是最終的目的。沒有真正創過業的人,往往很難理解,不斷湧現的新IDEA,是創業公司最大的敵人。
還有一種觀點是「快」。看著有點像是武俠小說裡,高手們在談論劍法,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是現實生活中,有誰能舉一個大公司是靠快人一步成功的嗎?微軟在IBM之後,google也不是第一個做搜索的;facebook在myspace之後,騰訊的QQ,也是在ICQ之後,何來快啊!反倒是,我支持相反的做法:圖大則緩。緩不是目的,緩是為了做精,慢功出細活。一個公司最後在競爭中勝出的關鍵,還是要靠產品精、服務好!否則即使你跑得快,後期也會被人把客戶搶走。
回到未來:騰訊也曾被戰勝完勝騰訊的案例:
1、360。。。當360的安全衛士通過免費模式壓制住老牌殺軟金山和瑞星,成為了中國裝機量最龐大的安全客戶端時,它已經跟
QQ可以平等對話了,此時,騰訊就已經注定在這個事兒上無法撼動360的位置了。大家已經習慣了某一個客戶端,你不給一個理由就想換掉它,是很難的,而騰訊目前唯一的理由就是360老總很流氓、這個公司也很流氓。這說明什麼?說明騰訊所擅長的人海戰術不管用了,因為這個不是靠QQ用戶之間的關聯關係可以解決的。所以360從一開始就沒有讓各個客戶端之間產生關聯,讓大家保持各自獨立,因為一旦彼此有關聯,陷入用戶基數和關聯性的方向,就等於進入了騰訊所擅長的領域。2、新浪微博。。。按說這個東西應該也是騰訊擅長的事兒,就是最後也是拼用戶基數,但新浪沒有讓這個事兒淪落到拼用戶基數的地步,他完
美的轉換了產品運營方向,讓一個本來也可能會成為拼用戶基數的事兒(當年開心網等社區類產品,最後被騰訊搶了風頭,就是輸在這裡),變成了拼大V和內容的事兒;新浪通過明星效應迅速完成了當年騰訊用戶基數蓄水期,讓微博用戶彼此之間產生了很難逆轉的關聯,這種關聯也正是騰訊在各個相關領域會取勝的關鍵,就是很多人會因為本來就是QQ用戶,因為要顧及QQ上的大量好友關係,進而選擇了同一個平台的相關產品,可惜你在新浪微博上的關聯,是無法通過QQ好友關係來轉換的,騰訊無法完成這種關係的轉移,只要這些大V和關聯持續存在,騰訊就永遠不可能幹掉新浪微博。並且新浪微博除了有這種社區關聯性,它同時還擔負了媒體功能,這個也是QQ平台產品所不能取代的。理由同360,就是一定要從騰訊擅長的事兒裡出來。3、大眾點評。這個簡單一些,相同案例還有豆瓣、百度知道等等,就是用幾年時間積累的內容作為壁壘,讓騰訊無法通過自己擅長的人多戰術得逞。
4、美團。大量地面BD+大量線下商家用戶,是騰訊這種擅長用網上用戶人數、產品、技術打仗的公司所從來沒有面對過的事兒。能夠打敗美團這種公司的老牌企業,
可以是百度、阿里巴巴,但絕對不是騰訊。管理大量的銷售人員這種事兒,騰訊不擅長。如果當初團購一出來,百度或阿里巴巴立刻介入,那麼美團等團購公司會很
被動,可惜當初他們沒有,等美團等公司品牌已經形成的時候已經晚了。後來阿里通過聚划算以及投資美團這兩個舉動,扭轉了戰局,讓自己迅速進入了這個本來已
經失去的戰場,而騰訊則完敗,跟美國團購鼻祖合夥搞得高朋也完敗。其實大眾點評做這個事兒更適合,但可惜他沒做好,大概是運營和銷售部不夠得力吧。
讓你的產品不要跟騰訊核心價值做正面競爭。騰訊的核心價值其實就是用戶基數龐大,任何一個想從用戶基數這個事兒上跟騰訊拼產品的,都會面臨失敗。
真正該做的是,讓你產品的核心價值,遠離騰訊所擅長的事兒,不要陷入跟騰訊拼用戶基數和用戶關聯性的局面,找到可以豎起壁壘的方法,迅速佔領市場。周凱琪:不要和巨頭硬拚創業者容易陷入自我感動之中,出師未捷身先死。我不太認同靠連續加班來贏得時間。而且在技術上,你有老炮,騰訊有的是核武器,論開發強度,創業公司是沒法跟騰訊這個級別的大公司抗衡的。
華為所處的通訊行業,技術本身就比互聯網封閉,而技術發展的線路圖卻比互聯網清晰,因此只要在研發上投入重兵,還是可以後來居上的。一般來說,搞研發博士肯定比本科靠譜,加班肯定比不加班靠譜。但互聯網技術只是基礎,如何獲得用戶才是關鍵。所以才會有李興平、蔡文勝這種高中生的成功機會。馬化騰本身也就是一個普通大學的本科生,要是當年來華為,能不能拿到offer還是問題。但QQ相比ICQ那是人性化不知多少倍了,00年左右對大部分網民的認識水平來說,上網基本上就等於上QQ。
我認為還是要從分析騰訊的戰略著手,假如你要做IM,跟qq一樣的套路,加班加到死也不可能超越騰訊。騰訊可能會模仿你,但如果你的業務模式並非騰訊的主要戰略方向,你還是有可能在夾縫中獲得成功。或者即便騰訊跟進了,如果在整個騰訊集團層面不是核心業務,那這個團隊可能也不會太強,你的先發優勢還是很有機會讓你在跟騰訊非主力部隊的對抗上站得優勢。
騰訊最核心的利益是IM,眼下最重點的是平台型的SNS,總是是要圈住人。所以像米聊這樣撞在騰訊最敏感的區域,微信是騰訊不得不做成功的產品,馬化騰一定投入重兵更你死磕。騰訊投資開心網,與其說是投資,更像一種防禦。但比如電子商務,我覺得騰訊雖然也很重視,但還沒有想好要不要動用全力。至於團購,騰訊更是一開始就沒怎麼看好,所以更多選擇了找當地渠道合作夥伴。
申曉鵬:勇於挑戰如果我的產品也是照抄tumblr,quora,pinterest這類國外成功產品,且沒發展出自己特色的話,我會直接退出,因為大家都是傻抄,那誰成和誰不成完全就是拼人才拼資源了,中國相信沒人拼的過騰訊。
如果我確實是在做一個有想法,經過深思熟慮並堅信不疑的產品,我會很高興,因為騰訊抄我說明我的執行力不錯。之後我會繼續按自己的想法做下去,同時吸收我認為騰訊做的比我好的地方。至於競爭壓力,不能說沒有,但我有信心,因為騰訊抄不走我的大腦,他們不管有多少人才,都永遠不會比我的產品更快更好,永遠不會比我更深的理解我的事業與信仰。
要是沒有一個人單挑一個集團的氣魄,還創什麼業?
途牛COO嚴海鋒:我們改造了這個行業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271口述/途牛網聯合創始人兼COO 嚴海鋒
時機、專注,讓途牛站在了風口途牛第一是趕上了一個好時候,我覺得我們早做幾年也不行,旅遊能起來還是在於真正中國大的電商行業的起來;第二和大的旅遊環境有關係,中國人有錢了,想出去玩。我們公司太多做旅遊的人,他們有的做了十幾、二十年,他們覺得真正感受旅遊特別是出境旅遊高速發展也就途牛的這幾年,我覺得這是兩個大趨勢。雷軍的那個觀點我很認同,不在風口,再牛逼的豬也飛不起來。
另外一點是專注,在這個裡面,沒有東搞西搞,一直專注搞旅遊,沒有東搞西搞很大的原因是市場足夠大,我也能體會一些創業公司東搞西搞,可能就是市場選的不對,我們比較專注,因為市場足夠大。
我一直有一個理論,我覺得就像爬山一樣,你爬到一半,換條路上去一樣,越往上越難,不管換什麼路,你最終這個過程肯定是一樣的。另外我們團隊也比較牛逼,最早跟我們創業的牛逼的人一直跟著我們,大家一直有這個理想,想做這個事,能把它做起來。
融資與構建護城河,節奏統一如果前面幾點都甩開,下面主要是找錢和找人,其他都不重要。旅遊這個行業挺燒錢的,要做大需要燒很多錢。
旅遊行業毛利這麼低、競爭這麼激烈,一個零售行業肯定需要很多錢,我們又比較年輕,過程裡面肯定也犯了一些錯誤,交了一些學費,我覺得大的趨勢上還是把公司做起來,我們融錢的節奏跟我們構建護城河的節奏是差不多的。
第一個5千萬我們主要是拓展了我們的出發地,服務中心從最早的5個擴展到15個,上市以後我們還會拓展。現在我有六十幾個出發城市,線下有分公司(服務中心)15個,明年我們服務中心、出發城市還會不停加。我覺得旅遊是個零售行業,也是線下和線上結合O2O的行業,我們會不停的往前擴展。
我們覆蓋城市現在64個,我們希望未來覆蓋到幾百多個,接下來我們會不停的擴大我們的產值。
去年我們融的錢主要花在了品牌建設上。另外,我們的研發隊伍也招了很多人,市場、品牌、傳播方面都招了很多人,希望提升內部效率,提升整個產業的效率。
我們有段時間增率很高, 09年、10年的時候增速很高很高,問題也比較多,後來有一段時間還是稍微放慢一點,稍微夯實一點。12年的時候我們把整個公司都稍微放慢一點,還是想把整體夯實一下,把效率提升一下,把內部的運營各個方面都提高。
途牛如何構建護城河?第一是品牌,要讓客戶花5000塊錢做這個事還挺難的,就像你去買個手機一樣,很多人覺得三星還是有品牌的,蘋果是有品牌的,三星的機器華為可以做,中興也可以做,現在一個創業團隊出來,馬上就可以做一個出來,但是真正的品牌是很關鍵的。第二是服務,也就是支持這個品牌的一套服務體系。很簡單,同樣的你可以在其他地方訂去馬爾代夫的酒店,但是通過途牛訂你很方便,你不只方便,你還可以保證你把錢交給我們,後續有問題我們可以幫你去解決,我們希望慢慢的打造這樣一個服務壁壘。
關注規模化和效率提升我把整個中國的行業分成兩類,一個緯度的行業就是只有一個緯度,比如說360,比如說QQ,比如說攜程的機票、藝龍的酒店,他們就一個緯度,就是要把機票這個產品做到極致就行了,你把全中國的酒店簽下來,任何一個地方的人只要出差都可以去。
我認為我們和電商一樣是有兩個緯度的,比如說京東,它有兩個緯度,一個是配送,我們希望在接下去的兩到三年裡面把我們的出發地緯度打通。
途牛規模化差不多是從11年開始的,我們現在好多事業部的總經理、副總經理都是那時候進來的,我們現在內部三分之一的人是內部培養的、三分之一是外部招的。外部招人時有的是從傳統旅行社過來的,也有很多跨行業的人,比如從華為、沃爾瑪、零售行業過來的。我們發現途牛和零售行業很類似,所以我們從零售、電商行業挖了很多人,到後面我們挖旅遊的人挖的相對不是特別多,零售行業的人越來越多。旅遊和零售行業的人結合,可以更好地讓公司往前發展。
我們的服務體系主要圍繞出遊前、出遊中、出遊後,主要是圍繞這三個閉環來走。
出遊前你從我們網站、通過手機看,打我們400電話,我們給你提供旅遊顧問支持,出遊中你去了目的地,在那兒發生任何問題,我們全部都給你解決,我們全球有3000多個供應商,今年年底會有更多的優質供應商加入我們,我們可以給你提供這麼多的支持;出遊後你有什麼問題,我們的售後體系,客戶服務的體系,包括老客戶的體系都可以給你提供很多的支持。在這個過程裡面最關鍵的是出遊中體系,客戶實際上最關鍵的還是在旅遊中。
跟供應商形成無縫連接我們跟供應商其實已經形成了無縫的連接。怎麼做到的?量大了以後,我們對這個行業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引入這個體系。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飛到馬爾代夫,在那兒一定會有途牛接機的櫃檯,他們會把你送過去。所有旅遊產品在售的馬爾代夫的島我們全球最多,基本上涵蓋了馬爾代夫現在所有開發的可供旅遊的島,沒有任何其他家可以像我們那麼多,你可以查到任何你想要的酒店。你要包一個島我們也可以給你提供,這個一般人做不到,我們可以提供酒店服務,你如果要包一架飛機,你要舉行婚禮,我們都可以提供服務。
我覺得途牛能做到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我們和供應商在溝通的過程裡面,對每一個供應商都是有這樣的要求,進來必須要符合這樣一個標準,我們是以客戶為中心,客戶滿意才能讓途牛賺錢,他們也賺錢,久而久之大家就形成了一個口碑,大家都願意圍繞客戶的體系去走。
二是我們扶持廣大優秀的供應商,只要你符合我們的價值觀、我們的量,我們就會盡力把你扶持大,現在很多供應商,我們都是他們第一大的客戶,佔比都是他們的10%到30%。我給你量,這個很關鍵,供應商在這個過程裡嘗到甜頭他就願意幹,你用這個方法你能賺到錢,你的量能提升,我相信所有人都願意來。
我們最初挑供應商是選擇最適合我們的,第一是適合我們,第二是他願意改變。因為這個行業太原始,很多人不願意改變。,實際上你會發現我們很多的供應商跟著途牛、接受途牛理念,願意去變的話他們成長很快。包括我們今年推出了供應商的招客包體系,由供應商來決定推薦什麼產品給客戶,我們很多供應商在這個過程裡受益了。
打開O2O鏈條我們是最早在旅遊行業引進進銷存這種概念的。客單量低的,必須要進銷存,100塊錢的周邊旅遊你需要把它自動化,訂單量大,1萬塊錢的歐洲旅遊必須要提供服務,因為它的頻次低、客單價高。進銷存和服務不衝突,好的進銷存實際上是可以提升服務的,為什麼?因為進銷存做的越好,你的庫存越穩定,客戶的時間就可以定下來,客戶實際上最討厭的是我打一個電話說你等一下,他希望是打一個電話,我能告訴他這邊有50多個位置,現在已經定出去30個了,還有20個,然後介紹他們這個線路;或者客人幹脆就在網上自己訂、自己付錢,這就是極致的服務體驗。大部分線上電商網站都做不到,做旅遊的電商網站,他們更多是沒有庫存,沒有庫存必然會導致客戶體驗差。
機票必須要有庫存,汽車的位置必須也要有庫存,一般旅遊大巴車45個位置,你能賣掉,其他人也能賣掉,如果你是沒有進銷存,你是現詢的生意,必然很爛,沒事兒你要打電話去問,有沒有位置,這個效率太低。
我們在這個過程裡改造了這個行業,比如說你是做周邊旅遊的,你收到最後一個客人的時候通知我,就不要再收了;比如說你是做歐洲旅遊的,今年歐洲供應商他要做兩萬人,他會提前跟我們溝通,問你途牛今年需要多少。這樣基本上就形成了無縫的銜接,我們把我們的庫存開放給他們,把所有的東西能開放的都開放給他。我們和他們之間大家是綁定的,不需要承諾。
可以打個比方說,剛開始我們就是一個造汽車的,我們不可能造所有的東西,我們只造核心的東西,其他的全部都讓供應商來造;我們希望自己成為「耐克」,只做品牌、只做營銷,只做長期的規劃,剩下的東西全部由他們來做。這個現在還沒做到極致。
對途牛來說,還有一個重要節點是解決了出發地的問題。出發地越多,收客能力就會越廣,省掉了很多中間環節,成本也急劇的下降。比如,以前可能要在出發點集結再去海南,現在大家可以直接到海南,而不需要再去另一個地點「中轉」。國內50%現在都是這樣子,我估計未來出境的短線應該也是這樣子,去東南亞這些國家慢慢也會這樣子,國內慢慢會有50%到80%。出發地的擴大還解決了和本地供應鏈之間的溝通問題,相當於打開了整個O2O鏈條。
這個模式已經完成了,下面我們會慢慢複製。
90後創業者集體發聲:我們將會怎麼顛覆這個世界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0/144269.html曾經備受爭議的90後一直被各種標籤纏身,然而隨著這部分群體離開大學校園開始融入社會,90後逐漸成為當下的主流人群,這些既有幹勁又有衝勁的90後也開始成為創業生力軍。昨日舉辦的「產品家沙龍90後企業家專場」活動中,五位年輕的90後創業者和大家分享了他們在創業這條路上的心得與體會。
銳波科技創始人兼CEO 孫宇晨:自由、競爭、個性化是90後對安全感的定義
在孫宇晨看來,90後對於安全感的看法與80後大為不同,對於網絡上盛傳的「80後的集體回憶」,他表示無法理解。在他看來,集體回憶意味著控制、壟斷和中心化。而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90後深受互聯網的影響,對於他們來說並沒有什麼集體回憶,競爭、自由以及個性化才是90後所追求的主流,也是他們的安全感來源。
孫宇晨將自己的創夢之路定義為「擁抱風險」,在這個風險大於收益的環境裡,創業者需要考慮清楚如何做出選擇。
對於投資方的選擇,孫宇晨有自己的思考,他希望遇到具有投資經驗和酷愛90後的投資人,「如此才能對我們的想法和性格都很包容,在遇到困難時也能一起度過,並且真正看好這個事業。」
湖南常德米粉伏牛堂創始人 張天一:互聯網思維和我沒什麼關係
有人曾經形容伏牛堂牛肉粉店是借助互聯網思維對傳統餐飲行業的顛覆,對於這種定義,張天一隻想說兩個字:呵呵。他更傾向於將自己定義為在互聯網時代做傳統創業的新人,通過互聯網伏牛堂可以接觸到更多的湖南米粉食客,吸引來更多人流,此外,張天一還將會通過社交媒體將伏牛堂的「後廚」開放,把菜譜貢獻給更多的牛肉粉愛好者。「儘管如此,但遠遠沒有到思維這個層面」。
與與其他主動選擇創業這條路的創業者有所不同,金融法專業出身的張天一從未想過要去創業,對於他來說,這更像是一種被動的選擇,是由於恐懼、想要逃離目前備受約束的現實生活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我不知道創業會不會讓我更好,但我知道不創業只會讓我更糟」。
「一起唱」創始人 尹桑:對於90後你無需理解,傾聽就好
在尹桑看來,90後創業既不應該被追捧,也不應該被貶低或者打壓,「我們不奢求得到別代人的理解,能被安心聆聽就已足夠,因為新的時代必定會有新的價值,」在與投資方接觸時,尹桑也是抱著同樣的態度。
尹桑喜歡用阿迪達斯的一句廣告語「All in or nothing」來解釋自己對於創業的理解,創業必須要有膽識,不怕輸就不會輸。在他看來,90後創業者已經成為一支生力軍,而這個無所顧忌的群體也將成為創業精神的發揚人,這也是90後創業在當下會受到如此強烈關注的原因之一。
開發者社區SegmentFault聯合創始人兼CEO 高陽:人和產品一樣需要不斷迭代
高陽有著和年齡不相稱的成熟,雖然年齡不大,但已經創業五六年,他的SegmentFault現在聚集了超過 10萬的開發者,希望成為中國領先的開發者社區。多年創業經驗讓高陽懂得,人和產品一樣,也需要不斷的迭代,幾個月就要自我重構一遍,這是自我提高的過程。
提到自己的未來規劃,高陽說程序員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是最具生產力的一群人。如果能把這群開發者聚集起來,為他們提供最專業的平台,就能幫助整個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行業變得更好。
臉萌CEO 郭列:夢想實現之後還要重新上路
今天,臉萌成功引爆各大社交平台並達成「App排行榜第一的應用」的目標,可以說郭列在創業時的夢想已經實現,但在經歷了創業的起伏之後,郭列才發現,原來這條路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浪漫。
他也坦言,在取得階段性成功後,需要給爆棚的自信心降降溫,拋離固有的東西重新上路。比如在臉萌之後,郭列會將產品在在漫畫、表情、社區方面延伸,還會做一些和漫畫沒有關係的新產品。
在經歷了離職後的迷茫與成功後的喜悅,郭列對於產品觀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第一,強需求,將年輕人的個性化展示出來;第二,不斷打磨,根據用戶反饋,每週迭代一次;第三,專注,9個人做1個頭像應用;第四,對用戶真誠,無推送、無評分提示,做最純粹的產品。
這個「鬼地方」一年吸引40萬遊客
|
|
不管是阿飄聚集的墓仔埔、槍林彈雨的戰場、或是埋葬無數冤魂的集中營,這些陰森森的地方往往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但這些和「死亡」息息相關的「黑暗觀光」(dark tourism)卻在歐美大行其道,尤其今年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開戰100週年,更掀起「戰地巡禮」的一波熱潮。 其中法國吸引外國遊客接踵而至,英國旅行社乘勢推出「記憶之路」、「週末戰地」等3到9天的套裝行程,費用從500英鎊起跳(約合新台幣25,000元)。尤其以「索姆河戰役」聞名的法國北部更成了熱門景點,去年壕溝遺跡與戰爭博物館便吸引40萬觀光客造訪,今年人數可望翻倍。 |
問了這個問題 找工作就完了!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002

一個問題就能讓好好的求職面試砸鍋?沒錯。
風投公司Austin Ventures的招聘主管Jeff Browning最近提到,如果求職者找工作時問用人機構“知道什麽職位空缺嗎?”,這個問題就顯得自己沒頭腦。如果問了這問題,還追加一句“我願意做任何事!”,那給人的印象可能更糟了。
Browning舉例說,根據他多年的招聘經歷,以下對話展示了那種不靠譜的回應:
問:您想在哪種公司工作?
答:哪種都行!
問:您想從事哪種行業的工作?
答:哪種都可以!
Browning說,上述情況屢見不鮮,可這樣的回答只會害了求職者,原因有以下幾點:
1、用人公司會覺得,求職者是那種“萬金油”,但他們希望員工能解決具體問題。求職者把自己說得行行皆通,反而可能讓用人公司覺得此人樣樣稀松。
2、用人公司聽來可能認為,求職者已經絕望了,只為求得一份工作糊口。這暴露了求職者不善於個人規劃、對未來形勢不夠了解的缺陷。
3、求職者錯失了展現個人優勢和職業專長的機會。如果沒有抓住這個機會,可能應聘短短幾分鐘里也沒有別的機會了。
4、這話可能讓用人公司感到,求職者沒有任何奮鬥的方向。沒有方向可以理解為,比如任何事都會轉移求職者的註意力,求職者根本就沒有專註的焦點,沒有真正全力以赴的目標。試問用人公司怎麽敢在這樣的人身上投資?
5、這話顯得求職者太“嫩”。新手才最願意不分何種機會都從底層做起。即使求職者並不是很介意在哪行入門,也最好告訴用人公司自己到底想做什麽。而且,說清楚自己的具體需求也有助於別人提供最合適的幫助。
求職網站JibberJobber的創始人Jason Alba認為,從這類求職問題中,可以得到的教訓是:即便你交遊廣闊,也不能指望別人都會讀心術,百分百猜中你的心思。明確說出自己的願望,才能更有效地發動人脈幫助自己。
具體來說就是“知道自己求職的目標是哪種公司,知道自己想在什麽行業工作,知道適合自己的是哪些職位或者工作內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