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君安新近報告預計新一輪改革時間表和路線圖是:以財稅始,以國企終,核心在財稅、金融和國企三大改革,其他改革為配套。和90年代不同,本輪改革的主戰場是財稅改革,這也是推進最迅速的改革之一,目標要求在2016年前把攻堅戰打完。
目前財稅改革的標誌性進展是:今年8月31日四審過會新《預算法》,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10月2日發布《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進一步明確舉債主體、舉債權限、舉債方式、存量債務處理、風險防範處置等。
國泰君安預計,財稅改革方面,此後會出臺地方性債務清理處置、剝離的具體實施細則。城投公司里屬於政府債務的剝離回政府,用地方債進行替換;不屬於政府債務的劃入企業債,比如商品房開發類。對債券市場及收益率的影響將是:分類治理後,債券收益率將分化。
至於國企改革,國泰君安認為,目前還需就功能分類、混合所有制等重大關鍵問題統一共識, 整體方案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目前以地方和央企試點為主,明年推進的力度有望超過今年。
國泰君安認為,金融改革推進稍顯滯後,一行三會尚未形成有效的統一協調推進機制。利率市場化有暫緩跡象,保險國十條更多地屬於表態和規劃性質,註冊制短期可能難以出臺。
不過,隨著滬港通、貨幣互換等推進,資本賬戶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近期取得積極進展。此外,土地、社保等改革方案有望近期推出實施。
對於本周召開的四中全會,國泰君安認為,此次會議將加強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權威,為改革攻堅提供政治保障,預計下半年到明年財稅、司法、國企、戶籍、土地、教育、文化等重大改革方案將陸續公布實施,2017 年之前是改革攻堅戰。
在報告中,國泰君安分析師稱習近平總書記是市場經濟取向改革開放的堅定推動者,認為以他為核心的新一屆領導人在政治上強力領導、從嚴治吏、依法治國;在經濟上,尊重規律、推動改革、守住底線。
下圖可見國泰君安總結的習近平履職經歷。(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今日閉幕。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但值得註意的是,新華社的通稿中沒有出現關於周永康案的內容。
新華社隨後還提到,今天的公報反映的是全會的主要精神,因此還是比較“粗線條”的。按照慣例,過幾天還要發布這次全會最重要的成果——《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法制領域一系列實打實的改革舉措都會在《決定》中一一呈現。
公報提出:
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重大任務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
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
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
以下是公報全文: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公報
(2014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於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
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199人,候補中央委員164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有關方面負責同誌列席了會議。黨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層同誌和專家學者也列席了會議。
全會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作了重要講話。
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討論稿)》向全會作了說明。
全會充分肯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認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國際形勢錯綜複雜,國內改革發展任務極為繁重,中央政治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一中、二中、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戰略定力,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動各項工作,註重從思想上、制度上謀劃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的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問題。中央政治局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積極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難題,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完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定不移反對腐敗,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各方面工作取得新成效,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打開新局面。
全會高度評價長期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研究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認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全會提出,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要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維護和運用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更好統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社會關系、規範社會行為,使我國社會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實現我國和平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
全會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決維護憲法法律權威,依法維護人民權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安全穩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個總目標,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我國憲法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黨和國家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社會主義法治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必須依靠社會主義法治。只有在黨的領導下依法治國、厲行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才能充分實現,國家和社會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進。依法執政,既要求黨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也要求黨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
全會明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任務,這就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憲法實施;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保證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加強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加強和改進黨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領導。
全會提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堅持立法先行,發揮立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質量這個關鍵。要恪守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理念,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每一項立法都符合憲法精神、反映人民意誌、得到人民擁護。要把公正、公平、公開原則貫穿立法全過程,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堅持立改廢釋並舉,增強法律法規的及時性、系統性、針對性、有效性。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健全憲法實施和監督制度,完善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憲法監督制度,健全憲法解釋程序機制。完善立法體制,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對立法工作中重大問題決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權的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依法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立法項目征集和論證制度,健全立法機關主導、社會各方有序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拓寬公民有序參與立法途徑。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權、財產權、基本政治權利等各項權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權利得到落實。實現立法和改革決策相銜接,做到重大改革於法有據、立法主動適應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全會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各級政府必須堅持在黨的領導下、在法治軌道上開展工作,加快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確定為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機關內部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機制,建立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及責任倒查機制。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堅持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依法懲處各類違法行為,加大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領域執法力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完善糾錯問責機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原則,推進決策公開、執行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
全會提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必須完善司法管理體制和司法權力運行機制,規範司法行為,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完善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的制度,建立領導幹部幹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推進嚴格司法,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在司法調解、司法聽證、涉訴信訪等司法活動中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構建開放、動態、透明、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完善檢察機關行使監督權的法律制度,加強對刑事訴訟、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法律監督,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絕不允許法外開恩,絕不允許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
全會提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人民權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權威要靠人民維護。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精神文明創建內容。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支持各類社會主體自我約束、自我管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範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推進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健全司法救助體系。健全依法維權和化解糾紛機制,建立健全社會矛盾預警機制、利益表達機制、協商溝通機制、救濟救助機制,暢通群眾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法律渠道。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隊伍思想政治素質、業務工作能力、職業道德水準,著力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社會主義法治工作隊伍。建設高素質法治專門隊伍,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立法隊伍、行政執法隊伍、司法隊伍建設,暢通立法、執法、司法部門幹部和人才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部門具備條件的幹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進法治專門隊伍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完善法律職業準入制度,建立從符合條件的律師、法學專家中招錄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制度,健全從政法專業畢業生中招錄人才的規範便捷機制,完善職業保障體系。加強法律服務隊伍建設,增強廣大律師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構建社會律師、公職律師、公司律師等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律師隊伍。創新法治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學理論體系、學科體系、課程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培養造就熟悉和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法治人才及後備力量。
全會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最根本的保證。必須加強和改進黨對法治工作的領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堅持依法執政,各級領導幹部要帶頭遵守法律,帶頭依法辦事,不得違法行使權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健全黨領導依法治國的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保證黨確定依法治國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的工作機制和程序,加強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完善黨委依法決策機制。各級人大、政府、政協、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的黨組織要領導和監督本單位模範遵守憲法法律,堅決查處執法犯法、違法用權等行為。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黨內法規制定體制機制,形成配套完備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運用黨內法規把黨要管黨、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促進黨員、幹部帶頭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提高黨員幹部法治思維和依法辦事能力,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衡量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工作實績重要內容、納入政績考核指標體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辦事作為考察幹部重要內容。推進基層治理法治化,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中的戰鬥堡壘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沈的法治工作機制。深入推進依法治軍、從嚴治軍,緊緊圍繞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構建完善的中國特色軍事法治體系,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依法保障“一國兩制”實踐和推進祖國統一,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推進祖國和平統一,依法保護港澳同胞、臺灣同胞權益。加強涉外法律工作,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我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
全會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強調全黨同誌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上來,審時度勢、居安思危,既要有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推進改革發展的戰略定力,又要敏銳把握國內外環境的變化,以釘釘子精神,繼續做好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工作,繼續做好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別是幫扶困難群眾工作,繼續做好作風整改工作,繼續做好從嚴治黨工作,繼續做好保持社會和諧穩定工作,為明年開局打好基礎。
全會按照黨章規定,決定遞補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馬建堂、王作安、毛萬春為中央委員會委員。
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李東生、蔣潔敏、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楊金山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確認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給予李東生、蔣潔敏、楊金山、王永春、李春城、萬慶良開除黨籍的處分。
全會號召,全黨同誌和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偉大實踐,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建設法治中國而奮鬥!
以下是新華社所發的具體播報和解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今日淩晨美聯儲向完全退出貨幣政策刺激邁出了里程碑的一步。在結束了為期兩年的第三輪量化寬松措施的同時,政策決議措辭意外偏向強硬,進一步強調了美國就業市場向好的現狀。
有經濟學家認為美聯儲通過樂觀的措辭在即將上漲的利率面前保持股市穩定,實際上已經回歸緩慢穩健的向更鷹派的政策路線上。邁入後QE時代的美聯儲會怎樣行動?高盛預測美聯儲將繼續擴大測試固定利率回購工具和定期存款工具,增強對市場利率的控制力,並於2015年首度加息25個基點。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韓國《經濟日報》援引未具名的三星高管稱,為防止中國區銷售繼續下滑,三星將調整當前在中國同時出售高端和低端手機的戰略,轉走中低端路線。
華爾街見聞網站介紹過,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制造商崛起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三星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近50%。三星解釋稱,利潤下降主要源於中國市場手機盈利下降。當季三星的手機業務毛利率由20%驟減至7%,創2009年以來新低。對此該司歸咎於為消化中國等市場未售智能手機的營銷成本增加。
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布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已超越三星成為中國市場最大的智能手機生產商。中國本土智能手機制造商崛起搶占中國市場份額,三星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近50%。
以智能手機出貨量衡量,今年第三季度三星的市場份額從35%跌至24.7%,小米全球出貨量翻三倍,市場份額從2.1%升至5.6%,躍升為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生產商。不過,兩大分析機構IDC與Strategy Analytics認為,在完成收購谷歌旗下的摩托羅拉移動公司後,三季度聯想旗下手機的市場占有率將反超小米。
然而無論是聯想還是小米排第三,都是中國產商搶占了智能手機市場。Strategy Analytics等三家追蹤市場的分析機構均認為,三星失去中國市場霸主地位的速度比許多分析師此前預計的還快。
三星高管在三季報公布後表示,在售價約300美元的中低端智能手機市場,將更多地與小米、華為、聯想等中國對手正面競爭,將在中低端手機的設計與用戶界面方面尋求突破,還將生產更經濟實用的手機。目前三星的同等手機機型售價是這些中國手機品牌的兩倍。
不過,《華爾街日報》10月末在報道中指出,三星與小米和華為爭奪中低端手機市場不能確保三星自身盈利回升,而且可能造成雙輸局面,因為目前尚不清楚兩家中國企業生產智能手機的盈利水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今日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在演講中他定義了中國經濟新常態:
- 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
- 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
- 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習近平認為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包括:
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經過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今非昔比。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
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增速會不會進一步回落,能不能爬坡過坎?風險確實有,但沒有那麽可怕。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
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服務業增加值占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質量更好、結構更優。
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比如我們改革了企業登記制度,前三個季度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920萬戶,新增企業數量較去年增長了60%以上。
他在講話中描述了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目的是“解放社會生產力、解放社會活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 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於人,特別是來自於企業家,來自於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 創新拓寬道路。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麽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我們致力於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更多支持創新型企業,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盡快形成新增長點和驅動力。
- 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致力於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擴大內陸沿邊開放;致力於建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推動在今年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制定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積極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 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一切改革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中國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人民收入持續提高。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城鎮和農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6.9%和9.7%。中國正在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習近平在講話中還提及“亞太的未來正處在關鍵的路口”,他認為亞太不應“身體已經進入21世紀而思維模式還停留在過去”,習呼籲“把區域經濟一體化提升到新高度,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點擊放大:韓國和臺灣經驗顯示,A股很快會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
高盛認為,韓國和臺灣的經驗顯示,隨著滬港通的開通,中國A股很快將被納入全球基準股指。
外匯管制嚴格的市場在納入MSCI 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時多采用漸進式方法,從開始到完成通常需要7-10年時間。例如,印尼、韓國、馬來西亞和臺灣分別用了9年、7年、10年和7年。
以下是臺灣股市被納入MSCI EM 指數所走過的路程:
第一步(1983年始):境外投資者通過在紐交所交易的美國存托憑證(ADR)和證券投資信托間接投資臺灣股市。
第二步(1991年):允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投資臺灣股市(發放配額)
第三步(1991年): 允許投資3個月期貨幣市場工具(發放配額)
第四步(1994年): 擴大3個月期貨幣市場工具配額
第五步(1996年):允許資本自由流出
第六步(1996年):MSCI EM 指數首次納入臺灣股市(以臺灣股市市值的50%計入)
第七步(1997年):向境外投資者開放期貨市場
第八步(1999年):允許境外投資者購買可轉債和各類金融證券
第八步(2003年):取消QFII配額制
第九步(2005年):全面被納入MSCI EM (臺灣股市市值100%計入)
納入MSCI指數後,臺灣股市發生了哪些變化呢?華創在報告中指出,在外資開放政策和被納入MSCI指數的共同作用下,僅一年時間里,臺灣股指大漲了40%,市值增長了27%。
以下是韓國股市被納入MSCI EM所走過的路程:
第一步(1981年始):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外資托管銀行投資韓國股市
第二步(1992年):向境外投資者開放部分國內股票市場
第三步(1992年):首次被納入MSCI EM指數(以韓國股市市值的20%計入)
第四步(1995年):允許外企在韓交所(KSE)上市
第五步(1996年):允許境外投資者發行固定收益證券
第六步(1996年):MSCI EM指數擴大韓國股市市值的計入比列至50%
第六步(1998年):放開境外投資者對私營和國企的持股限制(分別上調至55%和30%),同時取消對境外投資者投資活動的諸多限制。
第七部(1998年):全面被納入MSCI EM
華創的報告顯示,納入MSCI EM指數對韓國股市產生了明顯影響,尤其是首次被納入(20%)後的三年里,韓國股指大漲65%,市值增加了79%,交易量上升了153%,外資交易占比從1%漲至了3.8%。
那麽,中國走到哪里了呢:
第一步(2002年):發放QFII配額
第二步(2004年):允許香港開展人民幣業務
第三步(2006年):發放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配額
第四步(2007年):擴大QEII限額、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第五步(2010年):允許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參與銀行家債券市場
第六步(2011年):發放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配額、公布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結算業務管理辦法
第七步(2012年):個人人民幣業務拓展至境外
第八步(2013年):前海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啟動
第九步(2014年):滬港通開通
...
今年6月,MSCI決定暫不將中國A股納入MSCI EM指數,稱這是因為對A股投資存在限制。但是MSCI表示,將在2015年年中考慮是否將A股納入。
從過去幾個月A股的表現來看,市場對此可謂充滿了期待:
屆時A股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各大頂級基金公司周五公布了13F文件,其截至9月30日的持倉變動首度曝光。
以下為41只全球頂級基金三季度持倉變動詳細路線圖。
David Tepper的Appaloosa Management去年跑贏美國股市和大部分對沖基金經理,最大一只基金實現超過42%的凈回報率。Tepper也被稱為是2013年最出色的基金經理。
Appaloosa Management三季度新進的有NXP Semiconductor NV(NXPI)、Lorillard Inc.(LO)、阿里巴巴(BABA)、Shire plc(SHPG),增持的有Whirlpool Corporation(WHR)、Priceline.com Inc(PCLN)、Delta Air Lines, Inc.(DAL)、CBS Corporation(CBS)、通用(GM)。
相對應的,Appaloosa Management三季度減持了美國航空(AAL)、沃特迪士尼公司(DIS)、蘋果(AAPL)、美高梅(MGM)、伊斯曼化工(EMN),清倉了 Expedia Inc(EXPE)、美國國際集團(AIG)、保德信金融(PRU)、塞拉尼斯(CE)、ASML Holding NV (ASML)。
管理資產規模達270億美元的Baupost Group,三季度新進Ocwen Financial Corp(OCN)、Antero Resources Corp(AR)、Antero Resources Corp(VRTV),增持中國天然氣擬包頭投資(LNG)、EBAY、克律克斯生物制藥(KERX)、PBF Energy Inc(PBF)、NovaCopper Inc(NCQ),減持Theravance Inc(THRX)、西內龍醫療(ELOS)、BYD。
Glenview Capital新進Fdlty Natl Fncl (FNFV)、Realogy Holdings Corp(RLGY)、Orbitz Worldwide, Inc.(OWW)、Centene Corp(CNC)、ING US Inc(VOYA),增持Pentair Ltd(PNR)、Liberty Global PLC(LBTYA)、Endo Health Solutions Inc(ENDP)、Fidelity National Financial Inc(FNF)。
同時,Glenview Capital減持美國國際集團(AIG)、麥克森藥物批發(MCK)、時代華納有線(TWC)、應用材料公司(AMAT);清倉Walgreen Company(WAG)、怡安保險經紀公司(AON )、SeaWorld Entertainment Inc(SEAS)。
David Einhorn管理的Greenlight Capital買入了Citizens Financial Group Inc.,後者9月24日上市,IPO募資30億美元。另外,該基金三季度新進康索爾能源(CNX)、ON Semiconductor Corp(ONNN)、AECOM科技(ACM)、Northstar Asset Management Group Inc.(NSAM)、諾基亞(NOK)、Synchrony Financial (SYF)、埃培智(IPG),增持IAC/InterActiveCorp(IACI)、國民油井華高(NOV)、時代華納(TIME)、 Chemtura Corp.(CHMT)。
Greenlight Capital減持的有美光科技(MU) 、Marvell Technology Group Ltd. (MRVL)、信諾保險(CI)、美交所(GDX)、Sunedison Inc(SUNE),清倉SC、TPX、NRF、CHS、DSW。
比爾與美琳達·蓋茨基金三季度增持伯克希爾-哈撒韋(BRK.B)、英國石油公司(BP),減持可口可樂(KO),清倉泰國基金(TTF)。
三 季度,位於波士頓的對沖基金公司Highfields Capital Management LP買入了630萬股能源公司Enbridge Inc的股份,持有73萬股阿里巴巴的美國存托憑證(ADR),清倉Broadcom Corp。該公司由Jonathon Jacobson管理。
Elliott Management三季度新進Covidien(COV)、Family Dollar Stores(FDO)、時代華納有線(TWC)、VMware(VMW)、SHIRE PLC(SHPG),增持EMC、Interpublic Group of Companies Inc(IPG)、阿納達科石油(APC)。同時,該基金減持
卡梅隆國際(CAM)、Iron Mountain Incorporated(IRM),清倉Mallinckrodt PLC(MNK)、Allergan, Inc.(AGN)。
Berkshire Hathaway三季度新進快捷藥方(ESRX)、LIBERTY MEDIA CORP DELAWARE(LMCK),增持IBM、DirecTV(DTV)、Charter Communications(CHTR)、沃爾瑪(WMT)、通用,減持National-Oilwell Varco(NOV)、康菲石油(COP)、紐約梅隆銀行公司(BK)、菲利普(PSX),清倉了迪爾(DE)。
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 (Soros Fund Management)三季度新進阿里巴巴、雅虎、Travelport Worldwide(TVPT)、Netflix(NFLX)、百思買(BBY)、Rowan Companies(RDC)、PMC-Sierra(PMCS),增持第三級通訊(LVLT)、陶氏化學(DOW)、菲利普(PSX)、美國航空 (AAL) 、AbbVie Inc(ABBV),減持康寶萊(HLF)、Charter Communications(CHTR)、Facebook(FB)、谷歌、蘋果,清倉康索爾能源(CNX)、Halliburton Company(HAL)、新基(CELG)、American Capital Agency Corp.(AGNC)、HOST酒店(HST) 。
Third Point三季度新進阿里巴巴、Ebay、Bed Bath & Beyond(BBBY)、Shire PLC(SHPG)、Parker-Hannifin(PH),增持阿特維斯(ACT)、Amgen(AMGN)、EQT Corporation、Sensata Technologies Holding(ST)、可口可樂,減持Williams Companies(WMB)、Ally Financial(ALLY) 、中國天然氣擬包頭投資(LNG)、阿根廷YPF。
Tiger Global三季度新進易車(BITA) 、Tableau Software (DATA)、GoPro Inc(GPRO),增持赫茲(HTZ) 、萬事達、搜房(SFUN)。
Temasek Holdings新進了阿里巴巴、Markit(MRKT)、 Synchrony Financial(SYF)、高知特(CTSH)和Eros International(EROS),增持Taminco Corp(TA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企海外投資路線圖 (JZ多媒體解決方案/圖)
美元/日元在10月日本央行宣布擴大QQE之後就一路高漲,已經接近120整數水平。日元的貶值伴隨著股市的飆升(主要是日本股市),讓歷史悠久的套利交易再度發揚光大。不過法國興業銀行的Bokobza指出,美元/日元如果升破123,那麽日本經濟將遭遇全面崩盤。
法興全球資產配置主管Alain Bokobza發布報告稱:
安倍經濟學已經遭遇到了嚴峻的挑戰,在財政穩健和寬松貨幣政策之間保持相對平衡似乎已經成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日元的波動將會超出市場應有並且可以控制的範疇之內。
如果日本國債市場依然由日本央行高度控盤,美元對日元觸及123水平將意味著Topix指數到達1575點。
但是這將是極限。一旦突破這個水平的話股市和美元/日元的正相關性將被完全打破。回顧2006年的歷史走勢,日元的大幅貶值引發了日元資產的全面崩盤。如果日元瘋狂下跌,日債市場將面臨巨大風險,而這將導致日本股市的快速大幅下跌。
不過有意思的是,法興策略師,知名大空頭Albert Edwards一周之前則大膽預測美元/日元將在2015年第一季度觸及145水平。Edwards表示:
美元整體走勢將繼續上揚,美元/日元將很快接近關鍵阻力120。我認為這個阻力將被快速突破,隨後將繼續突破2007年6月高點124以及2002年2月高點135。如果你想找個靠譜點的目標,我認為明年第一季度有可能到達145,這是1998年8月的水平。
Albert Edwards曾在今年9月成功預測美元/日元將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120,目前來看他這一判斷異常精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