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兄弟內訌羅康瑞感同身受 李華華

2008-05-29  Appledaily

家有9兄弟姊妹嘅瑞安房地產(272)主席兼行政總裁羅康瑞,同樣經歷過兄弟爭拗,噚日佢好有同感咁話,香港好多家族式管理嘅企業,好有問題。雖然佢冇開名話講邊間,但新地(016)三兄弟決裂咁熱爆嘅新聞,好難唔令華華將佢嘅說話,同「郭家大事」對號入座嘅。

羅 康瑞噚日係應邀為香港上市公司商會任演講嘉賓講企業管治,呢位「上海姑爺」一開口就話父傳子、子傳孫嘅家族管理模式,有好多問題,搞到身為商會副主席嘅主 人家胡文新,面有尷尬之色。心水清嘅都知,胡文新都係接老竇胡應湘棒,喺合和(054)幫手。好彩羅康瑞補充話,家族管理都有好處。

人多爭拗多

羅 康瑞又話,人多就梗係多爭拗,尤其係當創辦人過咗身,更加難控制。華華問佢對新地郭家有乜意見?佢話唔方便評論。咁點先可以做好「公司管治呢又?」佢話: 「最好就梗係監、管分家,同埋令到員工對公司有歸屬感,好似瑞房茶水部連個阿嬸,都有認股權,而我就下放權力,支票都唔簽,公司有幾錢我都唔知o架!」咁 自己荷包有幾錢應該知喇啩。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4

重翻家族內訌史中環在線:羅旭瑞「離家門保富豪」 李華華

>2008-06-06 AppleDaily新 地(016)郭氏三兄弟內訌,搞到鬧上法庭,最後要郭老太出山擺平,睇報紙報道,好睇過電視劇,有冇「續集」,華華拭目以待。起華資企業嘅「豪門恩 怨」,廿幾年前,鷹君(041)羅氏嘅家族內訌,一樣哄動。當年事件主角、富豪(078)主席羅旭瑞噚日喺股東後,被記者問起當年事,按捺不住要為自己 平反,強調呢宗家族企業交易絕非「敵意收購」。

一份傲氣拒澄清

華華睇過一啲華資企業風雲嘅書,提到羅氏家族呢段歷史,將羅 旭瑞形容到好似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咁。羅旭瑞話,自己有份傲氣,事件發生以嚟都唔多出聲,想唔到事隔廿幾年俾人攞嚟翻炒,所以一五一十同大家清事件來龍去 脈……佢話,富豪由成立第一日開始,佢已經一手策劃,規模由細做到,佢都積極參與。當年富豪由鷹君持有33%權益,佢本人直接持有10%。82至84 年,中英就香港主權談判,經濟下滑,好多本港大型公司嗰段時間都出現財政困難,鷹君亦係其中之一。

假手於人再購回

當時鷹君同 部份家族成員提出要「棄車保帥」,建議出售富豪同百利保(617),套現支持鷹君。對富豪有深厚感情嘅羅旭瑞,唔忍心將自己一手帶嘅富豪轉手他人,而且 對富豪前景有信心,於是介紹咗著名嘅公司醫生韋理向鷹君購入富豪股權,仲比鷹君提出嘅底價高出三成,佢認為咁做對兩邊都有好處。兩年之後,羅旭瑞從韋理手 上購回富豪股權,並從此脫離家族生意。羅旭瑞話,外界形容呢次交易係敵意收購,有欠公平,富豪透過重組,生意越做越。佢仲話,當時雖然同家族因事件有啲 爭拗,但之後佢哋兄弟間關係仍然好好,至今每個禮拜都有家庭聚會。

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1

股權爭奪戰引發美聯內訌

2008-12-11  NextMagazine


美 聯集團自從十月中被神秘人士梁向榮狙擊,並超越主席黃建業進身成為美聯大股東後,美聯內部即風起雲湧。繼舊將張錦成強勢回歸後,即有傳一向在前線領軍打仗 的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陳坤興被削權。近日本刊及美聯內部,更不約而同收到一封匿名信,矛頭直指陳坤興以家人名義買入鋪位,再高價租予美聯謀利。一場股權爭奪戰,漸漸演變成內部權力鬥爭,美聯正面臨一場內憂外患的危機。

美聯主席黃建業(右四)找來舊臣張錦成(右三)回巢,集團行政總裁陳坤興(右一)即被削權。本週二記者找黃建業回應人事變動一事,他說:「金融海嘯令經濟環境差咗,公司都需要人才整理方向及定位,張錦成做顧問可以提升港置競爭力。」(《蘋果日報》圖片)

 

十月至今,經過六次增持之後,梁向榮現共持有逾一成四美聯股權,而主席黃建業則只得約一成三,只能屈居做阿二。據悉,雖然近半年美聯已裁減三、四百名員工,但基金股東近月仍向黃建業不斷施壓,指美聯派息低、開源節流等優化措施進行得太慢,令他近月心情十分煩躁。

令 他頭痛的事又再添一樁。皆因本刊及美聯內部,同時收到一封匿名告密信,內容主要指控美聯行政總裁陳坤興,涉嫌以家人名義買入地鋪,再以高於市值的租金租予 美聯。涉及的物業,是美聯位於北角宏安道的地鋪,業主陳坤福及陳坤耀,正是陳坤興的兩名哥哥。二人在今年一月,透過美聯以九百八十萬元買入該個三百六十三 呎的地鋪,並旋即於三月以月租六萬元租予美聯,即是呎租一百六十五元。雖然這個鋪呈三角形大單邊,位置較好,但跟美聯一鋪之隔,去年尾起租的西餐廳地鋪, 四百八十呎的面積月租卻只需兩萬五,呎租僅五十二元。

記者到長沙灣魚類批發市場,找到在該處以永生貿易為寶號,開設鹹水魚及急凍海鮮批發生 意的陳坤福。他聲稱是陳坤興的四哥,聽到記者來意,他即大呻:「佢(陳坤興)負責住宅,我買賣工商鋪,我唔覺得有乜牽連囉!你睇我成盤生意,唔通我會買唔 起間鋪?我唔會因父之名,假借個名出去,用人哋嘅錢來買鋪!」

問到租金為何比附近地鋪高出兩倍,他理直氣壯地說:「租金嘅嘢,唔同時間有唔同睇法,市旺時就覺得值,而家出現公司裁員潮,如果個鋪而家先租出去,可能四萬都租唔到添!當時有間西餐廳想租,我叫五萬蚊,佢俾唔到,人哋(美聯)出六萬,唔通我唔租咩?」

對於被捲入事件當中,他晦氣道:「美聯內部有咩權力鬥爭,唔好牽連到我啦,如果再係咁,我以後買賣物業一定唔會搵美聯,費事煩呀!」

關連交易惹非議

而 事件主角陳坤興,他持有的一個半山些利街八百三十五呎地鋪,亦由美聯以九萬八千元租用,呎租一百一十七元,與附近利嘉閣的地鋪呎租相若。對於這些關連交 易,他緊張地在電話中向記者解畫:「我都聽聞過有封咁嘅信,不過我一早已經向公司申報咗利益。公司搵鋪係經當區嘅兩名主管推薦,再由兩名營業董事同兩名執 行董事簽名先可以通過,當中黃小姐(黃建業女兒黃靜怡)都有份批核,遞交嘅文件有晒估價部、測量師對附近店鋪租金嘅評估o架,都唔知邊個咁大整蠱。」

就匿名信一事,記者向美聯主席黃建業查詢,他先猶豫數秒,然後便說對事件不予置評,但又承認公司有部門正在了解事件,他又說:「我哋咁大間上市公司,做嘢一定有晒程序,又有審計部門,呢啲有申報就無問題啦!點會唔申報?我都會申報啦!」

美聯內憂外患

 

舊將回朝操刀瘦身

其 實早於匿名信之前,美聯內部已經出現爭櫈仔情況。上月中,美聯舊將張錦成回巢出任集團顧問,當時市傳張錦成由梁向榮委派入主美聯。對此,張錦成澄清說: 「我唔識梁向榮,喺我離開美聯嘅三年時間,同黃主席都有保持聯絡。今年第二季開始,我自己搞嘅盈富地產代理已經執咗好多分行,老闆見我得閒咪叫我返來做顧 問囉。」他又強調九八至○三年地產低潮時,美聯都可以安然渡過,是因為當時的優化計劃有成效,「今次老闆想我、葉潔儀(集團執行董事)同黃錦康(集團高級 執行董事)原班人馬再做多一次優化計劃,配合市況瘦身減肥。」

然而自從張錦成回歸,美聯住宅部主帥陳坤興的兵權隨即被削,原本由他管轄的港置變成由張錦成「睇檔」。「顧問可以好廣泛,銷售同管理層都可以接觸到。之前住宅、工商鋪、港置等統統由陳坤興負責,而家公司想將部分業務撥歸過來俾我。」張錦成說。

曾 效力美聯十八年的張錦成,○五年辭任執行董事兼副主席一職,翌年便與新界區董事黎偉強等人自立門戶,開設盈富地產。有傳當日他離開美聯時並不愉快。「以前 美聯一直由張錦成做代言人,出席公開場合接受記者訪問,高調到人人以為佢係美聯老闆。」業內人士說。有指一次張錦成與黃建業去酒樓食飯,有餐廳侍應問張錦 成:「張老闆,今日又同邊個手下來食飯呀?」因而惹來黃建業不滿。

大玩平衡術

「張錦成當年出走,帶走美聯新界區幾百名員工過 檔盈富,人數佔咗美聯新界區一半人手,真係唔明點解會搵一名叛將返嚟。」一名美聯員工說。坊間傳言,因為一山不能藏二虎,陳坤興和張錦成一向不咬弦。「早 年新地栢麗灣開售,見到發展商派貨時,做副主席揸庄嘅肥仔張攞到件貨,出俾九龍同新界區嘅同事,都唔出俾港島區嘅陳坤興。」一名地產代理回憶說。在對手行 家眼中,陳張二人性格截然不同:「張錦成斯文啲,做事較有紋路和講道理,陳坤興做嘢癲啲,較愛高壓式管治,例如有啲樓盤輸咗俾對手,佢會半夜兩、三點叫班 伙記出來鬧。」

「自從梁向榮做咗大股東,黃建業猜疑咗好多,甚至懷疑係一班前線員工發動兵變,聯手搵梁向榮做代表爭奪股權。」消息人士指。 據悉現時黃建業欲以文官克制武將,四月時便拉攏多次進出美聯,曾任美聯副董事總經理及經絡按揭主席的黃錦康回巢做顧問,到九月再升他為高級執行董事,年薪 過千萬。精於市場推廣及宣傳的黃錦康,曾協助聯交所前理事蔡陳葆心,成立由多間經紀行合作的網上交易平台「證券互聯通」;在經絡按揭工作時,又成功開拓轉 介按揭業務,因而深得黃建業器重,三年前曾與張錦成、簡松年律師等人,合組美聯「大顧問團」。

增聘近身壓兩頭馬

被美聯員工稱 為「中央主席辦公室主任」的他,入主後即增強宣傳部及公關部勢力,今年中更投放過千萬元為美聯炮製一輯獨角白馬廣告,寓意美聯一直強調內部監管,注重誠信 及專業操守。他還以太傅身份傍住太子女黃靜怡出席發布會。有美聯員工說,黃錦康一向主張以市場推廣來帶領前線銷售人員,認為只要建立好美聯這個品牌,就由 誰來領兵都無所謂,因此與陳坤興不咬弦。

至於以兩元八毫六仙的平均價買入美聯股份的梁向榮,至今仍在蝕錢,股價仍未返回家鄉。他透過秘書回 覆記者,指買入美聯股份主要是投資用途,亦已跟美聯拓展部聯絡人溝通過。「梁生以投資角度,睇住時勢,見抵就買,買賣股票好平常啫。」她又表示梁向榮私底 下並不認識張錦成,但就不評論會否參與管理美聯業務。

由梁向榮入股美聯,到如今演變成內部的爭權風波,在內憂外患夾攻之下,且看主席黃建業如何招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689

黑松家族內訌 圍堵微風廖家入主內幕

2010-05-13  TNM





有85年歷史的老牌飲料大廠黑 松,首次爆發經營權大戰,張道榕為首的第二代家族成員,共9位董事與3位監察人,10日一字排開,要求改選董監,與另一位家族成員、現任董事長張道宏公開 互嗆。

本刊調查,張家這次緊急大團結,是月前發現張道宏加上微風廖家持股逼近4成,黑松經營權恐不保,遂展開全面大對決;而廖家能否順利入 主黑松,有待觀察。

廖偉志 小檔案

出生地:基隆

年齡:61歲

事業:三僑集團創辦人、微 風廣場實業董事長

子女:獨子廖鎮漢,為微風廣場實業常務副董、僑漢公司董事長、三僑國際董事、長僑投資開發董事;女兒廖曉喬,為微風廣場創 意總監

週一(十日)下午,以黑松前總經理張道榕為首的九名黑松董事與三名監察人,大陣仗一字排開召開記者會,指控堂哥、現任董事長張道宏侵 害公司權益,要求全面改選董事。此舉在上千家上市櫃公司中,十分罕見。

董監分邊 十二對抗二

一位市場人士看得傻眼: 「黑松董事會現有十一席董事與三席監察人,一下子有十二名成員站在媒體面前(其中二人出國,但出具聲明表),等於公開立下『投名狀』,誓言捍衛經營權到 底。」而黑松張家大團結力抗的對象,則直指黑松大房客、微風廖家。

記者會上,張道榕直言不諱:「我們有通知另二位董事出席,不過一位失聯 (張道宏),一位掛我們電話(廖偉志)。」很明顯的,張家人把張道宏與廖偉志視為同路人。

面對家族成員指控,張道宏不甘示弱,十日傍晚,在 北市信義路四段黑松總部大樓,找來三位律師出面反擊。他一開口就說:「為謀求公司利益,我將家族親情擺一旁。」還說:「有人迫於家族壓力,被逼選邊站,其 實私底下是支持我的。」但相較於家族九董三監的排排站,張道宏顯得人單勢孤。

黑松公司訂於六月十五日董監改選,但張道榕與家族成員上週決 議,六月三日召開臨時股東會,提前改選,先發制人,企圖全面抵制公司派。

黑松是老牌飲料大廠,由第一代、七位堂兄弟合資,創立八十五年來, 黑松張家低調而和諧;三年前,張道宏也在家族支持下,出任董事長,如今公開決裂,形同陌路人,算是破天荒。

被指爭權 廖偉志低調

張 道宏堂侄、黑松董事張斌堂說:「以往公司內部都會先協調,他(張道宏)卻不聽我們支持者的意見,廖董(廖偉志)三年來只開過二次董事會…外界說是爭奪黑松 經營權,不如說是有心人覬覦黑松的土地資產、操弄董事長,達到爭奪目的。」暗指有人因覬覦黑松旗下龐大土地資產,而與張道宏聯手,想要吃下黑松經營權。

黑 松手握龐大土地資產,包括有微風廣場一、二期約六千坪土地,以及總部大樓的三至五樓,加上申請土地變更的一萬一千坪北縣深坑土地等,素地市值高達三百五十 億元。「黑松土地資產的潛在利益驚人,保守估計對黑松每股獲利貢獻將超過三十元。」房產業者估計。

張家內訌風暴愈演愈烈,廖偉志卻置身事 外,僅由發言人蔡明澤對外說:「微風廖家身為黑松股東,一定會全力支持現任董事長張道宏。」並表示:「黑松傳出家族內訌,本來就是他們(指黑松張家)的事 情,我們怎麼去參與?」

房客吃貨 成持股大戶

然本刊調查,造成張家這場大動盪,廖偉志脫不了關係。一九九四年,黑 松北市復興南路廠區開發案招標,由廖偉志得標,經營微風廣場,張道宏擔任黑松窗口,雙方私交甚篤。這段房東、房客的關係,直到三年前有了變化。

一 直擔任黑松董事、本業是婦產科醫生的張道宏,主動爭取黑松董事長,當時在位的總經理張道榕及董事長張道炷,為顧及家族和諧,退休也退位。

張 道宏還以「廖偉志很會做生意,是很好的夥伴,請他進來當董事協助。」廖偉志因此取得黑松一席董事。

如今三年過,黑松董監再度改選。今年初, 張家成員就聽聞廖偉志結合友人,暗中買進黑松股票,「有朋友跟我說廖偉志私下吃貨,想趁今年六月董監改選,進來當董事長。」一位董事私下透露,但因無證 據,也就不以為意。

三月十七日,黑松董事會上順利通過六月十五日召開股東會改選,大家還一團和氣,直到四月十七股票停止過戶日後,股東名冊 出爐,黑松張家成員才赫然發現,原來廖偉志暗中增加三萬多張持股,張家完全被蒙在鼓裡;接著又聽聞廖偉志結合商場友人國揚侯西峰,並綁了委託書大王張永祥 等人勢力,「要把黑松整碗捧去」,才驚覺不妙。

雖然廖偉志撇清介入黑松經營權一事,但本刊取得資料,黑松最新前十大股東結構已發生重大變 化,廖家的微風廣場、微風場站和長僑投資三家公司,分居黑松第一、第二和第四大股東,共持有四萬八千多張持股,持股超過九%,比前一年的二?○四%大幅增 加。此外,名冊上,赫見嘉新水泥與董事長張永平持有約二萬張黑松股票。張永平為廖偉志多年好友。

張家團結 臨時會反制

黑 松張家評估,外傳張道宏與微風廖家持股逾三成,加上徵求委託書,今年董監改選廖家恐取得過半席位,戰況危急。為此,張道榕頻頻登門要張道宏說清楚,但張道 宏避不見面。

同時,張家成員也發現張道宏任內,對房客特別好。例如調降微風停車場租金、原由房客負擔的微風廣場修繕費用,改由房東負責;而 黑松張家派任微風廣場的唯一董事代表張道宏,還同意授權微風董事長廖偉志可無上限轉投資案;更甚者,微風廣場一年每股盈餘賺三元,僅分配○?五元股利,如 今竟利用這大筆保留盈餘,回頭買黑松股票。張道宏的行徑引起部分家族人士撻伐。

張道榕妻子、黑松監察人葉淑玲有次提出質疑:「如果你(張道 宏)跟廖偉志勾搭,我進來查還要你同意,那查什麼?」張道宏氣得用日語大罵:「你胡說八道,沒大沒小污辱我。」

雙方間隙日益擴大,張道榕等 人要求張道宏召開董事會,始終未獲回應。五月四日,張道榕等八名董監事乾脆登門找張道宏,與恰好要外出的張道宏發生推擠,雙方鬧得不歡而散。

隔 天,葉淑玲就登報,宣布六月三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解除董事長張道宏和廖偉志二席董事,並全面改選董監事。但張道宏仍堅持法定股東會日期是六月十五日,雙方 戰火正式開打。

微風租金 年逾二億元

一位委託書業者私下分析:「黑松戰情緊繃,因在外流通股權不到二成,能收的委 託書有限,家族成員挺誰成為關鍵。」二派人馬雖各自尋求家族成員支持,張道榕語帶玄機表示:「雙方股權是流動的,一直變化中,我只能說家族成員大部分是挺 我們的。」

尤其十日記者會上,一位出席董事告訴本刊記者:「你看哪邊人數多,就說明一切。就連監察人張周嬪里是張道宏的弟媳,都站在我們這 邊,表示連他的弟弟都不挺他。」

張道榕父親張有盛有三兄弟,分別是張文杞、張有盛跟張道宏父親張有用,三房共持有黑松股權約五二%,每房約 一七%。張道榕陣營對外宣稱持股四六%,加上家族成員團結一致,勝算不小。

若黑松張家取得五成股權,六月三日順利召開臨時股東會,並完成改 選,這場經營權大戰將提前落幕。

市場人士分析:「按照目前情勢,若召開董事會,張道宏恐被解任董座,面對張道宏不開董事會反制,張道榕一派 於是主張依公司法第二百二十條,監察人得為公司利益,於必要時,召集股東會。而且為確保經營權不旁落,張道榕一派可能會祭出全額連記法,讓廖偉志鎩羽而 歸。」

埋下導火線的廖偉志卻異常低調。廖偉志是商場傳奇人物,白手起家成立三僑實業,在大陸設廠生產衣架、五金外銷歐美,擁有數十億元身 價,九四年返台投資。

「當時黑松復興南路廠區要開發,中信集團提出蓋商辦,太設要蓋住宅,廖偉志提案最有創意,所以選擇跟他合作。」一位黑 松董事回憶。黑松投資微風廣場二五%股權,微風廣場每年付給黑松租金收益超過二億元,算是黑松的金雞母。

二期用地 雙方埋心結

廖 偉志與獨子廖鎮漢及媳婦孫芸芸,將微風廣場經營得有聲有色,外界也從三僑廖家改以微風廖家稱呼。近年,廖偉志還取得att原忠孝館,改開設微風忠孝館,又 承接下台北車站二樓、金華百貨舊址,投資二億元,成立微風火車站館,去年營收約八十五億元。

廖偉志一路展業,十分順遂,唯獨對微風廣場旁停 車用地(即微風二期用地)的開發,始終與房東黑松張家看法分歧。外傳黑松張家希望自行開發,廖家卻希望能蓋餐廳,或引進精品旅館,雙方各持己見,種下心 結。

○七年廖偉志從市場悄悄收購股票及委託書,並用長僑投資公司法人代表名義,拿下黑松一席董事。「三年前,廖偉志把腳伸進來,就埋下經營 權之爭伏筆。」張道榕當時就憂心忡忡跟友人表示:「恐怕黑松會有重大改變。」未料一語成讖。

相較於微風廖家是商場新秀,黑松張家則是有八十 五年歷史的老牌飲料大廠家族。黑松沙士曾在國內獨霸一片天,是老一輩台灣人共同記憶,以前柑仔店門口都有「菸酒」和「黑松」的鐵牌,缺一個,就不是柑仔 店。

老牌黑松 土地資產豐

黑松是大家族,創辦人張文杞的祖父,早年從林口遷至台北後火車站,三個兒子中,老大及老二 經商,老三務農,家境最差。老三長子張文杞小學畢業就去焊鐵,一九二五年,當時二十五歲的張文杞,看到台北後火車站有家日本人經營的汽水廠要讓售,邀七位 堂兄弟合資,籌措一萬九千日圓買下設備,與弟弟張有盛胼手創立黑松,在老家三合院後方圍了個工廠,生產彈珠汽水。

一九三七年賺了點錢後,才 花六萬日圓買下中崙廠(現微風廣場)約六千坪的土地,將工廠搬遷過去。

黑松全盛時,與可口可樂並列國內碳酸飲料雙強,近年也順勢推出茶飲, 市場反應不錯。每年獲利穩健,特別是家底厚、無負債,坐擁土地價值驚人。

如今龐大家業,惹來外人覬覦,引爆經營權大戰、家族分裂。面對家族 成員指控,張道宏激動地說:「我對得起大眾,更對得起祖先,我要擦亮黑松這塊金字招牌。」並強調繼續領導黑松的決心。張道榕則誓言:「不容許外姓進來,尤 其對方用這種不友善的方式,我要讓他踢到大石頭,好好再想三年。」

黑松土地資產

資料來源:黑松年報等 張道榕 小檔案

籍貫 台北市

年齡 58歲

現職 黑松董事

學歷 成功高中畢業

經歷 1999年起任黑松副總經理

2000~2007年任 黑松總經理

家庭 妻葉淑玲(現為黑松監察人),育有2子

興 趣 蒐集名畫、登山、美食

爭經營權 市場派扮要角

◎環球水泥

2008年,環泥最大股東侯博義(台南幫 掌門人侯雨利大房長孫)不願見經營權長期由另一股東吳家把持,結合市場派掌握逾5成股權,順利取代吳亮宏(吳尊賢之子),成為新任董事長。

◎ 大同

大同創辦人林挺生過世1年後,市場派結合二房三子林鎮弘意圖搶下大房林蔚山夫婦的經營主導權。最後在家族長老調和下,林鎮弘2008年 5月罷手。

◎春雨

螺絲產業始祖春雨李家轉投資的春日機械獲利甚佳,引起市場派甘家覬覦,積極結合李家大房、二房勢力意圖入 主。2007年3月公司釋出1席董事、1席監察人給甘家,保住經營權。

◎味全

14年前總經理黃南圖結合市場派,取代兄長黃克 銘成董事長,但在董事會牽制下並無作為,造成味全連2年虧損,股價低落,引來市場派趁機買進約5成股權,1998年以80億元轉手頂新魏家,味全易主。

回應 微風:不奪經營權

張道宏面對指控除喊冤外,也堅定表示要尋求連任董事長。對於外傳廖偉志爭取黑松董事長一職,他表示沒這回 事。

微風廣場發言人蔡明否認與侯西峰、張永祥合作,並表達微風不會爭取經營權,對董事席次沒有任何想法,同時「衷心希望黑松家族紛爭趕快落 幕,不然對投資大眾是很大損害。」

嘉新水泥代理發言人余曉芸則表示:「黑松本業表現較之前成長,且土地資產取得成本低,公司認為是不錯的長 期投資。」

黑松張家 家族表

1 曾任黑松董事長

2 黑松監察人

3 現任黑松董事長、微風廣場實業董事

4 道和投資董事、曾任黑松董事長

5 道和投資董事長

6 黑松監察人、長源投資董事長

7 熙旺實業董事長

8 宏松投資董事長

9 台灣葛迪夫生物科技董事長

10 黑松監察人

11 黑松業務處總監

12 有盛投資董事長

13 新邦投資董事長

14 上詠投資董事長

15 穩盈投資董事長

16 黑松總經理室處長

17 黑松總務處處長

18 來亨投資董事長

※現任黑松董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83

金地内讧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159640&time=2010-07-09&cl=115&page=all

一场前所未有的人事地震在金地发生,危机下的高层内讧凸显“调控市”中开发商风雨飘摇的境况


《新世纪》周刊 记者 符燕艳 于宁

 

  7月5日,金地集团(600383.SH,下称金地)董事长凌克率领新任命的总裁黄俊灿等高管,出现在媒体面前,相对黄的意气风发,凌克一脸沉 重,仿佛一夜沧桑。

  一场前所未有的人事地震正在金地发生。当天,金地宣布了总裁张华纲、监事长王培洲辞职的消息。此前不久,金地董事郭国强以及高级副总裁、上海分 公司总经理赵汉忠已相继离职。前者曾是金地的金牌董秘,后主管资产管理部,一手促成金地房地产金融业务;后者主持的上海分公司贡献了金地利润的大半。

  作为发家于深圳的房地产公司,金地与同城的万科、招商地产以及广州的保利地产并称为“万保招金”,为业界瞩目。此次离职的张、赵、王等人,在金 地任职均超15年,而赵、张与凌克并称为金地的“三驾马车”,共同推动了金地在2001年成功上市。四高管同时离职,令有20年历史的金地陷入空前危机之 中。

  因高管离职传闻频出,金地6月28日停牌,但29日复牌后股价一度跌停。随后,凌克率领一众高管买入自家股票,7月5日又分别召开面对投资者和 媒体的交流会,以期稳定股价。

  时值中国正在推进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凌克面临的局面相当棘手。据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发布的《2010上半年房企销售排行榜》显示,上半年金地集 团销售金额55亿元,仅完成年度计划的四分之一,排名跌至20名,距离第一名的万科差了整整300亿元。

  离开者中,郭国强已在福建一家公司任职,余者三人均无明确去处,或准备创业或另谋高就,赵汉忠则表示将休息一个月,再定创业大计。但这场高层震 荡,已凸显出“调控市”中开发商风雨飘摇的境况。深圳房地产资深分析人士半求指出,“原来生意好做,掩盖一切矛盾,随着市场变糟糕,(高管矛盾)均将浮出 水面。”

“一山难容二虎”

  无论是张华纲还是赵汉忠的去职,金地的官方解释均为“个人发展原因”。但坊间传说纷纭,有业绩压力承担责任之说,有管理理念不合之说。金地董事 会中的一名董事告诉本刊记者,原因很简单,就是“一山难容二虎”。

  2001年上市后,金地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上市前,金地总资产为11亿元,股东权益3.7亿元,到2009年,总资产达到555亿元,净资产为 150亿元。

  上市之后,凌与张、赵等人的关系一度处于“黄金蜜月期”,但2007年,裂痕开始出现了。“凌和张不和,在两三年前,金地已人尽皆知。”金地内 部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说。

  不和来自对业绩的不满。金地原先固守广东,2003年开始进军全国,最初战果颇丰。2003年和2004年,金地曾一度与第一梯队的开发商如万 科、中海发展等相差无几,但到了2007年、2008年,中国开始上一轮楼市调控时,金地开始掉队了。“市场不好,与第一梯队也相距甚远,金地内部普遍有 危机感。”知情者说。

  数据显示,2008年,金地销售额仅过百亿元,同年万科销售额却接近500亿元,距离逐步拉大。

  就在这两年,金地员工发现,张华纲开始变得沉默。在内部经营上,很多本应向张华纲汇报的会议,他也不再特别坚持自己的意见。而集团大多数文件的 签发人不再是张华纲,而变成董事长凌克。“有段时间,我们还以为张总出国休假了。”

  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迅速救市,开发商起死回生,大多赚得盆满钵满,但好景不长。2010年,中国政府再次出手调控楼市,并被舆 论普遍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严厉的一次调控。面对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糟糕的业绩,经营理念的分歧终于外化为剑拔弩张。5月,金地原金牌董秘郭国强出走。上述 知情人士称,“那时,矛盾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矛盾的导火线和主要事件是什么,当事人均讳莫如深。

  外界的分析指向金地2007年高价买地。2007年,地产市场急剧升温,房价一度以每月近10%的增幅上涨,各地天价“地王”迭出,呈现地价房 价追涨的局面。金地正是当年全国多个“地王”的斩获者。

  在2008年发布的年报中,金地管理层曾颇有悔意地写道,“2007年,我们在投资节奏和投资时点的判断上,犯了过分追求速度的错 误。”2008年上半年,业界对于前景一片悲观,地产龙头万科率先作出“拐点”的判断,很多开发商甚至做好了“长期过冬”的打算。而2007年高价拿地的 开发商则深感前途渺茫。为了2007年的高价买地,金地计提了3.58亿元存货跌价准备,计提金额同比增长38673.90%。

  2009年下半年到2010年4月的这段短暂的销售黄金期,显然并没能使金地完全摆脱危机,当年金地销售额210亿元,排名11位。房地产的开 发需要一定周期,据业内人士介绍,2008年市场低迷时,开发商不敢开发,因为担心房子盖完了卖不掉,供应急剧萎缩;等到2009年市场起来后,大家终于 敢投资开发了,又赶上2010年4月的新一轮调控。因此,“现在日子最难过的是2007年拿‘地王’的那些开发商。”一位地产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

  凌克对此心有余悸。他在7月5日的发布会上说:“房价下跌时,我们害怕的是地价高,因为要进行拨备,会出现坏账,上市公司就怕这些。”

  如果2007年的高价买地将金地拖入了泥淖,谁是责任人?这是一个谜。在多名熟悉金地管理层的人士眼里,在公司发展问题上,张华纲和赵汉忠比较 激进,凌克偏于保守。但也有知情者指出,当时张华纲在董事会上不主张高价拿地。一位接近张华纲的内部人士反问说:“张华纲想拿就能拿吗?董事会什么时候给 过他这个授权?”

  这是实情,拿地金额动辄上亿,早已超过张华纲的管理权限。前述金地董事坦陈自己一年要开“几十次”董事会。

  半求说,在市况较好的时候,同开发商“老板”和“总经理”对话尺度较为放松,但现在则“不知道听谁的好,因为大家理念不一样”。

  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也指出,一旦因为调控导致企业无法支持下去,管理、运作、现金流等出现问题,人员变动通常是解决大矛 盾的方法。

  不过,作为金地总裁及创业元老,张华纲在公司内部的威望很难轻易动摇。前述内部知情人士指出,“金地是靠高层集体共同努力打下来的,老板不是说 想换谁就换谁。”

  内耗之下,董事会亦意识到矛盾已不可弥合。前述金地董事称,无论是张还是凌,“都是好人和能人”,但早点分手对公司的损害反而小。

赵汉忠:从叫板到去职

  多名高管离去均保持沉默,惟有一向“敢说敢做”的赵汉忠在临别时通过博客坦露心声,表示未做到善始善终,“本可以很从容再带这个团队一段时间, 或者扶上马再过一些沟沟坎坎,但这一页就匆匆地翻过去了。”

  在金地的“三驾马车”中,赵汉忠与凌克多了一层校友和老乡情谊,他军旅出身,主持上海分公司期间所展示的进取、激情令人瞩目。“不乏武断,但能 力极强,因此获得部下的依赖。”一位曾与赵打交道的人士如是评价。

  由于赵主持的上海分公司利润占到金地半壁江山。赵的离任被外界解读为“削藩”。而接近赵的一名人士则感慨说,“赵总的离任更为复杂。”

  但赵汉忠自己表现平静:“没有感觉或埋怨自己那么倒霉,第二天太阳照样升起。这是我人生的一个拐点,很快就翻过去。”

  在金地,分公司高管和集团领导之间的关系颇为微妙。知情人士向本刊记者透露,2007年,金地困顿之秋,赵汉忠在金地内部开博,长达半年之久, 心急如焚地对公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尖锐检讨,内部反响相当强烈。知情人士透露,赵在内部博客指出,金地近两三年发展缓慢,核心原因是集团和地区想不到 一块去,并认为集团管得不专业,管不到点上。

  “这显示出赵不认同集团管控,并希望体现自己的意志。”上述知情人士表示,赵镇守上海,却直接叫板集团领导,“很大胆”。

  金地员工当时普遍以为赵叫板的是张华纲,而非凌克。这或许是一种误解。赵汉忠真正要争取的,是自己的话语权。而2007年后的张华纲用另一位分 公司管理人员的话说,已经“比较沉默和消极”。

  按照惯例,金地集团和分公司的关系是,集团每年会给分公司下达利润、回款等各种考核指标。在具体管理上,分公司进行项目投资时必须经过集团决 策,而拿地之后怎么开发,则由分公司主导。“集团只在成本和财务的管控会紧一点,而地区项目的研发设计,集团只是看方案,提出专业指导意见,但没有决策 权。”

  2009年底,上海分公司提出在宁波象山买地,但金地集团已没有投资额度。

  业绩卓著的赵对集团管理能力的质疑,或触及集团与分公司关系的“红线”。赵的博客上,来自赵一手缔造的“华东兵团”留言指出,“金地上海业绩半 壁江山,削藩成为必然,其实赵总也可以忍一忍,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赵显然已不想再忍。

强势董事会

  7月8日,凌克手机的电话铃声是《真心英雄》,其中“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句子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出他的些许情 怀。大将纷纷离职,凌克领导下的金地如何顺利度过难关,无疑令他彻夜难眠。连续数日,本刊记者在晚上和早上拨通凌克的手机时,他均在开会。

  在一份关于金地企业文化的分析报告中,对凌的描述是“温文尔雅、谨言慎行、平和中庸、局中之人”。而在外人看来,凌克颇有气度,说话缓慢,但深 思熟虑。温文尔雅的凌克才是金地真正的控制人。一位接近金地董事会的人士指出,凌克身为董事长,始终牢牢掌握着15人的金地董事会,并控制公司的人事任免 和投资决策。

  金地股权结构非常分散。代表深圳福田政府的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在金地仅持股7.85%,不足10%,话语权有限。据2009年年报,金地董 事会成员共15名,其中,包括凌克在内共5名内部员工董事、5名外部董事、5名独立董事。自2007年到2009年,金地董事会其他董事相对稳定,但独立 董事更换频繁,5名独董中,除原先身为金地的副董事长孙聚义没有变动外,其余4人均已易人。

  最新4名独董分别是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北京新世纪跨国公司研究所所长王志乐、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夏新平、弘毅投资总 裁赵令欢及雄牛资本有限公司合伙人李绪富等。

  “董事会是被控制的,有些聘请的独立董事我们都不认识。”一名离职董事表示。不过,亦有不同观点认为:“金地股权很分散,谁能控制董事会?”

  但董事会的强势无庸质疑。2009年,金地共计召开董事会34次,决议内容大部分是买地议案。据本刊记者了解,金地每次买地,均须通过董事会决 策,而董事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董事的过半数通过。

  金地公司章程显示,“公司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全权处理运用公司资产不超过公司最近一次经审计净资产额三分之一的投资(指不包括期货、股票、委托 理财在内的投资)事宜。”据金地150亿元的净资产,董事会投资决策上限最高可达50亿元。

  不过,真正令经营班子不满的是,“按照公司章程,子公司高管和部门经理的任免经营班子做(决定),但实际上经营班子没有这个权利,是凌克做,经 营班子还要承担责任。” 一名接近金地董事会的人士指出。

  金地的一名知情人士也证实,2007年之前金地子公司高管相对稳定。但到2007年底,因为各地公司发展缓慢,金地对包括深圳、北京、武汉等地 子公司高管进行了调整,“但调整后各地区仍达不到理想目标。”该人士指出,在这种情况下,凌克在2008年以董事长身份,罕见地亲自主导重振金地文化的一 场运动,并分赴各地动员,鼓励员工要有激情。

  此番高管变革,凌克力扶“少将”黄俊灿上位,视之为“非常合适的总裁继任人选”。黄出生于1971年,同济大学工民建专业工学学士。2007 年,黄仅是总裁助理以及监事会职工代表监事,2008年4月进入董事会,2009年被提拔为高级副总裁、财务总监。而老将陈必安被火速从武汉调任上海,补 缺赵汉忠。新人上位,能否给危机中的金地带来转机?

苏宁观虎斗:你内讧,我超越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19/5OMDAwMDE5Mjg5OA.html

在国美电器争夺战的相关方先后粉墨登场并进行多轮拼杀后,被外界看作是这场纷争最大受益者的电器连锁巨头——苏宁电器却始终保持缄默。作为黄光裕多年对手的苏宁掌门人张近东,是在“坐山观虎斗”,还是伺机而动?

8月18日,苏宁电器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对于这件事情(国美内乱),苏宁电器绝对不会发表任何意见,因为与苏宁完全没有关系。”

国美电器一位高管表示,“对于苏宁,这是最正确的选择,如果苏宁电器卷入其中,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然而黄光裕家族8月18日给国美员工的公开信中再次以“苏宁过去规模只有国美电器的60%,现在却在全面超越”为由,证明陈晓为首的管理层过去一年的策略失败,而国美电器从未承认过的被对手超越的说法,却在国美电器的内乱中成为现实。

不仅如此,之前国美电器内部人士曾透露,2009年7月国美电器推出管理层激励的直接导火索,就是苏宁电器曾向国美的分公司经理和店长发出了邀请信。但苏宁电器对此坚决否认。

在国美电器的这场内乱中,作为实际受益者的苏宁电器到底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国美内乱又给苏宁的全面超越提供了怎样的契机,苏宁电器又将如何把握?

苏宁在超越

2010年初,苏宁电器高调宣布收购香港电器连锁三甲的镭射电器,当时,其掌门人张近东撰文指出,“2009年苏宁电器已经成为了国内电器连锁行业的领军者,但是苏宁电器要学习短跑名将博尔特冲线后回头看对手的态度。”

相对于2009年净减少300多家门店的国美电器,2009年,苏宁电器依然新开了100多家门店并实现销售收入583亿元,比国美电器2009年年报销售收入高出近160亿元。

而2010年3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连锁百强榜单上,苏宁电器也第一次超越了包含大中电器和非上市部分业绩的国美电器,双方的差距大约为20亿元。

对于苏宁电器的“超越说”,今年4月8日国美电器的业绩说明会上,陈晓称,“苏宁在上海、北京等主要市场超过国美是事实,但在上海、北京,真正的领先者不是苏宁,而是永乐和大中。”

国美电器副总裁何阳青则强调,国美电器仍有部分门店未进入上市公司。“国美电器未上市部分的门店单店销售等指标,与上市部分类似;按照上市部分门店的水平,非上市部分的门店收入将超过261亿元,国美的总收入将达到687.48亿元,依然是行业的领导者。”

在国美电器的这次反击后,双方的论战告一段落,国美电器一位高管表示,“说到底苏宁电器的数据是站不住脚的。”

然 而苏宁电器却并没有放慢扩张的步伐,根据苏宁电器近日发布的2010年上半年的业绩快报,2010年1月-6月,苏宁电器净增加店面数量134家,店面总 数量已达到1075家,而且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1.9%至360.54亿元,而净利润更是增长56.08%,达到创纪录的19.74亿元。

国美电器的半年报要到8月23日才能公布。虽然国美电器副总裁孙一丁和李俊涛在8月12日的记者会见面上表示,“目前国美电器依然是国内电器零售行业的NO.1。”

东方证券分析师陈刚接受本报采访时介绍,“黄光裕出事前,国美电器的规模比苏宁至少高出40%”,但一家彩电供应商的高管表示,“目前双方的差距已经缩小到5%以内。”

“这次国美电器的内乱又给苏宁电器提供了全面超越的机会。”陈刚说。

国美教训

陈刚表示,对于国美电器眼前的内乱,苏宁电器应该感到庆幸的是其多年来坚持自我开店而非并购的方式。

据本报记者了解,苏宁电器过去20年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去年先后并购日本LAOX和香港镭射电器外,基本上没有采取并购的方式进行扩张。当然在2007年,苏宁电器曾试图并购大中电器,但在最后时刻被黄光裕高价抢走。

对此,苏宁电器副董事长孙为民表示,“并购始终是把双刃剑,成功的并购屈指可数,在并购后两个团队,两种文化的融合将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一直对并购模式非常谨慎,况且我们这种发展模式也没有比对手慢多少。”

的确如此。在国美电器并购永乐后,外界曾传闻苏宁电器也将被国美收购,但是在一年后国美电器不仅关掉了永乐很多门店,而且其与苏宁电器的销售收入差距并没有明显拉开。

据 本报记者了解,与黄光裕坚持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不同,张近东从一开始就采取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包括元老陈金凤、副董事长孙为民、总裁金明、副总裁蒋勇等高 管都拥有苏宁电器或江苏苏宁部分股权,这避免了如今国美电器管理层与大股东反目的局面。而且苏宁电器通过大量招聘大学生形成了人才梯队,这让其通过自我开 店的扩张模式可以实施。而相对来说,国美电器更多是采取外聘的模式。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表示,“自我开店的模式不仅可以锻炼管理团队,并且便于统一管理,而国美电器旗下的永乐、思文、金太阳等在危机来临时都希望自保并希望与国美划清界限,而陈晓的进入更是为国美电器今日的内乱埋下了隐患。”

他还表示,“在苏宁电器,即便大股东出现什么问题,也不太可能出现所谓的内乱。”

苏宁新战略

国美电器的陈黄对决还在继续,8月18日黄光裕家族发出的公开信,再次强调了陈晓分三步来勾结贝恩投资,并意图将国美电器变成“美国电器”的阴谋,希望国美员工能够站到大股东一边。

国美电器有关人士表示,“在分化争取高管失败后,黄光裕家族又希望得到普通员工的支持,这次的公开信没有任何新意。”

而正当国美内战犹酣之时,紧张筹备20周年庆典的苏宁电器正在按照最新确定的未来5年发展规划快步疾行。

按照苏宁电器稍早前公布的发展规划,未来5年其连锁店面数量将增长到3500家,同时为其配套的物流基地将突破120个,与此同时,苏宁电器还将向商业地产、高端酒店等领域扩张,到2015年将拥有超过15个大型商业中心,以及10家五星级酒店。

而国美电器近日公布的新五年计划,只提出店面目标为2000家,今年下半年仅净增长120家门店。双方的战略目标也由此拉开了差距。

据本报记者了解,为了达到这一战略,苏宁电器已经对大区管理层进行了调整,而近日又让原营销总部执行总裁金明接替孙为民出任总裁,而孙为民将主要协助张近东制定更为长远的战略规划。

不 过苏宁电器并不愿意大张旗鼓宣传其新战略,且其配套目前依然不能支撑其全面推进新战略,比如说苏宁电器提出的今年新开300家乡镇店的计划就遇到了困难, 孙为民表示,“情况与我们想象的差距很大,我们的乡镇店计划将有所调整,今年上半年新开了47家,全年的计划现在应该只有100家,主要是我们的物流配送 跟不上。”


中環在線:國美內訌肥了公關 李華華

2010-9-22  AD




 

國美電器(493)「黃陳鬥」長篇劇應該播到下個星期二(28號)大結局,好話唔好聽,片咗咁耐,結局可能係黃光裕、陳曉同埋小股東全部都係輸家,但惟獨有兩類人反而做咗贏家──公關公司老闆同埋食肆是也!

先講公關公司,但凡呢啲大龍鳳,都係參與各方必備!喺國美呢個case嚟講,國美就搵咗國際級公司Brunswick做打手,呢間公司嘅「強項」係危機處理同埋收得貴,而知名熟客仔代表有李澤楷,真係等閒之輩都唔敢幫襯!

至於黃光裕陣營,就請咗本地薑智策(Corporatelink)護航,至於智策至強係邊一瓣呢?華華估計,應該係「識得黃光裕」!市場傳聞,智策今次幫手收得一啲都唔平,淨係呢單Job,盛惠幾十萬元,值唔值?睇怕只得黃家自己知。

公關戰飯局食肆都受惠

不 過唔知係咪黃家擔心智策太操勞?還是另有打算?華華收到風,黃家已搵多一間公關公司做打手─國際大公司Fleishman Hillard。據路邊社消息話,噚日Fleishman已開始做嘢,以「國美公關」名義打咗電話去問下星期二開股東會嘅「戰場」銅鑼灣富豪酒店,話想星 期五去睇吓個場;點知俾Brunswick發現咗,結果搞咗幾轉,Fleishman先肯認自己係幫緊黃家手,真係夠晒鬼祟!

查實除咗公關公司肥仔,中環各大酒店同茶樓都係受惠機構,兩邊打公關戰,係咁請記者同股評人食飯,食親都開間大房,是但lock實一個陣營都夠你做喇!

三間公關公司強項

公司名稱:Brunswick

強項:專搞危機處理、收購合併

公司名稱:智策

強項:不詳

公司名稱:Fleishman

強項:手上多國際公司及基金等大客

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bossini家族內訌真相

2007-9-6  NM




坐擁數十億身家的bossini及羅氏針織家族,最近掀起紛爭。羅氏家族第三代成員羅穎怡,上週一入稟高院,狀告身為家族信託基金受託人的二伯父羅蜀凱失職,要求他詳細交代信託基金的物業及資產狀況。

羅 氏的已故創辦人羅定邦,早年發展製衣又拓展地產,令兒孫世代享盡榮華富貴,豈料卻是今次爭產風波的「始作俑者」。他生前愛將生意輪流轉庄,讓每個仔女都有 發揮機會,結果令他們互相爭表現搏上位;到其後成立信託基金,讓兒孫定時定候等出糧,但族中人又意見分歧,結果家族在羅定邦這長老過身後「出事」。

雖 然被親姪女狀告,但顯然無損羅蜀凱的心情。他的女兒羅可旋,即時裝集團Ztampz及bread n butter的老闆娘,早前誕下一對孖仔,上週末,羅蜀凱在他位於半山花園臺的家舉行家庭聚會;記者到訪,他以為是來探望的友人,「一支箭」跑來開門,笑 口噬噬說:「歡迎!歡迎!」記者道明來意,他即禮貌地關門說:「唔好意思,我唔會講任何嘢。」至於另一女主角羅穎怡,則索性飛往外地,遠離是非。

五兄弟關係疏離

在這幾個月間,羅氏家族不和的消息,在上流社會已愈傳愈烈。而事實上,羅氏集團創辦人羅定邦的五名兒子中,除了大仔樂風,其餘四名兒子:蜀凱、家寶、家聖及家駒,以往都一塊兒在羅氏打工,但反而關係一直普通,這原來關乎老父的繼承安排。

屬 白手興家的羅定邦,七五年成立羅氏針織,因炒賣成衣配額而發大達,與麗新集團的林百欣、萬泰製衣的田元灝及肇豐針織的方肇周,當年被稱為配額「四大家 族」。其後又在觀塘及長沙灣買入廠廈。八七年,羅氏國際上市(九八年私有化),九一年羅氏地產亦上市(九三年賣殼予東方鑫源有色),到九三年又再分拆經營 時裝零售的堡獅龍(bossini)上市。

轉庄轉出禍

為了讓每個仔女都有發揮機會,羅老有一套輪流做「庄」的安排,讓兒女每隔一段時間便調到不同工作崗位上。九十年代初地產興旺,羅氏兄弟對此各有盤算,希望輪到自己做庄時有最好表現。

據 知,九十年代初,羅氏的地產業務由家聖打理,他相信日本銀座式商場在本港有前景,故收購地皮並發展荃灣娛樂廣場及元朗開心廣場。但兩年後羅定邦轉動輪盤又 再執位,改由家寶打理地產,家聖則負責bossini業務。然而家寶上場後,即將弟弟家聖搞起的兩個商場出售,轉為購入工廈發展,據聞這令家聖極為不悅。 「家寶其後更自立門戶狂炒樓,地產業務後來再轉由家駒打骰。」一名知情人士說。

轉庄風波令兄弟間面左左,到羅定邦九六年中過身,更少了一個 話事「長老」。本來長兄為父,但大仔羅樂風,曾自稱與家族的生意「拍檔」意見不合,早在七十年代初已脫離家族,自立門戶創立晶苑集團,發展紡織。現時他事 業有成,家住布力徑大宅,與何鴻燊三太陳婉珍為鄰,故家族的生意他一直「置身事外」。

羅定邦生前遂轉為安排蜀凱「二兄作父」,成為羅氏國 際、羅氏地產及堡獅龍的主席。當時仍上市的羅氏國際及堡獅龍的市值約十億,再計及長沙灣及觀塘等廠廈長年收租,家族私人投資估計亦有十億元。而羅定邦亦將 早年投得的「8」號車牌交予羅蜀凱,而多份信託基金亦委託他打理。但與此同時,弟妹間卻各有盤算。

弟妹各有盤算

○○年,羅蜀 凱本持堡獅龍兩成九股份,而董事羅家聖則有一成四股權,但在一年間羅家聖大手增持堡獅龍股份至三成三,羅蜀凱亦突然辭去主席一職,其後還將所持股份賣走, 淡出堡獅龍,「羅家聖即時將董事局同管理層大換血,全權話事。又向高層派有關管理嘅書,要佢哋寫閱讀報告。」一名知情人士說。

○一年,多間 由羅蜀凱及其他兄弟出任董事的投資公司相繼解散,顯示進一步「分家」。到○二年,曾與弟弟家駒意見不合的家寶,因投資理念相同而「好番」,並聯同姐姐嘉穗 成立百樂集團,每人各佔三分一股權。百樂多番出擊購入地皮及酒店。其中以五點二億購入百樂酒店全幢及以一點二億購入沙田地皮,自行發展豪宅皇御居,最為技 驚四座。

至此,羅蜀凱已顯得被孤立。本來羅定邦成立信託基金,是希望兒孫定時定候「有糧出」,但他未有顧及的是,兄弟兒孫間性格各有不同,其中羅蜀凱,與羅家寶及羅穎怡兩父女間的性格,更是南轅北轍。

力求穩陣粗茶淡飯

「羅蜀凱為人好慳儉,做事力求穩穩陣陣,而羅家寶則好有江湖性格,做任何事都好狠,佢個女穎怡亦學足佢。」一名認識羅氏兄弟的人說。

羅 蜀凱擅長紡織,過去一直打理家族的製衣業務,八九年曾移民加拿大,到九七年才回流。他一向低調,連公司股東大會也不出席。女兒可旋曾在訪問時說,以前父親 從不着重子女的衣著打扮,更嚴禁化妝及買名牌衫;又經常帶他們「體驗生活」,棄平治不坐,反而搭巴士到九龍城及旺角的茶餐廳食飯。他還勸戒子女:「做人唔 好飄飄然,做生意做得唔好,就唔好死守,唔可以無限咁放大自己。」

剛好相反,羅家寶這幾年狂炒樓並頻頻曝光。兩年前他以十億購入貝沙灣第九 座全幢,再以二億購入小欖愛琴灣銀主貨,及以三億八千萬購入雍雅山房地皮,另外投資的住宅、酒店、地皮及鋪位等物業,相信多逾百個,而幾乎每個物業都各由 一間投資公司持有,令其持有的投資公司多逾二百間,身家估計逾三、四十億。但由於部分物業出價太進取,只能平手離場。

作風進取生性風流

近年羅家寶進軍股市,現持有上市公司信寶國際(前身為東方明珠)一成八股份並出任主席。信寶在他入主後即發展澳門物業,並在內地瀋陽經營地產項目。他亦打本予女兒穎怡,經營女裝鞋店Mocca,並出任信寶的執行董事。

而羅家寶的私生活同樣「出位」,曾被傳媒拍得背着妻女與女伴拍拖。「佢份人好風流,有啲跟咗佢十幾年嘅紅顏知己。」一名他的友人說,早年羅兆輝曾介紹一名叫Lisa的女士給羅家寶認識,其後兩人聯名在半山愛都大廈購入一個單位,持有至今,交情匪淺。傳聞最近羅家寶還到瑞士打羊胎素,力保青春。

他與女兒穎怡一樣進取,今次入稟,更將極為低調的羅蜀凱「擺上枱」。若然事件未能和解,勢將有連場好戲上演。

羅氏家族圖

1 羅氏國際創辦人,於96年8月13日去世,享年86歲。

2 羅定邦妻子,於97年10月31日去世,享年83歲。

3 70年與妻子自立門戶創辦晶苑集團,主力成衣,

另發展地產業務,包括東莞常平紫荊花園、

沙田豪宅伯爵堡等。

4 羅定邦次子,曾任堡獅龍國際主席,

現任羅氏國際董事。

5 百樂集團股東。

6 百樂集團主席,知名樓市大炒家。

7 堡獅龍國際主席,現持六成九股權。

8 現任仁濟醫院主席。

9 百樂集團股東。

10 晶苑集團副行政總裁。

11 晶苑地產行政總裁。

12 04年加入bread n butter任董事,與妹妹一同打理時裝業務。

13 02年由父親打本,創立時裝集團Ztampz,04年再開立另一品牌bread n butter。

14 早年於倫敦大學法律系畢業,05年開設Mocca鞋店,現任信寶國際控股執行董事。



真功夫內訌停息 斥資億元改造店面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2-13/3MNDE4XzM4Nzc3MQ.html

經歷了家族內訌的中式快餐企業真功夫昨日對外宣佈,正式推出「中國味道計劃」,產品從清淡口味向濃香口感延展。此外,計劃耗資過億元用5年時間逐步實現對現有餐廳的裝修改造。

真功夫公司昨日表示,正式推出以顧客為導向的「中國味道計劃」。據介紹,目前,在已運營兩個月的「中國味道」概念店,已經成功推出一系列新品,如酸菜肉絲湯米粉、宮保雞丁等。

真功夫方面昨日透露,明年計劃開出約70家新店,並將全部採用新一代的「中國味道」餐廳設計方案,此外還會用5年時間逐步實現對現有餐廳的裝修改造,使全國真功夫餐廳統一為「中國味道」新形象,預計這項計劃耗資過億。

記者瞭解到,憑藉中式米飯快餐脫穎而出的真功夫公司從1994年創立至今,已進駐全國市場。真功夫目前擁有超過400家門店,是中國最大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之一。

但制約其發展的是,近年來其家族內鬥一直未斷,直至今年全面升級,作為真功夫創始人之一,原董事長蔡達標因與前妻潘敏峰離婚,導致他與另一創始人潘敏峰的弟弟潘宇海之間的親情紐帶消失,進而引發股權等一系列紛爭。

今年5月,廣東警方確認,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等犯罪行為、並一直潛逃在外的蔡達標已於4月底被拘捕。此後,真功夫公司首次就該事件發聲明稱,由潘宇海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職務,對外代表公司。

■真功夫「內訌」大事記

2006年9月;蔡達標與潘敏峰離婚,得到潘宇海25%股權

2009年3月;真功夫上市衝刺之際,蔡達標婚外情曝光

2009年4月;潘敏峰狀告蔡達標,欲索回25%的股權

2011年3月;創始人之一潘宇海稱上市計劃推遲

2011年4月;真功夫監事起訴蔡達標轉移公司資產

2011年5月;蔡達標因涉嫌挪用資金、職務侵佔等犯罪行為被逮捕,潘宇海代履行董事長職務


「雷士內訌」下的眾生相

http://www.eeo.com.cn/2012/0718/230163.shtml

經濟觀察網 陳岳峰/文 隨著員工罷工導致事件升級,「雷士內訌」似有緩和跡象。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與投資方 賽富亞洲創始合夥人閻焱的爭鬥也較之前少了些火藥味,開始為妥協做鋪墊。目前來看,吳長江再回董事會應無懸念,有懸念的是雙方妥協後貌合神離的合作究竟能 維繫多久,再者,施耐德會否如員工提出的要求「滾」出雷士。

這都已不再是重點了。隨著以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為代表的一方在微博上公開炮轟閻焱 「公開撒謊」、「違背職業道德」,而另一方如凡客CEO陳年則大力聲援閻焱,認為吳長江作為創業者「應該遵守遊戲規則」。雙方各執一詞引發的對創業家與投資人合作的探討更有看頭。

更值得一看的則是「雷士內訌」事件中的眾生相。

在網上,很多有影響的所謂公知(其中不少是企業家和投資基金),幾乎一邊倒地鞭撻吳長江,要求其尊重遊戲規則,體現資本話語權和股東利益。甚至上綱上線到這是國內公司治理的悲哀--這樣的觀點本身就是一種悲哀。

談企業治理話題過於龐大,且空洞乏味,不如在有限的篇幅裡講講為人治企的基本原則。閻焱有閻焱作為投資人的權利,但吳長江有吳長江的權利,更何況他 還是雷士的大股東。為什麼員工、經銷商、供應商三方聯合倒逼投資方?不要認為這只是吳長江的手段。在這次事件中,公知們的面目再一次暴露:平時一有什麼事 就認為政府這也不對那也不對,高調宣稱要尊重普通民眾意見的他們,當雷士的底層民眾(員工)聚集起來表達意願支持吳長江時,竟然轉了風向,開始大聲疾呼要 尊重規則,要聽資本說話了──還能更操蛋點嗎?

要堅持原則其實並不難。如果員工罷工沒有道理,經銷商倒是錯的,那麼,以閻焱為代表的資本方完全可以堅持到底,不讓吳長江回雷士照明董事會,怕什 麼?大不了企業倒掉,但至少堅持了市場規則和底線。不過,投資人永遠是逐利的一方。我不認為投資人有這樣的膽識和魄力,也不認為投資方的股東會同意這麼做 ──現在不會有,以後也不會有,因為,對一群逐利的人來說,利益永遠至上,其他一切都靠邊站。

出於中國傳統文化及市場環境使然,企業家與投資人的矛盾往往會更顯性。所以,易凱資本CEO王冉在微博上提出的問題的確值得思考:為什麼在美國,同 樣有成功和失敗的投資,同樣有股東利益紛爭,但投資人和創業者卻從來沒有被演繹為兩個涇渭分明的利益陣營?哪裡都有工人罷工,但為什麼在中國工人更容易在 領袖和公司之間選擇忠於領袖?

不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在職業經理人尚缺乏生存土壤以及市場環境不健全的現狀下,在中國,企業家仍是一個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靈魂。缺了這個靈魂,制 度再規範也很難走得太遠。只有承認並尊重這一事實,創業者和投資方才能在合作中時刻擺正自身位置,取得雙贏,否則,雙方同室操戈鬥個頭破血流、甚至同歸於 盡,只是早晚的事。

具象到零售業,很多企業也曾遇到過這一問題,從當年一些企業重組時出於美好願望各佔50%股份最終因矛盾而血拼,並使企業元氣大傷的案例中就可見一 斑。或許,一如劉強東所言,在引進戰略投資時必須強勢控制董事會方可避免日後被動。也許是行業企業的併購教訓已經足夠,內資零售企業目前來說還較為保守, 不願輕易放棄控股權,儘管這不單純是出於對企業是否有利的目的,卻為企業家保證了話語權。單從這方面來看,零售企業的表現暫時還算及格,但願在今後的發展 尤其引資時更加慎重,避免吳長江這樣的尷尬。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