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去年農民工平均月薪3275元 就近就業越來越多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農民工的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的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8171萬人,比上年增加424萬人,增長1.5%,增速比上年加快0.2個百分點。

其中,本地農民工11237萬人,比上年增加374萬人,增長3.4%,增速比上年加快0.7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16934萬人,比上年增加50萬人,增長0.3%,增速較上年回落0.1個百分點。

隨著產業轉移和中西部經濟發展加快,農民工就近就業的比例日益提高。數據顯示,2011-2016年,外出農民工增速呈逐年回落趨勢,增速分別為3.4%、3%、1.7%、1.3%、0.4%和0.3%。外出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62.8%逐漸下降到2016年的60.1%。

從輸入地看,在東部地區務工農民工15960萬人,比上年減少48萬人,下降0.3%,占農民工總量的56.7%;在中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746萬人,比上年增加147萬人,增長2.6%,占農民工總量的20.4%;在西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484萬人,比上年增加275萬人,增長5.3%,占農民工總量的19.5%;在東北地區務工農民工904萬人,比上年增加45萬人,增長5.2%,占農民工總量的3.2%。

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666萬人,比上年減少79萬人,下降1%,占外出農民工的45.3%,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就近就業、就近城鎮化也是我國近幾年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方向。要推動中西部的城鎮化,必須要有相應的產業進入。只有產業和城鎮緊密結合,才是有效的城鎮化。

2014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並作重要講話。李克強指出,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在“十三五”時期重點向中西部傾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在有條件的地方設立國家級產業轉移示範區,鼓勵東部產業園區在中西部開展共建、托管等連鎖經營,以“業”興“城”,做大做強中西部中小城市和縣城,提升人口承載能力,促進約1億人在中西部就近城鎮化,逐步減少大規模人口“候鳥式”遷徙。

對東部來說,促進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一方面可以緩解東部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的人口壓力。而且目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勞動力成本很高,土地資源越來越稀缺,所以勞動密集型和加工組裝產能向中西部轉移,尋找新的空間,東部才能釋放出一些空間,發展新興產業。

“我們現在在武漢一個工人每月四千不到,包吃住,很多人願意來,工人也穩定。但是要是在沿海發達地區,就沒那麽好招人了。”武漢一家小型電商企業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另一方面,從就業的結構上看,從事制造業和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下降明顯。數據顯示,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52.9%,比上年下降2.2個百分點。其中,從事制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30.5%,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9.7%,比上年下降1.4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為46.7%,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相比老一代農民工,80後、90後對於工作環境、生活交際的要求更高,勞動環境和就業條件更好的服務業更吸引他們。相比之下,建築行業雖然收入不算低,但工作強度大、危險程度高、就業環境差、社會地位低,而很多制造業工廠環境一般,工作強度大,因此對新一代農民工的吸引力顯著下降。

此外,數據還顯示,農民工月均收入3275元,比上年增加203元,增長6.6%,增速比上年回落0.6個百分點。分行業看,除制造業收入增速較上年提高,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增速與上年持平以外,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5、1.9、1.5和0.7個百分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15

大學生“回爐”讀職校越來越多,高校該反思些什麽?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16/1128404.html

近年來,大學生到職校“回爐”現象逐年增多。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為何“放下身段”到高職乃至中職院校“回爐”求學?大學生“回爐”現象,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哪些反思?

24歲的王磊在大學畢業工作三年後,選擇再度回到校園“深造”。不過他並非攻讀研究生,而是選擇一所職業技校學汽修。

2014年暑期,王磊從安徽一所高校金融學本科畢業。在社會上經歷了兩年多的“摸爬滾打”後,他做出讓家人大跌眼鏡的“回爐”讀技校的決定。在校園里,他最喜歡的是穿著藍色工裝,拿著烤槍,在教學用車上練習貼膜,“學到技術後,準備回老家開家汽車美容店”。

近年來,類似大學生到職校“回爐”現象逐年增多。從高校畢業的大學生,為何“放下身段”到高職乃至中職院校“回爐”求學?大學生“回爐”現象,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哪些反思?

職校里的大學生

27歲的林顯峰,是萬通汽車專修學院年齡最大的學生之一。2012年從一所高校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專業本科畢業後,林顯峰在武漢做過機械制圖,在江蘇做過模具設計。3月份他和表弟一起從湖北潛江來到安徽合肥,完成報名、繳費,成為汽修技校學員。

“我眼睛高度近視,之前兩份工作,機械制圖或模具設計都得對著電腦加班,眼睛實在受不了,就想著轉行做汽修。”林顯峰說,他報了汽車鈑金噴漆、汽車美容兩個專業,學期4個月,學費1.58萬元。

對“回爐”技校,林顯峰感觸最深的就是嚴格按日程表作息。每天早晨7點起床,8:20開始晨訓做操、上下午各三節課,晚飯後還有晚自習。這種生活方式,讓在大學期間習慣睡懶覺、時間自由安排的林顯峰剛開始還不太適應。

“技校承諾的包教包會,安排工作,需要這種半軍事化管理,讓學員們盡快掌握技能。”林顯峰說,一段時間後他感覺自己身體狀態都好多了。

在每年招生2300多人的萬通汽車專修學院,像林顯峰這樣“回爐”的大學生並非個案。萬通汽車專修學院院長助理王國福告訴記者,從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到學校來學習的大學畢業生超過130人,其中本科畢業生有近30人,而且呈現逐年增多的態勢。

不只在安徽,在山東、湖北、湖南、重慶等省份,大學生“回爐”讀職業學校,也已不是新鮮事。不少職業學院甚至專門開設“大學生班”,進行專門培養。

青島技師學院的大學生技師班今年計劃招生30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可免費就讀。青島市技師學院招生就業處介紹,學校自2009年開辦大學生技師班以來,吸引了多所大學的畢業生前來學習深造。

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曾因在2010年開設“大學生班”而名噪一時。過去五年來,學院每年都有超過60名大學畢業生來校,其中本科生約占四成。

在學院招生簡章上,關於大學生班是這樣描述的:開設一年制大學生班,專門為就業不理想或未能就業、有誌於從事建築行業的大學畢業生搭建連接企業的橋梁。

家在河北石家莊的智江峰眼下正在武漢鐵路橋梁職業學院,一邊學習基礎測繪、工程建築等基礎知識,一邊扛著各類測量儀器在校園內操作實踐。

“我三年前在河北一所大專畢業,學的是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做過零件加工、當過司機、幹過裝修。想著自己年紀輕輕,再不出去闖下就沒機會了。”已在石家莊成家,並有個11月大的孩子的智江峰,看好未來鐵路等基建市場空間,了解到學院招生情況後,來武漢重返校園。

智江峰說,他所在班級90個同學都是中鐵上海工程局定向培養的,不用付學費。完成相關技能培訓後,將直接進入中鐵上海局的項目工地工作,學習內容與工程建設施工密切相關,“以便上崗後就能盡快上手,這與在大學中註重理論與文化知識傳授,完全不同”。

在以高中甚至初中畢業生為主體的職業學校中,這群接受過高等教育,受過高校校園熏陶的大學畢業生,無疑是校園內外的關註焦點。

“從我們學校這幾年招收的大學生學習情況來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不管從知識的理解能力,還是從專業技能的接受能力上,普遍強過其他學生。”王國福說,尤其是有過工作經歷的“回爐”大學生,他們更懂得重返校園、掌握技能的寶貴,求知欲望明顯更加強烈。

然而,經歷過高考、讀完大學後,再回到職業學院就讀,難免讓家人或朋友不解,甚至質疑。“都大學畢業了,還再回去上啥學呀?而且還上的是中專。到外面打工直接去就行,還要學啥技術?”智江峰和其他“回爐”的同學經常會遇到親友提出的這類問題。

智江峰的職校同學戴農說,大學生“回爐”讀技校,本質就是接受繼續教育,就和企業入職前安排的崗前培訓差不多。現在社會發展多元化,大學也早已不是精英教育,“但社會上對大學生和技校的傳統觀念,還沒有徹底扭轉過來”。

為何選擇“回爐”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了解到,一些偏重於實操的專業,類似數控加工技術、電氣自動化、汽車維修保養、機械工程等,成為“回爐”大學生青睞的方向。對於選擇技校的緣由,嘗試新的職業發展或人生規劃,成為眾多大學生“回爐”的主因。

王磊本科畢業後,在證券公司實習過、做過網上現貨交易、當過房地產銷售。“總覺得自己不具備冒險精神,而且性格偏內向,不太適合競爭性太強的行業。”王磊說,來學汽修,就想“換一種活法”。來技校前,他特意回了一趟老家銅陵,在縣城進行市場“調研”。此前他父親就開辦過簡易洗車場,目前全縣城洗車車行僅三四家,加上汽車數量增長很快,他就看中汽車“精洗”市場空間。

王磊說,等他學到汽車修理、改裝等技術,到大城市車行再實習一年,了解洗車行現代化的操作流程與設備,就計劃回老家升級自家洗車店,“這樣比自己盲目創業要穩妥得多”。

不少大學生紛紛選擇“回爐”,背後凸顯大學生就業難與就業招工難的結構性矛盾。在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近年來連創新高的背景下,“本科生滿街跑,技術工無處找”。

山東省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表示,“文憑+技能”型的人才,正是企業需要的。然而很多大學生光有文憑,缺乏技能,而且還不願意從基層實踐開始學,“招進來讓人非常頭疼”。

重慶市就業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從職業分類看,2016年,全市公共人力資源市場生產運輸、焊工、縫紉工、育嬰師等技能型職業缺口達20.8萬人,而高校畢業生求職中偏好的辦事人員等通用職業求職者過剩3.3萬人。從技能等級看,14.7%的用人崗位對技術技能提出明確要求,但市場上無技術等級或職稱者仍是求職主體,技能型人才仍然較為緊缺。

山東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表示,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人才依然是制造業發展進步的關鍵,這就需要大量技術類專業人才。而一些大學專業和課程設置與社會需求差距較大,造成了目前這種情況。

一家央企下屬機構負責人坦言,現在大型企業在高校招聘大學生,是往項目管理者方向培養,而進入幹部管理序列,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因此招聘範圍會限定在重點高校。存在大量缺口的高素質工程師與技術工人,則主要依靠相應職業學院培養。很多普通高校畢業生想進入重點企業大型項目,選擇職校“回爐”無疑是一條有效渠道。

武漢橋梁職業學院副院長付恩琴表示,學院首屆“大學生班”學生輸送到中鐵集團下屬各單位後,深受企業項目方的器重,紛紛要求學院多輸送些。現在學院“大學生班”畢業生,用人企業都得提前一兩年預約。

“現在基建項目施工不再是依靠人力與簡單機械,絕大部分工作都是機械化施工完成,這些設備價值高昂,動輒上億,技術更新速度快。”付恩琴說,傳統農民工難以適應這些崗位,而具備較強學習能力,又有相應操作基礎技能的大學生往往最受企業青睞。

亟待反思的高等教育

采訪中不少業內人士和專家表示,大學生“回爐”雖然整體數量與占比並不大,但越來越多大學生選擇“回爐”職業學院現象,其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值得反思。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若是通用類高校,學生畢業後學技能沒有問題,但如果高校本身就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學校,其畢業生再去職業院校學習就存在問題了。

“近年來,專科為了升格成本科、二本升為一本,都在搞所謂的綜合性大學,就沒有專、精、特了。比如一些化工學院,最強的是化工類應用型教育,但變身科技大學之後,什麽專業都上。”張衛國說,還有一些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學校,仍然以論文作為學生的能力評價標準,這些都是當前高等教育中很不合理的。

實施制造強國戰略,需要大量研究型科學家,但需要更多實踐型工程師與技術人員,這已成為當下社會共識。有專家表示,在這方面,德國等制造業強國獨特的人才培養制度具有借鑒意義。

安徽合肥學院環境工程研究生丁海濤,曾在德國與奧地利部分應用型高校交流學習。他介紹,這些學校教育目標都是培養一流的工程師人才,學生評價體系主要看企業實習中的實踐能力,畢業論文也與解決企業具體技術問題相關,而非發表的學術論文級別與數量,“這些教育理念與思路,都值得國內應用型高校學習”。

教育部等部委2015年曾出臺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加快應用型高校建設,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盡管全國已有上百所轉型高校納入試點名單,但受辦學模式調整、教師資源培養等多方因素限制,目前整體效果尚不明顯。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西、湖北、新疆等地正在探索試點本科高職院校聯合培養人才。在此類聯合培養試點中,通過“3+2”模式在高職培養3年、高校培養兩年授予本科學位,或“4+0”模式全程在高職學校就讀,高校負責教學監督與學籍管理,授予本科學位等方式,破解“高職學生缺乏本科文憑,本科學生缺乏實踐能力”難題。

熊丙奇等業內專家表示,當前多地試點的本科高職院校聯合培養,與大學生“回爐”異曲同工。這也表明,引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應充分發揮中職、高職院校緊密聯系市場的師資與就業優勢,同時進一步拓寬應用型技術人才的深造渠道,達到優勢互補的效果。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陳尚營 李勁峰 席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603

北極光創投鄧鋒:紅海競爭將越來越多,而勝負取決於創始人特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8/164198.shtml

北極光創投鄧鋒:紅海競爭將越來越多,而勝負取決於創始人特質
線性資本 線性資本

北極光創投鄧鋒:紅海競爭將越來越多,而勝負取決於創始人特質

創始人能走多遠,企業就能走多遠。

來源 | 北極光創投 (ID:NorthernLightVC)

作者 | 鄧鋒

33.webp (1)

有人評價,鄧鋒先生總能較為全面地看待一個問題,而且還能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這與他過去的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作為一位出色的投資人與成功創業者,他早年創辦的NetScreen(網屏技術)在納斯達克上市,後以42億美金成功出售。之後他回國創辦了北極光創投,成功投資了一批公司,包括美團網、漢庭酒店、華大基因、海洋音樂、百合網、中科創達。

與你分享鄧鋒先生的一篇文章,文中他詳細回顧了自己早年創辦NetScreen公司的細節,分享了這些年來他在陪伴創業者成長的過程中,所觀察提煉出的優秀創業者的特質,以及大多數創業者在早期都會感到困惑的一個問題。

 紅海競爭將越來越多,而勝負取決於創始人特質

創業經歷

我大學畢業後,自己就跑去國外讀研究生,後去了Intel,做了幾年工程師。1997年11月我在美國矽谷和幾個清華同學一起創辦了一個信息安全的企業——NetScreen,花了4年的時間將公司送上了納斯達克,2004年以42億美金把公司賣給了另一家大的互聯網公司Juniper(瞻博網絡)。

當時,互聯網泡沫已經破滅了,所以我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一個成績,還是挺不錯的。到公司賣掉時,我們的產品一共銷售到了110多個國家,團隊大概1000多人,營業額一年有近6億美金。

表面上看去,你可能會覺得我們整個創業過程很順利,但實際上公司從成立到上市的4年時間中也經歷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波折。我們創業時,幾個人一共放棄了差不多100多萬美金的股票期權,所以當時我們想,只要能掙到200萬美金就算值了。當公司做到1年零9個月時,有一個上市公司要來收購我們,出價是4.5億美金,我當時挺高興的,覺得不到2年就做到4.5億美金,遠超我們當初的設想,所以當然要賣了。

於是,我們就興高采烈地配合人家做了盡職調查,結果誰知到了正式簽合同那天對方突然不簽了,我們這才發現對方已經買下了競爭對手。當時我們就傻了,公司沒賣成,還把信息都告訴了別人,在員工面前覺得一點面子都沒有。後來,經過一番安撫,才讓我們的員工繼續好好工作。

三個月後,又一家納斯達克上市公司找我們,又是談收購的事。

這次,我就不敢和員工講了。對方覺得我們公司不錯,出價9億美金,我當時想:幸虧上次沒賣,3個月就翻倍啊!這次我們直到盡職調查做完,簽了Definitive Agreement(最終合同)後才和員工說這次收購的事。那時候雖然還沒有完成交割,但在法律上等於對方已經購買了我們公司,員工也都為公司賣了個更高的價錢而高興,但厄運又來到了。

我們都不曾想到,幾乎在簽合同的同時股票市場突然暴跌,而且買我們的這家公司是當時受打擊最嚴重的公司之一。我們簽了合同一個多星期後,高興勁兒還沒過去,公司股票一天就下跌了20%,簽合同不到一個月,股票價值還剩不到原來的1/3,這就是說原來的9億美金變成3億美金。這時候所有員工都覺得,犯一次錯誤並不算什麽,但在這麽短的時間內連續犯同樣的錯誤,實在是太糟糕了!

那時矽谷的所有公司都在到處挖人,我的每個員工手里都拿到了不少Offer,好在我原來在清華是做輔導員的,就和員工談心,一談就是14個小時。矽谷的高科技公司說到根本還是靠人,關鍵員工如果留不住,公司馬上就沒了。我就和員工說,雖然我們和這家公司領了結婚證,不過還沒進洞房嘛,可以想辦法往回退。好在收購我們的這家公司整個團隊都很好,也沒在這方面太為難我們,所以我們就順利退出來了。

經過這兩次收購後,我最終決定誰也不賣了,自己去上市。團隊也都願意再相信我一次,所以大家就都奔著上市的目標前進。因為我們的收入不斷增長,技術產品也一直很好,當我們開始找華爾街的投行時,高盛覺得我們不錯,答應帶著我們上市。員工們很高興,意氣風發,又重新找回了創業的激情,但意料之外的事又發生了。

在我們還差三天就要報美國證監會的時,突然做審計的E&Y(安永)說:「抱歉,我們不能給你們出好的審計報告,你們公司有實質性的弱點。雖然你們的業績非常不錯,但是財務一塌糊塗,管理極其混亂。」高盛一看就說那算了,他們也選擇不帶我們上了,這使得我又沒辦法和員工交代了。

在矽谷,員工真的是老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得和員工交代。我們開掉了財務部門所有的人,重新招人,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我們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把財務給調整過來。然後我們又和高盛聊了一次,高盛認為我們公司真不錯,這麽大的問題很快都改過來了,而且現在一切變得極其規範,所以願意和我們合作。

很快一切準備就緒,馬上就要上市了,但誰知道又突然發生了9·11,納斯達克從5000點跌到1400點。可是已經和員工說好了上市,上市的路線圖都設計好了,沒辦法我們只能咬著牙,甭管是不是9·11該上還得上。

2001年12月11號,公司終於上市了。

我們是9·11之後第一家上市的公司,所有華爾街投資經理沒別的公司可投,就我們這麽一家,所以我們得到了很多投資,最後竟有了30倍的超購,當天公司的市值達到了26億美金。這里我想說,有些企業你不要看表面,說4年時間成長又快又好,但這中間它一定經歷了各種的起起伏伏。

創業,有時候真的是靠技術、產品、聰明、勤奮;有時候看不清楚,靠的就是信念,外加一些運氣,總之是各個方面糅合在一起的結果。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預料到明天公司又會發生什麽事情,但我們必須要一步步往前

34.webp

 成功者的特質

現在大家都把企業做多大、有沒有上市、收入利潤多少、創始人有多少錢當成是一個成功創業者的標準,其實不盡然。我看到有很多企業做得很大,但創始人未必很幸福,也沒有得到社會的尊重;也有很多我認為他的企業沒做得很大,也沒有多麽賺錢,但是他的心態很好,大家很認可他。

這些年,我也在想如何定義一個企業的成功?

後來,我認為要做一個成功的企業就要看你是否能平衡好與客戶、員工、投資人這三方的關系,並使得他們與你合作能感到快樂。如果只是為了賺錢,雖然能給股東帶來不錯的回報,但這未必能讓員工感到快樂。如果企業能夠提供客戶所喜歡的服務或產品,在業界有品牌能得到尊重,公司的員工流失率很低,大家感覺工作環境是愉快的,每個人不僅能獲得物質上的回報還有精神上的滿足,在我看來這會是一家成功的企業,不管它規模大小、上市與否

一個企業做到最後就是人的問題,而能解決這個問題的只有創始人,他(她)對企業的發展最為重要。投資人看企業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看企業的創始人,畢竟中國的商業環境正在逐漸成熟,之前靠一些特權、批文,可以走在灰色地帶,但這種賺錢的機會將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機會是在陽光下、在成熟市場的環境下競爭,紅海競爭的局面也會越來越多。

在這種情況下創始人的重要性將會更為突出,創始人的特質也會更重要。我個人認為有些特質是在做企業之前必須有的,如果你做企業之後再去培養的話已經晚了。比如,我們世界觀的形成、思維方式、做事行為方式,這其實是在自己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基本形成了。所以,投資人大多數的時候是在選人而不是在培養人,以下是我理解的成功創業者所具備的特質:

1)要具備快速學習的能力。大多數創業者剛開始創業時,可能只有一方面很強,其它方面都能可能是缺點。做早期投資,也存在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一種是看這個創業者有多少缺點;一種看這個創業者有多少優點。

創業者能走多遠多快,決定著企業能做多大。比如說一個工程師技術能力很強,沒有管理團隊的能力,沒有用技術去定義一款產品的能力,沒有做市場營銷的能力,更談不到去制訂戰略,在一個大公司里訓練很多年然後出來創業也未必能成功。真正好的創業者從跨國企業中高管出來的很少,大多數都是草根創業,在學習中不斷挑戰自我,變成技術的觀察者或管理營銷專家

2)具備持續創新的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一個企業沒有創新的基因,企業是很難做得很遠,也很難做大的。有些創業者認為自己的創意屬機密,其實好的點子不能成就一個企業,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要不斷的創新,如果建立不了壁壘,別人可以很快超越你。創新是做出優秀企業非常重要的基因。

3)創業者要具備「贏」的雄心。創業者一定要有雄心,一定要敢於挑戰,不懼怕權威,甚至面對大企業要有必勝的信念。膽子要大,要有野心。如果沒有「我要贏」這種雄心,碰到困難就往後縮,企業是做不了的。

4)創業者要有理想。理想不等於激情,激情可能能持續一年或者更長時間,但未必能堅持很長時間。一些優秀創業者的理想不是「我要賺錢成為中國的首富」,他們都有著超越物質財富回報的理想,之所以選擇創業完全來自於他們強烈的興趣愛好。

5)要能堅持不懈。馬雲講過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很美好。有時候企業要靠你的才幹往前走,有時候靠運氣,創業者總要能堅信些什麽才行,畢竟周圍有很多誘惑,能夠堅持下來最後做成的概率會高一些。在企業最困難的時候沒有掉頭,堅持往下做,最後做出來了,今天中國最優秀的創業者都是這樣的。

6)具備責任感。創業者能夠堅持、能夠成功,很重要的是來自於他的責任。對家人、親人、朋友、員工及投資人的責任,上下遊可能也是依靠這個企業成長而成長的,創業者必須要付起這個責任,這件事不幹好對不起他們。

7)胸懷是最終成事的重要因素。我們最不願意投資自私的創業者,把自己利益放在企業之上,這樣的企業發展再好,技術再創新也不投,因為它絕對是做不成長久的。創業者學習能力可以不斷培養,胸懷等特質是培養不了的。

8)有智商還要有情商。企業做得越大情商越高。真正優秀的創業者具有很強的領導力,他不是技術專家,不是營銷專家,但他有很向心的領導力把這些人吸引過來,把企業做大做強。

212

在公司運營當中,雖然你也不是公司的每個戰略決定都要告訴員工,但你一定要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與團隊分享,讓他們和你同喜同憂。千萬別裝酷,別裝得自己什麽都行。我們公司經營4年就成功上市了,這個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三起三落。低谷的時候我會和員工開誠布公,對他們說,很抱歉,我們真的犯錯誤了。

融資後的六個註意事項

2005年,我從矽谷回國,創立了北極光創投。截至目前,我們有幸與很多優秀的創業者合作,在陪伴創業者成長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相對明顯的問題——有不少創業者,在拿到天使輪或者Pre-A輪融資後,作為企業的創始CEO或創始團隊成員,不知道應該註意些什麽?其實,我認為六點是值得很多創業者註意的:

1)現金流

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尤其是CEO的第一大要務。有很多本身不錯的公司,因為花錢速度太快,結果自己敗在了現金流失控的問題上。再好的企業,如果現金流突然斷了,團隊也沒有辦法穩定。 

創始人對公司員工負責、對公司股東負責的首要任務是把公司的現金流控制好。當現金還有六個月就要花完的時就要開始註意了,尤其是當公司只夠三個月的時,公司的處境就更危險了。CEO要保證哪怕公司沒有融到資,還能運轉至少半年,把控好公司的現金流,這個說多少遍都不為過。

2)

創業者一旦拿到錢後,從第一天起就要把註意力放在人身上。做企業最關鍵是建立一個組織,這其中,人是最重要的。招人、留人、用人、培養人都很重要。招人是CEO最重要的工作,創始人要評估自己每周有多少時間花在招人和與員工的溝通上。

時間的分配是衡量自己聚焦點的好方法。判斷在人上的聚焦夠不夠的標準,就是統計自己在人上花了多少時間。我認為花在招人、與內部員工溝通、與外部客戶溝通的時間應該占到一個CEO的50%以上的時間

3)執行力和速度

執行力是能把想的事情在多快的時間內執行到位,而且要能看得出效果。最怕的是事情沒做成,但卻不知道自己是戰略錯誤還是執行不到位

速度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判斷執行力的指標,就像前面我們說時間分配是衡量聚焦點的重要指標。速度的重要性不是說銷售成長快,而在於一個事情能不能解決,解決的到不到位。小企業要以快取勝,這里的快不是銷售產生的速度,而是事情執行到位的速度

4)產品

公司早期要把產品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技術也不是營銷(Marketing)。所謂做產品,最關鍵的是對客戶需求的不斷定位,找到客戶的需求,把自己的資源和客戶進行匹配,在很快的時間內把產品做出來。

在中國創業,技術很重要,但很多技術導向型的企業一定不是靠技術來做生意的,尤其是一些To B方向的企業,這是一個強關系型的生意,要知道買你產品的決策人是誰。比如,面向大企業的業務一定是部門做決策的,那影響他們決策的因素是什麽,這些都是你在做產品的時候需要想到的。

歸根結底,作為公司的老大,在一開始的階段對產品的關心要高於對技術的關心,以及對市場營銷的關心。你要能將銷售和營銷分開來看,產品剛出來的時候要重視Sales、輕視Marketing。

5)企業文化

很多創業者在初期不太註意這一點,其實企業文化從企業早期就逐漸形成了。如果早期有意培養了優秀的企業文化,那麽在企業文化內核確定了之後,只要進新人的速度不是太快,公司文化就會沿著這個方向發展。

創始人應該好好想一想公司企業文化的這個「核」是什麽。各家有各家的選擇,但我要特別提醒一下,企業文化不是靠口號宣傳出來的,是要靠創始人在點點滴滴的小事兒上實際出來的。比如,如果你的企業文化是關愛員工,那麽一個新員工加入後,你能不能第一次見面就叫出他(她)的名字。企業文化的本質是創始人領導力的體現,創始人是什麽樣的人,創辦的企業就會是什麽模樣的。

111

6)融資能力

創業者的融資能力正在變得很重要,這是我不願意看到但在中國市場正在發生的事實。今天的中國VC市場上,創業者可能是需要一點忽悠的能力,但這個度怎麽把握確實很難說清楚。很多企業級服務和醫療項目的創業者之前是工程師、產品經理,都不知道怎麽宣傳自己和公司,但作為創始人你要學會怎麽把自己的公司和產品從更高的角度、用更大的概念講好。不管我們喜歡不喜歡,融資的時候不會講故事就會吃虧

紅海競爭 創始人特質 融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823

金融業:越來越多的機器,越來越少的人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7288

2015年6月9日,香港,匯豐控股有限公司總部大樓。匯豐銀行這一年計劃全球裁員2.5萬人。(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8月24日《南方周末》)

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最新報告預計,機器將在未來2到3年取代30%的銀行員工。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結論更是令人驚異——到2030年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類似於蘋果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

“我還能做什麽?”這是邢軍最近常問自己的問題。他出身三線城市、大專畢業,現在是一名銀行信用卡審核員。

以往,邢軍會選擇在銀行網點擺攤,客戶辦卡、審核“一條龍”,省時省力,還能獲得一筆辦卡傭金提成。信用卡審核的工作屬於銀行風控體系中的一環,卻占用著銀行大量的人力成本。

不過,他所在的銀行這兩年為絕大部分網點都裝了智能審核系統,客戶從銀行進門到開戶,在一位工作人員的引導下,整個過程不到十分鐘就能完成,其中最重要的風控環節——身份識別環節也由人臉識別技術實現。

人臉識別是被最早運用到金融領域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一。通過對臉部生物信息的分析,系統能快速確定攝像鏡頭前是否為生物活體,並完成個人身份信息的認證,而這一過程,通常只需要幾秒鐘。

有了網點的智能審核系統,邢軍感覺到工作量明顯下降,自己不用再為每一位信用卡客戶單獨進行身份審核,只需偶爾撿下人工智能的“漏單”,為那些沒有前往網點的用戶進行上門身份核實服務。為了提高效率,銀行還為每位外勤人員安裝了面部識別App軟件,方便審核員能夠隨時隨地完成認證工作

如今,除去刷臉驗證身份,“刷臉支付”“刷臉取款”等新型人工智能技術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銀行服務中,客戶方便了,對邢軍而言卻不是好兆頭。“工作輕松了,但是辦卡收入沒了,未來怎麽樣不好說。”

邢軍並不理解什麽叫人工智能技術,但他明顯感受到來自機器的“敵意”。

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最新報告預計,機器將在未來二到三年取代30%的銀行員工。會計師事務所畢馬威的結論更是令人驚異——到2030年傳統銀行的多數部門或將消失,類似於蘋果Siri的人工助手將接管客戶的生活與金融服務。

這或許並非危言聳聽。

根據中國銀監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5年報》,截至2015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共有法人機構4262家,從業人員380萬人。而對比看各家銀行的具體數字,大多銀行連續三年減員裁員,截至2016年末,工商銀行當年共減少櫃員14090人,農業銀行減少10843人,建設銀行減少30007人,並且這一趨勢正在常態化。

相應地則是銀行離櫃率的迅速上升,離櫃率也通常被視作銀行互聯網業務替代線下櫃臺的比率。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金額達到了1522.54萬億元,行業平均離櫃率達84.31%。

在國內銀行業整體轉型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從企業盈利角度,銀行引入智能系統能夠大幅減少人力成本。

報告根據對8家利用人工智能改進現金股票業務的銀行研究發現,數字化處理運用最多的前臺部門,每個員工帶來的收入翻了八倍,中後臺部門每個員工處理的任務量翻了四倍。

報告預計,諸如中臺部門的質控與合規業務,以及從前臺接收潛在客戶信息生成交易合同的資本市場業務,至少可以減少四分之一的人力。而後臺部門的IT、財務和人事業務對於文件和數據的處理,也不再需要人力手工錄入和掃描,可能導致裁撤三分之一的崗位。

事實上,采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認知技術、自動化流程、智能工作流工具已成為全球投行業的大趨勢。

向上侵蝕

人工智能對金融業從業者的沖擊正向更高的維度蔓延。

一家大型財險公司的精算師陳立感覺自己的施展空間越來越小了。他負責保險公司的風險分析並量化其財務影響,也是金融行業公認的“鉆石領”。

精算的歷史最早能追溯到古羅馬時期,長期以來,精算師的專業技能和判斷,只有人腦才能執行。通過將人口學、統計學、經濟學的原理實施到保險行業的風險和財務管理層面,精算師幾乎壟斷了保險業風險管理頂端的位置。但是精算師的工作性質過去幾十年里正在發生變化,帶來這一變化的是計算機。

“過去計算保險公司的準備金金額,需要大量手工計算,先讓底層人員算出初步的因子,然後還需精算師在此基礎再進行大量的人工計算,工作量很大,對精算師的計算要求也很高。”陳立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

但現在通過模型,大部分的初步精算工作都已由計算機完成,那些初級精算師正在被電腦所取代。“過去前後需要幾個月時間完成的精算評估工作。現在一個周末就能做完。”陳立表示。

這背後折射出的正是“人VS機”在計算能力上的較量。以目前全球運算速度最快的計算機神威·太湖之光”為例,其峰值計算速度達每秒12.54億億次,其一分鐘的計算能力相當於全球72億人同時用計算器不間斷計算32年。人類完敗無疑。

近年來爆發式發展的人工智能又給了精算師們重重一擊,這一次是更為赤裸裸的對抗,陳立發覺,之前科技的發展局限於重複性、體力密集型工作的淘汰。但這一次人工智能的大爆炸讓腦力密集型甚至需要專業判斷的工作也逐漸開始受到威脅。

改變或許已經開始了。

2017年1月,日本壽險巨頭富國生命保險(Fukoku Mutual Life Insurance)計劃裁減近30%的保險理賠評估部門員工,並將引入IBM旗下Watson AI人工智能系統,以提高操作效率。

螞蟻金服旗下保險平臺也於近日發布了一款名為“定損寶”的產品,通過深度學習和圖像識別檢測,定損寶就可以取代傳統的車險定損員,在幾秒鐘之內就能給出準確的理賠結果。

不過,有趣的是,機器現在還鬥不過別有用心的人。一位保險業資深人士介紹,他所在的集團已經采用了機器定損,但發現很多時候難以識別故意騙保的情況,還是需要人來操作。

在車險保費制定中,則已經引入了UBI(Usage-Based Insurance)技術,試圖通過數據的搜集、分析,為保險公司提供產品定價。保險定價是精算師的核心工作之一,需要相當的主觀決策力,但這一工作也正在被人工智能取代。

陳立有些悲觀,精算師職業會消失嗎?他覺得會。隨著保險業的演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進步,長期來看,精算師的職業優勢會變得越來越不明顯。

更大的蛋糕

在投資領域,人工智能也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智能投顧又被稱作機器人投資顧問(Robo-Advisor),指大數據和量化模型,為客戶提供基於大類資產配置方案和財富管理服務。

和傳統的財富管理投資不同,智能投顧會根據資產組合自行搭建數據模型,結合投資者風險偏好、財務狀況與理財目標,通過後臺算法為用戶提供資產配置建議。

李濤現任恒生電子人工智能及金融工程領域專家,計算機專業出身的他在智能交易算法、智能策略、量化對沖和金融衍生品業務等方面有豐富經驗。

據他介紹,智能投顧早於2005年就誕生於美國,行業規模始終不大,難與傳統的共同基金、對沖基金等相比較。但智能投顧抓住了一小部分美國人的痛點,即低凈值客戶對大類資產配置的需求。

“像是巴菲特的股票,一股二十多萬美金,個人投資很難進行購買,智能投顧實際上就是幫中小投資者完成了集資。滿足了一部分個人的投資需求。”他說。

但他向南方周末記者坦言,智能投顧走紅中國,除去Fintech在金融領域持續發酵的因素外,監管趨嚴才是更大的原因。

2015年監管層對P2P監管趨嚴,P2P公司被勒令禁止開展理財推薦的業務。“當時有一批P2P開始轉型稱作智能投顧,其實也是某種程度上規避監管風險。和真正的智能投顧有較大區別。”李濤表示。

伴隨AI概念走紅,越來越多的機構才搭上了智能投顧的“便車”。但現實情況是,受限於市場和政策原因,國內智能投顧平臺尚不能完全複制海外智能投顧的模式,雖然不少機構為了主動布局市場,試圖對海外智能投顧模式進行複制或改造。

據南方周末記者觀察,目前除了有部分平臺采取全球資產配置的嘗試以外,多數投顧平臺實際上仍在銷售金融產品。

但這可能是傳統金融機構在個人理財領域趕超互聯網企業的最好機會。

以國內第一家、招行旗下的摩羯智投為例,據招行最新中報,摩羯智投上半年6次月度投資的申購規模累計達到45億元,上半年平均回報位於非貨幣基金的前1/3。

早在2017年3月份公布的2016年年報里,招行行長田惠宇就表示要推進以“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為目標的金融科技戰略。繼2017年與英國央行、波士頓聯儲等機構組織加入“超級賬本”後,招行還成為全國首家推出智能投顧系統的銀行。

招行在中報里直接明確定位“金融科技銀行”,表現出向互聯網轉型的決心。

業內人士也向南方周末記者指出,對現階段的金融公司而言,所面臨的數據結構化需求遠遠高於開發AI的需求。原本沈澱於後臺的數據依舊“塵封”,大量的歷史數據甚至尚未電子化。

“如果只是純粹地替代人進行底層的數據統計工作,就不是人工智能。只有通過當前數據不斷訓練,以後市場成熟後,模型也會更加完善。”李濤表示。

(應受訪者要求,邢軍、陳立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030

劉強東再爆金句:錢越多越糟糕;攜程緊急回應親子園虐童事件;用微信還信用卡下月起要收費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09/165903.shtml

劉強東再爆金句:錢越多越糟糕;攜程緊急回應親子園虐童事件;用微信還信用卡下月起要收費了...
靜靜 靜靜

劉強東再爆金句:錢越多越糟糕;攜程緊急回應親子園虐童事件;用微信還信用卡下月起要收費了...

企業的方向靠高層,企業的健康靠中層。中層管理者我們一般稱為總監,事業部經理,他們手下都數個小業務團隊,同時和其他部門負責人時常溝通協作,這樣的中層管理者,如果是從基層一路提拔上來,智力活力都具備,已經有了業務能力,最重要的素質是胸襟和見識。

【黑馬高調早報】第846期

文 | 靜靜

頭條:有錢也不能讓我幸福

身價億萬的大佬們是如何看待金錢的呢?“我對錢沒什麽興趣”是他們統一的格調。最近,有媒體曝出了劉強東的金錢觀:

1、劉強東:錢並不能帶來任何快樂 越多越糟

在泰國的一個創業者活動中,劉強東表示,錢並不能帶來任何快樂。當主持人問道:“所以金錢並沒有改變你的人生?”

劉強東回答:“事實上,金錢可以改變你的人生,但大多數時候只會變得更糟而不是更好。錢越多,越糟糕…”

“而它取決於你如何掌控你的錢,在中國因為中國人剛開始變得富有,所以很多中國人有了錢,但是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錢,所以這就像帶著錢睡覺,帶著錢工作,帶著錢吃飯,帶著錢旅行,但是錢真的並不能帶來任何快樂。”

這位主持人非常迅速的反問:“那你為什麽掙那麽多錢?”

劉強東回答道:“我不知道如何用英語去表達,這就像你有一個夢想,你朝這個方向走下去,將會得到很多東西。比如我得到了10.5萬員工,就像我的兄弟朋友。我認為這比錢更重要。”

u=2310897958,2761755022&fm=11&gp=0

2、李彥宏、馬雲、丁磊談金錢

在參加貝爺的《越野千里》野外探險活動時,李彥宏對著鏡頭講述了自己對於金錢的看法:我其實不太想說錢,我這個人比較崇尚自然,就像今天在這里,你有多少錢可能自這都沒有花的地方。

1b850002a5c52cfce3e2

在《開講啦》,馬雲說:我從來沒有碰過錢,我對錢沒有興趣,因為我最快樂的時候是一個月拿91塊錢我當老師的時候,因為我知道我再攢幾個月就可以買一輛自行車。而撒貝寧一直使勁繃著嘴,生怕自己笑出來。

1b800005c7489c226440

網易CEO丁磊在一次訪談時表示:我們今天不能說做企業的目的只是為了掙錢,掙錢只是一個順便的事情,金錢帶給我的幸福感很少,可能5%都不到。

1b870002a7fad1967408

他們說的都好有道理。根據《2017胡潤IT企業家榜》顯示,劉強東身家600億元,在中國IT富豪榜中排名第7。而馬雲、李彥宏、丁磊分別排名第二、第三、第四名。詳見圖。

31b7000be39b89193eb2

@糊塗的教授 :普通家庭馬化騰,悔創阿里傑克馬,中等意思王健林,不識妻美劉強東、順便掙錢丁三石、平平無奇古天樂、北大還行撒貝寧…

@小胡:如果有錢是一種錯,我寧願一錯再錯

@漢特爾斯:有錢並不一定快樂,但是沒錢真不快樂!坐公交都讓司機趕下來

@李婷婷醬:這很正常,人家有錢,可以談詩和遠方了,我們沒錢當然得談錢。我們不一樣,不一樣.……

@絕對防禦巴托洛米奧:撒貝寧:我受過專業訓練,在好笑的事情我都不會笑,除非忍不住

@夥計弄兩條香腸來吃吃:同感!我對錢也不感興趣,因為它對我也不感興趣

@都亂用我名字:錢都讓他們掙了,還都讓他們裝了。

@越萌越開心:你們開心就好~

國內資訊

3、攜程HR高級總監引咎辭職 梁建章:對虐童事件自責痛心

近日,網絡上曝光了攜程親子園教師傷害兒童的視頻。視頻顯示,一名身著黃衣服的女老師把剛進教室的一名小女孩的書包用力扔在地上,並擊打其頭部。11月3日,又一段視頻顯示,黃衣服女老師給多名小孩子餵芥末。

攜程方面回應稱,已第一時間成立了緊急處理小組,要求對責任人員追責到底。目前,涉事人員已與攜程解除合同。同時,攜程已於11月7日報警。攜程已啟動相關程序,重新選擇親子園的管理單位。

11月8日晚,因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持續發酵,據媒體報道,擔任親子園監管方代表的攜程HR高級總監邵某目前已引咎辭職。攜程CEO孫潔發內部信,對事件的發生向相關的家長及孩子致歉,同時稱絕不姑息相關人員,將對事件追責到底。梁建章也在朋友圈回應稱,就像沒有照顧好自己的小孩一樣,和孫潔都很自責和痛心。

@我說我跟不上你們的節奏了:別只會自責痛心。。誰都可以這樣表示。。媽媽的心痛孩子應激障礙誰為其負責

@李玉國-東方芊健體育:自己沒有孩子嗎?必須開除,還要追究刑事責任,這樣的親子園以後再也不要去

@黃琳:捆綁銷售搞慣了,怎麽成功就怎麽跌倒。搞管理多累。

@Ganaa1206:攜程在手,說揍就揍。

@國有城均:請全國幼兒園安裝視頻監控設備並通過手機24小時向家長開放360度實時畫面,謝謝!

4、用微信還信用卡下月起收費:每月超5000元部分收0.1%

繼免費提現這個蛋糕沒了後,用微信給信用卡還款也要開始收費了。微信在“信用卡還款”中常見問題一欄悄然掛出《關於微信信用卡還款收費規則的說明》,規定自2017年12月1日起,將對每位用戶每個自然月累計還款額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進行收費(最低0.1元),不超過5000元的部分仍然免費。

具體來說,每人每月累計還款5000元以內,不收取任何形式的手續費;同一身份證下的多個微信賬戶,共享每月5000元免費額度;手續費在用戶進行還款操作時,與還款金額一並支付;此外,為他人還款時,占用支付方的還款免費額度,不占用被還款方的免費額度。

5、阿里巴巴簽約雄安新區,馬雲現場聲:不是來“做生意”

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團與雄安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攜手打造以雲計算為基礎設施、物聯網為城市神經網絡、城市大腦為人工智能中樞的未來智能城市。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螞蟻金服董事長彭蕾等共同見證了協議的簽署。馬雲表示,阿里巴巴的出發點不是到雄安做生意,而是拿出最先進的技術實力和創新資源,將雄安新區打造成未來城市的標桿和中國樣本。

640

6、陳天橋5億元試水中國“腦計劃”:不想著賺錢

由中國前首富陳天橋設立的腦科學慈善研究機構牽手複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周良輔醫學發展基金會,共同組建上海陳天橋國際腦疾病研究所,預計總投入5億元人民幣,一期投入5000萬元人民幣。這也是陳天橋在中國腦科學研究方面的第一筆重大投資。值得一提的是,陳天橋在4月曾表示,未來十年,每年將在腦科學研究方面投資大約1億美元。

u=4178244112,1645838503&fm=27&gp=0

7、閱文集團上市首日:股價上漲86.36% 市值達929億港元

11月8日下午,閱文集團(00772.HK)在港交所上市,開盤價報90港元,較發行價55港元上漲63.64%。截至收盤時,閱文集團收盤價報102.5港元,較發行價上漲86.36%,按收盤價計算,市值達929.08億港元。

據悉,閱文集團於2013年4月22日成立,前身為騰訊文學。2015年,騰訊文學收購盛大文學後,成立了新公司閱文集團,統一管理和運營起點中文網、創世中文網、小說閱讀網、瀟湘書院等網文品牌。

8、騰訊再次入股Snap

11月8日晚,外媒報道稱,騰訊已經獲得了Snapchat母公司Snap,超過10%的股權。據Snap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騰訊上個季度通過公開市場購買了1.458億股不具有投票權的Snap股票。之前,在2012年和2013年,騰訊曾入股Snap。

187985244

@l流雲客:社交的每一個角落,不要落下我。

@夜曲9110:這倒是個進入海外的切入點

@All-in-Or-Nothing:Wechat國外一般,收購入股,必然手段。

9、今日頭條將以 8660 萬美元收購 News Republic

11月8日,今日頭條宣布將以 8660 萬美元收購獵豹移動旗下新聞聚合平臺 News Republic。獵豹移動用戶將通過獵豹產品直接調用今日頭條在全球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服務。今日頭條將獲得獵豹全球海量移動用戶的支持。此外,今日頭條參與獵豹移動子公司Live.me B輪融資,投資Live.me 5000萬美元。

10、聯想控股擬發行100億元可續期公司債券

11月8日上午,聯想控股發布公告稱,本公司擬向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申請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0億元,申請發行成功後擬在上交所上市交易。據公告披露,本次發行可續期公司債券目的是為了拓寬公司融資管道和優化公司資本結構。

Img417140193

11、易到法人變更,韜蘊資本法人秘書王菲任董事長

近日,易到運營主體北京東方車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完成工商資料變更。法定代表人由前CEO彭鋼變更為王菲,其持股比例為77.27%。創始人團隊悉數退出股東名單。熟悉韜蘊資本的人士稱,王菲是韜蘊資本法人溫曉東的秘書。王菲同時擔任易到董事長、經理。第二大股東鷹潭市信銀風華投資有限合夥,穿透後股東指向中信系的信銀(香港)。

12、中關村上市公司總市值近5萬億 接近北京市GDP兩倍

近日,在召開的中關村模式高峰論壇上,中關村上市公司協會會長尹衛東介紹道,目前,314家中關村上市企業總市值已接近5萬億,接近整個北京市GDP的兩倍。314家家上市企業中,境內上市公司218家,境外上市公司96家。2013年以來,中關村上市公司總市值以50%以上年均增長率持續增長。

u=1326187606,1554295257&fm=27&gp=0

13、中英合作制定石墨烯國際標準,力爭明年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案

日前,媒體從在重慶舉行的中英石墨烯標準化合作工作組會議上獲悉,中英兩國正在石墨烯標準化研究領域展開合作,將共同提出石墨烯國際標準提案。國家質檢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準委員會主任田世宏介紹,本次會議是中英石墨烯標準化合作工作組成立以來舉行的首次工作會議,中英雙方確定了在石墨烯信息、石墨烯測試等領域的合作與分工。雙方將共同研究石墨烯國際標準,力爭明年向國際標準化組織提出相關國際標準提案。

國外資訊

14、微軟CEO笑懟蘋果:要當工具創造者 不是奢侈品制造商

在消費領域,微軟與蘋果、谷歌等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這家軟件巨頭的CEO薩蒂亞·納德拉表示,其希望為客戶構建更多技術層面的應用,而競爭對手們則完全專註於向消費者提供直接滿足其需求的產品。“我們無意成為一家奢侈品制造商,那不是屬於我們的身份。我們要創造的是技術,讓其他人可以拿來繼續構建的技術。”

rNLS-fynmzuk4165737

@GXB1020:我看了看surface book2以及studio的價格,tm的盡扯淡

@保羅萬象:surface的價錢好像一代比一代高,蜜汁自信

@微風長洲:谷歌可以說這話,微軟不配。

15、Twitter正式告別140字符時代 限制放寬至280字符

從本周二開始,Twitter正式將長度限制擴大到280字符。按照Twitter的說法,從歷史資料看,9%的英文Twitter消息受到140字符的限制,需要用戶花時間編輯,有時用戶還會拋棄信息。

u=3126814980,2643375031&fm=214&gp=0

@Jiyeon_Julian:140字的中文能表達的意思,280字的英文也不一定夠吧

@三維影子:來總:“不是早給會員開了嗎”

@ManueLBJK:Twitter是什麽??

16、Uber新任CEO:企業文化要改

11月8日,Uber新任首席執行官達拉·科斯羅薩西承認自己用了好幾個月來處理這家打車企業的一些棘手問題。為了形成新的公司價值觀,科斯羅薩西表示:“與其摒棄一切舊的東西,我的關註點在保留那些仍然管用的,拋棄那些不合時宜的東西。”員工們紛紛表示贊同。以下是科斯羅薩西所定義新的“公司準則”:放眼全球,立足本地;顧客至上;尊重不同的聲音;做正確的事;堅持不懈,永不言棄;好的想法最重要;敢拼敢做。

17、霍金再預言:人類會在2600年前消失,需尋新家園

據外媒報道,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日前再次做出“預言”,稱人類可能在2600年前就會滅絕。霍金認為,隨著地球人口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將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霍金認為,要擺脫這場災難,只能去尋找一個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他還稱,“人類如果還想把自己的存在延長100萬年的話,就要無畏地去往自己從未去過的地方。”

今日思想

企業的方向靠高層,企業的健康靠中層。中層管理者我們一般稱為總監,事業部經理,他們手下都數個小業務團隊,同時和其他部門負責人時常溝通協作,這樣的中層管理者,如果是從基層一路提拔上來,智力活力都具備,已經有了業務能力,最重要的素質是胸襟和見識。

——  自媒體人程苓峰

攜程 劉強東 馬雲 李彥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890

抖音“抖出”問題背後:內容平臺用戶越多責任越大丨天天新語

近日,暴走漫畫因褻瀆英烈剛被查處,抖音、搜狗又頂風作案,有網友稱,抖音平臺在搜狗搜索引擎廣告投放中,出現侮辱英烈的內容。隨後,北京市網信辦、市工商局就針對抖音在搜狗搜索引擎投放的廣告中出現侮辱英烈內容問題,依法聯合約談查處了抖音、搜狗,責令網站立即清除相關違法違規內容並進行嚴肅整改。

今年以來,已經有多個網絡內容平臺出現了類似內容觸碰社會道德底線的問題,而此次爆出問題的抖音也並非初犯。事實上,擁有數億用戶的抖音也才上線一年多,很顯然,在快速發展過程種,抖音抖出了一些問題。

可以看出,近期內容出問題的平臺大都是近年來湧現的新媒體平臺,憑借互聯網及技術的發展,通過模式創新,加上人口紅利,這些新興的網絡內容平臺快速崛起,然而對內容的管理卻沒有及時跟上。

固然科技和網絡的快速發展降低了內容創作門檻,給內容平臺及創作者帶來發展機遇,但同時也給一批“問題內容”提供了傳播渠道,一批內容平臺在享受快速增長獲得商業利益的時候,顯然對內容的把關要滯後於業務發展。

毋庸置疑的是,對於內容平臺而言,內容的把關是絕對高於商業利益的。任何國家或社會都無法容忍一個內容無底線無節操的平臺肆意發展。相比其他行業,內容平臺顯然更需要重視起產品對於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以及如何在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之間求得平衡。

回到抖音身上。不久前,抖音宣布其國內的日活用戶突破1.5億,月活用戶超過3億。而極光大數據顯示,抖音的用戶年齡主要分布在20至29歲之間,占比達60.7%,其中,19歲及其以下用戶占20%。從這點來看,抖音用戶人群中未成年人的比重,幾乎要高於大多數互聯網產品。

正因此,作為互聯網內容平臺,對其產品的把控要比其他企業更多一份責任,就是內容底線的把控,引導用戶特別是未成年用戶往正確的價值觀上靠攏。

事實上,很久以前,一些知名跨國企業就提出過三個底線,即在股東責任、社會責任、環境責任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一觀點落實到內容平臺身上同樣成立,內容平臺絕不能因為過於追求商業利益而忽視了社會責任。

欣慰的是,我們也看到了抖音等平臺的整改,跟暴走漫畫一樣,抖音也於近期做出了整改,抖音於6月11日發布消息稱,5月份共封禁了2萬多個涉及色情、謾罵、造謠等不良行為的賬號。抖音雖然希望向外界釋放自己在改變的信號,但能否真正從根本得到改觀,在商業利益和社會責任、道德之間求得良好的平衡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落實到具體措施上,內容平臺的封殺不良賬號顯然不夠,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對內容的監管不能事後監管,而應該防患於未然,如何讓這兩萬多個賬號無法形成氣候才是根本。其次,作為內容平臺,內容獲取層面來說,無論是主動發布還是被動發布,背後都是內容平臺自己開放了渠道,既然自己開放了渠道,享受了大量用戶自發上傳內容帶來的流量,那就有義務對這些內容進行監管,而不能推卸說這是用戶個人行為。最後,平臺用一系列算法和人為監管來把控內容,算法固然能提高效率,但算法絕不能一味迎合部分用戶的低級趣味,而是應該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給用戶進行合適的內容推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92

流域生態補償全國破題:上遊水質越好得到補償越多

“上遊汙水直排,下遊淘米做飯”的景象正在徹底改觀。經過長達十幾年的探索實踐,流域生態補償已在全國破題,“水質達標的,下遊給上遊補償;水質不達標的,上遊給下遊補償”的格局已經形成。

7月27日,浙江省金華市政府公布《金華市流域水質生態補償實施辦法》,按照交接斷面水質達標情況,上下遊縣(市、區)進行雙向經濟補償。金華也因此成了全國在全流域開展水質生態補償的“第一個吃螃蟹”的設區市。

根據這一辦法,上遊流往下遊的水根據水質情況,價格也有所不同。Ⅰ類水300元/萬噸水,Ⅱ類斷面依據濃度大小按比例折算,最高為100元/萬噸水,最低為10元/萬噸水,Ⅲ類斷面則按照測算公式進行計算,水質超標的Ⅳ、Ⅴ、劣Ⅴ類水則需繳納補償金,補償系數分別為600、800、1000元/萬噸水。

辦法規定,補償資金每月核算一次,依據每個交接斷面的月均監測數據和市水利局提供的月均水量,計算該月的補償金額,並於年底統一結算。

2012年起,財政部、原環境保護部等有關部委在新安江流域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首輪試點,設置補償基金每年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3億元、皖浙兩省各出資1億元。

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區的鄉村風光。攝影/章軻

皖浙兩省“億元對賭水質”的制度設計,開啟了我國跨省流域上下遊橫向補償的“新安江模式”。安徽省環保廳副廳長羅宏介紹,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經過兩輪實施,實現了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多贏。

皖浙兩省聯合監測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新安江上遊流域總體水質為優;下遊的千島湖湖體水質總體穩定保持為Ⅰ類,營養狀態指數由中營養變為貧營養,與新安江上遊水質變化趨勢保持一致。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的專項評估報告認為,新安江已經成為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在福建省,漳平市因保護九龍江水質有功,連年獲得生態補償金。今年,漳平市共獲得福建省政府下發的重點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資金6084萬元,比上年增加1894.9萬元。

福建省利用已有的監測、考核數據,按照水環境質量、森林生態保護和用水總量控制因素分別占70%、20%和10%權重,實現科學化、標準化分配。2018年,九龍江流域11個縣市共護一江清水,共獲得補償金4.88億元,比上年增加近1.57億元。

2016年起,江西在全省100個縣市區全面推開流域生態補償,鄱陽湖和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等五大河流以及長江九江段和東江流域等全部納入補償範圍。2016年、2017年兩年共投入流域生態補償資金47.81億元。江西省流域生態補償覆蓋範圍在全國最大。

在重慶,重慶市政府印發的建立流域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方案明確,2020年前,在龍溪河、璧南河等19條流域面積500平方公里以上、且跨2個或多個區縣的長江次級河流,重慶將建橫向補償機制。

重慶市的基本制度設計是:河流的上下遊區縣簽訂協議,以交界斷面水質為依據雙向補償。交界斷面水質達到水環境功能類別要求並較上年度水質提升的、下補上,下降或超標的、上補下。補償標準為每月100萬元。

由於具有重要生態地位,一些地區的開發往往受到一定限制。加大生態補償力度,大大提升了當地政府保護生態的積極性,實現了發展與保護的平衡。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忠此前表示,生態補償的方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如下遊地區可以考慮以產業轉移、共建產業園區、人才培訓、對口支援等項目式的方式為上遊地區提供補償。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劉展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214

辦公室男人越多菌越多

1 : GS(14)@2012-06-02 16:08:4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601/16387460
男人真的比女人髒?真的,美國有研究證實,辦公室男人越多細菌越多。
研究透過分析美國90個辦公室的450個 DNA樣本,結果驗出逾500種細菌,大部份是來自人體皮膚、耳鼻和腸道,另外也有鞋子和衣服帶進辦公室的細菌,而辦公室男人越多就越骯髒。
負責研究的加州聖迭戈州立大學教授凱利解釋:「眾所周知男人較少刷牙和洗手,也被認為較邋遢。」研究又發現,椅子和電話最多細菌,桌面和鍵盤則相對乾淨。
英國《每日郵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660

書讀得越多越蠢?

1 : GS(14)@2012-06-10 11:11:1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20610/16412329某著名的生產香皂公司,引進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請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設計一個方案來揀出空的香皂盒。博士組織十幾人的科研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 X光探測等技術,花了幾十萬,成功解決了問題。每當生產線上有空香皂盒通過,兩旁的探測器會檢測到,並且驅動一隻機械手把空皂盒移走。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在生產線旁邊放了台風扇猛吹,空皂盒自然會被吹走。
有人在這個故事後面的留言說:這是聘用博士和聘用小工的分別。
毛澤東有句名言:「書讀得越多越蠢。」這句毛語錄把中國社會推向反智化,造成的禍害至今未止。像我這種自認讀書不算少的人,當然不能認同而且還在筆下對毛的說法嘲諷有加。但生活中確實有許多上述這樣的例子,說明書讀得多的人,往往與現實生活脫節,把一些可以用生活常識解決的問題複雜化。相反,讀書少的人,往往生活經驗豐富,懂得以生活常識變通。「書讀得越多越蠢」不能說全錯。
不是鼓勵少讀書,而是說讀書要讀得活,否則會變成前人說過的「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讀書人要入世,才能把書讀活。
寫文章也如此,所謂寫得活,就是有生活氣味。寫得輕盈,讀者才看到輕鬆。刻意求工矯揉造作的文字,寫得辛苦,看的人也辛苦。
李怡
[email protected]
2 : Ar Yan(11362)@2012-06-10 13:34:48

你想想,如果唔係搞咁多野,點cap咁多水?

整把風扇吹走佢呵,咪無油水囉~~
3 : skfv(15984)@2012-06-10 13:54:51

令我諗起一個關於簡單複雜化既故事, 話說以前美蘇冷戰要鬥軍備鬥到上太空,

美國洗左好多錢去研究一支係太空用都唔會寫唔出既原子筆,

大家都好鼓舞

但蘇聯因為開始無錢, 只好繼續用好好寫既鉛筆~
4 : ngsw(26385)@2012-06-10 15:28:06

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老毛就是如此的吹——知識分子是大蠢蛋,勞動階級是智者,幾十年過去了,誰勝過誰?

當年第一代蘋果和286電腦出生,好多人都說它們蠢,要用好多步驟才「教」會部電腦做小小計算。好多時候人做快過電腦,那時的個人電腦應用就只在於取代打字機,可以改好才印出來。但現在看看,電腦影響了全世界!

用簡單的方法辦妥事情是好的,但也不要阻止或取笑思考,因為長遠來說,懂得繼續思考的會得勝!
5 : abbychau(1)@2012-06-10 15:55:45

3樓提及
令我諗起一個關於簡單複雜化既故事, 話說以前美蘇冷戰要鬥軍備鬥到上太空,
美國洗左好多錢去研究一支係太空用都唔會寫唔出既原子筆,
大家都好鼓舞
但蘇聯因為開始無錢, 只好繼續用好好寫既鉛筆~

呢d 故仔好多都係假, 好多時係為左引起讀者共鳴而寫出黎ge 大話, 講一半唔講一半
鉛筆筆芯會折斷這個是不用鉛筆的原因,
而上文兩個方案比起來, 博士的通用性明顯更有延展性, 風扇在大規模生產中是行不通的
6 : greatsoup38(830)@2012-06-10 16:45:14

5樓提及
3樓提及
令我諗起一個關於簡單複雜化既故事, 話說以前美蘇冷戰要鬥軍備鬥到上太空,
美國洗左好多錢去研究一支係太空用都唔會寫唔出既原子筆,
大家都好鼓舞
但蘇聯因為開始無錢, 只好繼續用好好寫既鉛筆~

呢d 故仔好多都係假, 好多時係為左引起讀者共鳴而寫出黎ge 大話, 講一半唔講一半
鉛筆筆芯會折斷這個是不用鉛筆的原因,
而上文兩個方案比起來, 博士的通用性明顯更有延展性, 風扇在大規模生產中是行不通的


即是每個人都有適合的地方,當這個小工放在大公司就不行了,反之博士放入小公司亦然,初創的公司適合小工,專業級的要在大公司才有作用
7 : terryyim(13133)@2012-06-11 11:14:10

5樓提及
3樓提及
令我諗起一個關於簡單複雜化既故事, 話說以前美蘇冷戰要鬥軍備鬥到上太空,
美國洗左好多錢去研究一支係太空用都唔會寫唔出既原子筆,
大家都好鼓舞
但蘇聯因為開始無錢, 只好繼續用好好寫既鉛筆~

呢d 故仔好多都係假, 好多時係為左引起讀者共鳴而寫出黎ge 大話, 講一半唔講一半
鉛筆筆芯會折斷這個是不用鉛筆的原因,
而上文兩個方案比起來, 博士的通用性明顯更有延展性, 風扇在大規模生產中是行不通的


思維清晰,非常同意
通常依d故仔都係講一半唔講一半,文人就斷章取義,無知既人就信到十足
8 : calvinx(8907)@2012-06-11 15:28:06

讀得書多點會吾好, 出問題果的通常都係讀死書果班.

記得細個果陣時, 教數學個阿Sir同我地講, 練精學懶, 佢同我地講計數如果每個steps 都學出來, 會晒好多時間. 咁如果你真係好熟既時候, 就真係可以跳 steps 寫到答案, 一樣咁多分.

但就有位勤力書生話, 咁樣吾得架喎, 一定要一步步來.

至於雖是雖非, 你問我就一定學懶 :P, 但結果就係學藝未精....出左事 hahahaha.
9 : abbychau(1)@2012-06-11 21:49:31

6樓提及
5樓提及
3樓提及
令我諗起一個關於簡單複雜化既故事, 話說以前美蘇冷戰要鬥軍備鬥到上太空,
美國洗左好多錢去研究一支係太空用都唔會寫唔出既原子筆,
大家都好鼓舞
但蘇聯因為開始無錢, 只好繼續用好好寫既鉛筆~

呢d 故仔好多都係假, 好多時係為左引起讀者共鳴而寫出黎ge 大話, 講一半唔講一半
鉛筆筆芯會折斷這個是不用鉛筆的原因,
而上文兩個方案比起來, 博士的通用性明顯更有延展性, 風扇在大規模生產中是行不通的

即是每個人都有適合的地方,當這個小工放在大公司就不行了,反之博士放入小公司亦然,初創的公司適合小工,專業級的要在大公司才有作用

非也, 只是專業級的留在小公司似乎也留不長
10 : GS(14)@2012-06-11 22:55:42

9樓提及
6樓提及
5樓提及
3樓提及
令我諗起一個關於簡單複雜化既故事, 話說以前美蘇冷戰要鬥軍備鬥到上太空,
美國洗左好多錢去研究一支係太空用都唔會寫唔出既原子筆,
大家都好鼓舞
但蘇聯因為開始無錢, 只好繼續用好好寫既鉛筆~

呢d 故仔好多都係假, 好多時係為左引起讀者共鳴而寫出黎ge 大話, 講一半唔講一半
鉛筆筆芯會折斷這個是不用鉛筆的原因,
而上文兩個方案比起來, 博士的通用性明顯更有延展性, 風扇在大規模生產中是行不通的

即是每個人都有適合的地方,當這個小工放在大公司就不行了,反之博士放入小公司亦然,初創的公司適合小工,專業級的要在大公司才有作用

非也, 只是專業級的留在小公司似乎也留不長


成本太高,根本是大材小用,又或者是第二D野?
11 : abbychau(1)@2012-06-11 23:40:07

之前所做的事對比起現在要做的事, 對於能夠達到專業級的人們會引起他們的沮喪
12 : GS(14)@2012-06-11 23:40:37

11樓提及
之前所做的事對比起現在要做的事, 對於能夠達到專業級的人們會引起他們的沮喪


咁咪大獲囉...
13 : abbychau(1)@2012-06-11 23:41:16

所以寧願不做, 也不會留在小公司
14 : GS(14)@2012-06-11 23:42:54

13樓提及
所以寧願不做, 也不會留在小公司


咁無大公司請點算,訓街呀
15 : abbychau(1)@2012-06-11 23:44:02

當常會轉行做非自己專業果d, 你睇咁多報紙都唔知
16 : GS(14)@2012-06-11 23:48:29

15樓提及
當常會轉行做非自己專業果d, 你睇咁多報紙都唔知


人地請你至奇啦,何況唔做會生疏嘛
17 : abbychau(1)@2012-06-11 23:51:14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當常會轉行做非自己專業果d, 你睇咁多報紙都唔知

人地請你至奇啦,何況唔做會生疏嘛

可以學起ga ma, 做得一行ge 勁人, 本身就係勁人
18 : GS(14)@2012-06-11 23:52:40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當常會轉行做非自己專業果d, 你睇咁多報紙都唔知

人地請你至奇啦,何況唔做會生疏嘛

可以學起ga ma, 做得一行ge 勁人, 本身就係勁人


首先都要有塊敲門磚...哈哈
19 : abbychau(1)@2012-06-11 23:55:55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當常會轉行做非自己專業果d, 你睇咁多報紙都唔知

人地請你至奇啦,何況唔做會生疏嘛

可以學起ga ma, 做得一行ge 勁人, 本身就係勁人

首先都要有塊敲門磚...哈哈

d 人睇年資睇你做過d 乜就請, 當然你想做返肥皂盒QA 咁specific 就難, 轉少少做電檢, 做自動化咁, 間間廠都要
20 : GS(14)@2012-06-11 23:58:50

19樓提及
18樓提及
17樓提及
16樓提及
15樓提及
當常會轉行做非自己專業果d, 你睇咁多報紙都唔知

人地請你至奇啦,何況唔做會生疏嘛

可以學起ga ma, 做得一行ge 勁人, 本身就係勁人

首先都要有塊敲門磚...哈哈

d 人睇年資睇你做過d 乜就請, 當然你想做返肥皂盒QA 咁specific 就難, 轉少少做電檢, 做自動化咁, 間間廠都要


是wor,又走出一條路,不過又要練功了
21 : 自動波人(1313)@2012-06-12 03:24:20

我覺得現今的人少了一種觀察力
或者將一套解決方式,公式化硬崩崩套落去不同的環境
22 : abbychau(1)@2012-06-12 10:12:01

21樓提及
我覺得現今的人少了一種觀察力
或者將一套解決方式,公式化硬崩崩套落去不同的環境

只是這個缺點在現今更顯著, 更有影響力
我覺得以前的人未必不更公式化
23 : GS(14)@2012-06-12 23:09:47

22樓提及
21樓提及
我覺得現今的人少了一種觀察力
或者將一套解決方式,公式化硬崩崩套落去不同的環境

只是這個缺點在現今更顯著, 更有影響力
我覺得以前的人未必不更公式化


可否講多少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24

對沖人生:樓價越貴越多人買

1 : GS(14)@2012-08-24 11:54:1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824/16631527
如何可以把財富增長,是古今中外永遠長青的話題,青年人更想加快腳步。以往,大學或碩士畢業生,只要是帶著無比的上進心,有不錯的 EQ,靠自己的真本事,或再多一點運氣,便可以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這是「那些年」的日子。
在金融圈的領域,看到現在大學生還未畢業,已考上 CFA第一或二關,但這種種追逐「 Designation遊戲」,事後是否代表「一定得」?
大學未畢業爭住考 CFA
暑假將結束,也在近期認識了幾位90後,一週後,他們大部份都會返回北美、歐、澳、紐繼續讀大學,他們在港是做一些 Summer Job,是實際的「職場經驗」,而不是書本上的理論。以下是部份「可出街」的內容,講及他們的暑期工經驗,說到他們如何看未來的職場世界。這是「人生上半場」的就業,求存對話:
話題一:「轉會費」千萬年薪不再
有位90後,在此叫他 Bob,從多倫多回港,將完成兩個月的 Summer Job,在長江中心某投行做了一些執頭執尾的工作。
Bob:投資銀行已轉型,是否由 High Paying Job變了 Low Paying Job?有沒有其他選擇?
Ed(筆者):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較痛苦的調整期,以往一些尖子只會考慮一些投資銀行、國際顧問公司作職場起步點,但從種種跡象顯示,有一部份也會選擇較另類的工種,如要改變世界,他們也會留意 NGO的領域,如聯合國 UN架構內的工作( careers.un.org)。
Bob:是否應不介意做一些「不需太用腦」的暑期工,如果經驗在「大行」?
Ed:很多時暑期工是給你「 Get a taste」,得到較長遠的職場經驗而已,有賺吧!
Bob:如有 Headcount,全職工作條路點走?
Ed:尖子大學畢業生多的是,最好的投行,會在校內作 Recruitment;也有不少「某些大學牌子」的 Alumni,已在投行工作,會和未來「新丁」不斷做「 Schoomizing」,即打「友誼波」,做住朋友先!大學畢業的尖子,好景的2006、2007年,全球分析員可能每年聘請100多人, MBA畢業的入 Associate Program,大行全球可能聘請50至60人,現在「後海嘯」價即可打個四至五折吧。
Bob:如果不是走融資 IBD( 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的路,做操盤( Sales& Trading)的路又如何?
Ed:每間投行也不同,走 Sales& Trading的路,也是由分析員做起,三年後或升至 Associate,好運的三年後又升至副總裁( VP),極少撮會去到董事總經理。好景的時候,「坐盤交場員」身價可是天方夜譚數字,行內的轉會費「2 by2s」即兩年合約,每年報酬保證有200萬美元,在好景時會見到;超好景時「2 by4s」也有聽聞,即兩年保證合約,每年400萬美元,但現時轉會費「天價」不再!
話題二:租或買?是否應 Panic Buy?
Bob:有師兄今年入了某投行,有八萬美金年薪做學徒,現在蘇豪區「蚊型」樓,有廿多年樓齡,也近或過萬元一呎,我師兄應否加入 Panic Buy的行列,還是租化算?我指的「蚊樓」是約400呎。
投行新丁入市要計數
Ed:你的師兄,如未來五至七年可在任何投行生存,人工雖不會像以往「幾何級數」上,假設400萬元舊樓,以現時低利率,七成按揭,以他的月薪及年尾「潛在花紅」,還是應付得起。
Bob:如果師兄那份工有甚麼差池,點算?
Ed:聽你所言,你師兄的「工種」在主要投資上或會有限制,他也將會過著早六晚十的「非人」日子;現時樓價「越漲越有人買」,他可以用家角度作判斷吧!租屋考慮則少很多!
錢志健
2 : conandea(16520)@2012-08-24 20:16:21

湯兄好似仲係想考CFA?

其實湯想唔想喺投行操盤或做分析員??
3 : GS(14)@2012-08-25 00:13:18

2樓提及
湯兄好似仲係想考CFA?
其實湯想唔想喺投行操盤或做分析員??


考來玩下... 我無可能操到盤或者做分析員的啦
4 : conandea(16520)@2012-08-25 09:51:33

3樓提及
2樓提及
湯兄好似仲係想考CFA?
其實湯想唔想喺投行操盤或做分析員??

考來玩下... 我無可能操到盤或者做分析員的啦

哦, 點解做唔到?
5 : GS(14)@2012-08-25 11:03:37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湯兄好似仲係想考CFA?
其實湯想唔想喺投行操盤或做分析員??

考來玩下... 我無可能操到盤或者做分析員的啦

哦, 點解做唔到?

學歷唔到,何況我都唔喜歡
6 : conandea(16520)@2012-08-25 22:49:05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湯兄好似仲係想考CFA?
其實湯想唔想喺投行操盤或做分析員??

考來玩下... 我無可能操到盤或者做分析員的啦

哦, 點解做唔到?

學歷唔到,何況我都唔喜歡


嗯,分析員湯財都叫做"在行"AR!!~ WHY>?
7 : greatsoup38(830)@2012-08-26 13:39:35

6樓提及
5樓提及
4樓提及
3樓提及
2樓提及
湯兄好似仲係想考CFA?
其實湯想唔想喺投行操盤或做分析員??

考來玩下... 我無可能操到盤或者做分析員的啦

哦, 點解做唔到?

學歷唔到,何況我都唔喜歡

嗯,分析員湯財都叫做"在行"AR!!~ WHY>?

我呢D呃飯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2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