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學運到選舉 LIVEhouse.in成當紅炸子雞 讓你ing的直播神器 黏住百萬粉絲

2015-01-12  TWM

 

從文字轉播到圖文、語音轉播,隨著網路建設的發達,如今迎來網路直播時代,從三一八學運到阿基師記者會,你一定要認識的台灣第一個串流影音直播平台─LIVEhouse.in。

撰文‧何佩珊

記得太陽花學運時,有人只用平板電腦就能全程直播立法院內畫面嗎?台北市長柯文哲的選前嘉年華也吸引逾八千人同時在線觀看,就連阿基師緋聞記者會都有網路直播。一股直播浪潮,正席捲全球。

二○一四年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亞馬遜以二九一億元新台幣購併成立僅三年的遊戲直播平台twitch;還有在美股上市的中國直播平台YY,股價也從一二年初掛牌的十.五美元狂飆,如今已逾六十美元。

回到台灣,有一個主打即時互動的串流影音網站也正醞釀爆發力,並已在三一八學運、九合一大選等重大事件扮演關鍵要角,它是台灣第一個網路直播平台—LIVEhouse.in。

推出僅一年,LIVEhouse.in每周固定開播頻道數已超過六百個,單月不重複用戶數更逾百萬人,平台背後的最大推手是他—愛卡拉執行長程世嘉。

頂著Google光環

轉身投入串流影音平台

台灣網路圈的人對這個名字不會太陌生,因為早在三年前,程世嘉頂著台灣Google第三號員工的光環,離開Google,轉投新創公司愛卡拉。由於愛卡拉背後股東大有來頭,如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又招攬到程世嘉加入,自然受到高度關注。

這三年來,程世嘉大刀闊斧改革愛卡拉,讓會員數從二十多萬人增加至七十萬人。但他不以此為滿,「我對愛卡拉的想像很美好,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東方特色的網路服務,但我在過程中發現更廣闊的市場。」一三年五月,程世嘉對內部發了一封訊息,他寫道,「即時互動看起來是下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只是看到未來商機的他,還不曉得路該怎麼走,滿腔熱血就已被業界前輩們澆了一大盆冷水。

那時他最常被質疑的一句話就是:「在台灣要做影音,你知道要燒多少錢嗎?」就連程世嘉的好友、台灣首位進入奇點大學的葛如鈞也坦言,市場上競爭者太多,最初他也不看好這個轉型。

外面的人不看好,裡面的人也有意見。「為什麼一個可以賺錢的好東西放在那邊不繼續發展,卻要去做新東西?」當時,愛卡拉的員工不過四十人,因不認同轉型策略而離開的員工,至少就有六位,同事相繼離去,嚴重衝擊內部士氣。

「就好像站在懸崖邊緣,山崩的恐懼感整個湧來,我的心一直在動搖。」程世嘉坦言,但他唯一能做的除了溝通,就是用最快時間證明自己是對的。

然而直播服務在中、美市場早就大為盛行,對台灣卻還相當陌生。所以,LIVEhouse.in剛推出時,好長一段時間都「悶悶的」。直到三一八學運,才為台灣的直播市場開啟了一扇門。

三一八學運時期,學生守在立法院內,外人不得其門而入、又想了解裡頭的狀況,於是,公民團體就用LIVEhouse.in平台直接做起現場轉播。

「那時大家看到了,原來直播這麼簡單。」LIVEhouse.in產品設計總監鄭鎧尹說,公民團體的應用,加上電視報導加持,成了LIVEhouse.in最好的免費宣傳。也是從這刻起,程世嘉堅定信心,「光是社會運動就吸引了這麼大流量,更別說直播服務能擴展到其他領域。」

台版饑餓遊戲

玩出兩周破百萬人次流量

學運過後,就連政府也主動上門合作,在一四年七月與LIVEhouse.in共同舉辦經貿國是會議網路直播。鄭鎧尹認為,「從零到一很難,但從一到二就會比較容易。」因此他們陸續端出更多不同類型的直播「示範」,像是邀請獨立樂團在LIVEhouse.in開節目、舉辦開發者社群聚會直播;還有結合群眾募資,以十四天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方式,直播五位正妹生活的「台版饑餓遊戲」,短短兩周瀏覽量就達一六三萬次。

甚至是存在微妙競合關係的傳統電視台,也成為他們的直播夥伴。「媒體廣告已經漸漸轉移到網路上,我們必須盡快布局。」中天電視新媒體事業處社群中心姚南宏說,他們先是與LIVEhouse.in合作九合一選舉報導,後來連熱門節目《爸爸去哪兒》都放上平台。

從一四年年初至十一月為止,LIVEhouse.in的流量成長高達二十三倍之多,網站排名更從七千多名一路拉升到三百多名。「成長曲線一直線往上,我們都有點嚇到,沒想到市場需求起來得這麼快。」程世嘉說。

雖然LIVEhouse.in的獲利模式還在摸索階段,但因流量成長顯著,已經吸引創投關注,還有國內外合作邀約也紛至沓來。其中,心元資本已率先在十二月宣布以一千萬元投資LIVEhouse.in。

「人拉人」吸收用戶

獲天使資金千萬元挹注

心元資本創辦人鄭博仁同時也是香港上市公司、知名直播平台天鴿的投資者,他認為不同於目前市場上的直播服務多是遊戲、表演等「娛樂驅動」,LIVEhouse.in則是開發出社群講座、電商服務等另一塊多元直播市場。也因為看到LIVEhouse.in已經可以在不花費行銷預算下產生「人拉人」的吸收用戶能力,他決定注資千萬元,加速LIVEhouse.in成長。

走過員工的不認同,如今LIVEhouse.in初冒枝枒,程世嘉逐漸摸索出屬於LIVEhouse.in的獨特定位,他說:「我們要把台灣好的內容帶到全世界!」這將是他們最好的機會。

LIVEhouse.in

上線時間:2014年

執行長:程世嘉(圖)

主要業務:網路直播平台服務

員工數:36人

LIVEhouse.in單月流量破百萬—美中台三大直播平台比一比成立 特色 月活躍用戶數YY(歡聚時代) 2005年╱中國 表演、遊戲市場逾9000萬人twitch 2011年╱美國 主攻遊戲族群 5500萬人LIVEhouse.in 2014年╱台灣台灣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直播平台,內容橫跨音樂、教育、群眾募資等 逾百萬人

整理: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428

姜還是老的辣 百年瑞士央行讓你明白什麽叫“出大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25

本文來源微信號“外匯有聊”。

昨天發生了什麽大家都已經聽膩了,我就不再一一累述了。我想還是談談SNB此舉意如何吧。昨天SNB的原話是這樣的:我們之前盯著歐元,只是因為怕瑞郎升值太快,經濟無法承受啦。現在已經不需要擔心升值問題了,所以我們就把cap去了吧。多麽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市場完全被打蒙了,交易員們真是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就被從餐廳里直接拉到斷頭臺,哢嚓哢嚓,血流漂櫓啊。據說有交易員成交在0.0015附近,這不僅要掉腦袋,連手也得全部剁掉啊~~~SNB肯定是要青史留名了,交易員終結者的美名必將永流傳~~這翻譯過來就是,我們瑞士要跟廢柴歐元區決裂了。讓塵歸塵,土歸土吧,我們要走自己的道路去了。雖然大家領土還是挨在一起,低頭不見擡頭見,不過你們歐元區還是自己下深淵吧。


瑞郎資產算是這個世界上最優質的資產了吧。出門就是景區,又是著名的中立國,跟那些村莊可以1000歐元就拿下的西班牙什麽的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但是它又地處歐洲,在歐洲經濟整體不行的情況下,歐洲的壕們肯定會優先轉移資產到瑞士。這就造成了瑞士房地產的繁榮,還有股市也是一路高歌,跟美國差不多,但是註意,瑞士的CPI是在0附近波動的,說明什麽?說明出了asset之外,其它全部不景氣。這讓SNB非常憂慮,整個世界都還在經濟低谷掙紮,我這邊要有金融泡沫了?叔可忍,嬸也不能忍啊。而且歐元區馬上要推出新一輪的QE,那麽資產肯定會更多的湧進瑞士,國民生活水平被拉低,引發金融危機怎麽辦?不行,必須想辦法阻止這些發生。於是SNB決定必須要讓瑞郎貴族化,讓你高~攀~不~起~~~(老子本來就是貴族,你們這些土人,見過老子參與過你們的瞎比比麽。)


如何讓瑞郎高攀不起呢,去歐元化勢在必行。因為歐元是一個長期看跌的貨幣,跟這種不上進的人在一起如何彰顯我的不羈~ 但是瑞士央行不僅把瑞郎跟歐元掛鉤的底線去掉,同時它還降息了。降息只有一個目的,阻止歐洲資產進入瑞士。我利率永遠比你低!你進來就得虧。瑞士央行此舉已經等於拿著大喇叭滿市場喊:註意了!!註意了!!歐元區肯定是要QE的!他們馬上就要QE了!!


我看了一下瑞士對歐洲和除去歐洲其它地區的進出口數據,可以明顯看出,瑞士對歐洲的進出口都大幅下跌。相反,對除去歐洲的其它地區卻不斷增長。貿易上瑞士對歐洲得依賴也弱化了不少。這就給瑞士法郎不再盯緊歐洲也創造了條件。

瑞士央行為了自己國家也算是玩狠的了,這種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的機構,什麽沒見過啊,讓你們知道什麽叫做一口老辣的姜。其它央行都小心翼翼的不想在市場上掀起風波,你看fed,每次說話都含糊其辭,哼哼即即。生怕自己說錯了話。每次fed開會,市場動200點就屬於市場巨浪了。SNB可好,一上來就開大 招,市場簡直就是被彗星撞擊了一般,百年不遇的。以後SNB再開會,估計比美聯儲和歐洲央行都令市場戰栗不止。

瑞士央行所為是否能達到目的,讓我們拭目以待。但是,像匈牙利和波蘭這種發行了很多瑞郎債券的國家,估計現在已經連哭也哭不出來了吧。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北京PM2.5 的圖跟瑞郎的圖。。。。神重合^^ 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系的嘛。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02

橋水內部——宏觀研究框架,讓你徹底搞懂經濟機器 我懂個P

來源: http://xueqiu.com/1921736480/36211682

導讀:這是一篇近15000字的長篇文章,需要時間和耐心才能讀完。本文作者是橋水公司創始人雷·達里奧,此文是其最著名的文章之一。作為一篇視角比較獨特的宏觀經濟研究論文,1萬多字並不算多,文章幹貨很多,詳細解析了橋水公司的宏觀研究方法論,對國內機構有許多值得借鑒之處,我們強烈推薦您仔細閱讀並收藏。(文章後面,還有視頻講解的鏈接,請小夥伴們自行取之)
——————
經濟的運行如同機器的運行,而且本質上來說是經濟是相對比較簡單的機器,然而並不總是非常好理解。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描述經濟這臺機器是怎麽運作的,跟傳統的經濟學家們描述的不一樣,你需要自己加以判斷並吸收利用。下面跟跟隨我描述這座簡單的經濟機器。我相信如果你耐心的讀完,你會更好的理解經濟的運行。

經濟如何運行:“基於交易的理解方法”經濟是大量交易的總和,而每個交易都很簡單。交易包括買方和賣方,買方支付貨幣(或者信貸)給賣方以換取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交換同一種商品,這就構成了市場,例如:小麥的市場包含了各種持有不同目的的買方和賣方,他們進行不同的交易方式。各種交易的市場便組成了經濟。因此,現實中難以理解看似複雜的經濟,其實僅僅是大量的簡單的交易組合在一起而已。

對於一個市場(或者對於經濟),如果你知道了支出貨幣以及信貸的總額、所賣商品的數量,你就是知道了理解經濟的所有的事情。比方說,既然任何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價格等於所有買方花費的支出(total $)除以賣出的總產量(Q),因此如果要了解或者預測商品的價格,你只需要預測出總支出($  )以及總產量(Q)。然而,每一個市場有都大量的買方和賣方,並且這些買方和賣方交易的動機不一致,但是最主要的買賣動機總是很好理解,這樣考慮理解經濟就變得不那麽困難。可以用下面的一個簡單圖表來說明。這種解釋經濟的視角比傳統的解釋方式要更容易理解,傳統的解釋視角是基於商品的供給、需求以及價格彈性。


這種經濟框架你需要知道的重要概念是:支出($)來自兩種方式——貨幣(money)或者信貸(credit)。例如,你到商店去買東西,你可以付錢或者用信貸卡付款。如果你用信貸卡付賬,你就創造了延期支付的信貸(只要雙方達成一致就可以立即產生信貸,傳統的關於貨幣的流速,名義GDP,繞來繞去,容易讓人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麽),若直接付現金,則沒有創造信貸。

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市場、不同類型的買方賣方以及不同的支付方式構成了經濟。為了方便,我們把他們分組以便概況經濟運行框架:

·所有經濟活動的變化以及金融市場價格變化都來自:1)貨幣以及信貸總量的變化(total $  )2)所賣產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的數量的變化(Q),其中前者($)的變化比後者(Q)的變化對於經濟的影響要大,因為改變貨幣以及信貸的供應相對其他來說顯然要容易得多。

·簡化分析,把買方分幾大類:私人部門和政府部門。私人部門包括家庭和企業,無論來自國內還是國外;政府部門主要包括:聯邦政府(同樣花錢在商品或者服務上)和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是唯一能夠創造貨幣並且用之於購買金融資產。

與商品、服務以及金融資產相比,貨幣以及信貸更容易由於供求關系而增加或者減少,因此有了經濟和價格的周期。
資本體系(The capitalist system)經濟的參與者買賣商品、服務或者金融資產,並且支付貨幣或者信貸。在資本體系里,這種交換是自由發生的,在這個自由的市場中,買賣可以基於各自利益和目的。金融資產的產生和購買(即貸款、投資)稱之為“資本形成”(capital formation)。之所以能夠完成資本形成,是因為買賣雙方都認為達成的交易對於各自都是有好處的。那些債權人之所以願意提供貨幣或者信貸,是基於預期能夠收回更多。因此,這個體系良好運行的前提是有大量的資本的提供者(投資者/貸款方)以及大量的資本接受者(借款方、權益的賣方),資本的提供方相信他們能夠獲得多於投入的回報。而中央銀行則控制著貨幣的總量;信貸的多少受貨幣政策的影響,但是信貸量可以輕易產生,只需要雙方在信貸上達成一致。泡沫的出現,是因為信貸創造多了,難以履行償還義務,進而導致了泡沫的破滅。

當資本縮減出現,經濟也跟著萎縮,因為沒有足夠的貨幣和信貸來購買商品。這種縮減的出現常見的形式有兩個:衰退(比較常見)和蕭條。衰退出現在短期債務周期中(short-term debt cycle),而蕭條發生在去杠桿(deleveragings)過程中。衰退很好理解,因為經常發生,大部分人經歷過;而蕭條相對比較難理解,因為不經常發生,經歷得不夠。

短期債務周期:也稱為商業周期(business cycle),周期產生於:a) 消費支出或者貨幣和信貸($  )的增長快於產量的增長(Q)的增長,,導致價格上升。b) 價格上升促使貨幣政策緊縮,減少貨幣以及信貸,這時候衰退就開始了。話句話說,衰退是由於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緊縮(往往是為了抵抗通脹)打壓了私人部門負責的增加而導致的經濟放緩,隨著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放松,衰退也相應結束。為了終結衰退,中央銀行降低利率以刺激需求增長和信貸增加,因為低利率可以:)降低償貸成本。2)減少每月償付額,從而刺激相關需求。3)由於利率降低,預期現金流折現效應,將擡高產生收入(income-producing)的資產價格,例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從而產生財富效應,刺激消費支出。

長債務周期:是由於債務增長快於收入以及貨幣的增長,直到不能再增長為止,因為債務的成本已經走向極端了,典型的是利率不能再降低了。去杠桿就是降低債務負擔(debt/income)的過程.,如何完成去杠桿呢?主要是通過以下組合:1)債務重組,減少還貸 2)勒緊褲腰帶,減少支出 3)財富的重分配 4)債務貨幣化(政府購買債務,增加信貸)。蕭條正是去杠桿化過程帶來的經濟減慢。蕭條的發生是由於中央銀行不能通過降低貨幣的成本來對抗私人部門的需求萎縮以及支出的縮減。在蕭條時:1)很多債務人償還的貨幣量,比實際承諾的要多。2)通過改變償貸成本以及刺激信貸增長的貨幣政策,都不管用。其一:利率不可能無限降低,也就不足以鼓勵消費支出和資本行為(產生通縮性蕭條deflationary depressions),其二增長的貨幣會湧向抗通脹資產,而不能增加信貸(產生通脹性蕭條inflationary depressions)。蕭條的結束一般都是通過央行印鈔票大量的貨幣化債務以及彌補私人部門支出削減產生的影響。

需要指出的是,蕭條是去杠桿的經濟緩慢階段,如果控制的好,去杠桿不一定會引起蕭條。(可以參考前期文章 “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

政府在經濟衰退以及蕭條時的表現可以作為我們判斷當下經濟運行情況的風向標。例如,在蕭條時,央行典型的表現是印鈔用以購買大量的金融資產以彌補私人部門信貸的萎縮,在衰退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同時,在蕭條時,政府也會消費支出得更多以彌補私人部門消費支出的縮減。

以上兩種類型的周期是經濟運行框架的兩個重要部分,下面更全面的介紹經濟運行框架。

經濟運行框架:三大驅動力(The three big force)

我認為經濟運行驅動力主要來自:
1)生產率的趨勢性增長
2)長期債務周期
3)短期債務周期(商業周期)。

如下圖:




後面內容主要是解釋這三種驅動,主要結合兩種周期分析,以及兩種周期與生產率趨勢線結合分析,通過這種分析可以理解經濟運行的邏輯。這三種驅動適用於所有國家的經濟,但是這里我們講的是美國過去100年的例子。如果需要了解其他國家,可以參考前期兩篇文章“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 and“Why Countries Succeed and Fail Economically”。

1) 生產率的增長

如下圖所示,過去100年,每單位資本產生的真實GDP的增長平均保持在略低於2%左右,並且沒有波動太大。這主要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推移,知識在增加,致使生產率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上升。在圖中可以看出,從長期來看,生產率趨勢線波動非常小,即使是在1930s大蕭條時期。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時間會把經濟拉回到正軌上來。然而,往細里看,與趨勢線的背離波動短期卻比較大,比如說,在蕭條時期,經濟在高峰和低谷相差20%,金融財富的損失超過50%,股價下降甚至超過80%。對於蕭條的起始階段的持有金融財富的損失比圖中的顯示的更大,因為財富還有一個轉移的過程(政府通過稅收等政策財富轉移)。


圍繞著趨勢線的波動不是由於知識的增加或者減少。例如,大蕭條的出現不是由於人們忘記了如何有效生產,也不是由於戰爭和幹旱。所有對經濟產生噪音的因素都在那,然而經濟就是停滯不前。那為什麽閑置的工廠不簡單的雇傭一些失業者來利用充足的資源,以便拉升經濟呢?問題在於這些周期不是由於我們無法控制的事件引起的(比如自然災害),真是的原因是人的本性以及信貸系統的運作。

背離趨勢線的波動最主要是由於信貸的擴張以及收縮,也就是信貸周期:1)長債務周期(50-75年)(the long wave cycles)2)短債務周期(5-8年),又叫商業/市場周期。

債務周期

我們發現不管什麽時候我們說起周期,特別是長周期的波動,總是皺著眉頭產生這樣的想:預測經濟周期就像是算命。因此,在解釋兩種債務周期之前,先簡單的解釋下周期。

周期不過是由按邏輯順序發生的事件,導致重複出現的形態。在資本經濟中,信貸擴張與收縮帶動經濟周期,並完全可以根據邏輯推理出來。雖然每一次方式和時間未必完全一樣,但形態與邏輯都很相似。如果你玩過大富翁遊戲(game of Monopoly),你就明白信貸和經濟都有周期,一開始玩的時候,大家手里有很多現金,旅館很少。所以誰擁有的旅館多,誰賺的錢就多。於是玩家紛紛將現金轉換成實物資產,隨著越來越多的旅館被收購,對現金的需求增多,但此時很多玩家現金都很少,於是不得不折價出售手中的旅館。在這場遊戲中,最初實物資產持有者占優勢,玩到後來則是現金為王。高手是那些懂得在實物資產和現金之間保持最佳比例的玩家,不過所謂的最佳比例也在不停變換之中。

現在設想可以改變“大富翁”的遊戲規則,允許遊戲中的銀行接受存款,也可以發放貸款。這樣玩家就可以借明天的錢來購置旅館,也可以存款掙利息,而不是讓手中的現金閑置。如果“大富翁”可以這樣玩,那就更接近真實的經濟運行方式了。相比沒有借貸的情況,更多的錢會投入實物資產旅館,欠款的總量會是實際流通量的很多倍,而依靠貸款成為旅館擁有者的人現金缺口量更大,周期會顯得更加突出。當出現大量提現需求時,銀行和存款者會遇到麻煩,而此時往往出現無法拿出現金的情況。基本上,經濟和信貸周期就是這麽回事。

那麽現在我們討論兩種債務周期是如何驅動經濟周期的。

經濟體系的運行(How the system works)

當經濟在產能利用率高時就出現繁榮,換句話說,就是需求能夠容納現有的生產能力。這種情況下,企業盈利狀況好,失業率低。但這樣的情形持續時間越長,越多的生產力會在信貸的幫助下加入進來。此時需求降低會導致生產利用率降低,企業盈利出現問題,失業率升高。這樣的情形持續得如果很長,企業只能通過債務和權益的削減來降低成本。所以,經濟繁榮等同於需求好,在信貸為基礎的經濟中,經濟繁榮相當於實際信貸和需求強勁增長。相反,去杠桿等同於實際信貸需求疲軟。這與很多人的認識相反,經濟出現衰退或蕭條並不是由於勞動生產率出現問題,而是需求出現下降。

很多人會說,既然需求變化領先於產能變化,是決定經濟走向(繁榮or衰退)的風向標,那如果出現生產利用率下降,盈利不佳,高失業的問題,政府只要刺激需求不就行了。為什麽政府不簡單的通過刺激需求來解決經濟疲軟問題,接下來我們繼續分析,你就會明白難在哪里。

貨幣(money)

貨幣其實就是用來解決你的支付問題。很多人錯誤的以為任何能用來支付的都是貨幣,不管是美元支票或者是簡單的承諾支付(credit)。當你用簽字支票從商店買東西,這是貨幣嗎?其實不是,實質上你還沒有完成交易,相反你只是承諾付款,創造了信貸。

美聯儲帶有誤導性地將貨幣定義為M1,M2等的總和,而其實這里定義的貨幣幾乎都是信貸,或者說保證提供貨幣的承諾,而不是貨幣本身。比如美國債務總額有50萬億左右,實際流通中的貨幣只有3萬億而已,那麽信貸實際上是貨幣的15倍左右。問題在於很多人買東西創造出信貸而不去關心他們怎麽去償還信貸以及如何獲取信貸能力。因此,實際上貨幣遠遠小於實際應該支付的。

信貸(credit)

如上所述,信貸是承諾的支付,可以跟貨幣一樣用來買商品。信貸和貨幣一樣支付起來都很容易,但是與貨幣支付不同的時,信貸支付,支付行為並沒有完成,後續你需要償還。

有兩種方式可以刺激需求:利用信貸或者不用信貸。用信貸刺激需求顯然更容易。例如,在沒有信貸的經濟中,購買商品和服務必須交換同等價值的商品或者服務,因此唯一能夠提高自己消費以及經濟整體的增長的方式是提高生產能力,這種增長方式必然受到限制,不過同時也會較少出現過度繁榮和極度蕭條,生產增長率可以維持在2%左右,波動較小。

然而以信貸為基礎的的經濟則不一樣,以現有資產和未來收入作為抵押就可以獲得信貸。這種方式下,信貸和消費顯然要快於貨幣以及收入。為方便理解,舉下面一個例子:

我請你為我的辦公室刷漆,並承諾未來數月內付酬勞。你的收入和個人凈資產增加(我用信用卡支付給你),這樣我們的這單交易在我的資產負債表上各多出一項(我欠你的債務以及我的辦公司資本的增加)。你可以去銀行,申請貸款,銀行也會很高興,因為他的銷售額和資產負債表也得到提高,隨後你會將盈利用於消費。從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相對於貨幣和收入,債務、消費支出要更多。

同時,這個過程也是自我強化的過程。更多的支出帶來收入和個人凈資產的增長,又反過來提高借貸能力,並鼓勵更多的消費支出。所以通常貨幣擴張是為了支持信貸擴張,因為體系中流通的貨幣多了,才能更好地償還貸款,我收購的資產也可以因受到更多貨幣追逐,而以更高價格出手。所以貨幣擴張會提高信貸評級和抵押物的價值。

在上述經濟環境中,唯一對增長構成障礙的是借貸雙方的意願。當信貸容易獲得,且成本低時,才會發生發生借貸和更多的支出。反之則會減少。在短期債務周期中,央行通過控制信貸成本(利率)來控制私人部門的信貸量,而在長達幾十年的長期債務周期中,信貸增長快於收入增長,而超額信貸增長總有限制,屆時去杠桿將會出現。

在資本體系中創造信貸最基本面的要求是借貸雙方都相信這筆交易對自己有利,因為借方的債務就是貸方的資產,貸方需要相信扣除稅率後,根據約定得到的還款能跑贏通脹;同時,借方為了獲取信貸,需要抵押資產,因此借方至少需要對抵押的價值有信心以便按期還款。

對投資者而言,另一項很重要因素是流動性,就是能夠賣掉投資的資產換取貨幣以及用貨幣購買相應商品和服務。我手上有10萬的國債,我會假設這些能換來10萬現金,並用來支付價值10萬的物品和服務。但由於金融資產價值相對實際流通貨幣比例過高,如果很多人同時需要轉換成現金,則央行要麽印鈔(通脹風險monetary inflation),要麽容忍大規模違約(通縮性蕭條deflationary depression)。

貨幣體系(monetary systems)

政府最想控制的權力是能夠創造貨幣以及信貸,以便控制一個國家的貨幣系統,掌握增加和減少貨幣和信貸的杠桿。貨幣體系隨著時間不同而不同,不同國家也會不同。在很早的年代,貨幣體系是物物交換,就是同等價值間的商品互換,比較常見的是以金銀為媒介。當你交易時以金幣支付,那麽你支付了同等內在價值的商品。如果你承諾你講交付金幣,那麽實際上信貸產生了,而信貸並沒有同等的內在價值。

貸方願意提供信貸是期望將獲取更多的貨幣,相比借出的貨幣,最後收回的能夠購買更多的商品和服務。他們放棄現在的消費用信貸來交換未來更多的消費。信貸產生後,貸方接著可能會問:誰控制貨幣體系呢?我怎麽知道更多的貨幣不會發行出來,保障未來我能夠買到比現在更多的商品和服務?在不同的時期,這個問題有不同的回答。

一般來說,貨幣體系有兩種:一種是以基於商品(通常是黃金)的貨幣體系,同時包括現金(與黃金掛鉤)和信貸的體系,另一種是法定貨幣體系,即只有現金和信貸。第一種很難創造信貸或者推動信貸增長。因為公眾會對沖政府行為。隨著貨幣量的增加,貨幣價值降低,換句話說,用貨幣兌換的基礎商品的價值提高,當其價格升到固定水平之上,出現套利空間,持有信貸的人會將債務賣給他人,換回現金,以低於市場價格從政府那里兌換基礎商品。這樣流通中的信貸和現金都減少,貨幣的價值又會提高,同時所有商品和服務價格都降低。最終的結果是通脹降低,經濟放緩。

因為時間的原因,貨幣的價值相對與其他任何的商品都會貶值,我們可以把貨幣與任何商品綁定以便理解貨幣體系是怎麽運作的。舉例來講,1946年1塊面包賣10美分,如果政府將美元綁定面包,今天一塊面包2.75美元,如果政府遵守承諾,所有人都會把全部現金從政府購買面包,在市場以高價賣出。這樣流通中的貨幣減少,其他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降低,流通中的面包數量增加,面包的價格會降得比其他更快。如果實際面包的供求沒有因為面包可以兌換貨而發生大的變化,那麽這種綁定將顯著的降低經濟的活力。

換個例子,如果政府不是綁定面包,而是雞蛋,1947年一打雞蛋賣70美分,今天賣2美元。如果是這樣,信貸增長相比於面包來說受限程度要低些。所以商品為基礎的貨幣體系里,最理想情景是選擇供需波動不大的標的。當然,如果選定的真的是面包,則面包坊就擁有了發放貨幣的實際權力,結果會導致通貨膨脹。金銀相對來說則是更好的標的,盡管也不是絕對的完美。

而法定貨幣體系則是另外的情景,這時貨幣和信貸的增長不會受到貨幣兌換商品的能力的限制,而是受到央行的控制,也會取決於借貸雙方創造信貸的意願。

政府一般更傾向與法定貨幣體系,以擁有更多的權利印鈔以增加信貸、改變貨幣價值和重新分配財富。人類的本性是即時享受,所以政策很難會去考量長期收益,出現信貸自由增長,債務危機也就不足為怪了。政府只有在貨幣體系失去控制,為了緩解債務負擔過度印鈔,導致貨幣過度貶值的情況下,才會回到基於商品的貨幣體系。當貨幣的創造變得非常困難時,政府便會放棄基於商品的貨幣體系。縱觀歷史,由於兩種體系各有“苦衷”,政府總是在兩種貨幣體系之間變換,而一旦選定通常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一般都持續幾十年,央行可以采用降低利率以及貨幣的供應量等方式來控制信貸的增長,因此必須轉換的轉折點並不會很容易就會來臨。

2) 長期債務周期(i.e long wave cycle)


前面提到,如果債務和支出比貨幣和收入增長更快,這個過程也是自我強化的過程。更多的支出帶來收入和個人凈資產的增長,又反過來提高借貸能力,並鼓勵更多的消費支出。然而,債務不可能一直增長下去,就像你潛水時不可能靠著氧氣瓶里的氧氣供給來永續地生存下去。在借債是,你需要做到能借也能還,你現在借的債,將來需要償還的。然而往往現實中借款時並沒有考慮太多,當你借來消費,給人你富有的表象,貸款方認為你的信用會非常好,這時候貸款方願意提供信貸給你,並不太多考慮將來還款時會怎麽樣。當債務不能繼續增加時,這個自我強化的過程就會反過來。這是一個動態的長期債務周期。只要信貸沒有消失,這樣的長債務周期就會存在。

下面的圖標可以用來說明美國從1916年開始長債務周期中的債務/GDP的變化。


周期處於上升時,會出現自我強化過程,貨幣的增長對應著更高的債務增長,借助債務消費支出增速、購買更多的資產。支出和資產價格的上升反過來促使更多債務的增長。這是因為貸方提供信貸是依據借方:1)收入或者現金流 2)財富或者抵押。這兩者持續向好,就會自我強化來增加債務量。

比如你的年收入是10萬,沒有債務,於是銀行允許你借1萬,現在你的消費能力是每年11萬。對於整個經濟來說,這樣的消費支出的增加會產生更高的收入,同時股票等資產價格上漲,帶來更高的財產收入以及抵押能力。在整個經濟債務周期的上升階段,債務額和還債部分都會上升,可持續數十載,中間會伴隨央行的緊縮和寬松政策(導致商業和市場周期)。但這一過程無法永續,因為總有一天還債部分會等於甚至大於可貸款額,屆時支出必然下降,也就是去杠桿,你花了多少年11萬,就得花多少年9萬。

高的債務水平綁架了經濟, chart 2中的的債務比率(DEBT/GDP)更準確的說,不是債務水平本身,而是需要支付的現金流,包括債務本金與利息。當債務利率足夠低時,債務水平本身增長實際上沒有導致償付現金流大量的增加,因此沒有引起經濟下行(從1944年後可以看出)。下面的圖可以更好的說明這個動態的過程。圖中三條線分別是利息支付、本金以及債務償還現金流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率(家庭部門是美國重要的經濟部門,可以擴展到其他部門),從圖中可以看出,大蕭條之後債務負擔達到了最高點,那麽是什麽引發了這種趨勢的逆轉呢?


長期債務周期的高峰發生在:1)債務收入比例非常高 2)貨幣政策不能繼續創造信貸增長。達到這個點後,債務不能夠繼續增長,這時候就開始了去杠桿化過程。去杠桿的促發是由於債務人不能支付他們的到期債務和利息,這將導致私人部門大量的債務違約以及削減成本,結果帶來大量的經濟問題,比如失業率高。債務危機的促發是來自多方面的原因,最常見的原因是投資者利用杠桿在高的價位上購買資產,預期資產價格會繼續上升,而實際上他們預期過於樂觀。結果就是缺乏足夠的現金流去償還債務。諷刺的是,在開始階段,資金的短缺是由於貨幣政策的緊縮以對抗資產泡沫,因此緊縮的貨幣促發了債務危機。還有就是,利用杠桿購買金融資產,預期金融資產繼續走高,這比利用杠桿操作一般商品、服務更加危險,因為只是表面上提高了生產產能,這樣更容易促發債務危機。因此,在現實中,如果出現金融市場呈現繁榮景象但是伴隨著低通貨膨脹,很可能這是泡沫破滅的前兆,比如1920s的世界各國,80年代的日本,以及近期08年的金融危機。

一般來說,當經濟放緩時,貨幣政策傾向寬松以降低信貸成本,比如降低利率,但是當利率接近於0時,下降的空間就沒有了。因此通過降低利率來對抗債務危機就失效了。這種情況下,金融資產的持有者會擔心投入的成本收不回來。因此貨幣政策不能糾正債務帶來的不平衡了。

在去杠桿的過程中,債務比率(相對於收入)的減少主要通過四種方式:1)債務重組,免去或減少債務 2)勒緊褲腰帶、減少消費支出 3)財富的重新分配 4)債務貨幣化。每一種路徑都可以減少債務比率,但是他們各自對通貨膨脹以及經濟增長有不同的影響。債務重組和減少消費的途徑會導致通縮蕭條(deflationary depression),而債務的貨幣化則可能會引起通貨膨脹,財富的重分配以多種形式出現,但是對抗去杠桿過程中大量的運用,不能起到實質上的作用。去杠桿的完成情況取決於這四種方法的運用。


蕭條是去杠桿的引起的經濟放緩的一個階段,特別是在去杠桿的早期,這階段債務違約和減少消費支出現象明顯,這時候借款方不能通過收入以及新的信貸來償還到期債務,因此借款人需要變賣他們的資產以彌補現金的不足,這就導致資產價格的下降,同時抵押物價值下降,因此更加減少了收入來源。收入的引起的信用下降降低了借貸能力,因此產生一個自我強化的過程。(借款的信用依據:1)抵押物的價值 2)相對於債務,收入的水平)。這個過程中,債務比率會繼續上升(債務/收入或者凈財富),經濟下行也自我強化:一是由於債務人和債券人都受到了損失,二是消費支出減少,導致收入會減少。

去杠桿過程中,經濟和信貸下滑的同時,債務負擔會上升(chart 2、chart 3),圖中的垂直線是1929年。圖2顯示DEBT/GDPcong 1929年的160%上升到1933年的250%。圖3同樣可以看到,債務比率繼續上升,是由於收入更大的下降。Chart 4 顯示的是家庭部門的債務與凈財富的關系,可以看出由於股市的下行以及房地產價格的增加,目前家庭部門杠杠比率目前已經非常高,與30年代大蕭條時期類似。

前面提到過,在基於信貸的貨幣體系利率,經濟的擴張依賴於借款能力的上升。借貸發生的條件是:a) 在減輕稅收和通脹的影響下,貸方能夠獲取比貸出去更多的回報 b)貸方能夠把債券兌換貨幣。在去杠桿過程中,這兩個條件都不能得到滿足。

衰退時(recessions),可以通過降低利率和創造更多的貨幣來解決債務收入不平衡,換句話說,貨幣政策有效時,這種不平衡可以通過降低足夠的信貸成本來糾正:1)減輕債務負擔 2)激發經濟活力 3)產生財富效應。但是在去杠桿過程中,貨幣政策實現不了這樣的目的,失去了創造信用的功效。利率接近於0,沒有下降空間;信貸難以增加,因為債務人已經過度負債。在通脹性蕭條中(inflationary deleveragings,通過印鈔票方式)過程中,信貸也不能增加的原因是:投資者擔心他們以後獲得的償還貶值,貨幣兌換成了其他貨幣以及流向了抗通脹的領域。

為了緩和這種不平衡,政府不可避免的需要做:1)創造動力、鼓勵信貸的產生 2)減輕債務人償付 3)印發更多貨幣購買商品、服務和金融資產(最重要的方式)。央行印發貨幣購買金融資產體現在資產負債表中資產擴張,政府支出增加,財政赤字明顯。接下來三張圖 可以說明。

如圖所示,1930/32和 2007/08年,短期利率接近0:


聯邦政府印發貨幣增加:


財政赤字增加:


你可以通過這三個現象來判斷經濟是否處於去杠桿化過程中。

通常情況下,政府組合拳性的政策的推出經常不能夠扭轉去杠桿化的過程,但是確實可以在熊市時引起階段性的反彈,並刺激經濟的活力。例如,在大蕭條時期,就有過六波反彈行情,反彈幅度在21%至48%不等。這些反彈都是由於政府大力度的給經濟吃猛藥,以對抗去杠桿帶來的經濟下行。債務與收入的不平衡的打破,最終還是需要回到借貸雙方信心的恢複上來,只有借貸雙方都認為對自己有好處才會產生新的信貸刺激需求、經濟回到正常的資本運作軌道上來,這過程中,政府發行貨幣或者債務貨幣化起著重要作用,來對抗在去杠桿過程中的消費支出不夠、債務負擔過重。當債務收入的不平衡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消費支出開始增加以及債務貨幣化充分,那麽經濟則走上轉好的軌道。在美國,去杠桿化的過程發生開始與1930s,1933-37年左右。

很多人錯誤地認為問題出現在心理層面,投資者由於恐慌將投資轉向更加安全的資產類別,於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引誘他們。這種邏輯錯在兩方面:首先,跟大眾普遍認識相反,去杠桿過程並不是心理驅動,而是由於信貸,貨幣,商品和服務的供需發生變化。難道我們一覺醒來,所有痛苦的記憶就都忘卻,收入一下子多了,債務缺口堵上了,政府也不用在救與不救之間徘徊了麽?不是這樣的。如果央行希望用更多的貨幣緩解錢的缺口,只會使債權方擔心錢更貶值,解決不了放貸意願低和償債能力差的問題。其次,不能說同樣數量的錢從不安全轉向安全,不存在這種路徑轉換。很多人心目中的“錢”其實不是貨幣,而是信貸,而信貸是可以就這樣“消失的”。我今天刷一下信用卡,產生了信貸的資產和負債,你說這些錢是從哪里來的?沒有源頭。如果我是商店店主,有理由相信消費者不會償還信用卡公司,信用卡公司也不會跟我結清帳,壓根就沒有所謂的“資產”。

正如上面所說,去杠桿化過程中,所謂擁有的財產經常根本就不存在,當投資者希望把他們的投資性資產轉化成貨幣時,如果轉化過程遇阻(即流動性問題),那麽會引起恐慌性的拋售,因此資產價格下降,導致收入不足以滿足需求,特別是實體企業中,很多企業對短期借款依賴性大,就產生了嚴重的資金缺口,導致企業運行遇到大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政府就被迫決定是發行大量貨幣還是增加政府支出讓財政赤字加大,現實中,這兩種措施都會不同程度的實施,至於這個過程中是通脹性的還是通縮性的,取決於央行創造出來的信貸是否能夠對抗信貸的萎縮。

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發揮貨幣發行權,政府顯然青睞於法定貨幣體系而不是基於商品的貨幣體系。央行希望提供更多的貨幣和信貸,因此經常往往貸款抵押的條件就降低,借款給一些重要的銀行,有必要的話向實體的部門放款。

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加上投資者青睞風險更低的資產,導致短期的政府債券利率降低,而利率期限結構曲線變陡、風險溢價水平更高。那些沒有得到信貸支援的私人部門依然不能彌補資金缺口,還是債務不能按期償還導致債務違約、甚至走向破產。

在蕭條時期,信貸萎縮、大部分人失業,儲蓄不足,因此需要獲得支援。政府除了需要不僅貨幣去支持信貸系統,還需要去救助處於財務困境的私人部門,而私人部門由於消費支出削減,政府還需要花錢去彌補私人部門的消費。這個時候,政府的稅收降低,導致政府財政赤字更加嚴重,盡管短期政府債券由於安全性相對較高獲得投資者青睞,但是政府還是沒有足夠的貨幣去彌補資金的不足。這樣的結果就是,政府再一次被迫決定印發貨幣或者與私人部門去競爭有限的貨幣量而導致極端的貨幣緊縮。

在這種去杠桿過程中,采用法定貨幣體系相對於基於商品的貨幣體系,政府的財政赤字會更嚴重,貨幣政策也會更寬松,但事實上基於商品的貨幣體系最後還是發行了更多的貨幣,要麽是放棄了這種貨幣體系轉為法定貨幣體系,要麽是提高了商品的價格以獲取更多的貨幣,變相的發行更多貨幣。政府通過多發的貨幣購買政府債務或者公司等非政府資產,也就是政府通過發行貨幣來對抗信貸萎縮。發行貨幣的速度很快,但同時信貸還在萎縮,實際經濟也在下行,也就是貨幣乘數或者貨幣流動速度實際上是萎縮的。如果貨幣的發行足夠的多引起貨幣貶值,實際利率下降那麽會驅使投資者從金融資產轉向抗通脹資產,這時候貨幣持有者可能把貨幣轉移到國外,短期政府債券也不再是一個安全的投資選擇。

政府缺錢,而財富和收入又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所以政府自然會向富人征收更多的稅。在去杠桿過程中,有一部分人會非常遭人恨,他們就是在危機前繁榮階段大撈一筆的人,那些在金融領域制造債務的人,特別是將自己的財富建立在別人利益受損基礎上的人(做空)。窮人和富人之前關系會異常緊張,輿論(導致政策)會從右轉向左。不是有句話說道:“經濟繁榮,大家都講資本主義;泡沫破滅,人人都講社會主義”。不管借由何種原因,富人的稅率會被大幅提高,通常最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高收入和消費稅,這也是提高財政稅收好辦法。但這種做法收效甚微,理由一,這樣的財富通常都是非流動型資產,即便是流動性強的金融資產,迫使納稅人賣出流動性強資產用來繳稅,並不利於資本增加。理由二,由於個人收入和資本收入銳減,多收取的稅收遠遠不夠。

但富人還是會經歷真實財富的“損失”(組合資產價值降低,高稅率,通脹等等),於是他們會變得異常保守,甚至會將財富轉移到境外(可能引起匯率走低),或者各種方式避稅,或者投資流動性強且對信貸評級依賴較低的品種。

債務國為了保護就業,通常會采取保護主義的政策,青睞貨幣貶值,但保護主義會削弱經濟活力,貨幣貶值更是滋生資本出逃現象。

當貨幣離開本國時,央行又一次面臨選擇:印鈔會導致貨幣貶值,不印會導致貨幣緊縮。最終他們還是不得不選擇印鈔。貨幣貶值對於政府來說可能是好事,一方面貨幣貶值刺激經濟增長(出口增加)緩和緊縮性的壓力,而經常赤字的國家就在資本外逃過程中(貨幣貶值、投資環境前景不樂觀)受傷害就會比較大。但美國情況不同,因為他們的債務是以自己國家貨幣計價,這樣會產生大量需求。但是畢竟債務是承諾要償還貨幣,而又沒有那麽多貨幣,所以通常會以三種方式結束:第一違約,做空的空間被完全擠壓。第二發行大量貨幣,足以緩解危機。第三償還債務量大幅減少(債權方放棄)。

在此階段最大的風險就是,由於貨幣走軟外加貨幣供應量加大,導致短期信用品種(甚至包括政府短期國債)被市場拋棄,不但沒有達到創造更多信貸的目的,反而出現資金湧入抗通脹資產,以及資產出逃。海外投資者面臨零利率和以該國貨幣存款資產回報為負的前景,而國內投資者也希望將存款轉為其他貨幣。此時投資者會加速出售金融資產,特別是債務資產,轉化為現金後購買抗通脹資產。同時盡可能地利用當地貨幣貸款。於是央行又一次面對加大印鈔的要求,要麽支持這種需求,要麽允許貨幣和信貸緊縮導致實際利率上升。此時,政府會建立外匯管控力圖阻止上述資本流動,甚至禁止持有黃金,偶爾還會出現價格和工資管控的措施,但所有這些都不利於問題的解決,而不過是經濟“扭曲”舉措而已。

去杠桿過程的確很可怕,很痛苦,甚至會引發貨幣戰,但這是自由市場自我修複的方式。換句話說,經過對失衡的基本面的改正,可以使經濟進入更加健康的狀態。通過破產或其他形式的債務重組,債務得到降低;通過降低成本等方式,企業的盈虧平衡點也被降低。金融資產價格降低,同時購買資產和償還債務的貨幣供應量增加(拜央行所賜),資本正常流動得以恢複。

去杠桿過程的終結采用的一系列組合:1)債務重組,減少債務 2)勒緊褲腰帶、減少支出 3)財富重新分配 4)債務貨幣化。 這個過程,企業通過削減成本盈虧平衡點降低,投資活動慢慢恢複,利率較低,因此經濟開始增長。

蕭條階段,經濟下行和信貸萎縮非常快,一般持續兩到三年,但是隨後變陷入漫長的恢複期,甚至需要十年才能恢複到之前的高點(因此稱之為“失去的十年”),而股票價格甚至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會反複到之前的高點,因為風險溢價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恢複到之前的低點。在這個過程中,名義利率必須低於收入的名義增長,以減輕債務負擔,如果利率已經為0了而且還有處於通縮階段,央行就必須發行更多的貨幣來提高收入的名義增長。

綜上所述,這些周期都是由於人的本性和經濟系統的內在運行,每個人會更加的追各種的利益最大化,甚至比你想象的更加嚴重,因此經濟周期的運行邏輯、經濟機器怎麽運行也跟著發展變化。

3)  短期債務周期

短期債務周期,也被稱為商業周期,主要由中央銀行的政策控制。主要是兩種狀況:a)因為經濟中的一些指標良好(用GDP缺口、資源可利用容量、失業率等指標衡量)使得通貨膨脹上升到不合適或者太高時,緊縮政策;b)當相反的狀況出現時,政策放松。美國自1960年以來的短期債務周期如下圖:


人們對這些周期的描述大同小異。這些周期中有六個階段:四個擴張階段和兩個衰退階段。

短期債務周期中的擴張階段:(更準確的理解是前兩個階段複蘇,後兩個階段擴張)

“早周期”階段(early-cycle)(通常持續5-6個季度)一般開始於,低利率和大量可獲得的信用使得對利率敏感的項目(例如,房地產和汽車)和零售銷售的需求好轉。前期存貨的清除結束和存貨重建的開始也給需求的好轉提供支持。這些需求的增加和生產的上升拉高平均周工作時間,就業率上升。通常,信用增長速度很快,經濟增長強盛(超過4%),通貨膨脹率低,消費增長旺盛,累計存貨的比率上升。由於高增長和低通脹使得低利率得以保持,美國的股票市場是最好的投資標的。而抗通脹資產(inflation hedge assets)和大宗商品是表現最差的投資標的。(關鍵詞:低通脹,需求增速快,補缺口)

“中周期”(mid-cycle)(平均持續3到4個季度),伴隨著經濟增速下降(大約2%),通貨膨脹率保持在低位,消費增長下降,累計存貨比例下降,利率逐漸不再下降。股票市場的上漲逐漸減慢甚至終止,而抗通脹資產的收益率下降減慢。(關鍵詞:低通脹,缺口逐漸補完,需求增速短暫放緩,醞釀下一階段產能擴張)

“晚周期”(last-cycle),通常開始於擴張階段的兩年半,具體取決於上一個衰退周期形成的經濟下滑的缺口的大小。在此刻,經濟增長上升到一個平穩的水平(大約3.5-4%),可利用資源容量約束出現。但是信用和需求的增長依然強勁。因此,通貨膨脹率開始趨勢向上,消費增速上揚,存貨水平也提高,利率上升。股票市場進入其上漲的最後一步,抗通脹資產成為表現最好的投資品種。(關鍵詞:補缺完成,產能擴張階段,需求旺盛,價格擡頭上漲)

“緊縮階段”(tightening phase)。在這一階段,實際通貨膨脹率和預期通貨膨脹率的加速上升推動著美聯儲轉變政策為約束。具體顯示為流動性的下降,利率水平上升,利率期限結構曲線變平甚至逆轉。這些轉變導致貨幣供給和信用增長下降,股票市場先於經濟下行之前下降。(關鍵詞:政策緊縮,抗通脹,產能擴張結束)

短期債務周期的衰退階段分為兩部分:

衰退前期:由於美聯儲維持緊縮的政策,經濟合同減少,一些經濟指表向下(GDP缺口、可利用資源和失業率等作為指標度量),股票價格下降,大宗商品和抗通脹資產價格下降,通貨膨脹率也下降。

衰退後期:由於通貨膨脹的擔心下降而衰退減緩增長的擔心上升,中央銀行寬松貨幣政策。因而,利率下降,盡管經濟還沒有開始恢複,更低的利率水平導致股市價格上升。相對的,大宗商品和抗通脹資產依然保持弱勢。更低的價格和更高的股市價格使得擴張階段的開始。

以上分析的周期中不同階段,我們給定了一個平均時間,但是正如文章開始時提到的需要考慮特殊事件的影響,而不是局限在時間上。例如,對於之前描述的的邏輯(擴張階段)在經濟中的缺口已經很大部分給消化前,通貨膨脹率通常並不會迅速上升,美聯儲也不會隨便緊縮政策,除非通貨膨脹迅速上升。衰退得越嚴重(產能缺口越大)經濟擴張持續時間越長。類似的,經濟周期各階段的運行使一系列事件的結果,而各階段時間的長短、進程又受一系列的外在事件(比如政策)的影響。比如:在經濟擴張周期中,與沒有政府貨幣政策的刺激相比,給予貨幣政策的刺激顯然要擴張得更快,另外,中國進入世界經濟、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外生影響可以改變這些周期的進程。在此討論的是對經典模板的描述,並非對所有因素進行精確的進行描述。

限於篇幅,我們在此將不會進一步深入商業周期。

宏觀經濟運行的三大驅動之間的關系(the interaction of these three forces)

相比我們提出的模板,現實經濟複雜的多。我們把長債務周期(long wave)與短債務周期(或者商業周期 business cycle)結合起來,並且把這兩個周期加到生產率趨勢線里去理解,那麽我們比較好的理解資本系統的運作,並判斷我們所處的階段以及將會走向什麽階段。簡明起見,我們不詳細解釋,我們給出一個例子:

例子:下面的圖表展示自1919年以來每個周期,聯邦基礎利率的頂峰和低谷及其波動的幅度。這些利率的變化導致過去了90年的全部的衰退和擴張。圖表中顯示了15個向上的周期和15個向下的周期,但這些波動是圍繞著一個大的上升趨勢和一個大的下降趨勢。仔細看,從1932年9月低谷(利率為0%)到1981年5月頂峰(利率為19%),每一周期利率的低谷都比之前的周期的低谷高,頂峰也如此。所有利率上升和下降的周期都圍繞著這個長達50年的上升趨勢。然而,從1981年5月的聯邦基礎利率高達19%的頂峰直到2009年3月利率為0%的低谷,每一周期的低谷都比前一周期的低谷利率來的低,頂峰也如此。這些上升和下降周期圍繞著一個為期27年的下降趨勢。每一個利率下降的周期,利率的降低逐漸減少債務服務的支付額,降低通過信用購買的物品的價格,使得物品更加容易支付得起,推動資產價值的陡然向上(notch)(具有正的財富效應)。因此,盡管債務服務的支付額基本持平,但是相對於收入和貨幣,債務繼續上揚,直到利率達到0%不能繼續下去下降為止。此時政府必須印鈔和加大支出貨幣以補充私人部門的信貸減少和支出削減。

再次說明,簡明起見,在此對三大推動力的相互影響作用不進行更加深入的討論。正如文中開頭提到的,我寫下這篇文章的目的只是介紹我對宏觀經濟運行機制的一個簡單的想法(見解),你可以在此基礎上判斷取舍並吸收利用。、對於那些傾向於學習更多關於去杠桿化過程以及長期周期如何運作的人可以去看我前期的兩篇文章:“An In-depth Look at Deleveragings”和“Why Countries Succeed and Fail Economically”。

《全球第一對沖基金教你30分鐘看懂世界經濟規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5NjE0OTky.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615

3D小熊爆火背後:盤點20款讓你腦洞大開的AR技術應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01/149244.html

黑馬哥:近日,一只以類似3D 全息投影形式呈現的小北極熊火遍了全網,在這只萌熊背後,酷炫的AR(增強現實)技術也再次被熱議,該技術其實很早就在國外被廣泛運用,而國內,08年就將其運用於兒童教育、遊戲和營銷等領域。今天,i黑馬為大家盤點20款基於AR技術的有趣應用,一起耍起來!

編輯/卡西
 
  \3D交互體驗能讓用戶更有場景融入感,它帶來的奇幻效果正是來自AR技術的運用,來看一條有關AR的簡介:
 
AR是增強現實(AR 技術,Augmented Reality的簡稱),是在虛擬現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技術,也被稱之為混合現實。是通過計算機系統提供的信息增加用戶對現實世界感知的技術,將虛擬的信息應用到真實世界,並將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場景或系統提示信息疊加到真實場景中,從而實現對現實的增強。
 
更通俗一點的說法是,它是一種全新的人機交互技術,利用攝像頭,傳感器,實時計算和匹配技術,將真實的環境和虛擬的物體實時地疊加到同一個畫面或空間而同時存在。用戶可以通過虛擬現實系統感受到在客觀物理世界中所經歷的“身臨其境”的逼真性,還能突破空間、時間以及其它客觀限制,感受到在真實世界中無法親身經歷的體驗。
 
AR與VR技術有啥不同?
 
AR技術通常是以透過式頭盔顯示系統和註冊(AR系統中用戶觀察點和計算機生成的虛擬物體的定位)系統相結合的形式來實現的。與AR技術最大的不同是,VR技術通過佩戴硬件使體驗者完全沈浸在虛擬構造的世界中,因而多配合一些智能硬件來實現,而AR則是將一些虛擬的元素添加到現實環境中,以增強虛擬元素的真實感。
 
AR系統基本具備以下三個特點:1、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信息集成;2、具有實時交互性;3、是在三維尺度空間中增添定位虛擬物體。
 
20款基於AR技術的有趣應用
 
類似於小熊的基於AR技術的應用都符合一個基本的套路,就是通過先進的AR技術讓平面圖片或卡牌“立體動起來”。用戶只需要下載相應的專用軟件,利用使用移動設備掃描AR卡,即可出現角色的立體圖像。AR技術可廣泛應用到軍事、醫療、建築、教育、工程、影視、娛樂等領域。
 
最早,它被應用於在教育領域,跟傳統紙質圖書不同的是,用戶通過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下載軟件,就可以體驗更具真實感的立體三維動畫和互動科學遊戲,這樣不僅增強使用的趣味性和交互性,還能給兒童帶來全新閱讀體驗。
 
相關的案例還包括, 2014年7月進行pre-A輪融資的兒童平臺AR學校,廣泛在幼兒園推廣的小熊尼奧,少兒科普讀物《孩子的科學》等,這些項目基本與奇幻哢哢操作相似的,都需要借助圖片來實現效果的呈現。
 
以下是一些國內外基於AR技術的趣味應用:
 
1、宜家《家居指南》
 
 \簡介:在這款應用中,AR技術主要用於演示視頻,主要是3D技術和擴增實境技術。視頻中主要的概念有兩個,一個是用戶可以通過宜家的官方雜誌作為識別卡,展示此雜誌中的宜家家居產品,並將這些產品通過增強現實技術擺放到家中的各個角落。由於AR技術是由虛擬現實演變而來的,所以AR呈現出來的物品都是3D的,通過用戶拿著手機旋轉角度,可以看清虛擬物品全貌的。
 
2、愛玩蘇菲兔
 
 \簡介:這是一款把衛生巾和AR技術結合的手機APP,用戶通過掃描一片蘇菲口袋魔法衛生巾,即有萌兔子秒現眼前!衛生巾冒出和真人互動的裸眼3D兔!同時也是自拍神器。該款應推薦iPhone4s及以上機型適用。
 
3、iButterfly

 \簡介:iButterfly是日本廣告公司電通推出的一款手機應用,它利用LBS與AR技術將商家發放廣告和優惠券的營銷活動通過捕捉蝴蝶變成了一個充滿趣味性的小遊戲。用戶可以在手機相機取景器上的現實場景中,通過前後晃動手機捕捉飛舞的虛擬蝴蝶。不同地點蝴蝶的種類不同,搜集蝴蝶的同時也收集了各種各樣的優惠,用戶還可以通過藍牙和其他人交換蝴蝶,趣味十足。抓蝴蝶還能拿優惠券,真是美哉樂哉。
 
4、McDonald’s GOL!
 
 \簡介:這是麥當勞為了響應世界杯而開發的一款AR小遊戲。麥當勞邀請了十幾位藝術家,為其設計全新的薯條包裝。用戶進入McDonald's GOL!後,用手機攝像頭對準新包裝,桌面就會瞬間變為足球場,而薯條包裝則化身球門。你可以為自己喜歡的隊伍代言,射門,得分,讓球隊在全球社交排名中不斷攀升,還可在手機里展開一場點球大戰。
 
5、Toyota 86 AR
 
  \簡介:豐田從1965開始制造跑車,2012年一月,Toyota 86繼承了該公司跑車的基因,正式面市。為了可以打入年輕人市場,Fuerte International 利用Vuforia為豐田開發了這款AR遊戲。它的原理很簡單,通過攝像頭拍攝印有“Made to Thrill”主題的圖片,就會有一輛Toyota 86出現在屏幕上。利用操縱桿,你可以控制它加速、轉彎、漂移。
 
6、Anatomy 4D
 
  \簡介:Daqrl是專註於AR產品開發的團隊,2013年6月曾獲得了1500萬美元的融資。他們集合藝術家、科學家和設計師,利用Unity及Vuforia擴展插件開發了這樣一款解剖教學應用。由於是在Unity中開發的AR應用,所以Daqrl可以直接把應用部署至iOS、Android兩個平臺。有了它,你可以隨時隨地觀察複雜的人體結構,以一種新的方式學習解剖學。
 
7、Chemistry101
 
 \簡介:這是一款設計很贊的教育類AR應用。對準寫有化學元素名或化學式的卡片,手機或平板界面就可以顯示出立體的分子結構。如果這款App還能顯示出化學反應的過程,那就更好了。開發這款AR應用的團隊同時還做了另外兩款教育類AR應用,不過目前還只有Demo,一個是Anatomy101,另一個是Geometry101。
 
8、LEGO Fusion
 
 \簡介:LEGO未來實驗室發現,孩子們喜歡與電子設備互動,於是他們開發了這款Fusion,讓孩子們重拾對LEGO的興趣。他們基於孩子們最喜歡的經營類、塔防類、競技類遊戲,開發了LEGO Fusion town master、LEGO Fusion Battle Towers、LEGO Fusion Create & Race、LEGO Fusion Resort Designer四類遊戲。最棒的地方是,Fusion還會給孩子們提出建造的任務,激勵孩子。
 
9、Horrible Hauntings
 
  \簡介:在出版業收到移動閱讀嚴重沖擊的現在,想讓孩子們老老實實捧著一本紙質書,窩在沙發中閱讀,這簡直是天方夜譚。所以出版商Tigger Global想出了書籍結合AR應用的點子。讀者可以下載應用,用iPad對準正在閱讀的書籍,屏幕上就會呈現出書中所描述的場景,以及對應的章節,用虛擬場景給枯燥的閱讀帶來一些調劑。
 
10、Moosejaw X-Ray
 
 \ 
簡介:這款應用“可以透視美女”。服裝零售店Moosejaw想讓更多人關註到自己,讓大家參與黑色星期五的活動,於是他們想到了這個點子:做一款AR應用,讓大家可以看到宣傳冊模特,穿內衣時的樣子。應用功能看似簡單,但是它的確抓準了用戶喜好“窺探”的心理,就是這個應用,讓Moosejaw在黑色星期五的銷量上漲了62%,同期增長37%。
 
11、日本東京Sunshine水族館App
 
 \簡介:在東京這種國際城市,有太多的東西吸引路人的註意,如何才能吸引路人關註Sunshine水族館呢?代理公司博報堂為水族館開發了一款結合Ar增強現實技術+GPS位置定位技術的App,用戶在東京的任何一地點打開App,就會有水族館可愛的企鵝為用戶做導航,指引用戶到水族館參觀,讓無聊的地圖導航變成有趣可愛的應用。
 
12、Sky Guide
 
 \簡介:Sky Guide是一款應用AR技術的觀星軟件,通過定位和指南針讓你通過移動設備便能觀看到浩瀚的星空。你只需將屏幕對準天空,便可以看到你想看的星星們。除此之外,Sky Guide還囊括了恒星列表、星座列表、行星列表和天體列表。並且每個星體都有自己的維基百科描述,不僅能夠看星星,還能漲姿勢。想想在霾茫茫的夜晚,拉著自己的女票,拿著pad一起看星星也是蠻浪漫的呢。
 
13、AR Dinopank
 
 \簡介:AR(增強現實),通過使用在與相機風景圖片功能,仿佛真恐龍出現,並且它能出現在你的生活場景里,3D效果的恐龍能跑會動,3D小熊瞬間弱爆了,養只三角龍,霸王龍酷炫極了。!
 
14、口袋動物園
 
 \簡介:口袋動物園是一款與AR結合的早教類應用,通過卡片或馬克圖識別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幫助兒童學習。產品的出現讓廣大兒童們足不出戶便可以在移動設備上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而這一方式也徹底顛覆了傳統卡片學習,給孩子們帶來了全新的體驗。
 
15、魔眼Junaio瀏覽器
 
 \簡介:魔眼瀏覽器可以將移動設備的相機變成一只充滿魔力的眼睛。用魔眼掃描圖片,你能夠看到養眼的模特走到你面前表演時裝秀,神秘的古埃及陵墓讓你虛擬漫遊,點擊地面可以打開法老石棺,動感的跑車開出屏幕讓你把玩等等!而你也將會看到肉眼看不到的數字信息,諸如商戶、優惠、生活、服務信息等,一個AR瀏覽器便可以實現這些全部功能。
 
16、Starbucks Cup Magic
 
 \簡介:星巴克推出了一款專為聖誕咖啡杯量身定做的Starbucks Cup Magic增強現實App。目前推出了iOS和Android手機版,用戶可以在當地星巴克將手機攝像頭對準聖誕節特別版馬克杯以及其他近50種相關產品,屏幕上就會顯示出豐富、活潑又可愛的聖誕節日動畫主題,如松鼠、小狗、狐貍、溜冰手和雪橇男孩兒等虛假角色供玩家選擇並與現實中的星巴克聖誕產品進行互動。用戶還可以把增強現實畫面保存。
 
17、Layar Reality Browser:AR實景瀏覽器
 
 \簡介:Layar Reality Browser是一個AR(增強現實)移動應用程序,用來發現你周圍的信息世界。Layar使用增強現實(AR)技術,顯示智能手機的視野,發現炫“層”數字信息分享給你的朋友們。目前Layar,僅可用於Android和iPhone設備。打開app,朝著某一個方向開啟攝像頭,虛擬屏幕上即可看到一個地理地標,然後進一步詳細了解。用戶可以看到出售的房屋,流行的酒吧、商店、該地區的旅遊信息,雜誌和廣告海報等。
 
18、AugMeasure:增強現實量尺工具
 
 \簡介:AugMeasure利用照相功能就可以測量你眼前的物品的長度,具有自動對焦檢測分辨率及縮放比例;支持cm/dm/m 和 inches/feet等單位;可隨時隨地測量身邊任何物品的長度、寬度,角度和面積等功能。每次想要量東西,不用四處找尺,只要拿出iPhone就搞定了! 遺憾的是AugMeasure只能量小尺寸的物品,有30厘米/12英寸的測量限制。對房地產經紀人、工程師、木匠、建築師、建築工人、服裝設計師等來說實屬必備工具。
 
19、Yocli:增強現實實景選取顏色
 
 \簡介:Yocli是一個簡單的增強現實實景選取顏色應用程序,旨在建立最簡單的方式來捕捉你身邊的顏色。讓用戶輕松保存為十六進制代碼的顏色。並支持通過電子郵件或Twitter與朋友分享你捕捉的美麗顏色。目前推出了iOS和Android版本。
 
20、Häagen-Dazs Concerto Timer
 
 \簡介:哈根達斯官方推出的一款利用實境增強功能(AR)的軟件,在你等待冰激淩解凍的過程中可以打開軟件,對準冰激淩盒的蓋子,會出現一個拉小提琴的美女,如果再買一個一起來就會再出現一個大提琴大叔,待悠揚婉轉的旋律結束之後,你就可以享受美味的冰激淩啦。
 
本文盤點部分綜合來源:CSDN;DEMO8;蠶豆網
 
本文為i黑馬綜合編輯,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zzyyanan。

天鴿互動2014年度財報出爐,讓你更懂我!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39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3-31 15:58 編輯

天鴿互動2014年度財報出爐,讓你更懂我!
作者:天鴿集團




3月30日晚,中國最大的實時互動視頻社交平臺天鴿互動(01980.HK)發布了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4財年年度業績財報。財報顯示,天鴿互動年度總收入為人民幣6.92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5.48億元增加1.44億元,同比增長26.3%;扣除一次性開支及優先股公平值變動後的經調整凈利潤為人民幣2.67億元,同比增長29.6%,持穩健增長態勢。



自去年7月成功在港上市以來,天鴿互動始終頗受投資者青睞,公司業績在多方利好作用下均得到顯著提升。財報數據指出,天鴿互動收入來源主要包括實時社交視頻平臺、遊戲等方面。其中,基於強大的“多對多”視頻串流技術,天鴿互動核心業務實時社交視頻平臺的業績增長強健而穩定,收入為人民幣6.31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5.28億元增加1.03億元,同比增長19.5%,本期毛利人民幣5.87億,增加22.2%。隨著視頻社區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天鴿互動實時社交視頻平臺的用戶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其中,累計註冊用戶由2013年12月31日的2.051億人,增加至2014年12月31日的2.685億人;平均月度活躍用戶由2013年的約1082萬人,增加至2014年的1393萬人,而同期的平均月度付費用戶則由約270000人增加至347000人。



受益於核心業務強勁增長所帶來的投資收益,天鴿互動的遊戲及其他業務正快速壯大並成熟。從財報數據可知,天鴿互動遊戲及其他業務收入為人民幣0.61億元,比去年同期的人民幣0.2億元增加0.41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10%。其中,鑒於卡牌手遊[三國誌:國戰版]、RPG風格手遊[寵物小精靈]的正式進軍,及新款內嵌實時社交遊戲業務[江山美人]的順利測試,天鴿互動手機遊戲業務的月活躍用戶由2013年第四季度的150,000人,增加至2014年第四季度約817,000人,同比增長高達444.7%,取得不俗成績。據透露,天鴿互動計劃每年合共發布3至4款手機遊戲,其中部分將具有實時社交互動功能。



除增長迅猛的遊戲業務外,天鴿互動線上至線下娛樂業務也於2014年初步試水並取得預期收效。據了解,自於2013年12月在杭州成立第一家試點測試中心至今,天鴿互動已成功建立多家試點測試中心,短期營運結果已達預期。而其線上到線下測試設施的早期結果則更是令人鼓舞,吸引了不少業內合作者的關註。根據艾瑞的資料,未來,線上到線下業務將以115%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並於2016年達至人民幣1.83萬億元。在此大環境下,天鴿互動線上到線下娛樂業務前景可期。



2014年,天鴿互動資本實力突出,先後被納入MSCI中國指數、恒生指數五大指數,頗受海內外資本市場追捧。此期間,天鴿互動持續圍繞“多對多”實時社交視頻這一核心業務,通過行業整合及自主研發,逐漸建立起多元化、細分化的商業生態系統。除線上至線下娛樂及遊戲業務外,天鴿互動還積極深耕健康服務市場,兩度戰略投資國內知名健康管理公司杭州希禾,以積極整合健康產業成為健康服務領域先行者。據透露,2015年,天鴿互動或計劃相繼介入電商、P2P、海外KTV合作等領域,通過持續創新踐行公司多元化發展戰略,以多引擎、多增長點不斷推動公司進步。




(轉自天鴿集團)



掌握職場最重要的說話力與人脈力 說對一句話 讓你薪水、收入翻倍跳 一句入魂的交心術

2015-04-06  TWM
 
 

 

在職場上,不會講話,讓你有志難伸;講錯話,讓你暗無天日。

「說話力」被企業視為職場生存的必備技能。

五位職場達人告訴你,在「溝通」這件事情上,如何以話為鉤,緊扣對方心底,架起綿密的人脈網。

從他們身上,學會交心話,讓自己在職場翻身,身價翻倍。

撰文‧李建興 研究員‧ 蔡曜蓮在職場,會說話,能贏得人脈、升官加薪,反之,動輒得咎、懷才不遇。人際關係學大師卡內基就說:「一個人的成功,一成五靠專業,八五%則靠口才和交際。」不過,誠如《跟任何人都可以聊得來》作者萊拉.朗德絲所言:「說話的『感覺』比說話的內容重要!」假設你以為,能滔滔不絕地表達就叫作溝通,卻忽略說話之外還得要交心,恐怕會吃盡悶虧!

說話不等於溝通

會說話不等於會交心 在職場上容易吃暗虧三十一歲的蕭伊君,研究所念的是人資公關,又是系學會的活動長,一畢業,指導教授就引薦她到中部知名代銷公司||傑芳廣告工作,自以為很會說話的她,在上班前卻得到老師的忠告:「你講話總是不留情面,若不改,在職場一定會吃虧!」剛進公司時,蕭伊君擔任企畫助理,有一次執行一家上市公司的媒體參訪專案,客戶希望時間能更有彈性,沒想到她卻拉高分貝:「這是從十幾個記者喬出來的空檔,沒法更動啦!」當下客戶傻眼,連三字經也飆出口。事後蕭伊君氣呼呼地對老闆抱怨客戶的不可理喻,還嗆聲「以後別把這種case給我!」對客戶如此,在職場上她也是常有白目之舉。連同事把茶水間的肥皂順手帶回,也被她斥喝:「這是公司的,怎麼能拿?」讓同事暗地給她取了「糾察隊」的綽號。

到處吃不開的蕭伊君,直到老闆帶她向客戶登門道歉,聽到老闆婉轉地陳述:「記者的時間真的很難喬,但我們更重視您的時間,我們一起想個兩全其美的方法。」這給了蕭伊君當頭棒喝,「原來這就是說話技巧的奧妙!」此後,她慢慢收斂尖銳的言辭、揣摩老闆的圓融。有狀況時,她不再說:「我辦不到,該怎麼辦?」而改成「我遇到一些瓶頸,但我想了一些對策,想請您指導一下。」對此,蕭伊君的老闆,傑芳廣告總經理李玫芳就說:「當下我覺得,那位總是面紅耳赤的暴衝女,終於長大了!」就連同事也感受到蕭伊君的轉變。以前聽到同事喊累,她會脫口而出:「有我累嗎?」但現在會說:「你需要我幫忙嗎?」說話多了一分貼心,不僅讓她贏得好人緣,更讓事業變得平順,八年內就連升五級,從小助理變成部門協理。

交心話已成顯學

掌握與人互動技巧 更是上班族升官加薪訣竅根據史丹佛工商管理學院一份持續二十年的研究顯示,說話力及與人互動的技巧可有效提高職場升遷與薪水。在職場與其強調咄咄有聲「以理服人」的說話力,還不如以感覺引導的「交心話」取代。

在東森購物台當了十一年購物專家的崔家軒,一直是台內銷售王牌。但剛入行時她卻被觀眾投書點名為「轉台天后」(即最想讓人轉台的購物專家)。她那時不懂,何以她講得聲嘶力竭、比別人更熱情卻還是飽受批評?

為此,崔家軒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調出自己的錄影帶與其他購物天王天后比較,才赫然發現電視裡的自己像是讀稿機,只是制式地將產品規格講完,完全沒站在消費者的立場。

後來,購物台丟出一組三片要價一九九一元的烏魚子要她賣。當時年節旺季剛過,價格也比傳統市場貴,廠商看到崔家軒上場也沒什麼信心。於是,不會煮飯的她,錄影前三周買了七千多元的產品,在家裡先摸索出好幾套「廚藝生手烏魚子料理法」。在購物台一現身,就打著「廚藝白痴簡單作」的訴求,吸引了許多單身族、小家庭的目光,當天立刻狂銷了五十幾萬元。

從此,崔家軒不但順利擺脫了「轉台天后」的惡名,更成為廠商心中的最佳代言人,三個月後,原本被電視台老闆﹁列管﹂的她,底薪還一下子加了好幾倍。

據波仕特線上會員資料庫調查顯示,有二成七上班族最想學的交心話技巧是「一開口就能說重點」,二四%是「拒絕人不傷和氣」,二成則為「第一次聊天就熱絡」。

為此,《今周刊》彙整了多位職場達人及專家的心得,以「從陌生到認識的破冰期、從認識到朋友的交心期」等兩大脈絡進行解析。

「交心話絕對不是臨時起意的,得要經過設計。」才入行四年,就連續三年拿到保險業最高榮譽|| 百萬圓桌(MDRT)會員(編按:有效佣金達新台幣五五二萬元以上),南山人壽區經理陳穎重認為,「觀察,並快速蒐集資料,是與陌生人破冰的絕招。」步驟1破冰,從陌生變認識聆聽細節,丟出投其所好的問題陳穎重有一次參加客戶的婚禮,整桌人都不認識。他先靜靜地聆聽其他人的對話,發現隔壁坐了一位電信業高階主管,他利用上廁所空檔上網查了對方公司的資訊,回來後打開話匣子:「貴公司剛搶到A集團的大單,是怎麼辦到的?」由於陳穎重曾有分析師的背景,對產業界頗有了解,和對方聊得來,後來這位電信主管成為他年繳百萬元的重量級客戶。

心理學家、啟點文化營運長裘凱宇就指出,生活中常會遇到要與陌生人搭訕,在打開話匣子前,一定得先觀察,先聽聽對方與其他人對談時,有無透露出如職業、家庭、成就等訊息。另一方面,也可以從穿著或動作,設法找到話題。而第一次對話,盡量拋出能讓對方接話的開放式話題。

不過,在職場上,更常得和素未謀面,卻知道對方是誰的「已知」陌生人見面。台中金融業主管協會創辦人楊琇惠有次參加一個餐會,她得知時任行政院長的游錫堃也會到場,為了能在數百人的場合裡結識行程緊湊的游錫堃,楊琇惠花了好幾天瀏覽游錫堃的報導、著作,反覆演練見面時要說的話。

當天游錫堃一進場,楊琇惠掌握時間說:「我知道您的座右銘是『做好事、好做事、事做好』,而我也有一個座右銘『當一個好用的人、找一個能好好用你的人、好好地用一個人』。」讓游錫堃留下印象,後來更成為常互通電話的朋友。

卡內基訓練執行長黑立言認為,面對已知陌生人,事先做好情蒐,一語中的地說到對方心坎裡,是最速成的破冰法,而「直搗人心的讚美」也是讓彼此一見如故的特效藥。

他建議可以善用「請教式的讚美」,例如「你業績做得真好!」倒不如說「你如何把業績做到這麼好的?」藉由對方也認同的第三者之口來讚美亦能讓效果加分,像是「你們的雜誌很好看!」不如改說:「我認識的大老闆都看你們家的雜誌!」至於遇到輩分較高的長者,別用「評論式」讚美,「你上次在大會中傳達的觀念,講得很好!」會讓對方覺得唐突,可改以「受用式」的讚美,「你上次在大會中講的觀念,對我影響很深!」步驟2交心,從認識變朋友聽出對方的內心話,懂得以退為進紘羽貿易董事長蕭宏明還在飯店業服務時,一開始只在北投麗禧酒店當行李員,靠著機智與察言觀色,短短四年一路連升五級,被拔擢為營運協理,成為該公司僅次於董事長和營運副總之下的最高主管。

在還沒踏入飯店業前,蕭宏明曾在美國職棒球隊當球探,當時許多球探都想挖角一位在台灣某高中念書的未來球星,他和球員的父母交談時,不斷地被問到大學獎學金的狀況。「我當下判斷,這對父母最在乎的就是孩子未來念哪所學校?有沒有獎學金?」於是他很快蒐集了就學資訊,雖然蕭宏明的開價不是最高的,最後仍挖角成功。

「『聽』出對方的內心話,是從熟人變朋友的關鍵!」裘凱宇進一步解釋,要和對方交情變深,還不能只是被動地聽,而得「善用嘴巴來傾聽」,他指出,心理學上有種「按鈕哲學」,傾聽時,要整理對方情緒,並重述對方的常用形容詞,就像按鈕般地回應。譬如對方若不斷表示:「我很氣!」你偶爾拋出一句:「我知道你很氣。」會讓當事人覺得你和他站在同一邊。

如何從點頭之交的朋友做到彼此能交心,拿捏說話尺度的「以退為進」就十分重要。曾處理過無數客訴的蕭宏明舉例,有位貴婦客人每每前來住宿,都會要求飯店人員把早餐打包送到住在四、五十公里遠的山上女兒家中,給工作人員帶來極大的困擾。

有一次他親自代替部屬去送早餐,並對貴婦的女兒說:「你媽媽一定很愛你,只不過我們同仁真的忙不過來,我是協理較閒,以後由我來送好了!」此舉讓貴婦和她女兒都十分不好意思,不但沒再要求送早餐,母女倆還因欣賞蕭宏明的機智而成為朋友,私下常送他禮物。

國內知名談判專家、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就說,兩個人熟識後,難免會有意見不合,假使要表達埋怨、拒絕、反對或歉意,一定要「給對方台階」,也就是要在陳述前先加上肯定、謝詞,如此才能緩衝彼此的衝突。

步驟3互利,化阻力為助力啟動說話力,十多件苦差事聚焦五件而職場險惡,要闖出名號,除了朋友多還不夠,如何說服上司支持、朋友幫忙、客戶買單,排除工作上的敵人,讓大家成為生命中的貴人,才是學會「交心話」最完美的結局。

美商宏智人力顧問公司(DDI)大中華區總經理葉庭君,常常要與同事、跨國分公司甚至大老闆溝通協調。十三年前當她還是個小專員,有一次開會總經理洋洋灑灑地列出了十多件事要幹部去執行,這讓所有人都叫苦連天,但又不敢忤逆老闆的要求,會議中一片低氣壓。

只有她在會後主動詢問總經理:「我仔細地聆聽您交辦的事情,從語氣上,感覺您特別強調其中的這五件事,跟您確認一下是不是重點放在這五件?」懂得抓重點的葉庭君,不僅讓怒氣沖沖的總經理和緩下來,原本令同事們頭昏眼花的十五件事,也化繁為簡。

十分懂得與上司、同事溝通的葉庭君,總能把「阻力」變成「助力」。「我老闆就曾經對我說:﹃Mindy(葉庭君的英文名字),你是我所有的幹部中,最讓我睡得著覺的!﹄」葉庭君說。

中華民國口語傳播協會理事鄭俐瑛則指出,和客戶、長官、同事間協調時,一定也要讓對方覺得「你有聽懂我的話」,因此,重複確認、聚焦對方的真意,十分重要。

此外,談判時,若能提出對當事人有利的說辭,效果會如虎添翼。就像銷售時,得讓客戶覺得這方案為他帶來了什麼,跨部門協調,則要讓同事覺得自己也得到好處。

不過,在職場難免會出錯,葉庭君說,一旦出包要向客戶、上司報告時,必得遵守三個原則:一,據實以告;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三,定時地回報處理的進度,更要告訴對方你已在努力解決,並提出對應方案,如此,就算「替代方案」不甚理想,也讓人覺得你有誠意解決,怒氣頓時減半,切莫一下子就端出公司規定、老闆下令來強壓客戶和同事。

總之,話不在多,要能一語中的,聲不在高,要讓人洗耳恭聽,一個字彙的轉變、詞語的替換,都可能讓你化對立為交心,從職場敗境中成功扭轉。

崔家軒 轉台女王變購物天后

出生:1974年

現職:東森購物台購物專家

學歷:中原大學企管系

成 績

面對無法面對面交談的觀眾,卻能深入對方立場,成功行銷,從模特兒轉戰購物領域,入行11年,年薪暴增數倍。

蕭伊君 白目助理變圓融協理

出生:1983年

現職:傑芳廣告協理

學歷:大葉大學人資公關系

成 績

善於察言觀色修正自己,從得罪客戶的白目助理變成獨當一面的協理,年薪也暴增3倍。

陳頴重 從宅男變超級業務

出生:1983年

現職:南山人壽區經理

學歷:台灣大學會計、經濟雙學位

成 績

擅長與陌生人攀談、交心,從分析師轉戰保險業務,入行4年,年薪暴增7倍。

蕭宏明 飯店行李員變營運協理

出生:1979年

現職:紘羽貿易董事長

學歷:美國奧蘭多大學運動休閒系

成 績

擅長解決客訴,入行4年,從基層行李員連升五級成為營運協理。

葉庭君 小專員10年變跨國企業總經理

出生:1973年

現職:美商宏智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學歷:紐約大學人力資源系

成 績

主掌跨國公司大中華區跨區域整合事宜,擅於組織橫向溝通協調。

上班族、業務最該銘記在心的交心話和白目語你是老闆、同事、客戶的自己人嗎?話有沒有說對很重要!

X白目話 O交心話好尷尬,跟他實在沒話講,不講又超沒禮貌!

情境 1 和老闆在電梯不期而遇時X 總經理,您要出門談公事啊?

O 總經理我最近在執行A專案,但抓不到方向,下次有機會可以跟您請教一下嗎?

→碰到輩分或地位高的對象,請教式的問話會讓人覺得受尊重。

情境 2 和不熟的同事在茶水間相遇時X 你也來倒茶啊?

O 上次你在開會時說的笑話,我講給家人聽,大家都笑翻了!

→指出過去同事曾做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好事,易引起共鳴。

情境 3 和客戶第一次約見面時,要打破沉默X 你好,讓我來介紹一個對你很有用的產品!

O 其實我對你不陌生,我阿姨在你們公司,對你讚譽有加!

→藉由共同認識的人打開話題,容易拉近距離。

糟糕,出了大包了,該怎麼跟他說?

情境 1 非得向老闆報告自己所闖的禍X 社長,我們一直想爭取的那個客戶被競爭對手搶走了,好衰喔!

O 社長,我們鎖定的客戶被搶走了,但我已約了客戶明天談,看看是否有其他案子可以合作?

→向長官報告出包狀況時,得同時想好解決方案。

情境 2 工作出現衝突,抱怨同事時,不小心被當事人知道X 我只是對事不對人,你別多心喔!

O 先跟你道歉,我們都是想把事做好的人,誠心跟你討論一下我們要如何配合會最好!

→先表達理解對方的立場,再展現想和他一起解決問題的誠意。

情境 3 客戶對公司的服務不滿,前來飆罵X 這不是我們的錯,以前也沒客戶發生過這樣的問題!

O 造成您的不愉快我們很抱歉,我們會盡速了解,請給我們機會,想辦法達到您的需求。

→先了解客戶真正的原因和想法,表達解決誠意,切勿急著論是非。

想SAY"NO",又不會得罪情境 1 老闆交辦了二十件事情,根本吃不下來X 總經理,我沒辦法同時做這麼多事!

O 總經理,你剛剛交辦的事,我覺得※※和○○似乎較重要較急,是否讓我先做這兩件事?

→先洞悉主管迫切的目標,與其對焦後,容易取得信賴。

情境 2 同事需要我支援專案,但沒辦法時X 我沒時間,你可能要自己想辦法。

O 這段期間我正在忙另一個案子,不過,我可以利用空檔幫你聯絡幾個客戶。

→就算拒絕,也要貼心先幫對方想好對策。

情境 3 客戶一直砍價,不想答應他X 依我們公司規定,這是不行的喲!

O 你的需求,我回去爭取看看,但萬一價格真的無法降,我們多送贈品補償你好嗎?

→婉拒客戶要讓對方覺得你有努力過,並想好其他方案。

你的老闆、同事、客戶是什麼類型的人?

你說對話了嗎?

面對雍正型、瓊瑤型、半澤型、千頌伊型的對象,你該怎麼跟他們交心?

雍正型 即老闆型,日理萬機,時間寶貴最常口頭禪:我沒時間,

講重點…

最佳應對方式:

「請問我們有多少時間?」「今天我要講的重點是……」→先徵求對方時間,並掌握時間,先講重點或結論,當對方有興趣後,再一一詳述相關內容。

半澤型 即分析型,擅長分析,講求證據

最常口頭禪:

「理由是哪幾項?證據是哪幾點?」

最佳應對方式:

「根據××機構分析是

……××大師曾說過……」→談話前要備妥佐證資料,講話要引經據點,甚至拿一堆圖表數據為佳。

千頌伊型 即明星型,愛鎂光燈,愛被稱讚

最常口頭禪:

「我只用××產品……

我認為××質感太差……」

最佳應對方式:

「你用起來質感就是

和別人不一樣……,你適合最特別的產品……」→盡可能讚美,讓對方覺得她是獨特的、最好的。

瓊瑤型

即浪漫型,注重感覺,

愛抒發情緒

最常口頭禪:

「我覺得……,我感覺……」

最佳應對方式:

「真的吔,我跟你的感覺一樣……」→不急著切入主題,先讓對方抒發情緒,等感覺講完,對方已經和你拉近距離,再步入正題。


6年投資港股心得:尋找讓你睡得安穩的低估票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129

6年投資港股心得:尋找讓你睡得安穩的低估票
作者:灰色鉆石


我一直堅持滿倉操作,6年時間天天滿倉,用30-60個股的投資組合大幅戰勝恒生指數,曬業績就算了,反正肯定沒有賺幾十倍上百倍,比起很多投資高手不值得一提,只是我用這麽多股的組合大幅跑贏恒生指數本身就是一種勝利,以下也就談談自己投資港股的心得。港股低估是安全獲利的主要因素,低估最大好處就在於投資能讓你睡安穩覺。造成港股嚴重低估的原因我覺得最主要是以下幾點:


1、香港股市沒有漲跌幅限制,而且老千股也不少,有時候很多優秀的公司下下跌過程中就會被看成老千而加速下跌。(這也是我為什麽用50-60個股的組合去避免風險的原因。)


2、香港一個彈丸之地,卻要承載中國大型國企的境外融資,而且是非常巨大的融資需求,靠香港本地資金量是遠遠不夠給國內企業高估值的,就算境外金融機構想給國內優秀企業高估值,高股價,以前也找不到接盤的資金,所以香港股市就普遍按公司分紅率來給企業估值了,按企業分紅率給估值,境外金融機構也只能在維持股票低估值的情況下高拋低吸的做波段,同時也直接抹殺了優秀的成長型公司,很多優秀的成長型公司年報不派息,立馬被貼上老千的標誌,股價也被殺得面目全非,連以後融資的功能都喪失了。


3、香港人對高負債的企業非常恐懼,不管是何種原因形成的高負債,一律被拋棄,香港本地公司不論是商業還是工業上市公司普遍負債率很低,而且每年都有派息,可是保守的經驗方式,溫飽思淫欲的態度造成香港本地公司的沒落,以前香港公司的優越性到現在已經蕩然無存了,反而激進的內地企業這些年成長了很多世界級的巨無霸。翻遍香港本地工業股自己看看就知道了。所以高負債的內地企業做強大之前是一種生存的方式。很多高負債的內地公司度過難關後,股價也會產生巨大的升幅,得益於以前給的破產價估值。02689玖龍紙業2009年初因為高負債被惡殺到破產價的0.7元,2009年底度過破產危機,股價上漲到14元,漲了20倍。(呵呵,我也害怕各種媒體對玖龍紙業的破產報道,喪失投資玖龍紙業的機會)。


4、獲得信息的失真會讓你喪失很多機會也會讓你跌入巨大的陷阱,特別是是和境外金融機構做對手的情況下,境外金融機構竭盡全力利用你的恐懼和貪婪讓你產生巨大虧損。


5、香港的境外投資機構這些年一直都極力在看空中國的房地產和金融業,因為打擊這2個行業最能讓中國投資者產生恐懼,恐懼是一種失去理智的行為。你的不理智早就境外金融機構能輕易做多做空,高拋低吸的套利。呵呵我也套利,要不然怎麽能跑過恒生指數那麽多。


6、香港的小型成長股多數被市場忽視,很多都是漲了5-10倍才會被大機構關註,這和香港資本市場投資主流機構是相符的,香港以前都是大機構在博弈,小公司基本面的研究一般都會被忽視。很多公司在網上基本上查不到經營方面的資料。(很多時候問度娘也沒用)


7、香港本地的老千股的確害人不淺,即使你盡量避免投資老千股,不過香港境外機構以及讓老千股深入到投資者恐懼的內心深處,翻翻雪球上各股票的留貼,有超過80%的股票被亂七八糟的人貼上老千的標誌。老千股是什麽股,老千股就是類似公司報表上有凈現金10億,無任何負債,股票市值只有1億的香港本地公司,利用合股供股騙錢的公司。為什麽香港交易所,香港政府機構不取締他們呢,因為他們的財務帳肯定是真實的,所以沒有辦法從法律上取締制裁他們,這些公司也是利用人的恐懼和貪婪的心態,他們竭盡全力讓投資者知道他們是老千股(我是老千我怕誰),為什麽大家明明知道是老千股,還要投資呢,呵呵,老千股利用人的貪婪的一面,所以很多老千股經常在一定的時期會暴漲來吸引投資者。老千股的其實是有死穴的,只是這麽多年一直沒有人或機構去點他們的死穴,他們的死穴就是被全盤收購或控股後提請清盤。呵呵,一億的收購就能收購到賬面有10億的公司。(如果賬面沒有10億,立馬把這些老千股老板都送進。。。)雖然香港老千股害人不淺,但是同時也成就了很多優秀公司被疑似老千,造成股價嚴重低估,對我這樣喜歡低估值的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


8、香港公司普遍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以前總是愛看些各大門戶網的財經頻道,不過經驗表明看多了會得神經病的,特別是港股投資者,得到的大多是失真的消息。學會利用恐慌、在恐慌中尋找機會是投資港股獲利的法寶。


9、市場流動性差,國內資金不能正常流入香港也是造成香港股市及其廉價的原因,這方面已經開始改變,滬港通第一條管道已經建好,公募基金可以投資香港,下半年深港通雙管齊下,管道擴容,聰明的大資金通過各種渠道也開始流入香港市場,包括境外資金,香港恒生市場由2009年底的22000點到現在27000來點,基本上處於橫盤狀態,2011年頂板23000點,2013年頂板24000點,2014年頂板25000點,2015年現在27000點剛剛突破長達6年的平臺,相比國內上證指數半年內股指實現翻翻。香港市場的低廉的股價必將吸引大量資金,而且這次資金體量遠遠超過2007年的香港直通車。最重要的是這次管道已修好,資金可以持續源源不斷由A股高位泄洪到香港,人民幣自由兌換,人民幣取得世界話語權,亞投行必將讓香港這個世界的金融中心成為真正中國人的金融中心。


如何投資港股,如何選擇低估值,如何避免落入巨大的陷阱是我這些年一直思考的事情


1、篩選符合市場發展的公司,選擇公司誠信的公司,選擇研發費高的公司,選擇老板、管理層人品好的公司,選擇有鍥而不舍精神有創新精神的公司(即使是負債率高的公司)選擇被極力做空跌幅巨大的公司,選擇周期性底部的公司。


如02382 舜宇光學2009年0.8買入,一直持有至今,可惜籌碼也被我一路糟蹋了,2009年市盈率6倍左右,公司當時規模還不大,但是老板把自己的股份讓給公司核心員工及管理層,公司一直保持研發費和利潤相當,研發支出遠遠超過市場其他對手,每年銷售額的7%用於市場研發,(這研發費率可能中國找不出幾家)2014年研發費依舊和利潤相當。從去年業績0.67,現在市盈率25倍,在香港市場已經很高了,可是如果他下降點研發費,隨便就能體現不少業績,2015年一季度,02382出貨量同比又增長50%,而且產品更高端了,沒有高的研發費能造就02382領先的優勢嗎?02382的管理層也很盡力,因為都是有股權的,各股東打工的同時也在給自己創造財富(管理層持股至今也不見減持,足夠看出公司管理層對公司的信心)。2015年02382產值應該超過02018 ,市值超過02018也是不久的事情。如果哪位股友發現還有研發費超高的公司偷偷的告訴我一下啊,不勝感激!


02006錦江酒店 這是一家隱含資產非常多的公司,公司酒店大多在上海。


00696 中國民航信息網絡 被譽為中國民航業的銀聯,目前估值遠遠未達到公司應有的價值。(涉及國家安全的公司)每年現金20億的流入,以後市場更是海闊天空。


02727上海電氣 2元多持有至今,多項中國第一而且是符合市場發展的行業第一,電梯產業第一,核電第一,海上風電第一,超臨界火電第一,機器人產業第一(發那科合資公司,看看A股的機器人的市值我真笑了),還有什麽淡水工程,環保工程。這幾年核電發展停滯,公司積極儲備力量。雖然拖累了幾年的業績,不過創造輝煌時候到了。公司財務狀況優良(上海人還是挺精明的),雖然處於重工業行業,但是公司高瞻遠矚的布局,在最差的市場環境下業績也保持優良。比起其他重工業股中國船舶,中聯重科,三一重工業績大幅波動真是強了很多倍。目前股價已經便宜,A股14.5元人民幣,港股02727 折算人民幣7元。


03933 聯邦制藥 蔡金樂先生是一個值得尊敬的人,幾年前,聯邦制藥堅持用自己膠囊廠生產的膠囊,雖然成本貴一點,也要做良心藥。從這點就能看出蔡金樂老先生的職業道德,問問醫生和藥店人員,對聯邦制藥的產品也是最信賴的,療效最好。布局微利的原料藥大產業,使聯邦制藥經歷了幾年艱辛,巨大的前期投入,環保技術上的問題使聯邦制藥傷透腦筋,為了環保,一家市值只有70億人民幣的公司,竟然在內蒙古子公司項目上環保投入了19億人民幣,目前環保問題已經徹底解決。如果像原料藥這樣類型的企業還是小規模,分散布局,試問環保問題如何能解決,不知道那個朋友還知道國內同類企業在單個工廠的有能力在環保上投入超過19億啊!我想光憑這一點聯邦制藥在抗生素原料藥市場上已經建立好了堅不可摧的護城河。公司珠海聯邦制藥也是當地的龍頭企業,公司胰島素正按年增長100%的速度搶占市場。負債率高企是這幾年聯邦制藥股價低迷的主要原因,(破產價)!我欣喜的看到聯邦制藥的堅持和其研發實力以及做產業的社會責任感讓公司已經擺脫困境,去年聯邦制藥主營業務現金凈流入應該在7億,負債率下降10% 多到70%。良性循環的開始是否能產生2009年玖龍紙業的現象呢?我們拭目以待!


08002 IGG Inc全球化的遊戲公司Pe 18倍,高成長,國際化企業,一年派息2次!


08210 龍傑智能卡有限公司(ACS,龍傑智能卡控股有限公司之全資附屬公司,香港聯交所上市編號:8210)創立於1995年,是亞太地區第一大、全球三大之一的連機智能卡讀寫器供應商及Frost&Sullivan頒發的“智能卡讀寫器產品質量領袖獎”的獲獎者。另外於2010年和2014年,ACS 被《福布斯亞洲》雜誌從銷售額在五百萬至十億美元之間的企業中選出,兩次評為亞太地區200家最佳中小型上市企業之一。ACS致力於開發一系列優質的智能卡讀寫器、智能卡及其相關產品,產品遠銷至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公司網站http://www.acs.com.hk

03333 恒大集團(現在叫恒大地產)我更傾向於把他作為一家經營大健康產業的公司看待,愛上他是從許老板把中國最爛的足球給做得有希望了,能把中國足球做得有聲有色還得了亞冠的老板是絕對真正的能人,許家印能凝聚中國人的力量,投資公司就是投資人。我真正投資恒大是他做冰泉開始-恒大的大健康產業開始了,我相信這也是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恒大糧油,恒大奶粉,以後恒大體育用品,恒大功能性飲料,恒大足球學校,恒大美容,恒大音樂,恒大影院會綻放巨大的價值。呵呵,目前股價依舊是破產價,pe不到4倍,去年3港幣的成本,被派息即將達到1.08港幣,去年中期0.54,今年0.54(還沒有分派)。恒大目標價能到多少啊,10元,100元誰知道呢!


03800保利協鑫能源太陽能行業進入景氣周期,各路資本正快馬加鞭的殺入中國太陽能發電產業,國家更是為了綠水藍天加大對太陽能扶持的力度,招商局,中民投,最近蘋果公司也加入布局, 今這個全球競爭力最強的太陽能多晶矽公司正處在爆發的前夜 ,去年國內風電新增裝機19.81GW 創歷史新高,造就02208金風科技2年5倍的漲幅,不知道國家能源局2015年國內光伏裝機目標17.8GW(由原來15GW上調為17.8GW)會造就保利協鑫能源03800幾倍的漲幅!(2014年公司多晶矽全球市場占有率 28%,矽片全球市占率為 29%,均列世界第一位。矽烷流化床法(FBR)大幅降低多晶矽生產成本,預計 2015年生產 5,000-8,000 噸,全成本可控制在 8美元/公斤,品質全部達到電子級。自備電廠5月投產大幅降低成本)。


00382 威靈控股 2015年投資要點: 1、銅價大幅下跌,原材料成本下降,2、產量提升15%  3、員工大幅減少、員工成本控制、4、直流電機比例快速上升,產業升級,5財務優良,股息率6% ,6、背靠美的集團空調飲水機冰箱洗衣機電風扇的強大優勢。7 、明年產量繼續增長18%,員工下降15%,意味著員工成本下降1億港幣左右,銅價原材料維持低位,公司2014年獲得中國家電研發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家電科技進步獎(別小看這個獎品),目標位 2014年5pe  2015年按目前價格算預期3pe,按2015年達到10pe,(產值過100億,市場將給與更高的估值)保守目標價4元。如果按港股同類股00179 德昌電機控股(目前產值120-130人民幣)13pe計算,目標價5元。


00666新工投資有限公司 別的不說 00666這6年的投資收益表現超過00806 按目前股價按凈值折價50%左右。00806則溢價4倍以上。
00096友成控股有限公司 這是一家由香港創業板轉主板的公司,基本上沒人關註,看了公司 上市以來的公司所有的報表,這是一家發展速度極快的公司,去年下半年開始提速,新產能的擴張在一年內或使業務增長50%以上。如果同類用A股公司估值,股價20元都無壓力。(香港很多投資者對這些優秀的小公司是不屑一顧的)。


08077 昆侖國際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證券業的航母中信證券入股60%股份,想幹啥啊,其實我也不知道。小小倉位娛樂一下。
其他的公司就不細說了,雪球大多數都有我的留貼01030  01043  01055 01068 00206 01300 01366 00528 08077 02380 03383 00255 02355 00735 00826 00954 00956 00603 00536 00175 00153 00082 01708 01899 02002 01296 01174 00894 01838 00609 00735 00116 00733 00801 00364  01818 03330 03363 01359 01194  0096 02345 02128還有些香港的金融類股票


1、其中有不少是細分行業龍頭,估值低廉,派息豐厚,用這些股平衡市場的風險,如果出現嚴重低估的時候,就進行倉位轉換,比如01300 01366 02345 01296這些股今年1月就出現較大的投資機會,雖然目前漲幅超過50%,但是依舊低估。


2、當然也會遇到便宜無好貨的情況。01068雨潤食品 這個公司就是特列,縱然每次去超市看到他產品依舊賣得不錯,股價卻大跌9成多,幸虧我是多股操作。


3、香港的黑天鵝事件往往是獲利的好機會,比如今年的03383雅居樂地產和01211比亞迪股份。


4、不要太看重公司業績短期遇到的困難,香港往往只看短期利潤的變化,有時候業績出現10%的下滑,也會造成股價被腰斬,但是如果你能看清業績下降的真實面目,腰斬的股價,或者腰斬再腰斬的股價也是你貪婪的機會。比如02128去年中期業績微跌,股價去年幾乎被腰斬。年底業績強勁恢複,股價立馬飆升!(01899目前和02128機會差不多)。


5、如何進行周期性行業投資 2011年中國電力行業全行業虧損,負債高企,負債率普遍達到130%,呵呵一大堆看空電力行業的評論,如果真是電力行業全部破產,那大家就退回原始社會了。但是的情況是,煤價高企,政府為了短期內壓制通脹,控制電價,但是大家應該看到,煤炭的黑金日子造成大量的熱錢殺入,國內產能,國外產能都在急劇擴張,國家為了安撫各大電廠,也批了不少特大型煤礦給電力公司,我記得大唐電力自己的煤炭產能2011年後2年機會能滿足自己發電需求,以後電廠都用自己的煤,煤炭公司的煤該怎麽辦,唯一的出路就是降價。看看現在的電力股盈利多強了,煤炭公司卻走下神壇,而且電力公司又可以高價配股了,這樣銀行債務也立馬解決了,呵呵銀行的壞賬風險也解決掉了。(2011年我寫的投資電力股的10大理由現在也全部得到驗證)。01071, 2011年這麽垃圾的公司目前算上派息也漲了7倍。現在還有負債率超高的行業嗎,有啊,航空業啊,航空業的負債普遍高企,這超高的負債率不解決會危及中國金融穩定的,油價的下跌,業績上升才剛剛開始,股價不漲個5-6倍以上,怎麽好意思呢!況且以後還需要高價配股盡快解決高負債的問題。


6、看機構減持增持沒有多大意義,這幾年投資港股,發現很多機構減持都是發生在股價的最低位,增持也不一定是你買入的理由。


7、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買入確定性強的公司(確定性雖然也是相對的)。


以上所有提到的港股並不代表有真實倉位,純屬個人愚見,投資請自己決斷,虧盈自負,最後,祝大家投資順利!



魔鬼主廚游育甄 求好心切罵跑百名員工 對你最嚴格的人 讓你成長最多

2015-05-25  TCW

十年的地獄廚房訓練,讓游育甄成了法式料理界罕見的女主廚。

如今,她自立門戶,三年換掉一百多名助理,也成了嚴苛的主管。她說,被你討厭的人,往往對你最嚴格,卻也是讓你成長最多的人。

撰文•鄧麗萍

在餐廳裡,法式料理優雅上桌,酒菜精緻而講究,客人淺斟低酌,吃得盡興;然而,同一時刻,在廚房裡,卻是一個火爆緊湊的戰場。

正如美國烹飪實境節目《地獄廚房》(Hell's Kitchen)裡,有米其林三顆星星頭銜的名廚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性格十分火爆,動輒對參賽選手飆髒話;在現實中,美食被端出來之前,地獄廚房的場景就在你看不見的地方上演。

因此,能夠在廚房熬出頭,尤其是星級餐廳,領受過地獄廚房般試煉的女主廚,更是少之又少。風流小館的主廚游育甄,美術系畢業、二十七歲才入行,卻在十年間成為法式料理界罕見的女主廚。

游育甄曾跟隨過兩位大師級主廚,包括與新加坡名廚郭文秀(Justin Quek)共事,也曾在台北知名法式料理侯布雄餐廳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服務時,擔任日籍主廚須賀洋介的助理,都是傳說中的「地獄廚房」。游育甄卻展現過人的意志,咬牙熬過了豐富扎實的訓練。

意志堅定》

被名廚踢當場想走,花三周做到不被挑剔出來創業、開設風流小館後,游育甄搖身一變,也成了被討厭的主廚,三年來,她換過一百多名助理,等於每名助理熬不到十天,就辭職落跑了。原因是,法式料理注重擺盤,講究餐點的精緻度,製作過程要求很高。因此在廚房裡工作,不僅是體力上的鍛鍊,更是心智的考驗。

二○○九年底,在侯布雄法式餐廳當助理時,游育甄跟在嚴格著稱的主廚須賀洋介身邊一年半,堪稱她主廚生涯中最重要的歷練,不僅學到維持品質的穩定,也習慣在高度壓力下,掌握料理配方與出菜時間。

須賀洋介是當代「世紀名廚」侯布雄(Joel Robuchon)的嫡傳弟子,十多歲就到法國學廚藝,二十歲進入頂級米其林三星侯布雄的實驗室,當時侯布雄身邊的大老級主廚都瞧不起他,對他百般挑剔。

但短短五、六年,須賀洋介就在異鄉闖出一片天,從一個叫不出名字、被謔稱「日本人」的小助理,變成獨當一面、征戰各國米其林餐廳的大師級主廚,和當年瞧不起他的主廚們平起平坐。

從地獄廚房的正統訓練出來,須賀洋介也成了恃才傲物的名廚,對助理疾言厲色,批評絲毫不留情面。當他進駐台北侯布雄餐廳,開幕前原本聘了二十多名助理廚師,到開幕時只剩下十二人,走了大半。

通常,法式料理廚房分為前菜、肉類、海鮮三組,每組有一位主廚、搭配幾名助理。須賀洋介做前菜,游育甄和他同一組,回憶當時,只要擺盤太慢,他就直接朝助理踹下去,大罵「too slow(太慢)」,要不然就用日文和法文罵助理「白痴」,每天都被罵,無一例外,「女生還好,被踢而已,男生是又踢又打。」在這之前,游育甄覺得助理工作還算簡單,快則三天、慢則一個禮拜就能上手。但跟著須賀洋介工作時,才發現和他仍有一段距離,「他太厲害了!感覺快要跟不上。」即使游育甄已非新人,手腳也相當熟練,但還是被弄哭過,只能低著頭,淚水靜靜滑落,滴到工作枱上,手卻沒停過。明知助理在哭,地獄主廚也照罵不誤。

有一次,游育甄動作慢了一點,當場被須賀洋介踢一腳。從小到大都沒有被這樣踢過,她頓時非常氣憤,對自己說:「我下午就要走了!」咬牙撐到出完菜,過了情緒的頂點,她冷靜下來,「如果我就這樣走掉,好像很弱、很丟臉,會讓他覺得台灣人就是這麼弱。」所以選擇繼續留下來。

她決定化悲憤為力量,「給自己一個月時間去追上他們,讓所有的人都噹不到我。」從此,在一個月內,她都提早到餐館準備,同時加快速度,結果只花了三個禮拜時間就做到了。

「被你討厭的人,往往對你最嚴格,也影響你最多。」即使遇到超討厭又嚴苛的主管,游育甄仍正面看待,因為嚴厲的師傅,激勵她加倍努力,也幫助她快速成長。風流小館行銷經理陳安香形容,游育甄有著「不服輸」的個性,加上她意志堅定,把自己磨到不被挑剔為止。

標準嚴格》

要求做到基本功,重視細節常急到抓狂三年前,游育甄在台北市金華街開設自己的餐廳,如今成了許多企業家相聚用餐的地方。笑起來眼睛瞇成一線,個性隨和親切的她,在廚房裡,卻也是出了名的嚴格。常常會在氣急之下,斥罵助理:「這麼簡單,為什麼卻弄成這樣?你不要做!」「你給我滾!」當上主廚後,游育甄終於體會名廚嚴師的心情,因為法式餐廳對細節要求很高,品質必須很穩定,自己又要求完美,常會急到抓狂。不過,她自認對待助理仍不如師傅那麼嚴厲。

「被我fire(開除)的,都是基本功無法達到。」游育甄的要求,像是冰箱要擦乾淨,菜要收好,或者切蔥時,動作快一點等。「這些都是基本功,光是要求這些,就足夠讓人都跑掉了。」游育甄苦笑,「還不用說要求他們做菜的味道要跟我一樣。」她打趣說,若以當初那位會踢人的日籍主廚的標準來看,「可能要再加一百個」,沒人能待上一天。

做中學習》

從被罵中自我調適,成為國內頂尖名廚和游育甄共事兩年多的助理林芳任,仍顯得戰戰兢兢,形容游育甄「眼神會掃射」,不太敢與她對看,可見她平日對助理有多嚴厲。另一名助理、景文高中畢業的葉韋廷,原本學服裝設計,覺得做菜很有趣、「女chef(主廚)很酷」,所以從學徒做起。

剛來時,兩人超生嫩,常常被罵哭,但一路走來,她們沒被高壓辛苦的工作嚇倒,反而提早上班,磨出扎實的基本功,如今成為游育甄的左右手。游育甄認為,有些人是有天分、反應特別好;有些人勤能補拙,還是可以做很好的助手。但能堅持下去、能吃苦的,太少。

「只要自己放棄,都是輸的。因為主廚沒有叫你走,他沒放棄你,是你自己放棄你自己。」她說,很多人害怕失敗而閃躲,總會找藉口,告訴自己「我可能不適合」,但那只是讓自己比較舒坦的理由。真正的理由是,你根本就跟不上。

回想起當廚師的歷程,游育甄仍心有戚戚焉,也讓她在觀看奧斯卡得獎影片《進擊的鼓手》時,對於片中立志成為頂尖爵士鼓手的音樂系學生,遇上魔鬼教練,被魔鬼特訓推向技藝高峰的故事感同身受,忍不住激動落淚。

游育甄認為,「要成為出色的人,首先就要遇到一位對你要求很變態的師傅,第二就是把自己逼到絕境,但仍不放棄,自己站起來。」但她也體悟到,每個出色的人都是不容易的,因為得吃很多苦,這也是為何出類拔萃的人那麼少。

料理是自我修行,當人與人之間的條件都旗鼓相當時,剩下就是努力和意志力的問題。游育甄秉持「做中學,學中做」,在那些被罵與被羞辱的職涯裡,自我調適和堅定心志,成為國內極少數的頂尖女主廚。

游育甄

出生:1975年

現職:風流小館主廚

經歷:侯布雄法式餐廳、

Justin's Signatures廚師

學歷:文化大學美術系

 


你真的懂融資嗎?PPTV創始人姚欣的分享絕對讓你震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8/149896.html

黑馬說:移動互聯網時代,視頻產業格局發生了很大變化,並購和轉型成為行業的新關鍵詞。2004年開始創業的姚欣,今年已經邁過了創業之路的第十一個年頭,PPTV也經歷了六次融資,並於一年多以前將控股權賣給了蘇寧。作為PPTV創始人,姚欣在資本市場上有著非常豐富的實戰經驗。
 

\口述 | 黑馬學院導師、PPTV創始人  姚欣
整理 | 黑馬學院  鹹洪雷

 

5月21日,在黑馬成長營第十期資本模塊課程中,姚欣就企業如何把握融資節奏、如何選擇投資人,以及創始人如何退出等問題,為黑馬營學員帶來自己獨到的見解。

 

一、好的商業模式比融資更重要
 
 

 

我們的創業如果想成功,最初一定要有一個原始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就會有一種網絡的效應。創業要找身邊的痛點。我們要想想今天在各自的產品商業模式里面,能不能讓你的產品或服務和用戶量增長之間形成相輔相成的正循環,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比如今天的打車軟件,司機和用戶之間也形成一個正循環。今天的電商平臺,商家和我們的消費者之間也形成這樣的正循環。我們要想想如何在自己的平臺上面創造出這樣的循環,不是靠外力是靠自身可以推動起來,這件事情很重要。有了這樣一個好的模式,比起什麽融資都重要。

 

短板理論不適用於創業公司
 
 

 

假設三個月之後A股泡沫破滅,這個時候你應該做什麽?你要斬釘截鐵做最壞的打算,迅速保留實力,再考慮慢慢成長。要生存下來,還要靠自己。現金為王,兜里有多少錢你就可以活到多久。

 

在資本快速增長的時代,不要覺得只要燒錢、只要擴張就可以成功。我曾經以為只要擴張夠快夠大,搶占足夠的市場份額、足夠的流量、足夠的用戶就可以成長起來,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企業有沒有核心價值,為這個社會和消費者創造、改變了什麽。

 

最開始我以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是你最短的那塊板。後來我發現短板理論不適用於創業公司。我們真正需要的是長板理論,將最長的一塊板做到比競爭對手好十倍以上,才有機會成功。

 

三、別人在瘋狂 但創業者需要冷靜
 
 

 

公司在百人左右的規模,是創業最甜蜜的時刻,這個時候是創業文化濃度最高的時刻,你要非常註意你的創業文化濃度會不會被稀釋。一定要註意你文化的稀釋,你是不是在堅守你的文化。文化是最致命的一件事情,是創業企業在高速成長的時候最需要關註的一件事情。

 

今天的這個時代是別人瘋狂,需要各位冷靜的時代。資本可以分散很多資源,用多個籃子平衡收益,但是我們創業者是把所有的身家、性命、時間押在一個籃子里面。對我們來講,不要看外面那些看似很風光的事情,更多要按照自己的節奏,一步一步有效地去發展。

 

有可能的話,盡量不要把公司做大,並不是公司人越多就越好。到了一定階段,管理效能在下降。如果有可能,把你的公司拆小,現在很多企業開始做內部的分裂創新,就是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是文化有邊界,三層以內你可以影響,再多是不由你控制的。在這種情況下,不妨大膽把一些業務拆出來,任命一個CEO,以戰略股東的形式合作。

 

四、錢不能決定企業的勝敗
 
 

 

融資融得早,融得多,不如把時間卡好。第一步先算算現金流和時間表,設定6個月和12個月兩個點,12個月是黃牌警告,6個月是紅牌警告。融資只是你選擇之一,另外要迅速控制成本,開源節流,你不能只有6個月的時間準備融資。

 

其次,你怎麽去說服投資人。包括在早期A輪、B輪投資的時候,做好財務模型和財務分析很重要。到了B輪以及以後,你有商業模式了,財務表現和分析要做好橫向對比。這樣的發展和規劃對你的發展非常重要。

 

第三是平衡自己。每一次融資,都是原有股東和新股東的博弈。新股東肯定希望占比多,以相對較低的價格占到更好的比例,甚至希望有一個董事席位。你的老投資人肯定希望估值翻兩倍,三倍甚至更多。我們要平衡好不同階段投資者的期望問題。

 

△近日,黑馬成長營十期——資本模塊的課程在上海開課,5月21日下午,PPTV創始人姚欣走進黑馬課堂,為黑馬營學員帶來自己獨到的見解。

 

五、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另外就是融資的心理戰,創業者跟投資人打交道也是心理戰的過程。一方面要把自己很好地賣出去。投資人會觀察你到底有沒有隱藏什麽問題,已經看到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沒有發現的問題才是最大的問題。不同階段要尋找不同的投資人。你想跟你的投資人進行很好的交流和溝通,首先你對他們要有所了解,知己知彼。

 

其實,VC這個行業是企業家對下一代企業家的傳承。真正好的VC、優秀的VC,他們懂企業,懂企業家精神,懂創業。他們會把以前創業的經驗分享、傳遞給你。投資人懂不懂創業,對於你創業的節奏很重要。

 

做好融資的節奏比融資的金額多少更重要。在合適的時間融資,甚至通過期權的方式修正團隊的股份,做一些必要的調整很有必要。善良比聰明更難,創始人給投資人的數據要真實,對投資人要做到誠信,只有雙方彼此誠信才可以提高溝通的效率。

 

△5月21日下午,PPTV創始人姚欣來到黑馬成長營十期資本模塊課堂,對黑馬企業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與診斷。

 

六、莫忘初心 你不是為了錢而融資
 
 

 

當然,不要一味迎合投資者和董事會。董事會是用來發現你的盲點的組織,但是這些盲點不一定對你的業務有影響,所以你要自己做最終決定,是快速成長還是快速燒錢,莫忘初心,你不是為了錢而融資。

 

還有融資談判的策略,要貨比三家。當你有錢了,找任何一家公司去談,拿錢合作比拉人合作靠譜得多,也直接緊密得多。真正把錢融到手是最重要的,估值不要過高,否則投資人會對你有一些不切合實際的期待,反而讓你以後對的投資或退出遇到阻礙。另外,估值只是一個因素,一些重要條款優先清算權的不同可能會讓實際估值差很多。

 

我們的融資可以分階段去披露信息,不要太快就把自己的底牌曝光。我們一般不會放核心的數據,會先簡單介紹自己的公司,之後才會進一步披露商業計劃書,還會隱藏一些核心的數據。有意向去簽Termsheet時,才會把最後的數據提供,這是對自己保護的問題。現在也有一些投資人用這種方式投石問路,結果反而會去投資比你性價比高的競爭對手。

 

七、未來創業更多是合夥人模式
 
 

 

今天創業你可以積累品牌、資金,但是你最需要的其實是你的朋友,創業一路到最後沒有朋友是非常可悲的事情。我們重視創業本身,卻往往忽略了其他的東西。當你有一定余力的時候,幫幫身邊的朋友,做一些長期的感情投資很重要。

 

另外要真正形成自己的思考,去深入思考獲得感悟才是你真正的收獲,而不是人雲亦雲追逐最時髦的標簽。

 

我希望能夠將自己一個人的經驗傳播出去。今天不再是一個誕生喬布斯的時代,那是造神的時代,今天是人人平等的時代,每個人都值得尊敬,都有自己最擅長最優秀的一面。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之間能不能互相合作更為重要。未來創業更多是合夥人模式,不是雇傭模式,未來的創業很可能是在社群中,把大家能量調動起來,其實這樣的創業可能更好。

 

最後,引用曾經我的投資人傳記中的一句話,我覺得這是所有這個時代創業者的寫照:一切的成功都是源於一個夢想和毫無根據的自信。\版權聲明:本文口述姚欣,整理鹹洪雷,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SHOP(SHOP)$   为它们量身打造的Buy Pins 。

在成立五年之后,Pinterest 终于在它的图片旁边放上了叫Buy Pins的按钮,马上将会有超过两百万张Pins下出现这个按钮。刚好,Instagram 也在同一天公布了自己下一步的广告计划,宣布要在广告图片下放置这个神奇的按钮 Buy Button



Instagram 和 Pinterest 是目前全球最受欢迎的两个图片社交网站,在他们创立后的第五个年头,相继决定把在线购买服务内嵌在程式里,这大部分要得益于那些爱在线上花钱的用户们。

早 在 2014年3月,Facebook 宣布旗下的 Instagram 月活跃用户已经首次突破 2 亿,而根据市场研究机构调查表明,2014 年 Pinterest 的活跃用户增长达到 97% 。2014 年的数据显示,93% 使用 Pinterest 的用户有购买意愿,每人每次线上购物平均花费为$58.85,而Instagram 的用户更热衷于buy buy buy,每次线上购物平均花费为$   65。




拥 有这样一群活跃的用户,Instagram 和 Pinterest 自然对广告商家来说有很大吸引力。早在 2013 年 10 月,Instagram 第一次在时间流里插入广告,这个举动当时确实帮助了不少大品牌吸引了广大消费者关注。而在今年3月,Instagram 又开始在应用程式里允许广告商发组图和内置广告链接。而这次,Instagram 则是帮助广告商直接促成消费。用户只需要通过点击这些购买按钮,在不跳出应用的情况下,进行购物、安装或是注册。



Pinterest 也在走相同的路线。在刚开始,Pinterest 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用户发现高品质内容。而在2013年,Pinterest 发布了名为“Rich Pins”的程式,让部分 Pins 上显示价格、折扣等相关信息。这次的Buy Pins更多是在“Rich Pins”的基础上开发的,产品覆盖了macy's这样的大型百货商场,也包括其他一系列的时尚品牌。总之,就是用户喜欢买什么,Pinterest就卖 什么。

https://www.shopify.com/blog/33341508-everythin



不过,还是会有人对这样烦扰的广告感到不满。但话说回来,广告收益始终是社交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也是确保用户使用其应用不收费的保证,至少我们以后看到想买的东西,只要跑到这类社交网站上就可以找到卖家了。

另外,很多人认为Shopify是一家线上电商。其实它也在发展线下服务。早在2013年初,Shopify就曾经推出了自家品牌的POS机和类似Square的读卡器,这两个产品将会用在他们的线下销售业务当中。



目前市场上的销售分为三类:线上销售(eBay)、线下销售(Square),移动端销售。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家厂商是同时具备这三类销售的。Shopify的优势在于将这三类销售同时整合在一起。,从而让消费者自主选择购物方式。

Shopify 称其已帮助超过 150 个国家的 160,000 个商户建立线上商店。Tesla、Google 、百威啤酒和洛杉矶湖人队都是他们的客户。2014年,经由 Shopify 平台达成的交易已经超过 38 亿美元,比上一年暴增 133%。

Shopify现在已经从Blackberry手上夺过加拿大科技企业的领军大旗。现在公司员工已经超过500人。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