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台股大漲三個月 投資人居高思危 指數近九千點 上檔壓力大

2015-11-16  TCW

台新投顧總經理莊明書認為,美、中、台經濟數據不佳,雖然選舉行情尚未結束,但根據歷史經驗,距離投票日越近,台股漲幅越少,尚未進場者不妨以靜制動;美國升息、總統大選仍是影響台股後市的最大關鍵。

延續十月漲升氣勢,十一月台股繼續攻堅,雖遭遇爆量大跌回檔,但兩岸領導人首度見面、證所稅即將塵埃落定等利多陸續報到,可以推論,台股特有的選舉行情仍未結束。

此外,現階段國際股市也有利台股。首先,美國遲未升息,中國卻持續降準降息、歐洲央行已經暗示年底前將實施QE2,全球資金氾濫,仍是股市繼續上揚的來源。

加上第三季全球股市重挫,超跌的標的比比皆是,這兩個原因造就八月底以來的大漲行情,台股漲幅更是一馬當先,領先全球主要股市。

全球景氣仍不佳 對台不利不過,如果看到疲弱的基本面數據,對於目前股市恐怕要多一些戒心。先看台灣,不論是第三季GDP(國內生產毛額)年增率為負值,還是多家研究機構預估:「今年不保一、明年不保二」,都顯示明年景氣能見度依然不佳。

除此之外,上市櫃公司公布第三季季報,因去年基期高,第三季整體獲利將比去年衰退,季增率雖然成長約七%,但主要是匯兌收益貢獻;由於第四季非上市櫃公司營收高峰,新台幣也較第三季略升,因此預估第四季獲利將較第三季衰退二成。加上大選後,人事處於交接階段,政策能否延續頗多疑問,不確定因素更讓景氣雪上加霜。

此外,影響台灣景氣最大的美國與中國,也是問題多多。美國遲遲不升息,說穿了也是景氣作祟,全球經濟欲振乏力,連帶讓美國企業復甦放緩。中國呢?儘管近期 正式推出十三五計畫,但GDP年增率目標調降至六.五%,代表外部需求相對減少,重點只能轉向內需、扶持本土產業,對台灣仍舊是弊大於利。

接下來,「美國升息」與「總統大選」仍是主導台股中期漲跌的議題。從聯準會釋出「不排除十二月升息」的訊息,加上就業數據遠優於預期,升息可能性大幅升高,相信這是未來一段時間,影響全球股市的重要變數。

聯準會若在十二月升息,除了經濟成長與失業率達標,更重要的是,有幾個不得不出手的重要訊號浮現。首先,美股整體本益比已達十七倍,比金融海嘯前還高;美債殖利率持續走低,相對債券價格也進入超漲區,股、債都有泡沫化疑慮,勢必要透過聯準會政策化解。

另一個重要訊號,則在新興市場。近一、兩年來,新興市場國家幾乎都被美國升息預期搞得人仰馬翻,熱錢匯出、匯率大貶、通膨嚴重,原物料價格低迷,更重創相 關國家經濟。唯有聯準會升息、原物料價格因利空出盡而止跌回穩,各國才有機會重回成長軌道,全球經濟也才能趨於穩定。所以,下個月初美國就業數據,以及油 價、美元走勢,將決定十二月中旬聯準會是否升息,應密切注意。

空手者別躁進 進場再等等至於總統大選,雖然仍可預期有政策利多,但統計過去四次總統大選,從投票日前六十個交易日、約三個月前,到投票前一日,大盤平均漲幅達一成,但 距離投票日越近,則漲幅越少。從今年十月起算,最高已上漲一○%,因此空手者最好再耐心等待,不必急於追高。

以德國股神科斯托蘭尼所說,「人與狗」的比喻,來看目前股市與經濟關係,台股(狗)恐怕已跑在景氣(人)前面一段距離了,股市經過近三個月反彈,大多數公司股價至少回到合理區間,現階段投資人務必提高警覺、居高思危。

預估指數在九千點、年線附近的壓力相當大,十一月下旬,隨著聯準會開會日逐漸接近,將是投資人逢高獲利了結的適當時機。

美國內需股 較具成長動能至於選股,多數電子股明年第一季的能見度普遍不佳,即使台積電提出明年第一季庫存將消化完畢的利多,但下游受惠情況有限,因此選股難度不低。 目前來看,還是以受惠美國經濟復甦的內需產業,如汽車、房屋相關,以及運動用品股,較具成長動能。

此外,中國清華紫光掀起兩岸半導體業整併潮,剛好符合目前全球半導體業大趨勢,有調整過剩產能、重建產業秩序的好處,完成整併者,已具備再戰長線行情的資格,值得多關注。

撰文 / 口述•莊明書 整理•唐祖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90

三張財報看穿庫藏股買盤陷阱 美庫藏股大買家,微軟股價增幅竟勝蘋果

2015-12-21  TCW

買庫藏股護盤被視為股價特效藥,但比起看短線跟買,投資人應看清公司現金流、ROE,才能掌握長期走揚趨勢。

美國升息在即,造成金融市場動盪,也重挫近期台股,不少上市櫃公司又大動作實施庫藏股,期待護住股價。但從美國企業大量庫藏股的效果來看,錢撒出去越多,股價卻持續低迷的比比皆是,庫藏股已經不是萬靈丹了。

獲利衰,每股盈餘卻增微軟長期ROE沒上升反降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上市企業今年前三季實施庫藏股總金額飆破五千一百億美元,創二○○八年金融海嘯以來新高,其中買最多的企業是蘋果,其次是微軟,第三與第四多則是高通與美國國際集團(AIG)。

從結果論來看,今年以來(截至十二月十一日),只有微軟股價這段時間內漲幅優於那斯達克指數,其餘的漲幅都比指數少,特別是高通落差更超過三十個百分點。但為什麼被市場認為是舊科技時代名詞的微軟,居然會比稱霸當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蘋果、高通表現更好?

原因可能跟庫藏股有關。因為根據研究機構FactSet統計,近一年微軟總共買回逾三%庫藏股,今年第三季獲利雖較去年同期衰退一.三%,但每股盈餘卻年增三.一%;且如果拉長時間來看,微軟二〇一五年會計年度(截至六月底)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僅一四.三六%,遠遠低於兩年前的三〇%。

股價和獲利表現沒有呈現正相關,玄機其實藏在財報裡。

據會計算法,當上市公司自市場上買回自家公司股票時,公司資產負債表「資產」項下的現金流出會減少,同時資產負債表「權益」(資產=負債+權益)也會呈現「庫藏股」做為權益之減項。等公司註銷之前所買回的股份時,減少流通在外股數,進而提高公司財務數字,例如:每股盈餘、每股淨值、股東權益報酬率等。

簡言之,庫藏股是讓盈餘分配的分母變小,藉此提高績效。但如果分子,也就是企業獲利能力或現金流持續萎縮,會因為當企業買回庫藏股時,其他投資人或者企業高層持續賣出,供給大於買盤,股價自然會不斷破底。

另外,由於庫藏股是拿公司現金買股票,等於也是一種支出,間接降低企業其他研發支出能力,長期面百並非好事。

股數變少,股價未必漲惠普、IBM股價仍處低點

貝萊德(BlackRock)執行長芬克(Larry Fink)對此就提出批評指出,「有些企業用在實施庫藏股的資金太超過,花在有助於長期營運成長的投資反而投入太少。」

最明顯例子,就是惠普和IBM。根據路透報導,惠普(HP)前執行長菲奧莉娜(Carly Fiorina)任職近六年期間,公司獲利為一百二十億美元,卻斥資一百四十億美元購買庫藏股。她的兩位繼任者也都在短暫的接掌期間買回大量庫藏股,惠普股價目前卻是處於十年來低點。

另一家企業是股神巴菲特最大持股的IBM。它同時發放股利和實施庫藏股,二〇〇五年以來,花了一千二百五十億美元實施庫藏股,超過同期間的研發投資,其股價今年卻創下五年來新低。

上述案例顯示,影響股價關鍵,不完全靠減少流通籌碼就可讓股價上揚。那麼企業究竟該怎麼做才對?或許可以參考麥當勞的案例。

營收下滑,獲利率拉高麥當勞改加盟股價創新高

面對速食業市場越來越艱辛,麥當勞在二〇一四年五月除了宣布庫藏股外,還重新調整營運模武,計畫在二〇一六年底前把一千五百家直營店賣給加盟商,主要位於歐洲、中東、非洲和亞太地區,台灣市場今年六月也開始調整。

這做法幾乎是財務導向。從財報分析,麥當勞直營店營業利潤率僅個位數,但若是收取授權金模式,營業利潤率可高達逾八成;換言之,麥當勞是往創造更多現金流的模式移動,而非只靠紙上作業美化數字。因此,關掉直營店雖讓營收下滑,但拉高獲利率對股價才是長期利多,麥當勞十二月股價再創歷史新高,多少反應出新政策下的市場預期。

搭便車,先認清兩重點穩定現金流與走揚ROE

以台灣現況來說,上市櫃公司實施庫藏股的結果大多像惠普和IBM,亂象甚至更多。

例如公司對外宣布庫藏股,但在當股價落在收購價位區間和時間內,公司競還沒買足。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統計,這類型公司占比高達兩成。

或是公司一邊實施庫藏股,一邊又趁股價低時發行可轉債給特定人認購,間接膨脹股本,對小股東權益都是種傷害。台灣金管會應嚴格規範企業庫藏股的執行效率,並嚴審實施庫藏股公司的發債籌資計畫,否則台灣小股東永遠是被

「乾洗」的一群。

至於身為投資人,如果要搭庫藏股買盤便車,得先要認清楚這家公司能否持續創造穩定現金流,或者是股東權益報酬率長期穩定走揚。

因為在低利率環境下,不論是殖利率或配息率,只要優於固定收益商品,長線大型共同基金才有長期持有的動力,隨著公司庫藏股越多,流通籌碼會越集中,股價才有可能長期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346

A股大股東質押高燒不退:“圈地”浪潮背後藏隱憂

昨日晚間,萬科A(000002.SZ)發布公告顯示,鉅盛華通過信用賬戶融資融券方式持有的萬科A約3735.7萬股無限流通A股劃回普通賬戶並通過質押式回購方式質押給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並已辦理完成股權質押登記手續。

公告顯示,截至2016年7月12日,鉅盛華通過普通證券賬戶直接持有公司股份92607047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39%,累計質押股數為926070462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39%。至此,鉅盛華已經將手中所有直接持有的萬科股權全數質押。

鉅盛華此次流通股權質押市值約為67.7億元,不論此舉背後的意義旨在控制權的爭奪亦或其他商業布局,《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A股市場資本運作高燒不退,大股東股權融資浪潮持續高漲。

大比例股權質押融資頻頻

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今年6月單月滬深兩市共披露841起股權質押,質押股數合計286.61億股,參考總市值為3528.4億元。

據記者梳理,相當於每筆質押均3407.93萬股,合計每筆市值月4.19億元。而7月才剛剛過半,質押潮雖較6月稍稍降溫,但已披露的股權質押也已達到231起,質押股數合計89.7億股,合計市值約1120.9億元。

對於頻繁發生的大舉質押,市場有聲音質疑是否存在套現可能。銀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孫建波認為,質押並不能與套現劃等號。“企業貸款是以企業固定資產作為抵押的貸款,而股權質押是以大股東的股權做質押。大股東賣股權才是套現的,而質押反而存在股東長期持有股權的可能。”

值得註意的是,本月將手中股權高比例質押的上市公司股東並不在少數。7月8日,ST*魯豐第一大股東於榮強分別將持有2471萬股流通股及2億3千萬股限售流通股質押給山東宏橋新型材料公司,共質押2.5471億股,合市值約9.75億元。此次質押占於榮強個人持股的約71%,占ST*魯豐總股本的25.1%。

同一日,大洋機電(002249.SZ)董事長、董事、同時也是第一大股東魯楚平亦將手中2億7千萬股票質押給中國銀行,合市值約32.3億元,占魯楚平個人持股35.76%,占公司總股本11.4%。

孫建波高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上市公司可質押的資產有很多種, 股權質押受到歡迎正是因為其他類型的資產原來越面臨體制的風險,融資存在難度。“比如房地產雖然現在價格較高,但可能存在賣不掉的情況,而股市的指數處於低位,風險不算太高,質押較容易被接受。同時股權質押是一種相對較為快捷的質押方式,股票的利率不高,較一般抵押貸款也相對靈活。”其對記者表示。

國金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立峰對記者表示,資本市場不斷發展的同時也不斷豐富了融資工具,融資渠道呈多元化,股權質押是資本市場股東眾多的融資方式之一。李立峰稱,現在實體經濟資金面相對緊張,企業對現金確實存在一定需求。

眾股東齊出手

記者還註意到,在股東質押潮中,除去大比例質押所持股以外,也不乏上市公司股東集體“典當”的情況。據7月8日公告顯示,加加食品(002650.SZ)前三大個人股東將股權質押給方正證券,合計質押6125萬股,合計約4.55億元,占三人總持股的22.6%,占公司總股本5.3%。值得註意的是,截止當日公告,其第一大股東湖南卓越投資有限公司共計質押公司股份2.16億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9.75%,即公司超過24%股權處於質押狀態。

景峰醫藥(000908.SZ)的前四大個人股東也齊齊出手,7月12日公告顯示,四人共質押8485.5萬股,占總股本的約9.65%。

孫建波認為,一般股權質押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公司有融資需求,由大股東出面質押股權;二是股東本身有其他的投資需求需要資金。

李立峰表示,股權質押也是杠桿的表現之一,在市場平穩時股權質押是非常必要的融資工具,能夠支持實體的發展,但同時也會埋下一定風險,一旦市場出現過快過激的下跌會出現流動性風險。“其實市場不需要過多恐慌,這是個加速的過程,市場在出現快速下跌時需註意是否觸發股權質押的平倉線”,李立峰告訴記者:“主要還是防範流動性危機帶來的系統性的風險,而市場平穩的時候並不需要過分擔心股權質押的流動性問題。”

“股權質押的融資根據公司業績等情況存在一定折扣,一般在三到五折左右。現在指數點位較低,出現股價腰斬導致清盤的概率相對較小。同時,兩融業務量下降,證券公司的資金相較充裕,增加股權質押業務也屬正常。”孫建波對記者稱。

記者註意到,在7月231次股權質押中,僅僅107起對外披露了質押股份類型,尚未過半。披露的質押類型中,46起為限售流通股,9起包含限售流通及普通流通股。雖市場較年初趨於穩定,然而限售股仍存在遇到大幅波動無法及時拋出的風險。花無百日紅,股市是否會能保持眼下相對風平浪靜的格局,值得玩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934

順豐上市殼股大漲 分析師“恐高”研報做減持評級

A股市場評級為“減持”的券商研報並不多見,首次覆蓋的深度報告就建議“減持”更是鮮有。更為奇特的是,建議“減持”卻並非實際看空,研報做出的利潤預測還高於公司預期、市值預期亦高於同行預測;這一怪相即發生在國泰君安交運團隊的一則研報中。

針對順豐控股借殼鼎泰新材,國泰君安交運團隊近日發布了首次覆蓋的深度報告,對商務快遞行業發展空間、順豐的商業模式和行業地位給予肯定;但報告卻對該股做出“減持”評級,並直言若鼎泰新材股價下跌50%、順豐控股估值更具誘惑力。上述報告立即引發市場極大關註和爭議。

然而,這並非是首家對鼎泰新材做出謹慎評級的券商。在中原證券今年7月出具的個股報告中,亦對鼎泰新材給出“觀望”評級。綜合報告觀點來看,股價漲幅過快、估值過高,是影響個股評級判斷的重要因素。

首次覆蓋即建議減持

國泰君安交運團隊在8月5日發布了《當下可小憩,靜待王者歸》的個股報告,首次覆蓋鼎泰新材,並對擬借殼的順豐控股做深度分析。報告的導讀觀點極為鮮明,“如果股價下跌50%,順豐控股作為具備世界級快遞企業基因和潛力的企業,其估值將具備吸引力。”隨即,“國泰君安看空順豐、股價將繼續大跌50%”的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開來。

然而,從研報正文內容來看,上述研報並非不看好借殼鼎泰新材的順豐。相反的是,對於順豐所處的商務快遞行業前景和公司發展進程,報告更是毫不吝嗇溢美之詞。報告稱,順豐在股權變更、資本開支上的決策都踩在了恰當的時點,企業家的戰略思維可見一斑;認為順豐“已成為商務快遞領域的佼佼者”,還稱“順豐創始人王衛有著異於常人的冒險精神與勇毅”。

此外,報告還預計順豐控股2016至2018年凈利潤分別為26.5億元、33.7億元、40.7億元,同期EPS分別為0.54元、0.69元、0.83元,報告的預測均高於此次重組方案中公司的預測數值。

但與此同時,報告根據PE和PB兩種估值方法,給予鼎泰新材“減持”評級。看好卻不看多,究竟是噱頭還是另有原因?

在針對上述兩種估值的詳細分析中,上述研報稱,參考2016年物流行業可比公司30倍的平均PE, 考慮順豐控股行業中的龍頭地位和品牌溢價,給予公司40倍PE,對應市值為1068億。按照鼎泰新材重組前預計2016年EPS 0.12元計算,考慮重組預期,給予180倍PE,對應的股價是21.60元/股。

若參考2016年可比公司3.14倍的平均PB, 考慮順豐控股重資產的特征,給予順豐控股2.6倍PB,對應市值為1379億。按照鼎泰新材重組前2016年預計每股凈資產2.96 元計算,考慮重組預期,給予9.5倍PB,對應的股價則是28.12元/股。

考慮順豐的重資產特性,報告最終取PE估值法下的22.86元/股為目標價。然而,8月5日當天收盤價為39.53元/股;若以此推算,上述報告的目標價較市價的跌幅在42%。若以鼎泰新材複牌後的階段最高價51.15元/股計算,距離目標價的跌幅在55%。

那麽,國泰君安的這一測算是否合理呢?在順豐擬借殼鼎泰新材的方案公布後,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券商發布過首次覆蓋報告。其中,民生證券研報在5月底時給出“強烈推薦”的評級,長江證券研報則給予“買入”評級和重組後1090億的市值預測。同期的安信證券報告認為,公司短期合理價值約為1000億,按定增後49億總股本計算出的股價為20.7元/股,首次覆蓋給予了買入-A評級。 至6月上旬,國金證券發布報告給予“買入”評級,並稱順豐上市後合理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

然而,複牌後鼎泰新材的連續漲停,其股價不斷飆高,遠超賣方研報的預期值。伴隨這一落差的加大,券商分析師紛紛“恐高”,評級下調。今年7月,中原證券發布首次覆蓋報告,給予鼎泰新材“觀望”評級。對於此評級的原因,報告稱雖公司未來發展前景良好,但目前估值水平較高。

而國泰君安上述“減持”但不看空的研報,亦是如此。對比來看,國泰君安報告中的目標股價和市值預測,高於此前多份研報的預期。“我們選擇了保守但與我們當下能力相符合的估值”,研報末尾總結稱。

A股鮮見研報實際看空

有券商分析師表示,由於交易機制的差異,A股市場中看空個股的賣方報告極為少見;不看好的個股“最多是不推薦”,一般不會出具“減持”甚至“賣出”評級的報告。這與境外市場的賣方研究有很大不同。

查詢公開資料也可見,在過去一年內,評級為“賣出”的A股公司研報均不是出自內資券商之手,而主要由瑞銀證券等外資行發布。此外,評級為“減持”的個股研報也多由高華證券發布;中銀國際在今年內發布有多個“減持”評級的個股研報,主要涉及中海油服。

以中銀國際7月底發布的中海油服報告為例,報告稱,二季度公司主業凈虧損環比收窄,但盈利改善幅度低於預期;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約84 億人民幣,下半年業績難有明顯複蘇。報告下調了該股的盈利預測,並對H 股和A 股重申了“賣出”評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79

美聯儲不加息刺激歐股大漲 美股連續三日高開

周三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的決議,符合市場預期,同時刺激全球股市普漲,周四美股持續高開。

標普500指數高開7.83點,漲幅0.39%,報2171.69點。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高開68.14點,漲幅0.37%,報18361.84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高開26.85點,漲幅0.51%,報5322.03點。

美聯儲決定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在0.25%~0.5%不變,符合市場預期。受益於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使得周三美股和國際金價全面上漲,其中納指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收盤價紀錄。

歐洲股市今日接力高開高走,截至周四美股開盤,歐洲斯托克50指數漲逾2.43%,英國FTSE 100指數漲1.38%,法國CAC 40指數漲2.42%,德國DAX指數漲2.26%。

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中,對於加息最為明確的表述為:“預計今年加息一次”。對於這樣的表述,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程實認為,12 月加息的預期引導也並不強烈, 耶倫在講話中給年內加息一次施加了相機抉擇的限制條件,鴿派風格顯露無遺。

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市場顯示12月加息概率為51.7%。如果美聯儲想要在12月加息,必須在加息之前形成較為明確的市場預期,但是目前市場的預期並不強烈。

ADS Securities零售經理Jamieson Blake表示,“美聯儲按兵不動讓市場興奮不已。近幾年來,低利率環境一直在推升股票與其它風險資產價格。”

可以預見的是,耶倫必然還會利用11月政策會議及其他美聯儲官員公開表態的機會,來提高市場加息預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071

年報高送轉預期概念股盛筵開啟 潛力股大掃描

以溢多利(300381.SZ)為首的填權板塊大漲,一定會令市場關註到每年第四季度最具爆發潛力的相關板塊,年報高送轉預期概念板塊。而實際上,具有較強高送轉預期的個股也已經開始悄然上漲。

其中,如被海通證券首推的高送轉潛力股微光股份(002801.SZ),自7月19日打開上市後的連續漲停後,一直強勢橫盤,並在一周前再創新高。其推薦的另一只潛力股麥趣爾(002719.SZ)更是自9月中旬以來已出現40%的漲幅。

盡管大家都清楚,高送轉本身並不會帶來收益的增長,但據長江證券分析,投資者仍習慣性認為上市公司會通過高送轉向市場傳遞公司未來業績將保持高增長的信號,將其視為利好。

就在2016年中報,43家上市公司公布了每10股送轉10股或以上的高送轉預案。其中,彩虹精化(002256.SZ)、吳通控股(300292.SZ)、天潤數娛(002113.SZ)、愛康科技(002610.SZ)、煌上煌(002695.SZ)等上市公司更是已經完成實施了每10股送轉30股的超高送轉方案。而從其公布預案前到公布預案後股價累計最大上漲幅度來看,除了吳通控股因停牌近半年而僅有最大不到80%的漲幅外,其它四家股價均出現了翻倍上漲,其中煌上煌及天潤數娛累計最大漲幅接近或超過2倍。

在2015年年報,勁勝精密(300083.SZ)也實施了每10股轉增30股的超高送轉方案,而就在當年9月中旬至年底的那輪反彈中,勁勝精密股價累計上漲1.7倍,並大幅突破了其在當年那輪牛市時的點位。

而據海通證券根據其設定指標所篩選出的年報高送轉組合情況來看,其在每年的11月-12月份均存在可觀收益; 且從近幾年的趨勢來看,收益反映有提前跡象。據其測算,該組合在2008年-2015年的11月、12月份平均收益分別為11.30%、4.40%,而相對於創業板綜在2010年-2015年11月、12月份的平均超額收益分別為8.98%、-1.10%。

由於高送轉概念在年報及中報披露前期均有較大投資機會,近年來,海通證券等多家分析機構均對高送轉預期較高個股進行了篩選和推薦。

據海通證券近日對年報高送轉預期前50只個股的篩選結果,其中大部分為今年以來上市的次新股,除上述個股外,還有如維宏股份(300508.SZ),海順新材(300501.SZ),朗科智能(300543.SZ)等。

但實際上,從2015年年報及2016年中報實施超高送轉的情況來看,上述每10股送轉比例均在30股的上市公司中並無次新股。而海通證券所推薦的2014年1月份上市的麥趣爾股價也同樣在近期表現強勁。

而同樣與麥趣爾同樣在2014年上市的,由海通證券推薦的高送轉預期個股中,還包括了友邦吊頂(002718.SZ)、南威軟件(603636.SH)、中電電機(603988.SH)、科隆精化(300405.SZ)、柳州醫藥(603368.SH)、東方通(300379.SZ)等。

若從行業分布的角度來看,長江證券通過對2011年至2015年所有高送轉上市公司的分析得出,計算機和機械設備行業高居前兩位。在信息技術行業,長江證券認為,博彥科技(002649.SZ)、四方精創(300468.SZ)、真視通(002771.SZ)等具有高送轉預期。

而機械設備行業中,興業證券在結合考慮定增預案及股權質押等可能使得大股東推出高送轉預案願望更強的因素後,認為如南興裝備(002757.SZ)沃施股份(300483.SZ)、誠益通(300430.SZ)、力星股份(300421.SZ)、贏合科技(300457.SZ)等更具年報高送轉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42

碧桂園恒大等內房股大漲 因預期三四線城市樓市要火?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3-25/1088255.html

2017年以來,沈寂多年的香港內房股忽然集體“暴動”,中海宏洋、碧桂園、雅居樂、旭輝控股等個股年初以來大漲50%,中國恒大、富力地產、綠城中國等個股漲幅超40%。

3月22日,碧桂園發布2016年財報。在強勁的業績助推下,23日碧桂園以6.06%股價漲幅領漲港股地產板塊,報收7港元;除中海宏洋微跌0.23%以外,其他內房股也有不同程度上漲。合景泰富漲幅5.44%,綠城中國、雅居樂、中國恒大、保利置業等個股漲幅逾3%。

23日,恒生地產建築業指數收盤上漲1.23%,報3456.87點,年初以來累計漲幅21.70%。恒生中國內地地產指數年初以來更是大漲超29%,22日收盤上漲2.26%,報4007.04點。

在內地房地產調控頻出的當下,是什麽推動了低迷的內房股忽然大漲?

資金推動上漲

長期以來,內地在香港上市的房地產個股估值偏低,市盈率、市凈率都不高,與內地差了大半截。

近期內房股的大漲,首先必然與資金的推動有關。“內房股股價大漲是由於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內地資金的流入,他們買的時候勢頭比較猛,所以推高了股價;另外維護自己公司股價的一些主力也趁勢推高,制造熱烈氣氛。”香港地產及金融資深評論人黃立沖表示。

“內房股”雖然在海外投資人眼中,是人民幣資產,因他們的利潤來自內地,如果人民幣貶值將影響其港幣計價的利潤。但在內地投資者眼中,港股是“準美元資產”,因為港幣跟美元掛鉤。到海外配置資產,最方便的就是買港股。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記者,“過去香港資本市場對房地產股有一些誤解,認為國內房價存在一定的風險泡沫,但是在政策的打壓下國內房地產市場卻表現得很強勁,很多業績表現好的房企就成了他們的投資標的。”

除了滬港通、深港通開通後內地資金的流入,在美元加息靴子落地後,海外資金也明顯回流到香港。“港股本身在全球估值較低,美聯儲加息資金有所回流,對於香港內房股上漲有一定的正面影響。”中國投資協會城鎮化投資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王德勇向記者表示。

房企業績的基本面良好也是股價上揚的重要因素。2016年可以說是內房股業績最好的一年。彭博數據顯示,20家香港上市的中資地產商去年合同銷售額合計增長56%,推動其核心凈利潤同比增長18.2%,2017年預計將增長22%。

“房地產信心提升,中國崛起勢頭越來越確定,之前大家不看好房地產是認為其泡沫大,遲早會崩盤。從一些企業的業績,尤其是1-2月份的銷售業績看來,沒有跌反而漲,整體的業績表現還算不錯。”王德勇說。

“房地產企業自身的業績表現對其股票的影響比較大。一些上市房企市占率在提升,越大的企業可能越有較好的表現。”嚴躍進說。

房企樂觀的銷售目標也是一種推動力。比如近期富力地產、雅居樂均提出了三年千億的目標,恒大和碧桂園的目標更是超過4000億。“很多企業1千億、2千億、3千億這樣的銷售目標,我不認為是激進的,這些企業在市場上表現得可能更好。”嚴躍進表示。

上漲能否持續?

在深圳一位大型地產商人士看來,內房股並非是全部大漲,而是有分化的,一些業務集中於三四線城市的內房股漲幅較大。比如專註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中國海外宏洋集團、碧桂園、恒大等房企都是內房股領漲的龍頭。

在一二線城市調控收緊的前提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今年繼續因城施策去庫存。這意味著,目前房地產庫存仍處於高峰的三四線城市樓市有望得到政策支持。

安信證券研報顯示,1 月份市場成交和房企銷售數據超預期。雖然各熱點城市樓市調控不斷深化,但未調控強三線城市成交持續走高形成對沖,推動1、2月份市場銷量好於預期,主流房企年初以來的銷售數據仍十分亮眼。

嚴躍進認為,一二線城市政策收緊,需求外溢到三四線城市,使得最近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表現不錯,呈現環比正增長和同比正增長。比如說滁州等地的房地產業績創下歷史新高。

王德勇也表示,內房股的大漲與國內房地產市場業績有關,房地產企業的交易量上升,使得凈資產上了一個大臺階。預計在政策調控下,三四線會持續火熱一段時間。

目前內房股已經上漲了一段時間,一些個股股價已經翻倍。對於未來內房股是否持續上漲,業內人士說法不一。

“政策明確說會對一二線城市房地產行業進行管控,對三四線城市會有一些支持,這跟企業的區域分布有關系,很多配置在三四線城市的房企,業績增長還是有保障的。”王德勇認為,內房股的上漲與否,與後續政策有關系,如果政策繼續打壓導致一二線城市銷售量下滑,不排除政策還會有放松的可能。

樂觀者還認為,投資者結構上,港股市場以境外投資者為主,其中機構投資者所占比重超過七成,個人投資者占比不到三成。海外投資者“喜歡”的是輕資產、運營型的公司而非重資產的房地產企業,所以過去內房股往往得不到好的估值。

但是近期,香港投資者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內資機構、銀行、投資人成為港股的投資者,尤其國有資本和險資。

比如,在華潤置地、恒大、融創等內房股的上漲中,主要貢獻來自內地的資金,尤其是偏好銀行、地產等藍籌股的險資。

深圳一位房地產人士則表示,內房股上漲的趨勢未來很難延續,因為一二線城市房地產政策收緊,一些深耕三四線城市的房企受益,但並非對所有內房股都有正向的效應,內房股是否上漲跟房企的銷售業績相關。

興業證券也指出,從長期角度看,一二線城市長期向上的大趨勢基本不會改變,因為銀行必然給地產加杠桿的強邏輯,壓倒了人口、城鎮化率等其他邏輯。在金融自由化背景下,銀行核心利益就是在一二線核心城市配置按揭。短期內政府強行壓制核心城市房價帶來的短期抑制,以及貨幣政策帶來的擾動,不會改變長期大趨勢。

“如果這一波大漲的核心助推力是三四線去庫存,那麽這種上漲就不可持續”,前述開發商人士指出。

黃立沖則認為,內房股的後續表現取決於國家政策和解套資金會否回流,目前看來解套資金回流可能性不大,因此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錢從內地流入,否則這批錢會被套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913

大跌背後的大宗交易:消費股大折價賣出 遊資18.84%高溢價買入暴跌股

本周,上證指數從3268.92點下跌到了3222.51點,跌幅達1.41%;創業板指的跌幅從1964.62點下跌到了1907.34點,跌幅達2.92%。

在市場大幅度下跌背後,大宗交易也相當頻繁。記者了解到,在經過一輪上漲之後,消費股龍頭近期也開始調整,體現在大宗交易上包括洋河股份、伊利股份等公司被大比例折價賣出。

而值得關註的是,在這一輪下跌中,仍然有一些業績糟糕的暴跌股獲得了遊資的高溢價買入,而且兩次購買“越買越貴”。

消費龍頭被大折扣賣出

從本周公布的交易數據來看,不少消費股龍頭也進入到了大宗交易之中。白酒股在今年以來成為市場上一個很大的亮點,洋河股份的走勢更是相當靚麗,近期上漲到了90.98元的歷史高點。不過,隨著市場的回調,白酒股的股價也出現了調整,3月27日,洋河股份有一筆49萬股的成交,成交的折價率為4.06%。

伊利股份和桃李面包也被折價賣出,伊利股份在3月29日有一筆折價8.04%的交易,而到了3月30日,還有一筆折價8.02%的交易。桃李面包在3月27日有一筆折價9.99%的交易,而到了3月28日,則有一筆折價8.34%的交易。

事實上,隨著之前消費股龍頭股價的暴漲,關於消費股龍頭是否有泡沫已經開始討論。廣發證券發布的研究報告稱,國內短期的宏觀經濟比較穩定,但是對於中長期的經濟增長和改革轉型方向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面對這種不確定性,大家都去“抱團”穩定增長的消費龍頭,使其獲得了“確定性溢價”。只有等宏觀環境的不確定性降低以後,消費龍頭股的估值泡沫才會被刺破,而目前來看似乎還沒到泡沫破滅的時候。

資金高溢價買入暴跌股博重組?

值得註意的是,在本周的大宗交易中,仍然有一些股票在暴跌行情中獲得了高溢價買入。在3月30日的交易中,博通股份也有一筆相對於當日收盤價高18.84%的成交,成交量為21.66萬股。不過就在當天,博通股份的跌幅高達7.45%。

而就在3月29日,博通股份還有一筆溢價率為3.69%的大宗交易,成交量為18.94萬股,成交金額為941.51萬元,當天,博通股份的股價也大跌了3.31%。博通股份近期業績表現糟糕,去年的營業收入為16170.82萬元,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率為-6.09%,凈利潤為-999.03萬元,凈利潤同比增長率為-414.29%。

而公司的業績之所以虧損和之前重組失敗,對公司業務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有較大的關系。據了解,公司之前有過兩次重組計劃,但是都以失敗告吹。

另外,在鐵路運價調整消息的影響之下,西部創業近期的股價一路上漲,而公司在3月30日大宗交易中出現的成交,也是以溢價了8.96%而成交了110萬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812

8大券商看“雄安” 受益股大揭密

雄安新區的建設,到底能有多大的想象力?“設雄安,再調深圳市委書記許勤。北京邊上再起深圳,白洋澱里畫了一個圈”。據新華社報道,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這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

有券商人士表示,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或具有參考意義。 深圳特區2016年底,GDP1.95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四;上海浦東新區2016年GDP達8732億元,占上海GDP比重高達31.8%,相比於1990年GDP年複合增長率約21%。

多家券商表示,在未來一二十年的時間里,雄安新區將是一個不斷推進的巨大工程,諸多配套政策將由此產生。

雄安新區“刷屏”,哪些板塊,哪些上市公司將由此受益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多家券商表示地產、建材、鋼鐵、機械、交運、環保、水泥、醫療等幾大板塊被8大券商看好,其中地產股備受推薦。

但需警惕的是,備受券商分析師推薦的地產股華夏幸福(600340.SH)近日傳出在拿地方面白洋澱及雄縣產業新城協議已失效的傳言。同時據河北省紀委監察廳網站消息,保定市雄縣原縣委書記吳亞飛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審查。在事關雄安新區的消息面錯綜複雜,後續事關“雄安新區概念股”的投資,其中一大風險是雄安新區建設進度緩慢。

雄安新區是“老生長談”麽?

雄安新區是京津冀一體化的重要一步。時至今日,京津冀一體化的推出已有3年。建設雄安新區是否是老生常談?

國泰君安、安信證券、興業證券、民生證券、廣發證券、中信建投、天風證券和華泰證券、等8大券商表示,雄安新區的推出意義深遠。

天風證券認為,其一,定位之高罕見。雄安新區是繼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之後的第三個全國意義上的新區。值得註意的是,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都是副省級單位,各自傾註了一代領袖的心血。其二,規模之大罕見,深特區總面積1996平方公里,浦東新區總面積1210平方公里,雄安新區遠期規劃面積2000平方公里。其三,用詞力度罕見,新華社用千年大計來形容雄安新區的建設。這個詞出現在官方新聞稿里尚屬首次。

安信證券表示,談及雄安新區這一主題,市場第一反應會覺得它是老主題,因為它是京津冀的戰略的一部分。雄安新區主題屬於政策驅動的主題,只要驅動力在加強,市場還是會有反應。同時,由於對標深圳新區和浦東新區,雄安新區更類似特區的概念。深圳新區和浦東新區成立之後均有非常多的特殊政策,所以這一新的含義在以前市場談及京津冀主題時所缺乏的。

同時,雄安新區是有新意、級別高、未來還會有持續催化劑的主題。具體而言,當前雄安新區在市場看來還僅是一個框架輪廓,但在未來一二十年的時間里,它將是一個不斷推進的巨大工程,諸多配套政策將由此產生。

國泰君安預計,新區建設將動用國家級別的資源和力量,其推進落地速度將大大超出預期。

雄安新區有多大想象力?

雄安新區的建設,到底能有多大的想象力?有券商人士表示,深圳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或具有參考意義。

根據新華社報道,在經濟體量方面,深圳特區2016年底,GDP達1.95萬億元位居全國城市第四。在對外開放層面,深圳特區2016年進出口總額2.63萬億元,連續24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在。產業升級方面,2016年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價值1.92萬億元。

在經濟體量方面,上海浦東新區2016年GDP8732億元,占上海GDP比重高達31.8%,相比於1990年GDP年複合增長率約21%,占上海GDP比重增長23.7個百分點;在引入外資方面,上海浦東新區2016年實際利用外資70.4億美元;在金融發展方面,上海浦東新區2016年各類金融機構累計超過1.1萬家,金融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高達27%。

多家券商表示,從對雄安新區的發展定位來看,區別於浦東新區定位國際經濟、金融中心、貿易、航運中心等,深圳特區定位全國經濟中心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等,今年2月23日,在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雄安新區定位於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發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及開放發展先行區。可以看出,一方面,雄安新區重在發揚環境優良的自然稟賦,從生態建設上切入;另一方面,雄安新區重在配合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實現產業升級、對外開放的目標。

具體而言,針對雄安新區的建設,中央層署了七大重點任務:建設綠色智慧新城、打造優美生態環境、發展高端高新產業、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構建快捷高效交通網、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全方位對外開放。在國家政策助推下,雄縣、容城、安新三縣經濟發展將直接受益於雄安新區設立,相關優勢產業有望迎來增長。

哪些上市公司將受益?

雄安新區“刷屏”,哪些板塊,哪些上市公司將由此受益成為市場關註的焦點。地產、建材、鋼鐵、機械、交運、環保、水泥、醫療等幾大板塊被8大券商看好。

其中安信證券認為,短期投資機遇由配套建設驅動,需要關註房地產、建材、鋼鐵等直接受益行業。從浦東新區和深圳特區的經驗來看,開發階段往往能夠帶動全產業鏈上中下遊共同發展並且成效立竿見影,需要關註建築、建材、鋼鐵、機械、電氣、交運等率先發力的直接受益行業。同時,考慮到新區特區的建設要求並結合建材就近原則、鋼鐵集約效應等行業特性,往往在當地或附近具有密切業務聯系的大型龍頭企業獲益明顯。

中期投資機遇由鼓勵政策帶動,需要根絕自身定位關註發展特色和方向。在步入重點開發時期,新區或特區往往會按照既定的定位進行發展,提供相關行業一定的鼓勵和優惠政策,因此需要關註在政策驅動下發展過程的特色和方向。

長期投資機遇由發展規劃指引,需要關註後續擴容和轉型升級。為了適應時代的新標準和需求,新區和特區的功能和重點往往會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行擴容和轉型升級。

其中地產股成為券商推薦的重頭戲。

民生證券認為,尤其應關註產業轉移帶來的地產股的投資機會,就此投資,有三大層次。

一是規劃區域內有或者預計有土儲直接受益(華夏幸福481.2平方公里+京漢股份1500畝),二是京津冀區域升級帶來的收入來源改善(榮盛發展+廊坊發展),三是後續或將推動中央特區建設(金融街西城112萬方儲備+北京城建127萬棚改)以及新領導信任的城市綜合運營商(招商蛇口將和深圳市政府開發前海2.9平方公里)。但值得警惕的是,就在4月2日有市場傳言華夏幸福與保定政府和雄縣政府簽的合作已失效。

第一財經記者統計了相關地產股信息。

華夏幸福(600340.SH):華夏幸福在國內率先采用PPP模式與地方政府就產業新城開發項目形成合作,公司模式領先,公司圍繞國家三大戰略,持續深耕京津冀,同時積極開拓長江經濟帶、布局“一帶一路”、珠三角等熱點區域。目前產業新城(包括備忘錄協議)已經戰略布局超過60個,總計委托面積超過4000平方公里,其中一半左右位於環北京區域。公司2015年8月與雄縣政府簽訂委托協議,委托管理總面積181.2平方公里;2014年12月與保定市政府簽約委托管理白洋澱科技城,總面積300平方公里。需註意的是,就在4月2日有市場傳言華夏幸福與保定政府和雄縣政府簽的合作已失效。

榮盛發展(002146.SZ):榮盛發展在河北省重點布局,河北11個地市中進入了9個城市,廊坊是公司布局的重中之重。根據公司相關公告測算,在河北省內榮盛發展土地儲備約1000萬平米,占比超過40%;在京津冀區域目前已經拓展(包括簽署框架協議)的園區共計7個:永清、香河、霸州、興隆、宣化、邢臺、張家口項目。除了地產開發項目,公司還積極布局文化旅遊項目,目前在河北省已經布局了秦皇島、野三坡、太平湖等旅遊地產項目。

北京城建(600266.SH):重點布局京津冀,深耕大北京。北京及天津土地儲備占比超過50%,以貨值計算占比超過70%。受益於公司獨特的一二級聯動開發模式,公司未來有望在北京持續獲取新二級開發項目。同時公司在通州擁有1個二級開發和1個一級開發項目,總建築面積34.65萬平米,未來將充分受益於通州副中心的建設和推進。北京城建在北京參與了大量一級及棚改項目,增強公司獲取二級開發項目的優勢,具有強大的非市場化拿地能力。

京漢股份(000615.SZ):公司儲備項目集中在環京地區,如廊坊、香河、石景山等,公司首個健康產業綜合示範區在白洋澱成功簽約,該項目規劃占地面積約1500畝。

金融街(000402.SH):在西城區有112.3萬方儲備(銷售62.5萬方+持有型49.8萬方),全部持有型項目投資性房地產余額254億元。

招商蛇口(001979.SZ):即將擔任河北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的許勤,自2008年開始在深圳任職,前後至少2次公開與市委書記接待招商局,招商局集團在深圳,致力於成為中國領先的城市及園區綜合開發和運營服務商,目前獲取大量前海蛇口自貿區儲備約712萬方,其中土地儲備510.7萬方(蛇口219.77+太子灣53.28+前海237.68),房產儲備201.55萬方(蛇口172.39+太子灣13.9+前海15.26),此外公司與前海管理局合資成立公司共同開發2.9平方公里前海土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101

“小非農”遠超預期助美股大漲 雄安新區概念股繼續飆升

美國3月ADP就業人數增長26.3萬,大幅好於預期,創逾兩年新高。受此影響,美股高開高走,納指逼近歷史高點,道指漲150點,截至發稿,中國汽車物流漲逾30%,英利綠色能源漲逾12%。亞馬遜、蘋果股價均創歷史新高。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在報告中表示,雄安新區基礎設施投資空間大,20年內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將達到4萬億元人民幣,將給水泥、鋼鐵、鐵路、交通等行業帶來明顯增量需求。雄安新區將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突破口,京津冀或將形成中國第三大城市帶。

摩根大通主題解決方案主管Stephen Parker表示,對於美股牛市,認為投資者不應該恐慌。市場可能會出現一些波動,不過應該把其視為回調而不是牛市結束。反彈可能會出現暫停,而這對投資者是很好的買入機會。此外,經濟的利好已經開始轉化成為了企業的收益,而更偏周期性的板塊走勢已經超越了成長型板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