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日中天」
索羅斯的整體紀錄十分傑出。一九六九年他推出基金時,投資二美元在他那裹,扣除所有的費用和支出後,一九八五年底的價值高達一六四美元。紐約時報記者戴姆.多夫曼這時對他進行跟蹤採訪,索羅斯很自豪地向他解釋,同樣的錢投資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採樣股票,同期內只增為四.五七美元。
當多夫曼試圖刺探他的個人財富時,索羅斯狡猾地避而不談,只是透露他的大部分個人財富都在基金中。多夫曼猜測索羅斯持有股份佔基金總額的一五%至三○%之間,《紐約雜誌》據此計算他在一九八五年的個人收入在八三○○萬美元到一億六○○○萬美元之間,但索羅斯付之一笑,說:「錯了,差太多了。」
一九八五年是索羅斯如日中天的一年,在《金融世界》列舉出的華爾街收入最高的一百人中,索羅斯排名第二。該雜誌指出,索羅斯從他在量子基金的個人持股中獲利六六○○萬美元,另有一七五○萬美元的費用收入,以及客戶給的一○○○萬美元紅利,總共賺到九三五○萬美元。
一九八六年一月初,索羅斯大幅度調整他的投資組合。下面是他日記中的一些記錄:他對美國股市後市較感樂觀,因此增加投資美國股票和股價指數期貨,並且提高外國股票的部位,結果美國和外國股票的價值總計高達二○億美元。放空美元的部位五億美元降為零。
二月間,他把股票部位減少到一二億美元。三月二十六日,他覺得自己看漲後市的想法很好:價下跌告訴他,他是對的。因此,他把美國和外國股票的投資金額重新提高到一八億美元。一月初以後,基金的資產淨值從九億四二○○萬美元增為三二億美元。四月四日,索羅斯把股票部位減低至八億三一○○萬美元。十天後,他又買回七億九○○萬美元。五月二十日,他賣出六億八七○○萬美元,主要是賣掉指數期貨。他有四O%的股票部位和三分之二的外國股票部位,和芬蘭市場、日本鐵路及不動產類股、香港不動產類股有關。
索羅斯的即時實驗做得非常之好。他把量子基金從四億四九○○萬美元——一九八五年初的價值——變為一九八六年底的一五億美元。一九八六年,量子基金成長四二.一%成為一五億美 元,他本人從這個基金得到的收入是二億美元。
八○年代中期被稱為「資本主義的黃金時代於道瓊三十種工業股價指數節節上升,從一九八二年八月的七七六.九二,漲到一九八七年的二七七二.四二點高位。根據索羅斯的反射理論,市場將漲得更高,投資人的狂熱會使它更上一層樓。八○年代中期,很多投資人大發其財,但最出色的仍是索羅斯。索羅斯認為「抓住榮枯相生的時機適時進退,那麼你就能漲時賺錢,跌時也賺」。「套利的智慧」
在反射理論和榮枯相生理論相繼成熟之後,再通過在股市和金融市場的套利實踐,索羅斯便得出了許多具體的投資準則和方法論,但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在這裹專開一節將它們總結如下:
第一,索羅斯認為,金融世界不穩定、亂成一團。
很多人相信金融世界有理性,認為股價有與生俱來的邏輯,找出那種邏輯,就可以致富。索羅斯認為把金融市場的動向看成是某個龐大的數學公式的一部分,想去測量它,根本行不通。
他深信,數學公式並沒有主宰金融市場。主宰金融市場的是大眾投資者的心理面,即所謂三人成虎與群羊效應。找出群眾何時以及如何湧向某種股票、貨幣或商品之後,明智的投資人就能搶到先機。人的行為是建立在一種對世界認識不完全的基礎上的。儘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追尋真理,但他們永遠找不到,因為用眼睛看到的東西可能是一種扭曲了的圖像。索羅斯把這套「反射理論」運用到股市實踐上。
一般人用「理性」看待股市,眼睛專盯著那些穩健成長的股票,相信市場的資訊是正確的;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不去追求那些「賺錢」公司的股票,專炒那些「病態」的股票。他看出股市充滿混亂和無政府狀態,許多資訊都是「過時」或充滿「假像」與「偏見」的,所以他總是搶在別人前面去尋找獵物,而且專攻弱者。
第二,以他看來,「投機者的一窩蜂行為並不能用經濟學中的價格供需理論去解釋。」市場往往受到群體情緒的街擊時上時下。
在現實世界里,買賣的決定取決於人們抱有怎樣的預期。如果商品生產者預期產品會跌價,那麼在價格下跌時他會多出售一些,而不是像經濟學原理所預言的少出售一些。同樣,如果價格上漲,按書本中的經典經濟學理論,這時供應量會增加,需求量會下降,從而制止價格上漲。但如果,人們預期價格還會上漲得更高,則供應量反而會下降,需求量反而會增大。
在這裹人們的預期與人們對市場的認識或偏見,促使人們去做自己認為應該做的。預期價格會下跌,就多賣一些——這樣做更使供需關係惡化,價格進一步下跌,證實了他(們) 的預期是正確的。
第三,凡事總有盛極則衰或否極泰來的時候,狂漲之後就是狂跌,狂跌則孕育著大漲。要想從中獲利,重要的不僅僅是認識到形勢的轉變不可避免,還在於找出這個轉抉點。
只預見到某種事物會來臨是不夠的,還要能準確地把握住事物變化的時機。就像在股市裹的人幾乎都能認識到:股市有漲必有跌,暴漲之後必是暴跌。但能夠預見到什麼時候這個轉折來臨的人卻是少之又少,也就是說能準確地把握住時機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只預見到暴跌或暴漲,而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到來,仍無濟於事。
根據他自己發明的反射理論,索羅斯設計了一套稱為「走在曲線前面」的技術。其具體做法(以房地產為例)就是:先搜尋有關資訊,發現哪個地方建築業要大發展,他便會「走在曲線前面」,投下鉅額資本,帶動市場價格上揚。當市場價格瘋狂攀升,到了搖搖欲墜之時,有關當局必然要與房地產商討論如何穩定市場。這時,他又「走在曲線前面」'帶頭拋售。由於此時市場已經相當脆弱,一有風吹草動,便會引起恐慌,市場頃刻瓦解。當局為了避免社會動盪,只得出資補救。索羅斯就在市場起落之間將大把大把的鈔票裝進了自己的腰包。「把握資訊」
繼續索羅斯的投資準則和方法論:
第四,注意經濟風潮引起的某些公司的突變。索羅斯對經濟形勢的關注,也超出了一般同行的水準。他不會相信那些現成的報告所提供的資料和材料,更不會跟著華爾街的意見走。他要根據自己的頭腦得出自己的結論。為了準確掌握經濟情報,在經濟活動中見人之所未見,聞人之所未聞,索羅斯採取了許多獲取準確資訊的有效措施。
措施之一,廣泛訂閱報刊雜誌,及時把握經濟動向。索羅斯花費很多時間去研究經濟或閱讀上市公司的股票分析報告,他主要通過閱讀報章來形成自己的見解和判斷,又經常與世界各地的權威人士保持聯繫。和巴菲特一樣,他不相信證券市場有效率,認為「華爾街那些頭腦僵化者的證券技術分析沒有任何理論依據,真正有用的是基本分析。」
他訂閱了三○多種商業報刊,涉及各行各業,凡是有影響的刊物和報紙,他都要訂上一份,即使他還對其中一些行業還沒有投資。他從這些刊物中試圖尋找或捕捉的是那些對自己有敢發、有價值的社會、經濟、文化資訊。由此,他獲得的不僅是行業的最新動態,更為重要的是這為他的大腦注入了潛在的意識,還能提供與頭腦中的潛意識相碰撞的東西。這使索羅斯比他人更寬泛地了解和掌握了市場動向。
措施之二,直接到企業調查。索羅斯經常保持著血三千五百多家公司的聯繫。掌握它們的業務記錄,產值情況,經營狀況,股票行情。為了使情況更加準確,索羅斯和他的助手們,還經常直接到企業,和企業的負責人交談,瞭解該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情況,在繁忙的時候,他們往往一天要和八家以上的企業負責人談話,以便確定對該企業的投資與否。對於有關公司的報告,他們也不忽視,他們通常每人每天要分析三十個左右的公司的年度報告表。他們以自己獨特的眼光和深入的思維,在企業的報告和與公司負責人的交談中,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東西。
措施之三,「尋找不成熟的市場。」不成熟的市場,一般的投資者是不願意進入的。而索羅斯則不同,他專門願意進入這些不成熟的市場。在這些不成熟的市場中,尋找成熟的投資物件。
如何在不成熟的市場,找到適合於投資並有把握獲利的投資物件呢?這就需要在掌握情況的基礎上,進行深層的研究。他們選擇這樣的市場,一般要考慮兩個因素,一是「這些市場必須是前景看好?另一個是「在十幾個月後,必須能夠把其他的投資者吸引進來。」如果沒有前途,任何資金投入之後,也會賠個精光。同時,如果其他的投資者不被引入,那麼,投進去的錢,即使能夠營利,也不便於抽出來。當然,資本是跟著利潤走的,只要能賺到錢,還是有人願意投資的。「大膽下注」
索羅斯向來不出手則已,出于必有震撼性。他在積架汽車公司身上下注,就是典型的例子。在一九八四年底,英國的不列顛電訊、不列顛煤氣公司、積架汽車公司都出現了問題。時任英國首相的戴卓爾夫人正採用行政手段掀起大規模私有化浪潮,希望英國公民都持有不列顛公司的股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有意降低了證券價格。
這時,量子基金會持有積架汽車公司的股票,英國出現的問題引起了索羅斯的注意,他要求公司業務經理拉裴爾專門對積架公司進行研究。經過調查研究後,拉裴爾告訴索羅斯,積架公司的總裁工作很優秀,公司的業績很好,而且正在轉向在美國進口汽車的業務。量子公司持有該公司五%的股票,時價為二○○○多萬美元。拉裴爾的結論是,由於該公司的業績良好,量子公司所持有的該公司的股票肯定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索羅斯聽完了彙報後,立即拿起電話指示他的經紀人,要求再買入二十五萬股積架的股份。這時,業務經理拉裴爾立即說:「我不是這個意思,我想表達的意思僅僅是,現在公司持有那麼多積架的股份,由於它的經營業績良好,所以,不會出現什麼問題?索羅斯接著他的話說:「既然業績良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那麼,其後是什麼情景呢?肯定是股票行情看漲」。
索羅斯見對方並不理解他的意思,就進一步說:「既然你認為這家公司的工作十分出色,這正是他們利潤來源的根據。有了利潤,股票持有者就有了利息,企業的利潤上升,股票就必然上漲。接下來又是什麼?必然是國際投資者對它發生興趣,由此也就會帶來股票大幅度升值。既然它會升值,把我們的資金都押上去,這又有什麼不對呢?」
聽了這些話,拉裴爾仍表現出遲疑的樣子。索羅斯則堅定地說:「多買進一些積架公司的股票」。拉裴爾雖然只能服從索羅斯的命令,但還是表現出了膽戰心驚。索羅斯又解釋道:「你不必在意我們的業務量在積架公司佔多大比例,既然它的股票肯定上漲,那麼,大量購入又有什麼錯誤呢?」索羅斯只喜歡分析和下命令,而不喜歡爭論,因此,他把考慮的問題轉向了下一個投資物件,關於積架公司的談話就這樣結束了。剩下的任務就由他的下屬去執行了。
因為索羅斯堅信,除了這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之外還有更多的東西發生著作用,那就是戴卓爾夫人必將確保英國的私有化運動在低價位上實現。後來的結果怎麼樣呢?量子基金在積架公司的營利一下子達到了二五○○萬美元。
當看準了時機且利潤可觀時,索羅斯敢於拿出公司的全部家當下注。有時候,他還會以超過公司全部資產的數額來下注。這個膽量和果斷的作風,在華爾街是少有的。另一個例子是在一九九一年襲擊英銬的戰役中,他問手下悍將德魯肯米勒到底拋出了多少,德魯肯米勒回答拋出十億美元,心裡想是否出手太重?豈知索羅斯反問一句:「這也算是是一個資金嗎?」要他加碼一倍,才肯甘休。「金融大鱷」索羅斯在《索羅斯談索羅斯》一書中回憶說,1944年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一年,「因為我從長輩那裡學會了生存的技巧。這與我的投資生涯是有必然聯繫的。」作為猶太人的索羅斯從小經歷了「二戰」法西斯的追殺,在恐懼和刺激中度過了童年,形成了獨特的「生存技巧」。他父親教給他一些有關生存技巧的寶貴經驗:「冒險沒有關係,但當承擔風險時,不要賭上全部財產。」在1992年的「英鎊風暴」一戰成名後對記者說:「我渴望生存,不願意冒毀滅性的風險。」
華爾街頂尖短線炒手馬丁·舒華茲有一次做空SP500指數期貨,由於共和黨選舉獲勝,SP500股票期貨指數快速地上升,馬丁·舒華茲受個人的情緒控制,一路加碼放空,到最後漲停還要加碼,當天的虧損達到超紀錄的100萬美元。
當天晚上在他太太和老師的疏導下,他認識到:「只有先平掉原來的空頭持倉,回到沒有持倉的中立狀態,這樣你才能看清市場情況。並且做空也違背了自己的交易原則,移動平均線等指標指示的是買入信號。」第二天果斷平倉止損,使馬丁·舒華茲重新回覆理性,冷靜地分析市場,在當月就將大部分的虧損彌補回來了,損失只剩下5.7萬美元了。
頂尖的投資大師都認識到,在市場中賠錢是交易的組成部分,關鍵是你明天有實力繼續交易。
不怕錯,最怕拖
在1987年10月19日股市崩盤的前一天,索羅斯量子基金首席基金經理斯坦利·德拉肯米勒犯下難以置信的錯誤,由徹底做空股票轉為130%的徹底做多股票,但在該月終了時他還是賺了,為什麼?當他認識到他錯了的時候,他就在10月19日開市後第一個小時內果斷地把所有的多頭頭寸平了倉,而且反手做空。這種善於承認錯誤,並毫不遲疑,決然作出相應反應的能力,是一個偉大交易員的標誌。
在華爾街被譽為「風險管理大師」的萊利·海特管理的投資基金一直保持很低的虧損率,公司的收益率平均年增長超過30%,按年度結算,最低的一年也賺了15%,如果以連續12個月作為結算期,虧損也不超過計劃的1%。在高風險的期貨行當是少有的。萊利·海特從三個角度分析風險:面對風險、控制風險、迴避風險。所謂面對風險就是,在出現風險的時候馬上及時處理,不能拖延。投資行業有句行話:「不怕錯,最怕拖」。
在控制風險方面,萊利·海特認為不管你瞭解多少情況,心中多麼肯定,總還是有錯的可能,所以隨時要有準備。所以風險控制一定要嚴格,絕不要把身家性命押上去,對最壞的結果有所準備。
除了面對風險和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主動迴避風險,萊利·海特的方針是平穩中求增長,波濤洶湧的市場,雖然是很多人期待的機會,但並非理想的投資對象,當你把握不好就變成是無限的。所以「寧願錯過機會,亦不想去冒不必的風險。」萊利·海特的心得歸結成兩句話:1、你如果不賭,就不可能會贏。2、你如果把籌碼全輸光了,就不可能再賭。
期貨、股票、外匯市場成功的人都是只有3%,其中的頂尖大師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尤其注意風險控制,堅決止損。相較之下,絕大部分投資者在小虧5%、10%時沒有止損,當虧損逐步擴大到20%、30%、50%時就更捨不得止損了。所以你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就一定要遵循「風險控制」原則,絕不要「愛上」你的虧損。
鱷魚原則
成功的操盤手都遵循簡單的交易原則——「鱷魚原則」。該原則引自鱷魚的吞噬方式:被咬的獵物越掙扎,鱷魚的收穫就越多。如果鱷魚咬住你的腳,它等待你的掙扎。如果你用手幫忙掙脫你的腳,則它的嘴巴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臂,你越掙扎,便咬得越多。所以,萬一鱷魚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生存的機會就是犧牲一隻腳,壯士斷腳。當你在市場中被套,唯一的方法就是馬上止損,無論你虧了多少,你越是加碼就將套得越多。
「宏觀投入」
第七,關注大事忽略細節。索羅斯所謂的大事是什麼呢?根據他的一些言論和行動,他最關注的問題是,首先,他注意有關國家的政策變化,比如,新政策的出爐,舊政策的廢止等等。在所謂的開放社會裹,政府若干年要換一屆,政府換替後的政策有沒有什麼新花樣,以及這些花樣能夠給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這些是索羅斯最為關注的問題。
其次,一個國家經濟結構的變化,包括消費和需求取向,國家對消費品的調控,政府對百姓生活的引導性政策等,這些對於跨國公司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索羅斯的關注之列。再者,軍事事件的發生,以及它給有關國家帶來的影響。比如,中東戰爭帶來的石油危機引起了美國能源的緊缺並從而導致了對國內資源開發的重視;敘以戰爭中,以色列空軍的失利,帶來的美國國防部對電子技術生產的重視等等。當然,他也關心著有關具體公司的經營形勢、經營狀況、管理水平、生產效率等,這些直接影響著投資者的信心。
由於集中精力關注大事,這就使得索羅斯能夠對有業務交往的公司明察秋毫,把握住投資的大方向。這樣的例子也是很多的。索羅斯賣空美國西部聯盟公司的股票就是典型的一例。一九八五年,當傳真機在美國已經開始普及起來的時候,主要生產電傳打字機的西部聯盟公司還在老軌道上運轉。它的股票價格已從早些年的高價位緩慢跌落到了一○至二○美元之間。
儘管這個公司還有大量的客戶,但是,它生產的機器其實已經陳舊,缺乏高新技術,因此,它將必然被市場淘汰,而且時間不會太久。事實上,這家公司的實際資產,已經遠遠低於它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映出來的價值了。索羅斯根據這些情況,進一步斷定這家公司已經無力償還債務或者發行優先股,於是他作出了立即賣空西部聯盟公司股票的決定,他迅速建立了一○○萬股的空頭部位。
在拉裴爾回憶裹:「我們想起一句話:『西方聯盟公司對小馬快遞郵政所做的事,傳真機也會施加在西方聯盟公司身上。』」而此時的華爾街上,卻有許多知名機構的分析師建議買進這隻資產股。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索羅斯的決斷是非常正確和及時的。它使量子公司獲得了幾百萬美元的收益。
關注大事,而不為繁瑣的細節侵佔精力,這是索羅斯的工作習慣,也是他能夠把握大局,時時處處掌握主動的關鍵所在。索羅斯在談到他的投資技巧時說:「量子基金會的結果的確不同於一般,因為我們擁有自己的操縱裝置。我們將基金會定位於把握更大的潮流與趨勢上,我們稱之為宏觀投入」。「承認錯誤」
第八,勝不驕敗不餒,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索羅斯是位天才的金融投機家,他有著一般的金融家所沒有的才能和膽識,也有著一般的股市投機家所不具備的心胸和眼界。這種氣量和心胸主要表現在他對待投機的成功與失敗的態度問題上。索羅斯一旦發現自己有錯誤,決不固執己見、將錯就錯,而是刻不容緩地完全改變自己的運作方向。
在這方面索羅斯有大將風度,他說:「如果你自以為是成功的,那麼你將會喪失使你成功的過程。一個人必須願意承認錯誤,接受痛苦。如果犯了錯誤不承認,不願意接受痛苦,甚至不再感到錯誤的痛苦,那麼你就會再犯錯誤,就會失去贏的優勢。」
利潤是金融投機的生命,有利潤,才有投機者的快樂。這一點對於索羅斯也不例外。然而,在每次獲取巨大成功之後,索羅斯都顯得非常平靜,從來就沒有過得意而忘形的時候。
在一九八五年的廣場協定之戰中,由於預測準確,投資及時,索羅斯在一夜之問就獲得了四○○○○萬美元的利潤,當索羅斯聽到手下的人報出這個營利數額時,他似乎沒有一點表情,而腦子裹考慮的卻是乘勝追擊,充分利用這天賜良機,儘量多獲取利潤。他指揮他的機構,斥資高達十五億美元,全部押在了日元和德國馬克上面。他大筆地購入和賣出,當美元貶值基本停止後,量子基金在這次匯率變動中的營利總顯達到了一.五億美元。如果索羅斯在聽到賺取了四○○○○萬美元之後,就得意起來,那麼,他可能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缺乏冷靜的思維,就不會有能力充分利用發展著的市場,因此,也就不可能有後面增加的高達一.一億美元的營利額。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索羅斯清醒的頭腦,和冷靜的思緒。這是一般的股市炒家所沒有的。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的重要原因是,索羅斯認識到金融投機運作的不穩定性,他曾對人說過,幹這一行,遲早有失敗甚至滅亡的時候,沒有永恆的金融公司,他所希望的是這種災難「最好不要在今天下午發生」。
深知業內風險的索羅斯,怎麼會得到一次大的營利就會驕傲起來呢?索羅斯在我們提到過的一九八一年失敗中,他有過損失慘重的經歷。那時,索羅斯相信購買國家公債會有較高的利潤回報,於是,他沒有聽從別人的勸告,在這年的夏天購買了國家公債。他預計,較高的貸款利息將會暴跌,因此,公債必然會相應地升值。但是,他的預測只對了一半,即公債的利息率上升到了一五%,但是,貸款利息卻上升到了二○%。這就產生了「負利差」。由於索羅斯購買公債的資金,一部分是基金會的自有資金,另一部分是貸款所得。在負利差效應下,索羅斯購買公債每股損失三.五%。損失總值為八○○○萬美元。
與此同時,他的合夥人竊傑斯和幾個重要的歐洲投資者決定撤資而去。在失敗和由此而帶來的痛苦面前,索羅斯沒有氣餒,也沒有洗手不幹,而是總結了教訓,調整了投資夥伴和投資策略,重新尋找投資機會,以便把握時機,獲取應該獲得的勝利。所有索羅斯的理論和策略都不是戰無不勝的,但有些人卻堅信確是如此。他們瞧著索羅斯的業績,認為任何一個能有這般成就的人都應該是永遠正確的。
索羅斯覺得這種想法很可笑:「人們往往被我的常勝而誤導。我可以毫不介意地說(強調),我和其他人犯同樣多的錯誤。但我覺得我的過人之處在於能認識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我成功的秘訣。我獲得的最重要的洞察力就是認識到人類的認知具有必然的不正確性。」「三維選股」
第九,運用三維方法,穩操投資勝券。在成功和失敗面前,索羅斯考慮較多的是總結經驗和教訓,以便尋找出更有把握的投資方式。
在對企業實施投資的運作中,索羅斯和他的下屬試用過二維方法,即在同一個行業中進行投資時,「要選擇兩個公司,這兩個公司不是任意的?而是經過認真挑選過的。選擇什麼樣的呢?「一個最好的公司,一個最差的公司」。挑選最好的公司,是因為作為同行中最好的企業,它的股票可能會被公眾首先選擇並經常購買。這樣,該企業的股票價格就會不斷上漲。買這樣的公司的股票,有望在短時間內就能獲得一定的利潤。
而最差的公司,也有它應該有的影響力,這樣的公司,一旦受到重視,也必然會有起死回生的機會。當這樣的機會出現時,該公司的影響必然發生極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肯定會帶來投資者的關注併購買其股票,由此而帶來它的股票的急劇升值。所以,購買這樣的公司的股票,雖然有很大的風險,然而,一旦出現轉機,必然能夠獲得高額的回報。
索羅斯的二維投資方法是成功的,但畢竟還存在一定的風險,為此,索羅斯進一步總結,試圖找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投資方法。經過近十年的經驗總結,索羅斯在他的投資決策中,加進了宏觀手段。所謂宏觀手段,就是在考慮某一項投資的同時,要從宏觀著眼,把握經濟發展的總體走勢,在把握宏觀經濟形勢的前提下,再從具體專案入手實施具體的投資。
這樣,索羅斯量子基金的投資活動,就從原來的兩極選擇,變成了三維方法。即在把握宏觀情況的基礎上,在各個層次上,都可以尋找投資物件。索羅斯在談到這個問題時說:「運用三維方法,我們就能在各種層面上施展才能,而且可以從容不迫地考慮投資取向,這可以使我們在千變萬化的機會面前,比較準確地作出抉擇。」
索羅斯在資本的使用方面是很成功的,這成功既包含著個人天才,也有一定的經驗和方法。可是,索羅斯卻經常把他的投資手法說得神乎其神,有時他承認自己有某種方法,有時他又稱自己的投資從來就沒有什麼固定的方法和手段,他喜歡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投資方式隨機應變」。他還說:「我並非依照某種指定的規則施展自己的能力,相反,我願意在這種遊戲的規則中尋找那種最具活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