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署(IEA)在《世界能源展望2016:能源與空氣質量特別報告》中指出,能源的生產和利用,尤其是不受監督、未實行汙染控制處理的化石能源的隨意燃燒排放,是造成當前全球空氣汙染問題的單一最重要因素:85%的顆粒物(PM2.5和PM10)、幾乎所有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都來源於化石能源使用。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每年由於空氣汙染致死的數字已達650萬人,多於艾滋病、哮喘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之和。室內空氣汙染造成的全球居民壽命損失合計達到1.39億年;室外空氣汙染造成的全球居民壽命損失達8300萬年。
2015年中國由於空氣汙染問題引起的人均壽命損失達到25個月,印度為人均23個月壽命損失。
中國針對空氣質量出臺的強力政策已開始奏效。報告預測,在包含最新政策和COP21氣候承諾的新政策情景下,中國的三大空氣汙染物(顆粒物PM2.5、SO2和NOX)排放會持續降低。
清潔空氣情景對健康的好處明顯,在此情境下2040年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因空氣汙染縮短僅為10個月,比新政策情境下短6個月,比2015年短15個月。在清潔空氣情景中,2040年,各國人口因空氣汙染平均縮短壽命都有所下降。
本報告是《世界能源展望》系列報告中最新的一份,以2015年的汙染物排放新數據和到2040年的展望為基礎,分析了全球能源行業和空氣汙染變化,詳細介紹了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情況,包括:美國、墨西哥、歐盟、中國、印度、東南亞和非洲。
今日國家環保部公布的上半年空氣質量數據排名讓濟南人“心有不甘”:在全國74個城市中,濟南空氣質量由去年全年的排名倒數第六,今年上半年排名倒數第五。
去年全年的空氣質量狀況,排在倒數第一到倒數第十位的分別是:保定、邢臺、衡水、唐山、鄭州、濟南、邯鄲、石家莊、廊坊和沈陽。今年上半年排名倒數前十位分別是保定、邢臺、鄭州、邯鄲、濟南、唐山、烏魯木齊、衡水、石家莊、西安。沈陽這次離開了倒數前十名的行列,保定依然“穩居”倒數第一位。
濟南的經濟總量不大,空氣質量狀況卻很差。這是令山東省和濟南市領導感到頭疼的問題。今年4月,中國綠公司年會在濟南召開,山東省省長郭樹清曾經自我調侃道:以前濟南是三面荷花四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現在是“滿城霧霾半城堵”。
這種狀況給濟南市也帶來了巨大壓力,防霾治霾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去年10月前後,濟南市連續兩個月空氣質量全國倒數第一。濟南市委書記王文濤曾經“發狠”擺脫倒數第一的位置。強調必須痛下決心,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推動空氣質量盡快改善。
他曾說:“所謂痛下決心、壯士斷腕,我的理解就是急診送過來的病人40度 ,或者41度,你現在還研究他是炎癥引起的,還是其它原因引起的,先把燒給降了,然後再來給他檢查,檢查以後再對癥下藥。該做手術做手術,然後再來中醫調理。都燒到40℃了還上老中醫怎麽行?”
隨後濟南市展開了一場治霾攻堅戰。媒體上經常可以見到濟南市幾大班子領導視察工地,看看裸露工地覆蓋了沒有,運渣土的車輛是否合格,道路灑水沒有。街道上也隨處可見防霾水炮緊張工作。
濟南市還下決心把曾經的經濟支柱山東鋼鐵集團濟南鋼鐵公司遷走。
來自濟南市環保局的信息: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濟南市大氣4項汙染物同比均改善,其中PM10改善率山東全省第一。上半年濟南市“藍天白雲”天數達到96天,比去年同期增加21天。因此,上半年濟南市可獲得生態補償資金630萬元,列全省第5名。
不過,濟南的空氣質量仍讓人“喘不過氣來”。來自濟南市環保局的數據,上半年,濟南市大氣4項汙染物平均濃度分別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152微克/立方米、細顆粒物(PM2.5)76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48微克/立方米、二氧化氮45微克/立方米。除二氧化硫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年度二級標準外,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和二氧化氮分別超過二級標準1.2倍、1.2倍和0.12倍。
要見到清新的“夏雨荷”,濟南人可能還要等一段時間。山東省確定,未來5年,全面實施煤電機組超低排放行動;推廣高效節能環保型鍋爐,逐步淘汰設區市建成區外10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到2020年,全省環境空氣質量基本達標,比2010年改善50%左右。
環境保護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顆粒物監測實驗室。攝影/章軻
環境保護部17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全國空氣和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顯示,2016年上半年,74個城市中,從第74名到第65名,保定、邢臺、鄭州、邯鄲、濟南、唐山、烏魯木齊、衡水、石家莊、西安空氣質量相對較差。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10個城市(從第1名到第10名)分別是海口、惠州、廈門、深圳、珠海、中山、舟山、江門、麗水、拉薩。
環保部門的監測表明,北京市主要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同比有所增加。北京市上半年優良天數比例為58.8%,同比升高10.2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9%,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37.9%;PM10濃度為8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3%,較2013年同期下降31.3%;O3濃度為21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5%,較2013年同期上升6.0%。
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重點區域大氣顆粒物濃度持續下降。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78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同比提高6.5個百分點;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7%,同比提高4.0個百分點;重汙染天數比例為2.9%,同比下降0.5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3%;PM10濃度為9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
羅毅介紹,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7.4%,同比升高11.0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63微克/立方米、11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2%、20.3%,較2013年同期下降45.2%、40.9%;O3濃度為1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9%,較2013年同期上升16.4%。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2.9%,同比升高3.8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53微克/立方米、8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4.4%,較2013年同期下降23.2%、15.5%;O3濃度為1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與2013年同期相比上升9.9%。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4.7%,同比升高4.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0微克/立方米,PM10濃度為46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4.3%、13.2%,與2013年同期相比下降31.8%、28.1%;O3濃度為1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3%,較2013年同期下降1.6%。
羅毅說,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16年上半年,全國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1940個斷面中,除33個斷面因斷流未進行監測外,其余斷面均開展監測,其中,Ⅰ類水質斷面54個,占2.8%;Ⅱ類679個,占35.6%;Ⅲ類579個,占30.4%;Ⅳ類296個,占15.5%;Ⅴ類98個,占5.1%;劣Ⅴ類201個,占10.5%。與2015年全年水質相比,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68.8%,上升2.8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上升0.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總磷和氨氮。
十大流域中,Ⅰ類水質斷面占2.6%,Ⅱ類占39.2%,Ⅲ類占30.4%,Ⅳ類占12.1%,Ⅴ類占4.4%,劣Ⅴ類占11.3%。與2015年全年水質相比,水質優良斷面比例上升3.2個百分點,劣Ⅴ類斷面比例上升1.4個百分點。主要汙染指標為化學需氧量、氨氮和總磷。十大流域中,浙閩片河流、西北諸河、西南諸河水質為優,長江、珠江流域水質良好,黃河、松花江、淮河流域為輕度汙染,遼河流域為中度汙染,海河流域為重度汙染。
112個重點湖(庫)中,9個湖(庫)水質為Ⅰ類,占8.0%;32個為Ⅱ類,占28.6%;36個為Ⅲ類,占32.1%;19個為Ⅳ類,占17.0%;5個為Ⅴ類,占4.5%;11個為劣Ⅴ類,占9.8%。主要汙染指標是總磷、化學需氧量、高錳酸鹽指數和氟化物。106個開展營養狀態監測湖(庫)中,貧營養的10個,中營養的76個,輕度富營養的15個,中度富營養的5個(呼倫湖、沙湖、星雲湖、異龍湖和杞麓湖)。重點湖泊中,滇池湖體水質平均為Ⅴ類,同比明顯改善;太湖、巢湖湖體為Ⅳ類,同比有所改善。“三湖”營養狀態均為輕度富營養。
8月11日,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境保護部今日發布了2016年7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7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8.1%,同比升高2.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9.4%;PM10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8%。
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邢臺、衡水、保定、唐山、濟南、石家莊、邯鄲、廊坊、北京和滄州市;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珠海、舟山、貴陽、麗水、拉薩、南寧、廈門、昆明和中山市。
作為霧霾汙染重災區,河北唐山、保定、邢臺、邯鄲等地長期占據全國空氣質量最差城市排名前十。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54.4%,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PM10濃度為8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2%;O3超標率為34.2%,同比升高9.4個百分點;NO2濃度同比上升6.7%。
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31.0%,同比降低4.5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O3和PM2.5。PM2.5濃度為6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3%;O3超標率為54.8%,同比降低3.3個百分點。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8.4%,同比降低3.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1微克/立方米、51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1.4%、5.6%;O3超標率為21.2%,同比升高4.2個百分點。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9%,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PM2.5、PM10濃度分別為21微克/立方米、3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8.7%、5.4%;O3超標率為15.1%,同比升高8.3個百分點;NO2濃度同比上升4.5%。
羅毅表示,總體來看,7月全國環境空氣總體有所改善,PM2.5、PM10、SO2和NO2濃度同比降低。受天氣條件影響,O3濃度空間差異較大,南方地區因降水量較大,日照時數相對較少,O3超標率同比降低;而華東、華南及華北等地區受高溫天氣影響,O3超標率同比明顯升高。
據外媒報道稱,小米宣布將通過代工商富士康在印度再建設兩處制造工廠。
小米印度主管Manu Jain表示,公司正在與各州政府洽談,以確定土地及其它問題。他還透露,目前還沒有確定制造基地的最終建設地。公司正在與多地政府談判,看看工廠應該建在哪里。未來,工廠歸富士康所有,也由它負責運營,但是工廠專為小米生產產品。不會用合資的形式建廠, 但是兩家企業之間會有一些財務安排。
此外, Jain還表示,今年冬季之前可能會在印度推出將空氣凈化器。 Manu Jain說:“我們認為空氣凈化器將會飛速發展,今年我們就會引進空氣凈化器,最完美的引進時間是冬季之前,因為到時大霧和煙塵會造成霧霾。”
去年8月,小米與富士康合作,開始在安得拉邦(印度瀕孟加拉灣的邦)Chittoor區組裝手機。
此外,小米此前計劃未來數月內令印度門店數目翻倍。最近,其在印度推出了紅米3S和紅米3S Prime,定價分別為6999盧比(約695元)和8999盧比(約893元)。目前小米手機在印度近90%的銷售額均是通過網絡完成,線下的門店僅有5000間,為增強客戶體驗及促進紅米3S的銷售,增加門店數是勢在必行。
今天下午,市委書記韓正主持會議專題研究部署G20峰會空氣質量保障工作。韓正強調,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不折不扣執行中央明確的G20峰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堅決細化落實到位,全力以赴為峰會舉辦創造良好環境。
韓正指出,G20是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臺,9月杭州峰會是中國今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為峰會的順利舉辦創造良好環境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全市各區、各部門和相關企業的主要領導是峰會保障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空氣質量保障方案,細化分解各項任務,狠抓措施落地。要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完善應急保障預案,嚴守安全底線,確保萬無一失,為G20峰會圓滿成功舉辦貢獻力量。
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尹弘,副市長陳寅參加會議。市環保局、金山區、上海石化分別匯報相關工作進展。
據悉,各區、各部門和上海石化、寶鋼、華誼等重點企業均已制定細化工作方案,專題部署推進企業停限產、電廠清潔調度、高汙染車輛管控、揚塵汙染管控、交通樞紐和重點路段整治等措施。環保部門將全程加強監測監控,強化現場監督,對重點區域派駐現場工作組,實施全覆蓋的執法巡查。本市還充分調動專業力量,在區域方案制定、保障演練、信息共享、預測預報、全過程評估等方面做好協同保障工作。
第一財經記者從世界銀行方面獲悉,世界銀行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近日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3年空氣汙染導致的過早死亡使世界經濟損失達2250億美元,凸顯空氣汙染造成的嚴重經濟負擔。
這份題為《空氣汙染的成本:強化行動的經濟依據》的報告認為,空氣汙染已成為最致命的一種汙染,是世界上導致過早死亡的第四大風險因素。
導致過早死
根據現有數據,估計2013年有550萬人因室外和室內空氣汙染導致的疾病喪生,給人類帶來痛苦,也延緩了經濟發展進程。
其中,雖然汙染相關死亡影響的主要是兒童和老人,但過早死亡也對勞動年齡人口造成勞動收入損失。上述報告發現,在南亞,年均勞動收入損失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83%,將近1%。在人口老齡化的東亞太平洋地區,勞動收入損失相當於GDP的0.2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空氣汙染削弱了較年輕人口的收入潛力,年均勞動收入損失相當於GDP的0.61%。
世行等研究方通過“福祉損失(welfare losses)”的視角來審視各年齡組別的死亡率,這是評估特定國家背景下環保法規成本效益的通用方法。根據這一方法評估,2013年全世界過早死亡的總成本超過5萬億美元。在東亞和南亞,空氣汙染導致的福祉損失相當於GDP的7.5%左右。
“空氣汙染是一項挑戰,威脅人類的基本福祉,損害自然和有形資本,抑制經濟增長。我們希望通過這一研究,將過早死亡的成本轉化為一種能與政策制定者產生共鳴的經濟語言,促使更多的資源投入改善空氣質量。”主管可持續發展的世行副行長勞拉·塔克表示,“通過構建更健康的城市和投資開發更清潔的能源,我們就能減少有害排放,緩解氣候變化,最重要的是拯救生命。”
死亡率上升
上述報告指出,盡管發展進程碩果累累,衛生服務不斷改善,但在人口密集、快速城市化的地區,室外空氣汙染導致的死亡率仍不斷上升,而使用固體燃料炊事和取暖導致的死亡率也居高不下。2013年,這兩類空氣汙染導致的疾病占死亡人數的1/10,是瘧疾造成的死亡人數的6倍以上。
“這個報告以及空氣汙染造成的疾病負擔,要求我們緊急行動起來。”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所長克里斯·穆雷表示,“在導致過早死亡的各種風險因素中,這個領域,也就是我們呼吸的空氣,是個人無法控制的。衛生和環保部門的決策者,以及各產業的領袖,都面臨民眾對解決這個問題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期待。”
根據上述報告,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約90%的人口暴露在達到危險水平的室外空氣汙染之下。
目前,世界銀行與發展中國家及發展合作夥伴聯手,通過支持監測分析、監管改革和投資項目,致力於減少空氣汙染。2016年,世界銀行通過10億美元貸款,幫助中國在河北省減少工業、交通和農業的特定空氣汙染物排放,並在京津冀地區通過創新融資計劃提高能源效率和發展清潔能源。
環境保護部12日剛剛發布2016年8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8月,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9.6%,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7%;PM10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5%。
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城市(從第74名到第65名)分別是:廊坊、成都、濟南、唐山、衡水、邯鄲、合肥、邢臺、徐州和西寧市;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鹽城、福州、麗水、淮安、青島、上海、珠海和臺州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3.6%,同比提高21.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0.2%;PM10濃度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2.3%;O3超標率為12.7%,同比下降8.2個百分點。
北京市優良天數比例為54.8%,同比持平,主要汙染物為O3和PM2.5。PM2.5濃度為4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4%;O3超標率為38.7%,同比降低6.5個百分點。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6%,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24微克/立方米、43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別下降33.3%、23.2%;O3超標率為23.2%,同比持平。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6.6%,同比降低3.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0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PM2.5濃度同比持平,PM10濃度下降4.3%;O3超標率為23.3%,同比升高3.5個百分點;NO2濃度同比上升11.1%。
世界衛生組織(WHO)27日公布了有關空氣汙染的報告。報告指出,由細顆粒物“PM2.5”等導致的汙染正在全球蔓延,每年約有300萬人死於肺癌等相關疾病,空氣汙染“已成為人類健康所面臨的最大環境風險”。
據共同社27日報道,這份報告稱亞洲和中東中低收入國家的狀況尤為嚴峻。
WHO對衛星圖片和地面約3000處的觀測結果等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全球92%的人口居住在PM2.5超過WHO標準的地區。
WHO還算出了各國的平均汙染值。雖然沒有公布排名,但日本每立方米空氣中PM2.5的平均值為13微克,與歐洲各國持平。另一方面,空氣汙染問題嚴重的中國為54微克,印度為62微克。朝鮮則被推定為27微克。WHO的標準為10微克。
WHO指出,2012年估計約有300萬人死於室外汙染,若加上室內汙染導致的死亡人數,估計總人數約達650萬,且該趨勢仍在持續。
WHO負責人表示:“有必要在國家層面推進對策,例如使用更為清潔的交通燃料、抑制煤炭火力發電等。”
此前,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9月9日報道,世界銀行發布了一份報告,強調了全球空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呼籲人們緊急采取行動遏止汙染。
報告稱,室內外空氣汙染對全球經濟造成的損失高達2000多億美元的工作日產出。而每年全球因此損失超過5萬億美元。
13日據環保部網站消息,環保部今日發布了2016年前三季度和9月全國和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及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空氣質量狀況。
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羅毅介紹,前三季度,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0.3%,同比提高2.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PM10濃度為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2%。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4.8%,同比降低5.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36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PM10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4.9%。
前三季度,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差的後10位(從第74名到第65名)城市依次是:邢臺、保定、濟南、鄭州、邯鄲、石家莊、唐山、衡水、烏魯木齊和西安市。
9月,後10位城市依次是:石家莊、唐山、濟南、邢臺、鄭州、保定、邯鄲、西安、太原和衡水市。
前三季度,74個城市中空氣質量排名相對較好的前10位(從第1名到第10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惠州、廈門、珠海、麗水、深圳、福州、拉薩和中山市。
9月,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舟山、福州、拉薩、廈門、麗水、惠州、臺州、哈爾濱和張家口市。
京津冀區域13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0.8%,同比提高8.4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PM10濃度為10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3%;O3濃度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65.0%,同比降低11.1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5.6%;PM10濃度為9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2.2%;O3濃度為17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3%。
北京市前三季度優良天數比例為56.1%,同比提高5.6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6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1%;PM10濃度為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9%;O3濃度為2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3%。9月,優良天數比例為65.5%,同比降低7.8個百分點,主要汙染物為PM2.5。PM2.5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0%;PM10濃度為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0.2%;O3濃度為1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3%。
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4.5%,同比提高1.9個百分點。PM2.5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0%;PM10濃度為7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O3濃度為16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77.7%,同比降低2.2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4微克/立方米、56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5.6%、1.8%;O3濃度為1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5.2%。
珠三角區域9個城市前三季度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0.1%,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29微克/立方米、45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同比分別下降12.1%、10.0%;O3濃度為15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3%。9月,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81.7%,同比升高0.8個百分點。PM2.5、PM10濃度分別為32微克/立方米、48微克/立方米,均達到國家二級年均濃度標準,均同比下降5.9%;O3濃度為17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9%。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柴發合研究員介紹說,2016年1-9月監測數據表明,今年以來全國及重點區域顆粒物濃度明顯下降,空氣質量總體呈改善趨勢。但9月份部分地區和城市顆粒物濃度出現反彈,其主要原因是,與去年9月相比,我國部分地區氣溫總體偏高,冷空氣活動相對較弱,逆溫出現頻率相對增多,氣象條件不利於汙染物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