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央環保督察組:西安已成全國汙染嚴重省會城市之一

說起全國汙染嚴重的城市,看看環境保護部每月公布的空氣質量榜單就知道了。石家莊、濟南、鄭州……這些省會城市是榜單上的常客。

近年來,在這個榜單中,又多了一個“西安”。4月11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陜西省反饋督察情況時稱,關中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形勢嚴峻,西安市已成為全國汙染嚴重的省會城市之一。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陜西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

4月11日,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陜西省情況反饋會。

發展與保護矛盾突出

督察組組長李家祥在反饋會上說,陜西省在全國較早出臺大氣汙染防治條例,組織實施治汙降霾保衛藍天五年行動計劃和年度工作方案。完成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三年集中整治並啟動新一輪治理行動,推進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點工程,但發展與保護的矛盾依然突出。

督察發現,鹹陽巿、渭南市2016年大氣PM10和PM2.5平均濃度均比2015年大幅上升。但該區域仍在大量新建擴建高汙染項目,2014年以來,關中地區違規新建多個火電化工及燃煤供熱鍋爐項目,違規新上80多臺10蒸噸以下燃煤小鍋爐;龍門鋼鐵公司還擅自建成1座1800立方米高爐及附屬設備,新增煉鐵產能約150萬噸。

西安市因部分區域汙水管網建設不到位,多個汙水處理廠采取“河道納汙、抽取河水”方式收集處理汙水,2015年以來,渭河西安段天江人渡、耿鎮橋兩個斷面水質仍為劣V類。江村溝垃圾填埋場1994年建成後,一直向唐家寨水庫直排垃圾滲濾液,尤其是2015年11月以來,因垃圾滲濾液廠處理能力嚴重不足,每天約1800噸垃圾滲濾液未經處理直排水庫,造成嚴重環境汙染和風險隱患,群眾反映強烈。

鹹陽市永壽縣、旬邑縣、乾縣、三原縣汙水處理廠,以及紡織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2016年長期超標排放。

曾對空氣監測數據造假

“督察談話中,不少領導反映,全省環境保護認識仍有差距,一些地方領導仍然認為經濟發展是硬任務、環境保護是軟指標。”督察意見舉例說,西鹹新區本應成為落實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區,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問題。

一些地方領導仍然認為經濟發展是硬任務、環境保護是軟指標。攝影/章軻

督察發現,西鹹新區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基礎治汙設施建設滯後,環境監管缺失,每天近4萬噸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排滲坑或河流;灃東新城三橋和王寺街等城鄉接合部大量冶金、塑料、建材等小企業汙染嚴重;延長石油子午輪胎廠、陜西萬象鹹陽環保電力等企業環境問題長期未得到有效處理,群眾反映強烈。近兩年,西鹹新區大氣PM10和PM2.5平均濃度高居陜西省首位。

此前,西安市長安區、閻良區相關人員人為幹擾國家空氣質量監測子站正常運行,對空氣質量監測數據實施造假一事,已在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

渭南市2015年11月還印發《關於加快縣域工業園區發展的意見》,要求除稅務和安全生產外,其他部門不得對工業園區內企業進行檢查,阻礙環境執法。

督察發現,由於歷史原因,關中地區重化產業比重較大,大氣汙染問題突出。但近年來仍在大量新建擴建高汙染項目,2015年火電裝機規模、煤化工產能、水泥熟料產能分別較2013年增加約13.0%、17.7%和8.4%,不僅進一步加劇區域大氣汙染,也為今後產業結構調整帶來沈重負擔。

督察意見說,陜西省發展改革委部門減煤工作不實,全省2014年規模以上工業1000萬噸減煤任務,僅完成295萬噸,2015年300萬噸減煤任務僅完成11萬噸。現場督察發現,鹹陽市發展改革部門認定渭河發電、大唐渭河熱電、陜西華電瑤池等3家企業2014年減煤25.67萬噸,但實際增加燃煤18.73萬噸。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淘汰落後產能工作不力,陜西漢中鋼鐵集團公司4臺90平米以下燒結機長期違規運行,無脫硫設施,超標排放嚴重;寶雞秦安鍛造等7家企業仍然存在化鐵煉鋼、中頻爐和軋機等不符合產業政策的落後裝備,長期未按要求淘汰到位,環境汙染嚴重。

約談492人,938人被問責

督察還發現,陜西省重點生態區域環境破壞較為嚴重。近年來秦嶺地區采礦采石破壞生態情況突出,根據2016年衛星遙感監測數據分析情況,區域270多處礦山開采點中,60%以上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生態破壞面積達到3500多公頃。

目前秦嶺地區違法違規采礦采石行為雖然依法強制停止,但資源整合、有序退出、生態恢複等任務仍然艱巨。藍田縣東山麻巖礦、大岔溝花崗巖礦和戶縣栗峪石料礦均位於秦嶺限制開發區,在未取得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準入手續的情況下,兩縣國土資源局於2014年前後仍違規向三家企業頒發采礦許可證。

陜西省重點生態區域環境破壞較為嚴重。攝影/章軻

渭北“旱腰帶”區域生態環境脆弱,但該區域近年來采石面積不斷擴大。涇陽縣政府及有關部門違規向采石企業供應建設用電及炸藥,該縣四星友誼、匯通等14家采石企業在未取得采礦證情況下,持續違法建設和生產。淳化縣整治工作不力,圓通、薄達等7家采石企業在整治期間違法開采。大量違法違規采石導致部分區域生態破壞嚴重,造成大片山體自然植被遭到破壞。

陜西省還有14家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存在采礦、采砂、開墾等違法問題。2013年以來,陜西省水利廳違規批複《漢江幹流漢中平川段2015-2019年河道采砂規劃》,占用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漢江河道15.9公里。韓城市將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近萬畝濕地開墾為耕地,並配套建設基礎設施,生態破壞嚴重。

第一財經記者從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了解到,按照邊督邊改要求,截至2017年2月底,督察組在陜西交辦的1309件環境舉報問題均已辦結,關停取締222家、立案處罰363件,拘留26人,約談492人、問責938人。

督察要求,陜西省要“在生態環境保護上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在生態環境保護上強化系統思維和底線思維。”“依法依規嚴肅責任追究,對督察中發現的問題,要責成有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厘清責任,並按有關規定嚴肅問責。”

西安城夜景。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059

中央環保督察組:北京城市環境管理粗放 考核追責不力

“習慣把環境問題歸咎於客觀原因,談及大氣汙染就強調區域外來輸入,談到水汙染就強調水資源不足。”12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北京市反饋督察情況時說。

2016年11月29日至12月29日,中央第一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北京市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12日的反饋會由北京市市長蔡奇主持,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作了表態發言。

督察組組長馬馼在通報督察意見時說,2013年以來,北京市累計投入683億元財政資金用於環境治理。2016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18.4%,S02濃度下降62.3%,重汙染天數減少32.8%。局部水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但壓力傳導不夠與工作統籌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一些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尚未得到有效解決,城市環境管理比較粗放。

考核流於形式追責不力

督察意見說,北京市環境保護存在壓力傳導層層遞減,考核流於形式,追責不力等問題。部分基層領導幹部在思想認識上習慣把環境問題歸咎於客觀原因,談及大氣汙染就強調區域外來輸入,談到水汙染就強調水資源不足,對主觀原因和自身工作問題認識不足。

督察發現,北京一些部門履職不到位,巿國土資源局違反相關規定,為北京哲君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采礦許可證延期;市發展改革部門協調落實不力,致使全市本地發電量不降反增,外調電比例從2013年63.8%下降至2015年56.5%,給大氣汙染治理工作帶來被動。

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水汙染治理方案等均提出明確的任務目標和考核標準,但執行過程考核不嚴,問責不力。華能北京熱電廠新增燃氣發電機組(三期)項目未按時完成,但考核結果為完成;2014年懷柔等7個區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考核結果為不合格,但未按規定向社會公開,也未向有關單位和個人實施問責。

部門之間協同不夠,建築垃圾及渣土車管理由6個部門分段負責,輪流牽頭,多頭管理;煤質監管分工交叉,市級質監、工商部門互相推諉,2016年均未開展相應工作。

檢測場存在花錢過關現象

督察意見說,北京大氣環境治理存在薄弱環節。重型柴油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防控不力,本地有重型柴油車27萬余輛,其中車齡10年以上的有1.1萬輛,車輛冒黑煙現象時有發生。對外埠貨運車輛尾氣執法檢測手段不足,處罰力度偏弱,多按低限處罰,且勸返效果不佳,罰款變相成為“過路費”。非道路移動機械汙染排放突出,但缺乏相應治理政策措施,目前僅約三分之一在用機械能達到第三階段排放標準。

“通過抽查發現,有的機動車檢測場管理不到位,順義區京順機動車檢測場不按標準規範進行檢測操作,檢測數據異常,存在重型車花錢過關現象。”督察意見說。

4月11日上午,北京城市上空大氣環境狀況。攝影/章軻

督察還發現,北京部分區域和企業大氣環境治理形勢嚴峻。大興區2016年已成為全市大氣汙染最嚴重區域,督察進駐時仍有工業大院近70個,低端企業近萬家,環境臟亂差問題突出。順義區連續兩年沒有完成PM2.5濃度削減目標,降塵量位於北京市前列,一些已完成清潔能源改造的村莊存在複燒散煤現象。燕山石化2014年實施的VOCs治理減排項目中,截至督察時有3項沒有正常運行,下屬環境監測單位管理不規範。

“群眾身邊大氣汙染問題亟待解決,餐飲油煙汙染擾民問題多發,局部區域露天燒烤、油煙直排問題仍然突出。”督察意見說,北京施工揚塵、道路揚塵、料場揚塵等管控不夠有力,建築施工違規行為比較多見;全市納入監控管理系統的渣土車9000余輛,但由於管理不到位,有4800多輛實際脫離監控,導致非法傾倒問題時有發生。

城市環境管理仍然比較粗放

督察發現,北京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運行管理比較粗放。2015年全市206個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有106個不符合水功能區要求,劣V類斷面占比39%;與2013年相比,全市有29個河流監測斷面汙染物濃度不降反升;9條有水的出境河流中,8條為劣V類。黑臭水體治理進展遲緩,2016年應完成19條黑臭水體治理任務,但截至2016年12月僅完成1條。

另外,北京市汙水直排或超標排放問題突出,朝陽區小紅門汙水處理廠長期超負荷運行問題一直未有效解決;昌平區北京科技商務區再生水廠建設遲遲沒有進展,導致每天約5萬噸汙水直排南沙河;百善再生水廠因管網配套嚴重不足,2013年6月建成後長期閑置。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仍存在違法違規項目,密雲水庫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內仍有放馬峪鐵礦等3家公司繼續生產,未按要求在2008年底前關閉。

生活垃圾和汙泥處置問題突出。全市在用21家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中有11家超負荷運行;列入計劃的14座汙泥無害化處理工程無一按期建成。北京排水集團下屬汙水處理廠每年產生約90萬噸汙泥,70%送往四個汙泥臨時堆場,惡臭擾民,隱患突出。

垃圾滲濾液違規處置問題嚴重,9家垃圾轉運站有3家未配套建設滲濾液處理設施,部分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違反國家規定,運至汙水處理廠或糞便消納站處理,甚至直接排入市政管網;高安屯餐廚垃圾處理廠滲濾液去向不明。全市17家糞便消納站,具備生化處理能力的只有8家,多數難以達到納管排放標準。餐廚垃圾收集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多數餐廚垃圾去向不明。

北京市六環內城鄉結合部聚集大量人口和低端產業,督察發現,這一區域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活汙水直排,生活垃圾亂倒等問題突出。部分基層政府和有關部門在城鄉結合部整治中主動作為不夠,存在“以拆代管”“待拆不管”等問題,一些城鄉結合部地區長期處於環境監管缺失狀態。

督察意見要求,北京市加快建設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循環利用設施。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健全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打好環境治理攻堅戰和持久戰,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實情況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向社會公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236

中央環保督察組:廣東水汙染治理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

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經濟發達的廣東省,在治理水汙染方面應該很有“招”,也應該出得起血本。

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4月13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反饋督察情況時舉了這樣幾個例子:

潮州市為了治理三利溪黑臭問題,不從建管截汙上想辦法,而采取從韓江調水稀釋;深圳市在茅洲河等流域汙染治理中,大量采取箱涵截汙,導致清汙不分、雨汙不分,截汙效果大打折扣;廣州市曾先後投入300多億用於水汙染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後續措施沒有跟上,缺乏連續性,導致汙染反彈。截至督察時,廣州全市51條重點河湧中有35條為黑臭水體。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8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廣東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4月13日,督察組向廣東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反饋會由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陸浩通報督察意見,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作了表態發言。

陸浩說,廣東省在大氣環境治理上早謀劃、早行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區域大氣汙染防治機制。珠三角地區在全國三個大氣汙染重點防控區率先整體達標,創建了國家重點城市群空氣質量達標改善的成功模式,為全國大氣汙染治理樹立了標桿。

廣東省環保廳本月11日公布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廣東省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92.9%。在同期全國74個重點城市(不含粵東西北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惠州、深圳、珠海進入前十佳。

但陸浩同時表示,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任務更加繁重,有效治理難度加大,廣東省環境質量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仍有差距。

4月13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廣東省反饋督察情況。攝影/章軻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陸浩通報督察意見。攝影/章軻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在反饋會上作表態發言。攝影/章軻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攝影/章軻

廣東省省長馬興瑞主持督察反饋會。攝影/章軻

遇到問題“繞著走”

督察發現,廣東省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不擔當、不敢擔當問題比較突出,遇到問題“繞著走”。

粵東地區一些地市在推進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不細、不實,群眾意見很大。汕頭市潮陽區垃圾處理設施三年三次變更選址,至督察組進駐時仍未開工,導致區域垃圾無序堆放,汙染問題突出。

“一些地方在處理群眾環境訴求時,態度消極、久拖不決,常常使小問題拖成大問題。”督察意見說。

督察組介紹,廣東省環保責任考核也失之以寬,導致一些地區和部門對環保的壓力感受不足。

廣東省在環境質量考核子項中,對完成跨界河流汙染治理任務的有加分,對沒有完成的無扣分,難以對地方形成壓力;在汙染控制和環境管理考核子項中,要求對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行、重點項目未批先建等問題予以扣分,但2015年實際考核中,有些地市沒有扣分到位,考核作用難以發揮。

2013-2014年,廣東省對廣佛交界河流汙染問題實施掛牌督辦,但在水質繼續惡化的情況下解除省級掛牌,工作流於形式。

督察還發現,廣東省在水汙染治理方面統籌協同不夠,一些地方治水急功近利,治標不治本,導致錢花了,活幹了,但效果甚微。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人員在廣東督察時,向當地群眾了解情況。攝影/章軻

汕頭、揭陽兩市長期以來存在等靠要思想,練江治理計劃年年落空,應於2015年底建成的5座汙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3個汙泥處置中心、3座垃圾焚燒發電廠、2座垃圾填埋場無害化改造工程等無一建成,每天約62萬噸生活汙水直排環境。

茅洲河治理整體謀劃和系統推進不夠,截至督察時,深圳、東莞兩市每天仍有約45萬噸生活汙水直排環境。

督察組介紹,廣州市每天仍有47萬噸生活汙水直排流溪河或其支流,加之流域內禁養區有300余家畜禽養殖場未清理到位,導致流溪河89條一級支流中46條水質為劣V類,幹流人和斷面水質由2013年IV類下降為2016年劣V類,江村斷面水質長期為劣V類,2016年氨氮濃度較2013年上升66%。

當地環保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廣東省69條主要河流124個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由2013年的85.5%,下降為77.4%。

多地環境問題突出

廣東省“十二五”規劃要求建成汙水收集管網1.4萬公里,但實際只完成9000余公里。廣州市“十二五”計劃建設1884公里汙水管網,實際建成590公里,只完成目標任務的31%。

截至2016年底,深圳市汙水管網缺口達4600多公里,全市汙水收集率不足50%。中山市2012年以來投資約21億元建成949公里管網,但由於工程質量不高,全市汙水收集率沒有提高。

督察組介紹,東莞巿城市汙水管網“十二五”規劃要求建設1080公里,僅完成240公里,37座汙水處理廠中35座管網建設未配套到位,長期從185條河湧抽水處理。石馬河汙染反彈,下遊河口斷面氨氮、總磷濃度分別較2012年上升123%和122%。“十二五”規劃建設的14個固體廢物處置工程,到2016年底仍有7個未建成投運。

督察發現,潮州市應於2015年底建成潮州市第二汙水處理廠,但目前仍處在設備調試階段,其配套5.7公里汙水收集幹管至今無實質性進展,每天約15萬噸汙水直排。

潮州巿第一汙水處理廠自2002年建成投運以來一直未配套建成汙水主管網,長期利用三利溪收納、輸送汙水,導致三利溪又黑又臭,群眾意見很大。

另外,潮州巿垃圾焚燒發電廠、潮安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和饒平縣大湖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建設嚴重滯後,潮安區大肚坑垃圾臨時堆放點每天堆放垃圾量達800噸,無防滲措施,滲濾液直排。

督察還發現,雲浮巿新興江流域新興縣內1.7萬余家養殖場及散養戶絕大部分僅配套簡易治汙設施,大量養殖廢水直排;新興縣城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和截汙管網建設嚴重滯後,每天約2萬噸生活汙水未經處理排放,導致新興江陳舍斷面水質從2013年II類快速惡化為2016年V類。

另外,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存在規劃邊界與實際管控邊界不一致,歷史形成的4800多公頃養殖場沒有清退,以及局部侵占或破壞紅樹林等問題。

惠州惠東蓮花山白盆珠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內開發旅遊項目,大面積挖山毀林,嚴重破壞生態環境。韶關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源和平黃石坳省級自然保護區、揭陽桑浦山-雙坑省級自然保護區等也存在違規旅遊開發和采礦行為。

反饋會上,督察組要求廣東省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系統、科學推進水汙染防治,狠抓城鎮汙水管網建設,切實提高汙水收集處理率,加強畜禽養殖汙染防治,提升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水平。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

空中俯瞰廣州城。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396

中央環保督察組:甘肅祁連山等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嚴重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置采礦、探礦權144宗,2014年國務院批準調整保護區劃界後,省國土資源廳仍然違法違規在保護區內審批和延續采礦權9宗、探礦權5宗。

祁連山區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水電開發強度較大,該區域現有水電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於保護區內,帶來的水生態碎片化問題較為突出。

4月13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向甘肅省反饋督察意見時特別指出,“祁連山等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嚴重”,應高度重視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堅決清退采、探礦項目,切實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與修複。

2016年11月30日至12月30日,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對甘肅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4月13日,督察組向甘肅省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反饋會由甘肅省代省長唐仁健主持,督察組組長馬中平通報督察意見,甘肅省委書記林鐸作了表態發言。

馬中平說,2013年以來,甘肅省強化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在責任追究方面,針對武威榮華公司環境違法案件、隴星銻業尾砂泄漏事件等,不回避、不護短,對21名領導幹部進行約談,對22名幹部作出黨紀政紀處理。敢於動真碰硬,強化督查問責,先後對工作不力的60余個單位和950余人實施效能問責。

甘肅蘭州郊區,管護員李宗蓮正在為山上的小樹澆水。攝影/章軻

馬中平說,蘭州市2016年PM10、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5%以上,優良天數增加50天。以較小投入取得顯著環境效益,成為全國大氣環境質量改善典型。但甘肅省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環境保護形勢依然嚴峻。

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采礦問題突出

督察意見說,甘肅省重發展、輕保護問題比較突出。“在談話和走訪過程中,不少幹部反映,重發展、輕保護的問題在甘肅省不同層面、不同領域、不同範圍內依然存在。”督察意見舉例說,2013年修訂的《甘肅省礦產資源勘查開采審批管理辦法》,允許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開采礦產,違背《礦產資源法》《自然保護區條例》上位法的規定,導致部分自然保護區內違法采礦問題突出。

督察發現,2011年以來,甘肅省康縣大鯢省級自然保護區先後兩次調整範圍,調減面積占保護區總面積50%。白銀巿為了支持企業生產,不顧環境風險防範要求,對白銀稀土公司繼續使用已閉庫的2號尾礦庫等違法行為督促整改不力。

甘肅省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未完成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PM10濃度不降反升。在這種形勢下,甘肅省政府雖然於2013年制定《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但推進落實不夠,一直未與各市(州)簽訂大氣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有關部門也未按省政府要求對各市(州)2014年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2015年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於當年9月才由省大氣汙染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各市(州),導致全省大氣治理工作整體較為被動。

甘肅省《水汙染防治2016年度工作方案》於當年11月才印發各地各部門,直到督查組進駐甘肅後,才與各市(州)簽訂水汙染防治目標責任書,致使2016年底計劃完成的“全省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18%”“取締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內的采掘和石油行業建設項目”等目標任務無法落實到位。

一些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

督察意見說,甘肅省一些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列入省政府2014年淘汰任務的白銀佳隆新材料有限公司萃取生產線至今未拆除到位。2013年蘭鑫鋼鐵有限公司未批先建一臺40噸轉爐;甘肅中瑞鋁業有限公司於2014年違法開工建設年產50萬噸電解鋁項目。

另外,甘肅省質監等部門在新增燃煤鍋爐註冊和煤質管控等方面不夠嚴實,2014年以來仍違規註冊每小時10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912臺。全省仍有404臺每小時20蒸噸以上的燃煤鍋爐未進行提標改造,普遍存在裝備水平低、治汙設施運行不穩定、超標排放等問題。

督察意見特別指出,“祁連山等自然保護區生態破壞問題嚴重”。 督察發現,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置采礦、探礦權144宗,2014年國務院批準調整保護區劃界後,省國土資源廳仍然違法違規在保護區內審批和延續采礦權9宗、探礦權5宗。大規模無序采探礦活動,造成祁連山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加劇、地表塌陷等問題突出。

肅南縣凱博煤炭公司馬蹄煤礦位於緩沖區和實驗區,2008年投產以來共形成煤炭堆場10余處,近2平方公里地表植被遭到破壞。肅南縣青羊鐵礦於2014年5月獲得省國土資源廳延續探礦權後,在實驗區內進行探礦活動,破壞植被面積3.34公頃。

督察意見說,祁連山區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水電開發強度較大,該區域現有水電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於保護區內,帶來的水生態碎片化問題較為突出。僅黑河上遊100公里河段上就有8座引水式電站,在設計、建設和運行中對生態流量考慮不足,導致部分河段出現減水甚至斷流現象。大孤山、寺大隆一級水電站設計引水量遠高於所在河流多年平均徑流,寶瓶河水電站未按要求建設保證下泄流量設施。

督察發現,甘肅省還有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同樣存在非法采礦、水電開發等違法違規問題。小隴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新增違法采、選金礦點6處。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違規新建古坪溝、深溝、韓家溝等3座水電站。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建有民族山莊和天韻避暑山莊等旅遊設施。太統山莊旅遊公司於2016年在太統-崆峒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緩沖區內違規修建旅遊設施30余處。

有企業拿著財政專項治理資金不幹事

督察意見說,甘肅省部分地區環境風險和汙染問題突出。白銀市涉重金屬企業集中,環境風險問題突出。

白銀公司選礦公司2016年曾相繼發生回水管道破裂、選礦礦漿泄露等汙染事故。2015年國家下達財政專項資金1.3億元用於治理東大溝重金屬汙染和含鉻土壤汙染,資金到賬一年有余,但項目至今仍未開工。隴星銻業有限公司至今未按要求建設完成尾礦庫雨汙分流工程和排汙口在線監測系統。

“全省城市汙水管網建設滯後,一些城市生活汙水直排問題突出,造成部分河流汙染嚴重。”督察意見說,山丹河流域每天有4萬余噸生活汙水直排,2013年以來水質持續為劣V類。馬蓮河河道堆存大量生活垃圾,沿線29家工業企業廢水超標排放,水質由2014年的IV類下降為2016年的劣V類。

涇河、葫蘆河流域部分重點鄉鎮未建設垃圾和汙水處理設施,生活汙水直排,葫蘆河水質持續為劣V類。祖厲河流域部分生活汙水直排,薯香園農業科技公司等澱粉企業生產廢水超標排放,河水汙染嚴重。

在中國版圖上,甘肅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生態最為脆弱的省份之一。攝影/章軻

13日,督察組要求甘肅省加快推進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做好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生態恢複等,築牢生態安全屏障。高度重視祁連山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清退采、探礦項目,切實推進祁連山生態保護與修複。加強重金屬汙染防治,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和整治。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並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400

中央環保督察組:湖北填湖占湖用於房地產開發問題依然存在

湖北省武漢官蓮湖西北部10個湖邊塘、硃山湖北部近200畝水面、湯遜湖約145畝湖邊塘均屬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規定應予保護的水域,但全部被劃出保護範圍,並作為建設用地出讓,在2013年以後被陸續填占用於工業和房地產開發。

國家有關規定要求,湖泊水域禁止養殖珍珠,禁止圍網、圍欄養殖,已圍欄圍網的須限期拆除,但直到2015年,湖北省農業部門仍在違規發放水域灘塗養殖證,給湖泊水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

4月14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湖北省反饋督察情況時,引用督察談話時的一段內容:“這些年一些地方向湖泊要錢、要地、要房的趨勢仍未得到遏制,侵占蠶食湖泊的問題仍在發生,讓人十分痛心。”

2016年11月26日至12月26日,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湖北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並形成督察意見。14日,督察組向湖北省黨委、省政府進行了反饋。反饋會由湖北省省長王曉東主持,督察組組長焦煥成通報督察意見,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作表態發言。

4月14日上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湖北省情況反饋會。攝影/章軻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焦煥成在反饋會上通報督察意見。攝影/章軻

反饋會上,湖北省委書記蔣超良作表態發言。攝影/章軻

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在反饋會上。攝影/章軻

焦煥成說,2013年以來,湖北省狠抓庫區環境綜合整治,著力推進長江大保護,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保障“一江清水永續”“一庫清水北送”做出了重大貢獻,但環境保護形勢仍不容樂觀,環境保護工作力度與中央要求和群眾期盼尚有差距。

有地方“鉚著勁比發展速度”

督察意見認為,“湖北省部分環境保護推進落實不夠”。意見說,督察談話中,許多領導同誌認為,湖北省一些地方和部門在環境保護方面說得多、做得少,重發展、輕保護的思想觀念沒有完全轉變。有的同誌反映,宜昌、襄陽兩個副中心城市鉚著勁比發展速度,別的沒趕上武漢,汙染程度趕上武漢了。還有人講,這些年一些地方向湖泊要錢、要地、要房的趨勢仍未得到遏制,侵占蠶食湖泊的問題仍在發生,讓人十分痛心。

督察發現,2015年湖北省對地巿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中,主要經濟指標權重基本穩定,但生態環境類指標權重卻從上年13%-21%下降到6%-12%。一些地市考核導向更不合理,荊門、潛江等地將招商引資任務完成情況列為環保部門年度評先評優的“一票否決”項。有些地方黨委一年到頭很少研究環境保護,2013年至2015年,鹹寧市委常委會從未研究環境保護議題。

2016年11月25日下午,中央第三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北武漢召開第一次組務會。攝影/章軻

2012年10月施行的《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規定,湖泊水域禁止養殖珍珠,禁止圍網、圍欄養殖,已圍欄圍網的須限期拆除,但直到2015年農業部門仍在違規發放水域灘塗養殖證,給湖泊水環境保護帶來巨大壓力。

督察意見說,2015年6月,湖北省經信委工作不嚴不實,將荊州群力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大元分公司、宜昌市福龍鋼鐵有限公司兩個已使用的淘汰產能指標再次作為鹹寧金盛蘭鋼鐵項目產能置換指標來源,不僅不利於大氣環境治理,也為今後優化產業結構帶來負擔。仙桃市建成區約50萬人口,建成的5座汙水處理廠,僅1座能正常運行,大量生活汙水、工業廢水排放到通順河。

上遊廢汙水直排 下遊阻斷河道

督察意見說,“湖北省水資源過度開發帶來的環境問題凸顯。”湖北省水利(水務)部門水資源開發利用統籌不夠,不顧自然資源承載能力盲目開發,一些河湖生態環境系統性、完整性破壞嚴重。

督察發現,湖北全省共建成水庫6275座,水電站1788座,漢江在流量減少的情況下,仍實施六級梯級開發,幹流流速降低,水體自凈能力下降,近年來年年發生水華。府澴河流域面積僅約1.8萬平方公里,建設水庫達888座,河流水體“湖泊”化,其中府河孝感段沿線共有涵閘56座、攔河壩8座,大多未依法開展環境影響評價。位於孝感的老府河,因上下遊被人為閘斷,長約19公里河流已成為一段死水,水質惡化嚴重。

江漢平原水系發達,但督察發現,上下遊各自為政,建設各類涵閘、水壩上萬座,水資源、水汙染糾紛不斷。四湖總幹渠上百條支渠兩千余座涵閘長期關閉,汙染物長期累積,汛期開閘排水時,常常導致下遊洪湖水質下降。通順河流經潛江、仙桃兩市,上遊潛江段因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直排,河水汙染嚴重,仙桃巿閘斷河道以阻斷上遊汙水,導致潛江段汙水長期積存。

湖北洪湖濕地自然保護區。攝影/章軻

“填湖占湖問題依然存在。”督察意見舉例說,武漢官蓮湖西北部10個湖邊塘、硃山湖北部近200畝水面、湯遜湖約145畝湖邊塘均屬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規定應予保護的水域,但全部被劃出保護範圍,並作為建設用地出讓,在2013年以後被陸續填占用於工業和房地產開發。

湖北省河流縱橫、湖泊眾多,被譽為“千湖之省”,湖泊已成為該省優勢突出的戰略資源。

第一財經記者13日晚從湖北省環境保護廳了解到,近年來,湖北省水面圍欄圍網養殖問題突出,對湖區庫區生態環境影響在逐年加劇。

2016年調查統計數據顯示,湖北省圍養面積約121萬畝,以湖為生,或從事湖泊漁業生產、捕撈的人口約100萬人,漁船近2.5萬艘。自2016年全省拆圍行動開始,截至2017年3月底,共拆除97.8萬畝,拆除率達80.3%。

但當地環保等部門也反映,拆圍後的湖區管理難度加大。目前,大部分地方只註重完成湖庫內圍欄圍網和網箱拆除,還沒能及時研究制定出臺漁民轉產轉業和相關安置政策方案。

另外,隨著拆圍工作的推進,許多原來圍網養殖的水面現已變成天然水域,造成一些地方非法捕撈現象增多,嚴重破壞了湖泊水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而現有的管理制度和漁政執法力量難以滿足管理執法需要,無法對拆圍後的湖庫進行有效管理。

督察意見也指出,湖北省湖泊非法養殖汙染突出,洪湖作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長期以漁業收費代替漁政執法,截至2016年11月拆圍前,珍珠養殖面積達9950畝,圍網養殖達15.5萬畝,水質從2011年的11類惡化到2016年的IV類。長湖、斧頭湖、網湖等也存在大面積圍欄圍網養殖和投肥養殖情況。

長江支流“好水變少、差水增多”

督察意見說,“湖北省長江環境保護形勢不容樂觀”。督察組說,目前湖北省長江支流總體呈現“好水變少、差水增多”的趨勢。東荊河潛江出境斷面2015年總磷、氨氮年均濃度分別較2013年上升200%、250%;通順河流經潛江境內僅15公里,水質急劇從II類惡化到劣V類,氨氮濃度最高超過130毫克/升;沮河宜昌段受磷化工企業排汙等影響,總磷汙染嚴重。

督察發現,湖北省沿江部分重化工企業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沿江8巿(州)87個工業園區,近50%未配套建設集中式汙水處理廠。布局在長江兩岸的部分重化工企業汙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偷排、超標排汙等問題時有發生。宜昌等地區磷化工行業無序發展,加重了長江支流及幹流總磷汙染。同時,碼頭、排汙口監管不力,一些非法碼頭和入江排汙口增加了長江環境風險。

此外,武漢市環境形勢嚴峻。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武漢市166個湖泊中,水質優於III類的僅占4%,劣於V類的高達23%;與2013年相比,30個湖泊水質變差。生活汙水直排問題突出,青山區東部地區約1.7萬立方米/日生活汙水通過白玉明渠直排北湖,現場監測COD濃度高達161毫克/升。

督察組隨機抽查長江、漢江沿線60個雨水排口,有42個混入生活汙水。生活汙水處理廠汙泥違法處置情況較為突出,武漢正源汙水處理有限公司、漢西汙水處理廠多次偷排或亂倒汙泥。建築垃圾違規堆填於魚塘、蓄洪垸、農田等低窪之地,導致城市防洪防澇能力下降。

洪湖的漁民。攝影/章軻

在14日的反饋會上,督察組要求湖北省正確處理水資源開發與水環境保護關系,著力加強幹流、主要支流和重要湖庫環境綜合整治,嚴肅查處填湖占湖和非法傾倒建築垃圾違法行為,加快推進湖泊圍網圍欄珍珠養殖清拆,修複湖泊生態環境。繼續推進大氣汙染防治,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抓緊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在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67

2016年第二批中央環保督察問責3121人 約談4666人

2016年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14日結束。4天內,各中央環保督察組分別向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等7個省(市)反饋了督查情況。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部署,2016年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中央7個環境保護督察組分別對這7個省(市)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本月11日起開始陸續反饋督察意見。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底,7個省(市)按照邊督邊改要求,嚴查嚴處群眾投訴環境案件,並向社會公開。督察組交辦的15332件環境問題舉報已全部辦結,責令整改11962家,立案處罰6310家,共拘留265人,問責3121人,約談4666人。

其中,廣東省創下了督察組交辦環境問題舉報案件、責令整改、立案處罰、約談人數四項第一,分別為4051件、6248家、3346家和1252人。湖北、廣東、陜西、甘肅問責人數都在500人以上,分別是522人、684人、938人和836人。

此次督察期間,重慶巿對相關行政人員問責的人數,在第二批督察的7省(市)中是最少的,只有2個單位和40人,但記者拿到的資料顯示,問責和約談較細致到位。

一份《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重慶實施約談明細表(截至12月25日)》顯示,重慶市此次問責的2個單位均為政府部門,問責個人的40人中,紀律處分8人(政府及相關部門7人,村社幹部1人),組織調整1人(為國有企業人員),誡勉談話23人(其中政府及相關部門10人、事業單位6人、國有企業5人、村社幹部2人),通報批評5人(均為政府及相關部門人員),免職3人(公務員1人,事業人員2人)。

被問責的40人中,政府部門中涉及環保系統人員7人,非環保系統人員24人;企業及其他人員9人。被追查事由多數為環境監管不到位、接到環保督辦單時存在推諉行為、工作失職等。

重慶市渝北區建委安管站一位工作人員“接到環保督辦單時存在推諉行為”被誡勉談話。而政府官員一些過去的失職行為,也可能被問責,比如,國有企業武陵山建設公司一位副總經理,因在“任涪陵交通旅遊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原副部長期間,未積極推進龍頭港物流園拆遷安置建設項目生活汙水處理工程並完善環保竣工驗收手續”,被誡勉談話。

因“縉雲山自然保護區內存在違規建設”問題,重慶市北碚區林業局、環保局、國土分局、規劃分局、澄江鎮政府、區“兩違”整治辦4位正處級官員和2位副處級官員被約談;因“對涪江飲用水源保護區內多年存在網箱養魚違法行為行政監管不力、農業面源汙染對水體水質造成一定影響”,重慶市銅梁區農業委員會區委農村工委書記、農委主任、農綜辦主任被約談。

因“推進榮隆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不力,導致榮隆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建設工程嚴重滯後,園區汙水外泄”,重慶市榮昌區榮隆鎮一黨委委員、副鎮長被紀律處分(行政警告);因“環境監管不到位”,重慶市萬州區新田鎮規劃建設環境保護管理所所長被免職。

《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重慶實施拘留明細表(截至12月25日)》顯示,因“涉嫌環境汙染罪”,重慶天誌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儲運部經理、中轉場負責人等5人被刑事拘留;因“無證排汙,拒不改正”“違法排汙”等原因,重慶秦皇建材有限公司、重慶維樂保健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的法人代表、業主被行政拘留。

企業“不正常使用汙染治理設施”“不正當排汙”“未正常使用大氣汙染防治設施”“通過滲井、滲坑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汙染物”等等,相關人員都可能被拘留。

第一財經記者13日從廣東省環保廳了解到,中央環保督察在廣東迅速解決了一大批臭氣、垃圾、噪音擾民等人民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對暫時不能解決的問題也明確提出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切實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中央環保督察組在受理群眾來電。攝影/章軻

中央環保督察組人員在整理相關資料。攝影/章軻

督察期間,廣東省四會市委市政府、東城街道辦和市環保局都收到過群眾送來的錦旗,分別寫著“情系水岸解民憂,綠色家園現晴天”“為民請命,排憂解難”“心系環保事業,共建綠色家園”等字句。肇慶市有市民也向該市信訪局送去了“保一片綠色凈土,免一方民聲民怨”的錦旗,感謝肇慶市信訪局等有關部門接到中央督察組交辦任務後,及時解決信訪人訴求。

此外,廣州花都區獅嶺鎮禦華園小區附近臭氣問題得到解決後,附近小區居民連誇中央環保督察行動好。深圳比亞迪公司就廢氣排放“達標擾民”案件整改作出5項承諾,深圳市公開了督促整改的6項監管措施,在當地群眾中引起不小的轟動,紛紛叫好。

截至12月24日,廣東省累計辦結中央督察組交辦案件1872件。根據網民新聞跟帖和微博評論分析,廣東省71%的網民高度評價各地環境問題的處理速度和效果,認為“高壓下必有成效”,20%的網民認為環保督察引發的企業整改、停產停工等是“發展必然”問題。

中央督察期間,廣東省共收到中央督察組交辦的來電、來信舉報環境問題33批4350件(含重複投訴案件329件)。截至3月15日,各地責令整改6260家企業,立案處罰3365家,擬處罰金額1.48億元;公安機關立案偵查77宗,行政拘留45人,刑事拘留90人,約談1301人,問責705人;已辦結案件4184件,辦結率為95.0%。

群眾給中央環保督察組的來信直接被投到專用信箱,由專人負責。攝影/章軻

湖北省河流縱橫、湖泊眾多,被譽為“千湖之省”,湖泊已成為湖北省優勢突出的戰略資源。第一財經記者從湖北省環境保護廳了解到,中央環境保護督察開始後,因“斧頭湖水域環境汙染”問題,斧頭湖管理局、湖北省水產局、武漢市江夏區農委主任等57名黨政幹部被問責。

國家督察辦介紹,通過督察,重點是了解省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推動被督察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綠色發展。

督察重點包括中央高度關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新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最快將於本月下旬啟動。

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

根據安排,中央環保督察將用兩年(2016-2017年)時間,對全國所有省(區、市)督察一遍,2017年爭取盡早完成其余省(市、區)的環境保護督察任務,並適時組織開展督察“回頭看”,緊盯問題整改落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568

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啟動 督察組已進駐7省市

第三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今天(4月24日)啟動,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將陸續進駐天津、山西、遼寧、安徽、福建、湖南、貴州等7個省(市)。

第三批7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分別由蔣巨峰、楊松、李家祥、朱之鑫、賈治邦、吳新雄、馬中平擔任,副組長由環境保護部副部長黃潤秋、翟青、趙英民、劉華擔任。

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通過督察,重點了解省級黨委和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推動被督察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促進綠色發展。

長期以來,由於國家行政監督制約機制不健全,地方黨委政府環境保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黨政領導幹部不當幹預環境保護的事件常有發生,嚴重阻礙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順利推進。

國家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具體督察中將堅持問題導向,重點關註四個方面的問題: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點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重點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督察將主要采取聽取匯報、調閱資料、個別談話、走訪問詢、受理舉報、現場抽查、下沈督察等方式開展。

24日下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工作動員會和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湖南省工作動員會分別在福州、長沙召開。其他5個督察組也將於近日實現督察進駐。

在福建省督察動員會上,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賈治邦表示,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這次進駐福建省,重點是督察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

2017年福建省《政府工作報告》稱,目前福建省“生態環境保護壓力較大”。2017年福建省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也稱,目前福建省“環境質量仍有隱憂、環保能力建設亟需加強、環境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在湖南省督察動員會上,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吳新雄表示,湖南省各級黨委和政府要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四個意識”,踐行新發展理念,確保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湖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作動員講話時表示,湖南省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全力配合督察,堅決按照環境保護督察進駐工作安排,做好情況匯報、資料提供、條件保障、督察整改、信息公開等,確保督察順利推進,取得實效。

根據安排,環境保護督察進駐時間約1個月左右。督察進駐期間,各督察組分別設立專門值班電話和郵政信箱,受理被督察省(市)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受理舉報電話時間為每天8:00至20:00。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時間:4月24日至5月24日;專門值班電話:0591-87851299;專門郵政信箱:福建省福州市郵政信箱389號。中央第六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時間:4月24日至5月24日;專門值班電話:0731-81110879;專門郵政信箱:湖南省長沙市第440號郵政信箱。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和督察組職責,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主要受理督察所在地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其他不屬於受理範圍的信訪問題,將按規定由被督察地區、單位和有關部門處理。

根據安排,中央環保督察將用兩年(2016-2017年)時間,對全國所有省(區、市)督察一遍。2017年爭取盡早完成其余省(市、區)的環境保護督察任務,並適時開展督察“回頭看”,緊盯問題整改落實。

截至目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已經完成了對內蒙古、黑龍江、江蘇、江西、河南、廣西、雲南、寧夏(第一批),以及北京、上海、湖北、廣東、重慶、陜西、甘肅(第二批)的督察,加上最早對河北省開展的督察,共有16個省區市完成環保督察。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浙江、吉林、海南等還沒有開展環保督察。

統計數據顯示,第一、第二批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共計交辦群眾來電來信舉報28648件,其中責令整改21579件,立案處罰8969件,拘留575人;約談6842人,問責6408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常紀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央環保督察重點關註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抓住了解決環境保護問題的“牛鼻子”。

4月24日下午,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福建省工作動員會。攝影/章軻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賈治邦。攝影/章軻

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翟青就做好督察配合工作提出要求。攝影/章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700

中央環保督察後,河南提出了這些整改措施

河南省今天(4月27日)對外公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整改方案。該方案表示,這是自去年中央環保督察對16個省市區開展督察以來,首批對外公布整改方案的省份。

2016年7月16日至8月16日,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河南開展了環境保護督察工作。11月15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向河南省委、省政府反饋了環境保護督察意見,指出了存在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河南省委、省政府明確整改由省委書記謝伏瞻、省長陳潤兒負總責,謝伏瞻要求各級各部門誠懇接受、主動認領,絕不回避、絕不推諉、絕不遮掩、絕不護短,切實做到徹底整改到位。

陳潤兒兩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對照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提出的問題梳理,研究制定了《河南省貫徹落實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明確了總體要求、整改原則、主要目標、整改措施、組織保障和責任分工。

《整改方案》明確提出,到2017年,河南省優良天數達到200天以上,細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66微克/立方米以下,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達到108微克/立方米以下,四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52.1%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達到6%。

到2020年,實現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明顯提高,森林覆蓋率持續增長,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其中全省省轄市空氣質量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任務,四大流域水質優良比例總體達到57.4%,省轄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總體高於95%,省轄市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對中央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提出的5個方面問題和4個方面意見建議,河南省確定了95項整改任務,逐一明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完成時限,建立臺賬,掛賬銷號,掛牌督辦,跟蹤問效,強力推進整改任務落實。

在具體措施方面,河南省提出,切實做到領導力量到位、資金投入到位、執法檢查到位、督導問責到位。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省委省政府和各地黨委政府把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及時解決重大問題。健全完善生態文明考核機制,將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大氣汙染防治等方面的實績考核結果作為幹部獎懲使用的重要依據,對在生態環境和資源方面造成嚴重破壞負有責任的幹部不予提拔使用或者轉任重要職務。

加快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煤炭、玻璃、電力、鋼鐵、水泥等過剩產能,全面淘汰落後產能企業和生產線。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大力實施氣化河南工程,加快產業集聚區集中熱源改造,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

推進環境汙染治理攻堅。持續打好全省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狠抓控排、控煤、控塵、控車、控油、控燒“六控”措施落實,建立完善揚塵汙染“一票停工”、空氣質量生態補償等長效機制,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任務。全面啟動全省水汙染防治攻堅戰,落實“河長制”,出臺實施方案和專項工作方案,推進汙水處理廠新建、擴建、提標改造及配套管網建設,嚴格飲用水水源保護,力爭提前一年達到國家下達的“十三五”水質目標。開展全省土壤汙染防治攻堅戰,出臺《河南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方案》,組織土壤汙染狀況詳查,實施土壤汙染治理與修複試點工程。

著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加強黃河濕地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加大濕地保護資金投入,開展“三區兩線”範圍內露天礦山開發及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依法打擊違法采砂、采礦、開墾等問題。嚴格環境執法監管,以持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整改落實、解決影響環境質量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對環境違法違規問題緊盯不放、一查到底、堅決追責,涉及到犯罪的堅決移交司法部門查處,從嚴從重打擊監測數據造假、完成環保目標任務造假、問題整改造假等惡意違法違規行為,推動環保守法守規常態化。

河南省提出,嚴肅責任追究,對整改過程中態度含糊、工作不力的,領導不負責、監管不到位、企業不守法導致生態破壞、汙染嚴重的,公開曝光,重拳出擊,鐵腕治汙,嚴肅追責。及時公開信息,按照要求公開整改落實情況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調查處理意見,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87

中央環保督察組啟動在安徽督察 公布舉報電話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今天上午(4月27日)宣布進駐安徽省,開展為期一個月的環境保護督察。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朱之鑫在今天上午召開的動員會上表示,督察組這次進駐安徽省,重點是督察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國家環境保護決策部署、解決突出環境問題、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情況。

朱之鑫說,在督察中將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督察四個方面: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註、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點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重點督辦人民群眾反映的身邊環境問題的立行立改情況;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的情況;重點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等情況。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安徽省動員會現場。攝影/章軻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組長朱之鑫。攝影/章軻

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攝影/章軻

2016年,安徽省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7%,財政收入增長9%,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2%、8.3%,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2016年,安徽省化解煤炭過剩產能967萬噸、生鐵和粗鋼過剩產能505萬噸。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日前表示,安徽省堅持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抓好重點領域汙染治理,發展壯大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特別是註重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實行最嚴格的責任追究,鞏固擴大新安江、大別山生態補償制度成果,全面推行“河長制”,積極探索“林長制”,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

李錦斌說,環境保護督察是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的重大制度安排,是對安徽省樹牢“四個意識”、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情況的重要檢驗。

李錦斌表示,全省各級各部門要實事求是地反映情況,不回避、不誇張、不誤導,讓督察組聽到真話、察到實情、督到關鍵。對督察過程中的弄虛作假、徇私舞弊、瞞報謊報和抵觸對抗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絕不姑息。各級各部門要抓住環境保護督察這一難得機遇,深化問題整改,嚴格落實責任,著力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的安徽樣板,加快建設綠色江淮美好家園。

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作動員講話。攝影/章軻

安徽省政府省長李國英主持動員會。攝影/章軻

動員會上,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副組長、環境保護部副部長翟青還就做好督察配合、邊督邊改、信息公開、條件保障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根據安排,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進駐時間約1個月左右。督察進駐期間(2017年4月27日-5月27日)設立專門值班電話:0551-62631567,專門郵政信箱:合肥市郵政9201號信箱。督察組受理舉報電話時間為每天早8:00-晚20:00。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和督察組職責,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主要受理安徽省環境保護方面的來信來電舉報。其他不屬於受理範圍的信訪問題,將按規定由被督察地區、單位和有關部門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91

中央環保督察後,寧夏將嚴厲打擊工業園區環境汙染問題

在寧夏官員們心中,騰格里沙漠汙染事件是這幾年一直抹不去的痛。

去年11月16日,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向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反饋督察情況時表示,“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對推進綠色發展的艱巨性、緊迫性和複雜性認識不足,存在重開發、輕保護問題”,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騰格里沙漠汙染事件。

2014年9月6日,騰格里沙漠腹地部分地區被發現排汙池。當地牧民反映,有企業將未經處理的廢水排入排汙池,讓其自然蒸發。然後將黏稠的沈澱物,用鏟車鏟出,直接埋在沙漠里面。

而早在2010年,就有媒體曝光了寧夏中衛市的造紙廠將大量造紙汙水排向騰格里沙漠的汙染事件。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國務院專門成立督察組,敦促騰格里工業園區進行大規模整改。

反饋會上,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的督察意見稱,寧夏“推進中衛騰格里沙漠汙染、渝河和葫蘆河跨界水汙染等問題整改,取得積極成效”,但“僅對基層監管人員實施問責,未從決策審批等環節追溯責任”。

第一財經記者28日從環境保護部了解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已研究制定了貫徹落實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整改方案提出,“推進中衛市騰格里沙漠汙染後續整改和解決永寧制藥企業異味擾民等突出環境問題”“嚴厲打擊工業園區環境汙染問題”。

航拍寧夏銀川周邊石化企業。攝影/章軻

整改方案提出,到2020年,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以上,基本消除重汙染天氣;主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80%以上,重點湖泊達到Ⅳ類水質,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建成一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市、縣,全社會生態文明意識普遍提高,美麗寧夏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對中央第八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反饋意見,寧夏回族自治區歸納整理出的41個問題,實施清單制管理,不講條件、不打折扣,堅決整改、確保到位,制定了問題整改措施清單,包括163項整改措施。各地、各有關部門(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整改工作第一責任人,按照不查不放過、不查清不放過、不處理不放過、不整改不放過、不建立長效機制不放過“五個不放過”原則,確保整改措施到位、整改責任到位、整改效果到位。

整改方案表示,全面推進生態修複和建設。嚴格實施重要區域紅線管控制度,開展自然保護區全面排查,加快自然保護區環境恢複治理,著力構建生態安全屏障,打造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全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推進中衛市騰格里沙漠汙染後續整改和解決永寧制藥企業異味擾民等突出環境問題,深入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違規項目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工業園區環境汙染問題。

中央環保督察組去年還抽查的寧夏156家企業,發現賀蘭縣暖泉工業園區汙水處理廠、寧東水務公司汙水處理廠等71家企業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或汙染物超標排放。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上半年,平羅恒達水泥、中冶美利紙業、平羅吉青矸石熱電、平羅縣供熱公司、寶豐能源甲醇廠(自備電廠)、寧東鋁業、和寧化學等企業,廢氣汙染物部分排放指標超標50%以上。

寧夏自治區2014年、2015年PM10年均濃度分別比2013年增長20.6%和21.8%,連續兩年未完成國家大氣考核任務。2015年冬季,銀川市首次出現連續霧霾天氣。

2016年上半年,銀川市和石嘴山市PM2.5平均濃度與上年同比分別上升16%和6.7%,固原巿PM10平均濃度同比上升8%。

整改方案提出,嚴格環境執法監督管理。開展督察組交辦問題整改“回頭看”和全區環境保護大檢查專項行動,強化工業汙染源日常監管和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序銜接,建成天地空環境立體監管指揮系統。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2018年年底前完成對各市的環境保護督察任務,夯實網格化環境監管,強化責任追究,促進守法常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32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