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百人住近2千印尼監獄200囚犯大逃獄

1 : GS(14)@2017-05-07 15:26:23

印尼發生囚犯集體越獄事件,約200名囚犯周五成功從廖內省(Riau)柏干峇魯(Pekanbaru)的席朗邦庫克監獄(Sialang Bungkuk Prison)逃脫,有人拍下囚犯衝閘過程,場面比電影震撼。當地電視台報導,該批囚犯周五在監獄內的清真寺禱告後,推倒清真寺側邊鐵閘逃走,數以百計軍警之後封鎖附近道路,並大舉搜查住宅區和農場,捉捕逃犯。電視台的片段顯示,數十名囚犯從監獄一湧而出,部份被抵達現場的警員逮個正著。警方發言人指,約80人已被捉回,至今相信已有171人被捉回或自首,不過暫時仍未知道多少人成功越獄。這座監獄關押大約1800人,是可容納人數的數倍。中央社/路透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07/2001369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367

社民連:成員喺監獄多過出面

1 : GS(14)@2017-08-18 10:16:02

【本報訊】由日前的反新界東北案至昨重奪「公民廣場」案,合共16名社運人士因被律政司覆核刑期,最終上訴庭判眾人入獄半年至13個月不等。16人當中來自不同組織,當中3人來自香港眾志、3人是社民連。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形容,若有案在身成員全判監,「(社民連成員)喺監獄入面嘅比出面仲多」。香港眾志8名常委,有3人在獄中,另有2人有案件在身;吳文遠則指,未計已入獄的,社民連目前仍有逾10名成員涉近10宗案件,「如果(其他案件)判埋,我哋唔夠足夠人數開行委會,喺監獄入面嘅比出面仲多」。



眾志兩常委有案在身

香港眾志骨幹成員來自「雙學」,即學聯及學民思潮,主席羅冠聰及秘書長黃之鋒,昨因重奪「公民廣場」案被判入獄,而常委林朗彥則因反新界東北案被判囚13個月;常委林淳軒因去年11月參加反釋法遊行被控非法集結;另一常委周庭亦在今年6月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港前夕參與佔領金紫荊行動,被警方以公眾妨擾罪拘捕。社民連方面,吳文遠指反新界東北案中有3名成員被判入獄,包括副主席黃浩銘、成員梁曉暘及劉國樑。吳說,律政司用不同創新的手段去消耗抗爭者,令他們坐監,一來要清算激進派,二來要殺雞儆猴。■記者陳雪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18/2012519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22

世大運今開幕台中監獄禁陳水扁出席

1 : GS(14)@2017-08-19 19:07:10

台北主辦的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今天開幕,蔡英文將以「中華民國總統」身份出席開幕典禮,而正保外醫治的台灣前總統陳水扁也獲邀出席,不過被台中監獄認為出席世大運對扁病情沒幫助,且有保安疑慮,已駁回申請。


「航拍機攔截槍」守衞賽事

世大運發言人楊景棠昨天指今次為台灣舉辦過的最高層級運動賽事,將以「中華民國總統」邀請並介紹蔡英文,而按照國際賽會往例,蔡英文將不會致詞,僅宣佈運動會正式開始。此外,台灣代表團將循奧運會做法,以「中華台北」名義出席比賽,引起數百名巿民分別在12日及15日抗議,要求為台灣「正名」。日前西班牙巴塞隆拿恐襲,而昨天台灣總統府又發生憲兵遭斬事件,內政部長葉俊榮強調政府重視反恐維安工作,已進行多場反恐演練,並加強管制大型車輛出入選手村。此外,當局高科技設備盡出,包括「航拍機攔截槍」(圖),警員只要瞄準航拍機,就能發出脈衝波中斷訊號,令航拍機返回起飛點,避免不法之徒利用航拍機影響賽事進行。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819/20126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266

【專題籽】監獄勁歌金曲 劉德華《笑着哭》最hit

1 : GS(14)@2017-10-22 16:24:20

DJ葉韻怡逢周日黃昏在咪高峯前為囚犯點唱,同喜同悲。



【專題籽:胚芽故事】專播囚犯來信點唱的港台節目《萬千寵愛》開播至今17年,話長唔長,話短唔短,不同年代都有熱門歌曲。除了Beyond的勵志歌曲長青,主持人葉韻怡(Vivian)說初期每隔一個星期便會有囚友點唱劉德華的《笑着哭》,「我本身都是華仔fans都記不起這首歌,因為它不是主打歌。但來信的囚友都說歌詞很中他們的心聲。」記者查了一下歌詞,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著名作詞人潘偉源所寫,其中一句「莫放手一去再會太難祈望你請我多戀一晚其實我在補救着步伐已經漸慢」,我和另一記者都即時眼濕濕…韻怡說有時想起男囚友電影劇情般的故事,會感動到打冷震!



在囚人士又愛藉歌詞豪邁寄意,無論男女都喜歡點許志安的《向全世界說愛你》,韻怡笑說:「他們經常說不會寫信,不會寫浪漫說話,所以劈頭一句就是全世界也安靜,不要多說!全世界聽我說,因為我已找到最想找的人就是你。」同樣直接憑詞寄意的還有近年大熱、Dear Jane主唱的《不許你注定一人》︰「不許你注定一人永遠共你去抱緊 一生中百樣可能愛上你是種緣份」,「緣份兩個字已解釋到兩個人的愛是很特別的。」韻怡說。為勉勵獄中相識的摯友,囚友又會跨監倉點唱,赤柱金毛強會點給塘福的儍大姐和喜靈洲黑仔聽,鄭秀文的《終身美麗》便是韻怡和一班囚友的主題曲。已出獄數年的阿Co分享:「剛剛出獄時都會擔心被歧視,很自然地不敢抬起頭,我最深刻的歌詞是『因有自信所以美麗所有自卑都放低』,真的很貼切。」歌詞時常提醒她,也陪她慢慢適應社會,「現在終於可以抬起頭做人。」



韻怡舉辦「音樂玩過界」活動,邀請藝人明星去監獄和囚友夾band。

多年來總會遇到重蹈覆轍的囚犯,韻怡會不留情面的開咪鬧人。


監獄勁歌金榜

1.《笑着哭》 劉德華2.《向全世界說愛你》 許志安3.《不許你注定一人》 Dear Jane4.《我的宣言》 周柏豪5.《陪着你走》 譚嘉儀囚犯特別推介:《終身美麗》 鄭秀文



記者︰列淑華攝影︰蕭志南、周芝瑩(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黃世恩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16/201821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2981

【文化籽】喪親治療 監獄輔導 港女赴英當禮儀師開導生死

1 : GS(14)@2017-11-13 03:42:45

華人社會視殯葬業為厭惡性行業,偏偏馬曉芯毫無忌諱,出走英國當禮儀師兩年,越做越起勁。

【文化籽:胚芽故事】「原本以為我會驚的,因為未見過大體,但當你身處其中又不覺得恐怖神秘。」倫敦東南部的墓園Nunhead Cemetery,午後陽光映照在灰白色的墓碑上,馬曉芯穿着一身黑帶我漫步墓園,腳下踏着的枯葉嚓嚓作響。生如夏花、死如秋葉,弱質纖纖的她展露一臉大無畏的堅定。


「老死、急病、自殺、意外……」她喃喃地回憶,第一天上班便坐黑箱車去接死者,第三、四天去了一個停屍間,裏面放了三、四十具屍體。倫敦地廣屋大、人與人關係疏離,不時有獨居人士在屋內死去良久無人發現。「我見過發了霉的屍體、因放太久捲起來的屍體,怎樣也弄不直平放進棺木裏。」出走英倫五年半,兩年前馬曉芯通過訓練當上了禮儀師,如今倫敦黃皮膚的同業,她眼見只有自己。「一個葬禮是服務在生的人多於服務死去的人。這份工作最大的意義,莫過於安慰生者的心靈。」淡然面對生死是禮儀師的專業,但有一次卻令馬曉芯畢生難忘。「有一對夫妻的小朋友兩天前過身,那嬰兒只有三天大,夫妻倆剛領出世紙便再領死亡證,那是多麼難受的事。」看着這對小夫妻折騰了整個星期,在醫院寢食俱廢、痛極欲哭無淚。馬曉芯愛莫能助,只能默默為他們遞上清茶。「看見他們軟癱着難以接受現實,你可以做甚麼?陪伴、聆聽或許已是最大的幫助。」

西方思想開放 墓地散步遛狗等閒事

七歲喪父的馬曉芯回想,若當時自己或家人有人陪伴傾訴,悲痛的日子應該會過得容易一點。死亡在華人社會總被視為禁忌,我們在墓園聊天期間,不少居民在散步、遛狗,不像香港人見到墳場會兜路走。每天與屍體為伍的殯葬業本應沒有笑聲,但馬曉芯並不同意,指西方社會較開放,視死亡如茶飯,英國喪禮尤其洋溢英式幽默,讓她這位華人禮儀師為之側目。「他們會在葬禮上搞笑或講爛笑話,葬禮後會大夥兒去酒吧,不是去吃解穢酒,喪禮籌備過程更是無限創意,年輕人分期付款自己未來的葬禮也大有人在。」馬曉芯記得有一位小朋友的葬禮上,所有來賓包括禮儀師和職員都被要求穿上超級英雄裝束,亦有葬禮會播勁歌金曲,有利物浦球迷更要求狂loop球隊隊歌〈You’ll Never Walk Alone〉。殯葬場猶如大觀園,眾生相不遜美劇《六呎風雲》(Six Feet Under)既荒誕又感人。她見過有一家兩代人在殯儀館吵架,差點大打出手;也見過一位少女堅持為亡母修甲和塗色,作惜別禮。「殯儀化妝師的取態也不大同,西方崇尚自然,會刻意回復先人平時的髮型和鬍子等。」馬曉芯指化妝師有時更百無禁忌的拍下先人遺容,以示他們協助逝者以最真實的本相與親友話別。「外國人在喪禮上讚揚一個人的生命、紀念他們做過的事,多於愁雲慘霧地悲嘆這人死了,我們要穿黑衣和悲哀。」好似有一個家庭世世代代住在一個社區,當家人死去時,葬禮由家中出發,西裝履革的禮儀師拿着手杖在靈車前開路,特意繞一圈忘者最愛的公園、酒吧,沿路鄰居和親友不停向他致敬和獻花,非常人性化。

原不喜歡英倫 一份書店工打消回港

作為文字人,馬曉芯不時被逝者親友們陪葬的惜別信內容所感動,有些人會在瞻養遺容時朗讀。「對已死之人發表最後心聲,無人會再有顧慮,通常都是最誠實和真摰之言。」八十後的馬曉芯原為記者,五年半前跟隨另一半來到倫敦,最初斷言不會喜歡倫敦,本想留下半年便回巢。「至少告訴人我真係試過但不喜歡,便順理成章回港去。」誰不知,一份書店的工作扭轉了她的人生。書店的兩位老闆是從事口述歷史的學者,經常為猶太人記錄歷史。這工作讓她思考自己何以不面向草根,做有興趣又能回饋社會的工作,於是打消回港念頭。而更早時她投身心理治療專業,並常問自己,究竟人生哪一種痛最痛?她最後選了喪親輔導(Bereavement counseling)這範疇。「有甚麼地方好過在殯儀館找對象?那裏能接觸最需要幫助的家庭。」最初馬曉芯只想接觸有需要的群眾,沒料到竟然當上了禮儀師,與喪親者一同送行,為他們心理治療,一起度過哀傷期。心理治療與禮儀師,她正在雙線經營,現時每星期會替七至八人單對單心理治療,有單親媽媽、囚犯、釋囚、抑鬱症患者,最震撼是得悉這個時代還有人被「賣豬仔」來英國,一位大陸女生來英後被「蛇頭」禁錮了一星期勒索家人,身心被虐待至千瘡百孔,由醫生轉介她作心靈輔導,希望她能盡快在創傷中重新生活。

當上生活導師 開解大陸新移民

馬曉芯現時特別關注留英的華裔異鄉人,希望她們可以用母語暢所欲言,抒發情緒。一位大陸富二代來英國升學,參與了不少遊行集會、用化名在社交媒體表達對民主自由的看法,像重生一樣。畢業後被家人召回老家接手家族生意,臨走前患上抑鬱,害怕回到專權的國度。「特別是中國來的新移民是很孤立的,你無法想像待業、拿不到簽證,甚至文化衝擊都會對他們的情緒造成很大困擾,既懷疑自己又感前路茫茫。他們背負最大的心理壓力是一旦回鄉就等於承認失敗,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他們讓我自覺在香港出生長大有多幸運,引發我對自我價值和身份議題的反思。」她又經常輔導對家庭和前路憂慮的在囚人士,對於18至25歲的在囚年輕人,她更似一位生活導師多於輔導員。由不喜歡到愛上倫敦,馬曉芯很清楚理據所在。「香港很小,很難找到真正志同道合又有共同興趣與理想的人,我曾經好似一隻狼,好想找到自己的狼群。結果,我在異鄉找到了。」兩年前她受訓後當禮儀師的前一晚,寫下了當時的心情,「明天終於要開始禮儀師的工作了。把自己放在一個每天面對死亡的地方,好讓我學習年月日的價值。」「死亡,是人生唯一知道會發生的事。」馬曉芯說,工作令她的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改變,讓她知死知生,更珍惜當下。


馬曉芯指華人忌諱談論死亡,很多時候沒留下一句話就走了。她認為葬禮是為生者服務多於為死人而做。

以前當記者,她特別喜歡發掘草根故事,但在工作層面交往流於表面,她希望對人對社會有直接的影響。

在殯儀業見盡眾生相,馬曉芯指英國人死也擁抱英式幽默,葬禮要賓客穿超級英雄裝束或其熱捧球隊的球衣大有人在。


馬曉芯曾經認為自己是一隻很想找到同伴的狼,結果在異鄉找到了很多soul mate。

投奔異鄉始終關心香港,三年前雨傘運動其間,馬曉芯也在英倫,以行動聲援香港。

兩年前她受訓後當禮儀師的前一晚,寫下了當時的心情,「明天終於要開始禮儀師的工作了。把自己放在一個每天面對死亡的地方,好讓我學習年月日的價值。」



採訪:鄭天儀攝影:王國輝(部份圖片由被訪者提供)編輯:黃世恩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12/202105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1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