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藝片的希望,不是靠跪出來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7158

《百鳥朝鳳》(電影劇照/圖)

2015年中國電影雖風風火火,但文藝片卻慘淡依舊,所有文藝片票房加起來還不足三個億。《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從業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但票房也僅2000萬;《刺客聶隱娘》投資9000萬,票房6000萬;而一些小投資的文藝片則連院線都擠不進去……

如果市場因無利益缺乏動力,政府就應助一臂之力。國家電影專資辦每年的分賬是總票房的5%(以去年440億算也有22億),這些錢究竟哪去了?幹嘛不拿出一部分支持藝術院線的建立?

“知道”(nz_zihdao)告訴你,中國文藝片的希望在哪里。

知名制片人方勵在微博視頻直播時,突然下跪磕頭為導演吳天明的遺作《百鳥朝鳳》求排片,這一幕觸動了不少人的心,也引起了一定的爭議。我們該如何評價這一下跪舉動?

文藝片的艱難:跪出來的票房

《百鳥朝鳳》是一部文藝片。電影講述的是,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心懷熱血,他對嗩吶這種“匠活”懷抱信念,始終堅守。然而在社會變革、民心浮躁的年代里,嗩吶藝術遭到了西洋樂的強烈沖擊,民眾根基不斷喪失,面對人才外流,嗩吶該何去何從?《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的絕唱之作,它既是吳天明對自身的寫照,也體現了其對於藝術的深情。

有不少影評人認為影片三觀陳舊、充滿對鄉土和傳統的唯美化想象,是一種歷史遺老遺少的心態。竊以為這樣的評價是個誤讀,《百鳥朝鳳》的結尾拯救了影片過程的“中庸”:師傅去世,師兄們沒有再次齊聚,嗩吶藝術最後沒有入“非遺”……這說明了吳天明對於所有即將消逝的傳統的、落伍的、與時代脫軌的事物,雖有悲惜之情,但無挽留之意。

年輕一代人或許對吳天明並不熟悉。他不僅是第四代導演的領銜人物——他執導的《老井》《變臉》是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他也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伯樂,對於目前在電影界舉足輕重的大導演張藝謀、黃建新、顧長衛,都有知遇之恩。因此,影片點映時,黃建新、賈樟柯、徐克、張一白挨個站臺;首映禮上,謝飛、黃健中、陳凱歌、何平、管虎、張揚、李玉一字排開為影片造勢;而為人一向低調的李安也特意為影片錄制了視頻,“沒有他就沒有第五代導演,沒有第五代電影,也就沒有現在電影這樣的盛況”。

可遺憾的是,《百鳥朝鳳》上映時卻遭到市場的冷眼相對。首日排片只有1.9%,接著不斷下滑,在0.6%左右徘徊,且絕大部分場次被安排冷門時間段,票房慘淡至極,上映一周票房僅154萬,面臨即將下映的危機。正因如此,制片人方勵才有了下跪的這一舉動。

有人質疑方勵下跪是炒作,這樣的說法筆者也很難茍同。方勵本就是電影圈知名的“重文藝,輕資本”的制片人,他制作發行了一系列有口碑卻嚴重虧本的文藝片,而這之前,方勵與吳天明也不相識。在吳天明去世之後,早在2014年就剪輯完畢的《百鳥朝鳳》一直沒法上映,吳天明的女兒反複奔走,但很多發行方還是不願意把錢投給這部“賺不了錢”的文藝片。直到遇到方勵,他說,“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推出去,哪怕頭破血流,也要為了這部電影跟市場打一仗,讓觀眾都看到吳天明導演這麽好的一部作品,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位藝術家”。因此,他在激動和情急之下做出下跪的舉動並非難以理解。

而下跪舉動也確實起到了效果,不少院線和觀眾紛紛表示將支持《百鳥朝鳳》。周六該片排片達到了3%,票房猛漲410%,單日成績升至900萬,而周日排映進一步增加至7.15%,累計票房突破了2500萬。這樣的成績值得鼓勵和呼籲,這是對一位對中國電影有卓越貢獻的電影人最好的致敬。

如此優秀的導演、如此優秀的作品,作品無人發行,排片是靠“失去尊嚴”下跪求來的,讓人深思與唏噓。《百鳥朝鳳》尚且如此,其他作品呢?我們不敢想象,假如《百鳥朝鳳》不是吳天明而是不知名新導演的作品,假如《百鳥朝鳳》沒有得到電影屆大佬的站臺吆喝,那它的下場又會是如何呢?

這深刻折射了中國文藝片在市場夾縫中艱難求生、一貫尷尬的困境。《百鳥朝鳳》的票房逆襲,絲毫沒有減輕這一處境。

2016年4月20日,西安,方勵與王珞丹出席電影《百鳥朝鳳》首映會。(視覺中國/圖)

如何站著贏得尊嚴?

2015年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了440億,按此趨勢,大約在兩三年後,中國的票房規模將與世界電影“第一大票倉”美國基本持平,甚至在“十三五”期末有望成為“世界第一”。於是很多媒體紛紛大標題報道,中國已經是“電影強國”了。

可如果我們認真看下票房數據,就會明白,我們頂多只能算是“票房大國”。2015年中國電影雖風風火火,但文藝片卻慘淡依舊,所有文藝片票房加起來滿打滿算似乎還不足三個億。《山河故人》是賈樟柯從業以來最賣座的電影,但票房也僅2000萬;《刺客聶隱娘》投資9000萬,票房6000萬;而一些小投資的文藝片則連院線都擠不進去……這讓人想起去年5月《闖入者》上映時導演王小帥的呼籲。《闖入者》在“五一”小長假上映,全國排片卻在1%-3%之間徘徊。王小帥在微博上發聲《我的觀眾,我知道你在哪里!》,直指電影進入市場機制上的不公平。在王小帥的預想中,《闖入者》能收獲8%到10%的排片,可不料“排片量之少、排片場次之邊緣”,簡直是“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為什麽電影產業需要文藝片?為什麽觀眾需要文藝片?這是因為成熟的電影產業,不僅僅是商業制作上的完善,還包括思想上的不斷探索、藝術上的不斷革新——而這是文藝片主要承擔的功能。文藝片往往反類型化、有強烈的實驗色彩、“深層次探討人性、人生或內心”,它在技術革新、藝術探索等方面的努力能夠反哺商業片乃至整個電影產業,提供變革的動力和方向。總而言之,商業與藝術共生並存,這才是兩條腿走路。

但中國的文藝片顯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批評聲四起。批評往往集中在兩方面,一是大罵商業片,罵商業片導演,罵觀眾素質低。這樣的批評者實際上是以“文藝片高人一等”的姿態自居,可笑且經不起推敲。

事實上,商業電影一點錯都沒有,沒有商業電影的成熟和繁榮,電影產業不可能完善,市場不可能做大,文藝片不可能有生存空間。因為某種精英立場,我們常常以為通俗啊、商業啊、類型啊就是貶義詞,可電影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娛樂,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商業片都比文藝片更受歡迎,這是常態,跟觀眾素質一點關系沒有。因此,有不少支持《百鳥朝鳳》的影評人,大罵同期上映的《美國隊長3》和觀眾,這要麽是影評水準太低,要麽是作秀。

而另外一種批評聲,則是典型的王小帥型的,罵院線沒良心、沒操守,其實這樣的批評也是強人所難。

在許多國家,電影院常常是在某個不起眼的角落或者一排公寓樓里的某一棟,而我國的院線體系幾乎都是大商場植入,你看看萬達、金逸這些院線,哪個不是建在大商場里的,這是因為我們仍沒有形成自覺的觀影文化,必須依賴大商場的地段和人流。商場植入的模式,決定了院線的高地租成本,且這幾年來中國票房總額雖不斷刷新高,上座率卻始終上不去,院線產出並沒有增高。院線不是來做慈善的,為了生存和盈利,他們必然依靠大受眾、掙快錢,用最勢利的眼光去考量產品,自然地,他們便將有限的排片資源讓給了受眾面更廣的商業片。因此排片低就罵院線也很沒道理,就像做慈善值得贊賞,但不做慈善就罵人家沒良心,這難道不也是一種道德綁架?

那麽,文藝片的根本困境在哪?或許應歸咎於我國藝術院線的缺失。

在歐美許多國家,除了商業院線以外,獨立院線與藝術院線也是電影市場重要的組成部分。UCCA文化項目總監崔嶠曾介紹,柏林人口僅400萬,卻有超過100家各具特色的藝術影院,“北京人口接近2000萬,我覺得至少要有50至300家藝術影院才對,但我們遠遠低於歐洲國家的平均數量”,北京專門放映藝術電影的機構屈指可數。有了藝術院線,文藝片在宣發模式上也能形成一套成熟系統,獨立影展、相對固定的觀影人群、較長的放映周期等。

如此一來,便能夠將關註、喜愛文藝片的觀眾都聚攏起來,這些觀眾雖小眾分散,可聚攏起來卻也可以形成一個龐大的觀影數量。像賈樟柯的《山河故人》在法國就連續上映一個多月,即便只是在少數院線上映,排片和上座率也依舊堅挺,票房成績頗為亮眼。

但在中國,我們沒有藝術院線,自然也沒有屬於文藝片的發行模式,文藝片從立項到宣發,基本都是按照商業片的模式走。你說,你本來就小眾的題材、小眾的風格、基本為零的宣傳,人家商業大片投資更大、風格更符合普羅大眾口味、宣發成本就頂得好幾部文藝片的拍攝成本,你怎麽與別人競爭?因此,不客氣地說,如果我們的院線結構並有得到根本性的改變,文藝片艱難而尷尬的生存境遇將始終持續,《百鳥朝鳳》的票房可以跪出來,但文藝片的希望,不是靠跪能跪出來的。

在所有關於《百鳥朝鳳》的討論聲中,徐崢是為數不多的明白人。他在微博上說,“高票房電影不是一無是處的。但電影產業發展到今天,藝術院線的建設迫在眉睫,通過拉長排期,設立藝術院線給文藝電影一定的空間,鼓勵不以商業為目的的創作可以讓文化多元發展。這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不能每部片都下跪對吧?”

問題來了,如果市場因無利益缺乏動力,政府就應助一臂之力。國家電影專資辦每年的分賬是總票房的5%(以去年440億算的話,也有22億吧),這些錢究竟哪去了?幹嘛不拿出一部分支持藝術院線的建立?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ios版本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83

專訪│罕見!文藝片突圍商業片,它的投資回報率高達200%,投資人這樣說…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8-03/1135213.html

每經影視記者 蓋源源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在商業片侵襲的市場,《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兩部作者風格濃厚的文藝片能夠登陸院線,而且《岡仁波齊》還憑借口碑發酵逆襲票房,令人看到文藝片並非一定要打“求排片”的苦情牌才能成功,其背後也透露出影片投資方的眼光和膽識。

為此,每經影視(微信號:meijingyingshi)專訪了兩部影片的投資人、北京天空之城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路偉。路偉投資的影片頗有特色,他投資過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創下國產紀錄電影票房紀錄),同時他還是票房最高的國產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的出品人。雖然目前紀錄片、動畫片、文藝片在電影投資市場並不討喜,但路偉卻敢出手,而且收益不錯。

《皮繩上的魂》主創團隊見面會,路偉(左一)在成都百麗宮宣傳(每經影視攝影)

》》“不看到作品不會去投資”

《岡仁波齊》上映首日排片率只有1.6%,以《變形金剛5》為代表的幾部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占據超過60%的排片,《岡仁波齊》卻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

隨著支持這部影片的觀眾和影院越來越多,《岡仁波齊》走出了一條漂亮的票房上升曲線,在國產片整體質量不高的2017上半年影市中憑借口碑突圍。有了《岡仁波齊》的“逆襲”,外界也對它的“姊妹篇”《皮繩上的魂》也充滿期待。今日(8月3日)每經影視記者獲悉 ,《皮繩上的魂》宣布把原定於明天(8月4日)上映的時間改為8月18日,而8月4日也會開啟“全國點映”,觀眾們仍可以在當天率先領略它的風采。

▲改檔海報(片方供圖)

每經影視:《岡仁波齊》的票房表現有沒有超出你的預期?這部影片你的投資比例是多少呢?

路偉:這部影片的投資回報不錯,因為之前沒有一部藝術電影能賣得這麽好,我電影圈的朋友發微信給我說,你又弄了一個現象級的事兒出來。影片成本在1200萬元左右,我們是最後一家投進來的,他們之前拍完後也放著一直沒做,我們算是完成最後一塊拼圖的人。投資方一共四家:和力辰光、樂視影業、尚立文化和我們的馬燈電影,四方的投資比例差不多。

每經影視:《皮繩上的魂》的投資方是什麽情況?

路偉:與《岡仁波齊》是一樣的。

每經影視:《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並不是主流的商業電影,你為何選擇投資?張楊導演笑言提醒過你可能虧本。

路偉:我對類型沒有偏好,只要是好電影就行。雖然《岡仁波齊》是個文藝片,但它的回報率可能比很多商業片還要好,有個電影產業記者告訴我,這個電影可能是今年上半年回報率最高的一個項目了。

每經影視:但現在不少投資人比較迷信流量演員、知名導演、知名公司這樣的搭配,覺得有這些組合就成功了一半。

路偉:我投資影片不會投在劇本階段,至少是在制作過程中,每個公司都有自己投資的風格。現在市場比較亂,爛片太多,知名導演、知名演員、知名公司也不見得能出好作品,只能看準了再投。我投資電影,都要看成片或者半成片,沒看到影片是不會投的。特別是文藝片,更是要看到東西才行,因為文藝片本來就是個作者電影。

▲截至8月3日,《皮繩上的魂》電影收獲票房18.3萬元(貓眼專業版/圖)

》》“投資電影的核心是要懂電影,懂市場和觀眾”

路偉投資的電影類型頗為豐富,既有藝術電影《岡仁波齊》和《皮繩上的魂》,也有紀錄電影《喜馬拉雅天梯》。2015年,他擔任出品人的動畫電影《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創下了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這部影片也直接推動了熱錢湧入動畫電影行業。

其實,路偉很早就涉足電影投資,15年前他還在中國銀行工作時,就投資了中國首部三維動畫電影《魔比斯環》。

每經影視:你投資的電影,有紀錄片《喜馬拉雅天梯》,也有創下國產動畫電影最高票房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今年又是兩部文藝片,目前來看上映的電影市場反響都挺好,但它們都不是市場最多的商業片類型,你對觀察電影作品有何獨到見解?

路偉: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菜,有的人喜歡看明星導演,有的喜歡看大牌出品公司,這是某些投資人的風格,我們只看作品本身,這是我們的核心。對各種類型的電影足夠了解,是做電影投資人必須的功課,否則不知道從哪個角度去看、去分析電影,如果這方面知識沒有,我建議還是別做電影投資。

▲路偉出品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收獲9.57億元票房(CBO中國票房/圖)

每經影視:文藝片的市場相對小眾,文藝片的排片率相對同期商業片也會低一些,今年你做了兩部文藝片,上映前對其市場前景是否會有擔心?

路偉:沒有擔心,有信心才會去做,我們也不缺項目。我認為把該做的做好,如果都做了,市場沒起來,那是命。我覺得做電影應該有些使命感,有些積極的心態,有點拼命三郎的勁兒。一部電影應該有它要傳達的核心東西,讓電影找到它預設的觀眾,讓觀眾找到他喜歡的電影,如果建立了這種電影與觀眾的聯系,這個電影在市場上是否成功,就要看命了,誰也不能保證一定成功,電影行業本來風險也很大。

每經影視:你投資電影的理念是什麽?過去你投資過文藝片、紀錄片、動畫片,但可能這些不是投資人最熱衷的電影類型。

路偉:核心是懂電影,其次是懂市場和電影的觀眾。現在的表達方式太多,互聯網、傳統媒體、影院等,如何建立聯系是挺有挑戰的事。

我不認為有大導演、小導演、老導演、新導演之分,主要是看作品。好萊塢有幾位頂尖的導演、制片人,他們是對全球觀眾都很了解的,能做出全球化的產品,中國還沒有。即便是邁克爾·貝,那麽有名的導演,在《變形金剛5》上不是也折了嗎?

》》“我要為資本說句話,資本從來不亂”

過去幾年資本湧入電影行業,助力產業發展,票房數字不斷刷新。然而從去年開始,行業轉入陣痛期,影片產出數量不斷增加,但國產片整體質量下滑,即便是2017上半年票房前列的國產片,口碑基本都不及格。與此同時,資本與電影聯姻,行業出現了不少亂象,比如註水票房,影視公司高估值簽下巨額業績對賭,讓行業呈現浮躁之氣。路偉在2002年就投資過電影,經歷電影行業起伏的周期,他又如何看待資本與電影的合作?

每經影視:您具備金融從業背景,很早涉足投資電影,2015年前後各路資本湧入電影行業,行業顯出浮躁之氣,國產片數量增長,質量反降,行業還出現不少亂象,你覺得資本和電影結合,目前的痛點在哪里?需要如何解決?

路偉在這里我必須要給資本說句話,資本從來不亂,亂的是電影圈里的人。行業里,決定錢的配置的是制片人和導演,資本在全世界都是最聰明的錢,資本是財務投資人。行業內的一些人利用信息不對稱,賺資本的錢,現在不能把亂象歸結到資本身上。

每經影視:不少影視公司簽下高業績對賭,創作人似乎被資本裹挾,急功近利,現在我們看到市場上不少作品,粗制濫造。

路偉:對賭,不是資本急功近利,而是那些影視公司急功近利,不然為何簽下對賭?全世界的資本只有一個屬性,安全的盈利,資本是不帶性格進入這個行業,而帶著性格的是產業內部的人。根本上來說,是雙方溝通不好,有的人為了拿錢,做出“海闊天空”的承諾,其實很多資本並不是那麽懂這個行業,最後承諾實現不了,投資人也很有壓力。我們應該問問,做電影的初心在哪里。圈內人認為有錢了可以快速出作品,但電影是屬於時間的作品。如果沒有劇本幾十甚至上百稿的碰撞,那麽多鏡頭NG,一個完成度高的電影很難在短時間實現。資本是助力產業,不是資本害了行業,是行業害了資本。

每經影視:《皮繩上的魂》映後見面會,您提到從這部片子可以看到一些知名作品的影子,你一下列舉了多部電影,感覺您和一些投資者不同,您看過很多電影,非常了解電影藝術本身,才能這樣去講述。

路偉:曾經在互聯網圈有句話大概是這麽說的,“在你做的事情上如果有了一萬個小時的積累,你就可能能成功”。電影行業也是這樣,沒有10年的積累很難說自己是專業人才,沒有必要的閱片量可能無法有效的給你做的電影做出定位,無法在電影類型里給出參考坐標。沒有足夠的劇本閱讀量,可能看到的只是個好的文學層面的故事,不一定可以翻譯成畫面故事,電影歸根到底還是用畫面來講故事的。當然,文學故事很重要,但只是一方面。真正經典的電影都是在塑造人物、角色,無論是《教父》《威尼斯商人》《七武士》《霸王別姬》等,塑造的都是人。這些是世界的經典電影,但過去3~5年有這樣經典的電影出來嗎?故事可能大家全忘了,角色也不能留在腦海中。

創作層面需要足夠積累,包括文學故事和電影的閱片量,否則沒法判斷此事,這是基本功。所以我說好多投資人目前還不是太熟悉這個行業,因為他們站的角度不一樣,他們站的是資本立場,不是電影立場,而圈內人是影片立場,又不是資本立場,雙方有矛盾是必然的。一個很好的投資合作,一定是換位思考。你要理解導演、作品,才能翻譯成影院經理、媒體、觀眾記得住的東西,這跟自身積累有關。

投資電影不是急功近利的事情,一部電影需要2~3年積累,有的甚至是10年,比如張楊導演的這兩個作品,準備了10年才熬出來。電影是複雜的多工種集合的綜合藝術作品,對導演、制片人的成熟度要求非常高。

每經影視:好電影需要時間沈澱,但這樣的時間,可能不符合一些資本進出的周期。

路偉:資本和電影公司並非門當戶對,當前一個常規的基金的投資回收期在三年左右,但電影不一定,它們之間不太匹配。我認為,電影公司自身造血能力要夠,資本是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如果把資本當成雪中送炭的功能,90%玩完。電影公司還是應該以自己的項目、團隊、現金流為核心,這樣創業公司和資本雙方都可以很好合作,資本可以幫助做更多、更好的事情。資本是加分項,不是支柱,否則這不是電影公司,是電影金融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953

文藝片《一念無明》將代表中國香港地區競逐第90屆奧斯卡外語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9-21/1149729.html

今日晚間,新浪電影發布微博稱,據Variety消息,由黃進執導,余文樂、曾誌偉、金燕玲、方皓玟等主演的電影《一念無明》將代表中國香港地區參加第90屆奧斯卡外語片競逐。據悉,《一念無明》是在與《追龍》《擺渡人》《七月與安生》的競爭中勝出。

《一念無明》海報

隨後,電影《一念無明》的官方微博轉發了新浪電影的該條微博,並附上“我會加油”。


電影《一念無明》官方微博截圖

關於這部電影,每經影視記者曾在電影上映時做過相關報道(更多關於影片信息請點擊查看文章《成本200萬。謝謝《一念無明》。》

(綜合來源:新浪電影、Variet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06

從捧出“影帝”的《白日焰火》到“中國版《熔爐》” , 她如何玩轉敏感題材文藝片?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9/1162816.html

每經影視記者 溫夢華 實習記者 王禮迪

專訪·《嘉年華》導演文晏

平靜,理性,不緊不慢,卻又暗藏勇氣,力量。這樣的《嘉年華》,像極了坐在對面的文晏。

見到文晏是在首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上,其執導的影片《嘉年華》作為開幕影片在峨影1958影城展映,而隨著影片11月底的即將上映,文晏及其團隊也開始在全國多個城市進行影片的路演。

▲《白日焰火》制片人、《嘉年華》導演文晏接受每經影視記者專訪(每經實習記者 王禮迪攝)

2006年至今,10年多的時間里,文晏一直走在文藝路上。2014年,文晏擔任制片人的《白日焰火》擒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主演廖凡更是憑借此片一舉奪得第64屆柏林電影節影帝。3年後的今天,她再次帶著她的影片《嘉年華》來了,不同的是,這次是作為導演。

從制片人轉型編劇、導演,相比性格的溫婉,文晏的作品一直都“大膽”的多。《白日焰火》、導演處女作《水印街》(未在國內上映)、今年的《嘉年華》,影片處理的題材越來越敏感、尖銳,兒童性侵、偷窺癖、女性成長困惑…對於這些難以把控的題材,文晏不僅情有獨鐘,更是始終保持一種克制方式講述故事,而這種方式恰恰是最不討觀眾喜歡的。

面對“女導演拍愛情片就可以了”的偏見,文晏平靜地回應:“我不會去跟別人爭論,我覺得爭論沒有用,用自己的作品去說話就好了。”

文藝片、女導演、敏感題材……文晏身上的種種標簽,都意味著無疑是難上加難,也在無形中加大了其做電影的風險和壓力。

堅持不受待見的表現手法,平靜面對外界的懷疑,文晏的底氣從哪兒來?在將近半小時的專訪里,這位溫婉、沈穩的女導演向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一一道來。

文晏導演在首屆山一國際女性電影展(主辦方供圖)

“文藝片不存在過多商務運作 從制片人到導演幾乎不用做轉換”

作為文晏擔任導演來第一部走上大銀幕的作品,《嘉年華》聚焦的題材,是兒童性侵。

早在此之前影片就被標榜為“中國版《熔爐》”且入圍2017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以及金馬獎等國內外知名電影獎重要獎項提名。

不過,相比同類題材《熔爐》和《素媛》,《嘉年華》則冷靜、克制的多。

兩個小女孩,一個親歷者,一個目擊者,卻因影片中頻繁提到的“那件事”命運緊緊的連在一起。從旁觀者小米,到親歷者小文,再到女律師,受害者父母……面對“那件事”發生後帶來的一系列傷害和影響,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掙紮和抉擇。

▲影片中的受害者小文面獨自一人默默的註視著海邊形形色色的歡樂人群(圖/劇照)

文晏曾在映後交流中談到:“我想展現的不是性侵的暴力,而是這件事情發生後社會的反應。”《嘉年華》恰恰通過這些“社會反應”,不僅展現了中國當代社會底層女性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境和危機四伏,更是反映了人與社會的關系。

談起影片的初衷,文晏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嘉年華似的時代,喧囂之下我們沒有時間與耐心去重新審視成長的意義,“這部電影是一個假設,也是一個兼具過去、現在及未來時態的提問。”

她要拍的,恰恰是“嘉年華”背後的事情。

細數文晏的作品,無論是擔任制片人還是導演,除了都是文藝片外,題材的敏感性也使其明顯區別於其他女導演,甚至男導演。

從《白日焰火》《夜車》到《水印街》《嘉年華》,從“碎屍案件”、“偷窺癖”到“兒童性侵”,文晏擔任制片或執導的每一部影片的素材都和當下的社會事件相關聯,但又有意識的隔開一段距離。

▲文晏擔任制片人的《白日焰火》運用一貫的清淡風格將“碎屍、拋屍、愛情、奸情等拍出了十分克制的味道(圖/劇照)

她帶著審視的眼光始終將視線落在現實社會,並逐漸將焦點對準了女性和兒童,以一種平靜的音調“打破沈默”。

“其實《嘉年華》的緣起就是因為看到很多特別難受的東西,但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表達,所以我把情感沈澱下來,加上我自己的思考,用一種負責任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這是對我自己的一個梳理。”坐在對面的文晏不緊不慢的說到。

不過,雖然題材敏感、難以處理,但文晏卻用自己巧妙的角度和方式來展現。

沒有竭嘶底里的情感表達和渲染,反而將那些觸目驚心的黑暗包裹在冷靜、理智、克制里。正如《嘉年華》里,對於施暴者我們甚至從頭到尾看到的只有監控錄像中一個模糊的背影。

談到這里,文晏思考了一下說:“我其實很尊重自己的感受,不喜歡那種過於宣泄、強迫觀眾流淚、感到憤怒的電影,我就用我最大的誠意把我想表達的表達出來,就可以了,如果你現在接收不到,希望你將來能接受到;如果你接收到了說明我們是在一個頻道上。”

從制片人到導演,文晏一直清楚、專註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麽。就連轉型也沒有給她帶來什麽困惑與不適。

“因為文藝片不存在特別多的商務運作,不存在附加的東西,能專註在創作方面,所以從制片人到導演這個轉換非常順暢,幾乎不用做什麽轉換。我有做制片人的經歷,明白一個導演在有限的條件下,要非常清楚取什麽,舍什麽,這關乎到創作的品質。所以當我做導演時,就不需要制片人說服我,我自己就明白。”

而未來會不會選擇轉型商業片或類型片?文晏表示沒有明顯的界定。“不刻意吧,關鍵要拍自己最想表達的東西。如果剛好是一個兼具商業性的東西,那它就呈現出一點商業性。”

國內外知名電影節積攢口碑 降低對票房回報的依賴

對多數觀眾而言,文藝片絕不是他們走進影院的首選,面對市場冷遇,不少導演、制片都難以淡定,有的“怒懟”觀眾和影院,有的“跪求”排片。然而文藝片並非總是賠本買賣,國內文藝片的“頭牌”賈樟柯就曾公開表示,自己的影片每年都有分紅,商業回報很好。

賈樟柯的電影賺錢,一方面是影片質量不錯,另一方面是通過各大電影節積攢的國際聲譽。而這種經營文藝片的路數完全是可以重複的。

觀察文晏制片、導演電影的履歷,她之前的作品也是頻頻赴國內外參加知名電影節,早在《白日焰火》《嘉年華》之前就攢下了口碑。而2014年文晏攜《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斬獲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國內上映後票房破億,這樣的票房成績連賈樟柯都只能望其項背。

▲2014年上映的《白日焰火》不僅攬獲獎項無數,更是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圖/CBO中國票房)

《白日焰火》的成功離不開廖凡、桂綸鎂、王學兵三個實力派演員的貢獻。對文藝片而言,他們的片酬可以承受,在觀眾中又有識別度,同時又能有效提升影片表演質量。於是文晏在新片《嘉年華》中吸取了這一經驗,選擇耿樂出演“父親”的角色。

《嘉年華》先後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中國臺北金馬影展、平遙電影節,截至目前,影片還未公映就在豆瓣獲得了8.2分的好口碑。

在刻板印象里,文藝片導演需承擔巨大票房風險,一談起創作總是一把辛酸淚。但對於文晏而言,拍文藝片反而沒有太多風險,她向每經影視記者分析:“藝術電影的回報是長線的,它的投資普遍相對較低,所以幾乎是百分之百有回報;反而商業片的高回報只是個例,非常多的商業片都是很快下線,之後也不會有人再想看它,成本永遠回不來。”

從開始籌備到最後成片,《嘉年華》花了將近4年的時間。

影片最初是由文晏他們自己的公司奇遇影業主推,劇本完成後制片人又吸收完美世界、喀什嘉映文化等公司加入,五家公司共計投入大約1000萬元。4年5家公司分攤1000萬成本,文晏坦言“沒什麽壓力”。

▲2017年9月,《嘉年華》作為唯一一部華語片入圍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導演文晏,主演史可、耿樂、王櫟鑫、周美君等出席影片新聞發布會(圖/視覺中國)

文晏的目標很明確,她要把影片推上國內外的重要平臺,必須保證精良的制作。

但1000萬成本對文藝片也並非大手筆,好在文晏做制片人的時間比當導演的時間要長的多,對於怎麽花這筆錢心里很有數。文晏向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透露:“其實沒有什麽占比最大,可能還是拍攝吧。演員的片酬都不高,我們把錢都花在制作上了,調色、中混等都是在法國做的。”

而當每經影視記者詢問文晏對《嘉年華》票房的預期,她表現的很輕松:“沒有期待。就是希望所有的文藝青年都去看,也能帶動身邊的觀眾去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94

《無問西東》、《芳華》皆陷輿論風波 文藝片的最終歸宿是何處?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17/166937.shtml

《無問西東》、《芳華》皆陷輿論風波 文藝片的最終歸宿是何處?
娛樂獨角獸 娛樂獨角獸

《無問西東》、《芳華》皆陷輿論風波 文藝片的最終歸宿是何處?

“你不要怕,我就是那個給你托底的人。”

來源 | 娛樂獨角獸(ID:yuledujiaoshou)

作者 | 周銳

今天(1月15日)是電影《無問西東》上映第四天,票房達到1.71億,截至目前綜合票房3276萬超過進口片《勇敢者遊戲》3204萬,成為單日票房冠軍。昨天該電影同樣完成單日票房逆襲,以首周日5423萬的票房超過《前任3》的5060萬。可以說一連四天,《無問西東》的票房節節攀升,形勢喜人——顯然,“托底”已經完成了。

1

同樣上升趨勢的還有《無問西東》的電影口碑,映前豆瓣評分6.5分,正式開畫後評分最低跌至6.2分,口碑兩極進入拉鋸戰,但隨後局勢逆轉一路攀升,三天內評分上升至7.4分,這種峰回路轉的情況並不常見。

“事出反常必有妖”,近幾年輿論浪潮一波接一波,公眾不免習慣以陰謀論為前提揣測各種出乎意料的情況,《無問西東》票房與口碑跌宕式的變化讓它《無問西東》備受輿論矚目。而口水戰之外,業界更關心的是《無問西東》背後的意義。橫向對比,目前同為懷舊大時代的文藝電影《芳華》票房已超過14億,並成功拿到密鑰延期1個月,期限延長為2018年1月16日至2月15日,豆瓣評分達到7.8分,口碑票房雙豐收。《無問西東》跨越百年的時代背景,同樣有時代變遷、戰爭殘酷的故事敘述,明星卡司上章子怡、張震、黃曉明等更不遜色於《芳華》,那麽《無問西東》是否能成為下一部收割市場的文藝大片?

縱向來看,《芳華》的火爆、《無問西東》的逆襲現象,接連兩部文藝電影打破往時文藝片市場的冷淡印象,這是否意味著中國文藝片市場也將迎來大片時代?但無論如何,《無問西東》已經是2018年一月最亮眼的華語電影了。

《無問西東》“被偷走的那五年”

七年前,《無問西東》為了紀念清華大學百年校慶而籌備開拍,2012年4月,《無問西東》在清華大學首次舉辦電影發布會,同年年底殺青。此前媒體報道,電影演員班底聚齊了章子怡、黃曉明、張震、王力宏等一線陣容,制作班底則包括了《妖貓傳》的攝影曹郁、《胭脂扣》的藝術指導樸若木、張藝謀禦用美術設計曹久平以及《一代宗師》的聲音指導陳光。放到2018年,這樣的電影班底導演不是王家衛就是李安了,但是這部電影導演並不是大眾熟知的一線大導,而是青年女導演李芳芳。然而萬眾期待下,這部電影了消失五年。

今年1月12日《無問西東》正式上映,無意做舊的海報卻顯示出了一種遲緩的時代感,“被偷走的五年”引起了公眾諸多猜測。據悉,該電影上映之前一共舉辦過四次發布會(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但靴子遲遲無法落地。貓眼數據顯示,《無問西東》出品方一共11家,其中企鵝影視、太合娛樂等為主要出品方,黃曉明以東陽易星傳媒也參與了出品,發行方是企鵝影視與聚合影聯。而媒體報道,早期該片主要投資方是南廣影視與文津時代。

2

2012年《無問西東》電影發布會上,李芳芳被詢問電影檔期時,回答道“上映的問題要去發行方”,可見當時電影檔期並未確定。2013年南廣影視董事長徐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再次透露,《無問西東》已經進入修改剪輯階段,有望在該年暑期檔上映,但隨後電影杳無音信。隨後幾年電影官方再次虛晃幾槍,電影公映像是海市蜃樓。直到2016年企鵝影業才參與出品發行,《無問西東》正式上映開始有了眉目。這種情況下,有業界人士猜測,或許《無問西東》雪藏的五年是因為內部發行原因。

影片正式上映後,電影中四段看似平行其實各有牽連的故事,年代背景從1920年一直綿延到2010年,敘事過程中涉及到民國學人思潮、抗日空戰、文革批鬥等特殊歷史事件,章子怡與黃曉明主演的故事則不避諱的展現出了個人面對時代洪流下的渺小與脆弱。這樣的電影內容讓人猜測,《無問西東》放之五年前的電影環境或許內容較為敏感尖銳,被迫雪藏。而近幾年隨著審核部門對電影內容尺度的放松,電影人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芳華》的熱映也為讓年代懷舊片打開了新的市場,《無問西東》此時上映算是天時地利人和。

《無問西東》聯合制片人之一陳煥宗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於電影的延期,表示“很多特技、效果花了很長時間,好在導演李芳芳對她拍的東西很自信,毛片出來以後效果很好,又有更多公司加入投資”。

據悉,這部電影投資規模過億,但並未透露具體數額。目前《無問西東》貓眼預測票房4.14億,綜合票房占比33.2%,排片占比21.7%,上座率則達到了15.6%,同期電影中該電影上座率最高。

《無問西東》、《芳華》皆陷輿論風波, 文藝片的最終歸宿是何處?

《無問西東》與《芳華》的接連成功是出乎意料的。

近幾年,《芳華》14億票房登頂文藝片票房榜首,剩下是一個巨大的斷層,2016年同樣的文藝大片《我不是潘金蓮》票房4.82億,《羅曼蒂克消亡史》票房1.22億,2015年代歷史片《太平輪》上下兩部總票房2.4億左右。有媒體統計,2013年至今,票房過億的文藝片一共11部,但其中票房兩億以上的電影只有4部,而這四部電影均是王家衛、張藝謀、馮小剛等一線大導作品。

文藝片已經打破叫好不叫座的魔咒甚至從低成本走向大體量了嗎?或許言之尚早。2017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559.11億元,同比增長13.45%,國產電影票房301.04億元,其中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一共51部,其中文藝片只有兩部《二十二天》(票房1.03億)與《岡仁波齊》(票房1億)。而這兩部片都引起了很大的輿論風潮,前者因為慰安婦的問題受到爭議,後者被認為是“放下藝術片身段,情懷營銷”。

《芳華》雖達到高票房,但在去年年底臨門一腳陷入撤檔事件,導演馮小剛在微博上幾次發言引起一波網絡輿論,輿論導向下部分公眾認為電影是因為內容敏感而審核失敗,不允公映,一時群情憤慨。而就在公眾認為《芳華》無法再次上映時,去年12月15日電影正式上映,一番波折下來,《芳華》獲得了極高的輿論關註度,但是不免被詬病“悲情營銷”。雖然後期《芳華》憑借口碑獲得大眾認可,但是輿論風波始終是個黑點。

而《無問西東》前期因為5年延期勾起了公眾的好奇心,但因為檔期處在春節前的冷淡期,關註度比起商業大片並不算高,豆瓣口碑6.5分也並不亮眼。而在第一天公映後豆瓣評分跌至6.2分,電影宣發方發朋友圈,指出有人惡意1分差評《無問西東》,並強調此次的惡意差評是背後有組織、有紀律的行為,痛斥惡意踐踏的公關團隊是電影行業的毒瘤,而惡意毀壞電影口碑則是“電影行業的自殺行為”。

微信圖片_20180117123749

微信圖片_20180117124158

而吸引眼球的是,公映第二天《無問西東》的口碑迅速回升,這看起來像是一次眾誌成城的口碑救援行動,公眾為良心電影進行正名。但豆瓣上確有網友爆料《無問西東》 1 月 14 日周日刷分,ID 為“達康書記的 GDP”的豆瓣網友發帖稱,“一個半小時漲 2881 個評價,三個多小時漲 4377 個評價 ”。並有網友加碼爆料,水軍群里布置為《無問西東》刷分的任務截圖,“一年以上的賬號且沒做過《無問西東》的看到直接做,點看過,打五星,評語自己寫15 字”。

3

這些消息是否屬實並不能確定,但可以確定是《無問西東》的口碑兩極化又急速回暖現象讓它有了爭議,也有了輿論關註度。

於是不難發現,似乎完成市場收割的文藝片都有一個共同點,都得先在輿論風波里滾得一身泥,才能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而無法得到輿論關註的文藝片,即便口碑上得到大眾認可,也很難在票房市場上獲得成功。2017年映前入圍金馬獎7項提名的《相愛相親》票房1824萬,業界備受期待的《嘉年華》票房2220萬,段奕宏演技爆發的《暴雪將至》票房2715萬。

《無問西東》里有一句臺詞,“什麽是真實?你看到什麽、聽到什麽、做什麽、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這或許也是所有電影市場該有的真實。

《無問西東》 《芳華》 文藝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3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