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2月8日,麗新國際(191)宣佈一次重組,把旗下從事地產業務的麗新 發展(488)上市。細節如下:
(1) 每8股麗新國際供3股麗新發展及4股認股證,行使價每股50仙,全部行使將可集資3億元,林氏家族已承諾行使本身部分。
(2) 麗新發展配售3億優先股,認購價1元,年息10%,每4股優先股送3股認股權證,集資3億元,但並無投票權。
若不計認股證,麗新發展上市時,即可集資6億元,用作營運資金之用,持股則由由麗新國際持有 50.09%,林氏家族持有24.01%,公眾持股25.10%。
該公司1987年盈利為4,703.6萬,1988年預期盈利2.8億,並預期派發3仙股息。
預期上市日為1988年3月11日。
我們從上面的得出的資料來看,可以推論出以下事實:
(1) 因為該等優先股不是普通股,故不計算在股本內,所以很容易計算出該公司發行共6億普通股股(3億 / 50仙行使價) ,以完成後麗新發展持有50.09%計算,可以推論出當時麗新發展股本約12億股(6億股/ 0.5009)。
(2) 供股集資額3億,供股價是50仙計,供股得出來的股票是6億股,以可獲得4認股證計,即可得出股東得到的認股證是8億股(6 / 3 x 4)。
(3) 假設1優先股可換1新股,可兌換3億股,另認股權證得出的可換股權證有2.25億股(3 /4 x 3)。
若全部優先股及證股權證兌換後, 股本會再增加13.25億股(8+3+2.25),股本會增至25.25億股。可以計算出,林氏家族的持股量即達26.57% (~12 x 0.2401 x (6+ 8) /6 / (12+13.25)),麗新發展持股降至約23.76%(6/ ~25.25),公眾持股約49.67%。
亦可以見到,假設購股權是以50仙計算,林氏家族動用約3.36億的資金,以當時每股淨值1.33 元加上全部認股權行使計算,計及行使認股證後,其實他們已經變相把24.085億貴重資產轉移成自己直接控制,亦可以運用市場資金發展。
另外,在守的角度上,公司其實可以隨便賣出一家上市公司,然後把所得放在其中一家上市公司上,以供 其發展之用,所以可以說,這除了是公司方便分配資源的方法外,亦是大股東分配自己資源的方法。
但以地產長遠上升的角度上,這實在是對麗新國際不利的,而低價讓股東及其他人士認購新 股,是不斷攤薄了原有麗新國際持有的地產權益,造成麗新國際的資產流失,加上變成控股公司,因控股折讓關係,造成股價低落。
這 方法唯一的死門在,若大股東及上市公司擴張過快,債台高築,突然低潮襲來,導致業務情況不佳,且無力行使股權之下,其透過麗新國際及自己持有的股權降至 45.05%((2.88+ 6)/ (12+13.25-12x 0.2401 / 6 x 8)),低於50%,且加上債權人迫債,造成股價低落,或要求以股抵債,進一步降低自己股權,若加上有心人吸納,這或會造成貴重資產旁落於他人之手,失去 控制權。但這機會是很小,不過這事情卻在1997年發生,此是後話。
想當初在上市價50仙購入該股的人士,至今過了23年,股價在未計股息之下,僅剩下一半,未知有何感 受?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36387.html
http://eddyliao2000.blogspot.com/2011/04/338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bfb5400100rugr.html
一,差異化高端化戰略的失敗,同業競爭激烈(很多人都覺得李寧跟安踏或其他國內體育品牌差異不大,基 本談不上護城河);實業眼見功夫生意的經營困難,大股東也無心經營,搞地產和財技,現在看來是得不償失,市值大跌。急功近利,國人的通病。一個沒內涵沒沉 澱的品牌,如何可持續穩定發展?
二,國內體育品牌究竟有多少是真實的利潤,有多少存貨壓在經銷商,為了上市,鋪了多少貨給經銷商?預 支了多少年的利潤?上市圈錢後大撒金錢拓展店舖的惡果?某知名購物網站的假貨對其的影響(假不一定代表品質不好,真貨的成本也不高,都是MADE IN CHINA)我相信這些問題近年肯定會陸續顯現出來,時刻留意這類企業的現金流及派息比例。ANTA明顯高估----市值是李寧的三倍,可以考慮中長期賣 空,而李寧,已經暴跌再暴跌了,也許是個進場的機會,不好說。KAPPA無論是現金流還是品牌或投資價值來看,屬於中庸吧。其他的沒多研究。
三,中國的房地產一天泡沫不破,實體經濟就會繼續消沉!做實業根本跑不贏房地產的暴利及印錢的速度,通貨膨脹只會加劇更多的人退出實業或實體經濟的倒閉。看好房地產,則看空中國經濟!
----後期補充,相對大部分民企,李寧還是干得很出色,值得驕傲。即使暴跌,如果上市持有至今仍有幾倍回報,也沒惡意的圈錢,還有分紅。中國的品牌除了酒和某些絕對壟斷行業,暫時看不到可持續發展的護城河。中國動向CEO說不自創品牌,這是個明智的選擇。
http://stockalchemist.blogspot.com/2010/12/blog-post_8176.html
新世界的創辦人鄭裕彤,祖籍廣東順德,1922年出生,幼年曾在家鄉讀過幾年私塾,15 歲時從家鄉到澳門投靠父親的世交周至元,在經營的周大福金舖做練習生,3年後晉升 主管,並娶周至元女兒為妻。1945年,鄭裕彤奉岳父之命前往香港開設分行,其後逐漸 接管周大福生意,並控制該公司大部分股權,成為香港有名的「珠寶大王」。 60年代初,鄭裕彤開始看好香港地產業前景,及至1967年地產低潮期間,鄭裕彤聯同其 好友楊志雲等趁地價急跌之機大量購入地產物業。1970年5月,鄭裕彤、楊志雲等聯手 創辦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並於1972年11月23日將其在香港上市。當時,公司的法定股 本為7.5億元,實收股本6.74億元,除擁有尖沙咀新世界中心地盤外,還擁有4幢高級商 業、住宅樓宇,4間電影院及一些商舖、寫字樓單位,總面積74.6萬方呎,每年租金收 入2,130萬元。此外,還擁有6幢興建中的商住樓宇,規模已不小。 新世界發展上市後,最重要的地產發展項目,就是雄踞尖東海旁的新世界中心。1971 年,新世界發展以1.31億元的價格,向英資太古洋行購入尖東沿海的「藍煙囪」貸倉舊 址,面積約20萬方呎。當時,港府希望新世界能在該地段興建一幢世界一流的建築物, 以作為香港的標誌,因此陸續將鄰近土地批予新世界,令該地段面積增加到43萬方呎。 新世界上市後,即著手興建這座被命名為新世界中心的龐大綜合物業,全部工程分兩期 進行,首期工程包括一幢14層高甲級寫字樓、5層商場及擁有800多間客房的新世界酒 店,於1978年完成。第二期工程包括一幢700多個住宅單位的豪華大廈及擁有650間客房 的著名的麗晶酒店,全部工程於1982年竣工,總投資約14億元。這項重大地產發展項目 一舉奠定了新世界發展在香港地產界的地位,可說是鄭裕彤引以為傲的代表作。 70年代期間,新世界發展還單獨投資或與其他地產公司合作發展了一系列大型地產項 目。1973年,新世界購入港島薄扶林道一幅面積逾80萬方呎的地皮,興建了擁有1,300 個高級住宅單位的「碧瑤灣」。新世界還與恆隆集團合作發展港島地鐵沿線各站上蓋物 業。 新世界發展在經營策略上,是興建寫字樓作出租用途,興建住宅物業以出售為主,兩者 互相配合,相得益彰。正因為如此,新世界的綜合純利逐年穩步上升,1973年度新世 界,純和為7,200萬元,到1981年度已增加到2.46億元。1981年底,新世界發展市價達 43.71億元,在香港股市中成為僅次於置地、長實的第三大地產上市公司。 80年代初,鄭裕彤領導的新世界發展成功完成位於尖東海旁的新世界中心發展計劃,其 在香港地產界的實力地位已正式確立。80年代期間,新世界再接再厲,展開了一連串龐 大地產發展計劃,包括1981年與恆隆合作發展港島沿線地鐵站上蓋物業;1984年與香港 貿易發展局合作興建香港會展中心;1985年分別與九廣鐵路和英國加德士石油公司合 作,發展屯門輕鐵總站上蓋的海翠花園和荃灣海濱花園;1986年與查濟民家族的香港興 業聯手發展大嶼山愉景灣第三期;1989年與港府土地發展公司合作發展港島西營盤第三 街、上環永勝街、灣仔李節街及九龍登打士街等4個地盤的重建計劃。 其中,最囑目的就是香港會展中心的興建。1984年12月,就在中英正式簽署聯合聲明之 際,鄭裕彤與香港貿易發展局達成協議,由新世界投資27.5億元在灣仔海旁興建香港最 大規模的會議展覽中心。這是踏入過渡時期以後香港首個大型商住綜合物業發展計劃。 根據協議,新世界毋須補地價,在計劃完成前,新世界代香港貿易發展局支付租金,每 年不多於600萬元,並付該局7,500萬元營運費,計劃完成後展覽中心若干部分交予貿發 局辦公,其餘物業業權則屬新世界。 香港會展中心佔地33.5萬亢呎,包括作為底層基座的7層高具國際先進水平的會展中 心,以及設於基座之上的兩幢高級酒店、一幢寫字樓,以及一幢酒店式豪華住宅大廈, 總樓面面積440萬方呎,規模比3幢交易廣場合起來還大一倍,成相當於近6幢匯豐銀行 大廈,堪稱香港最巨大的建築物。香港會展中心從1985年初動工,到1988年11月完成, 歷時3年9個月。1989年11月,英國王儲查爾斯攜夫人戴安娜王妃訪港,為香港國際會議 展覽中心揭幕。香港會展中心是80年代香港最其代表性的五大建築之一(其餘分別是匯 豐銀行大廈、中國銀行大廈、交易廣場及奔達中心),它與尖東的新世界中心隔海相 望,不但為維多利亞海港增添瑰麗的色彩,而且成為新世界屹立在香港地產界的標誌和 象徵。 新世界與新地相似,其業務擴張亦首先從集團內部開始,由地產業帶動起來的業務,首 先是集團的建築工程,包括建築、打樁、冷氣工程等。該公司旗下的協興建築有限公 司,是香港著名的建築公司之一,自1960年創辦以來已完成數百項建築工程,代表作有 九龍麗晶酒店、新世界酒店、美麗華酒店、富麗華酒店、奔達中心、陽明山莊、香港會 展中心等。新世界屬下的景福工程有限公司是香港最大的冷氣、防火、水管及電器綜合 安裝工程公司之一。集團的配套附屬公司還有松電工程、佳定工程、富士(中國)裝飾 工程等,可以對現代化建築物包括商業大廈、酒店及高級住宅.由工程策劃、設計、繪 圖、電機工程、建築工程及室內裝飾等提供全面性服務。 1989年1月,鄭裕彤有感於好友馮景禧突然病逝,從一線退下僅擔任董事局主席一職, 而董事總經理則由其長子鄭家純出任。這一時期,新世界採取了急進式的投資策略,連 環出擊,在短短一年間收購並投資了一系列非地產業務,包括將亞洲電視的持股量增至 47.6%、透過換股取得香港興業16%股權、收購基立實業、敵意收購永安集團、將新世 界酒店集團私有化,以及斥巨資收購虧損中的美國華美達酒店集團等,迅速發展為多元 化的地產大集團。然而,連串大規模投資令新世界的負債從30至40億元急升至近90億 元,而盈利增長則大幅放緩,截至1990年6月的年度盈利僅得112億元,比上年度減少近 10%,主要原因是所收購的項目,大多不是虧蝕就是增長未如理想。這時期,新世界發 展逐漸陷入低潮,其股價亦被拋離大市。 1991年,鄭裕彤眼看形勢不妙,重新部署公司策略。他首先展開一系列減債行動,將部 分收益低或價格合理的資產出售,包括將所持永安集團27%股權出售,套現7億元;又 將旗下物業如美孚商場舖位、車位及部分物業以及梅道12號部分權益出售;甚至將被喻 為鄭氏「皇冠上的鑽石」的香港會展中心會景閣豪華住宅也變賣套現。1992年新世界又 先後發行零息價券及認股證,集資逾8.5億元。這樣,新世界的債務從最高峰時期的約 90億元逐漸降至30至40億元的合理水平。 在具體發展策略上,新世界亦作出調整,強調以地產為主,但同時繼續多元化發展,尤 其是電訊、基建及酒店;以香港為基地,但亦重視向中國大陸及海外的投資。前段時 期,新世界由於大舉投資非地產業務,錯失了兩年趁低大量吸納地產的良機,這時亦決 心重返老本行,加強地產發展及投資,如與香港興業合作重建荃灣中國染廠舊址,發展 大型私人屋村;與地鐵、灣仔循道會教堂、花園道聖約翰教堂等機構合作,改建或發展 新地產項目;以及興建香港會展新翼等等。期間,新世界更大舉投資中國內地地產業, 尤其是在基建、安居工程和舊城重建方面佔據戰略性優勢。 經過數年努力,新世界發展終於度過低潮,再度取得發展。1995年新世界再度躋身香港 四大地產上市公司之列。不過,經過是次挫折,新世界發展與長實、新地、恆地等三大 地產公司的距離逐步拉遠。
http://news.imeigu.com/a/1318478760999.html
导语:《福布斯》杂志网络版周三撰文指出,包括Groupon在内的一些团购网站的发展近来似乎陷入瓶颈,但以Cardlytics和 Offermatic为代表的团购创业公司横空出世,以其特有的方式锁定用户群,发送更有针对性的团购优惠信息,不啻于给整个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以下为文章全文:
美国第一大团购网站Groupon如今似乎麻烦缠身。山寨团购网站不断蚕食Groupon的市场份额,商家抱怨他们是在亏本赚吆喝,而金融市场动荡令Groupon IPO(首次公开募股)被迫延期。
如 今,Groupon又面临着一批团购创业公司的激烈竞争,这些公司依据用户的金融交易状况锁定特定用户群,然后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发布团购优惠信息。其 中,Cardlytics和Offermatic作为这些创业公司的典型代表,展现了可击败Groupon“突击销售法”(shotgun approach)的两种方法。
Cardlytics与银行建立合作,通过银行网站和电子邮件向用户提供商家优惠信息。美国六大金融机构中 已有三家已成为Cardlytics客户,同时该公司还与两家大型在线金融交易处理商Fiserve和Intuit建立了合作关系,令 Cardlytics的触角伸向全美7000多万人。相比之下,Groupon的用户超过1.15亿。
Cardlytics用户在登录银行 网站后,可以在网络广告中看到团购信息。Cardlytics CEO斯科特·格里姆斯(Scott Grimes)说,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的人会点击在线广告,而超过10%的用户点击了Cardlytics在银行网站上投放的团购优惠信息。
Cardlytics 依照消费习惯锁定用户群,然后针对性地发送团购信息。与Gropon不同的是,Cardlytics会将优惠券自动发送至用户的借记卡或信用卡。相关团购 服务不需要打印,所有信息都经过了银行防火墙的安全检测和过滤,这使得Cardlytics在与Gropon竞争时占据了一定优势。
但我们想搞清楚究竟有多少用户在登录银行网站后希望看到优惠信息。如果银行客户不喜欢Cardlytics的服务,他们只要点击鼠标即可退出。目前,随着监管机构加强管理力度,美国银行纷纷寻找新的营收来源,而让客户获得一定的折扣优惠,显然好于向他们收取借记卡使用费。
Offermatic 则是一个易用使用的网站,与银行没有任何关联。只要注册成为Offermatic的会员,就能收到亚马逊、苹果、Macy’s、Target或Shell 等公司的5美元优惠券,自动划入用户的借记卡或信用卡。一旦用户加入他们的服务,Offermatic就会通过Yodlee提供的账户信息聚合服务,分析 用户卡内消费情况。
迄今为止,Offermatic已将近66.5万份团购信息发送给会员。Offermatic创始人、现任公司CEO费 萨尔·奎勒什(Faisal Qureshi)说:“我们可以追踪团购商品的生命周期。”团购交易追踪可让商家评估Offermatic的服务效率。Offermatic还提供了一种 保障措施,使商家现有客户不会流失。
例如,如果商家是Macy’s,那么它就不希望向现有客户发送折扣优惠信息,只是希望吸引新客户。与 Cardlytics不同的是,Offermatic并不依赖于通过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来吸引用户。所以,这家公司必须消除用户不愿与非银行网站分享其账户 登录信息和密码的心理障碍。Offermatic允许商家通过其免费折扣项目,向用户提供5美元的折扣券。Offermatic免费折扣服务旨在吸引更多 的用户和商家。
尽管Groupon和其他团购网站可能因竞争加剧业务出现萎缩,但Cardlytics和Offermatic以事实证明团 购服务只要另辟蹊径,仍然可以无惧竞争:前者表明金融机构可以将折扣优惠信息直接发送给客户,后者则表明商家可以在不与银行打交道的情况下锁定目标用户 群。(圣栎)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0-17/100314670.html
三步并作一步走的跨越式发展使这次事故被业内视做“必然”,国家风电政策的收紧雪上加霜
“这次事故是个偶然,但对华锐这个公司来说,是叶落知秋,又是必然事件。” 对于10月10日发生在华锐风电(601558.SH)甘肃厂区的风机吊装事故,不只一位业内人士发出了上述评价,其中有清洁能源的投资人,也 有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更有风电同行。当日晚间22时50分,正在进行5兆瓦风机吊装施工的一辆1000吨履带式起重机吊臂突然断裂,现场5人死亡,1人 受伤。死者包括酒泉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于永东夫妇,以及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和华锐风电的两名员工。
华锐风电方面向财新《新世纪》证实,此次发生事故的正是其首台5兆瓦陆上风电机组。华锐高级副总裁陶刚表示,这应该是首次吊装5兆瓦陆上风机。
陶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底是起重机操作失误还是起重设备本身出了问题,现在还无法确定。他个人认为,可能是在吊装过程中起重机平衡出了问题。吊臂断裂的起重机产自中联重科,有报道称这也是中联重科交付市场的第一台千吨级履带式起重机。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除了平衡问题,也有可能是受力不均导致拉裂。但他同时认为,在离地仅有半米高的情况下断裂,“确实比较蹊跷”。
在多位电力业内人士看来,首次安装5兆瓦风机的华锐经验少,可能在操作上有一些失误。前述分析师表示,吊装公司只能从重量上判断是否可行,但华锐对于具体吊装方案应有发言权。
根据华锐对此次事故的官方声明,吊装的机舱重量达270吨。据一位在德国实地见过5兆瓦陆上风机的人士形容,安装完成后竖起的风机有国贸三期的一半那么高,叶片直径超过100米。
事故详情尚待调查,一位欧洲风电行业人士认为,这已经让华锐足够尴尬,“如果是一家比较专业的公司,首次安装这么大的风机,需要对所有问题反复考虑,而吊装设备的选择和流程设计就是最基本的问题”。在欧洲,一些风机生产商甚至会指定惟一的吊装设备型号,以确保安全无虞。
这是今年以来华锐碰上的第二起意外伤亡事故。就在其上市前夕的1月5日,公司作业人员在张家口尚义县安装调试风机时发生触电事故,3人死亡。
华锐风电的崛起速度堪称传奇。它成立于2006年2月,2008年即在国内风电整机装备领域拿到市场占有率第一并蝉联至今,在全球排名也一年一 大步,2008年-2010年分别位列第七、第三和第二,年净利润增幅分别达到396.92%、200.16%和50.86%(详见本刊2010年第36 期“速成风电冠军”)。
今年1月13日,华锐风电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每股发行价90元,一举打破A股主板发行价最高纪录。但之后,年仅五岁的华锐风电即流年不利,不 仅深陷与供货商美国超导公司的民事与刑事诉讼,2011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也大变脸,主营收入同比下降近三成,净利润骤降一半,“远低于市场预期”。
一时风头无二的风电速成冠军,到底怎么了?
三步并作一步
在高速发展的中国风电行业,华锐的大功率风电机组开发一马当先。除1.5兆瓦风电机组最早采用的是Fuhrlander公司技术外,华锐成立两 年多后就迅速推出号称完全自主产权的3兆瓦机组。2010年,5兆瓦机组下线;2011年5月,自主研发的首台6兆瓦风电机组问世。
陶刚曾向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他坚决赞成中国风电应该跨越式发展——这种发展被评价为“三步并作一步”。但今年上半年,几乎所有创造过跨越式发展奇迹的行业都栽了跟头,高铁如此,太阳能光伏和风电亦如此。
根据8月29日华锐风电发布的中报,其上半年主营收入53.25亿元,同比下降29.44%,其中3兆瓦风电机组的主营业务收入为4359万 元,暴跌94.2%。华锐给出的解释是“原定于二季度执行的甘肃、黑龙江3兆瓦风电项目因审批原因延至2011年下半年吊装”。而在1.5兆瓦市场上,由 于多家风机厂商都已量产,价格竞争惨烈。华锐风电上半年1.5兆瓦机组同比减收了22.28%。
一位熟悉风机技术的投资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当初中国风电机组从750千瓦到1.5兆瓦之所以走得很快,主要是因为在欧洲1.5兆瓦机 组已经比较成熟,中国企业通过买图纸式的技术引进可在短时间内实现量产;但3兆瓦在欧洲也处于起步测试阶段。“成立仅五年的华锐在技术基础上很难与维斯塔 斯、Enercon等公司匹敌,但华锐在3兆瓦机组上的策略比它们要激进许多。”他评价说,“底子没做好就想做大。”
加拿大安大略省一个风电项目的投资者曾经考虑购买华锐的3兆瓦机型,但最终放弃了。相关人士解释了原因:“我们不敢买这个,(3兆瓦)机组太新了。”他们担心机组可靠性不够,导致维护成本太高。
在2010年中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最大赢家华锐拿走了60%的设备份额。但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及风电产业链大会上,龙源 电力总经理谢长军点名批评华锐的海上风机“质量有问题”:“我建议风机厂在想海上风电的同时,把陆地风电的问题赶紧解决好。现在问题太多了,尤其是华 锐。”而为解决质量问题,华锐建立了行业内最为庞大的售后团队,试图以人海战术来弥补问题。
大兆瓦危机
“行业里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上半年国内几家大的风机厂都属于半停产状态,华锐情况最严重。上量上得太快,客户一旦撂单就会有大批库存积压,现 金流就会有问题。”一位投资了华锐上游供应商的风投人士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今年上半年华锐一件配件都没跟我们采购,他们的库房已经压满了。”
中报数据里也能看出几分端倪。华锐上半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333天,存货周转天数为450天。这直接导致同期高达40.86亿元的负经营活动现金流。
风机生产主要集中在上半年,中报显示,华锐向其主要供应商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公司和瓦房店轴承集团公司采购的零部件,金额仅是2010年全年的15%左右。据此推算,华锐上半年的零部件采购总额仅为去年全年的16.8%。
除了销售,与风电场之间的订单结款情况也对风机生产商不利。如今的风电行业早已是买方市场,面对五大发电集团这样长期且至关重要的客户,风机厂商无计可施。元富证券分析师钟璘旸向财新《新世纪》记者分析,遭遇延付的订单很可能被运营商要求降低支付价格。
造成以华锐风电为代表的风机制造业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风电政策正在收紧,大兆瓦受到的影响尤大。酒泉风电基地更正处在行业整肃的风口浪尖 上。今年5月,电监会通报了甘肃酒泉风电机组、河北张家口风电机组发生的三起大规模脱网事故,酒泉2月发生的事故还被定性为近几年中国风力发电“对电网影 响最大的一起事故”。
国家能源局3月27日和5月9日两度发文批评酒泉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工程,明确“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开发方案和项目业主安排,须经国家 能源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未经国家能源主管部门核准,不得开展任何现场施工,并不得将酒泉风电基地内项目拆分成5万千瓦以下项目予以核准”。
财新《新世纪》记者从接近监管机构人士获悉,酒泉二期没批的原因是电网送出的配套方案没跟上。另外,国家能源局目前对于“十二五”首批核准项目在地区上是有考虑的,对已经出现并网困难的地区比较谨慎,对三北以外地区分布式低电压接入则态度较开放。
8月25日,能源局下发《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风电项目在开展前期工作前应向省级以上政府能源主管部门申请,5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开发前期工作申请在省级主管部门受理后,需上报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批复。
业内人士指出,管理暂行办法的实际效果还要看具体执行情况,但项目审批时间势必拉长,这会影响到风电场的建设进度和风机采购。
事实上,对于中国风电行业求大求快的发展路径,管理部门内早有争议。一位发改委官员多次对财新《新世纪》记者表示,“风电三峡”的规划并不适应 风电的特性,风电应该分布式发展,就地利用,不适宜远距离输送。风电面临的上网困境,正与这种大规模集中式的发展方式有关。一旦中国风电发展模式有变,将 冲刺大型风电机组功率纪录视为核心竞争力的华锐将更为窘迫。
http://blog.yahoo.com/_IRRMPRNNPACUOC3ZNGHSWJPXME/articles/164509/index
昨日恆指大跌近500點,但隻中人壽(2628)不跌反升,收報21.15,升4%,各路 財演、財棍與一眾網上二打六又再改口風,見好唱好,一時話中國壽估值吸引,一時話A股回升,令保險公司投資回報增加,之前各內險公司第三季業績欠佳,保費 收入增長放緩,各種所謂負面消息,已經拋諸腦後。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這類似是而非的半杯水理論,最適合用作呃神騙鬼,連車天車地嘅風水佬,都可以呃 到富婆幾十億,證明呢種方法好有市場,網上二打六經常同你講,賺錢就是硬道理,為了錢,只管埋沒良知,不再計較道德底線,現代金錢奴隸,實在悲哀。
本 人雖然是中人壽之長期小股東,但依然用客觀角度分析中人壽前景,昨日已經講過,保守經營的保險公司長線穩賺,但途中必定有高低起伏,年多以來,中人壽股價 持續下跌,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是國內股市下跌,第二也是國內股市下跌,第三都是國內股市下跌,第一,國內股市下跌,令中人壽股權投資收益持續受壓,第 二,國內股市下跌,令有投資成份的壽險保單欠缺吸引力,第三,國內股市下跌,令投資者離開股市,並拋售中人壽股票,但當國內A股回升,以上三個負面因素都 反過來,變成推動股價的正面動力,國內A股有牛短熊長之特性,但當牛市到來,全部都是數倍升幅,我經常講,中人壽未來見兩百蚊,並受各二打六質疑,天才定 白痴,結局未來自然有揭曉。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014212819/
從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以來,經歷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發展,電話通訊服務已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生活和人們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在最近二十年來,電話技術和業務發生了巨大變化,通信的地點由固定方式轉向移動方式。 移動通訊的迅猛發展,使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移動通訊產品的更新換代和市場爭奪戰也愈演愈烈。 下面我們將會以介紹移動電話產品的方式對中國手機發展的歷史做出詳細的闡述。中國手機發展歷程大致可以分為模擬手機時代、GSM時代、2.5G時代和3G時代,其中2.5G和3G代表著中國手機的發展趨勢,因為目前尚未完全定型,在此暫不詳述。 中 國的模擬手機時代,大概可以從1987年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開始運營900MHz模擬移動電話業務算起,到2001年6月30日,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完全停止模擬移動電話網客戶的國際、國內漫遊業務截止。模擬移動電話系統主要採用模擬和頻分多址(FDMA)技術,屬於第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凡號碼以 「9」字開頭的手機都屬模擬網。模擬蜂窩移動電話通過電波所傳輸的信號模擬人講話聲音的高低起伏,因此這種通信方式被稱為「模擬方式」。模擬移動電話系統 的質量完全可以與固定電話媲美,使通話雙方能夠清晰地聽出對方的聲音。但模擬移動通信與數字移動通信相比保密性較差,極易被併機盜打;只能實現話音業務, 無法提供豐富多彩的增值業務;網絡覆蓋範圍小且漫遊功能差;模擬手機體積大、重量沉、樣式陳舊,加之手機供應商早已停止生產模擬手機,使模擬手機的維修與 更新受到嚴重制約。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將於2001年12月31日後關閉模擬移動電話網,停止經營模擬移動電話業務。20世紀80年代,全球移動電話業 務發展非常迅猛。80年代後期,全球使用無線電話終端的用戶數年增長率為40%,遠遠超過同期有線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在90年代前幾年中,無線尋呼用戶 的年增長率達30%-40%,無繩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為30%左右,而移動電話用戶的年增長率則高達40%-50%。移動電話已由模擬轉向數字發展,包括 GSM和CDMA制式的數字移動電話正在世界範圍內高速發展。 摩托羅拉是最早進入中 國手機市場的,它曾經以絕對的優勢壟斷了中國的手機市場。處於模擬手機時代的手機大部分都是摩托羅拉公司的產品。記得看當年的港台電影,上面有不少大老 闆,身邊都有一個人拿著移動電話,在必要的場合甚至可以作為武器。旁邊的這款摩托羅拉3200大概就是屬於此種。看著它碩大的機身,巨長的天線,簡直覺得 這哪裡是電話嘛,簡直就是一凶器。 第一款揭蓋式手機:摩托羅拉8900 摩 托羅拉8900俗稱「大磚頭」,80年代末移動通訊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第一代手機新貴,在中國人稱「大哥大」,亦可作防身之用,最高售價曾達到3-4萬 元。雖然其貌不揚,但千萬別小瞧它哦,它可是第一款揭蓋式手機呀。由於帶翻蓋,放在口袋裡不會因為不小心碰了某個鍵而開機發出信號,保險!稍後,摩托羅拉 公司又於90年代初推出了8900的後繼產品9900,因其體積小、輕便耐用,曾是白領女性的專寵。但它與8900型一樣,採用鎳鉻電池,電量太小。在 1995年之前,一直引領手機時尚,最高售價曾達2萬元左右。 模擬移動電話時代手機 的功能往往僅僅只是侷限於通話功能,而且受到技術、材料各方面的限制,款式上相當單一,缺乏變化,大可稱為手機的史前時代。中國的GSM數字網大概可以從 1994年在中國建成第一個GSM通訊網絡開始,2001年的模擬網轉網,GSM數字網全面替代以往的模擬和GSM兩網並存的格局,發展至今。現在在我國 廣泛使用的GSM技術採用窄帶的TDMA,允許在一個射頻(即「蜂窩」)同時進行8組通話。GSM數字網也具有較強的保密性和抗干擾性,音質清晰,通話穩 定,並具備容量大、頻率資源利用率高、接口開放、功能強大等優點。在模擬手機時代,沒人能和摩托羅拉抗衡,8900、9900手機被稱為「大哥大」一度成 為中國手機的代名詞。到了GSM時代後,各大手機廠家看好這一新的機會,爭相拓展在這一市場上的份額,摩托羅拉不肯捨棄已有的地盤抱死了模擬網絡,以至沒 能及時調整市場戰略,其霸主地位迅速下滑。與此同時,諾基亞、愛立信等廠商後來居上,並稱三大霸主。 第一款進入中國大陸的GSM手機:愛立信GH337 在 模擬網的時代,GH337可謂是第一款登陸中國大陸的GSM手機,當時廣東省的GSM網絡剛剛開通,GH337作為一款數字手機,其性能各方面都較模擬手 機好得多,惹得大家競相購買。GH337重達220克,三圍為130×49×24毫米,適用於900MHz的GSM網絡,與同時代的模擬手機相比較有搶線 快、接收信號比較靈敏的特點。 第一款可編鈴聲的手機:愛立信GH398 不 知為什麼這款純黑色手機總令我聯想到熊貓518,方方正正的體形實在不逗人愛。愛立信於1995年推出的GH398淨重170克,三圍為 130×49×23毫米,配備有650毫安的鎳氫電池。介紹它不是因為它英俊瀟灑,而是因為它是第一款可以自編鈴聲的手機,但那時候GSM手機還是屬於高 級消費品,很多手機用戶都使用音樂鈴聲,避免讓人誤會是玩具手機。但正因為愛立信的牽頭,才會有99年的手機鈴聲大放異彩。 第一款無天線手機:漢諾佳CH9771 這 款由漢諾佳推出的採用了機械控制和符合人體工學S型設計的CH9771,雖然冷冷的線條讓人覺得缺乏親和力,但它是第一款使用了內置天線的手 機,CH9771重達168克,有灰、黑、紅三種顏色可選。雖然,這款手機在中國市場的反響不大,但內置天線設計卻為諾基亞和西門子等公司採用,在手機市 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第一款內置遊戲的手機:諾基亞變色龍6110 一 直主攻年輕人市場的諾基亞是手機遊戲的首創者,後來一直被其它品牌的手機模仿,遊戲類型也越出越多。但諾基亞推出的第一款內置遊戲的手機當屬6110,內 置有貪食蛇、記憶力、邏輯猜圖三款遊戲,其中「貪食蛇」一直流傳至今,成為諾基亞手機的傳統項目。6110重達142克,三圍為129×47×28毫米, 有藍、灰、紫三種顏色可選。 第一款摺疊式手機: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 摩托羅拉掌中寶328C在以前大可算作是經典中的經典,摩托羅拉的這一發明使摺疊式手機從此發揚光大。328C重僅95克,在當年可以稱得上輕巧了。特別是翻蓋式的設計,讓當時愛立信的擁蹩們大跌眼鏡。 第一款雙顯示屏的手機:三星SGH-A288 摺 疊手機固然惹人喜愛,但每次要看是誰的來電或時鐘都要打開手機,實在是太不方便了,為瞭解決這一問題,許多廠商陸陸續續推出了自己的雙顯示屏摺疊手機。走 在最前面的當屬三星SGH-A288。SGH-A288沿襲了摺疊式手機超小、超輕型設計,體積只有79X38X23毫米,重量也僅有77克,至於顏色則 有香檳金、珍珠白、銀灰色三種可選 第一款雙頻手機:諾基亞6150 雙 頻系統實際上是GSM技術在不同頻帶(兩個頻帶900Hz與1800MHz)上的應用,即在原來的GSM900MHz系統上迭加制式標準完全一樣的 GSM1800(亦稱DCS1800)系統形成雙頻系統,理論上可以增加一倍的用戶。在外觀上,6150跟6110差不多,但其雙頻的特性在當時卻是其僅 有的。6150重達142克,三圍為129×47×28毫米,適用於GSM900MHz/DCS1800MHz網絡,有藍、紅兩種顏色可選。 第一款三頻手機:摩托羅拉L2000 摩 托羅拉L2000除了支持GSM 900/1800MHz之餘還支持北美PCS 1800MHz的工作頻率,令用戶可以真正享受到GSM的全球漫遊服務。但真正能夠享受到三頻服務的消費者寥寥可數,三頻的作用只可以說是「未雨綢繆」罷 了。但無可否認的是三頻功能的確可以方便那些經常到美國公幹的商務人士。L2000重達108克,三圍為130×46×24.5毫米,適用於 GSM900MHz/DCS1800MHz/PCS1900MHz網絡,有雅典黑、銀河灰、深海藍三種顏色可選。另外L2000還內置Modem,當使用 外接數據線與電腦連接時可進行數據傳輸、發送傳真、電子郵件及上網瀏覽。 第一款全中文手機:摩托羅拉CD928+ 如 果講外形,我只會想到香皂,如果你不是在路上使用CD928+,而是在浴室裡,你肯定會把它當成一塊力士香皂。CD928+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全中文手 機!不光編輯短信可以中文輸入;甚至連電話簿也可以輸入中文名字。在手機中文化的過程當中,CD928+是當之無愧的「功臣」。CD928+重達210 克,三圍為122×54×22毫米,顏色有香檳色、銀河灰、雅典黑三種可選,而且是一款GSM900MHz/DCS1800MHz雙頻手機。 第一款整合MP3音樂功能/帶有移動存儲器的手機:西門子6688 從 體積很小的MP3便攜機到MP3手錶,現在又有了MP3手機。雖然將MP3功能融合手機之中,西門子並不是第一個,愛立信有MP3Handsfree、三 星亦有部SGH-M100。不過有MMC插卡式設計的MP3手機,6688卻是全球第一部,使6688除了帶有MP3功能外,更具備移動存儲器的特性。 6688強大的多媒體功能已經是人所共知:帶有可更換的32MB MMC卡配合與電腦相連接的機座可以傳輸及存儲MP3歌曲以及其它資料;支持MP3歌曲的播放,6688錄音功能亦非常強勁。用一張32MBMMC最長可 以連續錄製5小時語音備忘錄,還有聲控撥號和聲控指令,聲控功能可以說是手機中最全的。這款6688採用了流行的銀色,整個機器顯得高檔又活潑,三圍為 105×42×17毫米,重量僅有88克。 第一款內置內置藍牙功能的手機:愛立信T39mc 藍 牙是由移動通信公司與移動計算公司聯合起來開發的傳輸範圍約為10米左右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標準,用來設計在便攜式計算機、移動電話以及其它移動設備之間建 立起一種小型、經濟、短距離的無線鏈路。為了開發藍牙技術,由愛立信發起,包括諾基亞、愛立信、IBM、Inlel和東芝等公司在內組成了一個藍牙聯盟。 藍牙技術運行在統一頻段,使用這種技術可使無線數據傳輸速率達到720bPs到1Mbps。藍牙技術包含一套完整的加密和認證機制,因此具有 很 強的安全性。藍牙的傳輸距離決定了它可以作為一種小型局域網的終端設備來與其它室內或身上的無線設備交換數據。一直以來,藍牙一直只是作為愛立信手機的一 種可選配件存在,不過2001年8月愛立信終於發佈了全球第一部內建藍牙芯片的手機T39mc,這部手機也是愛立信第一部支持GSM三頻及GPRS高速上 網的手機,並且還有先進的個人信息管理應用程序(PIM),功能相當強大。T39mc重約86克,外型上與T29相似,顏色有玫瑰白、經典藍、熏衣草紫三 種。 第一款三防手機:愛立信R250 PRO 第一款WAP手機:諾基亞7110 同 學們還記得我們初三學習過的生產力的知識嗎?它推動著人類社會的向前發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其實手機的發展也是由於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進步。手機從模擬 時代走進GSM時代時,各大品牌的手機就迅速發展起來,造成競爭激烈,使手機的發展越來越快。2.5G時代和3G時代也相繼出現,現在也逐漸跳進了 CDMA時代,這種制式是我們中國發明的,這代表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這一切都印證鄧小平所說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進步是經濟 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生產力是人類活動的最終決定力量。現在我國的手機品牌雖然還沒有完全得到人們的認同,但我們有信心在未來的時間裡,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定 能夠樹立世界性的品牌。 事實上,手機發展的歷史不光代表著科技的進步,同時也是人類 文明發展的見證,從模擬到GSM、從GSM到GPRS、從單頻到雙頻、從英文菜單到中文輸入、從語音到短信……手機發展的速度與日劇增。上面所介紹的幾款 手機,在手機歷史上,特別是中國的手機史上起著分界點的作用,每一項新技術的採用,都對手機的發展起著莫大的推動力,讓我們永遠記住它們的名字。
http://news.imeigu.com/a/1323305473445.html
「電商和團購,真的是現在中國互聯網的一趟渾水,誰也不想輕易去碰。」近日,記者和艾媒諮詢CEO張毅在閒聊時,不僅得到這樣的結論。確實,電商和 團購,在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中,雖然佔有的份量不少,而且發出的聲音也不小,但是,真正拿出來掂量一下的話,都是一些「扶不起的阿斗」。
先看 電商領域,淘寶、京東商城、蘇寧易購等在前,噹噹網、一號店等在後,無一不是中國互聯網行業中響噹噹的名號。但是目前除了噹噹網成功上市之外,還沒有第二 家電子商務網站能夠登錄資本市場,而且在業界對這些電商的看法當中,「燒錢、融資、再燒錢」的做法似乎已經成為慣例,讓旁觀者無一不為之心寒。而不單止在 外界的人看來電商是個無底洞,連從業人員自己也為之感到悲哀。樂淘CEO畢勝就認為電子商務可能是個「騙局」:「我最近聽到『電子商務』這4個字就比較噁 心,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我覺得我入錯行了。在當前的市場情況下,不少電商都是賠本賺吆喝,並不賺錢,所以可能就是「騙局」。畢勝在一次演講中說,目 前樂淘正思考再次轉型突圍,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誠然,一個正如最近微博上盛傳的一個段子:「A:這個,你們明年利潤能做到多少?B:我們 是電商。謝謝。A:我知道你們是電商,我是問你們明年利潤能做到多少?B:你傻嗎?我們是電商!」也許噹噹網的業績很能說明問題,噹噹網發佈第三季度財 報,當季噹噹網總營收為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0%,百貨業務增長162%,由於物流投入1.3億以及低價策略全品類執行,整體虧損7110萬元,相信 即使是電商的老大,京東商城的財報也不會比這個好看。
除了電商,團購行業也是目前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熱門領域,從興起到如今百團大戰僅僅是兩年的時間,而如今超過5000家的團購網站或者涉及團購的網站,到底生存狀況如何呢?
也 許拉手網的上市延後、窩窩團的裁員風波和一大部分團購網站不再更新的消息還不夠對行業造成影響的話,記者最近在和大眾點評網的朋友在探討業界的時候,來自 大眾點評的員工竟然極力抗拒讓大眾點評和團購扯上太多的關係,而一直強調大眾點評是一家專注移動互聯網的公司,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大眾點評的團購服務,連 記者本人也已經多次光顧了。緣何讓一家公司極力地否認自己所經營的業務呢?「團購」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讓自己的「親媽」都不肯認呢?要找原因,還得從團購自 己說起,正如艾媒CEO張毅所說的那樣,團購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模式,但是由於現在做團購的人都太急功近利了,把一個好好的模式在中國硬是做濫。
團購行業發展還不夠三年,融資、上市之聲已經不絕於耳,挖角、裁員也層出不窮,可以看出行業的浮躁不是簡單的一兩個網站形成的。
最 近盛大網絡發佈最新的財報,被問到盛大網絡在電子商務和團購方面的內容時,陳天橋則一副著急的模樣,陳天橋表示,之前有關於盛大進入電商和團購領域的消息 都是不實的,「我在這裡很明確地說,我們沒有進入過包括團購和電子商務在內的企業投資。」他強調,目前的主要業務仍然是遊戲、文學、視頻、云計算、支付、 廣告這六類。
陳天橋要撇清的不僅僅是電商和團購兩個業務,更多的應該是希望好好的盛大網絡,不要被兩趟禍水所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