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壓感觸控技術 為何安卓系統跟不上蘋果的步伐?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693.html

壓感觸控技術 為何安卓系統跟不上蘋果的步伐?

一財網 吳豐恒 2015-09-10 12:02:00

全球安卓手機陣營中,華為是最早在手機中應用壓感觸控技術的廠商之一。然而,安卓系統目前並沒有針對壓感觸控技術做出更多軟硬適配,華為動作超前,但安卓系統動作滯後,其結果可能導致開發者註意力首先被蘋果iOS吸引,在推出支持壓感技術的APP方面占據先機。

蘋果公司對手機新技術的應用,可能將這些新技術推廣到全行業,這次也不例外。

北京時間9月10日淩晨1點,蘋果在舊金山舉行秋季發布會推出多款新品,iPhone6、iPhone6Plus的3D Touch功能也受到業界關註。去年蘋果推出AppleWatch時,即嘗試在屏幕人機交互中使用壓力感應觸控技術ForceTouch,現在,蘋果將該技術推廣到了手機,並命名為3D Touch。

其實,這並不是壓力感應觸控技術在手機中的首次應用,9月2日,中國廠商華為在德國柏林舉行華為MateS發布會時,已搶先將壓感觸控技術作為MateS的一大亮點來推廣了。但同樣的技術,相比在IOS系統中的應用,這一技術在安卓系統中的運用仍存在一定差距。

3D Touch應用,即通過按壓屏幕,可以調用不同的功能軟件,例如用力按壓郵件圖標可以查看最新幾封郵件,按壓相機圖標可以彈出照相功能,而無需點擊圖標。

正如早期的觸控技術、去年開始火熱的指紋識別技術應用一樣,人機交互技術創新源頭在於手機產業鏈的供應商,蘋果並不生產屏幕。不過,蘋果可以做到將壓力感應技術和iOS系統結合和優化,並賦予該技術全新的應用領域,例如將壓力感應的API接口對開發者開放。

此次在手機屏幕中引入3DTouch,實際上也彌補了蘋果面對競爭對手屏幕創新技術應用的壓力。曾經引領大屏幕潮流的三星公司,GalaxyS6edge和GalaxyS6edge+都應用了創新的雙曲面屏幕設計。

而部分中國手機廠商也開始大膽在產品采用創新技術,而不僅是采取跟隨策略。蘋果手機采用指紋識別技術,並將指紋識別和支付結合,多家中國廠商跟進指紋解鎖和指紋支付。

然而在壓力感應技術應用方面,中國廠商華為與蘋果保持了同步甚至在發布上搶占了先機。在多個場合,華為消費者BGCEO、華為終端公司董事長余承東揚言將趕超蘋果作為華為手機的目標。

在新技術應用戰略決策方面,中國廠商正在采取更為主動的“引領”態度,然而要趕上蘋果,在業內人士看來,還需要彌補軟件的短板。“手機廠商提高競爭力,現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軟硬結合能力。”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表示。

“我們把華為的API開放出來,第三方應用和開發者會做更多東西。”余承東在MateS柏林發布會上說。全球安卓手機陣營中,華為是最早在手機中應用壓感觸控技術的廠商之一。然而,安卓系統目前並沒有針對壓感觸控技術做出更多軟硬適配,華為動作超前,但安卓系統動作滯後,其結果可能導致開發者註意力首先被蘋果iOS吸引,在推出支持壓感技術的APP方面占據先機。

“每一次傳感方式變化,都會給手機增添許多新的功能。壓感觸控技術應用,最應該行動的其實應該是谷歌,華為沒有等待谷歌,但華為一家公司的手機出貨量畢竟沒有那麽大,在APP廠商跟進方面,可能會受到一些制約。”王艷輝對本報記者說。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18

【《蘋果》專訪】廣東話遭打壓感無奈馬友友:喜歡港人適應力強

1 : GS(14)@2016-10-21 05:28:12

絲綢之路除商業價值,對大提琴家馬友友來講有另一番意義,早在1998年他發起「絲路計劃」,集結途經絲路的各地音樂家組成合奏團,融合各地不同音樂風格。在計劃進行十五年後,更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伴唱人生:聚光燈外20呎》的導演Morgan Neville跟監製Caitrin Rogers支持,將整個演出過程拍成《馬友友與絲路音樂會 The Music of Strangers:Yo-Yo Ma and the Silk Road Ensemble》紀錄片。



■馬友友對近年廣東話被有意無意滅聲,也感到有點無奈。

■吳彤是內地演奏笙音樂家,與馬友友有相同理念。

■《馬友友與絲路音樂會》紀錄片集結途經絲路的各地音樂家組成合奏團。互聯網圖片

要循序漸進

早前馬友友在香港接受本報專訪,他曾表示最欣賞導演王家衛的電影,而他看電影正正是醇舊老香港的發酵,廣東話亦是構成老香港的元素,對於近年廣東話被有意無意滅聲,他帶點無奈說:「我並非居住於香港,我認為重要是所有人都要抱有尊重,有一點我很喜歡香港人,你們是全世界最靈活、適應能力最強。」講到拍《馬》片計劃進行了十五年的感想,馬友友說:「這是一個關於學習、發現和創造新音樂的計劃,大家來自不同地方,為了演出要一起生活和合作,我們必須要有開放的態度、信任和分享,這樣才會令你有空間創造更多。」他感到整件事情最美妙的地方,是各音樂家的成品有人和應,而內地演奏笙的音樂家吳彤,與馬友友有相同理念。當中談到片中不少樂手都面對傳統跟現代化的兩難題,馬友友說:「有些人想探索,有些人只想保留傳統,我認為生命在於進化、改變,最重要是循序漸進,傳統熟悉的事物或許最終會有少許改變,而事實上世界沒有不變的東西。」撰文:曹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021/198071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0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