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影節娛樂寶牽手派拉蒙 中國電影衍生品金礦待挖掘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6301.html

在中國電影這兩年高速發展的燥熱下,越來越多的角色試圖撬動衍生品市場這個隱藏在山下的巨大金礦。

在6月12日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兩周歲的阿里影業旗下娛樂寶與《冰川時代5:星際碰撞》、《忍者神龜2:破影而出》、《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奧特曼》、《中國好聲音》5個超級IP,就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和售賣達成合作。這背後是派拉蒙、二十世紀福克斯等國際公司對中國觀眾觀影後續消費能力的期許。

8:2,3:7。這組對比數字簡要勾勒出中美兩國電影市場收入結構的現狀。8:2說的是中國電影行業總收入中有80%來自票房,20%來自衍生品等其他收入,這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可樂、爆米花等影院賣品進賬;3:7是指美國電影收入中票房貢獻只占30%,成熟的衍生品市場在延展影片生命力的同時,也給行業帶來非常可觀的利潤。2015年,美國電影衍生品收入為57億美元。

“中國電影衍生品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宣發產品,幫助片商做宣傳用。”阿里影業副總裁、娛樂寶總經理俞巍在上海電影節上說,他們要做的是嘗試在劇本創作階段就參與衍生品的設計。這種看起來並不容易的前瞻性工作依靠的是對目標觀眾人群的的大數據畫像,提前了解他們對衍生品的可能偏好。

今天4月份,阿里影業官方旗艦店入駐天貓、淘寶平臺,主要銷售影視周邊、模型手辦、動漫周邊、遊戲周邊等衍生品。在天貓店,目前累計銷量最高的是一款哆啦A夢無線遙控車卡通版,銷售了1000多件,其次是蝙蝠俠體感遙控車。與2015年50%左右的中國票房高增長相比,今年4、5月份中國票房經歷了一個相對寡淡的季節,衍生品消費的潛力遠未被激活。

“太貴了。”一位影迷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個30厘米左右的鋼鐵俠模型擺在上海某影院門口的櫥窗里,售價2000元左右,他覺得這個價格有點虛高,很少有觀眾在散場後從櫥窗里買走玩偶。在一線城市商業地產的電影院門口,單辟出一塊區域展示熱門電影的玩偶、手辦,這種傳統售賣方式在互聯網進入影業之後正在發生根本性改變,電商平臺、消費者大數據分析這些手段有望將衍生品開發納入到一個工業化生產的體系中。

具體而言,這個供應鏈可以概括為,通過淘系關聯交易數據了解影迷的消費偏好,在劇本創作、電影拍攝等早期階段就介入衍生品的創意研發,上百家設計公司參與;開啟眾籌模式,通過匠人直播、社區話題等方式收集粉絲需求,嘗試C2B定制生產;產品授權品牌商,並通過線下的1萬家工廠進行生產;在末端通過手機淘寶等平臺導入網購大流量。《忍者神龜》IP的電商化新玩法就在嘗試這樣一種開發思路。

事實上,起家於影視項目融資的娛樂寶正在經歷一輪業務外延拓展,並將接下來的重心放在了粉絲經濟和衍生品領域。阿里影業此前將淘寶電影(現已更名為淘票票)和娛樂寶打包從阿里集團並入影業旗下,目標是在未來三五年里打造一個開放的影視娛樂產業鏈服務平臺,將平臺能力輸出給第三方影視公司,其中就包括影片宣發、衍生品開發等服務能力。

據派拉蒙中國區總經理尹艾透露,明年還將和阿里影業就《極限特工》、《碟中諜6》、《攻殼機動隊》等進行衍生品開發等合作。眼下,中國趕超世界第一大票房產出地美國的趨勢,讓越多越多的國際目光投向了中國。去年,阿里影業已與派拉蒙的《碟中諜5:神秘國度》進行過一輪宣發合作,參與該影片全球分賬所得也成為阿里影業四個業務板塊之一的國際化業務的最主要收入來源;後又投資參與派拉蒙旗下《忍者神龜2》和《星際迷航:超越星辰》影片合拍。

“保護知識產權。”對於以衍生品撬動中國電影營收結構轉型這一過程,萬達文化集團副總裁、萬達電影院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裁曾茂軍在上海電影節上呼籲。他透露,最近正在熱映的《魔獸》,上映前魔獸衍生品在中國的銷售就已經超過了1個億。知識產權保護不僅僅在電影內容方面,也在衍生品的保護上,如果得不到保護,後面就會有大量的仿制品,“美國的電影工業做得好,就是因為知識產權做得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617

金融衍生品是資本市場風險管理建設的基石

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幅震蕩和8 ·11匯改後的人民幣匯率波動,引發了持續的股市下跌和嚴峻的資本外流。在以往全球性金融危機中屢見不鮮的國際資本回流現象可以看出,其中受沖擊最大的是新興市場國家。

新興市場國家有較強的經濟增長動力,但資本市場體系相對薄弱,尤其是缺乏健全有效的風險管理市場,即金融衍生品市場。與發達國家相比,新興市場國家資本市場欠發達、缺乏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從而導致資本市場風險較高、穩定性較差。所以,完善資本市場機制建設,尤其是發展金融衍生品市場,應該成為新興市場國家重要的中長期政策目標之一。

金融衍生品的重要性

在中國,雖然對資本市場制度的基礎和內涵還有爭議,但不論是學界還是政府都對資本市場於一國經濟的重要性深信不疑。資本市場是現代經濟發展和增長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使公司擴大資本和生產規模成為可能;資本市場強化了市場競爭、促進了創新;資本市場公開透明的流動性擴大了投資者群體並降低了投資風險。

金融衍生品是資本市場20世紀70年代以來最重要的金融創新,其發展是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跨國資本管制的放松、匯率進一步自由浮動和利率市場化的結果。

經歷了1987年股災和20世紀90年代初各種與金融衍生品市場有關的眾多風險事件後,西方國家學界、業界和政界對金融衍生品意義的辯論基本結束。這之後,幾乎再沒有人質疑金融衍生品的意義和作用了。人們轉而關註於如何優化和強化金融衍生品市場的監管。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期權定價的創始人之一羅伯特·莫頓(Robert Merton)認為,雖然任何美好的東西一旦過度都會變得令人厭惡,但金融衍生品對金融行業、對實體經濟的貢獻不僅意義深遠,而且實實在在。金融衍生品的作用主要在於使各類參與者能夠以最低的成本進行風險管理,這使得資本市場更高效、更完整。另一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頓·米勒(Merton Miller),在1992年的一篇題為《金融創新:成就和展望》一文中稱:“金融期貨期權市場的運轉就像一個巨大的保險公司,高效的風險分擔機制是金融衍生品革命性的集中體現。”

羅伯特·莫頓和莫頓·米勒所說的金融衍生品為實體經濟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貢獻和金融衍生品的革命性影響,在於它為資本市場引入了真正的風險管理功能。

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現代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價格發現和風險管理兩個方面強化和完善了資本市場的制度基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是基礎資產的價格屬性(風險),而不是基礎資產本身。衍生品交易並不改變標的物(基礎資產)的所有權。這種交易的靈活性、便捷性、有效性和低成本,使之成為廣大投資者更為青睞的交易標的。而金融衍生品市場參與主體的多元性,使這個市場的流動性明顯高於現貨市場,這不僅更易於基礎資產的價格發現,而且更容易轉移或承擔風險。這比傳統上在二級市場進行的頭寸管理、做空股票、分散投資等避險方法更便捷有效,更易管理,而且成本極低。正因為如此,金融衍生品市場使資本市場真正成為了有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

因此,有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對資本有更強的凝聚力,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本市場的波動性,特別是減輕了資本被迫離場或出逃對資本市場本身和實體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

這正是著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芝加哥學派的代表人米爾頓·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72年撰寫的《外匯期貨市場的必要性》一文中闡述的重要觀點。弗里德曼強調必須在美國建立外匯期貨市場,因為這對美國最有利。

他認為,美元是外匯投機和幹預的主要貨幣,如果美元的風險管理市場建立在美國以外,則大量的避險和投機交易必然造成大量美元跨境交易,造成國際收支大幅波動。而如果外匯期貨市場建立在美國,它將不僅提高美國外匯市場的規模和重要性(相對於歐洲美元市場),而且減少了大量不必要的美元跨境交易,同時還可以促進國內貨幣市場的發展,有利於美聯儲公開市場操作的實施。

風險管理的比較優勢

談到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的優勢,首先無疑是更安全。

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經濟周期、金融風險、政策風險等都帶有全球性的特征。有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並不能阻止這些風險的產生、發展和蔓延,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弱或減緩這些風險對投資者、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沖擊。因為投資者可以通過金融衍生品市場,使風險以市場化的手段得以再分配。而這種風險轉移可以在無須賣出現貨資產的情況下得以完成。因為風險承擔的後果變得更為可控,投資者在投資決策時的安全感也大為提高。

比如,有利率和匯率衍生品保護的企業和機構可以更自主、更積極地選擇境內外借貸融資和規模擴張,同時不必擔心匯率和利率波動對生產運營帶來的幹擾。有股票衍生品保護的企業可以從容計劃各種擴融、資產重組、並購等業務。

其次是更穩定。金融衍生品市場之於資本市場類似於保險行業之於現代社會。當危機發生時,有風險管理的市場可以減輕危機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破壞性,也更容易使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從危機中恢複過來。這可以從比較歐美市場20世紀經濟危機和危機恢複的過程中加以佐證。金融衍生品市場產生之後,類似20世紀30年代初的全球經濟危機對各國資本市場和經濟的嚴重而持久的破壞再也沒有發生過;全球或區域性經濟、金融危機及其影響更趨溫和了。即使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也被各國政府較快地通過有限的政府幹預和市場手段有序化解了。

此外,有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也更容易促進新技術、新產業的發展;更容易減輕資產重組、產能淘汰而產生的對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破壞性。

再者,亦更有吸引力。資本市場的吸引力是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制度和嚴格的監督執法基礎上的。在這個基礎上,流動性是資本市場是否有吸引力的重要標誌。流動性意味著在明確的制度和規則下,投資者有隨時買入和賣出的自由和權利。一般來說,一個流動性不足的市場一定是一個功能缺失且缺乏吸引力的市場。

金融衍生品的流動性在市場面臨危機時尤為明顯,也尤其必要,因為這個時候現貨市場的流動性容易迅速萎縮。金融衍生品市場充沛流動性的存在,使投資者可以及時對沖避險,減輕甚至避免恐慌性砸盤和踩踏的現象,可以使投資經理有必要的手段減輕市場波動對投資組合的沖擊。在這樣的市場里,投資者清盤離場的概率會減小,而國際資本也會因為容易騰挪避險而減少不必要的資本回流的本能沖動。因此,保護市場流動性(包括證券和衍生品市場)是發達資本市場的監管者最重要的監管目標之一。

對資本市場至關重要的流動性與投機交易密不可分。資本市場中各類投機交易者的參與是資本的社會化(股票市場)、風險管理的社會化(衍生品市場)過程中不可或缺的。

投機交易者是有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投機交易者可能更傾向於較短期的交易,但是他們是市場風險的主要承擔者。正是因為有了這類風險承擔者的存在,金融衍生品市場才可能有充足的、風險管理所必須的流動性,資本市場的風險管理才能得以進行。當然,過度投機,尤其是違規交易行為,必須受到嚴格的監管和控制,以保持市場的有序和公正。

在我國建立一個開放、完整而有效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包括股指、利率、匯率等衍生品),可以使國際和國內投資者在應對下一次資本市場大幅波動時具備更好的抗風險能力;可以使中國資本市場更富彈性和韌性、更有吸引力;甚至可能使中國資本市場成為國際資本回流的避風港之一。有風險管理的資本市場所形成的資本凝聚力是中國實體經濟增長、創新和轉型的可靠基石。(作者系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高級顧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88

別再談 1 億“小目標”了,電影衍生品百億市場,該如何突破?| 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31/158502.shtml

別再談 1 億“小目標”了,電影衍生品百億市場,該如何突破?| 黑馬薦文
華興資本 華興資本

別再談 1 億“小目標”了,電影衍生品百億市場,該如何突破?| 黑馬薦文

除了品牌企業資源,衍生品運營公司最好擁有自己的制造企業資源,能夠把握商品從設計、生產到交付的供應鏈全流程,確保產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推薦星級:★★★

推薦時長:4分鐘

推薦理由:電影衍生品市場一直不太受資本關註。但是,當中國電影整個盤子起來的時候,衍生品盤子也必然會被撐大。誰會是第一個吃到“蜜汁與牛奶”的人?

本文作者王武強,華興資本逐鹿X 融資總監

轉眼間已經到了 2016 年 8 月末——雖然剛剛入秋,但我身邊很多電影行業的朋友們感到了一絲絲寒意。「 票房二季度負增長 」、「 2016 年 7 月較去年 7 月票房縮水 10 億 」、「 今年難破 600 億 」……種種關於中國電影市場增速放緩甚至出現拐點的言論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各類媒體。可就在 2015 年年底,同樣的媒體還充斥著「 2016 年票房必破 600 億,三年內達到千億 」的樂觀預測。我們自然可以事後諸葛亮的將原因歸咎於票補縮水、優質內容缺失、觀影人群興趣變化等等原因,但我們是否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思考:如果我們將電影市場的關註點集中於票房收入,甚至將電影市場規模等同於票房收入,這樣的市場結構是否健康?

說到電影自然免不了提起好萊塢。從很多媒體報道與行業報告中我們都知道,美國電影市場中,票房收入只占不到 30%,剩余部分由衍生品、版權收入等後電影市場收入組成。而我國電影市場結構恰恰相反,票房收入占到了 70%,衍生品收入占比少的可憐。

為此,今天我想談一下自己對中國影視衍生品市場的理解。

一、什麽制約了我國影視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我個人認為,過去制約我國影視衍生品市場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點:

1. 缺乏系列電影

 

從2015年國內電影票房排名 TOP 10中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意義上的系列電影只有《 畫皮 2 》(兩部西遊題材的電影並不是同一系列)。反觀好萊塢六大,迪斯尼旗下漫威工作室的《 美國隊長 》、《 複仇者聯盟 》等超級英雄電影、盧卡斯影業的《 星球大戰 》,派拉蒙的《 變形金剛 》、《 碟中諜 》,華納兄弟的《 哈利波特 》、環球的《 速度與激情 》等等系列電影均在衍生品市場大獲成功。現階段影視衍生品作為實體商品,潛在銷售周期很長,但由於其銷售熱度與影視作品的熱度往往呈強關聯,因此,影片下線基本標誌著衍生品銷售的拐點,嚴重縮窄了銷售周期。系列電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其既可以延長衍生品的銷售周期,同時優質的衍生品也有助於在空檔期維持系列電影 IP 熱度,二者相輔相成,共贏互利。

2. 產業鏈不夠完善

影視衍生品的全流程運營至少涉及三個主要參與者:IP 擁有者(影視公司)商品生產者(品牌企業)以及銷售渠道。傳統衍生品運營模式中,三方之間存在較大的信息不對稱:

IP 擁有者:一部影視作品的衍生品開發品類繁多,影視公司需要對接大量不同的品牌企業及代工廠,由於影視公司人力資源有限以及對供應鏈缺乏了解,帶來極高的溝通成本和時間成本;

商品生產者:普遍不了解影視行業的運作機制和影視內容的評判標準,大多被動的在影視作品開發完成後介入衍生品運營,生產周期短,導致商品與影視作品關聯度不高,商品質量難以控制,並帶來庫存風險。

銷售渠道:介入整個運營流程的時間較晚,缺乏全面的營銷規劃,不利於衍生品上線後的銷售。

綜上,衍生品運營參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造成了產品從創意到用戶之間的斷層,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3. 盜版猖獗

這一點無需多言,我國文化產品,包括但不限於圖書、音樂、電影、電視劇等均飽受其害。再加上我國傳統影視衍生品大多是毛絨玩具、手機殼、U 盤等普通消費品,盜版成本極低,直接影響了正版衍生品產品的銷售

4. 用戶付費意願不足

市場中缺乏足夠精致的衍生品產品。同時,衍生品創意較為生硬,缺乏與影視劇情或核心藝人的關聯,難以喚起用戶的消費欲望。

二、為什麽 2015 年起影視衍生品市場出現了轉折點?

令人欣喜的是,在 2015 年,我們看到了影視衍生品市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市場湧現了眾多成功案例。

衍生品市場的突然轉折,是由於上一章闡述的四點制約因素均不同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1. 系列電影數量增加

近兩年我們明顯感到各大電影公司開始重視電影作品的系列化運營,運營手段可分為兩類:

熱門 IP 改編:影視公司大力采購具備粉絲基礎的熱門文學 IP,並將 IP 轉化為系列影視作品。代表作《 鬼吹燈 》、《 盜墓筆記 》、《 爵跡 》、《 九州 》等;

原創電影的系列開發:影視公司打造爆款原創電影的續集,利用前作口碑推動後續作品的熱度。代表作《 囧 》系列、《 北京遇上西雅圖 》、《 合夥人 》系列等。

從上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多數系列電影在獲得票房成功的同時,相關衍生品的銷售在模式或收入上同樣取得了突破。這樣的結果也驅動了影視公司加大系列電影開發的力度。

2. 第三方運營公司驅動產業鏈的完善

市場中湧現出數家專註於 IP 衍生品運營的第三方公司,其主要作用是消除產業鏈各環節中的信息不對稱。部分實力強大的第三方公司能夠對衍生品進行前置和同步開發,在影視作品劇本階段即介入衍生品方案的策劃,為 IP 擁有者量身定做適當的衍生品運營方案。同時,第三方公司擁有對接下遊品牌企業和銷售渠道的能力,在運營方案形成後能夠及時對接到生產企業,並把控商品的質量、數量和生產周期,最終將產品通過銷售渠道交付至消費者手中。

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的第三方運營公司需要其團隊同時具備影視、廣告、營銷、制造等多行業的經驗和資源,準入壁壘較高。因此,行業龍頭企業在資本市場中具有極高價值。

3. 盜版成本的升高

一方面,政策對於文化產品的正版保護力度正在逐漸加大。另一方面,如今的影視衍生品已不再只是普通消費品,而是升級到諸如精美手辦、貴金屬產品,國際品牌聯名產品等高端商品,大幅提高了盜版制作的成本。

4. 用戶付費意願的提升

從需求端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斷增長及主流觀影人群消費習慣的變化提高了用戶為優質商品付費的能力和意願;從供給端看,衍生品運營機構除了通過設計高質量商品吸引用戶付費之外,還開發了基於明星粉絲經濟的實物或虛擬衍生品,間接擴大了付費用戶的基礎。

三、如何判斷影視衍生品相關公司的優劣?

在市場向好的大趨勢下,我想談談創業者應如何介入影視衍生品市場以及投資人如何判斷衍生品行業項目。IP 擁有者基本由影視公司組成,特別是大型影視公司的市場地位為行業建立了較高的準入壁壘;銷售渠道基本集中在阿里、京東等綜合性電商平臺,時光網等垂直電商以及影視公司自建渠道,新進入者難度較大,早期投資機會較少。而衍生品第三方運營市場尚處於一片藍海,市場中已逐漸浮現出具備成為行業龍頭潛質的公司,對於投資人來講值得關註。我認為一個優秀的衍生品運營公司應當具備如下特質:

1. 兼具影視及供應鏈經驗和資源的團隊

衍生品運營公司的團隊必須熟知影視運作機制、具備判斷影視內容的能力,並在行業內擁有豐富的資源,才可能實現衍生品在影視作品全流程的前置和同步開發。此外,團隊要對品牌企業和產品供應鏈有足夠的資源覆蓋和把控能力,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周期。

2. 擁有成功項目經驗:

在處於發展初期的市場中,擁有成功項目經驗的公司證明了其商業運營能力和資源,建立了與產業鏈上下遊的關系並初步打造了品牌,從而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3. 強大的 IP 獲取能力:

這一點十分容易理解,具備持續獲取頭部 IP 衍生品授權能力的公司能夠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4. 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

除了品牌企業資源,衍生品運營公司最好擁有自己的制造企業資源,能夠把握商品從設計、生產到交付的供應鏈全流程,確保產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

在電影票房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我相信衍生品即將成為影視產業的下一個核心驅動力。希望廣大投資人能夠把握行業趨勢,在市場中找到自己心儀的投資標的!

電影衍生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790

極裝°科技:如何在大IP時代做出衍生品開發的最佳實踐?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202/160156.shtml

極裝°科技:如何在大IP時代做出衍生品開發的最佳實踐?
分享投資 分享投資

極裝°科技:如何在大IP時代做出衍生品開發的最佳實踐?

其實一個有價值的IP,其後端收入遠遠大於門票收入,比如星球大戰這個IP,其實它收入的80%來自周邊。真正好的IP是能夠帶來持續性的財富效益的。

本文系作者分享投資(微博ID:fxtzvc),授權i黑馬發布。

有人總是在引領著潮流。

徐衛東是服裝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在美特斯邦威工作18年,他一路從設計師做到董事副總裁,中國80後、90後整整兩代人穿著他負責設計的品牌長大。

離開美特斯邦威後,徐衛東和同學一起創立了極裝°科技。成立一年多以來,極裝°科技正逐步向大IP時代的全產業鏈服務延伸。極裝°科技目前有兩塊主要業務:影視、遊戲、動漫等互娛IP衍生品的整體解決方案和企業品牌服裝的定制服務。目前已簽約《魔獸》、《三體》、《植物大戰僵屍》、《將軍在上》、《糖果傳奇》、《熊本熊》等知名大IP達20余個,並已經和21世紀福克斯、KING、巨人網絡、環球影業等達成戰略合作,同時,摩拜單車、錘子手機、真功夫、鄉村基、黃太吉、愛奇藝、餓了麽、百度、聯想等企業都成為了極裝°的客戶,極裝°服務的客戶名單已經擴展至數百家。

ba157c8_副本

分享投資是極裝°科技的投資方。在投資之後的一年多時間里,極裝°科技不斷叠代升級,其業務正按照當初的設定漸次露出本來面目。分享投資分析師李夢娜與極裝°科技創始人徐衛東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的討論將涉及幾個關鍵問題:

IP衍生品市場的整體情況如何?有哪些痛點尚未解決?

如何與不同類型的版權商合作開發衍生品?競爭壁壘如何建立?

如何克服服裝行業都繞不開的供應鏈管理問題?

怎麽看待IP衍生品的未來發展趨勢?

如果你是IP及IP衍生品領域的創業者,或對該領域感興趣,以下分享絕對不能錯過:

IP衍生品市場的整體情況如何?   

李夢娜:自從2015年起IP這個概念開始受到各方關註,大量資本開始湧入,推動了從上遊的內容制作至下遊的衍生品開發、版權授權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的快速發展。具體到極裝°聚焦的IP衍生品開發這一環節,你觀察到這個市場的整體情況是怎樣的?還有哪些痛點沒有被滿足?

徐衛東:首先毫無疑問IP衍生品市場是座金礦。我們在啟動極裝°項目的時候IP這個概念還沒有被炒得這麽熱,市場稀缺性非常明顯。但近一兩年來,大量的資本開始關註IP版權收購、影視、動漫內容等等,大量市場機會開始出現。但在這個市場一直有一個誤區,就是版權商或影視公司完全聚焦前端收入,即門票、電影票收入,而對長期的IP價值帶來的衍生品銷售收入基本沒有布局。其實一個有價值的IP,其後端收入遠遠大於門票收入,比如星球大戰這個IP,其實它收入的80%來自周邊。真正好的IP是能夠帶來持續性的財富效益的。

目前市場上我們所看到各種渠道能購買到的我們認為的衍生品,其實並非真正意義上體系化的產品。如果只是產品貼上一個熊本熊,貼上一個米老鼠,是不能被稱為衍生品的。現在版權方已經逐漸意識到了衍生品的重要性,但除了迪士尼和少數好萊塢的大IP以外,其他版權方的認知各有偏差。

我們在極裝°這個項目中一直在和三類版權方進行合作,第一類以迪士尼為代表,他們擁有強大的IP,但他們的弱項是機制僵化,也缺乏互聯網化運營上的動作。第二類以日本的版權方為代表,他們普遍對圖形(知識產權)的把握非常細致,甚至有時候到了非常固執的地步,合作周期較長,逐漸無法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第三類以國內的新興版權方為代表,這些版權方幾乎處於最初的階段,根本沒有圖庫一說,我們只能通過他們的原稿、視頻,自己做創意以達到品牌形象的需求。

為什麽從服裝品類切入IP衍生品市場?   

李夢娜:IP衍生品開發是一個潛力無限的市場,但其品類紛繁複雜,不同IP適合開發的品類也各不相同,為什麽極裝°選擇從服裝品類切入?這個領域的市場前景如何?

徐衛東:衍生品品類主要分為四大類,服飾、玩具、文具、3C產品和各種小的配飾配件。服飾品是其中最大的品類,也是衍生品行業目前做的比較薄弱的環節,除了頂尖大牌和大的IP外能夠做得好的案例不多。中國市場比較特色的是和玩具業的結合,因為中國的玩具制造業非常發達。

為什麽說服裝這個品類格外需要關註呢?首先它在衍生品中銷售額占比非常高,其次很重要的一點是人們對於服裝品質的要求。以熊本熊這個IP為例,其實很多年輕粉絲鄙視盜版,以買正版為榮,因此官方的周邊推出後市場很不錯。而且哪怕是熊本熊這個相對成熟的IP,如果想要變成衣服,在面料的處理,毛茸萌賤形象的體現和剪裁設計上都需要下功夫,品類上也要開發出適合個人的、情侶的、親子的配套服飾,讓它呈現出一個完善的服飾品牌的概念。因此我認為好的IP服裝衍生品不僅是一件帶著LOGO的T恤,真正好的周邊是可以讓你穿著上街的,是明星願意穿在身上做代言的。

因此對我們來講,從服裝品類切入IP衍生品市場,一方面是因為服裝是最難做的,我們做好了服裝,其他的類別也能迎刃而解;第二是因為我們的團隊在服裝產業的優勢非常明顯。當然極裝°所覆蓋的品類肯定不會止步於服裝,我們的箱包、玩具、印刷品、糖果品類的供應鏈也已經完整地建立起來了。目前我們已經成為《將軍在上》所有衍生品類的咨詢顧問和授權總代理。

怎樣與版權方合作?  

李夢娜:目前看來各類型的版權商對於衍生品開發的意識和積累都還比較薄弱。雖然2015年以來也有很多衍生品開發的公司出現,但他們主要解決的是衍生品的授權、推廣和銷售問題,真正在產品與IP的結合上鮮有涉足。那麽極裝°是如何與版權方合作完成這一環節的?

徐衛東:其實真正的衍生品開發過程相當複雜,主要經歷以下三個流程:

一、原點設計:這一點是最容易被忽視的環節。有很多動漫拍了上千集,其衍生品卻很難做的好,就像熊大熊二,為什麽人們不願意把它的形象穿在身上。本質上還是原點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衍生品商業化的問題。可以說目前全國具有自己設計、開發衍生品能力的版權商,全國不超過五六家。

二、圖庫的建設:被授權商希望和品牌形象有鏈接的時候,必須有圖庫形象來轉化到產品上。如果只是在瓶瓶罐罐印刷一個米老鼠形象,這是最初級的產品轉化。但這個圖像用在杯子上是不是效果足夠好?用在T恤上會不會不行?這就涉及到適應不同產品的圖庫的建設。

目前大量的影視公司即使有基礎圖庫,被授權方是不能修改的,修改必須經過版權方審核。這就給衍生品的開發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如果是經驗豐富的IP商,他們的基礎圖庫一般八九不離十,拿來就能用;但如果基礎圖庫不完善,又缺乏相關領域的設計人才,就會導致被授權方和版權方的磨合非常艱難,很容易影響到最終衍生品的銷售成果。

img

▲極裝°×《三體》

三、有了圖庫後,下一步就要進行周邊授權的推廣,有些形象特別適合做玩具,有些適合做服飾類,我們提供的服務除了原型圖庫,也規劃二次圖庫,直接適用於相應的產品品類上。

可以說目前極裝°是唯一有能力整合上遊版權方和下遊被授權方需求的團隊。我們創辦“極裝°”的初衷,就是希望利用我們IP衍生品規劃的經驗,從影視形象設計早期就介入IP的設計與規劃,最大限度發掘IP的商業價值。我們所打造的業務範圍,涵蓋了從IP設計到圖庫到再到生產的一整條生態鏈,並且實現全品類覆蓋。目前一家國外的電影公司,在與我們合作的時候已經將我們定義為衍生品集成商,通過我們作為中間節點來和其他被授權方展開合作。

遊戲衍生品的開發過程與影視動漫IP有什麽不同?  

李夢娜:遊戲IP也是IP領域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很多極裝°的客戶也是遊戲公司。但遊戲版權方與影視版權方的訴求不同,遊戲開發商很多時候是希望通過衍生品來提升粉絲粘度,衍生品本身的收入可能只占其總收入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在遊戲衍生品的開發過程中,你認為和影視動漫IP衍生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徐衛東:遊戲衍生品開發的流程和影視衍生品確實有很大區別。影視處於形象初期塑造階段,1000人1000個看法,沒有固定模式,開發難度較小;而遊戲人物有固定形象,穩定的玩家,遊戲IP是粉絲心目中的形象,是最具有靈魂的東西,因此如何在不傷害遊戲IP靈魂的情況下開發出最能迎合粉絲需求的產品是最重要的。

86ffe24

▲極裝°×魔獸

遊戲版權方在衍生品開發方面的意識還比較早期,很多公司尚不具備圖庫建設的能力。最早我在美邦做魔獸的服裝衍生品開發的時候,他們其實從未想過會有人來找他們獲得授權,但其實這是一塊可以重視的授權收入。比如憤怒的小鳥是手遊IP里衍生品收入最高的,它的遊戲本身可能已經快要落寞了,但其衍生品收入很高。

回歸到衍生品開發過程這件事,我認為最核心的技巧是與粉絲互動開發。比如極裝°作為這次魔獸電影的授權方之一,獲得的好評率是最高的。我們一共賣掉了2萬多件,只有3%的退換貨率,粉絲滿意度非常高。首先這和我們的產品品質有關,同樣是印一個LOGO的T恤,我們的產品品質是最好的,價格也是最貴的。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前期產品開發的時候,我們找到了大量魔獸世界遊戲里的KOL做訪談,討論這個電影的本質、傳播的文化本質和粉絲們最關註的東西。因此雖然我們開發的款式不是最多的,推廣的時間也不長,但是推出的款式是最受歡迎的。

53b9b94

如何理解企業IP與企業品牌服裝定制之間的聯系?  

李夢娜:除了以上提及的影視動漫IP、遊戲IP之外,極裝°還有很大一塊業務是為企業做形象輸出,即企業服裝定制的服務。你如何理解企業服裝定制與企業IP之間的聯系?

徐衛東:根據現在對IP最流行的闡釋,一切事物都可以是IP。極裝°內部對大IP的定義包含了互娛IP、企業IP與個人IP(明星、網紅等)。企業成為IP的例子也有不少,比如M&M巧克力豆,除了快消商品以外還有規模非常大的衍生品旗艦店。其他一些時尚大牌與麥當勞的合作、與Kenzo的合作,都是企業IP價值的體現。雖然企業服裝定制服務一開始只是我們的叠代嘗試,但做開之後發現這是一片不亞於IP 的藍海市場,而且有其存在的充分必要性。

257b2bb

首先企業IP形象的建立體現的是專業度和匠人精神。我們可以觀察到日本餐飲業和中國餐飲業制服的汰換率,日本一年六次,每次兩套,中國一年兩次,每次兩套,足以見得日本人對制服的重視程度有多高。基本上他們的連鎖企業工服沒有出現有的人全新,有的人半舊,在消費者面前的形象是統一的,體現的是日本服務業對細節的重視程度。

第二,我認為在目前IP化生存的年代,如何讓消費者更好地記住你,除了付出高昂的廣告投入外,如何讓你成千上萬名員工都成為你的廣告牌,也是非常重要的。日本企業的制服,每家每戶的形象都很特別,通過制服能一眼認出是哪個連鎖商家的。這種場景下制服就承擔了這個廣告牌的角色,而且是極低成本的廣告牌。

此外,很多我們所服務的連鎖渠道也需要真正與之匹配的大IP形象進行跨界營銷。今年8月,極裝°就成功地在兩周內讓好萊塢大片《冰川世紀5》牽手5000家餐飲連鎖門店,極裝°的專業服務讓雙方都非常滿意。

做企業品牌服裝定制的過程有什麽經驗教訓?  

李夢娜:企業品牌服裝定制與其他的IP衍生品不同,除了體現其文化價值外,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實用性和成本控制,也就是說如何在企業能夠接受的成本下將企業文化更好地呈現出來。在這一點上極裝°是怎麽做的?有過怎樣的經驗教訓?

徐衛東:我認為企業品牌服裝定制與內容版權商的合作模式最大的區別在於服裝產品的研發上,我們需要更真實地了解行業從業人員的工作環境,這也是我們這個團隊最擅長的部分。企業品牌服裝定制最看重的是功能性和成本,要求中國企業做到像日本企業一樣的品質要求,根本不現實,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我們采用了很多特殊面料。

比如,我們給一家冷鏈公司生產的制服采用的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極地裝備所用的高科技材料,即使受潮之後還可以保持70%的溫度。可以說中國的紡織企業、成衣生產廠家在材料、設計研發過程還非常空白,我也經常去給紡織企業講課。他們是有足夠的技術的,但他們需要有人告訴他們企業具體的需求。

除了對面料的了解,我們更需要理解從業者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比如有次我接到一個投訴,有企業反映他們提供的制服洗過幾次就變形了。一開始我很詫異,後來調查發現,這種面料原來的使用者一般都是中產階級,可能幾個星期才穿一次,每次洗完以後必定是甩幹了再掛上衣架,所以不會出現變形的情況。但是這次的制服是給公寓服務員定制的工作服,他們沒有洗衣機。忙了一整天已經很累了,晚上洗完衣服以後根本擰不動濕衣服,所以帶著水往衣架上一掛,幾次下來,衣服肯定會被拉扯變形。這件事情就反映出一個教訓,並不是大牌用的面料就是好的,一定是適合這個行業的面料才是最好的。後來,每一次做市場調查的時候,我們都會問企業員工一個問題:你的工作生活環境是怎樣的?

如何克服供應鏈管理的難度? 

李夢娜:回歸服裝行業的本質,該行業最核心的問題常常出現在供應鏈上。供應鏈管理最大的難點是滿足顧客對產品數量、質量要求的同時維持合理的庫存水平,加之極裝°主要提供的是定制服務,單量小、周期不穩定,更是加大了供應鏈管理的難度。極裝°是如何克服這一難點的?

徐衛東:這麽多年觀察下來,其實服裝企業有個特點,就是銷售終端很難做。如果有很大的銷售終端,就一定存在著物理的存貨周期。網點有很多的時候,要不要鋪貨,鋪貨就是硬庫存,在網店越多,硬庫存越大。軟供應鏈只是一個占比,或者說根本不存在純粹的軟供應鏈概念。但是如果只有一兩個網點,單子都從這里來,庫存就是聚焦的,才有可能形成軟供應鏈。我們一年多做下來,基本上做成了軟供應鏈,能夠快速反應和定制生產。

我們的企業品牌服裝定制是一百件起訂,對to B的企業來講是其實很小的數字,很少有顧客願意等超過2個月。基本上大量的訂單周期在兩三周內。這需要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采用什麽面料,哪些流程可以標準化哪些不可以標準化,哪些工藝是比較快的哪些是比較慢的,哪些是高預算的哪些是低預算的等等。從接單到設計到出貨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斷進行優化,熟能生巧以後,就形成了我們的競爭壁壘。

目前很多做服裝定制的企業強調利用工廠淡季產能來控制成本,但這種做法會增加供應鏈的不確定性。我認為對服裝企業來說真正核心的東西是穩定的供應鏈,是供應體系和企業的完美組合。如果我們去研究所有軟供應鏈的案例,其成功最終都能歸因於生產精益管理,他們的供應體系是已經形成了互利共贏的生態。

在服裝行業大多數企業和供應商是博弈的關系,企業把產品設計給到工廠,做報價、對比,從中選取一家來生產。而我們希望改變這種關系,挖掘一些能夠長期合作的夥伴,把全供應鏈里面最有實力的供應商拉進來一起合作,並在運作管理模式上、響應機制上形成一些能夠標準化的共識。

怎麽看待IP衍生品的未來發展趨勢?

李夢娜:最後能否簡單分享一下對於IP及IP衍生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的看法?

徐衛東:首先在激烈的競爭下版權商會更註重IP的精益制作,以前粗糙、單薄的故事情節和制作水準肯定已經無法抓住年輕觀眾的心。比如最近很火的瘋狂動物城,迪士尼進行了長達一年多的動物深度研究,一年的故事設計,耗時兩年半的技術制作,才能保證動物的形象既不失動物原真風貌,又讓觀眾們感覺動物的世界就是我們生存的真實世界。

此外,IP本身會變得更加複雜、多元、層層嵌套。原著本身的IP不論在其商業價值或者故事的延伸性上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時候就需要將IP嵌套在一定的世界觀下,通過多媒介、多視角的整合以滿足各個層面受眾的需求,以獲取商業價值的最大化。這里的世界觀可以簡單理解為這個版權下的系列IP所在的基調、背景。幾個最成熟的例子包括漫威系列、指環王系列等等,基本上在影視、動漫、遊戲領域都有涉及,衍生品變現的途徑也隨之變得寬廣起來。

以上兩種趨勢都對我們剛剛提及的IP衍生品原點設計、圖庫建設、供應鏈和推廣體系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極裝°一直將自己定位為一家研發基因很重的新物種。我們前端有大量富有潛力的IP,後端是大量生產廠家,而我們就承擔了中間轉換器的角色,通過我們的專業知識來彌補這個市場長期以來的空白。

創業 投資 I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94

期貨監管走向“少而精”  金融科技推動衍生品創新

風控與創新時刻在博弈。去年股票市場出現異常波動,股指期貨發展趨於謹慎。今年年初以來,我國商品期貨市場又出現部分期貨品種價格迅速上漲、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監管層也采取了適當的收緊措施。在以滬港通、深港通為代表的開放背景下,期貨市場如何發展、如何監管,成為各方共同關註的問題。

12月2日至4日,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期貨大會在深圳舉行,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以及境內交易所主要負責人齊聚,對近期商品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作出回應,並就期貨市場在金融科技(Fin-tech)、期權市場等方面的創新進行探討。

對於近期商品期貨價格的快速上漲及大幅波動,方星海認為,既有國內供需基本面短期失衡的因素,也有國際匯率波動的因素,當然其中也有一定的投機因素。不過,他表示,絕大部分時間期貨價格處於貼水的狀態,期貨並沒有對現貨價格產生助長助跌的作用。但是,由於期貨市場由於交易機制設計的有效性,其價格信號通常領先於現貨市場,產生一種領漲領跌的效用。

在他看來,領漲領跌使現貨價格調整加速,縮短了調整時間。“這其實是好事,價格盡快調整到位總是有利於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方星海表示,由於今年一些期貨品種交易量很大,有一種擔心是期貨投機是否會拉大現貨價格的漲幅,這種擔心其實是也沒有必要的,現貨價格主要取決於供求關系和貨幣信貸政策,而不是個別投機者所能左右的。

隨著大宗商品價格波動,期貨市場也出現新的特點。鄭州商品交易所熊軍稱,市場價格波動頻率加快、波幅加大,品種交投活躍、成交量放大、換手率提高,這使交易所防範市場風險的壓力增大。

在大商所總經理王鳳海看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須采取的措施,從市場看煤焦礦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去庫存的重點,在這個過程中如短期內供需發生變化,需要平衡的過程。“反映到市場上,價格變化快而且直接,是很正常的。”他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交易所加大了風險監控力度,避免市場操縱、價格失真。

不過方星海對市場監管提出更高要求。在提示必須提高監管警惕性的同時,還要求監管措施要盡量“少而精準”,避免對市場正常運行產生過多的幹擾。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會議現場看到,境內交易所主要負責人都對衍生品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表示期待。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謝瑋表示,現貨市場是上漲才能賺錢,有了期貨之後是下跌也能賺錢,而有了期權之後是不漲不跌也能盈利。

上證所自2015年2月推出期權以來,進行了嚴格的風險控制。“有的時候我們開玩笑,把全世界各個交易所能用的措施基本上全用上了,防得是夠嚴的。”他表示,希望把期權的試點做好,同時儲備不同品種爭取早日推出。

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王建軍對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特別羨慕”,因為港交所有全產業鏈、全產品體系。他表示,近期在深港通的全球路演中,相當多國際投資者對深市股票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但是因缺乏風險對沖手段望而卻步。他希望在ETF期權等領域擴大試點,“我們已經仿真運行438天,沒有一天有問題”。

除了交易品種的創新,金融科技也在推動期貨市場的技術創新。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國際事務辦公室主任艾瑞克(Eric J.Pan)認為,“Fin-tech”是指金融領域當中運用的各種技術,主要包括兩大類,一是區塊鏈技術,二是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

中國分布式總賬基礎協議聯盟的白碩認為,在目前技術條件下區塊鏈還不適應訂單驅動的類型和場內交易的類型,對於場外的報價驅動的類型有更高的適配性,所以場外市場可能是引入區塊鏈應用很好的一個突破口。

“有一些概念從萌芽狀態到真正實現,其實時間是非常短的,比如AI、人工智能,但是在一瞬間,可能就會看見它的普及,”艾瑞克認為,這就意味著金融科技會給市場帶來很大的變化。所以,作為監管者,要看到這樣的技術很可能意味著顛覆傳統交易方式,監管者需要走在前面,預見技術發展的動態和趨勢並做好準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175

【衍生品】沒有股指,拿什麽來拯救我的多因子Alpha對沖策略:挖掘期權市場的巨大價值

來源: http://www.ikuyu.cn/indexinfo?type=1&id=11319&summary=

【衍生品】沒有股指,拿什麽來拯救我的多因子Alpha對沖策略:挖掘期權市場的巨大價值

貨對沖困境


1 基差對多因子策略的影響


在傳統的多因子策略體系中,資金一般有兩種投向,大部分資金用於配臵股票頭寸,而另外一小部分資金投向股指期貨端,用於繳納期貨保證金。股票端通過因子打分的方式篩選出股票組合,期貨端通過做空股指期貨合約對沖掉股票組合的市場風險,二者結合起來獲得選股的超額收益,稱之為Alpha收益。


但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之下,傳統的Alpha策略正在面臨困境。困境主要來自於股指期貨端,一方面,股指期貨合約長期處於貼水狀態,負基差的影響會蠶食掉選股端的部分收益。另一方面,受股指期貨流動性影響,導致實際對沖中經常會面臨更大的沖擊成本。


自2015年6月以來,滬深300與中證500期貨合約大部分時間處於基差貼水狀態,遠月合約貼水尤為嚴重,滬深300遠月合約一度貼水10%以上。即使采用貼水程度較小的近月合約,每月由於負基差導致額外虧損1%左右,年化下來負基差能夠蠶食掉15%左右的超額收益,這對於大部分追求穩健回報的絕對收益策略來說影響極為明顯。



如圖所示,我們測算了基差對於多因子選股策略的影響效果。在不考慮基差因素的前提下,多因子選股策略的收益基本能夠實現穩定增長。當考慮到每個時點上的基差影響時,我們發現,在2010~2013年的大部分時間內,期貨市場是以基差升水為主的,那麽期貨端通過賣空期貨合約可以起到部分收益增強的效果,正基差可以為整個策略貢獻一部分額外的正收益。但自從2013年之後,負基差的情形時有發生,它會蠶食掉策略的一部分收益,直到2015年6月股市大跌時,期貨合約深度貼水,股票端的選股收益已經不足以覆蓋負基差帶來的虧損,整個策略已經無法保證正收益,遭遇到較大回撤。



2 期貨對沖與期權對沖的對比


由於對沖端面臨困境,導致在目前市場狀況下,多因子選股策略的穩定增長難以為繼。我們提出一種新的思路,使用期權替代股指期貨做對沖,以此作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方案。



我們從五個方面比較了使用期貨和期權作為對沖工具的效果差異。


首先,從與標的關系來說,期貨的收益是與標的成線性關系的,這就意味著對沖之後標的端與期貨端基本處於盈虧平衡的狀態。而期權的收益與標的成非線性關系,這一特性使得期權不僅能夠對沖價格向不利方向變動的風險,同時並不放棄潛在的收益機會。


其次,從合約種類上看,目前場內的股指期貨品種均包含四個不同到期期限的合約。對於期權來說,合約種類不僅包含了不同到期期限的合約,另外在行權價維度上還包含了價內、價平、價外不同檔位的合約。期權豐富的合約種類為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有助於更精確地管理價格風險。


第三,從對沖方式上來講,期貨對沖方式比較單一,一般通過賣空相等名義價值的期貨來實現對沖價格下跌風險。而對於期權來說,由於期權合約種類豐富,可以組合衍生出多樣化的對沖方案。


第四,從基差影響的角度來說,期貨對沖當中面臨的主要是基差變動風險,當基差朝著不利方向變動時,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對沖效果。期權由於直接掛鉤標的,不存在基差風險。


第五,從保證金角度來說,使用期貨作為對沖工具時,開倉前需要預先繳納開倉保證金,在平倉之前如果價格朝著不利方向變動,可能還需追繳保證金。而對於期權的權利方來說,只需在開倉時付出權利金,後續並不會有進一步資金投入。對於期權的義務方來說,如果采取備兌開倉的方式,則可以用標的現貨抵繳保證金,不需要資金投入,從而具備了較高的資金使用效率。


期權對沖策略原理


將期權合約按照不同類型、不同行權價、不同建倉方式互相組合,可以產生出多種的組合對沖策略。



我們將套保策略大體上劃分為四類:保護性策略、抵補性策略、雙限策略和期權合成現貨策略。以對沖價格下跌風險為例:第一種做法可以通過買入認沽期權來保護現貨端頭寸,可以有效地保護基礎部位的風險最大損失是確定的,稱為保護性策略;第二種做法是通過賣出認購期權,獲得權利金收入,以此抵消掉現貨端部分下跌風險,權利金可以抵補基礎部位的損失,但風險不能得到完全的轉移,稱為抵補性策略;第三種做法是同時買入認沽和賣出認購期權,相當於同時限定了價格上行和下行的風險,稱為雙限策略;第四種做法其實是雙限策略的特殊形式,在同一個行權價上同時買入認沽並賣出認購期權,從理論上說就相當於使用期權合成出一個標的空頭頭寸,從而與股票端形成完美對沖,將這種策略稱為合成現貨策略。



1 抵補性套保策略



抵補性策略的資產組合由現貨多頭頭寸和認購期權空頭頭寸構成,整個資產組合的收益結構相當於合成出一個認沽期權的空頭頭寸。與原有資產的收益結構相比,抵補性策略的資產組合在弱市或小幅上漲的市場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收益增強效果。而當市場大幅上漲時,策略在高位止盈。實質上該策略是放棄了大幅上漲的機會,以此換取在弱市中的收益增強效果。


2 保護性套保策略



保護性策略的資產組合由現貨多頭頭寸和認沽期權多頭頭寸構成,整個資產組合的收益結構相當於合成出一個認購期權的多頭頭寸。與原有資產的收益結構相比,保護性策略的資產組合在大幅下跌的市場中具有止損功能,鎖定最大虧損。而當市場大幅上漲時,策略組合仍然可以享受後續上漲收益,在對沖下行風險的同時並不放棄潛在的上漲機會,這是相較於使用期貨對沖的一大優勢。


3 雙限套保策略



雙限策略的資產組合由現貨多頭頭寸、認沽期權多頭和認購期權空頭頭寸構成,整個資產組合的收益結構相當於合成出一個牛市價差組合。該策略既能在市場下跌時低位止損,又能在市場上漲時高位止盈,與保護性看跌策略相比,優勢在於建倉成本較低,通過賣出認購期權所賺取的權利金能夠覆蓋部分認沽期權的權利金支出。


4 期權合成空頭策略



合成現貨空頭策略的資產組合是雙限策略的特殊形式。在同一行權價買入認沽期權,同時賣出認購期權,這樣在就通過期權合成出了一個標的資產的空頭頭寸,理論上能夠與現貨端形成完美對沖。


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期權隱含波動率的影響,導致複制現貨空頭的成本與理論存在偏差。2015 年 7 月以後,認沽期權的隱含波動率一直高於認購期權的隱含波動率,在這種情況下,通過期權複制出的現貨空頭實際成本要高於理論值,因此這種做法目前並不具備可操作條件。



實證分析


1 Alpha 因子+期權策略流程框架


首先來回顧一下我們的 Alpha 因子組合,我們在滬深 300 成分股中剔除掉停牌的個股,用盈利、規模、技術、質量、估值因子篩選出股票組合(詳情請參考:廣發金工多因子系列報告),采取月度調倉的方式,得到策略從 2007 年至今的凈值表現。



在所選時間窗口內,多因子策略年化收益率 20.27%,最大回撤率 12.39%,夏普比率達到 2.15,表現比較穩定。多因子純多頭組合(不對沖)年化收益率 22.16%,最大回撤率 68.43%。



我們將市場區分為牛市、熊市、震蕩市三種不同形態,在每種市場形態之下,選擇不同的期權策略,在具體合約選擇上,考慮價平、價外、價內等不同方式,在每種模式之下測算策略對於純 Alpha 多頭策略的對沖效果。



2 市場形態劃分


在市場形態的劃分上,我們根據滬深 300 指數走勢,選取了 4 段牛市樣本,4段熊市樣本和 3 段震蕩市樣本。具體劃分結果見下表:



從技術上看,我們認為 A 股目前的時點與 2013 年面臨的狀況較為類似。指數都處於大跌之後橫盤的狀態,長期在一個窄幅區間內震蕩,滬深 300 的波動率均降至 10%左右,從歷史長期數據看,波動率已經降至低點。



在這種震蕩的環境當中,我們一方面通過 Alpha 因子選股,另一方面通過備兌開倉策略增強收益,能夠起到很好的收益增強效果。


3 震蕩環境下的策略表現


我們分別測算了賣出不同行權價的認購期權的對沖效果。下圖中黑色曲線表示使用滬深 300 指數作為對沖的凈值,采用不同行權價的認購期權做備兌開倉,能夠在不同程度上起到增強效果。總體而言,選取越價外的期權,策略的波動性越小。



在震蕩環境中,保護性看跌策略的表現差強人意。在震蕩環境中,認沽期權價格往往較貴,每期換倉時都需支付權利金,因此在震蕩環境中反而會造成凈值的下跌。



震蕩環境中的雙限策略表現略好於保護性策略,賣出認購期權所得的權利金收入對策略起到了一定增強效果,綜合來看,所選的認購、認沽期權行權價差越小,策略越穩定。



綜合比較各策略的收益風險指標可以看出,備兌開倉策略在弱市中能夠起到很好的收益增強效果。在回測期內標的指數下跌 4.55%,而多因子選股多頭貢獻 2.32%的年化正收益,通過賣出不同認購期權合約做備兌增強,可以實現在弱市中15%~20%的年化正收益,從最大回撤率來看,也較單純的因子多頭組合有明顯提升。



4 熊市環境下的策略表現


熊市環境下,備兌開倉策略的對沖效果有限,賣出認購期權所獲的權利金收入只能夠一定程度上彌補現貨端的虧損。當標的繼續下跌時,策略仍然會面臨較大的下跌風險。



熊市環境中保護性看跌策略能夠很好地保護現貨端不受市場下跌影響,但是依然面臨的是期權費較高的問題,導致整個策略凈值基本在 1 附近震蕩。



熊市環境當中采取雙限策略表現較好,不僅能對沖掉下跌風險,同時能夠通過賣認購期權的權利金收入實現一定的正收益。



綜合來看,熊市環境當中推薦選擇雙限策略,既能對沖掉大部分風險,同時又能實現一定程度的收益增強。雙限策略在熊市中能大幅跑贏指數,並且能夠很好控制回撤。



5 牛市環境下的策略表現


牛市環境中,不宜采取備兌開倉策略,因為該策略會在標的上漲到一定幅度時止盈,放棄了後續繼續上漲的空間,會大幅跑輸指數。



牛市中采取保護性看跌策略,也要付出期權費,但是這部分期權費用跟標的端上漲的收益相比而言微不足道,因此采用這種策略雖然會略微跑輸指數,但是大部分上漲收益都可以基本拿到,並且在牛市出現回調時,由於認沽期權保護,策略凈值波動會明顯減小,能夠很好地控制回撤。



雙限策略並不適用於牛市當中,原因還是在於賣出認購期權會限制策略上漲空間。



綜合而言,在牛市環境下,最優的策略當然是不做套保,此時指數的收益最大。但是保護性看跌策略與於指數漲幅接近,同時能夠有效減小牛市中回調帶來的策略凈值波動,能夠起到很好的平滑效果。



總結


針對不同市場形態,都有適用當時市場狀況的最優期權策略。


震蕩環境下,Alpha 組合多頭可實現年化 3%~5%的正收益,通過期權備兌開倉策略,可將組合收益增強至 15%~20%,顯著跑贏指數。


熊市環境下,買Put可對沖大部分下跌風險;如果在買Put 同時賣出Call,構成雙限策略,期權費收入能夠增強收益,使組合顯著跑贏指數。


牛市環境下,保護性看跌策略可以避免市場回調對凈值的影響,但並不放棄大漲帶來的收益。


結合目前市場狀況,我們認為大盤中長期大概率維持震蕩。采用備兌開倉策略在弱市中能夠顯著增強 Alpha 組合收益,即便未來行情上漲, “Alpha + 期權”組合依然可以獲取正收益。(完)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僅供受眾參考,不代表任何投資建議,任何參考本文所作的投資決策皆為受眾自行獨立作出,造成的經濟、財務或其他風險均由受眾自擔。


新財富酷魚正在積極建立和讀者、合作夥伴的聯系,你想獲取更多有價值資訊嗎?你想成為我們網站的作者嗎?你對我們的網站的更新有什麽建議?請掃描以下二維碼聯系我們的主編(本微信號不洽談廣告投放事宜,加的時候請註明“新財富+您所在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578

複盤2016 | 電影衍生品“偽”元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6/160877.shtml

複盤2016 | 電影衍生品“偽”元年
壹娛觀察 壹娛觀察

複盤2016 | 電影衍生品“偽”元年

而最為關鍵的是,在衍生品中,我們似乎也缺少對此前大談特談的IP的認知。

本文由壹娛觀察(微信ID: yiyuguancha)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師燁東

2016年,衍生品是電影產業里最火爆的詞之一:數部電影的衍生品銷售額超過了千萬級別,《魔獸》的衍生品銷售甚至破了億。從阿里到萬達,從時光到光線、中影,從互聯網殺入電影業的新貴到業內的老牌巨頭,都在這塊市場悄然發力。行業熱鬧,“衍生品元年”的概念也被提了出來。

與2015年《捉妖記》、《大聖歸來》在衍生品上帶給片方的慘痛記憶不同,2016年,對於電影衍生品,國內領先的業者從產品認知到整個工業流程都有了飛躍性的變化;而電影觀眾對衍生品消費熱度的暴漲以及爆款的出現,也讓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憧憬埋藏在這塊市場里的財富,不僅電影的片方意識到要做衍生品,甚至一些網劇、網絡大電影都開始開發衍生品。

從最拔尖產品的銷售數字來看,2016年似乎是讓人興奮的一年。

b123f7912798af5e8dfa4d2e2d4cc46a_副本

《魔獸》衍生品在2016引發熱賣狂潮

但是在創造千萬收益的爆款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失敗者。很多從業者也仍然對電影的衍生品存在一些誤解。“海外電影收入中有70%是衍生品”,甚至是“國內衍生品還有上萬億市場待開發”這樣的判斷仍然一如既往地在各種稿件中被提出,實際上,大家所想象的70%是包含DVD、付費電視等發行窗口收入在內的廣義衍生品,但在去年的各種衍生品的實踐里其實指向的是狹義的衍生品——電影授權商品,這部分的收益創造能力即便是強如環球影業,也不過只有3%(點擊複習:環球影業專家“辟謠”:衍生品更賺錢?影院票房才是最主要收入來源),“上萬億市場”對於中國電影市場來說,道阻且長。

而最為關鍵的是,在衍生品中,我們似乎也缺少對此前大談特談的IP的認知。是不是只要是電影就能生產衍生品?什麽樣的觀眾會來購買電影的衍生產品?沒有好內容的2016年,算得上衍生品的元年嗎?

壹娛觀察(微信ID:yiyuguancha)采訪了光線、阿里、時光等企業的衍生品負責人,為您複盤中國電影衍生品的2016年。

千萬級收益衍生品背後的套路:半年是做產品最短的時間線

2015年,國內電影票房爆棚,但衍生品卻沒有跟上。不過與過往不同的是,在2015年有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註電影的衍生品,一些買不到正版衍生品的電影觀眾甚至轉而在網絡上購買盜版商品。

5b4bf734a727ded0cb9669973e43d60a

正版胡巴(左)與山寨胡巴(右)

最讓人遺憾的似乎就是《捉妖記》與《大聖歸來》兩部爆款影片,兩者基本都是等電影火爆之後才開始考慮衍生品的問題,但是為時已晚,市場早已被山寨產品占領。在《捉妖記》上映之後,被許多觀眾用盜版胡巴求簽名的導演許誠毅甚至因為沒有衍生品對媒體表示了歉意:“現在很多人都罵我們,《捉妖記》出來沒有胡巴賣。我們的動畫師也在問我,胡巴在哪里?我們也不夠給所有參與工作的人員,所以真的很對不起。”

到了2016年,這一現象則大為改觀。不僅越來越多影院有了衍生品商店或是專門的衍生品售賣區,很多片方在電影上映前就開始籌備衍生品的生產。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多部電影背後的衍生品銷量都超過了千萬級別:《魔獸》衍生品在上映前就超過了1億,《大魚海棠》衍生品銷售超過了3000萬,《星際迷航》衍生品在國內銷售也超過了5000萬。

這些電影衍生品的成功,具備一定的偶然性,卻也絕非偶然。這背後,一些企業對於電影衍生品的授權、設計、生產制作等已經摸索出了初步的套路。與以往很多企業理解的贈品式的、制作粗糙的衍生品不同,半年差不多是做電影衍生品的一個最短的時間線。

光線2016年主投的每一部電影都做了衍生品,《大魚海棠》的銷售額最終超過了3000萬,對於2016年的光線來說,算是其最成功的衍生品案例。“《大魚海棠》的衍生品我們做了兩三百種,可以說衣食住行都覆蓋了,一些商家甚至都驚訝‘電影產品怎麽還會有這些東西’。”光線電商總經理李慧告訴壹娛觀察記者。

154ae488ec30a067311e1688f5a88e15

《大魚海棠》衍生品

衍生品看似種類繁多,但是你能買到什麽,背後也都有精確的數據分析,這是背靠阿里淘系平臺的阿里影業在開發衍生品時的第一步。“在開發衍生品之前,我們根據ip會去挖掘、分析背後潛在的需求人群,以及該人群的需求數據,數據緯度會有喜歡的品類,品牌,能接受的價格區間。整個衍生品從頭到尾的運作,背後是有數據邏輯相通的。”阿里影業衍生品負責人董方告訴壹娛觀察記者。

前期市場調查及數據分析同樣是擁有自己設計團隊的光線做衍生品的第一步。從市場調查以及網絡眾籌開始,到比較、選擇商家,反複與商家在產品的價格、形象、材質上進行溝通,再到打樣、討論樣品,光線做了將近六個月,才將《大魚海棠》的各種衍生品鋪開來。

旗下擁有喜羊羊IP的奧飛娛樂,則已經在衍生品的開發上有了多年經驗,在他們看來,一款成功的衍生品,每一個環節都非常重要:

“制作一款優質的衍生品,需要從產品設計、生產以及渠道銷售等一系列產業環節嚴格把控,缺一不可。如果涉及與IP互動或者定制衍生品,則需要從打造IP時介入,包括與IP在內容植入、劇集播映、市場營銷等環節深入互動,能夠最大化提升衍生品價值。”奧飛娛樂的衍生品負責人告訴記者。

3195d933d34190c7a4334c265c42014a

奧飛娛樂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展廳

在商品生產出來之後,銷售時間也成為衍生品銷售的一個重要因素。與海外部分知名IP衍生品會有粉絲持續購買不同,國內目前的電影衍生品大致只有3個月的黃金銷售周期,這也要求從設計制作、供應鏈、銷售等方面更要“掐準”時間和節奏。“電影就是一個集中爆發的消費場景,上映前後一兩個月的熱度非常高,也更利於衍生品的銷售。而且現在衍生品已經不是以往當做宣傳品了,上映前的時點對於銷售同樣非常重要。”李慧說道。

今年最大贏家“魔獸”能帶給我們什麽啟示?

電影上映前衍生品就大賣特賣的,非《魔獸》莫屬了。“在上映前,《魔獸》的衍生品在中國的銷售就已經超過了1個億。”今年年中,萬達院線總裁曾茂軍透露的數字一度讓業界異常興奮。應該來說,《魔獸》衍生品在中國的成功,並不讓人意外:超過10年的遊戲運營,提前兩年介入準備的衍生品開發,數以百萬計的具備消費能力的遊戲粉絲——一切都是海外電影衍生品熱賣該有的條件。

根據時光網衍生品相關負責人透露給壹娛觀察的數據,魔獸在上映前銷售的衍生品占到了總量的70%~80%,據此我們預估時光網代理的魔獸正版衍生品銷售額在1.3億元左右——這個天文數字毫無疑問是近年來國內公映電影里的第一名了。

為了拿下魔獸電影的衍生品授權,時光網早在電影上映前三年就開始與傳奇影業方面接觸,在十數次的溝通之後,時光網從傳奇拿下了《魔獸》電影衍生品全品類的獨家授權,從生活用品到數碼到玩具到家具品類豐富,時光網最後從超過1000多種的設計中,提煉出了300多種產品。時光網對每一個產品的設計都要三個月左右的時間,並且開發團隊還要盡可能讓產品的藝術性和實用性達到最佳平衡。

6986c8bafbc4b7e8f8cb13d0a82e085a

時光網售賣的《魔獸》衍生品

據時光網CEO侯凱文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魔獸》的電影衍生品從電影上映前60天就開始預售,每兩周都有新品上線,輪番預熱。而《魔獸》的主題巡展則從2016年5月底開始,在全國11個主要的票倉城市巡展,並且一直持續到8月底。在主題展上,觀眾可以看到各種手辦及道具。一位在今年6月參加過北京三里屯魔獸展的魔獸迷趙翔告訴壹娛觀察記者,盡管展內有少部分物品略顯粗糙,但是看到許多魔獸元素的物品展現在眼前,作為一個魔獸粉絲整個人“非常激動”。

在電影上映的半個月前,時光網又舉辦了一場電影衍生品發布會,亮相了眾多衍生品,從人物1比1大小的盔甲和寶劍,到印有聯盟、部落圖騰的手機殼,應有盡有。輪番的宣傳,也點燃了魔獸粉絲的消費熱情,《魔獸》首映的當天,不僅零點場次破了國內票房紀錄,更是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穿著魔獸T等購買了衍生品的粉絲參加首映。

實際上,除去時光的提前布局的設計以及電影上映前的多次熱點營銷,粉絲情結也是魔獸所擁有的最大優勢。

魔獸系列遊戲擁有超過20年的遊戲史及全球億萬級別的遊戲粉絲,1994年推出的《魔獸爭霸》,以及由其衍生而來的DOTA、DOTA2、《魔獸世界》,都為魔獸系列遊戲帶來大量的死忠粉。巔峰時期的《魔獸世界》在中國擁有數百萬的付費活躍用戶,2005年公測之時,大部分魔獸玩家都在15歲到30歲之間的年齡段(80後、70後),而10年之後,這個人群擁有目前各階層中在娛樂消費領域最旺盛的購買力。

4ff16936ce850fadaa6554280f979048

1994版《魔獸爭霸》

在壹娛觀察的采訪中,多家影企的衍生品業務負責人都認為,從衍生品生產制造的角度來看,國內甚至可以說是優於海外的,且不少海外的衍生品也是在國內代工生產;最為關鍵的設計環節,國內也已經有不少優秀的設計團隊具備了一定的經驗;只是擁有眾多粉絲並願意為之付出購買衍生品的IP,在國內並不多見。

在一位影視公司副總裁看來,除去營銷的方式,《魔獸》衍生品在網絡上的銷售以及眾多衍生品的品類對於國內的衍生品產業促進都有一定的意義:“以前很多人可能理解覺得影院才是衍生品的主要銷售地點,魔獸則證明了更多衍生品是在影院外賣的;而且魔獸不再局限於手辦這類的物品,擁有了更多的品類,對於授權也有更好的理解,這對於國內的電影衍生品來說都是很了不起的進步。”

衍生品的源頭還是好內容,但我們今年並沒有改觀

在《魔獸》上打了勝仗的時光與萬達,自然也在《長城》上寄予了厚望。去年11月,侯凱文在接受包括壹娛觀察在內的媒體群訪時曾表示,“我們在6個月前就開始介入《長城》的衍生品設計,從了解它的主視覺,確定它整個的設計指導,然後按照品類來進行設計,再做出工藝上的模板,都是比較花功夫的。而且這一次我們把整個衍生品業務往前跨了一大步,《長城》是我們第一個進入到跟時尚有關的服裝衍生品。”而曾茂軍更是在當時表示,希望《長城》的衍生品銷售可以超過《魔獸》。

早在去年11月壹娛觀察的視頻欄目《值得壹說》中(點擊複習),壹娛觀察就曾提出,《長城》並沒有“魔獸”那樣長時間運營下的粉絲基礎,因此衍生品的銷售或許難以比肩“魔獸”。而壹娛觀察年前在數個城市影院的走訪之中,各影院及衍生品商店亦表示,《長城》的衍生品銷售情況遠遠及不上《魔獸》來的火爆。

974ec239f32ef0e7526c0a5b3d8ef799

《長城》衍生品

時光網並未向壹娛觀察透露《長城》衍生品當前的銷售額,但是表示“從海外的經驗來看,電影衍生品的銷售都是已經有良好的IP基礎之後銷售才會起勢。《長城》作為一部電影還未形成IP基礎,目前銷售情況還是超出我們預期的。

很難說《長城》的衍生品銷售到底如何,但是很顯然在開始銷售後,時光網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長城》缺乏“IP”。沒有能夠將觀眾轉化成為粉絲的內容,便更難讓粉絲有消費的沖動。《長城》並不具備《魔獸》、《星球大戰》那樣長時間IP運營下的粉絲基礎,而上映後分裂的口碑也讓影片難以成為《大聖歸來》那樣觀眾看完影片後需求衍生品的爆款。

盡管《長城》的衍生品銷售可能難以達到預期,但是在一位影企的衍生品負責人看來,時光與萬達的這次發力並非沒有意義。“《長城》的部分衍生品設計還是不錯的。真人電影的衍生品即便在歐美等成熟市場也沒有動漫好做,《長城》算是一種嘗試,即便結果可能不太好看,有人去做也是有意義的。

動漫衍生品的成功則在中國早有先例。除去今年銷售良好的《大魚海棠》,奧飛旗下的喜羊羊授權商品市場零售規模在2016年超過了20億元,而喜羊羊系列的影視劇版權收入與衍生產品(包含授權商品市場零售)的收入比例也達到了驚人的3:7。

盡管3:7這樣的數據在中國反複被媒體提及與憧憬:“好萊塢的電影,票房收入只占30%,電影衍生品收入能占到整個電影收入的70%”,但實際上,在國內做到這個比例的喜羊羊已經有超過10年的電視端播出及運營,主要針對的也是低幼兒童,其背後擁有廣大的未成年及其父母作為消費者,這些都不是大部分中國電影所能夠複制的;即使是好萊塢,70%也是包含了DVD、遊樂園等廣義衍生品收入之後的一個大而泛的數據——

一部電影70%的收入占比中可能有30%是DVD的銷售收入,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可能的情況。而海外的不少熱門IP電影,拋除開音像制品及遊樂園等收入,授權商品可能只能占到電影收入的5%左右,所以部分媒體想象的中國存在“億萬”空間的衍生品市場,可能只是一種誤解。

5e0467c9e43118d0897653d4578dbb9a

《大魚海棠》衍生品

但是無論市場多大,這塊市場在中國仍然屬於未被開發的土壤,而內容才是這片土壤的種子。“16年很多企業一哄而上,以為只要做了衍生品就會有人買。但是衍生品能做好的前提,不能離開一個有廣泛受眾的IP,更不能離開IP的品牌化以及可持續化運營。諸如星戰、漫威的英雄人物,海外都是發展了幾十年才有今天的成績,而我們的大部分電影連一個成熟的世界觀都沒有,更別提IP的持續化運營了。一炮而紅的電影衍生品並非沒有,但是有太大的偶然性。中國電影產業要補的課還有很多。”上述影視公司副總裁說道。

董方同樣認為,對於國內的衍生品產業來說,優質的IP非常稀缺:“衍生品還是很受制於IP源頭的,想發展好衍生品,首先得回歸到內容。內容的創造是需要時間的沈澱的,也需要從業者有匠人精神的心態。冷靜下來看,不是所有電影都適合開發衍生品,也不是好的IP就能開發全品類的商品。一個好的IP,除了背後的大量follw的人群,是否能代表一種文化和態度,甚至是否代表某一種價值觀,這些對於後續的衍生品開發都很重要。”

對於進入衍生品市場的玩家來說,2016年似乎是讓人興奮的一年。但是對於從業者來說,在數款千萬爆款的背後,還有成千上萬的失敗者。這個方興未艾的市場值得期待,喜羊羊系列已經超過20億元的衍生品收入似乎也證明,海內外的情況未必會相同。但是這個市場的參與者應該認識到,好內容才是衍生品的源頭,沒有好的內容可供開發,再多的衍生品制造與玩家參與,也無法鑄造一個屬於中國的“衍生品元年”

c64512e2f2ff8989f6ad84634c041e24

電影 電影衍生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510

動畫電影紮堆寒假檔期: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18/160914.shtml

動畫電影紮堆寒假檔期: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數娛夢工廠 數娛夢工廠

動畫電影紮堆寒假檔期: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1月上半月主要是延遲到今年的引進片,而這也為動畫電影騰出了不少排片空間

本文由數娛夢工廠(微信ID:D-entertainment)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夏清逸 

經歷了2016年的混戰,動畫電影在2017年早早迎來了寒假檔的洗禮。目前來看,1月份中正在上映的動畫電影就有8部之多,數量遠高於去年同期,其中1月28日還有國產動畫電影中的大IP《熊出沒》的最新電影上映。

寒假檔本就是動畫電影的熱門檔期,由於去年下半年動畫電影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些國產動畫電影,例如《超能龍騎俠》主動選擇了延期至今年寒假檔。正在上映的動畫電影中,創下多個記錄的日本動畫《你的名字》和迪士尼最新的公主系列電影《海洋奇緣》也還未下映。再加之國產真人電影紛紛搶占月底開始的春節檔,1月上半月主要是延遲到今年的引進片,而這也為動畫電影騰出了不少排片空間。

3f76b7582f2e677ff712903477fd1780_副本

一名院線機構負責人在接受數娛夢工廠采訪時就表示:“《魔弦傳說》在國內幾乎沒有什麽宣傳,推廣沒有起到作用,同期的《豬豬俠之英雄豬少年》雖然也是有名的IP,但太低幼向受眾有限,而倒黴熊本身有IP加成,加上放寒假的初中生高中生同期沒有其他選擇,我們在排片上就會有所傾斜。”

相比去年1月的《功夫熊貓3》最終收獲10.02億票房今年,1月新上映的動畫電影票房依然沒有太多亮點。由美國萊卡工作室出品的定格動畫電影《魔弦傳說》雖然去年8月在北美上映後口碑高企,還有2017年金球獎“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光環,但如同去年的口碑獲獎之作《海洋之歌》,由於缺乏IP加成,受眾定位模糊,從1月13日上映至今僅收獲了2655.5萬元票房,排片率從周末超過10%一路走低至5%。

而同天上映的,由奧飛為新收購的IP倒黴熊推出的第一部動畫大電影《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成為了目前排片最高的動畫電影,僅次於《太空旅客》、《情聖》和《星球大戰:俠盜一號》,首周末票房達2047.6萬元。

f1d0308548f3dcde5ddb55cb61bde637

目前《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上映五天的票房超過5000萬,雖然並不高,也超過了奧飛自己的預期。“奧飛自己對票房的期待就不高,最終能接近1個億就很滿意。而機會也只有這個星期了,下周《熊出沒》新電影上映,肯定會搶走排片空間。”上述人士表示。

事實證明,目前的中國動畫電影市場,除了《大聖歸來》、《你的名字》等口碑爆棚,並配合大量宣發的動畫電影,相對賺錢的就是合家歡類型的動畫電影。當然利潤來源並不僅僅寄予電影票房,依靠嚴控成本的動畫電影,後續從而獲得IP授權與衍生品開發收益才是更主要的途徑。

動畫電影紮堆上映寒假檔

寒假是動畫電影,尤其是合家歡類型紮堆上映的傳統檔期,在沒有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即使質量不盡如人意,這類影片也能爭取到一定的市場。

3D動畫電影《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是由韓國知名動漫IP“倒黴熊”改編而來。早在2014年6月,奧飛出資900萬成立控股子公司深圳奧飛貝肯文化有限公司,專門運營同年5月以700萬美元從韓國收購的“Backkom貝肯熊”。由於倒黴熊的商標已被搶註,因此不得不改名為貝肯熊。

倒黴熊誕生於2002年,被制作成系列動畫,曾在動畫已在50多個國家累計播放超過100億次。對於以近5.4億元收購包括“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內的系列動漫品牌及卡通形象的知識產權的奧飛來說,收購“倒黴熊”的價格並不高。而在“喜羊羊”系列逐漸走下坡路的情況下,奧飛也急需開發新的針對K12青少年的動漫形象。

20b10c957238bb636eb03189d01c381d

在發行上,這部動畫由鑫嶽影視參與發行,這是一家擅長發行小眾類型片的發行公司,曾以發行驚悚片知名。去年開始拓展到動畫電影的發行,參與發行的第一部動畫就是去年上映的麥兜最新動畫《麥兜·飯寶奇兵》,而這部動畫因為定位模糊,發行資源欠缺等原因票房慘淡。

一家影城負責人告訴數娛夢工廠:“這次《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在推廣上也相對舍得投入,比如鑫嶽做了很多玩具熊發給觀影兒童,而同期《豬豬俠》就是一些文具產品,現在的小朋友對禮品的心理預期其實越來越高,普通的產品已經很難吸引他們。”

而從影片質量來看,韓國出品的“倒黴熊”系列動畫在豆瓣上獲得了8分的高分,而《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只有4.4分,已經很能說明問題。客觀上來說,倒黴熊的動畫幾乎沒有主線故事劇情,僅從形象出發創作出一部完全原創的新劇本有難度。然而,即使在名字與內容上有模仿好萊塢的痕跡,但總體仍然沒能擺脫國產動畫電影的通病。

奧飛把影片定位為合家歡式電影,與原動畫純逗樂的內容相比,加入了很多教育、親情、環保元素。然而,其劇情的簡單與疏漏很難吸引成年人,又如同絕大多數國產合家歡動畫電影一般,愛用說教與粗俗的笑點填充劇情。

IP背後的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能在同期上映的動畫電影中脫穎而出,獲得相對好的票房,很大原因還是IP加成與缺乏競爭對手的緣故。詠聲動漫出品的《豬豬俠之英雄少年豬》是該系列第四部動電影,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觀影人群,IP不足以對抗“倒黴熊”。

從1月7日上映至今,共獲得了3687.5萬元票房,而其上一部電影在去年7月10日上映,最終票房為4548.5萬元。即使請來易烊千璽配音,既對低幼觀眾無效,也沒有吸引更多青少年。

《魔弦傳說》再現了進口非知名IP動畫電影叫好不叫座的情況,而《逗逗迪迪之美夢年年》與《超能龍騎俠》等國產動畫在缺乏IP加成的情況下更加無人問津。

35bd8b2e8f30525cbe4ca62910a5ca76

一些院線人士預計《大衛貝肯之倒黴特工熊》的最終票房會以接近1億收尾。奧飛沒有透露影片的具體成本。然而,無論是《喜洋洋和灰太狼》系列,還是奧飛旗下的《鎧甲勇士》與《巴啦啦小魔仙》系列,電影票房還是其次,背後的IP授權與衍生品開發才是重點。

與奧飛共同成立奧飛貝肯的深圳市漢唐韻文化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2015年發布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奧飛貝肯在運營一年多後,僅靠遊戲授權、地面活動授權、播出授權就已經獲得了超過 1000 萬元的協議金額。奧飛貝肯還為該IP配置了動畫電影、新動畫系列和多款遊戲的開發計劃,以及打造“貝肯熊”主體樂園,預計業務收入還將大幅提升。

無獨有偶,詠聲動漫在2016年上半年的年報中也表示,“2014 年以來,公司建立了控股子公司負責衍生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在品牌的帶動下,詠聲動漫自主研發的豬豬俠系列兒童玩具產品在各渠道單品銷售成績超越了同行業競爭對手。

2016 年上半年玩具銷售收入同比增長 123.27%。”在2016年上半年,詠聲動漫的動漫形象授權業務和動漫舞臺劇演出業務的收入同比增加了1009.54 萬元;而衍生品業務(玩具日化)板塊的收入則同比增加了1646.06 萬元。

國內一家衍生品開發公司負責人對數娛夢工廠表示:“相比《你的名字》這種二次元向的作品,倒黴熊和豬豬俠在周邊開發上要容易很多,比如《你的名字》通常就是把圖片貼在實物上,要把人物立體化對設計水準和生產工藝都有非常高的要求,而制作一個倒黴熊毛絨玩具就方便很多。並且除了針對兒童的玩具,也更容易植入童裝、文具乃至餐飲這種面向全年齡人群的產品。”

動畫 IP 衍生品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07

債市大開放“見真章” 外匯衍生品市場進一步開放

2月27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了允許投資於中國銀行間債市的境外非央行機構投資者參與境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具體辦法,提高外匯市場開放水平。

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指出,辦法的出臺既是便利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外匯風險,也是推動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對外開放的改革舉措。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表示,這個辦法的出臺,將會降低境外投資者的外匯對沖成本,有助於吸引更多外資進入中國的債券市場。

截至2016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總計持有債券870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末增加834億元人民幣。

外匯衍生品市場進一步開放

外匯局周一發布了《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外匯風險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匯發〔2017〕5號,下稱《通知》)。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國內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境外機構在境內債券市場的參與程度不斷上升。截至2016年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投資者總計持有債券8700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末增加834億元人民幣。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逐步增強的市場環境下,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債券存在管理外匯風險的需求。當然,境外投資者可以在境外人民幣市場進行外匯風險管理,但隨著國內外匯市場深度逐步提高,有條件支持境外投資者參與國內外匯市場,在債券和外匯市場進行綜合管理。此次發布《通知》,既是便利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外匯風險,也是推動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對外開放的改革舉措。

按照《通知》的要求,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在具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

據了解,這次《通知》針對的參與者主要是境外非央行機構參與者。主要考慮是,此前的《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31號》規定,目前境外央行類機構已有多種渠道參與境內外匯市場,可以便利地管理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產生的外匯風險敞口。

此次對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的外匯衍生品包括了國內外匯市場已有的衍生品類型,不作交易品種限制。也就是說,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自主選擇辦理遠期、外匯掉期、貨幣掉期和期權等《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匯發〔2014〕53號)規定的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

按照《通知》要求,境外機構投資者辦理銀行間債券市場投資項下衍生品業務所涉及的外匯收支,遵照《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有關外匯管理問題的通知》(匯發〔2016〕12號)的規定執行,通過本外幣專用賬戶直接在結算代理人辦理資金匯出入和結匯或購匯手續,資金匯出入幣種基本一致,外匯局不進行事前核準或審批。

中國債券納入國際指數

與此同時,今年3月1日彭博公司將正式推出兩項包含中國債券市場的彭博巴克萊固定收益指數。這也是我國債市大開放向前邁進的一大步。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2月23日在北京會見來訪的彭博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Jean-Paul Zammitt時介紹稱,截至2016年末,中國債券市場余額達63.7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三、亞洲第二,公司信用類債券余額16.5萬億元人民幣,位居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債券品種豐富,交易工具序列齊全,基礎設施安全高效,已經具備相當的市場深度與廣度。

他表示,目前境外投資者投資占全市場比重約1.2%,還有很大增長潛力,將中國債券市場納入國際主要債券指數,可以更準確地反映全球債券市場整體狀況,有利於全球投資者更合理地配置債券資產,人民銀行對此表示歡迎和支持,下一步,人民銀行將繼續積極推進完善各項配套政策安排,為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資環境。

央行在2016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也對下一步債券市場開放的工作作出部署:進一步協調明確稅收、會計、審計等配套政策,推動豐富外匯風險對沖工具,穩步推動市場基礎設施跨境合作,進一步增強境外機構投資者的便利性,全面、穩妥地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

馬駿近日表示,有關部門已經進一步明確了境外機構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相關稅收政策,包括對債券轉讓價差所得暫不征收企業所得稅和在營改增期間免征增值稅的規定。

此外,他還透露,人民銀行還在研究適當延長銀行間債市交易時間的問題,同時為了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流動性管理,正在研究延長涉及境外機構的交易的結算周期有關問題,並與相關機構一起積極推進債券基礎設施領域的國際合作,以期進一步提升境外投資者在投資交易方面的便利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199

僅衍生品年收入就可達10億美元 94歲“漫威之父”又有新生意……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7-27/1132839.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你能想象,一個“漫威基因”的中國超級英雄是什麽樣嗎?

繼2個多月前被香港公司承興國際(02662.HK)收購後,“漫威之父”斯坦·李創立的POW!娛樂公司又有了新動作。

7月25日,承興國際、北京市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新影聯影業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宣布共同出資建立“聯承星影業”,一起打造屬於中國的超級英雄。新影聯影業總經理賀文進告訴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聯承星影業將針對斯坦李的新作《Alexa》《圖像都市》《紅色幽靈》等五部漫畫,進行中國本土化的開發。

“5個形象,有的是一個點、一個概念,但從這個故事,我們可以對照中國的一些人物角色、人物關系,再創作劇本,去融合,但是有一些是一樣的,比如說情感、成長的內核”,賀文進對每經影視記者解釋道。

而POW!娛樂公司市場總監、前漫威娛樂全球市場部執行副總裁鮑勃·薩波尼則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其實做一個中國的超級英雄,最簡單的就是這個超級英雄真的是中國人”。

94歲“漫威之父”的新生意

提起斯坦·李,相信所有熟悉漫威宇宙的人都會會心一笑,哦,是那個戴著墨鏡的可愛小老頭。對於漫威粉絲而言,在每一部漫威電影中尋找斯坦·李的鏡頭,已經成為樂此不疲的習慣。

現年94歲的斯坦·李,仍是一如既往的活力充沛。從1961年開始,斯坦·李和傑克·科比合作,陸續創作了《神奇四俠》《蜘蛛俠》《鋼鐵俠》《綠巨人》《X戰警》等耳熟能詳的超級英雄漫畫。

2002年,漫威旗下影業創作的漫改作品《蜘蛛俠》大獲成功,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開始走上風靡全球之路,斯坦·李也被稱為“漫威之父”。十幾年來,斯坦·李創造的超級英雄漫畫改編的電影,竟狂卷近200億美元總票房。

▲2002年上映的《蜘蛛俠》豆瓣評分7.4分(圖/豆瓣)

2001年,斯坦·李創建了POW!娛樂公司,潛心創作開發新作品。事實上,斯坦·李一直對中國文化很感興趣,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曾說道:“我一直著迷於中國和印度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哲學和道德”。甚至在去年9月,他還宣布將拍一部名為《猴王》(Monkey Master)的電影,“我已經寫了無數個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代的超級英雄,猴王將是一個交織著中國和印度文化的神話英雄,他將會通過精湛的武術吸引全球粉絲”。

據承興國際副總裁周弘一在現場透露,POW!目前擁有270個IP的知識產權。不過這些新作品雖也具有斯坦·李的強烈個人風格,但影響力與漫威英雄那樣的超級大IP相比,還是略有遜色。

曾在漫威娛樂任職11年鮑勃·薩波尼,深度參與了從《蜘蛛俠2》到《蟻人》的無數漫威項目的推廣工作,見證了漫威從破產到火遍全球的過程。談及如何提升這些新作品的影響力,鮑勃對每經影視記者說道:“漫威用的IP是十多年來累積下來的,所以變成這個時代最火的IP,我們現在打造的是下個時代最火的IP,需要時間淬煉,而不是和現有的IP進行比較”。

打造中國超級英雄?籌劃中,尚需時日

斯坦·李筆下的漫威超級英雄,無論是可以在大樓上極速攀爬如履平地的蜘蛛俠,還是充滿東方冥想色彩的奇異博士,都魅力十足,而且合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漫威宇宙。漫威的超級英雄系列無疑是世界上運營最成功的IP之一,僅衍生品的年收入就可達10億美元。

在鮑勃看來,斯坦·李作品成功的原因,是因為他創造的英雄形象核心在於人,“他的(超級英雄)和其他人創造的不一樣,他在乎的是這個人本身的價值,這個人在生活中遇見的事情,不是他的超級能力本身”。“比如說蜘蛛俠的那身衣服是他的偽裝,脫下那身衣服,他是一個普通的人,而對於超人(DC漫畫中的經典形象)來說,他在日常生活中才是在偽裝”,之後鮑勃又很耐心地向每經影視記者解釋道。

賀文進則認為,漫威英雄的成長,可以看作是普通人成長的尋夢之旅,這也是進行中國本土化可以借鑒的。“漫威英雄首先是一個普通的人,他只是有更多的責任,我們現在把他本土化,有些東西是共通的,主角不是一上來就是超級英雄,他要成長,在過程中實現使命”。

那麽,如何把斯坦·李的創意和中國文化、環境或人物形象結合?

“其實做一個中國的超級英雄,最簡單的就是這個超級英雄真的是中國人,斯坦·李創造故事,會有中國演員、導演、制片團隊,去創造屬於中國的故事”。在現場,鮑勃也和記者分享了一個把《蜘蛛俠》印度本土化的例子。“請了印度的編劇、導演、制片團隊,他們做會重新寫這個故事,雖然還是《蜘蛛俠》,但是把印度古代的故事、傳說,都寫進在故事里面。所以觀眾看的時候,看到成長過程中一直聽到的故事,居然也出現在電影里面,對他們而言,這是一個本土的東西,而不是外來的英雄”。

采訪接近尾聲,賀文進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現在這些項目還在籌劃階段。“我們要先找到制片人,去開策劃會,來看人物設置是不是能繼續往下推進,現在是一個開始,還在醞釀階段”。

據賀文進介紹,此次成立聯承星影業,三家公司將會分工完成斯坦·李IP的中國本土化,承興影業將負責IP的引進、渠道的分銷授權,新影聯影業和北京市電影公司將更多地負責電影制片、宣發、影院終端放映等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