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道不到新台幣四十元的點心,為什麼能摘下米其林一星? 走進港式點心店「添好運」的香港深水埗分店,裝潢簡易、座位幾乎沒有空隙;若不看店外的排隊人潮,似乎和一般小吃店沒有兩樣,但是,這裡卻創下兩個紀錄:全球最便宜、最快摘下星等的米其林餐廳。 論客單價(人均消費金額),同為米其林一星的鼎泰豐超過五百元,添好運則不到一半;但論營收,只有四十六個座位的添好運中環店,單店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一億元,坪效遠超座位數破百的鼎泰豐。 添好運靠平價餐點就能叫好又叫座,創辦人兼主廚麥桂培是關鍵推手。 出身廣東的廚師家庭,麥桂培不到十五歲便遷居至香港酒樓工作。靠認真與天分,一路在五星級飯店餐廳歷練;二○○九年,時任點心主廚的他,幫助四季酒店龍景軒成為史上第一家米其林三星中餐廳。 然而,攀上業界頂峰的他,也在當年做了讓人意外的決定:自行出外創業,而且做的是所有人都能負擔的平價點心。 嚴控成本:租金要低,人力成本省不得 結果,麥桂培首家店開業不到半年就拿下米其林一星;至台灣展店,顧客排隊時間甚至達四小時。「工法、味道、用料,都在水準之上,」當時添好運一摘星便慕名前去的美食評論家胡天蘭也留下好印象。 只是,添好運以街坊小吃的價格,卻能做到米其林品質,成本和利潤間如何取得平衡? 「我主要看三個數字:租金、人事、食材,租金壓得低,其他就能高,」麥桂培在接受本刊專訪時,首度公開添好運的獲利方程式:將租金壓到營收一○%以下,食材、人事則不超過三○%。 麥桂培說,靠過去飯店的經驗與人脈,他能將食材成本壓到業界水準,但因他對點心作工要求高,讓人事成本較同業多出一成。如焗皮叉燒包有十一道手續,馬來糕光發酵就要二十四小時、完成要一天半,是同業的兩倍。 再加上添好運主打當天製作、現點現蒸,不採中央廚房,每個步驟都必須耗上大量人力、時間成本。現在,添好運台北店配有三十名廚師,而同樣大小的港點餐廳約只需五位。 提高翻桌率:菜單簡化,三十分鐘翻一輪 因此,麥桂培對店面租金特別計較,一開始添好運地處偏僻,加上店內「零裝修、無服務」,也不設廁所,讓員工初期可以把全部心力都放在食物上,「大家是來吃東西,不是看東西的嘛!」即使現在餐廳知名度已高,他展店還是只看一百個座位以下的店面,因為超過一百「太大、太貴!」 如果租金是麥桂培節流的方法,要開源,則必須提高翻桌率,來解決客單價較低的問題,「關鍵是內場速度,」他說。 添好運餐點工序複雜,但已可將出餐速度壓縮到八分鐘內,每天翻桌率超過十次,「排隊時點菜,一坐下就上菜,一輪三十分鐘就能結束!」而速度背後,是簡化工夫。 「一面就能看完所有菜色,不要像其他家還寫到背後,要翻過來翻過去!」他拿起桌上的餐墊紙說。在台灣,添好運只提供二十五道餐點,在香港也控制在三十道以內,是同業的一半。 添好運不做炒菜、沒有燒臘,也盡量減少飯類主食,因為他認為,少樣大量,內場師傅的分工才能更細,如調味、包餡、蒸煮、油炸的每個步驟都能有專職人員負責,甚至光「腸粉負責人」就有兩人以上,「一個人只要專心做好一件事,不分心,就能快,也不容易出錯,」麥桂培解釋。 添好運在台灣的代理商、忕吉小吃執行長林晉頡觀察,添好運內場人員多,為留空間作業、走動,不會因碰撞浪費時間,總部連廚房檯面的長寬都要控管,「真的是拿尺來量,多一公分就要重做,我們拆了三、四次!」 主打招牌菜:備料易掌握,加快出菜速度 最後,主打招牌菜「四大天王」,則是減少食材耗損、加快製作速度的撒手鐧。雖然同業質疑此做法是集結毛利最高的商品供顧客選擇,但麥桂培否認:「初衷是認為這幾道,我有自信做得比別人好,所以希望顧客能先從這四道試起,」但後來因人人「必點」四大天王,內場根本不用等客人下單就直接製作,備料數量也更容易抓。 「有我的配方也沒辦法copy(模仿)我啦!」談到競爭,麥桂培自信的說:「全店都知道配方就放在微波爐上,誰都可以看,但食物、人事等配套營運模式,別人就沒辦法像我要求到這麼細。」麥桂培在不到六年,已摸索出經營之道,證明一名優秀的料理人,也能同樣是成功的企業經理人。 |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超 成都報導 今日,經濟觀察網從權威人士處獲悉,與外界失聯許久的成都會展大王鄧鴻現身其旗下的環球國際中心,並走訪了部分企業。
鄧鴻現為成都會展旅遊集團董事長,成都國際會議展覽中心、九寨天堂國際會議度假中心董事長。因其在會展領域的權威地位被成為成都「會展大王」。
自去年11月左右起,鄧鴻再未公開露面。市場上關於其被調查的傳聞不絕於耳,更有媒體稱其被關押於湖北咸寧,遭調查原因為「土地倒賣,第二是虛開發票涉嫌逃稅漏稅,第三是詐騙貸款」。
此間,成都會展旅遊集團並未就傳聞作出公開闢謠。
公開資料顯示,鄧鴻出生於1963年,有從軍經歷。1995年,鄧鴻攜資從美國回成都,隨後大手筆投資14億元興建位於成都金牛區沙灣的國際會展中心。2003年12月開始在高新區投資建設總面積180萬平方米的成都新國際會展中心——「世紀城」。他曾名列2006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第三百二十八位。
在公開活動的報道中“消失”一個多月後,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再次“現身”。據朝鮮官方通訊社朝中社今日報道,金正恩日前對一處新建的住宅小區做了“現場指示”,還視察了國家科學院的自然能源研究所。
CNN報道提到,朝中社稱,金正恩此次視察期間曾與科學家們合影,但朝方未公開任何照片和有關視頻,也未透露這些活動的具體日期。而新華社提供了援引朝中社的以下金正恩視察照片。畫面顯示,金正恩身著標誌性的深色系扣套裝,還拄著一根黑色手杖。
自今年9月3日與妻子出席一次音樂會以後,金正恩就沒有在朝鮮官方媒體的任何公開活動報道中出現。本月10日是朝鮮執政黨勞動黨建黨69周年的紀念日。金正恩連當天拜謁金日成和金正日遺體的活動都未出席,這是他2010年首次公開亮相以來在公務活動中最長的缺席期。
金正恩在公眾視線中長期“消失”引發了外界眾多猜測,朝鮮領導層是否出現變局、金正恩是否還真正掌權都成為令人生疑的謎題。
對此朝方幾次吹風,澄清有關金正恩個人的猜測。9月末,韓國媒體《朝鮮日報》報道稱,金正恩雙腳腳踝骨折,正接受治療。
本月4日,包括朝鮮軍方“二號人物”——朝鮮國防委員會副委員長、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在內的三位朝鮮高官突訪韓國。當天,出席仁川亞運會閉幕式的朝方高級代表團會見了韓國國務總理鄭烘原。這為朝鮮半島局勢改善帶來了想象空間。
一些朝鮮問題觀察人士認為,金正恩可能在權力鬥爭中被邊緣化了,朝鮮高官代表團出人意料地參加亞運會閉幕式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揣測。
可是,對於朝鮮代表團此次訪韓還有一種解讀,即朝方意在證明朝鮮局勢穩定。
上周華爾街見聞援引路透消息稱,了解朝鮮高層的人士透露,金正恩還在牢牢掌權,只是在視察軍事演練時腿部受傷,需要100天左右才能複原。
另據路透報道,對此次朝中社公布金正恩視察的消息,一位前朝鮮軍界的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是針對國際上的各種傳言辟謠,也可能是緩和朝鮮國民及軍方在上周朝方開火後產生的不安。
1979年來到韓國的前朝鮮現役軍官An Chan-il表示,
“金正恩是軍隊的領袖,幾天前剛有過軍事行動。朝鮮民眾和軍隊內部可能都有擔憂”,金正恩再次出現會緩和這種擔憂。
中新網昨日援引韓國聯合參謀本部消息稱,本月10日,朝鮮利用14.5毫米高射機槍向韓國市民團體散發的對朝傳單開火,有數枚子彈落入韓國境內,韓軍隨後利用K-6機關槍回射40多發,沒有韓方人員在此次事件中傷亡。
據韓聯社報道,韓國國防部12日透露,朝鮮10日向韓國市民團體散發的對朝傳單開火之後,韓國曾向朝鮮發出電話通知,警告朝鮮停止“挑釁”,否則將采取嚴厲措施。
據朝中社12日報道,朝韓高級接觸朝鮮代表團發言人發表談話,指責韓國發生的散發反朝傳單行為,稱如果韓國繼續進行放飛傳單等“重大挑釁行為”,朝鮮將采取“毀滅性的物理性打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五個月來國際油價跌幅超過30%,但能源企業最大的威脅可能才開始出現。聯合國氣候大會本月拉開帷幕,從德國最大電力企業到英國央行,政壇與商界都發出了碳排放即將從嚴管理的信號。若實行更嚴格的氣候變化相關政策,全球尚未開發的油氣等礦物資源將可能永遠長眠地下,不得動用。這成為礦石燃料生產商當前最為關註的威脅。
德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E.ON SE昨日表示,將剝離旗下老發電站、油田等汙染環境的業務,專註於可再生能源。幾小時後,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致議會的信函公布。信中卡尼透露,已指示央行人員評估,既然儲藏的煤炭、石油與天然氣成為受限閑置資源會產生巨大損失,那麽這類損失是否可能傷害銀行、投資者、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系統成員。
上述消息體現出目前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在調查,一旦各國政府推行更嚴格的氣候變化相關政策,全球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有多大可能性成為政府不允許動用的閑置資產。
彭博報道指出,在氣候變化的相關訊息之中,牽動西方金融界神經的是,大多數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都認為,要讓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就有必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現在還沒有能在礦石燃料消耗過程中有效捕捉廢氣的技術,大部分已知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都不得不繼續在地下沈睡,這類資源就因使用受限而淪為閑置資產。
有金融機構已未雨綢繆,避開相關礦石燃料投資。管理740億美元資產的挪威金融服務公司Storebrand去年就宣布,將清空19家礦石燃料公司的持倉,現在這一清倉名單擴大到35家公司,其中有15家煤炭生產商、10家油砂開采商和10家主要采用煤炭的公用事業公司。
Storebrand的可持續投資負責人Christine Torklep Meisingset接受彭博采訪時稱:
“這是與氣候有關的金融決策。面對氣候政策和監管轉變,專營碳密集項目的企業非常不堪一擊。”
不過,迄今為止,至少表面看來,上述威脅還未引起許多能源業巨頭擔憂,也許只能算所謂“黑天鵝事件”,即這種事件本身極為罕見,一旦發生常常引起市場的負面反應。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雪佛龍(Chevron)、英荷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和嘉能可(Glencore)都表示,不擔心上述閑置資產問題,因為需求在增加,假如未來幾十年要滿足廉價又可靠的能源的全球需求,只有提供礦石燃料。
今年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可持續性報告稱,“不可燃碳”(unburnable carbon)的說法“誇大了”對石油開采商價值的“潛在財務影響”。殼牌則是表示,因為需求不斷增加,該司旗下的資產會保值。
埃克森美孚今年3月表示,旗下所有的礦藏資源都不會面臨成為閑置資產的危險,對此有信心。雪佛龍的CEO John Watson 9月30日也很有信心地說:“我們會長期經營礦石燃料業務。”
而上述閑置資產的擔憂最受質疑之處在於,它的前提是世界各國會實行氣溫升幅不得超過2攝氏度的政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預計,要達到這一目標,到2020年,全球年度碳排放量不得超過440億噸,而根據當前的減排承諾估算,屆時碳排放量還高達520-540億噸。
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地球均溫將上升3.6攝氏度。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稱,要達到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截至2040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需要翻四倍,年均投資額要增至1.6萬億美元。
本月1日開始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195個國家與地區的約1萬名代表在熱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此次會議有望起草一份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協議。該協議將於明年12月在巴黎簽署,於2020年生效,取代主要針對富有國家的《京都議定書》。
華爾街見聞註:礦石燃料又稱化石燃料,指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的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招聘演講現場
每經記者 孫宇婷
正在國內對民生銀行掀起“搶股大戰”的安邦集團,美國時間1月31日由CEO帶隊率10名高管,轉戰美國,赴頂級名校哈佛展開攻勢淩厲的“搶人”大戰。《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第一時間連線美國現場,為您發回第一手信息!
美國時間1月31日,在哈佛大學科技中心禮堂,一場“與夢想同行”的大型招聘演講會即將開始。寬敞的階梯大廳,幾乎座無虛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過半數求職者是來自中國的精英留學生,著黑色正裝,手中緊握著求職資料,看起來自信滿滿,不過,大廳中也不乏“金發碧眼”同學的身影。
“安邦集團知道不?最近傳言要收購民生銀行!”“聽說高管全部來了,董事長都親自出馬了!”到場的同學們都在竊竊私語,“好霸氣啊,包了一個大報告廳呢!”在國內披著神秘面紗的安邦集團高管團隊,這一次,為了“跨洋求賢”,竟齊刷刷地在美國哈佛大學亮相,據悉,由CEO攜10名高管集體出現在招聘會現場,陣容可謂相當豪華。
盡管美國波士頓地區暴雪來襲,仍然沒能阻止來自美國東北其他地區求職者參加此次安邦集團哈佛招聘會的決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一個在美國東北部留學生圈子里頗火的微信公眾號,近期預告了安邦此次哈佛行的動向,獲得了近4000的閱讀量,並有不少人點贊,與其他文章尚未過百的閱讀次數比較,顯然,安邦的招聘在留學生圈子里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招聘會現場,安邦集團CEO攜十位集團高管齊齊現身。據悉,此次安邦計劃招聘超過200名候選人,用於填補安邦在全球超過三十余個崗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安邦招聘信息上看到,此次為全球範圍招募人才,除內地和香港地區外,亞洲的日本、韓國也赫然在列,歐洲市場上,工作地點集中於英國、比利時和荷蘭三國,北美市場上涉及美國和加拿大,此外,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也在招聘地範圍,最令人意外的是,南非也出現在可選工作地點名單中。記者整理發現,安邦這次全球範圍招聘,主要方向為金融、IT、法律、精算等,以管理人員為主,也有一些分析、設計崗位。
此外,記者看到,在安邦官網的校招通道,公司毫不隱晦地列出了薪酬水平:“5萬月薪,安邦保險2015校招計劃啟動!”據介紹,用人方向與哈佛此次招聘一致,但要求必須為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畢業生,面向海內外共計招募3000名高校精英。據悉,校招自去年9月15日就已經啟動。
市場不會忘記去年安邦在海外的三個收購大動作:10月6日,收購紐約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大樓,創下中國公司在美最大一筆地產交易,一時間成為全球媒體焦點。一個星期後,收購有著百年歷史的比利時FIDEA保險公司100%股權,12月,再次拿下比利時大行——德爾塔·勞埃德銀行100%股權。三次海外掃貨共計消耗了人民幣約150億元。
就在大舉跨洋砸錢的同時,安邦在國內的布局也未曾停歇,頻頻舉牌招商銀行、金融街、民生銀行。其中,在民生銀行身上,安邦的“執念”彰顯無遺,前前後後增持10次。記者查閱港交所最新披露數據,安邦集團最近兩次增持民生銀行A股,出現於上月23日和26日。截至目前,安邦持有民生銀行股權已達22.51%,作為民生銀行單一最大股東的地位再次得到鞏固。
先是全球範圍內大規模擴張,從純粹的保險業務逐漸延展至金融領域的各個細分市場,緊接著便啟動全球招募精英行動,大肆補充人才庫資源。
目前集團安邦的總資產規模已達到7000多億元,旗下擁有財產險公司、壽險公司、健康險公司、養老險公司、資管公司、金融租賃公司和銀行等10多家子公司。大舉收購、招兵買馬,通過這一系列動作,安邦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打造全球頂級金融集團,安邦勢在必行。
安邦官網截圖
安邦官網截圖
安邦官網截圖
2015-02-16 TCW 沒廣告、零行銷每月至少兩百萬人連線 二月四日,Zoom宣布取得美國矽谷Emergence Capital領頭投資新台幣九億元資金。它上線不到兩年,沒有任何廣告和行銷,只靠企業口耳相傳,如今已吸引小米、Uber等逾六萬全球知名企業付費使用,每個月至少有兩百萬人連線。 要突破兩百萬用戶數,著名的行動線上筆記本Evernote花了七個月,Zoom卻只花五個月,被矽谷創投認為是「史上成長最快的軟體公司之一。」《富比世》專欄作家班.凱皮斯(Ben Kepes)用過之後表示,Zoom的最大優勢,就是沒有太多繁複設定以及使用規則,他認為相形之下,「Skype實在有點落伍!」「Google Hangouts靠不住了!」 不過,這並非Zoom第一次獲創投青睞。早在一年多年前,香港首富李嘉誠和雅虎共同創辦人楊致遠,就已投資此軟體。在這次Emergence Capital的領投下,兩人更競相加碼(金額未公布),楊致遠前後共注資三次。截至目前,Zoom的投資資金已累計四千四百五十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十四億元)。 Zoom受市場青睞,在於它做到別的軟體做不到的事情:執行行動多人雲端會議。「這是從email、語音通話基礎,轉變成視訊。」袁征接受本刊越洋專訪時表示,他認為簡訊、語音雖是目前最常用的溝通模式,但面對面的視訊,將是未來五年盛行的新模式。 事實上,添購硬體系統,或是搭配電信方案,來提升企業溝通效率,在企業內屢見不鮮,國際公司思科、寶利通(Polycom),就是在做這門生意。只是,這些大廠所生產的設備,動輒新台幣數十萬起跳,對中小型企業來說無力負擔。 據國際研調機構IDC最新報告顯示,二○一四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十三億支,比平板、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的加總還多,袁征認為,若把會議系統放進手機,不僅能夠降低使用成本,上班族更不必受限於會議室裡的那台八爪魚硬體,只要人手一支手機,走到哪,會議就開到哪。 不Lag、獨門運算它用雲端技術,打敗Skype 透過手機執行雲端會議,這項功能讓人直接聯想到全球最多商務人士使用的軟體Skype。只是,這個軟體如今卻礙於技術問題,在手機上僅止於一對一的視訊通話,而且Skype靠著點對點技術(peer-to-peer),讓使用者不必透過中央伺服器,即可彼此交換訊息,使用成本雖低,卻須仰賴使用者網路設備,因此常出現訊號不佳等問題。 為了提高視訊品質,袁征則把系統搬到雲端,一旦偵測到使用者連網品質不良,系統直接跳到雲端做運算。「我們有很多(演)算法,再加上視頻壓縮的獨門技術。」其中的技術,已相當於IBM、微軟和Google等大企業在做的門檻。袁征花了新台幣九千萬元做研發,組成四十人研發團隊,磨了兩年功,反覆確認品質穩定,才讓產品問世。 但也為了克服這個技術門檻,資金捉襟見肘,因此在公司成立六個月後,袁征一度撐不下去,研發團隊瀕臨解散。直到松翰科技董事長陳賢哲的金援,才讓袁征保住為籌集研發資金而拿去抵押的房子。 「它(Zoom)最迷人的地方是沒有lag(延遲)!」台灣團購網站瘋狂賣客董事長侯銘罡,從去年底開始用Zoom和供應商開會,「最主要是有資料(交換),或看商品,或者是商品的外觀,(視訊是)很好的輔助效果。」 不只收訊品質,使用流程的方便性,也是使用者考量的關鍵。遠傳電信旗下子公司時間軸科技總經理葉建漢,透過Zoom和矽谷新創團隊開會,他稱此軟體不用一個一個加入好友,「只要一個ID(身分辨識)就可以join(參加會議)。」 不限通話、有利遠距它還可吃到醫療教育商機 不過,最讓投資人看好的,還是這個視訊平台所能延伸的商機。過去Skype這類以語音為基礎的軟體,其應用只限於通話。如今雲端視訊卻能讓遠距教學、遠距醫療得以實現。Zoom亞太區執行副總經理羅子亮說,目前全球已有兩千多家大學和教育機構使用該軟體,其中像是史丹佛大學,已經透過Zoom開設近百堂遠距課程。 「我們團隊還在想要不要做一個視訊拜年好了,或是視訊收驚,」羅子亮認為,該視訊軟體可以用各種想像不到的應用方式。據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報告顯示,明年遠距醫療產值超過新台幣八千億元,而線上教育也預估破兆,這也是市場看好Zoom的原因。 十二年前,Skype挾著科技創新,打破電信商語音通訊規則;十二年後,Zoom要用更聰明技術,挑戰它的龍頭地位。現在,台灣是Zoom亞太區的第一站,「它還有比較大的問題是,台灣人比較內向,」一位電子商務專家認為,亞洲人仰賴語音通話,不習慣和較陌生的工作對象透過視訊面對面。Zoom是否能將美國成功經驗複製到全球,改變用戶使用習慣,會是這個聰明軟體的最大挑戰。 【延伸閱讀】企業愛用!付費用戶數達6.5萬家—Zoom用戶數一覽2013年:4千5百家2014年:5萬家(企業用戶數成長13倍)2015年1月:6萬5千家 整理:莊雅茜
|
昨日在聖彼得堡,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了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
這本是一次尋常的外事會見,卻成為了眾多國際媒體的頭條。因為自3月5日在莫斯科與意大利總理倫齊會面後,普京已有10天沒有公開露面。
從2000年開始,普京就從來沒有這般淡出公眾視線。這10天的“消失”,引發了國際輿論的眾說紛紜,包括政變在內的陰謀論紛至沓來。直到普京昨日現出“真身”,才粉碎了所有的謠言。
普京昨日對阿坦巴耶夫說,一些媒體有關他身體狀況的報道“純屬謠言”。
為了打消媒體的猜測,阿坦巴耶夫特意說:“剛才弗拉基米爾(普京)親自駕車帶我在康斯坦丁諾夫斯基宮兜了一圈,為了坐得不那麽擠,他還自己操控了方向盤。”
謠言四起
在普京“消失”期間,關於他的各個版本傳言不絕於耳。
比如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俄羅斯總統身體抱恙,患了感冒。甚至有傳聞稱其已身故;還有外媒稱,普京“新添一女”;也有人將普京的“消失”,與2月27日俄羅斯反對派人物涅姆佐夫在克里姆林宮外遇刺一事聯系在一起。
更有西方媒體認為,普京的“消失”代表了某種俄羅斯國內的政局變化。據美國媒體報道,普京顧問圈子中的兩個人曾對外界稱,在普京的長期密友、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謝欽做出了讓他惱火的事情後,普京“正在變得更加謹慎”。一名普京的傳記作者也認為,克里姆林宮內部的權力鬥爭正變得更加清晰,尤其是“老二之爭”正在“爆發”,這關乎梅德韋傑夫的總理寶座。
對於這些傳聞,俄官方堅稱普京身體狀況“絕對健康”。新華社則援引了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的說法:他否認了關於普京“新添一個孩子”的傳言。
與此同時,西方媒體還報道了俄羅斯“政變”的傳聞。
就在“政變”謠言流出之際,有網民稱克里姆林宮近日某個晚上曾突然停電3小時,莫斯科市長辦公室外更出現坦克及裝甲車,毗鄰紅場的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外也停泊有多輛來歷不明的大貨車。不過,由於3月16日俄羅斯將紀念克里米亞公投入俄1周年,也有人指出紅場邊的大貨車只是為紀念活動準備的。
對於各種傳聞,俄官方一直盡力澄清。
3月13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與美國媒體的對話中表示:“沒有理由對他的健康狀況表示擔心。他一切正常,與往常一樣超負荷地工作著……有時他會更頻繁地出現在公眾面前,有時會少些,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他在偷懶。一切都和往常一樣,他有著非常充實的工作日程。很奇怪為什麽大家對他的健康情況有那麽大的興趣。不過,我們還是要感謝所有的這些關心。”同日,俄國家電視臺還曾播放新聞視頻,顯示普京在莫斯科州新奧加廖沃官邸與最高法院院長列別傑夫洽談工作。
駁斥傳聞
種種傳聞發酵之下,3月16日成了舉世矚目的一天。一年前的2014年3月16日,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地區公投決定加入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準備就此舉行紀念儀式。同時也是在這天,普京原定將在聖彼得堡與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進行今年以來的第2次會晤。
因此,也有觀點認為或許這就是普京的本意——把全世界搞得一頭霧水,抑或是他正在幕後默默實施某些“驚天計劃”。“他喜歡讓人們保持等待和猜測,這是一種‘展示權力的遊戲’。”美國歐亞集團總裁伊安·布雷默表示。
不過,更多的觀點認為,普京的“消失”不太可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戲碼——因為克里姆林宮一直表現得非常躊躇。“我想這不太可能是一種密謀。坦率地說,這使得克里姆林宮看上去很不體面,也給俄羅斯帶來了過多的關註。”紐約大學專註於全球事務和俄羅斯、斯拉夫研究的學者馬克·加里爾蒂表示:“是的,克里姆林宮非常善於偽裝和戰略欺騙,但我不認為目前有任何理由這麽做。”
加里爾蒂認為:“在我們得到普京健康狀況的真實、可信證據之前拖延的時間越久,懷疑的聲音就會越多,那麽這位總統健康嚴重受損的可能性就越大。”
總之,在外界看來,假如普京的這次“消失”確實是他在全球舞臺上一次深謀遠慮的天才表演,那麽3月16日將會是“王者歸來”的最合適時機。而普京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莫斯科時間3月16日14點,據俄塔社報道,普京在聖彼得堡與阿坦巴耶夫進行了會談。普京告訴阿坦巴耶夫,關於他身體狀況的許多傳聞“純屬謠言”。
從俄塔社提供的會見照片來看,普京確實西裝革履、精神矍鑠,看不出任何“抱恙”的跡象。
也是在16日,普京還突然下令北方艦隊進入完全戰備狀態,展開軍事演習。同時進入戰備狀態的還有空降部隊和西部軍區的個別兵團,它們都將接受突擊戰備檢查。
俄國防部人士稱,戰備檢查涉及約4萬名士兵、超過55艘艦船和潛艇、110架飛機和直升機。其主要目的是檢查北方艦隊在北極保衛俄軍事安全的能力,為此將加強軍隊在新地島和法蘭士約瑟夫地群島的部署。
|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嘅成功在於有危機感;呢份危機感亦成為李家第三代嘅感情障礙。李光耀喪禮上出現咗一位神秘女子,成為坡人談論對象。此女子企喺總理李顯龍老婆何晶旁邊,長髮披面,遮遮掩掩。 經網友大起底,原來佢係華人,叫Mao Ting,係李顯龍幼子李浩毅嘅拖友。呢位Mao Ting,英文名係用普通話拼音,而非當地華人會用嘅福建拼音。咁就弊啦!當地人而家最擔心嘅,係佢是否來自大陸?從而推論出,新加坡嘅國家機密,會否因此洩露埋俾中國呢?仲有人懷疑佢係咪毛澤東後代!Mao Ting曾經讀過MIT,而家擔任商業顧問;但幾叻女都好,出身始終過唔到一般坡人嗰關。嘿,咁都好符合當地畏共嘅國情嘅! 啤梨唔見一籮穀 前商交所主席張震遠Barry,已行到山窮水盡,既被人告破產,又因欠薪單官司可能要洗定個pat pat,佢仲有面見街坊咩?由是佢住開嘅淺水灣道115號亦要退租。啤梨張住咗嗰度四年幾,三千呎地方,無敵海灘景;本來交開十七萬租,商交所出事後,話搬又唔搬,用十六萬續租,不過改用老婆名囉。兩星期前佢終於執拾細軟搬離豪宅,據現場目擊嘅八卦公講,佢用咗兩架大貨van搬嘢,搬出來嘅都係大大件傢具。仲要拎晒去棄置,真正大屋搬細屋,唔見一籮穀。啤梨張仲同人講,雖然只係租,都用咗百幾萬裝修,好鬼唔捨得!但小宗都係嗰句,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中環寸嘴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是各大有名食肆之VIP,喜歡研究已故及城中有錢佬對食之喜好,強調「貴」唔等如識食,自詡分享食經乃是提升讀者之水平。楊少開鮑魚餐嘩,見到「家傳七福」喺報紙賣廣告,有半價鮑魚同燕窩食。哈,舊年見佢同滙豐咭做八折優惠,已望佢會做七折同福臨門迎戰,卒之俾我望到,不過我楊少都跌眼鏡,估唔到佢做五折喎,睇嚟個市都幾唔掂;唔好理,仲唔叫埋親朋戚友嚟食平價鮑魚。七福今次做特價鮑魚雖然係出自日本岩手縣,即係福島對上,不過我收到料,呢批特價鮑魚係七福嘅七哥,同福臨門五哥分家後,分得嘅「資產」,肯定係舊貨、3.11之前嘅。你估我蠢o架!擦得鮑魚,梗係無蝕底食埋佢特價燕窩啦,有杏汁同椰汁俾你自己溝,鍾意濃啲就加多啲椰汁,鍾意清啲就加杏汁,我就鍾意兩溝。臨尾點咗籠麻蓉包外賣,鬼叫佢平咩,等我啲祖先都嘗吓七福嘅甜品嘛。個部長又幾識做,開住電視俾我邊食邊睇,家陣唔睇亞視遲啲冇得睇,播緊《世紀之戰》,睇得我幾入神,有秋官、劉青雲;講股票大鱷交鋒,唔好話我唔醒你啲讀者,恒指剷到上兩萬五千幾點啦,小心有丁蟹效應!埋單時,個部長話叫我多啲來撐吓佢喎!唓,撐佢,你估我同佢有一腿咩!抵食咪撐囉!我唔會同錢作對嘅。 高官師傅的遺憾 曾是多名高官師傅的前行政立法官守議員何鴻鑾,上月廿五日在英國Norfolk的護老院病逝,享年八十七歲。呢位貴為賭王何鴻燊堂弟又係全港第八位政務官曾說過:「能為香港服務很榮幸,最遺憾是未能留錢給下一代。」在他眼中,退休公務員等同退役軍人,退休後不再問政事,更遑論加入私人機構當什麼顧問、董事,沒錢留給下一代才顯得貴格。只不過,佢膝下門徒除了任關佩英、陳方安生;還有曾獲他讚賞「勤力搏殺」嘅當奴,以及「交際手腕強」嘅肥龍許仕仁;呢兩件前高官,相信比起何鴻鑾未能留錢給下一代,可能更遺憾。 金牙大狀講嘢假平等之名而搞歧視 小肥張‧張建宗話打算按不同場所嘅男女使用比例,增加女廁數量以促進婦女權益同兩性平等云云。此議贏得女士歡心,自不待言。各位,唔好理做唔做得成,民望就係咁搶番嚟o架啦。唔少商場嘅設計,原先都係男女廁所數目各佔一半,以男女人口比例嚟睇,堪稱絕對平等。弊係弊在冇照顧到男女使用廁所嘅時間有別,以致不時令到女廁大排長龍。家吓小肥張假平等之名,主張重整男女廁所比例,唔好理咁做法幫唔幫到啲女士們,男廁數目肯定會相對少咗,咁又係唔係性別歧視呢?按男女人口比例起廁所,唔夠平權、平等,要按使用廁所嘅時間長短至算平等。但幾時至會人有三急,係個生理需要,而非由性別決定;男廁少咗,對要去但去唔到嘅男士,又公唔公平呢?平等、平等,多少人因汝之名而被歧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