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比油價暴跌更可怕:油市大“黑天鵝”現身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502

石油,天然氣,煤炭,氣候變化

五個月來國際油價跌幅超過30%,但能源企業最大的威脅可能才開始出現。聯合國氣候大會本月拉開帷幕,從德國最大電力企業到英國央行,政壇與商界都發出了碳排放即將從嚴管理的信號。若實行更嚴格的氣候變化相關政策,全球尚未開發的油氣等礦物資源將可能永遠長眠地下,不得動用。這成為礦石燃料生產商當前最為關註的威脅。

德國最大的公用事業公司E.ON SE昨日表示,將剝離旗下老發電站、油田等汙染環境的業務,專註於可再生能源。幾小時後,英國央行行長卡尼致議會的信函公布。信中卡尼透露,已指示央行人員評估,既然儲藏的煤炭、石油與天然氣成為受限閑置資源會產生巨大損失,那麽這類損失是否可能傷害銀行、投資者、保險公司和其他金融系統成員。

上述消息體現出目前的新趨勢: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監管機構都在調查,一旦各國政府推行更嚴格的氣候變化相關政策,全球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有多大可能性成為政府不允許動用的閑置資產。

彭博報道指出,在氣候變化的相關訊息之中,牽動西方金融界神經的是,大多數研究氣候變化的科學家都認為,要讓全球氣溫升幅不超過2攝氏度,就有必要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而現在還沒有能在礦石燃料消耗過程中有效捕捉廢氣的技術,大部分已知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資源都不得不繼續在地下沈睡,這類資源就因使用受限而淪為閑置資產。

有金融機構已未雨綢繆,避開相關礦石燃料投資。管理740億美元資產的挪威金融服務公司Storebrand去年就宣布,將清空19家礦石燃料公司的持倉,現在這一清倉名單擴大到35家公司,其中有15家煤炭生產商、10家油砂開采商和10家主要采用煤炭的公用事業公司。

Storebrand的可持續投資負責人Christine Torklep Meisingset接受彭博采訪時稱:

“這是與氣候有關的金融決策。面對氣候政策和監管轉變,專營碳密集項目的企業非常不堪一擊。”

不過,迄今為止,至少表面看來,上述威脅還未引起許多能源業巨頭擔憂,也許只能算所謂“黑天鵝事件”,即這種事件本身極為罕見,一旦發生常常引起市場的負面反應。

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雪佛龍(Chevron)、英荷皇家殼牌(Royal Dutch Shell)和嘉能可(Glencore)都表示,不擔心上述閑置資產問題,因為需求在增加,假如未來幾十年要滿足廉價又可靠的能源的全球需求,只有提供礦石燃料。

今年英國石油公司(BP)發布的可持續性報告稱,“不可燃碳”(unburnable carbon)的說法“誇大了”對石油開采商價值的“潛在財務影響”。殼牌則是表示,因為需求不斷增加,該司旗下的資產會保值。

埃克森美孚今年3月表示,旗下所有的礦藏資源都不會面臨成為閑置資產的危險,對此有信心。雪佛龍的CEO John Watson 9月30日也很有信心地說:“我們會長期經營礦石燃料業務。”

而上述閑置資產的擔憂最受質疑之處在於,它的前提是世界各國會實行氣溫升幅不得超過2攝氏度的政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預計,要達到這一目標,到2020年,全球年度碳排放量不得超過440億噸,而根據當前的減排承諾估算,屆時碳排放量還高達520-540億噸。

國際能源署(IEA)估計,地球均溫將上升3.6攝氏度。IEA首席經濟學家Fatih Birol稱,要達到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目標,截至2040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需要翻四倍,年均投資額要增至1.6萬億美元。

本月1日開始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195個國家與地區的約1萬名代表在熱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此次會議有望起草一份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協議。該協議將於明年12月在巴黎簽署,於2020年生效,取代主要針對富有國家的《京都議定書》。

華爾街見聞:礦石燃料又稱化石燃料,指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天然資源的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8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