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姜超為首的海通證券分析團隊近期發布報告稱,預計中國2月CPI僅為0.9%,通縮風險將會加劇。逆回購價跌量少,下周IPO凍結三萬億資金,人民幣匯率貶值加劇資金流出等因素使得再次降準或可期待。
海通團隊指出,央行周二進行350 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小幅下調 10bp 至 3.75%,上一次 7 天期逆回購操作在 2 月 3 日,數量 350 億。節後第一周央行凈回籠資金 1920 億,回購利率繼續上升至 5%左右,顯示資金短期偏緊。逆回購招標利率下調意在釋放價格信號,引導貨幣利率下行,但逆回購操作數量低於預期,未來價格信號或需增加數量配合。
海通表示,
2月CPI可能僅有0.9%,PPI則可能降至-4.5%,中國的通縮風險依然加劇。央行未來再次降準或可期待。
央行近期的行動也可以看出貨幣寬松逐漸加碼的信號,包括2月央行啟動全面降準,且一再擴大定向降準範圍,3 月初再次啟動降息。
此外,下周新一輪 IPO凍結規模或達3萬億,人民幣匯率貶值加劇資金流出等因素也引發降準壓力。
在今年2月24的時候,姜超團隊就曾成功預測降息到來,
2015年春節即將結束,雖然搶紅包、線上消費成為新亮點,但是難以掩蓋整體經濟的低迷,房地產、汽車、家電、發電量等多項工業經濟數據不佳,而2月物價的漲幅亦低預期、CPI或仍在1%以下,種種跡象表明通縮是當前經濟主要風險,簡政放權正在加快,再次降息時機已經成熟。
而央行副行長易綱3月4日接受上證報采訪時表示,是否還需要降息等要看經濟走勢。至於降息等還有多大空間的問題,易綱稱,要看經濟走勢,央行已經做了比較及時準確的反應,“該做的都做了”。
央行分別於去年11月21日和今年2月28日連續兩次降息,並於2月4日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1月CPI同比增0.8%,創逾五年多新低。PPI同比降4.3%,已連續35個月下滑,創2009年10月以來新低。經濟增長發力通縮壓力顯現使得市場對於降準降息的呼聲高漲。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9 13:13 編輯 【海通有色】挖掘港股價值窪地! 作者:鐘奇,施毅,劉博 核心觀點: 1.滬港通、深港通大趨勢下,AH股價差拉進為大趨勢。 2.有色板塊中呈現兩類投資機會。1)兩市上市企業價差;2)H股與A股同類型公司擁有明顯估值優勢。 3.投資思路I:首選洛陽鉬業,業績佳,港股估值低,兩市價差在1倍以上,其次是紫金礦業。第二種投資思路II:重點關註中科礦業、(0985.HK)、中國有色礦業(1258.HK)、中國宏橋(1378.HK)、中國忠旺(1333.HK)、中國白銀集團(0815.HK)。 風險提示:港股交易量過低且無漲停板限制。 ![]() ![]() ![]() ![]() ![]() ![]() ![]() ![]() ![]() ![]() ![]() ![]() ![]() ![]() ![]() ![]() ![]() ![]() 來源:海通證券 |
2015年4月8日,互聯網金融平臺麥子金融服務集團(下稱“麥子金服”)宣布獲得海通創新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海通創新”)A輪融資。這是海通證券二次進軍互聯網金融公司,首次納入旗下的是以金融超市概念為主的91金融。
對於本次註資的金額,日前市場傳出10億元人民幣的說法,麥子金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黃大容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等媒體采訪時並沒有確認這一信息,但黃大容表示,未來麥子金服有上市打算,且實行期限或將定於四年內。
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多方確認獲悉,此次註資金額與同日(4月8日)宣布獲得1.1億美元融資的移動金融平臺玖富金融“吸金能力”不相上下,幾乎處於同一水平線。
黃大容表示,由於同海通創新簽署了保密協議,且前期消息在市場上流轉導致資本市場股價波動,因此不便透露註資金額,該消息或將在半年後“宣布”。
此外,黃大容向本報記者確認了此次註資的資金流向,不久後會將“名校貸”的註冊資本金進一步“加資”,從400萬“大手筆”增加至3000萬,同時財神爺爺、大房東等子公司的註冊資本金也將有所上升。但是母集團麥子金服的註冊資本並不會大幅波動。“麥子金服的註冊資本將會維持在未來銀監會規定的最低水平線。”
“海通創新是海通證券旗下從事私募股權投資的平臺,重點關註的領域包含TMT、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航天軍工等。” 在發布會上,海通創新副總裁何畏稱。
本報記者了解到,海通創新非海通證券全資子公司,全國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上海)顯示,海通創新的企業法人共有兩個,其中之一為海通開元投資有限公司,另一企業法人為西安航天基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
海通創新官網顯示,其重點關註領域包括:新材料、航空航天、軍工、TMT、高端裝備制造及消費等。目前,海通創新受托管理基金有西安航天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天津海通創新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錦繡中原(洛陽)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海通創新在2014年就開始關註互聯網領域。”何畏在發布會上給出了篩選互聯網金融的五個“紅線”,其中包括符合銀監會的監管準則和四條紅線;平臺系統自主研發,並在移動端有所布局;具有完善的經營理念;團隊執行力強;領先完善的風控理念。
本報記者了解到,麥子金服隸屬互聯網金融集團,旗下共有6家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即諾諾鎊客、名校貸、大房東、財神爺爺、諾宜財富和諾友金融。
黃大容表示,在接觸了數家風投後,最終接受海通創新的“橄欖枝”源於海通創新擁有證券公司的基因,未來想要在資本市場拔得頭籌,海通創新都能給予一定的幫助。
此外,麥子金服之所以沒有選擇海外基金,黃大容給出了她的三大“憂慮”。第一,接入美元基金,會遇到資金運用方面的多重不便,例如兌換等。第二,與金融相關的行業在未來更多會關註政府層面的意見,例如是否利於發放牌照;第三,外資是否對互聯網金融市場看好,仍需觀望。
本報記者了解到,未來麥子金服將發力移動金融。“在傳統觀念中,移動金融即開發一款App,其實不然。”黃大容表示,移動金融是一套獨立於電腦端的完整獨立體系,是不依賴於PC體系獨立存在的。
移動金融將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模式,互聯網金融優勢體現在大數據支撐、用戶體驗以及交易成本降低。而移動金融的服務內涵則不斷豐富,重力感應、二維碼識別、手機定位等移動技術不斷融入金融業務,手機購物、NFC手機支付、O2O交易等新興服務手段將進一步方便客戶的智能金融服務。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4-22 10:32 編輯 海通國際(665. HK):香港牛市的先鋒 作者:格隆匯 冉閔 導讀:牛市中最確定的板塊可能就是券商股了,隨著港股成交量連續放大,香港券商股也是一升再升,本期港股那點事分享來自格隆匯會員冉閔對665的看法和觀點,供大家參考。 格隆老大已經就資金南下作出了詳細的分析和判斷,我對此十分贊同。資金南下一定是趨勢,那麽該買什麽,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看好的股票:海通國際(665. HK)。 海通國際是海通證券(600837.SH; 6837.HK)子公司,是海通證券海外業務的平臺。當前絕大部分利潤來在香港市場。券商的業務模式大家都很清楚,市場的中介,賺取傭金和利息差。看好海通國際的原因主要有:1、牛市中巨大的受益者;2、估值低。 牛市中巨大的受益者: 券商的業績根據市場的變化,波動性非常大。牛市的時候業績彈性大,盈利增長也快。熊市的時候則相反。如此高的beta造就了券商股不管在A股市場還是在香港市場,都有非常大的波動。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公司股價在沒有特別行情的時候,都是非常平穩,緩慢上升。一旦行情來了,起來的速度和幅度非常大。這種情況其實在A股也是一樣的。海通國際665的母公司海通證券A股的股票從去年10月低大行情開始最高曾經觸及29元,升幅將近200%。對於海通證券港股也一樣,從12塊港幣升至最高將近28塊,升幅也有133%。這可是對於一個超過2000億市值的公司,規模較小的券商彈性更大,在這期間漲幅也更大。 ![]() (海通國際母公司海通證券H股走勢圖) 估值低: 先和最相近的兩家公司相比,國泰君安香港(1788)和申銀萬國(218)。假設按照15年20%的ROE計算,兩家公司的PB已經分別達到了2.6倍和4.1倍。那麽海通國際呢?公司業績後宣布供股計劃,供股完成後總股本達到53億股,由於一供一(投資者需要持有1股正股才能獲得1股的供股權),供股價格是3.5。當前股價是9塊,那麽平均成本是6.25。供股完成後總市值330億港幣。公司14年凈資產86億港幣,加上供股所得資金90億港幣。假設15年roe在13%。那麽15年的pb只有1.65倍。比另外兩家競爭對手低很多。 同時我們如果看看香港本地券商的歷史估值(下圖),平均也在1.6倍左右。而我這個樣本中包含了很多港資的小券商,他們規模非常小,而且有些是殼公司。 ![]() (來源:SWS Research) 海通證券10年底收購香港大福證券,在此基礎之上成立了還海通國際。公司從11年以來的估值波動也非常大。但是11年以來香港並沒有經歷牛市,所以不能完全參考11年以來的歷史估值。 ![]() 在資金南下的背景下,作為牛市的先鋒龍頭,我認為更合理的估值應該參考A股券商的估值。同時海通國際也是恒生小型股指數成分股,也有可能成為將來的深港通標的。A股券商在最瘋狂的時候估值達到了18倍(當然我認為那是十分不理性的),當前的估值也已經超過6倍。 ![]() (來源:SWS Research) 綜合來說我覺得給予2-2.5倍的PB在牛市進行中還是合理的。 還有一點想要提醒一下的,公司最近漲上去而又跌的比較快,一個原因是供股的因素,股票將在22日晚除權,23日以除權價買賣,股東5日才能交易未付款供股權。第二個原因是可換股債券換股影響,由於當前價格已經遠高於公司可轉債的換股價,又剛剛好碰到供股的事件,由於債券持有人(一般是債券基金)可能由於基金限制,無法參與供股因此為了不被攤薄,必須盡快出售股票。可以看到公司公告,從13號到16號大量可轉債轉股。公司股價也是從14塊開始快速下跌(同期國泰君安香港和申銀萬國並沒有下跌太多)。但是我覺得這為看好香港市場和看好資金南下的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機會。 很多人說不太喜歡海通國際老是愛供股,對於一般的股票我也不喜歡。但是在現在這個牛市前期,我覺得我們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最近我了解到,牛市來了,好多中資在港券商業務量暴增,甚至出現了margin額度不夠得情況。那麽對於券商來說,想在牛市中賺更多的錢,你必須得有足夠的資本金來放大你的資金體量,這樣你才能搶到更多得市場份額。昨晚廣發證券一則公告:廣發控股(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發香港公司”)是我司於香港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於 2006 年 6 月設立,目前已繳股本 14.4 億港元。為進一步推進國際化戰略部署,應對香港證券行業的激烈競爭形勢及行業監管的要求,增強廣發香港公司資本實力,公司本次擬向廣發香港公司增資 41.6 億港元。所以說各大中資在港券商都希望盡快擴大資本金以抓住這波牛市得機會。海通國際可以說是最先搶跑的一家,我相信國泰君安香港等中資在港券商將來也會有類似得動作。海通國際這次融資得90億中60%的資金將用於發展經紀及margin業務,這54億資本金,假設全部用於margin業務,並且通過借貸放大3.5倍,那麽公司15年下半年開始就有190億港元可以用來放margin,假設2.5%的凈息差,就能一年能夠新增4.8億港幣(半年2.4億)的利潤。公司14年經紀及margin業務經營利潤有3.07億港幣,今年在香港交易量至少翻倍的情況下,按照14年的3.07億翻倍算是保守的(因為新增交易傭金沒有任何成本,因此全部是利潤),再加上新融資帶來2.4億的利潤,預計15年經紀和margin業務部門的利潤能夠達到8.5億以上。再加上其他業務部門的增長,今年業績翻倍達到20億以上還是很有希望的。這個估算和前面13%左右的ROE差不多吻合。 利益聲明: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的信息來源於公開渠道,並經過合理推斷。作者持有該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僅供投資者參考,投資者據此入市,風險自擔!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會員個人文章,本文言論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的研究交流平臺,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9 11:54 編輯 海通證券:利潤增長超預期,上調目標價 作者:李文兵 ![]() 利潤增長超預期.海通證券2015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41億元,同比增長238%,超過我們之前預計的約25億元左右;主要是一季度A股表現優秀,日均成交額大幅超我們預期,同時公司自營業務投資收益也大幅增長和融資融券利息收入大幅增加,三項因素共同推動了公司盈利的超預期增長;公司一季度末歸屬母公司股東凈資產728億元,環比增長6.5%,基本與我們預期的一致。 經紀業務收入大幅增長.海通證券母公司一季度實現股票交易額4萬億元,同比增長300%,公司市場占有率由4.5%上升至4.97%;按照母公司資料測算,一季度公司傭金率由去年同期的萬分之7.2下降至萬分之5;公司一季度經紀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收入為21.5億元,同比增長156%,貢獻了公司整體收入增量的26%。 投行業務排名有所下滑.公司一季度承銷了4家IPO,一共募資15億元,雖然公司今年IPO承銷數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一倍,但是募集資金總額基本持平;公司今年一季度共完成三家再融資,與去年同期持平,公司再融資項目承銷金額10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公司一季度完成債券承銷3次,數目上較去年同期下降9次,承銷金額25億元,同比下降85%;今年一季度公司總體投行業務排名由去年同期第9名下降至18名;公司投行業務收入3.2億元,同比下降38%。 資本仲介業務快速增長,融資融券與股票質押回購雙引擎持續推動.海通證券一季度末融資融券余額達到1153億元,季度環比增長77%,推動公司利息收入大幅增長79%至13.2億元;公司一季度末股票質押業務未解押市值由年初的約500億元大幅增長50%至750億元;我們估算公司今年融資融券的計息平均余額將由去年同期的412億元大幅增長至今年的1000億元左右,加之股票質押貸款業務的發展,公司的利息收入的增長有望達到150%。 得益於A股表現強勁,公司投資收益亦大幅增長;公司一季度總投資收益(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為35.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1%,貢獻了公司整個收入增量的56%;由於四月份A股繼續保持強勁,我們認為公司2季度的投資收益亦會有大幅增長。 上調公司盈利預測和目標價;我們將公司2015/2016F盈利分別上調49.3%和46.1%至134億元和171億元;同時由於A股強勢,我們認為券商股會周期性走牛,因此將其估值方法調整為PE估值,我們給予其23倍的2015年市盈率(與其港股上市後平均水準一致),將其目標價上調至35.65元。 維持買入評級不變;我們認為隨著A股持續走好,券商業績將保持強勁增長,目前券商股依然具備很好的周期性配置價值,建議投資者買入。 ![]() ![]() ![]() 來源:交通國際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30 14:27 編輯 牛市買券商:海通國際好,還是國泰君安國際好? 作者:陳迅 買內資港股券商股已經得到市場的認同,今天我們將再次從多個多個較多分析,已解決當前大家遇到的兩個問題,第一、券商股到底還有多少空間;第二、內資港股券商股到底海通國際(0665)、國泰君安國際(1788)哪個更好? 一、港股、A股成交量比較 從06年1月到15年3月兩地日均成交額看,A股07年成交額峰值早在09、10年已經突破,今年3月份的日均成交額已經近9000億,4月份平均值肯定已經超越1萬億;同期對比港股市場07年創下的日均成交額峰值直到3月份仍未突破,最新4月份數據預計將超過歷史峰值,但也只是首次超越,落實到券商的業績上還需要等財務報表公布。 總體來看,一方面市場整體成交額剛突破前期平臺,向上走勢大概率,預計未來日均2000億成交額是基礎,深港通開通後,成交額仍有機會上一個臺階;另一方面,當前券商的估值仍用的是歷史業績,成交量上來後落實到業績有個時間差,所以即使短期看估值水平高點,到業績出來後也就估值也就下來了。 圖1、A股、港股歷史日均成交額對比 ![]() 前面的判斷有個重要的假設,就是港股啟動牛市行情,市場在這方面的分析文章很多,無論從人民幣國際化、深港通、估值窪地、A股牛市後資金外溢等,眾多結論一致指向“港股牛市來了!”我們提供一個某港股券商今年3月到4月的流入港股市場的資金趨勢共參考,該數據更實在更接地氣,結果顯示資金從4月份開始流入港市明顯提速,為港股後期牛市提供堅實的資金基礎。 圖2、某港股券商資金流入趨勢圖 ![]() 二、牛市應該選國泰君安國際還是海通國際 圖3、公司收入、利潤及增速比較 ![]() 從數據看,海通國際在近四年的收入及利潤增速整體好於國泰君安國際,特別是14年海通國際凈利增長92.43%,同期國泰君安國際增長49.1%。 圖4、海通國際收入分項 ![]() 圖5、國泰君安國際收入分項 ![]() 從收入結構看,海通國際的經紀及孖展利息收入占比總和55%,國泰君安國際兩項業務總和占比76%(兩公司的利息收入包括孖展及其他的利息,本文為了將兩個公司同時比較,未進行拆分)。牛市中我們投的是券商的業績彈性,因此經紀及孖展業務占比更大的國泰君安國際會在牛市中具有更高的業績彈性,《證券行業:資金南下,建議買入內資港股券商》也有詳細分析。 圖6、兩公司經紀及孖展利息收入增速比較 ![]() 雖然整體收入及利潤增速近幾年海通國際好於國泰君安國際,但是分項目看,國泰君安國際經紀及孖展業務增長優於海通國際。 圖7、國泰君安國際客戶結構 ![]() 圖8、海通國際客戶結構 ![]() 從客戶結構看,國泰君安國際90%客戶來源中國大陸,海通國際由於收購了大福證券,整體大陸客戶占比僅為60%。如果我們看好港股主要邏輯是解放軍南下掃貨,那麽大陸客戶占比更高的國泰君安國際優勢明顯。 圖9、兩公司資產收益率比較 ![]() 雖然15年海通ROE高於國泰居安國際,但是海通國際的資產負債率顯著高於國泰君安國際,財務風險更大。從國泰君安角度看,牛市到來可以第一步提升公司杠桿比例實現資金的需求,更具靈活性。 三、估值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多角度看國泰君安國際在牛市中的業績彈性將好於海通國際,所以當前估值理應高於海通國際。 圖10、估值比較——國泰君安被嚴重低估 ![]() 估值分析——業績增長:我們用ROE方式給國泰君安國際估值,07年牛市中國泰君安國際的ROE為41.9,海通國際的ROE為31.9,同期內地上市券商的平均ROE竟達到67%,因此即使不考慮國泰君安國際未來的股權融資,當前資產ROE達到歷史峰值時,業績也將增長186%,牛市中券商的再融資屬於普遍現象,如有再融資業績將會更高。 估值分析——PE提升:公司15年業績增長確定,PE倍數仍有提升空間,借鑒海通國際07年牛市中的估值水平,當時最高PE達到46.5倍。當前國泰君安國際的PE為33.4倍,在牛市初期可以樂觀點,適當透支未來的業績預期,即使在46.5倍的基礎上打個折扣到40倍,短期股價也有20%上升空間。 綜合考慮公司業績及估值提升,按最樂觀估算,股價有(1+186%)*(1+20%)=343%上漲空間。 來源:國信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5-11 10:00 編輯 性價比最高的香港券商龍頭-海通國際 (665) 作者:司徒 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這家香港本地券商,不用再介紹業務及背景了。 從今年4月初港股瘋狂一輪之後,很多香港本地券商已暴炒,不管大小本地券商翻番至少一倍。而我們都知道港股牛市才剛剛開始,我非常贊同前些天文章《Buy in Mayand Go Away》的觀點。所以,今天要談談下一步,如果要投資香港本地券商,應該選哪一支性價比最高。 所謂性價比高,既是
下面看看海通國際是否符合這些條件。 1.首先,從海通國際2014年報摘取財物數據分析其高增長潛能/收益。 ![]() ![]() 以上所見,海通國際在平坦的2014年也可以有92%的股東應占利潤增長,及37%的EPS增長。EPS增長慢於股東利潤主要是2014年供股影響。 ![]() 以上是業務分析,經紀及孖展業務及投資業務占有純利的26%及7%。這兩塊業務會是2015牛市的爆發業務。很多券商2015都不停的融資供股借債,來應付孖展業務。海通國際今年又供股1對1,預計6至7月將會收到90億的資金。60%會用於孖展業務。 今年1月發行了7億美金債券,4月又調整了本在2018年到期債券至2019年。所有舉動都是看好孖展業務,擴大市場機會。 那我們來看看2015年預測。 ![]()
4. 7億美元債券或54億港幣自2月起啟用,2.5%凈息差,3.5倍杠桿,相當於54億X2.5%X3.5倍X11個月=433百萬。 共774百萬。
2.價格靠近安全邊際(防守好) 從市凈率(PB)比較,目前海通國際加上供股影響按15%ROE計算,2015年PB是2.23.而國泰君安和申銀萬國按同樣的ROE計算,PB已達3.68和4.08。目前低價格主要是供股影響,很多投資者還沒看清其內在價值。所以現在進場還是比較安全,確實防守標的首先。 3.龍頭企業 海通國際乃是海通證券控股子公司。自2011海通證券收購海通國際以來,業績已從2011年每股收益0.19增長至2014年的0.56。要記住,這些年都是非牛市狀態。 海通國際作為海通證券唯一的海外業務平臺,矢誌成為在大中華區現代化全能型金融機構。 集團擁有龐大的零售客戶基礎及廣泛的分行網絡,現時在港澳兩地擁有十多間分行。 集團於北京、上海設立2個代表處,並於新加坡設有海外公司─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新加坡)有限公司。 除此之外,海通國際從2015年開始也正式進入互聯網金融,推出香港首個配對式聯網借貸 (P2P)平 臺 —Bestlend.com。2015年4月與中國支付通合作訂立海通戰略合作協議,同意在遵守適用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共同為海內外客戶打造一個便利、高效、多樣化的跨境理財平臺。 4.海通國際目前是恒生小型股指數成份股,非常大的機會納入深港通。這個潛能我不多說影響有多大。在我看來,海通國際也是100%港A股,等著解放軍來推高。 綜上所述,海通國際無疑是目前香港券商龍頭公司,估值便宜,錢景無限,性價比最高的投資標公司。 |
http://www.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8745
作者:姜超 /海通宏观 我
自己今天的报告和过去半年相比,也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过去半年我们每一次报告都充满激情,去年年底我们的年度报告叫《金融泡沫大时代》,提出来要拥抱金融
泡沫。今年2季度我们的报告叫《走向共同富裕》,意思是买啥金融资产都会赚钱。但是最新我们6月初写的下半年报告叫《大浪淘金》,已经不单单是提示机会,
同时也在强调风险,虽然我们对长期大趋势依然看好,但是赚钱已经没那么容易了,未来只有金子能赚钱,砂子可能会打回原形。 我是从05年开始做研究,到今年正好满10年。06年我跟着我以前的师傅王老师写了一个特别牛逼的报告《一览众山小》,其中的含义是珠穆朗玛峰,意思是股市可以涨到8848点,后来07年股市一度超过了6000点。 后来07年师傅走了,领导让我来写来年的年度报告。我那个时候毕业才两年,而且主要做债
券,对股票基本一窍不通,只能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写了个报告起名叫《大鹏一日同风起》,其实想表达的是省略的后半句“扶摇直上九万里”,意思是股市破
10000点指日可待。结果后来股市非但没有到10000点,反而跌回到1600点。
这是我这辈子最想销毁的一份研究报告。 我时不时会拿出来读一下,因为这个报告提醒我,研究猿一定要客观,在市场疯狂的时候要留一份冷静,绝对不能犯方向性的错误。可以犯小错,但绝对不能犯大错。 那么,现在的市场在发生什么变化呢? 首先回到这轮牛市的逻辑,在我们看来,最大的驱动因素在于居民财富配置发生了转移,从过去的存款、房地产转向了金融资产。 而这一转移背后有两大推动因素,一个是长期因素,在
于中国人口结构出现了拐点,所以地产市场出现了长期的下行拐点,利率出现了长期下行趋势,因此未来存款和房地产将逐渐从居民财富配置中淡出,未来只有金融
资产能长期上涨,也就是从存款时代、地产时代切换到金融时代。由于人口结构在短期不会变化,因而金融时代的大方向应该没有改变。 但从短期因素看,我们发现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现在大家都在关心监管层对场外配资的监管,以及对居民资金入市节奏的变化。在我们看来,大妈资金入市属于滞后指标,最源头的指标是央妈的货币政策。 如果时间能够倒流,让大家穿越回去13年,大家应该做的是砸锅卖铁买股票、买债券,甚至借钱去买,因为事后来看不管买啥金融资产都会赚大钱。但事实上13年大家是在卖股票、卖债券,买余额宝,为了所谓7%的蝇头小利,把能下金蛋的母鸡全给杀了。所以说,大妈们不是股神,大妈也是滞后指标,真正的领先指标是央妈。2013年是央妈导演了钱荒,所以利率上去了,钱放到银行、货币基金都很值钱,所以没人买股买债。2014年以后呢,情况完全变了,央妈一会降息、一会降准,大妈都知道钱放在银行不值钱,所以就出现了储蓄搬家的洪流,于是股市开始竖着涨,所有人都成为股神了。 而最近,我们感觉到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微妙的转变,所以我们在上周五的凌晨发了一篇报告
《宽松似乎有变化》,提示了宽松货币政策延后的风险。熟悉我们报告的看官应该知道,这是我们从14年以来第一次正式提示货币政策转变的风险,在此之前我们
一直坚定宽松货币政策不动摇,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观点变化。 为什么感觉有变化呢?
首先,第一个感受来自于债券市场的变化。
我自己的本行是债券,我已经做了10年的债券研究,经历过了几轮的牛熊。很多人不屑于看债券,因为那点利息收入感觉都不够塞牙缝的。确实和股票比起来,债券不够刺激,提不起精神。但是债券对利率最敏感,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债券做好了不一定会赚大钱,但绝对可以少亏钱,因为债市很多时候是领先于股市的。因为债市的参与者主要是机构,这里面的银行直接和央妈做交易,所以对货币政策绝对是感同身受。而在中国,股市的参与者大多数是散户,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所以对货币政策变化肯定是后知后觉。 所以简单回顾一下历史,14年初债市就开始涨了,而股市是过了半年以后到7月才开始涨。
而今年债市从5月中旬开始下跌,10年期国债利率从5月10号的3.37%到现在上升到了3.6%。而且这次下跌的背景特别诡异,因为从5月初到现在的1
年期国债利率下降了接近1%,用债券的术语叫做收益率曲线变陡,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市场预期未来的利率会更高,也就是目前的低利率不可持续。债券市场已经用
实际行动为宽松货币投了不信任票。 所以回过头来看,债市在5月的下跌同样领先于6月份股市的下跌。因
为5月10号央行宣布了降息,从债市的反映看,债市的投资者觉得降息基本结束了。但股市的投资者到6月快过完了才反映过来。之前从2月份开始降息、降准基
本上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但这一次6月都快过完了还没来,尤其今天还来了个“逆回购”,更让大家觉得周末降息降准又要延期了,于是开始深刻体会到货币宽松好
像真延后了。
为啥债市的投资者在5月份反映这么敏感呢?5月份债市最大的冲击来自于地方债的发行,当月发行了1000多亿,到了6月份,地方债净发行已经接近7000亿。地方债利率太低,对国债几乎是完全替代,所以地方债的发行立马对国债利率形成了冲击。 所以从债市来看,10年期国债利率的上升是对地方债天量发行的自然反应。
第二个感受来自于政策的变化。
国务院常务以往的常务会议经常会强调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可以理解会继续宽货币。但是在最近两次的会议中,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上上周开始强调发挥积极财政政策稳增长作用,地方有钱不用的要把钱收回去。与此同时财政部突然下达了第二批1万亿地方债务置换额度,称有利于稳增长防风险。而上周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大重点领域投资,强化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建,发挥稳增长等多重作用。 很明显,6月以来的政策重心转向了稳增长,其抓手是积极财政。 而对中国政策的观察,不仅要看领导怎么说,还要看怎么做的。表面上看,自2013年以来,名义上一直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实际中我们观察到: 13年地方平台非标崛起,财政实际非常积极,因此当年央妈收紧货币没压力,钱荒都出来了经济也没啥大事。 14年以来地方债务规范,财政实际偏紧,财政的腿瘸了,所以一直靠放松货币,降息降准不停,刺激社会投资消费。 15年6月以来地方债大规模发行,财政第一次有钱了,真正可以积极了。
君不见债务置换有了一批、二批还号称有第三批,钱来的那么容易,财政不就有钱干活了吗?既然有了积极财政撑腰,那么货币宽松延后一下又有什么关系呢?
而且我也特别能够理解政府政策重心从货币政策转向财政政策。
之前的宽松货币,政府是希望大家多投资消费,把经济搞起来。结果发现宽松货币政策被部分投机分子所利用,不仅去炒股票,甚至借钱高杠杆去炒股票,资金还是
停留在金融市场自我循环,经济还是一塌糊涂。那么与其放水把钱给市场投机,还不如发债政府把钱拿回来,投向自己想要投的地方,通过基建支持实体经济稳增
长。如果这么一来,宽松货币政策自然要让位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顶多是个配角而不是主角。
第三个感受来自于预期的变化,尤其是地产市场。 一直到5月份之前,虽然一线城市地产销量火爆,但是全国的地产销量还是十分萎靡,全国房
价平均来看还是跌的。但是在6月份公布5月地产数据的时候,很多数据都变了,比如说5月份的统计局70城房价首次环比正增长,而且5月份全国地产销售面积
增速达到两位数,而且6月份以来一二线城市的地产销量增速仍在高位,这也就意味着地产销量已经连续三个月高增了,如果再好上3个月的话,地产投资也可能会
见底回升了。这意味着即便目前经济通胀还没起来,但等到4季度地产销量好转和积极财政的效果传导过去,那么经济通胀大概率会有反弹,到时候年内降息预期肯
定就没有了。 去年以来,由于地产销量持续下降,再加上财政乏力基建投资持续下滑,所以形成了持续降息的预期,后来也确实降息降准好几次。但是5月以来的地产销量和财政政策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反过来也就意味着降息预期没那么多了。
目前虽然大家感觉货币宽松在延后,但还只是停留在怀疑阶段,毕竟目前经济通胀都很低,所以大家对于降息降准还是有期待的,没准8月份以前还会有那么一次。
但到了9月份以后,由于美国大概率会加息,而且国内还有经济通胀真正反弹的可能,到时候估计降息降准的预期都不会有了。 我自己觉得,如果要让市场重新形成新一轮降息降准预期,必须具备几个条件: 一是地产销量重新转负,二是基建投资再度下滑。 但是这两件事都需要时间,很可能需要等到明年2季度以后,因为今年地产刺激主要在一二
线,而且效果明显,但到了明天2季度就会发现高基数效应克服不了,因为没有更多的接盘侠,所以明年2季度的地产销量增速大概率会重新转负。而如果从现在起
积极财政刺激基建,到明年2季度同样会变成高基数效应,因为财政刺激不可持续。所以我们认为货币政策态度的变化要以季度为单位来衡量,而且很有可能是要等
待两个季度以上。但同样我们对于明年2季度以后的新一轮宽松周期充满信心。
做了这个分析之后,我们突然发现中国这一轮的宽松周期可能和美国的3轮QE非常像。美
国第一轮QE从08年11月开始,到10年4月结束,持续了1年半,期间道指从7000点最高涨到11000点。而QE1结束以后股市应声回落,调整了半
年,最多跌了10%左右,直到10年11月推出QE2以后才重新开始上涨。QE2期间道指最多涨了20%,QE2结束以后股市又开始调整,直到QE3推
出。 所以如果把中国这一轮牛市和美国对比。 那么从14年初到15年6月应该是第一轮宽松,到目前为止地产销量回升,通胀也基本见底了,年内继续宽松的空间有限。 而下一轮宽松周期的启动应该在半年以后。市场之前的预期是年内降息到底,今年把股市债市整到天上去,明年怎样没人去想。但现在有可能宽松周期延后了,所以年内往后就得休养生息了,只有等到新一轮宽松启动以后大家再继续折腾。所以这一轮牛市可能是真正的长牛,只不过中间充满了波折,尤其考虑到史无前例的杠杆资金入市,使得上涨和下跌都被放大,因而也加剧了波动和风险。 所以,虽然我们对长期的金融时代坚信不疑,但是我个人对下半年的资本市场相对谨慎。因为驱动资本市场的三头牛,杠杆牛、资金牛和改革牛,现在前两头好像都要跑掉了,只剩下了改革牛,所以相对来讲机会也会少很多。 国企改革也成为了我们昨天饭桌上的焦点话题,大家觉得如果下半年市场有机会的话,那么国企改革应该是值得重点关注的一个机会,而这也是我们今天策略会的重要主题。
中國核電剛走,國泰君安登場,久違的A股“巨無霸”上市接力賽近日火熱上演。
6月26日,作為歷史最悠久的國有大型綜合性證券公司和業內龍頭券商之一,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601211.SH)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鳴鑼上市。
國泰君安此次首次公開發行預計募集資金300億元,這一規模遠遠趕超近期上市募集135億元的中國核電(601985.SH),成為近五年來最大IPO。
招股公告顯示,國泰君安首次公開發行A股的發行價格確定為19.71元/股,對應2014年攤薄後市盈率為22.99倍。本次公開發行新股15.25億股,全部為新股,發行後總股本為76.25億股。
國泰君安董事長、總裁楊德紅在上市儀式上表示,國泰君安致力於實現“一流投資銀行,卓越金融服務”的發展願景,希望通過此次發行上市增強公司資本實力,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市場競爭力,為實現打造綜合金融服務商和有國際競爭力全能型投資銀行的發展戰略打下堅實的基礎,也為投資者帶來更大的回報。
在國泰君安招股說明書披露的《2013-2015年發展戰略規劃綱要》中,明確了國泰君安打造有國際競爭力全能型投資銀行的發展戰略:未來三年,健全投資銀行基礎功能,提升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努力成為行業領先的現代投資銀行和綜合金融服務商;在實現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的基礎上,爭取凈資本達到500億元,公司市值、總資產、凈資本位列行業前三名,盈利能力和主要業務規模位列行業前列;未來五到八年,努力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能型投資銀行。
國泰君安歷年財務數據顯示,其2012年、2013年、2014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7.99億元、90.09億元、178.82億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24.90億元、28.79億元和67.58億元;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8.41%、8.69%、18.04%,高於行業4.77%、5.84%、10.49%的平均水平。
此外,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統計,2014年度國泰君安的營業收入在行業中排名第一,凈利潤排名第三,總資產排名第三,凈資本排名第四,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排名第一,受托客戶資產管理業務凈收入排名第二。
中金公司的研究稱,國泰君安是行業龍頭的有力挑戰者,市值空間約在3000億左右。國金證券研究指出,參照國信、東方等次新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同時考慮國泰君安與國信、東方在業務結構和發展空間等因素上的差異性,國泰君安上市後,對應的每股合理價格區間約為 40.7-44.8 元,對應市值區間約為 3103-3416 億元,國泰君安或將超越海通,成為僅次於中信的第二大市值券商。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人士表示,上市對於國泰君安而言,絕不僅僅是資本體量擴充,多年來其已非上市券商可以長期穩居第一梯隊,可見其資金精細化運作的能力之強。
另外,近些年,國泰君安在經紀、投行、資管、研究、證券信用以及衍生品業務方面具有一定優勢,因此不少業內人士據此對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充滿期待。
國泰君安首日開盤秒封漲停板,大漲43.99%,截止發稿時股價為28.38元。
26日滬深股指大幅下跌,大盤擊穿4200點,創業板指數更是跌8.91%。
“當前市場情況下,談註冊制有點不合時宜。”海通證券董事長王開國26日下午在2015陸家嘴論壇上談到IPO註冊制時表示,若股市資金進出機制通暢,不用擔心註冊制帶來的新股供給會造成股價大跌。
理由是,在市場資金量不變的情況下,股票供給增加,估值會下滑。但是,若資金進出順暢,無論新股供給增加多少,股票的估值都應該與其內在價值保持一致。因此,股價漲跌,跟股票供給無關。
王開國認為,股票發行核準制向註冊制過渡有緊迫性。一方面,從過去來看,股票市場發展速度落後於債券市場發展,股票發行審批是一個影響因素。“個人認為,現在核準制還是審批制。”他表示,核準制降低了效率,而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可以化解企業上市的瓶頸。
另一方面,註冊制會從多個方面帶來積極變化。首先,對企業而言,將降低上市門檻和成本,解決融資難問題。同時,減少核準制之下產生的尋租成本。
其次,股市當中上市公司的結構發生變化。目前,A股的上市公司在數量上仍偏重傳統行業,而核準制是造成這種情況的直接原因。傳統企業雖然有的開始衰落,由於歷史業績支撐,還是能夠達到上市條件,然而上市後業績下滑的現象很多。但是,新興企業則處在擴張期,雖然未來有很大發展前景,依然很難進入A股市場。
第三,註冊制改革將對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退市機制將進一步完善。
最後,註冊制下,投行架構將發生變化,“不愁賣”成為過去。核準制下,投行推薦企業看重過去,而註冊制下更側重未來,需要對行業發展、公司業務模式深刻理解。因此,投行必須深耕行業。
投行的業務模式將從承攬,轉向承銷。股票發行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不愁賣”的時代一去不返。另外,投行人員將在數量上大量增加,以適應註冊制下上市企業數量的增加。投行的風險控制能力要求也將提高,擬上市企業數量大幅增加,對投行項目質量控制帶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