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以公益性菜場為抓手,成都引導城鄉流通設施合理布局

成都市高新區錦城大道758號的益民菜市南苑店是這片城市新區的主要菜市場,這個菜市場定位為公益性菜市場,由國有公司管理經營,並按照超市化標準打造新模式,業態包括蔬菜、鮮肉、水產等生鮮產品,解決了周邊居民“買菜難”的問題。

不僅如此,市場內的蔬菜業態主要采用“場企合作”模式,現在有經營商戶25家,蔬菜商家均為周邊區縣生產基地、農村專業合作社,包括金堂縣唐發基地蔬菜、碧泉蔬菜專業合作社,鴻昇蔬菜專業合作社以及益民自營蔬菜等。

通過將基地產品直接引入市場進行銷售,縮短了農產品中間流轉環節,減少了物流費用,降低了成本,其蔬菜銷售價格普遍低於周邊農貿市場,提升了市場核心競爭力。

成都市按照城鄉流通基礎設施均衡化發展要求,以規劃為統領、以政策為保障、以標準為支撐、以公益性菜市場為抓手,探索建立流通基礎設施長期發展模式,著力補強城鄉基礎設施發展短板,成為其國家貿易流通體制改革的一大亮點。

創新公益性菜市場投建管機制

益民菜市場屬於成都國有資本平臺成都商物投集團益民公司,成立的目的在於“政府惠民抓手、保供穩價”。成都益民生鮮菜市場經營管理連鎖公司副總經理聶濤表示,益民公司以“肩挑兩頭、惠民利農”為宗旨,兩頭就是農民和市民,要讓農民增收及保證市場供應和食品安全。

目前,益民菜市場與100余家蔬菜專合組織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與53家簽訂協議開展直采直銷,先後引入47家蔬菜專合社和公司入場經營,其中有21家在場持續穩定經營。聶濤說,農業專合社占比已經有70%,未來還將探索向訂單農業轉變。

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一方面節省了流通環節的費用,另一方面讓這些蔬菜專合社能夠感知市場信息。聶濤還介紹說,菜市場還和農村貧困村合作,因為他們市場信息和渠道不暢,存在農產品滯銷的問題,因此和這些貧困村開展直采直銷的合作。

不僅如此,益民菜市場還建立其自己的配送中心,這解決了一些沒有配送能力的蔬菜專合社物流配送的問題。“全市有268個傳統菜市場,采購銷都是商戶各自負責。蔬菜要經過幾道批發和物流環節。”隨著益民菜市場規模布局擴大,這種模式對整個蔬菜物流配送產生積極影響。

由於優先引入蔬菜生產基地、農村專合組織進入市場,縮短蔬菜流轉環節,降低物流費用讓利市民;同時進行合同約定,即將控價限價寫入經營合同條款,明確其所售大宗蔬菜菜價須低於周邊傳統菜市10%以上,使得益民菜市的蔬菜價格普遍低於周邊農貿市場價格。

聶濤說,益民菜市指派專人對周邊傳統農貿市場蔬菜價格進行調研對比,動態調價,實時監管,確保價格優勢。通過第三方調查,益民菜市場蔬菜價格與周邊農貿市場整體低10%~15%。2015年,成都市財政局組織的農貿市場價格調控績效評估中,益民菜市及便民店60個點位蔬菜銷售價格比周邊市場平均低15.96%。

這種新的菜市場在成都迅速鋪展開來。截至2015年年底,成都市範圍內已經建成35個益民菜市場和60個便民菜店,經營總面積超過4.5萬平方米,全年服務市民達到2000余萬人次,公益性菜市場初具規模。“我們十三五規劃提出,將公司打造成‘平臺建設+產品經營+渠道建設’的綜合性農產品流通企業,到2020年市場規模達到100家以上。”聶濤介紹說。

由於其公益性,益民菜市場的場地主要來自於政府部門無償移交、集團自建、有償租賃三個部分,就是無論是國有公司建設項目還是房地產開發商的建設項目,都必須按照市公建辦規劃建設菜市場等配套設施,建成之後交由成都商物投集團益民菜市場管理公司經營管理。

這就是成都探索創新的投資、建設、管理“三分離”模式。公益性菜市場由市縣兩級財政直接投入和降低土地招拍掛起始價兩種方式投資;通過行政劃撥、協議出讓供地和招拍掛方式保障公益性菜市場建設用地,由建設部門按照統一標準、統一備案、統一監管的原則統籌建設;公益性菜市場建成後統一移交給國有平臺公司進行資產管理。

實際上,為解決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投資大、盈利少、回報周期長、私人資本不願介入的問題,成都市益民菜市成功進行了國有菜市場資產保值增值的探索,為全國探索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模式提供了可複制推廣的經驗。

截至目前,成都市中心城區近年來規劃公益性菜市場(農貿市場)409個,目前已經建成移交投入使用190余個,在建26個。通過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支持政策和配置標準,探索創新公益性菜市場建管模式,有效保障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提升商貿流通產業的載體支撐能力和服務配套功能。

引導城鄉流通設施合理布局

實際上,公益性菜市場只是一個抓手和突破口,成都希望以此有效引導城鄉流通設施合理布局,促進流通設施加快建設。

成都市商務委副主任文鋒表示:“流通基礎設施的供給這一塊實際上最主要的問題是要解決公益性的基礎設施,這是短板,因為市場和社會形成的基礎設施這個不用去操心,市場和企業主知道怎麽做,那麽我們要做的是一些投資比較大、效益比較低,老百姓有需求,或者一時還很難形成市場的,需要一個痛苦的培育期的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

為了推進這項工作,成都在規劃、政策保障和標準制定上都進行了詳細的規定。一是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有效引導城鄉流通設施合理布局,促進流通設施加快建設。二是充分發揮政策保障作用,有效增強城鄉流通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的落地性。三是充分發揮標準支撐作用,有效促進流通基礎設施在城鄉社區配置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在建立城鄉流通設施規劃體系方面,成都市出臺了《成都市服務業發展2025規劃》,編制完成《成都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構建“兩核多點”的商業空間體系,推動商貿流通設施建設,強化商貿流通業的承載能力。制定《成都市商業網點規劃》,明確批發市場、物流基地、中心城商業網點總體布局規劃;專門制定了《成都市商品市場布局規劃(2009~2020)》,規劃了商品市場集中發展區域範圍、類型。

在政策保障方面,為適應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的發展要求,出臺了《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強居住區公共配套設施建設管理的意見》,明確將農貿市場、郵政所、便民店、再生資源回收站等流通基礎設施作為強制性配套項目,列入控制性詳規,實現同步規劃,明確規定對於擬上市出讓土地,規定的流通基礎設施必須與主體建設項目同步建設,為城鄉社區流通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在基本配置標準方面,成都將流通基礎設施納入了城鄉社區配置標準。出臺《關於進一步提升重點鎮、一般鎮、涉農社區及村(農民集中居住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配置標準的指導意見》,規定農民集中居住區、涉農社區分別按照“1+21”、“1+23”的標準配置流通和便民服務設施,推動流通服務向農村覆蓋、流通設施向農村延伸。

在此基礎上,針對城鄉社區需求結構變化和流通現代化要求,確定了以流通為重點的“1+5+N”的社區綜合服務配套標準,即建設1個社區便民綜合服務信息平臺,菜市場、生活服務中心、養老中心、醫療服務中心、便民超市等5項基本服務配置,以及其他N項多樣化服務項目。在城鎮新型社區開展“小街區規制試點”。出臺《成都市“小街區規制”規劃管理技術規定》,明確將農貿市場等流通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納入社區綜合體。

在規劃、政策和標準之後,關鍵是要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事實上,這也是一個全國性的課題,公益性基礎設施建設應該采用什麽模式?很多地區采用投建管一個主體的模式,但這並不符合公共財政的使用要求,從公共財政的角度來看,必須要考慮到投建管分離。

在這一方面,成都探索出來一套比較好的機制,就是投建管分離。由政府投資與社會開發商投資等多渠道、多種方式來統籌建設公益性基礎設施。建好以後交給國有相應的平臺和運營實體去經營。因此就形成了投資、建設、管理三分離的模式。

基於以上綜合施策,成都通過制定基礎設施建設相關規劃、支持政策和配置標準,探索創新公益性菜市場建管模式,有效地保障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大大提升了商貿流通產業的載體支撐能力和服務配套功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411

內貿流通十三五規劃出臺:2020年消費品零售總額要近48萬億

近日,商務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農業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等10部門聯合發布《國內貿易流通“十三五”發展規劃》。《規劃》提出,到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接近48萬億元,年均增長10%左右,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明顯加大;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3.8萬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

《規劃》全面總結了“十二五”期間內貿流通發展取得的顯著成就,分析了“十三五”期間內貿流通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並根據對流通發展趨勢的研判,提出了流通升級戰略,消費促進、流通現代化、智慧供應鏈三大行動,9項主要任務和17個重點項目。

《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我國內貿流通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提升流通質量和效率為中心、以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為主攻方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信息技術應用為支撐,實施流通升級戰略,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內貿流通體制機制,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擴大流通對外開放合作,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充分發揮內貿流通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重要貢獻。

《規劃》提出了“十三五”時期內貿流通發展目標。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新一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內貿流通轉型升級取得實質進展,全渠道經營成為主流,現代化、法治化、國際化的大流通、大市場體系基本形成。流通新領域、新模式、新功能充分發展,社會化協作水平提高,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增強,流通先導功能充分發揮,供需實現有效對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更加凸顯,現代流通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針對“十三五”期間內貿流通發展,《規劃》提出推進實體商業創新轉型、提升流通供給水平、推動消費結構升級、提高流通信息化水平、加強流通標準化建設、促進流通集約化發展、統籌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強對外開放合作、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等9項工作任務。

圍繞“十三五”時期我國內貿流通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規劃》提出了7個方面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健全管理體制機制、加大財政金融支持、調整優化稅費政策、優化土地要素支撐、推進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統計監測體系、落實規劃推進機制等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728

藥品流通十三五規劃發布,支持開展醫藥電商服務

29日據商務部消息,近日,商務部印發《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目標到2020年,藥品流通行業發展基本適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和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網絡布局優化、組織化程度和流通效率較高、安全便利、群眾受益的現代藥品流通體系。

《規劃》還確定具體目標,培育形成一批網絡覆蓋全國、集約化和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大型藥品流通企業。藥品批發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批發市場總額90%以上;藥品零售百強企業年銷售額占藥品零售市場總額40%以上;藥品零售連鎖率達50%以上。

商務部市場秩序司負責人就《規劃》進行了解讀,指出與“十二五”規劃相比,《規劃》在明確藥品供應保障基本功能的同時,進一步強調藥品流通行業服務大健康產業、滿足人民群眾大健康需求的創新功能。

為此,《規劃》提出以“建立現代藥品流通體系”為目標,以“促進行業轉型升級”為主題,以“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為方向,以“改善行業發展環境”為著力點的總體思路。“十三五”期間將重點向供應鏈管理服務商,向藥學服務和大健康管理服務商,向線上線下融合、多領域跨界融合的綜合服務商轉型。

《規劃》還提出了五項重點任務。

一是合理規劃行業布局,健全藥品流通網絡。引導藥品流通行業有效配置資源,構建遍及城鄉的藥品流通網絡,逐步提升行業集中度。

二是提升流通管理水平,打造現代醫藥供應商。優化藥品供應鏈管理,提高藥品供應鏈運作效率,發展現代綠色醫藥物流。

三是創新行業經營模式,拓展行業服務功能。推進“互聯網+藥品流通”,創新零售服務模式,培育發展中介服務。

規劃強調,推動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藥品流通領域廣泛應用,鼓勵企業開展基於互聯網的服務創新,豐富藥品流通渠道和發展模式。支持藥品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醫保部門、電子商務企業合作開展醫藥電商服務,向患者提供非處方藥的“網訂(藥)店取”、“網訂(藥)店送”等便捷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四是“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提升行業開放水平。進一步提升藥品流通行業利用外資質量,推動藥品流通企業開展形式多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參與藥品供應鏈國際分工,增強國際競爭力。

五是加強行業基礎建設,提高行業服務能力。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提升行業統計工作質量,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強化企業經營管理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929

糧食局副局長:糧食流通環節“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問題突出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一環,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是糧食流通領域要打的一場硬仗。針對糧食行業面臨的主要矛盾,就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三大問題,國家糧食局副局長徐鳴9日在此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的專訪。

去庫存:解決體制性和結構性矛盾

記者:怎麽看待糧食高庫存?

徐鳴:高庫存體現了糧食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征。總的看,我國糧食形勢出現了明顯的階段性變化,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糧食生產連年豐收、流通能力顯著提升,為糧食工作提供了寬松環境。但高庫存、供需結構不匹配,成為新的嚴峻挑戰。

從生產看,糧食生產連獲豐收,但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我國糧食產量由2003年的8613億斤增加到2016年的12325億斤。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結構性矛盾越來越凸顯。玉米、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小麥優質品種供給不足,大豆產需缺口巨大。糧食生產日益向東北等水熱條件並不占優的北方核心產區集中,糧食跨區域流通和平衡的壓力越來越大。流通上“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壓力沈重。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財政負擔重、資源浪費大。

2017年,加快玉米“去庫存”。這是糧食行業貫徹“三去一降一補”最重要任務。配合做好擴大燃料乙醇產量和使用區域工作,要深入研究探索消化玉米庫存新門路。加大力度支持玉米加工轉化。加快政策性糧食競價交易,鼓勵多元主體收糧,鼓勵企業和農民多存糧,努力減少政策性庫存增量。協助有關部門在鼓勵加工產品出口,把握好進口,堅決打擊走私。沿海沿邊省份糧食部門要引導企業多用主產區的糧食,保持和增強主產區糧食可持續生產能力。

降成本:比發達國家高1倍多

記者:如何解決我國糧食流通成本過高?

徐鳴:從流通看,受流通現代化水平低等因素影響,我國糧食流通成本偏高,比發達國家平均水平要高1倍多。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三高”有效化解,是一項緊迫任務。

近年來,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調控機制不斷健全,在國際糧食市場數次大幅波動的背景下,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保持穩定。但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尚不完善,資源要素配置扭曲,糧食流通環節“高庫存、高進口、高成本”問題突出。

去庫存、降成本需要通過改革來實施。要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堅持政企分開、政資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以產權制度改革為核心,加快改制步伐,積極穩妥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經濟。支持企業以資產為紐帶,組建跨區域、跨所有制的糧食企業集團,開展全產業鏈經營,提升企業競爭力。

目前糧食流通存在的問題,雖然有周期性、總量性因素,但根源在於供求結構性失衡。由於糧食需求彈性很小,簡單地采取擴大需求的辦法尤其行不通,必須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改革的辦法解決結構性矛盾、破解難題。

價格機制和收儲制度不改革,對生產的糧食“照單全收”,農民不僅不會有動力優化種植結構,結構性矛盾也緩解不了,使糧食加工業成本過高、不堪重負。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改革玉米臨儲政策入手,下一步還要研究完善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政策。但是,不管怎麽改,都不能把生產能力改弱了,一定要保持糧食生產總體穩定。這是繼1993年糧改、1998年糧改、2004年糧改之後,糧食行業的又一次重要改革。解決糧食加工業成本高過問題,推動糧食加工業發展,會大大促進去庫存,更好滿足中高端化需求。

補短板:告別“千人一面”“萬人一米”

記者:怎麽補短板?

徐鳴:供需脫節是糧食問題的最大“短板”。從消費看,城鄉居民糧食消費需求加快升級,但綠色優質糧油供給不足。廣大城鄉居民已經不滿足於“吃得飽”,而要“吃得好”,吃得安全、營養、健康,綠色優質糧油產品消費需求旺盛,但是缺口很大。“大路貨”多、高端精品少。面包、糕點、餅幹等強筋粉、弱筋粉制品消費增長迅猛,但強筋小麥、弱筋小麥供給明顯不足。糧食流通方式非粗放,“千人一面”、“萬人一米”,與柔性精準流通方式距離甚遠。從田間到餐桌的糧食質量安全體系不健全,重金屬超標、農藥殘留、黴爛變質等問題時有發生。我們必須從解決“吃得飽”到滿足“吃得好”華麗轉身。

自從我們提出發展糧食產業經濟後,各地積極推進。山東、湖北糧油加工業總產值均超過3000億元,河北、黑龍江、江蘇、安徽、河南、湖南、廣東、四川等8省超過千億元。各地積極推動品牌化、集約化發展,山東涉糧企業有中國名牌產品40個。湖北的“荊楚糧油”經過幾年發展,品牌效應開始顯現。西安愛菊、天津聚龍、上海良友等一批糧食企業集團“走出去”,積極拓展國際發展空間。

糧食部門要主動作為、高掌遠跖,探索建立“優質優價”糧食流通機制。優質,滿足日益提升的中高端糧油消費需求;優價,讓種糧農民通過市場增加收入。要引導農民調整糧食品種結構,推動糧食加工業改造升級,增加中高端產品和精深加工產品供應,由保障“種糧賣得出、吃糧買得到”,轉到推動“種糧能賺錢、吃糧促健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405

食藥監總局:“互聯網+藥品”的流通銷售政策正在研究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月25日舉行吹風會,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賀勝,食品藥品監管總局副局長吳湞介紹《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幹意見》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吳湞表示,關於互聯網+藥品的流通銷售政策,正在認真研究。但是藥品是特殊商品,特殊在藥品既要講有效性,也要講安全性。藥品應該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而不是自己隨意去買、隨意去用,否則就會出現一些不良後果甚至藥害事件。

吳湞指出,在互聯網上銷售藥品,很多國家都采取謹慎態度,並不是完全放開的。互聯網藥品銷售政策,既要促進流通,又要加強監管。如果說這種銷售脫離了監管視野,可能會對公眾健康帶來傷害。“目前,像B2B,由企業到企業的流通,應該說政策比較清晰,也是比較放心的。大家關心更多的是B2C,就是由企業到消費者。我們現在強調網上銷售藥品網上網下要一致,也就是說,開展網上售藥網下要有實體店,這樣能做到責權一致,公眾權益能受到保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04

遊資集中圍獵大盤股 小流通股市值成獵物

市值數百億元乃至兩三千億元,卻能任性拉升,連續多日持續漲停,順豐控股、中油資本以及江陰銀行等新近上市的龐然大物,儼然已經成了遊資集中圍獵的獵物。

連續六個交易日漲停,市值超過3000億元,但流通股本占比不到3.2%,遭到連續炒作的順豐控股,已引發市場高度關註。而除了順豐控股之外,中油資本、江陰銀行等市值龐大,近期遭到資金圍獵而股價連續上揚的股票,同樣也具有流通股本占比很低的共同特征。

流通市值小的大盤股遭遇爆炒,引起了關於借殼上市、次新股股權分布制度的討論,但亦有觀點認為,這尚未上升到制度層面,只要嚴格監管價格操縱即可。是堵住漏洞,還是加強監管,是炒作之風盛行的A股市場,需要繼續思考的問題。

大盤股遭遊資集中襲擊

從2月21日開始,氣勢如虹的順豐控股,股價一路上揚,五個交易日內從40.1元,漲到3月1日盤中最高的73.48元,漲幅超過80%,市值接近3100億元,但3月1日午後,獲利盤洶湧而出,盤中一度翻綠,最紅報收於70元。3月2日,順豐控股升勢不再,下跌2.99%,收於67.91元,但市值仍高達2850億元以上。

順豐控股的走勢,很大程度上是遊資推波助瀾的結果,被稱為“山東幫”的遊資,“貢獻”更是巨大。根據深交所交易信息,2月24日到3月1日的四個交易日內,買入最多的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累計買入順豐控股2.8億元,除了3月1日,均在買入前五中位列第一。

也正是因為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的突然倒戈,導致順豐控股3月1日走勢出現逆轉。當日,該營業部雖然買入順豐控股4320萬元,但卻賣出了5536萬元,為賣出額最多的席位,在賣出前五總金額中的占比達到37%左右。

不僅是順豐控股,中油資本、江陰銀行、張家港行等大盤股,近期也都出現了一波波瀾壯闊的走勢,股價均出現大幅拉升。無一例外,這些股票均屬於大盤股,市值都在數百億元,乃至千億元以上。

和順豐控股一樣,中油資本也是名副其實的大盤股。披露信息顯示,重組完成後,其總股本達到90.3億股。按2月27日的收盤價計算,其市值高達1630億元以上。2月10日,獲得中石油集團註入755億元金融資產的石油濟柴,正式更名為中油資本,經過十余個交易日持續小幅下跌後,2月28日、3月1日,其股價連續兩天漲停,從2月27日收盤的18.26元,漲到3月1日收盤時的22.1元。在買入該股金額最多的前五大營業部中,部分近期多次在龍虎榜上出現。

江陰銀行、張家港行等次新銀行股,同樣也是大盤股。2月21日,張家港行股價達到上市後的階段性高點,短暫“休息”之後,從2月28日重蓄漲勢,連續三天大幅上漲,3月2日以21.27元報收,三天累計漲幅達到26%以上。披露信息顯示,目前張家港行總股本為18.08億股,按照目前價格計算,其市值已達384億元左右。按2月27日的收盤價計算,當時其市值則約為310億元。

3月2日,張家港行成交1.09億股,成交額23億元,換手率高達驚人的60.75%,買、賣前五的席位,均以遊資為主,其中就包括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3月2日,該營業部買入張家港行5124萬元。此前的3月1日,該席位賣出了2260萬元,而2月21日、2月17日,則分別買入2169萬元、2144萬元。

江陰銀行也是如此。2月24日到2月28日,連續三天大幅拉升,單日漲幅分別達到9.85%、9.98%、9.74%,股價從16元上漲到21.45元,累計上漲5.45元,累計漲幅高達34%。市值也從282億元,增加到近300億元。

江陰銀行股價上漲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極高的換手率。3月1日,該股成交12.8億元,日換手率高達30.46%,2月27日換手率達到33.63%。2月28日,江陰銀行小幅回落, 國海證券濟南歷山路營業部 曾逢高賣出賣2687萬元 ,2月14日、 2月16日則買入5692萬元、5818萬元。

大市值“偽裝”下的小盤股

雖然股價連續大幅拉升,但從交易量來看,包括順豐控股在內,每日成交額並不大,大多維持在10億元到20億元之間。

深交所披露信息顯示,江陰銀行2月24日到2月27日,累計成交量1.35億股,成交額23.7億元。其中,2月27日當天成交量7043萬股,成交額13億元,當天振幅達到18.04%,經歷了從接近跌停到漲停的過山車式震蕩。

張家港行也是如此。3月2日,該股成交量1.09億股,成交額23億元,3月1日成交量5046萬股,成交額9.7億元。而市值超過1900億元的中油資本,3月1日成交量只有區區6897萬股,成交額也只有1.53億元,就輕松拉至漲停。

市值數百億元乃至一、兩千億元的龐然大物,幾億元資金就能持續拉升、漲停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特征:雖然股本規模、市值巨大,但由於基本都是借殼上市、次新股,其流通股本規模、占比都非常小,是名不副實的大盤股,或者真正的流通股小盤股,是投機資金屢屢爆炒、得手的主要原因。

“順豐這些股票被爆炒,根本原因就是流通股太少,小殼裝入大資產,很容易遭到市場和投機資金的炒作。”新富資本研究總監廖雲龍說,由於是借殼上市或次新股,剛上市流通股本都比較少,很容易成為投機資金的獵物。

包括順豐控股在內的上述借殼上市股、次新股,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根據公開披露信息,順豐控股流通盤目前在1.3億股左右,占比不足3.2%,目前市值不足90億元。而中油資本90.3億股的總股本中,流通股股本不到2.8億股,占比僅為3.18%左右,當前市值尚不足60億元。

同順豐控股、中油資本相比,張家港行、江陰銀行雖然流通股本占比稍高,但規模也較為有限。根據披露信息,張家港行總股本為18.08億股,但流通股本只有1.81億股,占比只有10%,流通市值目前約為40億元.。江陰銀行總股本為17.67億股,流通股為2.09億股,占比11.85%,流通市值約42億元。

“流通股和市值占比小,是一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這也和A股的市場風氣有關,一個漲停就‘改三觀’,遊資也是利用了散戶的這種心理,通過拉升來誘使散戶擡轎子。”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說,炒作小流通股一直在A股市場存在,只是不像此次炒作順豐這麽厲害。

堵還是疏?

順豐遭到爆炒,已引起市場各方高度關註。此前,有消息稱,交易所及有關部門,已對順豐的交易情況高度關註。

有市場人士認為,“炒”順豐已經炒出了A股的制度性缺陷,總股本規模大,流通盤卻很小的股權分布,加上借殼上市、公司更名等題材,自然容易引發爆炒。而在制度層面,按上市規則,持有公司10%以上股東及一致行動人,上市公司董監高及其家庭成員等持有的股份外,均為公眾持股,這一認定標準,必然引發股權分布問題,進而引發炒作流通股較少的股票。因此,需要對社會公眾股持股標準進行完善,以堵住制度漏洞。

“不要老想著堵,堵是堵不住的。” 羅偉冬說,流通股本過少,是引發順豐等股票爆炒的直接原因,但借殼上市、次新股,也不可能一上市就全流通或大比例流通,這樣會引發更多問題,對普通投資者更為不利。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更深層次的原因,在於A股的投資者結構,未來可行的方向,是促使A股逐步走向以專業投資者、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

“很簡單的道理,如果是機構為主的市場,只要你敢這麽拉,就會有人砸,結果炒作的人就會砸在自己手上,把自己套進去。”羅偉冬說。

廖雲龍亦稱,對於炒作小流通市值股票的情況,在現有制度下,很難進行改動。要想改變這種情況,除非以公開發行的方式,取代配股或定增,但如此一來,借殼就變成了直接IPO,而小盤次新股的問題還是解決不了。

“同樣是物流公司,韻達借殼股價就沒有漲太多,而且流通股也不多,並不是所有小流通市值的股票,都會被爆炒。”廖雲龍說,這個問題本來也不需要上升到制度層面,監管層只需要關註交易者,有沒有通過控制關聯賬戶操縱股價的行為即可。如果存在這種,就對其進行嚴格處罰。若是純粹的市場行為,領投機者付出足夠的代價,就能遏制這種行為。

“不是讓限售股早點解禁的問題,根本問題不在股權分布上。”武漢科技大學教授董登新認為,海外市場很多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只有幾百萬股,而A股還沒有流通股本幾百萬股的上市公司。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要加大供給,減少投機者概念炒作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88

中航資本:證金公司增持近4500萬股 成第二大流通股東

中航資本晚間披露年報,公司2016年實現營業總收入87.48億元,同比增0.77%;凈利23.24億元,同比增0.51%。

公告顯示,以2016年底總股本8,976,325,766股為基數,公司向全體股東每10股擬派發現金紅利0.67元(含稅),共計分配利潤601,413,826.32元,占中航資本2016年度母公司凈利潤的71.58%,占2016年度母公司實際可供分配利潤的68.78%。

值得註意的是,截至2016年末,證金公司持股1.27億股,較去年三季度末增加了4476.32萬股,由此前的第三大流通股東變為第二大流通股東;中國人壽持股也由三季度末的6304萬股增至7331萬股;匯金持股不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25

雲南白藥:本周五起每股64.98元要約收購6.09億股流通股

雲南白藥3月22日晚間發布要約收購報告,宣布至3月24日期以64.98元/股,要約收購除白藥控股所持股份以外的全部無限售條件流通股,股數608,965,833股,占雲南白藥已發行股份的58.48%。要約收購所需最高資金總額為395.7億元,所需資金將來源於收購人自有資金或對外籌措的資金。

本次要約收購期限為:2017年3月24日至2017年4月24日,預受的要約不可撤回。

公告稱,本次要約收購系因白藥控股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新華都通過增資方式取得白藥控股50%的股權,導致白藥控股層面股東結構發生重大變化而觸發。本次要約收購不以終止雲南白藥上市地位為目的,若本次要約收購期屆滿時社會公眾股東持有的雲南白藥股份比例低於雲南白藥股本總額的10%,雲南白藥將面臨股權分布不具備上市條件的風險。

本次交易已取得雲南省人民政府的批準;同時,本次交易亦獲得新華都股東大會、白藥控股總裁辦公會以及商務部對本次交易涉及的經營者集中反壟斷申報的批準。

雲南白藥今日收盤報88.86元,漲5.79%,創歷史新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305

“瞿”姓人紮堆吉比特流通股東榜 誰來解釋股東名單怪相?

此前因與貴州茅臺(600519.SH)爭奪第一高價股而備受關註的吉比特(603444.SH),這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驚現”9位股東均為瞿姓,一時引來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為網上打新存漏洞、有內幕。但目前經第一財經多方獲悉,該現象可能更多來自巧合,具體還需上市公司進一步核查後回應。

吉比特3月28日披露的2016年度報告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除持5.2566萬股的第一大流通股東華融證券,其余9位股東均為持有1000股的瞿姓人,分別為瞿鏵、瞿永平、瞿嬰、瞿衛紅、瞿蔚琴、瞿麗麗、瞿蘭初、瞿建華、瞿建安。

而吉比特是於2016年12月22日開始網上申購,2017年1月4日才正式上市交易,且首次公開發行僅采用網上按市值申購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的方式,未進行網下詢價和配售。另根據吉比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吉比特首次公開發行數量為1780萬股,其中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了1774.7434萬股,剩余的5.2566萬股由保薦機構華融證券包銷。

對此,一券商投行高管表示,吉比特2016年末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除去余額包銷的華融證券,其余9位股東應該都是首次公開發行時網上申購中簽的投資者,而這為系統自動搖號中簽,沒辦法人為分配。

對於9位流通股東均為瞿姓,上述投行高管認為,這可能是按照姓氏排序出來的結果,這些人未必有親屬關系,可能更多是巧合。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也表示,網上打新很難人為操作,這應該是偶然性事件,系統異常或者人為操作的可能性比較小,除非證實這9個人存在關聯關系。

吉比特董秘高巖對媒體表示,該公司於2017年1月4日在上交所上市,去年年末前十名流通股東均為發行搖號中簽股東,故按股東名冊排序取流通股東前10名。至於為何瞿姓排在前列,該公司表示不清楚。吉比特首次公開發行保薦機構華融證券方面也以“不清楚”回應。

由於上市公司股東數據來源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稱“中登公司”),對此第一財經向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相關人士詢問相關情況,其表示,不方便接受媒體采訪,這種情況應該是上市公司向中登公司方面來了解情況,並作為對外回應的窗口。

第一財經多次聯系吉比特方面,以期進一步了解詳情,但該公司方面並未給出回應。

吉比特的此現象也引發市場進一步討論網上申購是否存在漏洞。有部分投資者指出,申購新股在下單申購確定時配號就應該隨機給出,而不應是在非交易時間的很晚才把申購的配號確定,這中間是否存在一些操作空間?

在董登新看來,網上申購新股有可能是有一個先委托後審核再配號的流程,在投資者委托申購新股之後,相關部門可能需要對新股申購委托的合規性、有效性做進一步的認證和核準,以防系統出錯或者投資者自身出現錯誤,或許可能需要根據總的申購量再進行配號。

目前吉比特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九位股東同為瞿姓”一事還未明晰。但從該股二級市場行情來看,近兩個交易日連續重挫,累積跌去14.28%,從資金流向看,主力、超大單、大單資金均處於凈流出狀態。

(本報記者張婧熠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70

產品、流通、零售,B2B面臨新挑戰!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017/165601.shtml

產品、流通、零售,B2B面臨新挑戰!
源碼資本 源碼資本

產品、流通、零售,B2B面臨新挑戰!

往後看十年是產業互聯網的黃金十年

來源 | 源碼資本

產業互聯網全圖素描

過去三年,源碼一直深耕B2B賽道,持續研究和投資。在我們內部,B2B還有個更大的名字,叫產業互聯網,也叫傳統產業的升級,包括:互聯網化和智能化。如何定義產業,是指一切實物商品和服務從生產、流通到零售的全過程,涵蓋所有的垂直行業。

縱向看,不同垂直行業包括,快消、藥品、服裝、工業品、家裝、汽配等等。橫向看,大致分為幾個環節,原材料采集/生產 – 流通 – 產品生產– 流通 – 零售。

所以會看到,產業囊括了市場經濟下的大部分行業。畫兩個坐標軸,可以把幾乎所有行業的任一個環節都放進去,組成一張大地圖。哪些沒有在里面,大概就是完全基於互聯網的的少數行業了,比如社交、在線廣告、內容媒體等。互聯網把線上C端的機會做得差不多了,BAT和新巨頭們也牢牢地把控著各個C端流量入口。

長期看,廣袤的線下產業,從廠到零售終端將是創投的沃土。產業互聯網,旨在幫助不同垂直行業進行升級演進,切入點可能在不同環節,路徑也多種多樣。B2B是其中一種路徑。

投資實踐與觀察

在這張大地圖上,源碼已經做了不少投資實踐,有2C品類,也有2B品類。2C的大品類比較多,衣食住行,每個領域都很大,僅僅“食”就能分出不少細分品類,比如餐飲、生鮮、快消品、酒水等。

2C領域,易久批是典型代表,他們以酒水飲料為主,已經完成了階段性的規模目標,下一階段在繼續做大規模的同時,也在深度影響上下遊。掌上快銷,專註於2-6線城市的快消品領域,他們遠離連鎖率和電商占比雙高的一線城市,為相對分散的、遠離優質供應鏈的便利店小商超供貨,增長非常快。

2B領域,包括了工廠要采購的一切產品,大宗商品、原材料、零部件、MRO、機械設備、電子元器件等。銳錮商城,從五金機電切入MRO市場,整合上遊優質廠家,服務終端渠道。百布,通過金融撬動上遊坯布,極大提升了上遊的產能利用率,直供終端,提升流通效率。

同為B2B的自營模式的公司,但每家打法都不一樣,因為行業特性不一樣,也磨礪出了各自的競爭力,也都完成了各自的第一階段的快速增長和對上下遊的深度探索,已經和正在建立真正持久的護城河。

投資邏輯梳理

產業地圖非常大,我們持續觀察研究,得出的大投資邏輯是:用大目標來倒推發展路徑。產業升級的目標有兩個,一是終端客戶所獲得產品和服務更多更好更精準,一是零售及零售往前的所有環節提升效率。終極目標是整個鏈條實現數據驅動、智能驅動,後端服務零售前端,後端幫助前端,用盡一切力量來服務好終端客戶。

B2B電商平臺是最容易實現的路徑之一,因為流通是整個鏈條上最容易突破的環節。它涉及到多級經銷體系、多級批發市場、幹線到落地配的倉配體系、以及海量的供需信息。仔細看線下,流通的層級也在急劇減少,批發市場在消失,市場在變得透明,甚至政策也在推動流通公司的整合。

這種變化,體現了一個大趨勢——流通需要更加高效地去服務終端市場。貨品的各級流轉需要統倉統配來提高利用率和時效,供需信息需要不斷優化匹配。B2B電商平臺,從交易直接切入流通環節,迅速地實現線上化和規模化,加劇了線下流通的整合與提效。2015年曾經分析過B2B電商平臺的一些邏輯,主要是一些關鍵指標和履約成本毛利公式,此文不再贅述。

經過三年的跑馬圈地,巨頭已經開始進入,簡單地做好B2B交易平臺,僅僅發揮渠道價值,已經不夠了,要在上下遊做工作,建立自己的行業壁壘。能夠通過獨特的辦法抓住終端渠道甚至終端客戶,或者獲得更多終端數據,或者打造自有優質品牌的公司,才能建立長期的護城河。

解決4個關鍵問題

首先,在2C品類里面,尤其是快消品領域,創業公司普遍面臨京東、阿里的威脅。威脅來自兩方面,一是C端零售線上化率不斷提升,線下門店占比不斷受侵蝕;二是他們也殺到線下供應鏈,在B2B上做縱深。

從長期看,巨頭們的目標一定是把全品類的線上化率不斷提升,短期不能提升的線下部分,就用供應鏈、支付、線上流量來做賦能與融合。這種賦能看起來非常有殺傷力,幾乎要橫掃整個戰場。但作為創業公司,應該振奮並看到,線下B端鏈條的滲透和改造一定是緩慢而長期的工程,是個苦活累活,不一定適合電商巨頭來幹,反而適合小米加步槍、持續耕耘的創業公司來幹。

B2B公司想向下延伸到線下門店,無論是新創連鎖也好,還是現有門店賦能增效也好,將長期面臨巨頭的競爭,如果要做這一環,行動要準要快。

其次,在很多垂直行業,上遊品牌有毋庸置疑的行業影響力,他們如何部署渠道,如何謀劃電商化,他們與現有經銷體系、批發市場和終端零售的關系,他們與零售終端的連接,他們之間如何競爭,都值得研究。

在強品牌的垂直行業,目前已有的B2B,都還沒有做到取代一批的角色,幾乎還沒有和品牌做好對接。找準痛點,與他們共生,一起構建新流通生態,才是良方。

第三,現有B2B平臺,除了巨頭和品牌的關系需要處理好,面對多級傳統經銷商也一樣需要鬥智鬥勇。傳統的二三四級經銷商,創造價值較小,容易被替代,他們也鬧得最歡,往往想辦法聯合起來,更甚的是去品牌廠商和下遊門店兩頭說壞話,散步謠言,企圖抵制扼殺B2B平臺。

建議破局的辦法是不要正面迎戰聯合抵制攻擊,低調示弱,找到突破點,團結那些仍然有品類價值的經銷商,或者看生態里是否有合作轉化的機會。長期是對下遊門店和品牌廠商創造真實價值。

第四,為了避免巨頭和品牌對創業公司的影響,還有一個辦法,就是遠離C端巨頭的領域,以及上遊品牌成熟的領域。還有很多垂直領域,中國還缺品牌,C端巨頭也望塵莫及。在這些地方建立根據地,再持續擴大行業影響力。

最後,想強調的是,B端領域的機會,都不會太快,都要立足長遠,牌局要看得足夠長,最好要有造血的能力,也不用擔心慢了就被別人搶走了機會,反而是深耕的慢公司有機會。

持續創造持久真實價值

當前,我們正在把地圖鋪開,仔細研究不同領域。根據行業演變的進展,結合行業特性,在不同環節發掘機會。機會有快有慢,有大有小,有先有後。需要格局觀,洞察大方向,也需要深入理解行業,找到抓手和支點。熱烈歡迎同行和創業者前來交流,一起推動產業變化。

B2B 產業互聯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2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