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法國“黑天鵝”在起飛,勒龐支持率如“流行病”蔓延

法國當地時間23日開始,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正式舉行。在四個勢均力敵的候選人中,誰將笑到最後?法國大選的“黑天鵝”會如期飛出嗎?選民中刮起這輪民粹風到底能走多遠?

“法國的巴黎精英,是政治上的左派,經濟上的右派。”前外交官、法國著名作家和諾(Renaud de spens)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獨立派候選人馬克龍。

“他們也有短處,就是上次他們好多人都投了法國總統奧朗德一票。現在一爭論起來,被揭了這層老底,都會感到不太好意思。”和諾在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日(4月23日)之前的這一周,是在巴黎式的流動宴席之中度過的,每次和朋友們吃飯,都是一場新的激情爭辯。

不過在這些飯局之中,盡管法國精英們鉚足勁跟朋友們吵架,偶爾為他們在上一次選舉中的選擇感到難為情,但談起極右翼總統候選人勒龐,大家的態度都很一致。在采訪中,從曾經在法國央行工作的高層,到銀行家、外交官、知名作家,他們無不都一臉篤定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進得了第二輪,勒龐也絕對贏不了。”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這一幕有些似曾相識:英國脫歐時的倫敦精英們是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的:“英國絕對不會脫歐”;而在美國大選前夕,第一財經記者曾坐在一位哈佛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的美國女教授辦公室中,聽她發狠說:“特朗普絕對不可能贏,否則我退休就不回美國了。”

和諾判定勒龐不會當選的重要原因在於,“勒龐在法國仍然等同於法西斯主義”。這是他的年齡和對時代的認知所賦予他的判斷。不過和諾也承認,法國年輕人可能對此記得不這麽清楚了,所以他坦言,如果此次大選中選出的總統再令人失望,2022年勒龐就有可能贏。

最後誰會贏,還是未知數

與此同時,全球頂尖的大數據公司以及法國最著名的人口地理學者均從數據和人口地理繪圖等方面警告:來自於勒龐的威脅,這次是真的。

自2011年以來,為迎戰2017年總統大選,勒龐一直在埋頭做兩件事情:將“國民陣線”身上的法西斯標簽“去妖魔化”,以及將自身打造為“建制派”政治的對立面——一個“愛國主義”的受害者。民意調查數字顯示,她在這兩方面的成果都不錯。如果使用人口地理學的方式來觀察法國選民投票地圖,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11年開始,法國選民對“國民陣線”的支持,就如同“一場流行病”一樣,從法國南北兩端蔓延滲入中部,僅有法國西部和少部分中部地區依然抵抗著這場民粹主義的傳染。

“愛國主義”受害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自2011年以來勒龐全面接收“國民陣線”黨,就致力於抹去該黨身上由於其父親所帶來的在法國民眾中的惡劣印象,為此勒龐在選民方面也著重於吸引法國年輕人:他們沒有經歷過二戰,或者在成長過程中已經不再受到戰後集體記憶的影響。為了淡化“國民陣線”對她的負面影響,可以清晰看到,勒龐在今年選戰的宣傳背板中壓根就沒使用“國民陣線”這幾個字,在發出來的選舉物料中,也只能看到“勒龐”為主的標語,老的“國民陣線”字樣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勒龐的這一系列努力效果明顯:2012年,勒龐就在當年的總統大選第一輪中獲得了17.9%的民眾投票率,這是彼時國民陣線黨能獲得的歷史最佳成績。

然而奧朗德的當選並沒有為衰敗的法國經濟註入一針強心劑,在對左右都失望的集體反“建制派”浪潮中,勒龐迅速找到了第二個擴大自己競選勝面的殺手鐧:扮成破產政治制度的“愛國主義”受害者;而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法國選民投票給國民陣線,在很大程度上本來就是一種對系統的蔑視行為,然而在彼時這樣的法國選民占比非常小。

和諾解釋稱,出於對法西斯和民粹主義的抵抗,多年以來法國新聞界均對“國民陣線”和勒龐予以抵制,這卻意外地在這股反建制的潮流中,令勒龐的“愛國主義”受害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而民意調查顯示,不少民眾認為,這種來自於媒體的敵意正是針對勒龐一方的陰謀,且從反面證明了勒龐一方才是在試圖傳播真相。

深諳其道的勒龐更是在各種辯論和發言中將她的對手稱為法國“媒體-政治制度”中的一員,或者幹脆簡明扼要地說,他們是“種姓”制度的一員。考慮到法國無論左右的政治和文化精英的確都畢業於那幾所精英大學,勒龐的發言在法國渴望改變現狀的民眾中極具市場。

勒龐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根據法國民調機構Ifop所做的一項認知調查,1997年時84%的國民陣線支持者表示,投票給國民陣線,主要就是為了表示對其他黨派的抗議;2017年對其他黨派抗議的投票比率下降到60%,而對勒龐的支持則上升至40%。

法國人口學家、歷史學家勒不哈斯:對勒龐的支持就如同“一場流行病”

不少身處法國之外的讀者是通過法國2017年大選才驚詫地意識到勒龐的高支持率,然而實際上在2012年敗選法國總統大選之後,勒龐及其“國民陣線”黨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的法國地方選舉中都表現不錯,用法國人口學家、歷史學家勒不哈斯(Hervé Le Bras)的話來解釋,勒龐在法國領土上不斷蔓延的支持率就如同“一場流行病”一樣。

由於歷史上也經歷了“去工業化”等諸多原因,像美國一樣,法國也有自己的“鐵銹帶”(一般指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而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似的是,勒龐在老工業城鎮尤其受歡迎,這些老的產業工人對左派或工作的信心都已經完全消失了。

在歷史上,國民陣線的大本營在法國的南部、北部和東部。在南部是由於那些從阿爾及利亞返回法國的定居者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歷史原因,北部和東部則是法國自己的“鐵銹帶”,不過勒不哈斯發現了勒龐在近年來不斷發展的新基地:法國城市邊緣地帶。

這些邊緣地帶並不是法國傳統意義上的深度農村區域,而更像是城市郊區住宅群落:譬如在距離巴黎市中心40~50公里的一個社區中,在2015年巴黎大區地區選舉中,國民陣線候選人德勝魯斯(Wallerand de Saint-Just)贏得了32%的支持率,在距離巴黎中心80公里的地方,他的支持率達到了41%。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隔離增強了國民陣線的勝算。“你住得離火車站越遠,就越有可能投給國民陣線。”勒不哈斯說。

這樣的城市隔離帶,不僅暗示了法國城郊地區同法國其他國際化大都市之間的斷層,也不可避免地切斷了這些區域同全球化之間的聯系:2006年~2011年,法國13個城市的工作崗位平均增加了5%,包括里昂、馬賽、圖盧茲、里爾、波爾多、南特、尼斯、斯特拉斯堡、雷恩、格勒諾布爾、魯昂、蒙彼利埃和土倫。

然而作為整體,法國的工作在流失,失業率一直徘徊在兩位數字。這13個大城市中充斥著共享經濟和充滿活力的創意產業,他們的許多市民都會投票給馬克龍,然而在城市之間的邊緣地帶,那里沒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是一個人們感到全球化只是從他們身邊路過的世界,國民陣線的力量正在那里緩緩上升。

勒龐的支持率在穩步上升

勒不哈斯說,最讓人感到憂慮的是,國民陣線並沒有固定的選民,然而他們的選民區域卻又十分固定:從低收入者到法國的最高層社會,只要感覺生活受到威脅,都會投票給國民陣線。

“從貿易從業者到手工業者,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威脅、認為沒有未來的人,都成為國民陣線吸引的對象。”勒不哈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74

別總想著成獨角獸了,美國開始流行做“斑馬”型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116/166021.shtml

別總想著成獨角獸了,美國開始流行做“斑馬”型公司
華映資本 華映資本

別總想著成獨角獸了,美國開始流行做“斑馬”型公司

做獨角獸、生活方式型企業或是斑馬——都應該專註於創造最好的產品和公司。

獨角獸是神話傳說中的一種虛構生物——那麽獨角獸公司也是一場“幻覺”嗎?Startups.co的專欄作者Emma McGowan撰文指出,盡管獨角獸美麗又性感,但是獨角獸公司“真實”與否,答案卻比想象中複雜。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230

眾所周知,獨角獸公司是指那些市值10億美金的公司。除了Uber、Airbnb、Facebook這些大名鼎鼎的企業,還有WeWord、Spotify、Stripe以及成百家你可能沒聽說過的公司,都躋身獨角獸公司名單。可是,這就意味著獨角獸公司的“真實性”了嗎?

答案未必。

首先,讓我們來聊聊公司如何獲得10億估值。給創業公司定估值有一些方法,但是更重要的則取決於投資人如何基於公司各項指標去判定其價值。這些指標包括用戶、收入、覆蓋率...你懂得。但是,大家都明白,多輪融資後企業估值會被炒高,這也是WhatsApp可以在尚未盈利的情況下以190億美金天價被收購的原因。

創業加速器UpRamp的執行董事Scott Brown說,“被貼上一個獨角獸的標簽,就如同被《人物》雜誌貼上一個性感的標簽”。“我們都知道,創業圈里的估值,藝術大於科學,而且很容易受到趨勢、流行或‘非理性繁榮’的影響。”因此,估值有時是“曖昧”的。

老實說,所謂“10億美金”這一節點也很武斷。誠然,這一數字意味著公司已經贏得了大筆融資以及投資人的信任。但是,公司並不會因為抵達某個數值而突然獲得魔力。此外,還有越來越多的獨角獸公司在尚未賺錢的情況下就被判定“值”超過10億美金。考慮到如上種種,我們必須問的是:

創業公司該把成為獨角獸視為目標嗎?

短期答案是:不要;長期的答案則更複雜。

當然,實現夢想是好事情,如果你的夢想是創建一家在某個時間點價值10億美金的公司,那麽就擼起袖子就加油吧!盡管這將會成為一場“struggle”,但是你實現了心之所向。在這里,我們並沒有要摧毀夢想的意思,畢竟夢想是很多創業者的驅動力。

“如果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和野心,誰願意經歷‘企業家生活方式’這種痛苦呢?”Undiscovered Ventures的創始人和首席投資官Donald McGowan說。“沒有人會因為渴望平庸而醒來,去克服每天的困難和挑戰。獨角獸是我們每天奮力拼搏的夢想,要去達成目標,並在這一過程中磨礪自己的品格、意誌和堅韌。沒有人會因為選擇投資自己而變得更糟。”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238

 

不過,需要警醒的是,獨角獸“迷思”也可能成為創業者的阻礙。當創業者不將註意力集中在打造一款偉大的產品、一個牛逼的團隊、真正去改變世界——如同那麽多創業公司聲稱的那樣——而是被閃閃發光的“B”所蒙蔽,那就太可惜了。

創業導師和營銷咨詢Stuart Clarke告訴Startups.co,“我很確定創業公司不應將目標定為成為獨角獸”。“這種想要成為獨角獸的目標(更像是困擾),不會為年輕的創業公司帶來任何幫助。價值10億美元的估值並不意味著你有一個好的產品,或者偉大的客戶服務,亦或是快樂的員工,甚至無法保證你能賺錢。”

當然,成為獨角獸會為公司帶來好處。第一:勝者為王;第二:給了別人高價買下你團隊的理由;第三:錢總是跟著錢走,高估值會幫助募集到更多融資。但是除此之外呢?獨角獸也會在有些時候帶來傷害,例如當你的增長開始下滑(例如Twitter),亦或是當一個更大的公司偷走你的商業模式時(比如Snapchat),麻煩會接踵而至。

“被貼上獨角標簽,確實可以幫助創業公司PR或招人,但是這些數值是對於風險投資者來說的,不意味一家公司的真實表現。”Scott Brown說,“最近幾個月,我們看到一些所謂的‘獨角獸’不如我們想象中性感。所以說,沒錯,獨角獸存在;但是是紙做的。”

 

取而代之,創業公司應該怎麽做?

當我6年前開始寫創業公司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談顛覆。每一家新公司都打算去顛覆市場,TechCrunch也用顛覆命名他們的年度活動。

然而,盡管路演都聽起來無比美麗,只有很少的公司能夠真正做到顛覆。就像獨角獸會模糊創業者的視線一樣,“顛覆”的想法也是。創業者會傾向沈迷於這些概念,畢竟空想比實幹簡單。正確的姿勢是:極致地去工作,去創造那些真正為世界帶來價值的東西!

正如PLATO Intelligence聯合創始人Xavier Parkhouse-Parker所說,“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家創業公司的目的都是為了創造最大價值,創始人和團隊的工作就是找出最大價值。”“創業者應該經常捫心自問,現在做的事情對創始人、投資人、用戶、員工、社會來說是最大價值嗎?要知道,有時最大價值意味著最大估值,但並不總是這樣。

新目標1:生活方式型公司

有時,對於一個創始人來說最有價值的事情是做一門能支付賬單的生意。“生活方式型創業公司”經常在VC圈被“嘲笑”,因為他們不會導致大規模的收購,或者永遠無法實現獨角獸。那麽,他們要做的是什麽呢?為創造他們的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方式。

“對於大多數創始人的履歷來說,最好的創業成就是能夠獲得穩定現金流。”創業評論網站Vyteo的創始人Stephen Gibson解釋到,“如果你能夠通過你的服務每月收取訂閱費,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如果沒有多個VC背書和強大的團隊,我不會追尋一家獨角獸。不需要追尋天空里的每顆星星,你也能成功。”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245

新目標 2:斑馬型公司

另一種價值的評判方式可能會對社會有益、真正“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隨著非盈利模式的老舊,社會創業能力正不斷提高。考慮到這一點,4位創始人Jennifer Brandel、Mara Zepeda、AstridScholz和Aniyia Williams聯合發起一場“斑馬運動”,提出用一個完全不同的動物來命名創業者的夢想狀態——斑馬。他們在Medium上寫到,斑馬型公司是指那些“盈利並且能夠改善社會”的公司,而這兩件事正是大多數著名獨角獸所追求的。

微信圖片_20171116110301

 

他們寫到,“想想我們最具價值的機構——媒體、教育機構、醫療機構、政府以及第三方的非盈利機構和社會組織”,“獨角獸公司總想著要去顛覆他們、把舊有的夷為平地”。“然而,我們認為,我們應該去支持那些提供轉型方案的公司。基礎組織絕非偶然間被創立的,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建構底層架構,去撫育他們獲得新的成長。”

最後要說的是,無論你的目標是什麽——做獨角獸、生活方式型企業或是斑馬——都應該專註於創造最好的產品和公司。“如果你真想有一個顛覆性的產品或服務,那就用實際行動證明吧”!

原文| Is the Unicorn Startup a Myth?

媒體| startups.co

作者| Emma Mcgowan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069

英國超900萬人“感染”一種“流行病”!英政府專設大臣緊急“救治”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1-21/1185490.html

在英國的6560萬人口中,有超過900萬人表示他們經常感到孤獨,約20萬名老年人一個月都不能與朋友交談一次。

英國紅十字會稱,孤獨就如同“隱形流行病”...

孤獨,如同“夢魘”,它侵蝕著人類的健康,比疾病更可怕!有研究人員稱,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猶如每天吸15支煙。孤獨寂寞的人,早死的概率比其他人高1/3,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更高。

孤獨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破壞性甚至危及性命的影響。

英國爆發“孤獨病”:900萬人自曝被“感染”

在英國的6560萬人口中,有超過900萬人表示他們經常感到孤獨,約20萬名老年人一個月都不能與朋友交談一次。已經有研究人員認為,孤獨應該被視為公共健康問題。英國紅十字會稱,孤獨就如同“隱形流行病”,在人生的不同時刻,影響著各個年齡層的人。還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社交網絡發達的今天,每個人的註意力都在手機上,這使得人們在公共場所變得更加孤立。

英國特設“孤獨大臣” 幫民眾解決孤獨寂寞冷

根據孤獨委員會發布的最新報告,6600萬英國人中有900萬人常常感到孤獨,並且有20多萬名老人每個月最多與1位親朋好友交談1次。

而據倫敦經濟學院發起的“終結孤獨運動”估計,每10位英國老人當中會有1位老人處於長期孤獨的狀態。

另一項統計也顯示,75歲以上的英國老人當中,超過一半人(200萬人)獨自生活,他們中的多數人甚至好幾天或好幾周都不參與任何社交活動。

除了老人,英國兒童的孤獨問題也很突出,孤獨問題呈現低齡化趨勢。據英國兒童慈善組織全國防止虐待兒童協會的統計,2016年全年有4063起兒童求助熱線涉及孤獨問題,平均每天有11名英國兒童因為孤獨問題撥打求助熱線,有的求助者年齡只有6歲。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新晉媽媽們的身上。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新生兒母親會感到孤獨。

為什麽會有這麽多英國人感到孤獨?

在英國,孤獨似乎是一道“禁忌”,很多人不好意思承認自己感到孤獨而逐漸放棄與之抗爭,最後讓自己被困於孤島。

76歲的英國老人瓊表示,孤獨感是難以說出口的,尤其是在家人和鄰居面前。她可以用ipad和人群保持聯系,可以通過教堂的誌願活動享受給予感,但卻缺少一個讓自己感到有所陪伴的地方。

據孤獨委員會統計,在英國,四分之三的孤獨者常常不知道該去哪里尋求支持。隨著地理距離的擴大、婚姻關系的不穩定、工作時間的增加等,英國的家庭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孤獨問題變得更加棘手。據英國國家統計辦公室(ONS)統計,在英格蘭和威爾士獨居的成人比例在1973年至2011年間幾乎翻了一番,從9%上升到16%。在這16%的人口中,28%的人年齡在35-54歲之間。而一項研究表明,跟與家人一起生活的人相比,在外工作的獨居者患抑郁癥的風險高達80%。

有研究人員稱,孤獨對健康的危害,猶如每天吸15支煙。孤獨寂寞的人,早死的概率比其他人高1/3,患老年癡呆的風險也更高。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首席護理官簡·卡明斯表示,孤獨對所有年齡段的人都有破壞性甚至危及性命的影響。但對於弱勢群體來說,社會隔離和寒冷天氣是致命的。

互聯網造就了更特別的孤獨群

作為群居動物的人類,在任何場合都想要尋找一種陪伴,希望有人陪著一起吃飯,一起打遊戲,一起上班,一起過馬路,一起看電視劇,一起聽演唱會,一起天南地北地說些不著調的廢話,哪怕只是在網線的另一端。

這大概是為什麽在彈幕網站的視頻里,經常出現的彈幕語是——有人在嗎?活在網絡的熱鬧里,孤獨就真地消失了嗎?到頭來,你和孤獨之間,還不就只差了這一根網線的距離。

但是你知道嗎,互聯網造就的更特別的孤獨——這種孤獨恰恰屬於站在網絡熱鬧正中央的那個人。互聯網未見得是孤獨的解藥,也許本身就創造了更大的孤獨。熱鬧和孤獨共生在同一個地盤上,在極致喧嘩的舞臺中央,站立著一個極致孤獨的個體,為屏幕另一端的一個孤獨個體唱歌。

互聯網時代帶來了一切社交紅利,所有那些看上去熱鬧的日子,無非都是科技帶來的通貨膨脹,而孤獨的絕對價值,其實從來沒有改變過。

孤獨寂寞是一把利劍,直插老人胸口

在快速到來的老齡化社會中,不僅老人的生活、醫療需要保障,他們的精神狀態同樣需要受到重視。一項針對近1.4萬名城市老人的調查發現,他們中四成人都有孤獨、壓抑、心事無處訴說之感。盡管“常回家看看”作為精神慰藉條款,已經被寫進《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草案)》,然而,“別讓父母感到孤獨”,需要來自社會與子女更多的親情與關愛。

伴隨著社會的激烈競爭,中國越來越多的子女不得不離開父母,遠赴他鄉工作定居,無形中造就了一個龐大的留守空巢老人群體。“孤獨寂寞,恰如一把利劍直插老人的胸口。長期如此,太多負面情緒的積累,會造成他們的抑郁傾向,嚴重時就選擇了結束生命。”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老年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李娟對此十分痛心。她告訴記者,人的社會關系有“三圈”,最外圈是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對個人情感起不到太多作用;中間圈是工作的同事,最內圈則是直系家屬。

老人退休後最主要失去中間圈,這時需要家人圈來彌補,但如果是空巢老人,面臨的就是“三圈”的全部缺失。在中國老年學學會老年心理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楊萍看來,隨著年齡增長,人的安全感都會缺失,造成負面情緒增加,而空巢恰恰促進了這種情緒的增長。

“缺少精神慰藉成為困擾我國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之一。”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吳玉韶說,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獨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滿足的空虛感。

西北大學中國老齡事業發展研究院韓養民教授認為,對子女的無私疼愛讓獨守空房的老人很難承受他們離開後的巨大心理落差。生病或出意外時,得不到照顧的空巢老人常產生被遺棄的感覺以及自悲自憐的情緒。

此外,長期的孤單寂寞還會讓老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病增多,同時社會功能更加缺失,造成自閉,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所以,世界再大也要回家。孤獨,比任何都可怕,別讓它傷害我們的爸媽!現在,就回家給他們一個擁抱,或者拿起手機打個電話吧!

來源:央視財經(ID:cctvyscj)綜合中國青年報、新京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279

讓存錢再度流行起來

在春暖花開,世間萬物複蘇,各界網紅們迫不及待給你們種草之時,網紅界的摳門蝸牛妹決心要將一個古老而經久不衰的經典愛好重新流行起來,這就是:

 

存錢!

 

在我年輕的時候,雖然掙得少,但花的多啊,總想著去哪旅遊,買什麽鞋子,看什麽包包,給蝸牛弟買啥磨牙棒;成了中年少女後,雖然掙得還是少,但終於悟到了世間大法,唯有儲蓄是正道啊。(土豪們自動略過正文直接翻去打賞就好)

 

畢竟我不是李嘉誠,我爸也不是李嘉誠,香港沒有退休金,老年生活幸不幸福,全靠年輕時候打下的基礎。人生最恐怖的一刻不是離開人世,而是在之前就花光了積蓄,老無所依啊。

 

首先,我不否認退休的生活費用,單靠死存工資肯定是不行的。儲蓄一定是要拿出來做規劃,配合退休時間做好投資,才能依靠時間和複利的力量,發揮最大效用。

 

但真相是:投資做的好,與退休之時有足夠財富積累,沒有直接因果關系。財富增長的第一步並非投資能力的高低,而是存款的多少。

 

根據強積金的退休計算機:假設以今日值計算退休後每月需要花2萬港幣,60歲退休,愉快的生活到85歲,每年投資收益5%,每年通脹3%計算,將來退休時候所需要的生活總金額為11,250,661.35港幣,也就是現在需要有4,718,602.17的港幣儲蓄。

 

用很保守的假設來算數。假設,我們從25歲開始存款,第一年存款10000港幣,即每個月存款833港幣;從25歲至40歲,假設我們每年的存款以15%的速度增長,即到了40歲,一個月存款6,780港幣,年存款額為81,371港幣;41歲至49歲階段,我們的年存款增速降至5%;50歲至60歲階段,年存款為零增速,每年存款126,233港幣,平均每月存款10,519港幣。

 

所有的存款,我們都會拿去做投資,以5%的年化投資收益率進行測算。25歲至60歲期間投資收益也會滾雪球再投資,那麽到了60歲退休階段,我們通過儲蓄及投資所留存的財富便有了5,922,144港幣

 

但如果我們僅將25歲至40歲間存款增幅從15%上調到20%,即25歲大家每個月都存833港幣,40歲每個月存12,839港幣,50歲後每個月存19,917港幣。同樣5%的年化投資收益率,那麽60歲退休時,儲蓄及投資積累的財富就有10,456,943港幣。

 

後一種計算方式的總存款為5,287,378港元,比前一種2,887,832多了83.09%,從而也使財富在同樣的投資收益率下,高了76.57%。

 

如果再保守一些,在第二種算法下,我們降40歲之後年存款的增幅全部調整為0,那麽按照5%的年化投資收益率,60歲時的儲蓄及投資累計財富為8,377,646港幣,比第一種儲蓄方式多41.46%,而全期的總存款僅高出36.98%。

 

所以,投資的第一步,一定是有紀律性地存錢啊同誌們。

 

想想我們一生中,買到十倍股、十倍基金的次數,兩只手都絕對能數的過來。複利雖然是個極好的東西,但真正能保證自己退休生活的,一定是積少成多的儲蓄。

 

比起時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時間的力量。

 

講個我身邊的例子,剛在香港工作時候,大家基本都是窮的響叮當,然後我有個好盆友,特別會精打細算過日子那種,存了一兩年錢,再加上爹媽給的資助,刷的就在香港買了房;那是2013年前後,房價低,房貸利率也低,買完房鎖住了大半的在香港生活成本,於是省下了更多的錢;然後沒過幾年,湊湊補補又買了第二套房;現在人家已經瀟灑創業,成為了廣告界的霸道女老板。

 

雖然說房子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但很多時候,不能否認,人生的舒適度和幸福感都是從自己的家開始的;以及無論工作多險惡,最大的安全感除了來自於內心,還有銀行賬戶里有幾個零啊。

 

至於怎麽存錢,或者你以後能賺更多的錢,或者就在日常生活中減少開支。

 

如果走減少開支這條路,最主要的是觀念的改變。不要總是每個月賺多少,減去每個月花了多少,剩下的算是存錢。變成每個月賺了多少,先減去每個月要存多少,剩下的再拿去進行消費的預算開支。而且錢一旦存進去,就不要再用了(至於怎麽對已經存了的錢進行理財,等我過段時間來跟你們講一講)。

 

特別要強調的是,花錢時候一定要三思。最好列一個願望清單,有了喜歡的東西也不要著急買,等段時間看看是不是真的有需要又適合自己,不要想要啥就買啥、別人有啥就買啥。(你們想想,平時少買點東西,搬家時候不累,而且家都不會擁擠)

 

實在特別喜歡但是又貴的,我有時候就會想想東西的市場價。比如我想買個包包,但是看上的至少也得2萬,嗯想想跟一尺房子差不多了,如果每年都這樣,估計買的包加起來都能買個廁所了;而且包包這一兩年好看,但也不可能流行個五年、十年啊,到時候絕對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後,就再也下不去買包的心了。(這主要還是因為自己賺的少、買不起,但我們還是可以把錢分配到更重要的地方去。)

 

錢要花,但至少要花在能讓自己提升的地方對吧,比如存了差不多錢,就能念個書啊;去創業啊;去學個新技能啊;去投資啊;孝敬父母等等。這樣人才能不斷的提高進步,賺更多的錢,對不對。

 

存下來的錢,還不是以後自己再花,幹嘛跟自己過不去呢!

 

我們要讓存錢再度流行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477

顛覆傳統 聯合工作模式漸流行

1 : GS(14)@2010-09-05 20:25:3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831/146885.html
租用一張簡單的辦公桌,最高每月支付2000元,職業各異的人,聚在同一間辦公室裡工作……這種顛覆傳統的創意社區“聯合工作”模式日漸流行。


  宋女士和她的先生為他們的漢語學習諮詢公司辦公室找了很多的辦公地方,由於不想在家上班(SOHO),再加上是“夫妻”店,也沒必要單間租賃辦公室,最終他們選擇租用定西路創意工廠的兩張辦公桌,和其他人一起“聯合”辦公。
  租用一張簡單的辦公桌,最高每月支付2000元,職業各異的人,聚在同一間辦公室裡工作……這種顛覆傳統的創意社區“聯合工作”模式在滬上悄然出現,也日漸流行。
  以辦公桌為單位出租
  定西路727號映巷創意工廠4號樓4樓C座的“新單位”就是這樣一家很特別的“單位”,單位的“領導”把其定義為聯合辦公社群,將傳統辦公環境與網路平臺和創意空間結合起來,用會員制和定期活動的方式,為小規模創業者和自由職業者等提供聯合工作的平臺。
  跟傳統的辦公空間不同,“新單位”將老廠房加以利用,在兩間教室大小的空間內,玻璃牆隔出三個房間,沒有前臺接待,沒有一個個的“小格子”,視線之內,是大大的黑板,橫七豎八的粉筆字資訊,大小、形狀、款式不一的靠背沙發和椅子,尺寸不同的辦公桌、會議桌。
   “與傳統的寫字間為單位出租不同,我們是以辦公桌為單位出租,有免費的寬頻平臺、印表機等辦公設備,還有免費的茶水。除有一部分按月收取租金費用外,還 把一天中的時間分成若干段,臨時出租給那些偶爾需要固定場所開會、洽談的自由職業人士,甚至是需要集體完成專案的學生們和臨時聚會的朋友。”新單位的創辦 人之一、從事創意產業的80後海歸陳敘向記者介紹,“在這裡辦公的人們來自不同國家,擁有不同專業背景,這樣開放和寬容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可以交流、共用 與協作。這就是聯合辦公的概念。”
  有助於提高效率
  “我的朋友Mike在網上看到 這個地方,他們正好有個免費一小時的活動,一個人去可以免費使用一小時,兩個人就是兩小時,依此類推。”曾經臨時租用“新單位”辦公桌的網路工作者陳先生 說,“於是我們倆一起去那裡用了免費的兩小時,不過後來又付費使用了更長的時間。發現自己很喜歡這樣的環境,工作效率比在家裡高多了。”
  “工作效率高多了”是在“聯合辦公室”裡辦公的很多人普遍的反映,“和不同職業背景的人一起工作,還讓我們和平常沒有交集的設計師成為朋友,也為我們爭取了更多的客戶。”將自己的漢語學習諮詢公司入駐“新單位”的宋女士很興奮地告訴記者。
   荷蘭培巴可管理中心上海分公司是“新單位”的固定會員之一,兩個漂亮的荷蘭女孩就在這裡的兩張辦公桌前完成每週五天的實習工作。“在這樣的工作環境裡工 作很開心,中午時段,大家都會坐在同一張大桌上用餐、閒聊,誰上週末去看了場很棒的音樂會,誰又見了一個很特別的客戶,沒有‘格子間’的禁錮,沒有行業的 限制,社交和工作輕鬆結合,很棒。”
  規模擴大不得不搬走
  在新單位的“聯合辦公室”裡,記者注意到,工作氛圍非常寬鬆和諧,三五個人散落地坐在自己的辦公桌前,忙著手中的活,時而在印表機前停留,時而小坐在沙發上,漫不經心地端杯咖啡與旁人交談,乍看跟休閒類的咖啡吧、茶吧或書吧,似乎沒有太多區別。
  “其實這樣的場所與咖啡吧和書吧區別很大。”宋女士的美國老公John告訴記者,“去咖啡吧的人並非都以工作為主,會比較嘈雜,不利於長期辦公接待客戶和洽談業務。”
  當然,這種工作空間的提供對於企業的規模有所限制,宋女士說:“對僅限於保持現規模的微型企業和辦事處來說,這是很符合要求的辦公環境,但對於有擴大創業規模的人來說,這種工作模式到後期會不能滿足需要。”宋女士表示,等公司發展了,員工擴招,就搬出“聯合辦公室”。
  聯合辦公源於美國
   聯合辦公的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或者是自由設計師,或者是電腦程式師或作家,或者是正在寫畢業論文的大學生,他們原本可以舒舒服服地穿著拖鞋和睡衣在家 裡幹活,但又厭倦了與世隔絕、孤獨一人的工作方式,租張辦公桌“聯合工作”的模式應運而生。在美國的矽谷、西雅圖、芝加哥等地就有很多類似的“辦公吧”, 頗受小型創業者的喜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22

港股“看門狗”:虛假收購騙術最流行大衛·米高·韋伯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抖露揭黑問題上市公司秘籍

1 : GS(14)@2010-10-03 16:09:17

2008-11-01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 劉小慶 從昔日狠批蓋茨基金到近日爆料中信泰富(00267,HK)巨虧內幕,大衛·米高·韋伯(DavidMichaelWebb)的名字早已成為港股民間監管力量的標誌。這位讓問題公司“聞風喪膽”,但讓中小股民愛之深切的港股“看門狗”(WatchDog)日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獨家專訪,這也是韋伯首度接受內地媒體的訪問。

揭黑要訣

上市公司騙小股東最流行“虛假收購”韋伯畢業于牛津大學最古老學院——愛斯特學院數學系,還曾寫過計算機遊戲,然而他的大部分職業生涯卻是在金融領域。1998年,韋伯成立了非贏利性網站(www.webb- site.com),專門針對公司治理和監管以及對證券投資給予獨立意見。日子一久,韋伯慢慢成了揭發上市公司財務黑洞、維護中小股東權益的專家。

財務報表令問題公司原形畢露“我曾經在投資銀行任職,擁有18年的財務經驗,所以上市公司財務方面的小伎倆逃不過我的眼睛”,韋伯以頗為自信的口吻開始了我們的專訪,“我會花很多時間去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和公告,一切內容都能在財務報表中找到”。

舉個例子來說,2007年7月26日,韋伯在其網站上撰文,指出聯洲國際(00048,HK)三年內多次更換核數師,公司在投資、非經常性收益等方面賬目不清。例如,在2002年,這家公司分別向不具名的第三方出售資產,獲得7500萬港元和7997萬港元的盈利,但後來聯洲卻又購回這部分資產,而且這個第三方只是被稱為 “上市公司”,而沒有具體名稱。在2002年年報中,聯洲國際披露投資一些基金5.4億港元,占到當時聯洲有形資產的六成,但這有關基金公司也只是“上市公司”。另外,公司在三年內更換了三個核數師,非常可疑。不僅如此,這家公司的很多投資都跟公司前董事黃偉光的關聯公司有關,但黃偉光本人卻因一宗串謀關聯罪行被香港廉政公署起訴。

也正是因為韋伯的一篇博文,聯洲國際的賬目才開始受到市場的關注。面對市場的質疑之聲,聯洲國際委任獨立第三方畢馬威會計事務所查賬,果然查出問題。截至2007年8月31日,聯洲國際“有約22.8億港元的應收賬款收回機會不大,要為此撥備”,當時,公司還披露未經審核總資產達到64.41億港元。目前,聯洲國際仍在停牌,原本計劃拯救聯洲的香港富豪劉鑾雄也于近日改變了主意,聯洲國際的未來兇多吉少。

虛假收購是“最流行”騙術每當有上市公司出問題,最無辜的總是小股民,但是對於恍若天書的財務報表,並不是所有股民都能瞭解實情。是否有一些淺顯的特徵能讓小股民也能看懂財務報表呢?

“上市公司欺騙小股東的伎倆有成百上千種,而‘最流行’的就是虛假收購”,韋伯表示,頻繁的資產收購或者買賣活動值得關注,因為上市公司可以因此進行調賬。此外,如果與同類公司相比,某家上市公司的現金流表現異常或者盈利表現異常,投資者都可以留意。

除了深入研究上市公司公告和財務報表外,他還會參加各類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韋伯透露,“為了參加所有藍籌股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42只藍籌股我每只買了 10股,當然也包括近日出事的中信泰富(00267,HK),在股東大會上每持有1股就會有1個投票權”。在股東大會上,你能瞭解公司的最新近況,還可以就自己的問題詢問管理層。此外,“我還會跟中小投資者會面,瞭解他們的想法和疑惑”。

中信泰富或有虛假披露

對於近期爆出外匯衍生品投資巨虧的中信泰富,韋伯向《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中信泰富在風險披露上存在問題,從發現問題到發佈公告整整用了6周的時間。

此外,中信泰富於9月16日發佈的一封通函中指出,“就董事所知,本集團自2007年12月31日以來的財務或交易狀況概無出現任何重大不利變動”,而通函的最後實際可行日期為9月9日,但中信泰富又披露,早在9月7日就察覺杠杆式外匯合約帶來潛在風險。

韋伯估計,在9月7日至9月9日期間,澳元兌美元匯價已跌至0.8,較合約價低0.07,按中信泰富所持93.4億澳元的外匯合約計算,賬面虧損6.54億美元。韋伯認為,中信泰富的通函涉嫌披露虛假及誤導資料,違反《證券及期貨條例》的298章,最高的刑罰是罰款1000萬港元及監禁10年。

韋伯表示:“2003年我曾買了10股中信泰富的股票。在此次的巨虧事件曝光後,中信泰富的表現凸顯了內部監管問題”。

揭黑大事記:

■2008年10月23日,韋伯爆料,香港“公路大王”胡應湘旗下合和系上市公司在交易時段提前披露派發股息的敏感消息,並要求港交所進行調查是否屬於不公平披露,並同時要求香港證監會調查有否存在內幕交易。

■2008 年10月20日,韋伯在中信泰富披露衍生品交易巨虧之後爆料,公司在9月12日公告中關於 “目前尚無重大變動”的信息不屬實。此外,韋伯對中信泰富延遲6個星期才披露外匯巨虧的做法也持有異議,並指出榮智健女兒榮明方在公司財務部任職,質疑她是否清楚該事件的來龍去脈。

■2007年7月26日,韋伯狠批聯洲國際賬目不清,可能是當時清盤的海域集團的翻版。此文一出,聯洲股價單日跌幅近七成。雖然公司方面竭力否認質疑,但最終爆出的22.8億的爛賬還是讓這家公司面臨清盤。

■2004年,全球富豪比爾·蓋茨旗下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簡稱“蓋茨基金”)首度登陸港股市場,不久便遭到了韋伯的質疑。韋伯指出蓋茨基金違反了港交所“3日內須申報”的披露規定,在當時引起市場熱議。

人物速寫

大衛·米高·韋伯(DavidMichaelWebb)1986年,韋伯畢業于牛津大學最古老的學院——愛斯特學院的數學系。他曾是個電腦愛好者,並在 1983年和1984年分別創作過《SuperchargeYourSpectrum》和《AdvancedSpectrum MachineLanguage》兩本書。他還曾編寫一系列暢銷的電腦遊戲。

1991年,韋伯開始定居香港,曾擔任伯克萊亞洲銀行(BZWAsiaLimited)公司財務主管,在1994年之前管理亞洲股票發行和咨詢委托。1998年,韋伯退休,並成立自己的非贏利性網站,對香港財經界、經濟及上市公司監管發表獨立評論。

2001年,韋伯獲選為香港交易所收購及合併委員會委員及公衆股東權益小組成員。在2003年至2008年期間,韋伯曾擔任香港交易所獨立非執行董事。
2 : abbychau(1)@2010-10-03 17:32:09

Webb 生的著作
http://www.worldofspectrum.org/infoseekpub.cgi?regexp=^David+M.+Webb$&loadpics=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005

手工编织逐渐流行 个性化毛衣受热捧

1 : GS(14)@2010-11-04 22:22:4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1104/162660.html
手工编织店里不仅可以出售毛线、毛衣,还可以出售服务。顾客既可以在店里直接购买陈列的样衣,也可以提出要求定做。

1.jpg

  “手工”精神的放大,使得一度被人淡忘的毛线编织,又开始在现代人手中翻飞起来。很多消费者买毛衣不但要求保暖,还要求有独特的花色、能表达自己的喜好,而手工毛衣由于不是大批量生产,数量不多,加上协调美观的配色,正合乎个性化的要求。

  别以为织毛线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干的活儿,现在的年轻女孩也会对它产生兴趣。对于年轻一族来说,现在的编织已不等同于以往的保暖需求。头饰、包袋、帽子、围巾、手机套,都能编织。就纱线的种类来说,以前的国内纱线只能织成毛衣冬天穿。现在可不一样了,除了透气的春秋季外套,时尚的夏装也能编织成形。

  很多手工毛线编织店里,毛线早已不是传统概念上的绒线了,有许多来自欧洲和日本的品种:粗壮的、纤细的、光滑的、毛糙的、单纯的、镶色的、颗粒的,还有不同材质组合或混纺出来的,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妙处。这些纱线看起来模样讨人喜欢,手感柔软,编织起来也大多简单,用粗粗的棒针结平针或上下针,不用换线就可以把它们变成独一无二、外观休闲自在的时髦衣饰。看到这样的毛线,女性们难免对编织动心。

  当然,有意开设手工毛线编织店的经营者,也应该是愿意从事毛衣编织、对毛衣编织感兴趣的人,尤其应对毛线的基本常识和编织技巧有所了解。开设一家手工毛线编织店,地点最好选在黄金地段。建议首先要考虑该地区的消费层次,其次是客流量。如果前者优势明显,则后者可忽略不计;如果前者有欠缺,最好能两者兼顾。

  手工编织店里不仅可以出售毛线、毛衣,还可以出售服务。顾客既可以在店里直接购买陈列的样衣,也可以提出要求定做。爱好自己动手的顾客也可以将毛线买回去DIY。店内员工就是固定的“编织老师”,她们的任务是从选线、配色到编织样式、技法等给顾客最好的建议,甚至手把手地教,直至成品诞生。

  经营者要分析选址的周边环境,针对不同人群的需要和流行时尚及收入状况积极扩展经营内容。除服饰外,一切深受人们喜爱、有市场的毛线织物,如围巾、帽子、拖鞋、披肩、手袋、杯垫、玩具、坐垫等装饰物,都可以摆出来销售。甚至可以编织毛线肖像画或其他装饰画,把毛线成品作为一种工艺品来出售。每年的国庆节、圣诞节、春节和情人节是毛线销售旺季,经营者可抓住这些商机,开展毛线销售的市场模拟方案。

  对毛衣编织这个行业来说,多少年来,春、夏季节都是淡季,毛衣编织也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根据人们不同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产品款式,以适应毛衫的时装化、流行化;同时,根据季节变化,经营者还应在毛衣质量和功能上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人们的需要。春夏虽然是淡季,却可以用现有市场上常见的材料编织毛衫,如丝光棉、天丝、蛹蛋白丝等透气性良好的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11

流行與傳統兼具「亞洲傳統周」揭序幕

1 : GS(14)@2016-05-08 01:56:11

5月舉行的「亞洲傳統周」是美國紐約一大盛事,華人圈知名的「極至體能舞蹈團」將赴美表演《花曲舞影》,該舞以蘊含花元素的傳統華語民謠為主軸,將布袋戲與歌仔戲等傳統戲劇融入舞蹈。駐紐約記者:曾偉旻台北駐紐約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陳豐裕說,「極至體能舞蹈團」本月22日會到曼哈頓聯合廣場(Union Square)演出《花曲舞影》,將華人文化推進美國,邁向國際,5月24日則會到唐人街,到中華公所演出。已連續舉辦15年的「台灣巡禮」(Passport to Taiwan)也將舉行,知名華語饒舌歌手大支及「抒情王子」嚴爵等均會到場獻唱。嚴爵自小就移民美國,大會行政總裁許伯丞說嚴爵的背景,象徵了文化融合,邀他來紐約「慶祝傳統周真的是相輔相成」。另外還有將客家音樂帶入主流的「貳樓樂團」、融合中樂與Hip-hop的團體「百樂門」,許伯丞說今年活動流行與傳統兼具,包含客家、閩南、原住民等各個族群的多樣文化,相當豐富。傳統文化方面,「兒路創作藝術工寮」及「聖峰創劇」也會提供戲劇臉譜活動,市民可選擇化身體驗原住民或是傳統戲曲裏各種角色,許伯丞說活動經歷了15年的成長,如今反應熱烈,很多表演團體有興趣參與,還得經過一番篩選,更有知名唱片公司主動詢問,表示活動已經日漸成熟。這次活動將在5月22日中午12時至下午5時,於聯合廣場北(Union Square North)舉行,現場除了精彩表演外,還邀請了各式美食小吃攤檔進駐,除主打招牌小吃「炸彈大章魚」外,亦有最近才進駐布魯克林區的「去啃」鹽酥雞,還有豬血糕、蚵仔煎等過去大排長龍的熱門小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05/19599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856

蚊型新盤流行 利好洗衣業

1 : GS(14)@2016-10-14 06:31:00

【明報專訊】暫時來說,光顧Sunshine 24分店的顧客,仍是較多選擇自助洗衣乾衣。不過,「收.得樂e櫃」除了安裝在分店之內,還大有用途,那就是用於開拓B2B或屋苑業務。黃達強和江麗萍透露,最初是香港機場內的一間工程公司見它的員工經常要將制服山長水遠的由機場拿回家中清洗,覺得他們很辛苦,而主動聯絡該公司。

與企業合作 藉「e櫃」拓B2B

雙方商討過後,便決定由該工程公司提供多處地方,讓洗衣公司在那裏安裝「收.得樂e櫃」,每晚收集工程公司員工需要清洗的制服,送回其中央工場清洗,同時送回已清洗的制服。現時,在該工程公司公司內安裝的「收.得樂e櫃」合共已經有超過1800格之多。

工程公司裝逾千格「e櫃」

此外,亦有3個私人屋苑及居屋屋苑已安裝「收.得樂e櫃」,還有一些航空公司和地產發展商正在商討之中。黃達強表示,希望「收.得樂e櫃」將來也可以進駐領展(0823)管理的商場。

平心而論,香港的人均居住環境愈來愈狹小,的確會令愈來愈多人放棄在家中洗衣。這對於洗衣業來說,乃利好因素。好像近年落成的新樓盤,實用面積不到200平方呎的單位比比皆是。地產發展商為了令這些「蚊型單位」不致太難看,美其名曰採用「開放式設計」,實際上就是令廚房名存實亡,在示範單位中放一部電磁爐或微波爐,就當作廚房。甚至那些實用面積分別接近400和600平方呎的「三房神則」和「四房神則」,也是靠此舉來「偷位」。

「若你是發展商,你也會懂得取捨。」黃達強笑說。他表示,家用洗衣機一般佔大約5平方呎,即使以這些單位的業主的角度來說,亦未必想安裝洗衣機。因此,黃達強相信,洗衣服務的需求未來將會有增無減,未來這個行業將會迎來一個黃金年代。

事實上,近期有地產商主動和該公司商討,希望該公司在其新樓盤內安裝「收.得樂e櫃」。為了應付未來的需求,該公司近月將會有一個3萬平方呎的中央洗衣工場投產。連同現有的一個2萬平方呎中央洗衣工場,兩者合共有5萬平方呎。

[生意眼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626&issue=20161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15

自助洗衣店 美國最流行

1 : GS(14)@2016-10-14 06:31:00

【明報專訊】黃達強曾經去過多個國家和地區考察。他覺得,無人自助洗衣店在美國發展得最蓬勃和最成熟。他在美國見過一間數一數二的無人自助洗衣店,單是室內面積已有1萬多平方呎,共有300多部洗衣機和乾衣機,還設置了桌椅供小朋友做功課;而室外還有100個車位供顧客泊車。他認為,某程度上,美國的自助洗衣店已發展成鄰居交流聚腳的地方。

除了美國之外,無人自助洗衣店在歐洲亦發展得相當不錯,但當地不流行24小時營業,自助洗衣店每晚10時會自動落閘關門。至於亞洲區內,則以日本、韓國、台灣發展得最好。根據他的觀察,無人自助洗衣店發展得較好的地區,通常都有幾個共通點,包括:不太流行請家傭、不太貧富懸殊、商舖租金不會太貴。例如,美國、日本、台灣都是如此。

亞洲區日韓台發展較好

尤其是日本,很多婦女在結婚後會全職做主婦,很少家庭會請家傭。台灣方面,人口約2350萬,傳統洗衣店有4000多間,無人洗衣店亦有大約1800間;而外傭則只有21萬至22萬。

至於香港,700多萬人口,傳統洗衣店有1500至2000間,近幾年才出現的無人洗衣店則暫時有大約50間;而外傭則有34萬,比人口多香港兩倍的台灣還要多。

習慣聘外傭地區 分店數目或受限

由於香港的家庭比較習慣聘請外傭,商舖租金也比台灣高得多,故黃達強認為,自助洗衣店相對人口的比例不會發展到好像台灣那麼高。但他個人估計,由於新樓盤間接製造了新需求,大約400間無人洗衣店是可以容納得到的。

[生意眼 行銷攻略]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279&issue=201610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