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法國“黑天鵝”在起飛,勒龐支持率如“流行病”蔓延

法國當地時間23日開始,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正式舉行。在四個勢均力敵的候選人中,誰將笑到最後?法國大選的“黑天鵝”會如期飛出嗎?選民中刮起這輪民粹風到底能走多遠?

“法國的巴黎精英,是政治上的左派,經濟上的右派。”前外交官、法國著名作家和諾(Renaud de spens)對第一財經記者說,所以他們更傾向於獨立派候選人馬克龍。

“他們也有短處,就是上次他們好多人都投了法國總統奧朗德一票。現在一爭論起來,被揭了這層老底,都會感到不太好意思。”和諾在2017年法國總統大選第一輪投票日(4月23日)之前的這一周,是在巴黎式的流動宴席之中度過的,每次和朋友們吃飯,都是一場新的激情爭辯。

不過在這些飯局之中,盡管法國精英們鉚足勁跟朋友們吵架,偶爾為他們在上一次選舉中的選擇感到難為情,但談起極右翼總統候選人勒龐,大家的態度都很一致。在采訪中,從曾經在法國央行工作的高層,到銀行家、外交官、知名作家,他們無不都一臉篤定地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進得了第二輪,勒龐也絕對贏不了。”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這一幕有些似曾相識:英國脫歐時的倫敦精英們是這樣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的:“英國絕對不會脫歐”;而在美國大選前夕,第一財經記者曾坐在一位哈佛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的美國女教授辦公室中,聽她發狠說:“特朗普絕對不可能贏,否則我退休就不回美國了。”

和諾判定勒龐不會當選的重要原因在於,“勒龐在法國仍然等同於法西斯主義”。這是他的年齡和對時代的認知所賦予他的判斷。不過和諾也承認,法國年輕人可能對此記得不這麽清楚了,所以他坦言,如果此次大選中選出的總統再令人失望,2022年勒龐就有可能贏。

最後誰會贏,還是未知數

與此同時,全球頂尖的大數據公司以及法國最著名的人口地理學者均從數據和人口地理繪圖等方面警告:來自於勒龐的威脅,這次是真的。

自2011年以來,為迎戰2017年總統大選,勒龐一直在埋頭做兩件事情:將“國民陣線”身上的法西斯標簽“去妖魔化”,以及將自身打造為“建制派”政治的對立面——一個“愛國主義”的受害者。民意調查數字顯示,她在這兩方面的成果都不錯。如果使用人口地理學的方式來觀察法國選民投票地圖,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2011年開始,法國選民對“國民陣線”的支持,就如同“一場流行病”一樣,從法國南北兩端蔓延滲入中部,僅有法國西部和少部分中部地區依然抵抗著這場民粹主義的傳染。

“愛國主義”受害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自2011年以來勒龐全面接收“國民陣線”黨,就致力於抹去該黨身上由於其父親所帶來的在法國民眾中的惡劣印象,為此勒龐在選民方面也著重於吸引法國年輕人:他們沒有經歷過二戰,或者在成長過程中已經不再受到戰後集體記憶的影響。為了淡化“國民陣線”對她的負面影響,可以清晰看到,勒龐在今年選戰的宣傳背板中壓根就沒使用“國民陣線”這幾個字,在發出來的選舉物料中,也只能看到“勒龐”為主的標語,老的“國民陣線”字樣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

勒龐的這一系列努力效果明顯:2012年,勒龐就在當年的總統大選第一輪中獲得了17.9%的民眾投票率,這是彼時國民陣線黨能獲得的歷史最佳成績。

然而奧朗德的當選並沒有為衰敗的法國經濟註入一針強心劑,在對左右都失望的集體反“建制派”浪潮中,勒龐迅速找到了第二個擴大自己競選勝面的殺手鐧:扮成破產政治制度的“愛國主義”受害者;而令人感到諷刺的是,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不少法國選民投票給國民陣線,在很大程度上本來就是一種對系統的蔑視行為,然而在彼時這樣的法國選民占比非常小。

和諾解釋稱,出於對法西斯和民粹主義的抵抗,多年以來法國新聞界均對“國民陣線”和勒龐予以抵制,這卻意外地在這股反建制的潮流中,令勒龐的“愛國主義”受害者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而民意調查顯示,不少民眾認為,這種來自於媒體的敵意正是針對勒龐一方的陰謀,且從反面證明了勒龐一方才是在試圖傳播真相。

深諳其道的勒龐更是在各種辯論和發言中將她的對手稱為法國“媒體-政治制度”中的一員,或者幹脆簡明扼要地說,他們是“種姓”制度的一員。考慮到法國無論左右的政治和文化精英的確都畢業於那幾所精英大學,勒龐的發言在法國渴望改變現狀的民眾中極具市場。

勒龐的“努力”並沒有白費:根據法國民調機構Ifop所做的一項認知調查,1997年時84%的國民陣線支持者表示,投票給國民陣線,主要就是為了表示對其他黨派的抗議;2017年對其他黨派抗議的投票比率下降到60%,而對勒龐的支持則上升至40%。

法國人口學家、歷史學家勒不哈斯:對勒龐的支持就如同“一場流行病”

不少身處法國之外的讀者是通過法國2017年大選才驚詫地意識到勒龐的高支持率,然而實際上在2012年敗選法國總統大選之後,勒龐及其“國民陣線”黨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的法國地方選舉中都表現不錯,用法國人口學家、歷史學家勒不哈斯(Hervé Le Bras)的話來解釋,勒龐在法國領土上不斷蔓延的支持率就如同“一場流行病”一樣。

由於歷史上也經歷了“去工業化”等諸多原因,像美國一樣,法國也有自己的“鐵銹帶”(一般指傳統工業衰退的地區),而同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似的是,勒龐在老工業城鎮尤其受歡迎,這些老的產業工人對左派或工作的信心都已經完全消失了。

在歷史上,國民陣線的大本營在法國的南部、北部和東部。在南部是由於那些從阿爾及利亞返回法國的定居者以及他們所代表的歷史原因,北部和東部則是法國自己的“鐵銹帶”,不過勒不哈斯發現了勒龐在近年來不斷發展的新基地:法國城市邊緣地帶。

這些邊緣地帶並不是法國傳統意義上的深度農村區域,而更像是城市郊區住宅群落:譬如在距離巴黎市中心40~50公里的一個社區中,在2015年巴黎大區地區選舉中,國民陣線候選人德勝魯斯(Wallerand de Saint-Just)贏得了32%的支持率,在距離巴黎中心80公里的地方,他的支持率達到了41%。

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隔離增強了國民陣線的勝算。“你住得離火車站越遠,就越有可能投給國民陣線。”勒不哈斯說。

這樣的城市隔離帶,不僅暗示了法國城郊地區同法國其他國際化大都市之間的斷層,也不可避免地切斷了這些區域同全球化之間的聯系:2006年~2011年,法國13個城市的工作崗位平均增加了5%,包括里昂、馬賽、圖盧茲、里爾、波爾多、南特、尼斯、斯特拉斯堡、雷恩、格勒諾布爾、魯昂、蒙彼利埃和土倫。

然而作為整體,法國的工作在流失,失業率一直徘徊在兩位數字。這13個大城市中充斥著共享經濟和充滿活力的創意產業,他們的許多市民都會投票給馬克龍,然而在城市之間的邊緣地帶,那里沒有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是一個人們感到全球化只是從他們身邊路過的世界,國民陣線的力量正在那里緩緩上升。

勒龐的支持率在穩步上升

勒不哈斯說,最讓人感到憂慮的是,國民陣線並沒有固定的選民,然而他們的選民區域卻又十分固定:從低收入者到法國的最高層社會,只要感覺生活受到威脅,都會投票給國民陣線。

“從貿易從業者到手工業者,那些在生活和工作中感受到威脅、認為沒有未來的人,都成為國民陣線吸引的對象。”勒不哈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