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只有一線城市才擁有的地鐵,正逐漸向二線城市乃至部分三線城市普及。
國務院日前正式批準《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一期建設規劃(2016~2020年)》(下稱規劃),並由國家發改委正式下發。由於目前單條線路的工可報告已經下放到省一級發改委審批,因此此次規劃獲批,也意味著洛陽地鐵離正式動工已經很近。
此次軌交規劃獲批,洛陽也成為繼安徽蕪湖之後,中西部第二座修建城市軌道交通的非省會城市。
千年古都結緣地鐵
根據規劃,洛陽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 4 條線路組成,總長 102.6 公里,設車站 63 座,其中換乘車站 8座。預計 2020 年,洛陽市公共交通系統占城市客運出行比例達到30%,城市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達到 20%。至 2020 年,建成 1 號線工程和 2 號線一期工程,長約 41.3 公里。
作為一座著名古都,如何做好洛陽地下文物的保護一直都是洛陽地鐵建設的一大焦點。規劃提出,在規劃實施過程中,結合城市總體規劃深化涉及文物敏感區域的方案研究,進一步核實文物保護深度,對因文物保護原因采用較大埋深的區段應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減小埋深,降低工程造價。
洛陽地鐵的獲批對洛陽乃至河南的經濟和城鎮化進程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經濟發展方面,洛陽市在中部地區的地位和作用也至關重要,作為“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重工業城市,洛陽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也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每年住建部出版的《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是對各大城市城區人口最接近準確的統計。根據2013年的統計年鑒,洛陽的中心城區人口達到了253萬,排在南寧、南昌、福州、寧波等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之前,在中國所有城市中位居第31位。而排在洛陽之前的城市已經全部獲準修建地鐵。
此次洛陽地鐵獲批,將有利於這個千年古都做大中心城區的規模,提升洛陽城市的層次和對外輻射力。與此同時,作為人口超過9000多萬的人口大省、農業大省,河南的城鎮化水平仍比較低,未來該省城鎮化過程中,除了有部分人口流向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之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會留在本省,這其中包括省會鄭州以及洛陽這樣的次中心城市將成為人口流入的重點城市。
按照規劃,資金方面,洛陽軌交近期建設項目總投資為 310.88 億元。其中資本金占 40%,計124.35 億元,由洛陽市財政資金籌措解決。資本金以外的資金采用國內銀行貸款等融資方式解決。
軌交城市增至42城 江蘇最多
洛陽是河南第2座獲批修建地鐵的城市,同時也是我國第42個修造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
這42座修造地鐵的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和重慶4個直轄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5個計劃單列市;大部分的省會城市(部分規模較小的省會城市除外);蘇州、東莞、佛山、無錫、常州、徐州、南通、蕪湖、洛陽等經濟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也就是說,目前中國絕大部分的一二線城市均已囊括其中,甚至連徐州、南通、蕪湖、紹興、洛陽這些傳統意義上的三線城市也已經入列。
以省份計算,目前第二經濟大省江蘇結緣地鐵的城市最多,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徐州和南通共6個;廣東緊隨其後,共有廣州、深圳、佛山和東莞共4個;浙江排在第三,共有杭州、寧波和紹興3個;福建、山東、遼寧、安徽、河南各有2個,其中福建、山東和遼寧都是“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的組合,安徽和河南則分別是“省會+第二大城市”的組合。
作為第二經濟大省,江蘇修地鐵的城市為何能比廣東還多2個?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於,相比廣東,江蘇的區域經濟發展更為均衡,符合修造地鐵的城市更多。盡管前兩大城市蘇州和南京雖然不如廣深,但包括無錫、常州、南通、徐州發展都比較均衡,尤其是不少城市原先的城市規模基礎就已經不小。
比如蘇中城市南通2015年GDP達到6148.4億元,高居全國第22位。而蘇北的徐州則是淮海經濟圈的中心,早在上個世紀90年初,徐州的中心市區人口規模就已經超過了100萬。
相比江蘇,第一經濟大省廣東作為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最不均衡的省份,經濟發展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廣深兩大一線城市就聚集了幾千萬的人口,再加上東莞和佛山兩座二線城市就更多。數據顯示,2015年廣深莞佛四城GDP之和達5萬億之多,占廣東省的比重接近七成。
在這四大城市之外,是廣東其他城市發展不足的格局。無論是珠三角的中山、珠海,還是東西北的湛江、汕頭等城市,經濟總量和中心市區人口規模都不大,離修造地鐵尚有一定的距離。
在蘇粵之後,無論是浙江還是山東這兩個經濟大省,其發展特點都是以縣域經濟為主,中心城區人口規模比較小。以浙江為例,作為全國最早實行省管縣體制的省份,浙江曾樹立了縣域經濟發展的標桿。但發展至今,在縣域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浙江中心城市弱小的弊端也不斷凸顯。由於中心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不完善,在集聚高端要素、發展高端產業方面,與廣東、江蘇存在明顯差距。
因此,近年來浙江也通過撤縣改區等形式,做大中心城區人口規模,例如,2013年10月,紹興進行了大幅度的行政區劃調整,撤銷紹興縣和上虞市,設立柯橋區和上虞區,今年6月紹興地鐵規劃獲批,也有利於擴大設區市的規模。
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胡稅根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擴大設區市的規模,有利於提高其要素聚集的能力,發展好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才能有效促進產城融合,更好地服務當地經濟的轉型升級。
而在洛陽、紹興、蕪湖之後,未來修造地鐵的城市還將增加,越來越多的三線城市將加入到軌交的大軍中。去年4月,新華社的一篇報道稱,預計到2020年,符合國家建設地鐵標準的城市也將增加到50個左右。
這其中,改革開放後人口流入較多的沿海三線城市和中西部地區不少原來主城區人口規模較大的城市,獲準修造地鐵的可能性不小,如泉州、煙臺、柳州、衡陽、保定等,修造地鐵的可能性都不小。
貴州省政府參事胡曉登教授說,在城鎮化速度加快的情況下,數億農民進城,中心城市傳統的地面交通模式已經滿足不了供應的需求。在穩增長仍需要投資主打的情況下,城市軌道交通是與供給需求契合度最高的領域。因此修造軌道交通不僅能拉動經濟,同時可以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或稱“資金總量”,是一個地區經濟運行的結果之一,也是經濟運行的動力之源。在中國,城市資金總量反映的不僅是自身GDP的數量,也跟該地區的區域輻射力有關。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研究各省份過去10年來資金存量的變化發現,廣東、北京的資金存量遙遙領先。相比10年前,資金存量增長最快的省份大多是西部地區,而山西、遼寧、黑龍江等能源重化省份則增長最為緩慢。
存款前三為粵、京、蘇
數據顯示,有4個省份的資金存量超過了10萬億元,為廣東、北京、江蘇和上海。其中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超過了16萬億元,位居各省份榜首。
廣東省擁有廣州和深圳兩座一線城市,去年深圳的資金存量達到57779億元,在城市中僅次於京滬;廣州的資金存量達到42843億元,在城市中位居第四。廣深兩座城市資金存量之和達100622億元,略高於上海。
這樣的格局大抵符合區域經濟發展格局,即北有北京、東有上海,而南邊的中心則相對平攤到這兩座城市上。
作為強一線城市,北京和上海均是名副其實的全國中心城市,兩城的資金總量均在10萬億元以上。北京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含外資)本外幣存款余額128573億元,比年初增加15248.7 億元,在省份中僅次於廣東,高居全國第二。
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則以11.1萬億的資金存量位居第三。其中江蘇三大城市南京、蘇州和無錫的資金存量分別為26471億、25231億和13181億,三城之和達到了64883億元,占全省近六成。
在廣東、北京、江蘇和上海之後,排名第5的浙江也正在接近10萬億大關。去年浙江資金存量達到了9萬多億,值得註意的是,同樣作為沿海發達省份,浙江的GDP總量不到山東的七成,人口只有山東的56%,資金存量卻比排在第6的山東多出1萬多億元,主要原因在於浙江的產業結構以民營經濟為主,民間財富更為雄厚,資本市場更為活躍;而山東則以重化工業和農業為主,資金流量相對較小。
西部人口大省四川則位列山東之後,資金存量達到6萬億元,名列全國第7。雖然四川離山東差距較大,但也領先後面的河北、河南不少。目前河北、河南的資金存量均在4.8萬億元左右,與排名第10的遼寧差距非常小。
在榜尾方面,資金存量在2萬億元以下的有9個省份,其中海南、青海、寧夏和西藏的資金存量均低於1萬億元。
表1 : 2015年各省份資金存量
西部省份增長最快
從增速來看,過去10年來,資金存量增速超過400%的省份共有14個,超過450%的省份有9個,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其中西藏、青海和貴州高居前三。
西藏過去10 年的資金增幅達到了704.6%,在各省份中位居第一;青海則為608.6%,位居第二。這兩個省份的10年增速之所以最高,一方面是因過去10年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投入較大;另一方面,這兩省份的經濟體量本身就較小,在投入增加的情況下,增速也顯得較快。
貴州、重慶和四川這三個西南省份的增速高居前列,也與國家加大西部開發有關,如四川,在汶川地震後投資較為集中。另一個重要方面是,這三個省份的產業布局和調整做得較好,產業結構均衡,吸引了珠三角、長三角大量企業尤其是電子巨頭轉移落地。制造業方面的裝備制造、高新技術發展不錯,因此經濟增速也保持較快增長。
與之情況相似的還有安徽、江西和湖北、湖南這些長江中遊省份,相比東北、華北、西北等地過於依賴能源和重化等傳統產業、產業結構老化的不同,長江中上遊地區的產業結構更為豐富,能源與經濟體系的構建比較完備,受能源價格下行的沖擊也較小。隨著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長江中上遊地區到長三角和珠三角大大方便了,這些地方也是2008 年之後沿海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重點布局地區。
表2:2005年至2015年各省資金存量增速
多原因致部分城市增幅慢
增速後十位的省份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廣東、浙江、北京、上海這些沿海發達省份,在土地、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後,這些省份的不少產業紛紛轉移到中西部以及東南亞等地區。
此外,自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這些省份也在主動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增速也自然降緩。例如北京、上海增速較慢,主要是這兩地主動進行結構調整的結果。尤其是這兩個超一線城市人口已超2000萬,出現人口、交通、生態方面的“大城市病”,為了從病根上破解這些問題,京滬相繼提出人口控制和產業疏解的政策。
另一部分則是山西、遼寧、黑龍江這些重化工業省份。黑龍江在過去10 年的資金存量增速為242.5%,位列倒數第一;遼寧增速也只有299%,為倒數第二;山西只有300.5%;此外吉林10年增速也只有327%,位居倒數第五。
這些能源重化省份的資金增長緩慢,主要原因是,在經濟新常態下,能源經濟下行,以能源原材料工業為主的地區受到較大沖擊。此外,這些地方以國有經濟為主,市場化程度不高,產業轉型結構調整的難度也更大。
而從各省份資金存量的排名來看,2005年至2015年期間有不少省份的名次發生了較大變化。在前10名中,除了江蘇資金總量超越上海上升為第3 外,另外一大變化是遼寧和四川互換了名次,2005 年排名第7的遼寧退居第10,2005年位居第10的四川上升至第7。
在10名之外,名次變化較大的省份還有,山西從第13下降至第17,黑龍江從第16下降至22位。與之相對應的是,部分省份上升比較明顯,其中安徽從第18 位上升至第14 位,重慶從第20位上升至第16,貴州從第27位上升至第23位。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此次在數據采集上,貴州、江西和內蒙古三省份只有人民幣存款余額的數據,但由於這三個省份屬於內陸省份,外幣存款余額較小,因此在此采用該數據。
表3:2005年至2015年各省資金存量位次變化情況
9月13日,從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網站獲悉,今日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徐州市原副市長李連玉濫用職權、受賄一案。揚州市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李連玉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揚州市人民檢察院指控:2008年至2010年,被告人李連玉在任中共邳州市委書記期間,違反法律規定,濫用職權,多次在無立項、規劃,未經用地審批、施工許可等情況下,啟動、推進工程建設項目,直至嚴重違規被上級主管部門查處後拆除,導致國有財產損失6307.36萬元,並造成惡劣社會影響;2006年至2014年,李連玉利用擔任邳州市委書記、徐州市副市長等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多次收受孫和平、劉國民、周恒昶、王福華等人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88.8975萬元。依法應以濫用職權罪、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庭審中,檢察機關出示了相關證據,李連玉及其辯護人進行了質證,控辯雙方充分發表了辯論意見,被告人李連玉還進行了最後陳述。
被告人李連玉的近親屬、新聞記者、揚州市幹部群眾代表100余人旁聽了庭審。
最後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據中央氣象臺網站消息,16日5時,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減弱後的熱帶低壓中心位於江西省婺源縣境內,中心最大的風力7級。預計,“莫蘭蒂”減弱後的低壓將逐漸減弱消失,受其減弱後的環流影響,浙江南部和北部、江蘇大部、上海、福建東南部、安徽東部等地仍有較強降雨。
“莫蘭蒂”已致閩浙兩省10死11失蹤
15日,受“莫蘭蒂”影響,江蘇南部、上海東部、浙江北部和東部、福建東部、江西東北部等地出現大暴雨,浙江麗水和寧波、溫州,福建福州和寧德,上海南匯等局地降特大暴雨,浙江麗水市青田縣局地達407毫米。
9月15日,受今年第14號臺風“莫蘭蒂”影響,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境內大雨傾盆,受災嚴重。
據浙江省民政廳消息,至9月15日下午18時,浙江省已轉移安置受災群眾15425人,其中集中轉移安置1128人,發放衣被305套。受災人口218320人,因災死亡3人,因災失蹤2人;倒塌房屋17戶33間;直接經濟損失50785萬元人民幣。
9月15日,受臺風“ 莫蘭蒂 ”影響,擁有800多年歷史的福建永春關東橋被洪水沖斷
民政部最新通報,截至16日7時,臺風“莫蘭蒂”共造成福建9個設區市及平潭綜合實驗區79個縣(市、區)70.4萬人受災,因災死亡7人,失蹤9人, 直接經濟損失16.6億元。國家減災委、民政部緊急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協助福建省做好“莫蘭蒂”臺風災害救災工作。
9月15日,廈門市城管部門工作人員在市區輔道緊急清理被大風吹倒的大樹和垃圾。(來源:新華社)
“馬勒卡”加強為強臺風 向東海迸發
“莫蘭蒂”的影響還沒有完全減退,今年第16號臺風“馬勒卡”又要來襲,已於15日晚加強為強臺風級。16日5時,“馬勒卡”的中心位於我國臺灣省花蓮市東南方大約60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4級(42米/秒)。
中央氣象臺預計,“馬勒卡”可達強臺風級到超強臺風級,擦過臺灣島東北部沿海後轉向偏北方向移動,進入我國東海海面, 爾後在華東近海北上。
今年第16號臺風“馬勒卡”路徑概率預報圖
降水量預報:
16日08時至17日08時,江蘇中部有暴雨或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250~300毫米)。
全國降水量預報圖(9月16日08時-17日08時)
大風預報:
受“馬勒卡”影響,16日08時至17日08時,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東海東南部及臺灣東部沿海將有8~10級大風,部分洋面的風力將有11~12級,“馬勒卡”中心經過的附近海面的風力可達13~15級。
此外,黃海中南部、東海西北部將有7~8級、陣風9級的大風,部分海域的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黃淮西南部、江淮東部、江南東北部等地有6~7級 風,局地8~9級。
作為棉紡織企業的大省,如今江蘇的大多數紡企已使用新疆棉為主。
中國目前江蘇本地的棉花收購業務無論是從量還是質上講,已一年不如一年,失去了早先對紡織業的支持保障,許多企業己放棄了內地棉的自收自給,把紡織原料組織的重點放在外采新疆棉上。
蘇北是江蘇重點棉紡織企業集中區域。按照中國棉花信息網的統計,目前蘇北紡企新疆棉使用率至少七成,特別是那些紡錠多的大廠,幾乎清一色使用新疆棉。在一些中、小規模紡企的原料運籌上,新疆棉使用比例也超過半數。
一方面,江蘇近幾年棉花面積產量滑坡嚴重,紡企無法依靠原先的組原模式維持生產經營讓新疆棉在江蘇紡企成為“當家花旦”,另一方面,隨著運輸等經營費用支出比過去有減無增,資源輸出較原先更加方便快捷讓眾多內地企業選擇新疆棉采購。
在這一大環境下,今年上半年新疆更是推出了八項促進紡織服裝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以期通過這些涉及資金、人才、市場等多方面的扶持措施,吸引紡織服裝產業“西移”。這些政策包括:將紡織服裝企業貸款貼息、出疆運費補貼等補貼周期從一年縮短到一季度,進一步提高補貼資金使用效益,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設立規模百億元左右的紡織服裝產業引導基金,對國內知名紡織服裝企業在疆投資企業開展股權投資,降低融資成本;在阿克蘇紡織工業城開展紡織服裝設備租賃給予貸款貼息政策試點,明年在南疆四地州全面推廣;對於南疆四地州紡織服裝企業從內地引進專業人才給予專項補貼等。
這一優惠政策吸引了不少紡織企業。江蘇金昇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昇實業)就是其中之一。這家公司於近日宣布未來十年內將在新疆投資400億元布局“一中心三園區”,投資圍繞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領域展開。
金昇實業董事長潘雪平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西遷新疆是順勢而為。“新疆是政策的窪地,中國國務院在2015年6月25日對全球發布了支持新疆紡織服裝業發展的政策。”雖然也有不少紡織服飾企業遷移至東南亞地區。但從經濟效益來講,相對於東南亞,新疆還是有優勢。“內地的電費是超過0.7元/度,越南則要0.48元/度。新疆的電費現在是0.33元/度。到明年我們大概可降到0.28元/度。而且越南這地方比較潮濕,在新疆開空調的時間很少,在越南一年之內要10個月開空調。”潘雪平告訴記者,越南的人工比中國便宜不了多少,而像金昇實業旗下的多為自動化的工廠,用工少,效率高。“他們打著去越南的原因有當時TPP的原因,但是我不管TPP能不能辦成,新疆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會受到TPP多大的幹擾。”
實際上,金昇實業只是內地民營紡織企業“西遷”進程中的一個縮影。
記者采訪了解到,在“一帶一路”戰略下,內地的紡織服裝企業正在大舉發力新疆在當地投資建廠。早在今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通過政府引導、產業援疆、企業為主的方式,加快建設一園多區模式的紡織服裝產業園區。根據新疆自治區黨委副秘書長梁勇透露,2014年在新疆開始做登記的紡織企業僅680家,2015年達到了1549家,而到了今年前8個月則是是1860家。“特別是今年以來平均一天2家紡織服裝企業在新疆註冊。”梁勇表示。
雖然行業整體疲軟,但潘雪平依舊對未來看好。“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纖維消費量才2898美金,世界平均水平是6176美金。”他說,“這個行業是永恒的行業,在我們從小裁縫到世界首富,ZARA的老板超過了比爾蓋茨成為了世界首富。”
9月28日,首屆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高峰論壇暨子基金揭牌儀式在江蘇南京舉行,這是繼深圳之後的第二只地方子基金。
此次落地江蘇的中小企業發展基金(江蘇有限合夥)規模將不低於45億元,在其資金構成中,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出資11億元,省政府投資基金出資6.75億元,毅達資本及社會募集不少於27.25億元。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這只基金的出資人既有國家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資金,還有資源整合能力強的產業資本,也有實力雄厚的保險資金、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自有資金。
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旗下企業毅達資本中標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子基金項目,率先完成資金募集工作,並有9個項目在掛牌當日簽約。
在投資方向上,這只基金將主要投向醫療健康、清潔技術、現代服務、先進制造和新材料、文化、信息技術等領域內的中小企業,尤其是代表未來發展方向、有增長潛力的創新型中小企業,通過提供資本和貼近式增值服務,解決其發展瓶頸問題。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小企業局副局長馬向暉在論壇上表示,基金首先要全力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重點引導更多的中小企業進入國家倡導的重點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支持各類中小企業融入到新模式、新業態、新產品的創新中來。
其次要保證基金的市場化運營,要完善基金的科學管理,強化基金募投管退的全方位規範運作,要註意規避化解運營風險,實現基金工作的穩健規範發展。
同時,還要平衡好“政策性”與“收益性”的關系。基金確定投向時,在註重選擇創新性強、成長性好,具有市場較高回報率項目的同時,要拓寬投資行業領域,將支持重點滲透到各行各業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缺乏的薄弱環節,要突破地域界限,特別要關註中西部地區項目,作為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總體上要立足全局,輻射全國。
中小企業在中國經濟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創新重要的活力源泉和載體。
為解決中小企業難融資的現狀,2015年9月1日,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由中央財政先行出資150億元,引導民營和國有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政府等共同參與,實現基金總規模600億元,通過設立母基金、直投基金等,采用市場化模式運作,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發展。
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首支子基金於2015年12月25日在深圳正式設立。目前,首支實體基金已完成出資項目14個,投資總額2.7億元。預計年底完成投資總額7億元。
其中,已投資項目主要分布在廣東、上海、江蘇、湖南、黑龍江、河南等地區,投資方向涵蓋新能源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健康、互聯網新媒體、信息技術等,體現了基金支持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並面向全國、全行業的政策導向。
目前,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門共同作為招標人與後續3支實體基金中標基金管理機構簽訂了中標合同,資金募集以及註冊設立等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據江蘇省政府網站報道,28日,江蘇省長石泰峰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聽取情況匯報,研究部署去庫存和穩定房地產市場工作。
石泰峰強調,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是對各級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考驗,要充分認識到房價過快上漲,對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以及城市宜居宜業、創新創業等方面的不利影響,城市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主體責任,對遏制房價過快上漲態度一定要堅決、旗幟一定要鮮明、措施一定要紮實。省有關部門要及時預警指導,強化督查考核,共同穩定市場。
在聽取省住建廳等省有關部門及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6市工作匯報後,石泰峰指出,今年以來全省各地認真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積極化解房地產庫存,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要看到,當前全省房地產市場地區之間、城市之間分化明顯,既面臨去庫存壓力,又存在少數城市局部房價上漲過快等突出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石泰峰要求,要堅持分類調控、因城施策,做好房地產市場各項工作。目前庫存量較大的城市,要以解決城鎮新居民住房需求為主,重視商業地產去庫存,加大房企轉型升級力度。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堅持標本兼治,既要出臺應急性措施,也要研究長遠方案,從供需兩方面入手精準調控。
石泰峰強調,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大市場監測、監管和輿論引導力度,加強房地產市場全口徑、項目全過程的數據整合分析,掌握真實情況,把準趨勢走向;全面落實監管責任,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堅持正面引導,及時發布信息,穩定市場預期,形成有利於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
據南京日報12日快訊,中共中央和江蘇省委決定,吳政隆同誌任江蘇省委委員、常委、副書記和南京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兼任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黃莉新同誌不再擔任南京市委書記、常委、委員、南京市江北新區黨工委書記職務,另有任用。
據山西太原日報消息,10月11日下午,太原市委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省委研究決定,吳政隆同誌不再擔任太原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王偉中同誌任太原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吳政隆
吳政隆簡歷
吳政隆,男,漢族,1964年11月生,江蘇高淳人,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8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學學歷,工學學士學位。
1980.09—1984.08太原機械學院機械工程系機械制造工藝與設備專業學習
1984.08—1987.01兵器工業部民品辦公室幹部(其間:1984.08—1985.02內蒙古第一機器制造廠實習)
1987.01—1988.04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發展規劃司幹部
1988.04—1990.12機械電子工業部綜合計劃司幹部
1990.12—1993.12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工業部辦公廳秘書
1993.12—1996.06機械工業部辦公廳副處級秘書
1996.06—1998.03機械工業部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1998.03—1999.06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辦公廳正處級秘書
(1996.12—1998.11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投資系投資管理學專業研究生課程班在職學習)
1999.06—1999.12中國機械裝備集團公司辦公室主任(副局級)
1999.12—2002.12重慶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
2002.12—2003.02重慶市萬州區委副書記、代區長
2003.02—2007.02重慶市萬州區委副書記、區長(其間:2005.06—2005.09參加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美國哈佛大學、清華大學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學習)
2007.02—2007.05重慶市萬州區委書記
2007.05—2011.06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其間:2009.09—2009.11中央黨校第46期省部級幹部進修班學習)
2011.06—2011.12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萬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兼)
2011.12—2013.05重慶市委常委、萬州區委書記
2013.05—2013.11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萬州區委書記
2013.11—2014.01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
2014.01—2014.09重慶市委常委、秘書長,市直機關工委書記,市委改革辦主任
2014.09—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
第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3日,住建部公布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名單,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等127個鎮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
所謂特色小鎮,非鎮非區,既不是行政區劃單元,也不是產業園區,而是相對獨立於市區,有明確產業定位、文化內涵、旅遊特色和一定社區功能的發展空間平臺。
特色小鎮不是產業、文化、旅遊和社區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在產業基礎上,孕育出鮮明的特色文化,進而衍生出旅遊功能,並輔以必要的社區配套,是一個產業、文化、旅遊、社區的有機複合體。
今年7月21日,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關於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的通知》(建村[2016]147號),提出即日起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特色小城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引領帶動全國小城鎮建設。
因此,此次公布的127個即是這1000個里的首批。以省份來看,浙江入圍的最多,達到了8個,包括溫州樂清市柳市鎮、金華東陽市橫店鎮、湖州德清縣莫幹山鎮等產業特色突出的名鎮。
金華東陽市橫店鎮
值得註意的是,根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2015年浙江的總人口僅排在全國第十,相當於廣東、山東的一半,比江蘇、河南等地也相距甚遠。那麽為何浙江的特色小鎮卻是全國最多的呢?
對此,浙江大學公共服務與績效評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胡稅根分析,浙江省的特色小鎮建設最早,做得也比較有起色,取得的成效也最為明顯。
2015年,浙江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加快特色小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意見》。目前,已經公布了兩批79個特色小鎮省級創建對象,51個省級特色小鎮培育對象。特別是首批37個特色小鎮,已取得成效。
特色小鎮產業定位聚焦信息經濟、環保、健康、旅遊、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支撐全省未來發展的七大產業,兼顧茶葉、絲綢、黃酒、中藥、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歷史經典產業。規劃面積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建設面積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原則上3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億元,所有特色小鎮都要建設成為3A級以上景區。
胡稅根說,改革開放以來,浙江的縣域經濟、鎮域經濟蓬勃發展,一縣一品、一鎮一品特色明顯,因此浙江做特色小鎮也有相應的基礎,打造特色小鎮也更有優勢。通過特色小鎮的打造,引導資源向這些地方集中,再加上財政等政策上的傾斜,特色小鎮也取得了明顯成效。
對浙江來說,特色小鎮是打造未來新產業的載體。在轉型升級的關鍵當口,浙江既需要加快對存量產業的優化提升,也需要快速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生態環保的新產業增量。因此特色小鎮是推進浙江經濟轉型發展的最佳選擇。
在浙江之後,江蘇、山東和四川三個人口大省入圍均有7個小鎮入圍,廣東有6個鎮入圍。在江蘇,該省計劃通過“十三五”的努力,打造100個左右特色小鎮。此次江蘇入圍的名單包括了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蘇州市吳江區震澤鎮等聞名在外的名鎮。廣東的入圍名單中包括了中山市古鎮鎮、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等強鎮。
按照住建部的計劃,未來將力爭經過五年的努力,發展特色鎮和重點鎮,建立一批富有活力和魅力的特色小鎮,改造和更新一般的小城鎮,使大部分小城鎮成為具備基本功能的生產生活服務中心,到2020年,努力實現小城鎮承載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居住人口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鎮容鎮貌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胡稅根說,特色小鎮的建設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一個重要內容,特色小鎮強調生產生活融合,有利於吸納周邊人口,緩解大城市的壓力,統籌城鄉發展,促進大中小城市的均衡、協調發展。
據新華日報官方微博消息,10月20日下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決定任命黃莉新為省政府副省長。
下午2時,江蘇省常委會會議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省政府向此次會議提交了人事任命案,提請任命黃莉新為省政府副省長。
下午3時,常委會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經表決,決定任命黃莉新為省政府副省長。根據《江蘇省實施憲法宣誓制度辦法》,黃莉新進行了憲法宣誓。
黃莉新在進行憲法宣誓
據中國經濟網地方黨政領導人物庫資料顯示,黃莉新,女,1962年8月生,是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參加工作起便在江蘇省任職,曾任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2003年2月任江蘇副省長,2007年進入江蘇省委常委班子,2011年12月任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
2015年1月,黃莉新接替因嚴重違紀違法接受調查的楊衛澤出任南京市委書記。
今年10月12日,原任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書記的吳政隆任江蘇省委副書記,並接替黃莉新擔任南京市委書記職務。
原任江蘇省政府黨組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的李雲峰今年5月因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黃莉新簡歷
黃莉新,女,1962年8月生,漢族,江蘇宿遷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工學學士學位,高級工程師,1983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7月參加工作。
1979年9月,江蘇農學院機電排灌系機電排灌專業學習;
1983年7月,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科員;
1987年10月,江蘇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閘站科副科長;
1989年7月,江蘇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閘站科科長(其間:1991年4月工程師,1992年2月-1993年2月,江蘇省委駐沭陽縣顏集鄉扶貧工作隊隊員);
1993年11月,江蘇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其間:1996年10月至1998年6月,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經濟管理研究方向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1996年12月,江蘇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正處級)、省水利廳工程管理處副處長;
1997年6月,江蘇省水利廳廳長助理、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其間:1998年9月至12月,參加省高級管理人才經濟研究班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培訓);
1998年10月,江蘇省水利廳廳長助理、黨組成員、省防汛防旱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1998年11月高級工程師);
2000年5月,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省防汛防旱指揮部副指揮(其間: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省委黨校政治經濟學專業經濟管理研究方向研究生學習);
2003年2月,江蘇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
2003年4月,江蘇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其間:2004年9月至2007年7月,中央黨校省部級幹部在職研究生班政治學專業學習);
2007年12月,江蘇省委常委、副省長、省政府黨組成員(其間:2010年4月至6月,參加中組部公共管理高級培訓班,赴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學習)。
2011年12月,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
2015年1月,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
2016年10月,江蘇省委常委,省政府黨組副書記
中共十八屆中央候補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