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這台灣科技品牌廠虧損邊緣掙扎求生、代工廠長期落在「毛三到四」困境的二○一三年,台灣電子業卻有家公司能做到每季毛利率五成七以上,甚至創下七年來營收新高,它是全球第二大多電腦切換器生產商——宏正自動科技。
撰文‧顏雅娟 初冬早晨,頂著寒風走進位於新北市汐止的宏正自動科技總部,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整片的專利牆,一塊塊白色磚上鑲著專利名稱、發明者,這是宏正董事長陳尚仲最為驕傲的「室內裝潢」。 到底宏正做的是什麼產品,能夠隱含這麼多專利含量?一直以來,宏正做的產品不是那麼廣為人知,卻也沒想像中的遙遠;你可能曾在電腦教室、電視上看過,一個人即可同時控制兩台、四台、甚至八千台電腦,這就是宏正的產品——多電腦切換器(KVM Switch)。 從最初員工只有三、四人,到現在全球員工超過一五○○人,單月營收也從不到四十萬元,目前已超過四億元的規模,宏正營運據點遍及台灣、中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及美國,靠著台灣自有品牌產品,將產品賣進美國航太總署(NASA)、以色列海軍等,究竟宏正是如何辦到?
先進的「雞肋」產品起家 關鍵人物是他,陳尚仲。 臉上總是笑咪咪、講起話來帶著濃濃鄉土味,陳尚仲從小就對機械有濃厚興趣,小學四年級時就可以把父親陳錦堂壞掉的機械錶修好,別家小孩還在沙坑裡打滾,陳尚仲的休閒娛樂卻是拆鬧鐘、組裝收音機。 自幼就和機械玩在一塊,有次,陳尚仲與父親一同散步,父親問他長大後的志願是什麼?不是當總統、也不是做警察,他不假思索,立刻豪氣地指著家鄉汐止一帶最大的印刷廠說:「我要開工廠!」小小年紀的陳尚仲就想創業,影響他的,正是他那胼手胝足創辦大同瓷器的父親。 一九七九年,陳尚仲剛從萬能工專畢業,父親給了他兩百萬元,陳尚仲在汐止蓋了一座工廠,創立宏正自動科技。「別人都是先找生意,我是把工廠蓋起來之後,才開始想訂單在哪裡。」回想創業之初的傻勁,陳尚仲自己都忍不住笑了出來。 創業之初,陳尚仲自行摸索生產「家庭自動控制」產品,用一個小盒子就能遙控家裡電燈跟各式電器,這個盒子甚至兼具鬧鐘的功能。這樣的產品雖然設計新穎,但放到連B.B. Call都還沒開始流行的年代,只能落得「叫好不叫座」的下場,公司連續兩年落入虧損。為了怕跳票被關,宏正剛創立前兩年,都還是由陳尚仲母親掛名董事長。 為了生存,陳尚仲開始什麼生意都接,甚至還做了一陣子家用防盜器。但陳尚仲把他口中的「雞肋產品」做得很先進,裝上這個內含微處理器的防盜器,讓門一推開就有音樂,還能設定主人在家、外出或是火警等多種情境,按個鍵就能與大樓管理員直接溝通。 雖然防盜器穩定了公司財源,陳尚仲卻不因此滿足。 受到好萊塢科幻片的影響,陳尚仲把腦筋動到紅極一時的霹靂車閃燈去,他突發奇想地把閃燈放到印表機自動切換器上(讓多台電腦得以共用一台列表機),「只要多加點巧思進去,也不花什麼成本,就能有很大回響。」這個以閃燈來顯示目前使用者的切換器一推出,立刻受到客戶好評。 靠著自動切換器打出名聲,宏正成立三年後,終於讓陳尚仲賺進人生第一桶金,一年出貨至少三、四十萬台,單單自動切換器這門生意,就讓宏正做了十年之久。
專挑競爭對手不要的市場 單一產品畢竟有風險,陳尚仲開始思考,「一台個人電腦那麼貴,若能弄個盒子,簡單切換就能給多人使用,那有多好。」沒想到,二○○○年這項產品送去美國展覽的時候,買家感興趣的竟然是讓一人控制多台電腦,陳尚仲回來趕緊做了一台多電腦控制裝置。就這樣,宏正靠著KVM創造另一個巔峰時期。 攤開全球KVM市場,前兩大廠商Avocent、Raritan,一家鎖定大型機房伺服器管理,一家是鎖定工廠的測試設備,宏正特別繞過這兩個老大哥,專挑中小企業的市場,「那是美國大廠都看不上眼的(市場),宏正那時可說是如入無人之境。」說起這段歷史,陳尚仲忍不住起身到一旁展示架拿下一台KVM,這可是陳尚仲的祕密武器,因為送去美國Comdex Fall展覽,居然受到美軍、NASA的青睞,訂單也跟著來。 「說幸運,可能也是有一些啦!」從一開始的不知道市場在哪裡,到後來因緣際會拿下最高階的訂單,陳尚仲將功勞全都歸給產品,抓住了高端客戶在嚴苛環境的使用需求。 其實,讓宏正可以把產品賣到軍用、航太市場去,最重要的祕密武器,還是宏正的研發力。「成立三十四年來,研發部門一直是最花錢、也最龐大的部門。」從一開始的三個人,到現在整個研發部門已經擴張到二五○人,在陳尚仲的堅持下,宏正每一年都撥出營業額的一○%至一二%作為下一年的研發費用。 陳尚仲說,「這個投資帶回很好的效益,整個研發團隊,有三分之一的人投入基礎研究、三分之一投入創新研發,只撥三分之一的工程師維護日常的產品線。」代理宏正KVM產品長達五年以上的精技電腦副總經理陳進長補充,一般來講,賣東西的人總是強調市場需求,但宏正對於代理商的態度,卻是特別注重產品功能的解說,為的就是讓代理商能完全認識產品,「應該說,他們(宏正)對自己的產品真的很有信心。」。 這三十多年來,陳尚仲最看重的就是內部的研發,每年都會開發六、七十項新產品,只要毛利率低於五○%的,一律放掉。雖然產業景氣高高低低,但陳尚仲始終相信,「公司要成功,先決條件就是研發。」代理商抽單 激發打造品牌只是,創業總不可能一帆風順,最大危機來自於一個代理商的抽單。 二○○○年時,宏正一半營收來自於美國,在這裡頭,一半是宏正自有品牌打出的名聲,另一半則是代理商貝爾金(Belkin)替宏正打下的市場。眼看宏正產品越來越好賺,貝爾金開始向陳尚仲提出獨攬美國市場的要求,陳尚仲拒絕了。 「如果把整個美國市場都給貝爾金做,我怕日後發展,宏正會反被掐住咽喉。」陳尚仲遇到了所有企業都會遭逢的難題,到底要養大單一客戶,還是分散風險。 就在陳尚仲拒絕貝爾金提議不到一年後,貝爾金默默找好了替代供應商,就是要換掉宏正,無預警砍單來得突然,那一年,宏正的營收一下子就掉了三○%。 貝爾金的抽單加深了陳尚仲的信念:他要發展自有品牌! 過去,宏正默默做著貼牌的生意,產品外觀一定掛客戶品牌,宏正品牌只能悄悄打在機身內部;但經過一段時間,宏正的品質逐漸在網管工程師圈中流傳開來,不少歐洲客戶直接指名要宏正的產品,通路商也開始要求宏正將商標擺到產品外觀上,讓宏正打開了經營自有品牌之路。 為了讓宏正的品牌走上國際,其實陳尚仲花了不少功夫,一開始還找來廣告公司幫忙構思公司的英文名,一口氣就提出了二、三十個英文名,給他們選擇。 最後選擇了ATEN,理由很逗趣,「是為了要讓宏正名字能夠排在公司名冊的第一頁。」陳尚仲一開始就鎖定以A為開頭的英文名字,「TEN」則代表希臘神話中的太陽神,「ATEN」成了宏正的英文名。 「用閩南語念就叫作『會賺』。」說到這,陳尚仲也忍不住大笑。 宏正的成功,在台大商學研究所教授陳忠仁看來,「宏正是典型的隱形冠軍,從一開始就選定一條『孤僻』的路線。」正因避開紅海市場、專攻利基產品,讓宏正從成立至今,公司毛利率從沒跌破五成。 目前,宏正自動化早已登上全球第二大的KVM生產廠商,每三台KVM,就有一台是出自宏正之手。 走過三十多年的創業路,陳尚仲感嘆:「人生第一次報價,就是一輩子的報價。」在創業之初,二十出頭歲的小夥子從來也不知道怎麼定價是合理的,但看著當時收音機代工、電話機代工的同業,都被砍價砍得亂七八糟,讓陳尚仲體悟到產品「原創性」有多重要。 看著拿在手上的KVM,即使作為董事長,陳尚仲腦中總不斷思索著「還能多做些什麼」,他說:「『做超過』(不斷研發)這樣的文化,一直延續到現在。」成了宏正這一路能夠創造高毛利的祕密武器。
宏正自動科技
成立時間:1979年
負責人:陳尚仲(前左)
資本額:15億新台幣 主要業務:多鍵盤螢幕切換器(KVM)、專業視訊轉接與延伸系統近三年每股稅後純益EPS:4.79元(2010年)4.32元(2011年)4.03元(2012年) 陳尚仲
出生:1959年 現職:宏正自動科技董事長經歷:宏正自動科技總經理 學歷:萬能工專電子科 |
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冒菜館子開進了重慶,但能做到這兩家規模的卻少之又少,標準化管理和較強的複製性是這兩個大品牌的決勝秘訣。
本是冒菜卻披上「火鍋快餐」的馬甲!
火鍋、串串香、麻辣燙、毛血旺?最近不少人逛街時解決吃飯問題,選擇每味每客或佈麻佈辣就餐時,都會想這是一種什麼美食。業內人士說,這是流行成都多年的一種餐飲模式——冒菜。
按照百度百科的介紹,「冒菜」是成都的特色菜,與重慶麻辣燙略微不同,「冒」字在這裡是動詞。準備一鍋麻辣鮮香的湯汁,把菜用一個竹勺裝好,一般一勺就是一份。冒菜的原料不限,這點和串串香類似,什麼都可冒,什麼都可上桌。
「每味每客」、「萊得快」與「八方魚蛋」都是同一家母公司旗下的品牌,「其實也不能完全稱作冒菜,它類似於地下商場的『串串』。」該公司老闆李映泉表示,能體現重慶美食又容易複製,他們最終選擇了目前每味每客的模式。
「我們最初做的時候是碗碗,後來也改成了稱斤數。」佈麻佈辣品牌的所有者,北京百年渝府餐飲有限公司負責人陳飛義表示,更改模式後他將自己的菜品做了一個定義——重慶火鍋快餐,「我們正在思考更名,不再叫冒菜」。他說。
不過,儘管兩個大品牌都否認自己做的是冒菜,但從餐飲的烹飪方式上看,應該還是冒菜無疑。
按碗賣變按斤賣:單店毛利超50%
2012年2月底,佈麻佈辣的第一家店在觀音橋拓展大廈開業,第二家店則設在南坪萬達廣場。4月,每味每客的第一家店舖開在了佈麻佈辣萬達店的旁邊。新的模式吸引了佈麻佈辣,讓其很快改變了「碗碗」的模式,也做起了按斤(兩)計價。
「葷菜素菜分開撿,分別稱重計價。」這種模式是兩位老闆認為他們與成都冒菜最大的區別。同時,冒菜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都開得有,無論是衛生環境還是就餐環境,都不能與二者相提並論。
這兩個品牌的「重慶版」冒菜基本上都開進了高大上的商業中心,也成為不少商場爭相引入的餐飲業態。
「我們做的是一種標準化,也就是擺脫餐廳對廚師的依賴。」李映泉說,從2005年開出第一家萊得快時,他們就對標準化輕餐飲做過一系列研究,成為其迅速擴張的秘訣之一。
按照每味每客老闆李映泉介紹,其單店的毛利在50%以上,佈麻佈辣的陳飛義更是坦言,絕對超過50%。
重慶市火鍋協會一位副會長表示,冒菜在成都的流行,主要是其性價比上的優勢,但在口味上與重慶的火鍋和麻辣燙也有相似之處。前些年也有成都的企業來渝開店,但成功的案例不多,更多的冒菜館走進了區縣,進軍重慶的二三線城市,「這與消費習慣有關,就好像成都的串串做得很牛,但在重慶,火鍋館肯定比串串好做。」他認為,投資者如果想要開冒菜館,還是要做好市場分析,同時也要量力而行,避免造成太大損失。
| ||||||
十月十九日晚上,當全球上千萬名玩家守在螢幕前,觀看於首爾舉辦的線上遊戲「英雄聯盟」世界冠軍賽時,金士頓、華碩、技嘉與微星等電腦大廠的高層,更是緊盯著這場賽事。因為從前在父母師長眼中深惡痛絕的電玩遊戲,已經變成一種新形態的賽事「運動」,更是台灣電腦產業看重的一片新藍海。 簡稱為「電競」的電子競技(eSports)賽事現在到底有多熱? 以往跟遊戲並不常聯名的可口可樂,開始願意贊助賽事;專門轉播各類運動比賽的體育頻道ESPN,自今年開始轉播電玩比賽;甚至連創業二十多年,從來沒有做過非記憶體或零組件相關生意的金士頓,今年也大張旗鼓獨立出電競品牌HyperX,開始賣電競玩家專用的耳機與周邊商品,就可以略窺一二。 重度玩家含金量高!只看效能,十萬元筆電也買 在電腦(PC和NB)需求衰退的趨勢下,近年開始蓬勃發展的電競市場,雖然目前餅還不大,占各電腦廠營收約莫一成,卻因顧客是一群含金量高的重度玩家,加上毛利高,成為台灣電腦系統廠的兵家必爭之地。 電競市場含金量高,是因為對電競玩家來說,極致的效能,往往比性價比來得重要。在台灣經營英雄聯盟、自己過去也是電競選手的競舞娛樂執行長劉佳衢觀察,很多玩家單純為了鍵盤按下去的反饋手感,便願意花比一般鍵盤高上五倍、十倍的價格,購買一個數千元的電競鍵盤。 而電競產品除了售價翻倍,毛利更呈倍數成長。 一位不願具名的電腦品牌廠高階主管透露,筆電毛利率通常很難破一○%,但電競筆電一台動輒五、六萬元,甚至逾十萬元,平均毛利率高達三○%,對許多電腦廠的財務助益不小。微星科技今年九月營收近八十二億元,創四十二個月以來新高,市場便解讀,是因其電競筆電銷售增加帶來的成績。更有法人預估,微星今年的筆電業務拜高毛利之賜,可貢獻EPS超過一元。 但與一般科技業開拓新產品,首重研發與製造不同,電腦廠切入電競市場,其實大多是把原有的產品「舊酒換新瓶」重新包裝。 「掛上電競之名的產品,其實都是行銷加值。」資策會MIC分析師李易鴻分析,所謂電競專用的電腦主機、筆電或主機板、顯示卡等,多數是一般消費市場原有的高階筆電、高階顯示卡等產品。因此,對這些電腦廠來說,投入電競市場需要額外付出的研發製造成本並不高。 但要想在電競這片新藍海中脫穎而出,真正的門檻,在於如何找到跟電競玩家溝通的方法與管道。 大廠向運動品牌取經!贊助比賽,讓玩家買認同感 過去,電腦賣場、政府或企業採購案是電腦產業習慣的通路,產品規格與性價比則是電腦廠習慣與顧客溝通的語言,但這些,在電競市場卻不適用。 電腦廠要想在電競市場立足,得先向運動品牌取經。 就像耐吉、愛迪達等運動品牌,透過長期贊助NBA、世足賽等大型運動賽事,或長期支持特定隊伍與選手,藉此得到球迷的認同,進而能以較高的價格,銷售選手所穿戴、使用的產品,劉佳衢分析:「玩家買電競商品,為什麼願意花那麼高的價格?除了效能之外,從心理上來看,『我想買跟我喜歡的選手一樣的東西,』是買認同感。」 因此電競品牌想在市占率上領先同業,通常得仿效運動品牌長期贊助賽事的模式操作。小至在選手的隊服上縫品牌臂章,大至長期冠名支持電競賽事,聘請熱門選手代言,才能獲得玩家的認同。 道理雖然簡單,但對電腦廠而言卻得改變「賺快錢」的心態。「有些人一季投(贊助)完就不投,才三個月,你財報上一定不會顯現出成效。」劉佳衢觀察。 挑戰:市場變數大才研發硬體,遊戲熱頭已過 因為須長期投入行銷資源,加上市場尚未做大,在產業趨勢向下的電腦產業中,不是人人都有本錢做電競。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周士雄透露,台灣曾有一些二三線的電腦品牌,想投入電競市場,但礙於品牌缺乏優勢,以及資源不若市場先行者豐富,而打退堂鼓。 相對於主流電腦市場已經相對成熟、穩定,被熱門遊戲所驅動的電競市場,變數較多。「前幾年,模擬飛行遊戲很紅的時候,有廠商研發先進的抬頭顯示器,但曾幾何時模擬空戰的遊戲市場突然間就消失了,這些心血就白費了。」該名電腦品牌廠高階主管回憶。 在不斷衰退、缺乏新動能的電腦產業中,抓緊電競趨勢,善用現有資源重新包裝、開拓出一片高平均銷售單價(ASP)與高毛利的新藍海,廠商們正試圖為走向夕陽的產業,找到新的活路。 【延伸閱讀】玩家撒錢,電腦廠營收進補——大廠投入電競事業成績單 ■華碩明星商品:桌機、筆電成績與進展:電競筆電在台市占率逾4成 ■微星明星商品:筆電、主機板、顯示卡成績與進展:9月營收創42個月新高 ■曜越明星商品:鍵盤、耳機、滑鼠、滑鼠墊成績與進展:電競產品占營收約4成 ■技嘉明星商品:主機板、顯示卡成績與進展:今年成立電競品牌 ■金士頓明星商品:記憶體、固態硬碟、耳機、滑鼠墊成績與進展:今年成立電競品牌 整理:吳中傑 | ||||||
| ||||||
電子商務曾為葉奇鑫的人生帶來輝煌,但創業過程卻也留下滿身傷痕,讓他一度在心中暗許再也不要碰電商。但一趟日本之旅,他親眼見識到「零毛利」的威力,決定重出江湖,要帶領台日混血的中華優購在台灣電商混戰中,殺出重圍。 撰文‧何佩珊 開門做生意卻不賺半點毛利,可能嗎?就是這個令人好奇的念頭,吸引台灣網路界名人葉奇鑫重出江湖,以中華優購總經理身分再戰電子商務。外界好奇,在他的帶領下,這個打著「零毛利」口號的電商新兵,是否真能改變台灣電商版圖? 大學念電子工程的葉奇鑫,在研究所時改讀法律,還沒畢業就考上律師與司法官,但二○○五年,他的人生又轉了一個大彎,因為結合資訊與法律專長的傑出表現,被eBay相中,挖角擔任台灣區安全交易長,後來eBay與PChome合資成立露天拍賣,由葉奇鑫擔任營運長,也寫下他在電商界的代表作。但在離開露天後,一○年他創業推出兩岸網路免費開店平台「飛翔駱駝」,發展未如預期順利,可說讓他的人生首嘗敗績。 「每次體會都是一個傷痕,從露天到飛翔駱駝,那時我覺得身上太多傷痕,不該在網路的汪洋大海中繼續漂泊。」葉奇鑫坦言,他曾經有過「再也不要碰電商」的念頭。 然而,回到律師老本行,經營事務所的日子卻讓他覺得人生好像失去目標。他自嘲那情景像是在「了此殘生」。直到中華電信行銷處協理吳學蘭以請益為由,親自到律師事務所拜訪,才又燃起他的熱情。 「我完全不知道她是在面試我。」葉奇鑫記得當時吳學蘭問他:「台灣電子商務還有什麼可以做?」他毫不猶豫就回答:「沒有了。」因為在他看來,若沒有創新商業模式,台灣電商市場已無太多空隙。但吳學蘭不死心,希望葉奇鑫一起去日本和合作夥伴伊藤忠與Benefit One談過後再做決定。 Benefit One是日本第一大,以提供企業員工福利外包服務為主要業務的電商平台,而比較特別的是,因為他們的收入主要來自以企業福利金繳交的會員費,而非商品銷貨收入,所以可以在不賺取銷貨利潤的情況下,將產品以低於市價的價格售出。 訪日找商機 決﹁再試一次﹂「這真是我看過最奇怪的商業模式。」親自走一趟日本,葉奇鑫發現,「他們不在乎毛利,甚至還願意倒貼,在乎的只是會員快不快樂。」這確實是台灣還沒有過的商業模式,讓他不禁有了「再試一次」的念頭。 只是在他點頭同意後,過去創業的艱辛點滴,讓他又心生卻步,因此中華優購第一次工作會議召開時,他就當了「落跑總經理」。但時任中華電信財務長的葉疏沒有輕易放棄,他認為以葉奇鑫豐富的經驗和人脈,一定可以幫新公司快速就定位,因此一再遊說,誠懇的態度讓葉奇鑫很感動。 最終是朋友的一句話讓他下定決心:「Simon(葉奇鑫的英文名),你快五十歲了,這是你最後一次機會。」抱著放手一搏的覺悟,葉奇鑫終於決定再次投入電商懷抱。 如他所料,即使背後有台日兩大強力股東作後盾,創業終究是一場硬仗。原先他們計畫在台灣複製Benefit One在日本的模式,主打企業福委會市場,但事情卻不如想像中簡單。 新模式啟動 拚損益兩平「我正式進辦公室是(一四年)二月,大概六、七月就發現要在台灣福委會推動這個模式的難度是日本的十倍。」但他不絕望,轉念一想,「COSTCO在台灣深受消費者喜愛」。相比於企業的福委會,他相信台灣一般消費者更能夠接受付費會員制的作法。 而且他問自己,也問身邊的朋友:「如果一台電腦在PChome要抽一○%利潤,賣五萬元,而中華優購收一二○○元會員年費,不賺毛利,只賣四萬五千元,你會不會想要?」他的答案是肯定的,因此決定啟動轉型,將服務對象從企業員工,擴大到所有人,被形容是網路版的COSTCO。 除了日本兩位股東主要提供商業模式上的建議與協助,中華電信則是提供便宜的辦公室租金、網路費之外,更讓中華優購能以極快速度與眾家供應商達成合作,豐富平台上的商品數。「像85度C如果沒有中華電信幫忙牽線,我們是見都見不到的。」葉奇鑫透露,接下來中華電信全台灣的實體通路還會幫忙中華優購推廣付費會員。 「先把目光聚焦將平台做大,然後獲利。」資策會MIC產業顧問王義智指出,過去在露天,葉奇鑫就是以賣家免費上架的作法來吸收雅虎奇摩的客戶,成功為露天打穩基礎。雖然現在還無法判斷中華優購以零毛利作為號召,是否能重現露天當年的好成績,但王義智對中華優購選擇一條非傳統電商的路,持肯定的態度。而葉奇鑫則是很有信心,認為今年可以先做到損益兩平,且目標三到五年內挑戰PChome百億元營收規模,躋身台灣一線電商之列。 「成功的總經理是可以把公司帶上IPO︵首次公開發行︶的總經理。」葉奇鑫破釜沉舟立下這次事業的標竿。曾經是台灣電商界一號人物的他,是否真能讓此新商業模式在台灣打下江山?值得拭目以待。 中華優購 成立時間:2014年 資本額:1 億元 總經理:葉奇鑫 主要業務:電子商務平台 主要股東:中華電信、伊藤忠、Benefit One 葉奇鑫 出生:1969年 現職:中華優購總經理、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經歷:露天拍賣營運長、飛翔駱駝執行長、中華龍網總經理、eBay台灣交易安全長、檢察官學歷:東吳法律研究所碩士、交大電子工程學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