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英汽車業憂慮 脫歐後關稅大增

1 : GS(14)@2016-10-18 08:06:57

【明報專訊】英國汽車業恐在「脫歐」後面臨歐盟關稅的沉重打擊。部分汽車零件供應商表示,前景不明朗可能促使其將廠房遷出英國。英國汽車業目前從歐盟等地輸入零件,這些零件在歐盟與英國之間來回多次加工,最後才在英國組裝。若零件每次跨越英倫海峽也要徵收關稅,將打擊英國汽車業以至零件供應商,業界正考慮重新部署生產基地。

零件多次穿梭英倫海峽

豪華汽車製造商賓利(Bentley)的運動型多用途車(SUV)由展銷廳被買家駛走前,它的泵把(bumper)已穿越英倫海峽3次。賓利由德國福士(Volkswagen)所有,但總部設在英國克魯鎮(Crewe)。每輛賓利最後在英國組裝,零件卻來自世界各地,部分組件更要在英國與歐洲大陸之間來回加工。賓利這種供應鏈的模式,在英國汽車業相當普遍。若英國「脫歐」後,零件每次通關也被徵稅,將對英國汽車業構成打擊。

以泵把為例,賓利不少泵把在歐洲製造,然後運往英國總部檢查,再送往德國添加塗層,最後才運往英國組裝。至於柴油貨車的噴油嘴(fuel infector)則是由美國零件製造商Delphi生產。這零件採用了歐洲的鋼材,繼而在英國製造,然後運往德國加工,最後運往英國裝嵌。製成品最終可能賣給歐洲的柴油車製造商。要是這些柴油車最終又在英國市場出售,車子賣出前,它的零件已穿越英倫海峽5次。若每次通關也要徵稅將是可觀的開支,蠶食供應商的利潤。

行業提供近17萬製造業職位

根據貿易組織SMMT,英國汽車業支持16.9萬製造業職位,其中7.8萬來自供應商。全球20個最大的零件製造商,有18個在英國設有業務。英國每年有價值40億鎊(約377億港元)的汽車零件出口,當中三分之二輸往歐盟,大多數英國的汽車材料都是進口的。

(金融時報)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090&issue=2016101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480

企業績優 美股早段漲百點 受惠脫歐後旺市 美金融股跑出

1 : GS(14)@2016-10-19 06:06:50

【明報專訊】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刺激市場購買國債避險,華爾街大行上季的核心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FICC)交易部門表現亮麗。高盛昨公布第三季盈利按年增長近60%至21億美元,每股盈利4.88美元,遠高於分析師預期的3.74美元,並遠超去年同期的2.9美元。高盛昨早段股價曾升逾2%。受高盛、Netflix、強生等業績向好帶動,美股昨早段上揚,道指曾升逾百點。

近期公布業績的摩通、花旗、富國及美銀,盈利都比預期好。《金融時報》表示,業績反映華爾街大行的「強者堅持到最後」的策略奏效。當瑞銀、瑞信、德銀等歐洲大行在逆境向投資銀行業務開刀,精簡投行的業務,美國大行卻咬緊牙關盡量保留人手和資產,如今終獲回報。

高盛董事長兼行政總裁Lloyd Blankfein稱,業務表現穩健抵消了季節疲軟的影響,高盛將繼續謹慎地管理資產負債表,並從旗下提供給客戶的廣泛產品中受惠。這是高盛連續第二次實現季度盈利增長,之前曾連續4季下滑。

高盛連續兩季盈利增長

高盛上季收入按年增長近兩成至81.68億美元,其中來自固定收益證券、貨幣及商品交易的收入增長34%至19.6億美元。高盛的股本回報率11.2%,較上年同期的7%顯著提升,也是去年首季以來首次突破10%。股本回報率是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其股本回報率去年第四季觸底,由於不良銷售抵押支持證券(MBS)被徵收51億美元巨額罰款,令其股本回報率跌至不到1%。

貝萊德季績超預期 大摩料不俗

華爾街大行之前都在沉着應對,例如花旗堅守投資銀行業務,分拆部分零售銀行業務,退出日本、巴西和阿根廷市場。摩通上季FICC收入按年增長48%至43億美元,花旗和美銀的FICC收入按年至少也有三分之一的增長。全球最大資本管理公司貝萊德(BlackRock)第三季業績也超出預期,每股盈利達5.14美元。預計今天公布業績的摩根士丹利也會表現不俗。

低息仍擠壓銀行零售業務

JMP證券稱,FICC廣泛向好,投資銀行業務穩固。不過麥格理的分析認為,這良好勢頭未必可以持續。第三季交易量大增主要是受英國「脫歐」公投後的一次性效應提振,客戶紛紛調整倉位導致交投上升,加上去年第三季的對比基數低,令大行上季表現向好。花旗財務總監John Gerspach稱,第四季交易可能會出現正常的季節性下降,但為企業提供的收購和募資諮詢業務應該穩定。

不過低利率環境仍在擠壓銀行業的零售業務,在華爾街大行中以零售部門龐大的美銀影響較大。當前監管機構對零售銀行業務的規管亦有所收緊,例如富國最近亦被揭擅自為客戶開立帳戶,行政總裁John Stumpf辭職。

(綜合報道)

[國際金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476&issue=201610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750

「狂人」入主白宮 勢如英公投脫歐後 市場波動反利投行收入

1 : GS(14)@2016-11-10 07:43:44

【明報專訊】「狂人」特朗普擊敗希拉里成功入主白宮,為投資市場帶來一陣騷動。不過,目前特朗普對經濟、貿易協議,以至金融監管的取態仍有很多不確定性。普遍分析認為特朗普當選,市場料重演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的動盪局面,銀行股亦會在沽售潮中受挫。不過高盛、摩通、摩根士丹利等大行仍可望在動盪市况下交易收入急升,有助本季財報表現。

研究機構Autonomous Research表示,若市况持續波動,股匯債市的交易將會增加,若波動在合理範圍而非出現崩盤,今年第四季至明年首季的交易量將顯著提升,令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行像第三季一樣,從英國公投決定「脫歐」的波動中受惠。當時交易急增,帶動投行收入增長。至於潛在的政策變化,現階段很難判斷,難以反映在短期的交易中。

金融規管望放寬 利好銀行業

倘特朗普實現其減稅及增加基建投資的承諾,將可望促進經濟發展,令孳息率曲線陡峭,刺激更多企業發債,利息收入增加將有助銀行業。Smead資本管理稱,特朗普上台,被認為是「大蕭條」以來最全面的金融業規管法案——《多德-弗蘭克法案》(Dodd-Frank)將有望略為放寬,令銀行業受益。不過倘若特朗普奉行貿易保護主義,將不利大型跨國銀行以至跨國出口巨企的前景。倘跨境資本流動減少,可能會損害主要為企業服務的金融機構。

貿易保護主張 不利跨國巨企

摩通的策略研究報告指出,他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包括提高中國和墨西哥的進口關稅,較容易通過行政命令,而毋須國會批准。《華爾街日報》分析稱,就算美國避免與中國及墨西哥爆發貿易戰,只要貿易協議面臨修訂,亦可能損害出口型的跨國巨企。特朗普一直批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聲言要重新談判條件。分析師稱,若特朗普政府試圖擬定新的雙邊協議,可能會讓通用電氣、Caterpillar等美國企業大感困擾。這些公司一直支持以自由貿易作為進軍海外市場的手段。

由於「奧巴馬醫保」擠壓私人保險公司的利潤率,希拉里又聲言要限制藥物價格升幅,聲言要推翻醫保的特朗普,一般認為對醫藥股有利。市場亦憧憬特朗普增加軍費,對軍工股有利。

明報記者

[黃展翹 理財專題]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85&issue=20161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785

文翠珊搶工黨票保證脫歐後增勞工福利

1 : GS(14)@2017-05-18 02:08:13

英國將在下月8日提前大選,形勢大好的首相文翠珊(圖),為搶工黨票源鎖定工黨慘敗,昨日宣佈本周將公開的保守黨競選宣言,除了會保證脫歐後英國的勞工福利不會倒退,更會有「保守黨政府史上最大幅提升勞工權利」。保守黨的政綱包括僱員享培訓假期權利、子女離世者可放喪假、僱員可以照顧家庭為由放最多52周假期、違反退休金規例僱主可被刑事檢控;又承諾按工資中位數提升最低工資、確保上市公司僱員在董事會上有代表等,而現行歐盟法例下的勞工權益則維持不變。她矢言要全民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下月的選擇再也明顯不過:在我的保守黨團隊下享受經濟穩定,工人有更好的協議;或在(工黨黨魁)郝爾彬治下一片混亂,他的荒謬政策會摧毀經濟和就業」,針對他的國有化政策。


工黨擬3,723億醫改

工黨沒有坐以待斃,郝爾彬承諾額外花370億英鎊(約3,723億港元)改善國民醫療系統(NHS),目標是確保病人在18周內得到治療,至2020年讓輪候名單上的病人減少100萬,稱「試想像如文翠珊領導的保守黨再執政五年,NHS會發生甚麼事,它會面目全非」。英國《獨立報》/《衞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516/200226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56

貿發局﹕公投脫歐後 英中小企積極落戶香港

1 : GS(14)@2017-10-01 19:17:31

【明報專訊】去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屬市場意料之外,隨着細節落實,貿發局總裁方舜文表示,今年貿發局於倫敦舉辦的年度推廣活動中,更見英國中小企對在亞洲發展有興趣,當中以金融科技、電子市場推廣、基建等公司為主,認為脫歐令公司離開歐洲的舒適區,她指去年在港註冊的英國公司數目上升4%至逾600多家,當中超過50%以香港為區域總部。

方舜文表示,今年貿發局在倫敦的推廣活動中,有三成為新參與者,她指英國的金融科技企業比香港走得更前,這些企業落戶香港的原因,主要是希望將來可以進軍內地市場,但現時在內地法制不健全及語言不通的情况下,英國企業首選仍為香港,仍「未敢到內地」。

希望進軍內地 首選香港

初創企業的主要集中地為美國,其次為英國,她指英港兩地政府剛就金融科技發展簽署合作協議,金管局旗下的金融科技沙盒亦提供機會,讓這些企業更適應港監管環境。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貿發局晚宴上主動提到英政客質疑司法獨立的講法不公平,方舜文表示,香港的司法制度對於中小企而言至關重要,她指雖然在路演期間並沒有遇到這方面的提問,但認為仍然有責任加強投資者的信心。她又指,在出訪期間與不少英國基建公司交談,其中有與專研風切變的公司交流,對方亦有意將業務擴展,香港在英國的直接投資的步伐亦未有減慢的趨勢,在房地產、能源及港口業務佔比較大。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836&issue=201709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