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关于李宁动向之类运动用品股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30278.html

春节看了不少bloger好象很多价值投资者都中刀中国运动用品股.
而且很多还乐此不疲持续逆向投资.

那我就来说下我不看好这行的理由.
07年我就看过动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现金.真是现金牛!
去年我7.1我写半年巨献也提到过内销股但不包含运动品牌股.早就提示过不可介入运动品牌.

半年巨献之投资策略(此帖不涉及代码)
未来一年做空任何以中国制造为关键词的公司
未来一年做多任何以中国消费为关键词的公司
不包括中国运动品牌
也不包括房地产,房地产以政策为准


版权所有:潜水员 原作 提交时间:2010-07-01 13:33:25


不看好的具体理由主要是四个

A.个体理性导致的集体非理性就是泡沫

个体理性,08-10年所有运动品牌都上市圈钱.然后在Real market上跑马圈地.

放眼过去.匹克一万家 李宁一万 安踏一万 361 特步 喜得龙 鸿星尔克 美克 甚至野力..听说这家?在新家坡上市的.

每家都是拿了巨额投资圈地去了.就个体而言他们绝对的理性.如果我是他们的老板一样圈地一样砸钱.

问题是就一个行业来说这就导致了泡沫.

2010年上半年我特意跑到345线城市看过一圈.镇子上已经可以看到361特步之类专卖店.有新开也有开了若干年

3线城市更不用说已经在一条街上看到不至一家.我是说一个品牌不至一家.安踏我就看到过两三家.

从这个Real market的观察看,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拓展空间已经有限.无论你用什么理由,只需要看看镇上的消费水平就可以知道.一家足够.如果所有品牌都来开专卖一定吃不饱.这点只需要常识就可以得出结论.

当然这些都是报表上看不到的.

所以全信书不如没有书.全信报表等于是在看着反光镜开车.很牛但是只有碰到坑才知道是坑.没有任何先验性.

B 库销比

代理商制度和库销比会导致在加速开店阶段财务数据异常亮丽.

我看了那么多博客竟然没一个提到过库销比.可见多少脱离实际.

做过生意的都知道,代理上开店一般厂家都会要求库销比在1:3-6之间.

就是新开店要进三个月或者六个月的销量做为库存.

所以简单可以推算如果加速开店周期内销售会成倍增加但是都是增加在渠道中而没有到客户手中这当中的差别很值得玩味.

反过来如果开店减速,那么财务上的反应也提前.只要开店速度减缓销售立刻加倍下滑.

这算是代理制+库销比的一个财务特征.所以这波的运动品牌下滑核心未必是销售下降只是开店速度减缓后导致的财务数字显示.

增长没了.那么这些公司必须重估.


C.运动品牌有行业属性.看行业不看特定公司.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行业领袖的言论.

比如地产就要看王石在说啥.

运动品牌呢?看张志勇呀.2010年7月1日他就说过运动品牌减速,难道要他高呼你们可以来做空了?

李宁CEO张志勇:体育用品高增长时代结束
2010年07月01日
李宁[25.75 -1.91%]公司CEO张志勇昨日表示,国内体育用品市场30%以上的增长时代已经结束,今年增速在15%左右;在人力成本和租金成本上涨的压力下,大量开店战略面临天花板,运动用品企业必须提升现有门店单位面积的效益产出。
张志勇是在李宁公司成立20周年品牌重塑战略新闻发布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张志勇说,2008年之前,体育用品市场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是行业的爆发增长期;2009年,行业增速降为11%,今年增速在15%左右,转入行业的稳定发展时期。
张 志勇说,2009年前后,国内体育用品市场打折现象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各大体育用品企业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导致竞争力降低。此外,目前劳动力成本日 渐增加,这意味着产品的制造成本水涨船高,而体育用品零售店的用工成本也相应提高,加上城市商业繁华地段租金大幅上升,整体来看企业通过扩张门店数量提升 业绩已触到天花板,提升现有门店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十分必要。
在国内一线城市,繁华商业地段的租金水平已经越过每年每平方米10万元的门槛,而劳 动力成本增加对于依靠代工的李宁公司来说,在成本上也构成一定压力,张志勇说:“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推动力,此前主要是靠分销,也就是开店;但这不是一个 没有止境的事情。”接下来,提升门店平效(终端卖场平均每平方米的销售金额)显得颇为重要。以李宁目前的门店为例,销售较好的门店平效是一般门店的3.6 倍,提升平效的空间很大。
国内体育用品品牌在开店数量上的竞争一直很激烈,随着开设独立门店所受到的成本约束越来越大,张志勇认为竞争焦点有可能 重回百货商场。李宁方面的资料显示,未来体育用品的销售模式将逐步向店中店的模式转变,不同品牌必须在同一店铺内脱颖而出,才能获得消费者的认同,这需要 从文化和感情上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需要进行品牌创新和产品创新,张志勇说:“要在百货商场中胜出,你的产品必须鲜明有个性。”
根据李宁正式公 布的品牌重塑战略,李宁新标识将从原来的“L”形转变为类似于汉字“人”的字形,品牌口号从“一切皆有可能”变为“Make The Change”(改变一切),张志勇说新的品牌标识和口号将在全国李宁的门店分期进行更换。李宁目前在全国有7000余家门店

张志勇在说行业减速,动向把秦大中换掉难道还不是行业危机来临的信号?如果这些都不是?那么什么才是?

普遍意义上说,企业战略转型都是碰到危机后的动作哪怕不是碰到危机,我们也可以用财务语言解读.要转型不就是要花钱吗?转型是对前期的否定,没见过公司异常红火生意来不及做公司要转型的一定是增长减慢或者衰退然后发现原有招数已经用老消费者不吃你那套!,
用财务语言就是销售减少开支要增加.那么利润必定减少且不去计算估值是否变化.利润的变化直接导致股价下跌.这都是可以预见的.

而且显而易见.至于转型能否成功,这和我们投资者无关.等转型成功再探讨.至于转型的痛苦谢谢.请企业家自己承担.

一个行业都在转型不是行业出问题才怪!避之不及!

D.行业对手的动态决定行业变迁

翻开近30年的中国商业历史,一直就是内地企业和外资企业缠斗的历史.内地企业永远是走农村保卫城市.先2-3-4线城市扩展然后到一线肉搏.运动品牌也是如此.
外企从不重视到重视.从一线开始逐步渗透.
从电视机开始到白色家电到手机.每次都是同一个故事的翻版.
而且只要外资重视哪怕开始重视2-3-4线城市.内地企业就要承受压力.
运动品牌也是如此.更有意思的是单就一线城市而已Nike之类已经开设无数Factory store这些商店价格的竞争力并不在李宁安踏之下.
所以只要渠道下沉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从目前形势看,Adidas换帅.和Nike渠道下沉的力度都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所以早期因为对手的不重视获取的市场分额能否保持?这个疑问不解决我看会重复过去的商战历史.

综上所述。
四点1.泡沫2.库销比3.行业领袖言论4.竞争对手动作。
可以看出运动品牌短期内不值得投资。短期的长度是2-3年。
三年后应该可以看出端倪谁会是家电行业的长虹或者美的。
从整个行业看.我也咨询过无数业内的看法.李宁还是最有希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26

關於李寧動向之類運動用品股3 takeout

http://space.wolun.com.cn/2589/blog/41026.html
現在寫第三篇

過去的一年運動用品股應該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撇開股價不談。

從行業發展趨勢角度觀察這一年也有很多變化。這裡寫一下我的看法。

中國的運動用品股有兩個最大的特徵

1.利用加盟+經銷商快速擴張

2.訂貨會模式

其他的特徵還不具有普遍性。

比如運動服裝休閒化這是動向的絕招。相對而言李寧和安踏還是走的運動專業化這條路。安踏好像請了原來銳步的老大新的綠色加內特的形象店還是非常的漂亮。

比如央視5套化,這是除動向以外幾乎所有2線運動品牌的必殺技。什麼喬丹什麼361 都是貴人鳥之類。

就我的觀察而言。這兩個最大的特徵應該已經碰到瓶頸。

本質上講經銷商和訂貨會模式是一個事情一個模式。

這個模式在快速擴張特別是快速在234線城市擴張是起了極大作用。但是這個模式也有天然缺點。

主要是兩個
1.對終端控制力
2.對市場反應速度。

特別是走運動服裝休閒化這條路的比如動向秦大中離職後原來adidas老闆接任。沒過幾天一定又離職了。
回頭看現在一線城市最火的休閒服裝類似優衣庫之類都是直營+快速反應這已經成為新的商業模式。
所以動向之類走休閒化的路會很難走。

李寧之類走專業體育的相對好些。
比如Nike和Adidas目前以我所知也是走代理商制度。
Adidas2011好像已經盈利。因為新官上來管了非常多的不盈利店同時處理了庫存輕裝。

這裡還是涉及一個大問題。大品牌和大經銷商之間的博弈。

某種程度大品牌還是比較強勢。這點上李寧之類可替代性強所以相對的弱勢。

另外今年最紅的網球。李娜簽約給Nike 鄭潔簽約給安踏。李寧半點沒撈到。

寫著寫著突然想到一點。做投資不應該太過關注企業運營和未來方向
更多用旁觀者觀察者的視角去界定企業價值。至於企業未來會如何不是投資者能關注的。
且就寫到這裡。

文章的核心是國內體育運動品牌碰到瓶頸突破或許就在代理制和訂貨會制度上。看誰在這方面有變化會成為下一個贏家。
關注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89

思考的碎片---5/10 不看好viddy+socialcam之類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nkg.html
思考的碎片---5/10 不看好viddy+socialcam之類

instagram被FB吃掉後,現在最熱的應該是viddy+soicalcam之類視頻分享app

我特意試用下,發現這東西沒法流行。這裡說下理由。主要還是從消費者體驗角度入手

作為一個亞洲人或許視野還不夠開闊,特別對歐美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把握上,我只是從我的角度分析。


早前分析過人機交互的趨勢
從文本(DOS)--圖形(window3.1)--觸摸屏(iPhone)--手勢(Kinect)--語音(Siri)

這個趨勢非常明顯是一個擬人化的趨勢,人和機器的互動逐步做到類似人和人的交互。
或者可以說人在偷懶省略了學習的過程(dos是需要學習的,ipad現在嬰兒都會自己玩)

那麼回到命題本身,instagram---Viddy是人和人分享信息的趨勢嗎?
內在邏輯是internet以來分享從最早的聊天室 -- BBS--blog--photo--video
從文字到照片到視頻的分享趨勢

我看下來答案是否定的。

視頻從來沒有照片流行。video camera問世到現在也有超過20年,但是用途最廣的還是在家庭活動和旅行途中。

我用常識判斷照片VS視頻的流行度比打過是10:1.無論是從數量角度,還是使用時間角度。

或許反對意見會說YouTube,拜GFW之賜,我後來很少看youtube不過按照我在土豆和早期youtube的經驗看,YouTube內容中自制和轉載的比例也差不多是1:10這個數量級。
自拍的視頻還是少數。

早前有文章分析過為何instagram如何戰勝Flickr/ http://tech.sina.com.cn/i/2012-04-13/08286953121.shtml

Facebook和Instagram或許不是最好的圖片分享社區,手機拍照的畫質和藝術性也無法與專業單反相機相比 ,但手機拍照和便攜分享帶來的巨大潛能卻是定位高端的Flickr所無法企及的。

這個討論似曾相識,黑膠 VS CD時候也有探討,毋庸置疑音質是黑膠好但是CD便利。
最後的黑膠依然存在但是被邊緣化,Flickr也會存在,存在於頂級單反用戶群中,但是instagram會成為主流。Flickr會是小眾。instagram會是大眾。

通過這兩個我的常識1.PC時代視頻流行程度低2.大眾的才會成功。 
就可以推導出視頻app沒法成功

同時換一個角度看問題。
1.照片可重複,且可修改修正。這點上視頻更具一次性特徵。(雖然instagram+viddy都有濾鏡,但是照片濾鏡和視頻濾鏡不一樣,一個是對單一映像的一個是對連續映像的)同時不方便修改分享(privacy, too much information單張照片可以用不同濾鏡過濾到不想分享的東西)
2.視頻比照片耗電無論上傳還是觀看。耗電對手機是致命的
3.照片比視頻更碎片化,無論上傳還是觀看
從上面兩個角度看視頻在流行度和使用度上都無法比照片分享更流行。
最後一點instagram如果要加視頻分享是否很容易?包括path加一個視頻按鍵即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3

投名匯首頁blog 個part有下D 人ge icon 加篇文ge 一小部分 zkiz.com realblog 得文字 好似難少少睇有乜人發新文之類

1 : GS(14)@2011-01-19 07:27:16

其實zkiz.com ge 功能都齊全
我覺得面板美化下可能好D, D 配色+圖像可以改下


唯一分別...投名匯首頁blog 個part有下D 人ge icon 加篇文ge 一小部分
zkiz.com realblog 得文字 好似難少少睇有乜人發新文之類

暫時係呢樣
2 : GS(14)@2011-01-19 21:07:34

不如在zkiz.com重建主頁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6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