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ena.html
任何企業的業績波動都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一般的企業可能會出現一兩年的高增長,好的企業可能出現短期的放緩,但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企業長期向好則是必然的,放棄偶然,追逐必然。
價值投資懂得的不一定做,做了的常常難以堅持足夠長的時間以看到最終的結果。道理並不複雜,執行與堅持才是最困難的,這是大部分人不成功最主要的原因。
今天在路上看到幾個農民工,挎著大包小包,瓶瓶罐罐去火車站,頭髮蓬鬆,衣冠不整,但仔細一看,其中一個上身361,腳上安踏,不得不說消費真的升級了。
可選消費毛利率較高,成本控制沒那麼厲害,行業不會向畸形發展,很多大眾消費品如乳業和屠宰業毛利率低,競爭白熱化,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想著法子生存,弄出許多亂子。
公募基金的業績有多麼不穩定:2007年的公募亞軍中郵核心優選在次年排名倒數、2008年的公募冠軍泰達荷銀成長次年排名靠後、2009年的公募亞軍銀華核心價值優選次年排第217名,去年奪冠的華商盛世成長排名跌至277名。
更換股票不但考驗對企業的判斷能力,還要考慮時間成本。如果已經在一個股票上花費了很大的時間成本,即使另一個企業可能增長更快,換股最終結果仍然很可能適得其反。
與巴菲特同年代的人很多也看好可口可樂、吉列、富國、運通,他們大部分沒買,或者買了很快又賣了,但巴菲特買了並持有,因此巴菲特成為巴菲特,那些人還是那些人。
茅台的業績波動過程說明,只要企業的競爭優勢依然強大,業績的回落一點不值得擔心,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這個同樣適用於云南白藥,即使真的遇到降價這種一次性因素使業績出現短期放緩,也沒什麼可怕的。
尚榮醫療年報低於預期,主要業務醫療專業工程增長只有14%。中小企業不確定性再次顯現。雖然尚榮醫療未來依然值得關注,但投資這類中小型企業需要更高的安全邊際,並嚴格控制投資比例,即使是確定性較高的機會也要當成是風險投資。
投資是最輕鬆、快樂的職業,投資也是最困難、痛苦的職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會。a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db.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jm.html
银行里能让我睡得着的只有招行,民生之类的看看他收购美国那间华人银行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就是管理层独断和素质不行,现在也没有改观,管理层结果 依然那么垃圾,能说出“融不了资明年就开不了门”这种不加修饰的没水平的话真的是佩服了那位董事长,真说不定哪天民生又爆发个什么丑闻或者坏涨潮
既然说开了再谈谈招行
相似的担忧,完全可以按照巴菲特当年的思路来思考现在的优秀银行是否值得买入--
核心在于,“考虑了贷款坏账损失后,富国银行是否还有盈利能力”这个问题
即使产生投资平台坏账,那么坏账的损失会有多大,是否会影响到银行的生存,还是顶多令银行利润亏损一年,甚至只是利润下滑
2010年9月末,招行的平台贷款余额为1300亿,余额占本行自营贷款的比例是10.02%,比年初下降0.43pc;
按现金流覆盖情况划分,全覆盖和基本覆盖的贷款占整个平台贷的98.23%(百分之百全覆盖的占89.34%。那么基本覆盖的约8.89%.),半覆盖的占1.64%,无覆盖的占0.13%。
危险来自半覆盖和无覆盖,做个最坏打算,半覆盖的50%坏账,无覆盖全坏账,那么平台贷款坏账占比只有1%,再坏点打算,基本覆盖的出现30%坏账,约3 个点,那么占总自营贷款余额0.4%,总贷款余额约13000亿(根据1300亿约为10.02%),即平台坏帐余额约增加52个亿,再放大一点,全年算 个60亿,两百亿股每股只有分摊3毛钱
按正常没那么多平台坏账的话,招行2010年每股盈利1.2元,减去3毛,还有9毛,比巴菲特当年预计亏损一年的打算好多了,即使再放大3倍,还不就是一年没利润有何大不了
之后呢,马照跑舞照跳,继续依托国内7%以上的gdp实现20%的贷款增长,并且不断提高资本收益率,向零售业和中小企业贷款发展,继续拓宽国际业务,25%的CAGR是大概率的是,PEG0.5而已。
向下亏不了,向上空间大大地
巴菲特经常说用4毛买一元钱的东西,现在招行之类的优秀银行就是这样的标的了,不过通常出现这种好东西的时候,都是因为没人敢要
民生在发展“商贷通”,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因为这部分企业的贷款利率会比面向大中型企业高,现在招行的二次转型针对的就是避免过度依赖息差,从资本密集型向资本集约型发展,提高资本收益率,除了发展零售业务和提高非息业务收入,贷款业务同样是侧重中小企业。
银行比的就是管理层,干同样的事能有180度的结果。民生收购失败的美国联合银行当初也找过招行,但被招行马蔚华拒绝,为什么民生就会上当招行却没有上当?
现在,两者都在面向中小企业贷款,再一次去干同样的事,但不要忘了银行确确实实是在干高风险的事,那结果会如何,自己去想,我可没那种信心把钱交给民生那种管理层
虽然银行的风控体制已经是制度性,但管理层的战略和作风还是占主导地位,银行的竞争其实就是管理层的竞争。
这是银行的最大问题,马蔚华如果退休了,真不知道会有谁接班,企业文化风格会否改变
这就是银行的弱点之一,人的作用性太大,不像消费品等依靠的是品牌和产品口碑
巴菲特的经典描述:银行经常会干傻事,但偶尔也会干的不错,希望不要遇到一个傻子去经营你的企业,虽然终有一天会遇上
下面重点谈谈招行:
03年到06年一直持有招行,但后来卖掉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当时看到各银行都迅速推出网银和信用卡,担心招行持续领先的壁垒逐渐消失。不过几年观察下来, 觉得招行在个人业务还是有较强优势的,优质服务的口碑深入人心,周围的同事朋友也是用招行的居多。由于消费者转换成本很高,招行会和前期积累的客户一起成 长。银行由于高杠杠问题,风险控制能力是第一位,从目前的财务指标来看招行是最好的,这背后是招行稳健的经营理念,再加上招行锐利进取的管理风格,很难不 爱!对外资行的威胁个人也不担心,银行是有政策壁垒保护的。别看外资行磨刀霍霍,但政府批分行是很有节奏的,而且还经常搭配支援西部的任务。即使将来放开 了,我也相信招行能不负众望,我用过花旗的个人银行网银,比招行的差很多。
看好银行股整个板块,但对个股的理解和有些同学不同。都说招商的风险内控严格,客户质量好;有多少是真正了解银行内部运作的呢?
招商银行的公司业务信贷投放基本都堆积到大国企那去了,低风险低收益,现在靠政策撑着利差,利率逐步市场化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反之,不要小看民生银行这几年在行业事业部和微小企业方面的快速发展,其实就是在中等风险细分市场专业能力的提升。
2009年招商银行的利润大幅下跌,其实质就是法定存贷利差减少后的一个直接反应,那么多粉丝都没看到吗?
关于招行,大约还要注意到:1)不看好的招行的一定还记得那个在金融危机前高价买入的永隆银行,现在参考香港本地银行业绩表现,永隆银行应该不会差;
2)招行已经不是原来那个只是经营本地存贷业务的本地银行,从两会马行长的提案可见,收购永隆后协同效应将逐步显现,这是未来一个不可忽视的关注点。
“商贷通”,针对的是微小企业,民生有中小企业贷款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说白了“商贷通”的对象是个体户,并不是企业。
看看今年的电视广告,各个银行都开始重视微小企业贷款,按民生网络交流会的说法,这是个很大的市场,几年内都不会形成同业竞争。
可见民生管理层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最早注意了这一块。不要用一次失败的投资来给管理层定性。你也知道银行是高风险行业。
我只是反问下,是想让您看看这个风险资产的权重是怎么算的。看这个“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就叫风险管理啊。。。
您要知道民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是8.5%,招商是7%。假设两家银行都是200亿资产,民生的贷款总额就是2353亿,招商的贷款总额是2857亿。比民生多了有500亿。
如果经济突然变坏,两家的坏账率是10%的话,招商要多50亿坏账。另外,民生的小额贷款偏多,同样的100亿贷款,假设民生给了100家企业,招商贷给了13家企业,同样按10%坏账计算的话,民生的坏账是10亿,招商就是15亿多的坏账。
这个时候出现挤兑的话,你觉得是100套商品房变现容易,还是以政府税收担保的人民广场,公路,政府大楼等等这种资产变现容易?
当然了,政府肯定是不会让银行破产的,肯定会注资,但是注资就没代价了?同行之间的拆借还有利率呢。。。
对了,忘了说了,民生的拨备占总贷款的是3%多,招商是1.55%。真没看出来招商的风险管理有多强,他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意义?
玩金融杠杆的企业,风险主要一个是看杠杆放了多大,一个是看借方和贷方谁处在强势地位。。。
透过表面看本质,收购被骗上当的背后是管理层的独断和审核机制、风控机制的不完善,而这完全可以通过尽职调查排查出联合银行的问题,这就充分显现了民生的风控实在有问题,而非一次简单的挥杆失误。
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本来就高,更何况微小企业,比前者更高,一个风控如此差的银行去做高风险的事,只能祈祷了。
如果针对民生有兴趣,从数据上分析,看看民生的不良贷款、逾期贷款关注贷款占贷款比例,他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比有多高,(借一下“我思故在”的数据)
最近两年“民生/招商/兴业/建设”的“加权风险资产”占“总资产”比例(%):
2009年
2008年
但总资产收益率却又比不上招行,把数据列一下,再看看是不是便宜的就是好的。
另外,推理的前提有问题,为什么发生坏账潮的时候民生和招行的坏账率都为10%,坏账率是银行风控问题,民生的坏账率10%的话我不怀疑,但现在的招行在未来的坏账率没什么可能爆发,除非你用事实和数据说服我
10年半年报,不良贷款率
招行
民生
您那个民生拨备占总贷款3%,误差比较大
没时间,有兴趣的话再比较一下他的贷款五级分类占比和各级迁徒率,资产质量明摆着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民生不是我的菜,所以对他的分析到此为止,不再讨论民生
讨论银行的风险,建议再看看贷款行业占比,和贷款担保方式划分中各种担保方式贷款比例
主要包括信用贷款、保证贷款、质押贷款、抵押贷款、票据贴现五种
其中前两种风险较大,无担保物,看看该银行的这两种贷款占总贷款比例可以看出该银行是否比较激进或者说冒风险比较大
如果某银行前两种贷款比例较大,但风险控制历来口碑不佳,那么作为股东晚上睡觉很容易失眠
只是觉得考虑银行业风险的出发点不一样,建个模型和你探讨下风险生成的因素和坏账生成后处置的难易。
当民生银行出现10%坏账率的时候,现在的招行不会出现坏账率爆发。。。
不知道是对中国银行间的差异性太有信心还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太有信心。
股份制企业关键是看股权结构。。。
管理层相当于参谋部,重大决策是要在董事会上表决的。。。
我不知道你说的管理层结构不完善是什么意思。
你看好兴业的理由因为恒生是大股东。。。。
你说着风控、风控,可在选择的时候却是主观的给董文标或者马蔚华定性。你和他们吃过饭还是和他们一起泡过妞,你就这么了解这个人?一家银行如果只是看一个人的话,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明明知道要制度化,却从人治的角度去思考。
这要看什么行业,茅台就算是随便找个人去当董事长,问题也不大,他的酒依然可以大卖。
而银行就不行,管理层可以决定这间银行发展的方向是毁灭还是稳定发展。
只有品牌性消费企业才能由傻子经营都不至于倒闭,但银行不行,最理想的银行当然是制度健全、管理完善、文化稳健。
不要太理想化了,脱离了可以信赖的管理层,靠完善的制度就能运行健康的金融企业真的还没发现。
在美国,为什么花旗雷曼兄弟等等数不清的银行在金融危机中都倒闭或者几乎倒闭,但富国就全身而托,难道前者没有很好的制度?管理层的理念决定了这间银行的 战略,要不要发展高风险资产项目,要不要参与泡沫化但能带来可观收益的衍生产品,这都是人定的方向,人定的战略,管理层的发展理念错误,就可以招致完蛋。
没有具备那种能力却做那种事,就是失败的最大原因。
另外,不要忘了,制度是人定的,人可以否决制度,民生收购上当就是最好的案例
富国银行和雷曼兄弟玩的都不是一个东西,应该说主营是两个不同的细分行业。。。雷曼兄弟这样的投行会搞这样的业务,是因为有喜好高风险的客户,有市场。发现市场,给客户所需有什么不对?
前面我也说了玩金融杠杆的企业的风险主要看杠杆放了多大。
而您正好举例说明了。
所以在我看来,民生的风险和您看好的招商,我觉得没啥区别。如果你说我会睡不着觉的话,我觉得您也应该有担心了。我真的没有在说民生和招商这两家银行哪个好,哪个不好。我觉得凭我一个小散户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有交流也不应该在比较这两家银行孰优孰劣上,不是么?
而我投资民生是考虑过风险的。我觉得我对自己所担负的风险是有能力承担的。即使民生今天破产了,我的生活也不会有丝毫变化。
现在银行业因为巴塞尔协议的落地,由大量放贷的粗放型向提高资本收益率的密集型发展,因此不管招行还是其他银行,面向中小企业甚至微小企业增大贷款投放额 度是必然趋势,小企业因为议价能力弱贷款利率比中大企业要高,但他们的风险系数同样比大中企业要高,一个经济危机打来,小微企业可能倒了一大片。
谁的风险识别能力强,谁的风控稳健,谁的生存几率就高。
为什么欣赏招行,从它历史,还有对地方融资平台贷款的谨慎,09年不因政府4万亿刺激大量投放货币而胡乱放贷导致业绩不佳,还有齐鲁银行被骗案银行业多加银行涉及但招行却可以免疫
信心来自于一直以来的历史,观史可以明智,历史一向不佳的又如何能有信心保证他未来可以变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pz.html
只有經歷過長期實踐的價值投資者才清楚堅持的困難,你能堅持多久?一年,十年,還是一輩子。
梁軍儒
牛市產生大量的長期價值投資者,熊市則相反。幾年來親眼目睹了身邊很多朋友和網友,從最初的滿腔熱血、雄心壯志,漸漸被市場折磨得垂頭喪氣,有的重新回到 技術分析,有的做起波段操作,有的則乾脆離開了市場,不由感嘆長期投資學習比較簡單,實踐真的不容易,真正的價值投資者真的永遠只是一小撮。
王人平 價值投資是一種信仰,否則投資者根本無法在市場波動中淡定從容,只有價值投資的理唸成為投資者的人生信仰,他才有可能在外人看起來愚不可及、頑固不化的時 候繼續堅守,才有可能接受那種像蟬一樣——僅僅為了數月陽光下的歡愉,寧願忍受數年的孤獨和黑暗的生活方式。(6月28日 12:18)
通星粉 轉發此微博: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是喜歡熊市的,如果理解不了這一點,就無法做一個巴式價值投資者~(6月28日 09:21)
崢崢日上V 投資乃是長期持有價值公司,並分享其盈利,而以做價差為盈利手段的都屬投機,所謂趨勢投資,技術分析云云其實根本不是投資,只是給賭博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而已。。。中國真正的投資者幾人?(6月28日 09:21)
桂-雨 中國的投資環境就像沙漠,想長出參天大樹比登天還難。雙匯就是典型的案例。(6月27日 22:20)
cfuwxd 價值投資或者說任何成功的投資方法從根本上和人性是相反的,在這個市場上大多數人是具備的特點是無法成功的,因為贏家總是少數人。(6月27日 21:34)
-天涯路- 要想成功進行價值投資,就必須要能理解價值投資,要相信價值投資,要堅持價值投資,這三條缺一不可。可事實上這三條全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了。不過這恰恰反 應了股市的現實,那就是股市永遠都是少數人賺錢的場所。否則如果所有人都能做好價值投資,那豈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股市賺錢了?(6月27日 21:05)
行走318 戰勝自我,戰勝恐懼,難,難,難(6月27日 19:33)
agoodloser 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輩子好事確實不容易。晨練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堅持晨練。是不是有時問自己:我這樣做值嗎?懷疑,堅定,懷疑,堅定,最後……(6月27日 19:12)
安全邊際ohyeah 真正的投資者會牛市才去和別人一起去投機麼?去牛市裡火中取栗?那是十足的、愚蠢的投機者。真正的投資者和聰明的投機者都是熊市裡偷偷的入市,打槍的不要(6月27日 19:04)
和某人 知易行難,有緣自會堅守(6月27日 19:00)
孤舟獨釣客2010 熊市中長期持股需要勇氣(6月27日 18:09)
流水不爭先123 價值投資知難行也難!(6月27日 17:59)
呂凱飄在北京 必須永遠是一小撮!不然那一小撮怎麼賺到大錢,真正屬於自己的大錢?(6月27日 16:56)
金坤投資 大概只有最傻和最用心的,能守住價值投資。(6月27日 16:56)
x
快樂988 在中國值得價值投資的股票太少了(6月27日 16:32)
日月禪 價值投資不是萬能的,也有其自身弊端,能持續贏利的投資者是真正找到了契合自己性格、學識、能力以及資金規模的投資哲學。(6月27日 16:28)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n5.html
随便翻翻股价历史走势图,你会发现几乎任何一个股票都曾经出现过上涨数倍的时期,短时间内上涨几倍、十几倍股票也层出不穷,投资者会感觉机会无处不在,多 不胜数,很多人幻想能抓住所有机会。实际情况是绝大部分机会象中彩票那么难,少数却跟从银行获取利息一样容易。数千只股票中投资者真正能吃到的大馅饼只有 极少数,要找出它们,就要懂得排除无处不在的陷阱。很多暴利事后看起来好象很简单,似乎唾手可得,投资者却没有意识到伴随着暴利的往往是数十、数百个同类 型企业的失败案例。不能看到暴利就不顾一切地押注,大部分机会失败的概率远高于成功的概率,长期赌在一些低确定性的机会,必死无疑。
梁军儒201106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17iwz.html
作者:李劍
簡單的選股道理(一):
誰在激烈競爭,誰在坐地收錢?
簡單的選股道理(二):
對穩定成長性行業多一些溫情
簡單的選股道理(三):
簡單的選股道理(四):
不妨用用「市重率」
簡單的選股道理(五):
投資是把企業科學分類的藝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qi1.html
銀行或許將進入一個關鍵時期,未來一兩年是地方債呆壞賬逐步顯現的 階段,也可能是房地產價格的拐點區域,銀行資產狀況將逐步清晰。持續的緊縮政策使銀行需要繼續大量融資,也讓貸款淨增加額處於不斷下降的趨勢。但無論如何 如果股價足夠低,只要不破產再差的情況現在的股價也不會再跌多少,只是仍然不清楚價值回歸何時到來,兩年?五年?不清楚。
銀行裡的知識的確不少,風險也不低,總貸款金額只要上升百分之一的壞賬,那麼銀行的整年利潤就是虧損的,而且2000年至今中國經濟還是沒有發生什麼大低谷,08年及時出手4萬億挽救了經濟避免下滑,但通常大筆貸款跟壞賬顯現都有2~3年的時間差,
衡量銀行好壞肯定不能只用eps增長,甚至用ROE也是很不夠的,因為沒有反映出槓桿,用roa合理一點,但用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來衡量比用roe更能反映風險貸款跟盈利比的質量,單單看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也是有缺陷的,分子增長比分母快,自然覆蓋率就下降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是,將貸款風險分為五類,即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後三者稱為「不良貸款」),但是看是正常和關注類的,其風險類別也是不同的, 例如有抵押住房貸款的風險加權是50%,國有大企業的信用貸款風險加權是100%,雖然經濟良好時他們都是正常或關注類,但一旦經濟下滑,兩者出現壞帳的 幾率就會不同,
所以看似盈利同質化的銀行,裡面的風險可是差別很大的
有些銀行通過高信用風險創口的貸款項目獲得相對高的收益,單純看淨利潤增長或者ROE都很不錯,但一旦經濟下滑,風險就很容易暴露
有興趣對比一下招行和華夏之類的加權風險資產收益率,能分辨出為何有些銀行的確值得給以高於行業整體的溢價
還是那句話,投的是企業而不是簡單的買行業
投資僧
我不知道4萬億平台貸款會出現多少呆賬,就像我們不知道經濟增長的速度和幅度一樣。但我們可以用形象思維來解決。第一政府有可能賴賬嗎?如果經濟照樣發 展,土地照賣,你還認為還不起嗎?四大國有銀行和地方財政都是他的手心手背,在處理這個問題上肯定會向理不向情的。絕不會拿自己的信譽去換錢,更何況是左 胯兜倒右胯兜哪沒有換到錢哪。時間的話段,說明決策者要承擔的。還要講的太明白嗎?最新消息是2萬億有問題,看來地方是獅子大開口了。
銀行貸款,有個自己的潛規則。不看效益如何,只要不虧有現金流還款付息就可。拖著罰息;不還收回抵押,都是對能活著的借者的懲罰措施起作用時對銀行有利,對平台不利。平台會缺乏現金流嗎?(軌道交通收費夠付息就可以)此事拖著不解決,對銀行有利。
很多人沒有搞清楚,什麼樣是銀行的貸款損失?只有一個標準破產。很多人習慣慣性思維,還拿著過去那些年國有企業,個體戶從銀行借款不還的例子看現在。我做過調查,現在沒有一個能做到。不信你就挨家試試看看你能否空手套白狼!
如果從破產的可能上看,中國絕不會超過西方。文化上老祖宗就不興這個,臉面比什麼都重要。平台和個人都是這樣的。
還有可能經過法律,你能認為法院判平台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明顯的顛倒黑白銀行有外資股。
我認為平台貸款不會給銀行造成重大損失。
我完全同意,問題出現還有三四年的時間。
巴菲特最近給自己增加一項工作,控制風險。
我們沒事幹什麼?監督質量。
1、事情總有兩面性,好的和不好的根據自己的時間尺度來權衡吧
2、就中美的行業比較(無論是金融還是消費),得根據自身的國情而考慮。單就消費而言,涉及到幾個因素:
A、購買力
B、消費群體(人口結構)
C、具體的上市公司的競爭力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借簽伯投資富國的思路和篩選邏輯,運用到國內的類似公司中去。
4、行業各有特色和屬性,重要的是能在能力圈內。
當銀監會天天這樣監管那樣監管,銀行肯定不會出大問題。歷史上的大問題總是在極度樂觀之後才出現的,對銀行股持悲觀態度的人,恐怕並不清楚歷史上國有銀行的呆壞賬曾高達20%,相比來說今天的呆壞賬真的不算什麼。
去年的4萬億、房地產、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讓很多人懷疑會不會形成新的大規模的呆壞賬,我認為不會,和國外大多數政府比,我們的政府償付能力仍然非常強,我們國家的銀行在房地產放款方面要謹慎的多,和亞洲大多數人口密度高的國家比,我們國家的房地產大幅下跌的空間並不大。
當然看好銀行股的前提必須是看好中國經濟,如果中國經濟出了大問題,銀行股自然無法倖免,不過投資者如果不能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有信心,就沒必要去投資。
總結一下銀行業利好:
1、銀行業的壟斷地位無法動搖(行業間壟斷,行業內競爭),法定息差保證銀行業較其他行業的穩定毛利率
2、經濟高速增長
調控顯然不是要自斷經脈,而是控制節奏,未來幾年中國經濟仍然向好。
3、估值很低,PE不到10,PB不到2,AH倒掛
香港上海兩地差價這麼大,不買都不好意思啦。相信香港價格會指引未來的內地銀行股價格
4、巴菲特三季度總體減倉,但增持了銀行股;李嘉誠
5、中國的實際貸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均比較低,可能遠低於均衡水平,而實際貸款利率已經開始上升。存款準備金已經提到歷史高位,繼續上提的空間是可以預見的。
6、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際影響較小,包括外資行的國內業務
在金融危機中奄奄一息的國內外資行又像一個充氣的氣球突然神氣起來。花旗中國公佈了2~3年人數增加200%的計劃,各家的獵頭的拚死四處打電話。其實從H股折價也可以看出成熟市場對各銀行股的認同
利空:
1、銀行是一個風險行業,信貸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致命
2、收入模式同質化、單一化嚴重
3、銀行股總市值大到漲不動
目前銀行股的總市值約為4.7萬億,09年的GDP是33.5萬億元,09年7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為57.03萬億元。就算銀行股目前極度低估,要使得銀行股市值翻一倍,需要將近5萬億。我覺得這是價值投資者不應該擔心的。
3、收縮貸款,銀根緊縮,淨利潤降低,目前的低PE就沒那麼便宜了
影響銀行業信貸投放規模的因素有兩個:金融脫媒和宏觀經濟增速的放緩。一方面,銀行信貸的投放量與GDP增速密切相關,經濟增速的放緩無疑會影響商業銀行 的信貸投放;另一方面,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企業的融資選擇越來越多,銀行信貸將不可避免地被分流,投放量將進一步下降。
不過淨利潤降低,和大家擔心的虧損,壞賬,技術性破產還是差別很大的。宏觀經濟的二次探底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現在的價格也許已經反映了這種最壞預期
4、房地產暴跌,地方融資平台壞賬
房地產的確是風險,但說銀行被綁架有些誇張,目前看房價有下降,但沒暴跌,密切關注。另外,經濟持續向好而一定的通脹,壞賬的解決應該是好條件。我現在後悔沒多貸些房貸,通脹條件下還款壓力肯定逐年減小
5、CPI持續走高
惡性通脹無牛市。CPI走高,會再次提高資本準備金,還會加強未來的加息預期,另外市場擔心頭一到兩次可能是不對稱加息。需要密切關注。
6、利率市場化導致息差下降
從美國和日本的經驗來看,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在初期將造成銀行業淨息差水平不可避免的下降。但是隨著利率市場化進程的推進,銀行業息差的走勢可能會出現分 化:銀行的業務轉型和經營模式的轉變將是決定息差中長期走勢的核心因素。美、日的經驗告訴我們: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時能否合理地控制風險是息差能否有效回升 的關鍵。
而且很多國家的利差都比中國大,比如韓國、巴西、阿根廷、印度等等。
其實銀行目前估值不高風險較低是大家都承認的,上面爭論的焦點是未來收益能有多大的問題。我分析未來幾年平均每年10~15%的收益是能保證的。對價值投資者來說,在防守的基礎上期待驚喜也是不錯的。
在銀行裡工行和招行值得關注。工行的公司業務優勢很大,網點非常廣,各種國地稅和水電氣自動扣繳在多數分支行都能做,有較強的行業定價權。未來企業財務集 中和銀行現金管理集中是必然的趨勢,工行的優勢會更加突出。例如一個巨型跨國企業投標,最後剩下兩家外行都是選的工行做合作夥伴,沒辦法!而招行在個人業 務無疑是領先的。
銀行股還是可以考慮買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比較便宜,地產股相對就更沒吸引力了,房地產日後某個時點崩盤後再說吧
銀行股便宜與否是要相對於其基本面來說的,就其基本面來說,股價應該是比較便宜,但便宜的程度貌似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多,單單看市盈率什麼的判定價錢十 分便宜是比較單純的,市場是會出現誤判的,但不要總認為自己比市場聰明。銀行業中長期面臨著利率市場化的挑戰,中短期受制於資本充足率的不斷調整以及房地 產貸款,地方融資平台等牽制,就其盈利能力來說,ROE達到百分之二十幾基本是達到頂峰,未來很難持續,中國銀行業將進入穩健發展階段,在市場競爭中去弱 留強,而非一招鮮的靠放貸融資惡性循環,就其估值水平來說,隨著未來經濟增速的減緩,銀行業內部各自競爭水平的高低不同,估值可能出現分化,但總體估值中 樞應該下移,從中短期來說,銀行股是不錯的標的,估值總會在某一時點修復,從中長期來說,銀行股是很一般的標的,不會取得超額收益。
市場中那麼多好公司,地產股現階段沒有值得關注的理由,銀行股中短期適度看好,值得穩健投資者買入,如果在帶一定週期性的行業中選擇的話,保險股是最值得看好的,有很大投資價值
銀行是個高風險行業,風險控制不好的,管理層結構不完善的,歷史不佳的,就不要碰,這是常識,所以對於上述的那些銀行,基本不去研究,因為足以否決,還研究來幹嘛
要記住一點,投資不是向高難度挑戰,只需避開自己跨越不了的欄杆
華夏個人認為比較一般,但興業相對還是不錯的,而且有恆生銀行作為大股東,風險控制還是應該令人放心,但發展戰略上不如招行明確,而且穩健性感覺還是招行做得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qr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qta.html
資金管理主要是對不同股票不同時期的倉位配置,要保留足夠的生活資金,不要把過多的資金地集中在同一股票上,再就是在安 全邊際出現但低估程度還不是特別高的時候,分批逐步買入,從而平滑成本。有的投資者即使在股價十分低迷的時候依然長期保留固定比例的現金,這樣看起來好像 更安全,但實際一定會降低總收益率,而且通貨膨脹會不斷讓現金貶值。投資是為了在安全的前提下獲取較高的收益率,如果選擇的標的正確,而且進行了適度的分 散,那麼標的價格已經到了很低的位置,為什麼還要長期留有現金呢?如果是否具有安全邊際都不能下定論的話,就根本不應該買入哪怕是一股的股票。如果是希望 等待極端的價格,那只能是過度貪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dqz3.html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總要經歷這個過程的。
對於投資,我們能把握和需要把握的因素,總結起來無非是三點:
第一:我們的投資資金是否能跨越一個牛熊週期;
第二,我們買入的股票是否足夠低估;
第三,在這個投資週期內,企業價值能否成長。
只要我們把握這三點的確定性,我們的股票投資不僅沒有任何風險,還會穩賺不賠。
關於初學者:初學者的投資理念只是教條,只是對已經成功者的迷信,不見得可取!
關於大方向:1、最難的是確定大方向,。很多時候,你覺得那個那個是大方向,可能是錯的或是已經過時!
投資習慣的建立不是一天的。關鍵是知行合一,恆心恆意。其實這這過程好比求佛問道,不是一日之功。能把理性投資的精神貫穿到生活習慣中,變成呼吸一樣自然。除非是真人境界。只能說是一種追求,一個目標。
說得很好,懂的人一下就懂了,不懂的人一輩子也懂不了,投資是有天分的,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住誘惑,堅持在價值的道路上.
過度研究?我最近正好在思考這個問題.感覺有時過度研究容易失去了真正要關心的東西,其實投資真沒這麼複雜的.
投資的習慣深入骨髓我是靠巨額的虧損來完成的.現在真是象呼吸一樣在投資前首先考慮的就是:我會不會虧錢?這個過程不是親身經過真不知道這個過程的艱難.
要做到平常心對待股市漲跌,談何容易
情形1.你沒有掌握一個方法,你絕對做不到平常心。你會依賴別人,而70%的別人都是虧。你沒有自己
情形2你掌握了一個方法,但實際證明並不有效,你也做不到平常心。你會不斷懷疑自己,否定自己
情形3你掌握了一個方法,且實際證明行之有效,你才會做到平常心。因為你選股方法是有效的,你選的股票是最好的,你當然不會受周圍影響,此時你才會「呼吸」對待投資
新浪網友
股市猶如人市,你不是上帝,你不可能完美,真正的強人只能不斷的完善,好像條條道路通羅馬,但你必須在還沒到羅馬前,將路一步一步地修好,就好像宗教中的 派別,如果你什麼都掌握了,也就只剩下你這門教派了。吃你能吃到的,做你看的到的。為了吃到更多,看到更多,只能去積累,去學習和實踐。人生沒什麼秘密, 不知道有無看過美國片《阿甘正傳》,IQ低於正常人的人卻獲得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天地,人不在於聰慧而在於心底是否有那份執著即使到最後才得到Jenny, 而得到她不過只有一個月,但最終他還是讓Jenny說了那句「很遺憾沒能和你共度美好時光」。我相信,人在這世上永遠只能是個過客,結果根本不重要,因為 你根本說不定就只是這遠大計劃的奠基石,過程才是人生最為重要的,想想如何經營自己的過程才是最好的。
股票市場是以個如此放大人性的地方,學會了投資價值理論?請問能戰勝自我的又有幾人???感嘆有些東西寫的如此簡單,簡單的自己都不感相信?看是簡單的幾 句話?有人要悟4.5年,有的要學十幾年,有人學了一輩子還是不會。市場就是提供買賣的地方,你覺得這個價格合適就成交,別如其他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