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造業績系列(2):奧普集團(477)篇(更正)
上一篇,我們提及了魏橋紡織(2698)造業績的情況,至於第二篇的主角就是奧普集團(477)。
奧普集團是我曾經持有的股票之一,主要業務是安裝在廚廁的浴霸,主要功能可參考味皇的文章。其實,根據公司最近的訪問,這家公司的銷售原來是以零售為主,不過受到房市轉冷、及中國電器大企美的開始進攻這個利基市場,此外亦受到更多功能產品集成吊頂的進攻,再加上仿冒其品牌產品的影響,業務開始走入高原期,浴霸銷售開始疲軟。
從2010年業績中,已經看到下半年銷售開始放緩,在2011年年上半年,雖然主打地區二線城市銷售增長,但是大城市銷售下降更快,浴霸銷售亦減少足可證明此點。
在這個時間下,公司積極開拓新業務,以發展新利潤來源,例如新開發環保灶、汽車產業園及投資創投基金,但近年這些業務仍在投入階段,尚未到收成期。
因為如此,由管理層為首的大股東思時寰宇有限公司亦因為從事其他業務回報利潤較高,故此亦在2010年12月及2011年7月陸續出售3,800萬股及1億股,分別作價1.18元及0.86元,合計套現1.3084億元。
另外,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及執行董事柴俊麒亦在2011年8月亦辭任,換上林曉峰及李瑞山,前者具資本經驗,後者具電器研發經驗。在此之前,由上市開始擔任公司祕書的梁華,由新的公司祕書陳家發擔任。他亦是擔任近期被發現帳目問題的福和集團(923)的公司祕書,再找回上一張福和集團委任公告,又發現他擔任一間經常進行財務運作、早期也被發現財務問題的亞洲能源物流(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電力)的財務總監及執行董事職務,可以見到大股東對公司前景可能有分歧,擔任財務總監的可能發現他在減持時難以發現大股東的動態,所以或者為了更好地處理其事,故此辭任需要代理公司溝通往來的公司祕書職務。
(2)
交代完公司的各項背景後,開始進入正題。
在中期業績公告中,已經提及了「未來公司可能會考慮尋求其他業務的潛在機遇作為公司戰略突破的發展方向。」,而這項造業績的行為,也在2011年底開始啟動。
1. 2011年12月16日,公司宣佈兩項企業活動。
(a) 附屬公司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把空置廠房出售予現時部分廠房物業面積承租人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作價4,000萬人民幣。
(b) 另一家附屬公司杭州奧普衛廚科技有限公司向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購買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人民幣1,496,970元之股本,即1.1334%股權,作價同為4,000萬人民幣。
海興電器主要從事儀器儀表及配件、測試設備、模具、嵌入式軟件、電力系統控制軟件及工程的研發、生產、銷售、成果轉讓及技術服務,近年業績不斷增長。根據公告資料,海興電力由2008至2010年年間的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54.92%,溢利淨額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6.98%。
在此交易後, 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持有比例如下,而奧普集團在2012年上半年產生賬面利潤淨額約1,500萬人民幣。
(按: 公告可能排版錯誤,在第4頁估值是人民幣16,179,000元,但第9頁卻指出該物業之估值約為人民幣161,790,000元,我相信前者為正確。)

(3)
此交易的利潤為2011年上半年的利潤40.67%,假設2012年上半年與2011年相同,可以預料到對2012年上半年的業績影響非常重大。這可能反映了奧普集團預料2012年房市將繼續轉冷,銷售下降,競爭激烈,會導致盈利下降,所以先作好準備,製造利潤,使帳目上不致受到過大影響。
根據其提供的資料,推算出購入的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估值為35.29億人民幣,以2010年盈利推算出市盈率為23.99倍,可能略高,但是如果2011年業績能保持這增長速度,市盈率為13.55倍,價錢可能較為合理,但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是要上市的話,業績無論如何都會保持增長,所以價值應該在兩者中間,故應該是合理略貴水平,所以造盈利的情況其實很明顯。
但是,根據公告稱,「長遠而言,海興電力具備進一步增長及發展的潛力,而本公司預期其於海興電力的股本權益將對本公司有禆益。」,從公告資料得悉其盈利可見,其有上市的資格,以2011年A股首發市盈率46.06倍計算,也可能有1倍以上獲利空間,所以也未算是吃虧。
另外,在合併層面上,交易實際上對奧普集團的現金並無影響,但今次出售的盈利應集中在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根據公告提供的資料,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是虧損的,所以今次是利用其累積虧損來降低因此出售的獲利帶來的稅務開支,目的在盈利最大化。
另外,如果以交易層面上,現金只是從附屬公司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由奧普集團的公司過過手後,然後就變成控股公司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錢,可見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此交易亦有其所求。
總的來說,上市公司求利潤,賣方母公司也求錢,附屬公司況且亦有擴產需要,購買現成廠房擴張也是實際之舉,總算是一單公平的交易,但作價較為誇大,合不合理就由看官自行判斷。
延伸閱讀:
1. 海邦投資網站
http://www.hbvc.com.cn/index.php
2. 海興電力網站
http://www.hxgroup.cn/ch/aboutus.aspx?cid=788
3. 升華集團網站(浙江浙科升華創業投資控股公司)
http://www.shenghuagroup.com/html/s-001-5.htm
4. 啟明創投投資海興電力資料
http://www.qimingventures.com/cn/portfolio/protfoilo.aspx?type=6&infoid=270
5. 杭州海聚投資資料
http://www.xaxgy.com/content.aspx?id=264784044155
6. 李小青資料
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10/12/23/017187464.shtml

先傳媒(0550)及匯星印刷的估值(全部完成及增補大量資料,再修訂更正)
(1)
我上年寫過一篇批評所有評論者的分析,但之後因為太忙無續寫下去,上一年還寫「我是看長期,但是派息太低,我不喜歡派息低過5%的股票。航空雜誌我知道有前景,但是我認為一定要有機會讓我買回,但不是現在」,結果發覺原來已經不知不覺1年。
筆者近來見股價低,略計派息,跌到1.9元,當年計計,包括特別派息,發現已接近7%就部署買回了,那時候我是眼看買盤是1.92,賣方是2.05,差價太大,那我就慢慢掛上去,後來那幾天沒有甚麼成交,但慢慢在升,是我慢慢托上去的,終於掛到1.99元的時候,我眼看當時有少量賣盤在2.02元,原本我是有財力全買下來,但因為種種原因,買下了一部分。後來我確實真是沒有資金需要,就狠心又掛2.05元,但賣盤去到2.09元,發現良久都是只有2,000股2.08元,於是我膽博膽,就掃2.08元和2.09元。在復牌後,我發現仍未到價,於是在星期五再掛3塊錢又買了很少量。
經過一輪增持下,這股已佔本倉的總值22%,以這價錢來說未來我相信還會繼續增加,但還是要看作價而定。
(2)
這公司在2月23日晚上宣佈業績,盈利大增10.35%,至1.73億元,每股全麵攤薄盈利54.04仙,派發20仙股息和20仙特別股息,合計40仙,加上中期派發6仙股息,派息合共46仙,扣除特別息為26仙,現價市盈率5.44倍,為股息率分別為15.59%及8.81%。
這當然是一般財經記者的寫法,但是我們嘗試把全部東西拆開,也許能看到較多的東西。簡單來說這家公司業務主要分為兩部分,廣告業務和印刷業務。
1. 廣告業務:
這部分可分為航空及報章代理業務及招聘業務。
a. 航空及報章代理業務
這部分2002年劉竹堅入主後不斷擴大,初時為中國日報和大公報擔任法定公告代理,1年後不再參與大公報的代理。
2004年2月,該公司獲得東航的廣告代理權、2004年7月又獲得南航的廣告代理權,2005年7月和南航訂5年的合約,2010年又續約5年。在2006年,東方航空其後亦與之深化合作關係,在此前或此後亦取得菲律賓航空的代理權。
2010年,這公司再獲國航及中華航空的廣告代理。2011年6月,分部又取得上海鐵道的廣告代理。然而,這公司稱,由於溫州高鐵意外事故影響到高鐵乘客量,亦令高鐵與空運爭相成為最受歡迎長途交通工具之競爭勢頭放緩。有見及此,所以該項目現正加以評估和審視,務求這業務維持穩健勢頭。
這部分公司曾想把之獨立上市為先傳媒,但其後因公司稱航空廣告業務之業務景況已迅速改變,最終並無分拆。
筆者想當然,其原因可能是東航的廣告業務在2010年7月屆滿,為股東的利益著想,所以想趁盈利高峰,估值最高時上市,又或是並讓利予其他特別的股東,以獲 得繼續合約,這和其他外資賭業上市公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其後終於成功續約,另外據其2009年年報稱,「及至第三季,對地產、汽車及優質消費產品的需求 開始反彈,在第四季時相關需求更見蓬勃,帶動此部門取得有史以來最突出的第四季成績」,可見業務發展成功,在價值仍能提升下,故打消這念頭。
根據壹週刊在2002年的報導,其代理的雜誌,以上擔任廣告代理的雜誌當年已由劉竹堅控制,所以我認為當年羅氏家族讓出管理權,由劉先生成為大股東是優於一位只有傳媒經驗的周融先生。
另外,筆者認為當年劉先生這種行為實在是太偉大了,把這些業務幾乎無代價讓給上市公司,亦把全副心力放在公司經營上,不是像部分上市公司老闆般檯面一盤蝕錢,檯底一盤賺錢。
雖然當中可能讓股都是私下協議,有其他重要股東制衡才放這些賺錢生意進去,但是就算這樣,總好過是沒有這樣做。受股民信任的公司,是必需要付出相應的代價的,但這種代價換來的應是股民的支持,估值應該其他公司高,但市場上實在是要有亮點才能認為是好,卻看扁這家幹實務,但對股民極佳的公司,這才是香港股票界的悲哀。
我認為,買了一家上市公司,就要為公司賺錢負責任,不是大玩財技,把一些不具前景,價值極貴的業務注入,騙盡股民的錢,這才真是過份。但是如果對這些人施加過多限制,反而有礙香港股票市場的發展,這真難判斷
可能有人說我是股票道德塔裡班,但確實有這樣的公司,估值又有,增長又有,派息又好,為何不去支持它,還要看那些垃圾財經雜誌,看技術分析,找一些不知所謂的股來買嗎? 我真是覺得浪費時間。
事實上,我真是在浪費不少時間在這些老千雜誌中,現在連經濟日報也沉不住氣在imoney、在投資理財做了,反而生果係報業那些股,雖然有部分我是真不認同的,但是有部分,我是知道他們真是有心人,所以還有些憧憬。
b. 招聘業務
至於香港的招聘業務方面,早在其在1992年出版Recruit開始,上市時亦以此為核心,加上網絡為估值催化劑上市。其後在劉竹堅入主後,廣告代理業務逐步成為重心,這部分成為較次要,只成為收益部分來源。
其實2007年,馬來西亞的Job Street曾經以1,500萬買入20%股權,1年後,Job Street以1元認購公司2,625萬股股份,並把其香港業務以原價出售回公司。不過,其後公司因這分部當年曾虧損,以及趁業績大好的關係,在2010年進行1,411.9萬的減值。
因以上股份有3年禁售期,故禁售期已於約半年前屆滿,或者因為這原因,該公司近日加強在報紙宣傳公司投資價值,以增強知名度,方便這公司出售股份。
在中國招聘業務方面,2000年,公司已經開始進入中國招聘業務,但其他因大幅虧損,故開始退出,集中資源搞好香港的生意。在2005年又有第2次嘗試在中國內地發展招聘廣告業務,複製香港的成功模式,再投入5,000萬把這業務發展,但因為發展太快,加上競爭激烈,虧損亦高,影響公司盈利,在到達投入上限後,2007年宣佈大幅削減在中國的招聘廣告規模。
2. 印刷業務
這部分業務上市早在2005年開始,經過一輪股權增增減減後,其後分拆成匯星印刷(1127)上市,現時主要是為外國出版的畫書藉及教科書進行印刷。
從招股書可見,其核心成員實是劉竹堅先生當年曾控制,並在1997年上市,後在2000年2月售予莊士系的的勤達印刷的管理人員。從上面連結的公告可以看到劉竹堅先生當年已和現時先傳媒主席溫先生合作了,所以可以見到,這只是當年勤達業務的延伸,劉先生只擔任這公司的職務,可說是再續前緣,把勤達的業務搬過來這面做,結果勤達衰敗了,連年虧損,要不停供股及找尋新的業務來源。在這個角度上,買一家新公司,必要購買其管理層,不然就只會買人空殼。可能就好像這位先生的不幸又幸運的例子。
(3)
講了一輪廢話,不如入正題。這家公司近幾年營運情況如下,可以見到公司兩項業務的營業額盈利近年均保持逾30%的複合增長率,雖然公司稱,「本集團以穩健財務狀況步入動盪不定的二零一二年。集團致力在嚴謹現金流管理與創造長線價值兩者之間取得合理的平衡。集團亦不會安於現狀而固步自封。本集團將繼續審慎評估各種機遇,善用本身之專業知識範疇來壯大收益基礎,致力為股東創造最大的長線價值。」,可以見到其保守的取態,但是我相信廣告業務應能維持到雙位數的增長的。

這家公司的價值,可分為3部分:
(1) 這部分以相香港股票市場相類近的中視金橋以預期盈利增長30%的估值計,這公司近年能保持相若盈利增長,大約7.2倍計算。
(2) 印刷業務的估值: 其實不太吸引,只是一般工業股能做的東西,但未來或者會開拓外國書藉的中國代理業務,但是根據全年業績所述,尚未見到成果。所以最多估值都是6倍左右。
(3)由於公司不停派息,估計現金是真的,所以我們亦會計算在內。
關於(1),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估值大約9.96972億元。

關於(2),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估值大約2.15876億元。

關於(3),可以參看下表,筆者估計這數字大約1.43295億元。

三者綜合來看,這3項業務合共值13.56144億元。
(4)
這數還要繼續。以股本數目及估值作計算,我有4個基本假設:
(1) 在購股權不行使情況下的估值。
(2) 在購股權以平均行使價1.23元行使全部1,330.4萬股購股權的估值。
(3) 當現價2.93元全數回購Job Street及正減持中的陳氏家族股東的股權合共46,365,333股的價值,約為1.36億元的估值。
(4) 2和3情況綜合的估值。
從最基本的情況下,估值連股息已達4.23元,較現時股價高接近40%。如果行使購股權,估值會下降約3%,如果回購股權,估值會提高全部購股權行使及回購股權,估值能提高5%,如果兩樣都做,估值都會提升1%以上,所以如果能回購他們股權,能減少沽壓外,也是有利股東的行為。以我基本回報目標40%,這價屬於較高水平,但因股價空間尚有,故應該繼續持有。

(5)
讀者天知問,「第二是如果匯星估值有3.6億,那會比先傳媒還便宜,買後者不如買前者。」
那我們不如看看下面兩表表,如果以匯星為一獨立公司來看,因公司有負債,另上市公司屬有限公司,不應加計負債價值,故這估值是公允的。


如以此兩家公司水位來看,如以先傳媒最保守估值計,仍是先傳媒較便宜,水位至少10%,可參看下表。

另外,這兩家公司性質亦有不同,原因如下:
1. 匯星因為始終第一年上市,盈利或有水份,所以暫不可作準,但管理層質素非常好,所以暫時仍可以此價看待。
2. 因為印刷仍屬於工業股範疇,好受環境的衝擊,不應該超過6倍以上的估值。
3. 印刷行業仍在都萎縮,未來人力成本和紙價上升的大趨勢是極難改變的,故此成本壓力會增加,長線來講,如外國書商不肯加價,其他對手又肯做的話,只能面對被搶單的命運,不然實際只是要靠炒紙才能賺到錢,做實生意只能面對毛利下降的困境。
4. 這幾年的增長,只不過他可能搶了其他同行的單,例如中大,例如勤達咁,所以仍然維持到增長,但上市後命運難料,公司也提及,「展望未來,全球出口市場於來年將要繼續面對多重挑戰。」,可以見到其實未計樂觀。
5. 如果真是要買的話,他增長前景無先傳媒咁好,買它只是博它估值回歸。但買先傳媒則可投資其至少3至4年雙位數的增長前景,這超過未計股息30%的估值溢價,以及其財務情況較匯星好出不少。
6. 兩者的生意有別,先傳媒簡直是現金牛,資本開支也不高,所以極易積累現金,有能力繼續派發高股息。但匯星除非開拓書藉代理當務,否則其營運情況卻是接近相反,嚴格來講營運上變了炒紙股,那我不如直接買紙股好過,還方便快捷,但這公司唯一好處就是派息很高,所以對紙股對比較難決定,但對先傳媒不難抉擇。
所以照實業來說,我很少會買這家公司,但以上市公司地位來看,殼價都3億了,現價就是買它上市地位也便宜,不過就是這角度,可以認為老闆真是會有心把公司搞好的。
(6)
花了兩天多個小時,來寫出這個值得買的結論有點無謂,但只是想證明給一些上一年寫過這隻股財演及著名博客看,這看來才叫做分析,你那些因為急升才瞄這隻股的人請你不要當我這個讀者是無謂人,不同一般見識。
其實,我滿欣賞這公司的創業精神,特別是前主席劉竹堅在2002年專訪這一句,「我只係想做導演,唔想參與演出」。從他發展多年的歷程中,可以見到他是把握機會,努力做好,就算投資失敗,在損失過重時毅然退出,在成功的方法上不斷發展,終於由一家接近破產並賣殼的公司,達成連續9年不斷成長,轉主板上市,並發展成為2家主板公司,亦為股東帶來不良好回報。此外,亦為未來人才發展鋪路,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擴張帶來最重要的動力。
未來而言,只要公司在2015年前做好航空廣告業務,業務這幾年應能穩定成長,並努力投放小量資源開拓幾項未知的領域,成功則大手加注,失敗就退縮,應能開拓到新的盈利範疇,繼續維持輝煌。筆者自道,只要估值未達我所願,所以我仍抱堅定信念持有這家公司多幾年的,希望管理屬繼續保持低調,正如我這個網站一樣,我只喜歡在幕後做事,不喜歡出頭,默默的去做,就能做好成績,也總有會有人賞識,有出頭的一天的,根本不用多作宣傳,沒有人支持,我拿真金白銀去支持,這就是筆者對你們努力的代價,不用說甚麼。
我建議,如果公司現金充裕,不如一氣回購Job Street和其他欲出售股東的股票,並分發部分予員工,這樣能減少市場沽壓,提升每股盈利,使估值能夠更高。公司職員也能受激勵,使他們一定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為公司另一場大發展提供充足的動力,人才才是一家最重要的資產,希望公司能夠繼續重視。
延伸閱讀:
1. 羅嘉瑞周融互片熊貓爭奪戰上演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6614
2. 市場攻略:
劉竹堅只想導演不願出鏡
http://www1.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21103&sec_id=15307&art_id=2924230
3. 1010job精英招聘果然撤出了
http://www.cuiwenyuan.com/shanghai//archiver/view.asp?id=821
4. 才庫媒體 擬進軍歐非
http://hkstockking.com/News/Detail?articleId=15876057&issueId=20111209&backpage=4
蔡東豪「好不(知所謂)主席」不知所謂在哪? (完成及更正)
(按: 謝無名讀耆提點更正。)在2012年7月20日,蔡東豪在好不知所謂的文章談及一個筆者之前踢爆真身的香港上市主席
盧先亞,他間公司叫Convoy,本身是姓王,近排把專欄結集出版成為新書,書中封面就是他的背影。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但是蔡東豪文中的其中一段,「1400間上市公司,除了壹傳媒(282),所有業務都牽涉內地,主席的公司也不例外。」這一句肯定是錯了,未計香港上市的房地產信託基金,除了近來筆者經常批評的越秀房地產信託(405)外,全部房產信託均是持有香港的物業為主的。另外,不計這些房產信託,還有一些基地都在香港的上市公司,列之如下:
1.
希慎興業(14): 全部物業均位於香港銅鑼灣。
2.
東方報業(18): 這個不用說了吧。
3.
中華汽車(26):持有在港島及英國的物業。
4.
港通控股(32,前香港隧道): 經營的隧道及架駛學校均位於香港。
5.
香港小輪(50): 物業投資分佈在香港各地。
6.
榮豐投資(63): 僅持有香港西半山ICON的單位。
7.
結好控股(64): 業務分佈在香港及澳門。
8.
進智公共交通(77): 經營於香港的之專線小巴。
9.
大昌集團(88): 物業主要在香港及美國。
10.
大生地產(89): 物業主要在香港及美國。
11.
凱聯國際酒店(105)、
天德地產(266): 前者持有尖沙咀彌敦道的國際廣場,後者除控制凱聯國際酒店外,持有荔枝角工廈。
12.
至祥置業(112): 持有紅磡之工廈。
13.
田生集團(183,8136,前豐盛創意、全美國際): 經營位於香港的物業收購代理及物業發展業務。
14.
麗新製衣(191)、
麗新發展(488): 持有位於香港之物業 。
15.
太興置業(277): 持有位於香港及加拿大之物業。
16.
華廈置業(278): 持有於香港各區的多個單位。
17.
英皇娛樂酒店(296,前寶成控股、英皇(中國概念)): 經營澳門之賭場及酒店。
18.
美聯工商舖(459,8090,前EVI 教育): 在香港從事工商舖經紀業務。
19.
國際娛樂(1009,8118,前Cyber 日報、創博數碼科技): 經營在菲律賓的賭場酒店。
20.
南聯地產(1036): 在重組後,僅持有香港之麗晶中心。
21.
信和酒店(1221): 於香港經營數家酒店。
22.
川盟金融(8020): 於香港經營企業融資業務。
23.
昌利(控股) (8098): 於香港從事經紀、企業融資及放貸業務。
24.
喜尚控股(8179): 於香港經營酒樓業務。
25.
第一信用財務(8215): 於香港經營放貸業務。
26.
域高金融(8340): 於香港經營企業融資業務。
(此名單如有闕漏,請告知。)
由此可見,蔡東豪可能貴人事忙,分身乏術,未做好資料蒐集,沒有想過東西的合理性,就把稿寫出來,作為一個較出名的財經寫手,這畢竟是一記痛擊,希望他減少他的重擔。但是他又和其他人搞個甚麼主場新聞出來,雖然號召力強,但新意真的欠奉,如果再是這樣,可能真的維持不下去的。筆者仍然堅信,我能較他弄得更好。
隨著Zkiz未來產品及更新陸續推出,一定會越過他們,就算他所謂低成本運營,都要請幾個人,我們是連一個人都沒請,大家都是憑熱心做好這件事的,就憑這點,加上堅持下去,一定能在香港的政財討論上佔一重要地位的。如果大家覺得功能不好用,記緊多提意見,壇主一定按大家要求作出改進和更新的。
雨潤食品(1068)模式的思考(略有更正)
(按: 我並無持有雨潤及下面提及的股票,請大家留意。)
這兩天看到歲寒的
文章,突然想到祝老闆的心態,在這兒先記一下,可能認識較為粗淺,希望大家提出一些意見。
祝老闆最初從事併購國企,把它改造成盈利的私企起家,後來不斷複製此模式,規模不斷擴大。在從事本業之間,可能地方政府看見他可以協助他們解困,所以要求他幫幫忙,可能也需要承擔一些經濟任務,例如購買一些土地,或是購買一些工廠,這些也需要資金,他也想把業務,由此他需要資金,但當時因為從事零售,可能有些灰色地帶,加上當時中國股市陷於低潮,眼見有人在香港融得資金回來,所以他需要和財技夥伴合作,把最值錢的業務輸入上市公司,融資開拓他的私人業務。
2002年,黎亮和祝義材合作,透過一間分別持有28%及72%股權的公司,
購入福建系列企業齊翔食品(735,後易名東成控股、中國電力新能源)上市的,當初打算模式類似當時的吉利控股(175,前富捷企業、志正國際、東龍集團、南華策略、南華資訊及科技、國潤控股)方式,先成立合資公司,從事銷售業務,把盈利輸入去,然後逐步併購生產實體,最後由大股東購回財技合作夥伴的股權,這就完成財務的運作。中間可能要付出一些費用,這就利用
收購方式處理。
不久,他已經把現時雨潤食品的核心企業江蘇雨潤合作成立上海錦潤,但後來可能改變了主意,可能投行接觸過他,認為直接借殼較好,也可能認為黎亮處理另一單在上實城開(563,當時稱科建集團,另曾稱永順國際貨運、輝聯配運、科建拓展、中新地產),前後名稱為
交易,最終也成事,可能未能專心回應他的訴求,或是當時已經醞釀借殼之路收緊,於是可能在2003年已逐步放棄借殼念頭,用直接方式上市,這
購買土地交易已表明此一點,在年底他們出售了原上市的鰻魚業務,更成為
現金公司,於是
收購幾項資產維持業務運轉保住上市地位,公告亦能看出祝老闆把持有股權的公司出20%予黎亮,使黎亮於上市公司的控股公司的股權增至48%,亦可證明他退出了。後來和李小琳的中國電力(2380)合作,把新能源的電廠逐步注入,祝老闆也退出,這是後話。
最終雨潤也在2005年
上市了,得到資金後,發展如虎添翼,於是向各地方開拓基地,除了本業的發展協助地方政府帶來就業,外但業務外的重擔增加了,他需要為地方政府分憂,方便他從事正業,可能需要併購一些業外的資產,造成更大的資金壓力。但礙著基金的要求,他也不能把這些業外資產放入上市公司,以免讓基金經理認為他利用上市公司不務正業,影響股價,從而影響融資能力,造成商業王國的倒塌,所以可能獲得一些聰明的財技會計高手指點,利用較為灰色的方式,以公司的資金發展業務,並提高股價。
很多資料,特別是歲寒兄指出,公司主要有五大問題,一為大存大貸,二為依賴補貼,三為固定資產投入過大,四是挪用資金,五是大股東持續減持套現,其實就是這種財技衍生出來的果。筆者忽略業務營運的細節,認為他們的財技表現是這樣:
上市公司主席因為業外有業務需要發展,但是需要資金,不過他手上沒有,於是可以利用以下銀行及上市公司的方法帶來資金:
1. 上市公司方法: 利用上市公司內的存款存入銀行,利用這項資金吸引銀行提供等額的貸款,因為對銀行業務有利,於是他們就這樣做了。但這使他們的營運資金變相鎖住,導致他們亦需要對外借貸資金供
本業使用,這就是大存大貸的由來。
2. 股票市場方法: 他把股票減持套現,帶來的資金就可以發展業外的業務,但減持套現當然是愈多愈好,這就要股價表現良好,但誰人有錢? 當然是基金及大量資金的投資者,為何別人要買你股票呢,前提就要業績好,業績好有甚麼方法,這就帶來剩下的三個果了,目的就是用來把盈利造好。
我推測,首先這塊地本來不值這個錢的,可能和政府協商好,以一個超高價購買地皮,
再以補貼方式返還給上市公司,這就造成了盈利大幅上升,以及固定資產的提高。這當中可能需要一些費用,老闆可能認為橫豎都能別人都能拿,為何自己不拿,所以順便也把手伸了過去,所以造成了間接的挪用,但這很難有證據拿到的,因為每個人都是受益者。
不過這導致的惡果就是如果停止擴張的話,盈利就會大幅下跌,加上前期增大資產,導致折舊提高,影響盈利,導致股價下跌,不利套現,這就影響了業外業務的發展,況且股票也賣無可賣,再賣就損失控制權,失去一個資金平台。況且這種方法在順利時,人人賺錢的時候,真是沒有事情發生,但是好像這兩年醜聞盡出的時候,真是兵敗如山倒,老闆可能有一種無力感。
於是他開始把工作分開,為業外地產業務的發展找一個平台,這就是中國內南京中商,近幾年已經不停增持,成為控股股東。而且把各項業務綜合,成立
集團控股公司,且逐步退出
雨潤食品,並委任專業管理人員管理,可能就是希望把這業外及業內資產分開,以讓上市公司及業外業務更好的發展,他就從更遠的眼光看問題。
但是雨潤新人上場後,面對的問題就是為前幾年的快速擴張及不當行為進行梳理,這中間的過程的會非常痛苦,時間也很漫長,盈利也會大幅下降,股價自然不好看。但中國的豬肉市場應該是不斷發展且持續整合。他是市場龍頭,有品牌效應,相信應該容易解決,只要停止再擴張產能,重建市場信心,業務慢慢好起來,產能使用率提高,隻股票盈利會逐步回覆,投資價值會慢慢浮現,但如果以過往的方式發展,只是像美國的量化寬鬆一樣,治標不治本。
所以筆者認為,這間公司踏踏實實做好的話,未來可能會由過度低估,逐步回到正常估值的情況,慢慢再到高估,這時間可能要維持五至七年,甚至十年,這對長期投資者或許是危機,也可能是機會,要視乎管理者的能力了。如果要我下定論,相信買幾巴仙當賭,無傷大雅,最差也只不過把小部分資金輸掉,但有機會贏幾倍,不過這機會可能不高吧。
高息股解讀(2012年版,更正)
(按: 謝謝wilsonchui 指正。)
上年寫了一篇
爛尾的文,沒有繼續下去,今年繼續。
近1個月,筆者頭頭碰著黑,很多事情圍繞著發生,所以有點不太高興,對自己也有些失望。最近我們的論壇因流量太大,主機商自行轉換伺服器,產生了很多混亂,有一兩天我不能進這個網站,前幾天就連登入也不能,到今日服務大致恢復正常,筆者感到非常開心,但是近來和壇主正在考慮更換獨立伺服器,以提供更穩定的服務。
換了伺服器後,我地的開支會大增,但是我地有一筆唔少的儲備,大約3萬元,主要是靠我和壇主把廣告費,自己手上的資金及另外一些外快帶回來的收入儲下來。我們正在好好善用呢筆錢來投資股票,收取一些股息,來支持我地的日常運作,今日網友wilsonchui 給了我一個
路透(Reuters)的股票篩選,列出部分負債率低於20%,派息率高於6%的股票,總共有87隻,下載連結
如下。
經過我挑走部分較為老千和只有一次性派息股票之後, 剩下大約37隻,大約25隻有粗體字,主要代表我對盈利前景有保留,剩下大約12隻今年盈利可能會較去年好的,供自己未來投資參考,大家可參詳參詳一下:
Jolimark Holdings Limited T HKG 17.83 2028.HK 5.92
Beijing Media Corporation Ltd. T HKG 15.1 1000.HK 0.43
Cinderella Media Group Ltd T HKG 12.9 0550.HK 10.83
Winox Holdings Ltd T HKG 11.71 6838.HK 17.23
Water Oasis Group Limited T HKG 11.36 1161.HK 9.97
K&P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 T HKG 11.11 0675.HK 6.58
Telefield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T HKG 10.71 1143.HK 7.12
Herald Holdings Limited T HKG 10.34 0114.HK 1.471010 Printing Group Ltd T HKG 9.43 1127.HK 15.45
Kingdom Holdings Limited T HKG 9.21 0528.HK 18.02
Aupu Group Holding Company Limited T HKG 9.13 0477.HK 9.63Roadshow Holdings Limited T HKG 8.86 0888.HK 0
ANTA Sports Products Ltd T HKG 8.66 2020.HK 5.77
Convoy Financial Services Holdings Ltd T HKG 8.62 1019.HK 0
Travel Expert (Asia) Enterprises Ltd T HKG 8.57 1235.HK 1.3
Win Hanverky Holdings Limited T HKG 8.57 3322.HK 0.38
Suga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td T HKG 8.54 0912.HK 7.
361 DEGREES INTERNATIONAL LTD T HKG 8.35 1361.HK 10.83Qingling Motors Co. Ltd. T HKG 8.1 1122.HK 0
Pacific Online Limited T HKG 7.42 0543.HK 0
Lansen Pharmaceutical Holdings Co., Ltd. T HKG 7.25 0503.HK 18.04
China Minsheng Banking Corp Ltd T HKG 7.23 1988.HK 8.94
Tristate Holdings Limited T HKG 7.21 0458.HK 15.35
Computer and Technologies Holdings Ltd T HKG 7.14 0046.HK 0
Yorkey Optical International (Cayman)Ltd T HKG 7.14 2788.HK 0Tradelink Electronic Commerce Limited T HKG 7.12 0536.HK 0
Henderson Investment Limited T HKG 6.78 0097.HK 0Pacific Textiles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73 1382.HK 0.86
Goldlion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62 0533.HK 0
Vtech Holdings Ltd T HKG 6.54 0303.HK 0Dragon Crown Group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33 0935.HK 14.31
China Metal International Holdings Inc T HKG 6.32 0319.HK 11.96
China Haidian Holdings Limited T HKG 6.25 0256.HK 3.22Wai Kee Holdings Ltd. T HKG 6.23 0610.HK 3.74
Tang Palace (China) Holdings Ltd T HKG 6.16 1181.HK 0
China CITIC Bank Corporation Limited T HKG 6.1 0998.HK 2.09Golden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t. Ltd. T HKG 6.08 0677.HK 1.89
希望大家喜歡這一份禮物,並且不要以為筆者不懂炒股,或者懂賺錢,我自己也對自己這樣很失望。近來筆者的文風轉變,由一些老千股搜查,改變為寫正經股,主要因為之前剩下的存稿不懂處理,加上近來業績期也頗忙,寫文也花時間,加上我自己喜歡寫正經股和商業模式,不喜歡再寫這麼多老千股,有時寫得自己太不高興,以及找資料需時,有時開了頭也不知如何收尾,請大家原諒我,不過未來我仍會堅持每星期出文2至4篇,因為我不想大家失望。
昨天筆者和壇主談過,他說筆者找資料時有點退步,但是當時卻沒有人跟我談談這些東西。我只希望大家看見筆者有錯的時候請揚聲,不要不說出來,如果你不跟我說,筆者會覺得自己真是有點失敗,所以希望大家有相關資訊的話,不論筆者知不知道也好,請儘快告訴我,我會儘快處理。
談中信國際電訊(1883,前中信1616)收購澳門電訊的財務影響(更正)
(1) 前言
前幾日,味皇兄的
博客文章帶來了關於中信國際電訊(1883,前中信1616)收購澳門電訊一個新聞,稱已成功獲得銀行10億美元銀團貸款的
承諾。
據味皇兄稱,「借款遠高於中信的市值,一般在按揭同融資租賃之類先會出現,其本上這是不正常的放款。銀行特意用左酌情權,情況有如當年匯豐借錢比力牆收購和記,賣人情的感覺非常明顯。」我其實非常同意這一個看法。至於他稱,「如是這,股就不用供了,假設利率在3-5%之間,而CTM回報率在10-12%之間,80億可以套利7-9%即5.6億以上。」
但他稱,「假設每年還款金額是借款總額的15%,雖然總盈利增加了,但現金流要倒貼6-8%,如此一來,派息率很大可能下降,除非每年借錢派息。」,筆者不同意這個結論,因為對於這類收購具重資產且具現金流,亦有壟斷優勢的企業,相信不會是分期還款,可能是定期付息,到期還本,但可能息率高一些。
最近華潤電力(836)及華潤創業(291,前永達利)旗下雪花啤酒,以及自身借款的利率,連上其他雜費,估計分別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加2.3%及約1.8%,以中信國際電訊母公司中信集團的地位,相信利率也是差不多,估計綜合收益是香港銀行同業拆息(Hibor)加2.5%至3%,以一般最高按6個月的
拆息計,即約在3.04%至3.54%。
所以我認為收購情況不如他所講的。所以,他總結稱,「即是說盈利上升一倍,但派息有可能比現在還低,如果上述消息屬實,中信爆升一倍不在話下,但它卻失去了收息股的特性。」,我只認同後一半,但不認同前一半。
下一段,我們談談收購的緣起。
(2) 中信國際電訊的收購歷史
中信國際電訊於2002年成立,原稱中信1616,主要經營電訊商間的數據處理業務,為中信泰富(267)的附屬,2007年因需資金開拓澳洲採礦業務,故分拆上市集資,其後進行多起收購,包括2007年母公司中信泰富
企業資料處理業務,2008年的潤迅通訊(989)的
長途電話業務、2009年的母公司的
機房等,2010年向中信集團購入
互聯網資料處理業務等。
至於澳門電訊,2010年,中信國際電訊
向中信泰富購入澳門電訊的20%股權,作價14.004億元,以4.67億現金加以2.3元發行405,826,087股新股折9.334億支付。估值相等於相等於2008年盈利6.8億元的10.2倍,2009年的盈利7.2億元的9.8倍,價格頗為合理。
2012年10月15日,中信國際電訊發佈
公告稱,正與大東電報洽商購入其51%澳門電訊之股權,據稱作價在7至7.5億美元(54.25億至58.125億),估值為106.37億至113.97億,即折合澳門電訊2011年盈利9.06億的11.73倍至12.6倍。11月5日,
又稱根據澳門電訊的組織章程細則,亦與其他澳門電訊股東商議收購建議的事項。在
2012年11月7日,據稱是向葡萄牙電訊集團購買其餘28%股權,作價約4.1億美元(31.775億),估值約113.48億元,折合約12.52倍市盈率,價錢都算是合理。
2012年12月18日,中信集團向中信泰富購入4.445億股,即18.62%股權,折每股1.74元,使中信泰富的股權降至1,001,084,370股,即約41.94%,相信是為未來成為大股東鋪路。
(3) 估計收購之財務融資方式如果以大東電報的最高估值113.97億元來看,購入兩者之79%股權估計需要90.0363億元,支付方式如下:
(1) 當中的10億美元(約77.5億元)以銀行融資支付
(2) 尚餘之12.5363億元,估計中信集團會認購公司新股,估計以2.25282元約556,584,370股支付,使中信集團與中信泰富的持股相同或多1股,以填補收購資金缺口。
因中信集團持股增加至34%,超越30%的全面收購限制,但因與中信泰富屬一致行動人士,故或會申請清洗豁免,免除全購責任,減少資金負擔。
(4) 對2013年的財務估算及估值1. 全面收益表假設
(a) 營業額按10%增加
(b) 開支及稅項按2012年上半年比例估算
(c) 銀行貸款以3.54%估算
(d) 澳門電訊增長率以約10%增長估算

2. 估值表

3. 資產負債表假設

可以看到每股盈利在收購後會大幅增加,盈利會大增至36.3仙,以預期10倍市盈率推算,股價約為3.63元,但負債率會大增,估計派息率下降至30%-40%,即約10.89仙至14.52仙,但仍較以往增加。
(5) 總結總結來看,這項收購其實是利用銀行的財務融資作為套息之用,只要沒有甚麼重大事故,其實給著味皇兄及筆者,也願意問銀行借這一筆大錢進行收購。
在收購後盈利增加,也因中信集團及中信泰富的資金需求龐大,視乎還款的方式,會增加派息,不過派息率可能受銀團貸款的條款所限下降,
但是小餅的大份,也不及大餅的小份,所以仍屬利好上市公司的收購,股東應予支持。
zkiz 3萬倉記(4): 富豪產業信託(1881)注入新酒店後對派息及股價之影響(更正)
朋這個星期,組合還是老組合,沒有變化,但組合內兩隻股票的表面都有所上升,但相對大市有所不及,但是,筆者認為,這是合理的,以這兩隻股的預期派息約2,188元計,我估計足夠支持這個網每年約1,000元的營運費用,尚沒有計入每年約1,500元的廣告收入,預料在收得廣告費用後,我會繼續投入這些股票,或許會購入一些每手股價便宜,但有潛力的仙股,使這個組合的規模,每年穩定增長約20%左右。現時組合如下圖:


講完組合之後,就回到我們今日的主題,富豪產業信託
注資方案。前兩個禮拜,經濟日報旗下的
智富周刊(imoney)100萬組合非常搞笑,聲稱公司無注資憧憬就賣出1萬股富豪產業信託,明明這產業信託是當中利率最高者,我覺得就算沒有注資他們真是完全沒原因要售出這些單位,為做交易而做交易,難怪組合的金額增加得這樣慢,誰知過了幾天即公佈注資方案,他們真是自打嘴巴。
富豪(78)及百利保(617)各持有的50%的2家位於上環及北角的酒店,計劃注入富豪產業信託,細則如下:
1. 這兩間酒店初步作價為每間16億元,
收購價格上限為18億元,下限為13億元,
即最高是36億,最低是26億,兩間酒店資料如下:

2. 在收購後,富豪產業信託會與系內公司簽訂租約,收購後3年租金按收購價每年5%、5.25%及5.5%支付。
3. 富豪產業信託會為每項收購先付收購期權費用1,000萬元及按金8億,即合共16.2億元,資金來源由富豪產業信託發行10億美元中期票據計劃所得的資金支付,該批中期票據利率及按金及期權及按金的費用計算利率均為4.25%。
撇除所有關於地點、價格的東西不談,只論財技,其實可以斷定是一種套息的模式,以借回來4.25%息的資金,母公司支付5%以上的派息,產業信託就賺這個0.75%以上的息差。至於對分派的影響,可參看下表的計算。
(1) 對每份分派的影響

假設全數把這些利益分派,以32億收購價計,可以見到分派在未來3年分別增加0.74仙、0.98仙及1.23仙。
(2) 對每股價值的影響

在收購後以5-6%分派計算,可為價格提升12.6仙至24.6仙不等。
(3) 對負債率的影響

其實就算以上限價注入,負債率只是39%,未達45%之上限。
還有,這兩項資產價格只是32億,但發行票據的金額卻是77.5億,中間還有45.5億的剩餘,那為何要特地要有這樣的設計? 我估計,這些剩餘是用來為未來收購其他資產鋪路,即可憧憬未來同系會繼續把酒店注入,據富豪年報稱,除了以上2項物業外,還有1個位於上環及1項成都市的物業還可注入的。用以上這項方式,一方面打通融資關節,一方面增大富豪產業信託的資產及分派,有利其未來的發展。這種才是良性、有利股東的增加分派模式。越秀房託如果當年不急進的話,其實也可以用這種方式去增加資產,順帶提升分派,不損股東權益,但是他實在沒錢也非常急進,搞出這樣的悲劇,強硬地損害房託價值,這種行為完全不可原諒。
至於酒店價格,部分網友可能有一定
疑問,他以過往2年部分麗悅酒店(2266)所作的成交作出結論作價可能高估,但是根據美聯工商資料,近一兩年
工商物業升幅達到50%,加上其設計與高度屬服務式住宅,較為高檔,均和之前的出售沒可比性,反而更像麗悅酒店的九如坊的設計模式,加上出售期間正處歐債恐慌時期,所以價格稍為低估是必然的。加上,他們肯擔保未來3年的租金金額,所以價格較高也是合理的,但是我仍認為,就算計及這些因素,物業仍有約10-20%的高估空間的,所以希望收購作價可以保守一些。但是,其實愈高的收購價,在不增發單位的情況下,其實愈對股東的分派有利的。
更有利未來富豪把其他資產注入,所以我都覺得雖然收購是一定有利,但對作價上是較為矛盾,不過在3年後情況有誰能知,所以我還是認為價格較為保守更好。
踢爆新報高山行、爽報古飛鷹及經濟日報賀升之對盈科大衍地產(0432)歪論(部分更正)
這個星期,盈科大衍(432,前友聯建材、東方燃氣)股價急升,最初據稱是信報報導指稱SOHO中國出價68億人民幣收購北京盈科中心失敗,並有其他人出價達80億人民幣,故股價快速上升,但是之後有幾個專欄作家包括新報的高山行、爽報古飛鷹及經濟日報賀升發佈一些對上市公司的錯誤評論,並稱其為大折讓,導致股價無道理地上升,今日讓筆者開始剖析一下他們3位的言論。
他們3位文章的內容分別有以下各點:
1. 關於資產淨值(a) 新報高山行
「不過,盈大可博前景又豈只私有化憧憬那麼簡單,而是既有實資產淨值保證、又有未來轉型憧憬。截至去年6月止,盈大每股資產淨值達14元!近期有媒體報道,盈大手上最主要資產——北京盈科中心,近期不斷有包括SOHO中國等買家出價至65億元人民幣洽購,即折合85億港元,目前只待物業命名權是否保留、及敲定最後議價而已。去年6月止,盈科中心在盈大資產負債表上列值54.2億元,若最後以85億元沽出,已較其時帳面列值高出57%,亦令盈大資產淨值由55.84億元提高至72.84億元,以盈大現發行股數3.98億股計,每股伸算18.3元,即高出昨日收市價2.58元的6倍!
...
另一亮點亦得留意,盈大去年底曾作連串資本重組動作,表面似為解決股份流通不足問題,但其實內藏大動作伏線。盈大首先向第二大股東及小股東提出全面回購建議,結果獲大部份接納,先將市場貨源作第一步歸邊。完成後,集團再向股東1送4紅股、然後5併1,但大股東則不取紅股,改而選取收納一批等值換股債券,即巧妙地將多持了的股份隱藏,令控股權減至74.5%水平,一來將市面流通問題解決﹔二來亦令發行股數最終大大收窄到目前不足4億股水平,令每股價值大大提高!」
(b)爽報古飛鷹
「
主要資產為北京盈科中心的盈大地產(432),其巨大隱藏價值被忽略,去年底連串資本動作更隱藏大變身伏線,近期高位回調已足,昨又見春江鴨入場,看來又是策動新攻勢先兆。北京盈科中心去年6月止的盈大資產負債表估值54.2億元,近期媒體報道有多個買家高價爭奪,只待議價收窄及若干細節敲定便成事;傳聞中議價已搶上85億元計算,相當於每股21.4元!昨收報2.58元,折讓之巨令人咋舌。再看去年底連環資本動作,集團先以高於市價三成多作價,向小股東提出全面回購建議,完成後再向股東一送四紅股,然後五併一,因須解決股份流通不足問題,故大股東電盈(008)不取紅股,以換股債券作代價,雖這債券未來可能攤薄NAV,但因電盈現控盈大74.5%股權,一旦兌股,意味有大動作進行,取NAV零頭計算,目標已達4至5元。」
(c) 經濟日報賀升
「根據2012年6月底止數據,公司的北京盈科中心在盈大地產的資產負債表上,帳面值為54.2億元,若最後以81億元出售,較當時帳面值高出49.4%。
即是說,盈大地產的總資產淨值會由55.84億元提高至82.64億元,按盈大地產現發行股數3.98億股計算,折合每股資產淨值高達20.76元,較昨日的2.98元收市價高逾6倍。」
按:
三位報紙大哥其實他們對這項每股價值的計算完全錯誤。因為根據
紅利可換股票據的細則,其實類似
之前和林少陽爭論的新意網(8008)一樣,這批紅利可換股票據不能贖回,只能換取上市公司的股份,而清盤也是需要強制換回股份,派息也要和派予普通股股的股息一樣,所以亦應把之視作普通股計算,只是缺乏了投票權。上市公司的
中期報告就公司對上市公司計算每股資產來看,其實是把這批可換股票據之視作股本計算,所以他們這樣計算是斷章取義的計法,實實在在誤導讀者,這種行為與欺騙無異,實應予以譴責,但筆者看不到這堆人或者編輯對這些專欄作家的離譜行為加以阻止,反而變本加厲,在第2日的報導,部分專欄仍大大以錯誤理據鼓吹戰績,實在屬於不知所謂的行為。照筆者計算,除了這批紅利可換股票據外,亦需計及另外一批於2004年電訊盈科(8,前德信佳,盈科數碼動力及香港電訊)
注入物業的2014可換股票據的效應,其調整後每股資產淨值如下。
(1) 扣除盈科中心資產值

(2) 股本數

(3) 出售假設及折讓

*按1人民幣兌1.25港幣計算
按照計算,以60億人民幣出售,折讓只是28至36%,如以人民幣80億計算,折讓是37至45%,相較一般陀地地產股的約30至50%折讓,未計算需要繳付的稅項會降低資產值,這價錢只算是合理,未算低估。
2. 後續發展(a) 新報高山行
「從部署看來,盈科中心出售機會甚高,盈大套回數十億元後,基本上已成一隻現金牛,屆時進行任何動作都可得心應手,私有化是其一選擇,派發大比例現金又是另一可行之法,又或可作注資轉型。至於盈大合理身價多少?以盈科中心最新身價計算,每股折合18.3元,就算計及電盈獲新發的換股債券全兌為正股,每股資產淨值仍達4.6元,但這批換股債券一兌,便會令其持股超逾75%的法定水平,所以要麼就不兌,一兌的話,必會在同期有大動作配合,屆時身價大大提升又當另論。」
(b) 經濟日報賀升
「從整體部署方面拆局,公司出售北京盈科中心後,將可套回81億元,盈利必定激增,使公司成為一隻超級現金牛,屆時公司可籌備任何動作都可得心應手。私有化是其中一個選擇,每股派發大比例現金亦可,抑或動用手頭現金向大股東李澤楷收購其私人資產,壯大業務規模。姑勿論公司作出任何一個選擇,現有小股東均可享受公司安排的盛宴,股價節節上升指日可望。
去年,「超人」李嘉誠首次宣布分身家安排,他所持有的40%長實(00001)及和黃股份(00013)(當時市值約2,000億港元)全歸予長子李澤鉅。至於細仔李澤楷,即會給予其現金,總額會是其本人擁有資產高好多倍,市場估計至少亦會達2,000億元。
去年尾,李澤楷持有的私人公司盈科拓展以約167億港元收購ING位於香港、澳門及泰國的保險業務,此乃李氏於2007年向富通出售盈科保險股份後,再次重返保險業的第一步。
憧憬獲李澤楷注資
由於李澤楷私人擁有的資產規模以千億計算,預計將來會獲李氏注入巨額資產,變身憧憬可驅使股價以倍數上升。目前,盈大地產僅一億股街貨,並且早已被醒目資金收集,街貨極疏,相信未來股價會愈升愈急,量度目標價可達7元,相當於反映資產價值的三分之一。」
按:
1. 當年電訊盈科注資這公司的時候,有部分人對這間公司有憧憬,又不知道股票會10合1,股價一度炒上1.9元(即現在的19元),合股之後,公司基本上除了貝沙灣外,購了
日本渡假村外,並不停出售香港的物業如過往的總部
電訊盈科中心等,基本上完全發展停頓,雖然派發了合共22.5仙股息,其後經濟轉差也沒再派息,後股價變得低迷,也提出了以2.85元
私有化,最終
失敗,不過在2009年電訊盈科私有化失敗並派發1.3元特別股息後後,盈大利地又派發
1.32元特別股息,他們回購Elliott的股票只是
1.85元,就算以現價來看,以當年未合股1.9元購買股票的股東,虧損達74.75%,這次又是否值得憧憬,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
2. 注入資產目標只是希望為項目籌得資金。但正如那些報導所講,他父親已經給他一大筆錢作收購之用,如果項目回報真是不錯的話,私募基金也可提供資金,銀行也會借錢給他,為何還要尋求在資本市場界在2000年以後已經轉劣的名聲作集資之用? 用股票市場是最不有效的手法,李澤楷會不會這樣笨重試一次? 請記得,當年分拆保險業務,不是注入盈科數碼動力,是直接把盈科保險上市,相信今次也是差不多。
3.如果要上市,相信是在經營一段時間後,把盈利做到增長,才會得到良好估值,他在2009年
以5億美元購入PineBridge,上年又用
21.6億美元購入ING港澳泰業務,之後又作收購,相信整合兩項業務也需要一段時間,如果要3年良好的經營紀錄,相信也要等到2015年間才可真正付諸實行,才能賣到一個好價錢。這是否一個短期利好因素?我看也未必,就算炒也要多等2年吧。所以這些報紙佬吹水的說話,我覺得還是少相信一些較好。
4. 就算注入資產,因為規模和資產值也夠,其實也可直接分拆上市,為甚麼要這樣醒上市公司,過一大堆股東會,還要去做大量文件工作,上市就已經可忽略股東會程序了。筆者不相信有人會花這樣多心機來搞一些達到一樣效果的事。
5.注入資產的作價相信要充份反映各方立場,平賣了,出資一方會不高興,貴賣了,股東也會譴責,為甚麼不直接上市,要搞大動作? 那班報紙寫手腦袋是否發了燒,食左興奮劑,腦袋也不見了? 咁對股東是否有利,我不相信。為了短期股價做的事,一定不是好事情。
3. 總結報紙佬為了使自己有股日日推,竟然以偽價值投資欺騙他人,誤導別人去購買股票。如果未來甚麼都不能實現,會導致相當多人失去寶貴的金錢,相當不應該。筆是你們的槍,亂用即可致命。
證義搜查線2 第2集百變大話妹解讀(完稿,稍更正錯誤)
(謝謝網友micho指正。)
(嚴正聲明: 這劇集雖然是談論另一件事件,但筆者認為有影射筆者和Abby的成份,因為這劇集講述兩個人建立的facebook群組,和我們的網站類似。筆者重申: 網站一來是由Abby支持,我主力負責股票上內容。我們雖然在3年前考慮過收費,但因為我的堅持,以及礙於知悉以上的法規,故所有資料完全是免費,據我所知、所悉及所信,本網站並無特別向會員收取月費,資料均為筆者多年資料考究的經歷所得,並無參考上市場上所謂專家的資料。
網站的收益,主要靠兩項支持,一為網站上可以收費的區域的廣告費,每個月約200元,二為以上資金的積累、我和Abby和朋友墊入的資金,以及我和其他網友在一項去年的特別收入等的墊款支持下,成立的zkiz.com 3萬倉產生的投資收入,這部分一年的收入可維持約200元,加上這個網站經營成本持續低企,每月大約70至100元,要維持盈利及基本運作基本上沒有難度,只是空餘時間全部用於這個用途,私人時間已基本上沒有了。有些人不知底蘊建議我地收費,實在不太明這會使我們陷入法網,更使我身份會敗露,筆者絕不會做這樣的事情。)這個劇集對
盧錦聰案及兩位
羅樂天及梁炳耀事件組合成這事例,但和我們網站有一些誤解,可能他們沒看上一輯劇集,導致一些疏忽的成分,配合經營這個網站的經臉,
現在我們談談吧。
話說從頭,先介紹幾位角色先。
1. Suki(何寶琳,Yanny 陳穎欣@
Super Girls飾): 我那日叫壇主睇左一次,他話呢個女仔幾靚。不過筆者認為,如果他唔化妝的話,仲是有八成咁靚,我就覺得他靚,但是他化左妝,包括但不限於畫眉、同埋整左大眼仔,以及加上胭脂,就真是有一些畫蛇添足。不過這無關宏旨。呢位Suki ,其實是扮演盧錦聰的角色。
根據法庭的
判決,盧錦聰是一個在職訓局就建築文憑讀至第3年的學生。其實父親在他小學時欠下重債,並和他母親經離婚,並再與一個有孩子的女人結婚,而母親有長期病患者,沒有賺錢能力之餘,還有一個17歲仍在求學的未成年弟弟,更領取綜援,他亦算是自食其力,可以見到他出身頗為不幸,和這套片中安排
田啟文(田雞)和
羅冠蘭作為他的父母。另外,他亦扮演了網上的「Peter Sun」及擔任了梁文琪的少量角色,扮作專業人士提供收費的服務。不過筆者認為一個女孩子沒事沒幹,父母也能供養她,為何對股票這麼有興趣,為了賺錢似乎還有很多途徑,這方面理據似乎不足。
2. Phoebe (楊秋雲,Heidi李靜儀@Super Girls飾)這個角色可以說是存在,也可以說是虛構,在盧錦聰故事中,他可以是沒有出現的,但是在梁炳耀故事中擔任羅樂天的角色,專責做打手,並負責向各會員收費。這楊秋雲好像是用回上一集的真實主角
陳秋云的角色。
但在我們的網站上面,筆者在3年前雖有考慮壇主及其他網友意見,考慮改為收費,聽取部分專業人士意見後,覺得風險太大,有犯法的風險。況且我不希望這個站成為私人會所,這是我非常討厭的事情,那些人霸著自己收費的途徑,這是不齒的行為,所以我在現在和未來,都肯定不會向各位收費,會以自己的網站造血能力,為網站提供良好的服務,下星期筆者會跟大家看看我們組合的表現,其實尚算跑贏大市的,為網站提供了一筆不少的資金,供網站幾年營運之用。
3. 末日博士 Steven Chow(
吳家龍,下圖右),其實邊個都無所謂,但是通常都是指
羅家聰(下下圖),但是經過我在證監會搜尋後,羅家聰好像不是持牌人士,但是發現原來在
金融管理局網站上,卻發現他是持牌人士,
擁有第1類︰證券交易、第4類︰就證券提供意見及第9類︰提供資產管理3個牌照。後來這位末日博士巧遇Suki及Phoebe,告訴他們兩位,他是一位持牌人士,都叫無衝突的。


但值得一讚的是,他用Cosplay來包裝這個故事,真是搞得唔錯。但是劇情卻有點犯駁,情節又有粗疏之處,更忘記了上一輯都是用了同一個股票號碼來代表涉嫌投資的公司,我們開始談談劇情了。
1. 0:42-00:47扮演證監會助理經理的Jason 的林德信,唔算太正氣似一個道友,多一個正經的證監會職員,究竟真正的證監會職員是咪咁呢?
2. 00:52-01:-02這個女孩子話她講大話,賺零用錢,不知會搞成這樣。我對此事有一些啟發。
當年我初初搞這個博客的心態好特別,其實是想勝過別人,我認為市場的東西太差,不足以給人良好的意見,更很少人提及老千股,至於賺錢的問題倒是模模糊糊的,真是好有理想想用流量去賣廣告賺錢,沒有其他想法,到了中段這個網的瀏量大增,心中有一些人走過來跟你勸說你如不收費,但想想下這是使自己封閉,不願接受別人批評,加上筆者寫的東西,收費就會沒有看,我又不願推股票,這會導致這個站瀏量的下降,加上很多的法律問題,故最終我都是憑自力搞起這個網站。最初這個網站不是以股票為主力,只是一個談論無聊東西的論壇,我濫發留言終於把站的量搞起來,但沒多久就無以為繼,後來這個站因為我和壇主和其他壇友在方針上,有一些分歧,但最終壇主決定採納這壇友的意見,對於我濫發貼方向不太支持,於是我就專注我多年來最喜歡的東西,就是股票了,我本身對股票的故事就有很多的記憶和資料,加上周顯那本炒股密碼,就是我當初的炒股框架基礎。
因為筆者當年有一點認為自己實力不足,所以不願分享太多,就決定搞老千股,並在香港討論區及幾個博客留言宣傳,有了最初的流量,為了把這種氣持續下去,我就決定多花點時間貼股票新聞,也貼貼公告,不過最好當年我就是找到工作,有一點收入,但當時本錢不多,市場不好,炒股票也虧了不少。但在努力下,也慢慢也做到一定的流量,一日也有幾百人來看,不過壇主後來決定重新改變blog系統,加上市況不妙,流量就下跌了差不多80%,只剩下一天不足100人來看。
我眼見這樣,但仍然堅持,匯豐供股那日,我記得已逐步回覆過往流量,也和Abby及一位好朋友搞了一些外業,但最終都是搞不起,加上負責的朋友找到一份工作,這個外業也就漸漸沒做了,加上我當時的兼職也沒有了,就決定寫其他細價股的財技,加上瘋狂在各blog及討論區以個人名義宣傳自己,加上市況遷就,流量開始一個星期以幾十個百分比增長,一日瀏量超過了1,000、2,000大關,逐步成為知名的博客,於是壇主建議我在剛開始的論壇,開個版搞股票,這就為Realforum的發展展開序幕,反正我資料很多,也不愁沒有內容。
但當初這種發貼是粗放的、沒有系統的,加上自己還有些虛榮心,想搞到一個大站賺錢,但是後來因為複印授權協會迫我把資料刪除,我就決定仍然繼續搞下去,沒有放棄,於是就有後來的事情,之後加上我家庭發生了一些事情,就更激發起這種心理,但某些事情過後,我感覺這是不對,於是性情大變,決定不收費之餘,對那些搞財技的股票非常討厭,這就是近幾年你們看見這個博客,有個人說我罵他,當初不知是道是誰常常講股票醜惡,我不喜歡這些東西,他常常說這些賺到錢並感自豪,我見到這些人就非常討厭,於是就有這種心理。後來負責的網友無聲告別,加上壇主不慎刪除所有,我決定要搞一個有意義的網站,並叫壇主逐步開發多項功能,這個網站逐步企穩,瀏量也有一定,但錢還是賺得不多,但時間就耗費,到現在,我都覺得是虧欠了他,麻煩了他,不過有位姓蔡知名人士只聽了一面之詞,總認為我不對,我有時是覺得憤怒,但是我覺得這是個人事情,我也不喜歡說得太多,也就算了。我認為那些財經評論員就算我說得不對,也不願和我爭論,我覺得他們真是不是追求真相,只是想說他們一面之辭,如果他們肯和我在網上談,我是願談的,但是他們就是這樣,好像怕了我搞了他家人似的,也就不討論了。
3. 01:18-01:28 她講的話「安安份份在女女僕餐廳做partime,認真讀書,好似Steven咁叻,同Phoebe過番一些無憂無慮的生活」。我都想說一遍,搞這個網站,錢是賺得不多的,也搞到我想進修也沒有甚麼時間,連露面也不敢,怕被人點相尋仇,我知道有記者可能起左小弟底,有個長期的朋友在初識我已知我是這個博客的博主,後來他轉到生果報業工作,常常叫我網名,但我常常跟他說,我是我真名的人物,
類似王利民在這個星期在壹仔講埋那些東西,死不承認。如果有人知道了,希望唔好爆料,我仍是想過我喜歡的生活。一般用戶的心理來看,你假設這個網站是我的股票資料庫,用來幫我買股票時有多些參考,我也想開開心心和家人朋友一齊,但這個網站我就是放心不下。
4. 01:46-02:07 她說搞呢個網站之前,沒想過這網站這麼受歡迎,後來會員愈來愈多,看見能賺錢就泥足深陷,後來找來Phoebe為五毛黨,和她一唱一和。其實,我由當初開始,我就只用這個身份,沒有用過甚麼五毛黨的,只靠一人之力把網站宣傳搞起,後來有些網友見我還有些用處,也一起幫忙,就是這樣了。
5. 02:46 他們一班股民說的股票9413,又類似利用幻象,說了在網上的留言,那女孩子又搞個甫士,真是好好笑。他又忘記了自己上一輯說些甚麼了。9413在上一輯就是永星集團,由盧海鵬飾演的李泰基做主席,他們推出Golf 系列的酒,賺了不少錢,2010年盈利更增長20%,由單立文飾演的財務顧問代表做莊家,並利用永達證券交易,這種酒代表的哥爾夫廣告來發傳真,交代如何交易股票,指使一堆人買賣這隻股票,導致Christina 話公司市場監察科留意到異動,最後因為收購宇宙國際失敗,單立文在事前大手賣出,最終導致投資者大虧,終導致一連串事件發生。但今次按他們的說話所稱,卻飾演另外一隻太陽能股票,仲要打錯「光伏」的「復」為何做資料蒐集前卻不太小心呢?
6. 03:57-04:08 打字都要講野,好搞笑。最後那句有錢咪得囉,我都唔太認同的。
7. 04:28-05:34 應該都是反映她在股票群組賺到錢,所以可以打扮得這樣漂亮。但入面有位女仔講淘寶,真是好真實。
8. 05:35-06:31 根據介紹,這是銀行搞的一個投資講座,一般來說,他們是那些銀行的很有關係的理財客戶才能進入,她們年輕,父母又不太有錢,Suki是住公屋的,那兩位小姐何德何能會進入到現場呢,劇情有些犯駁,如果有錢根本就不用搞那些投資會了。照劇情所稱,Steven 是放洋留學,但羅先生卻是歷經艱辛才完成博士課程,況且他已經唔只出左一本書,以他名義已經
出了最少4本。那個Steven講野好似講風水咁,好似笑緊那些對公眾的分析員的水平,但羅先生水平沒有這樣不濟吧。不過最後Phoebe的睡著了,Suki卻好精神,可能Suki好羨慕Steven吧。
9.06:34-07:31 Suki問Phoebe 話,他們又多了10多個會員,有100多個會員,他說他們半年賺了10多萬,其實在真實情況下,
盧錦聰在7個月賺了6萬元,羅樂天及梁炳耀就不知道,估計以每月5,000元及6個月來算,
梁炳耀最少賺了3萬,至於羅樂天但相信金額都不少。繼續那句,我還是不太喜歡。
不過Phoebe 話她很怕用父親的戶口過數。她說父親問她為何要付錢給何寶琳,為何每個月這麼多300元過數,Suki就說何寶琳就是其中一個判頭,其他的就想辦法,如果她們自己用公司收錢,就怕沒有人信她們。其實現實情況我不知道有沒有這個情況,但盧錦聰好像又沒這樣做,梁炳耀及羅樂天當然就用羅樂天個戶口收。至於盧錦聰每人賺取了200至300元。
這兒有些犯駁,那判頭是否交由女兒負責金錢往來? 這父親真是對女兒太放心了。但照我們的情況來看,現時我把我們網站的廣告費和其他可賺取的收入都集中在壇主中,一來我不用被人知道身份,二來又不用怕開公司的開支報稅拖垮的,三來這些錢如果有需要他也方便用於網站開支。
還有,這女孩子真是害羞,不過做得很自然。
10. 08:32-09:22 片中又再利用幻象代表Suki,又用網上說話大法了。今次那Suki扮演的幻想角色利用Steven Chow的語氣代表她的說話,但是Phoebe本人仍一再出現,不過可能是呢位Suki太忙,又或者Phoebe太有空,或者她演技不好,所以就做成這樣奇怪。當中的東西非常真實,還真的去了中環和廣東道拍攝,拾福珠寶、周山山珠寶,當然就是六福(590)及周生生(116),不過她叫人買這些珠寶股的期權,真是有些危險,我絕不會做這些事情。
11. 09:23-11:10 就說了調查的過程。首先就是放蛇,裝扮成客戶蒐集證據,然後就是取得他們電郵戶口及銀行戶口,之後就循著線索找出他們的居住地,一路上沒甚麼困難,因為證監會調查案件是有權這樣做的。最不小心,是這女孩竟然用裝扮電訊盈科(8,1186,前香港電訊)旗下的香港電訊信託(6823)化名的cavigator.com,木村就譯為woodvillage,這些網絡服務提供商的電郵,這樣一去機構就找到他的身份了。不過林德信好像有些怯,做得不好。
12. 11:11-15:42其實那女孩子真是沒有辦法找到犯罪證據,收錢不是他,帳戶也是化名,他說一句給人盜用她的戶口,就甚麼都不知道,事實上也真的可利用其他人的IP上線,況且人人賺到錢也不會告發她,不過她留下的線索太多了,還。但是Phoeba父親真是很放心給女兒打理帳戶,但做生意的人,為何連數目也不計算呢,算帳目亂也不犯法,真是好奇怪,你做工程,不知成本,如何做呢? 但是證監會的人做事很小心,連電腦人員也有,Christina 很有經驗叫人查網絡供應商,真是防不勝防。不過硬碟的東西你刪除也刪除不了,只是記住刪除了,所以最好刪除的方法就是不停上下載東西,洗掉過住紀錄,或者是整個硬碟開出來破壞,這就真的沒有辦法了。不過Jason倒也勤力,很晚也不走,終於慢慢找到線索,不是年輕也倒真的吃不消。
13. 15:43-16:30 兩位女孩子見出現問題後也擔心犯法,好像我當年一樣怕,幸好我就是沒要錢。但Phoebe說她把全副身家押下Suki 半桶水推介推介的拾福珠寶的輪,真是很危險。我和壇主真實情況來看,我只買高息有潛力的細價股,去年年初我叫他買的股票基本上都準確,但他只買了一隻英皇娛樂酒店(296,前寶成控股、英皇(中國)概念),那時10%股息,他買了一點點,結果他賺了。但我現在都賣了。近來最不好就是推介了他買了美聯工商舖(459,前EVI教育),幸好他沒買,不然就像我和其他人虧得很慘了。其他就如zkiz.com的組合,下星期我再談。
14. 16:31-17:40 兩位女孩子問Steven Chow拾福期權如何,他說他因為一些中國經濟消息不利好,所以也不看好,要他儘快售出於是他們是擔心。Phoebe說,你的消息不是準確的嗎,他說世界上消息一定不會全部準確,他們做足功課,並且有牌,受到規管,並談及不涉及風險,並提及他們扮演的木村叫他做拾福期權,真是害死人。我非常認同他的看法,但是我沒有領牌也有自由度,我也怕別人輸錢,所以也不敢談很多,只不過有時真是忍不住才說的,做期權做輪其實多數帶有槓桿成份,有時可以快上快落,除非賭極短時間,否則持有人處境多數是極為不利,反之我還是喜歡高息股,至少業務穩定,還可以等。
15: 17:47-20:32 肯定Phoebe沒有沽貨,奧巴馬成功連任是2012年11月6日的
新聞。看來都是1個星期、1個星期地拍,距今約5個月。通常這些事,都是聽推介輸了錢才會爆發,贏了錢一般沒事,這是非常合理。Yuki 又遭朋友埋怨,受良心責備,但最後他還是去投案。可能在這入面,Cosplay是代表著木村假角色本來就是虛幻,木村角色完了,Cosplay自然完結,所以這譬喻用得很好。
16. 20:33-22:00 最後Jason終於查出,Suki也去投案,和盧錦聰的事情非常吻合,他刪除戶口,又和證監合作,最終也有人和他求情,
初罰2萬元及80小時社會服務令,加上2萬5千元的調查費用,最後上訴2次,第1次改為僅罰1萬元了事,第2次則上訴失敗,和片中的情況罰款2萬元及120小時社會服務令有差別。
說到這兒,其實我們網站一直從事都是以謹慎方式進行,如果別人誘使我們犯法決不會幹。但我擔心其他較筆者年輕的人會受到金錢誘惑誤入法網,所以就特地寫得清楚給大家看,我們是熱心的,只是想免費提供服務給大家,沒別的意見。我們只希望把它做大一點,或者做其他品類,以繼續維持這網站的增長。下星期再來就是看第3集,其實我覺得智富週刊的東西留了手,寫得不好,既然有資料,為何不可以把名稱寫上,因為這是你認知的事實,這不構成誹謗的,何必這樣害怕? 要寫就放膽些,怕就寧願不寫。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