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个性喜糖创业 打拼“甜蜜”事业

1 : GS(14)@2010-09-14 22:03:52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00914/150245.html
 1985年出生的许燕身上有着很多80后的年轻人特质:个性、创新、潮流。2006年许燕去青岛参加一个朋友的婚礼时,摆放在餐桌上每个盘子里的喜糖令她惊喜不已。喜糖都是放在制作精美、富有个性的小盒子里面,每个人都有一份。那是许燕第一次看到个性喜糖,爱不释手的她不舍得吃,而是将盒子拿回家当作装饰品来摆放。  之后,每每参加朋友的婚礼,她都会想起在青岛看到的个性喜糖。周围一些在北京、上海等地见过这种喜糖的朋友们也纷纷表示喜欢,但却不知在那里能买到。那时,许燕就有了经营个性喜糖的想法。
  起步:上市伊始遭遇“寒冬”
  2007年,许燕决定开家经营个性喜糖的公司。这个想法立即得到了两位同学的响应。一切准备妥当后,几人东拼西凑了两万多元成立了巧媳妇艺术家居生活馆。所谓的个性喜糖主要是指外包装,一个普通外包装价格从0.8元到几元,里面的糖果客户可以自由选择品牌和数量,价格也因此不等。
  去年国庆节,个性喜糖上市。因为资金问题,他们除了借助网络宣传外,也与鲜花店、礼品店、婚纱影楼、婚庆公司等合作,让其帮忙代售。然而,事实与大家设想的相差甚远。许多人都觉得不实惠,由于利润较低,婚纱影楼、鲜花店等也都不感兴趣。
  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许燕决定也可单卖外包装。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了,连个咨询电话都没有,更别说订单了。“我们经常跑一整天也拉不来一个客户,当时的感觉很复杂,对这么好的东西得不到认可感到不理解,也特别伤心。”
  发展:客户从陌生到认可
  2007年底,一个同学结婚时,许燕将600多盒个性喜糖作为结婚礼物送给同学。“当时就想先从影响身边的人开始,没想到引起不小的轰动。”整个婚宴,大家都对这些喜糖啧啧称赞,司仪和一些亲朋专门留下了许燕的电话。这一切都给了许燕莫大的信心。2008年情人节,他们推荐咖啡厅购买个性糖果当礼物送给就餐者。价格低廉包装精美的糖果受到了咖啡厅的欢迎,销量非常不错。
  随后,询问个性糖果的咨询电话不断增加,也有了第一个上门看样品的客户,并接了第一笔订单。现在客户越来越多了,每个月都有几笔订单。他们也开始与饭店合作,希望将个性喜糖加入到婚宴当中去。“一盒装有六块品牌糖果的个性喜糖最便宜的是1.6元,一桌只需16元就可以增加婚礼气氛,也可以为吸引客源。”
  愿望:希望做自己的品牌
  除了普通的个性喜糖外,新人还可以在喜糖外包装上加入自己的照片和签名,也可以定做喜糖制作的花束放在家里,即可观赏也可食用。个性喜糖的外包装从厂家邮寄过来时都是纸板,新人也可以在折叠过程中体会甜蜜和幸福。“当然,如果客户有需要,我们也可以给折叠好。”现在,许燕一直盼望着怀特礼品城的店面尽快装修完毕,有了实体店面后,工作就更好开展了。
  许燕希望用两年的时间,让她的个性喜糖进入省会每个婚宴。打开市场后,许燕还希望做自己的品牌,自己设计生产外包装,有自己的品牌糖果。如果条件成熟,她会考虑向河北各个地市发展。
  许燕告诉记者,自己的整个过程还算顺利。个性糖果在河北虽是首家,但在上海等地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运作之前,她参考了其他地区个性糖果的运作模式,并从中借鉴了不少经验。糖果虽然利润不高,但成本也低,又是订单性销售,给自己减少了不少经济压力,在创业初期开拓市场时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751

澳洲陽光小子炮製太陽能Golf Car 打拼一年 接千萬訂單

1 : GS(14)@2010-12-05 15:37:09

2010-11-27 iM

一位小時候已移居澳洲的青年人,對陽光情有獨鍾,加上自小愛打高爾夫球,長大後,生意思緒也在球場萌生,更將太陽能高爾夫球車帶到內地市場,短短一年間,在內地售出超過300架,以每架6萬元計算,已有超過1,800萬元的營業額,而上月更首次接到過千萬元的定單。

這位陽光小子自小對太陽能及電子科技着迷,11歲時收到第一份太陽能玩具禮物,便把其「煎皮拆骨」要知其內裏零件構造。

今天25歲的小子自組環保公司,把玩的是數以百萬元計的太陽能電力系統研發,他的公司是香港唯一一家,亦是內地唯一一家太陽能高爾夫球車供應商。

「三歲定八十」是老生常談之話,對於眼前的年輕人,記者心裏也即時冒起這句話。今天只有25歲的劉潤康,7歲已學習高爾夫球,自小出入球場,對場內一事一物認識甚深,後來轉到澳洲讀書,愛上清新空氣、陽光海灘,2007年在昆士蘭大學以雙學士學位畢業,成長的每一個接觸面,也為今天的環保生意播下種子。

「爸爸是一個白手興家的生意人,自小便有機會跟他四出傾生意。」在爸爸影響下,對經營生意早有認識,去年劉潤康放棄商業顧問一職,與友人成立陽光動力公司,專門經營太陽能電力系統生意,當中近七成營業額來自售賣太陽能高爾夫球車,更於一年內成為內地唯一進口太陽能高爾夫球車的公司。

內地現時有超過1,000個登記的高爾夫球場,每個場地大約需要100架球車,以車輛3年的折舊率計算,這盤生意絕對大有作為,公司開張只一年,上月便首次接到過千萬港元的定單,為這間只有一歲多的公司,打好往後的生意成長路。

賣高球車補貼研發項目

當大部分二十多歲的青年人還在摸索自己的目標時,劉潤康已認清必須投入環保生意,2009年成立公司之前,用了半年時間與拍檔商討及研究業務重點,「我們有想過用風能,但原來香港的風速不穩定且較強,容易發生危險,相反太陽流動性較高。」

在澳洲當了兩年商業顧問,加上兼職替公司做網頁設計,短時間內便儲得共150萬元,他將全部金錢投放入陽光動力,實現自己的環保生意大計,生意拍檔基本上只是金錢上的提供,其他前綫與研發工作,劉潤康幾乎是一腳踢。

與拍檔二人共投資300萬元,「除了成立公司,員工薪金與日常支出以外,幾乎都是用來研發新產品。」太陽能汽車冷氣供電系統便是他們重金投資的一個項目,整個研發過程的物資與研發人員的薪金已耗費300萬元,「一出一入」帳面上豈不等如零?原來背後支撑起研發開支的便是出售太陽能高爾夫球車。

小學時代已到澳洲讀書,更愛上打高爾夫球,一打便是18年,劉潤康對當地的高球市場可謂瞭如指掌,「我住在黃金海岸,單是這一個城市已有38個球場,但這個城市比香港還要細,可見高爾夫球在澳洲的市場何其大。」

因看到澳洲擁有超過3,000個高爾夫球場,一個球場需要100至200架球車,每3年換一次車,市場潛力大,在公司成立之初,劉潤康率先向澳洲出發,可惜如意算盤打不響,生意慘淡收場。

澳洲市場飽和轉戰內地

「高爾夫球的旺季是夏天,冬天則是淡季,因天氣太冷,很少人打球,球場便會趁淡季換球車。」陽光動力去年打入澳洲市場時,已踏入冬季的尾聲,大部分球場已更換車輛,劉潤康續說:「我們揀錯了入市時間。」

時間上的錯誤不會是永久,下一個冬季必再來臨,失地照計可以收復,但時至今日,超過一年時間,他們在澳洲只售出約60架車,不少球場只是試驗形式般購買一至兩架,未有計劃大規模換太陽能車。

事後檢討,澳洲失敗的原因是甚麼?劉潤康始醒覺高爾夫球在澳洲是平民活動,「在澳洲打一局,約4小時大概300港元,同樣於香港就需要900元,內地更要過千元才可打一局。由於是平民活動,澳洲球場不會花費太多金錢換車。」

看見澳洲的銷情不如理想,常到內地打球的他頓時靈機一觸,決定展開內地業務,「澳洲的球場已飽和,但中國不同,每年都有新球場落成,發展得最快的海南島,預計未來兩年,將會有60至70個新球場落成。」結果三個月後即決定將太陽能高球車生意帶到中國。

海南島球場定單千萬元

陽光動力現出售的高球車並不是自家生產,而是全球最大高爾夫球車供應商Club Car提供,「我們當時先找Club Car的香港代理,透過他們把太陽能高爾夫球車的合作計劃書交給總公司。」Club Car認為太陽能項目可拓濶中國市場佔有率,即使陽光動力只成立一年,也同意合作。

兩者去年成為合作夥伴,Club Car將中國的太陽能高球車代理權交給陽光動力,容許其將球車的車頂改裝成太陽能板,太陽能高球車終誕生。

「中國現在發展很快,更多人懂得享受、學習高爾夫球,我見過3歲小朋友也學習高爾夫球。」除了發展快,中國人亦講究排場、形象,花更多錢將「門面」弄得更有排場,已是等閒事。

未裝上太陽能板的球車,售價大約5萬元,裝上後,售價約為6萬元,成功取得一個球場100架車的定單,至少有600萬元。上月劉潤康以投標形式成功接到來自海南島球場的定單,總數為900萬人民幣,折合即過千萬港元。雖然未追回成本,但現時每月利潤也有20萬至30萬。

要打好內地的生意網絡,劉潤康聘用內地銷售人員,由他們與球場接洽,成為取得內地生意的重要方法。

打入中國近一年來,已售出超過300部車,單是太陽能高球車頂亦有200多台,定單還陸續有來,現時陽光動力是中國唯一太陽能高球車進口商,與澳洲相比,中國的確是生意人的「福地」。

----------------------------------

iGreen Knowledge

換電動高球車 年慳600萬

一個標準的高爾夫球場有36個球洞,走一轉,大約就是18公里,但傳統球車的電力只足夠走一半的路程,便要折返換車,若然全場爆滿,球場最少要準備120輛車,車輛約一年便要換一次電池,一組電池大約8,000元,不計電費,一輛用3年的球車最少就需6.6萬元。

但換上太陽能車後,便可一次過走足全場,不需折返充電,亦不需每年更換電池,這樣球場可減少車量至100輛,「篤篤」計數機,以100輛球車計算,一次換車便可省下6億元,加上少購的20輛,球場便可省下730萬元。

﹏﹏﹏﹏﹏﹏﹏﹏﹏﹏﹏﹏﹏﹏﹏﹏﹏﹏

陽光動力 Profile

˙2009年7月成立

業務重點︰

˙代理環保產品及研發太陽能供電系統

主要產品︰

˙太陽能高爾夫球車、太陽能汽車冷氣供電系統、LED燈

生意銷售︰

˙與Club Car分研的太陽能高爾夫球車出口到澳洲及中國,上月接到內地千萬定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21

為年底花紅打拼 中環人

1 : GS(14)@2012-12-11 00:16:29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9%93%E6%8B%BC/58711
金融市場今年不景氣,正如筆者以往也談過,不少工作的朋友每天如坐針氈,害怕被裁。
另外,也有部分朋友發出絕望「呼喚」,選擇辭職,因為明知殘酷的現實即將發生,就是花紅將不會理想,因此採取消極取態,與其事倍功半,倒不如「休息」一會。
不過,每年年底都是一個敏感時刻,也是一個爭名奪利的季節。在娛樂界,這將步入各大頒獎典禮公布結果的時刻。
在金融界,年底是擬定明年預算和總結今年業績的重要時刻,也是每家投資銀行計算旗下員工花紅的時刻。
開始進入2013年的倒數,無論你作為金融界的朋友是否具備實力,人們也會選擇在這段時間「發難」,與管理層展開生死「火併」。
原則遇上考驗 深刻教訓
為甚麼要火併?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為了金錢和權力。筆者可以坦白說,人們加入投資銀行的原因,除了小部分人擁有崇高的專業抱負之外,不少人也只是為了貪圖名利,行業內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少也是與利益掛鈎,能做到真誠相處的極為罕見。
雖說這是一個貪婪的行業,但是行業裏還是有一套操守制度的。筆者作為行業的一分子,也絕對謹記和謹守「公平公正」的理念和原則。
在許多年前,這原則卻遇上考驗,筆者也得到一個深刻的教訓。
當時投資銀行市場非常火熱,筆者團隊業務非常賺錢,在年底的時候,為了獎勵員工,筆者把員工表現分為三類:傑出、普通、和不理想。
變相津貼表現不理想員工
當年是火紅的年代,傑出員工可獲得月薪數倍作為花紅,非常可觀,連普通員工也可以獲得不少的花紅。爭議就是發生在表現不理想的員工身上。
當時公司內部認為他們也應該獲得若干月人工的花紅。
對優秀員工不公平
筆者並不認同,因為這些人員是企業希望解僱的員工,表現相當懶散,更欠缺職業操守,沒有理由在解僱相關人員前,還要變相津貼他們,這對其他優秀員工不太公平。
可是由於以往市場火爆,管理層因擔心解僱他們後,或許在短時間內難以在市場上招聘其他人員取代他們,就在這個情況下,管理層採用了「短綫」策略,就是把一些應該分配予模範員工的福利,派給一些即將離去、同時又不稱職的員工。
可惜的是,當那些不稱職的員工拿到「可觀」的花紅後,並沒有感謝管理層,反而是埋怨受到不公平對待,花紅過戶後,他們還是憤而辭職,企業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償失。
人事制度應賞罰分明
為了討好員工,變成得罪所有員工,在人事管理學上,實在是大忌,回頭一看,也有點可惜。任何人事制度應該賞罰分明,有根有據,相關的制度才會被尊重。
無論如何,以往金融市場的好日子已經消逝了,儘管在金融海嘯後,金融業職場上曾出現過短暫的好景,但是金融市場在反彈後,再次進入谷底,金融行業豐厚花紅的日子已經無情地逝去。
在瘋狂花紅的年代,人們紙醉金迷、追逐錦衣美食,對奢侈品需求也曾大幅升。據稱,當時香港不少拍賣行拍賣的藝術品,如印象派、現代派與當代的收藏品,都由金融界人士所投得。
明知不可行 繼續打拼
就到2012年年底,步入2013年,金融界朋友也需要習慣告別以往的奢侈習慣,需要面對裁員的問題,不少陷入財困的朋友更需要賣樓和將前幾年的藝術珍藏轉售。
不過,回想起以往瘋狂的年代,在此時此刻,絕大部分投資銀行家在保住自己工作的同時,雖然明知不可行,但也會繼續「一盡綿力」,為2012年的花紅打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028

用3,000美元賺逾千萬華裔鐵娘子靠韌力闖商場打拼

1 : GS(14)@2016-05-21 18:29:42

Manhattan Portage在全球打響名堂30多年,這個國際品牌在1998年就被來自台灣的新移民林淑惠買下美國合夥人股份,成為該品牌的總裁兼CEO。駐紐約記者:曾偉旻林淑惠在美國打拼多時,經歷三大生意難關,包括品牌被控侵權、合夥人設局誣告及台灣合作廠商複製技術後自立門戶,再與她劈價競爭等。不過關關難過關關過,她堅信「生意沒有捷徑,老天都是公平的,該得到的,就該按部就班」。1992年,林淑惠身上只帶着3,000美元來到紐約,沒想到一待就是20多年,並坐擁市值逾千萬美元的Manhattan Portage公司的總裁之位。而這一切,都從幫朋友賣庫存開始。當年,朋友開設的公司Token存貨滯銷,她花兩個月幫忙賣完,紓緩友人公司着經營壓力。她後來將Token發展為「幾乎甚麼都賣」的貿易公司,血液裏彷彿流着做生意的血。1995年,她因緣際會認識Manhattan Portage的創辦人,對方看重她的生意頭腦,主動要求合作。但林淑惠回憶「合夥人主動要求合作時,覺得奇怪,可能有些問題」。林淑惠不敢要求看財務報表,不過也不想放棄這合作機會,費了不少唇舌才說服合夥人再開另一間全新公司,以新公司開始合作。當時合夥人專職生產產品,產品只有在美國本土批發的售賣渠。林淑惠懂得行銷、操作,頗具遠見地提議,要將Manhattan Portage推向全球,並堅持要開設零售點,從自己站櫃台賣袋做起。開店的想法起初還遭到合夥人批評:「不要,我不要開店,而且你英文又不好你怎麼去講(銷售)呢?」林淑惠回答,「我英文雖然不好,但面對面講,我有笑容,我有肢體語言」,她認為即使條件不好,仍然可以克服,從零售做起,才能夠第一手掌握顧客所需。林淑惠回憶起Manhattan Portage第一間店開幕首日,「第一天我就開始賺錢了」,每天站在櫃台與客人互動,一周工作七天,她自嘲「錢賺了很多,但沒時間花」。合夥期間,林淑惠也認為一定要將Manhattan Portage帶進亞洲市場,並着眼從日本開始。豈料日本進口商偷偷註冊Manhattan Portage商標,並且指控林淑惠侵權,使她遲遲無法進到日本市場。她毫不服輸,親身飛到東京的美國大使館,要求日本商標局正視調查。這場官司耗時八年,才讓她成功拿回日本商標,並開創不錯的業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合作沒多久,日本官司還未打完,資金周轉不來的合夥人,竟然對林淑惠在公司的存款動了歪念,「領走了4萬美元,拿了錢之後就告到法院」。合夥人狀告法院,反咬林淑惠偷錢。經歷內憂外患,她當時幾乎天天以淚洗面,「除了哭以外,只能持續證明下去,清者自清」。1998年林淑惠官司勝訴,證明她並非偷錢的人,這場插曲促使她決定買下合夥人股份。她對合夥人說,「你把這間公司賣給我,開個價錢給我」。她也透露,當時家人不贊成,因為耗了太多時間訴訟,無心經營品牌,擔心買了股份也只是買了空殼。好不容易擺平合夥人誣告風波,後來日本官司也勝訴了,林淑惠說,萬萬也沒想到台灣合作廠商竟複製Manhattan Portage的款式,並自立門戶,出隻非常類似的袋款跟她競爭。她隨即換上另一間台灣代理商重新出發,對於自立門戶的前合作夥伴變成競爭對手,她慨嘆,「成功沒有捷徑,惟有好的思想、方法、作法,才有好的未來」。這也是林淑惠奉為圭臬的經營方程式,即使前合作夥伴將競爭品牌生產線挪到中國,林淑惠堅持將Manhattan Portage的設計精髓留在紐約,而生產則留在台灣。她認為台灣工資成本雖然較高,但台灣人精準地一針一線縫,「台灣人做Manhattan Portage再適合不過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520/196203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37

十元起步低調富豪普基創辦人陳湖昌 打拼百億地產王國

1 : GS(14)@2017-01-02 16:47:29

2016-12-28 EW

近期,長沙灣一幢名不經傳的單幢樓,基座有批儲物櫃餘貨推售。這位早於十五年前已前瞻迷你倉需求,「起樓時一併起埋迷你倉」的發展商,叫普基發展。

乍看以為普基是老牌家族,原來創辦人陳湖昌,七三年才由廣州來港,身上僅有十元。他在短短十年間,由地盤工人做起,繼而涉足建築業,之後晉身發展商。新世界發展將於明年推售的西貢大型豪宅傲瀧,他佔四成三股份。近年,他更放眼世界,於澳洲黃金地段打造全幢甲廈及豪宅,並於國內投資天然氣、建設公路等等。目前,單計本港及澳洲等物業,保守估計身家逾百億。

他的友人透露:「他就像李嘉誠,憑精準眼光,加上銀行的協助,成就大事業。」由一無所有,至坐擁逾百億王國,這名從沒曝光的富豪謙遜回應:「我入了一個好行業,有好契機,這是天意吧!」

近年迷你倉大行其道,惟租金絕不便宜,觀塘工廈內、體積二十二立方呎的「豆腐潤」文件櫃,月租近三百元,只租不賣,用家被迫捱貴租。

長沙灣順寧道四百八十三號單幢樓順景華庭,大廈一樓有一批儲物櫃推售,每個體積由六十二立方呎起,售價一萬六千元起,只限業主購買,業主趨之若鶩,基於超額認購,管理處只好抽籤決定買家。

幸運買家蔡先生,居於順景華庭約十年。「屋企樓下有『迷你倉』確實方便,放很多大型用品,包括行李箱,嬰兒車、三輪車、玩具、書籍、厚衣服、油畫及風箏等。」他續笑言:「該廈吸引我的,還有單位坐擁露台,卻沒有窗台呀!」

長沙灣單幢盤順景華庭由普基發展,於二○○二年推售,主打實用面積四百多呎單位,入場費約一百六十萬元,每戶附送一個位處一樓的儲物櫃。

有份策劃該項目的一名測量師透露:「普基創辦人陳湖昌,有見區內商場空置多,靈機一觸,將屬商業契的一樓,闢作儲物櫃,等於將大櫃由屋企搬到樓下擺放,間接擴大單位空間!」

前瞻迷你倉需求

該名測量師續說,陳湖昌旗下獨資住宅樓,都擁儲物櫃及露台,堅持不要窗台。「當時,窗台不用計算地積比,零地價,賣樓則計算在內,賣到錢,所以,發展商一窩蜂起窗台,但陳生說,當一個房間只有五、六十呎,窗台會很礙眼的,假如房間面積逾一百多呎,有個窗台放東西則無妨。」

陳氏起樓構思人性化,曾為普基賣樓的一名代理高層,則讚他為人隨和念舊。「當時,陳生再三叮囑,你們身為龍頭代理行,但賣樓時要將就美怡置業(位處何文田的一家小型代理行),讓他們的客戶優先,皆因項目全靠美怡幫忙收樓的。」普基旗下單幢住宅及商廈,皆透過收購舊樓重建而成。

放棄窗台 興建露台

早在起樓前,陳湖昌首先涉足建築業,旗下多家公司專責拆卸、打樁等工程,除了本港外,遠在北非的阿拉伯國家利比亞大型工程,都接手來做。而較為本地建築界熟悉的是,七十年代後期,普基為越秀及麗新起過不少樓,包括越秀上環秀平商業大廈、灣仔秀華商業大廈及北角秀平中心等,麗新旗下九龍塘屋苑麗松苑及瑰麗新村等等。

隨着建築業根基逐漸壯大,陳湖昌除了發展單幢樓外,更一心向更高層次進發。「大埔大型住宅海寶花園現址,陳湖昌計過數,計劃競投,最後見規模過大而擱置。與他稔熟、時任中國海外主席孫文傑就憑着這盤數,成功競投建成海寶花園。」

普基則於一九八五年夥拍地鐵、武夷建築等,合作發展筲箕灣大型屋苑峻峰花園,項目於八七年落成,坐擁七百六十伙及四百個車位,普基持股一成二。

一名商界老行尊形容,陳湖昌擁有別人猜不透的精密腦袋。「他人棄我取,把握時間之精準,簡直出神入化!」

尖沙咀河內道普基商業中心全幢,是集團的地標物業,前身為舊樓,樓高四層,普基於八六年開始逐一收購,並於九四年商廈高峰期,將項目百分之四十六點六股權售予商人曾文豪,作價約三億五千萬元,相等於樓面呎價八千四百元,曾文豪於九七年金融風暴投資失利,九八年主動將普基股權售回給陳湖昌,作價僅約一億四千萬元,每呎僅三千三百元,為當年市價水平。

於九○年初,他夥拍麗新購入西貢大埔仔住宅地,作價約二億一千萬元,各佔一半股權,九七年間,陳氏承接麗新持有股權,作價二億六千萬元,及至九九年初,趁樓市小陽春覓得買家,將項目五成七股權,售予新世界及周大福,作價五億九千萬元,這一役買賣,陳湖昌帳面上賺凸,令他手持的四成三股權,變相「零成本」。

陳湖昌曾對友人說:「假如沒有這一次趁勢沽售,相信○三年後的漫長淡市,將非常難捱。」據新世界資料顯示,傲瀧擁有六百八十伙,將於明年首季賣現樓。

陳湖昌另外持有一幅西貢清水灣地皮,鄰近碧水新村,佔地零點九公頃,正計劃與本地某私家醫院合作,興建一間新醫院。

創業路上助陳湖昌一臂之力的,還有大型銀行,早於八十年代初,與陳氏相識微時的,不乏著名銀行家,包括恒生銀行「一姐」李慧敏,以及滙豐銀行首位女性華人總經理梁高美懿。多年來陳湖昌趁市況低潮,進行一個又一個收購,都靠銀行出手協助。

精密腦袋 出神入化

「情況有些像李嘉誠,一九七五年,李嘉誠在滙豐銀行支持下,得以鯨吞當時陷入困境的和記黃埔。在商業決定上,陳湖昌收料快,知道資金走向,市場行業興衰等等,因而進行一宗又一宗大買賣。」

於八八年間,陳湖昌舉家移民澳洲,之後趁着當地經濟低潮,大舉進行收購。目前,普基全資擁有悉尼市內黃金地段的全幢豪宅及甲廈,其中,豪宅Century Tower總樓面逾五十萬呎,現時悉數出租。地標甲廈Westpac Place總樓面更逾百萬呎,全幢由澳洲四大銀行之一的西太平洋銀行承租,並以銀行名稱冠名。近年來,陳湖昌則於中國內地,大舉投資建設公路及天然氣行業等等。

象棋高手 拆解殘局

「他是象棋高手,每次走過油麻地,只要有街邊職業棋手在擺檔,他總是不其然停下來,與之對弈,次次都贏!」陳湖昌友人透露,在生活上,殘局亦難不了他。一九四四年,他生於廣州貧窮家庭,六歲時,當裁縫的父親不幸病逝,他與兩名姐姐,靠母親撫養長大,六二年他考進廣州華南理工大學,主修工業建築及民用建築,然而,大學沒畢業,他已投身社會。

七三年,二十九歲的他,一心來港闖天下,當時身上只有十元,他先在華懋旗下多個葵涌地盤工作,除了做平水測量等工作,還要負責搬運建築材料,月入三百多元,夜間做兼職,在油麻地國際酒樓當侍應,月入約一百元。當年的酒樓總經理見他勤快及計數快,將酒樓的會計工作交予他做。

他憑着敏銳市場觸感,兩年後,透過炒賣紅牌的士牌照,賺來第一桶金,之後,夥拍投資老手樂基地產何秀基等,炒賣過中環甲廈環球大廈,住宅樓包括北角賽西湖大廈等,壯大了實力,才涉足建築界。

在事業成功後,他在內地捐款無數,包括家鄉廣東三水的各項建設,於八八年開始,每年不斷為中國網球隊捐款,培育歷屆網球名將包括李娜、彭帥、晏紫及鄭賽賽等。中國網球隊多次給予他銜頭,他沒有接受,惟他本身是網球愛好者,早已練得一手好波。

陳湖昌:地產業有好契機

記者日前找到陳湖昌,該名低調富豪表示不受訪,然而,友善回應:「很多人都比我有成就,我只是入了一個好行業,有好契機,這是天意吧!」

他證實,自己在畢業前一年,離開華南理工大學。「也許這樣,我反而沒有受專業束縛,以後的路,更加要努力走出來。」

「我剛做生意不久,就明白到,細銀行未必就龐大投資,幫得上忙,拍住大銀行,更有前途。」他更坦言,他當年亦特地使用孖士打律師樓,透過與專業人士交談,才能掌握市場脈搏。

撰文、攝影?地產組設計?美術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1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