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住建部再發聲: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

記者從住房城鄉建設部了解到,住建部負責人9日就房地產市場調控問題約談了成都、太原兩市政府負責同誌。約談強調,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房地產市場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因城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約談指出,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采取有力措施,認真落實穩房價、穩租金的調控目標;要加快制定住房發展規劃,有針對性地增加有效供給,抓緊調整土地和住房供應結構,大力發展中小套型普通住房;加強資金管控,有效降低金融杠桿,防範市場風險;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加強預期管理和輿論引導,遏制投機炒作,支持和滿足群眾剛性居住需求。

成都、太原兩市政府負責同誌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履行好地方政府房地產市場調控主體責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市場穩定。

這次約談再次強調,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這是繼全國兩會“部長通道”後,住房城鄉建設部再一次表明堅決的態度。

據了解,“五一”前住房城鄉建設部還約談了西安、海口、三亞、長春、哈爾濱、昆明、大連、貴陽、徐州、佛山等10個城市政府負責同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769

李揚:利率市場化不能被簡單歸結為“放松管制”

”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已20年,其間多次被告知改革即將成功,就差臨門一腳。但如今,這一改革仍然被確定在‘深化’階段,可見這一改革之困難和複雜,也可見利率在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它的確‘牽一發而動全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5月19日的“2018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

在十九大報告中,集中部署金融改革的部分確定的三項重要要求之一就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

李揚在論壇上表示,第一,利率是金融的基礎設施,作為一個網絡體系,它具有關聯性、複雜性和多樣性等特征。

“如果市場分割,利率就不可能市場化,只能算是‘跛腳’的市場化。”李揚說,而且,利率是個體系,觀察上需要看基準利率。基準利率與金融市場有關,中國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基準利率。中國市場的利率目前市場不關聯,也缺乏基準利率引導整個利率走向。

其次,李揚認為,利率市場化不能被簡單地歸結為“放松管制”,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率結構和市場化調控機制。

李揚最後指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點領域包括,全方位發展資本市場以形成資金的均衡價格,解除信貸管制使資金供求雙方都可以充分競爭,存款準備金制度以及高存款準備金率亟待“回歸正常”,發展銀行表外市場以打通相互割裂的債券市場與信貸市場,作為“銀行的影子”的中國影子銀行可以成為推動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22

住建部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

近日,針對近期部分城市房地產市場出現過熱苗頭,投機炒作有所擡頭等情況,住房城鄉建設部印發通知,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並對進一步做好房地產調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一是加快制定實施住房發展規劃。各城市要科學編制住房發展規劃,明確住房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合理確定住房和用地供應規模、結構、時序。一線、二線城市要在年底前編制完成2018年至2022年住房發展規劃,並報住房城鄉建設部備案後向社會公布實施。

二是抓緊調整住房和用地供應結構。各地要有針對性地增加住房和用地有效供給,切實提高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供應比例,建立房價地價聯動機制,防止地價推漲房價;提高住房用地比例,熱點城市住房用地占城市建設用地的比例建議按不低於25%安排,大幅增加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用地供應,在新增住房用地供應中的比例達到50%以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16個城市要探索推動供地主體多元化,6月底前提出並上報具體實施方案。

三是切實加強資金管控。各地要加強個人住房貸款規模管理,落實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強化對借款人還款能力的審查,嚴格管控消費貸款、經營貸款等資金挪用於購房加杠桿行為。嚴格落實企業購地只能用自有資金的規定,加強住房用地購地資金來源審查,嚴控購地加杠桿行為。

四是大力整頓規範市場秩序。要嚴肅查處捂盤惜售、炒買炒賣、規避調控政策、制造市場恐慌等房地產企業和中介機構的違法違規行為。要持續保持高壓嚴查態勢,對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並向社會公布,形成震懾。

五是加強輿論引導和預期管理。各地要全面落實住房銷售合同網簽備案制度,定期發布權威信息;加強政策解讀和市場信息公開,及時澄清誤讀,正面引導輿論;嚴厲打擊利用自媒體公眾號等網絡媒體炒作渲染房地產、散布虛假信息等行為。

六是進一步落實地方調控主體責任。住房城鄉建設部將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評價和監測預警體系,細化評價單元,完善對地方房地產調控工作的評價考核機制,具體落實地方政府穩房價、控租金的主體責任,同時嚴格督查,對工作不力、市場波動大、未能實現調控目標的地方,堅決問責。

通知強調,各地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提高政治站位,毫不動搖地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調控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認真落實穩房價、控租金,降杠桿、防風險,調結構、穩預期的目標任務,支持剛性居住需求,堅決遏制投機炒房,因地制宜,精準施策,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429

銀行存款偏離度調整:不是放松而是優化監管

隨著對存款偏離度進行管理,以及近年銀行“治亂象”的進一步深化,銀行違規“攬儲”與月末、季末存款“沖時點”等行為得到一定約束。

結合近年來商業銀行業務經營新特點、風險管理新情況,為進一步督導商業銀行合規發展、有效防控風險,6月10日,銀保監會聯合央行發布《關於完善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下稱《通知》)。

《通知》最大的變化就是對商業銀行月末存款偏離度監管指標進行了適當調整,由原來的3%放寬至4%。同時簡化計算方法,取消季末月份的特殊規定,對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取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此外對偏離度不達標銀行的處罰增加了一定的靈活性。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通知》緩解了銀行月末、季末存款偏離度考核壓力,但督促銀行“功夫都用在平時”。

存款新增萬億浮動空間

由於在商業銀行的薪酬管理制度中,月末或季末的工作成果,比如吸收存款數量是一個重要的考核指標,所以銀行員工就有動力在考核日“沖時點”、“沖業績”。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存款月末、季末“沖時點”已經成為全行業最普遍的行為之一。今年以來,隨著企業去杠桿推進,存款增長緩慢已成為多數銀行面臨的共同難題。部分商業銀行“攬儲大戰”各顯神通,其中滋生出大量亂象與不規範經營行為。

聯訊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宏觀研究員李奇霖表示,這種“沖業績存款”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所以不僅不能切實提高存款規模、增加實體經濟資金來源,反而會導致金融系統中資金的不穩定和統計數據的失實。

“存款沖時點不是某個銀行自己采取行動(如銀行內部取消時點數字考核)就可以解決。”中國銀行原副行長王永利撰文稱。王永利表示,其弊端顯而易見,必然導致存款在季末激烈爭攬的高成本(包括利率、費用、精力等),這些存款也很難安排有效運用,並可能給銀行流動性管理帶來麻煩。

存款偏離度正是約束銀行月末存款“沖時點”行為的一項監管指標,其計算公式為月末存款偏離度=(月末最後一日各項存款-本月日均存款)/本月日均存款*100%。

早在2014年9月,當時的銀監會就下發《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約束商業銀行違規吸存、虛假增存、月末存款“沖時點”等行為。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此次《通知》與2014年版本相比,將監管指標值由原來的3%調整至4%,對銀行業將產生較大影響。

某國有大行資產負債管理部專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指出,此前存款偏離度指標3%對銀行而言較為嚴苛,此次監管修改與時俱進,將對商業銀行產生正面影響。

第一財經記者粗略計算,如果以2018年4月末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接近170萬億元來作為某月的日均存款規模計算的話,此次存款偏離度調整,應該可以新增1.7萬億元左右的浮動空間。

李奇霖分析稱,與2014年版本的存款偏離度監管規定相比,新規同時取消了季末月份的特殊規定,簡化計算方法,將季末月份與非季末月份采用相同的指標計算標準。

上述大行業內人士表示,季末計算方法的調整是一項積極優化。由於財政存款大多數集中在三、六、九、十二月投放,每個季末時間點相對高一些,如果用季末考核對銀行而言有不均衡的情況。

他指出,例如一季度多數企業發放獎金高峰期,如果銀行監管用前季末來平均計算存款偏離指標,銀行很容易超標。甚至會出現為了滿足存款考核不超標,在季末不得不“趕走”一些存款。此次修訂後將避免上述亂象。

此外,與2014版存款偏離度監管規定相比,《通知》對偏離度不達標銀行的處罰上有所放松。

例如,首次超過監管指標閾值以及超過監管指標閾值兩次以上的銀行,按照原有規定,將連續暫停準入事項3個月以上。《通知》則對首次超過監管指標閾值的給予風險提示,超過兩次以上采取暫停部分準入事項等監管措施,並且作為其年度監管評級參考因素。

李奇霖認為,《通知》從指標的簡化、指標閾值的放寬和更具有靈活性的處罰手段方面給予銀行吸收存款方面一定的放寬。加之取消季末月份存款偏離度的限制,以及存款浮動空間的相應增加,對銀行的流動性指標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優化。

禁止七種違規吸儲

《通知》亦表示,商業銀行應完善薪酬管理制度,改進績效考評體系,加強存款的基礎性工作,強化存款日均貢獻考評,從根源上約束存款“沖時點”行為。要求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也不得設定以存款市場份額、排名或同業比較為要求的考評指標,分支機構不得層層加碼提高考評標準及相關指標要求。

《通知》還禁止了7項商業銀行采取違規手段吸收和虛增存款的方式:包括違規返利吸存、通過第三方中介吸存、延遲支付吸存、以貸轉存吸存、以貸開票吸存、通過理財產品倒存、通過同業業務倒存。

其中,以以貸轉存吸存為例,一些商業銀行往往強制設定條款或協商約定將貸款資金轉為存款;以存款作為審批和發放貸款的前提條件;向“空戶”虛假放貸、虛假增存。而以通過理財產品倒存為例,商業銀行特意將理財產品的發行和到期時間集中於每月下旬,期限結構設計不合理,於月末、季末等關鍵時點將理財資金轉為存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70

7月一財首席調研:財政政策更為積極 貨幣政策邊際放松

2018年8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28,延續上月的下降趨勢,但仍然位於50線上方。本月參與該項指標預測的經濟學家中有三位給出了低於50線的回答,其余經濟學家都給出了大於或等於50的預測,他們認為未來一個月中國經濟雖面臨壓力,但仍將處於景氣狀態。其中,招商證券謝亞軒給出了最高預估值51.9,申萬宏源李慧勇和國經交流中心徐洪才給出本次信心指數預測值的最低值49。

7月3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經濟學家們預計8月期間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仍存,但大幅貶值的可能性較小。此外,有9位經濟學家對本輪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影響發表了看法。他們均認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將部分對沖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但如果貶值過多,將會形成市場貶值預期,增加資本外流壓力。

信心指數:連續三個月下降,仍高於50線

2018年8月“第一財經首席經濟學家信心指數”為50.28,延續上月的下降趨勢,但仍然位於50線上方。本月參與該項指標預測的經濟學家中有三位給出了低於50線的回答,其余經濟學家都給出了大於或等於50的預測,他們認為未來一個月中國經濟雖面臨壓力,但仍將處於景氣狀態。其中,德商銀行周浩給出了最高預估值51.9,申萬宏源李慧勇給出本次信心指數預測值的最低值49。

興業證券王涵認為,下半年經濟有下行壓力,主要是投資增速下滑的拖累。基建投資當前增速很低,而且上半年財政支持力度較弱,下半年在中央支持、地方政府專項債、財政支出等推動下可能回升;而地產投資由於土地成交到土地購置費的滯後影響下將下滑;制造業投資在脫虛向實、新產業推動下將回升。同時,貿易摩擦可能是個長期的過程。

物價:7月CPI同比增速上升,PPI同比增速回落

調研結果顯示,經濟學家們預計本月CPI同比增速為1.94%,將高於統計局公布的6月值(1.9%)。參與調研的21位經濟學家中,中國銀行陳衛東給出了最大的預測值2.1%,而最小值1.8%來自野村證券陸挺、海通證券姜超和工銀國際程實。

經濟學家們預計7月PPI同比增速將較上月回落,由統計局公布的上月值(4.7%)下降至4.49%。其中預測最高值4.9%來自德商銀行周浩,而最低值4.3%則來自工銀國際程實、申萬宏源李慧勇和招商證券謝亞軒。

興業銀行魯政委表示,CPI方面,7月中上旬豬肉價格環比漲幅與上月大致持平;成品油同比漲幅有所擴大。總體來看7月CPI同比可能為2.0%,較上月提高0.1個百分點。PPI方面,7月中上旬主要工業品價格漲跌互現,鋼材價格環比由漲轉跌,成品油價格環比漲幅有所擴大。總體來看7月PPI環比漲幅可能有所收窄,帶動PPI同比回落0.1個百分點至4.6%。

6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7月預測(CPI):

陳衛東:2.1%

丁安華:2%

黃劍輝:1.9%

姜超:1.8%

潘向東:2%

汪濤:1.9%

徐洪才:1.9%

許思濤:2%

謝亞軒:1.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月消費穩中有升

調研結果顯示,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9.04%,較上月公布的6月數據(9%)穩中有升。其中,9.5%的最大值來自渣打銀行丁爽,新時代證券潘向東給出了最小值8.6%。

海通證券姜超預計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8.9%。6月份消費增速小幅反彈,但是繼續受到汽車銷量走低拖累。7月前三周數據顯示,乘用車批發、零售增速均降至-12.8%,較6月仍有大幅回落,汽車銷量或進一步拖累總體消費。預計7月份居民消費同比增速將繼續回落至8.9%。

6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7月預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陳衛東:8.8%

黃劍輝:9.3%

連平:9.2%

潘向東:8.6%

王涵:9%

溫彬:9.2%

周浩:8.8%

謝亞軒:9.1%

工業增加值:高於上月

調研結果顯示,7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6.3%,較統計局公布的6月值(6%)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工銀國際程實、野村證券陸挺和海通證券姜超給出了最小值6%,摩根大通朱海斌給出了最大值7%。

申萬宏源李慧勇預計7月工業生產增長6.2%。從高頻數據來看,7月發電耗煤、高爐開工率略弱於6月,但半鋼胎開工率明顯好於6月。且7月工業增加值的基數較低,工作日同比也多一天,預計7月工業生產將有所改善,較6月提高0.2個百分點。

6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7月預測(工業增加值):

丁爽:6.7%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較上月穩中有升

經濟學家們預計,7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均值為6.02%,較統計局公布的6月值(6%)上升0.02個百分點。其中,渣打銀行丁爽和新時代證券潘向東給出了最高值6.3%,招商證券謝亞軒、興業銀行魯政委和民生銀行黃劍輝給出了最低值5.8%。

海通證券姜超預計,7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6%。7月地產銷量增速較6月跌幅收窄,但土地市場成交開始遇冷,成交面積及增速雙雙下滑,這反映出銷售低位震蕩疊加融資環境不佳,使得地產企業拿地轉為謹慎。目前地產商的融資環境普遍緊張,未來資金問題將制約地產投資擴張。今年以來基建投資增速屢創新低,但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下半年要擴大基建投資規模,預計下半年基建投資增速會有所反彈。

6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7月預測(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

陳衛東:6.2%

李慧勇:6%

王涵:6.1%

伍戈:6%

徐洪才:6.1%

房地產開發投資:較上月下降

調研結果顯示,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增速的預測均值為9.46%,較統計局公布的6月值(9.7%)下降0.24個百分點,這是今年以來連續第四個月下降。參與調研的經濟學家中,國經交流中心徐洪才給出了最高值9.8%,興業證券王涵給出了最低值9.2%。

民生銀行黃劍輝表示,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或由9.7%下降至9.4%。7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量同比增速自今年2月來首次由負轉正;6月當月施工增速已超過新開工增速,意味著房企開工進度有所加快。但資金來源增速處於低位是投資最大掣肘,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表明此輪房地產調控將繼續執行。總體來看,維持房地產投資繼續漸進回落的判斷。

外貿:7月貿易順差較上月減少

經濟學家們預計,7月出口同比數值將由上月公布的數據(11.3%)降至10.48%,進口同比數值將由上月公布數據(14.1%)升至17.18%。貿易順差將會由6月的416.1億美元減少至387.3億美元。

招商證券謝亞軒預計,出口同比增速為9.0%,進口同比增速為18.8%,貿易差額為345億美元。美國經濟總體保持強勁,歐洲短期現企穩跡象,全球需求溫和震蕩,但隨著美元走強、人民幣走弱,以及去年同期基數變化,人民幣匯率相對趨弱將開始拖累出口價格增速,預計進出口增速受到價格(匯率)因素較為明顯的拖累而出現下行。受投資需求的回落影響,預計鋼鐵等原材料進口量同比維持較低水平,原油、國內消費需求將支撐進口規模,不過,隨著中美之間340億美元關稅清單的生效,進出口增速或均受到邊際負面影響。

6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7月預測(貿易順差):

丁爽:435億美元

新增貸款:7月新增貸款低於上月

經濟學家們預計,本周將會公布的7月新增貸款數據都將較上月有所下降,由6月數據(官方數據為18400億元)下降至11644.76億元。

交通銀行連平表示,6月信貸增速已經小幅回升0.1個百分點,在近期央行“合理充裕”流動性目標的引導下,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能信貸投放較此前信用違約風險暴露較為頻繁的時點要更加積極。尤其是部分期望獲取央行流動性支持的銀行,可能按導向提速投放的動機會更強烈,這將對未來幾月信貸增速的變化產生重要影響。財政政策一定程度上較上半年更加積極,也會刺激產生更多的表內信貸需求。進而預計7月信貸增量可能較前兩年同期有很大不同,雖然環比可能小幅下滑,但同比會大幅增加,增量應該在1.2萬億左右。

社會融資總量:7月社融總量較6月減少

調研結果顯示,7月社會融資總量預測均值為1.1萬億元,較央行公布的6月數據(1.18萬億元)有所下降。其中,德商銀行周浩給出了最大值1.98萬億元,新時代證券潘向東給出了最小值0.58萬億元。

新時代證券潘向東預計,社融增速有望企穩,但難以大幅回升。盡管政策對非標回表支持力度加大,但依然設有限制,且穩杠桿的取向未變,穩杠桿階段合意的社融增速和名義GDP增速大體一致,下半年社融增速有望企穩,甚至階段性反彈,但大幅上升的空間不大,個位數增長或是常態。

M2:7月增速高於上月

經濟學家們預計,7月M2同比增速將較央行公布的6月水平(8%)有所上升,將增至8.23%。其中,渣打銀行丁爽給出了最大值8.9%,德商銀行周浩給出了最小值7.8%。

連平表示,M2方面,信貸增速的反彈對M2增速應該會形成支撐。加之央行的定向偏松政策,很大程度上在貨幣層面為M2增速的反彈做了良好鋪墊。而近期資管、理財新規在信用創造層面也一定程度放松,這將緩解企業部門在融資可得性和融資成本上的壓力,有利於未來一段時間的信用創造。與此同時,貨幣政策、監管政策一定程度調整後,財政政策可能也會跟上配合。7月的財政存款增幅可能較過去同期有所收窄,這對於M2增速可能也是利好。需要註意的是政策實施到M2增速實際的反彈可能需要一個過程,政策效果也是逐步釋放的。當然也不能忽略表外融資的到期壓力,這很大程度上仍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制約信用創造。綜合而言,M2增速可能反彈,但反彈的力度並不會太大。預計7月M2增速約為8.3%。

利率&存款準備金率:2018年8月央行利率調整可能性極小

給出存貸款基準利率預測的18位首席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到2018年8月末,存貸款基準利率不會發生變化。有16位經濟學家認為8月期間存款準備金率不會發生變化,有一位經濟學家預計月內可能會出現一次降準。工銀國際程實表示,2018年下半年實體經濟複蘇對流動性的需求擴大,且財政去杠桿有望加速發力,而資管新規的監管沖擊尚在釋放,均要求貨幣政策轉向邊際趨松。同時,鑒於匯率政策與貨幣政策的“榮損與共”新關系,貨幣政策在部分響應美聯儲加息提速的同時,將更多地關切經濟基本面的內部穩固,不會制約邊際上的適度趨松。由此,他判斷,2018年下半年,央行將通過“上調市場利率+定向降準”的政策搭配,實現穩健中性基調下的貨幣政策邊際偏寬松。

匯率:經濟學家們下調對年底人民幣匯率的預期

6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3.26%,7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繼續貶值3.03%,經濟學家們預計8月期間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壓力仍存,但大幅貶值的可能性較小,到8月底人民幣對美元將由7月底數據(7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8165)貶值至6.82,同時,他們再次下調了對年底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預期,從上月底的6.68下調至6.82。

本次調研中,有9位經濟學家對本輪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影響發表了看法。他們均認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將部分對沖美國加征關稅的影響,但如果貶值過多,將會形成市場貶值預期,加大資本外流壓力。其中有8位經濟學家給出了本輪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原因,5位經濟學家認為直接原因是美元指數走強,2位經濟學家認為本輪人民幣走弱主要受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左右,並非美元指數的走強,還有1位經濟學家認為本輪人民幣匯率的貶值是受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招商銀行丁安華表示,今年以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更加直接地受到中美兩國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的左右。一是從利率平價的角度,中美貨幣政策的分化已經開始對人民幣匯率帶來貶值壓力。今年美國經濟表現強勁,年內加息的預期次數上升;而我國央行兩次定向降準,“寬貨幣、緊信用”的避險情緒推動無風險國債利率下行,“一升一降”使得中美利差承壓,人民幣匯率走弱。二是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可能拖累中國的出口表現和經濟增速,也對人民幣匯率形成貶值壓力。在全球貿易周期影響下,我國的出口增速本就趨於下降,疊加貿易摩擦加劇,以及國內擴大進口政策的影響,我國貿易順差可能大幅縮小甚至出現逆差。在這種背景下,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但是,考慮到美元指數年內大概率沖高回落,只要美元指數不會突破上一輪的高點,而我國的經濟增速不低於6.5%,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不會“破七”。

經濟學家們預計,7月官方外匯儲備會較上月底數據(公布值為31121.3億美元)降低至31057.19億美元。

民生銀行黃劍輝表示,匯率因素方面,7月美元指數微漲0.02%,日元、英鎊分別對美元小幅貶值1.06%、0.65%,歐元對美元微升0.05%,導致我國外匯儲備中非美元計價部分折算成美元計價後形成估值損失;利率因素方面,7月美國、日本、歐盟、英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有所上升,使得外匯儲備賬面價值下降;結售匯方面,7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大幅貶值3.02%,居民及企業結匯意願減弱,銀行結售匯順差可能持續收窄,對外匯儲備規模增長的支撐作用下降;對外貿易方面,出口放緩進口加快將會使貿易順差收窄。綜合來看,預計7月末外匯儲備較6月下降100億美元,余額約為31021億美元。

6月最佳預測經濟學家7月預測(官方外匯儲備):

陳衛東:31100億美元

政策:更積極的財政政策與松緊適度的貨幣政策

7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會議進一步確認了貨幣政策邊際放松的方向,並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對於未來的政策走向,國經交流中心徐洪才表示,解決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問題,下半年要體現政策靈活性。首先,貨幣政策要維護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松緊適度,把控好結構性降杠桿的力度和結構,可考慮邊際增加M2增速0.5個百分點;第二,財政政策更加積極,特別對基建項目投資不能一刀切。要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調動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積極性。第三,對房地產市場調控要“穩字當頭”,否則將對宏觀經濟產生負面影響。第四,穩步推進創新創業活動。第五,加快落實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政策。第六,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責編:孫維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0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