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开源股东大会放行 52亿收购日照钢资产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5-20/HTML_WRWR3LU0JXXR.html


5月19日,开源控股(01215.HK)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已全票通过了“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份”的决议。

根据收购计划,开源控股将通过增发新股的形式,以52亿港元的总代价,收购日照型钢公司及日照钢铁公司各30%股权,以及日照钢铁轧钢公司25%的权益。

收购完成后,开源控股将持有日照型钢、日照钢铁公司及日照钢铁轧钢各30%、30%及25%的股权,剩余的70%、70%及75%的股权,则由杜双华旗下的京华创新集团及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持有。

目前,杜双华持有京华创新集团67.9%的权益,日照钢铁控股集团则是京华创新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

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的部分股权注入开源控股,一度被外界解读为杜双华与山东钢铁业大重组的博弈。

2008年11月,在山东钢铁宣布重组日照钢铁之际,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便闪电收购了开源控股4.4亿股(6.18%);2008年12月初,杜双华又增持了2.6亿股开源股份,由此,杜双华在开源的持股量增至9.83%,成为开源控股最大单一股东。并且,日照钢铁董事兼副总经理薛健已加入开源控股董事会。

若此次收购最终完成,杜双华及日照钢铁有关人士将持有开源控股29.7%股权,成为开源控股第一大股东。

日照钢铁的一位内部人士曾对本报记者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资产注入开源控股,目的是为了将资产“资本化”,以提高重组谈判的筹码。

对此,山东某国有钢铁集团一位高层人士表示,日照钢铁将部分核心资产注入开源控股,到时候,“山东钢铁集团重组成本将大大提高,多了资本市场那一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2

吉利汽车募资收购澳最大变速器公司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0/110169237.htm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梁冬梅】吉利汽车将通过配售和增发的形式募集资金7.5亿港元。公司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主要用途之一是吉利最近一笔海外收购项目——收购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箱生产商Divertless Supersonic Intakes(下称DSI)。

 2009年5月20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175,下称吉利汽车)公告称,公司已与大股东Proper Glory Holding Inc.(下称PGH)及配售代理签订配售及认购协议,配售及发行新股募集资金。

  根据公告,配售事项完成日为2009年5月22日,预计认购事项将在2009年6月3日之前完成。公司实际控制人李书福,也借此套现3.1亿港元。

  公告称,此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7.5亿港元,用于补充资本金及收购事项,但未表明具体项目。

  当日下午,吉利集团新闻发言人王自亮在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证实,募集的部分资金将用于收购DSI项目。

  2009年3月27日,吉利汽车公告称,已与澳大利亚自动变速器公司DSI签订协议,以不超过3.1亿港元的价格收购对方相关资产和技术,如果相关条件均达成,交易当在2009年5月29日之前完成。不过,公告并未提及收购资金的来源。

  DSI年产18万台,最大的客户是韩国双龙汽车。受双龙汽车进入破产保护程序、需求大幅下降的影响,DSI于2009年2月也进入破产程序。

  吉利汽车执行董事杨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收购DSI,对于吉利汽车来说,能够组成自主研发的动力系统,在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节约成本。此外,由于国内对自动变速器有很大需求,还可增加DSI的销量。

  不过,一些投资者并不看好吉利汽车收购DSI的前景。中信证券汽车分析师李春波告诉《财经》记者,此次吉利汽车增发新股的数额并不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投资者对公司的盈利前景有担忧。

  对于有分析认为,吉利汽车增发新股的目的,可能会用于扩大海外收购。李春波认为,此次募集资金额,不足以支持大型海外并购。

  此前,市场多有传闻称,吉利汽车将参与竞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以及通用旗下的萨博汽车。2009年5月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否认公司将参与竞购这两家公司。

  按销量计算,吉利汽车是中国排行前十的乘用车公司,2008年销量达20.4万辆。2007年,吉利汽车宣布,放弃此前的低成本战略,开始进行技术升级为主的战略转型。

  吉利汽车控股股东为PGH,实际控制人为公司主席李书福,拥有公司57.98%的股份。配售和新股发行完成后,持股将下降至50.04%。

  5月20日,吉利汽车H股收于1.38港元,下跌4.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

杜双华暗布资本局 日照钢铁阻击山钢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1/20090521030639996.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曾节胜认为,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日照钢铁)的重组日益逼近,日照钢铁掌门人杜双华,这位以350亿元名列2008胡润百富榜亚军的钢铁巨人已展开反击——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

        开源控股(01215,HK)19日晚间公告称,特别股东大会已经正式表决通过“以52亿港元收购日照钢铁部分股份”的决议,涉及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30%、30%和25%股权。

        杜双华一连串资本运作,究竟是为了阻击山东钢铁的重组计划,还是为了在收购交易中获得最大利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展开了调查。

将日照钢铁“资本化”

        开源控股19日称,“有关批准股东特别大会通告所载收购事项、配发及发行代价股份以及据此拟进行交易之普通决议案,在5月19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获股东以按股数投票表决方式正式通过。”

        按照4月27日的  “非常重大收购及股东特别大会通告”,开源控股董事会表示已与齐世安、张和义于2009年1月15日签订协议,将以 52亿港元收购其在香港誉进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香港誉进)全部已发行股本,支付方式采用由开源控股按每股2.6港元配发及发行20亿股。

        截至最后交易日,香港誉进分别持有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各30%、30%和25%股权。这3家公司正是日照钢铁的核心资产,是维系日照钢铁高额利润的主要来源。

        此外,这3家公司各自余下的70%、70%、75%股权,仍由杜双华实际控制。

        至此,日照钢铁实现了“资本化”的破局。

        日照钢铁内部一位部长级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也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日照钢铁也借此提高了博弈砝码的等级。”

或成开源控股最大股东

        就在2008年11月山东钢铁宣布重组日照钢铁之际,杜双华首度进入开源控股,闪电收购其4.4亿股(占开源控股6.18%),杜双华此举在当时尚被猜测为他自留后路并转型资本市场的起步。

        杜双华当时在申明中指出进入开源控股的3点理由:“开源控股乃本人投资境外的窗口之一。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在国内广博的人脉关系及公司的 雄厚实力是为此次投资的要点。此外,天津将会成为中国重点经济发展区域,透过入股开源控股,我们将能分享政策优势及经济发展的成果。”

        2008年12月初,杜双华再度增持开源控股2.6亿股,从而凭借持股9.83%跃升为开源控股最大单一股东。同时,日照钢铁董事兼副总经理薛健也进入开源控股董事会。

        前述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开源控股收购日照钢铁交易的出炉,“让周围人也逐渐看清杜双华的思路,一方面是借助开源控股将日照钢铁推向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则是暗战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的重组。”

        另外,截至4月24日,HappySinoInternationalLimited(以下称简HSIL)持股开源控股9.95%。而在HSIL股东中,杜双华持股85%。

        开源控股宣称,收购所配发及发行的20亿股,占其此前已发行股本的28.1%左右,占经配发及发行股份的扩大已发行股本的比重也将近21.93%。

        记者注意到,如果收购完成,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将总共持有开源控股29.7%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即使开源控股主席胡翼时行使认股权 和可认购的可换股债券,其权益可增加至19.26%,杜双华及日照钢铁人士股权将摊薄至25.4%,仍会保持第一大股东之位。

        在控制开源控股之后,杜双华无论是阻击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核心资产的收购重组,还是推动日照钢铁后续资产注入开源控股,都将更加游刃有余。

暗战山东钢铁收购?

        资料显示,日照钢铁于2003年3月31日开工建设,2007年生产能力1100万吨钢,实际产钢775万吨,销售收入228亿元,利润 超过50亿元;山东钢铁由山东省国资委以其所拥有的济钢集团、莱钢集团、山东省冶金工业总公司所属企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成立,于2008年3月17日 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注册资本100亿元,生产能力将达3160万吨。

        面对山东钢铁对日照钢铁虎视眈眈的架势,杜双华显然不愿接受被收购的命运。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钢铁分析师曾节胜19日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杜双华起先一直采取消极态度,抵制山东钢铁重组,“ 然而,2008年下半年开始的钢铁寒流,使日照钢铁在2008年9月亏损4亿元的同时,还不得不面对原料高价位、高库存、钢铁产品价格低迷、销售疲软的恶 劣局面,这迫使杜双华妥协。”

        据悉,日照钢铁2008年意图启动港口建设的计划,也因山东钢铁的港口规划存在而陷入停滞。

        2008年11月5日,山东钢铁与日照钢铁正式签署重组协议,山东钢铁终于“啃”下日照钢铁。

        5天后,杜双华发出《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据介绍,杜双华在打造开源控股平台的同时,还逐步展开减产、裁员等自救举措。

        曾节胜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刚来时,日照钢铁确实没能一下适应过来,但最近一段时间,它的经营明显好转,靠原料价格下降和灵活的经营模式, 逐渐缓过来了。因此,杜双华在逐渐理清日照钢铁困局之后,心思依然是保留日照钢铁,但他也知道难度很大,因此他现在的举动也可能是着眼在被收购交易中获得 最大利益。

山东钢铁:年内完成重组

        日照型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有限公司和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的走向或将成为关键。

        开源控股表示,日照型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超过100万吨,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其资产总值超过50亿港元;日照钢铁有限公司 年钢坯产能超过11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200亿港元;日照钢铁轧钢有限公司年钢产品产能则超过800万吨,资产总值超过130亿港元,但上述交易还需 得到香港交易所的批准。

        山东钢铁则将第一道防线  “押宝”在港交所的拒绝上。

        山东钢铁董事长邹仲琛4月下旬表示,杜双华将日照钢铁注入开源控股的交易,获得港交所批准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我们不会担心日照钢铁部分资产转移,将在年内完成对它的重组。”

        据介绍,山东钢铁将选择以控股的方式重组日照钢铁。

        山东钢铁相关人士19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确实会增加山东钢铁的重组成本,“毕竟多 了开源控股这一环节,而且,52亿港元的明细定价也会给重组成本增添负担。”但是,上述交易获批的可能性仍处不确定中,“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 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曾节胜认为,山东钢铁重组日照钢铁,一度被视作山东方面的过度强势整合,“山东省政府也不得不注意步骤。只要是合法合规的交易,港交所应 会予以批准,这必然将给山东钢铁整合带来压力。但是,杜双华让出日照钢铁的可能性仍比较大,因为日照钢铁拥有独一无二的港口区位优势,山东钢铁必然要将其 纳入。加之国家钢铁整合是大势,杜双华难以逆转。”

博弈

杜双华

        日照钢铁核心资产“资本化”注入开源控股,从而使得开源控股亦持股日照钢铁资产,山东钢铁若要完成对日照钢铁重组,将因此增添资本市场一关。

山东钢铁

        日照钢铁部分资产注入开源控股方案即使获得通过,山东钢铁仍将继续重组,上市与未上市的区别不会影响最终计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04

唐骏:套现13亿确为收购青啤不排除继续增持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上海

        从半个月前成为青岛啤酒(600600,SH)第三大股东到近日减持紫金矿业(601899,SH)股权套现13亿元,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的这一系列动作颇为引人注目,而这一切似乎都在新华都CEO唐骏的计划之中。

减持的只是一小部分

        “可以说,陈发树的减持跟增持青岛啤酒有关。”昨日,在出席某活动时,唐骏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此次陈发树减持的只是一小部分,减持后,他仍位列紫金矿业第一大自然人股东。”

        5月10日,英博公司将所持青岛啤酒7.01%H股股权转让,接盘者为福建新华都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发树,这笔交易金额为2.35亿美元,收购款项来自陈发树的个人资金。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肯定是使用陈发树的自有资金。”唐骏此前表示,关于收购需要的巨额资金来源,新华都还在探讨最佳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套现紫金矿业,或者寻找其他方式。此次陈发树就是选择了以套现紫金矿业的钱交付青岛啤酒的股权收购款。

        同时,唐骏对记者表示,不排除陈发树或新华都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增持青岛啤酒的可能。

打造“中国彭博社”

        在外界看来,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三大股东是唐骏为新华都操作的第二个大单。日前,唐骏的第一单——一向鲜有动作的港澳资讯选择了与券商合作。

        去年年中,新华都实现了对港澳资讯的绝对控股,唐骏在规划港澳资讯的蓝图时表示,“我要按照彭博社的模样打造它。”


      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港澳资讯去年的利润才500万元。唐骏早前表示,下一步将扩大港澳资讯的业务范围,向金融咨询方面扩展。话音刚落,港澳资讯与申银万国的首个产品宣布在6月1日上线。

颇受陈发树“肯定”

        如果说去年陈发树力邀唐骏加盟,看重的是唐骏在国内资本市场的知名度,而这一年多来,唐骏频频在资本市场的出手应该也颇受陈发树的肯定。

        入主港澳资讯、购买青岛啤酒股权,只是唐骏帮助陈发树成为中国“巴菲特”的第一步。唐骏表示,他在资本市场的操作手法是参照巴菲特的做法来进行的,即先对投资对象设定三个条件:一是和民生相关的产业,二是为所在产业前三名,三是具有国资背景。

        正如唐骏在加盟新华都时所言,已经进入资本运作时代的中国民营企业,缺的不是像他在微软时期的那种职业经理人,而是资本家性质的职业经理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4

募资27亿港元 SOHO中国筹划大举收购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27/110172297_1.html


  【《财经网》北京专稿/记者 张映光】潘石屹似乎还嫌钱不够用。5月27日,SOHO中国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0410,下称SOHO中国)宣布,将发行可转换债券,募资27.40亿港元。

  SOHO中国此次发债融资,除一小部分用于补充公司日常运营资金,主要将用于潜在的收购项目。尽管SOHO中国在公告中并未披露目前拟定的收购计划,但对于这家资金相对充裕的地产公司来说,新一轮的融资,表明其收购计划将十分庞大。

地产公司融资有回暖迹象

  SOHO中国发行此笔可转换债券,是一年多以来,最大一笔内资地产公司海外债券。2008年初,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2007,下称碧桂园)曾发行5亿美元可转债。但是,为了能够令债券获得投资者认购,碧桂园不得不与投资者订立“对赌协议”,以致后来造成约2.5亿美元的巨额浮亏。

  与彼时相比,SOHO中国此次可转债的发行条件显得较为宽松。SOHO中国公告显示,该笔债券2014年到期,年息为3.75%,利息每半年支付一次。上述债券将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发行,并通过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摩根士丹利及瑞士银行三家机构向海外投资人发售债券,发行佣金及行政费用为6000万港元。扣除上述费用,SOHO中国可通过债券融资27.40亿港元。合约限定,可换股债券在90天内不得转换为股票,至2012年,SOHO中国可有条件提前赎回全部剩余债券。

  一位投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地产公司融资动作较为频繁,预示着资本市场已有所回暖。如果市场稳定能够继续维持,香港市场的地产IPO或有重启可能。

SOHO中国项目收购冲动

  此次可转换债券,初步兑换价为5.88港元/股,较5月26日收盘价溢价约20%。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机构投资者较为看好SOHO中国未来股票表现。

  目前,SOHO中国股价较去年最低时上涨近2倍,不过,与富力地产、合生创展等公司相比,价格仍显得较低。

  SOHO中国股价表现不佳,主要与其现金较多,而项目较少有关。这往往令投资者怀疑,公司的后续发展能力不足。

  上述投行人士则向《财经》记者表示,充裕的现金既是SOHO中国的优势,同时也长期困扰这家上市公司。因为,持有过多的现金,而不去进行投资,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并非好公司所为。

  2007年10月,SOHO中国在市场出现“拐点”前成功在香港上市,融资约达16.50亿美元。而其土地储备一直较少,投资较为谨慎。 SOHO中国在上市后,原计划将融资主要用于前门大街的房地产项目。但此后,由于政府始终没有批准其收购计划,致使这一投资计划搁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8

中国科技2.11亿美元收购OZ金银矿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5-31/110173419.html


  【《财经网》/北京】继向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出售资产后,澳洲OZ Minerals(下称OZ公司)再向中国企业出售项目。目前,该交易已经获得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的批准。

  OZ公司在5月27日发表的公告中表示,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核委员会(FIRB)已批准中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hina Sci-Tech Holdings Ltd.,香港交易所代码:00985,下称中国科技)对其Martabe金银矿项目的收购,交易金额2.11亿美元,前者还将支付后者补偿费用750万美元。

  智富能源金融(集团)公司(香港交易所代码:01051,下称智富能源)(或其全资子公司)对项目的后续收购,同时获得批准。

  4月24日,OZ公司宣布了以2.11亿美元现金向中国科技出售Martabe项目的计划。此外,中国科技还将向OZ补偿支付4月1日至交易完成期间的项目费用,共计约750万美元。

  OZ公司主席Barry Cusack表示这是Martabe项目完全出售计划中重要的一步,集团将继续和中国科技合作,以便在6月底前完成交易。

  FIRB的审核批准只是交易完成的条件之一,此外仍需获得中国科技股东及OZ公司部分贷款银行的同意。

  据悉,Martabe是一处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北部的未开发金银矿,该项目已经探明黄金矿藏量约为220万盎司,白银矿藏量约为2970万盎司。

  中国科技是在香港上市,主要从事金融工具投资的公司。智富能源亦是香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提供电子产品及配件贸易、透过互联网及流动电话提供财经资讯、资讯科技相关业务以及天然资源业务投资。

  中国科技在购买下Martabe后,将会转手卖给智富能源。

  公告当天,OZ公司股价大幅上扬6.67%,至0.88澳元。智富能源股价略有下跌,从1.80港币至1.67港币,中国科技则与前一天持平,收盘于0.375港币。

  此前不久,中国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收购OZ部分资产的计划,已获澳大利亚国库部长韦恩·斯万(Wayne Swan)和中国发改委批准,这项交易完成还需获得中国其他监管部门的批准,其中包括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财经》实习记者 张雅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6

李炎或以个人身份参与悍马收购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0/20090610022013844.html

每经记者  王鑫  发自成都

旭光资源昨日发布公告:该公司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索郎多吉(即李炎)可能与四川腾中重工有关联,李炎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联合腾中重工参与到悍马的收购当中。

        腾中重工收购悍马的消息传出之后,牵出了该公司的“幕后老板”——自贡人李炎。目前,由李炎担任董事会主席的旭光资源有限公司正在香港筹备上市,然而,昨日该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称,李炎与腾中重工并不存在任何法律和实质上的利益关系。

旭光:李炎或单独出资购悍马

        旭光资源昨日发布的澄清公告:由于在近日的媒体报道中,称该公司主席、非执行董事兼控股股东索郎多吉(即李炎)可能与四川腾中重工有关 联,因而特此发布澄清公告。在公告中,旭光资源表示,自李旭东于2008年1月出售其拥有的90%腾中重工的股份开始,腾中重工就已经成为了独立第三方, 而李炎则一直没有直接或间接在腾中重工担任任何职务、董事职位或其他职位,李炎并没有对四川腾中董事会行驶任何控制权。

        不过,在这份公告中也表示,李炎确实曾多次向其他人提及其可能会参与悍马收购一事,而尤其令人注意的是,在公告中还指出,李炎可能会以其个人身份联合腾中重工参与到悍马的收购当中,而李炎对悍马所做出的任何投资,将不会通过腾中重工做出。

        从这些内容中可以看出,除了腾中重工之外,还会有其他公司或个人参与到收购悍马的业务当中。令人疑惑的是,旭光资源为何会选择在这一时刻 来发布这样的澄清公告,其目的何在?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电话联系了旭光资源和腾中重工相关负责人以及李炎本人,电话均未能接通。

腾中重工首次回应悍马收购

        除此之外,从6月3日宣布与通用签订谅解备忘录之后,就一直处于沉默状态的腾中重工,终于在其网站上首次对此次备受关注的收购进行了正面回应,同时放在网上的,还有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的一封公开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登陆腾中重工网站后看到,腾中重工已经为此次收购悍马的相关信息专门开辟了一个网页,在网页上,腾中重工发布了 一则名为《腾中重工与通用汽车就战略收购悍马进行深入磋商》的消息。腾中重工在未来与通用达成的交易协议中将包括与通用汽车签署一项总装方面的长期合约, 驱动系统的供货合约,以及过渡期服务安排的合约。

        此外,腾中重工还证实了此次交易不涉及任何军方车辆的出售或军方技术的转让。

        而在回答“谁拥有腾中重工?”这一问题时,腾中重工表示,该公司由数个个人投资者持有公司的所有权。腾中重工将通过一家占有多数股权的投资公司收购悍马,同时还会有其他私人投资者与公司一起投资。这似乎与昨日旭光资源所做的澄清公告中的内容不谋而合。

杨毅:我们不承担悍马债务

        昨天,腾中重工总经理杨毅接受了记者的专访。杨毅说,“这个合同是一个转让合同,我们将获得品牌使用权,以及长期的组装合同,包括主要零 部件的供应、主要管理团队、长期的供应合同持续到2012年。目前协商还在进行中,具体的交易的条款还不便透露。我认为是一个公平的交易,是一个相当合理 的价位。”

        此外,杨毅透露,并购并不涉及悍马此前的债务问题,悍马以前欠下的债还是要由通用来还。未来很可能会在中国建悍马生产基地。针对炒作质疑,杨毅表示,腾中有抄底美国大牌企业的实力。杨毅说:“我们并不打算具体管理运营业务,对现有团队充满信心。”

        目前,悍马H2的油耗为百公里23升,杨毅透露,未来将研发新型动力系统,来改变目前悍马高油耗的状况。“我可以告诉你一个数据,H4概念车目标百公里油耗9.05升。”

央视经济信息联播

相关新闻

李书福:悍马曾找上门

我们没接招

  通用在计划出售悍马的过程中,曾经游说过不少企业接盘,其中包括中国汽车巨头东风和吉利,都遭到拒绝。多数分析师认为,由于军用悍马技术不在出售之列,高油耗的民用悍马对中国企业来说价值不大,不太看好腾中重工收购悍马。

        东风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东风已有猛士这款为部队开发的车,各项性能优越,它在众多技术指标上甚至超过悍马,且刚刚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 奖,东风没有必要再收购悍马的品牌和技术。“在悍马遭遇危机后,悍马公司的人通过多种渠道多次找东风了解东风的发展和研发的情况,看有无在技术方面寻求合 作的可能。”

        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7日对新华社记者透露说,悍马曾经找过吉利很多次,但吉利对它不感兴趣。该不该并购悍马,关键是看它的市场前景有多大。“我们认为悍马市场潜力不大,且与我们的战略发展方向不符合。”

        有分析人士指出,腾中重工收购悍马存在三种可能:一是转卖。因为悍马与腾中在业务上并没有太多重叠之处。二是对悍马的技术再利用。腾中是 一个机械企业,虽然产品已经达到不错的水平,但是与悍马在核心技术方面还是差距较大的。三是延伸产业。作为一家特种车及机械制造企业,腾中要想向汽车行业 延伸必须选择一条好的途径,而收购悍马在他们眼里可能是不错的桥梁。

        独立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表示,通用选择一家未生产过整车的企业腾中重工,或许有更多如意算盘,不排除以后重新买回去的可能。

每经记者  熊国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7

中联石化斥资3100万收购印尼油田


每经记者  李凌霞

        中联石化(00346,HK)宣布,公司已于7月16日通过旗下两家附属公司,与相关方面订立了股份买卖协议及股份信托及买卖协议。据此,中联石化将以总计400万美元(约3100万港元)的现金代价,收购PTHMK85%的股权。

        据了解,PTHMK的主要资产为拥有与印尼政府国营机构BPMIGAS所签订的石油区块勘探及开发经营权和产品分成合同所约定的PTHMK的全部权益。同时,PTHMK还是位于印度尼西亚南苏门答腊上的LampungIII油田的拥有人。

        资 料显示,LampungIII油田覆盖面积约4617.42平方公里。许可证年期由2009年5月5日至2039年5月4日止为期30年。 LampungIII油田现经已完成了勘探地震资料采集2720平方公里,并已经打井8口和具有石油和天然气成果,现已具备进行打井产油的开发生产经营条 件。

        除此之外,中联石化同时披露,公司有意并正与一间印尼从事石油生产经营的公司股东进行磋商,以收购该印尼公司若干股权。中联石化预期收购即将落实。

        据 悉,中联石化主要在马达加斯加共和国进行石油勘探、开采及营运以及于内地销售及分销石油产品及聚酯物料。公司认为,上述收购将进一步加强该公司的石油勘探 及开采业务,并符合公司在2009年5月4日所公布管理层在印尼进行收购的意向。收购反映公司执行董事兼印尼总统顾问 OheiFibiollaIrianni女士的贡献。

        昨天中联石化股价震荡行走,全天最终报收0.99港元,收涨2.06%。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54

專訪:禹銘舵手爆1仙收購內情


2009-07-27  AppleDaily





 

說 粗俗點,新工投資(前稱禹銘,666)主席李華倫92年開始跟隨「馮兩老」──禹銘前主席馮永祥及前董事總經理馮耀輝搵食,師徒關係至今17年,緣份不 淺,尤其是直屬上司馮耀輝。李華倫形容馮耀輝極度有腦,只要合法,做刁不會被規例限制;馮永祥則能夠與香港最頂層富豪打關係,就是這個非凡組合,讓他搞出 一仙收購的創舉來。李華倫說,「馮生(馮耀輝)成日話,搵刁好似打獵,打到大笨象,收入自然高,但唔一定打到」。因為這種心態,馮耀輝才容許李華倫02年 史無前例地提出一仙收購太平洋興業(166,現已易手並改名新時代能源)。李倫華娓娓道來,當年讀《壹週刊》,知道太興大股東蔣麗莉與第二大股東挪威投資 公司Kistefos不咬弦,要賣盤,李倫華cold call 主動聯絡Kistefos,打算獻計阻止蔣氏賣盤。雖然Kistefos沒答應委託禹銘任軍師,但馮耀輝認為可以「行咗先」,看看能否成功攔截蔣氏。

李華倫:搵刁似打獵

「馮 生都講,呢個係crazy idea,首先要問,頂唔頂得順之後嘅輿論呢?」李華倫明白,提出一仙收購是把禹銘個名押下去,「慶幸兩位馮生畀機會我做我諗嘅嘢,相信全香港都無人有咁 嘅機會做呢啲刁」。禹銘收購太興最終因有新投資者出手,無功而還,李華倫承認那次是「白做」,但如果沒有太興一役,就不會有中巴(026,現改名中華汽 車)股東主動上門找馮兩老幫手,正如「釣魚都要有沙蟲」。禹銘提出1仙收購太興不久,便有中巴股東要求禹銘提出1仙收購中巴,收購完成後把所有現金派給股 東,禹銘扣起1億作報酬;中巴大股東顏氏家族最後要派逾8億元特別股息,擊退禹銘。李華倫表示,雖然中巴一役「白做」,但很有意義,起碼喚醒大股東。「對 兩位馮生來講,錢並不重要,只要件事有意義,又合法,why not?不理常規不常規,It's really fun!」自從馮兩老於06年底逐步淡出禹銘,李華倫便接掌,他希望秉承兩位師傅的刁轉作風,看準新能源概念仍有數年發展空間,「希望做到一兩單堅嘅借殼 上市」,怎樣為之堅呢? 「學馮生(耀輝)話齋,最好嘅概念,就最簡單」!馮兩老最近以自由身搞環保概念,透過大中華科技(8032)重出江湖,收購空調熱水器生產商快意集團 66.58%,讓快意借殼上市,李華倫的新工投資亦有份協調。在投資方面,馮兩老似乎早着先機。記者:高淑嫻

李華倫小檔案

‧88-92年:香港ABN Amro任職‧92-97年:新鴻基國際任職,馮耀輝是上司‧97年:隨馮兩老加入禹銘‧07年:升任董事總經理‧09年3月:升任主席,禹銘本月中改名為新工投資

一波三折南太私有化如上深造班

近 來上市公司私有化惹來頗大爭議,南太電子(2633)年初以全面收購形式私有化不成,企圖將公司自願清盤,甚至惹來證監會公開譴責。南太私有化幕後軍師新 工投資(666)主席李華倫承認,最初以為私有化作價高便「過硬」,豈料過程出亂子,在緊要關頭又與南太大股東顧明均失去聯絡,令事情一波三折。難怪李華 倫形容,過去半年彷彿上了一次「私有化深造班」。私有化有兩種方法,一是全面收購,九成以上小股東贊成便成功;二是協議安排,逾75%小股東贊成及少於 10%小股東反對才行。李華倫認為,前者優點是快,後者的成功機會較大,因為「如有一成小股東死咗,全購就一定唔成!」他跟南太大股東顧明均痛陳利害,但 顧明均希望所有股東「心甘命抵」支持私有化,故堅持全購。

以為「過硬」 過程出亂子

而且,南太年初提出每股1.5元私有化, 較停牌前收市價有1.6倍溢價,相當吸引,李華倫承認,當時「諗住單刁過硬,食生菜咁食」確實是自信太高,結果出人意表。李氏透露,只有88.46%小股 東贊成,查明原因,是有經紀未能及時把客戶資料發送到中央結算。還有一段小插曲。截止當天,顧明均身在加拿大,李華倫準備晚上前往澳洲,當收到不夠數的消 息,李華倫致電顧氏,要顧氏決定是否延期,陰差陽錯,兩人偏偏聯絡不上,李華倫抵達澳洲,才收到顧明均電話,指示要延期;故出現南太「唔嫁又嫁」,公佈完 私有化要約失效,轉頭申請延期。至於誰人在證監會不准南太延期後,提出自願清盤這條「絕橋」,李華倫堅稱是「集體創作」。幸而,證監公開譴責顧明均後,也 讓南太再提私有化。半年「深造」後,李華倫明白大股東要成功私有化,最要緊是作價合理,一定要大股東與小股東雙贏。若選擇全購,要做足公關工夫,讓所有小 股東知悉。至於協議安排,他建議,要在私有化文件上寫明「嚴查拆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83

阿里巴巴2.08亿元收购阿里软件部分业务


From


http://tech.sina.com.cn/i/2009-08-17/09173357152.shtml


  新浪科技讯 8月17日早间消息,阿里巴巴B2B公司今日发布公告称,与阿里巴巴集团签订收购协议,以2.08亿元收购阿里软件管理软件业务,其中包括小企业的应用软件产品线及相关资产。

根据相关公告,此次收购总额为2.08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将支付1.9344亿元现金给予阿里软件,并向阿里软件员工授予总价值1456万元的受限制股 份单位。另外,阿里巴巴还将承担约1962万元的业务责任,主要为从阿里软件转来尚未到期的客户合约下的递延收入及预收账款等。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称,该收购将为公司在运营商带来显著的协同效应,与阿里软件分享提供小企业应用软件产品线方面的客户群、销售团队及客服。


  “今天我们从事的电子商务将不再是阿里巴巴B2B的一切,三年后新商业文明愿景下的大阿里巴巴一定会浮出水面。”阿里巴巴B2B公司CEO卫哲 此前在一份内部邮件中透露说,“阿里巴巴把未来十年的愿景概括为通过小企业的IT化,解决小企业采购、销售、管理和融资的难题,提升小企业的竞争力,实现 全社会的产业升级。”

  转移至阿里巴巴的业务管理软件分部产品包括一系列让企业老板管客、管货和管钱的小企业应用程序。“新增了这些软件产品及有关服务后,阿里巴巴将 能够为小企业提供新的工具,让他们在网上管理主要的业务范畴,从而推动我们由‘meet at alibaba’进一步迈向‘work at alibaba’。”卫哲表示。

  阿里软件为阿里巴巴集团全资拥有子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