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Rexh兄的收息理念

巴黎兄的直播又邀請到嘉賓了,今次不是什麼行內人,而是另一位悶聲發大財的blogger Rexh兄。Rexh兄近期很少更新他的blog,今次在巴黎兄的直播看到他大談投資理財的想法,理念簡單,感覺良好。



一開始Rexh兄已經說出了自己的投資理念,股票投資多是以收息為主。主要的分析方法都是透過google finance找找,再拿幾支深入研究一番。曾經買過一些面值一元多,一次派出一元的特別息,超過50厘息,嚇倒身邊朋友。

找尋派息股票,Rexh兄很喜歡利用google finance內的功能,原來有一個功能很好用,先輸入一個模擬買賣,所輸入的股票自1999年之後的投資回報成績會自動被計算出來。

可能大家以為這不算什麼的小功能,但因為不少股票在過去多年有不少供股、合股、拆股、派紅股、派息、派股等,多年後要計算所收的股與息都不是容易。


向Rexh兄再深入請教了,希望知道這個功能如何運用,他立即發了whatsapp向我解釋一番,有圖有聲,我試試在這裡組織一下。

先用gmail戶口在finance google登入,開一個投資組合,在投資組合選「編輯投資」,輸入買賣資料,例如假設2000年1月1日買入了某支股票,左下角會有一個「現金」選項,其實這是記錄買入至今累積所收到的股息,如果想看到詳細每一期所收到的股息,就可以選「成交」,之後就會看到以下的兩張圖,所有過往的記錄都會顯示出來。



原來google finance有這功能,這就方便多了。Rexh兄在查看某股票過往的派息能力時,多會假設1999年買入至今來計算。多年來匯控的股價大跌,常被人指這是價值投資陷阱。其實,Rexh兄計算後,發現計及期間所收的股與息,匯控的投資至今仍是有賺,他形容就好像買了一些東西,用了十年,之後還在升值。不少人單看其帳面價格由以前100多元跌到今天50元,就話匯控跌了超過一半,其實值得花點時間看看google finance的計算。

當然,今天結算匯控的成績,仍有不少股票比它好得多,若有眼光選中回報更高的股票,這就更好了吧。另一個例子是中華煤氣這類公司,每年又派息,又送紅股,計算其實質回報,拿這個google finance的功能又是較容易吧。

內銀股,Rexh兄提到建行,原來自建行上市時他已經有買入,當時上市買入股價為$2.35,計算一下建行由2005年上市至2014年大概總共派了$2股息出來,今天的股價大約$5。

Rexh兄如此重視股息,他經常會利用股息再投資的操作來增加自己往後的股息收入。他曾試過新買回來的公司,不久就停派息或減派息,由於他利用了新收回來的股息再投資,於是仍然可以做到股息的增長。

至於,利用股息再投資的操作,Rexh兄不會立即把收到的股息再買入股票,而是先把現金放到一個叫「待熊基金」的地方,其名字很有創意,就是等待熊市到來才入市。早前他也在低位利用「待熊基金」加注了建行。

有關Rexh兄所提出的收股息再投資的時機控制,巴黎兄舉了一個他曾經寫過的例子,就是利用時機買賣做到比所收的股息更高。這例子就是惠記與路勁,惠記只是一家投資控股公司,主要持有路勁,除此之外差不多沒有其他資產。路勁如一隻公用股,是一家派高息的公司,一直以來股息都沒有增長。有趣的是惠記可以年年令股息增長,所運用的操作就是把平時收來的股息,留起3成,在低位增持路勁以增大未來派息能力。

談到對股票的認識,Rexh兄表示有基本了解,但直言不是非常深入,主力會看的地方包括公司持續的派息與盈利能力,分辨當中是否存在「削大腿肉」的派息行為。

對於Rexh兄的收股息概念,感覺操作十分簡單,在很多股市大時代的風風雨雨之下,密密地入貨。好像早前不少人對後市非常擔心,再次提到現金為王的概念,那一邊廂不少如Rexh兄的投資者一於好少理,增持了不少製造未來現金流的資產,操作理念簡單非常。

另外,Rexh兄指股票的收息組合可以支持他的其他投資,例如物業投資。Rexh兄的物業投資不全在香港,有些在內地市場,更希望長時間持有去享受經濟成果,但遇到打壓房價,又租不出去的話,所承擔的現金流壓力的確需要支持,股息所產生的現金流令他不用擔心在價格受壓時有沽售的壓力。

這些又是資產配置的想法,每個投資者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套,不一定只有股票的,投資作通盤考慮,跟別人總是不一樣的。記得黃子華在一個訪問中談到棟篤笑,他會繼續搞棟篤笑,因為它可以支持他的其他興趣與理想,例如唱歌。感覺上每個投資者都要有一套成功的「棟篤笑」,還要有別的興趣與理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213

對公司債收息的看法 [工作坊Q&A]

除了股票,還有很多投資工具,相信投資者總能找到一種符合自己性格與興趣的投資方法。投資也不一定是單一的,可以是一個有意思的組合,投資產品之間相輔相成,發揮更大作用。




Vincent:

想問一下對公司債收息有什麼睇法?


止凡回應:

我並沒有太多買債的經驗,對每個投資都應該有其理念,我估計你不是在說可換股債,而是公司定息債。買入公司這類債的想法是什麼呢?必先透徹理解債與股的意義。

不少人會考慮公司清盤時的安排,又或者單純看收取回報的穩定性而作考慮,而我則未必會這樣想。若公司將會清盤,合理地就應該兩者都不買。而回報穩定性,不少公司派股息多穩定,亦比債息多,為何選擇買其債券?

股是公司的股東,可以分享公司盈利,債是公司的債主,不可以分享公司盈利,但公司會定其還錢。按這定義在不同時候作不同決定,會有不同操作。

例如,在高息環境下,營商環境困難,做生意比做債主困難,這時候,你會買公司債還是買公司股票呢?情況相反又如果?按這方向較容易理解吧。


後記:

最新一期iM提及一位投資公司直債的高手Starman兄,相信這問題由他來回應絕對更合適。

從債券的基礎看,在高息與低息環境有很大分別。低息環境時,息率不吸引,加息機會大,加息時會令債價大跌,似乎百般壞處於一身。等待高息時代才投資債券,看似更合理。

但有投資者還是可以在近年的低息環境以債券投資致富,所考慮的包括穩定債息回報、槓桿、保本、資產配置平衡、股票組合作緩衝配合,Starman兄正是其中一位高手。

投資前需要掌握不同投資產品的特性,尤其作複雜的資產配置前。例如,如果不完全了解Starman兄的做法,單單向他拿個號碼買個直債再槓桿,加息後債價大跌,被call孖展,出事又有多奇呢?

大家不妨花時間了解別人的整套投資理念,取長補短,慢慢演化出屬於自己的一套,漸漸地,「問別人拿投資貼士」都不再是考慮範圍之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84

加息加死收息股?

回看blog友舊問題,今天發現一個一年前的提問與回應,有關加息與投資的影響。美國大選臨近,美國經濟與局勢隨時會有不少變化,作為投資者尤其關心。



Billy:

你好,止凡兄,有問題想賜教。

今天晚上我和一位長輩傾開美國加息的問題,他也知道我開始了實踐價值投資的方法,也知道我希望透過收息達致財務自由的最終目標。

言談中,他提醒我一點,當美國慢慢加息後,銀行相應也會提供息率,有機會到時儲蓄戶口都有5厘,甚或高於5厘,所以之後的幾年,用股票形式收取利息的方法並不吸引,他提議我可留意增長股而不是收息股。

我是投資的初哥,真的不知道如何面對美國加息後的部署,也不知道是否與價值投資有矛盾的地方?

希望得到你的教導,謝謝。


止凡回應:

多謝Billy的提問,其實你可以在blog內發問,可能有更多blog友回應。

著重股息的投資者,不一定就只是賺取股息,你可以看參考一下這篇文章《重視股息就是「食息派」?》,給點意見。

不同息率當然有不同操作,好像我在「借貸」的文章系列中詳細討論過今天低息環境的合理操作(見《借貸經驗分享(一)》),到了80年代15厘息,供樓都要20厘的時候,借貸就當然變得不合理,到時投資部署自然會改變。

曾經有前輩跟我說,你這樣借錢很不智,到息率增加時,好像97年都約10厘息,死路一條。而我的定息貸款都在逐步還款完成中,息差又穩穩地賺著,為何在今天的債息就講97年債息?可能到80年代買債券會發達時,又會話小心好像2015年之前的負利率年代,買債券死路一條。

財務知識千變萬化,找增長股當然是一套,找收息股又是一套,這要視乎你的功力,在不同時期應用不同操作,絕不是一成不變的。估計加息週期,我可以告訴你,沒太多人準備,當然未來息率只會向上,但何時上升呢?由2010年聽到今天,不時都有專家話會加,然而,預測未來真的準備?真的重要嗎?不如看變化再調整投資部署吧。

讓我好好整理再在不日發一篇文章吧。


後記:

原來這些年,回應blog友的問題真不少,所討論過的問題也多,類似今天這題材,到舊文找找,大約也有討論過,見《美國加息買什麼?》。

今天再提出這個題材來討論,主要是我發現Billy與他那位前輩的投資概念很值得深思。簡單而言,Billy的投資理念是把價值投資應用在收息股以達至財務自由,而那位前輩則認為加息就會影響收息股表現,所以應該選擇投資增長股才合理。

每個投資者都可能有自己的風格,這裡寫blog久了,慢慢也好像給人定位了。其實,我最喜歡分享不同投資者的操作理念,嘗試集各家之大成。然而,不少投資者在某時某刻,給自己定了個型,到經濟情況及投資環境改變了,仍不作合適的調整,出來的結果未必理想。

就拿市場兄來說,從前很喜歡投資金融股的他,對金融股的分析深度令人佩服。金融海嘯令金融股的前景暗淡,又要被提高儲備,又不時被人罰款,可謂「無運行」,近年他就改為研究折讓股,學習Scholes的投資理念,買下數十支資產類型股票,成績不俗。

就算改變了投資風格,仍是在作價值投資的考慮,可見價值投資實在五花百門,投資者可按不同的情況作出最適合自己的投資操作。如果你能有多幾張「刀」,在不同的時期與情況就能調整策略地出招。

不少blog友近年在這裡大慨感覺到我在運用借貸,投資收息股,若日後離開一排,不再追看blog文,若干年後可能遇上利息大升,回頭再來看看我這種被標籤為「借貸、收息派」死得如何慘烈時,可能發現我的投資策略早已改變了,實不足為奇。試想想,若然20厘利息還去借錢,拿來資金買入匯控收5厘息,有基本財務知識的人也會感到奇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533

長線收息對象: 東方報業集團

筆者價值組合成員東方報業集團今天公佈中期業績, 轉虧為盈, 令人驚喜的是宣佈派發中期股息每股0.1元.
東方報業集團每股帳面資產淨值1.091元, 以現價0.79元計算, 表面上PB 0.724倍, 不是折讓很大, 不過, 公司持有現金17.63億元, 借貸只有284萬元, 總負債只有2.16億元, 表示每股淨現金0.73元, 經調整少數股東權益後的每股淨淨現金0.64元, 扣除每股淨淨現金後的PB只有0.326倍.
扣除每股淨淨現金0.64元之後, 表示股東以每股0.15元, 相當於以3.6億元持有其餘資產, 包括位於大埔工業邨自用的東方報業中心, 總樓面面積490,000平方呎, 以及4個澳洲投資物業, 帳面值2.22億元, 不用說其他白送的東方日報, 東網, 東網電視, Money 18等等.
筆者會長期持有收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408

收息策略(上) 易明的生活點滴

來源: http://eming620.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0036242

  農行(1288)於今年三月二十八日宣布派發末期股息0.17元人民幣,除息日卻是七月五日,期間相隔長達三個多月,宣布當日股價是3.6元。

  「農行今日宣派末期息至除息日相差三個多月,從現在起可以候低買來等收息,如果在這期間其股價於買入之後升逾0.17元就在市場上賣掉,當作在市場上收利息,賣掉之後如果跌下來再回補,仍然可以買回來收息,如此這般,也許能變相多收幾次利息。」當時我給朋友分析,並訂下了賺取股息的策略。

  結果,我於四月十九日以3.48元幫朋友買了農行,豈料相隔六天之後其股價升至3.63元,我於是建議朋友賣掉,因為只持有六天就賺了0.15元,相當於收取了扣除利息稅之後約一年的股息,當日買來收息的目的已達,何況若以此計算,息率非常可觀,於是就於四月二十六日以3.63元賣掉。 

  六月十四日,農行又跌到了3.6元以下,我建議朋友回補,理由是距離除息日已經漸近,不可能要求農行跌回3.5元之下,於是於3.56元回補。

  七月四日除息前夕,農行又升回3.7元以上,我再次建議朋友賣掉:「如果能夠於3.75元賣掉的話,等於收了0.19元的股息,又省回了一成的利息稅,何況近期除息的股份十居八九除息之後就下跌,博『財息兼收』不容易。」結果我幫朋友於3.76元賣掉。

  果然,農行除息價為3.515元,可是除息之後暫時跌至低見3.44元,要是回補的話又有劃算了。只是,我叫朋友暫時不補了,除非市價跌至3.35元左右才考慮,理由是現在買來要收取明年的股息要等一年,所以不必急於回補,如果3.35元買入以朋友於3.76元賣掉計算,其實已經等於變相收取了兩年的股息了! 日後待其股價升逾0.17元又可以當成在市場上收股息而賣掉,萬一繼續跌下去就當成一年定期存款好了,反正以3.35元買入的話息率也有5.8厘(未計利息稅),遠勝於存款在銀行。

  此一策略運用得好的話,持有農行一年豈止收取一次息呢?朋友由四月十九日至七月四日約兩個半月就變相收了兩次股息,共收了0.36元的股息,而且省回了利息稅,以昨天收市價的3.45元計算,息率已違10.4厘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121

[黃國英]彌補電費加價 買港燈中電收息

1 : GS(14)@2011-12-20 23:50:24

http://blog.yahoo.com/_QV5MGN2N5MX63433H2OHK3ILGM/articles/5663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995

電訊股成收息一族至愛?

1 : GS(14)@2012-02-05 12:57:1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205/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數碼通(0315)帶頭取消手機無限上網,和記香港(0215)又傳出月內將緊隨其後,手機上網「無限」變「有限」已成大趨勢。本已是「現金牛」的電訊商變相加價,有市場人士就認為,有助提升其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預期未來派息還會增加。目前本地電訊股的股息回報最高達5厘以上,對好息一族有一定吸引力。

受惠過去數年智能手機普及化,加上iPhone光環的助力之下,本港流動數據市場興旺。有電訊業分析員指出,本港電訊網絡成熟,未來即使推動4G網絡,電訊商在通訊設備的基建投入亦不會大幅增加。

...

AMTD證券業務部總經理鄧聲興指出,目前香港電訊股可看作是現金牛。派息政策在可見的將來,未必會有太大的改變,故可以買入來收息。不過他認為,相對其他公用股,如發電廠的封閉市場,不易有競爭對手進入。相反,電訊業屬開放市場,長遠仍存在新競爭者等變數。

...

獨立股評人沈慶洪認為,本港電訊股股價上落大,尤其是數碼通。投資者假如要以此來當作收息股,隨時股價下跌而蒙受損失,最終因小失大。加上派息比率並無一定規限,難言每年皆能保持穩定利息收入。

身為數碼通用戶的藝人袁彌明則認為,與其要等公司派息,又要怕股價下跌,不如電訊商減低月費,比買入其股票更實際。她又相信,隨覑其他電訊商取消無限上網,可能月費上會有減價戰。
2 : GS(14)@2012-02-05 12:59:5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204/News/ea_eaa2.htm


或令消費者轉用廉宜計劃

有中資行的電訊業分析員解釋,本港的電訊網絡的成熟程度,已是全球頂尖之列。加上政府擁有的電訊頻譜,已拍賣得七七八八,故電訊商的資本開支已大為減少。即使日後推出4G服務,只是在電訊商原有的網絡上增建系統,其開支亦不會突然大增。

不過他認為數碼通取消無限上網後,對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改善不多。因為消費者只會改變使用習慣,減少觀看網上視頻及瀏覽網頁,而不會付費提高用量。他表示,可能有不少人會轉用其他較廉宜的月費計劃,對2012年7月開始入帳的財政年度會有影響,但相信數碼通早已計算在內,對盈利不會構成太大的壓力。

耀才證券高級分析員阮子曦認為,可能數碼通在資本開支上有壓力,希望減低客戶用量,可能是今次取消無限上網的主要目的。由於消費者認為,每月電話費用要付300多至400多元,而用量又被限制,屬於偏貴的水平,必然會減少用量或轉台。

電盈WiFi熱點多 成最大得益者

他認為,今次取消無限上網計劃,最大得益者可能是電盈(0008)。因為電盈在本港設有最多WiFi熱點,隨覑消費者上網模式的改變,可能有不少人選用WiFi上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547

低回報年代 收息股搶手 英之見 - 基金經理黃國英(Alex Wong)的博客

1 : GS(14)@2012-04-12 01:22:23

http://blog.yahoo.com/_QV5MGN2N5 ... ticles/612425/index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46

「房託」是最可靠「收息股」? 唐德玲

1 : GS(14)@2013-02-04 22:48:44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0%8D%EF%BC%9F/74180
我在本欄建議過,作為退休部署,其中一部分資產可以是穩健的高息股,我大致上介紹過幾隻,但有讀者回饋,我好像只側重大型國企,當中一隻香港股票都沒有,這又是否等於將所有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呢(中國市場)?
我同意這個看法,亦想趁機會解釋一下。作為長綫收息股,最重要是安全,要安全的話,公司規模就要夠大。香港真的是一塊福地,因為內地最大型和最賺錢的企業都來了香港上市(這些企業不是沒有可能倒閉,但可見的將來,機會十分低),可以輕易地買到,甚至成為收息工具。
再者,部分企業除了高息之外,盈利增長還比大部分港資公司為高,因此,買入這類股票長遠收息,屬進可攻退可守的選擇。
沒有純粹香港業務的公司
回說香港,今時今日在港上市的公司,真的想不到有哪一家是一點內地業務都不涉及的。
過去我們長輩最喜歡買來收息的兩電一煤,即中電(0002)、電能實業(0006)和煤氣(0003),本來都是可靠的收息股,但由於香港市場已飽和,也要到內地或海外投資,經營風險肯定比過去高。但如果姊妹們仍然鍾情這幾隻傳統收息股,我也沒有很大意見,但必需要定期檢討她們的經營狀況,因為未來的變數會較多。
雖然絕大部分香港公司都已經涉足內地,但在港交所(0388)上市的「股票」當中,確實仍有一些是完全沒有涉足內地業務,可說是純粹香港業務的公司。
心水清的讀者可能會留意到,我在股票這兩個字中加了一個引號,似乎另有所指。對的,這些所謂股票,準確來說,其實不是股票,是所謂的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下稱房託),英文叫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 Fund(REITs)。
房託跟股票的最大分別是,根據《房地產基金守則》,基金管理人必須將除稅後淨收入的九成分派予基金單位持有人。姊妹們,妳買任何一隻高息股,都有一個風險,就是該股票不派息。記住,上市公司是否派息,很大程度是取決於公司董事會的決定。
房託少了一重風險
當然,現實上,一家公司如果賺開錢,過去也固定派息,相信很少會突然不派息。但如果管理層認為,今年要預留更多資金發展新項目,則絕對有可能減少派息,這就會影響我們的股息收入,但房託就少了這一重風險。
好了,大家或許明白,為甚麼我會在「股票」二字之上加了一個引號,因為房託準確來說不是股票,只不過,有部分房託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令到她們的買賣形式等同股票。
在港交所上市的房託,知名度最高的應該是領匯(0823)了。領匯是否可以作為我們的「收息股」呢?明天再續。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61

港銀借貸違約少 法巴:仍可買來收息

1 : GS(14)@2014-04-10 10:46:0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0410/news/ea_eaa2.htm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放緩之際,美國啟動減少量化寬鬆,加息箭在弦上。港銀因此不僅面臨資金成本上升,還需警惕內地企業違約風險,資產質量恐會下滑。有銀行業分析師更提出,港銀與內銀之間的信貸風險亦在增加。整體而言,本港銀行板塊仍穩健,由於恒生(0011)、中銀香港(2388)股息率仍高,投資者可買來收息。


市場對內銀壞帳問題關注已久,隨港銀對內地貸款不斷擴容,相關擔憂蔓延至香港銀行股。有港銀內部研究人員就說,內銀息差高,對壞帳的消化能力還算強,港銀在較小的息差支持下,反而面臨相對較大的壞帳風險。

分析:港銀息差不及內銀 風險更大

評級機構惠譽的高級董事鮑冰娜(Sabine Bauer)對本報表示,港銀不僅向內地企業貸款,亦向內地銀行貸款,去年6月內地爆發錢荒,令港銀對內地銀行的淨長倉由2009年的0%增加至13%,這種活躍的跨境交易增加,會令本港銀行對內地金融體系統動向的敏感度愈來愈高。

不過,法國巴黎香港金融研究部主管陳志銘認為,港銀對內地的借貸對象與內銀不同,前者多是借給港資企業在內地發展出口業務,而隨歐美經濟復蘇,這類貸款的風險並不大,其他貿易融資亦為短期借貸,很少違約,「我看不到特別的問題,目前,香港銀行間拆息仍低,也沒有壞帳惡化的象,從投資角度看,買來收息都可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4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