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麵包經濟學 顛覆你的想像 千億商機解密

2015-11-16  TWM

你可能不知道,台灣遍布著密度比兩大超商加起來還高的麵包店,默默地攻占了台灣2300萬人的腸胃。這樣的消費能量,吸引技術人力、企業資金競相投入,讓 烘焙產業以螞蟻雄兵之姿,建築起一個價值千億元的產業鏈。靜靜矗立街邊,鄰家的麵包店,所蘊含的市場能量,其實,遠超過你的想像。

「烘焙業的未來將很精采!」食品業龍頭統一董事長羅智先在被問到,哪一個市場最有未來性?他的答案是:麵包烘焙。

羅智先到底看到了什麼?台灣烘焙業真的已經進入百花齊放的盛世嗎?

場景來到台北市仁愛路的大地烘焙,重達兩公斤的巨型麵包「古典鄉村」,躺在木製展示架上,一位顧客走進來,一把抓起,迅速走到櫃枱結帳,發票上印著:古典鄉村,九百元!

與這個「古典鄉村」一樣,定價超過三位數的麵包很多,微風廣場地下二樓梅森凱瑟的「鄉村田野全麥」定價七百元;統一投資的昂舒巴黎烘焙坊的「艾蜜莉的紅酒 枕頭」六八○元;吳寶春麥方店的「荔枝玫瑰」、一個賣三五○元,他們有如麵包界的精品LV、PRADA、GUCCI??,定價不便宜,顧客卻都樂於買單。

再將場景拉到台北師大路的三十五年老店一之軒,傍晚六點,透明的落地玻璃後人氣熱絡,每個人提籃裡夾滿準備結帳的香蔥麵包、可頌,明星商品麻糬刻意陳列在 結帳櫃枱前,一位客人結帳時指著麻糬,「我要芝麻、花生口味各兩個」。每天,一之軒全台十二家門市吸引超過一萬人次的來客數,一個香蔥麵包二十八元、麻糬 十八元,學生、庶民果腹不會有壓力,卻螞蟻雄兵般為一之軒創造一年五億五千萬元的業績。

不只一之軒,樂田麵包屋、順成蛋糕、聖瑪莉、向陽房等老牌子或新臉孔的連鎖品牌就像麵包界的Uniqlo、H&M、ZARA,也都是台灣社會生活、飲食西化下的受益者。只要抓對市場方向、懂得成本管銷,「麵包」的賺錢力,遠超乎你我的想像。

酒釀桂圓掀熱潮

麵包界的LV,一年可賺一億業績酒釀桂圓麵包就是最鮮明的例子。這個麵包是吳寶春擔任帕莎蒂娜麵包主廚時,參加世界比賽的亞軍作品,拜日後的冠軍名氣所 賜,這款酒釀桂圓成為鎮店之寶,一年熱賣三十萬個以上,光這個酒釀桂圓,一年就為帕莎蒂娜老闆許正吉帶進一億元以上的業績,五年下來,就是五億元進帳。不 僅如此,桂圓麵包的威力橫掃全台,家家都賣起桂圓麵包,熱度歷久不衰。

桂圓麵包熱賣,讓其中的要角「桂圓乾」也變得供不應求!

曾占吳寶春五成桂圓乾供應量的福爾摩森農產負責人曾福森說,從寶春師傅的酒釀桂圓紅起來後,本土桂圓乾因產量有限,又受氣候影響,價格一直在一台斤一百五 十元至三百元之間波動,由於本土產量有限,業者轉而進口桂圓乾,近五年來進口量節節高升,從六十七萬台斤增加到一百萬台斤,成長近五成,價格更從一台斤一 百四十元漲到兩百元,漲幅逾四成,換算下來,台灣一年得進口兩億元的桂圓乾。

酒釀桂圓所創造的億元身價,只是近年來麵包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根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從二○一○年到一四年,包含糕餅麵包、烘焙炊蒸等製造、批發與零 售在內,烘焙產業的產值成長二六六億元,一舉突破千億元,而烘焙家數也大幅成長,總家數近萬家,且密度之高,比統一超商加上全家便利商店的總數還高;此 外,製作麵包最重要的原料小麥,進口量已連續三年創新高,更不用說,每新開一家麵包店,背後帶動的烘焙原料、器材銷售就越活絡。

麵包產業熱氣蒸騰的證據還不只於此,民間因重視食安吹起DIY風潮,廚藝教室開設烘焙課報名秒殺,連台灣最高學府——台大的進修推廣部,今年四月也首開 「健康烘焙麵包班」,由農化所的教授賴喜美搭配烘焙老師一起授課;麵包機隨之熱賣,以市占率第一的Panasonic麵包機為例,短短三年就累積熱銷十萬 台之多;麵包香氣蔓延全台。

各界插旗烘焙業

賣3C的、賣書的,都看好市場羅智先便是嗅到它背後的錢味,在麵包事業著力甚深。先把老牌子聖娜多堡轉型為Semeur,年初又推出高檔烘焙店昂舒巴黎,接著打造新的麵包品牌貝洛邦(Bellopane),專攻超商門市,一網打盡中、高價位市場。

明年上半年新竹湖口新建的麵包廠也將開工,除了自用,羅智先下達搶食台灣烘焙代工市場的動員令,品牌與代工雙管齊下,喊出未來五年業績將從現有一年四十億元衝上百億元,充分顯示羅智先對市場成長力道的信心。

十月,統一舉辦全台第一屆UniBread烘焙王麵包大賽,吸引三百多支隊伍,超過千人參加,展現出台灣最大的麵包比賽氣勢,十月三十日決賽頒獎當天,搭配法國在台協會聯手舉辦的烘焙文化展,盛大開幕,現場人氣鼎沸,羅智先搶占產業主導權的企圖心不言而喻。

除了食品業一哥深耕麵包產業,據了解,賣三C家電的燦坤、賣書的何嘉仁連鎖書店,都評估過開烘焙麵包店的可能性;結果燦坤投資日法坊,遊戲公司樂 陞、景岳分別收購一之鄉、白木屋,紛紛搶進市場;創投業也看上台灣烘焙業者的競爭力,注金投資。匯豐創投○九年看好85度C的實力,投資台幣七億元;台商 羅田安投資在上海的連鎖品牌「克莉絲汀麵包」在○七、○八年接連吸引日本丸紅入股投資一千五百萬美元、香港掛牌企業裕實入股五%。

麵包產業的熱度也延燒到中國,由台商前進中國一級城市,引進台式麵包風靡市場,對開發中國烘焙產業功不可沒,長駐中國的南僑化工副總裁陳正文曾直言,「中 國的烘焙市場是台商打出來的。」近十年來,上海十大連鎖品牌,十家有五家就是台商開的,向陽房、原麥山丘、宜芝多、克莉絲汀、酷吧、元祖等這些在廈門、上 海、北京響噹噹的連鎖品牌,背後都是台商。

麵包師變搶手貨

星馬港澳中,祭出兩倍薪水挖角由台商梁庭銓結合台灣麵包冠軍師傅林育瑋的原麥山丘,這兩年快速在北京市場崛起,短短兩年連開八家,年營業額上看五億元,今年十月,梁庭銓宣布將前進上海,大分貝喊出招攬台灣麵包師傅到中國一起打拚,在業界掀起不小漣漪。

中國市場求才若渴,其實台灣市場自身也是人力短缺。「成長中的市場,缺的不是消費者,缺的是烘焙師傅。」在高雄餐旅大學擔任烘焙管理系講師的吳克己說,以 高餐大為例,每年畢業班「有一半畢業生,被挖角到國外」,台灣師傅技術到位、嫻熟烘焙流程管理,加上耐磨耐操,成為市場搶手貨,「開出一倍、兩倍薪水來挖 角的大有人在。」吳克己指出。

吳寶春也呼應,許多麵包坊的副主廚都「出國開店去了」,他說,有澳洲烘焙店開出月薪新台幣十六萬元的條件找台灣師傅去駐店,可說從星、馬、港、澳、中,都祭出高薪向台灣麵包師招手。據了解,主廚級的麵包師傅在台灣薪水約一百萬元,出國工作年薪可達二百萬元。

台灣烘焙店可粗分為三類,最多的當屬街邊店,靠社區鄰居、口碑營生,這類店家又可分為傳統台式麵包店如高雄純發麵包,以及裝潢講究、訴求名師駐店的法式歐 式烘焙坊,如基隆朋廚、台中蹦胖;其次是連鎖品牌,如一之軒、順成、聖瑪莉、幾分甜、85度C、岩島成、東客等,大多搶攻學校、辦公商圈、捷運附近、百貨 通路;第三類則是沒有自有門市,倚賴超市、量販通路的包裝麵包,譬如統一新品牌貝洛邦,就是走大量生產模式。三大類各有營生之道,但萬流歸宗,本質是賣麵 包,如何創造出熱賣長銷品、明星產品才是王道。

聰明的台灣麵包師傅技藝精良,會不斷針對消費者反應改良口味,近幾年歐式麵包當道,台灣麵包師傅取歐式麵包少油少糖的製作特性,加入在地、高檔食材,再改 善原本偏硬的口感,創造出台版的歐式麵包。截取歐式、日式麵包優點的產品,定價跳脫傳統台式軟麵包而「更上一層樓」,麵包升級變高貴了,單價直攻三位數。 「LV」級麵包一一誕生,消費者也不吝嘗鮮;但同時,「Uniqlo」級的蔥麵包、紅豆麵包照舊廣受消費者喜愛,兩者混搭並存不悖。

比賽,則是麵包店創造明星的捷徑。

帕莎蒂娜的酒釀桂圓、莎士比亞的蜂蜜法國,都是得獎而成為明星產品,前者單品一年創下一億元業績,後者在高雄擁店四家,整體營收也拚出六千萬元業績;而吳寶春麥方店打著台灣第一個世界冠軍名號,單店營收同樣破億元,在在傲視諸多小本營生的台式麵包坊。

得獎帶來龐大的商業效益,提升麵包店品牌與價值,便於消費者指名「吃冠軍麵包」。得獎的麵包師傅也跟著變搶手,譬如法國麵包比賽冠軍的武子靖被台中星野集團挖角、台灣麵包冠軍林育瑋得獎當年,立刻被高薪邀請到北京,創立原麥山丘等等。

網購業績嚇嚇叫

打響名氣,訂單比實體店面還多明星產品、明星麵包師加持之外,麵包作為飲食的一環,也邁進體驗經濟之列,比起只是滿足消費者口腹之欲,也重視購買的環境、消費過程的感受,透過提供全面體驗來強化品牌吸金能力。

走進台北忠孝東路四段巷裡日系風格鮮明的一禾堂,自動木門一開,門市服務人員元氣飽滿地喊出「歡迎光臨,你好」;這裡每一種麵包都擁有「產品身分證」,譬 如標示著無糖無油的「梅果三重奏」,寫明「T65麵粉、水、魯邦菌、T85小麥粉、野生小藍莓、加州葡萄乾、白葡萄、自家研磨小麥粉、酵母、麥芽、赤穗天 鹽」,讓顧客知道自己吃進什麼。

隔著透明玻璃,顧客可看見麵包師傅的工作實況。門市工作人員現切麵包,顧客一邊瀏覽、一邊試吃,浸身在麵包魔力裡,這是刻意營造氣氛的麵包店進化版。台師 大永康商圈起家的boite de bijou珠寶盒法式點心坊、台北一○一大樓裡的LALOS Bakery等,都依循類似邏輯,創造出品牌形象,而且每一家均是生意鼎盛、結帳收銀機不斷叮咚響的名店。

只是,如此一來,做麵包就一定保證好賺嗎?

出身東客麵包,如今是昂舒巴黎主廚、也是講師的吳克己指出,一家已建立口碑的名店,通常業績都能有基本盤,譬如以台中新光三越的東客,假日一天可做到四十 萬元業績,平日則超過十萬元,換算下來,單點一年就能創造四千萬元業績。已有多次開店經驗的他說,只要地點好、品牌認同度高,產品水準穩定並且推陳出新, 就能立於不敗之地。「但是若只是炒名氣,或廣告不實、產品品質沒有穩定水準,還是會被淘汰。」再者,自從吳寶春麵包打出全台知名度後,麵包也加入伴手禮行 列,「以前你看過有人會提著一袋麵包當作禮物嗎?」在中部開設「堂本烘焙坊」、也是弘光科技烘焙系講師的陳撫洸點出,如今,連節慶送禮,遞上一個一公斤重 的冠軍麵包,也能顯得面子十足。從帕莎蒂娜、吳寶春到一之軒、順成……,都開始搶攻伴手禮市場。尤其透過網路推動口碑、網購十分有威力。譬如,新北的亞尼 克烘焙坊十勝生乳捲,光是運用網路口碑,以及ihergo愛合購的網路團購,多次搶下網路團購第一名,名氣打響後,更進而與超商聯賣延續人氣,每天從網路 來的訂單,比實體店面還多。

烘焙店具有進入門檻低、收現金、毛利高三大特性。一個三十元的波羅麵包,換算材料成本僅個位數,只要去化速度夠快,小店也能立大功。一家二十來坪的麵包 店,一天只要有兩百人次,每人貢獻平均客單價一百元以上,一年衝出百萬元淨利不是問題,若善用網路行銷,提供宅配服務,業績還可能翻倍。

不過屹立市場三十年的一之軒總經理廖明堅說得好,一旦要做大規模、進入連鎖模式,獲利決勝點在管理。譬如「耗損率」控制得當,往往才是提高獲利的關鍵。因 此一之軒打算砸下數百萬元建置ERP(企業資源規畫),管控所有人力資材;星野老闆曲揚聲也一樣,直接鍵入手機的軟體系統,讓他可第一時間監控門市的進貨 銷貨,隨時得知麵包的銷售排行榜。

搶賺麵包美味財

獲利決勝點:店租、人才、耗損率未來將每年穩健拓點的廖明堅也透露,連鎖烘焙坊的投資比一般烘焙單店大,每家門市的投資,他抓「五年的回收期」,單點的房 租支出要控制在一○%以下、產品不得超過二%的耗損,這些都是他累積三十多年,經歷事業大起大落,所提煉出的經營心法。

借助互聯網工具、ERP系統,連鎖店、有規模的單店都可有效管控進出貨、庫存、成本,麵包業也開始懂管理。不僅如此,在追求成長與規模的過程,開始導入跨 界人才。一之軒挖角兩位外商背景,來自完全不同領域的專業經理人負責人資、品牌行銷;吳寶春找來資深媒體人邱一新,希望借重他在生活產業的人脈與經驗;宜 芝多的蔡秉融斥資一億元打造上海的品牌旗艦店,找來打造微熱山丘、王德傳的品牌形象高手謝禎舜,都是為成長而鋪路。

麵包是美味的事業,美味能帶來五感體驗,當在理性科學的管理分析背後,還能兼顧感性的感受,誘惑消費者味蕾、攻占消費者荷包,擁有魔法的麵包,就會搖身一變,成為燙金鑲鑽、每天數現金的好事業,也為台灣開拓一個令人驚奇的千億產業。

台灣小麥「尚青」

這幾年,晨委會推勤小麥復耕,一畝一畝麥田開始重現在台灣農地上。目前,以社會企業模式運作的喜願共和國輿成立才兩年的宏捷是兩大推手。其中,喜願共和國 的靈魂人物施明煌所打造的喜願小麥,幾乎都用在自家品牌「喜願」的麵包、餅乾、麵倏上;而宏捷食品總經理辜正慕則打出「台灣小麥,好好」來虢召全台麵包店 的支持,向來支持台灣小農的冠軍師傅吳寶春,就用宏捷的契作小麥做吐司。

辜正慕說,台灣小麥的最大優勢是「新鮮」,國外麵粉不可能當年收成就銷售,至少都是儲放一年以上,加上又是室溫儲藏,風味會遞減。然而,對大多數麵包師傅來說,長久以來習慣國外麵粉特性,使用台灣小麥,必須重新了解麵粉的筋性表現,平添麻煩,更大的難題是價格。

於是,辜正慕對麵包師傅說,「你們不須全部用台灣小麥,只要一倜月攢出10包給台灣小麥,就能餵飽500坪農地。」辜正慕以小包裝的台灣小麥粉打進烘焙材 料行、拉著麵包師傅下田親手收割小麥,體驗到自己對土地的貢獻,這種有感行銷果然有效,讓宏捷在短短兩年,契作小麥產量從去年120噸成長到今年的400 噸,成跡斐然。

到異鄉拼8年

他的身價翻1.5倍

快邁入30歲大關時,廖高憶隻身前往吉隆坡擔任紫馨餅屋的麵包主廚,一晃8年過去。

當年,他在台灣月領6萬元,到馬來西亞後,一開始老闆譚國明給的薪水只比台灣高出3成,但允諾他薪水一定「會隨著銷售數字調升」,既不會英語、馬來語也不通的他,從!比手畫腳!開始異鄉的麵包主廚生涯。

廖高憶回憶,他管理的學徒以外籍勞工為主,不但流勤性高,有些甚至連怎麼揉麵團都不會,剛開始「一切都得自己來」。最初的幾年十分辛苦,每天一大早天還沒 亮就得出門,一到店裡,就埋頭秤麵粉、和水、揉麵團、觀察發酵、整麵團,幾乎一個人搞定所有流程,曾創下一天「生」出近5000個麵包的記錄。

紫馨餅屋坐落在百貨公司、購物中心的據點,廖高憶帶進的台式麵包大受歡迎,譚國明眉開眼笑之餘,廖高憶的薪水也跟著逐年調升,如今,他的年薪至少200萬元,公司還配車給他,身價此8年前在台灣,足足翻了近1.5倍。

撰文 / 撰文•許秀惠 研究員•陳前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87

磨合,沒想像中簡單 白袍公務員 賺醫管財最大難關

2016-03-28  TCW

除了彰基以「顧問團」、「專家」形式進入到中國改造當地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北醫團隊﹞也以另一種形式進入到中國醫療市場:「公辦民營」。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北醫九人團隊進駐到浙江寧波李惠利東部醫院,「寧波市政府找上北醫,是想借重北醫在『公辦民營』這一塊領域累積的經驗,」北醫大校長閻雲說。台灣醫界都知道,北醫體系旗下萬芳醫院堪稱是「公辦民營」、「醫院OT案」的鼻祖,北醫的資訊系統,在台灣醫界更是首屈一指。

形式上,寧波市政府希望李惠利東部醫院複製類似台北萬芳醫院的經營模式,官方把大樓蓋好之後完全交給北醫團隊來經營,也導入北醫的資訊系統。

只是理想與現實總會有一段差距,醫院風光開幕之後,從台灣來的北醫團隊九位醫療專業人士,與一千多位李惠利醫院中國員工的磨合卻才要開始。

「我的內心一直在堅持與妥協問擺盪,我很清楚底線在哪裡,」北醫派駐在李惠利的院長許南榮說。他解釋,堅持是「口灣味」,妥協就是「接地氣」,「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能做,」自己心裡要很清楚,這就是「底線」。

醫院員工全是公務員,不能打考績到了現場北醫團隊發現:「公家醫院的結構,人、事、錢﹝的權力﹞不是我們可以輕易移動的。」許南榮說。

「他跟你說,他都可以改,但你要改的,他通通說不可以,因為遊戲規則是他定的,」擁有萬芳醫院管理經驗的閻雲指出當中最矛盾之處。

不同於萬芳醫院的員工、財務、物流、藥品、採購,北醫系統有主導權,李惠利醫院的人事權、採購權,北醫團隊都不能動,錢,北醫團隊也不敢碰。

中國大型醫院九成都是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的醫生都是公務員,北醫派駐在李惠利醫院的資訊室主任傅家良表示,因為北醫團隊不是中國公務員,所以醫院的醫生、護士的考績,北醫團隊都不能打的。甚至北醫最自豪的資訊管理系統,也面臨「英雄無用武之地」窘境。

台灣每一家大型醫院,都有自己一套醫療資訊系統,軟體都是自己寫自己修改,但是李惠利醫院的資訊系統卻是完全外包,「在這裡任何人都可以當資訊室主任,因為全部都是外包,」傅家良無奈的說。甚至他申請經費請外包廠商寫程式,這筆錢怎麼申請都下不來。

熟悉中國醫界潛規則的人都知道,中國公立醫院醫生藥開越多,收入越高,因為藥商會退佣給醫師。北醫想要在李惠利導入台灣的績效管理系統,猶如動到中國公立醫院體系最大的一塊乳酪,必然夾在官方與醫院人員之間處處被「卡」。「這裡有一半的人希望我們來可以帶來改變,也有一半的人抱著看好戲的心態在看著我們,」醫院開業至今三個多月,醫務主任黃嬿蓉感受到這樣的氣氛。

病人擠進診間「旁聽」,被當正常既然很多事情都有條條框框的限制,很難去撼動,北醫團隊決定,從自己先做起,「以身作則」為醫院帶來改變。

有一次輪到傅家良站服務台,一位媽媽抱著發高燒的小孩前來求助,一般中國公家醫院的服務人員,並沒有耐心聽病人講這麼多,傅家良卻是很細心的傾聽,一聽他才知道,原來是孩子沒抽血,媽媽被醫生趕出診間。

他馬上帶著媽媽找護士幫小孩量體溫、抽血,又帶著她回到診間.最後小孩終於看到醫生,媽媽的心情也獲得舒緩,他用以身作則的方式,讓醫院同仁了解,什麼樣的態度叫作「替病人著想」。

改變並非不可能,只是得耗費一番功夫才有進展。與台灣一人一診」不同,在中國,醫師在診間看病,通常所有病人都會簇擁上來,病人缺乏隱私權,中國醫護團隊始終認為「一人一診」根本不可能,但是北醫團隊持續溝通,最後費了好大一番功夫,一人一診」制度終於上路。

甚至抽號碼排掛號、領藥、遠距會診及護理資訊系統現在也上線了。

曾在溫州市衛生局服務超過二十年、現為溫州康寧醫院投資總監的金偉光表示,像李惠利醫院這種「公辦民營」的模式,他從來沒聽過。熟悉中國醫療市場的他認為,這樣的合作要能成功,需要公立醫院真心想要合作才能成。

至於什麼是「真心合作」?「願意把真正的人才釋出,且把績效考核交給對方,才能算真心合作,」金偉光說。

儘管團隊遇到的挫折不少,但是團隊還是抱著決心緩步前進。

改革本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況是面對龐大的中國醫療系統,北醫團隊的挑戰現在才要開始。

改戀,從1%開始北醫駐李惠利東部醫院院長許南榮(中)說,團隊做的是1%的事,多做幾次就會變10%、20%,改革就會有效。

撰文者張瀞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038

比AlphaGo更聰明 人工智慧全面進化 最新趨勢》它幫你理財、教你行銷 還有想像力

2016-04-11  TWM

當機器可以做出接近人類的判斷,將出現許多大商機:即使只投資一百元,也有理專為你服務;人工智慧能看懂你的照片,猜出你的需求;機器人盤點庫存,不只比人工便宜,還將成為最強的庫存管理系統。

Betterment 讓小錢也能有效投資機器人理專代勞 讓你躺著多賺4.3%

想像一個畫面,全美國業績成長最快的理專排排站,拿到第一名的,竟是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雖然不會跟你握手寒暄,卻從不休息。它不但比當前網路銀行基金投資服務聰明,也比理專收費低廉。美國媒體把這種網路理財建議服務,稱為機器人理專。

美國投資部落客馬斯特克,把十萬美元交給機器人理專,今年前兩個月,機器人理專就替他省下七千美元的所得稅。「當你在忙其他事的時候,電腦隨時在替你觀察市場動態。」他對這樣的服務表示滿意。

過去一年,機器人理專在美國快速成長,貝萊德、高盛、嘉信(Charles Schwab)等大公司,都跳進了這個市場。「這是現在最熱門的Fintech(金融科技)服務。」《財星》(Fortune)雜誌如此形容。

Betterment是目前機器人理專公司當中,成長最快的領頭羊。三月二十九日,這家公司剛完成新一輪融資,整家公司的市值達到七億美元,比去年成長四成;過去一年,這家公司的客戶人數從五萬人增加為十五萬人;過去兩年,他們管理的資產總額成長七五○%,同一時期,美國的資產管理市場,是以每年八%的速度成長;這家公司的營收,已達九百萬美元。

它,怎麼幫你管錢?

「每個帳戶後面都有數百個程式隨時在運作。」Betterment公關總監齊默(Joe Ziemer)說。他舉例,當你把錢放進Betterment帳戶,程式會自動幫你檢查稅務狀況,給投資建議時,主動尋找對你稅務負擔較輕的投資方式。

「我們會檢查你的投資組合裡,即將領到的股利。」他說,入帳後,系統會自動按照你原本設下的投資原則,買進股票或債券,讓錢滾錢。他說,Betterment還會用程式,預測每家公司的未來獲利狀況,如果機器人理專發現你投資的公司獲利大幅下滑,會自動幫你搶先把股票賣出。

沒有金額限制 手續費又低

這家公司的出現,來自創辦人史坦(Jon Stein)在哈佛大學上經濟學時,教授的一句話:「最理想的投資組合之一,就是接近市場指數的投資組合(Market Portfolio)。」史坦說。

即使上過哈佛經濟學課程,史坦的第一檔投資卻是慘賠,「作為新手投資人,我以為我可以表現得比大盤更好。」他用自己課堂所學,尋找投資標的,選上安隆,沒想到安隆後來爆發財務醜聞,二○○一年,這家公司宣告破產,他的投資也付諸東流。

這次投資經驗讓他發現,人性是不理性的,以為自己有能力打敗大盤;事實上,更多的人往往連研究投資標的的時間都沒有。他認為,投資者應該少花點時間選股,這些事讓電腦來做,他因此成立Betterment。

Betterment的服務很容易上手,只要上網填幾個問題,讓網站了解你的年齡、計畫何時退休,和風險承受能力之後,就會由雲端服務接手,自動幫你配置投資股票和債券的比例;同時也提供手機和網站服務,投資人可隨時確認自己的投資和儲蓄狀況。

Betterment的服務門檻低,是機器人理專能夠很快廣被接受的主要原因。以前,投資人起碼要有三萬,甚至十萬美元,才有機會得到理專的投資建議;但Betterment的機器人理專顧問服務,沒有任何金額限制,即使只有新台幣一百元,也能開戶。

傳統理專服務要收約一%的服務費,但Betterment卻規定,一萬美元以內只收○.三五%的費用,是傳統理專的三分之一。金額愈高,手續費愈低。

《華爾街日報》採訪二十九歲軟體工程師Ed Lee,他把六萬美元交給機器人理專投資,還計畫從薪水中定期定額扣款投資,機器人理專就會按照預設的原則投資。「這個服務最好的地方,就是你投資之後,很多瑣碎的細節就不用再操心了。」Ed Lee說。

原本,因為他所投資的錢不多,很難找到投資顧問提供諮詢服務;過去,他得自己追蹤資產狀況,自己判斷風險;若想時時按照獲利狀況、稅務規定調整投資結構,所有工作都得自己來。現在,這些原本他自己該做的事,都交給機器人理專!

有了雲端服務,投資人大可放心實行懶人投資法,這正是Betterment這家公司的最大商機。史坦向投資人喊話,有錢別放在銀行帳戶裡,「那是增加你的財務風險」。Betterment追蹤比較,發現投資人使用他們的投資服務,與自己操作的績效相比,同一筆錢的投資報酬會增加四.三%。

這背後有精明的商業算盤,當機器人理專讓投資成本大幅下降後,能讓原本因為金額太小、無法投資的資金進入投資市場。花旗銀行曾在數位理財顧問報告中估計,這個市場規模將達五兆美元,但即使是Betterment公司,現在管理的資產規模也只有四十億美元。這是一塊全新的大商機,也可能是傳統理專轉型的序曲。

Vicarious 讓電腦學會探索世界它要複製人腦 馬斯克罵得凶

投資更凶「我們在召喚惡魔。」一四年,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在麻省理工學院演講中說,人工智慧技術將是全人類面對的最大威脅。

諷刺的是,馬斯克也是全球頂尖人工智慧公司的主要投資者。他投資的兩家公司,一家是DeepMind,後來被Google購併,DeepMind所開發的人工智慧系統AlphaGo,最近才因打敗圍棋九段高手而聲名大噪;另一家則是DeepMind最主要的競爭對手Vicarious。

Vicarious的企圖心比DeepMind還要大,Vicarious,這個字的中文意思是替身。「他們的目標,是複製人類的大腦。」《華爾街日報》 專欄作家艾伯戈提(Reed Albergotti)觀察。現在,其他人工智慧公司一次只能針對一種功能,設計人工智慧功能,下圍棋用的人工智慧軟體,不見得能用來辨識照片;但Vicarious卻希望設計出能像人腦一樣,解決所有問題的人工智慧軟體。「你只要能解決這個問題,就等於解決了所有問題。」Vicarious公司創辦人菲尼克斯(Scott Phoenix)說。

這家公司的投資者名單,全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巨星,包括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Paypal創辦人泰爾(Peter Thiel),以及韓國的三星電子。一五年,世界經濟論壇把這家公司選為當年的科技先鋒企業。

Vicarious的首席科學家李飛飛,是史丹佛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與視覺實驗室的負責人,她解釋,現在的世界,雖然到處都有攝影機,電腦卻無法分辨圖片的意義,但這些,一個三歲的小孩,都能輕易做到。

她以貓的照片舉例,要教電腦認得一隻貓,以前的方法是要畫出貓的模型,當電腦發現照片裡的動物形狀和預設的模型類似時,才能認得畫裡有貓。萬一,貓只露出兩隻耳朵,電腦就認不出來。

她再拿出自己兒子的照片解釋,這張照片拍下她五歲的兒子看到桌上蛋糕興奮的表情,就算電腦認得照片中有個男孩,桌上有個蛋糕,也無法分辨這是義大利人復活節才會做的蛋糕,更沒辦法分辨小男孩臉上露出看到蛋糕的興奮表情。

她發現,電腦缺的其實是記憶。從○七年開始,她啟動ImageNet計畫,把網路上數以億計的照片全倒入人工智慧系統裡,像教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教它看各式各樣的照片。○九年,這個系統裡,光是貓的照片就有六萬二千多張。

現在,電腦不只能認得照片裡的主角,甚至還能開口解釋照片裡的主題;如果想愚弄人工智慧系統,丟一張鱷魚頭鴨子身的動物照片,這個系統還會謹慎地回答,「照片裡有隻動物」。

看起來,與DeepMind訓練電腦下棋的邏輯差不多,但這幾年,這家公司開始挑戰比DeepMind更難的項目:給電腦想像力。

解讀照片內容 送上精準廣告一四年,Vicarious向《華爾街日報》展示他們新開發出的功能,讓電腦看一系列牛的照片後,再讓電腦創造出一連串牛在奔跑的圖片;電腦不只模仿人類給的經驗,還能推斷牛怎麼奔跑,畫出全新的圖像。一三年,這家公司就宣布,破解網路上用來辨識人工智慧的驗證系統,「破解成功率高達九成」。

臉書計畫用Vicarious這套人工智慧,大幅改造社群網站的服務。

當電腦能看懂照片的內容,甚至解讀照片代表的喜、怒、哀、樂,臉書的人工智慧就能從使用者張貼的照片,知道你沒說出口的需求,例如最近是不是剛剛愛上露營,還是家裡多了一個小孩,藉此送上更精準的廣告。

臉書甚至可以推出比Siri(蘋果手機語音助理)更好的人工智慧助理服務,當你想尋找朋友去年生日宴會的照片,你可以開口要臉書的人工智慧助理代勞;甚至還能問臉書,幫你找出她笑得最開心那一張照片,或是找出她最愛穿的衣服是哪一件。

Vicarious曾公開表示,他們的人工智慧技術能創造「進階版的Siri」,不但能幫你訂機票,也能運用這套辨識技術,來看護病人、預測病人是否會發生突發狀況,甚至協助在救災現場尋找生還者。「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類,不再是唯一能探索世界的物種。」李飛飛說,數以萬計不睡覺的攝影機,將會具備判斷意義的能力。

人工智慧會影響人類嗎?Vicarious已經公開表態,「人工智慧技術不能用在戰爭上。」但美國媒體報導,美國政府早已啟動類似的人工智慧計畫,讓機器自動判讀網路上每一張照片的意義,蒐集情報。

人工智慧現在或許還在發展初期,但這些公司每進一步,機器的判斷能力就會增加一點。你不能輕忽這些公司的動向,他們的發展將可能改變這個世界。

Simbe 讓賣場不再為庫存煩惱機器人不但會點貨 還能教你怎麼賣

準備好與機器人當同事了嗎?

三月二十二日,我們在舊金山的Simbe Robotics公司裡,見到了全世界第一台超市機器人Tally。

這台機器人能取代超市盤點人員的工作,自動在賣場裡盤點貨架上的商品,哪些已經賣光,或只剩一包,哪些則有大批庫存還沒賣完。甚至,連產品放錯貨架,Tally都能發現。

生產Tally的Simbe Robotics公司執行長布格利(Brad Bogolea)說,去年十一月開始,已有「名列北美前二十五大零售商的公司」,開始採用這台機器人。目前有五十家門市開始讓Tally負責盤點工作,這只是開始,「明年會開始大規模部署」。

他不願直接揭露哪些公司已經引進這個機器人服務, 但他分析,每一家美國中小型的零售店內,平均有一萬到一萬五千項商品在銷售,平均每個星期店員要花二十五小時盤點,但Tally只要二十五分鐘。

大一點賣場如沃爾瑪(Walmart),每周平均要花一五○到三百小時的人力盤點商品,他分析,以最低工資每小時十五美元時薪計算,這些賣場每周就要花掉四千五百美元盤點成本。目前,他的機器人只租不賣,基本收費不到人力盤點成本的一半,而且準確度更高。

「人工盤點的正確性,約只有六成。」布格利說,「這台機器人辨識正確率,達到九五%。」當你把這台機器人放進賣場,它會先四處走動,繪製出標示賣場裡每個貨架、物品位置的完整地圖,「誤差只有兩公分」。

賣場採用機器人 業績成長四%接著,機器人會啟動攝影鏡頭,拍照上傳雲端,讓雲端的人工智慧自動判斷每一張照片裡,貨架上的產品是多還是少。透過人工智慧辨識,當機器人繞完一圈賣場後,貨架上的貨品狀況就會變成報表,即時傳到店經理的電腦。

「我們公司的核心能力,其實是軟體和資料分析服務。」布格利說,他的企圖心是要改變整個零售業管理庫存的方式。

他分析,現在零售業大多還停留在用氣溫作為管控進貨的指標,天氣熱就多進冰棒、啤酒,但用這種方式預測如何進貨已經落伍了。比較精準的方法是,用機器人盤點庫存後,店家可以設計不同的行銷方案,同時陳列,測試消費者反應,再讓機器人隨時盤點架上庫存,了解當下消費者對哪一種行銷方式較有感。他指出,部分採用盤點機器人的店面,營收出現三%到四%成長。

更厲害的是,當機器人隨時把店內的庫存狀況上傳雲端後,就能分析一家店的銷售模式,這些資料也會變成供應商急著想知道的關鍵訊息。在掌握大量銷售資料後,還能預測這個地區,哪些東西好賣,哪些產品滯銷。這些資訊,對實體店面與電子商務網站,都是極為有價值的資訊。

商機有多大?根據美國零售聯盟的報告,光是全球零售業因為庫存作業錯誤、員工或顧客偷竊,供應商作業疏失造成的損失,一年就高達四四○億美元,相當於聯發科六年的營收。一旦機器人能在賣場取代人力,不但有機會解決零售業庫存問題,也將衝擊人力市場;別處不說,光在美國,零售業從業人員人數就高達四八五萬人。

已走進美國超市的Tally,明年還將走出美國。「明年下半年,我們會進軍亞洲、歐洲。」布格利說,「我們已經募到數百萬美元。」這台機器人將在中國廣東深圳生產,很快地,只要市場成熟,電影《星際大戰》裡機器人大軍的場景,就會出現在你我平日採買生活用品的超市裡。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64

人在中環 - CK 世界沒想像中大 (2012年05月23日)

1 : GS(14)@2012-05-23 23:42:39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4884&d=175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29

港樓市情 比很多人想像複雜 施慧雅

1 : GS(14)@2013-01-30 01:01: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k2_ek2a1.htm
【明報專訊】上週慧雅談到本港樓市,並提到有關問題的癥結之一,可能是在於認知。
基本上,慧雅不認為本港今天樓市的情是任何人可以預計的結果。驀然回首,本港樓市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實在很巨大,我們有理由相信,樓市的參與者很多時都只能被大環境牽覑走,今天本港樓市不少的情,是很多人在經濟壓力下「見步行步」的結果。在今天,不少人認為香港的發展商很「暴利」,也有人認為市區樓賣一萬元一呎等同「大贈送」。
10餘年前 賣樓需劈價送雞髀
這些看法可能有一定的事實基礎,不過事實亦都是,只不過是10餘年前,發展商賣樓便動不動就要「劈價」的,而且還要搞嘉年華會和「送雞髀」,但縱是如此,一週也可能只賣出三數個單位。在當時,發展商有些項目是賣一個蝕一個,每年撇帳也動輒以十億元計。在80年代初的地產低潮期,地產商「執笠」也不是什麼新鮮新聞,在1997至2003年期間,也有一定的地產商幾乎捱不過來。
值得留意的是,在2002至2003年期間,不少市區新樓也只賣3000多元一呎,而且任由大家買,只要肯簽名認頭就可以。在當時,「零首期」或甚至「負首期」都曾經出現過,地產代理收到的佣金,可以比發展商的毛利率還要高。對當時買入單位的買家而言,他們今天從單位中取得的利潤,應該比當時的發展商還要高很多。這些都是我們在分析問題時,不應完全不顧的事實。基本上,慧雅想帶出一點,本港樓市的真實情比很多人想像中複雜。明天我會再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221

影視通識樂園 - 陳龍超 「重播」不如想像中壞 因當下世情更糟…… (2013年08月15日)

1 : GS(14)@2013-08-15 23:07:05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68150&d=2129

【am730專欄】「通訊管理事務局」向本地兩間免費電視台,提出了公眾對節目質素的意見,要求無記的遊戲節目提高質素,但內容無甚新意、乏殺傷力,一來一往只是按本子辦事而已,以皇牌《獎門人》為例,概念、製作模式主要從台灣綜藝系取經,後者已年華老去,大伙兒口味早轉向韓風,講求更花成本(不論機器種類和後期製作時間)的真人騷節目,即使飲食+旅遊節目,也套用了一種較優雅格調,不再追求那種熱烘烘,人多吵耳的手法,因此再鬧《獎門人》低俗,就是欺負一位命不久矣的老友記……

無記未能衝上雲霄前,收視一路低迷,《金枝》系更被落井下石加一腳,不求上進的超高層受困於Path Dependency Theory(路徑相依理論)所描繪景況,一切回應循著歷史路線找點子,不敢向藍海走寸步,搜尋後只能請老祖宗從墳墓出山,獎門人已為邵氏電影大腦,幫方小姐、樂小姐諗計搵水,也要抽空出來跟幾位餅餅獎老們扮鬼扮馬振振聲威,收視理想的原因跟以前不同,觀眾對那些熟悉環節繼續爆笑,不再是因為獎老輩的有味笑話,或藝人們半推半就的身體接觸灑出鹽花,而是懷緬那些年的美好回憶,簡言之是苦笑,恍如中年人看青春電影拾回後生男女情懷,以往是純官能娛樂,現在是借擬像(Simulation)那份真實感,藉著熟悉面孔和有味環節,借醉一刻,暫且對現實的不安說小息一會,只是這口孟婆茶效力有限,轉眼返回沉重、未知現實。
無記這類既得利益者,該履行企業責任,參考J2模式,把今輯《獎門人》作滾筒式播放,打救香港特區中、基層正處水深火熱的小市民,為了加強藥效,該把以往典藏《獎門人》逐輯播放,反正重播、留聲這些話兒,拜亞記之功,已成了一種新norm,即便受通訊管理局勸告,高層只應允把重播次數由四次改為三次,厚顏程度可入健力士……

長者的慰藉.亞記留聲頻道
亞記的歲月留聲頻道,相信仍可長做長有,除了亞記其餘中英文頻道壓根兒本著留聲頻道的精神外(鮮有新製作,續播史前舊作),留聲頻道正正彌補了本地電視台對長者的長期忽視,未有製作足夠老友記節目,讓他們在極多餘閒下欣賞,而筆者外母正正是留聲頻道的忠實粉絲,那些七十年代的頂級作品,正好讓這一年齡層的觀眾拾回屬於他們的青春歲月,雖然筆者對亞視慳皮做法不滿,不思進取,但換個角度,這套防守性做法可謂逆境一絕,比邱德根年代更強,只要把舊戲劇類再重新包裝一下,也可過骨,補長者觀眾不足,也可有教育作用,讓年輕觀眾稍明白電視的發展過程,舊的或許比新的更好……

宇宙最強《精武門》贏《衝上雲霄Ⅱ》
而最近深夜再次重播宇宙最強電視台作品——《精武門》,借李小龍逝世四十年來出師其實很勉強,倒不如說成慶祝子丹入行多少周年,似乎更為合理,此作品除可一睹宇宙最強接近廿年前的樣貌、身手,女角萬綺雯更因此劇與最強擦出愛火花,還可看杜汶澤跟最強當師兄弟跑跑龍套,而當時製作班底和規模實在不菲,由陳木勝、鄧衍成等名導操刀,更以單機拍攝,擺脫以往三機拍攝的局限,鏡頭更有力量和戲劇感,論戲味、實力,贏無記、國劇成條街,《衝上雲霄Ⅱ》的成功,乃是久逢甘露的結果……

面對今日世情,中、老一輩都可靠《掌門人》和留聲頻道稍作安慰,回味香港昔日曾經的美好,被動地處理不安,然而,後生一輩面對著財富分配嚴重不均,前路迷茫,又如何洩憤消氣呢?只要一句粗口,就可動L在旺角街頭互相問候,他們的美好,無路下相信是要靠粗話鬧出來,這種主動出擊,或許比呆看電視更有為?訊號發出了,香港旗手唔該唔好再學亞記、無記loop播舊有模式,清醒點吧!

紀錄片導演、喜愛以「喱民」形式看電影、搞吓電影「吹水」小組
電郵:[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83

雨傘人自白:我做了從沒想像的事

1 : GS(14)@2015-01-22 08:29:53





正式加入學民思潮,投入社運圈子,是半年前的事。在十七歲的這半年,我做了從來沒有想像過的事。猶記得六.二二公投中,作為「新人」的我走上街頭擺街站。「請支持三號學界方案!」青澀地向市民逐一致謝,害羞地遞過傳單──當然也有被人破口大罵的時候。第一次有點被嚇怕,第二次、第三次便不再怕了。九.二六重奪公民廣場,我畢生也難以忘記曾做過這件最瘋狂、最即興的行動──一小時內討論可行性、投票,然後衝──可能是下得最適合的政治判斷。在廣場內短短數小時,警察對外施放胡椒噴霧、不讓女生上廁所,看着公廣閘外的市民愛莫能助的樣子,我們心情是徬徨無助的,但信念是堅定的,至今我也沒後悔曾如此勇武。離開公廣的那刻,我和學民人默而不語,那一晚的香港,已不再是我們過去十多年所熟悉的家;我一直尊敬的警察,也不再是愛護市民的正義之士。罷課兩周後,我回到校園,做回我的浸大傳理系一年級生。「不平則鳴」不應只是傳理人的原則,而應是所有公民的做人宗旨。在之後的兩個月,除了繼續到佔領區支援,我與母校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的師兄一起籌辦校友聯署,為登報籌款。雖過程曾遇到不少來自不同方面的阻礙,但最終也順利完成。剛滿十八歲半個月後,我做了最不孝及最未曾想像過自己會參與其中的事──參與絕食。這不是個升級行動,也不是要犧牲性命,我們只是想爭取就重啟政改進行對話。九十多個小時以來,最不適的地方是心跳過快,一整天的心跳都在每分鐘一百二十次以上。因我的先天身體狀況及當時的心跳率,醫生最後強烈勸我停止絕食。「我哋會嚟,今晚會嚟接你返去。」在退出絕食的晚上,我聽出平日事事無所謂的爸爸在電話裏頭有的堅決。其實我知道,他根本就不方便被記者拍到,而且他對這場運動的評價好壞參半。但七十多日裏,我察覺父母開始軟化,開始真正地思考,我明白我做的事是有意義的。感動的事有很多,記得九.二六在公廣內,我給中學時期的通識科老師傳了短訊,內容大致是感激他的教導,使我除了在文憑試中取得佳績以外,更學會學生、公民的往來。後來,他在其後的集會中都有參與公民抗命,而且在中學罷課分享中向師弟妹提起我,那一句話是:「我知道學生並唔係大無畏,佢哋都有畏懼嘅一刻,作為老師我唔可以喺啟導學生後,瑟縮一角,不負責任,成年人唔可以將一切放晒喺青年嘅膊頭。」其實,應該是我感激恩師,讓我從零到主動關心時政、上網看立法會會議,到有興趣選修傳理當記者,以及有勇氣投身學生組織,走上街頭。絕食學生盧彥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1/1901016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391

想像變真實 即影即有Instagram

1 : GS(14)@2015-02-25 17:29:02





■Polaroid或許也明白機身過大及重,因此特別附送了一個頗漂亮的黑色肩袋。



即影即有相機近來火紅,富士的Instax相機系列越出越有,受不少女性用家歡迎。然而,即影即有相紙是萬惡的消費品,售價不菲。因此,若能把數碼相機加即影即有結合,實在是件造褔人群的好事。這部Polaroid Socialmatic,由概念至成真一直是不少即影即有用家所期待的產品。近日它終於到港,這次找來Instagram迷Melissa親身試,究竟它是真材實料,還是名過於實?記者:梁立勤攝影:伍慶泉


Polaroid Socialmatic有着Instagram外形,起初還以為是Instagram自家出品,誰不知原來是Polaroid研發的。癡癡的等待後,當知道它終於在香港出現時,我的確是很興奮。但當看見實物時,確實與期待有點落差。若只以外形來評價,是很漂亮的,做工精緻。可惜,我認為有點重及過於大部,以便攜來定位實在失敗,女性用家不會討好,手袋哪有容下它的空間?單手不能掌握,雙手才能操控也讓我失望。實際試玩的感覺又如何呢?最大問題就是啟動及對焦太慢,拍攝時有延緩情況,是每一次都會延緩。按下快門時,很明顯地發現「咔嚓」一聲後快門才會啟動,這是多麼不能接受的。



濾鏡選擇不多

別忘記,Polaroid Socialmatic的主鏡頭有1,400萬像素,可是在機背的4.5吋螢幕中,我完全看不出它的相片質素有多高。原因是機背螢幕的解像度也實在太低,並且暗,在戶外環境下用家怎能輕鬆使用?既然用上Android,也有專用App,本以為會與Instagram一樣有多款濾鏡可以使用。但可惜只有如黑白、復古、X-ray等數款,實在沉悶,用家相信要自己裝Instagram才可。另外,緊記必須使用2×3吋Zink相紙,售價介乎$125-$145,只有三十張,要慳着用。



■右上角的圖案有不同款式,正如facebook的表情公仔般代表着使用時的心情。

■此機的相片編輯功能較Instagram更豐富,但濾鏡卻只得幾款。

■使用Android為系統,好處是能打機。在不拍攝時可以玩吓。



■打印時間快和流暢,可是打印效果會有偏色問題。

■每次補相紙只能放置最多十張,即影即有相紙的好處是不怕曝光影響沖印。

■只可使用Polaroid專用的Zink相紙,尺寸為2×3吋。



試相



■光暗對比頗佳,暗影有層次感,背光相較預期好。

■色彩還原度不太理想,而且對焦有點差強人意。



Polaroid Socialmatic

系統:Android鏡頭:1,400萬像素(主)/200萬(後)內存:4GB(TF/ MicroSD擴充容量)網絡: GPS、Wi-Fi、Bluetooth相紙:ZINK2×3吋重量:200g續航力:12小時售價︰$2,790查詢︰http://www.shriro.com.hk/


Melissa Yau玩Instagram四年,喜愛攝影時按下快門的一刻,以及攝影時的感覺,手機加Instagram能滿足她這個慾望。

IG迷:反應慢 構圖難

Melissa承認自己一直期待着Polaroid Socialmatic,並打算購買。不過在試玩後卻有不同的見解。「機身太大部,女士們如何能帶到街上使用呢?另沒有Instagram那種快速和專注感,拍攝時系統的延緩實在是一個大問題,對好焦再按快門花了很多時間,怎能拍攝最精采的一刻?我愛用Instagram因配合手機使用,能在最佳的一刻拍下我想要的畫面,再加上多款濾鏡能反映我拍攝時的心情。而最大問題是機背螢幕所顯示的畫面與我拍攝出來的照片構圖有出入,水平線並非如螢幕所顯示,教人怎樣構圖呢?唯一的好處是內置4GB容量,方便儲存相片,選取合適的照片才打印出來,不會造成浪費。」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50225/190532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040

無限想像沒法發揮搵個開發者就無問題

1 : GS(14)@2016-02-18 23:32:12

充滿想像力但無實現的方法?產品有雛形但遇上「樽頸位」?三藩市的開發者周(Developer Week)或者幫到你。駐三藩市記者:王欣儀開發者周(Developer Week)由上周五開始至本周四(12日至18日),邀請各類提供科技服務的產業佼佼者,例如微軟(Microsoft)、第一資本金融(Capital One)、著名航拍品牌大疆(DJI)等駐館,提供開發者交流、學習的平台。今年的重點是大數據(Big Data)、金融科技(FinTech),以及API(應用程式介面)的應用和程式撰寫。一眾開發者除可參加論壇和會議,更可直接與駐場的廠商交換意見,甚至有機會在招攬人才大會(Hiring Mixer)中被選中。
Yodlee公司整合多間銀行資料,提供消費者線上金融服務。總監Jeanine Jue就建議有意進入金融科技領域的開發者,善用已經存在的應用程式介面,不要浪費大量時間及精力來開發全新系統。她舉例指,Avant和Betterment等小額創業公司,都在兩三年內利用既有的API技術「彈起」;又指台灣的科技人應先了解台灣金融的生態和消費者需求,例如債務管理、借貸等。從事IT工作的台裔軟件開發工程師連賴瑞(Larry Lein)則稱,其團隊已研發一套類似API的系統介面,運用WiFi,讓附近的使用者可以在線上組成群組聯絡。他強調,這個技術解決了一般交友網站的私隱暴露問題,例如Tinder以GPS定位,會暴露使用者的位置。他說技術已研發成功,目前正積極找尋需要該技術的開發商。他表示,「我們很期待把這樣的技術提供給需要的人使用。Developer Week這樣的平台,提供管道讓我們將資訊散佈出去。我(跟與會者)正在討論如何將我的技術,融入金融科技的領域。」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8/194958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215

5,441搜救員患癌「死法難以想像」

1 : GS(14)@2016-09-11 05:46:13

911恐襲(圖)是美國人一道傷疤,對曾經歷其中的人,這15年就更為煎熬。當年數以萬計搜救人員奮不顧身、日以繼夜於瓦礫堆中搜索生還者,結果至少5,441人因此患上癌症。有前警員目睹昔日戰友逐一病逝,感慨道:「他們不是安詳離世,他們的死法難以想像。」恐襲後,紐約世貿中心大火持續焚燒逾90日,現場灰塵滾滾。之後陸續有搜救人員因呼吸道疾病求醫,該徵症甚至被稱為「世貿咳嗽」。有環保組織公佈調查指,當時空氣中有多達400噸石棉,以及鉛、汞等其他有害物質,可引致哮喘、心理問題、創傷後遺症、濫藥等連串健康問題,更增加患癌機率。當局多年後成立「世貿健康計劃」,為曾參與搜救或居住在世貿附近的居民提供終身免費醫療服務。醫療團隊相信,911恐襲與近70種癌症有關,包括舌根癌、結腸癌及甲狀腺等。美國《新聞周刊》報道,截至今年6月,參與計劃的75,000人中,已有5,441人被診斷出一種或以上癌症。曾處理911現場的退休警員杰拉西齊克表示,當時以為只是咳嗽,後來才知悉患了哮喘及腎臟癌。他又指當年的兩名同僚,分別患了胰腺癌及腦癌,最終痛苦而終。美國《新聞周刊》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1/1976725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5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