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張兆聰:港股成交佔市值比例仍健康

1 : GS(14)@2018-01-22 04:58:13

【明報專訊】恒指昨日升565點,收報31904點,成交金額1646億元。港股周一先升後回,大家都以為要整固一段時間才再展升浪,結果翌日便已飈升創出收市新高。內銀、內險、內房、騰訊(0700)、港交所(0388)全線拉升,「缺席」升市的主要是瑞聲(2018)及汽車股。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不斷有「新點子」,昨就提出要發展A股衍生工具,刺激股價飈近6%。筆者相信,現市况不少投資者都不敢追,但回看歷史,港交所崩盤前會有一個異像,至今仍未看到,料仍有炒上空間。

筆者去年在200元以下建議買入港交所,上望250元,之後能升多少便全看市場有多瘋狂。結果去年11月衝破250元關口未能站穩,今年破位後升勢則顯著加快。雖然今年成交額更上一層樓,一直維持在1300億元以上,過去兩天更達到1600億元水平,但市場突然轉趨亢奮,很主要是李小加不斷出口術所致。先是接受《上海證券報》專訪時稱,中港已經實現了二級市場通,在滬深港通、債券通的基礎上,未來還可以有新股通、一級市場通。昨日更提出要推出A股指數衍生產品,又認為ETF通今年或有機會成事。

回顧過去兩次港交所的「血淚史」,2007年一役受到港股直通車消息刺激,成交額由略多於1000億元抽升至2000億元,市場認為這個遠超平均數的成交具備可持續性,將港交所股價由150元以下拉升至265元。2015年大時代,成交額突然從600億元爆升至接近3000億元,港交所股價亦平地一聲雷。兩次故事發展亦相若,成交額創新高後便無以為繼反覆縮減,港交所股價在高位橫行形成派貨格局,散戶接貨後,股價便崩盤式下跌。

成交額未達極端水平

今次故事看似差不多,去年11月已來了一次熱身。當時成交額急增至1600億元水平,港交所股價從230元升至257元。惟成交額很快便大幅縮減,更有傳港股表現遠勝A股令中央尷尬,已限制銷售投資港股為主的基金,股價從高位直插至220元。踏入2018年,港股交投再度暢旺,加上李小加出口術推波助瀾,股價再次逼近300元大關。

但與過去兩次不同,當前的成交額更具可持續性。無論2007年還是2015年,成交額佔港股市值均達到1%,意味每天都要有1%市值易手,成交額才能維持在高位,這顯然是不合理的期望。惟當前比率還不足0.48%,放在由2007年至今的統計數據,高於平均值不足1個標準差。如果港股和港交所每次都要走到極端水平才逆轉,後市尚有很大「瘋狂」的空間。或許成交額突破3000億元,甚至迫近4000億元才會泡沫爆破。

港交所沽空率仍低企

另外,此前兩次崩盤前,港交所均出現異常高企的沽空率。2007年創新高後,出現幾次達到40%以上的沽空率,股價便插水式下跌,2015年則出現一次38%沽空比率後便再無回頭。由去年至今,港交所沽空率最高亦僅25%左右,可見當前專業投資者也不敢大舉做淡,相信股價仍未見頂。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914&issue=201801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59

張兆聰﹕債息預示 股巿離大頂尚遠

1 : GS(14)@2018-01-22 06:15:48

【明報專訊】本欄上周指股市眾多利好因素集於一身,包括全球經濟強勁、美元弱勢、債息升令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均為本已火熱的股市提供源源不絕的「燃料」,結果上周一高開回落跌73點、升勢斷纜一天後,港股就再無回頭,一周下來又升了842點,成交金額更上一層樓,日均達到1740億元。上周美國10年期國債息升破2.63厘,即「新債王」崗拉克(Jeff Gundlach)所指的紅線,一旦突破,不僅美國國債受壓,債息會加速抽升至3厘,就連處於無敵狀態的美股也可能遇到較大風險。不過,歷史數據卻非如此。

10年期債息主要是市場對於聯儲局加息極限的看法。根據以往數十年經驗,2年期債息要升至10年債息水平,加息周期才會完結。現時2年期和10年期債息分別處於2厘和2.6厘水平(見圖),這60點子的差距反映市場對今年加息3次的看法,而股市以至各類資產價格可說已消化了加息的預期。

長短息差尚闊 預期經濟續擴張

就當前來看,美國通脹2.1%,若以2年債息作為融資成本,實質利率仍接近零,則當前貨幣環境仍然寬鬆,遠遠談不上緊縮,歐元區、日本也是如此。

當前全球投資者憧憬的是2003至04年般的經濟復蘇,需求回升拉動生產,企業重新加大資本開支,推動就業和生產力,形成良性循環。因此,通脹預期上升推高10年期債息,本就是一件好事,同時會推動更多資金由債市轉投股市。

基本因素佳 推動資金持續入市

短線來看,股市是否升幅過大過快?有這個可能,但正如筆者此前指出,大市能創造出持續上升的紀錄,本身說明基本因素推動資金持續入市,同時大家持貨都不足,令指數無法出現調整。雖然筆者上周曾指中港股票基金的現金水平已低,但解讀上,樂觀就是基金經理都積極進取,資金流入就會全數投進市場。結果,北水上周四及周五均淨流入高達62億元。大家可以說北水非理性,但當非理性才能賺錢,也不用太理性。

從中長線角度看,債市也有一個預測股市見大頂的工具,就是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債息的息差。筆者相信普羅大眾都聽過孳息曲線倒掛,就預示經濟將陷入衰退。如上文所述,10年期債息主要是市場對於聯儲局加息極限的看法,當10年債息低於2年期,反映市場認為央行即將減息,什麼時候才會減息?自然是經濟衰退了。

待孳息曲線倒掛 才有衰退風險

孳息曲線預測經濟衰退確實準確,無論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還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均曾出現過倒掛,但有趣的是,兩次全球股市大牛市,最主要升浪是在息差縮窄至50點子後才開始。例如1997年初息差跌穿50點子,MSCI世界股票指數由800點最終升至1400點之上,而2005年息差再度跌穿,指數從大約1100點升至1600點之上才轉熊。另外,就算孳息曲線開始倒掛,股市見頂回落尚有6至12個月時間。背後邏輯,可能是債息差距收窄,反映經濟復蘇力已漸趨強勁,債市資金大舉流向股市所致。如果今次無什麼分別,以現時息差尚有多達57點子,說不定32000點跟最終高位仍有一段距離。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72&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56

張兆聰﹕不排除首季高位已見

1 : GS(14)@2018-02-12 07:13:51

【明報專訊】踏入2月港股錄得3連跌,累跌642點。張兆聰在上周六的講座中表示,恒指牛熊證重倉區位於32,000至31,800點,如跌穿便會直落31,600水平,形成較急跌勢(編者按:港股昨天早低點見31,712點),短期反彈力度不會大,不排除1月已出現首季高位。他又指如果中央限制股市融資,中港股市會有較大麻煩,跌勢或會較深。他亦分享了對3隻股票的看法,其中一隻為港交所(0388),指其盈利與大市成交額於過去5年接近同步,年初至今港股日均成交額約1600億,較去年全年平均升近1倍。

港交所未見頂 上望350至400元

目前港股總市值達37萬億元,1600億元成交只佔當中0.5%,仍低於2007年和2015年的逾1%水平,尚未達到高位;他認為港交所股價未見頂,有可能上望350至400元。

此外,他稱過去兩年石油股大幅反彈,惟中石油(0857)(見圖)例外,中石油進口天然氣比例高,此業務持續虧損,早年油價高企時,虧損更加驚人。然而張說,去年發改委公布將於今年底前就天然氣價格機制建立定價方法,可能有助中石油在這項業務上止蝕;如上述政策憧憬能夠落實,對中石油有極大刺激作用。

中石油料受惠天然氣新定價機制

美國10年國債孳息於昨天亞洲開市時段升至2.88厘,創4年來新高。張稱,美國軍工股ETF(上巿編號:ITA)過去5年表現良好,2013年更跑贏大市;而且過去20年債息上升對軍工股影響不大,反而跟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的關係較大,因為經濟好政府便放心增加軍費開支。如投資者看好經濟前景,軍工股有保證。他又稱軍工股在目前大市升至高位下,仍有一定抗跌力,但市盈率逾20倍為其中一個缺點。

[龍彩霞、王俊騏 投資論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335&issue=201802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44

張兆輝1700萬破頂價沽翠擁複式 曾用作自住 持貨14年賺逾千萬

1 : GS(14)@2019-03-13 09:43:1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857&issue=20190313
【明報專訊】樓市氣氛轉熱,市場上陸續有屋苑錄得破頂成交之際,名人亦趁勢沽貨,由藝人張兆輝及其妻郭碧姸聯名持有的馬鞍山翠擁華庭一伙逾千呎特色戶,新近以1700萬元易手,創屋苑成交價新高,持貨14年帳面勁賺逾千萬元;另沙田新城市廣場有3房戶以1833萬元成交,成交金額亦創下屋苑新高。

明報記者 謝穎怡

美聯高級營業經理陳少鴻表示,馬鞍山翠擁華庭1座頂層C室,實用面積1105方呎,屬複式連平台特色戶,平台約175方呎,外望山景,附設雅致裝修,單位原以1800萬元放售,放盤約一年,累減100萬元或5.5%,終以1700萬元易手,實呎15,385元,成交金額創屋苑新高紀錄。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上址原業主為張兆輝(CHEUNG SIU FAI EDDIE)及郭碧姸(KWOK PIK YIN CONNIE),兩人於2005年以653.8萬元買入,曾作自住用途,現持貨約14年帳面大幅獲利1046.2萬元或1.6倍。資料顯示,張氏夫婦目前仍持有薄扶林貝沙灣2期8座一伙高層戶,單位實用1376方呎,兩人於2010年斥資2236萬元連車位買入,料市值逾4000萬元。

與妻仍持有貝沙灣市值4000萬豪宅

此外,盤源短缺下推動部分單位以高價易手。美聯助理區域經理梁兆堅表示,沙田新城市廣場3期2座紫藤閣高層D室,實用1018方呎,屬3房間隔,獲同區換樓客以1833萬元購入,創屋苑成交金額新高紀錄,實呎18,006元。據悉,同類單位未有其他放盤,上址原開價1850萬元,終減價17萬元易手,原業主則於1990年220.94萬元一手購入,持貨約29年,帳面獲利約1612萬元或7.3倍。

另市場追捧600萬元以下、可承做八成按揭樓價上限的盤源。代理指,東涌區600萬元以下單位集中於東環1房戶,推動屋苑兩日連錄5宗1房成交。中原分區營業經理陳旭明表示,東環3A座中層8室,實用378方呎,1房間隔,新近以548萬元易手,實呎14,497元。

新城市廣場1833萬創屋苑紀錄

原業主2015年以413萬元一手買入單位,之後一直出租,持貨約4年,帳面獲利135萬元或33%。

慈雲山居屋慈愛苑3房直逼800萬元,市場消息指,慈愛苑G座高層6室,實用650方呎,3房間隔,新近以799萬元(已補地價)易手,實呎12,292元,成交價創屋苑自由市場價新高,原業主2012年以500萬元(已補地價)買入,持貨約7年,帳面獲利299萬元或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2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