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鋁將關停澳洲冶煉廠,削減5%總產能,近千名工人受影響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967
據FT網報道,美鋁公司(Aloca)計劃關停其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一家名為Point Henry的鋁冶煉廠和另外兩家鋁板軋制廠,整個關停計劃將使980名員工受到影響,美鋁的總產能也將削減5%。
Point Henry是一家有著50年歷史的冶煉廠,美鋁擁有60%的股份,而兩家鋁板軋制廠則為美鋁全資所有。
美鋁公司稱,Point Henry冶煉廠是美鋁公司主要的高成本工廠之一,不再具有盈利能力和競爭優勢,而兩家軋制廠的關停是由於生產能力過剩。冶煉廠將於8月份正式關停,而軋制廠則計劃在年底前關閉。該關停計劃將帶來2.5-2.7億美元的重組成本。
公司預計,此次工廠關停和善後重組將花費2.5~2.7億美元,折合每股22~25美分/股,也就是說此次關停將消耗美鋁第一季度60%的利潤。
美鋁表示,此次關停並不意味著美鋁將退出澳洲,位於 Portland和Victoria 的冶煉廠,以及位於澳洲西部的采礦和精煉廠還將正常經營。
據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報道,維州州長納普信表示:“關於美鋁冶煉廠的關閉一事,我們無能為力。美鋁公司的撤離是世界形勢所致,州政府也無能為力。”反對黨領袖丹尼爾·安德魯斯稱:“維州將要陷入失業危機的窘境,納普信眼睜睜的看著一些大型企業的離開而毫無作為,他是否還記得他的增加就業的承諾?”澳大利亞工人工會發言人則警告當地經濟會陷入衰退之中。
全球最大銅礦智利Escondida銅礦工人罷工 或致銅礦供應減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544

文化財訊援引道瓊斯9月22日消息稱,全球最大銅礦——智利Escondida銅礦工會周一表示,他們已開始為期24小時的罷工。
該工會周一在一份聲明中稱,工人罷工是為了爭取更好的工作條件,包括工作時長、安全設施、工人健康狀況。工會還稱,若其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工人將於周三舉行新一輪為期24小時的罷工。
路透社報道稱,Escondida銅礦位於智利北部幹旱且高海拔地區,2013年銅礦產量為119萬噸。這種規模的產量總計為智利全國銅礦產量的20%。智利是全球第一大產銅國。
必和必拓稱,Escondida銅礦2014財年產銅120萬噸,預計該礦2015財年銅產量將為127萬噸。
去年,該銅礦工會也曾舉行為期24小時的短暫罷工,當時對銅價沒有明顯影響。而2011年發生的長達兩個禮拜的大規模罷工則令智利銅礦產出下滑,提振國際銅價明顯上揚。
隔夜,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三個月期銅收跌1.7%,報每噸6720.5美元,盤中一度觸及6707.25美元,為6月19日以來最低。
今年迄今,國際銅價累計跌幅逾8%。路透社援引分析師觀點稱,需求的不確定和可能出現的供應過剩打壓銅價。路透社7月調查結果顯示,銅市年底預計將出現22.6萬噸的供應過剩,明年將增至28.5萬噸。
必和必拓在Escondida銅礦擁有57.5%的股權,力拓(Rio Tinto PLC)持股30%。包括三井住友(Mitsubishi Corp.)與日本礦業金屬公司(JX Nippon Mining & Metals Corp)在內的其他財團持有剩余股份。
消息公布後,必和必拓周一下跌1.83%,報62.15美元;力拓下挫2.28%,報50.50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優衣庫承認工人超時工作 承諾每周7天至少休1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1-16/891366.html
新浪財經訊 1月16日消息,上周香港NGO香港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發表報告指出,優衣庫位於廣東的兩家代工廠環境惡劣,工人基本工資為最低薪金、每個月上班時間以外還要工作超過100小時、懲罰措施嚴厲等。優衣庫母公司迅銷集團今日承認存在超時工作等部分問題,公司承諾將整改,包括減少工時,7月起工人每周至少休息一天,改善車間環境並成立工會等。
不過,對於SACOM的報告中提及,工人從腳手架跌落的事故頻發,迅銷集團做出了否認,強調工廠已於2014年6月對工人進行了安全培訓,並在機器旁安裝了扶手,此後並沒有再發生意外,並且,SACOM報告提到的工人因車間漏電而死亡並非事實,該名工人死亡原因並非觸電。
以下為迅銷集團發表的具體聲明:
1月11日香港非政府組織香港大學師生監察無良企業行動(SACOM)發表報告指出,與優衣庫商品生產相關的東莞通威服裝有限公司以及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的工廠存在勞動環境問題事宜,對此,迅銷集團在同日發表初步聲明,表示本集團非常重視上述問題並已立即獨自進行調查,然而根據調查結果,非常遺憾地發現報告書中所指出兩家工廠涉及超時勞動等問題中有部分確屬事實。
迅銷集團負責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資深副總裁新田幸弘強調,“迅銷集團一直以來把工廠對工人人權的尊重及維持合理勞動環境的相關事宜作為最優先課題加以重視,在這一點上我們與SACOM的立場完全一致。對於報告書中所指問題屬實的部分,迅銷集團已強烈要求兩家公司迅速采取改善措施,同時我們也將予以全力配合以確保問題得到改善。同時,本集團將與第三方監察機構及NGO等合作,在今後一個月內檢視改善的進度”。
在本集團要求下,東莞通威服裝有限公司將采取以下措施:
1.)勞動時間
a。立即確保準確記錄和報告所有的勞動時間,並減少工時,以遵守本集團所制定的《生產合作夥伴行為規範(Code of Conduct)》
b。立即重新審視生產能力和生產計劃,以保證自今年2月起遵守勞動時間的規定
2.)勞動環境
a。立即委托政府部門實施生產車間粉塵等空氣質量的測定和檢查,並根據結果制定和實施具體的計劃,改善勞動環境
b。根據檢測結果,要求工人使用必要的防護用具以保障工人的健康
c。立即確保生產車間幹凈整潔
3.)管理方式
徹查是否有違規罰款和處罰措施,如有發現,則立即予以取消
4.)工人欠缺代表事宜
建立工會,舉行選舉,並於今年3月組織首次大會
在本集團要求下,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將采取以下措施:
1.)勞動時間
立即增加工人假期,並確保自今年7月起工人每周至少休息一天,同時通過采取其他措施進一步努力減少勞動時間
2) 勞動環境
a)調查並改善整體工作環境,包括工廠內的溫度和濕度等各方面
b)要求工人在工廠內穿戴和使用適當的防護服和防護用具
3)管理方式
確保工廠中不實行任何罰款或處罰措施
同時,根據迅銷集團獨自調查的結果,發現以下有關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事宜,與SACOM的報告出現矛盾。針對這些問題,本集團將繼續進行調查,同時希望能與SACOM展開對話,厘清問題所在。
這些矛盾點包括:
1.有關超時勞動的加班工資:由於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經當地勞動管理部門批準對全體工人實行6個月為計算周期的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根據此制度,周末加班工資按平日1.5倍計算,而非2倍。因此現行工資核算制度並無違反有關法律規定
2.有關工會主席的兼任問題:現在的工會主席來自該公司總務部門,不違反工會相關規定
3.有關由椅子上摔下意外:工廠已於2014年6月對工人進行了安全培訓,並在機器旁安裝了扶手。此後沒有再發生意外事故
4.有關報告中指出身故的工人,其死因並非如報告所指因觸電而過世
迅銷集團將進一步強化對合作廠商的勞動環境監測體系:
除了前述合作工廠的改善計劃之外,本集團將自本月起分階段實施以下改善措施,加強對生產合作夥伴的勞動環境監測體系。同時,對於如同互太(番禺)紡織印染有限公司等與本集團並未有直接交易往來的面料工廠,也將於今年2月起陸續導入目前原本並未列入監測對象的勞動環境監測體系。
1.)從2015年1月起:
a)通過本集團生產部門實施實地調查,強化監測以免發生記錄外超時勞動問題;同時以法定勞動時間限制規定為基準審視委托生產量和生產進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b)確保與強化將所有有關工廠內的意外事故、罷工及勞動糾紛等相關信息及時傳達給本集團CSR部門的制度
2.)從2015年2月起:
a)針對現在沒有導入勞動環境監測體系的面料工廠逐步開始導入勞動環境監測體系
b)與外部監察機構及NGO等第三方機構合作,實施以下改善措施:
i)增加無事前預告的監測抽檢次數,同時增加對工人的私訪次數
ii)支持工人實行集體談判,選舉工人代表,以及定期與管理層溝通交流的權利,同時對工人及工廠管理層提供有關勞動者權利的培訓項目
3.)從2015年3月起
與第三方NGO或其他機構合作,逐步建立工廠工人能就勞動環境問題直接與本集團聯系的熱線以及緊急情況時的工人保護制度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150116/155721316679.shtml
緬甸重判中國伐木工人的背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116.html
緬甸重判中國伐木工人的背後
一財網錢克錦 2015-07-23 13:48:00
關於這次重判,有人認為這是緬甸政府向克欽地區的武裝勢力試壓,以此切斷他們經濟來源;也有人認為是緬甸聯邦政府的政客們要表現“民族氣節”、為即將到來的大選做準備。
7月22日,中國外交部證實,緬甸北部的密支那縣法院150多名中國伐木工人10年以上有期徒刑。實際上,判十年的只是兩名未成年人(17歲),其他伐木工人都判處20年,另有一名藏毒者判35年。
外交部發言人說表示,中方正在通過各層級渠道和緬方溝通,希望緬方“考慮上述人員的實際情況,做出合法合理合情的處理,妥善了解此案並盡快將上述人員交還中方。”
由於這只是緬甸一個縣法院的判決,中國伐木工人在六十天內可以上訴,而且考慮的中緬關系等大的問題,改變判決結果的可能性應該比較大。而且,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的“實際情況”的確值得考慮。

實際情況是什麽呢?這個要從工人們伐木地點克欽邦的情況談起。
克欽邦是緬甸北方的一個自治邦,克欽人和中國境內的景頗人同族。二戰結束後,緬甸人為了從英國人手中取得獨立,與克欽人、撣人和欽人簽訂《彬龍協議》,規定獲得獨立後,這些少數民族地區“享有完全的自治權”。這些原則在後來的憲法中得到體現。但是自上世紀60年代緬甸出於軍政府統治以來,少數民族的自治就沒有得到實施,緬甸中央政府和這些民族之間常常進行戰爭。
當然,民族沖突一直是緬甸的一個大問題,不僅局限於克欽地區。軍政府時期如此,現在頗有改革氣象了,民族問題依然難解。極端的如緬甸境內的羅興亞人,至今不被緬甸聯邦政府承認公民權,選舉時連投票權都沒有。不過這是題外話。
克欽地區和緬甸中央政府處在對立狀態,而這些地區的資源是被克欽自治機構控制。如果在這一地區進行工商業活動,大概只能和當地少數民族武裝打交道。而少數民族武裝也認為自己有充分的經濟自治權。
正因為如此,這些工人在2015年1月份被緬甸政府軍通過各種手段抓到之後,從他們身上搜到的,不僅有現金和其他物品(據當地媒體報道,財物都被士兵們現場沒收),也有少數民族軍隊頒發的木材許可證和其他相關文件。問題在於,緬甸政府不承認這些文件的合法性。
可以說,由於緬甸內部的民族問題、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問題,這就是個“灰色地帶”:你進行采伐,就必須和當地武裝許可,而聯邦政府不僅沒有按協議給當地人“自治”,不承認地方的這種權利,雙方還常常開戰。一旦出現戰事,這些深入異國深山勞作的工人被成了待人宰殺的羔羊。
考慮從事伐木的工人中,不少是傾盡全部家當,貸款買車進入緬甸作業,但因為當地治理和當地中央與地方關系等因素,不僅財物盡失,而且深陷囹圄,所以一名負責處理此事的駐緬外交官談及他們時,說“處境堪憐”,此語應是十分中肯。
關於這次重判,也有人認為這是緬甸政府向克欽地區的武裝勢力試壓,以此切斷他們經濟來源;也有人認為是緬甸聯邦政府的政客們要表現“民族氣節”、為即將到來的大選做準備;還有人認為是緬甸政府在國際關系方面做出的某種姿態;當然也有人認為伐木工們“破壞森林,罪有應得”。但不管是什麽原因,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考慮到“實際情況”,對這些處於最底層的具體伐木工,判這樣的重刑還是不夠“妥善”,希望接下來的事情能朝“妥善”的方面發展。
編輯:孫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廣東莞惠城軌常平段第6次地陷 1名工人遇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329

8月13日,工作人員在東莞市莞惠城際軌道常平大道施工段塌陷事故現場緊急搶修。8月13日上午10時30分許,廣東省東莞市莞惠城際軌道常平大道施工段發生一起塌陷事故。 (新華社/圖)
據中新社報道,廣東東莞市常平鎮常平大道聯邦花園旁的城軌工地於8月12日和13日連續兩天發生塌陷事故,造成1名井下施工人員喪生。目前,事故原因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12日上午7時46分,常平鎮常平大道聯邦花園旁綠化帶發生地陷,塌方面積約80平方米,一輛商務車陷入坑內。事故造成供水管道和燃氣管道斷裂,周邊4個村的居民生活用水和部分商戶的用氣受到影響。所幸事故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據央廣網報道,據施工方介紹,事發後他們通知了常平鎮政府及相關部門。公安、安監、城管等部門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協助施工單位封閉塌陷道路,以避免造成二次傷害。安監部門發放了《停工整改通知書》,要求施工方停工整改,待整改完畢後方可複工。
有關部門還組織專家開展隱患排查,防止再出現塌陷事故。
據了解,施工方為莞惠城軌常平段。
然而,正當施工方對塌方處進行回填的時候,地陷再次發生。
13日上午10時30分許,常平鎮常平大道聯邦花園旁綠化帶再次發生塌陷,塌坑擴至300多平方米,一名正在搶救機器的員工遇難。
央廣網報道,施工方相關負責人邱先生回應,此次事故一方面受近期臺風天氣影響,暴雨頻發,導致地下水位暴漲;另一方面,事發路段地質條件較差,地下有較厚微細砂層,暴雨後水土被雨水攜帶流失,容易出現形成空洞的隱患。
“如果房子坍塌,那我們跑都跑不掉”
據廣州日報報道,事發後,周邊群眾,特別是塌陷上方聯邦花園的數百戶居民被迅速疏散。聯邦花園的“聯邦大廈”樓高35層,是常平地標建築和最高樓,周邊也是常平鎮人流最密集之地。
“這次的塌陷事故距離我們住的樓房太近了,而且我家里還有一個孩子,如果房子真的發生坍塌,那我們跑都跑不掉。”“聯邦大廈”的租客康女士說,如果能夠找到合適房源的話,可能準備搬走,不然每天擔驚受怕不好受。
被大坑吞沒的商務車司機吳先生介紹,商務車屬於其上班的公司,才買一年多時間,價值十來萬元,平時主要負責公司跑業務,不過車內並沒有什麽貴重物品,只有一些資料。
吳先生表示,幸虧當時沒有在車內,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6次地陷,保險公司已賠付4000多萬元
據《南方日報》報道,從2013年開始,莞惠輕軌常平段已發生了6次塌陷事故。施工方介紹,莞惠輕軌常平段向人保購買了9000多萬元的保險,截至目前,已賠付了4000多萬元。其中,輕軌沿線經過的常平金美村,就因為事故賠付了1000多萬元。
此外,由於輕軌施工對沿線商鋪、居民樓造成開裂或損壞的,施工方都按照相應的規定,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
該負責人稱,對於施工中給居民帶來的任何損失,他們都會迅速到位地給予補償。
為何屢發塌陷事故?施工方曾多次解釋稱,由於常平大道路段地質較差,地下主要為砂土層,在泥水的長時間浸泡下,穩定性較差,容易引發路面塌陷事故。這不但會給施工增加難度,而且會對項目建設進度帶來影響。
據施工方介紹,莞惠輕軌常平段按計劃在2016年底通車,工期預計會在明年3月份前後完工。
他給富士康工人提供WiFi,公司估值4億元|每日黑馬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ject/2015/1116/152808.shtml
導讀 : 小娛WiFi專註於為流動人群提供上網服務, 盡管不是先行者, 但月收入已達幾百萬, 公司估值4億元。 在離渠道和市場都不算近的成都, 他為什麽能彎道超車?
i黑馬 王奕 11月16日報道

小娛WiFi的創始人於曉暉
小娛WiFi的創始人於曉暉很低調, 他沒有過度曝光產品, 而是專註於每天一點點打磨產品, 是個典型的 “蓉漂” 。 他的小娛WiFi專註於為流動人群提供上網服務, 盡管不是先行者, 但月收入已達幾百萬, 公司估值4億元。 在離渠道和市場都不算近的成都, 他為什麽能彎道超車?
找到藍海
於曉暉在2004年就來到成都, 他當時在盛大做投資, 接觸過各種創業者, “此時, 內心的創業沖動就開始呼喚了” 。
有一次, 於曉暉開車到富士康, 看到旁邊有個很小的手機便利店異常火爆。 這家店可以給工人的手機上拷貝電影、 電視劇、 音樂等娛樂內容, 收取一定費用。 於曉暉想, 如果將流動人口的服務做得更加規模化, 是否就是一個創業方向? 如果將網吧的服務布局到流動人口的宿舍樓, 不就變成了移動網吧?
說幹就幹。 2012年底, 他開始自己創業, 核心模式就是: 手機+WiFi+流動人口=流動網吧。
計劃很宏大, 但最開始做的事情, 只是在宿舍樓里去布WiFi, 給流動人口提供上網服務。
盡管於曉暉在做電信運營商幹的事, 但他不怕它們來爭搶市場。 運營商雖然也會布WiFi,但一般布在高校, 因為高校學生會買手機、 開卡, 以此來捆綁服務, 而流動人口不是運營商關註的重點。
這些不被關註、 低凈值的用戶成為了於曉暉的目標人群。 據國家統計局的報告, 中國的民工有2.7億左右, 高校學生3000萬, 加起來是3億人。 在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後, 這些人是新的藍海。
紮根行業
曾做過投資的於曉暉, 看過很多泡沫和浮躁。 他總結, 互聯網發展到現在, 成熟的商業模式就是 “3+1” : 做廣告、 賣東西、 玩遊戲, 再加上互聯網金融。 而他自己做的則是基礎入口級服務, 直接做上網收費。 他也在心底打過小算盤,3個億的用戶群, 如果能覆蓋2億用戶, 每人每月平均收費30元, 一個月的收入就是60億元, 一年720億元。
於曉暉看到, 現在沒有幾個細分領域能比這個市場更大, “那些在媒體上炒作的東西, 其實興也快, 死也快” 。 於是, 於曉暉專註這個領域, 持續深耕。
小娛WiFi的定位也十分清晰, 主要分布在兩個場合: 第一是計費WiFi, 比如富士康宿舍、高校宿舍、 大型出租屋、 地下室等; 第二是公共WiFi場合, 比如咖啡廳、 餐館等。 目前, 以成都富士康員工宿舍、 北京芍藥居出租公寓、 上海新起點藍領公寓、 東莞長安鎮出租屋等為代表的藍領市場, 以及以成都優客逸家、 上海蘑菇公寓、杭州蝸居等為代表的白領市場都在使用小娛WiFi的產品。
付出終有回報。 小娛WiFi現有全國布點8萬多個, 日活用戶300萬, 月盈利幾百萬元, 已獲得平安資本2000萬元A輪融資, 估值達4億元,成為這個行業的隱形冠軍。
不賺快錢
小娛WiFi曾經有很多競爭對手, 做得最早的2007年就開始起步了 , 但最終都沒有形成規模。 論其原因, 於曉暉說: “競品都是一竿子插到底, 自己送設備, 自己做運營, 好比蓋一座房子, 蓋好了自己再成立物業公司去做運營, 做得過重。 ”
小娛WiFi的運營模式是讓代理商去談商戶, 自己提供雲服務。 換句話說, 小娛WiFi將開始最能盈利的一部分讓給代理商掙, 讓它們賺能看見的錢。 而小娛WiFi準備細水長流, 把所有的用戶匯集起來做增值業務。 對於曉暉來說, 雖然單個用戶提供的貢獻很薄, 但規模化之後就大有可為。 這無疑也是小娛WiFi最智慧的一點。
目前, 小娛WiFi的主要收入是通過數據分析, 針對用戶投放更精準的廣告。 此外, 於曉暉正在布局大數據, 用戶每次上什麽網站、 上多長時間, 數據都已留存, 可以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比如, 數據能分析出一個高端用戶,當這個人走進一家商店時, 他們就會告訴店員,一個高端用戶來了 。 這都是小娛WiFi未來的想象空間。
黑馬檔案
成都逸動無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 於曉暉
成立時間:2013 年10 月
主營業務:WiFi 運營商
融資狀況:A輪融資
工人遠比想像好 墨西哥大爆發 日企來這做汽車丶美商在這造飛機
2015-11-02 TCW
|
|
TPP會員國之一墨西哥,深具勞力密集優勢,它是豐田、日產汽車重要據點,航空業設廠七年增一倍,除了自由貿易,外資最愛它的先天優勢:鄰近北美。
在墨西哥中部阿瓜斯卡連特斯州,有著日產汽車(Nissan)最引以為傲的生產基地。一號廠和二號廠總占地面積近八十五萬坪,生產規模是日產集團全球據點
中數一數二,如果連眷屬算在內,當地一百二十八萬人口中,有一成就是靠日產賴以為生,其對當地的經濟影響力可想而知。 二〇一四年度日產汽車在墨西哥的市占串為二六%,遠高於第二名美國通用汽車的一九%,預估今年生產量和出口量也都將傲視群雄。換言之,從生產、銷售到出口,日產都居墨西哥市場之冠。 九月三日在當地有一場開幕儀式,德國戴姆勒汽車集團(Daimler)與雷諾日產聯盟(Renault-Nissan Aliance)一起合作建造的三號廠正式啟用,預計生產賓士和lnfiniti車款的新一代高級房車。 為什麼選擇在墨西哥?深入抽絲剝繭後,不難發現其優勢與潛力。 近美國,汽車出貨最快十天首先,鄰近美國就是它最大的地理優勢。根據美國市調公司Autodata統計,九月份美國新車銷售量為一百四十四萬二干四百六十輛,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五.八%;換算下來,今年總銷量將超過一干八百萬輛,維持在高水準。雖然在福斯汽車排氣造假事件後,需求可能些許減少,但美國穩居全球汽車主要市場的地位,不會輕易改變。 貨物運輸網絡也非常完善,以日產汽車為例,要從阿瓜斯卡連特斯州出貨到美國東岸,可利用鐵路搭配海運,送到佛羅里達州全程只要十天;送達紐約近郊的紐澤西州也只要十七天。 如果要出貨到美國西岸或中西部,則以鐵路運輸為主,到舊金山只要十天、芝加哥十五天、西雅圖二十天。即使是出貨到南美洲各國,平均天數也只要五天到二十五天不等。比起從泰國廠出貨要四十五天到六十天、從英國廠出貨要六十天到九十天來看,擁有壓倒性的地利之便。
品質方面也不遜色。一號廠的產線每小時可生產六十五輛車,是全球生產據點中,每小時產量最大的。另外,專門生產墨西哥國民車「Tsuru」的庫埃納瓦卡工
廠,每位員工貢獻度是全部四十三個生產據點之冠。日產的墨西哥廠,在生產、品質、管理方面的表現,連戴姆勒集團也肯定。
低成本,航空、食品業進駐曾待過印度及斯里蘭卡建築工地、目前任職於前田建設工業墨西哥辦公室的專案經理畠中大輔表示:「這裡的勞動者工作意願都很高,也
不排斥加班。但是一個口令才會一個動作,不懂得主動,甚至工期延宕也無所謂,是一大缺點。不過,最後階段趕工並如期完成的精力非常驚人。」 值得一提的是,墨西哥的特色不只富有競爭力的汽車業,在航空業方面,外資進駐也相當熱絡。加拿大龐巴迪集團(Bombardicr)和美國古德里奇公司(Goodrich)等北美航空業者,都已相繼在此設點。 二〇一四年墨西哥航空業出口總額達六十三億多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零五十億元),是二〇〇八年的兩倍;相關企業數量也從二〇〇八年的一百六十家,成長至二〇一四年的三百零二家。
根據畢馬威國際會計師事務所(K P M
G)的統計數據,墨西哥的航空產業生產成本是美國的八六.七%,由於供應商和勞工品質都出乎意外的好,讓原本預估產值可達兩億美元的龐巴迪克雷塔羅廠,生
產力大幅增加,到了二〇一一年已成長至五億美元。另外,食品加工業也同樣具有低成本競爭力。 劣勢:工資漲、缺英語人才當然,墨西哥並非沒有令人頭痛的問題。 隨著日系企業爭相進駐設廠,工業重鎮如瓜納華托州和阿瓜斯卡連特斯州的工資正在逐步上揚;尤其會說英語的工程師和經理人,明顯不足。
其次,稱為一級衛星廠的零件供應商,幾乎都已在當地設廠,但與日系企業比重較高的泰國相比,第二級衛星廠、第三級衛星廠的聚落仍嫌狹小。例如用來生產保險
桿和儀表板的汽車專用聚丙烯,雖已可從當地取得,但其他石化產品和車用鋼板依舊以進口為主,因為墨西哥有加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從北美進口
材料比較便宜,反而導致當地原料廠難生存。 儘管如此,並不會造成各企業放棄墨西哥。就如墨西哥汽車製造協會理事長索里斯(EduardoSolis)所說:「接下來七年都會持續成長。」到了二〇一〇年代前期,墨西哥的汽車年產量將達五百萬輛,足足比現在成長五〇%。 不僅對龍頭企業有利,對中小企業一樣充滿機會。專門生產儀表板的廠商斯凱亞(Sakaiya)從二〇〇八年在墨西哥設廠以來,產量連年大增,主要顧客有德國馬牌(Continental AG)等一級衛星廠。 墨西哥在勞力密集產業方面擁有競爭優勢,對於想要進軍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說,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存在。至於如何定位它,端看各企業的智慧。(Nikkci Business(c)2015 Nikkei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墨西哥企業文化:沒退休制、加班費超貴 在墨西哥經商,有四個特殊現象須留意: 一、本國人比率須占九成以上。當地勞動法明定,企業必須雇用九成以上的墨西哥人,雖然至今尚未有企業因為不滿九成而被開罰,但法律規定仍須注意。 二、沒有退休概念。墨西哥沒有退休年齡規定,如果要請高齡員工離職,視同企業解雇勞工,必須付給員工三個月薪水+「年資x二十天天薪水」,這裡所指的薪水是包含本薪、交通津貼、獎金等全薪。 三、加班費是一般薪資的兩倍到三倍。每週加班九小時以內,加班費是平常薪資的兩倍,超過九小時之後,不僅有被開罰的風險,還必須支付員工三倍的加班費。此外,每週必須休息一天,週日加班要多付二五%薪水。 四、企業獲利的一〇%必須分紅給員工。墨西哥的勞動法有一項特殊規定,雖然員工並不是股東,但企業獲利的一〇%必須回饋給員工。過去雖然可以利用派遣制度來規避這項規定,但是在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修法後,要規避已是難上加難。 (譯.張鳳)譯.張鳳 審稿.張務華博士
|
熟齡實習與「工人智慧」
2016-05-02 TWM
|
|
許多消失的工作,原本就屬於高重複性、低創新性,就算被機器人取代,也剛好彌補短少的勞動力;但若從人力資源與社會創新的角度,退休人口與社會新鮮人,有許多互補的機會。 最近在幾個校園演講,遇到不少教授談到畢業生就業困境,往往束手無策;若再提到電腦與機器人可能造成大量失業,這些學界精英也不免擔憂自己的未來。 但是,因為台灣人口結構的改變,根據國發會的推估,從今年起,十五至六十四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平均每年減少十八萬人(請掃描文末QR碼)。到底,我們將面對缺工還是失業的時代? 以現今台灣經濟環境來說,人口結構與產業結構快速改變,是同時發生的;由於社會高齡化速度極快,我們將先面臨缺工危機,五到十年後開始大規模的結構性失業。 樂觀地看,許多消失的工作機會,原本就屬於高重複性、低創新性,就算被機器人與電腦取代,也剛好彌補就業人口減少所短少的勞動力;但如果從人力資源與社會創新的角度,退休人口與社會新鮮人,有許多互補及價值共創的機會。 相信不少人看過《高年級實習生》這部電影。退休者進入新創公司,擔任執行長的實習生,長者的智慧與經驗,為公司與執行長個人,帶來難得的體驗與價值。 無論是藍領或是白領的退休者,既然能安然下崗,一定在生活、工作與健康各方面取得平衡;這些經驗若能直接傳承給新鮮人,都是在傳統科層組織中,很難有的「隔代教育」或「跳級學習」機會。 而新創組織的創辦人或執行長,需要各類的導師協助,能向退休者請益,價值不亞於與同儕交流。從退休者的角度來看,面對小自己超過四十歲的世代,已接近祖孫的智慧傳承;此外,學著被年輕人面試到錄用、工作指派與管理,一定可以學到新事物與新經驗。 從雇主角度出發,退休者回到職場,有許多制度與環境要微調;也因此若能以熟齡實習進行,對財務負擔與管理成本,都是最容易調整的。政府只要在勞動法規加以調整,這件對所有族群都有好處的事情,將更快能落實。 面對人工智慧即將取代我們的未來,也許熟齡實習背後所代表的「工人智慧」是最好的解答。 (本專欄由詹益鑑、鄭博仁、客座作家群共同主持) 撰文 / 詹益鑑 |
三一重工收購德國“隱形冠軍”4年:德國工人從反對到慶幸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3734.html
對於中國企業大量收購德國制造業的“隱形冠軍”企業,德國政客們是擔憂的。他們擔心中國企業會“偷”走他們的技術,並將就業轉移出德國。
最近的國際並購熱點之一即中國企業美的想以50億美元成為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Kuka)的第一大股東,這一交易就遇到了來自德國政府的阻力。雖然德國乃至歐盟政界都無法幹預交易的進行,但口頭上的反對意見卻透露出政客們對中企並購當地企業的不安。
這種擔憂並不僅僅存在於政界。德國律師奧利弗(Oliver Massmann)曾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德國近幾年有不少“隱形冠軍”企業因為傳承問題而待售,卻不願意賣給中國企業。普華永道合夥人黃佳也表示,雖然整體而言德企歡迎中企的投資,但的確有一些德國家族企業對中企的整合並購有抵觸,它們對於就業機會能否留在當地及技術研發合作等問題存在擔憂。
“隱形冠軍”是指在國內或國際市場上占據絕大份額,但社會知名度很低的中小企業。它們往往擁有行業領先的技術或服務。這也是面臨轉型挑戰的中國企業最看重的。
然而,最近外媒報道了發生在4年前的中企三一重工收購一家德企的案例。這一真實的故事告訴德國的政客和企業:對於中企並購的擔憂其實是過慮了。
從反對到慶幸
2012年,具有58年歷史的德國混凝土泵制造商普茨邁斯特(Putzmeister)被中國的競爭對手三一重工(Sany)以3.6億歐元(約合人民幣26.86億元)買下。當時,這家公司的工人因擔心失去工作而在工廠大門外集體抗議。
如今4年過去,該公司在德國雇傭的人數始終保持穩定,並承諾會將這種穩定持續到至少2020年。與此同時,該公司的銷售額也增長了近1/3,品牌完好,和供應商建立的關系也保留至今。

普茨邁斯特的混凝土泵機在建築業內很有名
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到德國進行更多並購,4年前的這一並購案再次受到關註。只是這次不是因為抗議,而是作為德國企業被售出後如何保留當地的生產和業務的範例。
“普茨邁斯特“的意思是“塑料大師”,曾經堪稱“世界混凝土第一品牌”。該公司是德國中小型企業在細分領域成為世界“隱形冠軍”的例子。這些“隱形冠軍”也是讓德國在二戰後轉型成為以出口為導向的歐洲制造工廠的重要力量。
三一重工則是中國湖南的一家民營企業,收購普茨邁斯特後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制造商,主要業務是向中國客戶出售相對廉價的泵。
這一收購案很容易讓人聯想成中國企業通過並購拿走了德國人的設計,並奪走了德國人的工作。但普茨邁斯特的首席執行官卡奇(Gerald Karch)說,這從來都不是三一重工的目標之一。在一封郵件回複中,他明確表示:“實際的戰略在當時和現在都是嚴格維護兩家公司的品牌和企業形象。”
收購完成後,三一重工並沒有將生產轉移到中國,而是將市場分割,在中國賣自己生產的泵,而在中國以外的其他地區銷售普茨邁斯特在德國生產的泵。其中,普茨邁斯特的產品仍然采用德國設計、並使用來自原采購商的零件。這家德國公司更像是是三一重工這一母公司的全球分銷中心。
普茨邁斯特在德國工廠的就業始終保持穩定,4年前反對收購的工人終於不再擔心。他們甚至開始慶幸:與那些被其他國家的公司買下的德企員工相比,他們要幸運得多。
“我想如果當時的收購方是美國企業,對員工來說會糟糕很多。” 普茨邁斯特工會負責人萊夫勒(Joerg Loeffler)這樣說。
公關策略
和多數中國企業收購德國“隱形冠軍”的考慮相似,三一重工收購普茨邁斯特的最大目的也是為了幫助公司獲得技術並提升產品質量。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兩家公司合辦了工廠,並互派工程師交流技術。並購完成後,雙方也表達了在零件采購領域的合作意向,三一重工為普茨邁斯特提供零部件的可能性也加大了。
在普茨邁斯特幫助三一重工采購部分零件的同時,為了保持高級品牌的良好聲譽,公司仍然維持原先的采購策略和供應鏈。
顯然,除了在技術和業務上彼此增益外,收購可能對產品品質產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
曾經做過中企收購德企研究的容布盧特(Cora Jungbluth) 表示,三一重工並購普茨邁斯特後,後者需要做大量的公關工作向原來的客戶承諾,公司不會因為更換所有方而影響產品質量。
在中國,三一重工最初采用的是雙品牌策略。然而,普茨邁斯特自並購後就將自己與三一重工同類的產品從中國市場撤離,以保證三一重工產品在當地的良好聲譽。與此同時,對於三一重工沒有的產品,比如混凝土噴射機器,普茨邁斯特則利用母公司在當地的分銷網絡在中國出售。
由於去年做出了“2020年前不裁員“的承諾,三一重工贏得了普茨邁斯特員工的信任。這家德國公司在全球的雇員人數維持在3300人左右,在德國的工廠也沒有明顯的人員變動。
挑戰和變化
盡管上述並購在營收和雇傭方面相對成功,但三一重工也意識到,要讓兩種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完全融合,並實現所有效益的協同,還需要幾年。眼下仍然有不少挑戰需要克服,尤其是企業文化的融合上。目前,三一重工的員工還只有極少數能說英語。
普茨邁斯特前任首席執行官朔伊希(Norbert Scheuch)從2009年開始就參與這起並購談判,但在交易完成一年後離開了公司。他告訴外媒記者,他因為中國新老板由等級主導的管理模式而頻繁受挫。他認為這種模式拖延了決策的制定。
在德國生活了30多年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股份公司中國及亞太事務總監王煒也曾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投資者“一輪輪的來訪、商談,但不下實質性的結論”,這是講究計劃和時間觀念的德國人普遍反映與中國人打交道很難適應的地方。
朔伊希稱,雙方聯營的項目因為中企“等級優於專業能力”的管理文化而變得複雜。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德國管理者往往會聽從一名專業知識更豐富的下屬的意見。
由於不會說中文,朔伊希也經常被排除在決策之外。他把自己形容成是“在聚會上掃興的人”,因為他會給對進入已飽和的歐洲市場持過於樂觀態度的三一重工“潑冷水”。
和朔伊希不同的是,現任普茨邁斯特首席執行官卡奇卻和三一重工的創始人,也是中國的億萬富翁梁穩根建立了基於信任的良好關系。外媒報道稱,梁穩根作為農民的兒子,成長為了中國最富有的人。
要在所有層面和所有國家的被並購方實現成功的融合,三一重工顯然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容布盧特認為,中國企業真的想要走向世界並在發達國家市場站穩腳跟,可能還要花上10年的時間。
不過,善於學習的中國企業正在海外並購的實踐中快速積累經驗,調整策略。
普華永道中國業務集團負責人赫克(Thomos Heck)稱,根據德國企業目前對中國投資者的認識,絕大多數中企都不只關註短期內實現財務收益,而是更關註長期的戰略目標。
根據王瑋的觀察,中企“走出去”的經驗越來越豐富。“2010年之前中國企業對德國的30起並購投資中有至少7起以完全失敗告終(破產、清算或出局),而在2010年以後的100多起並購案中,只有3起收購後破產。德國公眾和媒體對中國企業的並購投資越來越報正面的態度。” 他認為,隨著中國企業家素質的提高和中國本土職業經理人階層的成長,那些希望能繼續維持長期良好發展的家族企業也會對中國投資者的管理能力越來越信任。
【揭秘】去產能行業職工去哪兒?7000名鋼鐵工人開滴滴
隨著“去產能”工作在全國各地深入推進,傳統資源依賴型行業,特別是鋼鐵、煤炭行業的員工,不得不面臨減員、分流的困境。滴滴出行最新發布的《移動出行支持重點去產能神風下崗再就業報告》(下稱“報告”)顯示,超八成去產能行業員工兼職開滴滴。
報告顯示,滴滴共為超過百萬去產能行業員工提供了就業機會。那麽他們是哪批人?去產能行業的司機群體以男性為主,比例占到了96%,這種特征與煤炭、鋼鐵、化工等去產能行業以男性為主的特點相符。與此同時,滴滴平臺還解決了超過4萬去產能行業的女性就業,占去產能行業中滴滴司機的4%,遠小於平臺整體15%的女性司機比例。
郭高峰是河南平頂山的一名普通煤礦工人,近幾年煤炭行業的不景氣,讓他的收入大幅下降,每個月工資只有2000多元。郭高峰總想著每天下礦後幹點什麽,來補貼家用。
2015年12月,滴滴在平頂山開城,一個月後,郭高峰成了一名滴滴司機。現在每天下午5點多,他就開車上路,每個月接100多單,能賺到上千元的額外收入。郭高峰說,如果半年之後叫滴滴的人多了,他就打算全職開滴滴,家人也都很支持他。
類似於郭高峰的兼職經歷並不是個案。今年3月,武鋼分流職工以後,7000名鋼鐵工人加入到滴滴司機的隊伍中。30歲的趙昆就是其中的一員,早在去年底,趙昆就開始嘗試開滴滴,每個月收入能有上萬元。
報告顯示,在去產能行業的全職司機中,有77.9%的司機原收入在2000~6000元左右。成為全職司機後,原月收入為2000~4000元的原去產能員工,平均收入可提高54%,最高可達120%;原月收入為4000~5000元的去產能司機,平均收入可提高10%左右。

去產能行業全職滴滴司機加入弟弟前後的收入情況(2016年5月)
周清華也是武鋼走出的創業者,目前經營著一家租賃公司。“在青山(武鋼所在的城區),家里有車的武鋼人都去做滴滴司機了。”他說,坊間也流傳著離崗工人“男人開滴滴,女人去超市”的段子。
調查還顯示,在來自去產能行業的超百萬滴滴司機群體中,有14.6%(即15萬人)的司機已從企業下崗轉而全職開滴滴,有85.4%(即87萬人)在平臺上兼職開滴滴。報告同時顯示,司機們每天工作不到2小時的占比最大,達到了58%。

2016年5月去產能行業司機的每日工作時長分布
報告還發現,超過40%的去產能行業司機選擇加入滴滴的動機,是為在本職工作之余掙外快補貼家用。其次,有超過26%的人認為,“開車是我的興趣,我願意把滴滴當做職業”。值得註意的是,在煤炭鋼鐵行業,有11.2%的人認為原工作存在下崗風險,這個比例高於整個去產能行業的司機群體。對於他們來說,滴滴是一種獲得新的就業機會和生活保障的選擇。

去產能行業和煤炭鋼鐵行業司機群體年齡分布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