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籽】改圖發洩專頁 笑盡世間賤客人
1 :
GS(14)@2017-02-07 05:16:42對得客多絕對能夠訓練耐性,各位打工仔共勉之。
【專題籽:人言無畏】香港打工仔怨氣甚深,無論俾老細定客人鬧完,都只會沉住氣,轉頭在網上發洩便算。「人客人無藥醫」專頁靠朋友真實經歷和讀者投稿,講中香港人心聲,即使在網絡世界都可以見盡無奇不有的客人,更成為朋輩間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
以為幾位專頁管理員均是行內老屎忽的話便大錯特錯,三位九十後的專頁管理員Erica、Natalie及Cyrus(均為化名)於讀書及兼職時認識,出來社會工作幾年後,發覺身邊很多朋友每天在網上呻返工有多慘,不惜花時間打長文投訴客人有多沒腦。怨念越積越深,要化解並不無辦法,近年網上彈出各行各業的辛酸史專頁,其實都離不開「客人」二字。有見及此,他們決定開個投訴客戶綜合平台,等打工仔有個宣洩怨氣的地方。說到底,純粹玩得啖笑,講完條氣順返晒。開設專頁之前,他們一樣經常流連各大行業的八卦專頁,例如飲食業怪客,航空揭秘故事,不過叫得「人客人無藥醫」,對象又豈止尊貴的客人呢?為自己起了個八婆名的Erica說:「不一定是尊貴客戶,即使鬧老細高層也可。」其實諗清楚,高層也是我們的客戶,要懂得應對他們也很考功夫。以電視劇《衝上雲霄》的石修秘書二奶為名的Natalie則說:「每個人都可以是被鬧的對象,只要付錢便是客人,平日我可能也得罪很多人。」
接受訪問的兩位女專頁管理員Natalie及Erica明言不能出鏡,並非做了虧心事,而是怕不慎洩漏公司機密,飯碗不保。
他們笑言不懂設計,簡單一張圖加最到肉的字句,大家已經立即讚好。
為人師表只有一味捱打,做不到怪獸家長的要求立即收到投訴是平常事。
客人無理也要接受 反映港人奴性重
開設專頁多月,他們特別關心及留意身邊朋友,可說是專責接收負能量。Erica因此遇到很久沒聯絡的小學同學,最深刻的文章正是這位朋友的投稿,道出不少港女去化妝專櫃換試用裝時既黑面亦無禮貌,事後反投訴職員沒禮貌,想清楚其實港女也有問題。因為說中了不少sales的心聲,間接令這專頁更多人認識。Natalie最記得的一件「客人」事件就是幼稚園老師投稿說有家長投訴她不能為小朋友紮Elsa辮,可以想像老師當時的無奈,「辮子紮得不似不是罪,這也要投訴!」Erica再搶着說另一個很爆的零售業故事,「先聲明我不是歧視肥人,有位肥女人去買加細碼褲,可是她跟售貨員說24腰和34腰差不多,便強行買下那條褲,結果買完不合身回來鬧她,可笑吧!」最常吐苦水的是前線服務業及零售業員工,佔文章六至七成,因為客人都很喜歡投訴,投訴你之餘會打去客戶服務部跟進,務求弄死你為止。他們三位分別任職marketing、event及account servicing行業,亦是經常對客的一群,Erica說有次與客人硬碰,認為對方有錯在先,反被客人直接找上司投訴,幸好得到上司諒解,「在現實世界我們就是被欺負的一群。」他們認為普遍香港人奴性超重、負能量極高,即使當下知道客人有錯,被人沒理由地鬧,都不能反鬧對方,惟有不停說對不起,「香港人永遠只懂事後做鍵盤戰士鬧人,不滿卻不即時反抗,回家上網訴苦想得到所有人認同,就是有種呃like心態。」生活太多負能量,這個世代便選擇透過like發洩,「大家不喜歡特首,按嬲嬲結果也是無補於事;like完我們的文章,其實怪客永遠都在。」一句到尾,香港人就是喜歡吃花生。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行行雖然不一定出狀元,可是每個行業都總有最難應付的客人。
不單止鬧客,原來也有客人睇唔過眼來個大反擊,訴說如何受到售貨員的白鴿眼。
又是零售界投訴,很多家長都當作玩具店是托兒所,搗亂了還是要職員執手尾。
facebook:人客人無藥醫
記者:畢慧婷攝影:伍慶泉、王子偉(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7/19919710
【飲食籽】客人愛大牌檔夠鑊氣
1 :
GS(14)@2017-04-10 23:36:33椰皇雞鍋燒肉$388
【飲食籽:識飲惜食】「我問客人,他們通常都說喜歡在大牌檔吃,因為喜歡爐夠猛、夠鑊氣,以及看到師傅炒,比酒樓食店衞生。」增煇藝廚老闆康寶明說。但大牌檔通常只有炒鑊,很多菜式都未必做到,「以前因為環境規限,放不了那麼多食材,夥計也做不了那麼多,客人的流量不夠大的話,根本做多少個新款菜式也沒用,賣不出,食材就要掉。」所以康哥接手大牌檔後,幾年後多租兩個舖位做餐廳,再加了不同食材和廚具弄點新意思,「譬如以前大牌檔不會有燒臘,但現在我們會自己燒鵝、燒乳豬。你在街做不到,在街如何燒鵝燒豬,這是煮食用具的問題。」好像即燒乳豬,要先上皮水,入太空爐焗到約七成熟,到有客柯打,才即燒五分鐘,皮脆肉嫩。那麼花工夫和時間,大牌檔當然做不到。
「火鍋食材也多了很多款式。」康哥捧出了一個大鍋,這個鍋夠特別,一邊可以燒肉,另一邊可以繼續打邊爐,都是一般大牌檔不會見到。當然,大牌檔的招牌菜式會保留,但就略為改良,以前叫碟豉椒炒蜆,所用的沙白蜆太細隻,分分鐘吃豉椒多過吃蜆肉,所以現在康哥就改用菲律賓大蜆,大隻之餘,味道更鮮甜。做到鑊氣小炒,又做到創意新菜式,連燒臘都自己燒,的確不容易。
椰皇雞鍋燒肉配料
即燒BB豬$488
豉椒炒大蜆$108
增煇藝廚深水埗石硤尾街31-33號地舖
記者:黃子卓攝影:劉永發、鄧鴻欣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10/19983067
百年藥房堅持傳統兼賣汽水客人超愛
1 :
GS(14)@2017-06-16 01:47:45一走入店裏,撲鼻而來的是濃厚朱古力以及汽水的甜香;閃耀的霓虹燈下,帶有歷史痕跡的鮮紅色吧台和角落的點唱機,讓人彷彿回到50年前。這些場景若是出現在餐廳內倒也不稀奇,但它們卻都是在南帕薩迪納(South Pasadena)的一家百年藥房──Fair Oaks Pharmacy裏發生!駐洛杉磯記者:陳志豪歷史已經超過百年的「Fair Oaks Pharmacy」,是於1915年時開幕。當時還叫做雷蒙藥房的它,正位於著名的66號公路(Route66)的交通要道上。這條公路由芝加哥一路連貫到洛杉磯,又有個「美國大街」(Main Street of America)的響亮稱號,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交通繁忙,藥房業主很快就從送往迎來的旅客身上發現商機。由於當時並沒有所謂的連鎖快餐店,他便在藥房內加上了汽水站、雪糕機及奶昔機等,一解旅客的疲勞。創新的主意馬上大受歡迎,甚至超越了原本的藥房業務。之後即使幾經轉手,歷任業主們也總會保留這一個最精萃的汽水站,而不做任何改變。「顧客們真的很愛我們的用餐空間,許多人大老遠的來我們店裡都為了要在這裏用餐、享受店裏的氛圍」,一說到店內的汽水吧台,店主沙尼雅尼(Brandon Shahniani)顯得十分自豪。他侃侃而談的說,他們店裏的汽水口味多達30種,而且都是手工製作,現在已經非常少見。其中也不乏特殊口味,「我自己最喜歡的是仙人掌果,味道十分特別。」沙尼雅尼的家族是在11年前買下藥房,爾後便經營至今。「我母親是個藥劑師,而我的父親是個玩具銷售商,他們希望能把兩者結合、一起工作,所以當聽說Fair Oaks Pharmacy要出售時,就立刻做出了決定。」沙尼雅尼笑說,從前同學們總認為他有個「最酷的家族事業」,因為他不但可以任意享用冰涼的汽水和雪糕,還有各種復古玩具可以玩。「我自己也這麼覺得!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已經負責在櫃台後面調製汽水、飲料等等,還有比這個更棒的工作嗎?」由於父親的業務關係,Fair Oaks Pharmacy內也販售許多精選的復古玩具。許多玩具都能立刻將人帶回到5、60年代的美好時光。沙尼雅尼表示,這些玩具雖然復古,但都隱藏了許多老一輩的巧思,「像這個乒乓球玩具,只要上緊發條,兩個玩偶就會不停做出不同的行動,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樣的設計了。」他認為,這些玩具不僅能夠帶給孩子歡樂,也能讓小朋友更了解他們的父母、甚至是祖父母那一輩到底都玩些甚麼,也是非常好的一種親子教育。店裏的客人丘伊(Chui),便是帶他的小女兒來這裏看玩具、吃雪糕。他表示自己常來Fair Oaks Pharmacy用餐,「這裏有一種復古的風味,感覺時光都回到當年的時光??而且我也非常喜歡這些老玩具,今天帶着女兒來,也可以讓他了解爸爸當年都玩甚麼」。丘伊說,店裏的氣氛讓他覺得很舒服,尤其是店員都非常友善,也是他喜歡來這裏的主因。聽到客人的反應,在吧台工作5年的迪亞斯(Ariene Diaz)感到很開心。迪亞斯說,店內友善的氣氛正是他們努力營造的。「在這裏工作最棒的事情就是與客人互動,他們總會與我們分享許多自己的故事」,而這樣良好的氛圍不只存在於客人之間,店內所有同事也都像是大家庭一般。沙尼雅尼說,正是這樣的歡樂氣氛,讓本地居民愛上這裏。「我們的復古精神並不只存在於這些老機械、皮椅、或是汽水站,它就在這家店的骨子裏」。他表示,Fair Oaks Pharmacy會繼續服務鄉親,讓大家都能體驗那上世紀50年代的美好精神。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614/20055720
見證客人高低起跌 由私樓住到公屋
1 :
GS(14)@2017-07-03 22:49:33【明報專訊】黎港新指加零壹經營至今看見許多故事,其中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由大角咀陳興社區服務中心譚姑娘轉介下的個案。
當時,他幫一位有精神病的婆婆搬屋,那位婆婆不斷向譚姑娘投訴,不滿搬運工人要分三次才可以幫她完成整個搬屋的過程。譚姑娘不斷向她解釋,但她仍諸多怨言,黎港新見狀,立刻到她的家跟進。
難忘老人家由不滿變感動
黎港新形容,當時他看見婆婆家的牆壁掛滿了塑膠袋,枱上放滿了大大小小的東西,牀上的雜物多得只能容納一個人的身位。最終搬運工人要幫那位婆婆搬了三次,才可以把所有傢俬搬完。婆婆看見搬運工人義務幫他搬屋,最終感動流淚,稱讚他們,堅持要給他們400元小費。黎港新看見婆婆最後懂得感恩,又看見她與搬運工人之間的互動,他亦感到開心。
訪問當天黎港新正幫一位在5年前因經濟環境轉變而導致收入銳減的家庭搬屋。這個家庭在經濟最高峰的時候住在馬鞍山銀湖天峰,後來需暫住別人私下租出來的居屋。現在終於排到沙田公屋上樓。這個家庭每一次搬屋都會幫襯加零壹,黎港新見證了這個家庭的高低起跌,本來需要3,800元的搬運費用,他只收取2,800元兼轉贈多件傢俬,包括五張椅子、一張用實木餐枱和一個四層櫃,這些全屬轉贈傢俬,祝賀他們成功上樓。
[社企新天地]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172&issue=20170703
【專題籽】客人要空虛感 紋核突漢字體 紋身師︰畀五十萬就紋
1 :
GS(14)@2017-07-09 03:56:52做了十年紋身師的阿祺,現在已是紋身店的老闆。
【專題籽:港情講趣】早前有位英國結他手將「There is a secret we all share with the stars」譯成「有个秘密我们都与星星分享」並紋在背上,其語句詞不達意,加上微軟正黑體的字體,立即成為了網民的笑柄,當了十年紋身師的姚梓祺(阿祺)坦言見慣不怪,因為他遇過更「騎呢」的客人。
其實繙譯錯誤的紋身已經不是新鮮事,這幾年網上一直流傳不少類似的笑話,阿祺笑言遇過不少,早在兩星期前,一位外籍客人就棄用他建議的「書法字」,堅持要紋「新細明體」,其字體在港人眼中當然毫無美感,但他理解在外籍人士眼中「新細明體」才是他們認知的中文字,最後阿祺亦因原則問題,沒接下這單生意。除了「新細明體」外,客人的要求可說是層出不窮。「我要紋身,紋甚麼?我不知道。」最令阿祺卻步的是客人要求紋一種「感覺」,「我要紋一個有型的紋身」、「我想有點空虛的感覺」。究竟甚麼是有型呢?天若有情的有型?還是電影《古惑仔》中鄭伊健的那種有型?怎樣又為之空虛呢?每當遇上這些要求的「感覺」,他總會有被玩弄的感覺。但當問到假如有客人出高價要求他紋一個很難看的紋身、加上紋在他很不願意紋的地方時,會否妥協?他就陷入了沉思……
工作室滿是紋身的設計草圖,跟某些客人理想中的「新細明體」設計可說是天淵之別。
這十年來,阿祺堅持不為客人洗紋身,因他認為紋身師應是創造紋身而不是破壞。
有位英國樂手早前將這段字紋在背上,慘被網民恥笑。網上圖片
昔日冠軍 為生活放棄滑板
先不說今日的阿祺會否妥協,其實早在十年前的他就為生活妥協過一次。未成為紋身師的阿祺其實是位「板仔」,更奪過滑板比賽冠軍,不過在他顛峯的時候,就作了一個瘋癲的決定──放棄滑板,做紋身師。「當時追求的只是一種感覺良好,踩板厲害有用嗎?現實點看,又不會對家人、對社會有任何貢獻。其實在外國早就有職業板仔存在,但相反香港呢?「你踩板厲害有用嗎?香港人支持你嗎?」在他投入滑板的十年,幾乎沒收入可言,直到踏入二十歲關口,他醒悟過來,「滑板、紋身,哪一項能支持我的生活,我就選那項。」他亦不敢保證現在當紋身師可助他養妻活兒、「上車」買樓,但至少感到安穩。回到十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會妥協嗎?「現在不會了,又不是等那筆錢開飯。」不過他突然開價說:「假如有五十萬,我就會妥協。」其後「戴頭盔」,「如果你真的給我五十萬,我亦會拍拍你膊頭,還是回家好好想清楚吧。」其實他間中還會重執他「最後」的滑板,「但我踩了十五分鐘就倒在地上,因為我的體力已大不如前。」由十年前當紋身學徒,到今天成為紋身店老闆,門下更有數名學徒,雖然在滑板與紋身之間,阿祺依然較鍾愛滑板,但他不後悔,亦不感可惜,還反問:「踩板的技術能維持到甚麼年紀?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到那時候得到的只不過是被尊重而已。」而紋身則大不同,它是無止境的,更加會透過世襲制度,將自己的技術一代一代傳承下去,這門藝技相比滑板更走得遠。阿祺人生中的第二個十年獻給滑板,第三個則給了紋身的,而他深信第四、五個,甚至更多的十年,依然屬於紋身。
相信這已是他的最後一塊滑板。
他形容紋身的技術可透過學徒傳承下去,圖為他與一眾徒弟交流紋身設計。
記者:黎雋宇攝影:周芝瑩編輯:梁浩維美術:利英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07/20080970
廖偉強:客人喜歡沒壓力銷售
1 :
GS(14)@2017-10-22 14:06:23【明報專訊】最近在地產界瘋傳的一段錄音,內容中不見得經紀有壓迫的推銷手法,經紀可能只是想更新資料,或幫客人致電業主了解最新放盤意願。但錄音內容當中,只聽見業主像失控地不斷以粗言穢語責備經紀。筆者相信只是這名經紀「Call不逢時」,因為該名業主之前可能已接了不少經紀來電而不勝其煩,遂選中他來「開火」。
再看另一例子。美容院是不少女士在公餘或周末都喜歡光顧的地方,除了可以扮靚之外,更加可以放鬆心情、享受片刻的寧靜。不過,很多美容院的銷售手法卻過於進取,經常在客人欲享受寧靜一刻時,不斷進行游說,藉以介紹新產品或增購服務。筆者有名朋友就是因為受不了這種重複及壓迫式的推銷手法,寧願放棄之前已支付的金錢,也不願再次光顧那家美容院了。大部分銷售行業的從業員都有一定的指標生意額,甚或經紀為了自己豐厚的佣金,而忽略了客人的感受,不斷重複施加壓力,達到生意目標。客人及口碑就是這樣流失的。那麼,什麼才是最恰當的銷售手法呢?
做好線上線下服務
今時今日,客人對服務質素的提升是有要求的,特別是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客人隨時隨地都能收到信息,過量的資訊便很容易令人覺得煩厭。因此要做好服務,除銷售員的質素外,更重要是能夠提供有效及適當的線上及線下綜合服務。
在線上,客人很容易便可查閱及參考各類數據及資料,如果資料及訊息快捷準確,客人便易於掌握,然後再找線下的經紀作核對,有需要時,經紀可以提供即時的跟進,令客人得到稱心滿意的服務。
利嘉閣地產總裁
[廖偉強]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641&issue=20171016
【飲食籽】蘿蔔清甜牛腩香而不膩 清湯腩店留住客人的秘密
1 :
GS(14)@2018-02-25 03:25:30崩沙腩有咬口,蘿蔔都吸滿了湯汁。$45
【飲食籽:識飲惜食】雖然「澳門丸記清湯腩」是在香港,但招牌寫上了「澳門丸記」,原來這和清湯腩的傳承有關。老闆阮弼壕說:「我爸爸是印尼華僑,50年代排華,他就去了中國。我們祖籍福建,就會煮清湯牛腩,所以在澳門推車仔賣清湯牛腩。我那時讀完書,覺得自己很喜歡煮餸,就煮他教我最拿手的清湯牛腩來開店。叫『澳門丸記』呢,就是紀念我爸爸那時辛苦做的牛腩。」就算開店十多年了,老闆仍不時自己一早到街市選鮮牛腩和蘿蔔等。清湯牛腩,清湯當然重要,但老闆說其實很簡單,「本身蘿蔔選得好就會清甜,不用再放其他調味,只放瑤柱和海鹽。」牛腩就以藥材入味,胡椒用南洋的,也加入了香葉和桂皮,味道清香不油膩。牛腩有兩種部位可選,分別為坑位和崩沙。老闆說:「崩沙就有咬口,坑腩軟滑得來有一層層油花。」
此外,店內也有賣一些東南亞特色菜,如海南雞飯,都加入了不少印尼味道。老闆介紹說:「我之前在酒店學廚,那時老闆對我很好,派我到旗下的餐廳學廚,如泰菜、西餐和粵菜,也有帶我到東南亞,當時學到的菜式現在都有賣。如海南雞飯,改良後用上鬍鬚走地雞種,飯用了斑蘭葉去煮,還有香茅和南薑,都是平常印尼菜會用的。」海南雞有驚喜,皮下仍有雞汁啫喱,很少餐廳能有這水準,而雞肉吸收了陣陣香葉味,也很嫩滑。新年也要開工,員工不投訴嗎?老闆說:「他們過年是輪更的,也不是沒得放,有些人年初一都有得放。如果上年你放了,今年就到我放。」員工也說:「老闆賺錢時,我們也賺錢,那返工就開心了。」
另有這碗港式鮮蝦雲吞麵加入了印尼特色,如這雲吞除了蝦肉外,也包了來自印尼的「處女芝麻」(即未經炒製的芝麻)磨成的麻茸。$40
海南雞有驚喜,皮下仍有雞汁啫喱,雞肉吸收了陣陣香葉味,也很嫩滑。$55
坑腩軟滑得來有一層層油花,膠質很重。$45
就算開店十多年了,老闆阮弼壕仍不時一早到街市親自選鮮牛腩和蘿蔔等。
雖然店在香港,但招牌寫上了「澳門丸記」,原來這和清湯腩的傳承有關。
澳門丸記清湯腩王 油麻地砵蘭街46號記者:張佩君攝影:徐振國、劉永發編輯:施明慧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218/20305656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