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Google glass really amazing! 兼論Google VS Apple slamnow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33z6.html
Reallyamazing

實在太cool鳥!

看完這個視頻讓我對Google Glass 充滿期待。


感謝@linan分享的這個視頻。

中午和@linan討論Google Glass
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地方。
是對比Apple的release VS Google的release

我能感覺到的最強烈的一點是這是兩種文化。

Apple更多是消費主義是炫耀性的,是外延性的

GoogleGlass是自我主義的,內心的張力。

或許可以從時代角度創始人角度產品角度分析這個對比

SteveJobs是BobDylan ,Beatles的歌迷是50-60年代披頭士時代的產物。
長發喇叭褲。所謂個性張揚這個張揚是外在的顯露出來的。

人是沒法脫離時代的。

包括Jobs的穿著別看他簡單,但是每件都是精品。從三宅一生到levis 501 到NB9系列
都是經典中的經典。甚至他的眼鏡也是德國名牌

對比之下。穿夾腳拖鞋的小札。真是兩個時代的產物。

所以Apple的產品都符合Jobs的審美。

但是時代在變革。

邋遢的硅谷男更需要的是自我實現。物質已經過剩。

需要內心的滿足感。
從跳傘到自行車極限到速降。這個片子展示的是和Apple截然不同的文化。

以我的眼光看,世界的未來是屬於類Google的風格。這或許就是Apple的Achilles'Heel

物質的炫耀是物質匱乏時代的產品。
這是一個產能過剩的時代,產品過剩。一切都過剩。

到了追求內心張力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58

投資股票到底賺的什麼錢?兼論股市收益率,兼答網友'歲寒知松柏' 摸啊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bce99401015l32.html

一,自有股票市場以來,股票就漲漲跌跌,有人賺了有人賠了,到底賺的什麼錢?賺的誰的錢?

 

理論告訴我們,投資企業股權投資收益有兩塊構成,一是股息性所得(持有收益),一是資本利得(處置收益),簡單來說是股息+買賣差價。

 

那麼股息+買賣差價又是來自哪裡?我們追根溯源,股息收入毫無疑問來自企業的經營利潤(嚴謹來說是來自企業的現金流收入,因為有公司虧損時也堅持派息,不過這種情況是短期的,長期來看沒有利潤就沒有股息)。而買賣差價的收入,如果持有是長期的,那麼大部分買賣差價的收入也是來自企業的經營利潤,小部分來自市場給予的估值上升。

 

如果你的股票投資是長期的,那麼你的投資收益大部分的來源是企業的經營利潤,小部分是估值上升。如果是短期投資,那麼估值變化帶來的正或者負收益將對總體收益產生更為顯著影響。

 

隨之帶來另外一個結論,作為一個長期持有型的價值投資者應該更為關注公司經營的長期優勢,而不是將重點放在買便宜貨上。所以巴菲特從早期的買低估值的公司,到中後期轉變為更關注公司質量和護城河上,是有理論和數據支持的。

 

二,股票市場總體收益率

 

我們可以把上面那個例子中的公司看成一個國家的股票市場,因此,相應的結論是一國股市的投資收益大部分來源是其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小部分是整體估值上升。

 

為什麼總有人在探討股票市場合理估值的時候把GDP(國內生產總值)扯進來了?這是因為他們認為可以把GDP的增長近似看成上市公司的經營利潤的增長,來簡化計算整體市場收益,從而簡化估值討論。但是,這個簡化問題可就大了!!!

 

首先,一國GDP的增長率不等於一國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率。以中國為例,蘋果公司在中國組裝的IPHONE,出口都算進了中國的GDP,富士康等加工企業為了配合蘋果手機的產能擴大,大肆投資擴充產能,也算進了GDP,但是利潤絕大部分都被蘋果公司賺去了,這樣的水貨GDP和中國的上市公司利潤有個「毛線」關係?!(「毛線」是俗語,意思就是沒關係,咱這不是論文,口語話點,呵呵)

 

1999年巴菲特在《財富》雜誌上發表文章,題目叫《Mr. Buffett on the StockMarket》(注一)裡面用GDP來毛估估股市報酬率,但是到2001年巴菲特又在《財富》雜誌上發表文章,題目叫《WarrenBuffett On The StockMarket》(注二),裡面已經變成用GNP(國民生產總值)來毛估估股市的收益了!或許巴菲特也意識到用GDP來測算的漏洞太大!

 

巴菲特在其2001年文章中舉了幾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數字:

1964-1981年道指,指數幾乎紋絲不動,1964-1981的GNP增長率:373%。

1964年12月31日:874.12

1981年12月31日:875.00

 

1981-1998年道指,這一週期標誌著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牛市,1981-1998的GNP增長率:177%。

1981年12月31日:875.00

1998年12月31日:9181.43

 

巴菲特說「你不能用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差別來解釋這兩個週期裡股市的背離。在第一個週期,雖然股市慘淡,但是GNP增速是後一個週期的兩倍。」

 

三,兼答網友'歲寒知松柏'

 

網友歲寒知松柏是我比較喜歡的一位博客作者,特別是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文章,很有深度。

 

他剛剛發表了一篇博客文章題為《A股估值-做客鳳凰衛視資訊台》(注三),其中有個主要觀點是這樣的「由於我國過去30年GDP名義增長率高達16%,而最近5年A股的ROE也接近16%,那麼參照先前美國的估值方式,由於實施外匯管制,國外資本不能自由進入中國,所以A股的PE應該定為6倍才合理。」

 

我認為該觀點有待商榷,主要是邏輯關係和數據勾稽都有欠妥之處。

 

1,歲寒知松柏文中說「美國股票投資者在扣除各種稅收後(美國的股票資本利得稅和紅利稅平均在20%以上,其中短線交易及高收入者的稅率高達40%),由於平均PB在1.5倍以上,所以實際到手的名義回報率只有7%,這與美國過去60年GDP名義增長率7%基本一致。而美國股市過去60年的平均PE,恰好是7%的倒數,即14倍。」

 

我的看法:我看到的數據是,從1900到2000的這一百年,美國股票市場的名義收益率為10.3%,實際收益率為6.9%。這組數據來源自一本神書《投資收益百年史》(倫敦商學院,E.迪姆森,P.馬什,M.斯湯騰著),我認為該書可以與《證券分析》和《巴菲特致股東的信》並列為三大神書。

 

美國股市名義回報率10.3%和歲寒知松柏列舉的7%有一定出入,不知道其數據背景。

 

2,歲寒知松柏文中說「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主要參照物是GDP的名義增長率」「如果我們用絕對估值方法,比如用巴菲特最喜歡的現金流貼現估值(DCF),在確定貼現率時,其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主要的參照物最終也會是GDP的名義增長率。」

 

我的看法:有些研究文章,在確定貼現率時用GDP的名義增長率,或許歲寒知松柏受到誤導。首先,貼現現金流估值法(DCF)一般是用於公司估值的,用來分析整體市場或許不太恰當。而且如前所述,用GDP增長率來估算股票收益率也是頗為不妥。

 

 

注一: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9/11/22/269071/

注二:http://money.cnn.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2001/12/10/314691/

注三: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7a300f0102e106.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027

好股票還需要好買點——兼論中國平安的投資 gquanliang

http://xueqiu.com/2785004705/23712062
一項好的投資不但需要選擇好的標的,同時也要選擇好的買賣時點,我不太同意,只要是好的股票,隨時就可以買入。我們去逛街購物,還非常重視東西的性價比,那麼買賣股票亦然,如果一隻股票基本面很好,但價格已經到天上去了,是否還值得去購買?也許你認為,遲早會賺錢,高成長會消化高估值,但是你的投資收益率會下來不少,因為隨著業績的高速增長,PE是往下走的,可能一隻好股票,你拿了10年,收益也就50%多!相反,如果是一隻爛股票,但價格遠遠低於其真正的價值,是否就一定不值得買呢?也許你買了,可能短短幾個禮拜,就能賺50%。

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在別人恐懼時我要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我要恐懼」。我想這句話不僅僅說的是人性在投資中的作用,而更重要的是點出了做股票的買賣時點,在別人恐懼時,是出手買股票的時候,因為那時候再好的股票,可能都能賣出白菜價格,而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恰恰是該賣出股票的時候。

中國平安,是市場上公認的好股票,但這只股票是不是什麼時候都可以買,而且可以賺錢!實際上遠非如此,平安2007年3月A股上市,發行價33.8,上市當天46.79,當天漲幅38.43%,如果你上市當天買入,一直持有到最近,2013年4月27日,平安的復權收盤價42.03,持有6年平安的收益率是-10%,平安的盈利從2007年的150億淨利潤,增長到2012年的盈利是200億。平安的基本面肯定是比2007年更好了,但是長期投資的收益率卻是非常的低。我以前在別的文章中也說過,價值投資不僅僅是長期持有,這是個必要而非充分條件,比長期持有更重要的是對買賣點的把握!

具體到中國平安,2007年上市,當年是上一輪大牛市的中後期,市場對這只股票預期非常高,同時由於保險股的投資槓桿特徵,市場對這樣的股票,給予的估值也很高,當然當年的業績增長也非常高,所以上市後平安最高衝到150元,也就是說你上市當天買入,持有7個月後賣出,你的收益率是226%,這個成績在當時的牛市並不差!但是,如果你2010年10月份買入中國平安,那時候是平安最瘋狂的時候,當年的估值水平是75倍,大象跳舞的水平,那2008年你會非常地悲催。08年國內熊市,再加上海外富通銀行的投資失敗,以及國內天量融資造成的負面影響,平安是戴維斯雙殺,平安股價最低跌到20.3元!持有1一年的投資收益率是負的86%。如果你在08年市場最悲觀的時候買入中國平安,持有至今,你的收益率是100%,4年的復合平均收益率是接近20%,在所有A股裡面你可以排到前30%!這個成績也是遠遠跑贏大盤的,上證從2008年的1664.9,到現在也就漲了30%左右。

那麼好股票,到底該在什麼時候買入?最好是在「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時候,好股票在沒有被大家充分認識的時候,這個時候是最佳的投資時點!但是這個也有問題,因為「女大十八變」,如果你發現的不是美女,最終還是沒有被市場認可,你的收益率會很低,但主要是喪失的機會成本,因為你付出的價格較低,所以即使虧損也不會太大,你實際上損失的是你錯過了其他更好的股票。次優是在好股票出現壞消息的時候買入,如果你對自己的投資能力不是很自信,你可以投資那些市場公認的白馬,但要在白馬出現問題的時候,勇敢的買入,市場會你這種「白馬騎士」或者「雪中送炭」的行為,給予很高的獎賞,比如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中的伊利股份。如果你在哪個時候買入,你持有到現在,接近有10倍左右的回報!但這種行為也有個風險,就是你要看清楚上市公司當前面臨的困難是暫時性的還是持續性的,是可以恢復的,還是不可恢復的,如果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這個時候買入,恐怕是不合時宜的!再說說曾經的牛股蘇寧電器,2010年以前它創造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替代了舊有的商業模式,在資本市場上創造了一個奇蹟,而現在它可能正在被另一個商業模式——電商所取代,2010年10月份以來,公司股價下跌了60%!如果在這段時間買入,你的結果就是虧錢、虧錢,繼續虧錢!第三個就是觀察管理層和實際控制人(大股東)的買賣情況,一般來說,對上市公司的情況,誰最瞭解,恐怕管理層和實際控制人股東最有發言權了,如果他們在增持股票,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信號。當然,也存在,這些人是為了某些目的來增持股票,比如為增發融資護航,或者其他股東的壓力。我認為,隨著市場已經進入全流通的階段,產業資本先比金融資本更有定價權,如果他們認為股價低估了,就會增持,反正也會減持!有券商做過一個研究,就是大股東或管理層進行過實質性增持(比如個人超過100萬,股東超過1%)的上市公司,其收益率顯著高於大盤的收益率。當然也有反例,**鳥這家服裝公司,用過各種各樣的增持方式,但股價依然是往下,因為他們的增持,並非基於公司的基本面,市場認為他們是為了打高股價,從而讓有些股東撤退!

以中國平安為例,討論一下它的買點問題!上市以來,最好的買點有兩個,一是2005年之前,在港股上市的平安,那時候的平安是「養在深閨無人識」的時候,10多元港幣的股價,到2007年登陸A股上市後,市場給與的預期就非常高了,港股在上A股之前就漲了3-4倍了;第二個買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平安投資比利時富通集團,損失了228億元,顯然這對於平安來講,是個巨大的投資損失,但沒有傷及平安的根本,平安很快從這個事件中恢復起來,這時候你投資平安,也是個很好的買點。

那麼現在,是不是投資平安的第三個買點呢?從高管買賣角度,2012年6月,公司副總以41-42元的價格,二級市場買入了189.83萬股,耗資7800萬,另一位高管則以41.7買入了10萬股。目前上市公司股價39.81,已經低於了高管增持的價格!但是平安上市前職工和高管持有的股份在2010年3月分開始解禁,公司已經公告在未來五年內進行減持,每年減持不超過30%。從實際情況看,解禁以來,職工持股進行了三次減持,分別是2010年4季度,2011年1季度,以及2013年1季度,經過觀察發現,大部分還是減在相對高位,第一次減持均價62,第二次減持均價52,第三次均價48,但是第三次減持是在平安將員工股轉讓給所謂的戰略投資者之後進行的,而2012年5月份轉讓的時候,接受方號稱要長期持有的,這就傳遞了一個非常不好的信號!原因可能有:員工2002、2003年買入的股票,持有到現在,獲利豐厚,確實想套現,主要是為了改善生活,而不是不看好上市公司;第二,接受方可能也主要是為了獲取一個交易差價,或者是為了避稅等,可能還是要在二級市場上減持的,目前他們手裡還有4.59億股,180多億的市值,意味著未來的拋盤可能還是比較大!

如果平安在這個價位上繼續往下跌,是不是值得買入。我想讓大家看一組數據,2009年4月份平安股價42元,4年之後,平安股價還是42元(復權),平安2009年的盈利是138.8億,2013年平安預期的盈利是250億(去年是200億),盈利將近翻了一倍,每股淨資產2009年是11.57,現在是20.11,也幾乎是翻倍。每股內涵價值,2009年是21.1,到了2012年是36.1(按照公司年波披露的數據)。一般來講,保險股投資的最重要指標就是內涵價值,這個指標表明的是,即使保險公司今後不開展業務了,我現在買入這家公司,一直持有到所有的保單結算完畢,我獲得的現值是36.1,復合收益率是11%。但是如果這個內涵價值每年還在增長,因為每年都有新的保單進來,那你的收益率水平要遠高於11%。

平安每股內涵價值

查看原圖平安內涵價值增長率

查看原圖
再深一步,平安的壞消息過完了嗎?2012年平安總體較低的投資收益率,年報已經體現了,2.9%的收益率比中國太保還要差!2013年的可轉債發行,3月28日,已經通過了證監會的審核了。平安的保費收入,目前仍然有10%+的增長,基本消化了銀保渠道的下降,代理人成本上升等負面影響,還有政府打擊影子銀行及理財產品,會帶回來一部分保費回流。還有,目前市場從1949反彈以來,又回到了低位,大盤還會繼續下跌嗎?債券市場,因為最近的監管風暴,價格下跌還能持續嗎?我們再想想還有什麼負面消息沒有出來,一個就是所謂的減持,在目前40以下的價位,員工股還會減持嗎?大盤如果繼續暴跌呢,據年報觀察,平安已經下降了權益類投資的比重,目前在9個點左右,去年11個點,今年會加大對基礎設施類債權計劃、債券、定期存款等固定收益類的投資,今年的收益率要比去年還低,估計是比較難的!

到這裡答案就比較清楚了,有人說現在的平安就是2012年9月份的銀行股,如果QFii進來,現在是買銀行股,還是買中國平安呢,平安港股的價格目前是60港幣,合人民幣48元,而目前A股的價格是39.81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34

一個中國特色兼論機遇的價值 icefighter

http://xueqiu.com/1622002697/26932846
我們在分析中國市場時,一定要注意一個中國特色。

例如,以沈鼓、陝鼓為例,

「200億的市場規模被幾家巨頭所分割,而這些巨頭所形成的技術優勢又是在30年以前,因為國家的技術引進形成的技術側重而天然形成的,使沈鼓集團側重於離心式壓縮機技術,這個技術在石油石化行業被廣泛使用,而陝鼓要突破這個技術並且進入到沈鼓所主導的市場領域是非常困難的,單靠自身的技術積累顯然不行,若進行技術引進,沈鼓與GE已經有了合資關係」

其他還有中信重工所在的重機行業,中國的各種高端製造業,核電、高鐵、通信行業(TD、WCDMA、CDMA2000)等,都差不多。

中國處於通盤考慮,各種技術路線全都不放過,引入技術的都以國企為主,各有側重,造成現在大家各自負責一塊的現狀。

未來中國的投資增量下一個台階,這些國企要開始互相搶佔地盤,類似BAT三家互相切入,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搶地盤又談何容易,不搶地盤,大家都吃不飽,更完蛋。

我很贊同和君諮詢王明夫的看法,他提到:

「產業整合與結構重組是中國經濟的核心命題,是提升經濟的總體效率水平和保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條塊分割的宿命:杜邦可以從石油、煉油一直搞到化纖、塑料和醫藥。可是,我們的石油歸石油部、煉油歸中石化、化纖歸紡織部、塑料歸化工部、醫藥歸輕工部和醫藥管理局。產業整合是產業升級的前提,中國產業只有在完成整合的基礎上才能談得上升級換代。對一個志存高遠的企業來說,它的首選戰略應該是產業整合戰略,其次才是產品創新戰略。」

如果中國不全面改革現狀,中國的產業將繼續被政府操控,條塊分割,無法有效整合。產業無法有效整合,優質企業缺乏利潤,難以推動創新升級,轉型就是扯淡。

國際巨頭例如西門子、GE、IBM、ABB、羅羅等等,都是時代的產物,橫跨眾多領域,每個領域壁壘都很高,他們的協同效應很強。例如GE的電機、壓縮機、燃氣輪機,哪個不厲害。人家可以提供全面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你陝鼓、沈鼓怎麼競爭?

再說到基礎製造業,中國的差距依然巨大。譬如軸承。目前,高端軸承的研發、製造與銷售基本上被世界四大軸承巨頭即美國鐵姆肯、日本NSK、瑞典SKF,德國舍弗勒(FAG)所壟斷。

即使說到鋼鐵,老美的紐科鋼鐵如何?
鋼鐵行業薪資最高,工人起薪5萬美金,平均8萬,噸鋼人工成本行業最低

別說遠的,光說包裝機械,這種看起來最日常的機械了吧,我們看看歐美的實力。

利樂包裝這塊,年收入差不多1000億人民幣,人均產值4,5百萬人民幣。工廠裡幾乎2/3都是研發人員,幾乎每一個環節都配有工程師,而負責組裝的工人只佔到1/3

紛美包裝哈雷工廠的生產線安裝了馬汀MASB對接自動放卷機,該機型是世界同類設備中最複雜的設備之一,其具有14個驅動馬達,包括控制自動接紙部分的8個伺服驅動馬達,以及控制物料搬運與放捲軸動作的6個AC向量驅動馬達。瑞蓋文說:「MASB對接自動放卷機是一個為配合當今高速捲筒紙印刷機而設計的精密設備,旨在讓高速捲筒紙印刷機發揮最高效益。該設備除了高度自動化外,還設有閉路攝像與DVR監控系統,且大容量硬盤可儲存接紙單元監控影像並幫助故障診斷,另外還具有遠程監控的能力。」
  紛美包裝新工廠的投資以及安裝經驗是無與倫比的。洪鋼說:「
12年來,我們建立了3家新工廠,而馬汀公司讓我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的聆聽能力,我們所有項目的需求都是不同的,但他們能仔細聆聽項目需求,然後拿出一個妥善的解決方案,而且這些解決方案均考慮了效率、可靠性以及合理的投資回報,這就是他們為何能成為市場領導者的主要原因!」

你看看,紛美包裝生產的灌裝機的核心部件,用於生產無菌包裝的生產線的關鍵設備,都是國外產品。而紛美包裝的灌裝機,遠遠達不到利樂的性能。紛美灌裝機的速度為每小時7500包,還不太穩定。利樂灌裝機的速度已經達到24000包/小時了,並且生產過程穩定,很少壞。

就拿華為舉例。任老闆最新講話:
在中低端產品上,硬件要達到德國、日本消費品那樣永不維修的水平,軟件版本要通過網絡升級。高端產品,我們還達不到絕對的穩定,一定要通過加強服務來彌補。

說到汽車配件,中國的汽車配件是什麼水平?連汽車座椅都造不了。國產轎車的汽車座椅,全部都是合資的。汽車線束,90%都是國外巨頭。

說到傳統的閥門、儀表等等,照樣歐美巨頭高高在上。

說到發動機,汽車發動機,飛機發動機,柴油發動機,GE,羅羅,MAN,甚至博世等的高壓共軌等節能技術,哪個容易?說到登月,大家開始意淫超美了,看看SpaceX,你明白它的顛覆意義嗎?

原來跟朋友聊天,說了一句話,大意是「能力、經驗都是折騰出來的」,你有那個機遇、條件去折騰,折騰出來你就是老大。換句話所,機會窗非常關鍵,錯過了,很多時候就沒戲了。增量市場,大家一條起跑線上,藍海無限,賺錢很容易。要去進行存量切割,非得有金剛鑽才行,否則自己很可能被別人吞了。

過早去工業化的危險
大多數發達經濟體能夠取得如今的經濟成是靠什麼呢?靠得是聽起來沒什麼新意的工業化路徑。紡織、鋼鐵、汽車 - -製造業在傳統的工藝和行會制度破滅之後發展起來,推動農業社會轉型為城市工業化社會。農民成為工廠工人,對於這一過程構成支撐的除了生產率的提升還伴隨社會和政治組織翻天覆地的革新。勞工運動導致了現代大眾政治的產生,帶來政治民主。隨著時間的推移,製造業的發展逐漸讓位於服務業的興起。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製造業就業的份額最高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達到45%左右,然後下降到略高於30% ,這一水平一直保持到1970年代初,之後開始急劇下降。目前製造業佔全部勞動力數量略低於10 %。所有其他發達經濟體均經歷過工業化之後再去工業化的類似循環。

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不僅過程緩慢,而且去工業化進程的開始也大大提前。比如巴西和印度,這兩個新興經濟體在過去的十年左右表現相對好。其中巴西的製造業就業份額從1950年到1980年三十年間變化微乎其微,僅從12%上升到15%。自從1980年代後期,巴西已經開始去工業化,而最近的經濟增長表現也未能阻止或扭轉這一進程。印度的情況更加驚人:製造業就業人數於2002年達到高峰,即13 %,之後一直在下降。


未來一旦錯過機遇,發展中國家想發展工業都沒機會了。這就是機會窗的意義。一旦錯過,就不再擁有,空留悔恨。

滕泰說:
我做一個大膽的預測,製造業在50年後佔發達國家財富比例會降到10%以下。這個變化就如同農業現在在我們工業化大國裡在GDP總量裡都低於10%是一樣的。這個問題對於一般老百姓來說不太容易理解,再早的財富觀在農業社會時人們認為所有的財富多是來自於農業,歐洲有重農主義,吃的、住的、用的都是來自於地球的表層土壤,動植物繁殖的規律是財富的來源。在十六七世紀人們把財富範圍拓展到地球深層的礦石資源,包括石油、礦石等等。到了19世紀、20世紀、21世紀,工業化國家,我們吃的糧食、用的紡織品總量不但沒有減少,還增加了,但是這些東西價值只是佔不到10%。信息產業、金融產業和空間技術在擴展,我說的製造業的比重下降到10%以下,並不是說總量會減少,還是會照樣增加,但是另外一種形式存在的,服務業、信息業、金融業、虛擬經濟、空間技術等等產業規模會進一步擴大,而製造業還是交通、運輸等等主要的來源,但是比例會降的很厲害。在工業社會裡農業是被補貼的,在未來數字經濟時代,製造業就會成為負資產。要儘量爭取這個變化中領先,美國現在金融、信息第三產業已經佔到GDP的70%,製造業比例越來越下降。在財富分配鏈中怎樣領先,國家要有領先的戰略,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發展空間技術,這樣才能避免在下一輪國際分工中又落後了。

對於滕泰的預測,我從《一炮走紅的國家》中找到了一個證據:
中國作為出口製造大國的崛起,沒有減緩全球製造業的長期下滑(扣除通脹,製造業自從1970年在全球GDP當中比例從17.5%下降至16.9%)。中國僅是更快的吞噬西方國家在鋼鐵、電視、汽車和其他製造品方面的份額。

很好的數據,印證了滕泰認為長期來看製造業將像農業一樣邊緣化的觀點。從《奇點臨近》等書來看,未來經濟虛擬化不可避免,這一切都指向製造業份額的長期下滑。也意味著中國工業化的時不我待。未來十年,中國製造業如果不能上一個台階,隨著老齡化的嚴重,以後機會就不大了。

回到文中開始的結論,中國過去多路線、全面引進技術路線的做法,長期來看是對的,確保了中國工業體系的建立,但是,對於投資者就不是好事了。不要覺得大國重器就有投資價值。

那是不就不投資製造業了呢?那顯然不是。投資是價值和價格之間的套利。

對於製造業的投資,我們要考慮到幾點:

1.行業整合和轉型的難度

不要覺得陝鼓會成為GE,正泰電器會成為ABB,邁瑞會幹掉西門子,難度很大很大。
中國國企各佔一個技術路線的現狀,更加劇了這個難度。轉型成功的是少數,更多的都完蛋了。

[張國寶]:最近由於工作關係,我到美國去看什麼呢?我們第三代核電的一個最關鍵的部件組泵,組泵就跟人的心臟一樣,核電站也是這樣,從它開始運轉,它裡邊的泵就不斷的泵,就好像把人的血液在身體裡循環一樣,一直到核電站退役都在工作,如果它不工作了,心臟就不跳了,可見這個工作的重要。一瞭解這家公司,他的創始人是發明飛機的懷特兄弟,發明飛機以後,他自己就設立了一個飛機製造廠,曾經在美國歷史上是美國第二大企業,但是現在這個EMD公司很小,後來波音這些飛機製造企業起來以後,他就競爭不過他們,就改為生產汽車的某些零部件,當然也是很重要的零部件。後來轉到現在,生產核電站的組泵,當然也是技術含量很高的產品。但是企業的規模和當年來講已經小了很多。所以我就有一個很大的感悟,在工業領域當中要當一個百年老店,我感到實在太難了。

2.顛覆式創新

科技更新換代很快,很多產業,一旦產能淘汰,就沒有整合併購的價值了。

我們舉個例子。為什麼美國現在鋼鐵業只有紐科這種廢鋼短流程的企業做大了。因為廢鋼短流程煉鋼的成本遠遠低於鐵礦石長流程煉鋼的成本。所以在美國廢鋼存量巨大的情況下,老的產能都沒用了,而紐科這種新一代顛覆模式的鋼鐵企業才能做大。看起來還是鋼鐵行業,但是「湯沒換藥已經換了」。

再說航運企業,馬士基都已經在上3E級18000TEU集裝箱船,你中國遠洋這些敗家子,在泡沫高峰大量造一批老式的船,船造好了卻淘汰了,還負債纍纍,你不死誰死?你死好幾回了人家馬士基還年年有利潤。

為什麼市場願意給藍海市場巨頭高估值,而給格力這種企業低估值?我是表好胚兄對此認識很深刻。其實跟我前面說的是一樣的,增量市場最值錢,存量市場要打折扣,潛力小又難啃。

我很久之前寫文說開山股份可以看好,但不用太看好,提到了它只有螺桿膨脹機是增量市場,其他都是存量。結果今年就炒螺桿膨脹這個增量產品,估值上去了,翻了幾倍。

市場很聰明。我們要去認識到背後的邏輯。

當然,我本質還是偏向於保守的。我選擇的股票,例如華海藥業,紛美包裝,甚至未來準備介入的TCL,說白了都不是藍海型,增量型,都是老二挑戰老大,估值估計都不會太高。好在這幾個行業的增量、存量都很巨大,所以相比一般的製造業,還是會好很多。

很多價值投資、逆向投資的投資者,喜歡圖便宜,抄底,你會發現,除非你抄到類似紐科鋼鐵這種表面上是普通鋼鐵其實已經是升級換代鋼鐵股的公司,你抄到的就是該淘汰的產能,有什麼用?那麼多抄底航運股、輪船股的,我看到頭來都會後悔。

3.跨界整合

當然,我們也不能悲觀,江山代有新人出。

邱毅:當然不。很多頹敗產業又有機會起死回生,在於跟找到新的發展契機。夕陽產業A加上夕陽產業B,有可能等於朝陽產業C。比如LED行業,曾經在台灣紅極一時,是高科技高利潤的代表,但很快就沒落了,吳宗憲的LED公司都破產了……但LED跟農業現在結合起來,反而又變成了最新興的行業。如果用網絡的高科技,用高科技控制它的濕度、溫度,用LED作為植物工廠的日照,通過高科技嚴謹控制日照、溫度、濕度、二氧化碳濃度,通過種苗廠把幼苗移過來,就可以在無毒室裡面培育出青海、西藏的冬蟲夏草,這是植物工廠,又叫城市農業,它叫綠金行業。它的投資回報率是非常高的。城市農業、植物工廠跨領域的科技整合,甚至突破了大自然的限制。

  再比農業,農業在台灣早就不是支柱產業了,但是現在的趨勢是將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發展出的「觀光農業」再次成為熱門行業,農業的新價值再度被開發出來了。

  有句話說,沒有夕陽企業,只有夕陽行業。跨領域的科技整合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取其他行業之所長放在你的行業裡面,創造你這個行業的新的生命。

今年A股市場已經有炒跨界整合的意思了,聰明的資本已經早開始運作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05

小姑娘最好能不死---兼論治疆方略 思想花園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4/03/blog-post_5.html
昆明慘案被轉新疆小姑娘的命運,無疑將對新疆問題的處理解決影響深遠----如果她經公審,公開處決,漢人雖然解氣,但將為維族極端份子塑立一位聖女式的民族英雄,啟發更多的黑寡婦前仆後繼。歷史告訴我們,從法國貞德,韓國金重根,以色列立國,都告訴我們,這樣的烈士一旦出現了,都是後患無窮。

反過來,如果她能被感化,公開懺悔,去維族區,全國,甚至全世界,現身說法,自己如何受矇蔽,那對東突將是一枚重磅炸彈,威力無窮。

上個世紀,北韓女間諜製造飛機爆炸,導致200多南韓人喪生,被抓獲時試圖自殺。但她還是獲得特赦,全國上電視懺悔,最後還和審訊她的安全部官員結為夫妻。這是南韓在宣傳戰攻心戰上的重大勝利。

特赦這位小姑娘,在目前民間氣氛無法做到,但應該最多判死緩。然後在漫長歲月,通過家人,族群慢慢攻心,成為民族和諧的重要資產。如果有重大貢獻,也可以特赦,成為佳話。

這是複雜而重要的系統工程,應有專門機構進行。然而,今天云南省委書記迫不及待公佈,小姑娘已經開始交代了。無疑將令往後的工作陷入被動。

新疆問題,涉及國家安全,怎能由地方政府來處理?在美國,這樣問題肯定是由國土安全部門統籌的。云南的粗暴做法,正暴露出為什麼中國的新疆治理會失敗,就是沒有用心。

(2)

新疆治理失敗,恐怖份子越來越多,範圍越來越廣,讓人難以理解。

維族信奉的教義並非原教旨主義,是比較溫和的。極端主義在族內沒有市場,而中央對新疆投放的人力物力越來越多,怎麼還會出現那麼多成建制的恐怖份子?

究其原因,是中央的新疆政策思路陷入嚴重誤區, 或者說,是被利益集團嚴重誤導了, 片面強調經濟發展, 等於是在做無用功,甚至導致情況惡化.

從全國利益來說,新疆所需要的並不是發展,而是穩定。而新疆是資源經濟,就算不發展,財富也是埋在地下,對全國利益無損。

由於文化原因,維族人的經濟意識遠較漢人落後,片面強調經濟,維族人並沒有受惠,反而因為貧富懸殊加劇,更加刺激極端思維。中央近年來大幅增加對新疆援助,實際並沒有落到維族人頭上,而大都為漢人利益集團瓜分。

有一組數據讓我震驚,新疆清真寺的人口比例是每500人就有一座,遠遠高過中東的每1200人一座。新疆清真寺的數目,是當地中小學的三倍。

在唯經濟論的指導下,中央在新疆投入的大量資源,都用在經濟活動領域,而屬於精神層面的學校,民生的醫院,文化的文體設施,則無人問津。漢人都是來發財的,沒有人會想來這裡教書,行醫,傳播文化。

應該如何治理新疆?

首先,應該避免讓新疆政策受當地漢人利益的劫持----他們只是很小數的團體,和全國的長治久安相比,微不足道。

其次,錢要投到真正需要的地方,用在當地民生,教育,文化。高薪從內地聘請大量人員,從事這些工作,也促進融合。

最後,鼓勵維族的經濟造血功能,對民族企業免稅,扶持當地工商和企業家,予以向上,充滿希望的土壤。有了自信和尊嚴,極端主義自然沒有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281

歡聚時代向何處去?對於YY娛樂業務的分析、兼論在線教育轉型 發福的少年

http://xueqiu.com/1806751184/29183192

一、引言


這個市場真的非常難以預測。

從本質上來說,YY娛樂是群眾路線的草根化娛樂業——估計整個市場刺激出來從業的主播超過兩萬人。大家談YY在這個市場上的護城河,最有說服力的就是YY能夠實現用戶之間的互動以及更強的用戶粘性。大家說,YY跟其他視頻秀場相比較,獨特之處是它在遊戲語音市場上的地位。在我之前轉載的一篇日誌裡,可以看到YY用戶群發展的初始階段裡,魔獸世界等大型PC端網絡遊戲所產生的公會對於建立和組織YY用戶社群的重要作用。這個很像經濟史和發展經濟學中所強調的歷史的路徑依賴 (path dependence)以及原有的社會組織結構對於塑造新的社會組織結構的重要影響。我們知道,百度上的魔獸世界貼吧代表著年輕一代互聯網草根用戶社群(俗稱「屌絲」,作者故意不使用這個詞,避免價值判斷),而YY的用戶群也正是這個群體。YY早期的爆炸性增長與此極為相關。

YY現在已經高速發展了幾年了,是否對於這個市場的發掘已經到了瓶頸?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回顧一下YY的娛樂業務。

二、業務回顧與淨網行動的影響

YY的娛樂頻道包括音樂、聊天和舞蹈幾部分。最近淨網行動風聲緊,YY已經禁止了舞蹈——所有主播一律不能跳舞,這個是百分之百的事實。在上週的業績發佈會中,管理層並沒有詳細地討論政策變化的細節。關於淨網行動對YY的影響眾說紛繁,但是中肯地說,肯定有影響。稍微去YY直播間實地調查一下就可以發現,一部分頻道激勵用戶付費送禮物的策略就是通過送禮物比賽的方式,贏的一方可以跟主播節目後一對一視頻等等。而之前盛行的「踢人遊戲」,也是通過激起用戶的求勝心,來實現誇張的送禮物付費。最近「踢人遊戲」被YY自覺嚴厲禁止,這在2014第一季度的業績發佈會上管理層已經證實。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把對用戶消費的刺激分為兩種:(1)有機地 (organic). 即主播通過和用戶的交流,讓用戶喜歡上她的性格,慢慢建立一種情感的聯繫(emotional affiliation)。這種方式其實是對用戶創造價值的——主播用自己的勞動,緩解了用戶的孤單寂寞冷。這實際上也是娛樂業的一個共性,想想那些偶像天團,他們對粉絲的價值也是同樣的道理,只不過YY的主播們更草根更親民。(2)非有機的. 主要包括主播通過更簡單粗暴的色情撩動,讓用戶付費。例如坐在那兒讓用戶送禮物,送到一定程度承諾去換一件衣服、露一點什麼。某種意義上說,之前的「踢人遊戲」只能是介於二者之間的業務——它給草根土豪提供了一種露骨而「廉價」地炫富方式。但是這對於普通用戶而言,有多少樂趣卻不得而知。這大概也是為什麼許多用戶提到YY都用一個「坑」來形容。我必須承認,我不是真正的YY用戶,只是因為投資才進去調研的,所以我的觀察也有限。

下面我們看幾個材料:

1. 娛樂直播間視頻管理方法——2013年3月
http://www.yy.com/1112/189025820460.html

2. 對違反《娛樂類視頻直播管理方法(試行)》主播處罰公示——2014年4月
http://www.yy.com/1112/189025820460.html

視頻房間最低穿衣標準如圖

查看原圖—「穿著過於裸露的服裝進行表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服裝:內衣、泳裝、透視裝、肉色緊身衣、爆乳裝 扣12分
—「赤身表演或者將臀部、大腿內側、胸部等不適宜外露的部位展示在視頻上。扣51分
—「遊客在頻道內發佈侮辱性,攻擊性,色情淫穢文字(包括不限於:去死、主播是個醜八怪、主播是個飛機場、主播脫衣服吧、給爺露個大腿、毛、濕、干、洞、捅、射、插、鳥、以及一些黃色網站外鏈等等)場控應立即將遊客踢出頻道或封字。 扣2分

總的來說,YY在此次淨網行動之前就有嚴密的色情和低俗控制體系。採取的是扣分制度,即對於不同的違規行為賦予不同的扣分數量,每月考核懲罰。YY管理層在2014年第一季度業績發佈會議上說的,YY有自願地與文化監管有關部門分享監控數據應該就是指每月的舉報和處罰數據。

我們可以相信,YY和文化部一直有著良好的溝通,並且有融洽的合作關係。例如,2014年05月08日網絡遊戲公會聯盟成立大會,就是在在YY語音8035號房間直播進行;文化部文化市場司網絡文化處處長李建偉、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常務副主任郝向宏出席。(http://game.people.com.cn/n/2014/0508/c40130-24993591.html 

此次「淨網行動」對YY到底有多大衝擊,我們可以在下兩個季度的業績中看出來。我的預測是,禁止跳舞和禁止「踢人遊戲」等政策還是會有較大的衝擊,並且將明顯在下兩個季度的季報中得到體現——娛樂業務營收增速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之下,YY能夠達到的業績將代表著其可持續地有機地實現的業績。


三、從「手機黨」看YY娛樂的潛在瓶頸和轉型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細節,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瞭解YY的潛在瓶頸和轉型。我第一次去YY調研用的是手機,安裝了YY的app. 網控要給我上「馬甲」,但是我一不知道什麼是「馬甲」、「爵位」,二是發現大家交流時有些障礙——我找不到他們說的那些按鈕,他們發來的截屏的界面和我的也不一樣。後來才知道,他們都是用PC端的YY軟件在操作,這些操作我即使在電腦網頁上也不能完成。後來大家搞明白以後,工作人員說,原來又是一個「手機黨」。YY娛樂從去年開始探索移動端的轉型,2014年第一季度的業績發佈會上,管理層也談及了這個問題:

我們是從2014年第一季度起開始的移動端的變現。我們在財報中也提到了,移動端的變現情況要遠遠好於我們的預期水平。無論是用戶數還是收入數都是如此。第一,我們也對用戶行為進行了觀察。如果你看數字的話,顯然目前移動端用戶的ARPU值還是比較小的。由移動端貢獻的收入在全部娛樂收入中還只有8%的比重。然而,在全部移動端用戶中選擇為虛擬物品進行支付的用戶已經達到了24%。所以,移動端的ARPU值會比PC端正常的ARPU值較低。第二,從過去的經驗看,用戶會在PC端花費較長的時間參與到平台的活動中來。移動端用戶所花費的時間一般都比較短。這是移動端用戶和PC端用戶在行為上最為顯著的差異。

"In addition, 24% of all online entertainment paying users use mobile to pay for virtual items. Of these paying users, 1 in 3 use mobile exclusively to pay for music and entertainment."
(24%的付費用戶會使用手機付費購買禮物。在用手機付費的用戶中,有1/3是只通過手機付費的——這部分是純粹的「手機黨」。也就是說,純粹的手機黨佔總付費用戶的8%——這部分用戶是典型的非傳統PC端用戶,很有可能他們從來沒有體驗過PC客戶端,從而也難以深入參與公會組織和活動。)

總的來說,移動端用戶中應該有非常大的一部分沒有使用過PC客戶端。這部分用戶的階層背景、消費習慣、消費需求大致和典型的PC客戶端有一定的區別。對於這部分用戶,YY不一定能夠順暢地把他們收編成傳統用戶那樣的重度粘性客戶群——他們可能沒有那麼強的在YY中的社交需求,他們不一定會熱衷於公會活動,不一定會沉迷於在YY中構建的虛擬社群。對於他們來說,他們可能喜歡的是某個主播、喜歡的是某個節目;總之,YY的傳統殺手鐧(YY內公會等虛擬社群結構)不一定對他們很奏效。最後,一個小細節:YY至今還沒有出Mac版的客戶端;這在意料之中,卻又反映了不少問題。

四、1931?

以上的論述,我們看到,YY在已有的娛樂業務中或早或晚都會遇到瓶頸,不得不拓展「互聯網草根用戶社群」之外的用戶群體。然而,這種拓展要成功,一定要調整其產品和服務的形態——你很難讓都市白領去享受和富士康工廠區小青年一樣的內容。風靡亞洲的偶像少女天團AK48-AKB48則是YY目前選擇的方向之一,YY組建中的美少女天團叫「1931」。我們需要佩服YY的未雨綢繆,畢竟,從戰略轉型上來說,這是正確的方向;然而,這也意味著YY要從做平台轉向做內容,從互聯網進軍娛樂圈。

我們知道,史玉柱可以從做腦白金進軍網絡遊戲——靠他驚人的組織能力和執行力。同樣,YY也可能潛在地顛覆湖南衛視的「超級男女生」。但是,這是從一個熟悉的領地拓展到一個未知的領域。我們可以期待YY的劇變,然而,我們沒有理由要求市場提前確認其轉型的成功。是的,市場是現實的,尤其是在熊市之下,市場不喜歡故事。


五、從「娛樂」到「教育」:順水推舟,還是白手起家?

同樣地,YY向在線教育的轉型也是和1931一樣性質的轉型。這個轉型跨界的程度要比1931有過之而無不及。

我們首先想一想:在線教育到底要教什麼?
(1)應試為導向的英語教學,如新東方、環球雅思等
(2)應試為導向的中小學課程,如學而思、新東方、各種補習班等
(3)就業為導向的IT技能,如達內教育、百度度學堂等
(4)興趣愛好提升修養為導向的通識教育,如網易公開課、各種名校為支撐的在線課程

前三類是實實在在的學習,將最終的結果——考試或就業。首先,這需要學生是自我驅動的,絕非傳統地上YY娛樂看看女主播一般休閒娛樂。其次,如果要靠互動來實現教學目標,它所需的互動遠遠大於YY娛樂現有的互動程度。在當下的YY娛樂直播間,互動其實是有限的,我們想一想,一個有上千人的頻道,光靠文字打字,能有多深入的互動?如果是教學的話,極有可能需要語音互動——就像課堂上的學生提問一般。如果沒有這樣的互動,來YY在線教育和去網上下載視頻教學光盤又有什麼區別?

第四類則更有其娛樂屬性。我們可以參考CCTV曾經風靡的百家講壇。但是,我們歡迎於丹易中天,卻要警惕袁鵬飛——談天說地可以,但是不能觸碰政治。我好奇的是,多大程度上,像於丹和易中天這樣的老師願意一場一場地在線講解,而不是選擇錄製課程?YY娛樂當下對主播的獎勵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主播必須持續做節目才行,錄製視頻是沒有用的。

YY管理層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業績發佈會上是這樣談YY教育的盈利模式的:

我們希望通過把類似於強化班這種學生最在意的環節免費的做法而讓學生能夠大量的聚集到平台上來。老師們能夠在這個平台上提供各種各樣的服務,開展各種各樣的業務。至於老師們提供的這些服務項目是否會收費,其實最終是要看老師們之間的競爭和老師們自己的意願的。所以我們主要還是在做這個平台。未來肯定會有很多很多收費的服務出現在平台上面。這樣的話,其實就是說我們通過把關鍵業務免費來吸引巨大的流量,然後在這個流量的基礎上由老師向學生提供各種各樣個性化的服務。然後我們會和老師進行分成。以上就是我們的長期盈利模式。

如果要走高端路線的話,或許可以吸引一幫名校的學生,教各種課程,有如instaEDU現在做的一樣(http://instaedu.com/)我進去一看,老師清一色名校學生,教的課程也是幾乎涵蓋了大學各專業基礎課程。

總之,之上的分析是發散性的。具體的分析需要更細緻:要讓平台獲利到底需要怎樣的課程規模?怎樣的學生人數?怎樣的費率?不過,我們也不要過於悲觀,我們要相信市場的力量:重賞之下必有勇士,市場創造奇蹟。


六、結論

首先,我們不應當期待YY娛樂在傳統上的增長速度會長期延續下去——YY娛樂在現有草根市場上的規模或許將逐漸飽和。尤其是當下視頻秀場競爭激烈,六間房、9158、包括現在的網易播播等等,大家都喜歡這個商業模式成熟的業務;競爭或許將使得YY在和主播的費率分成中做出讓步。另外,如果以1931為代表的新興內容不能脫穎而出,其現有的業務很難不受到一次一次的淨網行動的影響。接下來兩個季度的業績對我們進一步瞭解市場和YY娛樂至關重要;我覺得不排除增速會明顯放緩,瓶頸顯現。

其次,在線教育競爭也是非常激烈。YY原有的社交網絡殺手鐧不一定可以延伸到在線教育。YY教育現在處於研發期,戰略正確,但是最終成效仍然有高度不確定性。

最後,我們也要想一想,YY的護城河到底是什麼?對於當下互聯網的白熱化競爭之下,市場環境和用戶習慣日新月異,很多時候,我們只能寄希望於公司的組織結構和戰略眼光能夠在動態的市場中抓住每一個機會演化出新的競爭力。YY當下的轉型,未雨綢繆、高瞻遠矚,沒有讓我們失望,但是,是否一定能成功?我們必須要打一個問號。同樣,市場也會打一個問號,這也將在估值中體現出來。對於YY的鐵桿多頭而言,(如 @梁宏--500刀小YY ),我只能說,市場是公平的,高風險有高回報——有的人在二級市場做的穩健理財,有的人做的是風險投資,兩個領域中的成功者都值得敬佩。

------------------

免責聲明:

作者係獨立研究員、加州理工學院經濟學博士生。

作者持有極少量的YY多頭倉位。

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需自行承擔風險。

如需引用、刊發或轉載本報告,需註明出處,且不得對本文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


------------------
附件:

娛樂直播間視頻管理方法 



2013年3月15日


 一、 概述

  為維護YY娛樂頻道的基本秩序,促進YY娛樂頻道視頻直播健康發展,現根據《頻道視頻直播管理條例》制定本條例。本條例適用於所有YY娛樂頻道視頻直播及其視頻主播。

  此條例僅適用於個人視頻直播間,由於97、98頻道屬於官方節目頻道,需要對視頻內容進行試點表演,且節目內容由官方人員負責審批並對違規內容進行監控暫不適用此條例。即,主播在97、98參加節目時表演的內容不全部可以在個人視頻直播間表演,詳細參照第二點。

  由於金牌頻道以「節目」為主要經營內容,以公司化公會為經營主體。鑑於節目的表演需要,「金牌頻道」允許多人輪流上麥視頻表演,且經過官方審核通過的節目可以表演舞蹈、雜技等內容和出現特殊的表演道具。「金牌頻道」視頻管理規則詳見稍後出台的「金牌頻道管理條例」。

  

  二、 娛樂類視頻直播內容違規定義

  (1). 在進行視頻表演時抽煙、酗酒。 2分

  (2).遊客在頻道內發佈侮辱性,攻擊性,色情淫穢文字(包括不限於:去死、主播是個醜八怪、主播是個飛機場、主播脫衣服吧、給爺露個大腿、毛、濕、干、洞、捅、射、插、鳥、以及一些黃色網站外鏈等等)場控應立即將遊客踢出頻道或封字。 2分

  (3).在直播間以文字、語音等任何形式宣傳外站視頻平台。4分

  (4).主播視頻直播時連續爆粗口或持續謾罵。 8分

  (5).在視頻直播時主播本人長時間不出現在視頻畫面中。 4分

  (6).2個視頻直播間(一經發現運營強制解約最近申請的直播間)。 6分

  (7). 主播衣冠不整、不文明、不雅觀、反串,以及男性赤裸上身、等容易引起觀眾反感的形象進行視頻表演。10分

  (8).主播穿著國家行政機關人員工作制服進行直播。6分

  (9). 主播演唱帶有黃色、擦邊、涉政等違禁信息歌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歌曲:《小蠻腰》《八連殺》《飛向別人的床》

  《吹喇叭》《18摸》《縱慾》《我愛台妹》《少女的初夜》《草泥馬之歌》《脫掉》《差不多先生》《老子說大姨媽》《嫁衣》《縱慾》,絕世小攻系列,帶粗口的, 與政治有關的,帶黃或者暴力的歌曲)。 6分

  (10).主播或連麥者在直播間發表涉黃、涉政、低俗言論;模仿各種帶有性挑逗的聲音。 10分

  (11).視頻直播時播放錄像、電影、電視以及主播本人不擁有版權的內容 6分

  (12).在直播間的子房間進行視頻直播。8分

  (13). 穿著過於裸露的服裝進行表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服裝:內衣、泳裝、透視裝、肉色緊身衣、爆乳裝 12分

  (14).視頻直播時跳舞或躺在床上直播 8分

  (15).通過模仿色情動作或進行自我撫摸、並企圖暴露敏感部位等引起性挑逗的行為。 20分

  (16).直播間非主播本人使用(包括使用視頻截圖功能進行轉播他人視頻。) 16分

  (17).在進行視頻直播時打網絡電話 18分

  (18). 在處罰期間的視頻主播本人,通過借用、重新申請新視頻直播間等任何方式進行視頻直播。(若此期間使用的直播間仍然為同一個主頻道旗下的,則主頻道扣分翻倍。主頻道當月發現3次此類操作停止一個月直播間申請資格)20分

  (19). 表演脫衣舞等具有挑逗性的表現形式。 40分

  (20). 主播與他人同時相互撫摸敏感性動作以及床上任何撫摸形式的表演。40分

  (21). 赤身表演或者將臀部、大腿內側、胸部等不適宜外露的部位展示在視頻上。51分

  (22). 其他違規視頻表演包括但不限於以下示例: 51分

  a) 不得在房間做高危動作。(包括:晃動管制刀具、槍支、高仿真槍支)

  b) 不得做危害他人身體或者自身身體的行為。

  c) 不得在房間內傳播毒品及傳銷等。

  視頻房間最低穿衣標準如圖

查看原圖
  備註:《違規頻道/人員管理規定》第二章中的禁止內容,《頻道視頻直播管理條例》第二十九條中的禁止內容也適用於YY娛樂視頻直播

  

  本規定解釋權歸YY娛樂運營團隊所有,YY娛樂運營團隊有義務將之不斷完善並及時公示。

  

  三、 娛樂類視頻直播/視頻主播違規處罰

  1. 本管理條例使用範圍

  適用於YY娛樂頻道中有娛樂視頻直播的頻道及其簽約視頻主播。

  2. YY娛樂頻道/視頻主播管理規定

  視頻直播間處罰採用扣分制度,違反相應規定會有相對應的分值,各分值代表一定的處罰方法

  • 違反規定的視頻主播處罰:

  視頻主播違規根據第三點——娛樂類視頻直播內容違規定義及相應扣分分值,進行扣分。扣分年每6個月清零一次

  • 違反規定的頻道處罰:

  旗下直播間扣分,主頻道扣一半分。扣分年每3個月清零一次。

  3. 扣分分值對應的處罰範圍

  • 視頻主播處罰:

  1——4分,停止直播5分鐘

  5——8分,停止直播2小時

  9——10分,停止直播12小時

  11——14分,停止直播24小時(1天)

  15——19分,停止直播48小時(2天)

  20——30分,停止直播96小時(4天)

  31——40分,停止直播168小時(7天)

  41——50分,停止直播720小時(30天)

  51分以上,永久取消直播資格

  

  視頻主播在哪裡收到處罰通知:

  1、當視頻主播被處分時,主播會在頻道內收到系統彈窗提醒原因及時間,處罰結束後重進頻道即可重新開始直播

  2、當視頻主播被處分時,主播將在個人中心→通知中,收到提示:「您因違反《娛樂類視頻直播管理方法》第x、xx條,被停止直播XX小時,您目前總計扣分XX分。」

  • 頻道處罰:

  累計扣20分,7天內該主頻道下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即旗下所有歌手不能申請直播間)

  累計扣30分,7天內該主頻道下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即旗下所有歌手不能申請直播間)

  累計扣40分,取消排行資格7天,7天內該主頻道下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即旗下所有歌手不能申請直播間)

  累計扣50分,取消排行資格7天,7天內該主頻道下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即旗下所有歌手不能申請直播間)

  累計扣60分,取消排行資格15天,15天內該主頻道下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即旗下所有歌手不能申請直播間)

  60分以後每增加10分,取消排行資格15天,15天內該主頻道下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即旗下所有歌手不能申請直播間)

  累計扣100分,永久取消所有試用直播間名額,回收旗下所有視頻直播間

  

  • OW在哪裡收到處罰通知:

  1、每週YY運營團隊會在每週五http://m.yy.com/zone/notice/index.html#tag_punishList  此頁面公佈當週被扣分的主頻道,處罰時間以公告發出為準。

  2、主頻道旗下主播被處罰時,OW將在頻道中心→通知中,收到提示:「您的簽約歌手15879454(讀取暱稱),因違反《娛樂類視頻直播管理方法》第X、XX條,被停止直播XX小時。

  

  四、 娛樂類視頻直播頻道內容監控義務

  1. 擁有視頻直播的YY娛樂頻道的監控義務:

  (1).單個視頻直播間在進行視頻直播時,必須有場控在線值班。

  (2).場控一旦發現視頻直播中有主播違反YY娛樂頻道視頻視頻直播內容違規定義,應在1分鐘內及時處理。

  (3).遊客在頻道內發表色情性,侮辱性,挑逗性等語言時場控應立即將遊客封字或踢出頻道。

  YY娛樂快速入口:

  YY星級公會管理條例

  YY視頻直播間申請

  YY偶像申請

  YY超級偶像申請

  

  YY•ENT(YY娛樂團隊)

  2013-03-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719

做投資:思路為王,不因漲喜,不因跌悲(兼論軍工思路) 西點老A

來源: http://xueqiu.com/1512170192/32514040

其實股票漲起來之後是最不合適大談“價值”和“信心”的,一不小心就套在了階段性高點上,可是人氣低迷之時,往往是市場最安靜的時候,網站、論壇、吧、群等等,都是一片寂靜,這是人性的基本特點,漲的時候人人興奮,跌的時候多數都變成沮喪。昨天去北京的香山欣賞了一天的紅葉,登高望遠,很有一番感觸,很多時候是,不論做什麽事情,都是“思路致勝,信念致勝”——任何事情做之前,都要想清楚,不斷問自己,我的想清楚了?我真的有信心?Any Time?
      再次重申軍工板塊的選股思路:三條主線,三個角度,不因漲喜,不因跌悲,做好策略。
軍工板塊持續超預,思路還是那幾個:
1、資產註入和改制的先鋒隊: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北方創業(SH600967)$ $北方股份(SH600262)$ $光電股份(SH600184)$ $華錦股份(SZ000059)$ ,2、軍工信息化:,北鬥,雷達、紅外,$華力創通(SZ300045)$ $合眾思壯(SZ002383)$ $四創電子(SH600990)$ $國睿科技(SH600562)$ ,
3、無人機:$洪都航空(SH600316)$

     這幾個月反複強調的幾個軍工長線布局思路,股票很多,但是思路是一貫的,低迷的時候,該布局的時候,你在恐慌,行情起來的時候,你怎麽辦?放棄 OR 追高 ?

前期軍工思考系列回顧:
《前海開源 王宏遠:軍工未來10年就是房地產過去10年》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548488
《給自己一份耐心,花自然會開——持倉小結和布局展望》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705571
《持股簡評:熬人!》http://xueqiu.com/1512170192/30855287
《中金北京策略會紀要:最濕的雪,最長的坡道,滾出財富雪球》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039756
《寵辱不驚,從丈量自己的能力圈開始》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064367
《對“軍工股炒作邏輯”及”秋季行情“的一點看法》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101462
《曾令波:中國式成長股投資——大風起兮雲飛揚》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143937
《九月軍工:留一份清醒,留一份醉》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237756
《軍工風格切換,預期之中,意料之外》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267380
《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軍工股已經吹響了撤退的集結號!》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312772
《中信建投軍工組 —— 軍工新材料主題交流會》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390118
《致謝和反省:股市為什麽那麽難?看對,更要做對!》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436979
《西點軍工:國慶獻禮,兼論軍工牛股該怎麽挖掘?》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487367
《國慶節期間加班研究兩個股票》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530042
《中科院改革深化拉開序幕 掘金中科院概念(附股)》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669648
《中信建投 北京:軍工高端論壇紀要和解讀》http://xueqiu.com/1512170192/3178131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61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資本意誌改變中國----兼論股市的多線邏輯 二月立春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2vesu.html

 一直有本文題目這樣的感慨,與資本市場相處越久,了解中國的歷史和近現代史越多,這個感覺就越是強烈,那些沈屙淤久的觀念和守舊慣性,被舉重若輕的一一破解,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史,走到今天,已經進入到縱深階段,也是最具成敗意義的關鍵階段,可以說,只準成功,不許失敗,也失敗不起!

 

2012年,我曾和朋友說現在的股票市場可比2002年的房地產市場,中國經濟的蝶變,必須有一次資本市場的大爆發做背景,若成,就是新天地,反之,就是拉美化二十一世紀的再版,好一點也就是延續日本在頂峰之後的走勢;今天我們看到這個事情正在進程中,它絕不是一次簡單的牛市,按照許多人教條式的理解,如今經濟狀況本身也不允許出現什麽牛市,沒能熊市就不錯了,大多數活躍在各類媒體上的財經從業人員,專家半專家們,都對資本市場的邏輯做簡單化解讀,這種機械與教條是死讀書的產物,用這種見地來判斷市場與經濟肯定是錯誤的,1800點就很貴的股市今天在4300點,同期GDP是下滑的,CPI也到了近乎通縮的境地,如果因此就放棄曾經堅持的價值判斷理論,轉而屈身認同這完全是資金寬松化的結果,從而得出股市和實體經濟關聯度不高的結論,那就是再一次被現象迷了眼,這樣下去,永遠會被現象所左右,被現實打臉,霧里看花而不得真諦。

 

股市的存在與作用,是有多線邏輯的,在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側重,最終走向相對的成熟與健康,發展是沒有止境的,永遠會有新的邏輯線出現,這取決於其服務的經濟體系,所謂時移世易,變法宜矣,最後達到一個綜合的、動態的均衡,整個過程里,各邏輯線之間是互補的,互動的,有牽引的。

 

一般經典的、達成共識的邏輯線是,一家企業,發展良好,獲得資本市場的融資權,人們依據其行業特性,發展增速,來給定一個基本的溢價,讓其上市,然後用一系列數據,諸如凈資產收益率,市盈率,市凈率和分紅率等等來衡量其證券價格的合理性,認為合理或低估則投買入票,反之投賣出票,這也是價值投資的一個基本概述,人們也發現,最終那些優秀的企業,他們都是經得起這個框架的推敲的,也經得起時間的磨礪,時間越長,越證明這一方法論的正確,也因此價值投資被奉為經典。

 

但是經典並不意味著執行與發展過程的死板,尤其是在實體產業發生轉型和升級的時候,或者整體社會生產關系架構發生變革的時候,讓這個經典的投資邏輯線貫穿始終是不可能的,因為在有些時點根本不具備條件,市場發展在不同的時期會有不同的邏輯線,它是多元的,最後殊途同歸,只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的發展。

 

比如按照資本市場的最基本屬性,資本是為優秀的效率服務的,可是中國股市開埠的時候,它卻是為國企解困服務的,這就是股市當時的邏輯線,根本談不上效率二字,怎麽辦,有合理性嗎,說得通嗎?但如果奉行經典,資金面對這樣的服務對象,股市還開不開呢?其實對於在整體上全部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能上市本身就是先進性的體現,沒有這個起點,哪里還有後面精彩紛呈的三十年經濟騰飛?

 

再者,按照優勝劣汰的資本市場基本運行規則,三年ST的企業應不應該立即退市呢,應不應該留著它玩烏雞變鳳凰的遊戲呢?這個我曾經多次抨擊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制度,在中國股市綿陽年了近二十年的“惡政”,是不是毫無可取之處呢?不是的,對於舉國計劃經濟體制那麽多年走下來的慣性而言,開設資本市場輔助改制已經是突破,當初讓處於困難的企業上市之初就已經埋下日後必然會有大批企業水土不服會虧損再虧損,如果對其處以極刑,像完全市場化運作的美國股市那樣,必然會給從計劃體制向市場體制過渡的中國帶來大麻煩,因為當時的上市公司背後是大量的國企員工,讓企業倒閉很容易,但是產權市場極不成熟,更沒有專門清算企業倒閉之後的相應體系,員工安置問題就更是毫無頭緒,這種情況下,引進已經市場化運作的優質資產,盤活已經死亡的老企業,當然是社會支付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唯一方法,表面上看在資本市場層面它是違背了價值投資的基本原則,但是對於大轉制過程的經濟體而言,這是對全社會來說最高的價值取向。

 

其三,與建立至今的中國股市一樣,最初美國股市發展的時候,也肯定是給那些已經盈利的,有穩定業績回報的企業服務的,隨著經濟規模和產業發展的不斷提升,企業發展的方式越來越不拘泥於傳統,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對資金的渴求也越來越大,資本市場發現,按照不盈利就不能給融資資格的做法是不利於實體經濟的發展的,因為那些有技術,有市場,有人才的企業,僅僅因為資金就捆住手腳不能大展宏圖是對社會優秀價值的損害,所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出現了納斯達克市場,允許那些有前途但沒資金還在虧損的企業上市融資,經過近五十年的發展,今日納斯達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也成為孕育和推動人類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最重要的力量。

可見,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線在不斷多元發展的,那些虧損的,不分紅的企業,也可以成就偉大的投資傳奇,今日市值1700億美元的亞馬遜,仍然在虧損,但不影響亞馬遜對社會價值的貢獻,投資者也分享了亞馬遜市值的持續增長,這家企業所不同的,就是CEO貝索斯始終不認為企業已經走到了成熟期,他永遠有做不完的事,他需要把賺來的錢不斷的投入再投入,他教育投資者,看不懂看不慣他這樣的就請走開,他會帶那些堅信貝索斯理念的投資者觸摸更高遠的天。

 

因為不能讓非營利企業上市,中國在過去十年互聯網大發展的時期失去了近三萬億市值的相關企業,三大門戶網和阿里、百度、騰訊是代表,這些企業今天的成就和市值牽引能力,如果留在本土資本市場,會帶來更大的積極效應,所以走過這個階段,中國已經清醒的認識到,那些新興的先進產業,那些有獨特模式創新的傳統產業,沒有盈利,一樣可以成為上市融資的標的。

 

綜合的看,資本市場的核心投資邏輯線,並不是唯一的,是有多種價值取向的,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發展走向上,會有不同的側重,這個價值取向的中心點不是單純為投資者而備的,衡量它合理與否的準則是看對全社會的價值,價值投資與價值投資理念任何時候都是對的,它是永恒的,也是資本市場基本價值中樞的所在,但卻並不和多種邏輯線相沖突,只不過它所代表的是投資方的價值判斷,但是就全社會而言,資本市場還有更重要的使命,這一點是隨著境況的不同和時代的發展不斷變化的,為社會價值服務的最高準則,分流了不同時期的投資邏輯線,看準這一點,就一定可以把握機會,如果不能理清這個思路,教條機械的看市場,錯失大好的機會不說,還會出大錯。

 

中國的證券分析界里,存在著大量的教條者、食腐人和賣鏟者,表面上是堅持和宣揚理念,實際是不學無術,拒絕思考,或者根本就是忽悠人賣鏟,大有混市場的嫌疑;以李大霄先生為代表的教條者,執價值投資大棒,上市盈率枷鎖,斥中小創業板中的許多股票為黑五類,居然用上文革那一套不堪的東西;還有許許多多寫報紙專欄的或者上電視分析布道的人為食腐人代表,不學歷史,不深究國情,學一點皮毛,把弄價值投資,拿市盈率做標尺,於是2000點的股市是貴的,因為經濟預期不行,1000點的創業板就瘋了,比一比主板是什麽估值麽?等到3500點的主板和2000點的創業板出現,不再能自圓其說,就解釋為,本輪牛市和經濟基本面無關,資金推動性的,看資金就行了;還有個搞技術分析的英強,賣鏟人的代表,天天吹噓自己神勇,漲跌他都對,買他的書更對!這些人,我稱之為市井經濟學家,既媚俗大眾,又利用大眾,實在是應該深度批評的,因為他們把握了話語權,卻不能真正有益於大眾,既然以此為職業,以此謀生,那就應該盡可能透過現象看本質,幫助大眾領悟股市的多元邏輯,盡可能先於市場,撥開迷霧;好在畢竟整體市場在向前發展,也出現了許多不錯的從業者,可能也有認識上的偏差,但在態度上是認真而誠懇的。

 

現在的市況讓不少人再提價值投資似乎有點底氣不足,但我想說任何時候不可否認價值投資,只是要清楚市場並沒有以價值投資為準繩,到了一定階段它自然會和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重疊,但自始至終,市場是以資本意誌為導向的,而資本意誌,服務的是更高階的社會價值。

 

整個改革開放30多年,本質就是不斷向市場化方向推進,這期間完成了一件大事就是絕大部分的企業實現了股份制改造,他們其中的佼佼者也都在近年陸續上市,上市之後又完成了股權分置改造,為進一步充分市場化打造基本條件,與此同時培育基層的民營經濟,這一點做得很成功,也證明了完全市場化條件下精英企業不僅會層出不窮,還能引領產業發展方向,不需要國家花錢還能成為納稅來源,就未來而言,這必然是今後國家發展的方向。

 

中國國營企業的改革,在經歷最初破繭般的上市潮之後,一部分已經通過換殼形式徹底改變了,留下的大型央企和許多省市重點國企,在新常態下失去了活力,本質上,國營企業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不具有自我更新和產業升級的能力,這是產權,市場化程度與相對壟斷的多方條件造成的,是必然現象,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多數是傳統產業,在經過整個中國近30年高速發展之後,其產能已經達到完全的飽和,一群白白胖胖的他們沒有什麽大過錯,改制也改的,努力也努力過了,但是接受產能過剩,自檢自裁,升級換代,為臃腫而裁員,這些痛苦的自戕活計,他們是做不來的,只能有賴於各級家長幫忙了,可是今天幫你一帶一路是可以的,難度已然不小,明天再繼續,就幾乎不再有可能,不再有空間了,靠什麽引領未來?很簡單,靠轉型,靠新興產業,靠持續誕生新興產業的創新環境,靠不需要政府做什麽,只要給點陽光就能燦爛的市場體制下的基層企業大發展來接續未來;那麽這些國營體系外的企業如何大發展?一是上位央企國企搞合作,產權改革,二是獲得充裕發展資金,不拘一格降人才,迅速創造出密布各類產業中活躍的、自給自足又有納稅能力的新企業,徹底把中國經濟牽引到新時代,這個,就是我說的,更高的社會價值,也是資本市場現階段下最核心的投資邏輯,是主線,將貫穿這一波牛市的全程。

 

在當前總體產業結構下,央企和國企仍然占據相當大的社會資源,資產配置資源,市場壟斷資源,而他們恰恰又是業務相對傳統,產能已經過剩的群體,這些老態卻勢力強大的國企,效率不高但站位有優勢,不管在遭遇危機的特殊時期,還是在資金流水需要活躍的寬松時期,錢都很容易被他們截流,走不到最迫切需要的新產業族群中去,政府釋放出來的資金寬松度沒有一個很好的渠道讓基層的各級民營企業受益,這是一直以來轉型經濟只停留在說的多而做的少的根源,故而表面上人們看到那些傳統體制下老牌企業越來越賺錢,相應的其股票越來越“有價值”,乃至出現“罕見的價值”,但實體經濟的表現和預期卻是越來越疲軟無望,緊接著通脹開始漸漸塌陷,甚至要走到通縮的邊緣,如此這般,這些罕見的價值的出現,與實體經濟擴張態勢的收縮放在一起,到底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偽的?

 

如何把錢送到最需要者的手中,這是當代中國經濟的爆破點,很多傳統的力量難以破除,只能曲線達標,既然存在截留資金的特別階層,而他們的主業有沒有再投資的價值,那麽讓他們掌握的資本進入股市,再加上杠桿,放大資金效應,讓資本市場實施資本意誌,尋找最有效率的群體,把資金落實到那些最需要資本的產業靈動者,通過這種不得已的曲線傳導,完成資本意誌培育出的新產業群體,這應該是中國特有的睿智之舉,傳統的壁壘,最終通過資本曲線越過,給了中國股市,尤其是中國創業板一個極為特殊的使命。

 

說到底,資本市場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不能就股市而股市,股市不僅僅為投資邏輯而生,投資邏輯只是伴生邏輯,如果一個資本市場,在出現了罕見的投資價值同時,應對的實體經濟卻是不斷下滑的,這個擰巴是不是應該引起人們的警醒?而另一面,如果一個泡沫叢生的資本市場,其應對的實體經濟止住了通縮趨勢,優化了產業結構,並最終遏制了GDP下滑,或者大大優化了GDP的含金量,那麽這樣的一個泡沫,相比前面的罕見價值,哪一個對社會價值的貢獻大?哪一個是提供了正能量的呢?

 

本人這兩年對於代表中國傳統企業的所謂“藍籌股”和代表新興產業的創業板研究著墨較多,看到兩者未來的發展關系,雙方並非決然對立,未來是要融合的,但前提是新興產業必須得到超常規發展,除了外部市場的傳導,這是引發中國此輪牛市的最核心力量,它絕對是有新勢力所引導的,是以創業板早在2013年初就走出的牛市行情為標誌,主板是跟隨者,至今它仍是跟隨者,並且最後全部過程下來,在牛市的中後期它始終都將是創業板的跟隨者,因為中國社會需要經歷這個過程做產業產權結構上最徹底也是最大規模的改革。

 

這個邏輯指向,資本市場本身暫時是解釋不清楚的,創業板估值“沒法兒看”,相比之下主板估值明顯低估,可是要看實體經濟,看疲軟的GDP增速的話,與實體經濟對應程度更高的主板估值豈不是太高估了呢?這怎麽可能成為行情縱深發展的邏輯主線呢?

那麽好了,如果你承認資本市場是多種邏輯線所支配的,那麽就應該明白,今日現狀是更高的社會價值取向所決定的,我們的市場還遠未成熟,社會元素的包容度遠遠不夠,所以會出現決定性的邏輯並不完全在市場內部的情況,這些,對於初期發展的中國股市完全合理,對於視野僅僅在股市自身一批觀察者,出現完全的盲點也非常合理。

 

如果能夠理解本文所述的那些更為宏觀的邏輯,就不難理解政府對股市的呵護態度,甚至可以感知其傾向性,去年我的系列文章《A股沒有藍籌股》一文中,曾指出由於A股沒有真正的藍籌股,因此一旦牛市起將沒有慢牛,只有瘋牛,現在這個情況,市場已經在演繹中了,主板跑得幅度過大,人們就能夠聽到監管聲音。

 

牛市慢走,因為有很多大事要在這個過程中去做,而且要做出質量,牛市一定不能有過渡設計的嫌疑,因為真實的資本意誌是會自覺自動的尋找效率的,這需要時間,創業板這位絕對的領導者也需要躑躅思考,因為它肩負著不凡的責任。本文在構思寫作中,不經意看到曾任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婁剛的電視節目,對他的發言很有共鳴,基本上可以作為本文論點的背書,他說:這次牛市的偉大,在於第一次出現了資本采取的主動權,沒有政府力量的主導,沒有四萬億,沒有大刀闊斧的這樣那樣的改革,資本通過選擇並購,選擇基層的資本整合,使得存量資本被徹底盤活,巨大的民間資本,主動積極的自願參與創業發展,這好過任何一個四萬億,好過任何一個大規模的,從上而下的,主動設計式的改革,讓市場去辦市場的事兒,讓資本去辦資本的事兒,資本天生有風險,它自己會消除風險,無需任何人提醒,只要現下這個環境不變,那麽這個牛市的核心推動力就不會改變,牛市進程還遠未過半。

 

 雖然這類智者的聲音不太聽到,但是正在發生的事實本身已經勝過一切,相比之下,本文對現實現狀的分析,應該也屬少見,能總結成文至此的,不謙虛的說,可能是近年來最深刻的一次解讀,沒有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596

为什么一定要争夺港股定价权——兼论港股的尿性与世纪机会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662

港股的尿性及其由来

上周末港股被中东SRASMERS)弄得一惊一乍后,格隆一个在香港大投资机构管投资的哥们发来一段血泪控诉:我今年最大的失误,就是TMD的手贱,把自己的主力仓位放在了港股上,把次要仓位投在了A股上。港股这个鸟市场,原以为估值无法容忍的便宜,赚钱应该更靠谱,但没想到港股扶不起的阿斗,赚钱真特么的难啊!我妈从老家给我发来信息,说邻居孩子工厂里的,今年炒A股赚了十倍,刚买了套别墅。我说妈你千万、千万别告诉人家你儿子是干什么的!说出去丢人啊。

 

这个朋友的话,我感同身受。如果把炒股比作玩通关游戏,A股这个博傻的市场选的一定是“ easy”模式,几乎是闭着眼晴挣钱。而港股则是选择了“hard”模式,绝大多数时候,A股涨,它不涨;A股跌,它立马跟跌。欧美涨,它不涨;欧美跌,它也立即跟跌。大陆的脸色要看,美国人的脸色要看,连万里之外希腊人的脸色也要看,整个一个没爹没娘的孩子,尿性十足,甚至连个传闻的“MERS”都要让青衣地铁站瞬间变空城,港股也跌个大跟头。

 

原因何在?市场总结了不少,包括香港自由开放市场,定价就应该低;香港缺乏散户投资者;香港市场欧美机构资金为主的候鸟市场;香港没有本土沉淀资金;香港自身没有实业基础;香港货币绑定美元,没有自主调节权……等等,不一而足。

 

有道理吗?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但又似乎似是而非。

 

根本原因在哪?

 

在格隆看来,有且只有一条:在港股,我们没有定价权。

 

在港股混了一段时间的朋友,最近一定会听过一个由格隆汇发起的标语式的呼吁:“争夺港股定价权”!但是在和一些朋友交流的时候,发现不少人对何为定价权并不清楚,甚至错误的认为与己无关,是格隆汇在哗众取宠,是格隆汇试图在香港复制A股的泡沫。

 

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来阐述下这个道理——何谓定价权?以及为何要争夺港股定价权?只有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才能在港股当前这个黎明前的黑暗中坚定自己的信心,明白港股的症结在哪,大方向大趋势在哪儿,机会在哪,以及你该怎么做

 

 

低估值是一种耻辱,是一种病,得治

在探讨定价权之前,我想先澄清一个市场上近乎荒谬的结论:港股长期以来的低估值,体现的是香港作为一个开放、成熟市场的本质特征,它是一种优势,并因此而吸引了大量外资的参与——这是活脱脱被打了个鼻青脸肿,还连声说太君打得好,打得好!

 

美国证券市场才是真正的全球最开放的证券市场,你见过美国股市估值长期在10PE晃悠吗?提醒一下,美国标普过去十年平均PE25倍,纳斯达克自成立以来平均PE46

 

低估值不单不是优势,本质上更是一种丧权辱国的檀渊之盟,是一种耻辱。因为低估值意味着向交易对手更多、甚至无偿让渡了资源、劳力、劳务,以及最后的物质财富。拿这个当特长,说这个定价水平才体现了成熟市场的真正定价水平,甚至为此沾沾自喜,要么是极端无知,要么是助纣为虐的潜伏第五纵队。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无论大陆奉为圭臬的马克思《资本论》,还是研究假设出发点与《资本论》完全不同的西方经济学,其研究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交易——也就是马克思经济学里的所谓交换!经济学对经济活动划分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世界这么大,你不妨去看看,本质上最终都是一种交换关系——交换行为产生并形成了价格,价格回过头来决定你的竞争地位与在财富分配环节中的位置。因此从本质上说,你的竞争优势不来自你的技术水平,不来自你的科研实力,不来自你的廉价资源消耗,更不来自你的低廉人口红利,而是来自你在交换时的定价能力。

 

如果没有定价能力,哪怕你是全球最大买家,比如中国之于铁矿石;又或者你是全球最大卖家,比如中国之于稀土,价格也都与你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能做的是等待别人的报价,并默默接受!

 

如果你有定价权,哪怕你对该商品既不是最大卖家,也不是最大买家,你也一样能予取予求,比如拥有世界储备货币地位的美国之于99%的全球大宗商品。

 

资本也是商品,一种金融商品,资本定价权,本质是国家金融主权的一部分。股市估值水平不是单纯的PEPB那么简单,在经济学上,股市估值水平倒推回去,终极体现的是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换句话说,股市不正常的低估值,反映的是企业过高的股权融资成本。我们看到中石油在港股被压到1PB发行,股息率都超过10%,看到中石油A股十倍于香港的发行价,这在经济学上的解释是:相较于实业投资回报率与股权融资成本,中石油在香港融资是极不合算的,或者说根本没有必要在香港融资。

 

低估值低定价,不是什么“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应是外资大行为代表的“打手”刻意为之,予取予夺的工具——比起枪炮,资本定价权才是更锐利的掠夺武器。最关键的,夺走了,你还得忍气吞声:人家会说这是市场的游戏规则,公开公平公正的玩法!低估值,意味着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辛辛苦苦生产的财富与劳务,最终怎么分,任由他人说了算——这种看似由双方一致达成的市场化价格,实际是一种一千年年前宋金实力对比下的檀渊之盟。

 

对于外资而言,低估值不仅令其投资组合获得了一个随时可以配置、安全边际很高、下行风险很低,类似货币资产一样的组合对象,更可以近乎免费获得资本增值利得——中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毕竟不是货币工具,它是实实在在的资本。

 

香港行政主权回归多年,但香港资本定价主权实际长期是拱手让人的。我们对国内股改中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精打细算,甚至斤斤计较而捆缚国企改革手脚,但对香港股市不正常定价带来的长期国资流失却视而不见,是不是多少有些滑稽?

 

如果说,在10年前,20年前,我们的各项积累,尤其资本积累相当有限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大量引进外资资本,我们需要在资本定价上做一定让步还情有可原,那么在今天我们外汇储备达到惊人的4万亿美元,我们的产能、资本都已过剩需要输出的时节,我们还需要这种檀渊之盟吗?

 

很明显,低估值,这是病,得治!

 

 

定价权缺失:我们吃过多大的亏?!

在继续展开后面问题前,我们有必要回顾下过往我国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定价权”缺失所带来的屈辱后果。这种缺失从进口到出口,从铁矿石、稀土、石油到玉米、棉花、大豆,再到纺织服装、电子产品等工业制成品,无论是我们有比较优势的,还是没有比较优势的,比比皆是。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但定价桌子上始终没有中国人的身影。屡屡受制于淡水河谷集团、必和必拓集团、力拓集团三大矿山企业,不得不为连年飙涨的铁矿石价格沉痛买单。在2009年,占全国总产量80%71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长10%左右,利润却同比下降31.43%,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2.46%——钢铁企业在中国重工业化最红火的日子里也是掰着指头过日子,在今天,很多钢铁企业甚至不得不去养猪谋生;而国外企业通过抬高原料价格,轻松从我国攫取本不属于他们的利润。国际铁矿石巨头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集团依赖原材料铁矿石涨价,仅2009年下半年就实现净利润61亿美元,同比增长134.4%

 

这边你或许会问,国外是如何控制铁矿石的定价权。

1)国际上铁矿石交易以美元计价(结算货币是最终极的定价权控制的一种,这里展开可以讲三天三夜,美国通过绑定石油,控制了全球的石油贸易)

2)全球主要产能集中在三大巨头手上,他们往往通过价格同盟联合起来控制价格。

3)我国长期铁矿石存货不足,需求分散,三巨头通过控制产量增加谈判筹码。

4)价格发现的期货市场被国外控制

 

不过我国最失败的不仅是在最大买家时,我们没有定价权,在中国垄断的部分上游资源领域,在最大卖家领域,我们也没有定价权。“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邓小平的话道出了中国稀土大国的地位,我国拥有超过全球50%的稀土资源储量,并占据全球90%的市场份额。但同样的,定价权同样不在我们手上,这一资源优势并未给我国带来应有的收益。稀土价格极其低廉就不提了,另人气愤的是国外企业利用定价权的谈判优势,把稀土的初级提纯工厂也设在了中国,稀土的初级提纯污染极大,但中国地方政府为了仅有的点利润敢怒不敢言。鬼子真的做到了把利润带走,把污染留下。在稀土的定价权争夺中,我国产能分散,稀土开采类似小作坊,不能形成有效的价格联盟。国外虽然需求旺盛,但存货充足,有充分的谈判筹码。

 

不过最后好消息是我国在商品贸易中正在慢慢找回定价权。以稀土为例,我国开始取缔稀土小作坊企业,稀土企业开始整合,同时控制稀土出口,削低国外存货水平。

 

 

何谓定价权?

我们这里说的定价权并不是所谓的漫天要价,在价格形成时靠比肌肉打砸抢,因为价格最终还是由买卖双方通过供需博弈决定的,我们不能歪曲这个最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

 

格隆所谓的定价权,是对价格形成的主动权与话语权,而价格是市场资源配置和财富配置中最灵敏最有效的杠杆,也是最高级的形态和工具。简单来说,当物品价格上升,我们就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去生产该物品,资源流入的产业或产品必定能够带来比资源流出的产业或产品更多的利润, 这也满足了资源本身的最大化效用需求和投资者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争夺定价权其实就是争夺合理资源和财富配置的主动权与话语权。拥有定价权的一方将拥有配置资源和最终财富分配的主动权。

 

以稀土为例,如果我们没有定价权,国外可以通过抬高稀土价格,让我国生产资源不断进入稀土行业加快稀土开发,从而使稀土资源加速流入他国,变相从我国攫取财富。而如果我国控制了稀土的价格,那我国就能控制让多少生产资源进入稀土行业,使稀土可以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利用。

 

 

何谓股票定价权?

股票实质上是股权的一种代表,而股权也可以看作一个商品,既对一个公司的拥有权。股权价格的高低本质上如同对商品价格一样,是资源配置和财富配置的机制中最灵敏最有效的杠杆。

 

格隆举个PE/VC的例子。现在TMT创业很火爆,只要你有个好点子,VC/PE会很大胆的给你高估值,大把大把的钱给你烧。很多人都以为他们钱多的慌,但他们给创业公司股权高估值,拿大把大把钱给创业者烧的结果就是促使更多有想法的年轻人敢去运用新idea去创造财富,而这些idea也正不断发展TMT行业,使之更加繁荣。所以另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现在是创业的黄金年代。这就使资源(idea和钱)实现最有效的配置。

 

股市也是同理,当上市公司可以把股权卖更多的钱的时候,他们就会倾向于股权融资,而在监督体系完整的情况下,融来的资金必然会扩大企业的投资与生产,从而创造更多的财富。

 

 

A股定价权的例子:不只是泡沫

这轮A股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一般市场解读为改革牛。在我看来,国家需要这轮牛市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塑国内股权的价值估值,通过对股权价值的重塑,引导企业减少债权融资,降低企业股权融资成本,更多的进行股权融资。

 

以前说的最多的就是企业融资难,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是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发达,企业股权融资很困难,基本靠债权融资,而大量债权融资的需求推高了银行的话语权,这就是为什么经济下行、A股熊市的时候银行还可以赚那么多钱的道理:实业辛辛苦苦赚的血汗钱,都被银行的垄断性资金定价权拿走了。我国通过提升股市的价值体系鼓励企业更多进行股权融资。——这是对内重塑股权价值对资金分配起到的作用。

 

 

为什么要争夺港股的定价权

我们先来看一组简单数字:

 

 

我们都知道,港股很多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都在大陆,其本质和大陆上市公司没有任何区别。但恒生指数近10年平均PE只有15倍,这个估值水平,低于大陆的上证指数的20,更低于美国的标普50025。说明在港股市场,公司股权的价值不仅低于大陆,更低于美国。

 

也就是说,同样的公司每发行一股,在美国,在大陆和在香港卖的钱是不一样的。而三者中香港是最低廉的。为什么优秀的企业都喜欢去美国上市,因为在美国,能实现股权价值的最大化。

 

对内,A股的牛市已经开始慢慢纠正股权价值体系,而隔着浅浅深圳湾的香港,我们不仅没有纠正过来,甚至背道而驰。但正如同我国以国家意志推进的一带一路战略,我们也必须以国家意志纠正中国公司在香港市场上的股权价值,我们不仅要把股权以合理的价格卖给自己人,更要把合理的价格卖给外国投资者

 

为什么南北车要合并,原因不就是希望我们的高铁在国外能卖出合理的价格吗?股权也一样,同样的股权,我们在国内卖20倍,为什么在香港卖给国际投资者就只能卖10倍?

 

格隆曾经和一个在香港上市,市值约100亿,PB只有0.3的内资公司交流,他们说过去有一家外国机构和他们谈合作,外国机构坚持希望通过股权的方式去合作,然后这家公司很气愤的告诉格隆:“凭什么,我们公司的净资产就值300亿,下一年资本开支就计划100亿,合作方出10亿就想占我们10%的股权,门都没有!

 

是的,我也为这家公司抱不平,但同时的尴尬就是,资本开支这100亿的钱从哪里来?总不能全靠举债吧?没有定价权,就等于没有融资能力啊!

 

所以,我们争夺港股定价权,不是为了一口气,更不是面子问题,那个没意义,而是为了中国资产在国际上卖出应有的价格,提升在港上市企业的股权价值,让企业可以以更低廉的股权融资成本,从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融资来发展自身——没有微观企业的健康顺利发展,我国经济要转型要变革,中国要崛起,都是水中花,镜中月,痴人说梦而已。

 

这就是格隆说的,我们为何必须要以国家意志来推进和纠正港股的错误定价机制,以国家意志来推进港股定价权的获取

 

很多人把中央放开沪港通、放开公募进港、放开险资进港、放开基金互认只是看做中央对香港的一个安抚和托底,这是太低估中央的长远眼光和气量了!这是一盘大棋,而世纪投资机会就在这其中酝酿!

 

 

最后一个问题,HOW

股票市场中存在两个市场:一个一级市场,一个二级市场。

 

一级市场的作用是为企业进行股权融资,二级市场的作用是发现股权的价值。公司以什么价格在一级市场IPO或增发股份,很大的话语权掌握在二级市场。

 

换句话说,企业能在市场每发行一股能融到多少钱,很大程度要看二级市场给同类公司的定价。而二级市场说白了也是一个供需决定价格的市场。人多好打架,只要大陆放开水龙头,让稍许略多的资金过来(大陆A股每天成交25千亿,香港每天只有一千亿),自然就能获得绝大多数中资港A股二级市场的定价话语权。

 

当然,拧开水龙头不代表会有水流出来,这个就需要多方力量的配合,包括你我在内在战略高度的认识。

 

如果格隆说争夺港股定价权,一定程度上事关中国这次战略转型的成败,或许有点言过其实,但这个顶层思路的大方向是大概率成立的,港股目前的尿性确实很折磨人,但风雨过后见彩虹,目前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而已。我们面对的,是一次港股重新定价的世纪机会。

 

还是格隆经常说的那句话: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

如果你希望提前战略布局下一个风口,不会有一个市场比港股更有竞争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382

論黑石集團購併希爾頓—— 兼論環球晶圓的卓越購併


2015-10-12  TWM

美國私募基金黑石集團購併希爾頓,成功創造雙贏;中美晶購併連年虧損的兩家外商,成立環球晶圓,也以細膩的購併戰略,晉升全球第六大矽晶圓廠,成為立足台灣傲視世界的典範。

中國產業供應鏈擠壓下,企業購併正成為台灣顯學。

聯發科、立錡案,日月光、矽品案,正開啟台灣產業購併潮。

本文從此出發,論述美國私募企業龍頭黑石集團(Blackstone,紐約證交所代號:BX,市值三七○億美元)購併希爾頓酒店的卓越,以及台灣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與總經理徐秀蘭璀璨出的環球晶圓購併典範。

黑石集團今年股價漲幅最高達三一%,二○一四年營收七十四.八億美元,淨利三十六.九億美元,年增二七.七%;一五年上半年營收三十七.三七億美元,淨利十七.一三億美元,年減八.七%。

黑石集團以LBO方式(Leveraged Buy-out,槓桿收購)收購企業股權,購併初期以垃圾債券、優先貸款等融資工具提高槓桿率,取得控制權後,重塑管理、擴張、改造,進行營運強化,最後再以IPO(首次公開發行)、售出(trade sale)、兼併收購(M&A)、標的公司管理層回購等管道回收資金。

七年黑石集團以二六○億美元(溢價逾三○%)買下希爾頓酒店全部股權下市,黑石集團出資六十億美元,其餘資金來自銀行團,但不久發生金融海嘯,希爾頓酒店購併一度絆住了黑石集團。

黑石集團先整合希爾頓分布全美的五個業務部門,同時加速海外品牌授權經營,急速擴張客房數,讓希爾頓品牌經營權利金收入從收購前的六○%提升到七○%,同時透過發行希爾頓優先股,償還四十億美元負債。

一三年十二月,希爾頓再度上市,黑石集團持有七六.二%,並在掛牌後持續賣出股權,金融海嘯高點起算迄今,創下逾一五○%回報率,購併成效非凡。

一四年希爾頓稅後淨利六.八二億美元,加上折舊六.二八億美元,營運活動流入逾十三.六億美元,使其償還十.七億美元貸款,降低負債比率,無論從經營面或是財務面看,黑石集團的專業經營團隊相當成功地以購併方式再造希爾頓,創造雙贏。

歐美私募基金的財務槓桿收購方式,從募資、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到最後回收資金,都有對應的專業細分人才負責,尤其是購併後的財務管理,更是再造企業利潤、現金流、市值最大化的最大勝出內容。

近年來台灣掛牌公司的購併案,雖也以擴大營運規模著眼,但主導者如果沒有對購併公司細膩的財務觀察,以及充分授權專業團隊,回報效益非常令人憂心。

本文由工作夥伴陳俊佑(一九七六年∼,中山大學企管系)、施旭澤(一九八三年∼,南加大企業管理研究所)所提出的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與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合力開創環球晶圓卓越經營的購併成功典範內容,值得台灣企業家一讀。

中美晶董事長盧明光(一九四八年∼),是位相當勤於閱讀財務報表的經營者,尤其對競爭對手營收、毛利率、負債內容,幾乎熟背如流,其對財務敏銳的特質搭配總經理徐秀蘭的專業敏銳、靈巧,在一二年以二三○億日圓,從私募基金凱雷買下Toshiba旗下十二吋半導體廠Covalent,在入主後九個月開始轉盈,並循IPO模式,將子公司GlobiTech、Covalent合併成立環球晶圓,讓中美晶銀行借款從一三年六十七.八億元降至一五年上半年二十六.一億元,成為財務體質最好、營運穩定的太陽能廠。

環球晶圓為半導體供應鏈中上游晶棒及晶圓之研發、設計與製造,是全球第六大矽晶圓材料商,更是台灣唯一擁有十二吋半導體產能及技術的公司

一五年上半年產品比重:六吋以下占營收三八%、八吋占三三%、十二吋占二五%;銷售區域看,日本三七%、台灣二六%、美國一七%、歐洲一二%、中國七%。客戶囊括台積電、德儀、SHARP、美光等國際一線半導體製造商。

環球晶圓董事長徐秀蘭(一九六一年∼,伊利諾大學電腦科學碩士、中美晶總經理),購併連虧七年的美商GlobiTech,徐總以務實角度調整美商管理階層不合理的薪資結構,提升基層員工士氣;其後購併連虧五年的Covalent,每月都親自飛往日本開會,與日本技術團隊磨合,貫徹執行「管理好、財務好、技術好」的購併戰略。

盧董更從財報中發現Covalent折舊高,雖虧損,但現金流入為正,只要營運績效提升,現金流入將更高。環球晶圓一三至一四年總淨利四○.七億元,營運現金總流入六十三.六億元,不但降低銀行負債,也讓母公司中美晶在今年取得十三億元的現金股利,創造雙贏局面。

矽晶圓是IC製造中最貴物料,八吋及十二吋約占晶圓製造成本一五%、一○%。環球晶圓的十二吋退火片技術可改善晶圓表面狀態,提高半導體IC製造良率,且成本低於傳統磊晶約一○%,除了環球晶圓為市場最主要供應商外,目前僅日本信越與SUMCO能提供退火片,十二吋產品毛利率也因退火片銷售提升,從去年一六%提升到今年上半年二二%。

環球晶圓一二至一四年營收分別為一四○億元、一五五億元及一五九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分別為三.四四元、六.二二元及六.六○元,一五年上半年營收八十.三億元,毛利率上升至二五.八%,EPS二.八七元,負債比、流動比、速動比分別為三九%、一七七%、一二六%。

綜觀全球六大晶圓廠,除排名前兩位的日本信越與日本SUMCO外,僅剩環球晶圓得以獲利,本身競爭力已然展現,而企業家立足台灣,傲視全球的經營成果更是令人動容。隨著車用、指紋辨識、LCD Driver IC、物聯網等應用日漸發酵,公司將以去除產能瓶頸、購併或擴產來提高十二吋廠市占率,問鼎全球前三大矽晶圓廠,值得追蹤。

現為呂張投資團隊成員,以走訪台灣南北、中國、東南亞、東歐的台商生產基地為唯一工作內容。

每周走訪請益六家30億元資本額以下且創業家仍在線上的掛牌公司董事長。

(第一線走訪觀察,非投資建議,亦未設任何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