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利:特別自願性供款提取未設限
1 :
GS(14)@2018-02-25 03:17:23【本報訊】近日相繼有受託人叫停強積金(MPF)特別自願性供款(SVC)新申請,宏利最新指出,雖然將由4月起停止接受SVC新申請,但舊客於SVC的供款暫未有影響,亦沒有設提取限制。友邦就指,會繼續接受SVC新申請。本報早前致電多間受託人查詢SVC新安排,雖然獲宏利客服答覆指,「舊客要於4月前提取供款,否則供款會強制泊入MPF戶口,日後要按現行強積金法例,年滿65歲時才能提取供款」;惟昨日宏利官方回應指並非事實,SVC計劃暫仍未有提取限制,若客戶決定保留SVC戶口,所累積的供款仍會繼續按目前指示投資,客戶亦可繼續如常管理。不過,宏利向客戶發出的信件就表明,「公司將參考強制性供款的提取模式,修訂有關提取自選退休供款的條件(例如,權益只可基於退休、提早退休或罹患末期疾病等理由而提取)。有關修訂之生效日期暫定於2018年下半年期間,但須視乎有關監管機構批准而落實」。另外,友邦官方回應亦稱,暫時仍會接受SVC新申請。
駿隆:股市較債市好
駿隆強積金顧問行政總裁蕭美鳳表示,市場上不少受託人已經開始叫停SVC,而政府亦有意收緊有關措施,相信3月就會有公佈,持有相關戶口的僱員應及時向受託人了解情況。至於去年港人強積金回報創新高,惟市況今個月開始出現波動,蕭表示主要因為環球股市反覆,但香港基調良好,但美國市場真的要留意。她續指,投資者可以留意中國、歐洲等市場,亦預期今年股票市場前景較債券市場好。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80223/20312998
宏利:今年短炒有難度 恒指盈利向好估值廉 仍有上升空間
1 :
GS(14)@2018-02-28 07:21:45【明報專訊】自月初恒指跌逾1600點後,港股表現持續反覆,波動明顯增加,昨天波幅便達到657點。宏利資產管理股票部高級組合經理謝企剛認為,近期市場波動屬健康調整,建議投資者不宜作波動性的投資,料今年將較難「短炒」,但相信港股仍有上升空間,恒指市盈率尚未達以往牛市的水平。
險資投資港股比例 料急增至10%
俗稱「港股恐慌指數」的恒指波幅指數(VHSI),昨升至22.29水平。謝企剛認為,最近市况波動主要與市場對加息預期改變有關,相信屬健康調整;在這市况下建議投資者宜着眼於長期回報,不宜作波動性投資,認為今年短線炒作較困難。惟他稱,恒指市盈率距離以往牛市時的17至18倍有一段距離,相信大市仍有上升空間,暫亦未見雞犬皆升情况;並預計今年恒指企業盈利增長可達16%,假設市盈率不變,料大市或錄同樣升幅。
內地監管趨嚴 龍頭醫藥股佔優
資金流向方面,謝企剛預計今年北水南下會進一步增加,並料海外基金開始流入港股,但幅度不大,因始終擔心估值問題,如早期港股大調整時這些資金亦有流出。被問到今年北水佔港股成交佔比,他指難以預測,但料於未來2至3年,港股佔險商的資產管理規模 (AUM)比例,會由目前的2%至3%,增加至10%,因為險商需分散投資和較熟悉港股市場。
對於恒指升勢會否如去年集中於重磅藍籌,他稱隨中國環境轉變,監管增加,質素檢測變得重要;以藥股為例,中小型公司較難做到而被迫退出,相反龍頭有資源作檢測,故表現會愈來愈好。他又料今年市場升勢較平均,不如往年只有數個板塊跑出,會出現板塊輪動,並透露今年的資產組合亦會作較多調整。
去年表現亮麗的科技股,謝企剛繼續看好,只是估值偏高需個別選股。他亦看好醫藥和環保股,指隨內地醫保藥單推出,有不少新藥獲納入,料未來2至3年數量或會倍增;而且內地批新藥速度加快,因部分藥物如治癌藥短缺,以及外國進口藥價格昂貴,故會有更多仿製藥推出,較看好生產仿製治癌藥的公司。在環保股中,他看好天然氣輸送公司,因中央實行「煤改氣」後天然氣供應不足,而過去一旦供應出現,投資者便會湧入,增長亦會較快。
大型內房落後 北水外資也追捧
年初至今累升甚多的內房股,他稱主因受南下資金偏好,當中龍頭的估值反而低於小型公司,而且受外資追捧;但對這行業持保守態度,因限購等政策令發展進一步放慢,而且去槓桿增加會導致內房的融資成本上升。資源股方面則選回報較佳的水泥股,派息高,仍具投資價值,並受惠於內房建成量增加。
明報記者
[王俊騏 基金特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3201&issue=20180228
宏利謝企剛:內地樓市不會硬着陸 連串手段為擠走泡沫
1 :
GS(14)@2018-07-12 07:51:5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665&issue=20180712
【明報專訊】過去5個多月中美貿易戰由醞釀至爆發,恒指由高位下跌近一成半,多隻龍頭內房股股價從高位下跌兩成至四成(見表),是否預示內地樓價將掉頭回落呢?宏利資產管理大中華區股票執行總監兼高級組合經理謝企剛在專訪中分析,近日中央在內地一線城市執行「限價」政策,在三四線城市為「棚戶改造」(下稱棚改)閂水喉,均不利內房股盈利,故目前宏利低配內房股。但他強調,上述政策均有助擠走內房潛在泡沫,亦反映中央有很多手段可調控樓市,在人民幣匯價穩定的前提下,內地樓市不會出現硬着陸。
瑞信亞太區私人銀行董事總經理兼大中華區副主席陶冬去年8月接受訪問時表示,2003年是本港樓市的一個分水嶺,此前本港樓價與美國貨幣政策接軌,之後與內地樓價的關連度卻愈來愈高,過去15年北水持續流入將本港樓價大幅推高。因此,若能前瞻內地樓市走勢,對判斷本港樓市後向有很大幫助。
謝企剛表示,內地樓市在2015年無疑曾出現隱憂,三、四線城市住宅庫存高企,惟隨着中央2016年起在這些城市加快推行棚改政策,向原本居住在當地棚戶、受清拆影響的居民作出現金補償,他們拿着這些現金購買私人住宅,間接為內房去庫存,故庫存現已回落至健康水平。根據《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截至今年4月底,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總量為4.3386億平方米,環比減少0.7%,同比減少7.9%,屬連續33個月同比下跌,三、四線城市庫存更減少至近9年以來的低位。
庫存回落 有條件為棚改閂水喉
內地奉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央為了支持部分盈利及回報較差的基建或民生項目,可以作出一定程度擔保,促使銀行就此批出貸款,讓這些項目取得融資順利上馬;過去兩年人民銀行便加快向國開行和農發行等投放抵押補充貸款(Pledged Supplementary Loan、PSL),讓這些政策銀行進行棚改專項貸款的發放。
上月底有報道指人行就棚改的PSL「閂水喉」,拖累內房股股價顯著受壓。謝企剛分析, 隨着中央過去兩年積極推進棚改政策,內地三、四線城市住宅庫存現已回落至健康水平,若中央繼續放水的話,有關樓價便會快速上升,吸引內房股加快投資,可能再次造成庫存高企的隱患,故他認為是次調整政策屬合理;他表示,是次中央並非叫停棚改,而是減少現金補償,改為由政府提供住宅安置受影響的居民,這對內房股的當地銷售無疑帶來負面影響,也會令棚改的進度減慢,「以前是補錢,目前是補屋——這樣棚改的流程肯定會拖長,因為居民獲補償一間屋不喜歡的話,可以等一段時間後再選第二間;補錢便最簡單了,政府畀一筆錢棚改戶後,他們喜歡怎麼花費,政府是不會管制的」。
一二線城市住宅一直供不應求
謝企剛表示,和內地三、四線城市早前需要去庫存不同,一、二線城市住宅近年一直供不應求,中央近年積極推出政策調控樓市,從奉行多年的限購,到近月出台的限價,希望避免樓價升勢過快,「近月中央正在逼地產商在北京等一線城市限價賣樓,即新盤每平方米售價不可高於指定價格,因此目前在北京新盤銷情屬『秒殺』,一開盤便悉數售罄,擬置業者爭崩頭搶籌,希望可以憑籌搖號取得買樓資格,原因是只要買新樓後按規例持有逾3年後再以市價放售,基本上一定賺錢;此情况與在本港買樓穩賺類似,稍有不同的是,香港樓價上升的根本原因是供應不足,政府並沒有要求發展商限價賣樓」。
限購限價 擠走泡沫
有分析認為,內地樓市牛市持續20年後,目前樓價已升至偏高水平,出現不少警號,例如租金回報率已降至僅1厘多;加上內地銀行一直寬鬆審批按揭,估價進取,未有為借款人進行真正壓力測試,擔心隨着中美貿易戰開打令內地經濟增長放緩,樓市將經歷熊市洗體。
謝企剛回應說,隨着按揭佔整體貸款的比例愈來愈高,內銀近年在審批按揭、尤其是一線城市按揭已趨於嚴謹;至於內地住宅租金回報率偏低,而且遠低於按揭利率,的確反映泡沫正在形成,但他相信中央早已關注此問題,近年從限購到限價希望減慢一二線城市樓價升幅,並且不鼓勵企業進一步投資房地產,「假如中國政府明天即時取消限購及限價政策,我估計一線城市樓價隨即上升兩至三成,所以這是一個受控制的環境(controlled environment),而非自由市場(free market),中國政府很了解樓價泡沫此一潛在風險,近年亦一直着手擠走泡沫,令泡沫短期爆破的機會減少」。
人幣急貶惹資金外逃 最大風險
謝企剛總結說,除非人民幣大幅貶值,觸發內地資金大舉外流,內地樓市泡沫始有爆破的風險。但他相信,經過2015年「8‧11」匯改人民幣短期貶值一成觸發走資潮,衝擊資產市場及影響實體經濟,中央管理層已汲取教訓,「好不容易才穩定了人民幣匯價,我相信不會再搞垮它了」。他又認同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的政策取向,中國不會以貨幣貶值應對貿易爭端,「若人民幣大幅貶值,其他亞洲貨幣亦一定跟隨貶值,故貨幣貶值不能提升中國出口的競爭力,而且美國政府亦會批評中國借人民幣貶值來打貿易戰,令中美兩國關係只會愈來愈差」。
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07-12 07:52:18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3804&issue=20180712
【明報專訊】謝企剛表示,不論中央在一二線城市限購限價,或在三四線城市為棚改「閂水喉」,均令內房股銷售放緩,故暫時宏利低配內房股。但他亦補充,若個別龍頭內房股能趁淡市收購,為日後提升市場佔有率鋪路,仍有留意價值,「目前小型地產公司正受制去槓桿政策難以融資,但股東不想放棄賣盤,千方百計配股或舉債,即使貸款成本大升也要在市場借錢;不過如果它們最後真的難以經營下去,其持有的土地仍然很有價值,隨時也可沽貨抵債,所以內地樓市也沒有硬着陸的風險」。
另外,發改委上月底亦宣布,內房企業境外發債所得,應該主要用於償還到期債務,而非用於境內外地產項目或補充營運資金用途。
發改委限境外發債投資 降違約風險
宏利資產管理定息產品執行總監黃栢仁分析,龍頭內房企業過去一段時間銷售強勁,取得大量現金用來減債,其資產負債表現已相對穩健,加上發改委上述新政促使內房減慢投資,降低潛在違約風險,故宏利目前看好龍頭內房企業債券。
[名人樓市論壇]
宏利房託專家黃惠敏:網購未盛 看好港星商場房託
1 :
GS(14)@2018-11-29 10:05:50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4941&issue=20181129
【明報專訊】近年網上購物在美國及中國這全球兩大經濟體方興未艾、增長迅速,搶走實體零售店不少生意,當地商場估值亦隨着生意額下跌,在香港及新加坡卻是另一回事。宏利資產管理地區房地產投資信託組合專家黃惠敏接受訪問時表示,香港及新加坡人口密度較高,城市設計是高樓大廈附近設購物商場,居民日常可在商場購物,方便快捷而且價廉物美,故網購暫時在兩地均未成氣候,因此看好兩地零售商場的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下稱房託)。
中國電子商貿龍頭阿里巴巴股價本周二收報156.46美元,市值達4056億美元,與美國同業亞馬遜(Amazon)一同躋身全球五大市值上市公司之列,是網購在中國及美國增長迅速創造巨大財富的縮影。事實上,中國電子商貿佔整體零售銷售的比例由去年約15%,至今年料攀升到17%至18%,不久將來有望升至20%,美國的相關比率則約一成。
網購在幅員廣闊的美國及中國盛行,卻不代表在亞洲每個城市也能夠成功。黃惠敏表示,即使阿里巴巴及亞馬遜均已在本港及新加坡開展網購業務一段時間,惟目前新加坡電子商貿佔整體零售銷售的比例僅約5%,而香港有關比率料更低,未成氣候。
商場鄰近住宅區 網購難打入市場
黃惠敏分析,香港和新加坡均是地小人多、人口密度較高的國際城市,當地居民可以到住所附近的商場購物,這已成為生活習慣,暫時難受網購影響。此外,亞馬遜網購業務在美國以至英國能成功,原因之一是集團在當地已建立大型物流中心,可以將貨品快速付運至客戶,但集團在香港及新加坡均未設有相關物流配套,故暫時未能對傳統商場構成重大威脅。
黃惠敏指出,香港及新加坡房託今年零售物業租金收入均繼續錄得增長,前者錄高單位數增長,後者則微升1%至2%。她解釋,本港零售房託今年租金收入升幅跑贏新加坡同業,原因之一是本港期內落成的大型商場不多,未有改變供不應求的趨勢,故租金升幅亦較快。她表示,現時宏利在亞洲房託市場中較看好本港及新加坡的零售房託。
領展零售租金增長勝星同業
領展(0823)業績報告顯示,集團今年截至9月底止半年商舖收入27億元,佔本港物業組合收入六成,按相同基準計算,零售租金按年增長6.6%;而截至今年3月底止全年,領展零售物業組合平均每月租金由每方呎55.3元增至62.4元,升幅達12.8%。
以領展昨日收市價74.65元計,集團市值約1589億元,是亞洲市值最大的房託,預期息率約3.7厘;黃惠敏表示,目前新加坡上市房託總規模屬全亞洲最大,達600億美元(約4680億港元),而且種類繁多,當中寫字樓及數據中心房託預期息率均約4厘至5厘,零售、酒店及工廈房託預期息率分別可達5厘至6厘、6厘至7厘及6厘至8厘。據此分析,若投資者追求短期較高息率,新加坡房託無疑是較好選擇,若考慮租金長遠增長潛力,領展仍然具備優勢。
亞洲房託近年表現跑贏全球
另外,黃惠敏表示,截至今年9月底止的過去3年,亞洲(日本除外)房託每年平均回報為14.71%,平均波動率為11.48%,即調整風險後的回報率為1.28倍,表現略遜於美國及全球股市,卻跑贏亞太(日本除外)股票,以至美國及全球房託(見表)。
中美貿戰經濟放緩 房託兩大風險
至於目前投資亞洲房託的風險,黃惠敏認為,若中美貿易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或美國以至全球經濟明年增長放緩的情况比預期嚴重,影響消費者及投資者信心,令商場顧客消費減少、寫字樓租戶退租及工業設施使用率下跌,將影響相關房託的收入。但黃惠敏強調,雖然不能排除上述負面情况,但這並非宏利所預測的基準情况(base case scenario)。她解釋,由於酒店房託的部分客房收入是按現貨價格(spot price)定價,對經濟及商業活動是否轉弱最敏感,但今年以來新加坡酒店房託旗下房價仍然上升,可見經濟形勢仍然樂觀。
酒店房價對經濟最敏感
新加坡今年是亞洲政治舞台的焦點,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與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在新加坡舉行歷史會晤,本月新加坡亦舉辦了第33屆東盟會議,吸引國際旅客到訪,帶動酒店需求。對此,常駐新加坡的黃惠敏回應說,「我們希望做一個良好的全球公民(We try to be a nice global citizen)」。
事實上,除了新加坡酒店房託租金上漲外,本港富豪產業信託(1881)旗下5家以「富豪」品牌命名經營的全面服務酒店,上半年平均入住率為86.7%,較去年同期86%上升0.7個百分點,平均房租更大幅上漲10.5%,令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整體上升11.4%。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本港整體酒店上半年平均入住率按年上升4個百分點至91%,平均房租按年升8.1%,平均可出租客房收入按年增加13%,可見貿易戰現時對本港經濟只有心理影響,未有實際衝擊。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11-29 10:06:49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5861&issue=20181129
【明報專訊】特首林鄭月娥上月發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1700公頃填海計劃,有人質疑港府動用數千億元儲備發展上述項目風險太高,但也有分析認為新加坡政府善用房託市場推動當地物業市場發展,值得港府借鏡。
政府物業注入房託 套現後發展新項目
黃惠敏表示,目前新加坡上市房託規模高達600億美元,居亞洲第一,原因是新加坡政府早於2000年已積極發展該市場,具體做法是將政府物業注入房託,再將房託售予投資者,套現所得便用來發展新的物業項目。由於投資者對新加坡政府注入的物業有信心,故當地房託市場過去10多年高速發展,近年除了當地私人發展商將物業打包為房託上市外,亦有其他地區的房託到星洲上市。
黃惠敏續稱,新加坡現有兩隻醫院房託,由營運商興建醫院後,再將醫院業權以房託形式出售,其後每年向該房託繳交租金,好處是營運商可以加快資金回籠,用來加強服務或興建更多醫院。
[名人樓市論壇]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