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重溫 Peter Lynch 的教導 CUP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Chui-Cup/article?mid=11198


在市場動盪和群眾恐慌的時刻,我又再次重溫一下投資大師 Peter Lynch 的教導(上次我出英文版,有網友唔明,今次我出中文譯本):

-也許是下個月、明年,或者是三年後,股市就會出現一次大跌。

-股市下跌是你買進你喜愛股票的最好機會,股價「修正」會讓績優股出現值得買進的低價。

-最好的股票,可能就是你手上已經持有的那幾支。

-不要因為股價下跌了,就認為自己挑錯股票。

-根據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謹慎地調節手中持股部位並換擋操作,就可以改善投資績效。當股價偏離現實,而且有其他好股票出現時,就可以換擋操作。

-世界上總有擔心不完的煩惱。

-保持心胸開放,不要排斥新的想法。

-誰也沒辦法一網打盡、滴水不漏,我就錯過許多十壘安打 (ten-baggers),但還是能夠打敗大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29

[轉載]重溫李寧2331.HK金融騰躍—延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4077750100r2x9.html

重溫李寧2331.HK金融騰躍延益

 

延益:李寧的金融騰躍如雷貫耳,很早就想摘抄這篇文章了;也記得QQ群聊時,答應距離之美寫篇關於李寧的文章。可惜資料零散,抽不出時間整理,結果竟被我拖到了2011年。深感抱歉。

一,       

事件:

20104,創業板上市公司快意節能(08032.HK,現名為「非凡中國」)被李寧相中,成為了李寧公司(02331.HK)之外,李寧的另一個資本運作平台。作為李寧公司的掌門人,李寧向來以穩健實幹的企業家形象面對世人,甚少在資本運作上有大動作。因此其大手筆入主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舉動,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二,       

簡述過程:

通過以超低價格認購快意節能優先股和可轉債的方式,李寧兄弟以約7億港元獲得了該公司超過80%的股權,並借「李寧」品牌的影響力,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入場,使得快意節能股價節節走高; 股價推高後,快意節能趁勢宣佈三項換股收購:一方面大股東以現有資源輸血快意節能,另一方面收購瀋陽地產項目正式進軍地產。藉著股價高企,快意節能連續兩次從二級市場籌資合計達14億港元。

李寧兄弟以符合聯交所上市規定為由,10.96億股快意節能優先股(後轉為26.66億股普通股)轉讓給兩名執行董事以及若干第三方人士,而這其中約56%(對應14.93億股普通股)也變成了可隨時流通變現的股份,按最後一次優先股轉股之日— 79的收盤價計算,第三方獲得的優先股,不出10天兌換為普通股後市值飆升至10.3億港元。

值得玩味的是,這一數字剛好可以覆蓋李寧兄弟最初付出的收購成本。 更值得關注的是,在這一增一減之間,李寧兄弟演繹了一出「草船借箭」,將一家連年虧損的香港創業板仙股公司成功培養為一隻下蛋金雞——借助其明星效應,以快意節能股份為代價,李寧未動用分毫現金,就讓快意節能連續進行了三項重大收購,迅速做實兩次配股,籌集資金超過14億港元。通過換股收購和配股融資,輕輕鬆鬆將瀋陽地產項目納入麾下,並為下一步的項目開發籌集了初步的啟動資金,為順利進入房地產業邁出關鍵的一步。

儘管變數多多,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李寧這一次「跳轉」已經收穫頗多。 如果說退役進入體育用品行業,不過是優秀運動員李寧順理成章的選擇,那麼挾運動品牌龍頭之勢,意圖挺進群雄扎堆的房地產行業,則是在資本市場浸淫多年的李寧,第一次向外界展示其資本運作的財技,其中操作可圈可點,頗有看頭。

三,       

結果:

從增持到減持: 「李寧」品牌無風險套現。一個在香港資本市場司空見慣的上市公司定向募資案,讓一間連年虧損的創業板殼公司烏雞變鳳凰,短短3個月內,市值膨脹逾20倍。在股份的一增一減之間,李寧兄弟在持股市值飆升獲取超過80億港元賬面盈餘的同時,或許還借橋第三方套現巨額資金,實現了零成本做大殼公司平台的第一階段戰略目標。

蛇吞象, 一切皆有可能

注入體育經紀業務,只是李寧資產注入的第一步,更為驚人的動作也在同一日大白於天下。831的公告中,快意節能還宣佈了另一項可謂「蛇吞象」式的收購項目:以其新股及可換股票據,自李寧兄弟手中收購主板上市的李寧公司30.9%的股份,從而成為李寧公司的大股東。

公告披露,快意節能與Victory Mind AssetsDragon CityAlpha Talent三家BVI註冊的投資控股公司訂立了李寧公司收購諒解備忘錄,向三家公司收購合計325181850股李寧公司股份,相當於其已發行股本的30.9%。事實上,李寧本人及其相關權益人擁有的全部李寧公司股權就是透過這三家公司持有(Victory Mind AssetsDragon CityAlpha Talent分別持有173374000股、150000000股及2476184股李寧股份,Alpha Talent持有的股份中只有1807850股李寧股份將涉及擬李寧收購事項,餘下部分668334股已根據購股權計劃授予李寧公司員工),合計佔李寧公司已發行股本的30.9%

[转载]重温李宁2331.HK金融腾跃鈥斞右

如果收購李寧公司交易達成,在李寧公司與李寧兄弟之間又多了一個上市平台—快意節能,李寧對李寧公司的直接持股變成間接持股。同時,按照香港會計準則,快意節能收購李寧公司的股權超過20%,可以權益法將李寧公司業績入賬,從而大幅提升快意節能業績表現,為快意節能市值提升帶來巨大動力。因此,李寧以其持有的快意節能收購李寧公司股權的運作,實質上是將李寧公司的業績依次體現在兩家上市公司財務報表中,在兩家上市公司股價上實現逐次放大,作為實際控制人的李寧可坐享兩次資本市場的放大效應,可謂「一雞兩吃」

 

四,       

重溫評估

快意截止2010630的業績為虧損,將一個高估值水平的公司(根據91收市價計算,李寧公司2010 年市盈率為19.4 ),與一個暫無盈利能力且短期虧損的公司以股票對價的形式進行收購,對於李寧公司而言為一種「折價出售」。但詳究之下發現,短期內將難以成行。

李寧公司股權注入: 不可能完成之任務? 分析發現,如無特別的豁免,在李寧入主快意節能後的24個月內,李寧公司股權注入事宜都將難以成行。 據盛富資本董事總經理黃立沖介紹,20044月前,香港對買殼後資產注入的監管寬鬆,之後相關上市規則大幅收緊,規定買方在成為擁有超過30%普通股的股東後的24個月內,累計注入資產的任一指標高於殼公司的收益、市值、資產、盈利、股本等五個測試指標中任何一條的100%,則該交易構成非常重大交易,該注入可能要以IPO申請的標準來審批。這相當於資產注入胎死腹中(《新財富》,香港買殼攻略,2010.01)

簡而言之,就算快意節能以後通過不斷的收購,做大殼公司的資產規模,改善盈利狀況,拉升殼公司市值,使自己收購大股東資產之時的測試指標百分比低於100%,聯交所也會因為這一條的規定,引用李寧入主之時快意節能的資產值、收益及盈利和當時的市值數據,從而認定其屬於非常重大收購。 因此,實質上,快意節能控制權轉手之時的資產值、收益及盈利和當時的市值規模,已經鎖定了未來可注入資產的規模,而按常理,李寧的財務顧問應該不會疏忽這一點。據市場人士判斷,合理的邏輯是,從一開始,大家就心知肚明這是2年內「不可能完成之任務」,此時將收購計劃公諸於眾,只是藉此支撐股價,為配股製造賣點,在股價高位成功配股集資後(據瞭解在10月份的兩次配股中,30%的李寧公司股權注入成為主要的賣點),屆時再以構成反收購為由,將此事束之高閣,直至不了了之,或者是等到兩年後,再來兌現注入承諾。

把明知不可為而為的事鄭重其事的予以公告(雖在公告中指出交易不能確保成功,不具備法律效力),難免讓投資人不悅。這也許從一個側面解釋了配股後快意節能股價持續下跌的原因。 無論是何種情況,正常情況下,李寧公司股權注入短期內都將難以成行,其遠沒有廣大投資者想像的那麼簡單。

在股價高位換股注入資產後,李寧的另一高明之處就在於,藉著收購消息刺激的餘波,10月份火速配股,圈得14億港元,這也許就是李寧轉戰房地產市場的第一筆啟動資金。當然,如何以這筆錢去撬動工業園和生態城分別46億元和400億元的投資規模,對李寧來說無疑又是一次考驗。 據李寧公司不久前公佈的中期財報顯示,公司手持現金14.4億元,賬面可分配溢利累計為21.5億元;而據快意節能中報顯示,公司現金為4.4億港元。從兩家公司目前的財務狀況看,工業園和生態城合計逾400億元的投資無疑為「天文數字」,更何況,公司還需現金維持原有業務的正常運轉。 目前,真正有望為李寧帶來房地產市場第一桶金的是運作相對成熟的瀋陽奧林匹克花園三期項目,其將成為李寧轉戰房地產市場的試金石,也最有希望成為李寧在房地產市場的第一棵「搖錢樹」。

 

延益:李寧最近股價低迷,或許與10年的金融折騰有點關係。在經銷商整合、換口號、訂單增長放緩之際,大玩此類財技不免讓投資者不悅。不過,這不等於說李寧失去了關注價值。只要股價低到一定程度,或許買入李寧仍然還是好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58

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重溫3·27國債期貨事件

http://www.xyzlove.com/Transshipment/Finance/_zqjf_kzdgl/_zqjf_kzdgl.htm

股指期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特別是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跨市場交易行為,對國家金融決策工 作和監管機構的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戰。市場穩定、公司穩健、個人穩妥,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願望。要真正做到這三個「穩」,需要有三個層面的積極支持和密切 配合,從而建立起三道防線。首先,嚴格職業操守,加強自律管理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前提條件;其次,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規範發展期貨市 場的核心問題;第三,強化外部監管職能,依法維護市場秩序,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

  目前,股指期貨的技術準備工作陸續到位,部分學者和業內人士呼籲監管部門早日推出股指期貨。但是,他們不斷重複的都是發展股指期貨的重大意義和必要 性,少有分析言及股指期貨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筆者在上海證券中央登記結算公司任職期間,曾參與「3·27國債期貨事件」的善後處理工作,十二年前那個驚 心動魄的場面,至今記憶猶新。


前車之鑑

1992年12月28日,中國第一個標準化證券期貨合約──國債期貨合約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事隔兩年半後發生了「3·27事件」,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通知停止國債期貨交易試點。這一切給後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和無價的教益。

從表面來看,「3·27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是個別會員的蓄意違規和交易監管跟不上。2月23日,交易所宣佈3·27國債期貨最後8分鐘的交易無效。 事後萬國證券公司面臨清盤。3個月後,國債期貨市場關閉。5個月後,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被以瀆職、挪用公款等罪名判刑17年。上證所總經理尉文淵也就此離 職。

「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的三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為240億元,1995年6月到期兌付,利率是 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但財政部是否對之實行保值貼補,並不確定。在「3·27」國債期貨品種的交易上,中國經濟開發信託投資公司(簡稱「中經 開」)做多,萬國證券做空。

當時「萬國證券」與「中經開」正在展開廝殺之際,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宣佈提高該國債的保值貼補率,即這一國債交易品種不是以原來的每百元面 值按128.50元兌付,而是提高到148元兌付。這一消息的公佈,對做空方無異於泰山壓頂。當日開盤,3·27國債從148.21元一路勁升,攻到 151.98元時,原與「萬國證券」結盟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簡稱「遼國發」)突然倒戈:空翻多!在其掌控的「無錫國泰」交易席位上,10分 鐘內3·27國債竟猛衝至155.75元!這意味著什麼?每漲1元,「萬國證券」就賠十幾億元;漲了6元,整個萬國證券全賠進去也是資不抵債。

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使管金生成為背水一戰的賭徒,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鐘,空方主力大量惡意透支交 易,以730萬口的巨大賣單打擊價位(一口是200張合約,一張合約是1,000元面值的國債,730萬口就是1.46萬億元面值的國債,而3·27國債 總面值才750億元),1.46萬億元的面值接近1994年全國GDP的三分之一,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 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空方主力的蓄意違規行為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和惡劣的市場影響,為避免事態的進一步擴大,當晚,上海證券交易所宣佈最 後8分鐘內已完成的交易全部無效,並從2月27日起休市,組織場外協議平倉。


追根溯源

期貨市場的規範運作、穩健發展,不僅是期貨監管機構、經營管理者及全體期貨從業人員必須共同關注的問題,而且是關係到全社會及所有人的大事。市場穩 定、公司穩健、個人穩妥,是每個市場參與者的願望。要真正做到這三個「穩」,需要有三個層面的積極支持和密切配合,從而建立起三道防線。首先,嚴格職業操 守,加強自律管理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前提條件;其次,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核心問題;第三,強化外部監管職能,依法 維護市場秩序,是規範發展期貨市場的有效保障。

積極規範券商的市場行為,是保證整個證券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微觀基礎。良好的行業道德和的職業操守,不僅是市場發展健康、有序的要求,而且也是券商自 身生存發展的需要。原萬國證券公司的一筆「3·27」國債期貨品種的違規交易,事後造成了該公司12億元的虧損,最終導致了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停止。在 「3·27」事件,管金生最後下了一個超級大單,730萬口的空單,這一數字相當於3·27國債期貨的本品──1992年國庫券發行量750億的19倍 多,試問在期貨交易中,單子可以亂下嗎?沒有規則限制,交易數量可以超過交易的標的數量?為什麼沒有控制住持倉量?為什麼不設漲跌停板制度?……這些在監 管方面都值得深思。


完善監管

股指期貨對中國證券市場的參與者,是一個全新的事物,特別是股指期貨的槓桿效應及跨市場交易行為,對國家金融決策工作和監管機構的工作帶來了全新的挑 戰。有必要從多方面來改進監管工作。比如,要徹底改變所謂「政策市」的狀況,保證政策信息的公平披露。如果股指期貨推出後,仍然是政策市,不確定因素很大 的話,整個市場就很難有效運作。「3·27國債事件」的一個主要誘發因素,是國債利率政策信息不透明和捉摸不定,市場參與者獲得的政策信息不對稱。

釀成「3·27事件」的具體原因有三點:其一,期貨業務的推出相當倉促,不僅缺乏經驗,也缺乏相應的監管法規,更重要的是對市場風險缺乏必要的認識。 其二,國債期貨市場投機風氣濃,違規造市、超額持倉、內幕交易現象相當嚴重。其三,有關3·27期貨品種的標的券分段計息加息及貼息消息的洩露,是觸發此 次事件的導火線。然後,從監管的角度看,核心問題是倉位的限制和保證金的控制。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當前我國證券期貨市場已形成統一的法規與監管體系,交易所的佈局趨向合理,風險監控制度與技術更加完善,現貨市場的基礎更為牢 固,「3·27」事件發生的市場基礎不復存在,我國期貨市場完全有能力防範與杜絕國債「3·27」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然而,歷史教訓也應引起我們足夠的 重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03

檢閱投資組合有如視察子公司 (舊文章修改後重溫)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412.html

我與老婆一向十分節儉, 加上多年來穩當投資, 總算有個可觀的投資組合, 投資組合以股票為主, 經驗過百年一遇的金融海潚過後投資回報都尚可以 (金融海潚時仍100%股票, 並沒有做出止蝕之類的動作), 心中已經覺得算是有所交待。反觀很多身邊朋友、師奶及親戚都由買股票變炒股到抽新股、再變炒輪、再變期指及牛熊證, 最後再變為發誓永遠不沾股票, 而我卻永遠堅持買股票是與企業擁有人夾錢一起做生意, 相信這個概念一定可以令我們早點獲得財務自由。

曾看過李嘉誠先生的訪問, 他說自己記憶力驚人, 長實有數十間子公司, 她們的賬目李生全部都看過, 隨便都可以說出某家子公司會計賬目內的數字。其實同樣的能力, 巴菲特都同樣擁有, 他們都是對會計數字十分敏感的人。

可能有人會說, 他們都是企業家, 生意是自己搞的, 當然對公司的會計數字十分掌握, 買股票的又怎會擁有公司或子公司呢? 其實大家手上是否有一堆股票呢? 她們不就是你們的公司及子公司, 她們每年都為你賺錢, 你應該每年每季檢閱她們的業績, 還要記入腦, 不時有什麼公司新聞及政策推出, 第一時間想想對自己投資的公司及子公司有什麼影響, 當然你不是營運者, 你不能作出什麼營運動作, 但你有權增持或減持的, 這是你運用資金的權利。

如果長線來看, 其中一家子公司表現不佳, 發展潛力有限, 管理層又表現不濟, 李嘉誠先生一定會動手處理, 換掉管理層又可以, 把公司重組又可以, 成本控制等。而投資者的投資組合 (子公司)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 投資者大可沽貨離場, 把資金投入有未來的子公司。

但請記住一點, 如果經常買入沽出 (假設不是炒作), 而原因是買入後不久你又發現管理層不濟或公司沒有未來, 一次半次還可, 一年十次八次的話, 你就要好好檢討自己買入子公司前的研究分析是否做得妥當, 外國人有一句很好的形容, 'fool me once shame on you, fool me twice shame on me', 被人騙了兩次以上, 應該好好檢討自己。


此仍舊文章經修改後重溫, 原文網址
http://hk.myblog.yahoo.com/cpleung826/article?mid=546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5

企業吸水大法 (舊文章修改後重溫)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9508.html

很多時企業都會有缺錢的時候, 企業要吸水有好幾種方法, 每一種都有其好處及壞處, 我們應該怎樣演繹其吸水方法對股東的影響呢? 可以當自己與幾位朋友夾錢開茶餐廳, 應該會比較易明。

發行債券
發行債券可以說是最直接的方法, 夾錢開茶餐廳要更多資金, 最直接當然是向銀行借錢, (發債就是向債券購買人借, 當然, 債券購買人不一定是銀行), 銀行是不會分薄股東的股份權益的, 但到時到候茶餐廳需要向銀行付上利息, 一定會對未來盈利有所影響, 因此要衡量債息及利用債項所賺取更多盈利的能力。

發行新股
發行新股有點像印銀紙一樣, 印些新股票出來賣就可以獲得資金, 假設一間本來四個人的茶餐廳找多一個人夾錢, 本來的四位股東由每人平均佔25%的權益變成每人平均佔20%的權益, 未來茶餐廳的盈利都會被新股東分薄了, 當然好處就是舊股東一蚊都不需要拿出來而茶餐廳都能獲得新資金, 從前的匯控很常用這一招獲得新資金作出收購其他公司擴大版圖 (注意: 舊股東跟新股東的股權不一定是平均分布的), 要注意集資後的經營前景會否能夠抵銷分薄股權的損失。

發行優先股
優先股有點像債券與股票兩者中間的產物, 優先股股東可以像債券一樣跟公司討論利息條款, 同時又可以在某時刻對換成股票, 但未對換之前優先股是沒有公司股東的權利, 與債券相似。債券、優先股及股票到公司破產時會按對公司權益的操控倒序地獲分派公司的資產, 對公司權益的操控由大至小是股票, 優先股至債券, 所以破產時最先分享公司資產的是債券持有人, 再到優先股, 最後才是股票持有人。

供股
供股即需要原來股東再加錢夾股, 四個股東一人夾多十萬予茶餐廳, 供股前跟供股後各股東的股權並沒有任何改變, 對未來盈利的分享也沒有改變, 但如果當中有股東不夾錢, 他原有的權益就會被其他股東分薄了。匯控早前的世紀大供股, 接下來一些內銀股都進行了供股, 正是用這個方法吸水, 增加公司的現金儲備水平。

其他方法
企業還有更多方法吸水, 例如賣家產, 和黃就很喜歡賣東西獲現金, 匯控在金融海潚時, 各界都關注她會否變賣如交行之類的優質資產, 企業在經濟高峰甚至是泡沫時高價賣家產是十分漂亮的, 但在經濟差時因周轉不靈而被迫賤賣家產就太可惜了。還有公司可能把部份資產分拆出來上市, 上市後就能獲得新股東的資金, 以前看電視很多商業奇才最厲害就是把公司拆骨、合併、重組, 最後能增加現金流或資產價值, 從而把股價推高, 早前李嘉誠就把和黃的一些業務分柝到新加坡上市成功吸水。

企業總有需要資金的時候, 在選擇用哪一種方法吸水時應該充分考慮小股東的利益, 對沒有照顧小股東的吸水行為, 而只玩弄財技者, 大家最好敬而遠之。


此仍舊文章經修改後重溫, 原文網址
http://hk.myblog.yahoo.com/cpleung826/article?mid=483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6

首廿萬投資只可買一只股票 (舊文章修改後重溫)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13.html

弟弟一年多前剛出來工作, 開始接觸股票, 身為哥哥的我當然要指點一下迷津, 我倆平日都有討論投資理財的問題, 他對我的理念一向都頗認同及清楚。

其實我一早就鼓勵他開投資戶口小試牛刀, 因為只看書、看資料及討論的話, 理論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而已, 很難鍛鍊出投資時的EQ出來的, 現在他終於開了戶口, 隨時可以action了! 為了使他更了解什麼是價值投資, 我建議他在首廿萬的投資只可以選擇一支股票, 當選定以後, 買賣操作都只可以局限在這一支股票上。

起初他也不明白, 我解釋了這個限制起碼有四個好處, 第一是集中投資, 廿萬對一個剛出來工作的畢業生可算是不少的數目, 但我告訴他, 當進入投資市場, 這個數目少到不得了,  把資金一分再分, 一些股上升一些股下跌這些拉上補下的投資方法, 只是因為對投資的股票不了解而以為分散風險, 實際風險還在 (不了解就是不了解, 對投資不了解就是風險), 用少數資本還把火力分散, 根本起不了什麼回報威力。

第二, 減少多餘費用, 如果得十萬分散成二十支股票, 平均一支買入幾千元, 假設平均一支股票每年派三次息, 以匯豐戶口為例, 每次派息時銀行都收$30, 一年就蝕了$1,800, 這個只是動也不動地收股息都要付的成本, 還未有計算買入賣出二十多支股票的操作成本, 七除八扣, 如果投資組合是一百萬以上, 這些手續費所佔的巴仙還可以吧, 但如果資金本身已經不多, 多買幾支股票不是好主意。 

第三, 人沒有無限時間, 加上剛出來社會工作, 在工作上還要花很多時間學習, 回家還要研究數以百家的公司, 我覺得不可能, 誰說可能的話只是因為根本沒有研究得透徹就完事, 所以最終只會沒有好好研究及了解要投資的股票就買入, 把所有精神時間集中研究一家公司, 這樣會比較可行。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點, 就是如果只給你投資一家公司的話, 你一定不會草率行事, 我作出一個假設性問題, 就是現在你有資金可以搞生意, 搞什麼生意都可以, 而這盤生意是上市公司中任選一間, 但要專心做這盤生意, 不可以做東又做西, 這盤生意就是你的唯一家檔, 在這個前題下, 你的投資決定將會有很大變化, 例如看見雜誌有專家說內地大西北的供水問題嚴重, 未來水利的公司十分有前景, 值得買! 好了, 現在你選了這家水利公司後就只可投資這一家公司, 你會選嗎? 不會, 但如果沒有限制, 很多人都會小注投入些仙股毫股, 或看兩頁雜誌再上網 click 兩下就入少少貨, 試一試運氣之類, 或以為自己對投資目標已經了解非常, 但如果只可買入一家, 我相信每個投資者都會傾盡全力去深入研究, 最簡單就是由上而下, 全球什麼國家未來廿年最當道? 這個國家內什麼行業在未來廿年最牛? 這個行業中有哪些上市公司? 每家公司的情況如何? 只選一家你會選哪一家, 原因何在? 它這盤生意抵買嗎? 它的價值在哪裡? 它在全球危機時價值如何變化 (是年報上的價值, 不是價格)? 最後是它現在價格如何? 這些不是難做的, 現今上網找資料十分方便, 很多地方都把資料整理得很好, 如果用這種深入研究方法都認定一支仙股是值得訓身的話, 那就訓身吧!

第四點所描寫的, 本來就是投資前應該做的, 但很多人卻不以為然, 以為看三、兩頁雜誌及報紙就對公司了解非常, 繼而買入, 這些人在大狼市時 (指上落波幅極大) 就會被震走, 希望弟弟慢慢明白為何金融海嘯時我滿手都是暴跌的金融股, 但還會瘋狂加碼, 人家以為我是溝淡, 使傷勢減輕, 這只是瘋子的說法, 如果你真的對你自己的投資有足夠了解的話, 你會明白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78

何時賣股 (舊文章修改後重溫) 止凡 Blog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1/08/blog-post_20.html

buy and hold優質股是可以享受複利威力的投資方法, 以做生意的角度去持有股票, 只要所持有的公司基本因素不變, 自然不用沽出, 長期持有已經可以享受股息及股東權益增長的好處。

因此, 一般來說, 長線投資者都會在公司基本面不變的情況下繼續持有股票, 而近期我在思想多一個需要沽出股票的情況, 就是被市場投機者超買而做成過份溢價的時候, 其實這會產生一個很好的套現機會。

本 來價值投資及長線投資, 應該看公司基本面, 公司的賺錢能力還在, 為何要沽股呢? 這就是你在搞生意, 可是每天都有位市場先生在搞亂, 每天都出價要求買你的生意, 他所出的價高高低低你早已習慣, 由於這盤生意實在太好, 你多不會理會他的要求, 只會集中精神做好這盤生意, 可是市場先生有時極不理性, 他會受市場氣氛影響, 隨時可能出一個天價要買你的生意, 如果天價在前, 是時候計計數是否賣掉這盤生意給這個瘋子。

股 票背後的公司是一盤生意, 每年有盈利, 盈利又有增長, 公司又會成長, 越做越好的生意, 對價值投資者實在是長線持有的極佳對象, 可是如果股價颯升, 升至這間公司幾十年的盈利都追不會這個股價 (而公司的盈利增長也已經計算在內), 在這個時候, 沽出股票等未來股價回落再買回也不錯。

當 股價升至這個水平, 泡沫已經出現, 接著而來的多是一個大跌市 (但當然泡沫可以持續一段時間), 所以在這個時間沽股離場還可以避免股市回落的痛苦。但有一點要注意一下的, 市場先生當然給出了一個不合理溢價, 要股價回復合理水平有兩個, 一是股價跌回合理水平, 二是股價在很長的時間不跌, 但公司內在價值強勁提升至追及股價, 甚至出理第三個可能, 就是在兩者之間, 如果是第一個情況, 當然沽股是精明之舉, 可是如果是第二個情況的確價值飛升, 令大家只能望門輕嘆。

沒有人可以保證沽股後股價就會回落, 而比輕安全的做法就是巴菲特買股時的安全邊際, 在沽股決定時要計算到股票公司的溢價有一定的水平, 而且越高越好, 就好像巴菲特買股時要求股票比內在價值平, 越低越好, 這是他的安全網, 一旦自己分析有點錯誤都還有所保障。

所以, 買$1東西時, 最好用$0.5好了, 到賣$1東西時, 最好用 $2, $3, $5...賣, 但如果你問我有否賣過優質股的經驗, 確實沒有! 而現在也還未到時候, 所以都只是想想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287

[轉載][重溫]銀行業投資要點——帕特·多爾西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bdb8fda0102dw7v.html

很好的舊文章,值得收藏。我相信很快大家又會重新評價銀行股的。既然貨幣總量是長期增長的,銀行業又是一個經營貨幣的行業。毫無疑問,銀行業將會是最長壽的成長股,至於誰將會成為未來的領頭羊則需要好好研究了。

    銀行業在全球經濟中擁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它們是資本形成過程的漏斗和引擎。沒有銀行,公司就得努力尋找資金 用於擴張,消費者在尋求安家置業和投資儲蓄方面,也要面對不能踰越的障礙。因為銀行提供的服務對長期的經濟增長是生死攸關的,銀行業幾乎與世界的總產出同 步增長。無論哪個行業發展,最大的需求就是資本。不管資金的需求源於哪個行業,比如科技、製藥或者消費者對住房的需求,銀行都會從中獲利。


 
   銀行的盈利模式很簡單。銀行從存款人和資本市場那裡拿到錢,然後把它貸給借款人,從利息差裡獲利。如果一家銀行從一個存款人那裡以年利率4%借到錢,然後 把它以年利率6%貸給借款人,銀行就賺了2%的息差,也就是淨利息收入。大多數銀行還要從基本的收費業務和其他服務中賺取利潤,這就是通常提到的非利息收 入。淨利息收人和非利息收入合在一起就是銀行的淨收入,這就是銀行業的商業模式。


 
   銀行有與生俱來的實力幫助它建立競爭優勢。銀行通過集中大型的、多種多樣的貸款組合,降低了自己的風險,並且通過持續的儲蓄來滿足所有的借款人,因此這比在市場裡貸款方和借款方自己直接交易成本低得多。這些獨特優勢是銀行業強大而持久的競爭優勢的基礎。


 
   另外,聯邦政府通過資助賦予了銀行流動性。聯邦政府保證銀行業一半以上的流動性(通過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保險),而且如果銀行遭遇了短期的流動性危機, 銀行可以轉向美聯儲這位最後貸款人尋求幫助。這些絕對的津貼,其他任何公司都難以得到,實質上是允許了銀行以低於市場利率的價格借款。這也使得銀行業成為 世界上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流動性製造者。低成本的借款加上銀行在貸款效率方面的優勢,所有這些讓銀行在息差上賺取了極其誘人的收益。


 
   資金是一種商品,但金融產品是非常特殊的。到底是什麼使銀行比其他行業更好呢?這沒有一個固定的公式,我們會告訴你什麼是你要尋找的。這裡有幾個不同戰略的銀行的例子,它們都擁有強的競爭優勢。


 
   ●花旗集團利用它在全球範圍的影響和深奧的產品組合,大大增加了收入,並使得它的風險呈現多樣化,這使花旗集團即使在環境困難的情況下也有上佳的業績表 現。(備註:花旗銀行複雜、深奧、難懂的產品組合最終沒能逃過美國金融危機的考驗,股價從2007年的50美元左右,跌到最新的4.5美元左右。)


 
   ●富國銀行集團是吸收存款的專家,存款是低成本資金的關健來源,該集團根深蒂固的、優秀的梢售文化驅動著收入增長。(備註:巴菲特伯克希爾公司的最大銀行 持股,目前股價已回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看來低成本資金來源才是持續的競爭優勢,因為你不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就能夠獲取令人滿意的回報。)


 
   ●五三銀行公司( Fifth Third )擁有積極的銷售文化、低風險的貨款哲學和時成本很強的控制力。(備註:五三銀行還是沒能保持過去謹慎的經營原則,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為了追求更高的收益而迷失了方向,股價長期低迷,從2002年的70美元跌到2011年的14美元。)


 
  

一、關於風險


 
   不管一家金融機構專門從事商業貸款還是消費者貸款,銀行業都以一件事情為中心,那就是風險管理。銀行主要管理三種風險:(1)信用風險;(2)流動性風 險;(3)利率風險。而且銀行也要為承擔這些風險付出代價。借款人和存款人以利息或費用方式付給銀行費用,因為客戶不願意管理他們自己的風險,或者因為銀 行做這些業務更便宜。


 
   但是正像它們的優勢減輕了它們的風險一樣,銀行在管理信用和利率風險的能力上顯示出強大的實力。但如果貸款損失比預計增長快的話,這些實力會迅速變成弱點。


 
  

管理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貸款業務的核心部分。投資者通過審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貸款分類、不良貸款趨勢和壞賬率,還有管理層的貸款哲學,就可以對貸款質量找到感覺。(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時付息的貸款,而壞賬率是測量銀行認為永遠不能收回的貸款的百分比。)問題是這些指標都是針對過去的,這是很多財務指標的問題所在。這些指標告訴你一家公司曾經怎麼樣,而不是它將要怎麼樣。一家貸款機構幾乎所有有關信用質量的問題,都是在其發生之後我們才知道。


 
   這種風險常常以拖欠貸款或者直接以不履行還款義務的形式暴露出醜陋的嘴臉,人們往往不自覺地在容忍,不僅僅是銀行。


 
   設想一份商業貸款的年利率是7%,銀行知道它們客戶中的某些人會不履約,所以它們把這項費用加在每一筆貸款上。如果你作為個人做這樣的一筆貸款,你就沒有 足夠的資本將它多樣化。結果,你要麼賺這7%的收益,要麼放棄這一切。銀行龐大的資產負債表提供了3種主要的防護措施以隔離風險,這是其他行業無法做到 的:


 
   1).貨款組合多樣化;    2).保守的承銷和賬戶管理;    3).積極進取的回款程序。


 
   這些方法在實際工作中起什麼樣的作用呢?銀行管理風險最直截了當的方法是按照貸款的數量在借款公司、行業或不同地區之間分攤風險。用石油大亨保羅·蓋蒂的 話說:「如果你欠銀行100美元,那是你的間題;如果你欠銀行1億美元,那是銀行的問題。」要管理這種風險,銀行要麼自己創立一個寬的多樣化貸款組合,要 麼買進或者賣出貸款組合。通過不同的貸款組合,銀行降低了風險。


 
   在行業內,銀行也通過穩健的承銷和回款程序來分辨借款人信用。換句話說,它們要尋找規避不良貸款的辦法,如果一筆貸款出問題,銀行要找出這些賴賬不還的 人。銀行會開發比其他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的特殊系統。而一些大型非銀行類公司常常缺乏久經考驗的信用認證系統和程序,難以減少違約風險。這些公司有一時期曾 試圖以提供信用賺錢,然而卻陷人了困境,因為這些公司缺乏經驗。


 
   在銀行吸引投資者之前,投資銀行股票最大的挑戰是給銀行的信用質量做定位評估。要 避免被銀行的宣傳誤導,投資者應當密切關注壞賬率和逾期還款比率,後者可以作為未來壞賬率的一個指標。要發現趨勢,而不只是看絕對數。在經濟低迷時期,最 好的地方性銀行的壞賬率也會迅速上升,但是還可以保持較低的水平,低於貸款總額的1%。(這個指標對於信用卡公司是比較高的,而對於一家儲蓄貸款銀行則是 比較低的。)


 
   遺憾的是,沒有能判斷是好還是壞的絕對指標,投資者必須把銀行的壞賬率與它們的競爭對手進行比較,並看一看經過一段時間所形成的趨勢。壞賬、不良貸款和逾 期還款比率在公開信息裡都有報告,而且也可以在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年度報告和季度報告中找到。另外,仔細聽管理層的討論,雖然沒有管理人員準確地知道壞賬將 朝哪個方向發展,但是一個好的管理團隊應該能夠描述出趨勢。


 
   最後,對超高速的增長率要保持警惕。在金融服務行業這是一個公理:高速增長可能導致大麻煩。高速增長不是永遠不好,很多優秀銀行的增長率一直保持在平均增長率之上,但是任何金融服務公司的增長如果明顯比競爭對手快的話,應當以懷疑的眼光來看待它。


 
   要尋找銀行的信用文化是否是健康的、保守的、經得起檢驗的證據,你可以核查壞賬率和逾期還款比率,通過閱讀年報對貸款銀行變得熟悉起來,並且考慮它的經營 環境。畢竟在理想的經濟條件下,5年的快速增長不能準確地告訴你更多信用質量信息。如果你投資於快速增長的貸款銀行,就要密切關注這些。


 
  

二、銷售流動性


 
   毫無疑間,優秀的信用文化是銀行和客戶之間緊密的關係,它能為公司在行業內創造競爭優勢。應以一定的注意力關注銀行的前景,這就是風險管理所起的作用。這就是銀行必須處理的第二種主要風險。


 
   假設在沒有銀行的世界裡,出借方直接面對借款人。只要出借方準確地知道何時可以把錢收回來就行。但是,不可預見的事情發生了,出借方突然需要盡快拿到資 金。這時,他就要以很大的折扣賣出這筆貸款。在到處都有銀行的世界裡,不管怎樣,存款人(出借方)只需跑到最近的銀行分支機構提款就可以了。


 
   銀行是提供多種形式流動性管理的機構。例如,很多公司向銀行付費以維持信用貸款額的上限。實際上,銀行除了承諾什麼也沒有賣。一些公司也把它們的應收賬款以一個折扣賣給金融機構,這就是眾所周知的保理業務,因為公司需要盡快拿到現金。


 
   對很多消費者來說,為流動性服務付款是隱性的。看看富國銀行的案例,富國銀行集團是美國最大的零售銀行,在2002年,存款人為他們在銀行的賬戶支付了 22億美元的費用;銀行為存款人支付了19億美元的利息。軋平這兩個數字,賬戶所有人用他們的資金為銀行多付了大約3億美元。然後,銀行轉過來把錢貸出 去,用它賺更多的錢。


 
   在世界上,再沒有其他的生意能使你既從人們手裡拿走錢,又能向他們收取費用。設想一下,當你走在大街上向某人提出,如果他付一點錢給你,你就可以支配他100美元的支票。這是多麼滑稽可笑!然而,這就是銀行每天在做的事。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存款形式存在的負債是銀行的真正資產。低成本的核心存款(例如支票存款)是非常穩定廉價的。


 
   這就是為什麼跟蹤存款水平如此重要的原因。例如,核查一下存款是正 在增加還是正在減少,特別是對低成本的存款類別,如支票存款和儲蓄存款是否在增長。大多數銀行在它們的年報裡提供存款類別的分類賬。如果管理層一邊談論強 大的存款基礎有多麼重要,一邊談論存款為什麼在過去的5年裡一直在下降,那他們就沒有真的重視存款基礎。


 
   投資者必須密切注意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挑選出貸款多樣化的公司,以防止貸款合同的違約率上升導致銀行陷人困境。年 報會披露一家銀行手裡的貸款種類,投資者應當跟蹤一段時間,看看它後來是怎樣變化的。銀行是否已經把傳統的抵押貸款擴大到了風險更大的間接的汽車貸款?要 花時間熟悉不同類型貸款的特性,你不應當投資一家對它貸出的貸款沒有感覺的銀行,這樣的金融服務公司往往在貸款業務中有一定的經驗,但卻缺乏信心。


 
  

管理利率風險


 
   這是銀行要面對的第三種主要類型的風險。投資者經常把投資銀行當做安全港,其實銀行的利潤會被利率擠壓,而利息率不完全是受銀行控制的。


 
   在銀行方面,利率的影響常常被簡單化為「高利率,好;低利率,糟 糕」。但是利率管理有比這更多的細微的差別。例如,在某一時點,銀行可能即對資產敏感又對負債敏感。資產敏感性意味著資產(像貸款)的利率變化比負債的利 率變化要快,在這種情形下,提高利率是有利的,至少暫時是有利的。但是如果銀行是負債敏感型的,負債利率的提高比資產利率的提高速度快,這種情況下提高利 率,就壓縮了銀行的毛利。


 
   不管怎樣,銀行不可能對利率不敏感。銀行努力把它們的資產和負債的期限進行更為嚴格的匹配。一家大銀行在對它的資產進行配置時,會使用很多小銀行所沒有的附加管理工具。


 
   假使現在美聯儲要降低利率。因為美聯儲知道維護強大的銀行系統的利益,所以在降息之前通常會與銀行界有微妙的溝通。與此同時,銀行會重新配置它們的資產負債表,以使自己變成負債敏感型的,從而使淨利息收人增加。如果降息發生,銀行往往都是有充分準備的。

 

    利率對銀行產生影響了嗎?是,還是不是?的確,淨利息收人增加了,但是孤立起來看這個數字是沒有意義的。畢竟,低迷的經濟導致風險準備金翻倍,因此也抵消了更大的息差所得。

 

    因此,當毛利率受到利率影響的時候,大型金融機構朝著管理利率週期的目標前進。當你思考利率風險的時候,記住它對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是複雜的、動態的,而且從一家機構到另一家機構也是變化的


 
  

三、銀行業的競爭優勢


 
   作為風險管理的領導者,銀行有相當大的與生俱來的優勢。幾個其他的因素導致了銀行更深更強的競爭優勢。這些對競爭對手的威懾包括:


 
   1.巨大的資本需求;

    2.巨大的規模經濟;  

    3.整個地區壟斷的行業結構;

    4.消費者轉換成本。

 

   

資產負債表


 
   一般來說,沒有行業比銀行和其他金融服務業對資本更敏感的。按照晨星公司的數據,在2003年初按資產排名的20家最大的公司中,其中19家是金融集團企 業。惟一闖人20強的非金融類公司是通用電氣公司,而且即使是通用電氣也從它的金融業務中產生了一大塊利潤。大量的資本需求是對競爭對手主要的威懾之一。 例如,在2001年,花旗集團的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創造了1兆億美元的記錄。這是一個很難提升的資產基數,這個數字超過了少數國家的經濟總量。

 

   

規模經濟


 
   與資本需求相提並論的優勢是銀行業巨大的規模經濟。這一直是銀行業併購背後的驅動因素,美國銀行的數量在1980-2001年間減少了44%。按照美國聯 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大型銀行(定義為那些資產超過100億美元的銀行)每個員工在2002年創造了26.4萬美元的收入,這一數字是小的社區銀行(定 義為資產在1億美元以下)2.2倍還要多。這種優勢源於大型銀行的員工平均負責的資產幾乎是小銀行的兩倍,而且大銀行也能更好地從客戶資產中賺取更多的收 入(主要通過收費)。從這方面分析,大型銀行每一美元的資產比小銀行多產生23%的收入。


 
  

壟斷的市場


 
   美國頂尖的零售銀行美洲銀行在2002年控制著差不多10%的全美存款。這個行業在區域一級己經變得非常集中,同時大銀行在個別城市常常是在一個很難滲透 的壟斷市場裡經營。例如,2002年在美國10個最大的地鐵地區,排名前三的3家銀行取得了平均50%的市場份額,而其餘的市場份額在數以百計沒有定價能 力的小的社區銀行之間瓜分。即使全美銀行業都在努力,但仍常常是少數銀行佔據壟斷地位。例如,銀團貸款前三位是摩根大通銀行、美洲銀行、花旗集團,它們控 制了2002年70%的承銷市場份額。在信用卡行業,花旗集團、MBNA、第一銀行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這全是由於它們的低成本優勢。


 
  

消費者轉換


 
   另一個關鍵的優勢是銀行往往有非常忠誠的顧客。美洲銀行、富國銀行和其他大型零售銀行因為摩擦每年大約會跑掉15%的客戶。換句話說,85%的賬戶每年都 會產生收入。這部分是由於品牌和你對一家公司的信任程度,而與此同樣重要的是慣性。大多數人不喜歡換銀行,即使他們感到他們對銀行來說微不足道。例如,一 份2001年的研究發現,38%的支票賬戶客戶對他們賬戶費用上一次價格上漲沒有回應。其餘的62%中,只有4%的人換銀行是因為收費太高了。


 
  

四、成功銀行的特點


 
   當投資者在銀行上投資時,應當關注什麼?因為銀行整個業務包括它們的實力和它們的機會,都是建立在風險基礎上的,所以關注適度管理、始終如一地分配利潤又不引人注目的銀行是一個好主意。這裡有一些要考慮的重要指標。


 
  

強大的資本基礎


 
   強大的資本基礎是投資一家貸款銀行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投資者能找到的幾個尺度中最重要的是股 東權益資產比率,這個比率越高越好。很難給出一個單憑經驗判斷投資價值的方法,因為資本水平基於不同的環境基礎而變化(如貸款風險的不同等因素),但是大 多數我們分析的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在8%-9%的範圍內。同樣,要關注壞賬準備金相對於不良資產高的銀行。


 
   這些比率的多樣化取決於貸款機構的類型,還有它們所處的商業週期的位置。所有這些指標在銀行的財務報告中都能找到,可以把它們與同行業平均水平比較。


 
  

淨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


 
   這些指標事實上是測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標準。一般來說,投資者應當尋找能持續產生15%-20%淨資產收益率的銀行。反過來說,對於有良好股東權益收益率的銀行,即使銀行賺的與同行業基準相比差不多,投資者也應當關心


 
   很多高速增長的貸款銀行就是通過少計提壞賬準備金使淨資產收益率達到30%甚至更高。記住,通過少提壞賬準備金或者利用槓桿作用提升盈利在短期是很容易的,但它卻為銀行的長期經營埋下了過度的風險。一些表現出高水平的資產收益率的銀行往往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對於銀行,最好的資產收益率應當在1.2%-1.4%的範圍內。

                      

    效率比率
 
                                                                                  
 
 
效率比率測量的是非利息費或者營業費用佔淨收入的百分比,它告訴我們這家銀行的管理效率如何。很多好銀行的效率比率在55%以下(低是好的)。作為對照, 按照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數據,在2002年第四季度,參加存款保險的金融機構的效率比率平均水平是58.4%。要尋找有好的效率比率的銀行,好的效率比率是銀行費用一直被有效控制的證據


 
  

淨利息利潤率


 
   另一個簡單的指標是觀察淨利息利潤率,就是看淨利息收入佔平均盈利資產的百分比。實際上所有銀行都報告淨利息利潤率,因為它是測量貸款盈利能力的指標。你 將看到各個多樣化的淨利息利潤率,這取決於銀行從事的貸款類型,但是大多數銀行的淨利息利潤率在3%-4%範圍內。觀察一段時間內利潤率的趨勢,如果利潤 率上升,看看利息率正在發生什麼變化(降息通常推高淨利息利潤率)。另外,審查銀行的貸款分類,看看銀行是否已經進入了不同的貸款領域。例如,信用卡貸款 比住宅抵押貸款有更高的利息率,但是信用卡貸款的風險也比借錢給買房人高。


 
  

強大的收入


 
   從歷史的觀點看,很多表現最好的銀行已經證明,其有能力使收入增長保持在收入增長平均水平之上。一些成功的銀行已經能夠交叉銷售新的服務,這就增加了費用收人;另外,它們還會對存款付稍微低一點的利息,同時對貸款稍微多收點利息。


 
   你可以重點關注三個主要指標:(1)淨利息利潤率;(2)收費收入佔總收入的百分比;(3)收費收入的增長。淨利息利潤率因為各種經濟因素、利率環境和借 款人經營生意的類型等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最好是把你感興趣的銀行與其他類似的金融機構相比較。收費收入在2001年銀行業的總收入中佔42%,在過去的 20年裡實現了11.6%的年複合增長率。一家大型的多樣化銀行,比如五三銀行的收費收人超過了淨收入的40%多。反過來看小型的多樣化程度較低的銀行 (如Golden VPest銀行),收費收人僅僅佔到總收入的12%。因此,要確認你正在對比的是相類似的公司。你還要弄明白銀行的戰略,應當每過一段時間就核查一下數 字,找一找趨勢變化的感覺。


 
  

市淨率


 
   因為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主要是由不同流動性的資產組成,所以賬面價值是銀行股票價值很好的代表。假設資產和負債相當接近它們報告的價值,銀行的基礎價值就應當是賬面價值。對於任何在此基礎上的溢價,說明投資者正在為未來的成長性和超額利潤支付金錢。有代表性的是,大銀行在過去的10年間,往往以賬面價值2-3倍的價格交易,一些例外的情況會比這個價格低一點。


 
   一家穩健的銀行以低於賬面價值一半的價格交易,常常是物有所值的。記 住,銀行股打折交易總有理由,所以要確信你搞清楚了風險所在。從另一方面說,某些銀行值三倍或者更高的市淨率,但是我們在以高價買入之前應當保持警惕。銀 行股是不穩定的,如果你有耐心,你就可能發現更值得買的股票。特別是即使最好的銀行,在遇到金融服務行業高位危機的時候,一般來說也要遇到慘重的打擊。把 幾家銀行用相對市淨率估值排好隊,雖然不等同於折現現金流模型估值,但是對這個行業,可能已經是相當合理的近似估值了。


 
   這些指標應當成為挑選高質量銀行股的起點。全面來看,我們認為對那些希望自己挑選金融服務業股票的投資者來說,最好的防禦是耐心和一個持懷疑論的健康的心態構建一個看上去有前途並經過了一段時間瞭解的核心銀行組成的投資組合(在實際投資之前)。對它們貸款發放、風險管理的方法、管理的質量和銀行擁有的權益資本數量有一個概念,當機會出現的時候,你就可以從最好的點位介入。

 

   

五、投資者清單:銀行業

 

    ●銀行的商業模式可以歸納為管理三種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


 
  關注經營適度的良好的銀行。投資者應當挑出那些相對於競爭對手持有巨額流動性基礎資產,並為未來的壞賬已適度計提了風險準備金的銀行。


 
  銀行損益表的不同組成揭示了財務表現的不穩定,這源於諸如利率和信用環境等諸多因素。一般來說,經營好的銀行應當在各種各樣的環境下表現出穩定的淨利潤增長。投資者應當為能夠挑選出過往記錄好的銀行多付出些努力。


 
  經營良好的銀行會嚴格匹配資產和負債的時間期限。例如,銀行應當用長期負債(比如長期債務或存款)做長期貸款,而不是用短期資金來做這件事。投資者應規避不這樣做的貸款銀行。


 
  銀行業有巨大的競爭優勢。它們能以甚至比聯邦政府還要低的利率借錢。它們巨大的規模經濟源於已經建立起來的巨大的銷售分配網絡。銀行業資本敏感的天性阻止了新的競爭者,而且客戶轉換成本高。


 
   ●投資者應當挑選那些有良好權益基礎,有適度的、穩定的淨資產收益率和資產收益率,盈利能力能穩步增長的銀行。


 
   ●用市淨率指標比較相類似的銀行,可能是避免為銀行股票付錢過多的一個好辦法。

 

    相關文章如何分析銀行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2

舊文重溫----2013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4aq.html
李佐軍博士應華中科大長沙校友會邀請於9月27日上午在齊魯證券長沙營業部舉行了一 次內部報告會,報告會範圍較小。李佐軍所長坦言此次報告是講真話、講實話、講內部的話。報告內容視角獨特,觀點鮮明,信息量大,可參考性較強,會後反響極 為熱烈。故將全文加以整理,徵得李佐軍所長同意,供部分華中科大長沙校友會校友分享參考。——華中科大長沙校友會秘書處]
李佐軍博士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副所長,著名經濟學家,畢業於華中科大經濟學院,碩士師從張培剛先生,博士師從吳敬璉先生。 
尊敬的張會長、各位校友、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首先應該申明我的兩個身份,一個身份,我是華中科技大學經濟 系84級的本科生,在華中科大度過了8年美好的年華,讀了7年書,當了一年老師,92年才離開到北京,所以跟母校、跟各位校友有著深厚的感情。第二個身 份,我老家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南金鄉連灣村第六組,我們是地道的湖南老鄉,所以回到了我老家,感到特別的親切。今天的時間還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怎麼在上 午這麼有限的時間裡給大家提供儘可能多的信息量,讓大家不虛此行,那麼有時候我的講話語速會快一點,有些內容也不能往下展開,這是需要給大家說明的。今天 我想重點圍繞兩個大的問題來講。
 
  第一個問題,究竟當前國內外的形勢怎麼樣、怎麼演化?以及未來形勢怎麼看、怎麼演化?這可能是大家都關心的問題。
 
  第二個問題,在這樣一個新的形勢下,我們企業及企業家,還有我們每一個人該怎麼辦?
 
  第一個大問題——形勢。未來的形勢,這個形勢確實很微妙,我想這裡重點就形 勢給大家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未來我們面臨一些比較大的調整甚至危機。第二個問題,是未來國際經濟究竟是怎麼樣一個演化趨勢。第三是我們國內的短中長 期的大的經濟走勢究竟怎麼樣?第一大部分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
 
  第二個大問題,企業和我們個人怎麼辦?這就涉及到選擇什麼樣的板塊投資,包括選擇一些什麼樣的投資方式,還有企業怎麼來綜合性地應對等等。
 
  首先講第一個大問題——形勢。
 
  形勢的第一個問題,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可能要發生一些事。一個可能要發生的 事,十二五期間可能要發生一場經濟危機。有人奇怪了,不是剛爆發了一場經濟危機嗎?剛爆發的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了我們的出口下降,經濟增長下降。但是, 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經濟危機還沒有爆發,我們的銀行還沒有破產,我們中國人的經濟危機正在醞釀之中,那什麼時候爆發呢?我認為是2013年,為什麼?給大家 分析四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經濟方面的原因,經濟方面的原因引發這場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有兩 個,一個是房地產泡沫破滅,另一個是地方債務危機。當然這兩個問題是相關聯的,我重點從第二個角度跟大家說起,地方政府的收入來源主要有兩大塊,一塊是工 商業稅收,最近一段時間以及未來一兩年,因為很多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不太景氣。有些地方政府的工商業稅收要相應地減少,第二塊收入來源是賣地收入。從今年 開始,很多地方政府賣地已經大規模減少,是前幾年的50%,甚至30-40%。前幾年都是我們開發商求著政府給地,最近有一段時間開始流行政府問開發商, 你什麼時候來買我的地。為什麼?因為他們已經面臨收支缺口的壓力,北京市一年土地儲備的貸款2500億,這裡面的利息支出壓力就非常大,光朝陽區一個月的 土地儲備貸款利息支出就1000多萬。如果土地賣不出去的話,收支平衡就麻煩了。所以工商業稅收的減少,以及土地財政收入的減少,有很多地方政府承受著很 大的壓力。
 
  支出呢,反而是增加的,兩大塊支出,一大塊是通常的支出,從國家層面來講, 是國防支出增加,部隊的工資增加,南海、航母都需要增加投入,從地方政府來說,基礎建設還要大規模向前推進,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需要政府支出,加強社 會保障兩個全覆蓋需要政府支出,加強水利設施建設需要政府支出,大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需要政府支出,不惜一切代價維護社會穩定需要政府支出,所以支出的壓 力非常大。另一塊,之前沒有的,現在有了,那就是集中還款期的到來,還本付息的壓力的到來。前幾年,四萬億的投資,天量的信貸投放,當時很瀟灑,但那不是 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是要還的,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還款期就開始到來了,明後兩年要還的有4.6萬億。為什麼最近云南公路、上海的城投和我們長沙的公路等 等,開始顯示出一些問題,實際上這只是冰山一角,就是因為大規模的集中還款期到來與收入流不對稱造成的巨大壓力,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到2013年前後, 有一部分地方政府可能要破產,當然,有軍隊,把槍桿子往這裡一放,誰說政府破產?政府就不破產了。破誰的產?破銀行的產,錢來自於銀行,銀行的錢來自於哪 裡?來自於廣大企業和老百姓,是破他們的產。這就是財政金融的系統性風險,這是第一個經濟方面的原因,引發危機的原因。前一個房地產泡沫破滅可能帶來的危 機因時間關係不展開。
 
  第二個原因是外部的原因即國際的原因,前幾年我們國內經濟高速發展,其中有 一股重要力量,就是大量的國際熱錢流入中國,支撐了我們經濟的泡沫生成,熱錢是趨利性的、投機性的,說來就來,說走也可以走,他主要取決於不同地區的投資 的回報利潤。之所以現在還留在中國,因為這幾年中國經濟一直維持高速增長,這些投機的回報還相對比較高,但是中國經濟在往下走,中國的風險在逐步顯現,有 一些國際組織開始猖狂做空中國概念股。美國經濟現在緩慢復甦,美國美元有可能出現升值,美國也還有可能加息,所以這些國際熱錢在某個時候有可能會大規模的 撤出。這會造成我們中國經濟泡沫的破滅,這是我們中國政府不好應對的。
 
  第三個原因是政治方面的原因,在中國一定還要有政治經濟學的視野。為什麼說2013年,因為2013年政府換屆。在政府換屆之前,本屆政府在最後一年任期之內,最高的指導思想就是不出事,不惜一切代價維穩,維護經濟的平穩發展,這就是最主要的事情。
 
  對下一屆政府領導來說,面臨一個抉擇,兩種選擇。一種選擇,把泡沫再接過 去,再精心維護,那麼他會維護到什麼時候呢?最遲能維護到2015年,或者2016年,那麼那個時候就是一場更大的危機。那個時候爆發的危機的責任在誰, 誰也說不清楚,這是一種選擇。第二種選擇,不接這個泡沫,上台之後很快讓這個泡沫給破掉。破掉之後,首先會帶來一段時間的痛苦,但對於新的領導人來說是好 事,因為責任很清楚,不是他們造成的,是前面造成的。其次,在泡沫上跳舞跟腳踏實地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泡沫破了之後他可以腳踏實地了。再者,新的政績比較 容易上來,因為起點一下降低了,泡沫破滅之後的政績是比較容易做起來的,否則在起點很高的時候再往上走是很艱難的。一般來說,新的領導上台,在前面三五個 月,出於政治上考慮,都要繼承發揚肯定慎重,而在三五個月之後,就開始逐步暴露前一任的一些問題,顯示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舉措。一個企業換個新的董事長,也 都如此。所以為什麼說經濟危機可能是2013年,最可能是2013年7、8月份(下半年)。
 
  第四個原因,短中長三個週期的谷底可能疊加。短週期就是三五年的週期,目前 這個週期的經濟正在往下走,到明後年可能到谷底。中週期就是九至十年左右的週期,大家想想1949年、1957年、1966年、1976年、1989年、 1998年,每十年左右一般是要折騰下去的,那麼從1998年到現在已經有十多年了,應該來到了。本來08、09年應該是要發生的,但後來因為政策把它推 後了,但不能推得太遠。還有長週期,60年一甲子的週期,他們算易經的週期也到了。所以,2013年前後,中國可能要爆發一場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表現: 部分中小企業破產、部分銀行破產、部分地方政府破產,這是我們下一步要面對的這麼一個狀況。
 
  同時十二五期間前後,可能還會爆發一場社會危機。因為經濟危機的爆發,可能同時引發社會問題,目前,積聚下來的多種社會矛盾激化或爆發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關於第一大問題的第二點——社會危機
 
  我從兩個角度來闡述:第一個角度是我們社會生病了,生病的表現是熱。
 
  第一個熱,公務員熱。全世界最難考的就是中國公務員,考大學,兩三個人中考 一個,考博士,一二十個人中也可以考一個。但是考中國公務員,幾千個人中才考的上一個。為什麼大家削尖腦袋考公務員?因為公務員有錢有權有勢有保障,因為 我們中國政府已掌握了越來越多的財富、越來越多的權力,控制了越來越多的資產,土地是中國政府的,各種礦產是政府的,徵稅的權利是政府的,生殺予奪的權力 也是政府的,很多重要的行業壟斷也是在政府手裡,中國政府太牛了,大家都想當公務員。公務員熱反應的是改革在倒退。
 
  第二個熱,國企熱、央企熱、國進民退。目前一年央企的收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五百強的總和,我國國有企業央企憑藉著壟斷特權,比如壟斷土地資源,壟斷信貸資源,壟斷定價,獲得超額利潤,這反映了我們改革在倒退。
 
  第三個熱,房地產熱。全民皆房地產,稍微有點實力的企業現在都搞房地產,海 爾、海信、TCL、雅戈爾、羅蒙、鄂爾多斯所有這些優秀的私營經濟企業都在搞房地產開發,有些企業房地產在其內部的佔比是70-80%以上,我問過國內的 一些董事長和總經理,我說,你為什麼要搞房地產開發呢,你實業不是做得挺好的嗎?還挺大的嗎?然後他反問,他說我為什麼不搞房地產開發呢?搞房地產開發是 我搞實業的回報的數倍以上,我不搞我傻呀,這是一些比較大的企業。那麼那些中小企業呢?那他就炒房,他直接搞開發沒實力,那麼他產業空心化,實業不做了, 炒房從溫州炒到杭州,從杭州炒到上海,從上海炒到北京,從北京炒到三亞。然後有實力的一些個體呢,買房子,一個人買幾十套。而買不起房的老百姓呢?他們談 房子,只要一見面就談房子,只要有人見到我,就問,李老師,你說那個房價是漲還是要跌?什麼時候漲,什麼時候跌?全民皆房地產。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生病 了。
 
  第四個熱,投機熱,不是炒房就是炒股,不是炒股就是炒房,不炒房就炒農產品,蒜你狠,姜你軍,豆你玩,現在炒資金,放高利貸,炒風盛行,投機盛行,這說明什麼?說明生病了。
 
  第五個熱,移民熱。當官要當上裸官,稍微有點實力的企業家紛紛要移民。這就是中國當下社會問題的真實性。
 
  關於社會問題的第二個視角
 
  貧富差距過大是造成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很多老百姓對社會不滿的一個重要方面。
 
  貧富差距是怎麼拉大的?
 
  第一個渠道,稅收,90年代中期以來,我們加強了政府對經濟的調控加強了徵 稅,優先是保障國稅,我們政府的稅收年年保持20%-30%以上的超高速增長,兩倍三倍於GDP和城鄉居民的收入增長,我們很多政府就把這個作為政績津津 樂道,我們的GDP可能有點水分,但是財政收入可是真金白銀。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我們政府與民爭利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早早就該減稅了,財稅收入差距 拉大不僅是各階層的差距拉大,還有政府與企業、民眾的收入差距拉大。現在政府控制的財富太多了。
 
  第二個渠道,投融資的傾斜,在這次反危機的過程中,4萬億的投資,超天量的信貸投放,投到哪裡去?主要投向地方的投融資平台和大型企業,廣大的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廣大的創業者拿到的比例比較低,就造成了財富、尤其是財產與收入的進一步拉大。
 
  第三個渠道,壟斷行業,壟斷造成的收入差距拉大,電信、電力、石油、石化、金融,壟斷行業憑藉壟斷特權獲得超額利潤,有的壟斷行業的收入是我們一般競爭性行業收入的十幾倍。
 
  第四個渠道,土地收入分配不合理。我們有兩種土地所有制。一個是城市國有, 一個是農村集體所有。農村集體所有呢,這是憲法規定的,他實際上是個假的,所以當土地用作農業生產用途的時候,他才是集體所有,只要這個土地要變現,要搞 開發,在這個過程中恰恰產生大量的土地增值稅,但廣大農村農民集體只能拿到10-20%,70-80%被各級政府、開發商拿走了,所以為什麼我們城鄉貧富 差距那麼大,為什麼我們中國農民總是比較窮呢,在西方國家農民只要有土地,那他一定是中產階級。
 
  檢驗我們是否真心實意解決三農問題,關鍵在於我們能不能解決兩件事:第一, 給不給農民土地所有權;第二,允不允許農民成立農會。前者是農民最大的經濟利益,後者是農民最大的政治利益。但這兩個,我們是不敢的。如果我們把土地所有 權給了農民,或農民集體,我們政府的土地財政就轟然倒塌,地方政府一半以上的收入來源沒有了。所以,就造成了城鄉貧富差距。
 
  第五個渠道,高房價造成的貧富收入差距拉大。高房價是收入再分配的一個機制和平台。我們有些老百姓一輩子積累了很多錢,想改善住房條件,高房價把祖宗三代積累的錢一掃而空,把中產階級一下子打回原形去,那錢到哪裡去了呢?到各級政府、銀行、開發商那兒去了。
 
  第六個渠道,中國的股市,按吳敬璉說的是,連賭場都不如的地方。那麼在股市 上,中國股市誰掙錢?信息不對稱的掌握信息的那一方是掙錢的。誰掌握信息呢?上市公司、證監會、基金公司的高管。至於那些不掌握信息的廣大的散戶要掙錢是 不正常的,不掙錢是正常的,80-90%都是賠錢的。所以股市也是一個財富重新分配的一個平台。
 
  除了以上六點之外,我們老百姓手裡還有錢,他們把這些錢存到銀行裡,但是通 貨膨脹讓這些錢實際在貶值。通貨膨脹的實質是通貨過剩,那麼發鈔的權利在政府手上,多印鈔票的過程也就是讓你的票子變毛的過程,這也是一個財富的重新再分 配。貧富差距怎麼拉大,通過這些渠道把他拉大的!有一次有一個小夥子跟我說,2000年前後,我一個月兩千塊錢,現在一個月3800塊錢,現在的3800 塊錢的購買力還不如當初兩千塊錢,因為通貨膨脹。
 
  不僅如此,在2000年前後沒有新三座大山:買房難,看病難,上學難。現在新三座大山壓上來了,使得我3800塊錢的可支配比重大幅下降,所以請問李老師,我的生活水平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他說的是事實。
 
  但是這十年我國經濟確實一直保持高速穩定發展,這就是現在為什麼很多人對現 在社會不滿,有些人一上網,內容都不看,只看到標題就罵娘,他為什麼罵娘?他有情緒了,覺得社會不公,所以為什麼要爆發一場社會危機。經濟危機的爆發會引 發社會危機,那麼這個危機也有可能與經濟危機相伴隨爆發。
 
  經濟危機和社會危機的爆發並不意味著昏天暗地,我們要用歷史的眼光去看。人 有旦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經濟發展有週期性波動,這很正常,我們經過這麼多年的高速發展,是該歇歇的時候了。暴風雨過後又是一片彩虹,所以到2013年 爆發一場經濟危機是一件好事,為我們長期發展贏得了機會。同時通過這場危機可以倒逼我們的轉型和改革,所以即使經濟危機發生也沒什麼可怕的。
 
  第一個大問題的第三點,國際經濟危機還要持續。
 
  從當下世界經濟體的表現就能看出來,剛剛爆發的美債危機和正在爆發的歐債危機只不過是世界經濟危機持續的一個插曲。美國經濟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個是負債纍纍,他之所以不想在利比亞陷入太深,就是因為沒錢,小布什給 奧巴馬留下的是一個財政的爛攤子,打仗是要錢的。前不久,兩黨通過了關於提高國債上限至14.3萬億的法案,但是美國一年的GDP就14.6萬億美元,如 果一旦超過GDP的值,就意味著以後一年辛辛苦苦所得的收入還不夠償還利息,這只是國債,美國還有其他很多債,比如企業債,金融債等等,累計有60-70 萬億,是全球一年GDP的總和,美國如果是普通國家,其早就破產了,之所以不破產,因為他是世界上的霸主,可以利用他的美元霸權剝削全世界人民。
 
  美國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實體經濟的復甦不如預期。
 
  第三個問題就是失業率偏高,目前依然是9.1%以上,美國政府特別在乎就業與失業,因為他們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政府。我們中國政府最在乎的是GDP和土地及財政收入,也就是自己的政績和自己的收入。
 
  歐盟經濟體也存在三大問題: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現在總在談的歐債危機。
 
  第二個問題是歐元基礎貨幣過多,因為他貨幣統一了,但財政沒統一,各個國家發展不平衡,導致一系列的問題。
 
  第三個問題是整個歐洲人口老年化還有整個福利社會,使得整個社會前進的活力和動力不足。而日本經濟在九十年代以來就一蹶不振,地震、海嘯加核輻射的三合一的危機讓它雪上加霜,經濟出現負增長,所以日本經濟未來也不樂觀。
 
  新興的發展中國家受累於通貨膨脹,印度的通貨膨脹一度超過10%,俄羅斯也 超過10%,巴西超過6%,中國超過6.5%。這就是當下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主要狀況,從這些經濟體的狀況,我們可以看出,後經濟危機還沒有結束。為什麼還 沒有結束?首先過去一兩年新興經濟體出現了快速見底反彈復甦,但是刺激政策刺激出來的,打強心針打出來的。只要強心針一撤,經濟就往下走。
 
  其次是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一場大的危機走出來是要時間的。美國1929年的 大蕭條有兩種說法,一是,1929年到1934年,共五年,二是1929年到1941年,共12年;70年代的石油危機持續了7年;80年代的美國儲貸危 機持續了6年;90年代日本的壞賬危機持續了8年;90年代後期的亞洲金融危機持續了4年,那麼這場危機跟大蕭條相比沒那麼嚴重,跟其他的相比,至少相 當,所以指望2-3年過去,沒那麼簡單。所以國際經濟危機還要持續,國際經濟危機的持續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帶來出口極大的壓力,外需不足。
 
  第一個大問題的第四點,國際的資源環境的危機。
 
  現在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總體是偏高,全球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最重要的都與中國有關,14億人口大規模消費,消費影響環境,其他工業化國家跟我國相比,中國佔主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世界第一,資源環境的壓力影響到自身的發展。
 
  第一個大問題的第五點,中美爭霸帶來的國際文明衝突的危機。
 
  中美爭霸10年前就開始,當時中國國際地位排在第五、六名,而美國要壓制中 國,就開始製造事端,如南海撞機事件,轟炸駐南大使館事件,但是拉登的出現吸引了美國的注意力,讓美國集中力量對付拉登,現在拉登走了,美國開始把注意力 重新轉向中國,所以近年來開始在我們周圍搞軍事演習、發動戰爭,如伊拉克、阿富汗戰爭,朝鮮問題,台灣問題,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越南等問題。美國開始 利用貿易競爭、支持反中國的各種勢力、反中國產品傾銷等等全方位手段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就是維護其霸權,打擊一切對手。為打擊蘇聯,分 化瓦解蘇聯,為打擊歐元,美國製造科索沃事件,為打擊日本,簽訂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升值出現泡沫,使日本經濟長期不振,為打擊亞洲四小龍,索羅斯製造金融危 機現在輪到中國,中國是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文明,近30多年保持10%左右的高增長,經濟總量已經排到第二,按照這樣的趨勢下 去,10年、15年超過美國,這肯定是美國所不能容忍的。現在就看中國能否具備比前面那些國家更強的抗壓能力了,如果沒有,那麼結局也是一樣的。所以現在 的中國面臨著一個比較險惡的國際發展環境,周圍的朋友越來越少,誰叫你整天追求GDP、打腫臉充胖子呢?整天都忙於要實現趕超發展、彎道超車、超強規發 展、三年大變樣等目標,實際上,我們自己什麼都沒得到,別人卻要你承擔與之相適應的國際責任和壓力。
 
  第二個大問題——國際經濟的展望。
 
  國際經濟的展望在這裡主要強調六個要點。
 
  這六個要點在兩年前的數次研討會中我反覆地強調過,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我當時 的預測基本上都是正確的,其中包括對九一一事件爆發後美國經濟走勢的預測,我當時就說看美國怎麼來應對九一一事件,當時美國有兩種方法可選,第一種方法是 美國當局寬宏大量,如採用這種方法來應對,美國經濟將會繼續繁榮。第二種方法是採用大規模的報復,如果是這樣的話美國經濟將從此走向衰落。事實上美國採用 大規模的報復來處理此次事件,果不其然,美國經濟在接下來的時間傷痕纍纍,元氣大傷,表明我當時的預測是正確的。另外一個是對四萬億的投資政策出台後的預 測,我當時就說過四萬億投資對經濟刺激的效果最多能持續一年多,在2009年初的時候我預測2010下半年中國經濟將會往下走,當時中國經濟處於V加U 形,而是2010下半年剛好處於經濟的拐點,事實證明在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確實往下走。我現在要說是2013年要爆發經濟社會危機,大家可以檢驗 我說的對不對。在兩年以前對於經濟形勢判斷的六句話也可以說是六個要點在這裡我還是堅持。
 
  第一點是國際經濟危機還將持續。國際經濟仍將在低位徘徊至少2到3年,這是兩年前說的第一句話,現在看來事實如此,至於原因在前面已經解釋過了,在此不再多說。
 
  第二點是國際貿易投資和就業形勢有所緩解,但仍不能樂觀。國際貿易在 2009年下降了13%,然後在2010年出現了反彈,雖然在2011年也有所反彈,但還沒回覆到反彈前的水平,國際貿易現在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國際貿 易保護主義重新抬頭,並且這次是美歐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搞貿易保護,跟以往以發展中國家為主搞貿易保護的特徵不同,以前是發達國家強調自由貿易,現在是中 國強調自由貿易,當前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苗頭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尤其對中國的經濟的發展極為不利。
 
  第三點是美元從中長期來看還要貶值。美元為什麼要貶值?我們可以做一個簡單 的分析,美國目前國債高企,從現在來看美國可以採用以下四種方法來償還國債:第一、變賣國有資產來償債;第二、逐步發展經濟,發展產業來償債;第三、借新 債還舊債;第四、印鈔票還債。那麼美國會採取那種方式來償還債務呢?美國會採用第一種方式即變買資產來還債嗎?當前美國最大債主是中國,美國不大可能採用 此種方法解決債務問題。而採用第二和第三種方法來償還債務又顯得過慢過累。權衡利弊後美國最有可能採用的方法是印鈔票,因為這種方法成本低、效應高。而印 美元直接好處還有:一是直接形成購買力,作為世界貨幣可以直接消費。二是直接消減債務負擔,美元多了開始貶值,自然債權人就受傷。三是使美國產品出口競爭 力上升。四是直接削減財政赤字。五是有利於華爾街金融市場活躍,因為金融創新、金融衍生品都以美元為手段,發行更多的貨幣就促使華爾街市場更加繁榮。美國 現在對美元貶值有恃無恐最大底氣在於其所擁有的大量黃金儲備,其最壞的處境就是最後放棄美元,重新創造一種新的世界貨幣,而其卻可以輕鬆憑此擺脫自身巨額 債務,所以說美元在接下來的時間仍將持續貶值。
 
  第四點是新一輪全球性的通貨膨脹難以避免。事實上,新興國家的通貨膨脹已經 到來,發達國家的也即將到來,歐盟已達到了3%,美國也超過了2%,未來將進一步演化,第一個原因是各國為了刺激本國經濟都採取了低利率的政策,降低利率 的政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低利率可以刺激投資、提振經濟;而另一方面卻又會引發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第二個原因是各國政府為了維持高增長而採取印鈔票的政 策,現在很多國家都是通過印發鈔票來維持高通脹來刺激經濟,導致了高房價,製造了經濟泡沫。
 
  第五點是全球產業結構正在加速成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實體經濟比重 上升,虛擬經濟比重下降。因為虛擬經濟有引發金融危機的風險,所以現在各國都在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二、新興產業在全球經濟結構中的比重將上升。所謂新興 產業是指新能源、節能環保等行業,當前全球面臨的三大危機——能源危機、環境危機、經濟危機的化解都離不開新興產業的發展;三、新興經濟大國在國際社會中 地位上升,西方發達國家的地位將會有所削弱。
 
  第六點是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負擔將困擾今後一段時間世界經濟的發展。隨著政府的支出多了,收入少了,這就導致國家發債券,如果在可控的範圍內,還將有利於國家發展,如果超過範圍就引發債務危機。
 
  從這六個判斷不難看出國際在未來兩三年即「十二五」的前中期經濟形勢仍不容樂觀。這六個大的趨勢還將繼續演化。
 
  第一部分的的第三個問題是國內形勢展望。
 
  國內形勢的展望我還是堅持我兩年前的觀點,簡單歸結為三句話:短期樂觀 (2010年底前到2011年初);中期悲觀(2011年底到2013年);長期樂觀(2013以後)。去年快速反彈後現在還處於下降通道,以後再慢慢走 上去。下面分別來為大家說說短期、中期、長期。
 
  首先來說下短期。
 
  這裡的短期我主要以2011年為研究對象,2011年總的形勢總結為三句話:第一句話是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前高後低;第二句話是經濟結構以調整為主;第三句話是經濟形勢進退兩難。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指標當中:
 
  第一個指標是GDP。2011年的GDP增長保持在9-9.5%之間;
 
  第二個指標是通貨膨脹率。2011年初制定了4%的目標,但目前年內保持在5%以內都難,通脹壓力較大。通脹壓力大的原因有:一是鈔票印得太多,二是輸入性的通貨膨脹,三是成本推動,四是與土地有關的三大產品價格上漲成為通貨膨脹的主要來源,五是投機氛圍濃厚;
 
  第三個指標是財政金融的系統風險。最主要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存在比較大的風險;第四個指標是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較大。壓力來自於兩個方面,人民幣內在的升值壓力和美國給的外部壓力;
 
  第五個指標是就業的壓力較大。就業壓力來自於兩個方面,眾多中小企業破產和產業升級。
 
  接下來說說中期。
 
  中期總的表現也概括為三句話:
 
  第一、經濟形勢不那麼樂觀;
 
  第二、經濟將處於震盪徘徊階段;
 
  第三、經濟將維持這種狀態至少2-3年。
 
  中期具體的表現為經濟處於U的下降階段和底部通道,與剛剛經歷的V形反彈不同的是:
 
  一、底部低位不同。底部的高低不同,在V形反彈的低點是2009年一季度,經濟增速為6.1%。U形的低點要分情況來考慮,一種情況是不出現經濟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底部的經濟增速為8%左右。另一種情況是發生經濟危機,那就另當別論,形勢將變得更為嚴峻。
 
  二、底部持續時間不同。V型持續的時間短,而U型的持續時間長,所以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們必須要接受經濟增速保持較低的一種局面,必須要按十二五規劃的要求將精力放在調結構、轉方式、促改革上去。
 
  三、複雜性不同。V形階段的是比較單一的,主要是保增長。U形階段的目標要複雜的多,主要包括穩發展、治通脹、調結構、保民生。
 
  最後來看下長期。
 
  長期是指2013年以後,總的形勢可用三句話來歸納:
 
  一、長期總體樂觀;
 
  二、長期只能保持7-8%的增長;
 
  三、長期保持這種增長的持續時間為10-20年。
 
  長期保持這種形勢也必須具備三個前提:一是未來2-3年再沒有大的經濟危機;二是未來兩三年繼續維持「十二五「計劃制定的調結構、促發展的經濟模式;三是在新興產業有新的增長點出現或技術革命取得突破。至於中國經濟在長期為什麼只能保持中速的發展原因如下:
 
  一、外需有一部分永久的消失。美國在次貸危機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高消費、負債消費、超前消費的行為有所收斂,美國國內的消費需求降低必然會引起我國的部分出口減少。
 
  二、內需的擴大受制於深層次的制度變革。內需的擴大受制於一些深層次體制的 壓制,政府近年來一直強調擴大內需,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內需不升反降,如內需擴張的兩個重要支——汽車和住房消費明顯下降,目前中國的經濟還是重複以前的 依靠投資拉動的老路,因為內需的擴大必須首先增加老百姓的收入,這就涉及到一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問題,必然牽涉到政治體制改革,但目前改革阻力異常地強 大,既有既得利益集團的阻撓,也有人民群眾反對,自從郎顧之爭後,許多老百姓把目前貧富差距加大、貪污腐敗都歸罪於改革,造成老百姓對改革有一定的抵抗情 緒,老百姓對改革存在著一定的誤解,其實當前的分配不公、貪污橫行的現狀不是由於改革造成的,而是由於改革不完全、不徹底的後遺症。這種現狀就像一個人生 病了,不是積極地治療,而是置之不理,採取消極的態度去應對,導致病情越來越重。自從2002年以來,我國政府一直在強調科學發展、和諧社會,但恰恰在這 段時間我們的貧富差距在拉大、社會矛盾在累積,為什麼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我們不改革了,在一些重大問題改革上能拖就拖、能躲就躲。以前國家還設有體 制改革委會,但現在已被撤掉,被併入到發改委的體改司,事實上國家發改委是最需要改革的一個對象,現在卻讓他去制定改革的政策,這不是現代版的與虎謀皮 嗎?他的改革就是一個目的,加強自己的權利。政府表面上現在對老百姓讓出利益,如減免農業稅等,但實際上還是時刻都在張開著那張血盆大口吞噬著民眾的利 益。高層也不是不懂改革的重要性,只是暫時沒有理清其中的關係,科學發展、和諧社會、新農村建設等等一系列目標的實現,都只有通過改革才能達成。
 
  三、基礎設施建設五年之後在東、中部地區將會出現飽和。過去幾十年尤其是金 融危機以來政府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拉動了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但基礎設施的建設不是無限期的,據國際經驗,當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到中級階段會出現一個基礎設施 建設高速增長階段,但基礎設施的使用壽命相對來說是較長,在國外我們可以看到現在使用的很多設施都是幾十年前建成的,因此我們期望一直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來拉動經濟高增長不太現實,目前我國公路、鐵路、港口建設的情況已具備一定的規模,所以在不久的將來,基礎設施建設對經濟的貢獻度會越來越小。
 
  四、土地財政當做拉動經濟高增長的空間也越來越小。因為可供出讓的土地越來越少了,房價上漲的空間也不大了,同時農民的土地權益將會得到越來越多的保障,所以說地方政府通過土地財政拉動地方經濟空間縮小。
 
  五、資源環境的約束。
 
  六、三大紅利的減少。一是人口紅利的消失。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年代的來臨, 可提供的勞動力減少,人力成本面臨上升的壓力;二是市場化紅利的減少。市場將面臨從怎麼樣把蛋糕做大向蛋糕怎麼樣分的方向轉變,更注重效率。三是國際化紅 利益減小。隨著中國經濟總量的增大,GDP排名世界第二的中國正在遭受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圍追堵截。
 
  以上六個方面原因決定了我國經濟在今後一段時間只會保持中速增長的態勢,中 國經濟的增長率將會漸漸放緩,2015左右將會降到點7%左右,2020年將降到在5%的水平,這是一個經濟發展的規律性現象,任何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會經 歷這樣一個階段,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下滑,很多問題會暴露出來,很多企業一直享受著經濟高增長的好處,一旦出現經濟增長放緩,部分企業將面臨倒閉風 險。
 
  最後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國為什麼能夠在未來20年內保持5-8%左右的增長速度呢?為什麼不會出現拉美現象?為什麼不會出現日本那樣的泡沫經濟破滅?原因有三:
 
  一、結構生產力還將會大肆發展。所謂結構生產力就是指工業化、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所釋放的生產力,因為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區域經濟一體化正處於中期階段,而西方國家已基本完成,這就是我國的優勢所在。
 
  二、制度變革的生產力還將大肆發展,過去重點在經濟制度方面的改革,將來還要推進政治、文化、經濟、社會、資源環球境五位一體的改革。
 
  三、要素升級的生產力還將大肆發展,技術進步、人力資本、信息化還有大的升級空間。
 
  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十二五期間中國將面臨一個比較大的調整期。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對於投資者要關注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把握未來經濟的宏觀走勢。做到順勢而為,抓住大機會。
 
  二、價格的變化。價格的變化包括物價、房價、利率、匯率等,因為價格意味著成本,成本影響收益。
 
  三、投資板塊的選擇。板塊包括行業板塊和區域板塊,選對板塊至關重要。
 
  四、項目的選擇。同一板塊內的公司也良莠不齊,我們就選擇質地優良的公司做為投資標的。
 
  五、投資策略的選擇。即投資結構優化組合。
 
  六、投資方式的選擇。
 
  前面我講的都是困難和危機,下面我再講幾個我們所面臨的新機遇:
 
  一、國際產業轉移和重組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國際產業轉移呈現出新的態勢, 不僅製造業向中國轉移,而且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也呈產業鏈形勢向中國轉移,國內企業面臨承接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革命轉移的新機遇,而且國際產業在這次 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正在進行重組,現在我們可以藉機進入國外的一些高端技術產業企業重組兼併,實現自身技術實力的跨越式發展。
 
  二、新一輪全球性的技術革命正在取得突破也給我們帶來了新機遇。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引起一輪新的技術革命,新能源、環保、信息技術等正在醞釀一場新的變革,我們可以藉機實現後發趕超。
 
  三、消費結構升級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住房、汽車未來還有較大的空間,教育、文化、旅遊、生物醫藥、醫療保健等消費結構升級還在進行中,意味著我們的產業發展正面臨著新的市場機遇。
 
  四、我國的工業化進入重化工業階段,為我國涉足重化工業提供一定機遇。重化工業即工業化中期,重化工業在未來10年內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五、城市化進入加速階段所帶來的機遇。我國目前城市化水平是47.5%,據國際經驗,當城市化率處於30%—70%時屬城市化進程的加速階段,我國正處於加速階段的中期,城市化會給我們帶來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六、區域經濟一體化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
 
  七、國家為支持「十二五」規劃中的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而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所帶來的機遇。
 
  關於挑戰,我前面講了五個危機,在這裡我還要補充的一點是高成本時代對我們企業所帶來的挑戰。以前我們的企業利用國內的低成本優勢在國外市場所向披靡,這樣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當前高成本主要表現在:
 
  一、土地高成本。土地越來越稀缺;
 
  二、房價高成本。房價高意味著商務和生活成本高;
 
  三、原材料高成本;
 
  四、能源成本在上升,煤碳、石油、天燃氣開採成本在上升;
 
  五、環保高成本;
 
  六、人才高成本;七、普通勞動力高成本,民工工資提高;
 
  八、資金成本在上升,東部沿海地區的借貸年息最高達到180%;
 
  九、物流高成本;
 
  十、知識高成本;
 
  十一、交易高成本。
 
  這一系列成本上升對企業發展提出了挑戰,而企業要生存發展也只有採取以下幾種措施: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附加值,三是提高產品銷售價格,第一、三種方法可行性不大,最主要的還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開拓藍海。
 
  下面講下第二大部分的第二個問題,未來投資板塊的選擇。
 
  因為時間關係,我簡短就投資板塊的選擇和投資方式的選擇兩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未來投資板塊的選擇:
 
  一、新能源產業。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核能等,這些行業當前部分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從全球總體來看,新能源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新能源目前在我國能源消耗比例不足10%,傳統的化石能源佔90.2%,新能源發展前景廣闊。
 
  二、節能環保產業。低能耗產品更易為消費者所接受,消費者節能意識的增強倒逼企業注重產品的能耗。
 
  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互聯網升級、物聯網、云計算、三網融合等,IT產業正迎來第二次產業發展的春天。
 
  四、綠色製造業。綠色產業是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產業,其主要特點是低碳節能。
 
  五、文化傳媒業。包括文化產業、文化創意產業、現代傳媒產業和教育培訓產業,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民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生活的品質,必然會對教育文化產業提出新的更大的需求。
 
  六、生物醫藥、醫療保健行業。
 
  七、生產性服務業,如金融、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
 
  八、現代農業,觀光、旅遊、休閒等。
 
  投資方式的選擇:
 
  一、銀行儲蓄,負利率時代不划算;
 
  二、買美元,美元處於貶值,風險大,非專業人士須小心;
 
  三、炒股,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再加上國內信息不對稱,制度不健全,也須謹慎;
 
  四、炒房,現在基本也是一種高處不勝寒的狀況,房價有下跌風險。關鍵是它是 不是真想讓房價跌,當然我們政府現在不能讓房價大跌,大跌那是經濟危機,所以,現在一方面不讓它漲,另一方面不讓它大跌,維持某種平衡,那什麼時候大跌 呢?這個取決於開發商的抵抗能力,本人曾經搞過房地產,也當過項目經理。我們知道開發商是絕對不會積極主動降價的,它之所以降一定是因為它頂不住了才降。 最近我問過一些大小開發商,大的開發商說面臨一些困難,小的開發商說已經頂不住了,我就使用激將法,說不至於吧,你們賺了那麼多錢,頂個兩三年沒問題。他 們說,不是那麼回事,他們的四大資金來源——銷售回款減少、信貸資金從緊、資本市場資金被斷、最近信託融資被卡,實際上四大資金來源都出了問題,而支出是 剛性的。雖然前幾年賺了很多錢,但同時又買了很多地,投了很多項目,源源不斷的往裡面投入,資金鏈越來越緊。在三五個月的短期內東拼西湊還能支撐,時間長 了,如果政策繼續從緊,那資金鏈就要斷了,就撐不住了,準備要降價了,其實一些樓盤已經開始降價了。那些大的開發商還能撐一段時間,再持續下去,一樣也會 支撐不住。
 
  那房價會跌到什麼程度呢,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經濟危機,那就要大跌,從 那裡來回到那裡去,就像美國、日本、迪拜房地產泡沫破滅一樣,跌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都是有可能。另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政府高超的宏觀調控藝術,那我們 的房價差不多就維持目前的漲跌幅度有限,維持幾年,跌百分之10-20%左右就差不多了。
 
  為什麼也有可能房價不會大跌?因為四大利益集團不希望房價下跌,首先是各級 政府,各級政府從高房價獲得了GDP、財政收入、政績工程等一系列好處。第二是銀行,銀行從高房價中獲得了一系列的好處,這是為什麼中國銀行的盈利在世界 上表現最好。第三是開發商,開發商從房價上漲中獲得暴利。現在很多的輿論把房價上漲的主要責任都歸咎於開發商,當然他們有一定的責任,但絕對不是主要責 任,真正的開發商是政府。第四是廣大的已經買了房子的投資者和低價位買房者或者福利分房的。以前幾十萬買的房,現在變成了幾百萬,偷著樂。最近北京的一些 房地產商要降價,那些剛買了房的投資者不干了,要維權,要補償,所以開發商也左右為難。漲價也不是,降價也不是。當然,也有希望房地產下跌的力量,廣大的 年輕的群體,他們是弱勢群體,現在買不起房。
 
  現在社會分為三十五歲以上和三十五歲以下的兩大階層,三十五歲以上的要麼分 到了福利房,要麼30歲左右結婚買房,被迫當了房奴,現在房價翻了好幾倍,發了。三十五歲以下的人沒有趕上福利分房,結婚的時候想買房,房價上漲了,只能 望房興嘆。目前房價問題處於這麼一個焦灼的狀態,總而言之,要是藉著買房子搞投機和投資要小心一點。
 
  第五種選擇就是投資各種大宗商品,像黃金、白銀、翡翠、玉石、農產品、礦產 品、石油、稀土等跟資源有關的商品,這些都是通貨膨脹時期比較好的替代投資品種,它們是比較抗通脹的,所以最近幾年通貨膨脹時期它們的價格必然節節上升。 通貨膨脹的拐點可能就快到來了,投資這些東西關鍵在於觀察中國和整個全球通貨膨脹的拐點,在拐點到來之前,可以投資,雖然短期也會有波動,但不足以改變上 升的趨勢,如果拐點到來,那投資這些品種就要小心了。
 
  第六種選擇是教育健康的投資。這種投資是前六種最好的,但也是最不被大家重 視的,因為沒有會計科目來反映它的投資回報率,不知道它值多少錢。今天各位聽我的課,實際上是有回報率的,但是值一百塊錢還是兩百塊錢就搞不清了。比如你 炒股賺了200塊錢,請客吃飯,是實實在在看得見。今天加強一下鍛鍊,看一下病,可能讓你長壽幾個月你也不知道,不重視,實際上這個投資回報率很高。所以 這是最好的投資,學習、健康、綜合投資回報率很高。
 
  除了以上六種投資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投資,比如新的金融工具,PE、VC、各種非主流的投資,郵票、字畫、古董、黑茶等等。
 
  還有兩點補充一下:
 
  第一,在新的形勢下,你和你的企業找到定位了嗎?如果沒有找到定位,其它事情先停一下,一定要找到定位,定位決定成敗,定位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我反覆強調的。
 
  第二,你找到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了嗎?如果沒有找到,請看我的代表作《人本發展理論》,《人本發展理論》實際上是一本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方法的書籍。這本書籍有以下幾個特點:
 
  1、它提供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方法、架構。這本書後半部分我也解釋了很多 重大的歷史現象。為什麼奴隸社會較原始社會進步?為什麼中國的封建社會取得了比西歐封建社會更大的成就?為什麼計劃經濟的實驗失敗?為什麼市場經濟是個較 好的制度?為什麼荷蘭成為第一個持續震盪的國家?為什麼英國成為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為什麼美國成為當今世界的霸主?為什麼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強國? 為什麼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取得了較快的成就?為什麼浙江率先發展起來?為什麼海爾取得了長時間的成功?為什麼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所有的這些不同層面 的現象都用統一的分析框架分別進行瞭解釋。
 
  2、提供瞭解答問題、提出對策的分析方向。
 
  3、實現了社會科學的整合。
 
  4、滿足時代新的理論需要,我們這個時代不僅需要搞經濟改革,而且要搞政 治、經濟、文化、社會資源、環境五位一體的改革;不僅要改革,而且還要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原來西方經濟學市場發展那一套理論已經不夠了,需要新的理論, 這個理論就是《人本發展理論》。這是我花了十多年的時間提出的理論,這是我作為第四代經濟學家應該做的。
 
  5、實現了經濟學研究的一個重大走向。現有的經濟學研究的是在一系列的假設 的條件下研究供給、需求、價格之間的互動關係,最後論證理想的市場經濟是什麼。我學了多年的西方經濟學理論,試圖拿西方經濟學分析實際中的問題,發現在實 際工作中用不上。實際中的考慮的問題是解放思想、提高認識、加強管理、完善機制、推進改革,推進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品牌化、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 人類自身技術進步等,所有這些在經濟學基礎理論架構中被假設前提中假設掉了,假設交易成本為零、假設制度不考慮、假設信息對稱、假設技術不進步、假設分工 已徹底完成,資源處於理想的均衡狀態。現在反過來,假設按照牛頓力學數學邏輯推導的那一套理想的均衡狀態為基準,來研究一系列的假設前提本身,這樣就實現 了經濟學研究從理想均衡分析向現實需求分析的重大轉向。這就是這本書的幾個特點,有興趣的可以去看看這本書,由中國發展出版社出版。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陞官發財致富!謝謝大家!
 
  投資者提問:
 
  1、貨幣從緊政策何時鬆綁?
 
  答:資金的控制鬆動主要是看通貨膨脹的變化,如果通貨膨脹還在繼續,沒有到 我們政府控制的範圍之內,那麼貨幣政策還會保持從緊的狀態,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如果通貨膨脹問題解決了,貨幣政策會有個稍微的放鬆過程,尤其是面向中 小企業的融資會開越來越多的口子。目前CPI是6%左右,貨幣政策要真正鬆動得CPI跌倒4%左右。
 
  2、怎麼解釋中國經濟巨人、金融侏儒這個現象?
 
  答:經濟巨人是指我國的GDP世界第二,很多的重要的工業產品、農產品在世界排名第一的有幾十項,國際貿易進出口大國,大量的外匯儲備。給國際社會一個印象,不得了,就是一個巨人。
 
  我國金融目前還處於計劃經濟體制下向市場經濟過渡期的金融,沒有跟國際接 軌,我國金融企業(銀行、證券公司等)還沒有形成國際競爭力。目前發展的較好是因為我國的金融企業有特權,國際上希望中國金融企業的特權能解除,和國際上 的其他企業公平競爭,像我國的工農中建銀行真和國際上其他企業公平競爭,它們是競爭不過的,所以我國金融企業真實的競爭力並不高,國際化程度不高,我們的 金融在國際上的話語權、規則的制定權,包括在一些重要的金融組織中的影響力和我國的經濟總量是不對稱的。所以說是經濟巨人,但金融方面還是比較落後。
 
  3、對我國的利益集團和腐敗問題有什麼高見?
 
  答: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政治改革。目前,最近多個機構同時在制定中國下一 個全方位的改革方案,是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現在改革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改革,一定要是全方位的改革,包括政治體制的改革。這個改革不能像過去各地政府一 樣搞一下試點,一定要最高領導人下決心打破現有的幾大利益集團,否則將改革不動。真正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個途徑,第一是出現像鄧小平、普京那樣的政治強人 通過強有力的改革;第二是通過大的社會經濟危機倒逼政策改革,包括政治改革。只有通過大的制度變革,才能解決腐敗問題。否則的話,目前這種趨勢只能是權貴 資本主義越陷越深。
 
  4、在當前政策下,中小型的房地產企業下一步怎麼發展?
 
  答:可以預見,中小房地產企業在下一步面臨比較大的壓力和調整,因為政府必 須要接著控制房價,必須要繼續從緊貨幣政策的力度。那麼首當其衝的整個房地產中小企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是相對比較多的,怎麼辦呢?站在企業的角度,第一, 需要通過合併收購重組與大的房地產企業進行合作,收購兼併重組都可以。第二,假如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能發展,通過練內功,調整經營產品結構,避開宏觀調控力 度很大的傳統地產,發展文化旅遊等特色地產,這是一種策略,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5、政治體制改革有什麼新思路?
 
  答:客觀的說,我國的中央上層對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還在摸索。中國不走西方 的三權分立的路,要走一條新的路出來,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中國幾千年的封建文明根深蒂固,和幾十年形成的計劃經濟形成的扭曲的體制對以後的政治架構帶來 深刻的影響。中國的民主過程比較曲折,從黨內民主開始。大規模的民主如何展開尚無方向。
 
  6、目前,地方性的融資平台如何規避風險,將採取什麼措施?
 
  答:這是很多投融資平台都在關心的一個問題。對於投融資平台,目前很多投融 資項目都被深套其中,一時難以解決,只能從減少風險出發,核心是投資方向和投資項目的選擇問題。對於高風險的項目必須控制風險或者轉移風險選擇更好的項 目;第二就是對資金匹配的結構(期限結構、利息的結構)做一些策略性的處理,儘可能的降低一些風險。根本的改變還需要大環境的改變。
 
  7、你一直強調你跟吳老師(吳敬璉)的觀點不同,你是站在左邊、中間還是右邊?
 
  答:我們強調市場化改革的觀點是一致的。在重化工業的發展判斷上是有點不一 樣。吳老師認為重化工業的發展不利於資源節約,不利於保護環境,不利於展開發展方式。進入到重化工業階段,會誤導地方政府大力發展,造成後果,所以他不贊 成發展重化工業。我從另外一個角度,我覺得重化工業的發展是個客觀現象,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不可能跳過這一階段,只能去面對去應對這些問題,就在這個問題上 有點不一樣,他是比較理想的,希望直接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我也希望這樣,但是問題是如果你做不到,工業發展跳不過去,只能面臨它。我不說它好與壞,這是個 事實。
 
  至於更大層面的經濟學觀點,吳老師一直是市場化改革代表人物。現在國內左派 思潮又慢慢開始起來了,形成了激烈爭論,有相當一部分人希望再回到從前,或者有的是一些折中的五花八門的觀點。各種主義是魚龍混雜,新自由主義、民族主 義、民粹主義、平均主義、封建主義,但實際上吳老師他也不是極端地強調自由主義的,他是強調市場經濟也有好與壞。他希望的是建立好的市場經濟、現代法制的 市場經濟、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不是那種權貴的市場經濟。吳老師說的還是對的,至少是大方向上。從過去多年的歷史經驗上看,吳老師在每一個重大關口提出的 重大思路最後都被實踐所證明。從十二大以來,他就參與了我國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的制訂。吳老師他的思想我覺得是非常完整的一套現代的市場經濟體系,事後證 明,我覺得大多數都是對的。現在有很多爭論,我覺得整個東西永遠都會有的,但是現在看來,吳老師的思想又開始取得了一些主導地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他最 近十多年來一直強調的,果然作為「十二五」的主題了。以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有經濟戰略性改組,公司治理結構等等,都是他做的。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非常感謝大家堅持到現在,這是個非常辛苦的過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566

第31篇:重溫自己的投資心得 陳福力2012

http://xueqiu.com/6625463998/22651701
重溫這幾年的幾點投資心得:
1、耐心等:
我的能力圈雖然小,但一兩年卻總會出現一兩個極好的機會,耐心點。
2、好機會:
好機會首先很瞭解,有把握拿得住,
好機會必須很便宜,漲一倍還便宜。
3、忘記成本
成本其實沒有啥意義,性價比才是關鍵,蘋果漲了一百倍現在還是不貴。
4、價格波動
波動是必然,30—50%好正常,持有的股票下跌,往往是機會而非風險。
5、交流
與不懂的人交流,是自己的不對,投資也不需要說服誰
6、直覺與計算
直覺有問題的公司和因素,一定是有問題;
反覆計算才覺得貴或便宜,一定不是真的貴或便宜。
7、規則與場內人士
作為場內人士,議論規則是浪費時間
8、宏觀與預測
關心宏觀基本是浪費時間和情緒,預測市場和經濟的基本是傻逼或騙子。
9、高手
高手不說廢話,知者不言,悶聲發財。
10、閒錢
不借錢,用閒錢,是做好的必要條件。
11、平常心
平常心最不平常,與普通人一樣的情緒和反應,是股市最貴的消費。
12、生意模式
最重要,做得好不如命好或選擇好,形勢比人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5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