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作者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至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存款爭奪戰
本刊特約作者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至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存款爭奪戰
本刊特約作者
融資成本居高不下
既然是價格問題,那麽首先考慮的自然是供求關系,從需求方來說,是企業資金需求過旺,而從供給方面,則關鍵在於資金供給不足。從需求方來說,目前市場上巨大的資金需求來自於2009年四萬億刺激計劃,在此巨量刺激計劃下,無論是國企、地方政府,還是民營企業,都在極度樂觀前景的鼓勵下大幅增加投資,擴大產能。而這種投資對資金的需求與使用並不能在短期內發生改變,換句話說,實體經濟在資金需求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慣性。而在資金的供給方,由於目前中國仍處於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階段,作為衡量資金緊缺的最重要指標之一,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存量規模並不低,截至2013年年末,M2/GDP之比為195%。但是從增量上來說,這幾年M2增速相較以往卻大幅降低,數據上看,M2增速自2011年以來始終維持於13%至14%區間,相較於2009年、2010年分別降低13個百分點與6個百分點。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就供求關系而言,目前融資貴問題在於存量資金未盤活,而增量資金又無法滿足經濟增長的內生需求。
存款爭奪戰
距滬港通試點正式開通不足一周,離岸人民幣需求繼續猛增。為應對滬港通帶來的巨大需求,多家香港當地銀行以高息攬儲,六個月內人民幣存款利率翻了兩倍多。
因滬港通涉及跨境資金調配和港幣兌換人民幣,香港銀行紛紛推出存款優惠。恒生銀行推出年利率高達6.38厘的一周人民幣存款優惠,起存金額為人民幣2萬元。匯豐提供的一周人民幣存款年利率為6.5厘。中信銀行國際、匯豐銀行、大新銀行都推出1個月的定存優惠,年利率分別高達4.5厘、4厘和3.8厘。據彭博統計,離岸人民幣三個月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由今年5月9日的1.6%升至3.99%。
據中新社報道,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誌明表示,香港銀行業早已為滬港通準備人民幣資金,從10月起人民幣存款利率開始上調,平均升幅有70至80個基點,增幅較大。
龔誌明昨日接受彭博采訪時解釋,大家都在期待下周滬港通啟動,這就是香港銀行開始上調人民幣存款利率的原因。他說:“人民幣存款業務是每家銀行都試圖開拓的,因為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前日中國證監會公布,本月17日將開通滬港通試點。該項目允許每日跨境交易總額高達人民幣235億元(約合38億美元)。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本月7日曾表示,未來可能有七八萬億美元流入A股。渣打銀行預計,滬港通開通後,香港每日的離岸人民幣需求可能高達20億元。
除了滬港通因素,龔誌明認為,人民幣存款更有吸引力還因為,市場憧憬放寬香港每人每日兩萬元人民幣兌換上限,而且人民幣近來重拾升值步伐。
彭博統計發現,今年下半年至今,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1.3%,人民幣成為表現最佳的亞洲交易活躍貨幣。
另外,渣打銀行本月10日報告提到,中國財政部下周將在港發售人民幣120億元債券,這將加劇人民幣供應短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風險自擔細則終於明確。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必須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
上海華瑞銀行發起人股東之一的美邦服飾11月13日發布公告稱,華瑞銀行已初步擬定發起人協議,註冊資本為35億元,均瑤集團出資10.5億元,持股30%,美邦服飾出資5.25億元,持股15%,其他一般發起人出資19.25億元,持股55%。
根據披露的信息,華瑞銀行將註冊在上海自貿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經營範圍與目前的普通銀行基本一致: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和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經國務院銀行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結匯、售匯業務和其他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美邦服飾在公告中比較詳細的披露了擬定的華瑞銀行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基本將銀監會對民營銀行的監管要求披露清楚。
以下為《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
(一)設立方式、經營期限、管理形式
發起人一致同意,根據《公司法》、《商業銀行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本協議規定的條款與條件共同發起設立華瑞銀行。
華瑞銀行為永久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華瑞銀行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發起人以其認購股份對華瑞銀行承擔責任,分享利潤和分擔風險及虧損。
華瑞銀行享有由發起人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所有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並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華瑞銀行實行權責分明、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體制。
(二)名稱、住所
公司名稱: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最終以工商行政管理部分核準的名稱為準),簡稱:上海華瑞銀行(或華瑞銀行);英文名稱:Shanghai Hua Rui Bank Co.,LTD. 簡稱SHRB;住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
(三)發起人的權利和義務
1、發起人享有按照本協議確定的持股數量和比例認購華瑞銀行股份的權利。
2、華瑞銀行依法成立後,完全履行本協議約定義務的發起人即成為華瑞銀行的普通股股東,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華瑞銀行章程的規定,依其在華瑞銀行的持股比例享有股東權利、權益及承擔股東義務。
3、均瑤集團等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應承擔下列義務:
(1)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如果無法正常履行上述承諾,則自願放棄優先認股權,支持其他股東註資或引入新股東等;
(2)支持華瑞銀行內生資本積累,開業三年內如果華瑞銀行監管指標不達標,則不分紅。華瑞銀行進入持續發展期後實行審慎的分紅政策,控制分紅比例和現金分紅;
(3)長期持有華瑞銀行股份,設定五年的最短入股鎖定期;
(4)依法合規經營,遠離破產風險,持續符合華瑞銀行股東資格要求,配合華瑞銀行的股權管理工作;
(5)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和華瑞銀行章程實施股權質押和轉讓;
(6)尊重華瑞銀行經營自主權,在公司治理框架內規範行使股東權利,不向華瑞銀行施加不當的業績考核壓力,不幹預華瑞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不與華瑞銀行開展不當的關聯交易;
(7)支持華瑞銀行引入適當比例的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支持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其在董事高管提名、薪酬管理、關聯交易管理、財務監督方面的作用;
(8)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實施關聯授信管理;
(9)在流動性救助、不良資產處置、資產重組、小額儲蓄存款兌付等方面提供支持,配合華瑞銀行制定和實施恢複與處置計劃(RRPs),配合監管部門開展風險處置工作;
(10)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前,以自有資金,在出資額一倍範圍內,對五十萬元以下個人儲蓄存款承擔因華瑞銀行經營失敗而導致的剩余風險賠付責任,並以書面形式約定具體操作程序。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後,將按照屆時有效的法律法規要求承擔相應的保證責任;
(11)向監管當局報送影響股東履行本條第(1)項至第(10)項承諾的重大不利事項和應對措施,並接受監管部門現場詢問、查閱資料等延伸監管方式;
(12)違反本條第(1)項至第(11)項承諾事項時,接受監管當局依法采取的處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對股東采取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等強制性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存款大規模流失正在嚴重侵蝕中國銀行業的放貸能力。
根據央行發布的最新報告,10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大幅萎縮,環比大降36%。值得註意的是,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了1866億元,除去財政存款暴增6837億元的影響,住戶存款和非金融企業的存款數共減少了9877億元,接近萬億。
因為存貸比監管紅線的約束,銀行的貸款投放能力受制於存款規模。存款流失其實並非新問題,但是在今年越發嚴重,並已在上市銀行的三季度財報中有所體現。
根據媒體報道,截至9月末,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元,較今年中報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1萬億元,降幅達1.97%。其中,有13家銀行存款減少。而存款總額下降在近年來還是首次出現。
在存款流失的上市銀行中,交行的存款流失比例驚人,三季度高達5.93%。
銀行存款余額增速放緩,與監管部門控制余額波動有關。9月上旬,央行、財政部、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否則將按嚴重程度采取相應監管糾正與處罰措施。
以建設銀行為例,該行三季報數據顯示,9月末集團存款129824億元,較年初增長6.21%,較6月末增長0.20%。扣除海外存款因素,境內存款零增長。受監管機構出臺的存款偏離度政策影響,三季度存款沒有增長。
隨著存款的流失,目前已有10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超過了70%,其中的6家銀行更是超過了73%,逼近了監管紅線。
在此背景下,取消存貸比的呼聲再起。
有媒體引述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觀點稱:“現實情況是,存款增速已明顯跟不上貸款增速。存貸比考核已越來越難以符合以市場化為導向配置資源的原則,逐步取消是大勢所趨。”
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銀行仍很難改變追逐存款行為。在該監管下,銀行存款吸收難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階段性存款增速進一步放緩、負債成本難以有效下降、從而限制信貸投放能力的可能性。
他進一步指出,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一環在於商業銀行,而當前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存款增速放緩、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75%的存貸比考核也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周五央行意外宣布降息並提高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目前多家銀行已經迅速行動,將存款利率上浮20%,市場更期待周一股市的高歌猛進,此前中概股的全線飄紅已經讓A股投資者蠢蠢欲動。
銀行投入“存款利率戰”
央行決定下調存款利率25個基點,與此同時,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這意味著各家銀行執行利率時最高可上浮20%。
在此次降息前,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3%,上浮1.1倍為3.3%。降息調整後,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但存款基準利率上浮空間調整為1.2倍後,仍為3.3%,和降息前的上浮利率一樣。
綜合國內多家媒體的報道,全國不少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都采取一浮到頂的策略,執行3.3%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例如中信銀行、興業銀行,而民生、光大、華夏銀行等銀行執行央行基準利率上浮10%的標準,即利率3.025%,還有國有大行及其余股份制銀行按3%或者基準利率執行。
有銀行業人士提到,年末正是銀行搶儲的重要時間節點,若不上浮到頂,存款流失可能會更加嚴重。
在理財產品方面,《揚州晚報》引述業內人士稱,投資端收益的下行,將傳導至銀行理財產品,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水平也將進一步下行,預計將跌破5%的水平。
市場蠢蠢欲動
在央行降息當晚,市場洋溢著一片“漲聲”,不少人對周一股市開盤大漲相當期待。上一次降息,也就是2012年7月6日後的第一個交易日,A股市場一改低迷走勢,滬指上漲1.01%,深指更是錄得2.95%的日漲幅。
而降息當天的美股時段,中概股普遍上揚,地產股領漲,其中搜房網、樂居和易居中國均漲超10%。
華爾街見聞曾分析過央行降息可能帶來的市場效應,分析師大都認為,地產和券商有望成為最為明顯利好板塊,但對銀行而言,因為息差收窄,降息可能會打壓銀行股股價。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國逐步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銀行業對央行降息的反應也不一致。中小銀行率先發起存款爭奪戰,16家上市銀行中5家已選擇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
銀行官網數據顯示,中信、平安、南京、寧波和華夏五家上市銀行已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也即一年期存款利率為3.3%。相比之下,國有五大行利率上浮比例略小,同期存款利率為3%。
另據《現代快報》報道,江蘇銀行、蘇州銀行和恒豐銀行等未上市的股份制銀行也將存款利率上浮至頂。
華爾街見聞網站上周五介紹過,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周六)起,將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0.4個百分點至5.6%;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75%;此外,將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1倍調整為1.2倍。
這意味著商業銀行仍然能夠維持此前3.3%的存款利率(3%*1.1=2.75%*1.2)來攬存,只要他們想這麽做。但貸款基準利率卻被調低了0.4%,導致中國銀行業的核心盈利來源——凈息差收窄40個基點。
高盛經濟學家宋宇也指出,下調存款利率與提高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作用相抵消,存款利率實際上並未改變。中國政府可能並不願意削減存款利率,因為這可能會對家庭收入帶來負面影響。他還提到,降息的間接影響可能更有意義,這會給市場釋放出相當清晰的政策信號。
截止當前,中國光大銀行和招商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上浮至3%,北京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定在3.02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長達21年醞釀之後,央行或將正式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據新浪財經報道,今日下午,央行召開系統內的全國存款保險制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各省級分行領導到京參會。研究部署於明年1月份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報道還提到,今天下午14:00,央行各地分行召開《關於召開存款保險制度相關實施工作的會議》,傳達總行存款保險制度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存款保險制度相關實施工作。
路透也引述三位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已於近日在系統內部召開相關會議,布署有關存款保險制度的實施工作。他們稱,按這個進展,估計此次存款保險制度的具體內容應該很快正式對外發布。
今日上午,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就在“《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表示,人民銀行將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兩天的市場走勢頗為“詭異”,昨天下午市場就在流傳,央行還會有大動作,國債期貨在尾盤快速拉升,保險和銀行股大漲,中國人壽漲停。今天下午,滬指也在尾盤拉升,券商、銀行、保險股大漲,新華保險漲停:
華爾街見聞曾多次提到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是指為儲戶的存款提供的一種支付保障,銀行繳納一定額度的保費,為特定範圍存款賬戶購買保險。一旦銀行面臨破產倒閉,將由存款保險機構向存款者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這樣能迅速、有效地處置問題銀行,降低處置成本。
存款保險的投保人是吸收公眾存款的金融機構而非存款人。該制度是為儲戶的存款加上的保險,也提示銀行將不再獲得國家信用的背書。
此前國際存款保險機構協會的統計顯示,已有111個國家(地區)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而金融穩定理事會的24個成員國(地區)中,絕大多數都已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缺席者是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國。
該制度在中國已經醞釀了二十年多年,卻遲遲未破冰。
但近年來,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有加速之勢,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日前曾透露,存款保險制度各項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已經接近成熟。
近日,剛剛獲批的民營銀行華瑞銀行已經率先試水存款保險制度,承諾對50萬元以下個人存款承擔賠付責任。這意味著,一旦銀行破產,儲戶的存款損失由保險公司進行賠償。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國內多家媒體獲悉,近期很可能出臺全國存款保險制度,將由多個部門協調制定,存款保障的上限可能是50萬元。醞釀二十余年的存款保險制度有望近期破冰。業內人士認為,該制度出臺對儲戶的日常金融活動並無實質性影響,對商業銀行短期也不會有很大影響,在利率市場化後將影響銀行獲利。
昨日華爾街見聞文章援引新浪財經消息稱,中國央行昨日下午召開系統內的全國存款保險制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各省級分行領導到京參會,研究部署於明年1月推出存款保險制度。
對此,《經濟參考報》由接近監管層的權威人士處獲悉,存款保險制度將由央行、銀監會、保監會、財政部、發改委等多個部門協調制定,
“很有可能根據監管評級制度實施差別化費率,賠付額度上限可能是50萬元,並且會成立專門的存款保險托管機構。”
《經濟參考報》報道稱,業內專家和監管層人士對目前是否為推出存款保險制度的合適時間窗口依然存在爭議。有來自監管層的分析人士認為,
“目前銀行業的風險主要是表外業務資產包延伸出的資金期限錯配風險,再就是一些不良貸款,但並未形成較大的系統性風險,目前已經出臺了針對銀行同業業務,以及包括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盤活資產的一系列政策,因此存款保險制度現在出臺意義不是太大。”
靠近央行的人士對《南方都市報》表示,“近期會出臺征求意見稿”,何時正式推出得看征求意見稿進展情況。存款保險制度將采取限額保障的方式,目前討論的意見稿大致也是50萬元保障上限。
50萬元保障上限意味著,萬一銀行倒閉,儲戶得到保障的銀行存款最多為50萬元。超過50萬元的部分,有可能得不到賠付,或按一定比例賠付。
有知情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表示:
實際上,只有銀行破產倒閉才能觸發賠償的條件,對儲戶日常的金融活動而言沒有實質性作用,並且如果存款保險制度落地,很可能會改變當前投資者的資產配置方式,更多的人會選擇投資股市等高收益市場。
銀行業人士認為,一旦存款保險制度實施,短期內商業銀行將會為存款保險的費率買單,其運營成本略增,影響不會太大。但長期來看,沖擊最大的是在利率市場化後,利差進一步收窄將影響銀行利潤。申銀萬國分析師認為:
“如果從2015年起開始實施存款保險制度,對上市銀行盈利的靜態影響為-3.5%。退出機制和存款保險制度對銀行業流動性的影響溫和。不過,在存款保險制度建立初期,可以通過對出資行差別化下調1到2次法定準備金率來對沖對銀行間流動性的影響。”
《南方都市報》報道還提到,已參與多輪意見稿討論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表示,近期有關部門確實再度開會討論征求意見稿情況,目前準備已較為充分,存款保險制度框架已較為成熟,短期推出的可能性非常大。
所謂存款保險制度,就是銀行按一定比例向存款保險機構繳納保費,一旦發生經營危機或破產倒閉,存款保險機構可向其提供財務救助或向其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
自1993年首次提出後,存款保險制度已醞釀21年,呼聲一直很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2014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都明確提出“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昨日上午,中國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就在“《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表示,央行將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