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i代言 | “U蜜”: 一場好萊塢艷照門事件引發的創業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27/149888.html

黑馬說:從陳冠希到李宗瑞再到最近疑似楊冪的不雅視頻,顏值爆表的明星們總是各類艷照門的男女主角,其實艷照門不斷爆出並被四處瘋轉,充分展示了人類強烈的好奇心,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的無力感。

自己的隱私將何處安放?技術男江瓏矢誌於發明一款智能產品來安放我們的隱私。感覺有了它,娛樂圈將會少了不少故事哦。聽i代言嘉賓u蜜創始人江瓏講訴一場“艷照門”引發的創業故事。

文 | i代言

 


網絡時代,我們的隱私去哪兒了
 


2014年9月發生了蘋果公司icloud被黑客攻擊的泄密事件,當時好萊塢100多位明星的裸照泄露。其中20多位女明星的裸照被相繼發布到了網上,其中包括大家非常熟悉的《饑餓遊戲》女主角詹妮弗等,由此暴露出了蘋果iCloud賬號不夠安全、存在嚴重漏洞的問題,引發了全世界對存儲安全問題的擔憂和恐慌。

眾所周知,雲端存儲越來越走進人們的生活,它可以非常方便的保存資料,也可以隨時隨地可以從雲端下載下來分享或者使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很多人都把自己的隱私也存在了上面,以為設置了複雜的密碼,別人就不會看到。但是這些數據其實都是存儲在第三方的服務器,只要這些第三方的工作人員想看隨時都能看到,所以這對於用戶來說雲存儲是根本沒有隱私可言的》,而這些數據中心永遠都是網絡黑客和隱私偷窺者的攻擊目標!做為已經是安全級別和封閉性最高的蘋果icloud都可以被黑客攻破,其他的一些雲存儲平臺就更加可想而知了!另外由於是第三方雲存儲,也同時在考驗這些公司的道德底線和工作人員的職業操守,假如有第三方存儲平臺的員工與公司發生了矛盾,那麽員工為了泄私憤,就極有可能把這些隱私泄露出去。所以我們認為,只要有人把隱私保存在網上,以後還會發生類似網絡泄密的事情。

既然網絡存儲不安全,那我們是否可以把隱私存放在電腦硬盤里就安全了嗎?2008年陳冠希的艷照門事件,就是因為他的電腦壞了,送去維修點維修,工作人員通過硬盤數據恢複技術,把他電腦里的數據恢複,進而拷貝出來進行傳播。所以把隱私放在電腦硬盤里是不安全的。

看到商機,變賣房產來創業
 


意識到這點以後,我做了線上和線下的市場調查,並且買來了市場上部分的U盤進行研究,發現每年大概有幾十億人民幣的體量的U盤市場,雜亂無序,大部分的U盤沒有加密功能,拼價格,甚至用二手回收的flash通過修複以後再進行二次組裝,另外關註度比較高的金士頓、閃迪等,推出的高端加密U盤價格又比較貴,而且沒有指紋解鎖功能。

通過市場調查,同時反映出來用戶都經常忘記密碼,因為現在的各種賬號越來越多,密碼設置要求也越來越複雜,市場上迫切需要一款集隱私保護、密碼管理於一身的個性化移動存儲設備。

當發現這個用戶的隱私無處存放和密碼經常忘記這兩個痛點以後,我就開始尋找解決方案。我是一個看準目標以後,做事情喜歡All in的男人,在職業經理人生涯,我用All in的心態去開啟一個新市場,運作的項目從零,最終做到了連續三年全國市場份額第一,累計銷售額超過5億人民幣。

這次拿到投資以後,我變賣了深圳的房產,除了留下一部分做為兒子的教育基金外,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了新的公司,可能是基於我的執著以及對我的了解,我以前做職業經理人時候的同事也紛紛加入了這個團隊,這里面有和我共同戰鬥了15年的老下屬,也有10年前一起共事的技術骨幹。他們甚至願意自己掏錢出來認購一部分公司的股份,其中一個同事因為資金周轉緊張,甚至和家人商量賣房子來認購股份,這點讓我非常的感動。我跟現在的團隊合作的比較愉快,因為現在團隊的每個人都不計較個人得失,拿著僅夠維持生活的工資,全心全意投入在我們做的這款產品上面。

硬件加密技術,讓黑客盜號無處下手
 


我們做的產品管理的是用戶的隱私和密碼。首先,為了用戶的隱私不被破解,我們采用了全球安全級別最高的硬件加密技術,只有通過指紋驗證以後,才能夠正常讀取。如果有人試圖暴力破解我們的設備,那麽他打開之後看到的也只是亂碼。其次,我們發現按壓式指紋是目前用戶體驗最好的解鎖方式,按壓式指紋技術可以精準識別十枚指紋。用戶可以把不同的賬戶密碼綁定不同的指紋,包括用戶的網銀賬號,遊戲密碼等都可以通過我們的指紋密碼來登錄,避免了忘記密碼的苦惱和鍵盤輸入密碼時被木馬盜號的風險。

對於用戶來說這兩點都是最隱秘的東西,所以我們做的這款設備應該是忠誠的、友好的。我給它取了一個很棒的名字:U蜜。他有兩個含義,首先他有U盤的基本功能,第二是uandme,寓意你和我,U蜜可以幫用戶保管密碼和最隱私的東西,是值得信賴的朋友。

人性化設計,你的秘密只有你知道

 

基於對極致產品的追求,我們選擇了深圳麥錫工業設計團隊,這是一個曾經獲得過紅點和IF設計大獎的優秀團隊,麥錫孔總深深被這個項目以及U蜜團隊的創業激情所感染,不計成本,無私的為U蜜設計品牌LOGO和產品ID,前後經過三輪的提案討論,最終設計了這個看似簡單,實為大美的品牌LOGO。

這個線條極簡的LOGO具有豐富的內涵:首先,設計靈感之一來自於握手禮,表示我們是一個尊重合作夥伴,希望與夥伴們攜手共進、共贏的公司,而這個合作夥伴不僅僅指客戶,也包括我們的供應商、我們的員工。其次,設計靈感來自於斯皮爾伯格《戰馬》這部電影,這是一部很感人的電影,說的是一個小男孩跟他的小馬駒,一起走上戰場,經歷了生死的考驗,最後男孩成長為堅強的戰士,小馬駒也成長為健碩的戰馬,而這正表達了U蜜的寓意之一:永遠親密的、值得信賴的朋友。

孔總是一個對設計和藝術有著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豐富的ID設計經驗、特別關註用戶體驗的人。在他的主導下,經過多次討論,兩次提案,最終誕生了這個顏值爆表、時尚炫酷、極致體驗的產品。其中為了克服大部分電腦USB端口的反人類設計,ID團隊設計了一條USB連接線,同時為了配合柔軟度的需要,我們對線材進行了全新定制,並且選用了頭層羊皮進行手工編織包裹,外殼的材料是選用航空鋁合金,采用與iphone6外殼同樣的工藝處理。在後續的產品化過程中,U蜜團隊為了讓最終的U蜜成品能達到與設計圖一樣的效果。不斷的奔波於代工廠、模具廠、USB線材廠、真皮手工編織廠,所有這一切,都只為了要給我們的用戶制造一款外觀炫酷、用戶體驗良好的產品。

另外為了滿足用戶個性化和私屬性的需求,U蜜將提供個人名字、企業LOGO的訂制雕刻服務。

我們匠心打造的這款U蜜,將為你的隱私提供最安全的保障,用U蜜,你的秘密只有你知道。

我是江瓏,我為U蜜代言。\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i代言和i黑馬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有一只美股在近日宣布将股份1拆7后仍逼近100美元、被众多交易员赞为“股价再高也不做空”、公司自制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享誉全球,这就是流媒体视频巨头Netflix(奈飞)。不过,其长期发展势头似乎远未见顶。

近期,美国上市公司2015年二季度财报季大幕拉开。备受关注的Netflix于7月16日发布了截至6月30日的财报。财报显示,Netflix 该季度营收为16.4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3.40亿美元增长23%;净利润为2634万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100万美元下滑63%。

尽管受业务扩张影响而净利润下滑,但Netfilx二季度新增网络电视服务用户数为330万,相比之下去年同期新增用户数为170万,超出了该公司 之前预期的250万,总数增至6560万人。受此消息的影响,在纳斯达克周三的盘后交易中,Netflix股价大涨10%,至107.94美元。此前,在 纳斯达克常规交易中,Netflix股价收于98.13美元,较上一交易日下跌了2.23%。

美国对冲基金交易员司徒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Netflix和亚马逊等股票是美国市场的宠儿,股价高并不会阻碍投资热情,看好其发展前 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在读学生罗千真(Vera Lummis)也对本报记者表示:“Netflix的‘全家账户’扩大了其目标受众。现在,一个家庭能用同一个Netflix账户来一起欣赏 Netflix上的各种项目,独家自制的《纸牌屋》也让其更有吸引力。”此后,为了拓宽盈利渠道的Netflix也或加快进军好莱坞的步伐。

(Netflix盈利情况)

(Netflix用户情况)

百元股Netflix受追捧 用户数大增

“光看市盈率,如互联网流媒体公司Netflix可能已经高得不可思议。但试想2012年,以高达每股54美元的Netflix仍在此后几年翻了十倍。”某美股交易员对记者表示。

这从其全球用户数的涨势中便可知一二。流媒体视频服务总用户达到6555万,去年同期为5004万,上季度为6227万。其中美国国内总用户4230万,去年同期为3624万,上季度为4139万;国际用户2325万,去年同期为1380万,上季度为2087万。

此外,流媒体视频服务付费用户:付费用户数量达到6270万,去年同期为4799万,上季度为4613万。其中美国国内付费用户4105万,去年同 期3508万,上季度4031万;国际付费用户数2164万人,去年同期为1291万人,上季度为1930万人;本土DVD业务总用户为531万人,去年 同期为626万,上季度为556万;其中付费用户数531万,去年同期为616万,上季度为547万。

在这个流量为王、用户为王的年代,Netflix的数据表示该公司对原创电视节目和电影的投资正在获得回报。

Netflix成立于1997年,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为里德·哈斯廷斯(Reed Hastings),公司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洛斯加托斯(Los Gatos)。Netflix是世界上最大的流媒体(在线视频)播放服务商,1999年开始订阅服务,2002年在纳斯达克挂牌。2011年7 月,Netflix 宣布不再打包流媒体和DVD套餐服务,用户需要单独订阅纯流媒体服务或者邮寄DVD业务,两项服务的租金均是7.99美元/月。2007年2月25 日,Netflix宣布已经售出第10亿份DVD,2009年奈飞公司可提供多达10万部DVD电影,并有1千万的订户。此后,Netflix更是以知名 美剧《纸牌屋》的制作商之名一飞冲天。

如果你仍然无法理解Netflix的高估值,只要看一下另一个典型案例——亚马逊便可理清思路。

这一估值高达2000亿美元的公司却无盈利可言,但投资者似乎并不在意亚马逊当前的盈利,而是更为关注其在电子商务方面的比较优势。亚马逊销售量仍 以每年20%的增速上涨,其股价今年一度达到历史高点,除了去年股价下跌25%外,自互联网泡沫破灭以来的十几年间,亚马逊几乎没有经历过一次持续下跌。 亚马逊CEO贝索斯(Jeff Bezos)还表示,在着眼长远发展的同时,将不断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这也给了投资者更多信心。

开拓盈利渠道 Netflix或加速进军好莱坞

对于一个加速拓展全球业务的企业而言,“烧钱”并非贬义词,Netflix本季盈利下降也与之息息相关。为了扩大盈利来源,Netflix的触角已经从电视剧不断伸向好莱坞电影界。

据报道,2015年开年,Netflix接连宣布了一系列原创电影计划,包括与亚当·桑德勒签约四部原创电影,以及一部环境题材纪录片,包括《无境之兽》(Beasts of No Nation)和《雅多维尔》。

不过,新业态也受到了传统影业的狙击。今年3月,Netflix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的新片《无境之兽》已经提供线上点播服务,公司在尝试进行影院同步网络上映时,却遭到帝皇、AMC、Carmike和Cinemark北美四大院线的联合抵制。

这是由于Netflix触犯了好莱坞电影有一个“窗口期原则”,即电影在电影院线上映3个月后才能在电视和网络上播放,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了传统院线的收入。因此,Netflix以传统行业“搅局者”的身份出现无疑将在短期内遭遇挑战。

不过,Netflix首席内容官Ted Sarandos此前也表示:“把影片各种发行格式严格区分开的时代必须结束了。”

当然,Netflix是否是“搅局者”并不宜过早定论,Netflix和电影院更可能是观众对观影模式的选择。也有不少人表示,还是更青睐电影院式的观影体验。

不论如何,Netflix拓展业务的步伐已经势不可挡。据悉,Netflix计划今年10月份开始在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启动服务,该公司投资者 对此表示称赞。到2016年末,该公司的计划是在全球200个国家提供服务。市场研究公司IHS预计,Netflix到2019年在西欧的订阅用户将达到 2100万,与2013年的数字比增长7倍。

为了进一步拓展全球业务,Netflix已经在今年6月放出大招。6月23日,正如外界所预料,Netflix公司宣布,将会根据股东在7月2日的 持股情况,每位股东将为每一股Netflix股票,新获得6股股票,即进行“一股拆七股”的拆股计划,拆股日期是7月14日。由于此前业务扩张成 功,Netflix的股价接连创下历史最高纪录,6月末逐步接近700美元,然而股价过高不利于投资人购买和股票活跃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69

“黑貓警長”難敵“漫威英雄” 好萊塢如何開發IP手遊?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472.html

“黑貓警長”難敵“漫威英雄” 好萊塢如何開發IP手遊?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9-17 21:53:00

2014年,下載量排名前100的手機遊戲,擁有手機IP的比例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33%,猛升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52%。2013年,一部熱門小說IP的價格在100萬左右,而到了2014年,價格迅猛提升至300萬以上。

由黑貓警長、葫蘆娃等中國經典動漫IP(內容知識產權)改編的手遊上線後屢遭市場冷落,而美國好萊塢經典作品漫威英雄等影視IP開發成的手遊卻被玩家持續熱捧。國內外經典影視IP冰火兩重天的背後根源是什麽,手遊企業該如何選擇IP?

9月17日,美國收入榜第九、與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有著多年深入合作的美國手遊開發商Kabam COO Kent Wakeford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公司的成功很大因素是善於利用好萊塢經典電影IP改編手遊,好萊塢優質電影IP對手遊具有巨大推廣作用,而一款成功的IP手遊同樣也會推動其IP電影票房大賣。”對於如何選擇電影IP,Kent Wakeford認為,諸如漫威英雄系列、《星球大戰》、《速度與激情》等系列化的電影會更適合開發成手遊。此外,對於目前國內對IP的熱捧,Kent Wakeford強調,不應過於迷信IP,遊戲技術含量同樣重要。

“黑貓警長”難敵“漫威英雄”

借著《黑貓警長》電影版8月上映的熱度,由《黑貓警長》改編的手遊也於電影上映前上線。由於配合同名電影的宣傳,黑貓警長手遊在推廣前期一度受到廣泛關註,上線之後業內給出了較高的評分,但隨著電影降溫,這款手遊也迅速淡出了玩家的視野。

與此相反的是,近期由Kabam公司利用好萊塢漫威英雄IP開發的一款手遊《漫威英雄格鬥賽》,開創了歐美手遊市場格鬥內容的先河,並且在收入榜的收入已經從發布當天的第29名增長至美國iPhone收入榜的第9名。

同樣是借助經典影視IP開發的手遊,黑貓警長的手遊跟漫威英雄的手遊著實讓人感受到了兩國動漫IP手遊的冰火兩重天。事實上,本土手遊公司多次嘗試將經典動漫IP改編成手遊卻總是難獲成功。此前也有一款由《葫蘆兄弟》改編的同名手遊,在諸多爭議過後,逐漸淡出了玩家視野。是什麽原因導致這些老牌的國產動畫手遊如此“短命”?一家專業遊戲網站展開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關於“你覺得國產動畫片改編的手遊好玩嗎”的投票中,僅有23%的手遊玩家表示手遊改編得不錯,高達77%的玩家對於此類手遊並不滿意或者漠不關心。

隨著手遊產業的快速發展,眾多Facebook社交遊戲加速轉型手遊開發商,其中,以好萊塢影視IP改編手遊為特色的Kabam公司迅速崛起。從其出品的遊戲在美國區的表現來看,Kabam的試水好萊塢IP手遊已經成功。無論是Kabam最初與派拉蒙影業合作推出的《教父》遊戲,還是隨後與華納兄弟合作推出的《霍比特人》手遊,與環球影業合作推出的《速度與激情6》,以及近期與漫威合作推出的《漫威英雄格鬥賽》等遊戲,這些基於好萊塢影視IP開發的手遊屢屢獲得市場追捧。僅《霍比特人:中土王者》一款手遊就已經為Kabam帶來了1億美元以上的收入。

好萊塢如何開發IP手遊

Kent Wakeford向記者表示,細心的玩家會發現,我們已經被市場熱捧的《霍比特人》、《漫威英雄》、《速度與激情》,還是還在繼續開發的《饑餓遊戲》等好萊塢電影IP手遊,均是系列電影,這些電影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續集產生,每部作品都是持續熱映多年系列化的強IP作品。“Kabam在尋找適合的IP時,會傾向那些以成功的電視節目或電影題材為基礎產生的IP,它們本身在全球就已經形成了品牌效應。另外,我們傾向於選擇已經系列化的IP,它們更容易獲得市場認同,這是我們在此方面的幾點考量。”Kent Wakeford表示。

而縱觀國內這些年原創的那些經典的動漫作品,諸如《黑貓警長》、《葫蘆娃》,也僅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火過一段時間,隨後出現了較大的斷層,這些作品更多地成了80後腦海中的回憶。以《黑貓警長》的動畫片為例,本身動畫版也就區區幾集;大電影2010年、2015年各出了一版,時間跨度太大,劇情跨度更是突兀,市場反響也一般。對比日本、歐美的動畫,短則數十話,長則幾百話,不定期還出個劇場版,無論是在情節還是角色上,甚至是粉絲關註度上,都更適合改編手遊。

為何好的影視IP對手遊來說如此重要?Kent Wakeford表示,授權IP最大的幫助是可以縮減用戶的購買成本,可以讓你的投入更加有效。有了這些知名IP,你可以獲得更高的用戶自然增長率、更好的曝光率、更大的吸引力。你可以更有效地投入營銷資金,因為這些IP本身就有很高的認可度。如果你的遊戲可以獲得這個IP的‘真愛粉’,他們就很容易參與到遊戲中來。他們會投入時間,會邀請好友一起玩。

近年來,國內遊戲公司也開始意識到影視IP對遊戲的積極作用,影視IP開始受到熱捧,IP價格也一路飆升。《中國手機遊戲行業趨勢綠皮書2015》顯示,在2014年中,下載量排名前100的手機遊戲,擁有手機IP的比例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33%,猛升至2014年第四季度的52%。IP已經成為廣大手遊的標配。在2013年,一部熱門小說IP的價格在100萬左右,而到了2014年,價格迅猛提升至300萬元以上。小說況且如此,熱門電影、漫畫、卡通人物、綜藝節目等勢必漲勢更加驚人。暢遊還曾把1.5億元砸向《秦時明月》,創造了目前最貴的手遊IP。就在最近,國內知名遊戲公司心動網絡斥資6000萬元簽下《仙境傳說》手遊的發行權。算上廣告成本,僅IP上面的投入已經達到億元級別。

業內人士紛紛擔憂,巨資購買IP的手遊能否真的盈利?事實上,IP價格的飆升不僅加大了大型遊戲公司的業務風險,同時也擠壓了中小遊戲公司的生存空間,必然會引起一場行業洗牌。Kent Wakeford強調,好的影視IP改編成手遊只是成功了一半,企業不應該過於迷信IP,擁有優秀的遊戲開發團隊去開發技術含量高的精品遊戲同樣重要。以Kabam為例,雖然有好萊塢IP背書,但研發團隊的建立也沒有絲毫掉以輕心,團隊成員都是手遊行業頂尖的美術、遊戲設計或故事設計人才,以及來自視頻遊戲界的技術大師。

編輯:胡軍華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077

中國影視公司瘋狂擁抱“好萊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0279.html

中國影視公司瘋狂擁抱“好萊塢”

一財網 何天驕 2015-09-23 22:36:00

“好萊塢方面最看重中國的電影市場和資本,尤其是一些制作公司。”電影產業分析師蔣勇指出,“中國電影走出去可以從資本走出去開始,合作拍外語片,跟好萊塢電影人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借鑒,才能盡快讓中國電影融入世界大環境中”。

又一家本土影視公司牽手好萊塢。

9月23日,本土電視劇龍頭企業華策影業(300133.SZ)宣布與極光影業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高達3億美元的高概念電影片單。隨著中國電影市場的迅速發展,中國企業紛紛出海,同時,不少好萊塢制作公司也開始重視中國市場,並紛紛拋來橄欖枝。

目前,華誼兄弟、電廣傳媒、博納、樂視、遊族影業、阿里影業等中國電影公司都開始部署海外市場。在業內人士看來,好萊塢重視中國市場願意敞開大門是好事,同時,中國電影雖然在本土不斷發展壯大,但遲遲難以走出國門,亟需與好萊塢合作與國際高水準電影產業接軌,促進本土影視作品走向海外。華策影業總裁趙依芳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此次與極光影業的戰略合作將助力華策打造面向全球的電影發行網絡。

3億美金合拍好萊塢大片

根據雙方協議,未來幾年內,華策影業與極光影業將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電影合作,啟動規模高達3億美元的高概念電影片單,其中,每年合拍電影數量不少於三部。同時,雙方聯合宣布了首批中美合拍大制作高概念電影項目,並都確認了將由好萊塢一線導演加盟。這些項目將通過雙方新成立的合資公司極光聯盟影業來運作。

極光影業是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之外覆蓋面最廣的全球電影獨立發行公司之一。近些年來,極光影業成為一系列華語大片走向世界的“幕後推手”,在海外發行了包括《功夫之王》、《錦衣衛》、《鴻門宴》等中國電影。極光影業還特別成立東方極光影業(Easternlight),主要運作華語大制作電影。

據悉,雙方合拍電影計劃包括中美合拍動作驚悚題材電影《Lights Out》,《敢死隊》系列電影的制片團隊與華策和極光聯手打造“中國版《敢死隊》”動作題材電影,

另外,由雙方合拍的犯罪動作題材大制作電影《Safe Cracker》也已提上拍攝日程。

本土影視公司狂擁“好萊塢”

要在過去,3億美金合拍電影算是一筆大投資,事實上,這樣的投資在今年中國影視公司集體出海的形勢下,並不算太高。隨著中國公司瘋狂擁抱“好萊塢”,投資額也屢創新高。

合作金額最大的要數電廣傳媒與美國獅門影業的合作,雙方於今年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合作拍攝 14部影片,協議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

除了電廣傳媒外,今年年初博納也宣布與美國Studio8和索尼旗下三星電影公司共同制作奧斯卡金牌導演李安的新作。阿里影業方面今年也宣布,投資《碟中諜5:神秘國度》,未來將尋找與更多的海外影業公司進行投資、發行以及電商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可以看到,隨著中國電影產業的發展,今年已經到了中國影視公司出海的集中爆發期。一方面,中國電影公司亟需牽手好萊塢來提高制作水平,並開拓海外市場。另一方面,好萊塢影視公司迫切想要在處於爆發期的中國電影市場占有更多份額,通過合拍片可以越過進口片配額限制,更好地進入中國市場。

“事實上,中國影視公司早就想與好萊塢影視公司合作,但是這麽多年來,好萊塢一直很封閉,不大願意與外界合作,根本不理會中國企業的合作請求,但是這些年隨著中國市場的不斷發展,好萊塢的態度開始了180度的大轉變。”一位參與好萊塢影視公司合作談判的中國知名影視公司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中國電影公司的全球野心

雖然這幾年中國電影票房快速增長,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今年票房預計將超過400億人民幣,距離美國100億美元票房的差距越來越小。但中國電影產業兩大問題依舊存在。首先,本土電影從編劇到制作到發行與好萊塢還有較大差距,亟需借助好萊塢來提高電影產業綜合水平;其次,本土電影票房雖然高漲,但海外票房依舊低迷,早些年博納影業等公司投資海外電影發行公司力圖促進中國電影在海外獲取好的票房,目前依舊沒有大的起色。與好萊塢的合作借助好萊塢的制作發行力量將中國故事推向全球也是中國電影公司擁抱好萊塢的重要目的。

趙依芳對記者表示,“與好萊塢影視公司極光影業合作利於中美電影資源的整合。此次與極光影業的戰略合作既有助於華策打造面向全球的電影發行網絡,也能真正實現兩個“對接”—既真正讓優秀中國故事與好萊塢一線制作對接,以及在動漫、特效、數據等先進技術環節與好萊塢頂尖班底對接。”

“好萊塢方面最看重中國的電影市場和資本,尤其是一些制作公司。”電影產業分析師蔣勇指出,“中國電影走出去可以從資本走出去開始,合作拍外語片,跟好萊塢電影人進行更多的交流和借鑒,才能盡快讓中國電影融入世界大環境中”。

蔣勇提到,目前很多中國電影只在中國上映,在世界的影響力上還是在華人地區比較多。而且中國電影工業還處於初級階段,制作方面有很長的路要走。

北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也表示,國內影視公司紮堆出海,尤其加強與好萊塢企業的合作,能夠擴大企業在全球的影響力,打造品牌化,還能引進好的內容與商業模式,更好地推動國產電影逐步走向國際化。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750

【中美經濟新紐帶】美國進口大片配額或將取消 更大一波好萊塢電影來襲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823.html

【中美經濟新紐帶】美國進口大片配額或將取消 更大一波好萊塢電影來襲

第一財經日報 何天驕 2015-09-27 22:45:00

中美雙方2012年2月18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訂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目前該諒解備忘錄即將在2017年到期,這意味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

9月2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美49項成果清單公布,其中涉及影視產業的成果有三項,政策涉及到具體影視制作發行層面的合作,這些合作將大大推動兩國影視產業融合,加速中國電影產業國際化。

配額或調整

根據清單,中美兩國在影視產業方面共達成三項合作協議,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了《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致力於繼續就電影產業開展合作;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與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中國香港合資成立電影制作和國際發行公司;將在共辦中國主題圖片展、制作播出中國紀錄專題片、節目制作、推廣中國主題博物館專題展覽以及制作迪士尼主題公園中國館環球銀幕電影等方面進行合作。

在電影方面,負責引進並發行美國好萊塢大片的中國電影集團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了《分賬影片進口發行合作協議》,致力於繼續就電影產業開展合作,未來中國觀眾或許能更加方便、容易地在國內看到好萊塢電影。

中影與美國電影協會簽署的協議或將推動美國大片配額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配額。

中美雙方2012年2月18日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簽訂了《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彼時,中國進口片配額便從每年20部提高至34部,並以IMAX和3D電影為主,而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也從13%提高到25%。目前該諒解備忘錄即將在2017年到期,這意味著進口片的配額限制極有可能被進一步放開甚至取消。

產業合作加強

除了中影集團在政策層面達成的成果,影視產業間的合作進一步深入。9月20日中國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宣布與美國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在中國香港合資成立電影制作和國際發行公司“旗艦影業” (英文名“Flagship Entertainment Group”),旗艦影業總部設在香港,並在洛杉磯和北京分別設有業務分支機構,共同開發和制作華語電影和英語電影,面向全球市場發行。

旗艦影業由華人文化和華納兄弟共同出資成立,並由華人文化領導的財團控股51%,華納兄弟持股49%。其中,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持有華人文化財團10%股份。“面向全球市場的互利共贏是未來中美電影機構積極探索的合作方向。”華人文化董事長黎瑞剛說,“中國的電影娛樂市場正在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國際電影市場對中國題材的興趣也在不斷升溫。通過與華納兄弟的合作,華人文化將把世界一流大片的創意研發經驗、制作發行體系及技術運營手段,與中國的文化、人才、市場相結合,打造中國電影面向國際的創新平臺。”

事實上,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後,中美兩國影視公司已經開始積極展開合作。近日,本土電視劇龍頭企業華策影視(300133.SZ)宣布與極光影業全面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打造高達3億美元的高概念電影片單。電廣傳媒也宣布與美國獅門影業合作,雙方於今年宣布將在未來三年合作拍攝14部影片,協議總金額高達15億美元。今年年初博納也宣布與美國Studio8和索尼旗下三星電影公司共同制作奧斯卡金牌導演李安的新作。阿里影業方面今年也宣布,投資《碟中諜5:神秘國度》,未來將尋找與更多的海外影業公司進行投資、發行以及電商等方面的合作機會。

而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和美國迪士尼公司分別簽署合作協議,這將推動紀錄片制作實力較弱的中國影視產業實現大跨步發展。

可以預見,隨著習近平主席訪美期間中美在影視文化產業達成的成果,未來兩國影視文化產業互動將更加頻繁。北大文化創意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表示,中美加強在影視產業的合作,能夠擴大中國影視公司在全球的影響力,打造品牌化,還能引進好的內容與商業模式,更好地推動本土電影產業走向國際化。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60

身價一年暴衝1,800億,繼好萊塢後投資台影業 一年暴富他34歲登上《富比世》!

2015-09-21  TCW

文·黃亞琪

林奇,靠中國網遊致富,現在看上台灣電影人的創意,未來將走好萊塢模武,與台灣電影公司影一製作十部合拍片。

台灣電影業,近來出現了一位中國新金主。

九月九日,台灣興櫃電影製作公司影一宣布,與中國網路遊戲股王游族網絡所屬的影業公司合作,雙方未來將共同投資製作十部兩岸合拍片。

影一總經理李烈指出,去年底雙方上海結識,見識到游族員工中國八O後年輕人的拚勁,電影需要年輕活力火苗去燃起。兩者一拍即合,未來先從合拍片開始。

這位首度來台結盟台灣電影人,就大手筆喊出十部片的,不是成立二十年餘的華誼兄弟,也非擁有中國電影通路、以地產起家的萬達集團王健林,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一年前暴富的游族網絡董事長、三十四歲的小伙子奇。

接受專訪的他,坦言去年借殼一家老雨傘店,加上遊戲業績加持,一年問身價暴衝五十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八百億元》,在去年搖身變成(富比世) (Forbes)中文網年輕中國創業富豪之一。就算今年中國股市大跌,以目前股價估算,身價也有二十二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億元》。

敢拚! 工程師出身,遊戲圈創業

他來台投資電影,還只是他布局的第三站,他今年來已經與美國前兩大藝人經紀公司CAA合作一個一億美元基金,準備與好萊塢公司合作拍片,同樣模武也沿用在 與影一的合作上。從好萊塢投資到台灣,林奇說,台灣創意不斷,從《聶隱娘》就可以看出。」令人好奇的是,一個做網路遊戲的,為什麼要大動作進軍電影產業?

出身溫州的他,大學畢業後,不甘於僅當一個為人作嫁的軟體工程師,加上愛玩遊戲,二00九年與友人搭著當時中國遊戲市場崛起順風車,創辦了上海游族(游族網絡集團前身),也賺了不少現金。

隨著遊戲演進,在中國遊戲產業也進入殺戮戰場。據資策會產業分析師李易鴻觀察,光去年,中國遊戲市場有三00%成長,今年至少也有一00%:但也是一個紅海,開發團隊就有一萬五千家以上,淘汰率高達九成。

李易鴻觀察,當開發門檻越來越低時,比得不是跨越障礙,而是如何顧及到顧客使用感受。儘管其代表作《女神聯盟》找台灣知名女星林志玲代言,題材迴異於武俠小說、《西遊記》等老梗;技術也流暢,受到歡迎,也為游族帶進穩定的現金流。

但當紅海殺得血流成河,若不尋求另條成長曲線,可能就會遭遇到「窮得只剩下錢」的困境!

敢搏!

暴富後,另闢蹊徑拍電影暴富後,林奇危機感更重。

他眼前只有兩條路,一是從原本的頁面網路遊戲延伸到手機遊戲發展,二是另闢蹊徑,想辦法將上市籌募來的資金,用在另一個更大的事業可能上。

他的選擇,就是大膽將更多資本投入另個「賭局」:電影,這是他走出十三億人口的大陸,進軍世界舞台的機會。

借力使力!

找巨星吉勃遜執導處女作八0後的林奇,作風與大他一輪的中國企業家不同,敢投資、敢給而且積極國際化。今年年中,他就聘請索尼前執行長出井伸之擔任顧問,還大方為出井舉辦記者會,就怕全中國人不知道他在國際化。

他將製作六到八部電影,目前首部由梅爾·吉勃遜執導的戰爭電影《鋼鋸嶺》(Hacksaw Ridge)已經開拍,影一也正在評估規畫共同投資。

借力使力,背後無異是更大商機考量。「跟經紀公司合作,直接控制藝人端,變數才不會大;從中國市場來看,成功電影『創意小火車』衍生效益已經提升王五。%(過去平均定一五%),且投資(入股)僅是獲利,只有真正加入戰局裡才能學到商業模式。」他解釋。

一旦掌握創意話語權,後續衍生周邊效應週期自然縮短,就能將製作成本快速回收,這也是好萊塢一貫玩法,更是他為什麼在一個「賭局」後,快速又參與另一個戰場的原因。

與游族網絡曾有數面之緣的雷亞遊戲創辦人游名揚,對於這群中國八0後給予的觀察是:務實,這務實的背後所展現出來的則是執行力。

務實的林奇,最經典的例子是一款測試研發十五個月的《少年三國志》,這是一般遊戲五倍以上,但上線前兩、三個月,內部質疑聲不斷,認為命名為三國志題材太老,歷經百天腦力激盪才定調出「少年」兩字,讓角色與市場區隔。

敢衝!

犧牲假,20天拚五億業績

他大膽在今年中國春節,當敵人放十天春假時推出該款遊戲。整組人馬逾六十人,這十天就睡公司,結果假期前後二十天,創造人民幣一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億元)收入,比一般回收週期快一倍,進帳的都是現金。

現在他看到的,是目前單月票房已經首度超越美國的中國電影市場,二0一七年可望達人民幣一百億元,變成世界第一的商機。

網路遊戲界普遍肯定他的成績,但進軍影業市場,能否成功無人知曉,他一不小心,可能就落得「不務正業」的下場。

但中國狼的狠勁讓他站足中國市場,而快速布局、投入大資本的頻頻動作,也讓人見識到中國創二代「夢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的格局。

林奇

出生:1981年

學歷:長江商學院EMBA

經歷:浙江電信軟體工程師現職:中國游族網絡創辦人成績單:2014年《富比世》中文網中國年輕富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45

外媒稱萬達收購好萊塢電影公司傳奇影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05/153617.shtml

導讀 : 據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消息,大連萬達集團將收購傳奇影業的股份,傳奇影業估值在30億-40億美元之間。

i黑馬訊 1月5日消息

據路透社等多家外媒消息,大連萬達集團將收購傳奇影業的股份,傳奇影業估值在30億-40億美元之間。

據稱,傳奇影業其他投資者已同意出售手上持有的股份,大連萬達集團將購買傳奇影業多數股份,相關協議已經簽署,最早或於下周公布。

據了解,傳奇影業創建於2004年,是美國獨立的電影制作公司、好萊塢知名電影公司,其母公司為傳奇娛樂。他們近期的項目有著名遊戲《魔獸》的電影版、張藝謀首部好萊塢片、華語明星陣容強大的《長城》、景甜參演的《金剛:骷髏島》、遙遙無期的《環太平洋2》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240

樂視與萬達影業為何紛紛要進軍美國好萊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4/153945.shtml

導讀 : 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商業模式,核心的技術和人才,不是資本的輸出就能拿的走,好萊塢缺錢,需要資本,但他們顯然會對核心的東西有所保留。

日前萬達以35億美元收購美國傳奇影業引發業內震蕩,萬達曾以26億美元並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目前萬達此次收購傳奇影業也使得中國企業進軍好萊塢的話題引發業內關註。但高調進軍美國的不止萬達一家,早在2015年10月8日,樂視影業就以2億美元的戰略基金在洛杉磯成立子公司,開辟好萊塢市場,表示建立了北洛矽線,並在美國電影交易會AFM期間公布了“6+13”的重磅全球化項目,確定研發+合拍的這種面向全球化市場的項目運營。而樂視萬達影業為何紛紛進軍實力遠勝於自己的美國市場?

樂視生態進軍好萊塢或缺乏落地的土壤 但卻是一個很好的資本故事

先談樂視。目前樂視在洛杉磯與矽谷都建立了美國子公司,成立了影視基地,一個隸屬樂視影業,負責影視劇制作和版權購買,另一個偏向硬件的技術研發以及雲平臺搭建等,另外是樂視還投資了總額高達1.5億美金的中美合拍片《長城》以及9部與好萊塢共同開發的電影,這是是樂視在為獲取海外電影發行權乃至聯合出品方面下的一步棋。

樂視未來為進軍美國市場可能還會有後續動作,早在2014年8月,賈躍亭就高調宣布,其為海外戰略準備了7.3億美元的戰略資金,在未來實現出品和發行數量翻番是樂視影業的願景。樂視更大野心還在於,曾表示要將樂視模式複制到美國,我們知道,樂視在國內的生態模式是“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模式,在國內市場,樂視依賴這種模式實現了多個終端的打通,打通電影的線上、線下,通過制造、推廣、IP衍生將一部電影價值放大。而“一定三導”、“七屏聯動”等概念也是張昭及其團隊梳理出的一種基於國內市場的商業模式。

但若要複制到海外,尤其是美國市場,但這種模式面臨的困難可能是在美國缺乏落地的土壤。在中國,樂視影業註入樂視網,可以通過樂視電視、樂視手機、樂視網、樂視影業等多個終端與平臺實現電影價值的最大化,但在美國市場,樂視需要內容、UI、平臺、硬件的整體推進,需要解決諸多專利與授權的問題,也就是說,在較長的一段時間,樂視在美國市場缺乏各種落地的終端與內容平臺的支撐,加之樂視在美國也是一個全新的品牌,用戶認知有待形成,而美國用戶的觀影習慣也不一樣,另一方面,樂視的各種硬件終端在美國都有替代品。也就是說,樂視可能需要推動自身內容與美國主流終端與平臺的布局與合作並培育用戶習慣,由於缺乏類似於國內對自身內容平臺生態的掌控力,樂視模式複制到美國的難度可想而知。但樂視影業並入到樂視之後,需要有新的資本故事為樂視網的估值增加籌碼,樂視影業進軍好萊塢也是一個很好的資本故事。

萬達大手筆收購策略:或源於“去地產化”以及如何擡升股價的焦慮

當然,進軍美國的中國資本並非僅僅樂視影業一家。早前包括中影、萬達、華誼兄弟、湖南電廣、DMG等公司都或以合拍的形式、或以成立海外子公司的方法涉足好萊塢。而與樂視這種成立子公司與合拍的形式進入美國市場不同的是,萬達的策略就是收購。日前萬達以35億美元收購傳奇影業引發業內關註。傳奇影業曾推出過《侏羅紀世界》、《哥斯拉》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等大片,主要從事電影、電視劇、電視節目的投資、制作、發行,營銷宣傳,而此前萬達也曾以26億美元並購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MC。可以看出,萬達同樣是有野心的,這種野心也源於萬達的焦慮,目前經濟下行,樓市整體呈現低迷,所以萬達要在地產外尋找一個新的增長點。王健林在2015年曾對外透露,希望三到五年之內把‘地產’二字去掉,變成商業發展公司或者商業服務公司”目前看來,萬達大力收購影視公司發展影視娛樂也是去地產化的轉型。另外也有說法是,萬達影業近期就要沖擊IPO,這個時候收購傳奇影業,或可以擡高股價,為推動萬達的市值空間增加了籌碼。

樂視萬達影業進軍好萊塢:打破配額限制引進內容或是核心需求

樂視萬達紛紛或收購或合拍等形式走出去,也意味著中國影業資本與好萊塢形成某種利益的合謀。於好萊塢而言,與中國電影資本合作有諸多好處,中國市場已經是除北美本土之外最大的市場,並且在日益增長,未來有可能會成為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這對於好萊塢而言是一塊巨大的肥肉,但這塊肥肉卻一直受限於進口片配額(每年僅限引入30多部外國片)的限制,導致好萊塢電影在中國市場攫取票房有限,但若與中國民營企業達成資本、制片等多個層面上的深入合作,則相當於建立了一個通向中國市場的綠色通道。根據電影總局的規定,中美合拍片經官方認定後,可以享受國產影片待遇,按照發行方43%的比例與院線進行分賬,而不用按照進口片25%的分賬比例。

所以歸根結底,中國資本包括萬達與樂視影業向好萊塢進軍,更多的目標是引進內容,比如樂視影業可通過合拍片的形式,打破配額限制的電影引進制度,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出口轉內銷,達成中國影視公司與好萊塢共同分利的格局。某種程度上來說,好萊塢的獲得的好處要大於中國電影資本的好處,好萊塢可以更好的攫取整個中國市場的票房,也會進一步蠶食國產電影票房,當然這也是一種鯰魚效應,激發國內電影市場不斷推出更優秀的電影產品來與之競爭。但針對萬達的這起收購,據業內透露,傳奇的項目很多並不擁有版權,只是出品方。傳奇掌握的IP也不能和華納、派拉蒙等相提並論。所以某種程度看,萬達的收購很可能與其對內容的核心需求不匹配,可能並不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萬達此次並購的風險也在於,並購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價的飆升,並購失利告吹的電影公司也不在少數。比如,1989年,索尼斥資32億美元收購好萊塢八大之一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日本索尼並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曾因文化沖突、管理不善等問題虧損30多億美元。1990年,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的松下公司豪擲66億美元收購了環球影城(Universal Studios)的母公司MCA,然而,由於與揮霍無度的好萊塢經理人之間存在文化沖突,5年後,松下公司以57億美元的價格將MCA公司80%的股份賣給了Seagram公司,2006年又將剩余股份作價11.5億美元賣給了Seagram。所以說,針對好萊塢電影公司的收購失敗案例已有前車之鑒,有時候收購並不能優勢互補,甚至會成為拖累。

資本並不足以獲得平等的話語權  中國電影企業應謀求更深的產業鏈參與

另外,樂視萬達影視進軍好萊塢,雖說是要與好萊塢扳手腕,但事實上實力不對等,樂視影業CEO張昭曾經也感概,電影是一個工業化的產業,又從西方誕生並形成傳統,好萊塢又是全球人才的聚集地,因此整個的工業體系的建設水準都非常非常高。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此前曾表示:好萊塢有最完善的成片保險體系,有第三方的監制體系,有能達到數字標準的特效工藝,整個產業環境是我們所需要的。

因此,中國市場雖然是好萊塢所垂涎的,但中國公司由於在電影工業體系方面的實力遠弱於對方,因此是目前還不足以與之開展平等的對話權。

因為平等的話語權肯定是源於對合作方的品牌影響力的一種權衡以及實力的尊重。萬達、樂視影業均位於國內五大電影公司(萬達、樂視、博納、光線、華誼)之列,在國內的影響力是有了,但在國外,這種影響力還很弱。要與好萊塢抗衡,即便在中國市場,國產電影工業體系還很弱。我們看到,2015年速7在國內上映的時候,首日24小時票房破4億,在中國市場總票房達到24.3億,問鼎中國電影票房史冠軍,刷新7項影史紀錄。而《複仇者聯盟2》一上映,首日票房也達到2.5億。博納影業CEO於冬當時感嘆:“我們僅僅靠粉絲電影、販賣小鮮肉,跟進口大片對陣,完全處於劣勢。”他認為,好萊塢的片單,全部是航母級的特效大片,平均投資在3億美金以上。中國電影如何跟強大於自己數倍的好萊塢競爭,是一個讓人焦慮的問題。

而國內的IP電影,與速7同時期上映的《小時代》、《萬物生長》、《何以笙簫默》、《左耳》等國產青春題材霸屏,在好萊塢特效大片下顯得不堪一擊。中低成本制作的繁榮只是一種粉絲經濟的投機行為,不能反映電影工業化,也是核心競爭力缺失的體現。

當然這也是中國民營電影企業紛紛出海的戰略意義所在。樂視萬達資本運作能力不缺,但合作的契合度要看參與到項目開發、技術特效制片等電影本身制作的深度與貢獻度相關,是否有豐富的制片經驗、顯著的市場成績決定著產業鏈的參與程度。而另一面,好萊塢的電影工業體系、商業模式,核心的技術和人才,不是資本的輸出就能拿的走,好萊塢缺錢,需要資本,但他們顯然會對核心的東西有所保留。此前美國南加州大學電影系教授斯坦利·羅森對媒體談及中美電影合作時說:“中國人投資讓他們拍電影,好萊塢很開心,覺得這是天上掉餡餅,是傻錢;如果中國人提出要和美國人一起拍電影,他們就要想一想了。”

所以,產業鏈的參與程度,決定電影公司反哺國內的效果。中美合作在語言、商業規則上的不對稱也導致合作窗口的打開程度與收益分享的不對等,投資金額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看是否能在合作中創造更大的價值。

合作猜想:萬達與樂視影業在美國會不會抱團取暖?

前面說到,在國內,樂視、萬達影業在整個行業有著一定的話語權,但在美國,情況不同。也就是說,收購或者參與好萊塢合拍片,或者將本土的互聯網模式複制到好萊塢,但好萊塢卻並沒有中國文化、用戶、品牌認知與市場的土壤,即好萊塢整個產業結構與市場結構、體系與本土公司需要的產業土壤不對應。所以,要向全球輸出中國故事,就得用好萊塢的標準與全球化的電影工業體系講故事。

那麽,由於樂視萬達影業作為市場新進入者,顯然很難跟好萊塢市場領導者正面競爭,所以國產電影公司要在好萊塢獲得一席之地,要麽錯位競爭,要麽抱團取暖,目前來看,可能後者是比較好的選擇,這就涉及到了樂視萬達合作的可能性猜想。作為“院線第一股”的萬達院線與樂視影業會有哪些合作與競爭可能呢?

我們知道,萬達在美國是有院線渠道的,此前砸錢26億美元買下了美國第二大院線AMC,交易完成將接管AMC旗下338家影院的4865塊銀幕。雖然萬達是覆蓋全產業鏈的並購,參與發行、制作、放映等所有渠道,但薄弱環節在內容,由於樂視影業進軍美國市場的打法是中美合拍片,此前已公布《萬王之王》、《牡丹亭》等多部合拍片,甚至與傳奇影業有諸多合作,比如樂視和傳奇影業斥資1.5億美元打造日前已殺青的中美合拍片《長城》,而傳奇影業又被萬達拿下,因此樂視影業與萬達影業在美國電影市場或有許多藕斷絲連的關系,加之樂視合拍片的電影內容可能也需要萬達的院線渠道支撐,這些利益考量為雙方合作猜想增加了想象空間。若樂視萬達影業在渠道和內容之間實現聯手,在好萊塢抱團合力出擊,顯然比在陌生的美國市場單打獨鬥甚至互相競爭要好的多。

少談顛覆 學習好萊塢的工業標準體系反哺國內市場才是提升的根本之途

對於中國電影產業而言,學習好萊塢可能是最迫切的需求,電影工業化程度方能代表電影產業的高度,國內許多以中低成本制作、依賴粉絲經濟打造的IP電影即使能推動短時期的票房,但卻不是可持續的打法,也不能反映電影工業化程度。目前許多企業出海,做的僅僅是將改造電影業的目標定在占據電影票務分發的網絡渠道與用戶入口或者將平庸的電影的銷量票房推高制造虛假繁榮,而不是通過優化整個電影產業的內容制作鏈條並推動電影內容出產的質量與品質,拿不下核心鏈條的話語權,就永遠難言顛覆。

所以,中國影業資本與其一開始就想著要去通過商業模式與好萊塢扳手腕或者顛覆好萊塢的模式,不如先沈下心來,爭取更深度的產業鏈參與。創意的內容,工業化的電影生產體系與精良特效制作出品的優質產品,國際化的人才儲備,這些是本質的核心能力,也是提升電影產業無法避開的,這應該是樂視與萬達影業國際化需要的戰略著眼點。將頂級的好萊塢工業標準、體系帶到中國消化並提升中國電影的特效水平與工業化程度,師夷長技以制夷,才應該是中國電影資本湧入好萊塢提升自身影響力的根本之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3250

一年三千款設計 「蕾絲王」穩賺28年 最創新》偉特從被嫌廢物 到打進好萊塢

2016-02-22  TWM

台灣有哪家公司,從創立至今,整整二十八年,沒有一年虧過錢,即使遇到二○○八年的全球金融海嘯,營收仍然維持正成長,這家公司就是偉特,其背後的靈魂人物,是擁有「蕾絲王」封號的王明祥。

去年(二○一五年)全球經濟局勢嚴峻、景氣直直落,偉特竟然還有餘裕可以大砍二○%的訂單,除了讓人嘖嘖稱奇外,更是滿心好奇──偉特如何做到「東方不敗」?

二十八年來,偉特只專注在一項產品,就是「蕾絲」,竭盡心力將一個產品做到最極致,自然會被全世界看見。

逆轉夕陽產業 創新是生存密碼深受王公貴族、好萊塢影星喜愛的晚禮服婚紗品牌Elie Saab、高級訂製服聞名的Valentino和歐洲最大婚紗品牌Pronovias等國際大品牌,服飾上所用的頂級蕾絲,均出自偉特之手。

偉特締造東方不敗光榮紀錄的葵花寶典,是靠著「每天都要創新,推出最優的產品。」不斷創新背後的壓力其來有自,董事長王明祥表示,「全世界頂尖的設計師都非常挑剔,不是最精華的他不會用,我們做時尚,只要一次沒做好,客人就會嫌棄你,掉頭離去。」有一次,王明祥迫不及待地向歐洲最大婚紗品牌Pronovias的負責人,展示數百款最新設計圖樣,結果,對方看完只丟下一句話:「All shit !」(都是廢物!)當下,王明祥難堪又難過,但是也正因為擁有如此嚴格、刁鑽的客戶,才能時時刻刻激勵自己,必須不斷進步,絲毫不能鬆懈,直至開發出最完美的產品!

如今偉特可以霸氣又自豪地說:「創新是我們的強項」,偉特每年總共開發三千多款新設計圖樣,一個月就有高達近三百種的創新需求量。「為了幫助客戶做到產品差異化,我們在同一地區,會針對不同的客戶,提供不同的產品,因此只能愈開發愈多,不然不夠分配。」王明祥解釋。

台灣紡織業曾經一度是夕陽產業,主要原因不外乎:敵不過中國的低價競爭,產品的創新研發能力不足。偉特之所以能撐過風暴、屹立不搖,最大原因是,從創業初期開始,創新早早就成為偉特的生存密碼。

王明祥創業沒多久,身為貿易商的他,發現工廠端開發新產品的速度與品質,常常大幅落後客戶的需求,甚至連號稱台灣蕾絲第一把交椅的設計師,一個月竟交不出三款新作品,當時的王明祥決定搶回發球權,自己設立工廠,培養、主導設計團隊。

「我們光設計團隊就三十多人,每天都有新圖樣出來。」每年春秋兩季國際展售會,偉特的展示攤位總是擠滿人潮,「在巴黎的展覽會,我們甚至必須發號碼牌,來管制人數進出。」王明祥笑道。「現在是我們領導流行,今年我們推出哪個新款式,它可能就會成為潮流。」王明祥自傲地表示。換言之,偉特早已跳脫低價代工的困境,成功轉型為產品的制定者。

九成設計圖稿 均親自逐一審視更讓人驚訝佩服的是,掌控整個蕾絲設計和研發的靈魂人物,竟然是完全沒有設計相關背景的王明祥。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的他,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是在當時最大的蕾絲製造廠東洋紡織當業務。

在東洋上班時,王明祥就發現,自己對流行時尚的敏感度比同事們都強,每當新設計款式出來,他常常能一眼看出哪一個款式好、會大賣,哪一款設計有缺陷;結果,也往往真如他所料。

天生對時尚的敏感加上後天的努力,以及和世界頂尖設計師長期相處溝通的經驗累積,讓王明祥成為獨霸一方的「蕾絲王」。

他解釋,大部分的設計師其實只會畫圖而不會設計,欠缺想法和創意,更不了解全球各地的流行趨勢,幾乎九成以上的設計圖稿,王明祥都會一一審視,並且指導設計師修改,數十年如一日。

研發技術品質 讓企業立於不敗倘若創新與設計是偉特所設下的第一道不敗門檻,第二道讓對手無法追上的門檻則是技術。

織造蕾絲,除了機器設備外,仍有許多道繁複工序,必須仰賴大量手工作業,如縫珠、貼花、亮片、刺繡等。所以,蕾絲廠商們常自嘲,「做蕾絲會累死。」除了蕾絲款式的設計創新外,偉特進一步投入大筆資金於機器設備的研究開發。「我們長期和義大利、日本等設備商合作,目前已經成功開發出原本須仰賴人工的刺繡、骨線、亮片、珠子、緞帶等工序的機器設備。由於是共同研發,偉特可以單獨享有最新機器設備三年的專利使用權。

傳統代工製造廠商多是遇到轉型升級瓶頸,才開始對品質有進一步要求。偉特卻是從創立一開始,品質就已經是基本功,並成為擊退競爭者的第三道門檻。

「很感謝我們有一位嚴格的客戶,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讓我們變得更好。」王明祥說道。這位巨人是當年美國最大的禮服公司之一Mori Lee,它們對品質的要求很嚴格,從一開始就設下高標準,例如絕對不能有色差,甚至直接指派品檢人員駐紮工廠。

「有一次,一批貨因為骨線沒有修乾淨,全公司員工留下來,熬夜加班修線頭。」偉特現任顧問、前總經理呂長安回憶。這位大客戶陪著偉特一起練兵,偉特成就客戶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

正因為設下研發、技術、品質三道障礙門檻,大幅將競爭者遠遠拋在其後,讓偉特足以自豪地說:「目前看不到第二!」開拓婚紗市場,搶先卡位緬甸鎖國長達60餘年的緬甸,去年底,由著名民主鬥士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成功打敗長期由軍方把持的執政黨,贏得緬甸大選。

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緬甸,外界看好將一飛沖天。

早在7、8年前,王明祥就眼光獨到搶先卡位緬甸,成為合法台商第一人,並且一口氣設立了10座工廠,說服婚紗產業上下游相關供應鏈,一起將生產核心從中國移到緬甸,因而獲得「緬甸王」頭銜。 (燕珍宜)

撰文 / 燕珍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535

在朝鮮,他們能看好萊塢大片 動畫師講述朝鮮動畫加工業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6626

朝鮮4·26兒童電影制片廠為意大利電視公司MondoTV加工制作的電視系列動畫《獅子王辛巴》。(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朝鮮動畫在世界動畫產業中非常有市場。他們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制作團隊,畫面精美,制圖精細,由於很早前開始參與外國動畫的加工制作,吸取了很多優良的制作方法,積累了很多國際經驗。” ——動漫產業國際聯盟秘書長李彬

在朝鮮平壤市中心,大同江西岸,有一座高16層,形狀規整的白色大樓。它是方圓一公里內最高的建築。建築上沒有明顯的標誌,但是門口警備森嚴。看似神秘,這里卻是朝鮮最具競爭力的企業,也是朝鮮與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交流最頻密的企業之一。

金成喆(化名)在這里工作了近20年。這個單位簡稱“4·26”——朝鮮4·26兒童電影制片廠。

1957年,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在一次視察朝鮮國家電影制片廠時建議,為了朝鮮兒童更好地成長與發展,應該成立專門的動畫片制作單位。1958年,“朝鮮兒童電影制片廠”成立。1980年代,朝鮮領導人金正日也訪問了兒童電影制片廠,“金正日訪問的那天是4月26日,所以那里被稱為4·26動畫電影制片廠。”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1971年,它與朝鮮科學電影制片廠合並,成為朝鮮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Scientific Educational Korea,簡稱SEK)。在世界動畫產業里,SEK這個名字一點不陌生。從1980年代後期開始,法國、意大利等西方國家的動畫片加工訂單一批又一批地來到SEK,而歐洲、美國的孩子在電視里看到《獅子王辛巴》《風中奇緣》《匹諾曹》《變形金剛》等系列動畫片時,甚至不知道朝鮮這個國家的存在,更不可能知道這些動畫出自朝鮮動畫師之手。

1980年代,SEK改名為“4·26兒童電影制片廠”。2014年11月,新的最高領導人金正恩首次到訪,將這里改名為“朝鮮4·26動畫電影制片廠”。

要和有錢人鬥爭到底

1962年,4·26制作了朝鮮的第一部動畫片《生機盎然的田野》,講述田野上人們的幸福生活。之後的作品大多是簡單的兒童故事,包括《鹿和老虎》《掛在魚鉤上的小貓》《小貓和小狗》《定時炸彈》等。

1970年,朝鮮動畫開始註重啟蒙,內容大多是科學原理、道德教育、生活智慧和教訓、基本生活常識。這一時期的朝鮮動畫,技術和內容都在快速提高,很多部動畫後來在韓國播出,像《兄弟將軍的故事》《英男的作業大戰》《狐貍測高》等。1979年制作的動畫片《松鼠和碩鼠》強調階級鬥爭,突出了要和有錢人鬥爭到底的主題。之後又出現了多部政治色彩鮮明的動畫,如1981年制作的《黃金塊和玉米糕》。

1980年代中期,金正日訪問4·26時,認為朝鮮動畫制作水平已經發展得較為成熟,在國內深受歡迎的動畫片如能出口,應該會帶來可觀的外匯收入。於是第一部“走出去”的朝鮮動畫誕生,它以科學教育為主題,名為《伶俐的小狐貍》。“當時認為這樣的內容在國外一定會廣受歡迎,”金成喆說,“很多國家買了《伶俐的小狐貍》,包括韓國。當時我們並不是代工,我們出口自己的動畫。”

朝鮮動畫產業在世界上嶄露頭角。4·26也開始收到一批又一批來自海外的訂單,主要來自意大利和法國。“他們看重的是朝鮮動畫制作價格低廉,卻擁有精細的畫工、出色的動畫技術。越來越多的外國動畫企業通過朝鮮在當地的商社聯系到4·26。”韓國建國大學統一人文研究院的全永善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看到豐厚的經濟回報,朝鮮在1990年代決定重點發展文化產業,並大力投資4·26。為應對海外訂單需求,動畫制作團隊和人員的專業分工也逐漸變得更細。

“在初期,4·26共有11個小組,每組約有90-100人,80人負責畫圖,剩下的10-20人負責動畫制作。1980年代中期只有一兩個小組負責海外訂單,1989年之後,第1和第2小組主要負責國內動畫,3到11組負責海外訂單,被稱為‘共同制作團’。朝鮮決定開始全面進軍海外市場。”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伴隨海外訂單而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動畫制作人也走進這座大樓,與朝鮮動畫師一起工作。一時間4·26被稱作“朝鮮最開放的窗口”和“朝鮮的動畫制作王國”。

可觀的外匯收入促使朝鮮的動畫產業成為朝鮮最為發達的產業之一。金成喆說,1996年到2003年間,4·26完成海外訂單帶來的純收入大約2.08億美元,其中的5%發給4·26,除去各項單位建設費用,剩下的是1500名員工的報酬。

“4·26”接了一批海外訂單,也有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的動畫制作人來與朝鮮動畫師一起工作,“4·26”因此被稱作“朝鮮最開放的窗口”和“朝鮮的動畫制作王國”。(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讀腳本100遍運動

“在這里工作,你可能不會獲得特別高的政治地位,但絕對是一份非常體面的工作。至少你一人在這里工作,全家都不會挨餓。”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4·26工作的大部分是30歲左右的年輕人。他們都經過了嚴格的篩選和考試,並且是一直從事繪畫工作的專業人才。

每年4·26面向全國的美術院校畢業生進行選拔考試,選出約300名學生,分配到4·26工作。另外也在全國各個高中選拔有繪畫天賦的,破格錄取,從小培養。

“我1996年入職,前輩們正在制作《獅子王辛巴》這部動畫片。只會畫畫的我直接參與到這部動畫的制作中,當時我被嚇傻了。”金成喆說,進入單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吃透劇本。朝鮮電影業有一個口號,也是一個強制性要求:劇本或腳本要念100遍。“這在朝鮮叫做‘讀腳本100遍運動’。每一個從事相關工作的人都會遵守這個規定,念100遍可能有些誇張,吃透劇本是最基本和必要的事。”

金成喆的第一個任務是完成一個0.5秒的動畫,大約10幅畫面,內容是一個人物眨眼。就這麽個動作,他畫了15天,還每天挨批。“不是因為我對動作的理解不到位,而是我畫不出很細的線條,所以花了很長時間。”像他這樣的新人,在4·26並沒有專門的師傅來帶。同組的前輩都是老師。

新入職的動畫師在3年時面臨一次篩選,不能勝任工作的人必須離開。那部25分鐘一集的《獅子王辛巴》,共52集,制作了3年時間。金成喆笑著說,3年後他也有了自己的“徒弟”。

4·26工作人員被特別批準可以看外國電影,包括《泰坦尼克號》《黑客帝國》等好萊塢大片。這是他們擁有的諸多“特權”之一。另一項重要“特權”是,這些動畫制作人屬於朝鮮極少數可以不服兵役的人。

金成喆告訴南方周末記者,4·26是朝鮮唯一可以看外國電影的單位,因為領導認為只有看了外國的電影,才能制作出更好的作品,也才能更好地賺錢。

4·26有個電影資料室,專門的電影采購人員長期在海外采購新電影並及時送回國內,資料室的內容更新很快。資料室電影非常多,但黃色電影是沒有的。

“每天有很多人來這里借電影看,這是幫助我們跳出朝鮮式動畫模式,制作優秀動畫的重要方法。我們可以學習他們的表達形式、表現手法、表情、話語等。”

1999年的動畫片《皇後沈清》由朝韓共同制作,耗時五年多。那正是朝韓關系最好的時期。(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朝鮮的動畫水平超過韓國”

2000年前後,朝鮮的動畫產業進入巔峰時期,4·26收到了來自意大利、法國、日本、韓國,甚至美國迪士尼的訂單。

“朝鮮動畫在世界動畫產業中非常有市場。他們有一批非常優秀的制作團隊,畫面精美,制圖精細,由於很早前開始參與外國動畫的加工制作,他們吸取了很多優良的制作方法,積累了很多國際經驗。” 動漫產業國際聯盟秘書長、遼寧大學教授李彬說。

“朝鮮動畫制作幾乎都使用1秒12幀或更高的標準,也就是12幅以上的畫面構成1秒的動畫。比起常使用1秒7幀的韓國、日本,朝鮮的動畫畫面更為連貫、生動。”全永善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動畫是需要高技術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一秒24幀、一幀一幅畫面來計算,90分鐘的動畫片需要129600幅畫,費時、費力,需要大量人力和資金。朝鮮動畫最大的競爭力在於:技術優良,價格低廉。

兩三年前,李彬的一個朋友請來朝鮮動畫制作人員到丹東工作,管吃住,月工資2000元人民幣。同樣水平的中國員工或者其他外籍員工,月薪都會在一萬元以上。

金成喆認為朝鮮的動畫水平超過韓國。“朝鮮的動畫與美國的風格更像,而韓國更像日本。”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啵樂樂:最後的合作?

2003年以後,朝鮮動畫的海外訂單明顯減少。

在訂單繁忙的時期,4·26每15天舉行一次“技能報告會”,每次會議挑選一到兩名員工向全部門同事展示自己這15天內完成的作品或工作,總結自己的能力有哪些進步。其余人的作品無一例外在大廳展示,由每天來回經過的同事品評。“後來訂單越來越少,有時候一年到頭都沒有一份訂單,很多職員們每天並沒有什麽事可以做,就是看資料室的電影,看相關書籍學習。我相信他們現在還是在不斷地學習和模仿美國的動畫,迪士尼動畫是朝鮮動畫反反複複要模仿的模型。”

“如果不發展電腦技術,就無法讓朝鮮動畫走向世界。”金成喆認為,衰退是因為朝鮮跟不上CG(計算機圖像)技術在世界動畫、影視產業中的高速發展。

從16歲開始做動畫到今天,金成喆最喜歡的一部動畫片是《皇後沈清》。這部影片由朝韓共同制作,耗時五年多。“它正好趕上了朝韓關系最好的時期。”金成喆說。

1998年韓國總統金大中上臺,積極推行“陽光政策”,將和解、合作與交流作為發展朝韓關系的重點。2000年金大中訪問朝鮮,在平壤與金日成會晤。隨後幾年朝韓關系不斷升溫。

1999年韓國導演尼爾森·申(Nelson Shin)前往朝鮮4·26兒童電影制片廠指導拍攝《皇後沈清》,朝韓各取所長——朝鮮提供相對廉價的勞動力以及精細的畫工,韓國則提供資金、技術、創意。借著同一個民族對於同一歷史人物的理解,他們共同完成了這部描寫民族歷史經典人物的動畫。

“它將好萊塢式的動畫風格和朝鮮的動畫制作實力相結合,被稱為是里程碑式的作品。”全永善教授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3年,《皇後沈清》獲得享有“動畫界奧斯卡”美譽的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特別獎。

2010年朝韓共同制作的小企鵝啵樂樂(Pororo)系列動畫片,成為南北合作和共同發展動畫產業的一段佳話。啵樂樂也成為韓國國寶級卡通人物。“但是目前看來,啵樂樂很可能會成為最後一部朝韓共同制作的電影。”韓國啵樂樂制作公司理事辛昌煥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44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