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好萊塢從衍生玩具里賺的錢更多 只把電影當宣傳片?

近日,上海迪士尼開業了,跟迪士尼一起開業的還有迪士尼衍生玩具生產商Hot Toys,這家玩具生產商將一個1:6的天行者(星球大戰)玩偶賣到四位數,而且往往還要等半年以上才有,這依舊吸引了大量粉絲為這些玩具癡迷。事實上,在好萊塢的電影工業中,一部電影的收入構成中,衍生品收入超過了七成,而衍生品收入中,近八成來自衍生玩具。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好萊塢大片儼然是衍生玩具的一部超長宣傳片。那麽,好萊塢是怎麽玩轉衍生玩具的呢?

好萊塢七成收入來自衍生品

2015年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超過440億元人民幣,較2014年增長48.7%;今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總票房達到了150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50%。中國已成為僅次於北美的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根據普華永道預測,中國電影票房總數將在2017年占據鰲頭,票房收入預計達到103億美元,超過美國市場(其2017年預計票房收入為101.4億美元。此外,從2015年到2020年,觀影人次也將以16.6%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從11.6億飆升至25億。

看似中國電影票房即將超越美國,但事實上中國的電影產業離美國還差遠了呢。雖然最近的一部熱映大片《魔獸》的全球票房不及市場預期,但其衍生品卻大賣,收入早已超越電影票房收入本身。“在上映前,《魔獸》的衍生品在中國的銷售就已經超過了1個億。”萬達院線CEO曾茂軍透露。按現在的數據預估,《魔獸》的相關衍生品可能突破5億。

事實上,不僅僅是《魔獸》,在美國,衍生品收入成績好得令人垂涎:《冰雪奇緣》中Elsa公主的裙子,賣了300萬條,收入4.5億美元;《星球大戰》三部曲票房收入18億美元,衍生品入賬卻超過45億美元;《獅子王》前期投資僅4500萬美元,收獲票房7.8億美元,衍生品收入高達20億美元。

獲得迪士尼授權的衍生品玩具生產商Hot Toys市場部門高級經理黃麗燕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跟迪士尼合作生產高端衍生玩具,一般在電影上映三個月前就開始著手準備生產相關衍生玩具,要花六到九個月才能完成從設計到生產的過程,背後有大量設計師設計產品外觀,特別是對人物面部的雕琢,力圖在每個細節都能夠真實還原電影中的人物,設計完成後還需要迪士尼甚至好萊塢影星個人的認可才能投入大規模生產。一般在中國香港乃至國外,衍生玩具愛好者們還需要提前預訂,等到近半年才能拿到這些衍生玩具,這依舊吸引了大量衍生玩具粉絲購買產品。

全球玩具巨頭樂高也是開發影視周邊衍生玩具的“高手”。圍繞熱門電影項目,樂高推出了《魔戒》、《哈利波特》等一系列周邊玩具,甚至還推出過迪士尼全家族的樂高玩具。

在美國電影工業體系中,電影儼然成為衍生玩具的超長宣傳片。

前兩年,樂高還聯手華納影業出品了以樂高玩具為主角的電影,除主演樂高艾米特,還雲集超人、蝙蝠俠、神奇女俠、小美人魚、林肯總統、自由女神、藝術家米開朗基羅、NBA球星團等客串。美國玩具公司孩之寶為了出售變形金剛玩具,特意制作了三集劇情簡單的電視動畫廣告,不料大獲成功。孩之寶幹脆將這種廣告改為動畫劇集,一邊向有線電視臺收取巨額版權費,一邊依靠動畫熱度銷售玩具產品。

本土衍生品粗制濫造 缺乏產權保護

而反觀國內衍生品現狀,衍生品占一部電影收入的比例不及一成,手機殼、充電寶、鑰匙扣成為國內電影周邊開發的三大法寶。做工粗糙、盜版泛濫、出售渠道不成熟等因素一直困擾著國產電影的衍生品開發。2015年,《捉妖記》、《大聖歸來》等影片大熱,卻沒有成功帶動衍生品銷售。在大多數時候,國內衍生品已經淪為電影宣發的輔助工具。

缺少電影IP,產權保護不夠被認為是制約中國電影衍生品市場發展的最主要因素。

電影作為一個工業體系來看,核心是要擁有自己的IP。華誼兄弟影業CEO葉寧表示:“我們會混淆IP的概念,很多說的是網絡的大IP或者一個小說的IP,但是沒有成為一個電影的IP。電影IP首先是電影要成功,第二,形象是能反複系列化開發才會成為電影IP。《捉妖記》滿足條件,這樣的中國電影IP有幾部呢?不多。”

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是適合做衍生品。在葉寧看來,只有一些具有非常豐滿藝術人物形象的電影才適合,故事要很場景化地變成主題公園,變成主題公園的秀,變成一個產品所蘊藏所代表的文化形象背後所帶來的東西,才會持久不衰地運作下去。

另一個問題則是衍生品的版權保護。山寨盜版問題在中國市場長期存在,而電影衍生品易於模仿,再加上中國山寨工廠的快速生產能力,對整個電影衍生產業構成致命性的傷害。可以說,衍生產業首先是在法治環境下產生的。

黃麗燕向記者表示,目前中國內地衍生玩具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一個可以對比的例子是,Hot Toys在美國社交網站Facebook上有45萬粉絲,而在中國的社交媒體微博上只有五萬粉絲,這個細節可以反映出中美影視衍生玩具市場的差距。不過,黃麗燕也表示,隨著中國電影市場高速發展,衍生品也必將逐步發展起來。也正因為此,包括Hot Toys等衍生品生產商都已經開始布局中國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69

大讀世界 中資瘋好萊塢 新一波 「蠢錢」?

2016-06-27  TCW

重點摘要:

• 25年來日、法、印投資人,湧進好萊塢這個娛樂產業之都,現在輪到中國了。

• 好萊塢對中資持開放態度,這可能有助它們繞過配額限制,得以在中國放映更多電影。

• 外資投資好萊塢失敗居多,日本Sony、松下集團有切膚之痛,印度集團至今沒製作出賣座電影。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著名編劇威廉.高曼(William Goldman)曾警告:有關好萊塢的成功訣竅,「所有人都一無所知,」但樂觀的國際投資人早就忽略了此一警告。

近二十五年,日本、法國和印度的投資人一波波湧到這個娛樂產業之都,深信可以靠自己的資金和本事,在這個浮華世界挖到金礦。

中產階級渴求娛樂

中國首富買《環太平洋》製作公司現在輪到中國了。近來全球電影圈最夯的話題,莫過於由熱門遊戲改編而成的《魔獸》掀起一陣旋風,在中國上映兩天票房就超過人民幣五億元。但不僅這部電影讓好萊塢人士震驚,中國一波波湧向好萊塢的資金,也同樣令人關注。

日前,由中國網路公司騰訊支持、商人唐偉創立的Tang Media Partners,宣布收購好萊塢電影融資暨銷售代理公司IM Global,參與交易的還有黎瑞剛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C M C)和華誼兄弟媒體集團。

而五個月前,中國首富王健林付出三十五億美元收購傳奇娛樂(Legendary Eentertainment)控股權;該公司製作過《哥吉拉》和《環太平洋》等電影.

這只是中國資本湧向好萊塢的其中兩宗交易。CMC的黎瑞剛之前便與製片公司華納兄弟有交易,而國家控股的湖南電廣傳媒也投資了獅門娛樂(Lions Gste Eentertainment),後者製作過《飢餓遊戲》系列電影和電視劇《廣告狂人》。

中國人均所得一個世代問成長二十倍,規模日大的中產階層渴求娛樂,因此中國投資人希望借助美國娛樂業,把握相關機會。

中國電影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中國電影票房近年未受經濟放緩拖累,新的多廳影院不斷落成,銀幕總數持續增加;據會計師事務所PwC估計,中國到二〇一七年時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市場。

奸萊塢公司對中國的投資持開放態度,因為這可能有助它們繞過中國的配額限制,得以在中國放映更多電影。

但外國資本投資好萊塢歷來失敗居多,中國投資人能否避免這種情況,目前還無法斷定。二〇〇八年,富豪安巴尼(Anil Ambani)控制的印度集團投資史蒂芬史匹柏的夢工廠(Dream Works),好萊塢某大人物便說:「好萊塢有吃掉外國人,然後吐出骨頭的悠久歷史。」

日本、印度失敗前例多

松下收購環球,五年就急脫手首波國際投資潮出現在一九八九年,來自日本,當時Sony寫斥資三十四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影業及其姊妹公司TriStar Pictures 。Sony 把收購回來的公司改名為索尼影業,並請來彼得斯(Jon Peters)和古柏(Peters Guber)管理公司;這兩人之前分別製作了《蝙蝠俠》和《雨人》,是一九八〇年代票房最成功的其中兩部電影。

古柏和彼得斯後來以揮霍著稱,掌權期間公司接連在票房上失敗。Sony最終為此次收購認列了逾三十億美元損失。

日本松下集團的運氣也沒有比較好。一九九〇年,松下收購了華瑟曼(Lew Wasserman)的MCA Universal, 稍後更名為環球影業(Universal Studios),希望借助該公司的內容和主題樂園,刺激松下電器銷量。但隨著日本經濟衰退,松下削減投資,五年後便賣掉環球影業。

安巴尼旗下公司Reliance Big Entertainment

二〇〇八年三億二千五百

萬美元的投資,儘管與史蒂芬史匹柏的夢工廠建立關係,Reliance至今仍未能持續製作出賣座電影。

現在中國人來了。CMC的黎瑞剛參與了IM Global的交易,他是最積極投資奸萊塢的中國人之一。他與華納兄弟建立了旗艦影業(Flagship Entertainment),共同製作電影,最近並入股朗霍華(Ron Howard)和格雷澤(Brian Glazer)主導的製片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

新製片公司STX Entertainment得到中國私募股權公司弘毅投資的投資,而華納兄弟前高層羅賓諾夫(Jeff Robinov)創立的製片公司Studio 8,則獲得中國企業集團復星國際的投資。

眼下這波中國投資,未來可能淪為新的好萊塢笑話;奸萊塢把富有但幼稚的海外投資人提供的資金,稱為「蠢錢」。

但有些人認為,這次可能不一樣,部分原因在於這次的投資焦點在於收購內容而非製片公司本身。

PwC主管娛樂業顧問服務的沃爾莫(Christopher Villmer)說,中國投資人「看來具備許多成功條件。」“這波中國投資,未來可能淪為新的好萊塢笑話。但有人認為這次不一樣,中國看來 「具備許多成功條件」 。”

加拉漢、桑德爾

Matthew Garrahan、Henny Sender

《金融時報》記者

撰文者加拉漢、桑德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73

【獨家】拿下近40部好萊塢IP遊戲改編權 陽光七星合資聖驥欲創藍海

7月28日,第一財經記者獨家獲悉,遊戲公司聖驥網絡將與陽光七星創新媒體成立合資公司,主攻影視IP的遊戲及周邊衍生品開發。

值得註意的是,由於陽光七星與好萊塢影視公司有較深的合作,因此一舉拿下了尖峰時刻續集《天堂衛士》、泰坦尼克號續集《泰坦尼克號密碼》等近40部好萊塢大片的遊戲開發權。

聖驥網絡CEO傅浩程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國內一些熱門影視IP的遊戲改編權被哄搶,價格居高不下,其避開國內本土IP紅海,發力好萊塢IP(內容版權)遊戲,不僅可以實現差異化競爭,而且還能面向海外市場。此外,聖驥網絡將與陽光七星旗下優點互動合作,在未來啟動30部影視IP的深度挖掘和遊戲產業的開發工作,並將利用陽光七星集團旗下的天下女人和優點互動兩大社區群做好相關延展工作。雖然好萊塢IP有著更廣泛的知名度,但要改變好好萊塢IP並非易事,如何改編好好萊塢IP考驗聖驥網絡,同時如何打破改編本土遊戲“富不過二代”的魔咒也是對本土遊戲公司的考驗。

避開本土IP遊戲白熱化競爭

在近日China Joy上發布的《中國遊戲產業報告》顯示,雖然中國遊戲用戶已經接近五億,但在手遊市場出現“井噴”後,整個遊戲市場趨於飽和狀態,同時出現下滑態勢。對一些新企業來說,如何獨辟蹊徑實現差異化競爭是遊戲公司高層首先需要考慮的。

對於選擇開發好萊塢IP遊戲的原因,傅浩程表示,選擇好萊塢IP就是要避開國內東方、武俠、玄幻這類競爭強,IP版費很高的IP,另辟一條IP遊戲路徑。此外,好萊塢的IP還可以走國際化路線。去年類似《花千骨》、《甄嬛傳》等片子,老外都看不懂,這樣的IP改編的遊戲也很難被老外接受。

傅浩程表示:“一方面,我們做了市場調研,發現好萊塢IP在中國乃至全球有較大影響力,由此開發出的IP也有較大市場,另一方面,由於陽光七星兩位老板吳征、楊瀾夫婦在好萊塢有長期的業務合作,跟環球、華納兄弟等好萊塢影視公司簽署了一系列IP遊戲開發協議,並計劃在初期投資4~5億開發運營一部分IP。”

事實上,近年來,不少遊戲公司借助好萊塢IP獲得快速發展。美國收入榜第九、與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有著多年深入合作的美國手遊開發商Kabam公司COO KentWakeford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公司的成功很大因素是善於利用好萊塢經典電影IP改編手遊,好萊塢優質電影IP對手遊具有巨大推廣作用,而一款成功的IP手遊同樣也會推動其IP電影票房大賣。”

對於如何選擇電影IP,KentWakeford認為,諸如漫威英雄系列、《星球大戰》、《速度與激情》等系列化的電影會更適合開發成手遊。此外,對於目前國內遊戲公司對IP的熱捧,KentWakeford強調,不應過於迷信IP,遊戲技術含量同樣重要。

事實上,本土遊戲公司盲目迷信IP,大價錢瘋搶《甄嬛傳》、《花千骨》等熱門IP的遊戲開發權,當在遊戲開發層面往往制作水平過低,並在初期階段就有各種收費,過度透支用戶消費,造成不好的遊戲體驗,而歐美遊戲開發更多是註重遊戲可玩性和遊戲的持續性。而不僅僅是批個熱門IP的外殼,然後圈錢、資本炒作。

欲打破“魔咒”

為何好的影視IP對手遊來說如此重要?

KentWakeford表示,授權IP最大的幫助是可以縮減用戶推廣成本,可以讓投入更加有效。有了這些知名IP,就可以獲得更高的用戶自然增長率、更好的曝光率、更大的吸引力。“能更有效地投入營銷資金,因為這些IP本身就有很高的認可度。如果遊戲可以獲得這個IP的‘真愛粉’,他們就很容易參與到遊戲中來。他們會投入時間,會邀請好友一起玩。”

然而,對於本土遊戲公司開發成功好萊塢IP的案例卻並不多見。

據悉,嘗試開發好萊塢IP遊戲並非聖驥網絡首創,騰訊遊戲、完美世界等都有常識,騰訊遊戲曾經化高價買下《阿凡達》、漫威英雄等好萊塢IP,其中,漫威英雄開發的遊戲騰訊遊戲剛上線就迅速下線,完美世界至今還沒有太多相關消息。

傅浩程表示,這背後的原因除了國內遊戲廠商資本逐利性太強、追求短平快之外,缺乏持續化運營思路、不能沈下心把遊戲做好做長久也是重要原因。在中國遊戲產業,有一種“富不過二代”的說法,就是很多遊戲公司在初創時期非常拼,在作出一個火爆的遊戲功成名就後,就很難在沈下心去開發好的遊戲。在這方面,歐美一些遊戲公司就能夠處於對遊戲作品的熱愛、對玩家負責的態度或“匠心”去開發遊戲。

那麽聖驥網絡又將如何開發好這些好萊塢IP?

傅浩程表示:“首先我們會選擇適合我們開發的遊戲,一些塑造的世界觀太宏達的IP我們會暫時考慮放一放,找到更適合自己團隊開發的IP。此外還需要根據不同的IP來確定是開發成2D還是3D風格還是何種類型的遊戲,其實,更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註重用戶留存,因為我們不僅要做好萊塢IP遊戲,還要做社區、垂直電商,最終開發出自己的IP,打造IP產業鏈閉環。這需要我們有長久運營的思維,而不是玩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529

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背後的五個原因 | 好萊塢觀察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05/157943.shtml

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背後的五個原因 | 好萊塢觀察
三聲娛樂 三聲娛樂

中國電影票房增速下滑背後的五個原因 | 好萊塢觀察

導致票房增速下滑的最根本因素,是中國經濟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

編譯/ 陶曉

電影票房增速正在下滑。

暑期檔也沒能讓電影市場熱起來。藝恩電影智庫的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中國電影票房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6%,創下最近5年來的首次同比下降。背後的原因是什麽?難道真是這屆觀眾不行?《好萊塢報道者》(Hollywood Reporter)的一篇分析認為,背後反映出了五個問題。《三聲》編譯如下,或許對國內從業者有些啟發。

這屆影片不行

這一點看起來大家都同意。繼春節檔的周星馳電影《美人魚》創下5.28億美元票房之後,二季度國產電影票房僅3.7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

這種頹勢看起來很可能仍然會在暑期檔延續。去年好歹有《捉妖記》,今年的暑期檔,目前看來國產片中只有《大魚海棠》——盡管口碑參差,至少目前累計實現了約5.4億元票房。

很多人都在期待成龍大哥的《絕地逃亡》能不能打破僵局。這部7月21日上映的動作喜劇,截至7月25日,已經創下超過4.4億元的票房,日均票房增長1億。

不僅是國產電影,今年的美國大片也不給力。傳奇影業的《魔獸》票房2.2億美元,《美國隊長3》票房1.9億美元,《奇幻森林》是1.5億美元,數字看起來不小,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就顯得有些淒慘。去年的《速度與激情7》票房3.9億美元,《複仇者聯盟2》2.4億美元,《侏羅紀世界》票房2.28億美元。

 人口結構變化

一位北京的傳媒投資人表示,隨著三四線城市影院增多,當地的潛在觀眾希望看到更多的本土電影。他認為,三四線城市的觀眾並非在超級英雄環境下長大,好萊塢的電影對他們的吸引力不強。

另一位北京的電影公司高管也持類似看法,他認為三四線城市的觀眾能否喜歡上西方電影是個疑問。無論如何,那種只要舉起好萊塢的標誌,就會收獲魚貫而入的新觀眾的時代,已經過去。

 電影票價提高

去年,新興的電影票務平臺提供了大量票補。而到了今年,票務平臺格局初定,幾家票務網站都不願意在票補上投入太多彈藥。根據藝恩的數據,平均來說,2015年一季度,一張電影票的平均價格大約是17元人民幣,而到了今年同期,一張電影票的價格上漲到了大約22元。

不巧的是,新增的三四線城市觀眾,對價格更加敏感。所以,一旦沒了票補,他們的觀影頻率自然下降了。

新建影院的拉動作用下降

一些分析師認為,新建影院已經不再是票房增長的推動力。

在今年的上海電影節期間,複旦大學經濟學院博士陳沁指出,適合增加影院的區域,並沒有想象得那麽多,而發達地區的影院數量已經接近飽和。單純依靠再增加影院,把更多沒有進過電影院的觀眾拉進電影院,所產生的票房增量只能在30%以內。

陳沁的調研顯示,2011年之前,新建影院的票房可以達到790萬元,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下降到了528萬元。

根據北京凡影科技有限公司的一項調研報告,在全國各個縣級以上城市13歲到59歲的人群中,電影觀眾的人數占到三成。而在北美,這一比例為76%。不過還有41%的人從來不進電影院,卻通過其它渠道平均每周觀影一次。

凡影的創始合夥人李湛指出,這些選擇在電影院之外的渠道看電影的人,更多集中在39歲以上。怎麽讓這些觀眾能夠進電影院看電影?很顯然,這既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同時也是個很大的挑戰。

娛樂業抗周期性?並不是沒有止境

導致票房增速下滑的最根本因素,是中國經濟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

2015年,中國GDP增速為6.9%,創下過去25年來最低。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影票房受到影響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全球和中國的經濟都在持續下滑,我們憑什麽認為某個單一行業可以保持高速增長呢?”博納影業的COO陳永雄指出,“一些溫和調整可能只是正常現象。”

原文:What's BehindChina's Sudden Box-Office Slump?——HollywoodReporter,編譯時有刪減和改動。

票房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942

萬達與索尼影視達成戰略合作 將批量參投好萊塢大片

9月22日,萬達集團與索尼影視娛樂旗下Motion Picture Group宣布達成戰略合作。

索尼影視是美國好萊塢六大制片企業之一。索尼影視今後將對萬達開放索尼制作影片的股權投資,並讓參投影片展現中國元素。

過去中國企業與好萊塢主流企業基本都是針對單部影片的小額投資,投資內容、數額處於被動地位。而本次戰略合作則是中國企業第一次與好萊塢主流電影企業達成開放式的合作投資。

“隨著全球電影行業繼續迅猛發展,萬達將尋求與內容制作公司進行更多戰略合作,”萬達文化產業集團高級副總裁兼國際事業部首席執行官高群耀表示,“在我們尋求良好收益、與領先傳媒公司建立更緊密聯系之際,此次交易對我們的全球娛樂戰略起到了促進作用。”

索尼影視娛樂旗下的影業集團主席湯姆·羅斯曼則表示:“中國的好萊塢電影市場持續蓬勃發展,這次合作顯著提升我們直接與中國觀眾建立聯系的能力。”

此前萬達一直在積極地投資電影業務,今年1月份斥資35億美元收購了獨立影片制作機構Legendary Entertainment,最近與美國電影院線Carmike Cinemas達成收購協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34

好萊塢迷上中國夢,王健林開出40%退稅優惠

隨著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太空迎來了中國常客。再看太空科幻題材影片,已處處離不開中國。從充滿中國元素的《地心引力》,刻意規避中國制造的《星際穿越》,到中國出手相助的《火星救援》……好萊塢在糾結中對中國市場、投資,以及故事,越來越著迷。

最新的好萊塢大片《太空旅客》(Passengers)即將在聖誕季上映,當紅影星克里斯·帕拉特(《銀河護衛隊》與《侏羅紀世界》男主角)與“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在片中上演一幕太空絕戀,堪比太空版《泰坦尼克號》。而該片制片人史蒂芬·哈梅爾(Stephen Hamel)日前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的獨家專訪時表示,他現在越來越多地呆在中國,因為這里充滿了新鮮元素。“愛做夢”、“愛講故事”正是中國吸引他的地方。

電影融資公司ILP Entertainment(洛誠娛樂)的CEO高遠(Arthur Gao)從洛杉磯搬到北京,他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中國快速增長的電影消費市場、雄厚的資本,是吸引好萊塢日益對中國感興趣的關鍵因素。”

中國市場正加緊滲透參與好萊塢的制作全過程。據高遠透露,當地時間10月17日,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在洛杉磯訪問好萊塢時提出:“如果好萊塢項目在青島的東方影都影視基地拍攝,可獲得40%的退稅優惠。”這筆費用由萬達和青島地方政府共同承擔。

(資料圖)

王健林在上述活動中還表示,“未來我們也許可以看到更多與中國合作的好萊塢電影項目來華”。

“現在的美國文化太閉塞”

作為好萊塢資深制片人,哈梅爾為人低調,語氣謙和。在完成《太空旅客》制作前,他所參與的影片個個如雷貫耳——《獨立日》、《地心引力》、《變形金剛》、《她》等等。這些影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科幻。

不過在哈梅爾看來,科幻只是孕育了一個場景,科幻片並不是在講述遙不可及的未來,相反是對現實生活的映射。科幻只是源於生活的想象,科幻也是充滿情感的——就像《太空旅客》中阿瓦隆號飛船的展現是視覺奇觀,最終仍以浪漫愛情故事撼動心魄。

“我想這代表未來電影的發展趨勢——原創的情節。不像近十年來我們所看到的很多好萊塢大片,改編自科幻小說的劇本,千篇一律,這令觀眾產生了審美疲勞。”哈梅爾說。

與《太空之旅》同步制作的還有哈梅爾的另一部電影《複制品》,片中基努·里維斯飾演的一位大膽的神經科學家,試圖複活因車禍喪生的家人。為達目的,他不惜對峙政府控制的實驗室,甚至不惜挑戰一切科學規則。

基努·里維斯也是哈梅爾的搭檔,他們在洛杉磯共同創立並擁有一家電影公司Company Film。該公司現有的電影拍攝計劃中大部分IP構思都是由哈梅爾完成的。他一直把自己看作是一名“走在創作最前沿的制片人”。而中國,是他靈感與想象力的來源之一。

“每一次坐在來中國的飛機上,我都很興奮,期待一段能夠給我帶來驚喜的旅程。”哈梅爾對記者說,自己近兩年來在中國待的時間越來越長,而且將來會更是如此。哈梅爾通常在中國一待就是一兩個月,“我很喜歡和這里的人聊天,我也在努力學習中文”。

“這里的人們還愛做夢,愛講故事,有很大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一點在好萊塢已經漸漸地缺失了。人們只是不斷地去重複,大家都變得厭倦。”

他覺得,中國的文化創作環境和好萊塢不同,人們不僅僅是為了追求金錢或是為了達成某個合作,而是為了好的內容和故事情節。這恰恰是哈梅爾最想表達的。“只有故事能夠把人連接起來,過去幾千年都是這樣,而不是金錢或者合約。”哈梅爾不斷地強調著“故事”二字。

“上海是最接近未來的城市,也是一個最能講好故事的地方。”哈梅爾以他參與制作的斯派克·瓊斯的影片《她》為例,“影片背景被設置在洛杉磯,但主要在上海取景。導演希望影片中的洛杉磯是一個‘烏托邦式的’、‘讓人向往的’大都市,因此他借用了上海的高樓叢林和天際線。”

哈梅爾已經在和一些中國的獨立電影制作人合作,比如《泰囧》的制作團隊。他同時也在與華誼兄弟(300027.SZ)的美國制片方“STX娛樂”團隊,以及IMAX中國(01970.HK)進行合作,目前有包括《新上海》(New Shanghai,暫定名)在內的五部中文劇本正在拍攝中。

哈梅爾表示,以中國為背景的內容,與好萊塢專業度相結合,所產生的價值將會是無窮的。“中國娛樂剛剛起步,還很新鮮。現在是最好的進入階段,包容性很強,潛力很大。我喜歡做可以實現自己價值的事情,和中國的電影制作人合作,能夠結合我的價值創造出獨特的作品。”

哈梅爾再次把中國與好萊塢比較,“現在的美國文化非常閉塞,不夠新鮮和開放,但是我更希望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問題,做出一些更加國際化的、美國以外的東西。所以我會去了解中國文化。我想在電影中使用更多情感的元素,在中國我可以使用到這些新的元素,而且會有所觸動。”

改變中國與好萊塢的“被動關系”

事實上,萬達收購傳奇影業、華誼兄弟與美國“STX娛樂”的片單投資、環球影業與完美世界(002624.SZ)設立投資基金、獅門與湖南電廣的片單投資,近年這一系列的合作,都表明好萊塢對與中國的合作日益看重。

10月9日,Participant Media為股東、著名導演斯皮爾伯格的Amblin Partners與阿里巴巴影業集團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此前,環球影業前聯合主席、Participant Media 首席執行官林德(David Linde)在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上表示:“中國是電影的未來,作為一個制片人有必要了解到當前的變化。”

不過,哈梅爾也認為,中國投資人和好萊塢的關系目前仍然處於一種被動的關系。“如果僅僅是用錢來投資好萊塢,沒有內容的聯系,並不能產生化學作用。”

“當我看到他們和好萊塢的這種物質的關系後,極力想改變這種狀況,建立一座真正的中國和西方文化之間的橋梁。所以我希望以積極的態度來和中國電影人合作,一起創作,而不僅僅是金錢關系。”哈梅爾說。

他還表示,中國資本進軍好萊塢是一種進步,盡管很難預測結果,但他仍然對此持積極態度。“你知道好萊塢有很多出色的電影人。”哈梅爾笑著說,“但是要知道,在好萊塢的融資要比中國困難。”

不過他想極力辯解的是,融資並不是他來中國最主要的目的。他說:“我不差錢,況且在中國錢不是問題。融資一直是談判的內容,但不是首要內容,主要還是為了故事。”

哈梅爾確實不差錢。要知道,《太空旅客》的制作規模達到了1.5億美元。哈梅爾還對記者透露,他未來在中國制作電影的預算將會介於800萬到7000萬美元之間,同時也會投資拍攝電視劇。

“我們對中國的電視劇領域也非常感興趣。比如《新上海》將會在一個知名的中國網絡平臺上免費首播。這是一部科幻電視劇,我們還與中國本土的VR公司合作,提升觀眾的感官觀影體驗。我們希望去做一些前沿的嘗試。最重要的是找到對的合作夥伴,建立起良好的關系”。

哈梅爾努力展示他對中國文化的理解,總結道:“在中國,人們非常看重關系”。

理解並融入中國市場是一個趨勢,如華納兄弟,也加強了其中國市場的本地化戰略。今年8月,華納兄弟在華首次任命中國區總經理,由於萬達影視前總經理趙方出任。而中國的暑期檔電影《絕地逃亡》,也由來自好萊塢的導演雷尼·哈林執導。

美國制片人工會中國區負責人伊麗莎白女士上周在北京出席活動時也表示:“當前好萊塢的電影人希望能與中國進行合作的心情是積極期待的。”

“眾多好萊塢項目會跨洋過海來與中國資方洽談,好萊塢的電影人也會來中國尋求發展機會。”高遠對本報記者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098

NBA好萊塢明星齊上陣,希拉里強攻各大搖擺州

距離美國大選投票日僅剩一天,對於兩黨候選人而言,除了沖刺,還是沖刺,目標則是搖擺州。

目前,不同民調也反映出大選前夕,選情日趨緊繃的態勢,盡管希拉里仍有優勢。《華盛頓郵報》聯合美國廣播公司(ABC)的最新民調顯示,47%的民眾選擇支持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43%的民眾則選擇站在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一邊。

路透社/益普索的民調顯示,8日可能投票的選民中,有44%力挺希拉里,另有39%支持特朗普。該機構過去一周的每日民調追蹤顯示,希拉里領先特朗普4~7個百分點。

美國Real Clear Politics的全國平均民調推測,希拉里的領先幅度已由上周末的5個百分點,降至當前的不到2個百分點。

不過,對希拉里來說,美國聯邦調查局(FBI)在這緊要關頭送來了好消息。FBI局長科米(James Comey)已在當地時間6日通知國會,該機構維持7月得出的結論,不建議對希拉里提起訴訟。如此,希拉里通往白宮之路的最大陰霾散去。不少美媒認為,希拉里的人氣或許會借此大漲。

明星都愛希拉里

縱觀希拉里一路走來的拉票過程,除了富商巨賈成為她的金主外,美國演藝界名流也難掩對她的喜愛:組成了一支龐大的啦啦隊,為希拉里在全美各地的拉票活動站臺。

最新為希拉里競選集會站臺的是NBA巨星、騎士隊的當家球星、“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當地時間6日晚在俄亥俄州的競選集會上,詹姆斯的出現引發了臺下希拉里支持者的一片轟動,尤其是年輕的支持者。

今年10月初,詹姆斯就為美國《商業內幕》雜誌網站寫了一篇文章,表達了他對希拉里的支持。他表示,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選舉中,一定會給希拉里投票,因為他認為他的國家需要一些改變,也需要延續某些奧巴馬總統的政策。

在最近幾日密集的拉票階段,希拉里還在4日晚於克利夫蘭的集會上,請來了搖滾巨星碧昂斯和她的丈夫助陣。

在10月中下旬,包括芭芭拉·史翠珊、朱莉婭·羅伯茨和海倫·米倫等眾多好萊塢明星齊聚紐約百老匯,為希拉里競選募資,演出票價最高達1萬美元。而歌手珍妮弗·洛佩茲和邦·喬維也早早宣布加入希拉里陣營,各自都已在佛羅里達州舉辦了演唱會,呼籲民眾為希拉里投票。

更早些時候,小羅伯特·唐尼和斯嘉麗·約翰遜等20多位好萊塢明星曾發起“拯救這一天”的社交媒體競選活動,勸告民眾珍視手中的選票,千萬不要投票給特朗普。曾拍攝《華氏9·11》電影的導演邁克爾·摩爾為了給希拉里助陣,還專門拍攝了一部詆毀特朗普的紀錄片。

當然,在好萊塢也不乏支持特朗普的演藝界名流,只是與希拉里的後援團相比,數量實在微不足道。目前,已聲明站在特朗普一邊的好萊塢名流僅有老牌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安吉麗娜·朱莉之父喬恩·沃伊特等。

搖擺州搖擺劇烈

對於候選人而言,要獲得美國大選的勝利,必須獲得超過半數的選舉人票才能入主白宮,即拿下至少270張選舉人票。

在歷屆美國大選中,搖擺州的選情一直是各方重點關註的對象。在美國50個州與1個特區中,內華達州(11張選舉人票)、科羅拉多州(9張)、密蘇里州(11張)、俄亥俄州(20張)、北卡羅來納州(15張)和佛羅里達州(29張)這9個州是出了名的搖擺州。再加上那些或傾向於民主黨或共和黨的州,都是兩黨候選人需要重點關照的對象。

以傾向於民主黨的新罕布什爾州為例,盡管該州僅有區區4張選舉人票,但近來有改投共和黨的翻盤趨勢。目前,希拉里與奧巴馬都準備在最後一刻前往該州,試圖鞏固民主黨在當地的優勢。同樣有翻盤可能的,還有被民主黨視為“票倉”的密歇根州(17張候選人票)。特朗普已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前往該州拉票,誓言奪回這個共和黨40多年來“失去的陣地”。

在九大搖擺州中,擁有18張選舉人票的俄亥俄州選情依舊膠著。該州曾在2008年與2012年兩度支持民主黨,但在本次大選中,特朗普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不可小覷。畢竟當地80%的人口為中下階層的白人,對經濟前景更為焦慮。10月中旬,俄亥俄州已開始提前投票,計票結果要在11月8日全美的投票日結束後才會正式公布。《華盛頓郵報》的民調顯示,希拉里在當地依舊落後於特朗普5個百分點。為了挽回人氣,希拉里在4日與6日在該州多次停留,甚至邀請了非洲裔的歌星碧昂斯及其丈夫,以及勒布朗·詹姆斯助興,希望能在非白人選民中積攢人氣。按照往屆美國大選的傳統,能拿下俄亥俄州的候選人一定能在大選中笑到最後。

目前能讓民主黨陣營稍稍放心的是擁有5張選舉人票、且也提前開始投票的內華達州。內華達州已在當地時間10月30日發布了選民提前投票數據報告。報告顯示,民主黨註冊選民的投票率比共和黨註冊選民的投票率高了將近7%。在該州,民主黨註冊選民數比共和黨大概多出9萬人。這主要源於該州拉美裔民眾數量占總人口的1/3,勞工運動勢力強大,民主黨過去幾年沒少在當地費心思。

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那麽幾乎可以確定希拉里拿下內華達州。民主黨唯一要考慮的變數就是:雖然民主黨註冊選民的投票率要高於共和黨,這些民主黨註冊選民是否真的會全部投給希拉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98

好萊塢很憂慮 特朗普當選或令中國業務蒙上陰影

​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但他在競選過程中並未在演藝界贏得多少朋友。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稱, 特朗普當選將給好萊塢中國業務前景蒙上陰影。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很可能在特朗普任內成為美國首要票房來源,特朗普關於中國問題的言論可能將導致與中國關系受損,從而波及好萊塢。同時,中國監管部門對電影發行和營銷實施授權制度,好萊塢希望改變這些制度,改變條款的談判已令制片公司憂慮重重。

此外,中國對急需資本的美國制片公司的多筆投資也引發了更大的關註。其中一些交易,包括懸而未決的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收購Carmike Cinemas Inc. (CKEC)的交易,已然面對來自美國政府的政治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年初好萊塢與中國重新談判進口片配額時也需要借助政治力量,時間剛剛好就在特朗普宣誓就職後不久。上一次2012年的談判使得中國進口好萊塢影片配額從20部增加到34部,那時是由美方副總統拜登(Joe Biden)牽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30

中國一銅企也要進軍好萊塢!買下一家電影制作公司八成股權

11月15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中國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買下好萊塢電影制作公司Midnight Investments L.P. 80%的股權,後者主要資產為洛杉磯電影融資、制作和發行公司Voltage Pictures LLC,曾出品過《拆彈部隊》。鑫科表示,希望收購Midnight Investments能夠助其進入全球電影和電視行業,並提振利潤狀況。

鑫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南方安徽省的一家銅冶煉和加工企業,鑫科此前與全球娛樂界幾乎毫無聯系,分析人士表示,這筆交易是在國內經濟放緩之際,中國重工業企業轉向媒體等收益較高行業的更廣泛趨勢的一部分。

北京藝恩資本管理(EntGroup Capital Management)合夥人肖晗表示:“鑫科在銅行業的主業屬於‘夕陽產業’,而影視娛樂行業在中國非常火爆。”他表示,鑫科最近收購了電視公司西安夢舟(Kingswood Culture),目前正在制作自己的電視劇和足球主題電影。

鑫科在提交給上海證交所的一份文件中稱,今年在香港設立了國際傳媒投資子公司沃太極國際(Wotaiji International Media),該公司將作為本次收購主體。

該公司將向位於美國的Leone Holdings和Minuit Holdings支付3.45億美元至5.18億美元,以收購Midnight Investments的80%股權,預計這筆交易將於12月底完成。

鑫科的一位要求不具名的銀行業顧問表示,該公司“旨在通過收購實現戰略轉型”。

最近中國資本頻頻進入好萊塢,上周,中國最大房地產公司大連萬達斥資10億美元收購舉辦金球獎的Dick Clark Productions。今年1月,萬達收購了傳奇娛樂,後者聯合制作了《侏羅紀世界》等影片。萬達還控股美國影院運營商AMC娛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585

特朗普提名新財長:華爾街富二代+好萊塢投資人

特朗普過渡團隊周二表示,特朗普將提名競選陣營的財務主席史蒂芬·姆欽(Steven Mnuchin)擔任財政部部長。

現年53歲的姆欽畢業於耶魯大學,曾經是高盛集團的合夥人和首席執行官,並在高盛集團工作17年的時間,同華爾街各方關系緊密。在2002年離開高盛集團之後, 姆欽加入索羅斯的投資公司,之後, 姆欽建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還曾出資資助過包括“阿凡達”等多部好萊塢電影的拍攝制作。

姆欽來自一個地道的“銀行家之家”,父親是高盛集團的前合夥人,弟弟也是高盛集團的前董事。

今年5月份,沒有任何政壇經驗的姆欽以首席籌款人的身份加入特朗普競選團隊,後擔任財務主席,當時特朗普曾在競選團隊內部表示,如果贏得大選,他將任命姆欽為財政部長。

如果得到正式提名,姆欽也將是特朗普內閣的第二位“億萬富翁”部長。此前,特朗普提名的教育部長德沃斯(Betsy Devos)為另外一位億萬富翁部長。此外,特朗普將會提名另外一位億萬富翁韋伯爾·羅斯(Wilbur Ross Jr)為商務部長。

有關姆欽的財政部長提名此前被美國媒體披露後就一直引發各方批評,因為他作為“華爾街富二代”的身份被認為同美國普通民眾存在嚴重代溝。在幾年前爆發的“讓銀行付賬”(Make Banks Pay)的示威活動中,有100名示威者步行前往姆欽位於加州的2600萬美元的豪宅,並在附近搭建了一個示威場所大本營。

此外,民主黨和左翼人士一直批評姆欽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大手筆買進經營困難的房屋貸款公司IndyMac銀行後大賺一筆,是典型的“在金融危機中,從在房市中掙紮的百姓身上獲利”的投機行為。當時,姆欽用16億美元現金買進IndyMac,去年,姆欽以34億美元出售了InduMac。

也有批評人士指出,姆欽的提名再次延續了“美國財政部長人選偏愛高盛高管”的傳統,因為此前的蓋特納、薩默斯和魯賓等多位民主黨和共和黨財長都曾在高盛擔任高管。

美國媒體分析稱,預計姆欽的提名將會得到華爾街的大力歡迎,因為預計他會延續此前從高盛等華爾街巨頭走出的財長們所推崇的“少監管,降低企業稅”的財政計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6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