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汉能控股3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投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6/864089.html

第一财讯:汉能控股集团6月15日宣布,位于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的汉能一期300兆瓦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当天正式建成投产。

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此举标志着汉能控股太阳能产业布局初步形成。

根据汉能控股集团去年与四川省达成的协议,该项目将成为目前国内投资规模最大、产能最大的硅基薄膜电池项目,实现1000MW的年产能。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17亿元,带来5000个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其它关联产业的发展。

汉能控股集团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横跨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的民营清洁能源企业。李河君表示,按照规划,汉能将既生产电池板,更要立足建设自己的太阳能电站,真正实现上下游一体化。

薄膜太阳电池是新一代的太阳能电池,与传统晶体硅电池相比,具有原材料省、低能耗、低成本、便于大面积连续生产等显著的优势。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 更具有原材料丰富、无毒、无污染,能耗最低等优点。产品可应用于大规模地面电站、屋顶电站、建筑光伏一体化等领域。我国太阳能产业规模已占世界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16

靠標購美國大廠淘汰設備起家 卡姆丹克:太陽能整併才開始!

2011-7-4  TWM




炙陽高掛天上,而德國、義大利卻傳出大砍太陽能發電補貼,舊有庫存量又多,整個太陽能產業寒風直直吹,買氣直直落。然而,有一家太陽能廠不畏市場悲觀氣氛預計來台發行TDR。

撰文‧翁書婷

「我們正在經歷一場太陽能的陣痛。」面板大廠友達執行副總彭雙浪這麼說,因為這股太陽能寒流從下游系統模組吹向中游電池產業,連上游太陽能矽晶圓廠都無一倖免。

於 是,太陽能廠一一中箭落馬,矽晶圓龍頭廠中美晶五月營收比前個月銳減三成,綠能營收也跟著掉四成,達能更慘,月營收一口氣少了五成。儘管六月初開始逐一傳 出好消息,義大利公投全面反核電,德國減少補助的政策可能暫緩,下半年需求正慢慢反彈,但反彈力道和力度都如在五里霧裡,沒人敢打包票,景氣什麼時候會 「解凍」。

就當台廠因德、義補助縮水受牽連,營收大洗三溫暖,卻有一家中國太陽能晶圓廠敢放話:「政府最好不要補助太陽能,就像小孩學走 路,父母若不放手,他永遠走不出去。當別人走下坡路的時候,我們正要往上走。」說這話的人,是卡姆丹克的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屹,台灣市場對他不甚熟悉,就連 在香港專訪過他的媒體也屈指可數,但這家中國單晶廠,最近卻獲得全球最大私募基金TPG投資,下半年還準備要在台灣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傲 人產能 轉換效率多五%「我們做的是單晶矽,已經有六○○MW(百萬瓦)的產能。」張屹說。目前有單晶和多晶的分別,兩種晶片比較起來,單晶晶片成本比較貴,進入 門檻比較高,競爭者比較少。台灣做單晶的廠商不多,開出的產能也不多,「市場上,單晶與多晶產量大約三十五比六十五,台廠的綠能還沒開始量產,中美晶雖然 有做單晶片,但產能只有一○○MW。」太陽光電協會創會理事長藍崇文觀察。

「單晶晶圓在生產時,產生的雜質比較少,轉換率可以做到比較高,轉換率越高,最後產製成的太陽能發電系統面積也就會越小,裝設所需的銅線、鐵架、玻璃、施工成本也就越便宜。」張屹說起卡姆丹克,憑的就是高轉換率的優勢。

拿 出卡姆丹克單晶矽晶圓轉換率成績單,張屹顯得眉飛色舞,因為卡姆丹克的轉換率能做到二三%,硬是比一般多晶矽的一八%,整整多出五%,「可別小看這五%的 差異,放到太陽能發電板上,面積就差了二○%。」卡姆丹克首席代表劉聰賢說,裝設在屋頂住宅小面積地區,幾見方公分都斤斤計較。

「如果你做 的東西,別人做不了,客戶就會穩定一點,像今年的訂單,早在去年就訂滿了。」張屹一點也不擔心晶圓產能供過於求,除接到中國大廠無錫尚德、常州天合的訂 單,台廠新日光、昱晶也紛紛下單給他,最近更吃下美國太陽能大廠SunPower大訂單,進一步威脅到與SunPower合作的日商,讓同樣生產單晶的友 達,也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不僅如此,「我們把單晶晶圓成本做到和多晶矽一樣,但發量電高,單位成本就減低。」翻開卡姆丹克去年的財報,儘管 營收規模不算大,去年營收僅十.二一億元人民幣(約五十一億元新台幣),稅後純益賺進二.二億元人民幣。得跟台廠的中美晶、綠能比還差的遠,然而,卡姆丹 克的毛利率卻很驚人,高達三二.四%,中美晶、綠能都未逾二五%。

創業維艱 設備撿別人淘汰的講起現在的成績,張屹意氣風發,但說到創業過程,卻有些心酸。「創業的那時除了口袋裡的十萬美元,什麼都沒有,廠房是租來的,設備還是二 手的!」出身北京清華大學電氣工程系的張屹,擁有美國猶他州立大學電氣工程碩士學位,畢業後在矽谷加州半導體公司工作。因為看好這個產業的發展,一九九九年回大陸創建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手邊沒有大筆資金的他,什麼都得省,什麼都得自己來。小小的出租廠房,少少的數名員工,修建廠房也身先士卒,從動手拉管線開始,整整一年的時間,才將廠房建置好。

沒有多少資金的張屹,買不起新設備,就跟著別人去標購美國半導體大廠淘汰的二手設備,回憶起這段買二手設備的景況,張屹笑了,「我一個人單槍匹馬,較好的設備被其他資金充裕的廠一台一台買走,我還擔心被買光了,幸好最後等到幾台他們挑剩的設備。」只是,當公司進 入營運階段後,張屹得開始面對現實的問題,晶圓代工的營收並不如他所預期的好。客戶欠款是常有的事,甚至最後倒帳。那時正是全球太陽能產業剛起步的階段, 他心想,「半導體做不過台灣,整個產業也已經很成熟,難有爆炸性成長,但太陽能不一樣,有機會取代傳統能源,技術又比較簡單,大家也都才剛起步,有機會領 先。」因此在二○○四年,他毅然決定轉型,改做太陽能矽晶圓。

提前布局 與台廠連手抗韓八年過去,卡姆丹克的所有產能都投進生產太陽能矽晶圓,也做出了成績,不過張屹沒有開心太久,「未來的敵人,不是歐、美、日,也不是台灣, 而是有技術,成本又可壓低的韓國。」雖訂單滿滿,張屹還是有很深的憂慮。卡姆丹克決定來台發行TDR,除認為投資人很懂產業,慧眼獨具外,也希望和台廠合 作,聯台抗韓。

因此,即使太陽能景氣深不見底,張屹臉上卻已看不到太多憂慮之情,「產能整併才剛開始,我只怕洗牌洗得不夠乾淨。」他認為, 以目前市場供過於求,若沒有優勢技術,在成本不低的情形下、規模不大的廠將難以挺過這場洗牌戰,活下來的才能承接釋放出的產能,乘機做大。他很有信心,卡 姆丹克會是站在終點等景氣燕子飛返的贏家。

專訪後,張屹就緊接著找台廠聚餐共謀合作大計,因為他知道,面對強大的韓國對手,他沒有時間可以浪費。

卡姆丹克

成立時間:1999年

實收資本額:113萬港元人民幣,已發行普通股11.3億股,(每股面額0.001港元)市值34.9億港元

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屹

主要業務:太陽能單晶錠及矽晶圓

近三年營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75

Google愛太陽能 投資手筆史上最大

2011-7-11  TCW




六月中,潔淨能源領域出現史上最大一筆投資案:網路搜尋引擎龍頭Google宣布,將投入二億八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一億元)給美國加州一家太陽能業者太陽城(SolarCity),建造太陽能系統供當地用戶使用,用戶只需付出固定費用購買此太陽能設備產生的能源。

加上最近對「太陽城」的投資,Google對太陽能發電等潔淨能源的總投資金額,已經高達六億八千萬美元。

事實上,三月中日本發生大地震,導致福島核電廠危機,各國聞「核」色變,紛紛尋求潔淨能源這類替代發電方案,尤其是太陽能發電,因此又開始成為追捧對象。

最大市場德國飽和 進軍多陽光、高電費加州

在日本大地震發生後不到一個月,Google就以三百五十萬歐元,收購了德國首都柏林附近的一家太陽能發電廠,該電廠可以供給附近地區五千戶家庭的用電,而這是Google在歐洲地區的第一個潔淨能源投資。

Google在歐洲的第一個潔淨能源投資,之所以選在德國落腳並非偶然,在重視生活環境品質的德國,太陽能發電是「政治正確」,因此德國政府多年來不惜血本大力扶植相同業者。

經過多年的政府補貼優惠,德國已成為太陽能發電技術的龍頭:該國不但有全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甚至還打造出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動力船「星球太陽號」(Planet Solar)。

而德國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規模也在政策主導下不斷擴張,據市調機構Solarbuzz今年三月公布的報告,去年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市場就是德國,該國占全球太陽能發電需求比率四二%,是第二名義大利的兩倍。

然而,德國國內太陽能發電市場出現飽和,德國太陽能設備廠挾著早就醞釀「走出去」的念頭,亞洲各國就是它們努力耕耘的領域。

例如名列德國科技四十強的亞智(Manz Automation),早在十年前就開始提供太陽能設備給台灣廠商,二○○八年還買下當時的台灣宇太新科技(Intech)。該公司也在二○○八年與印度一家公司合資。另一家公司IBC今年四月也落腳中國北京。

不過太陽能發電是屬「看天吃飯」的行業,若碰到陰雨綿綿的城市,太陽能發電即使有再強技術,見不到陽光亦無用武之地,這就是為什麼陽光普照的地區往往成為太陽能發電廠商的最愛。

亞智創辦人曼茲(Dieter Manz)預言,太陽能發電「最大的市場將會在美國加州,因為有很多陽光,而且尖峰電力非常昂貴。」在「恐核」成為國際潮流下,這些太陽能發電廠未來還有不小的發展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99

fatlone’s view: 卡姆丹克太陽能2011半年業績 與 2011下半年展望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8/23/fatlones-view-%E5%8D%A1%E5%A7%86%E4%B8%B9%E5%85%8B2011%E5%8D%8A%E5%B9%B4%E6%A5%AD%E7%B8%BE-%E8%88%87-2011%E4%B8%8B%E5%8D%8A%E5%B9%B4%E5%B1%95%E6%9C%9B/

前言:

首先, 我很感謝各位的留言, 特別是山頂洞人博主. 你們在這裡分享所知的資訊, 甚至把主動和公司的investor relation聯絡結果回報上來跟大家分享, 我認為我已經成功了, 我輸了錢, 但起碼我得到一個跟各位交流的機會 (我現在只能夠這樣安慰自己>_<”)

感謝你們

中文版的業績可在這裡下載

主要數據摘要 (2011 1H vs 2010 1H):

營收: 574.7百萬元 (RMB) vs 429.1百萬元
毛利: 135.4百萬元 vs 98.0百萬元
純利: 101.6百萬元 vs 68.6百萬元

毛利率: 23.6% vs 22.8%
純利率: 17.7% vs 16.0%

出貨量: 109.4MW vs 85.3MW

硅料成本(每千克): 404.6元 vs 340.7元

半年業績看法:

這是一份令人很失望的業績, 最主要原因是「缺電」

這份報告幾乎完全沒有提及第二季的劣況, 我個人是不喜歡的, 但這些報告太多數都是報喜不報憂, 刻意淡化實屬正常, 現在就由我替這份報告補上令人失望的原因

第二季的純利劇減至只有1809萬元, 如果按照預定400MW產能可以在第二季全面運行, 出貨量會比現水平增加200%, 純利水平粗略估計應可達5000萬元以上

可惜因為沒有電, 工廠無法運行, 就只是這個原因, 就賺少了至少10%

第二個原因, 是硅料價上升, 以去年同期做基準, 上升了超過18%, 如果以去年全年(351.5元)比較, 亦上升了15%, 在售價急降的同時竟發生了成本上升的情況, 在「兩邊一齊夾」的情況下, 毛利率一定很難看, 只不過今次連出貨量不能夠如期增加, 導致盈利數字大跌

其他要留意的數字:

應收帳周轉日數 – 有網友發現應收帳周轉日數上升了, 這當然不是個好現象, 但數字應是可接受範圍之內, 這亦是側面反映正在變差的市況, 預期下半年景氣度回升, 周轉日應該會下降

稅率 – 這個管理層都有提及, 由同期15%升至現時25%, 回顧2011首季的數字, 我相信是用了15%做稅率計算, 要不然首季的純利應在7千多萬元左右(毛利9691.3萬 乘以 0.75 = 除稅後利潤), 如果這個推測是正確, 第二季表現其實沒有外間估計的差, 調整後第二季的純利其實有2800萬元左右, 足足有一千萬元的差距, 這個影響不能忽視

存貨周轉日數 – 這個數字沒有大變動, 但我認為是值得留意,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 這個數字可以讓我們推算公司的硅料價大約在那個水平, 就以今年的數字131天為例, 即是說由購入硅料, 到製成硅片再成功出售, 需要131天, 意思是131天前的硅料價水平就是今天的成本

第三季業績預測與行業展望:

我們已經探討了數個(我個人認為)需要注意的數字, 可以計計數為卡姆丹克預測下一季的表現

重要提示: 以下假設是基於環球經濟沒有爆發任何大型危機, 最後有驚無險安然渡過2011年做baseline. 否則絕大部份股票也不應該買入, 尤其是太陽能股這類會比大市波動再多>50%的股份

出貨量預測:
根據網友Daniel兄的回報, 400MW的新增產能會在下月全面投產, 以90%產能利用率推算, Q3的銷量大約是(200/12*2+600/12)*90%=75MW, Q3有機會可以大於這個數字, 因為有部份400MW的產能已經釋出, 幸運的話可達80MW, 今次稍為保守一點就以70MW做Q3的銷量

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預測:
這一部份是很難預測, 如果我有back-up了報價網的price trend會易一些, 但我沒有, 太懶了。基於在過去數星期單晶硅片的價格仍沒有大變動, 預料ASP不會有太大降幅, 在出貨量溫和增加之下, 預料Q3營收應該和Q2持平

成本預測:
成本方面的預測主要是針對硅料價的預測, 可惜, 又一次因為沒有在報價網做back-up, 所以又不能在更準確預估。
報價網亦有些資料可以參考, 而我個人也在本博不定期記錄了太陽能報價, 我的調研做到這個環節之時, 心裡面也不禁一寒, 因為如果我的推斷正確, Q3才是卡姆丹克的終極考驗

上述已講述要留意「存貨周轉日數」這個數字, 要估計Q3的成本, 可以用到這個數字, 將Q3的時間再向前推120-130天, 就是Q3的硅料採購時間, 以此推斷, 7月至9月份的硅料大概是購自4個月之前, 即3至5月, 而綜合以上來源和在網路上的資料, 3月至5月的現貨均價是在70美元以上, 比之前的採購價還要高, 而公司的硅料主要是現貨購買, 所以價格應會反映在卡姆丹克的Q3成績上, 毛利率有機會再下跌, 甚至有機會首次見紅

小結:
原本打算做一下簡單運算估計Q3能夠賺多少錢, 不過, 經過考慮了硅料價的負面影響, 我不敢對任何盈利數字作預測了

原先預計Q3可能開始過好日子, 怎料Q3才是最艱難的一季, 市場真是高手如雲, 股價被洗去一大截才如夢初醒, 這個血的教訓, 當上了寶貴(真的很貴)的一課

我到目前為止均沒有提及N-TYPE硅片, 因為出貨量實在少得不會有甚至影響

卡姆丹克今季將敗在硅料成本, 這個打擊比產品降價來得更致命, 今次的調研使我學到了成本與售價的時間差的重要性, 這對今後的研究, 不論是太陽能股還是其他股票, 都有很大的幫助, 可能這個環節對很多人只屬基本, 我現在才認識也未算太遲吧(應該…)

如果以下預測真的大部份均能命中, 我的學費就能證明沒有白交, fatlone不負責預測又來了, 且看今次會偏離多少:)

預測:
上面的Q3預測已經說明我是看淡Q3的表現, 毛利可能跌至單位數, 甚至已經做了「見紅」的最壞打算。 那麼Q4又如何?

如果環球經濟沒有出現重大危機, 而各國政府是言而有信, 我相信Q4的表現是值得期許

根據過往典型太陽能政策市的走勢, 「趕死線」是需求最大的推動力, 如果各國政府不反口, 現時的補貼水平將會有效至本年年底, 經過上半年的大幅度降價, 現時的補貼水平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釋出訂單, 預計這波行情並不會刺激售價大升, 只會放緩跌幅, 幸運的會有小幅上升, 不過只要肯定不會在大幅下跌已經足夠了

另一個重要因素支持我看好Q4是硅價經過這數個月的調整, 已經落在50至52美元的水平, 相比之前的70美元以上下降了超過25%, 卡姆丹克的硅料佔總生產成本超過一半(中金公司在7月5日的報告表示是57%, 這個跌幅粗略估計已能令毛利率改善了10個百分點, 加上新增產能的投入, 非硅料的成本有望再略為下降, Q4的毛利率有望高於Q2, 而大幅高於在谷底的Q3

Q3的季報有機會傳來壞消息, 我相信卡姆丹克的見底時刻將接近Q3季報的時候, 問題是先於季報出爐才見底, 還是在壞消息下洗倉過後做出底部, 而在今天已經正式跌穿52週低位, 那麼, 大家準備在短期內要以P/B做估值, 我會以P/B = 1為分水嶺, 以現時的洗倉式殺跌, 1個星期就有機會見此位, AASTOCK的數據顯示, Book value per share是HKD1.3332 (2010年12月年報), 比現價1.63再下跌約兩成就會到達帳面淨值的階段

用接近BV去坐712, 我期望12個月會有接近1倍回報, 我相信管理層確認1400MW的產能全面運行, 712應該已經會站在3元以上, 如果沒有出現2011年的情況, 這應該是12個月內會實現的事

希望管理層可以在今年年底成功nameplate capacity提升到1000MW, 使下個half year都能保持在出貨量的增長, 同時在訂單上取得重大進展

技術與工藝的改造方面, 預料未來1年在轉換率上都不會有進展, 但在硅片切割技術和硅料回收方面, 應該有空間改善, 而且還不小

還有是稅率的調降, 管理層提及年底前可望將25%的基本稅率調低至高新科技公司的15%, 這個變動又能帶來過千萬的盈利了

Last but not least, 洞人兄說過, 最重要是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 我會在這裡多加著墨, 有消息會在此跟大家分享, 掌握到營運狀況對業績判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大家都要留意這一點

我認為這篇分享仍有遺漏, 不過大致上都算「見得下人」, 希望各位繼續留言討論, 多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3

fatlone’s view: 卡姆丹克太陽能2011半年業績 與 2011下半年展望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08/23/fatlones-view-%E5%8D%A1%E5%A7%86%E4%B8%B9%E5%85%8B2011%E5%8D%8A%E5%B9%B4%E6%A5%AD%E7%B8%BE-%E8%88%87-2011%E4%B8%8B%E5%8D%8A%E5%B9%B4%E5%B1%95%E6%9C%9B/

前言:

首先, 我很感謝各位的留言, 特別是山頂洞人博主. 你們在這裡分享所知的資訊, 甚至把主動和公司的investor relation聯絡結果回報上來跟大家分享, 我認為我已經成功了, 我輸了錢, 但起碼我得到一個跟各位交流的機會 (我現在只能夠這樣安慰自己>_<”)

感謝你們

中文版的業績可在這裡下載

主要數據摘要 (2011 1H vs 2010 1H):

營收: 574.7百萬元 (RMB) vs 429.1百萬元
毛利: 135.4百萬元 vs 98.0百萬元
純利: 101.6百萬元 vs 68.6百萬元

毛利率: 23.6% vs 22.8%
純利率: 17.7% vs 16.0%

出貨量: 109.4MW vs 85.3MW

硅料成本(每千克): 404.6元 vs 340.7元

半年業績看法:

這是一份令人很失望的業績, 最主要原因是「缺電」

這份報告幾乎完全沒有提及第二季的劣況, 我個人是不喜歡的, 但這些報告太多數都是報喜不報憂, 刻意淡化實屬正常, 現在就由我替這份報告補上令人失望的原因

第二季的純利劇減至只有1809萬元, 如果按照預定400MW產能可以在第二季全面運行, 出貨量會比現水平增加200%, 純利水平粗略估計應可達5000萬元以上

可惜因為沒有電, 工廠無法運行, 就只是這個原因, 就賺少了至少10%

第二個原因, 是硅料價上升, 以去年同期做基準, 上升了超過18%, 如果以去年全年(351.5元)比較, 亦上升了15%, 在售價急降的同時竟發生了成本上升的情況, 在「兩邊一齊夾」的情況下, 毛利率一定很難看, 只不過今次連出貨量不能夠如期增加, 導致盈利數字大跌

其他要留意的數字:

應收帳周轉日數 – 有網友發現應收帳周轉日數上升了, 這當然不是個好現象, 但數字應是可接受範圍之內, 這亦是側面反映正在變差的市況, 預期下半年景氣度回升, 周轉日應該會下降

稅率 – 這個管理層都有提及, 由同期15%升至現時25%, 回顧2011首季的數字, 我相信是用了15%做稅率計算, 要不然首季的純利應在7千多萬元左右(毛利9691.3萬 乘以 0.75 = 除稅後利潤), 如果這個推測是正確, 第二季表現其實沒有外間估計的差, 調整後第二季的純利其實有2800萬元左右, 足足有一千萬元的差距, 這個影響不能忽視

存貨周轉日數 – 這個數字沒有大變動, 但我認為是值得留意, 如果我沒有理解錯的話, 這個數字可以讓我們推算公司的硅料價大約在那個水平, 就以今年的數字131天為例, 即是說由購入硅料, 到製成硅片再成功出售, 需要131天, 意思是131天前的硅料價水平就是今天的成本

第三季業績預測與行業展望:

我們已經探討了數個(我個人認為)需要注意的數字, 可以計計數為卡姆丹克預測下一季的表現

重要提示: 以下假設是基於環球經濟沒有爆發任何大型危機, 最後有驚無險安然渡過2011年做baseline. 否則絕大部份股票也不應該買入, 尤其是太陽能股這類會比大市波動再多>50%的股份

出貨量預測:
根據網友Daniel兄的回報, 400MW的新增產能會在下月全面投產, 以90%產能利用率推算, Q3的銷量大約是(200/12*2+600/12)*90%=75MW, Q3有機會可以大於這個數字, 因為有部份400MW的產能已經釋出, 幸運的話可達80MW, 今次稍為保守一點就以70MW做Q3的銷量

Average Selling Price (ASP)預測:
這一部份是很難預測, 如果我有back-up了報價網的price trend會易一些, 但我沒有, 太懶了。基於在過去數星期單晶硅片的價格仍沒有大變動, 預料ASP不會有太大降幅, 在出貨量溫和增加之下, 預料Q3營收應該和Q2持平

成本預測:
成本方面的預測主要是針對硅料價的預測, 可惜, 又一次因為沒有在報價網做back-up, 所以又不能在更準確預估。
報價網亦有些資料可以參考, 而我個人也在本博不定期記錄了太陽能報價, 我的調研做到這個環節之時, 心裡面也不禁一寒, 因為如果我的推斷正確, Q3才是卡姆丹克的終極考驗

上述已講述要留意「存貨周轉日數」這個數字, 要估計Q3的成本, 可以用到這個數字, 將Q3的時間再向前推120-130天, 就是Q3的硅料採購時間, 以此推斷, 7月至9月份的硅料大概是購自4個月之前, 即3至5月, 而綜合以上來源和在網路上的資料, 3月至5月的現貨均價是在70美元以上, 比之前的採購價還要高, 而公司的硅料主要是現貨購買, 所以價格應會反映在卡姆丹克的Q3成績上, 毛利率有機會再下跌, 甚至有機會首次見紅

小結:
原本打算做一下簡單運算估計Q3能夠賺多少錢, 不過, 經過考慮了硅料價的負面影響, 我不敢對任何盈利數字作預測了

原先預計Q3可能開始過好日子, 怎料Q3才是最艱難的一季, 市場真是高手如雲, 股價被洗去一大截才如夢初醒, 這個血的教訓, 當上了寶貴(真的很貴)的一課

我到目前為止均沒有提及N-TYPE硅片, 因為出貨量實在少得不會有甚至影響

卡姆丹克今季將敗在硅料成本, 這個打擊比產品降價來得更致命, 今次的調研使我學到了成本與售價的時間差的重要性, 這對今後的研究, 不論是太陽能股還是其他股票, 都有很大的幫助, 可能這個環節對很多人只屬基本, 我現在才認識也未算太遲吧(應該…)

如果以下預測真的大部份均能命中, 我的學費就能證明沒有白交, fatlone不負責預測又來了, 且看今次會偏離多少:)

預測:
上面的Q3預測已經說明我是看淡Q3的表現, 毛利可能跌至單位數, 甚至已經做了「見紅」的最壞打算。 那麼Q4又如何?

如果環球經濟沒有出現重大危機, 而各國政府是言而有信, 我相信Q4的表現是值得期許

根據過往典型太陽能政策市的走勢, 「趕死線」是需求最大的推動力, 如果各國政府不反口, 現時的補貼水平將會有效至本年年底, 經過上半年的大幅度降價, 現時的補貼水平已經有足夠的吸引力釋出訂單, 預計這波行情並不會刺激售價大升, 只會放緩跌幅, 幸運的會有小幅上升, 不過只要肯定不會在大幅下跌已經足夠了

另一個重要因素支持我看好Q4是硅價經過這數個月的調整, 已經落在50至52美元的水平, 相比之前的70美元以上下降了超過25%, 卡姆丹克的硅料佔總生產成本超過一半(中金公司在7月5日的報告表示是57%, 這個跌幅粗略估計已能令毛利率改善了10個百分點, 加上新增產能的投入, 非硅料的成本有望再略為下降, Q4的毛利率有望高於Q2, 而大幅高於在谷底的Q3

Q3的季報有機會傳來壞消息, 我相信卡姆丹克的見底時刻將接近Q3季報的時候, 問題是先於季報出爐才見底, 還是在壞消息下洗倉過後做出底部, 而在今天已經正式跌穿52週低位, 那麼, 大家準備在短期內要以P/B做估值, 我會以P/B = 1為分水嶺, 以現時的洗倉式殺跌, 1個星期就有機會見此位, AASTOCK的數據顯示, Book value per share是HKD1.3332 (2010年12月年報), 比現價1.63再下跌約兩成就會到達帳面淨值的階段

用接近BV去坐712, 我期望12個月會有接近1倍回報, 我相信管理層確認1400MW的產能全面運行, 712應該已經會站在3元以上, 如果沒有出現2011年的情況, 這應該是12個月內會實現的事

希望管理層可以在今年年底成功nameplate capacity提升到1000MW, 使下個half year都能保持在出貨量的增長, 同時在訂單上取得重大進展

技術與工藝的改造方面, 預料未來1年在轉換率上都不會有進展, 但在硅片切割技術和硅料回收方面, 應該有空間改善, 而且還不小

還有是稅率的調降, 管理層提及年底前可望將25%的基本稅率調低至高新科技公司的15%, 這個變動又能帶來過千萬的盈利了

Last but not least, 洞人兄說過, 最重要是了解公司的經營狀況, 我會在這裡多加著墨, 有消息會在此跟大家分享, 掌握到營運狀況對業績判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大家都要留意這一點

我認為這篇分享仍有遺漏, 不過大致上都算「見得下人」, 希望各位繼續留言討論, 多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34

太阳能:光芒骤淡,深陷寒冬

http://www.infzm.com/content/63857

过 去几年里,做服装的、做文具的、做饲料的、做食品的纷纷进入并不熟悉的太阳能行业,产能不断扩大,却无一家搞研发。在国外欧债危机、国内价格战双重打击 下,光伏企业不堪重压,要么苦撑,要么倒闭,要么污染事件频发,更有甚者上演“逃跑门”,一度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突然淡去光芒。

在经历风光无限的几年高速发展后,中国太阳能行业越来越混乱,现在到了必须停下脚步拯救自己的时刻。 (CFP/图)

很久没有声音的施正荣高调亮相了。2011年9月底,无锡尚德汇集了国内众多媒体,理由是“十周年回顾”。

这一次,尚德启动了危机公关模式,向媒体解释尚德的为何会成为“亏得最多的企业”——尚德的股价已经从2008年高点时的90美元跌至现在的3.6美元,3年时间跌去95.9%,这在尚德的发展历程中是少见的。

“亏损门”、“倒闭门”、“污染门”、“逃跑门”……一边是国外市场的低迷,一边是国内混乱的价格战下中小企业的倒闭和大型企业被迫转战市场,甚至媒体宣称“光伏概念正走下神坛”。 

种种迹象表明,昔日风光无限的太阳能行业正在淡去光芒。“光伏行业已经越来越混乱,必须停下来思考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坦言

从“污染门”到“逃跑门”

2011年9月15日,浙江晶科能源的大门外聚集了众多愤怒的村民,他们是为小河鱼群离奇死亡来讨说法的。随后,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一场“污染门”从浙江瞬间传遍全国。19日,晶科能源召开紧急发布会,证实公司确实存在污染,已全面停产电池生产线。

或许,晶科能源的污染只是一个导火索。“一直以来,业界和政府都是尽量弱化污染问题,因为光伏产业毕竟是扶持产业,怕受到打击。”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兼职研究员李雷说。

无独有偶,同样一度很嚣张的另一家浙江企业5天后传出老板“跑路”。

9月20日,温州眼镜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被传“跑路”。胡福林早年继承家族眼镜生意,2010年,信泰集团接手上海希文商贸,成为“美式眼镜”品牌的拥有者,目前在华东地区拥有200家以上连锁店。

就是这样一家跟太阳能不搭界的企业突然大手笔进入,极短的时间内投资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赛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温州中硅进出口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业。

大手笔并未带来好收益,胡福林为谋求光伏业务上市,不惜借款投资,导致资金链断裂。胡福林以负债二十多亿元,成为温州最大“跑路”老板,引起全国轰动,甚至抢走了晶科的噱头。虽然,胡福林现已回国,且称并非出逃,但却让太阳能行业震惊不已。

“类似胡福林逃跑的事件早晚要发生,光伏这个行业处于自发状态,自由发展,没有人管,谁愿意做就做。而且,半路进来的企业仅为扩大产能,没有一家是 来搞研发,因为科研时间长、产出慢、成果不易转化,都在跟风。”孟宪淦说,“连富士通都要进来了,这些资本只能使得光伏产业越搅越乱。”

如同这个行业一样,曾经的谨小慎微,曾经高高在上并在制造业中独树一帜的光环,被大量抛过来的资本撞晕了。依靠太阳能这种新兴行业迅速崛起的企业们少了一些矜持,多了一些张扬。

李雷深有同感,他说这些热钱并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反而拖累了市场的有序发展,“现在光伏行业的考验来了”。

负债累累,濒临破产

“中小企业已经快撑不下去了,江浙一带破产的企业也比比皆是。”张雷在光伏业已经工作十年有余,属于名副其实的第一批光伏人士,他坦言,以前的好日 子一去不复返了。“以前,大型国有发电企业没介入,项目又少,随便做做就是全国最大的装机规模,谁成想横空冒出来这么多企业?”

确实,这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太阳能行业,有服装业、家纺行业、饲料业、食品行业资本,甚至有些企业以前是做文具、皮革、礼品的。

2010年10月,织袜制造商浪莎集团进军并不熟悉的光伏行业,成立浙江安行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并为此准备了10亿元现金;为李宁、KAPPA、优衣库的袜子做代工的康义纺织也在2008年生产硅料。

2011年更是疯狂,郭台铭的富士康从跳楼事件中淡出后,迅速介入光伏,在山西大同,一个200兆瓦的光伏电站项目即将拔地而起;由波司登与江苏康博共同投资60亿元打造的年产6000吨高纯硅项目在扬州签约……

一边是众多企业砸巨资纷纷介入,一边却是诸多小企业无法生存纷纷破产。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很简单,先是大批企业介入,使得光伏行业突然变成了门槛很低的制造领域,门槛降低之时,光伏价格战就不得不打响了,所有的组件和系统都在两年间迅速下滑,甚至只有以前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甚至更低。

国外形势更加惨烈,美国几家电池组件商Solyndra、Evergreen Solar和SpectraWatt宣布破产,他们将破产归咎于全球需求下降及竞争过于激烈,特别是来自中国同行的低价竞争。

“欧债危机下中国企业面临很大困境,今年前三季度,多数企业都在亏损。”孟宪淦说。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光伏补贴政策不明朗,今年上半年欧洲光伏安装几乎处于停滞状态,装机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挫,并且,随着欧债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使得本就难如人意的欧洲光伏市场雪上加霜。

目前国内的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德国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海外光伏市场的萎靡不振,无疑使得以出口为主的国内光伏企业面临严峻考验。“受制于国际市场,这是最大的弱点。”孟宪淦说。

太阳还能照常升起?

“去韩国,还是美国?前几天在德国见到一个其他公司的销售,说一个大工厂两季度几乎没有销售量。”海峰作为一家光伏企业销售主管,最近忙得不得了, 前几天才从格尔木回来。在北京胡同的一家咖啡厅里,海峰边吃东西边跟几个被他称为哥们的同业竞争者商量,过几天去哪个国家考察市场,他们有共同的德国海归 背景,虽然在不同的光伏企业内任职,却一直在交换信息。 

“很明显,大企业都在转战市场,从欧美转到亚太地区,更是启动了国内市场。”生态亚洲清洁发展与气候项目组中国商务发展专家李虎表示,太阳能并非看不到希望,他也透露,国内太阳能的规划目标还在不断提高。

英利表示,2010年国内的销量只占总产量的5%,2011年的目标是超过15%,这也反映了企业侧重于发展国内市场的战略调整。

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近期也表示,国内发布《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使上网电价的解决取得进展。光伏企业都想抢得市场先机,未来两年赛维LDK对中国市场的销售将占总营收约50%,目前仅为30%。

回归就能解决问题吗?“中国太阳能企业可以分两个阵营,一是以英利为代表的国内派,二是以尚德为代表的海归派,海归派走的是国际发展模式,受国外因 素影响比较多。英利依托国情走中国的发展模式,各个产业链在中国都完善了,所以英利在这波欧债危机和市场变化中没有太大波及。”孟宪淦说,“现在尚德提出 向上游发展已经晚了,当初尚德有几个重大失误,一是订了个多晶硅的长期合同,二是提出只做电池的策略,这些都为其日后的重亏埋下了隐患。”

2011年7月1日,尚德电力宣布,已终止与美国多晶硅及硅片巨头MEMC早年签订的10年采购合同,尚德将因此而放弃一笔5300万美元的预付账款,并将分期等额向MEMC支付另外的6700万美元。

做如此亏本的买卖,尚德为了什么?自2001年施正荣创办尚德以来,尚德一直专注做好下游电池片和电池组件,并在提高其光电转换率上做文章,但如今的尚德却被称为是“当初赚得最多,现在亏得最多”的企业。现在,尚德终于有了进军上游的意图。

李雷说,尚德此举主要是因为已无法继续承受采购合同拟定的硅片原材料价格,“2009年,我们商会就给尚德提过延长产业链,当时英利开始做全产业链,尚德却没做,现在问题暴露很严重才来重视,有点晚了”。

不过,李雷也提出亏损比较严重的大企业,一是向英利学习做全产业链,二是做国内产业联盟,即几家上下游企业长期绑定协作。“相比而言,第二条路更便捷”。不过,小企业“只能等待洗牌,现在撤资都无法撤出”。

过去,中国光伏产业一直走的是产能扩张道路——买设备加工再出口,欧美重点则放在研发和科技进步,故而引领制造业和产业发展。“对所有企业而言,拯救自己必须从跟风转为引领,重点就是变产能扩张为技术进步。”孟宪淦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56

太陽能微笑曲線 預告倒閉名單?

2011-10-17 TCW




一條太陽能「微笑曲線」,預告台 灣太陽能電池與模組產業,將是全球太陽能產業景氣寒冬中,面臨倒閉壓力最大的族群!

十月五日登場的台灣國際太陽光電展,吸引全球近三百個廠商參加,創下歷年來最盛大的規模。超過萬人的參觀人潮,場內到處都可以觀察到各家業務互相換名片、 聚在一起聊天的熱絡氣氛,但其實他們更像是在互相取暖。

因為太陽能產業的冬天已提早來臨。攤開台灣太陽能廠已公布的第二季財報,從台積電入股的茂迪,到台灣女首富王雪紅投資的昇陽科都無一幸免,全台太陽能廠單 季合計虧損逾新台幣五十億元,也把第一季獲利全吃掉,等於上半年創造出近六百億營業額的太陽能產業全都在做白工。

首當其衝!電池和模組廠,毛利最低

這個太陽能產業的「微笑曲線」,橫軸從太陽能產業最上游的多晶矽、矽晶圓、電池、模組,到最下游的系統設備,搭配縱軸用上中下游業者平均毛利率所畫出來的 曲線圖,位在微笑曲線最下端的電池與模組業者,毛利最低,也是最難撐過景氣寒冬的太陽能族群。

市調機構iSuppli太陽能首席分析師漢寧.維希特(Henning Wicht)在今年太陽光電展同步舉行的論壇中率先畫出了這個「微笑」,全球多晶矽與矽晶圓龍頭廠保利協鑫在產品發表的記者會上也秀出了這張曲線圖,就連 太陽能業者私下聚餐時,高階主管們也在談論這條曲線。因為這一條曲線,就足以說明太陽能產業接下來的發展:曲線最底部的電池和模組廠,就是接下來處境最艱 困的業者。

台灣太陽能電池龍頭廠茂迪總經理張秉衡,擔憂的引用市調機構Solarbuzz數據指出,今年全球庫存水位最好的情況是八GW,最壞可能到十二GW,而明 年庫存預估是十一GW,最壞還有可能飆升到二十二GW。

而明年全球的需求有可能連二十GW都達不到,等於宣告接下來一年,太陽能業者很多人都不用玩了!

其中,太陽能電池廠產能過剩情形最為嚴重,全球電池廠的產能粗估有五十GW,相較全球一年大約二十GW的需求,整整多出了一.五倍。電池廠一邊要面對下游 模組廠砍價,另一邊上游供應商矽晶圓廠的原料多晶矽跌價還不快,讓電池廠成了夾心餅乾。

「以後只有上游(多晶矽)和下游(系統設備)兩頭賺,中間都只是代工而已。」保利協鑫旗下協鑫光伏系統全球銷售副總裁劉仕堅指出。

寒冬求生!員工放無薪假、減班停產

更慘的是台灣的太陽能電池業者。因為他們平均毛利率約三%到五%,連「微笑曲線」裡全球太陽能電池與模組平均毛利率一二%的一半都不到,幾乎失去降價求生 的空間,面臨倒閉的壓力越來越大。

在太陽光電展場上,一家太陽能設備代理商還是到處找人換名片,她苦笑著說:「我們家業務明年的工作也就是到處找人聊天,因為模組廠已經開始放無薪假了,電 池廠如果產能利用率有五成就算很不錯了。」因為供過於求,太陽能廠都停下擴產的腳步,即使和設備廠簽了約,也把設備的交期延後。

無薪假已經成了業界公開的秘密,走到另一家同時擁有電池與模組廠的業者攤位,廠商壓低了聲音告訴記者:「同業已經在放無薪假了,我們原本兩班制,現在也只 剩一班制。」

不論是為了攤提生產成本,咬緊牙持續開工,或是減少排班、停產線,開始放無薪假,業者都知道,庫存的問題不可能輕易解決。供需嚴重失衡,今年八月起,已經 有美國太陽能廠和設備廠因為挺不住這股寒風,接連倒閉。昱晶內部看法認為,從今年第四季到明年第一季,將會是太陽能史上「殘酷的時刻」。

新日光能源董事長林坤禧則認為,太陽能價格明、後年就可以達到「市電同價」(編按:太陽能發電價格與現有電廠發電價格相同),但即使市電同價還不一定會刺 激需求,不過到了二○一四年太陽能發電價格就會比一般電廠還低,需求自然就會爆發。

比「氣長」!能垂直整合者,才好過冬

二○一四年太陽能需求大好,代表在那之前,要走出低谷還得比誰的氣長。而最嚴酷考驗還在後頭,「明年上半年開始,倒閉潮會吹向中國和台灣,而且產業的谷底 至少會有長達半年的時間,其中二、三線太陽能廠(在這波供過於求的挑戰中)處境最困難。」維希特預測。

由於歐洲景氣急凍,一般投資人融資困難,只剩大型電廠還有能力增設太陽能設備,但採購模式也跟以往大不相同。

「(融資緊縮)一般投資人也沒有耐心,投資太陽能設備後,(靠政府收購太陽能發電)等五年、十年回收成本;而大型電廠現在根本不買電池這種半成品,他們只 要買模組,但不是直接付貨款,而是採取跟模組廠合資的方式合作,等整組系統設備建好後轉賣給私募基金,再付款給模組廠。」熟悉業界的人士說出太陽能產業的 新玩法。

因此,台灣太陽能電池廠如果沒有向下垂直整合模組廠,在這波淘汰賽當中將會首當其衝。而且相較於單晶矽電池走的是利基市場,重心放在多晶矽電池的業者,如 果手上現金不夠多,又沒有模組廠可以合作取暖,將會最難挺過接下來這個漫長的寒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21

最大規模太陽能路燈實驗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04/100334074.html

小樓鎮是廣州市北部山區的一個小鎮,屬於廣州市越秀區定點扶貧對象,下轄20個行政村和 1個居委會。

  11月24日,約午後1點。小樓鎮政府三樓會議室,一夥人正在七嘴八舌討論鄉鎮路燈工程建設碰到的問題,內容瑣碎。廣州市建委的一名官員聽著突 然有點不耐煩,「這有什麼好討論的。」在他看來,關鍵是要抓緊時間施工。

  他的焦慮自有道理。此次鄉鎮路燈工程,是廣州市要落實的「十件民生實事」之一。更有多名受訪者稱其為「中國規模最大的太陽能路燈照明示範項 目」。項目主要採用太陽能LED路燈設備,分兩期進行,總投資超過10億元。第一期是今年底必須完成8個標段12個鎮的施工,需要安裝路燈五六萬盞。留給 施工單位的時間並不多。

  太陽能路燈並非新生事物,近幾年各地示範項目處處可見,但示範過後即入沉寂。廣州此番嘗試魄力頗大,只是能否持久運行,主事者亦心中無數。

  廣州正如火如荼進行施工,遠在北京的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總工程師肖輝乾一聽此事,卻不勝訝異,沉默片刻,連稱要慎重,「你到北京農村 看一下,花了好幾億元建設的太陽能路燈,大部分都壞了,都浪費了。」

決策始末

  11月4日,廣州市發改委覆函稱,同意實施鄉鎮路燈建設工程,新建路燈15.18萬盞,白雲、花都、增城和從化四區就佔11.68萬盞,其中普 通LED燈5.2萬盞,太陽能LED燈5.75萬盞,另外的番禺、蘿崗和南沙三區也分得3.5萬盞。

  至此,這項民生工程計劃終於敲定。根據一年前廣州市建委的調查數據,廣州市北部山區八鎮未安裝路燈道路總計1568公里,需安裝路燈約4萬盞, 其他鄉鎮農村未安裝路燈道路總計3888公里,需安裝路燈10.9萬盞。

  「建國這麼多年,終於可以把路燈送到鄉下。」不過,8月開始進行摸查的設計部門發現,最大的難題是電源。參與工程方案設計的一名工程師指出,村 與村之間距離很長,拉電線電纜不太現實,需要開路、破路,管理也很麻煩。此外,有些村的有效用電量只能滿足本村照明,沒有多餘電量用於路燈。

  設計單位也曾比較過拉市電和太陽能兩個方案,從一次投資上講,如果是拉市電,一盞燈綜合單價大概6000元,而太陽能LED大概是8000元一 套,拉市電並不佔有很大成本優勢。而且拉市電還涉及電費問題。該名工程師指出,有些村集體年收入不過一兩千元,如果是拉市電,以一盞路燈每年90度電計, 每村每年應付電費5000元左右。「廣州市政府只管一次投資,電費就只能由村裡支付,但村民根本負擔不起這個電費。」

  「我們原本也想過用鈉燈和拉市電,跟建委多次討論交流,方案也經過七八次修改。」該工程師指出,方案大量採用普通LED燈,主要是政府希望引導 這個產業發展,「廣東政府強推LED已經很普遍了,以前設計時,要求戶外推廣LED,現在連戶內也要求用。」

  設計單位調查過設備價格後,發現LED和太陽能的成本已有所下降,「下降到我們可以接受的範圍。」

廣州做法

  不過這仍是一筆巨大投資。由於大部分採用太陽能LED設備,除番禺、蘿崗和南沙三區需自籌資金外,此次白雲、花都、增城和從化四區總投資估算約 10.76億元,資金來源包括企業贊助和財政資金,其中廣汽集團捐款4億元。

  儘管太陽能LED方案是出於現實需要做出,但作為一項創新之舉,廣州政府不得不慎重。《照明工程學報》2009年的一篇文章指出,2008年北 京地區的太陽能路燈工程在一年左右需要更換蓄電池的達到83%以上,而江西某個路燈工程,1000多盞太陽能路燈在2008年底完工,到2009年3月份 去檢查時,僅下了三天雨,就只剩三盞燈還能亮了。

  前述廣州市建委官員回應說,政府已考慮到相關問題。他指出,傳統招標一般是採用施工標,施工單位中標後,為壓縮成本,可能採購劣質燈具設備。而 廣州此次採用設備標,即施工單位和設備單位捆綁投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質量。此外,政府也與施工單位簽有三年保質期,同時將一定比例的工程款作為保證 金扣押,三年後支付。

  事實上,圍繞著這個龐大工程,今年5月起有些鄉鎮已開始試驗段施工。一名中標企業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按照標準,連續七天陰雨後仍 可亮燈,我們的試驗段曾經歷過連續九天的陰雨天氣仍然亮燈。」

  即便如此,整個操作流程中仍有失嚴謹。8月1日,廣州市發改委對項目建議書進行批覆,同意項目建設,同時要求編制工程可行性報告後再報批;11 月4日,發改委最終批覆。但在這期間,該工程的設計招標和施工招標早已進行,比如工程的業主單位廣州市隧道開發公司9月便發佈施工招標公告。

  「各方幾乎同時進行,甚至招標結果尚未公示,中標單位就已開始著手作業。但這也是中國工程項目中的一貫做法了。」一名接近投標單位的人士透露, 招標結果公示後,有數家投標單位投訴,「但投訴不被受理」。

  這筆新能源投資吸引了諸多廠商投標。以第一期工程建安費5.4億元的預算看,最後中標價格只有4億多元。多名中標廠商表示這也就是成本價,企業 盈利有限。「這樣的價格,恐怕難以保障質量。」上述接近投標單位的人士稱。

能一直亮下去嗎?

  工程建設方案也有瑕疵。在廣州市《鄉鎮路燈建設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提到了一個最為關鍵的問題,即電池設備壽命只有3-5年,屆時面臨電池 更換的難題。保質期只有三年,三年後的維護問題如何解決?但上述官員認為,當務之急是「先讓鄉村亮起來」。

  三年後的事情無人關心,這是專家們最擔憂的。肖輝乾總工程師指出,北京太陽能路燈工程號稱壽命長達10年-20年,結果沒有幾年就壞掉。

  按照廣州市政府的計劃,市財政僅負責鄉鎮太陽能路燈的初次投資,維護由鎮政府負責。對比前期投入,太陽能路燈後期維護成本相當高昂。以一盞路燈 為例,太陽能蓄電池3-5年需要更換,每盞路燈需要兩個電池,以每個電池約1000元價格計,每三年需要更換的電池價格上億元,這對廣州北部山區各鎮政府 無疑構成巨大財政壓力。

  此外,以北京為例,其2009年-2012年「亮起來」工程建設年度投資測算彙總表顯示,總投資約五六億元的項目,四年僅運轉維護費就接近 500萬元。

  從地理位置上看,廣州處於廣東南部,全年日照為2200-3000小時,總輻射量為每年4400-5000兆焦耳/平方米。「日照條件大概在全 國處於中等水平,不是特別理想。」上述工程師指出,採用太陽能路燈方案,只是從廣州鄉鎮經濟條件和環境出發,尋找一個現實可行的方案,「但就實際而言,並 不建議做太陽能路燈」。

  在這種情況下,曾有人提出風光互補方案,即風力加太陽能發電,「做成一個小型電站,以一拖五,成本比太陽能還節省10%-20%。並且一桿五盞 燈,容易防盜」。接近投標單位的人士透露,方案提出時,設計單位表示已經太晚,來不及修改。接受採訪的該院一位工程師也不認同風光互補方案,認為鄉村情況 特殊,設備越簡單越好,「因為無人管理,後期維護不宜複雜」。

  對於廣州鄉鎮路燈工程,復旦大學一名學者指出,政府採用太陽能LED路燈無疑是正確的,「技術比較成熟,隨著規模擴大,成本正在不斷降低,而且 對於正陷入低谷狀態的國內光伏產業來說,也是一則利好消息。」不過他指出,政府投入在管理上必須具有延續性,或者在體制上創新,例如將之私有化給公司做後 期管理,「政府不太適合做這種事情」。此外,他認為,在光伏產業政策導向上,與其鼓勵路燈,不如鼓勵架設家庭發電裝置。

  這項仍存留諸多爭議又耗資巨大的工程,在政府推動下已匆忙上馬。從提交項目建議書到施工建設再到完工驗收,原計劃用時32個月,在實際操作中已 被縮短至不足一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96

德國首家太陽能上市公司Solon申請破產

http://news.imeigu.com/a/1323922265935.html

新浪財經訊 北京時間12月15日上午消息,據外電報導,德國太陽能技術公司Solon SE昨日宣佈,由於無法跟銀行、投資者達成友好協議,該公司已正式申請破產,成為德國首家申請破產的太陽能上市企業。

受此消息影響,Solon股價昨日暴跌46%,收於0.502歐元。據悉,該公司在1998年成為德國第一家上市的光伏製造商。

Solon此前曾努力加快成本削減,尋求延長對德意志銀行和其他銀行財團的2.75億歐元(合3.57億美元)貸款的償還期限。

由於德國市場需求減弱,包括Q-Cells SE、Solarworld AG在內的德國太陽能製造商正面臨越來越激烈的國外競爭壓力。今年以來,因不敵中國太陽能企業,Solyndra LLC等三家美國太陽能廠商已宣佈破產。

Solon發言人稱,該公司將利用進入破產程序之機進行重組。據悉,該公司目前在德國、意大利、法國及美國共有800餘名員工。(金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31

[轉載]美國太陽能補貼何以落入華爾街腰包 fatlone's investment paradise

http://fatlone.wordpress.com/2011/12/17/%E8%BD%89%E8%BC%89%E7%BE%8E%E5%9C%8B%E5%A4%AA%E9%99%BD%E8%83%BD%E8%A3%9C%E8%B2%BC%E4%BD%95%E4%BB%A5%E8%90%BD%E5%85%A5%E8%8F%AF%E7%88%BE%E8%A1%97%E8%85%B0%E5%8C%85/

fatlone:

很久沒有談太陽能, 本來想藉跟大家分享從而更新自己行業動向, 但GOOGLE了一會兒, 發現都沒甚麼特別要將目光重新注視太陽能的消息, 但途中發現了這篇文章, 想跟大家分享。

老實說, 環顧現時市場有很多和太陽能股一樣股價跌得相當低殘的股票, 但前景有不少比太陽能好很多, 我只能說太陽能股現時我看不見有upside, 而沒完沒了的歐債危機加上中美太陽能貿易爭議一直令行業蒙上陰影, 所有消息都在價格上反映。每個星期都在跌, 可以有甚麼起色?

太陽能股還未到入場時…

(source: http://chinese.wsj.com/big5/20111212/opn072853.asp)

2011年 12月 12日 07:25

美國太陽能補貼何以落入華爾街腰包

 

T.J. RODGERS

在最近上映的影片《商海通牒》(Margin Call)的結尾﹐投行董事長坐在自己的高管餐廳中﹐一邊俯瞰哈德遜河上的落日﹐一邊享用牛排和價格不菲的波爾多葡萄酒﹐而影片中虛構的這家投行正是引發 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災難的罪魁禍首。他有什麼理由不享受呢?他剛剛度過了一個忙碌的交易日﹐拋售了這家投行全部的“有毒貸款”投資組合﹐為股東避免了數十億 美元的損失。在給提前了僅僅幾小時預測到崩盤的那位絕頂聰明的分析師發獎金前﹐這位董事長想﹐趁著這一團糟的亂局可以大賺一筆。

不管市場是上升還是下跌﹐華爾街都知道怎麼才能賺到錢。《商海通牒》可能會讓“佔領華爾街”抗議者更加怒不可遏﹐但在構建抵押貸款支持債券一事上﹐ 華爾街只是為更多的不是那麼合資格的買房者獲得住房貸款提供了便利﹐而這正是克林頓(Bill Clinton)以來的歷任總統所強烈要求的。這之後﹐銀行家們所做的事也正合了股東的心意:將這些高風險貸款打包成債券﹐然後賣出去鎖定利潤﹐並將風險 丟回給聯邦政府﹐正所謂物歸原主嘛。

我並不是要爭論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所涉及的道德問題﹐而是希望將“始料不及的後果”定律延伸升級為“用錯了地方的補貼”定律:每次華盛頓向市場提供補 貼從而對市場造成干擾時﹐華爾街都會想方設法將大部分錢裝入自己的腰包﹐而原本應該獲得補貼的人卻在由此造成的市場動盪中深受其害。

抵押貸款支持債券最近的崩盤幾乎是上世紀80年代儲貸機構崩盤的再現。當時﹐華盛頓為儲貸業提供保險﹐但沒有對高風險貸款設置限制。泡沫破裂後﹐華盛頓向華爾街支付了保險金﹐而買房者卻在地獄般的樓市中損失慘重。華爾街知道如何控制風險﹐而聯邦政府和消費者卻不知道。

想想目前30%的聯邦太陽能補貼吧。一個含有60個太陽能板的家庭太陽能系統大約能發電15千瓦﹐足夠加州一個典型高電耗家庭的使用﹐而這樣一個家 庭每年的電費為6,000美元。家庭太陽能系統約花費9萬美元﹐在實施了30%的聯邦所得稅減稅後﹐花費降到6.3萬美元。這樣算來﹐成本回收期約為10 年﹐於是這位房主在20年質保期內剩餘的10年里享受免費用電的待遇﹐這可是非常劃算的買賣。

但如果2.7萬美元的減稅額、加速折舊省下的稅錢﹐以及回收期之後的大部分高額利潤流入“對減稅有興趣的”華爾街公司的口袋﹐而不是房主的口袋﹐又會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實際上﹐眼下大部分安裝了新太陽能系統的家庭都面臨著這一問題。

華盛頓和消費者在投資方面的短視是出了名的。華盛頓的思路不出兩年一次的選舉週期。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某個方案可以零首付﹐哪怕在財務上並不劃算 ﹐他們通常也會選擇這個方案。當前推銷家用太陽能融資最成功的說法是這樣的:為什麼要花很多錢呢?其實你可以免費安裝太陽能系統、馬上降低電費!多數業主 覺得這個提議很有說服力。他們忽略了一個隱秘條款:你必須把減稅和折舊留給我們﹐然後簽一份長期合同﹐從我們這裡以略低於市場的價格買電。

今天﹐多數新的家用太陽能系統都是由專門的“有限責任公司”採購的。這些公司由華爾街公司建立﹐專門採購家用太陽能系統﹐然後以類似手機套餐的合同向業主賣電。業主並不在意放棄稅收優惠﹐只要這個“免費”系統降低了自家的電費就行。

但是﹐當太陽能系統的成本全部收回、“有限責任公司”的每月利潤猛增至電費的100%之後﹐這些公司從業主那裡收取的太陽能電價仍然只是略低於市場 價格。這個時候﹐利潤真正開始進入“有限責任公司”腰包。由於“有限責任公司”面臨的風險隨著太陽能系統老化而增加﹐很多銀行在這些公司20年壽命還沒有 到的時候就把它們賣出去﹐從而卸去風險﹐把很大一部分長期利潤納入囊中。這種或許或以稱之為“太陽能支持證券”的市場正變得越來越大。華爾街懂得資金的時 間價值﹐而聯邦政府和消費者不懂。

SolarCity Corp.是美國安裝太陽能系統的最大企業之一﹐它用的就是“有限責任公司”的策略﹐目前所購的多數太陽能電池板都來自中國低價供應商英利集團 (Yingli)。因此﹐當奧巴馬總統說我們必須補貼本國太陽能產業﹐以保持對中國人的競爭力時﹐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我們補貼了華爾街﹐讓它創辦雇員更少 的企業﹐而這些企業購買並在美國安裝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華爾街和消費者都知道自由市場是沒有國界的﹐但華盛頓不知道。

就在上個星期﹐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還認定中國太陽能產業在美國“傾銷”太陽能電池板。英利等公司可能會被課以關稅。那麼我就在這裡指點迷津﹐讓你明白奧巴馬政府荒謬 的太陽能政策是怎麼回事:華盛頓為華爾街提供稅收減免﹐以資助從中國人那裡購買太陽能電池板的“有限責任公司”﹐從而“扶助”美國的太陽能產業﹔同時﹐國 際貿易委員會威脅要對這些太陽能電池板課以關稅﹐而這樣就會抬高美國業主購買太陽能的價格。簡而言之﹐華爾街賺錢﹐消費者支付更高的太陽能價格。

我們不應再反過來指責華爾街“貪婪”﹐而應該把華盛頓看作是一次又一次市場崩盤中的破壞性力量。和劣質經濟政策的全面影響比起來﹐作為“誤入歧途定律”代言人的Solyndra幾乎不值一提。

作者為賽普拉斯半導體公司(Cypress Semiconductor)創始人、總裁兼CE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6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