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人民幣結束只漲不跌的“神話”之後,一系列疲軟的中國經濟數據讓市場開始擔憂人民幣將面臨更多的貶值壓力。
CQG本周二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價格跌至6.2765,遠低於當天央行設立中間價6.133。在岸人民幣本周一和周二也連續兩個交易日逼近“跌停價”。2015年至今,人民幣貶值幅度達到0.8%,去年全年則貶值2.4%,為2005年以來之最。
許多投資者開始認為中國需要跟隨全球央行步伐——主動壓低人民幣匯率才能緩解經濟增速放緩的現狀。
管理著32億美元的 Cambridge Strategy首席投資官Russell Thomps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中國經濟開始放緩的大背景意味著人民幣今年將繼續貶值。我們從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轉為看空態度,中國可能會陷入債務陷阱之中。
管理規模10億美元的Omni Macro Fund策略主管Chris Morrison則認為,
即便中國央行不明確表態讓人民幣貶值,市場也會逐漸拋售人民幣。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經濟複蘇。但是問題在於,中國央行一旦流露出這種意向的話,短期的資本外流會明顯加劇。不過我們目前並沒有做空人民幣。
管理規模達到2400億美元的先鋒資產貨幣策略主管Paresh Upadhyaya稱,
人民幣單邊升值已經成為歷史。市場此前還沒有經歷過中國經濟出現如此的放緩,因此趨勢的轉變對一些海外投資者而言可能會代價慘重。
新加坡銀行高級貨幣策略師Sim Moh Siong在本月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在周邊國家競相貶值本國貨幣的情況下,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性正在降低。如果人民幣繼續選擇亦步亦趨緊盯美元的話,在強勢美元的大環境下,中國勢必失去更多的競爭力。他預計未來中國央行可能會將日交易波動範圍從目前的2%放大至3-4%,未來6-12個月內,美元對人民幣有望升至6.35。
中國央行本周二公布數據顯示,1月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1,08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二個月減少千億元。考慮到當月外貿順差創新高及FDI亦呈高位,顯示私人部門對美元資產的興趣日濃。
央行此前數據顯示1月新增外匯存款45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02元;而當月貿易順差為歷史高位的6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為139.2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2014年人民幣結束只漲不跌的“神話”之後,一系列疲軟的中國經濟數據讓市場開始擔憂人民幣將面臨更多的貶值壓力。
CQG本周二數據顯示,人民幣對美元離岸價格跌至6.2765,遠低於當天央行設立中間價6.133。在岸人民幣本周一和周二也連續兩個交易日逼近“跌停價”。2015年至今,人民幣貶值幅度達到0.8%,去年全年則貶值2.4%,為2005年以來之最。
許多投資者開始認為中國需要跟隨全球央行步伐——主動壓低人民幣匯率才能緩解經濟增速放緩的現狀。
管理著32億美元的 Cambridge Strategy首席投資官Russell Thompson向《華爾街日報》表示,
中國經濟開始放緩的大背景意味著人民幣今年將繼續貶值。我們從2014年第四季度開始轉為看空態度,中國可能會陷入債務陷阱之中。
管理規模10億美元的Omni Macro Fund策略主管Chris Morrison則認為,
即便中國央行不明確表態讓人民幣貶值,市場也會逐漸拋售人民幣。人民幣貶值有利於經濟複蘇。但是問題在於,中國央行一旦流露出這種意向的話,短期的資本外流會明顯加劇。不過我們目前並沒有做空人民幣。
管理規模達到2400億美元的先鋒資產貨幣策略主管Paresh Upadhyaya稱,
人民幣單邊升值已經成為歷史。市場此前還沒有經歷過中國經濟出現如此的放緩,因此趨勢的轉變對一些海外投資者而言可能會代價慘重。
新加坡銀行高級貨幣策略師Sim Moh Siong在本月一份研究報告中認為,在周邊國家競相貶值本國貨幣的情況下,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性正在降低。如果人民幣繼續選擇亦步亦趨緊盯美元的話,在強勢美元的大環境下,中國勢必失去更多的競爭力。他預計未來中國央行可能會將日交易波動範圍從目前的2%放大至3-4%,未來6-12個月內,美元對人民幣有望升至6.35。
中國央行本周二公布數據顯示,1月金融機構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1,082億元人民幣,為連續第二個月減少千億元。考慮到當月外貿順差創新高及FDI亦呈高位,顯示私人部門對美元資產的興趣日濃。
央行此前數據顯示1月新增外匯存款45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802元;而當月貿易順差為歷史高位的600億美元,外商直接投資(FDI)為139.2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在投資大佬紛紛減倉並發表謹慎觀點之後,高盛也從估值角度分析認為目前美股處於極度超買狀態之中。高盛首席策略師Kostin指出,過去40年內僅有科技泡沫時代出現過更高的估值。
David Kostin表示,
股市在大幅上漲之後現在已經很難找到價值窪地。整體的標普500市盈率為17.3倍,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則為10.2倍。過去40年內僅有1997-2000的科技泡沫時代出現過更高的估值,當時市盈率和EV/EBITDA分別為18.0和11.0。
所謂的聰明資金正在賣出而非買入股票。通過並購的私募股權出售無論是數量還是交易規模均刷新歷史新高。和2011-2012年間210筆交易相比,2013-2014年間的交易數量飆升至350筆。
2014年第四季度的持倉報告顯示,包括索羅斯、Loeb、Einhorn和Tepper在內的諸多投資界大佬均減持美股多頭,顯示出市場對於股市不斷上漲持有謹慎態度。市場波動加大,公司估值過高,企業盈利可能走低以及強勢美元所引發的(美國)海外分支盈利水平下降成為了主要擔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去年以來掀起的境外酒店並購熱潮,愈演愈烈。而在國內房地產企業、保險公司等產業資本先行扛起大旗後,並購大軍仍在繼續擴圍,金融元素與產業資本正加速融合。而這或許將推動並購進入新一階段的發展。
個體在其中的發展,更能從細節處展現變化趨勢。不久前,攜程旅行網、薈域資產管理公司和新加坡風和投資集團共同組建了攜領投資。後者已以基金管理人身份,在上海自貿區發起了首期境外酒店並購基金。平臺籌建和基金募集的整個推進速度,超出公司此前預期。
“產業資本的境外酒店並購,更多是為完善自身產業鏈和資源整合、實現資產配置等功能,外部資本參與的機會並不多。但無論是從全球經濟格局的演變,還是境外尤其是歐洲部分地區的資產價格走勢、國內境外遊消費空間的擴張來看,境外酒店並購的過程中蘊藏著巨大的投資價值。”攜領投資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揚同時強調稱,想要掘金則必須借助金融機構與產業資本的合力。
境外酒店並購持續升溫
境外酒店並購,在近兩年蔚然成風。2013年時,包括海航集團以及君瀾等多家酒店品牌,開始逐步試水海外酒店並購,涉及有西班牙、澳大利亞、美國等多地資產。而至2014年,該領域並購再升溫,出海並購的隊伍不斷壯大,並購標的日趨多元化。不完全統計顯示,包括萬達、安邦保險、港中旅和鉑濤酒店集團等產業資本均大手筆自建、並購境外酒店資產。
市場觀點對此多歸結於國內高端酒店消費受抑制、連鎖酒店品牌趨近飽和、行業競爭充分等內生增長趨緩因素的綜合影響。但在陳揚看來,出海並購的更大動力,來自於人民幣跨境投資面臨的歷史性機遇的吸引,以及政策支撐和消費升級的推動。
“強勢人民幣政策到達拐點,資產價格比價關系正發生逆轉。”陳揚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稱,宏觀層面的影響不容小覷,尤其是近幾年美國經濟逐漸複蘇所帶來的影響。2014年美聯儲宣布退出量化寬松政策,重啟美元加息周期,全球流動性有重新回流美國的趨勢,弱美元、強人民幣的格局到達拐點。
而另一方面,歐美為應付2008年危機實施的貨幣量化寬松政策,其釋放出的流動性並未完全進入實體經濟,很大部分進入了新興市場的金融體系,推高了股市及不動產等資產價格。“7年之後的今天再看,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的資產價格已經站在高位。相比之下,歐美資產反而顯現出投資價值。發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價格比價關系已經悄然發生了逆轉”,陳揚指出。
中觀層面的變化趨勢,則是境外酒店並購的另一重要背景。根據國家旅遊局的統計數據,2014年中國出境遊人數超過了1億人次,且每年還在以18%的速度增長。但部分國家地區的國內出境遊市場仍未充分被開發。
以歐洲市場為例,陳揚介紹稱,由於簽證難等諸多問題限制,估算去年1億人次的出境遊中前往歐洲國家的只有350萬,占中國出境遊人次3%左右,遠遠低於全球赴歐旅遊人次52%的占比比例,“隨著歐洲簽證便利措施出臺、國內中產階層規模的壯大,預計歐洲遊接下來將進入爆發式增長。”
金融元素
面對龐大的增量市場,如何掘金並不是易事;挑戰與機遇並存,將在跨境並購中長期存在。這一過程中,利用資本手段將是一條捷徑。
陳揚在接受采訪時就表示稱,以目前已經成功的機構跨境投資來看,一類是國壽、平安、安邦等實力雄厚的保險金融機構,所投標的大多以寫字樓、高端品牌酒店為主,但這些標的投後管理相對簡單,對投資人的產業經驗要求不高。而以錦江、複星為代表的另一支產業背景深厚的投資人隊伍,所投項目則大多是從產業整合出發的戰略投資,意在收購後會與收購企業在戰略和經營層面進行上下遊整合。
“這兩類投資一般的社會資金都很難直接參與,無法直接享受跨境投資的收益。”陳揚強調稱,金融與產業結合不夠,未形成協同效應;但境內投資收益率走低,導致機構投資人缺乏好的投資項目,資金配置壓力加大。
雖切入跨境並購已不占先機優勢,但陳揚對攜領投資的勝算並沒有過多擔憂。其強調,攜程的線上旅遊資源供給和線下拓展需求,加之資管等金融機構的資本運作實力,將會在海外酒店並購中辟出一道“蹊徑”。
陳揚還透露稱,目前發起的首期基金募資規模將達18億人民幣,將全部投向到優質歐洲酒店資產組合。與投資單一酒店相比,投資酒店資產組合可以分散風險,並且提高投資回報率,實現差異化競爭。
上述並購基金將采用類REITs的股權投資結構,百分之百收購標的酒店的股權。投資收益方面,投資人除每年獲得穩定的酒店經營收益分紅,還可以享受項目到期退出的超額收益。這種安排將使投資人的風險低於一般PE基金、高於一般的債券。在當前國內固定收益類投資項目匱乏的對比下,此類基於有穩定現金流資產的股權產品的吸引力將大幅提升。
但陳揚同時還強調,由於國內投資人對投資海外市場大多比較陌生,境外酒店並購中務必要做好投資管理和風險把控。
以攜領投資當前的基金運作為例,陳揚介紹稱,目前基金成立三個委員會,分別是由LP組成的戰略咨詢委員會,審核基金設立、退出、年度預算等重大事項;GP選聘行業專家組成投資決策委員會,負責盡職調查和投資決策;由外聘專家團隊組成的經營管理委員會,負責在投資後對酒店經營管理的重大事項進行決策。此外,基金還啟用資金全托管機制,並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參與,降低操作風險。
當全球半導體產業都在整併、結盟,台灣廠商要如何置身事外?但當合作對象來自中國,台灣又該如何面對這個兩難的抉擇?要對抗還是要結盟?業者心中其實已經有清楚的答案。 恩智浦(NXP)以一百一十八億美元購併飛思卡爾(Freescale)、英特爾(Intel)用一百六十七億美元買亞爾特拉(Altera)、安華高 (Avago)開出三百七十億美元的天價買下博通(Broadcom),還有威騰花一百九十億美元購併新帝(SanDisk)……,今年以來,國際上一件 又一件大型半導體購併案,無疑都在說明一件事:結盟整併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然而發生在台灣,當伸出手的那方來自中國時,一切卻不再那麼單純。 「台灣面臨的就是兩難。」理律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馮博生表示:「你不開放,這裡面可能影響中國市場發展,但你開放,初期我管制他(指中國)不能主導,他一 旦進入你企業,之後變化就很難掌控了,至少不是你一廂情願可以完全控制住的,慢慢從量變到質變,可能性就有。」然而在敏感的政治問題之外,更急迫的是關乎 到企業存續的商業現實。當中國企業用豐沛的銀彈攻勢與全球強者結盟時,台灣廠商要如何以一人之力對抗這個大聯盟?更巨大的挑戰是,台廠或許可以拒絕陸企的 招手,但有本事割捨這個十三億人口的巨大市場嗎? 挾技術 戰略兩大優勢,未必輸人雖然如同日月光營運長吳田玉所說,中國品牌如小米、華為的崛起,將讓歐、美、日廠商在半導體智財權與專利問題上有更多顧慮,這時具備半導體代工實力,卻沒有強勢品牌的台灣,戰略意義將更被凸顯,對晶圓代工和封測業是很好的機會。 又或者是從技術面來看,群聯董事長潘健成相信,台灣技術還是保有領先優勢。 也就是說,台灣在半導體產業中,其實仍掌握了一定的優勢,現在主導權不完全在中國企業手上。 但潘健成也說:「台灣會做的東西,不表示人家不會做,只是時間問題。」而有相同憂慮的,恐怕不只有他一人。 有購併大王之稱的中美晶集團董事長盧明光話說得很直接:「如果沒買到你技術,他(指中國企業)一樣在國際上也可以買,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再進一步從市場 面來看,「以電子資訊產品來說,中國是最大的市場和製造的地方,事實上避免不了到中國。」他認為,「紅色供應鏈我們避免不了,就更要走進去。」既然今天市 場在中國,技術被追趕也是遲早的事,潘健成不禁要問:「為什麼不趕快自己先去做?」不可否認,或許中國廠商會因此學習台廠技術,但他是這麼看的:「如果師 父教會徒弟,被徒弟幹掉,師父自己也要認啦。」他認為如果真的因此被超越,該檢討的應該是自己。 與其執著在這個點上,「公平競爭」才是他更在乎的事情。他一再強調:「我們不怕你競爭,我們怕的是不公平競爭。」盧明光的看法相同,他認為之所以有所謂的紅色供應鏈威脅,不外乎是因為中國政府對中國企業有很大的獎勵,形成競爭上的不公平。 對陸企有條件開放,換取公平競爭如果和陸企合作可以取得台商在中國更好的競爭條件,「我覺得這就沒什麼好擔心的。」事實上,潘健成認為,過往台商獨資到中 國,真正利益其實留在台灣,「那他怎麼可能不偷(你的技術)?」但若是今天陸資也持有台廠的股份,兩邊的利益被綑綁在一起,「你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受到 不公平待遇,他是會站出來幫你的!」當然,以開放換取公平競爭與市場空間,固然是求生存的必要,但還是有不能不退讓的底線。 工研院知識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杜紫宸認為,台灣要選擇自己壯大,或是加入對方,其實不必有什麼原則,「不要認為中國就是我們的敵人。」但他也說,無論如何,第一層次都要考量這件事會不會對國安造成威脅。舉例來說,中華電信和台灣銀行這樣的公司,就勢必不能接受陸資,但力成和聯發科在他看來,就不屬於有國安風險的類型。 而另一層次,則是要考量台灣的產業會不會受到損害。如杜紫宸就強調,投資一定要拿資金或技術進來,「老股轉換我一個都不贊成。」因為這樣得到利益的只會是少數股東,對產業卻沒有好處。 還有最後必須思考的是:「員工會不會受到影響?」就這點來說,盧明光認為,政府若是擔心,大可以在規範中要求投資對象必須擴大在台投資。 而在這三點之外,盧明光認為,台灣看待中國公司,其實應該和美國、歐洲等其他外資沒有不同,不論是台廠去購併,還是別人來併台廠,都必須把握「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和「擴大市占率」這幾大方向,而最終追求的不外乎就是繼續獲利和成長,讓員工、股東和顧客都能受惠。
撰文 / 何佩珊 |
中國最大社群網站百度「李毅吧」(帝吧)發起對「台獨」浩大的網路攻擊,嚴格管控網路與言論的中共,何以會放行這次「翻牆」行為?「帝吧」來得快,去得更快,作為一樁「現代奇觀」,「帝吧出征」又有什麼意義? 一月二十日星期三,台灣與中國的百姓度過了一個尋常日子;然而在網路世界,從這晚開始卻連著幾天波瀾四起。中國百度貼吧霸主「李毅吧」,又稱「帝吧」,擁有超過兩千一百萬「關注使用者」,帖子數超過八億,發起了「帝吧出征」,攻擊他們眼中的「台獨媒體」:《蘋果日報》、《三立電視》以及新科總統蔡英文的Facebook。 二十日凌晨兩點,新浪微博網友「趙日天233號」發布了一條留言:「今晚七點出征fb和對岸台獨同志進行友好交談」,隨後帝吧開始組織。 晚間七點左右,帝吧發動進攻,成千上萬中國網軍在鍵盤上敲出「帝吧出征,寸草不生」的口號,翻過中國網牆,以紅軍出征之姿穿出防線,運用該論壇善用的「爆吧」人海戰術,對口中的「台獨」媒體發起了總攻擊。 「反台獨不反台灣人民」 六路縱隊分工明確 「帝吧」遠征,內部分工明確,「情報」、「組織」、「宣傳」、「裝備」、「對外交流」及「戰場清理」,各項任務分門別類,六路縱隊組織嚴密,組織中還有人幾乎是「專職」負責為「言論過激」的中國網友道歉。 中國網軍也利用通訊軟體QQ開設群組,強調「文明用語,不發黃圖,反台獨不反台灣人民」的紀律,於是,中國土產「表情包」、各種美食照片、愛國打油詩如洪水般湧入臉書,接連三天,臉書如同中國網友的狂歡節慶,熱鬧非凡。 「帝吧出征」這事肯定會載入史冊,與其把它視為一次「戰役」,不如將之看成一次網路時代的奇觀,混雜了社會學、政治學、後現代現象以及民族主義、英雄崇拜的畸形衍生物。 作為一次「集體翻牆」宣揚「牆內思想」的行為,「帝吧出征」實在充滿反諷意味;作為一次官方默許的「網路示威」,中國政府先「支持」,後「喊停」,控管與預料之外的失控讓「帝吧出征」更加耐人尋味;而作為網友自發性(或網友自認是自發性的)集體行動,充滿誤解與謬誤、嚴密的行動策略與幼稚的「爆吧」行為,「帝吧出征」更是一場戲謔、無深度、表演性質的狂歡慶典。 總而言之,「帝吧出征」整件事,就是一齣嚴肅的鬧劇,可以提供學術界一個相當新鮮的樣本。 首先,在中國獨特的政治環境下,網路世界有一道眾所皆知的「防火長城」:中國網絡防火牆,用以干擾、阻斷傳輸內容,過濾中國官方對境外涉及敏感內容的網站、IP地址、關鍵詞及網址。二○○九年,臉書和推特相繼被封,「網路長城」威名更盛,中國網友若要接觸牆外資訊,只能尋求VPN(虛擬私人網路),「翻牆」接觸外界資訊。 讚許轉禁令 官方急轉彎 憤青莫名「凱旋」 去年開始,中國政府更大力掃蕩VPN,並計畫通過《網路安全法》,進一步箝制中國網路上的言論自由,原本就存在的「網特」(網路警察、網路特工),俗稱「五毛黨(每發一文可獲官方提供人民幣五毛錢)」,對於刪除、審查違禁言論,也是不遺餘力。 不僅如此,BBC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牆」還轉守為攻,攻擊全球網站,運用洪水般的流量衝擊美國網站。 這就奇怪了!「帝吧出征」人數當然沒有號稱的兩千萬那麼多,但中國網友敲鑼打鼓地組織行進,堂而皇之地集體翻牆,中共當局難道都能當作無所謂? 中共當然知道「帝吧」的行動;二十日六點五十分,「共青團」即在微博上發布了毛澤東的七律〈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說明了官方默許「翻牆遠征」的態度。 接著,中國官方報紙《人民日報》發布文章〈戰旗美如畫〉,將「兩千萬熱血青年」的壯舉視為一場堂皇的鬥爭,《人民日報》旗下的《環球日報》也評價:「這場九○後年輕人為主題的活動,帶來了激情,引發了爭議,也激發了思索。」認為這群青年:「對中國經濟水平和國家地位自豪」,「共青團」二十二日也公開在微博盛讚這群公然「翻牆」的憤青,「可以看到中國迎來自信的一代!」、「邁著闊步,天馬行空地自由揮灑」。 官方、民間似乎連成一氣,中國大部分輿論也很快「政治正確」地將「帝吧出征」視為一次愛國主義的勝利。 有趣的是,「帝吧」出征沒兩天,二十二日,中宣部和網信辦就緊急下發「媒體禁令」;二十四日,中宣部再發內部通知喊停。據《中國數字時代》上公布的「真理部」(中共言論出版審查機構的總稱)訊息,中共開始要求:「特別要注意藉此事攻擊國家制度、兩岸關係等網友負面評論的刪除,同時也要留意並制止『翻牆』等有害技術信息的傳播。」據傳,海外網友製作的一張「反台獨,上街頭」的海報,是官方態度急轉的關鍵。這張「以毒攻毒」的海報,號召「一月二十四日愛國青年齊上街!」這顯然觸碰到中國敏感神經;網路上要打要鬧是小事,但「上街頭」還是大忌,踩著了中共的底線。 一下子,「帝吧出征」瞬間冷卻,「帝吧」網友使用的VPN也掛的掛、壞的壞。說到底,「帝吧出征」對於中共來說,終究是樁失控的麻煩,天真的「帝吧」網友,也莫名其妙地「凱旋歸國」。 蔡正元是蔡英文之弟? 用力刷屏 奈何搞錯標靶 「帝吧」是什麼? 帝吧原是粉絲為中國足球員李毅成立的網路論壇,創建於二○○四年,李毅綽號「大帝」,該論壇因此被稱為「帝吧」。 它原本只是一個普通的運動社群,但自○五年起,用戶因李毅極具爭議性、話題性的言論激增,運動社群也發生質變,逐漸成為訊息、參與者身分更複雜綜合性網路社群,最後「帝吧」內的帖子,大部分和李毅關係不大,男歡女愛的文章也成為「帝吧」主流。 靠著自嘲、反諷,「帝吧」逐漸成為一個很有認同感的社群,由於人數眾多,當「帝吧」一致對外,「爆吧」即為其慣用手段。 「爆吧」,意指靠優勢人力,對目標進行干擾性或破壞性的刷屏行為,不間斷地發表「表情包」或無意義貼文,癱瘓對方。 「帝吧」內部有強大的凝聚力,只要風向對,就能全盤接受,不然就一概拒絕,因此,政治的暗示與風向也特別容易驅動這群巨大的力量。 過去「帝吧」的「爆吧史」,以「民粹」或「民族主義」意識為主的行動不在少數。台灣歌手楊丞琳○七年錯答抗日戰爭十一年,知道答案後又回:「才八年!」瞬間點燃網友怒火,「帝吧」結合「李宇春吧」等勢力,占領「楊丞琳吧」,網站立即淪陷。韓團東方神起成員推打中國孕婦,也燃起網友激憤,以「爆吧」報復,「帝吧」過去戰績輝煌。 不過由於臉書與「百度貼吧」不同,留言也不會影響介面,更不會刷掉原本社群上的言論,中國網友「爆吧」之舉顯然無用。最後就只剩下一堆「表情包」,或是從《中學語文課本》、《中學政治課本》上抄來的八股課文。中國網友更不時被台灣網友離間,以為蔡正元是蔡英文弟弟;邱毅是邱義仁弟弟,完全搞錯標靶。 於是「帝吧出征」,台獨勢力並沒有「寸草不生」,台灣網友還戲稱「帝吧出征,笑到往生」,雖然酸味十足,但也不無道理。 狂熱被譏彷如北韓 「牆外」經驗引觸反思 然而就算檯面上「帝吧出征」看起來有點蠢,這還是為許多從未「翻牆」的中國網友提供了一個新視野,「群眾」看起來笨,那些出征的個體卻很有思考能力。 幾天前,記者和一位中國網友搭上線,聊了不少話,他開宗明義說:「我是中共黨員。」記者就也直接承認自己的身分,但這完全沒影響到我們溝通。他很感慨地告訴我:「原來台灣人看我們,和我們看北韓一樣。」牆外之物,不見得全對,但他慶幸自己能有機會觸觸碰碰,「政治問題不可以狂熱,也不可以無知!」我想,他說這句話時,眼神一定非常堅定。 帝吧出征 時程紀事 1/20 「周子渝事件」與「蔡英文當選總統」,促使「帝吧」網友湧入《蘋果日報》、《三立》等網站,大量留言。 1/21 中國媒體《人民日報》、《環球日報》等盛讚「帝吧」行動。 1/22 共青團讚許「帝吧」行動,稍晚下發「媒體禁令」,開始限制「帝吧」翻牆言論。 1/24 中宣部內部喊停。 撰文 / 陳亭均 |
上周,新三板最惹人註目的股票莫過於剛剛掛牌的神州優車(838006.OC)。神州優車是神州專車的運營主體,掛牌第一周估值就漲到450億元,排名新三板市場第二。
盡管神州專車去年虧損37億元並預計今年繼續虧損,但是仍然受到投資者追捧,交投活躍度排名領先,股價盤中最高觸及60元,比其最近一輪定增機構成本價溢價22%。神州優車的市場表現給其他拆VIE架構的回歸企業打開了想象空間。
神州專車掛牌後,服飾電商韓都衣舍宣布拿到掛牌函,新東方旗下在線教育網站新東方在線也向全國股轉系統遞交了掛牌申請。市場人士預計,在借殼監管收緊的背景下,會有更多的拆VIE企業選擇登陸新三板,將對新三板低迷的流動性有所改善。
神州專車殺入市值第二
上周,神州優車剛剛掛牌就受到投資者追捧。在三板做市指數連續17天下跌的背景下,神州優車股價從51元漲至59元,總市值達到450億元,排名新三板全市場第二,僅次於仍在停牌的九鼎集團(430719.OC)。
受到交通部《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明確“網約車”合法地位的利好,周五,神州優車成交3376萬元,成交金額排名新三板全市場第二位,換手率接近在香港上市的神州租車(0699.HK),做市轉讓盤中最高觸及60元。
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長朱為繹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從做市報價看,買一和賣一之間差價僅為1%,幾乎每分鐘都有成交。從成交金額和漲幅來看,神州優車得到投資者的追捧,做市商更願意做市,進而吸引更多投資者,形成良性循環。”
盡管神州專車業務去年虧損達到37.2億元,並入掛牌公司後預計今年仍將虧損15億元,但是,其作為國內“共享經濟第一股”,市場仍然給出超過400億元的估值,令神州優車位居新三板市值排行榜第二。
不過,這距離市場曾預期掛牌後千億元估值仍有差距。一位資深新三板投資者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新三板市場十分低迷,還沒有掛牌即達到千億市值的先例,而神州優車屬於重資產互聯網企業,在資本市場還找不到對標公司,共享經濟模式能否實現還要看後續表現。
事實上,神州優車在新三板二級市場的價格距離掛牌前最近一輪私募定增價並不算太遠。今年5月,神州優車向17家機構投資者發行融資19.2億元,發行價格為48.8元,而7月22日神州優車掛牌當天收盤價55元僅比機構成本溢價12%。
值得一提的是,神州優車在股改後共完成3次定增,總共募集了56.3億元。在今年3月的首輪定增中,神州優車向包括6家做市商、阿里巴巴(中國)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等機構投資者定向募集36.8億元,定增價格為41.6元。阿里巴巴隨後將股份轉讓給雲峰美元基金(Yunfeng SZ Investment)和雲嶺投資,以41.6元的成本計算,浮動收益率已經達到43%。
一家專註中後期的投資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拆VIE的回歸企業並不缺乏投資者,但是登陸A股市場需要考核財務指標和排隊IPO,因此會選擇先在新三板獲得公開的估值,再進行下一步資本運作。
據媒體報道,目前占有專車市場份額最多的滴滴出行今年4月的融資中估值在250億美元左右,另一家專車品牌易到用車則在去年10月公布的融資中估值10億美元左右。此前,易到用車CEO周航曾公開表示,易到將拆除VIE結構,準備啟動國內上市計劃。
拆VIE掛新三板成潮流
神州優車在新三板上順利掛牌,以及在二級市場的活躍交易也為其他包括回歸中概股在內的拆VIE架構企業帶來了想象空間。
此前,雖然有不少拆VIE公司在新三板掛牌,但在二級市場表現表現平平。去年11月掛牌新三板的婚戀網站百合網(834214.OC)雖然估值達43.5億元,但是7月以來只有6萬元成交。另一家拆VIE公司藥妝電商知我科技(836435.OC)盡管進入了創新層,但是沒有發生過交易,轉讓方式仍為協議轉讓。
朱為繹對記者表示,“神州優車掛牌時間跨度僅3個月,比登陸港股和美股所花時間少,也遠遠少於A股長達三年左右的上市時間,這將有利於吸引更多優質的中概股前來新三板掛牌。”他表示,如果新三板投資者門檻適當降低,神州優車成交量將會顯著提升。
7月29日,韓都衣舍電商集團公布已經收到新三板市場掛牌同意函,完成相關手續,將以韓都電商(838711.OC)的簡稱擇日掛牌,以“互聯網服飾第一股”登陸新三板。公司公開轉讓說明書顯示,公司2014年和2015年凈利潤分別為-3755萬元和3320萬元。
7月27日,股轉公司披露了新東方在線公開轉讓說明書,新東方在線是美國上市公司新東方(EDU)旗下的在線教育網站,其申請掛牌進度由此進入公眾視野。根據公開轉讓說明書,新東方集團持有新東方在線68%的股份,今年2月,公司以約26億元的估值獲得騰訊旗下機構3.2億元投資,公司同時宣布將在國內上市。
由於境內外資本市場估值懸殊,在分眾傳媒(002027.OC)、暴風集團(300431.OC)等公司的示範效應下,去年以來有40多家中概股啟動回歸計劃,不過,今年戰興板暫停和借殼監管新規的實施,給拆VIE公司回國上市的道路帶來波折。許多中概股的私有化基金期限較短,資金成本較高,如果不及時進入資本市場,基金退出將面臨壓力。
朱為繹對記者表示,神州優車的掛牌打開了新三板市場的發展空間,如果京東、奇虎360等高科技中概股未來能登陸新三板,將會增加新三板上的優質成長股,吸引新增資金入場,改善新三板成交低迷的現狀。
前述資深新三板投資者則認為,奇虎360等知名中概股暫時掛牌新三板或者分拆登陸新三板的可能性較大,這樣會迫使其他一心回歸A股的中概股公司放棄借殼的希望。但是,新三板的財富效應和流動性與A股還相差很遠,對於體量和社會影響力較大的回歸公司,監管者仍有可能網開一面。
很難把影星舒淇,和眼前的景象連在一起。 苗栗苑裡,一座媽祖廟底下,幾尊三太子、大型神偶放在角落,社區讀經班桌子旁邊,九位四十到七十歲的阿姨、阿嬤坐在草蓆上。 她們一邊討論菜價,雙手從未停過,一根根三角柱狀的藺草在她們一拉一扯之間,「嗒、嗒、嗒」的上下交疊,編織成售價六千元的帽子、兩萬起跳的草蓆。」這是日本人要的啦!」六十五歲的吳彩卿,正在趕工日本客戶的訂單,日本人每一季拜訪一次,挑貨、下單數百件。 同一雙手也接過倫敦來的訂單。台灣旅英設計師陳劭彥,就是靠兩位六、七十歲阿嬤,編出舒淇身上的晚禮服,「我要穿它去金馬獎走紅毯,一定被選為紅毯第一美!」舒淇穿上後興奮的說。 以媽祖廟為基地,苑裡山腳社區的藺車手工藝已經走進日、中、韓、泰還有德國,不只有帽子、草蓆,她們的作品已經拿下無印良品設計獎,攻入日本通路、台南林百貨,甚至有法國精品品牌下單,要訂作茶蓆。 阿姨、阿嬤們從大廟底下走向世界,關鍵,是現年僅二十八歲廖怡雅。 藺編帽曾一年出口一千五百萬頂卻因費時費工,沒落為「吐血草」 「我都覺得是阿嬤帶我走向世界的,沒有她們我做不到,」工業設計背景出身,一身文青打扮,稻田之中廖怡雅顯得突兀,不時有長輩勸她回去台南、去都市找頭路,她卻在村子裡待了七年。就是這七年,藺草從瀕臨消失,到接單不及。 當時,大學三年級的廖怡雅定進社區,看到的是四個阿嬤,靠著來進香的遊覽車多少買一點、以件計酬的過活,一頂手編兩、三天的草帽賣四百元,還被嫌貴。遊客分不清楚手編藺草的價值,只想殺價。 「以前一張草蓆全家就可以過一個好年了,」吳彩卿說,三角藺草只有苑裡能夠健康生長,因為韌性足、不怕太陽曬、有草香,一張草蓆可做為嫁妝,用個三、四十年沒問題。在日治時代,藺草更是台灣第三大出口品,光是帽子每年就出口超過一千五百萬頂。 但在當時「中」日斷交,加上塑膠製品、東南亞廉價草編影響,價格崩盤,從此被叫作「吐血草」。除了價格低,從收割、曬乾、整理,都必須仰賴人工,小心呵護,光曬就要曬十幾天。 當阿嬤遇上設計系的她將消失的技藝,化作都市沒有的機會 獨一無二的工藝,跟著吐血草之名幾乎從苑裡絕跡,整條街二、三十家帽蓆行,如今一隻手數得完。上百位手編師傅有的去工廠、有的接家庭代工,跟著台灣經濟發展曲線漂流,她們的下一代,也被警告別留在鄉村,因為這裡沒有希望。 而當工廠外移,年歲老去,身懷半世紀技藝的阿姨、阿嬤們,只能靠洗碗、端盤、賣菜過生活。四個阿姨和台灣藺草學會理事長葉文輝,跟廟裡借了個地方,苦苦的編,即使丈夫失業、兩個小孩讀大學,阿姨們繼續編,「她們不知道怎麼辦,只知道連她們都放棄的話,全部都沒了,」廖怡雅回憶。 幾乎是一個在台灣各角落都可能看見的故事,老技藝隨著鄉村老去,在學設計的她眼中,卻是個在都市中看不見的機會。 從國科會一年研究案開始,她發現除了沒有訂單、沒有通路,藺草產業的根,仍然在。 過去近三個世紀,小鎮裡從種植、收割批發、編製代工、販售等,生產鏈相當的完整,只是隨著售價被壓低,規模縮小了,手編師傅們雖然年歲增長,但都藏在家中,在台灣藺草學會的努力下,社群才開始找回來。「要找她們回來編不難,但不能只是放在文物館裡的文化,重點是產業。」葉文輝說。 跟阿姨們感情好、理解藺草又懂設計的廖怡雅,成為最好的人選。 年輕的她,沒錢、沒資源,怎麼把市場找回來? 她導入「現代化」設計 編法異於傳統,阿嬤從打槍變相挺 先從外部社群開始,她試著把活水引進社區,邀請年輕設計師、學生駐村,用設計比賽方武,讓創作者了解藺草,加進自己的設計。手機袋、書籤、側背包,年輕創作者依照自身的生活習慣,把藺草「現代化」,她就像找了外部的研發部門一樣,替社區開了模,但從平面的草蓆到一體成型的名片夾、筆記本,阿嬤怎麼看? 「那些設計師都太理想了啦,」吳彩卿說,一開始,被打槍的設計遠比實現的多。 廖怡雅自己就是最慘痛的例子。從做研究開始,她最常聽到的是「妳又來幹什麼?」但她沒洩氣。從學校來社區十幾次,自己也試著學藺草編織,才理解,以前習慣做草蓆的阿姨,每一點曲線都需要動腦筋,對五十歲以上的阿姨們來說都是麻煩。 身為長女的廖怡雅從小被祖母帶大,連哄帶騙的每天纏著阿姨,「妳最厲害了啦!只有妳可以幫我做到!」阿姨們雖然嘴上說不,但心裡蠢蠢欲動,也想證明自己會的,絕不只是草蓆。 熟悉台灣手工藝的唐草設計品牌總監陳國政說,要讓傳統工藝活下去,必須先切入現代生活,廖怡雅用時間換取信任,成為橋樑,讓外部的設計社群得以接上傳統藺草,這股設計能量也像活水一樣,讓產業留下的根,再度發芽:水壺袋、家具、長板凳、甚至棒球帽,都是設計師為藺草找到的出路。 她不只伴著阿姨們試新設計,還從外面找來支援。 超過七十歲的劉彩雲人稱大姐,是苑裡最資深的手編師傅,這一天她的身分卻是學生。 阿姨、阿嬤們就跟小學生準備考試一樣緊張,今天學的是編織。從講義開始讀,然後跟著老師一步一步繞線、打結,劉彩雲老花眼鏡掛在鼻樑,跟桌子對面相差近五十歲的廖怡雅一起從頭學起,不時叨念「一項歸一項啦(指隔行如隔山)!」同時打量旁邊進度。「喔,大家都不服輸喔!」看著五十到七十歲的阿姨同學們,編織老師打趣的說。 她著手「異材質」創作突破純藺草高價限制,擴大客群 不只是編織,皮革、木雕、拼布等,她邀請各種手工藝老師來幫阿姨們上課,阿姨們一樣從抗拒開始,「最後是老師都走不了啊,她們纏著老師一直問問題,」廖怡雅笑說。 學異材質創作,不只是因為要創新,還是因為產品採用全藺草手編,有費時、高價的限制。一張約一坪大的草蓆,需要一個月,而若要做筆記本,「沒用過藺草的,怎麼叫他們花一千多塊買一本筆記本?」她分析,結合異材質不只加快產品製作,多用途、擴張價格帶,都是為了擴大客群。 她開發「客製化」產品男帽銷到日本,一頂賣六千元 引入外部社群、開發多元商品、團隊訓練之後,她就能帶不同商品走進通路。藺草的手作特性,雖然讓她們量產規模有限,但卻有了客製化的可能。 在台南林百貨以年輕人所需的書籤、包包、手機袋為主,但賣到日本的則是一頂六干元的男帽、衣櫃裡的置物盒,甚王室內拖鞋。 以舒淇的禮服為例,人在倫敦的陳劭彥雖然來到苗栗測試質料,但前期溝通設計的一個月,加上製作期一個月,若沒有廖怡雅在設計圖與現場手編隨時調整,即使工藝師技術再強,可能也無法理解設計師的需求。 一群搶救在地文化的長輩,加上剛畢業的她,花了三年,在沒有工廠、辦公室、資金的情況下,透過設計比賽、政府補助案,成功讓藺草以不同面貌出現在市場上,國內外設計社群開始認識苗栗鄉村的她們,甚至德國手工藝展、日本千葉大學也捎來邀請。 阿嬤出國參展秀手藝「日本人嚇一跳,台灣還有藺編!」 七十歲的阿嬤第一次出國,把從小貼補家用的手編藺草,帶到國際展覽上編織,幾乎是不用思考的動作了,卻看的外國人驚呼連連,德國人直接給阿嬤大擁抱。 從十三歲就做日本的生意,過了六十歲才真正去到日本,吳彩卿第一次知道自己的價值。過去都用女工看待自己,直到出了國,才相信廖怡雅說的話,「我們是工藝師啦,就很驕傲啊,日本人都嚇一跳,原來在台灣還找得到(藺編)!」吳彩卿靦腆的說。 在鄉村扶持產業,七十七年次的廖怡雅靠的是申請政府各種補助案,白天陪阿姨、晚上處理文件、週末跑市集,她跟時間賽跑,政府的短期補助消失之前,要讓產品銷售追上開銷。 阿嬤年歲已大,藺草產業即使再次發芽,隨時可能會再凋零。她不斷參加設計比賽,假日盡可能的擺攤,台灣各處都見得到她帶著阿嬤去參加活動的身影。 從產品回溯產地友善農法種藺草,目標取得材質認證 除了知名度,還要墊高門檻。她展開人才培訓,從國小開班到訓練當地的新住民,她們還用友善農法種植三角藺車,一步步記錄土質、氣候、微生物與藺草生長的關係,希望將種植過程標準化,同時改善當地生態,最終取得材質認證,讓苑裡藺草從種植到技藝都成為世界唯一。 她用七年時間,讓這群藺草阿嬤創造五百五十萬營收,原本阿嬤每月收入不到四千元,擴增為月薪兩到三萬元,有八人正職。 但是,人情與長輩是青年的最大支持,也可能是挑戰。 例如,長輩的朋友發來茶葉罐套訂單,兩天製期只賣五百元,賣一個賠一個,卻因為人情,推掉了國際精品品牌遞來的合作案。 又例如,砸錢做品牌設計、行銷,對於習慣仰賴政府資源的地方來說,被視為冒險。 提到不如意,為阿姨們放棄成大工業設計博士班的廖怡雅,沒有太多怨言,只想著如何跟時間賽跑。藺草學會正在跟村民籌資,準備成立公司,但公司的走向、未來的投資、組織架構都還沒討論,她一邊處理訂單、外部合作,還得按捺阿姨們對未來徬徨的心情。「我想過,最糟就是自己出去開工作室,去幫阿姨們接單回來做。」她說。 大廟下的工作空間已新進了四個年輕人,阿姨們的生產都上軌道,苑裡的藺草田越種越多,並非當地人的她,卻逆轉當地文化逝去的悲歌,也為自己搭起一個舞台。 「她們有世界唯一的技術、價值那 高的東西,卻去端盤子、洗碗’然後藺草(產業)就不見了’這怎麼可以發生?」 廖怡雅×藺編阿嬤 年齡:28歲 經歷:聯合大學講師 現職:台灣藺草學會專案經理 成績單: 去年創造550萬營業額,阿嬤收入為過去5倍 打開日本、台灣文創精品百貨通路,參展超過5國 他山之石 日本奈良×麻織300年品牌中川政七,傳統麻織結合現代設計,變身潮牌,14家店面營收逾10億元。 文·劉致昕 | ||
第一代農民工曾經經歷的拋妻離子、親人相隔式的人口流動模式正在悄悄改變。
國家衛生計生委19日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下稱《報告》)顯示,流動人口的家庭化趨勢開始凸顯。全國2.47億流動遷移人口中,越來越多的是舉家流動。攜帶老人流動的家庭也明顯增加,流動老年人口總量已經接近1800萬人。
舉家流動增加
《報告》稱,“十二五”時期,舉家外出農民工占全部農民工的比例持續快速提高。國家衛計委的動態監測數據顯示,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是夫妻雙方一起流動,與配偶、子女共同流動的約占60%,越來越多的流動家庭開始攜帶老人流動。
根據統計,2015年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規模為2.61人,與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規模增加了0.11人。超過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
《報告》預測,未來新生代和40歲以上流動人口占比持續提高,流動老人和流動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需求日趨複雜;人口流動整體趨於穩定化、家庭化。
“人口流動的特點首先是青壯年獨立流出,接著是夫妻兩人流出,然後趕緊把孩子接過來,最後就是整個家搬進來,全世界都是這樣的規律。中國人口遷移流動已經進入以家庭化遷移為主要特征的階段。”衛計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說。
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到流動大軍里。據統計,2015年流動老人的總量已經達到近1800萬人,占流動人口的7.2%。流動老人的年齡中位數為64歲,其中約有八成低於70歲。
《報告》顯示,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是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為與子女團聚或異地養老的比例為25%,23%的老人是因務工經商而流動。
老年流動人口的增加直接導致了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的增加。2015年,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為29.3歲,比2013年增加了1.4歲,老化速度快於全國人口。
公共服務亟需加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學者段成榮分析,流動人口的家庭化程度提高,減少了流動人口家庭內部長期分離的現象,有利於減少留守兒童、彌補親情缺失現象。這同時也給人口流入地的流動人口公共服務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就是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根據六普數據,2010年中國的流動兒童數量已經達到2880萬人。越來越多的流動兒童生在城市,長在城市,但很難在城市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報告》稱,目前仍有2.94%的適齡流動兒童沒有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低齡流動兒童入學晚的問題也比較普遍。大齡流動兒童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偏低而且存在教育延遲現象,特別是跨省流動的高中在校流動兒童還面臨著異地高考問題。根據估算,我國每年有異地高考需求的流動青少年達18.7萬人。
老年流動人口的增加也要求流入地在適老服務上有所加強。據段成榮介紹,過去流動人口以青壯年為主,對流動人口的服務也主要集中於就業、社保、教育等方面,對老人的針對性服務不足。下一步各地有必要在老年流動人口的服務上加大關註和投入。
《報告》還分析了未來5到15年人口流動遷移態勢及相關影響,認為人口流動遷移規模(包括落戶城鎮的人口)仍將持續增加,但增速放緩,波動性增強;東南沿海仍是跨省流動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部和西部地區省內流動農民工比例將不斷增加。
步入年末,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加入到賣房大軍中來。《證券日報》統計後發現,僅本周以來,便有4家公司發布了出售房產的公告,其中也包括部分業績表現尚可的企業。
上市房企加入“二手房”買賣大軍
11月22日晚,天宸股份發布公告稱,為盤活公司資產,提高資產運營效率,公司將位於上海市虹口區虬江支路180弄玫瑰廣場的一套建築面積為111.17平方米的商品房出售,轉讓價格為900.48萬元。經初步測算,預計此次交易將會產生440.55萬元的收益。
據悉,該房產原值為330.38萬元,已提折舊76.65萬元,賬面凈值253.73萬元,按900.48萬元的出售價格計算,單價高達8.1萬元/平方米。
不過,相比於不少賣房保殼的公司,天宸股份的業績表現並不算差,同時其本身也是一家房地產開發商。根據天宸股份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718萬元,同比增長5.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12萬元,同比下降21.35%。
值得註意的是,劉益謙旗下的國華人壽在今年10月份第四次舉牌天宸股份,持股比例達到20%。不過,在回複上交所的《問詢函》時,國華人壽表示,雖然其擬於第四次後12個月內繼續擇機增持公司股份,但截至目前無意通過股份增持獲得天宸股份的實際控制權,也無意參與上市公司的經營管理。
據悉,天宸股份當前的控股股東上海仲盛虹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公司股份占總股本29.17%。
同日,仰帆控股也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關於委托武漢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代理轉讓公司位於武漢市亞洲貿易廣場22層B室房產的議案》。上述房產建築面積1472.6平方米,采用市場法,評估賬面價值370.87萬元,評估價值1327.7萬元,增值956.83萬元,增值率258%。上述房產按照評估價值為轉讓低價公開拍賣;如第一次拍賣不成功,公司同意按照評估價值下浮10%為轉讓低價進行二次拍賣。
年末A股公司紮堆賣房
而前一天,S前鋒和柳工也分別公告了房產出售事宜。
柳工的公告顯示,公司為盤活閑置資產,提高資產使用效率,將位於上海市寶山路450弄2號201室和202室的房產以615萬元出售給威聯地產。經公司財務初步測算,預計凈收益約為313.83萬元人民幣,約占2015年度經審計凈利潤2131.28萬元的14.73%。
公告顯示,公司董事會於2010年4月16日召開的第六屆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國內營銷事業部房產出售的議案》,其中包括上海辦事處的上述房產。由於該辦事處一直到2016年初公司國內營銷組織機構調整後才撤銷,因此上述房產因持續使用延遲出售。
據悉,作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家上市的公司,這家目前總資產超過200億元、擁有近萬名員工的國企,近幾年的凈利潤卻連續大幅下滑。2013年—2015年的凈利潤分別為3.32億元、1.93億元、0.21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潤更是降至500萬元,尚不及出售的上海兩處房產的價值。
同時,S前鋒公告稱,公司於2016年11月18日與自然人賈一多簽署了《北京存量房屋買賣合同》及相關補充協議,公司將位於北京朝陽區亮馬橋路46號北京福景苑712號公寓、建築面積合計為178.78平方米的房產出售給賈一多。公司聘請的北京中天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對該房產進行了評估,評估值為975.94萬元。經雙方協商同意,轉讓價格為985萬元。經財務部門初步測算,出售上述房產完成過戶後,公司將獲得收益200萬元左右。
而根據S前鋒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凈虧損624.34萬元,上年同期虧損877.8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