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舉家流動“增加,1800萬老人加入流動大軍

第一代農民工曾經經歷的拋妻離子、親人相隔式的人口流動模式正在悄悄改變。
國家衛生計生委19日公布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下稱《報告》)顯示,流動人口的家庭化趨勢開始凸顯。全國2.47億流動遷移人口中,越來越多的是舉家流動。攜帶老人流動的家庭也明顯增加,流動老年人口總量已經接近1800萬人。

舉家流動增加

《報告》稱,“十二五”時期,舉家外出農民工占全部農民工的比例持續快速提高。國家衛計委的動態監測數據顯示,近九成的已婚新生代流動人口是夫妻雙方一起流動,與配偶、子女共同流動的約占60%,越來越多的流動家庭開始攜帶老人流動。

根據統計,2015年流動人口在流入地的家庭規模為2.61人,與2013年相比,流入人口家庭規模增加了0.11人。超過一半的家庭有3人及以上同城居住。

《報告》預測,未來新生代和40歲以上流動人口占比持續提高,流動老人和流動兒童的數量不斷增加,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需求日趨複雜;人口流動整體趨於穩定化、家庭化。

“人口流動的特點首先是青壯年獨立流出,接著是夫妻兩人流出,然後趕緊把孩子接過來,最後就是整個家搬進來,全世界都是這樣的規律。中國人口遷移流動已經進入以家庭化遷移為主要特征的階段。”衛計委流動人口司司長王謙說。

越來越多的老人加入到流動大軍里。據統計,2015年流動老人的總量已經達到近1800萬人,占流動人口的7.2%。流動老人的年齡中位數為64歲,其中約有八成低於70歲。

《報告》顯示,照顧晚輩、養老與就業是老人流動的三大原因。其中,照顧晚輩的比例高達43%,為與子女團聚或異地養老的比例為25%,23%的老人是因務工經商而流動。

老年流動人口的增加直接導致了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的增加。2015年,流動人口平均年齡為29.3歲,比2013年增加了1.4歲,老化速度快於全國人口。

公共服務亟需加強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學者段成榮分析,流動人口的家庭化程度提高,減少了流動人口家庭內部長期分離的現象,有利於減少留守兒童、彌補親情缺失現象。這同時也給人口流入地的流動人口公共服務提出新的要求。

首先就是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根據六普數據,2010年中國的流動兒童數量已經達到2880萬人。越來越多的流動兒童生在城市,長在城市,但很難在城市獲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

《報告》稱,目前仍有2.94%的適齡流動兒童沒有按照規定接受義務教育,低齡流動兒童入學晚的問題也比較普遍。大齡流動兒童接受高中教育的比例偏低而且存在教育延遲現象,特別是跨省流動的高中在校流動兒童還面臨著異地高考問題。根據估算,我國每年有異地高考需求的流動青少年達18.7萬人。

老年流動人口的增加也要求流入地在適老服務上有所加強。據段成榮介紹,過去流動人口以青壯年為主,對流動人口的服務也主要集中於就業、社保、教育等方面,對老人的針對性服務不足。下一步各地有必要在老年流動人口的服務上加大關註和投入。

《報告》還分析了未來5到15年人口流動遷移態勢及相關影響,認為人口流動遷移規模(包括落戶城鎮的人口)仍將持續增加,但增速放緩,波動性增強;東南沿海仍是跨省流動人口的主要目的地,中部和西部地區省內流動農民工比例將不斷增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7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