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基金定期定額投資的路上,許多人總在獲利的時候持續扣款;大跌時,卻耐不住內心煎熬,反而縮手停扣,因而錯過撿便宜的好時機。在大仁科技大學擔任行政人 員的劉俊德,透過筆記將歷史漲跌記錄下來,提醒自己堅忍續扣,每一次出場皆有穩定的正報酬。 撰文‧何珮郁 翻開劉俊德的每本基金投資筆記,工整而清晰的字跡,詳細記錄著十一年來,投資每檔基金的資料。藍色字多半寫的是每月淨值、報酬率的變化,以及他對大盤指數 的觀察;紅色字則寫下投資過程中,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再加上自己的評論和感想。 每一次出場皆為正報酬 劉俊德的筆記裡,並沒有太多基金達人的投資心法,他寫的大多是自己的「心得感想」。然而,就是透過回顧筆記上的「心得感想」,讓劉俊德在經歷每一次的空頭 時,更能用「平常心」看待慘不忍睹的負報酬,不隨市場追高殺低,讓十一年來的定期定額投資成果,每一次出場都是正報酬,且年化報酬率皆有八%以上的穩定水 準。從剛開始只投資五千元,到現在每月至少扣三萬元,穩紮穩打的模式,讓他和太太約每兩年就能存下近百萬元。 「剛開始投資基金時,我只是把投資的心得,記在投信公司寄來的交易確認書上而已。」二○○○年,劉俊德開始定期定額投資台股基金,隔年就不幸遇上美國九一 一事件,他的基金報酬率一路慘跌到負四一%。莫可奈何的他,在當時的筆記上寫下自己的心情:「完蛋了,沒救了!」雖然心情亂糟糟,但不甘心的他還是抱著放 手一搏的心態,繼續每月扣款五千元。最後,在次年二月以一六.七一%的報酬率獲利贖回。 劉俊德回憶:「當時我就想,如果有幸再遇到負四○%的報酬率,我不只要續扣,一定還要加碼扣款!」後來,在○八年金融海嘯時,這個機會來了。雖然當時市場 風聲鶴唳,他也不禁開始猶豫著是否要先贖回或停扣,「但是,持之以恆的信心來自於經驗!」讓他下定決心從五千元加碼扣款到一萬元的關鍵,就在於他翻出過去 交易確認書上的筆記,其中一頁就提醒著自己:「低點來時,一定要把握機會加碼,未來的自己一定會感謝現在自己的決定。」果然,到了○九年底,該檔基金獲利 二成出場。「投資一定會遇到低潮的時刻,但是回顧過去的經驗可以加強自己的信心,明白有當初的堅持才能從虧損轉為獲利,現在的自己就不會那麼恐慌。」劉俊 德認為,筆記的功能,就是讓自己在猶豫徬徨時,發揮「提醒與檢討」的關鍵作用。「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記取教訓、一錯再錯!」而他筆記的重點,除了 寫下每個月扣款日的淨值,以及當天台股收盤指數和月KD值之外,若有重大事件發生,也一定會詳細記錄該事件帶來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剛開始投資一檔基金時,就寫下預定的報酬率,作為投資的紀律。」劉俊德建議投資人在剛起步時,不妨先設定一個較容易達成的目標,嚴 格遵守停利不停損的紀律,才能避免在波動中被震出場。 一次專注投資一檔基金 進一步觀察劉俊德的投資內容,他並不像一般人滿手基金,無論定期定額資金多寡,他一次只專注投資一檔基金;也因為曾做過營業員,對台股非常熟悉,因此只鎖 定台股基金。挑選基金時,他也有自己的一套篩選條件。 首先,該檔基金成立時間須五年以上,且該基金經理人操盤該檔基金也持續五年,「因為五年的時間,差不多剛好經過一次多空循環的考驗。」其次,才是按照五 年、三年、一年的報酬率,依次篩選出排名前三分之一的基金。 此外,他也從筆記中歸納發現,每一次從買進到贖回的循環大約是三十六個月,並且都有二成以上的穩定獲利。所以在每一次贖回後,他都會將資金再分成三十六等 分,繼續參與扣款。 在最近的筆記中,劉俊德則是寫下了「忍耐」和「等待」來提醒自己,儘管市場雜音不斷,劉俊德仍然抱持著他的投資原則:「如果大盤的月KD來到二十以下,基 金的報酬率又在負三成以上,我一定會啟動定期不定額加碼機制。」他說,透過多年的筆記歷程,讓他了解景氣循環本就有起有落,別妄想去預測指數漲跌,只要能 克服人性軟弱、把握時機出手,自然能輕鬆在「吃得下飯、睡得著覺」的境界中穩定獲利。 劉俊德 出生:1972年 現職:大仁科技大學行政人員經歷:證券營業員、百貨樓管學歷:大仁技術學院工業安全衛生系 投資經歷:11年 劉俊德的筆記心法 在開始投資一檔基金時,寫下基金詳細基本資料,投資該檔基金的理由、預設的報酬率,作為投資的紀律。 詳細記錄每月定期定額扣款淨值、大盤指數、月KD值、重大事件和心得。 在股市低點、猶豫徬徨時,複習筆記,讓歷史經驗告訴現在的自己,在低點時堅持扣款,等待市場的春天來臨。 劉俊德的投資心法 1. 挑選台股基金時,先篩選出基金經理人操盤該基金5年以上,再以5年、3年、1年績效依次選出排名前1/3。 2. 不熟的市場不介入,每次只專注定期定額一檔基金,預設獲利目標,停利不停損;總獲利20%或達年化報酬率8%就贖回,再將金額分拆成36等分,滾入每月資 金繼續扣款。 3. 基金報酬率跌至–30%~–40%之間,且大盤月KD值來到20以下,則啟動加碼扣款機制。 |
2012-01-04 AD
教授 L假期傳來電郵,回應左丁山電子書未必啱用,左丁山講嘅係電子教科書,與一般電子書唔同,當前時興下載電子書到 iPad、 Kindle,左丁山就仍然喜歡拎住本印刷文字本嚟讀。上星期知道牛津大學出版社為董橋社長慶祝七十歲生辰,特別出版一本《董橋七十》,淨係睇書本封面設 計之古雅,已經令人讚嘆,如此書本,係要用手把玩欣賞至啱嘅,下載落 iPad,已經失去一份優質情懷。
牛津大學出版社出書夠多,質料夠好,每年 為牛津大學帶來大量額外收益,雖則話財政獨立,但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等等英國公立大學飽受政府財困,連年削資之苦,要諗盡辦法捐錢,搵富豪捐款,搵校友回 饋,牛津大學出版社既是能生蛋的金鵝,牛津大學本部豈會放過,故此要出版社上繳,冇得走雞。做出版社賺錢不易,牛津做得耐,算係經驗好豐富,究其原因當與 質量好這塊金漆招牌有關。某日碰到一位消息人士,佢話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歡迎,甚至送埋錢去請牛津到當地出版教科書,只有一個城市唔高興,邊個呢?咪係我地 香港囉,特區政府教育局將啲教科書出版商當係壟斷商人,要亂棍打死。在偉大教育局官員心目中,包括牛津在內嘅書商都係唔應該賺錢嘅!
牛津大學呻窮,美國公立大學亦然。教授 L再傳嚟一篇報導,講美國最 top之州立大學(柏克萊、 UCLA、北卡羅連納、密芝根、維珍尼亞)備受公共財赤折磨,柏克萊校園現在只有一個除草工人,建築物天花漏水,教授唔夠枱頭電話用,字紙籮一個星期清一 次,電郵系統隨時「灣」,每班學生人數不斷增加,一啲受歡迎科目嘅候補學生人數與上課人數一樣咁多,搞到學生唔能夠修齊必需學分如期畢業。原因係乜?加州 政府嘅資助佔柏克萊營運預算嘅比例由 1991年嘅 47%下降至去年嘅 11%!州政府冇錢俾,柏克萊係惟有裁員加學費,搵私人募捐,增收國際學生,與非加州美國學生(學費貴三倍),但教授削減薪水,逐漸難與史丹頓哈佛競爭。 長此落去怎麼辦?高質素公共大學教育逐漸消失囉!香港有議員指責本地大學賺錢,唔該佢哋眼光睇遠啲。
2012-01-05 AD
本地大學為迎合社會之學歷需求,辦咗不少「自負盈虧」嘅文憑及非研究之碩士課程(碩士 MA多是上課,交功課,唔駛做研究嘅;哲學碩士 M. Phil就係教資會付款津貼之研究生課程),呢類自負盈虧文憑及碩士課程大受歡迎,因而各大學加加埋埋,賺咗唔少錢。賺錢條數好似好易計,學費收入減除宣 傳推廣成本,教師授課成本,課室租金,講義成本等等咪係囉。但仔細研究下,大學課室係教資會或政府撥款興建嘅,教師(教授)薪酬係公帑支付嘅,教授拿了薪 水,如何將佢嘅時間成本在學士課程、哲學碩士課程與碩士課程三方面劃分?大學招牌係收生保證,「招牌成本」( brand cost)又如何劃分?睇落都幾煩,各大學盤數要分拆得非常細緻,否則幾容易俾審計署將軍!
左丁山並非因此反對大學賺錢,大學冇錢嘅話,最終受害 者一定係學生與研究計劃。有議員質問大學賺錢係為乜,幾唔用腦,大學係非牟利機構,有校董會及廉署睇實,大學賺咗錢唔會入到私人口袋,留在大學做儲備,始 終都係用於教學與研究嘅啫,香港本地大學愈係多錢,香港愈係能夠吸引世界人材來港,建設未來香港。
柏克萊雖然呻窮呻到樹葉落,佢嘅每年預算仍然高 達二十三億美元(比幾年前已削減十億美元),相等於一百七十九億四千萬港元,比較香港八間公立院校之三年四百四十二億港元,一間柏克萊每年用錢多過香港八 間(中大、港大、科大、城大、理大、浸大、嶺大、教育學院)每年加埋。可以咁講,香港每間大學用錢相當克己,但國際排名有番咁上下,納稅人嘅大學投資回報 率相當高。
立法會議員(民主派與民建聯)唔知有乜動機,兩次在財委會否決政府之 2012-2015年大學撥款,教育局仲未識驚,但如果到咗五六月財委會仲唔撥款,各大學在新財政年度(七月一日開始)如何是好?議員要求政府承諾以後不 增加大學學費,係強人所難,香港嘅大學學費唔算貴,每年四萬二千五百元,比柏克萊之州內學生學費( in-state tuition)一萬二千一百九十二美元便低得多,已有多年未調整,好心啲尊貴議員唔好玩啦!
|
||||||
布萊恩‧法蘭克林(Bryan Franklin)從大學時期就開始投入音效設計事業,由於企業的草創和經營搞得他分身乏術,最終他並沒有完成學業。而今,有超過三百部劇情片在布萊恩的 工作室進行剪輯或混音,包括《神鬼戰士》、《末代武士》和《人工智慧》等片。 布萊恩從零開始,靠著白手起家,從未向投資人伸手要過一毛錢,最後,布萊恩在二○○○年把公司賣掉。布萊恩笑容滿面的說:「我用賣掉公司那筆錢,在舊金山 的九曲花街買了一間房子。」 到了二○○二年初,布萊恩已經是第三次以自創、獨資的方式開創出獲利事業。那時他正缺一名助理,因此他在分類廣告刊登了求才訊息。布萊恩告訴我:「我在二 十四個小時內,收到兩百封履歷。求職者大部分都是大學生,不過也有很多碩士生來應徵,其中有幾個是通過律師考試的法律博士、還有大約六位的企管碩士。我對 那位哈佛企管碩士感到很好奇,便把他列入候選人名單,他是我面試十多人當中的其中一人。」 「他穿著三件式西裝來我家,我和他談到以後要他負責輸入資料的網站,待遇是每小時十美元。他對這個網站的想法還停留在一九九九年的心態。我想他應該沒說 「上市」(IPO)這兩個字,但是我非常確定他在面試中有提到「流動性」(Liquidity)一詞。」 「我的反應是這樣的:『聽著,我要找的是資料輸入和客服的職缺,我要確定當客戶打電話進來的時候,能感受到需求是有被照顧的。」 「然後他說:『嗯,你知道的,我認為我們必須以策略角度,思考哪一種關係可以有效拓展……。』那一次的面試大致就是以類似的方式在進行。他還一度提起: 『那麼,很顯然我們有幾個完全不同的做法和優先要考慮的事,所以我第一個禮拜要進行的工作之一,就是建立一個優先矩陣,來當作安排優先順序的參考……。」 然後我腦中浮現他忙著在建優先矩陣,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個人在做的畫面。」 「最後,我雇用了一位年輕的非裔美籍女性,她高中沒畢業,但是她有絕佳的職場倫理和高度的生存智慧。事實證明三年多下來,她的工作表現相當優異,她獲得多 次的加薪,並曾經管過三個人。」 街頭智慧讓工作更有效率 假如經濟不景氣,你會寧願自己是布萊恩‧法蘭克林,也不願是那名哈佛企管碩士。換句話說,當景氣衰退時,你希望能把握人生際遇,當那個刊登求才廣告的老 闆,而不是乞求別人施捨一個工作機會的人。我們假定你會希望自己是用人單位(也許是中小企業家或某公司的部門主管),而不是拉下臉去找工作的人。 為什麼那時候是布萊恩找人(即便他連大學學歷也沒有)?為什麼哈佛企管碩士會需要找工作? 我個人不認識這個企管碩士,所以我只能憑經驗推測他的困境;但是我相當清楚布萊恩的情況,因為他是我關係密切的朋友。 在那之前,布萊恩已經投注十年的熱情,以實際擁有事業的方式,把自己的資金當作賭注,戮力學習能夠幫助他成功的事物——業務、行銷、領導能力、管理、財務 和會計。換言之,布萊恩一直把心力放在正規教育外的個人進修,專注學習某些研究人員口中所謂的「實戰智慧」——如何在現實世界有效率的把工作完成,又稱為 「街頭智慧」。 另一個人,也就是那位哈佛企管碩士,想必也研讀過相同的行銷、業務、管理、領導能力、會計、和財務類的教材。但我的猜測是,他大部分都是以抽象、理論的方 法在做研究。為了達到如此神聖的教育立場,哈佛生的教育重點或許是偏重在學業表現上——如何爭取好成績,而不是現實世界「立刻完成工作」的實戰智慧。 這兩人都念了很多書,但是(我猜想)其中一方的教育是以「理論」為主,那是大專院校最便捷的選擇;另一方的教育(並非經由正式授課的自我進修)則以「實 務」為主。一方受到僵化、一板一眼、死讀書的教育;另一方則站上第一線接受實戰教育,經常處於必須面對個人災難的邊緣。一方在全世界最有聲望的學術殿堂受 教育;另一方則是在千錘百鍊的商場硬漢學校歷經磨練。一方是著重學術知識的「學院派」;另一方則關注實戰智慧的「街頭派」。 當經濟衰退時,你認為哪一派的人會勝出?當景氣再次復甦時,又是哪一派的人會贏? 如果你想知道,今天那一張用來證明你學業表現的大學文憑到底值多少錢(那個我們一再向年輕人耳提面命,告訴他們為了成功,應該不計龐大的時間成本和財力, 去追求的單一選項價值),你只需要在分類廣告刊登找零工的訊息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這些擁有大學學歷的求職者,已經獲得社會、父母、師長和身邊的每個人告訴他們為了成功所必要的配備——一張證明學業表現的畢業證書。但是,以布萊恩的個案 來說,在二○○○年初相對溫和的衰退中,竟然有好幾百位學士、碩士、博士,排隊向這位不修邊幅、沒有大學學歷的年輕老闆,爭搶一個時薪十美元的狗屁工作。 我在本書訪問和特別撰文介紹的人物當中,大約有九成是貨真價實的百萬富翁,有幾位甚至是億萬富豪(以美元計)。其中有些人赫赫有名,多數則是沒沒無聞,但 他們顯然是深具潛力的明日之星,他們透過本書所描述的策略,實踐了本書的精神和課程,並且在這世界留下令人讚嘆的事蹟。 教育不等於追求優異成績 然而,觀察我書裡寫到的那些成功人物的人生啟示,它們明確的顯示,「教育」絕對不能和「學業表現」畫上等號。我們已經將這兩件事混為一談,不計賠上自己、 孩子、整個經濟和文化的高昂代價。此外,雖然要追求成功,教育總是必要的,但追求優異的成績並不是一切成就的保證。就像馬克吐溫(Mark Twain)說的:「我從不因上學干擾我受教育。」(馬克吐溫十一歲時,就放棄小學學業,去印刷廠當學徒) 我書裡那些故事的中心思想是:即使你可以在大學學到很多美妙的事物,但是你人生的成就與幸福,和大學所學、或是畢業時印在你名字後面的成績,幾乎是毫無關 聯。有關係的,是你的動力、積極精神、堅持、為別人生活帶來貢獻的能力、想出好點子並有效遊說他人的能力、你的領導力、悠然穿梭於社交和工作人脈的能力 (有些研究人員把這項能力稱為「實戰智慧」)、以及不管和你唱反調的人怎麼說,經歷生命的各種起落沉浮,你仍然全心全意、堅定相信自己最終會獲勝的信念。 這些是我書裡訪問的那些自學富豪人士的實務技巧,他們摒棄晦澀難懂的學術技巧,著眼於真正的學習。 成功技巧第一式:讓你的工作變得意義非凡和做有意義的工作,包括怎樣才能改變世界,又不至於搞得傾家蕩產? 成功技巧第二式:尋覓卓越出眾的良師益友,與有權有勢的人物為友,及建立世界級的人脈 成功技巧第三式: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知道的行銷竅門、如何無師自通變行銷大師成功技巧第四式:所有成功人士都要知道的銷售竅門、如何無師自通變業務高手成功 技巧第五式:如何投資耀眼未來,一手打理搶錢力成功技巧第六式:建立自己的品牌成功技巧第七式:編織創業人生 當然,要達到真正全方位的成功境界,就其字面的完整意義來講,我們也需要學習許多實用的個人技巧,這包括像是如何找到及維持一個美好的親密關係;如何維持 健康活力;以及如何在一個越來越混亂失序的世界,追尋我們的精神信仰。家財萬貫的富豪,很可能是感情和心靈的乞丐。假如我們孤立無援、體弱多病或缺乏愛的 滋潤,就算全世界的財富堆在眼前,人生也會變得索然乏味。(本文摘錄自前言) |
|
||||||
|
||||||
歷史悠久的世新大學,專門培育傳 播、公關人才。近年來,壹傳媒帶起的「動新聞」潮流,帶出了「數位匯流」的概念,而世新也搭上這波順風車,扭轉你對傳播的既定印象。 撰文‧陳兆芬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六日,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一派輕鬆地走進世新大學,這是他首次踏進校園與國內的大學生們暢談「傳媒與人生」,現場湧進四百多人,連走 道都坐滿了人。 那天,學生的犀利提問,差點讓黎智英招架不住。其中一名馬來西亞籍的學生毫不留情地批判:「動新聞的內容簡直是胡搞,壹傳媒為了利益,不惜罔顧道德。」黎 智英大概從未想過,他的處女秀,竟會受到嚴厲的抨擊與挑戰。 且不論學生的挑戰是否合理,但不可否認,世新學生已展現對於問題的思考研究能量,而這樣的能量,來自於學校對傳播學門的多元整合與跨媒體經營,讓學生們總 是想的比別人多、比別人深刻。 「數位匯流」 讓世新站穩私校第一寶座 不只是壹傳媒的出現,近年來的媒體整合趨勢,讓傳播產業變得更加複雜,隨勢所趨,世新也開始轉而深入研究科技進步帶來的產業爭議,每年擬定一個主題,讓教 授與學生共同探討。 比方說,「什麼是正確的新聞」,像行車記錄器、部落格、公民新聞究竟是不是新聞?業界廣泛地使用是否正確?世新大學傳播學院院長陳源河認為,「對一個媒體 人來說,具備批判、獨立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陳源河指出,現在是數位化時代,是電子報、手機報、網路報的時代,是文字、電視、廣播合作的立體世代,如 果維持單一通路的概念,遲早都會被殘酷的現實淘汰。於是,世新開始改變,打造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新聞傳播學院。 一一年世新創立了CCE-Online華人傳播教育匯流網,這是個可以讓教授與學生共同熟悉產業運作模式的虛擬平台,將世新的六份報紙(立報、破報、四方 報、成報、新聞人與小世界)、廣播電台(FM 88.1、AM 729)以及電視台集結在一起,讓電台不只有聲音,還加入畫面、照片等;讓報紙不只有紙本,還有動新聞。 陳源河表示,世新擁有全台最完善的傳播實習設備,不管是攝影棚、電台,甚至是動畫設備,都不落人後,因為企業的設備更加地專業,「如果世新沒有跟上腳步, 還是把傳播的教學和研究領域停留在舊思惟,那麼,未來恐怕就會落後於產業趨勢。」很多人會認為「世新的學生都很愛玩、都不念書」,但在陳源河的解讀中,世 新傳播學院的學生是「把學習當成玩樂」。○六年,世新推出「小龍計畫」,每年培育上百位的「龍的傳人」,有證照龍、雄辯龍、主播龍、廣電龍、動畫龍等,招 收對特定專長有興趣且動機強烈的學生,與業界簽約合作重點培育,推出之後,學生反應熱烈。 「小龍計畫」 讓世新人畢業後馬上就業 例如,動畫龍由數媒系主導,與壹傳媒簽約,合作培育動畫人才,就好像過去明志工專的學生是台塑企業要用的人,由壹傳媒培訓未來要用的人才,學生一畢業就可 以立即進入壹傳媒工作。「這是比建教合作還要有意義、更有目的性的方式。」公共電視國際部節目企畫的黃?儀,○八年從世新大學新聞系畢業,對她來說,「世 新」二字為她的履歷加了不少分。 黃?儀在大二、大三時,在學長姊的介紹下,進入多家電視台實習,領先其他同儕,累積職場經驗。「其實,看到業界有很多成功的學長姊,我感到很光榮,他們是 激勵我向上的動力。」黃?儀說。 過去,大家都認為傳播系所的首選是政治大學,但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棄政大選世新」,顯示世新成為媒體人接受洗禮的學習殿堂,陳源河相信,「未來世 新的傳播人才只會越來越優秀、越來越搶手」。 成立時間:1956年 校長:賴鼎銘 學院:新聞傳播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會學院、法學院 在校學生:9904人 生師比:25.6:1 |
「你想要買點什麼?」這幾乎成了義烏當地人的一句問候語,就像北京人見面的那句:「您吃了麼?」作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自由王國,從小飾品、小玩具、小五金到小家電,千千萬萬個小企業和家庭作坊製造的小商品,每天從義烏流向世界各地。
在這座商人聚集的城市,最著名的景點是新建成的義烏國際商貿城。「從這個商貿城的一端開車到另外一端需要30分鐘,速度飛快且不堵車也要10分鐘。」李鑫淼介紹說。
在這兒,對於男性有一種通用稱呼:老闆。李鑫淼是浙江義烏工商學院的三年級學生,也是同學們口中的「李老闆」。
「李老闆」可謂實至名歸。李鑫淼是這間學校「淘寶創業班」的尖子生,擁有一家皇冠級淘寶店舖和一家淘寶商城店舖,擁有自己註冊的公司,每天營業額有1到2萬元。而義烏工商學院這所當地唯一的大學,也因扶持學生淘寶創業而聲名在外,被稱為「淘寶大學」。
在一個安靜的午後,記者走進這間學校。學校裡空蕩蕩的,學生們提著盒飯上樓,走進教室,在堆滿灰色快遞包裝袋的桌子邊坐下,點開淘寶旺旺的窗口:「親,有什麼能幫您的?」
創業
一個和義烏有關的著名故事叫「雞毛換糖」,是說在資源匱乏的年代,腦筋活絡的義烏小商人走南闖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紙等低廉物品,換取居民家中的雞毛等廢品以獲取微利。雞毛換糖,是義烏最早的創業故事。
義烏工商職業學院裡,創業是最正常的一種生態。在這裡,創業的意思就是在淘寶上做生意。
雪峰樓是學校最老的一幢樓,現在是創業學院的所在地。二樓的一間教室裡,牆上貼著「激情點燃夢想,創業改變人生」的紅色大字標語,黑板的公告欄上列著班級貨源:羊毛襪保護價17元。這是創業有成的同學們為後來者提供的一項福利。
每個教室的佈置都大同小異。電腦旁、桌子下、教室後的貨架以及倉庫裡,都堆滿了各式各樣的打底褲、拖鞋等當季熱門商品。學生們賣著大同小異的商品,堅信走在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道路上更容易成功。
教室外牆上貼的互聯網創業者們的肖像已經被曬得褪色,搜狐的張朝陽、百度的李彥宏、京東的劉強東、騰訊的馬化騰一幅馬云的漫畫被供在會議室裡,這個清瘦的中年男人自信滿滿地側目望向遠方,漫畫上寫著「煙波里我自笑傲江湖」。
往屆畢業生楊甫剛已經取代馬云, 成為了學校裡的新傳奇。當年,靠著淘寶創業開著凱迪拉克回校的他,儘管背負著掛紅燈的成績單,依舊被副校長賈少華笑眯眯地稱為「學校的英雄」。從那時候 起,創業如燎原之火燃遍整個校園,學校也不遺餘力地給他們提供支持:把供貨商拉進學校,把快遞公司請進校園;2008年12月成立了創業學院,給優秀的同 學大開綠燈——允許逃課,只要期末成績合格;創業實踐即淘寶等級可以抵學分;這些學生擁有兩間教室,一間是倉庫,一間是上課的教室,也兼倉庫。「優秀的學 生」有個標準——淘寶店達到4鑽或月收入達8000。
現在,這個標準被降到5000,又被進一步降到2000。創業學院的經京璐老師告訴記者,這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同學們的積極性。但該班級的目標是大二 實現人均月收入5000元人民幣,大三結束時增至1萬元。這是2009年義烏工商職業學院副院長賈少華在北京的一個論壇上,面對40多家媒體豪氣衝天許下 的承諾。
雪峰樓二樓的樓梯間,放著一面鏡子,是以往「廠長經理專業」畢業生捐贈的。不過這個稱呼早已過時。新生的淘寶創業家們無暇在鏡子前整理儀容,他們提
著麻袋匆匆地上樓,奔往堆滿紙盒子的教室,他們有接不完的電話,大部分時間都消耗在網絡的交易上。
模特隊
陶敏璐是義烏工商職業學院大二的學生,念國際貿易。她認識李鑫淼也是因為淘寶。在學校裡,有一支規模不小的半專業模特隊,在校方推動下井噴的開店熱情,給他們帶來了海量工作機會。
生意做大了的學生店主,都不吝嗇多花點錢請漂亮的模特拍一組有大牌風範的廣告片。照片好看,價格也能掛高點。李鑫淼總結:同樣一件衣服,街拍的要比 擺拍的更好賣。陶敏璐在陽光下看著自己的影子,有點不滿意地捏了捏臉上的肉,感嘆自己又胖了。她拿出iPhone手機,給我們看她幾個月前的照片,自己又 打量了一會兒,接著開始深刻地反省最近吃夜宵的惡習。
「活還挺多的,現在我們的身價也基本都在1000元一小時以上了,少於1000元的基本不接。」陶敏璐說。她當過腿模,戴過假髮,穿過羽絨服,一開 始為同學拍還有些不好意思,久而久之,就習慣了。「只不過是一樁生意,和所有的生意一樣,老闆滿意就行。」她說。每次換季,店主們清倉換貨時,也是模特和 攝影師業務最繁忙的時候。
每週一和週四,模特隊會請來專業老師訓練他們的形體和走台:踢腳、走步、眼神、微笑一面對鏡頭,陶敏璐立刻擺出了模特專業站姿,微微低頭淺笑。這是練習過的專業微笑和站姿,在鏡子面前仔細修正過,以確保在照片裡看起來更漂亮。
她還會根據客戶的要求選擇合適的妝容和行頭。她在寢室裡準備了專業的捲髮棒和直髮工具,不同風格的衣服搭配好掛在衣櫥裡,確保能隨時打造「可愛日韓風」或是「大氣歐美風」。
陶敏璐也有個淘寶店,但荒蕪多時。她就讀的國際貿易系也要求每個學生開一個淘寶店,但她顯然志不在此,連店上的寶貝照片也懶得找外面的攝影師拍,就 自己穿著衣服隨便讓寢室的同學以白牆為背景湊合一下。放假回家,以前的同學們都紛紛問她:賺錢賺得怎麼樣啊?現在的收入讓她頗有面子。這所學校能賺錢已經 聲名在外。
生活
在義烏工商學院,淘寶創業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教室練攤。貨物堆在教室裡,在教室裡的電腦邊接單發貨。第二階段,搬出去住。生意做大,貨物太 多,店主會在校外租個套房,堆貨自住,雇幾個夥計看網店,自己開車出去拉貨送貨。第三階段,神龍見首不見尾階段。生意做到很大,僱人看店,自己也不再住倉 庫裡了,平日裡,思考的是戰略、品牌,偶爾坐飛機出去見見大客戶。「搬出去住」是創業成功的一項關鍵性指標,另一項是「買了自己的車」。創業學院的經京璐 老師在介紹成功學生的案例時頻頻提及這兩個詞。
李鑫淼正處於第二階段。他開著黃海越野車將記者帶到義烏郊區他的公寓。公寓樓下,一群女工正在手工穿線加工手機鏈。天色漸暗,她們點起燈繼續趕工。一派熱火朝天的賺錢氣氛。
晚上七點,李鑫淼們一天中最忙的時候開始了。打包、發貨的時候到了。在這個三室一廳的公寓裡,李鑫淼開始清點晚上要運的包裹。他將兩條假透肉的黑色 打底褲放進一個包裹,附上一雙一次性手套作為小禮物,封口,扔到一旁。他請了3個員工幫他幹活,還請個每天跟著做網店的「學徒」。
「打底褲是熱銷產品,一天賣出幾十條一點不稀奇。假透肉色是今年流行,我專門研究過的。」李鑫淼說道,有點得意地眯起眼。
三個房間都堆滿了紙箱子,只有廚房空蕩蕩的。一台筆記本電腦在角落的桌子上泛著螢光。李鑫淼不停地彎腰,又直起身,埋在大紙盒子中間只露出一個頭 頂。房間裡,淘寶旺旺的叮叮聲和撕膠帶的嚓嚓聲此起彼伏。房門大開著,樓下一輛小皮卡已經發動引擎。他要把自己的包裹裝上皮卡車,接著還要去學校以及周邊 村,幫一些沒有車的同學收包裹,統一送去快遞公司。
李鑫淼很瘦,深藍色的西裝在他身上有些鬆鬆垮垮。西裝是幾個月前買的,註冊公司後,他的身份變成了「總經理」,他發現,談生意,必須要有點「形式感」才撐得起來。他熟練地發動黃海越野車,從「家」到學校再到快遞公司的這段路,是每天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學校裡,一樓的快遞公司裡人頭攢動,燈火通明。圓通、中通、申通、郵政等公司都在學校裡設立了快遞收發點,有專人長期在此服務。每天的傍晚都是如 此。工人們忙著稱重、裝車;發出的快遞,地址統統為學院路10號。另一個女生提著外送的盒飯上樓,有人迎面問候她:「今天多少單?」「80。」「我們見誰 也沒有見快遞這麼勤。」李鑫淼說,「你知道嗎,在我們這,談戀愛的,只能兩個做淘寶的人談,在電腦前約會,一個接單,一個發貨。」他大一才開始做淘寶的時 候,從早上八點開始就粘在凳子上,因為怕錯過生意,飯都不敢出去吃。
發家史
大一的時候,李鑫淼去進貨還得拉個看上去「更成熟」的同學,裝成父子去跟店主談判。他是校方專業培養的第一批「超級畢業生」。進校第一天,老師就要 求他們開個網店。開店第一個月,只有幾單生意。同寢室的人很快放棄了,離開了淘寶班。李鑫淼在校園裡轉悠,看到別人走大單,大包大包地發快遞,心想,這玩 意兒能賺錢?不大可能吧。
「不誇張地說,那時候滿腦子都想著發橫財。」他笑說。他沒事就騎著車跑去經貿城轉悠,看到什麼貨便宜就進什麼。
「那時候一天賺20塊錢就很開心,一天的飯錢有了。」2010年夏天,南非世界盃期間,一種噪音巨大的助威工具「嗚嗚祖拉」頻頻登上報章頭條,旋即登上淘寶熱賣榜。
李鑫淼做起了世界盃生意:2塊錢進貨、15塊賣出的小喇叭讓他大賺一筆,限量版世界盃足球利潤更高——當然是假的,一個可以賺100多塊錢,許多酒吧都找他們訂貨。世界盃期間,別人熬夜看球,李鑫淼熬夜看店,每天都處於高度亢奮狀態。
「賺來的第一桶金,想也沒想,就拿去進貨了。」另一筆讓他印象深刻的生意是一次性雨衣,進價很便宜,但利潤也很低,只有一毛錢一件。這玩意兒非常暢 銷,正常情況下,一天有100到200元的穩定利潤,玩漂流的旅遊團對此需求很大。有一次,有個客戶給他留言要了1萬件,他正愁淘寶無法交易如此大數量的 商品時,對方直接把錢先打到了他賬戶上。
李鑫淼或許繼承了家族的商人頭腦。他父親的第一桶金就是從揚州販毛絨玩具去外地賣賺到的。從上初中開始,父母就離開台州去外地打理生意,他一個人在 台州生活了7年,寄居在父親相熟的一個老師門下。那時候他大學報考到義烏,是聽說父親的一個客戶在這裡,想著也許能為父親分憂;在所有的重要決定上,父親 都只說「好吧」。
後來的李鑫淼轉行做起了女性生意,專賣秋季打底褲、襪子、保暖內衣,代銷一些品牌羽絨服。他在學校小有名氣,加上在校園內的淘寶創業大賽上獲得了第一名,他開始作為創業新星被拉去四處介紹經驗。
「淘寶就是個讓你練手的地方,讓你心智成熟,膽子變大。如果上了其他大學,我可能也會變成這樣,但不會成長得這麼快。」李鑫淼說。從大一到大三,急 劇增長的個人財富和忙碌的生意讓他來不及思考人生。他曾被騙過,一個杭州的網站推廣公司宣稱能幫他們做店舖推廣,要去了2萬元,卻遲遲不見推廣,打了幾次 電話,對方的回覆都是「技術團隊在維護中」。還有一次店舖的客服員工操作不當,誤關閉了許多交易,店被扣了12分,按照淘寶規則當晚被封。李鑫淼一夜沒 睡,連夜開車趕往杭州,清晨就出現在了淘寶商城總部。做淘寶三年,這是他唯一一次和阿里巴巴打交道。
未來
和淘寶相伴的大學三年,最親密的除了電腦,還是電腦。只有在後半夜,淘寶旺旺終於偃旗息鼓,李鑫淼才有空伸個懶腰,去做一些別的事情。「我們的樂趣都在後半夜。」天氣晴朗的晚上,他和同學們會去市區找一家酒吧,喝喝酒,聊聊不講理的賣家,聊聊生意的未來,以及女孩子們。
最近的一次,他喝多了,朋友說他整晚整晚都在唱歌,吼的是「怒放的生命」和「朋友」。他說那是最近兩個月唯一讓他興奮的事情。
「做這行挺累,無厘頭的買家動不動要求退貨,不然就拿投訴來威脅你。」
「我們就是找一個東西,然後把它賣出去。這個模式太簡單了,太容易複製了,太沒有技術含量了。」
「賺了錢以後,就買好的東西,享受好的東西,買好車、好房子,再出去玩,到處去玩,人的一生,不就是這樣嗎?」李鑫淼說,曾經有記者勸他讀書,掌握了英語就可以打開一個新的世界。「我買了《新概念英語》,但念了兩頁,發現念不下去。」
在學校,馬云是淘寶創業家們共同的偶像。不過李鑫淼更崇拜李彥宏:「他是商人,他有才能,在美國的時候,一個人窘迫得很,也能突然之間就成功了。」李鑫淼說他當年裹著被子睡在教室地上的時候,就想到李彥宏。「我現在還遠遠算不上成功。」
李鑫淼開車帶記者去他一個朋友的倉庫,那人也曾在義烏工商學院就讀過,幾百平方的倉庫堆滿了諸如iPad外殼、iPhone手機套、憤怒的小鳥手機鏈等商品。
這是淘寶大學風光無限的第三階段,位於這一階段的學生或校友們,已經可以從「淘寶賣家」升級為「企業家」了,多少都曾出現在雪峰樓門口的玻璃公告欄裡。
當年開著凱迪拉克回學校的畢業生楊甫剛顯然已經到達了第三階段。「他的倉庫也在附近,但他的生意已經沒有以前好了。」李鑫淼說。
就在Facebook IPO(首次公開招股)之際,微軟悄然推出了一個名為So.cl的社交網絡。該服務去年末就開始面向大學生測試。
So.cl源於微軟FUSE實驗室,主要是為幫助學生和學者開展研究項目。儘管發音與「Social」相同,但該服務並未被媒體視為 Facebook的競爭對手或Twitter的山寨版,而是一個社交網絡的附加層,需要使用Facebook或Windows Live賬號登錄。
與其他社交網站的設計相仿,這個定位於「社交搜索」的網站也可以分享網頁、組合各類媒體形式並分享其他內容,因此業內人士認為,該網站或許不僅僅是一個專注於研究領域的工具。So.cl的所有搜索在默認狀態下都是公開的。
微軟去年表示,So.cl不是為了與Facebook或其他搜索引擎競爭,但該服務並未拘泥於學生用戶,因此完全可以憑藉上述功能與Facebook等大型社交網絡競爭,並有望憑藉各種社交網絡附加層成為與Pinterest一樣流行的產品。
通過整合Pinterest等其他社交網站的熱門功能,微軟可能正在謀劃長期的社交網絡戰略,而學生或許只是一個突破口而已。
|
||||||
中國大陸超過十億人口的勞動市場,工資要升要降,誰能拍板決定? 中國政府、美國政府,還加上一個全中國民營員工數最多,出口金額比重中國第一的郭台銘。 與美國、中國政府往來密切的郭台銘透露,調漲工資這件事情,不完全是他一個人的想法,雙邊政府也有同樣的「默契」。 「我到明年的八月,逐漸要再加一倍,現在的工資。」 五月十六日,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第一次見到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坐定碰了幾次紅酒杯後,他淡定的拋出了這句話。聽在何享健的耳裡,卻是一驚! 追平台灣基本工資不夠陸廠明年還要調薪,鴻海在想什麼? 五月十日,鴻海集團舉行上海總部動土典禮,是這個集團進軍中國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在當地蓋「非工廠」的建物;郭台銘不僅親自主持,還宣布中國富士康員工的 薪水,到年底要追平台灣的最低工資(新台幣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約合人民幣四千元),暗示未來七個多月裡,以含加班費在內的全薪約人民幣三千元計算,富士 康將有約三成的調薪空間。 何享健在廣東以「善待員工」聞名,美的現在薪資水準還略高於富士康。今年第一季,美的毛利率站上二○%,對照起鴻海毛利率跌破七%,美的有實力再漲工資。然而明年下半年薪資比現在再漲一倍?何享健聽了也不由得心裡一沉,皺起眉頭。 這時候,聯華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插進來補了一句,對著何享健打趣說,「你的薪資,是被老郭弄高起來的!」何也戲謔的回說,「他搶我的人嘛!」引來滿桌子人一陣大笑。 今年二月,富士康才剛調薪一○%,是近兩年來,該集團第三次的大幅調薪。普通工人基本薪資站上人民幣二千二百元(約合新台幣一萬零三百四十元,包含如台灣 的勞健保、年金的「五險一金」,但不含加班費),比起二○一○年連續跳樓事件前、人民幣九百元的月薪,足足增加了一‧四倍。 但這對郭台銘來說,似乎還不夠,他告訴何享健,明年下半年薪資再調一倍,光是底薪就有人民幣四千四百元(約合新台幣二萬零六百八十元),再加上加班費,很容易就叩關人民幣五千元(約合新台幣二萬三千餘元),甚至超越目前的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二萬二千元。 不管是新台幣、人民幣,富士康在中國超過一百一十萬員工,花出去的都是白花花的銀子,郭台銘打的到底是什麼算盤? 算盤一:創造中國中產階級「內需市場只靠頂級客層,不健康」 郭台銘一說要漲工資,立刻就有人打趣,「那你變成公敵啦!」他馬上就回答,「你們喔!怎麼看這個事情,真的講,你們一點都看不明白!」他接著大聲說道,「中國內需市場沒有中產階級,甭談!」 「你問一下那個味全,不是味全,魏家,那個康師傅(牛肉麵),全中國賣得最好的是龍華園區,二十萬人去吃,我連我自己去吃都要等一個半鐘頭。那個麵只要煮出來,只要下出來,就進肚了。我有時候肚子餓說叫我秘書去買碗麵,總裁都要排隊,一個半鐘頭才能吃。 他(頂新國際集團副董事長魏應行)有次看到我就說喔,謝謝你!在我廠區裡面開,又沒有人家(指鬧事者)來找他,又沒有公安,因為廠區裡面很單純,閉著眼睛 印鈔票就好了!連那個尹衍樑 (潤泰集團總裁),在我們那邊開個大潤發,啊,開印鈔票一樣(眾笑,乾杯聲此起彼落)。」 郭台銘語畢,在大陸經營餐飲事業有成的南僑集團會長陳飛龍立刻舉杯,「我們這裡好幾個餐飲業啊!我們敬敬(郭)啊!」又是一陣歡笑碰杯聲。 從深圳龍華廠的一碗牛肉麵,郭台銘看到中國勞工薪資調漲以後,在消費能力上井噴式的爆發力。 「穩增長、促民生、調結構、擴內需,這十二個字,我現在全部在做,」郭台銘「我明年就是加班(時數),到明年七月一號,我就降到三十六小時。那我答應了工 會,你加班減少但是收入不減少,所以我一定要達到這個(調薪)。」「中產階級如果未形成,只靠頂級(客層),是不健康的。」 通路布局瞄準中國內需市場的苗豐強附和,「他(郭)這個薪資調,中國調是對的。因為中國現在有這個條件,真的是可以往上調,但是要有人帶頭。」 郭台銘一聽趕緊補上一段說,「大家水漲船高,這樣中國的中產階級才會產生,這時候內需市場才會開始,美國也支持。美國希望你工資調越漲越好, Wal-Mart董事長 (Michael Duke)講嘛……大家買,東西就貴。」 算盤二:寧升工資不升匯率「升工資,人們普遍得到好處」 「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此指月前訪華的波斯納),管人權跟勞工事務,在不到一個月前來看我,他跟希拉蕊也訪問,後來回去一個禮拜又跟希拉蕊訪問北京,就是歐 巴馬的一個好朋友,是全世界勞工聯盟組織的創辦人,也是個律師。……我說好,你來看我工廠,我讓你來看。他很高興。看完工廠以後,我跟他有一個小時座談, 那當然他也是希望中國(漲工資、升匯率),當然美國是間接的push(推動)中國,他壓迫中國兩個,一個升工資,一個升匯率。」 「對我來講,我寧可升工資,不要升匯率。我跟中國的中央領導有一些人在談,他們也同意,不要升匯率,升工資。因為升匯率呢,是少數人得到好處。升工資呢, 是普遍得到好處。所以我有美國跟大陸的中央,同意讓我帶動中國工資。所以,最近呢,哈佛business school(商學院)要來,暑假要我這邊住一個月做case study(案例研究),整個案子,把他做一個study。」 而以鴻海去年的年報分析,製造部分的總用人成本,占總銷售成本新台幣三兆一千八百億元的比重約為三‧九一%,「我是覺得喔,人工工資對你整個營運成本占的不大,占的是你高階(主管薪資)跟所有你的環境成本(如產業供應鏈等),」郭台銘解釋。 「那個工資喔,中國已經到了不應該再拿工資做為輸出的要件,而且現在年輕人也不喜歡進工廠,所以現在(工廠)應該走管理、走軟件、走控制啊!一定要走自動 化。」郭台銘五月中在上海曾說,未來五至七年內將導入一百萬台機器人,除減少用工人數,也提高人力素質、改善薪資。 算盤三:找新成長動能「製造轉商貿,是很重要的一條路」 眼見富士康深圳工資不斷上漲,鴻海集團其他地區的員工也開始要求比照辦理,「我在越南有很大的投資,很大,將近一萬人,在河內;我在廣西也有投資。現在, 越南工人要求跟廣西的一樣,所以越南我也在調。因為大家上網,資訊你不能block(封鎖),所以越南工資現在也漲了。」「台灣現在……其實工業總會是沒 有道理(編按:工總已表達反對基本工資調漲),基本工資漲,但是外勞你脫鉤就好了嘛!」郭台銘認為。 工資一步步調升後,就帶出鴻海的下個大目標:中國內需市場。「這是我們公司很重要的一條路,」提到五月十日「從製造轉商貿」的轉型計畫,郭台銘這麼說。 如果從二○○一年鴻海集團旗下廣宇入股3C賣場賽博數碼計算,郭台銘布局中國內需通路已超過十年,又陸續發展出家電商場、線上購物等五種不同類型的通路(見上表),但經營績效遠不如電子製造本業。 巴克萊(Barclays)分析師楊應超認為,鴻海缺乏通路管理經驗、規模也不夠大,因此經營狀況多處於小幅虧損。如果能利用轉型商貿的機會,投入更多資源並整合,先以損益兩平為目標。 雖然郭台銘沒有明確定義「商貿」的具體內容,但未來鴻海集團從製造生產,一路到銷售通路包辦的決心,已可窺見。 市場也傳出,郭台銘的目標是「當客戶的客戶」,也就是它不僅要替蘋果生產,還要幫蘋果在中國賣產品,賺內需財。鴻海今年營收將挑戰三兆八千億元,與去年相比,成長率放緩到一○%至一五%。找到下個成長動力,與調漲工資一樣,都是必要趨勢。 只不過,郭台銘這一套先養雞,再殺雞的策略 (先調漲薪水創造中產階級,再吃內需通路商機),能不能在通路消費市場複製製造業的成功,還有待長時間的考驗。 【延伸閱讀】鴻海中國員工薪資水平 今年底就追上台灣 2010年6月鴻海第1次調漲漲幅33%薪資5,640元 2010年10月第2次調漲漲幅67%薪資9,400元 2012年2月第3次調漲漲幅10%薪資10,340元 2012年年底即將第4次調漲鴻海基本工資今年底鴻海薪資將漲82%,薪資18,800元,追平台灣基本工資18,780元。 2013年下半年台灣基本工資2013年下半年,鴻海薪資將進行第5次調漲,預計漲10%,達20,680元,將直追台灣大學畢業生22,000元薪資。 註1:鴻海基本工資以富士康深圳正式員工為例,並以人民幣兌新台幣匯率4.7:1計算註2:台灣基本薪資預估值,是依勞委會主委王如玄今年4月公開承諾,基本工資至少會調高至19,000元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工商時報》、各媒體 整理:陳筱晶 【延伸閱讀】鴻海5大中國通路布局,都不成氣候 3C大賣場:鴻海集團旗下通路-賽博數碼:小賺廣宇轉投資,中國約34家門市,去年賽博數碼貢獻廣宇獲利為5,635萬元最大對手-百腦匯:大賺中國目前22家門市,今年預計再開3家,去年獲利約12億元 小型電器連鎖店:鴻海集團旗下通路-萬馬奔騰:失敗原訂今年展店1萬家,但目前僅不到300家,其中至少20家陷入虧損而計畫關閉最大對手-無類似賣場 電子商務:鴻海集團旗下通路-飛虎樂購:失敗B2C營運成績不如預期,將轉型為3C電子商務平台最大對手-京東商城:市占逾半中國最大B2C電子商務平台,去年營業額約1,400億元 零組件商場:鴻海集團旗下通路-敢創數碼:小虧主要在江浙布點,中國共130家,去年虧損9,831萬元最大對手-迪信通:市占第一中國最大手機專業賣場,中國逾2千家門市,2011年營業額成長35% 家電大賣場:鴻海集團旗下通路-萬得城:持續擴點中與德商麥德龍合資,目前共7家,因持續投資擴點,去年中國區營運仍有赤字最大對手-蘇寧電器:大賺中國市值最大家電零售業者,去年淨利潤約225億元 註:此表幣別為新台幣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聯合新聞網、《蘋果日報》、鉅亨網、《工商時報》、《電子時報》、廣宇財報等 整理:陳筱晶 |
|
||||||
大家都曉得理財的第一步就是「儲蓄」,但未必人人都能做好這項基本功!今年六月即將畢業的許郁婷,靠著「有計畫性」的開源節流,已經存下不少積蓄,特別的是,她一點都沒有省吃儉用的痛苦,反倒能在滿足欲望和儲蓄間取得平衡。 撰文‧何珮郁 在景氣不佳、薪資凍漲的年代,許多學生和社會新鮮人常感嘆:「再怎麼省,還是存不了錢!」開源節流的道理人人都懂,卻未必都能落實!今年才二十四歲、大學即將畢業的許郁婷,已累積了四十五萬元的儲蓄,比起許多同儕和社會新鮮人,她的理財成績相當突出。 沒有做任何投資,也沒有富爸爸,但仔細探究她的理財之道,其實就是回到理財的根本——「開源、節流」,把這項看似簡單的道理,貫徹於日常生活中,在克制欲望和享受消費之間,取得一個無痛的平衡。 其實早在高中一年級時,許郁婷就開始有了儲蓄的念頭。有一次路過郵局,看到郵政壽險的宣傳單上寫著:「每月只要一三五六元,六年期滿可領回十萬元。」儘管 還不太了解保險是什麼,許郁婷心想,「反正不會賠本,就當作是強迫儲蓄吧。」興高采烈地買了郵政壽險之後,本來還打算先瞞著家人,等保險到期、領回十萬 元,再好好向家人炫耀一番。 不過,一年之後,這個如意算盤就砸到腳了!因為學校社團活動增加,她的開銷也開始增加,每月的零用錢不再有結餘可供扣款,眼看著保單即將失效,她的父親才意外得知這件事。兩人討論後,父親決定先代墊兩個月的費用,並要求許郁婷學習控管支出。 細分預算,以「天」為單位從小學就開始看著父親記帳的許郁婷,決定效法父親的方式,開始記錄每天的消費細項,並且有計畫地儲蓄。 翻開許郁婷的記帳本,上面的明細相當簡單、一目了然,共分五大欄位,分別是「日期」、「項目」、「收入」、「支出」、「總結」,而每日的項目裡固定記錄三餐費用,若有其他消費或收入,則是以「其他」加註。 對於記帳的方式,許郁婷以過去經驗認為,「只要照自己習慣、看得懂的方式就好,簡單、不麻煩,才能持之以恆。」她也曾使用過市售的制式記帳本,但是項目太多又用不到,反而太繁雜、造成麻煩,索性乾脆用空白筆記本,自己畫上格子,沿用至今。 除了記帳,為了精確掌握花錢的速度,許郁婷還進一步將每月八千元的零用錢,拆解設定為每日預算二百元。 根據記帳的紀錄推算,三餐和文具、影印等支出通常不會超過二百元;若一天結算後仍有結餘,她會將零錢投入撲滿裡,等到一學期結束後,再一次拿到銀行存進帳戶裡。 「而且一定要買透明的撲滿,放在隨時看得到的地方。」許郁婷笑著強調,透明的撲滿才能看到辛苦累積的儲蓄逐漸「長大」。而她自己的四個撲滿就放在書桌上,每看一回就更有成就感;上學期她還用撲滿的結餘,順利存下九千元,買到夢寐以求的「二手」單眼相機! 然而,大學生活總有娛樂開銷,女生更是少不了治裝費這一項,許郁婷又是如何輕鬆抵擋誘惑、把錢花在刀口上? 理性消費,考後血拼最合算「有計畫性地消費是最重要的!」許郁婷現在談起自己的消費策略可是相當有自信,但在這之前,她也曾有過盲目消費、大失血的慘痛經 驗。剛上大學時,愛上網拍買衣服的她,平均一個星期就下單一次,雖然金額不過數百元,但一個月累積下來也相當驚人,「而且還會忘記之前買過什麼,常常又買 到同質性高的衣服。」後來,經過同學提醒,許郁婷決定改採有計畫的血拼方式。她會先做功課、上網蒐集這一季的流行資訊,再記下自己喜歡的款式和價格,在預 算二千元之內,搭配出最實用划算的組合。此外,為了讓每次血拼的「滿足感」放到最大,她選擇血拼的時間點,都固定在期中考和期末考之後,既能充分地犒賞自 己,又能花得有效率。 不光只有「節流」,許郁婷在增加收入上也相當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她認為,與其花時間和體力從事家教、到餐廳打工,不如以自己所學來賺取收入。 從去年開始,許郁婷就陸續參加政府單位的企畫比賽;在暑假時,還用旅行計畫申請到獎金,順利完成環島夢;今年她更將自己多年的理財規畫心得製作成圓夢企畫書,得到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的肯定、拿下冠軍,一年結算下來,共獲得約九萬多元的獎金。 在許郁婷的言談之間,完全感覺不到她有一絲「為了努力儲蓄」而產生的痛苦,她堅定地說,「只要有計畫性地去做一件事情,讓想要的部分都被滿足,就可以讓自己不那麼辛苦,不辛苦才能持之以恆!」 許郁婷 出生:1988年 就讀學校:政治大學地政系得獎經歷: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向夢想say“YES” 財務規畫」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