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solon8
http://xueqiu.com/6788319922/245791562013/07/26
傅峙峰
最近,「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火了。不但社交網絡上的投資圈一度盛傳這句話,《證券時報》等財經媒體也針對這句話發佈了報導和評論。作為這句話的主要傳播者之一,我覺得有必要對這句話所造成的影響發表點看法,以正視聽。
「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樣簡單一句話出現的背景並不簡單,除了有特定的市場環境和語境之外,它還有個前身
─「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我第一次聽到這兩句話,是在不久前一次圈內好友聚會上。上海混沌道然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研究員鄧亞鋒在談及成長股投資時,認為投資成長股不能先看也不能過分看重估值,因為成長股業績的高增長一旦實現,會輕易地抹平估值壓力。成長股高估值是對其公司業績高成長的溢價。
因此,看成長股最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看成長性,而不是企業的估值。投資成長股和投資價值股的邏輯不同。以價值投資的邏輯去看成長股,那就是在投資成長股佈局時先輸一招。
「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就是在上述這樣的一個小環境中產生的。而中國股市的大環境也不容忽視,那就是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成長股成為了市場熱點,成長股的走勢和估值與週期股、價值股背道而馳。
基於業績高增長預期的成長股在受到資金持續追捧後,中國股市出現了主題炒作規模效應擴大和程度愈演愈烈的情況。原本基於業績高增長的成長股投資開始被異化成主題概念炒作,真正的成長股投資被淹沒了。
在上週筆者參加的一次聚會上,當時在座的各位都對現在主題概念的瘋狂炒作唏噓不已。有人對部分概念股的基本面提出質疑,又有人談及不同風格的機構收益率的差異,鄧亞鋒冷不丁地拋出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句話,意在解釋因看重基本面而不參與概念股炒作,在當下的市場環境中就會失去抓住牛股的機會,業績也會暫時居於人後。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演變成了「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要理解這兩句話的內容,首先要結合當下的中國股市大環境,其次就是要抓住「起跑線」這一點。就這半年的市場特徵和投資結果而言,確實是不考慮估值而投資成長股和不考慮基本面而投資概念股,在業績上遠超各類風格投資。這是不爭的事實。
其實,所謂的基本面,可以不僅僅是公司的基本面,還可以延伸到市場的基本面。任何一個市場的運行特徵並不是沒來由的出現,而是宏觀環境、金融環境和投資者行為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如果投資一家公司要研究透一家公司的基本面,那麼投資一個股市也應該研究透整個股市的基本面。只研究公司基本面而不研究股市基本面,是有所偏頗的。
當然,輸在起跑線上,未必意味著會輸在終點線上。如果是將投資看作是一次長跑,那麼輸在起跑線上並不重要,中段的發力和末段的衝刺遠能夠彌補起跑線上的落後。這時投資就要看重基本面,即便基本面研究不能幫助投資者在起跑時佔得先機,但對最終贏得勝利必然有莫大的益處。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把投資看作是長跑。長跑或許是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投資價值觀,有人參與股市投資就是為了簡單的賺錢。如果將後者與長跑相比,人家或許就是為了盡快達到某個目的地,途中換乘公交、出租車和地鐵都可以,而且可以隨意在某處下車,甚至可以中途折返。
基於「談估值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和「談基本面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這兩句話的形成背景和含義,筆者或許可以嘗試提出「談業績你就輸在了起跑線上」。
在討論這個問題前,應該先明確靜態和動態這兩個概念。靜態是當下的狀況,是既成事實;動態是未來狀況,存在更多的風險。想必大部分投資者投資股票都是基於未來的股價預期,或者是基於未來的公司成長預期,很少有人是因為公司的過去而投資的,因為過去已經不能兌現為收益。即便是最純粹的價值投資者,因為某股的歷史股價表現和公司經營情況,其股價現在被低估,也是基於未來估值會得到修復。如果估值持續被低估,但基本面是確定看淡的,那麼低估值會被持續糟糕的業績被動抬升。最基本的例子,就是一家持續虧損並在可預見的未來會繼續虧損的企業,市淨率低於一倍也不值得買入。
如果搞清楚靜態和動態,那麼就可以進一步理解,業績其實是用來驗證預期的。任何投資都是基於預期,業績出來後可以驗證原先的預期是高估還是低估。如果根據業績來糾正判斷,這就比有看得更透徹的投資者晚了一步。現在中國股市越來越有效,業績公佈後預期修正十分快速,等到業績公佈再進行投資決策,要取得超額收益存在難度。無論是價值投資還是成長投資,無論認為公司估值低估還是業績高增,最終落實到未來兌現收益的那一刻,都要以對未來業績作出預期判斷作為前提。
「談估值」、「談基本面」和「談業績」如果都輸在起跑線上了,那麼這些都不用談了嗎?這顯然是不對的。筆者希望投資者能夠結合市場現實環境,動態地作出投資判斷和決策,而不是機械地、一根筋地認死理。否則這就跟將上述幾句話斷章取義去理解,沒有什麼不同,在投資上也可能會產生頗多不順。
而且,如果將投資的大環境、小環境、靜態和動態都考慮完備,那麼即便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又有什麼關係呢?投資是條漫長的路,可以堅持也可以退出,但無論是哪種選擇,都該清晰地認識,某些路段適合自己衝刺,卻適合別人蓄力,有些路段自己落後並不要緊,因為在另一些路段,自己有更大的把握去趕超別人。如果只想玩票,也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段跑,不適合的,就暫且退出罷。
吐槽理性投資 基本面通訊社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c91f0790101dkff.html 近幾年國內資本市場的狀況讓一些「價值投資」者驚呼看不懂。這引起a股市場是否適合做價值投資的疑慮。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各人眼中的「價值投資」相去不可以道里計。暫時擱置對概念的爭議,先看看一些「成功複製巴菲特」的酒粉茅粉們不遺餘力的表演吧。
他們任何時候都在鼓吹茅台。任何時候都在幹這件事,以至於鬧出一夜八次郎這麼有喜感的笑話。又或者拿茅台市值來打賭「裸奔」。無論茅台的業績是好是壞,他們都能把牛糞解讀成鮮花。即使是虧損的數字經過大腦的特殊運算以後也能變成亮到眼瞎的靚麗業績。他們的分析還有一點參考意義麼?反正我是懶得看。
這也太奇葩了。還能存一點點理性麼?不說價值投資如何、也不說您分析公司如何牛叉、行業把握如何精準,就吐槽一下理性投資吧。遠離了理性、脫離理性的投資,如何能夠不失敗呢?但資本市場經常拿人開涮,這次居然僥倖成功。下次可能又僥倖成功。不理性得以強化,然後。。。。。。
要保持理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許多過來人回想起火熱的文革年代,想起那個年代種種不堪入目的瘋狂舉動,腳著不可思議,理性哪裡去了?在資本市場有「一根陽線改變情緒,二根陽線改變預期,三根陽線改變理念」的說法,要保持理性甚至更困難。
如何做到理性投資呢?如何保持儘量多的理性呢?
俺看分析資料、動手寫一些文字時,最經常問自己的問題就是:我理性麼?我是不是那個「手裡只有一把錘子,所以滿世界都是釘子」的人?是不是因為持有所以就情人眼裡出西施?因為沒有買就一直專門心思挑刺兒?原來曾經寫過蘇寧、阿嬌、小湯的負面,就一直戴著有色眼鏡看它們?腳得格力空調天花板為之不遠是從數據得出的理性結論麼?股價的漲跌有沒有影響到對公司經營層面的分析,比如說300104這樣的?
300104讓我想起更多。曾經仔細看過幾家創業板、中小板的公司,比如說樂視網這樣的。說實話,這些「高科技」、「新經濟」公司給我留下了非常糟糕的觀感。糟糕的原因就不細說了。以至於現在一看到別人討論小板公司,立馬繞著走。這也算一種不理性吧?記得看過一本神馬書裡說老美也犯這樣的錯誤:60、70年代的時候,如果你遇到一個白人,他一定會讓你離黑人遠點,「因為他們很壞」。他們和黑人打交道時大概曾經吃過虧,或者聽朋友說和黑人打交道吃過虧,所以全部黑人就「很壞」。現在他們已沒這方面問題,我還有,不是麼?因為看過幾家糟糕的公司,所以把小板公司全否定了,這當然不夠理性。
數學是個好東西,是保持理性的良藥。這裡說的數學指小學數學,加減乘除。前一段雪球上有個哥們說白酒的瀘州老窖還是五糧液會在一年內倒閉之類的。我相信他只是圖口舌之快,說說而已。因為這非常不理性。看看賬面的現金和債務、毛利率、成本結構之類的小學數學,你會發現這些公司業績下滑大有可能,虧損、倒閉之類的絕無可能。又一哥們在雪球上自言自語,說我看樂視的市值怎麼也得有500億。這結論連小學數學都不用就得出了,屬於向神靈的祈語。如此投資,結果可想而知。
很多人投資時自信滿滿,自信到滿倉一兩隻股票。俺沒有那麼自信,經常持有5、6只股票。我這麼幹除不夠自信外,還因為觀察發現,過於集中的人非常容易喪失理性。想想也是,名譽、身家都在茅台身上,它要跌了,咋還能保持理性呢?無論何時何地、何情何景,閉著眼睛只管盡情搖旗吶喊吧。
投資時保持儘量多的理性,我的招就這些,筒子們還有什麼高招嗎?
p.s.俺是酒粉,趕腳白酒的生意模式非常不錯。目前有老窖。看不慣某些人的癲狂,故吐槽一下理性投資。
是時候回歸基本面 艾薩Isaac Sofaer
|
|
當聯儲局決定維持量化寬鬆政策後,金融市場有所回吐,或許投資者將焦點轉移至股票的價值及可靠性,希望將風險減到最低。 雖然聯儲局尚未肯減少買債,但肯定的是,這一天終會來臨,令到債息上升。由現在開始,市場或有些波動,所以投資者更應放棄投機,審慎兼有智慧地投資。我們不知道債息什麼時候會上升,但它會摧毀房地產市場及負債過高的企業。要緊記美國及歐洲經濟正在緩慢地復甦,而中國的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及不斷增加的債務,很有可能在可見的將來「夭折」;不過,另邊廂中國的製造業似乎穩定,而且服務及消費者開支將會在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所以情況還不至於太壞。 避開過度槓桿股票 故此,投資者應該增持一些優質的製造股及出口股,因它們會受惠於訂單增加及市場佔有率上升。投資者應該選擇那些製造和出售產品的公司,例如維他奶、大家樂(341)等,因它們不會太容易受到經濟周期影響。另外,避開一些負債過高的企業,債務是當今最大的國際公敵,中國已經有太多負債,投資者要選擇那些財政穩健、管理完善的企業。或者已不可能找到一間公司,可以兼備卓越的資產負債表及優秀的管理,但若然找到的話,不要吝嗇去買。若然可以少於$0.5,去買價值$1的優質資產,你輸的機會很低。 競爭有好處 不要太着眼於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及創新,競爭不但可以令成本降低,更可以提高服務質素,你追求傑出管理的公司,公司才會努力保持競爭優勢。最後,買一些經營門檻很高的企業,因為當它的毛利受到威脅時,可以隨時透過加價去抵銷。這是給你的一些投資考慮條件,若你想學一些金融分析,以便從過千隻上市公司中,選擇一些優質股,「天下第一倉」已經包含了很多高質素的企業。我很欣慰看見香港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賺錢,我們只要有小小的優勢,便較容易成功。祝君好運!艾薩[email protected] 艾薩Isaac Sofaer Tony Measor的好友及舊同事,本身是特許會計師,有逾三十年投資實戰經驗,現於力寶證券負責管理私人客戶的投資戶口,並在Quamnet撰寫艾薩日誌。其管理的環球投資組合,在91-00年間增長達十四倍。讀者對港股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郵本刊,中英亦可。 |
股票的漲跌長期(起碼三年)看是和基本面正相關 柴迷
http://xueqiu.com/3070746985/25880455最近得人指點,加上自己的觀察,深有感觸:股票的漲跌長期(起碼三年)看是和基本面正相關,但中短期幾乎關係不大。股票的漲不代表股民的猜想,期望,夢想就是真實的,吻合行業和公司的真實情況的。正如
@茅台03 說的,一個股票在20-100之間波動是正常的。所以我覺得不鑽牛角尖,賺市場而不單是企業的錢沒啥不好,但這需要對市場的各種情緒和脈絡有很深的認識,這也是一種很牛逼的功夫,如果要想做到超越市場平均收益,這點我覺得應該學習和鑽研。
因為以前的工作關係,我對實體公司的運營相對敏感些,對企業的財務特徵要求也高,所以我看中的有前途的好企業因為靜態財務不符合,錯失了很多大牛股。所謂看對了公司,但錯失了機會,這說明了自己不瞭解市場,要想卓越是很困難的。股票市場其實是包含了兩個組成部分,一個是公司,一個是市場,兩個的瞭解都是缺一不可。另外就是對長期價值和目前的不夠吻合也是無解。基本是市場對企業很悲觀,而我覺得我看法和他們不同,才敢進去,但也不會重倉(那就沒意義了),這就說明了沒有真正的把握股票市場和投資心法。
市場其實並不在意企業的真實因果關係,大部分只看相關性(這剽竊了
@醫藥商業 兄的詞哈,望見諒)。我想這中間可以下注的主要依據還是得自己判斷這個是什麼級別的增長,和這故事還會有多久的時間和空間(這也是一種長期價值),這其間需要這種高溢價(靜態財務上的)不可證偽,也需要企業業績確實在增長,甚至是超預期。這樣才能撲捉到大機會。直到市場明顯的錯誤的時候退出,比如上汽和某SUV 廠商市值/銷售額相差了10倍,某監控公司市值大於萬科,不一一舉例了。實際上我們大部分人肯定看不到這種極端的不合理出現的時候就出來了。這就是市場的特點,極端的樂觀和悲觀。
這幾個月一直在看雪球上某科技公司下的熱烈討論,及對其在美國上市的同行的評論,除了一些潛水的高人,我相信雪球上比我瞭解的人不會多。但最熱門的一些討論中的內容,邏輯框架有,也對,業績也和框架吻合,股價也讓這些高手賺了錢,非常的high。但實際的生意訣竅和做法可以說和他們的說法有不少差距,很多的猜測最後居然和業績靠得上,這中間與其說是財務水平高,不如說他們幸運地遇上了厚道實際的公司管理層。所以我會知道他們會在哪裡跌倒。從另外一方面講,大概的正確就足夠了。但對照市場情緒,業績,公司每個階段的經營舉措來看股價走勢,非常有意思。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三全食品,原來我是看好的,研究了報表後,寄希望於周轉加快和新品,所以對其私廚進行了跟蹤,連續5個週末去固定的4個超市看冷櫃裡商品的出廠日期(可能那個呼喚1000億的分析員都沒有做過這功課),推斷出公司很難有20%以上增長,甚至拉動不很明顯。(關注的時點是2012年底到2013春節前,因為2013年就會因為2012的菌落問題導致的業績下滑這因素消失,可以玩個PEG的遊戲),所以沒有買進。當時 長城證券的
@花樣小豆 張總是最先關注這公司的分析員,我覺得他還是很有眼光的,但我覺得增速和ROE 包括收入增長都不會很滿意。我猜對了業績,猜錯了股價,那之後股價漲了2倍,直到今天跌停。我對沒有參與這種業績在預期內但大漲的公司沒有任何遺憾,但對看好的公司業績比我預期還要好得多,股價反應很正面也沒有參與的是有點小失落,說明自己水平不行。
市場資金為什麼會這樣,其實很難說是哪個原因,我想因為白酒不景氣,配置到普通食品飲料的資金就多了,導致了三全估值的溢出,其盈利能力和資本回報水平在現階段應該還是很低的。如果沒有這個因素,我想這類公司有不會有這估值,但我為何沒想到呢? 試想一下,這得需要多牛逼的功夫啊? 我不行。
這也警醒了我兩件事情:
1. 我談的企業我真的瞭解嗎? 我敢保證,肯定我不知道很多細節。
2.我們需要知道多少內容,什麼類型的內容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這點,我目前有感覺,但還無法有系統定論。也要向很多高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大氣和眼光,對行業和公司的前瞻性研究,對市場的精深把握。畢竟,絕大部分股票買來就是為了賣的(望大家不要和我討論巴菲特那個著名的觀點哈。)
對市場和公司的瞭解都是同樣重要,就像人的兩條腿,缺一不可。連牛頓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也不敢奢望。但要卓越,必須要提高自己。
《研究基本面》三十二歲上班族獲利超過薪資的股市密技 一張檢核表 抓住三個轉折套利點
|
|
憑著一張投資檢核表,三十二歲的依米抓住基本面投資的三種轉折;大轉折做長線、中轉折做波段、小轉折就做短線,靈活操作讓他股市投資的獲利已超越薪資所得。 撰文‧謝富旭 晚上十點,哄完女兒睡覺後,依米(化名)鬆了一口氣;每天晚上十點至十二點,這短短的兩小時,是他「打工」的時間。雖然他稱之為打工,卻甘之如飴,因為這段時間也是他一整天最快樂的時光! 在這寶貴的兩個小時,依米從白天一介平凡的上班族,變成一位業餘的股票分析師。每個月第三個星期日下午,依米總是與五位同好開投資讀書會;他們約定,每次聚會每個人必須帶一檔「明牌」,並製成投影片向大家簡報。「也就是說,一場讀書會,就有五檔股票讓我在未來一個月好好鑽研,這是我晚上打工的內容!」依米笑著說。 股市打工 買房買車又有三百多萬投資依米舉一檔去年十一月自己在讀書會中提出的「明牌」──漢平為例。漢平是製造混音器的專業公司,業務單純,沒有複雜的轉投資;二○一三年前三季稅後EPS(每股純益)達一.九四元,一三年十月營收二.七四億元,當公佈十一月營收為二.六七億元時,依米通知讀書會成員,漢平出現了小轉折的套利空間。 依米的選股邏輯是:漢平一三年第三季單季稅後EPS是○.八八元,第三季單季營收為六.五八億元,十月與十一月營收合計五.四一億元;換言之,只要十二月營收達一.一七億元,第四季單季稅後EPS就可望達○.八八元,如果到兩億元,單季稅後EPS達一元以上的機會就很高。也就是說,只要漢平十二月營收維持十一月與十二月的平均水準,一三年整年稅後EPS將可輕易達到三元以上;以當時二十七元的價位,等於本益比低於十倍,豈不是有個本益比回歸十二倍正常水準的小轉折套利空間。 即知即行的依米隨即以二十七元價位,買進漢平十五張;買進不久,漢平股價在公佈十二月營收(二.四四億元)後,展開急升走勢,依米在三十五元處停利,獲利十多萬元。「哈哈,賺得比公司年終獎金還多!」依米說,抓這種營收成長尚未反映在獲利的小轉折,只適用像漢平這種業務單純、沒有繁雜轉投資的小型股。「每個月十日公佈營收後,我都會請券商寄一份營收總表給我,讓我一一挑選。其實花的時間並不多,因為我只看業績單純的小型股,針對年營收或月營收成長相對突出的公司。」這就是上班族依米在股市打工的經驗談。三十二歲的他,畢業於某國立大學企管系,目前在桃園八德市一家五金進出口公司擔任業務員,加上業績獎金,過去三年平均月薪約四萬二千至四萬五千元。依米的妻子也是上班族,每月兩人薪水合計不到八萬元。 然而,這個標準的小資家庭,不僅在四年前已在桃園市買房,愛車的依米如今已經換了三輛車。第一輛車開了三年就被偷了,還好有保險理賠;之後又換了一輛福特Focus;因女兒出生,去年把Focus賣掉,換了一輛總價九十五萬元的本田休旅車。「你可能認為我很敗家,事實上,三輛車的錢都是從股市賺來的,沒有花到本業賺的一毛錢;不然我才捨不得換車。」依米如是說。 大部分三十二歲的台灣年輕人,可能還為人生第一桶金奮鬥著,並且對台灣居高不下的房價一籌莫展,甚至連孩子都不敢生;然而,依米不僅已經買了房、生了孩子、換了第三部車,手邊還有三百五十多萬元的股票投資部位。 更難能可貴的是,過去兩年,依米在股市賺進的獲利,已超過薪資與年終獎金收入(六十多萬元),每年平均高達九十幾萬元。這個重要的財富分水嶺,讓他很有成就感,甚至不吝在自己的部落格分享他的投資歷程與方法。 組讀書會 同好報「明牌」交互辯論除了掌握「小轉折」的套利空間,依米也會尋找更長線的獲利機會。例如,上一次讀書會,有一位成員提出了裕融的簡報,就深深吸引他的注意。依米拿著該位成員準備的簡報檔興奮地說,「裕融國內的租車(格上)與車貸業務(裕隆集團所賣出的新車)今年應可望出現溫和成長,去年稅後EPS五.七元,可望繼續保持。令人期待的是,裕融正在爭取中國東風汽車的車貸,以及中國中古車車貸業務;這不得了,因為中國的車市規模是台灣的好幾十倍大,如果裕融中國新業務的審批拿到,我們認為裕融股價起碼破百元!」「你是在裕融審批拿到的情況下做這樣的預估,如果審批拿不到怎麼辦,連裕融自己也未對外宣稱,進軍中國車貸的新業務批文一定百分之百拿得到;而且什麼時候拿到也是問題,會不會五至十年後才拿到?」記者忍不住澆他冷水。 顯然,這個問題在依米的投資讀書會中已經被拿出來討論過了,他不假思索地說:「所以合理的買進價位很重要,即使審批遲遲拿不到,導致裕融中國新業務落空,但僅台灣的業務就足以支撐裕融每年五.五元以上的稅後EPS。再者,納智捷新車在台銷售量有持續增溫現象,加上裕融在台灣中古車車貸市場市佔率僅六.五%,還有頗大成長空間。照以往派發四元的配息,現在七十六元買進,等於以本益比十三.八倍買進,股息殖利率達五.二%,稱不上便宜,但也不致風險太高。我也把停損點設在六十八元,大概是跌一○%的位置上。」如同依米部落格的名稱──「投資的轉折.邏輯投資法」,他的投資哲學主要在於如何掌握一檔股票股價發動的轉折點。然而,這種投資思惟過程必須建立在專業的分析知識,與繁雜的資料蒐集上才有可能成功,而平凡上班族,下班後還要分攤家事、照顧幼小女兒的依米又是如何做到的? 「我很清楚光靠我一個人辦不到,所以我才需要結合眾人之力,利用大家的腦力與大家的時間,來減輕負擔。」「每個月我們討論時,常常氣氛會有點火爆,因為我鼓勵大家要對簡報者勇於提出質疑;不是有句話說真理愈辯愈明嗎?我們就是秉持這個精神來開投資讀書會。」抓住轉折 靠一檔股票賺八十多萬那麼,依米強調的「投資轉折」到底是什麼意思,背後的投資邏輯又如何運行? 他解釋道:「所謂轉折,有分大轉折、中轉折與小轉折。上述裕融的例子,因為牽涉中國新業務的開拓,未來對公司影響相當重大,就被我視為是大轉折。」依米注意到友華,是因為去年四月二十三日,友華公告處分轉投資日本Nano Carrier二千股,扣除成本,獲利二.三六億元,貢獻稅後EPS高達二.七三元。而且,友華賣二千股後,還有六千股的Nano,豈不還有近七億元的獲利可認列!也就是說,股本才八.七億元的友華,Nano潛在投資收益就快逼近一個股本。 依米深入研究友華發現,該股過去三年稅後EPS約在二至三元,代理藥品與奶粉的業務堪稱穩定。以當時生技股動輒二十倍本益比的氛圍,加上友華去年第一季單季稅後EPS一.五九元,全年本業有機會獲利四元以上,股價起碼值八十元。「就算Nano Carrier的轉投資獲利本益比只有兩倍,近一個股本(稅後EPS十元)的轉投資獲利,起碼也將為友華股價額外增加二十元。「所以用這種邏輯思考,我認為當時股價六十元出頭的友華極有機會,而且就在未來一年內股價將漲至百元以上。」依米拿著總計二十五張友華股東會通知書愉快地說:「我在九十幾元出脫友華,加上配息,這檔股票讓我賺進了八十幾萬元(含息);也拜友華之賜,讓我換了一輛Honda SUV。」鎖定潤泰新 做大轉折操作潤泰新也屬於依米眼中的「大轉折」類型,他分析:「潤泰新未來兩年進入新建案入帳的高峰期,加上轉投資高鑫與南山人壽的認列,二○一四年預估稅後EPS約七元;營建業本益比通常給得較低,約在六至七倍,照這樣看,目前五十四元的潤泰新股價應該算合理。」然而,合理的表象下,依米卻有不一樣的思考。「潤泰新持有南山人壽二四%股權,持股張數高達二二九.七萬張,持股成本僅有八.三元;以目前南山人壽未上市價二十八元計算,潤泰新持股的南山股票潛在投資收益高達四五二億元,等於貢獻超過三個股本的水準。「我認為,潤泰新股價並未充分反映南山人壽的價值,就像十年前,潤泰新股價僅二十幾元,沒有充分反映大潤發轉投資價值,等三年或四年後,南山價值慢慢浮現,股價破百元也不是沒可能。」他說:「在股市打工,讓我接觸到不同的行業,懂得評價一家公司,學會如何與別人討論及分工合作,對我的本業幫助頗大;更別提股市打工幫我繳了房子頭期款、購車基金,甚至孩子的奶粉錢。」這個三十二歲的年輕人,似乎已經摸索出一種在工作與投資間保持平衡的生活態度了。 依米 出生:1982年 現職:五金進出口公司業務人員 學歷:大學企管系 根據3 種轉折 變換操作策略── 依米的轉折操作法與檢查項目 小轉折1.短線進出 邏輯:營收尚未反映在季報獲利的時間落差。 適合標的:營收項目單純,產品報價不會因現貨市場起起伏伏、轉投資單純的小型股。 檢查項目 1.每月10日營收公佈後,請下單券商寄送上市櫃公司營收總覽表,挑選年營收成長率或月營收成長率表現突出的小型股(剔除大型股、金融股)。 2.挑營收項目單純,產品價格沒有大幅波動風險的個股(剔除太陽能、面板、DRAM、原物料股)。 3.把前3季每股稅後EPS找出來。 4.用月營收及上一季的稅後淨利率推算下一季單季稅後EPS,得出四個季度的稅後EPS。 用股價除之,如本益比偏低(10倍以下),可伺機買進。 中轉折2.波段操作 邏輯:同類型股票的比價效應、產業環境改善的獲利提升、轉投資效應浮現。 適合標的:當時的強勢族群或熱門族群。 檢查項目 1. 鎖定過去一季股價表現強勢的族群,尋找落後補漲標的。 2. 找出強勢族群的3~5檔指標股,計算平均本益比。 3. 調出落後補漲標過去四季的稅後EPS,並計算其本益比。 4. 搜尋落後補漲標的新聞,查看有無題材性,如轉投資、新訂單、營收成長性等。 5. 推算落後補漲標的全年度稅後EPS及本益比,如果與同族群指標股差距頗大,可伺機買入。 大轉折3.長期投資 邏輯:有新市場、新產品、新商業模式、重大成功的轉投資。 適合標的:不限。 檢查項目 1. 從媒體報導找出具有新市場、新產品、新商業模式題材的個股。 2. 調出過去3年稅後EPS,以現在股價推算本益比;15倍以下列入追蹤名單。 3. 追蹤其營收狀況,連續3個月出現10%的月營收年成長率狀況,列入關注名單。 4. 推估來年稅後EPS,若預估來年本益比低於13倍,則可伺機買入。 小轉折實戰操作 漢平 1. 2013年前3季稅後EPS為1.94元,第3季單季稅後EPS為0.88元,第3季營收6.58億元。 2. 13年10月營收2.74億元,11月2.67億元,兩月合計5.41億元。 3. 假設12月營收1.1億元,第4季單季獲利將追平第3季。如果12月營收超過2億元,單季稅後EPS可望超過1元;2.5億~2.6億元的話,全年稅後EPS將輕易超過3元。 4. 27元買進,停利價設在35元。 中轉折實戰操作 友華生技 1.第1季稅後EPS已達1.59元,本業有轉佳之勢。 2.4月23日宣佈處分轉投資,對13年EPS貢獻2.73元,加計未處分部分,可貢獻8元EPS。 3. 生技展將於7月展開,生技股平均本益比可拉升至20倍以上。 設算本業13年每股只賺4元,股價即有80元價值;加上一個股本轉投資獲利,設算本益比僅2倍,將為股價額外增20元價值。 4. 62元買進,參與除息,97元賣出。 大轉折實戰操作 裕融 1.看本益比 去年稅後EPS估計5.7元、股價76元,本益比13.3倍屬合理。 2.預估EPS 今年台灣租車與新車貸款業務預估呈穩定成長, 稅後EPS挑戰6元。 3.觀察佈局 積極向中國申請東風汽車新車貸款業務, 同時佈局中國中古車車貸業務。 4. 評估前景 以裕隆集團在中國的經營,裕融在中國的經營成功機會不低。 如果成功打入中國市場,規模是台灣數倍大,將使營收與獲利增添強勁動能。 5.買進 76元買進,目標價設在150元。 |
回歸基本面 RaymondJook祝振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f6402970101kpwu.htmliMoney原文(簡體版),15-05-2014
2014年首季業績期展開,過分被超賣的科網科終於因業績的帶動,從谷底反彈。筆者認為最嚴重的拋售潮應該已過去。物極必反,正如上期指出,騰訊控股(00700)的拋空比率已由高位大幅回落,加上今年首季業績亮麗,超於預期,果然由低位大幅反彈。
其實過分悲觀及恐慌的情緒有跡可尋,科網板塊由年初人人皆唱好,轉為最近人人均看淡(有些投資者甚至認為會差到年底)。此外,又聽到有一些互惠基金把科網股沽清,將資金全部轉到防守性但缺乏增長的中國移動(00941)。筆者估計由3月開始的板塊輪換潮(由高估值高增長股撤換到低估值低增長板塊)可能已告一段落。
按照今年首季業績的數字推算,大部分科網股仍能維30%至40%以上的盈利高速增長,今年的預測市盈率下跌到只有20多倍,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率)更是遠低於合理範圍的1倍以下,經過深度調整後,這些公司都有條件重拾升軌。
科網股有業績支撐
科網股業績反映互聯網相關行業仍然在高速成長,繼續蠶食傳統行業的市場份額,結構性的趨勢仍舊持續,這板塊可說是內地經濟發展的萬綠叢中一點紅。對比起舊經濟的防守性板塊,例如必需性消費品板塊,科網股的估值溢價其實不算高,因為前者盈利處於低增長期或倒退,後者則如日方中。根據彭博(Bloomberg)分析員共識,已宣佈首季業績公司的中資科網股,2014年平均市盈率為33.2倍,這數字肯定過高,因為分析員通常對高增長公司的盈利預測會過於保守。
五家必需性消費品公司的2014年共識預測巿盈率則為26.5倍,這數字極有可能過低,同一道理,市場通常對低增長公司的盈利預測過於樂觀。所以兩板塊的預測市盈率其實非常接近,但科網板塊的2014年平均每股盈利預測增長為81.1%,而必需消費品就只有14.8%。前者估值按PEG算,只有0.41倍,後者則高達1.79倍;前者估值過高的理據其實已經不攻自破。
【 一個簡單的基本面分析框架 】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http://xueqiu.com/7096399426/30702051(1) 公司的商業模式 (定性分析)
– 理解公司如何賺錢的,以及公司的上下游環境及競爭環境;
(2) 公司競爭優勢 (定性分析)
– 五力模型(上游供應商議價能力、下遊客戶議價能力、新進入者威脅、潛在替代品、現有競爭者)
– 經濟護城河模型(獨特的無形資產、低成本優勢、高轉換成本、規模與網絡優勢)
– SWOT模型(內部:優勢、劣勢;外部:機會、威脅)
(3) 公司管理層 (定性分析)
– 誠信與品行、學習能力與視野、專注與執行力、意志力和耐力;
(4) 公司財務穩健性 (定量分析)
– 較低的有息負債率; 較低的運營費用支出;較少的大額資本性支出;
– 較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入;
(5) 公司盈利能力 (定量分析)
– ROE, ROIC > WACC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 ROE > 行業平均; ROIC >行業平均; 淨利潤穩定增長;
– 毛利率 > 行業平均;淨利率 > 行業平均;
-- 盈利的可持續性;
( 6) 公司成長能力 (定量分析)
– 銷售增長率 > 行業平均;淨利潤增長率 > 行業平均;
(7) 估值分析 (定量分析)
– 三低原則:P/E(或者P/B)低於市場均值、低於行業均值、處於中低位置
(註:企業分析永遠是一門」藝術「, 看一個企業的好壞,如同看一個人的好壞一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標準和眼光,從來沒有,而且永遠不會有一個 「標準」的流程,完全因人而已 )
明陽風電電話會議紀要:公司基本面正處拐點時期 作者:格隆匯 賴燊生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07&extra=page%3D1明陽風電(MY)2014年第二季度業績發佈會電話會議紀要,供大家參考。關注海上風電的進展,未來公司將以海上、西部、海外三大戰略並舉,並以產業基金作為平台,公司基本面正處拐點時期。
MY 2014Q2業績發佈會紀要 20140825 公司出席人員:董事長、財務總監、投資者關係專員
記錄人:賴燊生
第一方面:重點講講宏觀和行業政策方面的情況。中國政府 6月13號召開中央財經第六次會議,講了國家能源戰略問題,突出了清潔能源的戰略地位,把能源大基地,大通道,風火打捆,風水打捆,分佈式能源提高到國家能源戰略來抓。預期未來一年及」十三五「期間,風電等新能源發電量佔比發電容量會有大幅提高,對新能源行業營造更加積極的從業環境,行業生態將會優化。
第二方面:國家能源局強力推動海上風電和電網消納問題,並醞釀清潔能源配額機制。六月份公佈了海上風電標竿電價,2017年前投運的風電項目,近海 0.85元/KWH,潮間帶0.75元/KWH。這次海上風電電價政策出台,將成為刺激海上風電啟動發展的強心劑。近期,國家能源局還召開推進了海上風電的推進會,公佈了近海風電建設規劃,容量達到 10GW,國家規劃2020年將達到30GW。海上風電遠景市場目標4500-6000 億市場,整機及零部件製造市場將達到3500億市場,國家能源局落實清潔能源配額制,強制要求發電企業承擔清潔能源發電義務,電網企業消納清潔能源義務,用戶消費新能源電力義務,此舉將極大解決清潔能源發展問題。從機制上保障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今年行業市場情況持續改善,十二五第二、三、四批批准項目到了實施期,直接利好設備製造企業。今年 H1新真呢過風電招標11.5GW,同比增加40%(去年同期 8.0GW),估計今年總體招標量20-23GW,招標量提高將拉高後續建設量,整個行業回暖趨勢明顯。上半年新增並網容量6.32GW,累計87.2GW,YOY+23%,風電上網電量767億千瓦時,YOY+8.8%.
風電並網進一步改善。 剛才介紹行業宏觀層面,接下來重點介紹公司市場拓展和運營層面: 上半年公司市場拓展,營運能力明顯提高,產品線已經形成,產品競爭力凸顯。我們著力引導客戶需求,推動定製化產品和服務來拓展市場。2Q新增訂單617MW,已簽訂總訂單3.6GW,其中2Q確認收入 303.5MW,其中1.5MW確認了229.5MW,2.0MW 確認了74MW;
運營方面,我們堅持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實施項目封閉管理,優化成本。保毛利,降成本,搶收款,擠佔壓,項目實施封閉式管理,自主開發投標運營系統,大部分新簽訂單毛利率都達到16%以上,淨利率3-5%。上半年期間費用率得到控制,資金清理專項行動,通過走訪客戶,與客戶深入溝通,從市場、技術、工程多個方面進行客戶需求的管控,解決客戶反應的問題,引導客戶真實需求,落實訂單,加快資金回籠並解決歷史資金積壓問題。上半年
回款完成預算的 103% ;
技術方面,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線建設,完善現有產品線,滿足低風速市場和三北戰略大市場需求。投入2.0MW118米葉輪產品,其中SCD-3.0MW3葉片預計春節前下線,同時投入明陽4.1MW大機組研發工作。我們致力於構建明陽適應性強、競爭力強的產品線體系,1.5MW-89米機組成功獲得全球首張GL-2010認證證書,技術各項指標獲得了迄今為止最嚴格的GL-2010測試認可,標誌明陽風電1.5MW機組製造平台的建造,運行、測試
獲得國際認可,為明陽風電海外大批量製造,銷售及風電並網提供綠色通道,將加快明陽海外市場的拓展。
7月份,我們包括SCD-3.0MW海上風機在內,超過 200台抗颱風風機經受了」威馬遜「的檢驗,除了因為風場電網被損壞而停止運行外,明陽風機全部完好無損,充分證明了明陽風機的高穩定性和可靠性,贏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第三方面:推動重大戰略的轉型問題 MY 已經超前規劃了支撐未來 5-10年的發展的第二部戰略,海上風電,海外戰略,產品創新規劃戰略,新商業模式的拓展,這些措施的實施都將極大促進公司的收入轉型。
海上風電戰略,優勢凸顯。從現在-2020年,海上風電將作為中國風電開發主戰場,我們與南方電網合作的廣東首個海上風電示範項目-珠海桂山風電進展順利,已經按照風基島的模式啟動生產,預計9月份導管架吊裝工作將開始。珠海市桂山風電是中國第一個海上風電商業化項目,具有里程碑效應。另外,採用明陽SCD-3.0MW粵電海上風電項目也將近期啟動,如東300MW合作協議正加速推進。跟中廣核,粵電, 華能新能源簽訂捆綁協議,啟動陽江120萬千瓦海上風電的建設,預計未來 3年內建成投產。
創新新年能源開發模式:正在規劃新能源投資基金,聯合各大合作體,以產業基金為平台,號召政府引導資金和社會資本,促進風電項目開發。同時使用金融租賃的創新模式,盤活金融資源,規劃開發平台,並規劃併購整合百金新能源公司,與其合作,控股風電建設項目。
今年預計開工500MW,同時有一大批項目進入國家風光核准計劃。 工程運維和EPC建設等服務業務,打開了新的盈利局面,形成新的盈利點。我們積極投入運維市場,工程服務部門簽訂2000萬的合同,估計未來時期,風電場運維和技術改造服務市場將達到4.0億多RMB,我們正在籌備工程運維服務公司,為公司轉型打下基礎。EPC建設逐步規範,已經開工的華能汕尾的工程項目,完善了明陽的 EPC開發模式,建立了工程建設--管理--回款的完整體系,為今後的建設積攢了經驗和立下了標準。
海外市場方面,我們突破了產品出口限制。MY1.5MW-89米機組獲得了GL認證,推動我們突破了印度市場。印度市場,將成為我們海外的巨大增長點。我們將進一步推動西部戰略,推動西部優質資源的開發,佔領市場制高點。我們重點推進云南、青海、西藏,寧夏,內蒙,新疆等優質資源的開發,推動項目核准並落實新訂單。MY 將成為三大廠家中,唯一一家能同時在西南,西北,華北佈局的公司。
MY 將堅定實施第二步戰略,確保產品領導地位,海上領導地位,產品創新地位。我們也將實施創新的商業模式,確保產品戰略,確立明陽的領軍地位。
互動環節問答:
Q:1.5MW價格較年初和去年同期價格,改變多少?行業今年新增裝機20-23GW,15年展望? A:1.5MW價格,整體來看,比2013年新中標價格高了5-8%,還是在上升,是大的趨勢。但客戶的要求,服務和配置也比往年有所改變。整體新接訂單毛利率可以達到 16%以上。毛利率上升一方麵價格上升,另一方也來自運營成本的降低。我們公司下半年生產經營和經營形勢比較繁忙,預計市佔率會在去年基礎上有一定提升。對 2015 年,已經接到的訂單3.6GW,同時西部戰略,海上風電,海外,新的能源開發公司,在未來四個月還有新的訂
單,我們對明年公司經營情況保持穩健發展有充分信心。
Q:管理層,剛剛提到新的訂單毛利率會上升。能否披露新訂單的價格,或者三季度風機價格?二季度銷售費用有所上升,全年G&A3-4Q費用率是什麼情況?新訂單啥時候執行? A:關於平均銷售價格,基本在4000元/KW 以下,包括了增值稅。預料到 2Q 費用會輕微上升,預計這個數字全年會佔到收入比重10%左右 。
銷售費用增長是財務整合的問題,今年的交付比去年增幅很大,尤其今年下半年交付量大以後,運輸成本會增加,現在確認的收入是去年交付的產品,兩者對比比例上升;另外一種情況,新簽訂單會在明年上半年交付,確認收入是明年下半年。當然,我們上半年新簽訂單和下半年交付訂單價格是相近的,是台階式上漲。
關於京能清潔能源的一些看法:基本面迎來拐點? 作者:Adam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7&page=1&extra=#pid4423首先附上格隆匯環保行業專家97mocha梳理的最近花旗組織電話路演中更新的重點信息:
1.截至中報總規模4306MW:氣電2028MW,風電1699MW,水電369MW,光電210MW。
2.氣電方面:高安屯和高井兩個大型燃氣發電項目預定於今年11月投入試運營,今年貢獻不大,但極大地保證了明年的增長,消除了項目延遲的不確定性!北京以外的區域性燃氣發電項目在談的還包括安徽、廣東等地的後續項目。
氣價方面:公司表示俄氣進入,國內氣價已經漲價到位,今年是最後一次漲價(排除了明年漲價帶來的股價波動);
3.風電方面:每年15-20%的權益裝機增長,並且國外的風電項目收益率不比國內差;
4.光伏方面:今年中裝機210MW,今年底350MW以上,明年底500MW,規模將超過水電規模,成為新的看點;
5.其他清潔能源方面:兩個大型垃圾發電項目已經通過第一輪環評進入第二輪,預計明年5月份即可開工建設,並確認建設收入。由於項目體量很大(約3600噸/日),按照平均每噸40萬人民幣投資額估算,兩個垃圾發電項目總投資額或超14億人民幣,明後年的建設收入確認非常可觀。
補充一點:由於公司項目投產時間已定,預計公司隨後會配售20%流通股進行融資,配售可視為最後的風險釋放。
估值水平:
截止上週五市值221億港幣,公司2013年純利14.57億港幣,預計今年增長10-15%,明年50%以上,分別對應2013-2015年的PE是15x,13x和8.7x。估值很吸引。
下面是個人的一些思考,希望與大家探討,說的不對請輕拍。
首先先介紹下集團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公司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12.1%,增長主要出現在燃氣售電部分,2014 年上半年集團燃氣售電381萬兆瓦時,同比增加10.7%,售電收入19.8 億元,同比增加21.4%。原因一方面是機組利用小時數增加,另一方面北京市發改委上調燃氣發電從0.57/每度至0.65/每度。除此之外,在熱力,風電,水電等由於氣候等不可抗力因素的影響下造成收入略有減少。
集團收入組成(RMB萬元) | | | |
熱力售電 | | | |
熱力 | | | |
風電 | | | |
水電 | | | |
其他(包括光伏) | | | |
關於補貼,由於北京環保壓力巨大,這種壓力可以輕易的傳導到領導層的政治壓力,所以政府也是頂著很多壓力大力推進天然氣發電的,但天然氣發電成本較煤發電高2-3倍,加上天然氣漲價,毛利從去年上半年的2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0%。目前發電成本在0.6元多/度,上網電價0.65元/度,補貼0.15/度。
如上表所示,刨去補貼,企業收入基本會減半,在13年甚至可能出現盈虧持平的情況。
補貼國家沒有統一標準,都由地方政府把握,北京的優勢在於首都,環保壓力太大,目前補貼很慷慨,不然各大電廠沒積極性。但個人認為目前天然氣發電不能算做是一個健康的行業,補貼的風險隨時存在,什麼時候不補貼就能存活才算是一個健康的行業。歐洲也出現了企業改用煤代替天然氣發電的情況。但回過來說,補貼是目前快速推進產業發展、修復改善環境的唯一途徑,未來是個大趨勢,在若干年內應該會保持穩定不變。另外北京的補貼情況也有著全國同行業補貼示範的味道,不會輕易變動。
關於天然氣價格,北京都由中石油供氣,一年訂一個價格,這樣明年的價格就算是穩定了。但中俄天然氣東線管道俄羅斯境內目前才開工,預計2017年才可以通到北京,在此之前的2016,2017年的價格走勢仍存在變數。目前看到的情況是,由於整體經濟走軟,下游需求回軟,氣價估計很長時間都很難再漲了,華潤燃氣就是因為下調了15年銷氣量,從200億方下調到160億方,才引致股價大跌。
未來俄氣進來後,個人以為,氣價存在壓力。這對京能這樣燃氣發電為主的公司而言,無疑長期環境在不斷改善。
另外從公司目前的項目情況看,高安屯(845兆瓦)和高井(1308兆瓦)兩個大型燃氣發電項目預定於今年11月投入試運營,而240 兆瓦的昌平未來科技城燃氣發電項目已於7月份完成試運行,下半年將並網發電。預計2015年開始的燃氣裝機量可以達到4421兆瓦,比目前翻了一倍多。只要維持目前的補貼政策,相信公司15年的利潤可以較今年大幅增長。
目前天然氣發電收入佔公司總收入的60%左右,相比去年有所增加,未來隨著新項目的建成,比例會進一步提升。但公司收購澳洲風電場,新增光伏發電及明年開工的垃圾發電場仍然起到了優化收入結構的作用,並且會對集團未來健康發展與適當轉型做出貢獻。
林奇的25條股票投資黃金法則 兼聊財務分析、基本面分析與投資 自由飛人
來源: http://xueqiu.com/9265973460/31363223
@晨星 你在 帖子中論及的彼得.林奇對於基本面(含財務分析)的看法,我這里貼出一段話供你參考。這是林奇在
《戰勝華爾街》一書的結尾所寫,如下:
到此為止,本書已經寫完了,在關掉電腦之前,我忍不住想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回顧一下我從20年投資生涯中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我把它們總結成25條股票投資黃金法則。盡管其中大部分我已經在本書及我的其它著作中詳細討論過了,但我還是要在這里呈現給大家,就算是我的臨別贈與吧。
1、投資很有趣,很刺激,但如果你不下功夫研究
基本面的話,那就會很危險。
2、作為一個業余投資者,你的優勢並不在於從華爾街投資專家那里獲得的所謂專業投資建議。你的優勢其實在於你自身所具有的獨特知識和經驗。如果你充分發揮你的獨特優勢來投資於你充分了解的公司和行業,那麽你肯定會打敗那些投資專家們。
3、過去30多年來,股票市場被一群專業機構投資者所主宰。但是與一般人的想法正好相反,這反而使業余投資者更容易取得更好的投資業績。業余投資者盡可以忽略這群專業機構投資者,照樣可以戰勝市場。
4、
每只股票後面其實都是一家公司,你得弄清楚這家公司到底是如何經營的。 5、經常出現這樣的事,短期而言,比如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毫不相關。
但是,長期而言,一家公司業績表現與其股價表現完全相關。弄清楚短期與長期業績表現與股價表現相關性的差別,是能不能投資賺錢的關鍵,也表明,耐心持有終有回報,選擇成功企業的股票方能取得投資成功。
6、你得弄清楚你持股的
公司基本面究竟如何,你得搞明白你到底持有這只股票的理由究竟是什麽。不錯,孩子終究會長大的,但是,股票並非終究會上漲的。
7、想著一旦賭羸就會大賺一把,於是大賭一把,結果往往會大輸一把。
8、把股票看做是你的小孩,但是養小孩不能太多,投資股票也不能太多,太多你就根本照顧不過來了。一個業余投資人,即使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業余時間,最多也只能研究追蹤8到12只股票,而且只有在條件允許的情況才能找到機會買入賣出操作。因此,我建議,業余投資者在任何時候都不要同時持有股票5只以上。
9、如果你怎麽也找不到一只值得投資的上市公司股票,那麽就遠離股市,把你的錢存到銀行里,直到你找到一只值得投資的股票。
10、永遠不要投資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股票。讓投資者賠得很慘的往往是那些資產負債表很差的爛股票。在買入股票之前,一定要先檢查一下公司的資產負債表,看看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償債能力,有沒有破產風險。 11、避開那些熱門行業的熱門股。冷門行業和沒有增長的行業中的卓越公司股票往往會成為最賺錢的大牛股。
12、對於小公司股票來說,你最好躲在一邊耐心等待,等到這些小公司開始實現盈利時,再考慮投資也不遲。
13、如果你打算投資一個正處於困境之中的行業,那麽一定要投資那些有能力渡過難關的公司股票,而且一定要等到行業出現複蘇的信號。不過,像生產趕馬車鞭子和電子管的這些行業永遠沒有複蘇的希望了。
14、如果你在1只股票上投資1000塊,即使全部虧光也最多不過是虧損1000塊,但是如果你耐心持有的話,可能就會賺到1000塊甚至50000塊。業余投資人完全可以集中投資少數幾家優秀公司的股票,但基金經理人根據規定不得不分散投資。業余投資者持有股票數目太多就喪失相對於專業機構投資者能夠集中投資的優勢。只要找到幾只大牛股,集中投資,業余投資者一輩子在投資上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遠遠物超所值了。
15、在任何一個行業,在任何一個地方,平時留心觀察的業余投資者就會發現那些卓越的高成長公司,而且發現時間遠遠早於那些專業投資者。
16、股市中經常會出現股價大跌,就如同東北地區嚴冬時分經常會出現暴風雪一樣。如果事先做好充分準備,根本不會遭到什麽損害。股市大跌時那些沒有事先準備的投資者會嚇得膽戰心驚,慌忙低價割肉,逃離股市,許多股票會變得十分便宜,對於事先早做準備的投資者來說反而是一個低價買入的絕佳機會。
17、每個人都有投資股票賺錢所需要的智識,但並非每個人都有投資股票賺錢所需要的膽略,有識且有膽才能在股票投資上賺大錢。如果你股市大跌的恐慌中很容易受別人影響,嚇得趕緊拋掉手中所有股票,那麽膽小怕跌的你最好不要投資股票,也不要投資股票型基金。
18、總是會有事讓人擔心。不要為周末報刊上那些危言聳聽的分析評論而焦慮不安,也不要理會最近新聞報道中的悲觀預測言論,不要被嚇得擔心股市會崩盤就匆忙賣出。放心,天塌不下來。除非公司基本面惡化,否則堅決不要恐慌害怕而拋出手中的好公司股票。
19、根本沒有任何人能夠提前預測出未來利率變化、宏觀經濟趨勢以及股票市場走勢。不要理會任何未來利率、宏觀經濟和股市預測,集中精力關註你投資的公司正在發生什麽變化。
20、如果你研究了10家公司,你就會找到1家遠遠高於預期的好公司。如果你研究了50家公司,你就會找到5家遠遠高於預期的好公司。在股市中總會讓人驚喜的意外發現,那就是業績表現良好卻被專業機構者忽視的好公司股票。
21、
不研究過公司基本面就買股票,就像不看牌就打牌一樣,投資賺錢的機會很小。
22、
當你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時,時間就會站在你這一邊,持有時間越長,賺錢的機會越大。耐心持有好公司股票終將有好回報,即使錯過了像沃爾瑪這樣的優秀公司股票前5年的大漲,未來5年內長期持有仍然會有很好的回報。但是如果你持有的是股票期權,時間就會站在你的對立面,持有時間越長,賺錢的機會越小。
23、如果你有膽量投資股票,卻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做功課研究基本面,那麽你的最佳選擇是投資股票投資基金。你應該分散投資於不同的股票基金。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可分為成長型、價值型、小盤股、大盤股等,你應該投資幾種不同風格的股票投資基金。投資於6只投資風格相同的股票基金並非分散投資。
投資者在不同基金之間換來換去,就會付出巨大的代價,得支付很高的資本利得稅。如果你投資的一只或幾只基金業績表現不錯,就不要隨便拋棄它們,而要堅決長期持有。
24、在過去10年里,美國股市平均投資收益率在全球股市中僅僅排名第8。因此,你可以購買那些投資於海外股市且業績表現良好的基金,從而分享美國以外其他國家股市的高成長。
25、長期而言,投資於一個由精心挑選的股票或股票投資基金構成的投資組合,業績表現肯定要遠遠勝過一個由債券或債券基金構成的投資組合。但是,投資於一個由胡亂挑選股票構成的投資組合,還不如把錢放到床底下更安全。
財務分析在基本面分析與投資決策中到底處於一個什麽樣的位置、又發揮哪些作用呢?歡迎球友發表看法!
附:重溫這些年讀過的“投資書”(六、管理、經濟及其它卷)及匯總
http://xueqiu.com/9265973460/31322661@renjunjie @金石楊天南 @黃建平@唐朝 @不器不易 @價值at風險 @閑來一坐s話投資 @中國資本市場 @釋老毛 @耐力投資 @西點老A @九陽@堅信價值 @美人如花 @Rathman@一只花蛤 @商夏 @DAVID自由之路 @今日話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