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挽救破產企業 德勤「清盤王」有秘訣 「擺平各方利益最重要」

1 : GS(14)@2011-01-09 15:54:28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4836622
《人物專訪》佑威國際( 627)、福記( 1175)、金至尊( 870)等本港上市公司破產,經常都見到德勤企業重組服務亞洲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及其團隊,獲委任為臨時清盤人,令他成為問題企業的「公司醫生」,將企業「復活」。黎嘉恩化腐朽為神奇,秘訣就是懂得擺平各方利益,「將冇可能變成有可能」。 記者:周燕芬

要懂得擺平各方利益,就要摸透利益集團性格,知道誰最想間企業「永不超生」。黎嘉恩指,小債權人往往是「第一個告你,逼你還錢,佢亦輸得起,逼大債權人買起小債權人啲債」;反而大債權人不會亂告人。
有抵押債權人因為已持有企業的抵押品,對方因此不欲浪費太多時間等候企業重組,反而希望企業早日破產清盤,「第一個逼你埋牆角」。而沒有抵押的債權人,則可謂與公司同坐一條船,真是「對得越好嘅人對你越差」。
要摸透誰最想公司死

還有,第二大股東往往會「睇大股東點死」,冀公司破產先賺一筆,待白武士拯救公司;而大股東遇上白武士,自然希望將上市公司賣多個錢。面對利益集團角力,黎嘉恩無奈說,作為中間人的企業重組顧問,很多時候會兩邊不討好。
如何處理眾多不同利益,他點出關鍵:大家都認同「有一樣嘢好過冇一樣嘢」。每個人都想在企業破產或重組過程中得到最多錢,但要讓他知道幻想是不可能發生,向他分析最好的選擇。他又表示,這份工要有很好的耐性,因為案件動輒長達多年。
要將企業重組,起死回生,他認為要周身刀,把把利。包括談判和表達技巧,給人穩重感覺;做人要正規,因會出現好多誘惑,如有人用錢收買;財務和法律知識要足夠,並需要知道問題所在,當然亦要勤力。
清盤個案吸引投行注意

原來處理破產清盤個案,不時會吸引到投資銀行家注意,主動接觸了解。他解釋,因為破產公司一旦重組成功,公司發行的債券將價值回升,債券有價;有時投資銀行亦會帶同客戶,對破產上市公司的「殼」感興趣。
被問及眾多處理個案中,哪些最煩,他認為每宗個案也有其煩處,只要是有利益衝突的地方,無論是大公司或細公司,均可以十分複雜;有時 3、 4年也未必處理完畢。
作為臨時清盤人,其收費是按照工作時間而釐訂;他指能否重組成功才是問題的關鍵,而非收費金額,業界便曾出現爛尾事件,因為公司重組不成,甚至欠下臨時清盤人服務費用未能繳付。
2010首 11月破產數據

*破產令數目為 8552宗,相當於 09年的 52.9%
*發出的強制清盤令為 398宗,相當於 09年的 69.5%
2 : GS(14)@2011-01-09 15:54:44

投資活躍
內地企業重組料增
2011年01月05日

去年本港破產個案顯著減少,德勤企業重組服務亞洲區主管合夥人黎嘉恩表示,去年的破產個案主要涉及股東爭拗、管理不善和賬目詐騙。而提出要將企業破產的人,往往是「對得越好嘅人對你越差」。
他分析指,去年本港企業破產個案並非經濟環境因素促成,反而是涉及賬目問題,企業內部出現詐騙行為;又或是經營不善,業務過度擴張;以及股東內部出現爭拗或爭話事權。
內地破產個案亦不多,因為法庭並未有普及應用,出現問題企業多會進行重組。
他預期,今年香港企業破產個案不多,企業重組活動保持平穩;反而內地因投資活躍,要求企業重組的活動將持續上升。
3 : GS(14)@2011-01-09 15:54:59

工作繁重
業界一哥嘆搵命博
2011年01月05日

黎嘉恩能夠在破產市場建立江湖地位,做出一哥成績,當然得來不易,他更揚言有今日的成果,「係搵命博!」
去年聖誕節( 12月 25日),他要飛返內地, 28日又要飛往韓國,出席一破產個案中的韓國債權人會議。假期都用盡,搞到日日做到無停手,因為作為重組部門主管,他要參與整個重組過程,每個步驟都不容有失。
可以想像,經他批核的事情特別多,扣除垃圾電郵,每天要閱覽 300個電郵,需要回覆的電郵亦有 100、 200個。訪問期間,他亦不停手回覆電郵,處事相當認真。
黎嘉恩望着手中的 Blackberry,他感嘆道, Blackberry對他而言等於「痛苦」。
4 : Wilbur(1931)@2011-01-09 22:10:16

作為臨時清盤人,佢地最想間公司半死不活

收得一日fee得一日

係外國,清盤人只需要遇到2-3間超複雜破產case

就可以夠退休

好似做緊lehman brothers o個間 Alvarez & Marsal

我相信d partner接到間case之後,

第一時間去左換車換樓...
5 : reference(1610)@2011-01-09 22:19:34

4樓提及
作為臨時清盤人,佢地最想間公司半死不活

收得一日fee得一日

係外國,清盤人只需要遇到2-3間超複雜破產case

就可以夠退休

好似做緊lehman brothers o個間 Alvarez & Marsal

我相信d partner接到間case之後,

第一時間去左換車換樓...


所言甚是.
個人經驗, 佢地很多時候拖慢重組進度, 以上單news當膳稿睇算.....
6 : 亞力士(1473)@2011-01-10 00:28:36

仲有除左政府 佢地係最快收錢個個 d公司比佢地劏完 仲邊有錢還
7 : GS(14)@2011-01-10 21:01:57

6樓提及
仲有除左政府 佢地係最快收錢個個 d公司比佢地劏完 仲邊有錢還


他們就是控制住D資產,所以多多錢都可以拿到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06

燃氣增長強勁 各方爭做一哥

1 : GS(14)@2012-05-24 23:23:54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20524/News/ec_ecj1.htm






進口中亞天然氣大增

在十二五規劃中,天然氣佔一次過能源消費比例將從現時的4%增至逾8%,意味天然氣每年消費量將翻一倍至2600億立方米。不過,中國並不能做到自給自足,近年進口天然氣不斷增加(圖)。為搶佔資源,三大國有油企正不斷在海外進行併購(表)。

中石油(0857)董事長蔣潔敏昨日表示,天然氣的增長勢頭比原油還高,今年進口中亞天然氣可能增加近六成至250億立方米。西氣東輸三期工程將於今年開工,預計兩至三年完成,並將引入戰略性投資者。

國企互相爭奪中燃

在取得上游資源的同時,確保能供應給下游終端用戶同樣重要。中國燃氣自2002年成立後,透過不斷的併購,在20省份擁有151個燃氣項目,如今卻成為國企虎視眈眈的對象。新奧能源(2688)聯同中石化(0386),於去年底向其提出167億元的收購要約。

新奧起家比中燃早,20年間在14省份擁有104個燃氣項目,雖然規模相若,但新奧的銷氣量及利潤率比中燃更高,因為它近年集中擴張接駁費更高的工商業用戶。新奧以中燃為目標,因為兩者的勢力範圍接近,收購可以增加新奧的滲透率。有接近交易的消息人士認為,新奧還看中其液化石油氣(LPG)業務。新奧近年逐漸剝離LPG業務,而中燃的LPG業務,由接收站、儲存設施到物流,都是全國最大的。

北控加入戰團

新奧認為伙拍中石化,可以氣源作誘因,吸引中燃的股東。然而,由於北控(0392)母公司近期以遠高於新奧的收購價增持中燃,新奧的收購接近難產。但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認為,這反映了中國燃氣市場正在急速擴張,企業都希望透過收購增加規模,以降低成本。

在新奧受困於這宗收購案時,華潤燃氣在上周以18.6億元收購AEI的中國子公司,取得28個燃氣項目和8個加氣站。港華燃氣亦隨時收購母公司煤氣(0003)的項目,從中小型城市進軍一線城市。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天然氣的城市門站價及終端用戶價由地方政府決定,一旦有企業壟斷個別城市的燃氣市場,便會增加其話事權。他擔心到時得益的是企業,受苦的將是老百姓。

明報記者 廖毅然
2 : Louis(1212)@2012-05-24 23:31:57

立論:兩電最好搵市值嚇死人

Apple Daily 23-5-20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523/16360226


兩電本港業務總市值近1900億元,佔本港 GDP比例約是十分之一。圖為中電總部。

現時距離梁振英上任特首,雖然還有超過一個月的時間,梁振英的鷹派治港理念,卻早已露出端倪。

如無意外,林鄭月娥將升任下屆政務司司長之職,而這很可能意味着,新界丁屋僭建問題很難不「依法處理」。新界丁屋問題的處理手法,會否就是新一屆特區政府落實其治港理念的一面鏡子?

總市值佔 GDP七分之一

可能是我想像力太過豐富。最近中電(002)管理層,先後主動公開發炮,預告由於天然氣價持續上升,未來兩三年電費可能會大幅上升,頗有此地無銀的意味,事關現行「利潤管制協議」要到2018年才屆滿,在此之前,兩電絕對有權可以對公眾的壓力置若罔聞,繼續賺其每年不少於9.9%資產回報率的准許利潤。

透過股本融資,以兩倍的槓桿比率計算,兩電的實際股東資金回報率,其實是令人垂涎、接近20%的無風險利潤!反觀,一般投資大眾的無風險回報率,卻是不足兩厘的美國國庫債券利率!當今世上,還有甚麼生意,好得過為本港大眾供電?

本港電力市場,究竟有幾受政策保護?不妨將本港電力市場,與其他公用事業作價對照:

本港燃氣市場,由煤氣(003)一家獨自壟斷。然而,煤氣的總市值,亦不足1500億元。若扣除其應佔本港投資物業及內地能源項目,總市值其實不足1000億元,大約是本港1.9萬億元 GDP的二十分之一。

再看本港電訊市場,多家上市本港電訊商,連同城市電訊(1137)早前出售電訊業務的50億元作價,上市電訊資產的總值不足750億元,加上沒有上市的 CSL、九倉電訊及中移動香港,總值巧合地亦不足1000億元。

換言之,在沒有政府特殊優待的政策保護下,本港公用事業與本港 GDP的自然比率,大約是在二十分之一的水平。這個合理比率,並不是本港獨有。內地電訊市場總市值大約是國內 GDP的二十五分之一,而內地電訊市場,只及本港市場滲透率一半略高。

然而,現時兩電的總市值,是天文數字的2800億元,差不多是本港 GDP的七分之一。扣除中電的28%及電能實業(006)36%海外業務盈利,兩電本港業務總市值仍接近1900億元,與本港 GDP的比例大約是十分之一,是其他公用事業的兩倍。

若以兩電的盈利與本港 GDP比率計算,則更加不合比例。煤氣本港業務盈利約25億元,只佔本港 GDP的七百六十分之一,而電訊市場的總盈利,亦不過是本港 GDP的三百八十分之一。兩電本港業務盈利,卻是本港 GDP的一百五十分之一,是煤氣本港燃氣業務盈利的5倍,以及本港電訊市場總盈利的2.5倍。

內地燃氣市場潛力大

新一屆特區政府,會否像歷任特區政府一樣,繼續對兩電極不合理的盈利,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呢?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發現,是目前內地燃氣市場的總市值,只及中國 GDP的二百分之一,差不多是煤氣佔本港 GDP比率的十分之一。內地燃氣市場的潛力,為本港電訊及電力市場的10至20倍。


林少陽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本欄逢周三刊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557

得罪各方支持生命組織劃清界線

1 : GS(14)@2016-04-01 15:43:49

自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戰展開以來,特朗普屢爆惹火言論,雖引發爭議,但似乎無阻他在提名戰中跑出。不過,今次墮胎言論是他至今最嚴重的失言,一次過得罪了各方。公開宣稱支持墮胎非合法化並懲罰非法墮胎的婦女,特朗普進一步疏遠美國的支持生命組織,因這些組織只支持懲罰做這類墮胎手術的醫生,而非婦女;他還激怒了爭取婦權的自由派,以及視墮胎婦女為有需要協助、而非懲罰的福音派人士。其實特朗普這番言論,聽起來頗符合共和黨人思維,例如「不想有偷渡者,在邊境建圍牆吧」;故此,若墮胎是謀殺,母親就必須受罰。然而,墮胎跟其他議題不同,對保守派和自由派來說,都是用來驗視參選人的重要標準。特朗普最初曾表態支持婦女墮胎權,但隨着選戰持續,他的立場就漸趨保守,試圖變回一個更符合黨員期望的共和黨候選人,最後更在節目主持人壓迫性提問下,說了今次這番話。不過,以特朗普不認輸的性格,事後竟然為說過的話反口,可見他亦心知闖了禍、終於發現他不惜一切博取傳媒注意力、沒有深思熟慮的手段很危險。英國《每日電訊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01/1955298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953

選舉攬炒 馮檢基稱責在各方拒初選

1 : GS(14)@2016-09-24 23:21:14

■馮檢基受訪指民協政治角色將被淡化。易仰民攝



【本報訊】馮檢基首戰新界西敗陣,譚國僑亦未能重奪民協老巢,民協新一屆在議會零議席,外界更歸咎馮檢基「跳區」,令新西老將、票源類近的工黨李卓人落選;馮檢基反駁,民協當初積極推動初選、協調,如今「攬炒」責在各方,不獨他一人:「冇初選嘅決定,大家要承擔個政治後果。」馮檢基於新西奪1.7萬票,街工黃潤達獲2萬票、社民連黃浩銘取2.8萬票、李卓人得3萬票,4張代表基層、勞工、街坊的民主派名單盛載9.5萬人的認受,較新西票王朱凱廸還要多,但一個議席也沒有。問及「攬炒」局面,馮檢基會否覺得自己有責任?他反駁指,今年初起民協已積極推動泛民協商、初選,解決多張泛民名單出戰的問題,但無人理會:「大家唔知你攞2萬幾票、佢攞萬幾票,加加埋埋9萬票,出咗結果先知,事後孔明講乜都啱。」馮檢基指,當初一眾泛民既然不協調,惟有各自努力,「冇初選嘅決定,大家要承擔個政治效果」。


指無法預知勝算


李卓人較「西環契仔」何君堯少5,000票而緣盡議會,馮檢基成為被指摘對象,馮認為選舉結果是選民的決定,「除非你預知李卓人贏,其他人唔准選,你點樣㩒低其他嗰3個人(馮檢基、黃浩銘、黃潤達)呢?初選就係呢個方法」。他指根本無法預知誰人必贏無疑,如今外界說誰人應一早應退、應戰,只是事後孔明:「馮檢基都得㗎喎,你個個唔選,將啲票畀晒馮檢基,馮檢基都贏㗎喎。」民協立法會一席不保,只餘地區18位區議員,選舉後更傳出兩位區議員吳美和林健文擬退黨,馮檢基稱最終成功挽留二人。失了立法會平台,1991年晉身立法局的馮檢基沒有傷春悲秋,認為民協最初做壓力團體時,也沒有立法會議席,如今只是失了一個平台,最多也是其立場、言論日後不能獲廣泛關注,政治角色會被淡化,但用不着說民協滅黨。他又指,是次選舉再次證明,昔日「區議會包圍立法會」、即由地區樁腳捧人入立法會的傳統選舉策略,至少在民協身上已失效,因此民協不應再檢討為何選不到,而是要參考為甚麼其他人沒有強大地區工作,也可以高票當選。他直認民協運用網上的媒體技術不夠純熟,他和譚國僑論壇上的辯論「唔夠爆、語氣唔夠激」,同時民協的「自主未來」選舉口號,「搶唔到個輿論,甚至乎搶唔到觀眾」。問及他和譚國僑今後會否不再參選,馮檢基指現未有結論,但認同新一代要接棒。馮下月到美國小休3星期,民協中委會一兩個月後會討論未來方向,並於年底的會員大會會表決是否通過。■記者姚國雄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24/1978040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9792

推專業板或成各方下台階

1 : GS(14)@2016-11-10 07:30:45

【拆 局】昨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以同股不同權為例,伸出橄欖枝指可與聯交所在上市政策委員會討論,但據了解,有港交所內部人士並不受落,認為歐達禮只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並不信他真心重啟討論。有分析指,同股不同權只是一個「偽命題」,推專業板才是港府的「終究目標」。


港交所對證監言論未受落

的而且確,去年6月證監會「打殘」同股不同權的聲明詳細解釋反對原因,語氣亦相當決絕,若當時並非原則性反對,當時何不加句打圓場的說話,令雙方好下台?事實上,據悉上市委員會亦未討論同股不同權的「續集」,因此有港交所內部人士不受落亦不難理解。然而,作為「大老闆」和「二老闆」的「終極老闆」、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早於8月時表明,為吸引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當局會考慮研究設立專業和機構投資者的板塊,揚言會探討現行的監管規則有否改變空間,雖當日他迴避是否將同股不同權再納入討論範圍,但相對成立一個全新板塊,同股不同權即時變得不再是大命題,因為否定同股不同權目的是保障小投資者,而專業板開宗明義就只是專業投資者的「私人派對」,應有足夠的「自我保護能力」。此外,有指目前香港政治氣候撕裂,若專業板能夠成為各人的下台階,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09/198275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652

各方關注迥異 諮詢方向未明朗

1 : GS(14)@2016-12-30 08:09:32

【明報專訊】證監會及聯交所為改善上市決策架構,於今年6月17日發布了聯合諮詢文件(下稱「諮詢」),惟其建議方案卻引起市場各界群起反對,當中尤以上市公司商會的聲音最強烈。雖然有不少折衷方案的建議出現,不過由於反對方的着眼點皆不同,故諮詢的路向最終仍未明朗。

為提高上市審批的效率,證監會及聯交所於6月發布了諮詢文件,其中最主要的變化,是建議增設兩個委員會,分別是負責政策制訂的「上市政策委員會(LPC)」,及負責審批較複雜上市申請的「上市監管委員會(LRC)」,而兩個委員會分別只有8人及6人,成員組成方面均是證監會與市場人士或港交所代表各佔一半。

上市公司商會:證監主導 欠制衡

不過建議方案隨即遭到業界群起反對,率先「發炮」的是上市公司商會。商會副主席、有「創業板之父」之稱的羅嘉瑞批評指,建議架構由證監會主導,且欠缺制衡之嫌,擔心落實後會令本港金融市場變成一潭死水。

其後各界人士包括港交所(0388)董事李君豪、股票分析師協會等「接力」批評,而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一句「冇PLAN B」,更令爭議升溫。

券商建議增業界代表

雖然諮詢方案亦不乏支持者,如香港證券業協會、投資基金公會等,而且期間更有不少市場人士提出反建議,例如金利豐(1031)行政總裁朱李月華建議擴大LPC人數,以平衡各界聲音,但反對派的着眼點均不同,對LPC及LRC各有關注,加上不少組織如上市公司商會等更「企硬」要求撤回,故令諮詢期延長兩個月至11月,仍未有明確方向。

既得利益者日後或以同樣方式抵抗

目前諮詢已於上月完結,尚待諮詢總結發布,才會有稍為清晰的方向。不過,證監會在今次諮詢方面可謂「如履薄冰」,因為將來在改革其他同樣具爭議的事宜上,例如「同股不同權」、「保薦人」等,難保不會有既得利益者以同樣方式抵抗,因此證監會今次必須小心處理,一方面回應各界訴求,另一方面亦要保存威望。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513&issue=2016123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564

恒指研改革 曾討論降權重上限 提升基金投資彈性 關永盛:現已平衡各方需要

1 : GS(14)@2017-08-29 01:50:16

【明報專訊】恒指公司日前宣布國企指數的改革方案,但據悉該公司曾經研究改革逾50年歷史的旗艦指數「恒生指數」,主要有3個研究方向,分別是納入非香港上市的企業、納入商業信託,以及再調低個股權重上限。經討論後,其中最有機會獲採納是更改個股權重上限,但暫時亦未有明確方案。

明報記者 廖毅然

消息人士稱,在定期召開的指數顧問委員會會議中,上述3個方案都曾經被討論,尤其調整權重上限一項。有委員認為,今年恒指升幅過分集中在幾隻權重股當中,以致不少投資者採取沽恒指對冲騰訊(0700)持倉的策略,委員擔心恒指的代表性會因此受質疑,認為應該研究是否把個股權重上限再度調整。

5股份貢獻今年64%升幅

現時騰訊及匯控(0005)佔恒指的權重均為10%,而恒指的變動亦主要受少數重磅股影響。截至上周五,今年恒指累計上升5047點,單是騰訊已貢獻當中1480點或29.34%,若計及友邦(1299)、匯控、平保(2318)及建行(0939),單是5隻股份已佔恒指今年升幅64%(見圖)。

陳柏鉅:配置欠彈性 難跑贏大市

恒指公司早於2014年曾經「減磅」,當時把權重上限由15%減至10%。景順投資管理多元資產及香港退休金主管陳柏鉅表示,有必要再調低上限至9%甚至8%,因為許多基金都採取「十大持股佔比不超過四成」的策略,但若追蹤恒指,就難以達到分散風險的原則。而且,基金不可以持有單一股份超過10%,現時恒指的權重上限同樣為10%,基金經理無論如何重倉,亦欠缺配置彈性跑贏大市。

恒指公司董事兼總經理關永盛回應稱,10%的權重上限是國際一貫做法,指數公司要顧及投資者的考慮,亦要反映大公司在市場上的重要性。他認為現時權重上限已能平衡各方需要。

曾討論納非港上市股份

據悉,指數顧問委員會亦曾經討論納入非香港上市的股份,因為部分在海外上市的企業,主營業務都在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是怡和旗下的香港置地及牛奶國際(前稱牛奶公司),有委員認為恒指若要全面反映香港經濟,理應納入這些股份;而商業信託可否被納入恒指,亦成為委員會的討論方向。現時本港上市的商業信託,市值最大的是香港電訊(6823)(見另文)。

強調現階段沒有方案

甚至有意見表示,恒指可以效法MSCI的做法,納入中資ADR(美國上市預託證券)或美國上市的中概股,以全面反映中港市場。東驥基金管理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認為,國指改革後,恒指是否應進一步優化,是值得討論的問題,他認為恒指公司應思考恒指與國指的分野,亦應研究競爭對手的做法。

關永盛強調,恒指一直是反映香港市場的通用指標,恒指公司會聆聽市場意見,但現階段對上述3個方向沒有特別研究及方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531&issue=201708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68

證監拋出「減刑」三級制 合作從寬 籲各方盡早助查

1 : GS(14)@2017-12-18 03:38:56

【明報專訊】「謎網」風暴愈鬧愈大之際,證監會昨日發新聞稿更新指引,呼籲各方盡早主動協助執法調查,並提出寬減制裁「三級制」,提出在愈早的調查階段提供協助,相關人物及機構受到的制裁可予減免最多30%,據了解,減免並非單單針對與謎網相關的調查,有分析認為近年大量中資公司及券商來港經營,倘若券商能主動合作會更有助執法,形容是「釋出善意」之舉。

明報記者 余慕恩

證監會表示,評估「減刑」程度時,視乎得到的協助價值有多大,包括證監有否因此節省時間及資源、提供資料的可信性、能否就資料展開調查,以及合作是否適時等。證監詳細列出每個階段提供協助獲得的寬免,如證監發出建議紀律處分行動通知書前,制裁最多寬減30%,其後就通知書限定的回應日期前合作,有20%寬免,在作出陳述限期屆滿至證監發出決定通知書期間,最多有10%寬免(見表)。

詳列每階段「減刑」幅度 刑事案不適用

證監特別提到,包括「三級制」在內的指引並不適用於刑事案件,因為律政司就刑事檢控擁有不受約束的酌情權。不過,如果在調查過程中表現合作,或能導致法庭或審裁處寬減制裁,證監可能會因應要求,向其他監管機構或執法機關發出合作函件,描述對方的合作行為,惟證監強調,此舉並非指示其他監管機構採取應有行動。

一通行政總裁宓光輝表示,在這個時間點上發布指引,不免令人懷疑與近日涉及謎網事件的調查有關。雖然廉政公署上周已拘捕數名康宏(1019)高層,但謎網名單多達50隻股份,市場普遍估計牽涉的券商為數不少,範圍極廣,當中亦未必全部涉刑事,故鼓勵相關人物合作,「目標是打大老虎」,「利誘」券商主動合作減輕調查工作壓力,故將既有的做法「標準化」。

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則認為,證監這類型文件一般預備需時較長,在一連串執法行動後發布,只是一個巧合,未必有任何關連。

誘使券商主動協助 有助調查執法

另外,宓光輝指現時網上交易盛行,券商或未有舉報客戶涉違規行為,甚至變相隱瞞,證監的指引或能提供誘因令券商主動提供協助。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譚紹興則稱,以往曾經參與證監會和解的案件,當中律師代表與證監會經常會出現討價還價的情况,雙方會有條件地協調,各取所需,證監可省卻人力、資源及專家證人等,但笑言寬減制裁三級制難以衡量,「並非坐監刑期」, 他形容證監是「釋出善意,讓人感覺良好」 ,也不排除證監已經累積一定數量的案件,希望短時間內解決事件。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228&issue=201712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7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