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7 Jul 2017 - 又是投資或投機的抉擇

6月開始在「紅猴」Blog出文分享較多,到了7月收費專欄暫別,應該時間會較多,但分享又變得疏了,主因是「博立資本」剛成立,初期會用上較多時間建立根基,而「博立資本」網站(按此瀏覽)正好在7月初開通,在那處主力發布「與管理層會面」相關訊息,剛好和「博立資本」聯合創辦人Larry Hung又見了數間上市公司管理層,需用上時間整理及發佈,加上主力仍是為客戶服務,即是繼續努力用心提供「股票組合管理服務」,最近市況這樣活躍,當然是忙上加忙!

過往兩天的週六週日,終有時間檢閱一下不同板塊不同股票的估值表,今天可以和大家逐步分享一下。分享前,忽然想起前週五接受TVB財經台(即J5)的中午時段直播訪問,剛巧吉利汽車(175)公布理想銷售數據,主持問應否追入,我先前也做了點功課,認為吉利汽車股價所反映的今年估值已高於過往正常水平,所以認為廣汽集團(2238)更值得留意。

吉利汽車接著公布了盈喜,市場又調高今年盈利預測,亦代表又推高了今年的估值,股價忽然又多了燃料上升,可是自前週五收市價至今天收市計,股價上升7.6%,廣汽集團同期未有任何消息下,股價則上升10.8%。

其實此兩股過往的估值區間,也提供了不錯的參考, 按最新市場資訊,我以10.9倍市盈率作廣汽集團的最高估值,今年應為$17.9,今天則收報$17.44,其實還有些少水位。至於吉利汽車,我以14.4倍市盈率作最高估值,今年應為$15.3,今天股價收報$18.7,已遠超正常水平,這代表有三個可能性,一是今年最終盈利比現時市場估算為高,二是市場今年明顯調升了其估值水平,這兩個皆存在合理可能性。至於第三個原因,則是現價已是非理性,我認為這也成立,因為據聞有投行為了不斷追升目標價,已經用2019年盈利作估值基礎,其實這現象已不大健康,因為似乎是本末倒置,自圓其說,令我想起「神華101」。

非理性的估值,暫時只聚焦在部份越升越有的優質龍頭股,今年仍有七成以上股票跑輸恒指,四成股票更逆市下跌下,很多港股仍是過度理性,不過作為投資者,今年太過理性反而會影響表現,所以也要將部份資金投入這個大洪流,以我的定義,縱使買的是優質龍頭股,股價高過正常合理估值,也是在「投機」而非「投資」,何況是高於估值區間高位!買入這些股票,即要做好風險管理。至於部份資金究竟即是佔比多少,還看每個投資者的風險取態。 

(圖片來源:Appledaily)



組合最近買入匯豐控股(5)、舜宇光學(2382)、中國龍工(3339)、招商銀行(3968)等,股價短期已有好表現,但我未有特別興奮,因投機標的股價升得快跌得也快,我骨子裡還是喜歡如創科實業(669)般於估值區間較低位買入後而股價慢慢上升的股票,感覺較為踏實。

(圖片來源:Yahoo! Finance)



明早會與信星集團(1170)管理層會面,現在也要準備一下,再談。 

(利益申報筆者為持牌人士於執筆時筆者或相關人士或客戶持有匯豐控股(5)、創科實業(669)、舜宇光學(2382)、中國龍工(3339)及招商銀行(3968))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心得分享並不代表本網站筆者或其僱主之意見立場推薦陳述誘使支持或安排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任何投資決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4739

又是土地問題惹的禍

2017-08-03  NM

香港人生活節奏急促忙碌,工作之餘,又要拼書展,又要跑動漫展,關注的新聞及股票亦日日新鮮,什麼流感、狙擊大酒店(45)、東方海外(316)及《壹週刊》賣盤,漸漸拋諸腦後,上週關注或已是兩間非上市公司,一是以逾六億支特級蠔油價錢,破紀錄買入倫敦商廈的李錦記;另一是正申請主板上市,由無到近億港元收入的「毛記電視」母公司毛記葵涌,兩則新聞亦令一些人或上市公司感覺「葡萄」!

今天不是要分析沒有上市的李錦記或仍未上市的毛記,而是想到讀者及記者最近詢問到的土地問題,嘗試以上週刊發年報的匯漢控股(214)及其同系泛海集團(129)及泛海酒店(292)作分享說明。

土地物業怎分類

有讀者及記者詢問收購土地物業的金額龐大,在財務報表上應怎分類入賬?土地物業的分類入賬,簡單可從定義及計量入手。以收購土地物業並不作為出售或轉售用途來分析,匯漢就根據會計準則的定義,把土地物業分為兩類:「投資物業」和「物業、廠房及設備」。簡而言之,投資物業包括出租、持有作資本升值及出租並持有作資本升值的物業;物業、廠房及設備中的物業包括自用物業,如廠房、寫字樓及酒店。收購土地物業的金額普遍是收購時的公平價值,同時成了歷史成本及初次計量的入賬價。投資物業和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初次計量入賬價,大致相同;但兩者在年結的賬面值,卻有不用後續計量方法。以匯漢的物業後續計量為例,投資物業是「按公平價值列賬」,換言之,投資物業的市價變動,無論升跌,都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反之,匯漢的物業、廠房及設備,與大部分上市公司一樣,是「按歷史成本減折舊及減值虧損列賬」,換言之,物業的市價變動不會反映在財務報表上,僅在物業市價下跌引致減值虧損,才會在財務報表上做減值虧損。

低市賬率是信心問題?

匯漢持有泛海國際52%權益,而泛海國際再持有泛海酒店64%權益,兩者都是匯漢的附屬公司。在匯漢綜合了泛海國際及泛海酒店的財務報表中,投資物業和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賬面價,分別是82億港元及80億港元,佔總資產逾一半;但在匯漢總負債不足94億港元及股東權益逾116億港元下,匯漢的市值不足20億港元,以股份上週收市價計算匯漢的市賬率,僅0.17。不只匯漢,同系泛海集團及泛海酒店的市賬率,以股份上週收市價計算,也分別僅0.17及0.28,相信在地產及酒店股中算是偏低,當中是否反映了一些市場上的信心問題?匯漢及同系公司去年盈利增加,但削減末期息;同時,在2010年收購的澳門土地權益,竟在今年初被政府收回,而要作出悉數約8億港元撥備。市場上的信心是對土地物業資產值,是對公司,還是對管理層,有時並不容易分開。小股東可「葡萄」其他地產及酒店股的同時,或也可慨嘆又是土地物業問題惹的禍!

林智遠 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 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026

“雙11”狂歡落幕:破紀錄的又是交易額 真正火的卻是零售業變革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13/1161126.html

每經記者 張斯 實習記者 王星平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今年“雙11”,阿里和京東均創下千億級的成交量新高。其中,阿里巴巴天貓的成交額再次刷新了單日全球零售歷史紀錄,定格在1682.69億元。而根據第三方大數據平臺星圖數據監測數據顯示,今年“雙11”當日,全網電商銷售額最終鎖定2539.7億元,較去年“雙11”大增48.63%。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雙11”創造銷售額新高的背後,融合“線上+線下”的“新零售”等商業形態正在從概念變為現實。正如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所言,一切僅僅以零售為目的的零售都是舊零售,今年“雙11”點出了零售的儀式感,但在這場購物狂歡的表層下更應看到“新零售”的內涵。

透視今年“雙11”業績背後,幾乎所有電商平臺均在零售變革上大做文章。無論是阿里的“新零售”、京東的“無界零售”還是蘇寧的“智慧零售”,都是對“雙11”形態的重構。在業內看來,今年“雙11”場上的較量已不再只是交易數據的狂歡,更像是一場零售生態的狂歡,集中檢驗各家對零售生態布局的成效,推動傳統零售業向數字化商業轉型的“零售大閱兵”。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9年“雙11”:阿里的變與新

從銷售額看,阿里巴巴仍是今年“雙11”的最大贏家。從2009年的5200萬元成交額,到今年的1682億元,其增長已經超3000倍。同時不難發現,盡管成交額一直在打破記錄,但是增速卻是相對下滑的。2012年~2016年“雙11”交易額增速分別為259%、79%、79%、53%、44%,今年則為39%。

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阿里巴巴2016和2017財年財報中註意到,阿里巴巴GMV、活躍買家數、月活用戶等指標的增速都明顯放,這是阿里巴巴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事實上,阿里巴巴也正在求變,而求變必會出新,這在今年“雙11”已有所體現。

今年“雙11”,阿里除了加大線上活動力度,還通過海內外線下超100萬商家將線上線下打通,同時天貓還聯合百余品牌在全國12個城市的52個核心商圈開出60家新零售快閃店,線上線下互聯互通。正如此前阿里巴巴集團CMO董本洪所說,今年“雙11”的特色就是新零售全渠道融合,這是以前沒有過的。

這些改變,都源於一個詞——“新零售”。一年前,馬雲在雲棲大會上正式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什麽是新零售?似乎並沒有多少人能講明白,但對於阿里巴巴來說,這一方向是堅定的。口號一出,阿里巴巴即用一系列的線上線下聯動行為試圖推動著零售業的進化。

自2015年8月出資282億元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後,阿里巴巴相繼以投資或收購方式與銀泰、三江、百聯、新華都等多家傳統零售巨頭產生聯系。在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看來,阿里巴巴的新零售策略非常明確,將會繼續實施這一策略,與重要行業的線下零售商進行合作。

除了與傳統零售商合作,在新零售的業態領域,阿里巴巴也在不斷嘗試——盒馬鮮生作為一種嶄新的生鮮超市業態,一年半時間里開了13家,並成為一種商業現象;針對中小城市社區便利店推出的零售通系統,如今已經進駐50萬家店,計劃在2018年達到100萬家;無人模式便利店與超市也成為當下熱議的話題,天貓已經和眾多線下品牌達成合作,為他們將線下店升級成智慧門店。

張影教授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新零售是一個發展中的、變化中的概念。今天的新零售是數據驅動的,未來可能是人工智能主導的。觀察今年的“雙11”,可以看到技術決定了新零售的實現程度。“雙11”當天,張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今年“雙11”是新零售開始之後的初步演示,整個數字化商業過程才剛剛開始,未來阿里巴巴一定還會在新零售方面創新。

此外,“全球化”也是阿里巴巴下定決心要走的一條道路,而東南亞在阿里巴巴出海戰略中起著“橋頭堡”的作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京東“積木”玩法試水“雙11”

“我們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抓住‘不變’的本質,同時在戰略和組織的方法論上積極‘求變’,是我們和這個時代共存、共演的必經之路。”在“雙11”期間,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發表了關於未來商業思考的署名文章,並提出了“積木組織”理論。

2017年,京東正式提出“第四次零售革命”,其實質是無界零售。按照劉強東的說法,在無界零售的新時代,零售的未來不是“帝國”,而是“盟國”,包括京東與品牌企業在內的每個參與者將自己的那塊或那幾塊“積木”定義清楚,並不斷優化,最終不同積木以不同方式組裝在一起,演化出無界零售的無界場景,共同推動新商業文明時代的到來。

而這種變化,於京東而言,最核心的屬性則是“開放”。在此背景之下,要想從“一體化”走到“一體化的開放”,這對京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戰略轉變。京東也將今年的“雙11”看作是一個全新起點。因此在其第一個開放的“雙11”里,京東一改往年對銷售數據不正面披露的姿態,首次發布了“雙11”戰報:在11月1日~12日的“京東11·11全球好物節”中,累計下單金額達127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

其中3C領域中,京東手機銷量24小時實時競速排名榜單,成為最受關註的看點。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3C文旅事業部總裁胡勝利總結出一套“戰報方法論”。這個榜單被業界公認為含金量最高、有”中國3C晴雨表“之稱。今年這份連續上演12天、讓全球手機廠商同場PK的競速戰報,牽動著每一個品牌商的神經。據京東3C文旅事業部相關人士透露,12天內品牌商們需要與京東密切配合。如榮耀專門在京東總部旁給員工訂了20天酒店,深度駐紮京東,雙方經常討論到大半夜。包括負責營銷、采銷對接和客服等部門,與京東無縫對接。

這些努力也取得回報。今年榮耀將榮耀6X、榮耀V9等熱賣品提供給京東包銷,目前已取得不錯的銷售表現。在業內人士看來,京東正在將自身各種營銷、數據、技術、物流、金融等能力,像積木一樣自由拼接,全面向品牌商進行開放賦能。

與此同時,今年“雙11”京東還嘗試了更多不同尋常的打法,尤其是開放與連接自己的“朋友圈”。無論是家電巨頭的集體站臺,還是6家在各自領域流量第一的互聯網巨頭,均為京東共同進行流量運營。對京東來說,首個開放的“雙11”銷量數據背後都是一次零售變革的全面檢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雙11”的零售大閱兵

2017年被認為是零售行業發生巨變的一年。從阿里的“求新”、京東的“求變”,包括蘇寧、國美等多家參戰“雙11”企業的表現,可以預見未來“雙11”的生態,甚至可以看到未來零售生態的一些共性:從線上到線下,共生、互生、再生。

2017年被阿里認為是“新零售元年”。今年“雙11”天貓內部定調為“新零售大閱兵”,其背後是天貓作為新零售先行者,帶領數以百萬計的商家門店完成“人貨場”重構,推動品牌商家加速觸摸消費大數據,以需求端來重塑市場生態。

對於新零售,張勇曾對外給出“標準答案”:在如今消費升級時代,消費主導權逐漸從商家轉移到消費者。與傳統商業模式不同,如今“人”和“場”逐漸成為前端,而“貨”這一環節則隱藏在後端,這也是未來零售企業都需要轉變的思路。

這與京東提出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以及“無界零售”概念不謀而合。劉強東認為,在去中心化的無界零售場景下,未來零售交易的核心將不再以流量為中心,而是更關註交易的本質——“產品”、“服務”、“體驗”和“數據”。未來零售將跨越時間、空間的任何限制,數據充分融合流動,推動行業效率全面提升。

因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新零售的試水,對今年“雙11”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而在張勇看來,真正新零售的發展,要突破現在的產業鏈角色分工,出現新的物種。要塑造這種新模式,則必須具備三個層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備通過對零售真正的認識、經驗累積和了解,同時創新思考,進行零售業態重新創造的能力;二是要具備整個信息基礎架構的互聯網信息系統能力;三是需要擁有強大的網上用戶入口。

顯然,無論哪種說法,在技術驅動下的零售變革對於傳統零售企業而言都是機遇與挑戰的並存。隨著新零售、無界零售等新模式的推進,電商平臺正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性擁抱線下渠道,使其可以整合利用多種渠道,打造新型零售生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118

胡孟青:又是戶籍問題?

1 : GS(14)@2012-08-06 12:02:32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 ... D%E5%95%8F%E9%A1%8C
之前有人提醒,福建的公司最多古靈精怪,的確,如有印象,賬目有問題的公司頗多為福建幫。誠然,當中仍然有很多好公司,但是何解福建又特別多問題公司呢?樹大有枯枝?對不起,市場中人亦正努力尋找合理解釋。
中國高精密(591)因懷疑賬目問題,停牌近十個月,終以「國家機密」作擋箭牌,企圖為賬目不清及核數師之前辭任的事件,一一擋駕。因解釋令市場嘩然,股份復牌後大跌,但箇中底蘊,市場仍搞不清,包括這公司甚麼業務涉國家機密?招股書為何未有披露?停牌近十個月才可公佈國家機密這解釋?究竟有甚麼資料嚴重得要用上足夠搞多一次上市的時間才公諸於世?
以國家機密為理由拒絕提供財務資料的例子不多,公司旗下產品亦離不開儀錶設備,即使部份定單來自航天軍工,唔見得核數師要深入研究產品,正如前年亦以同一理由停牌個多月、同樣跌到阿媽唔認得的中國忠旺(1333)亦不見得牽涉到甚麼核心技術,加起來亦不見得會大到佔得上祖國近七千億軍費支出的明顯組成部份。如有甚麼牽涉到不可披露,請拿出相關協議,否則我們會質疑,在祖國連神九返回倉硬着陸都容許在畫面上公諸於世,亦急不及待通佈天下自主研發技術有多強時,上市公司是否看得自己太高?
胡孟青
獨立股評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735

[分享]昨日同壇主傾緊d中國視頻網站點起的時候,其實外國的貼圖網又是一樣

1 : GS(14)@2012-09-02 11:03:4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902/18005996
在全球有8,000萬用戶的智能手機照片分享應用程式(app)Instagram,標榜以「快速、美麗」方式分享照片,大獲好評而被facebook用10億美元(78億港元)收購。但隨著用戶越來越多,這個原意供用戶分享生活照的app,開始受到大量色情照片「污染」,在監管不足下,小至13歲的用戶也可輕易看到淫照,令Instagram變成Instaporn。
登入Instagram,用「sextagram」、「instaporn」、「handbra」等字眼搜尋,就可找到數以萬計包括生殖器、男女裸體照,或在床上、廚房擺出意淫甫士的照片;更離譜是,有人在鏡頭前自瀆,並利用這app提供的功能,為照片加上不少效果。
..
網誌HighTechDad的作者希恩(Michael Sheehan)憶述了他好友的一名讀小學女兒,早前如何在Instagram獲另一名用戶邀請加入Kik。兩人之後在Kik聊天,對方竟要求「看看這孩子的私處」。
在越來越受色情照片污染下,Instagram的名聲大受影響,最終可能會令那些只為分享一般生活照的用戶,捨Intagram而去。
有人要看孩子私處
有分析認為,Instagram的轉變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因為幾乎所有社交網站,包括facebook、Twitter等,逐步過渡到主流媒體,用戶多了,色情內容難免開始湧現,問題只是有關方面如何打擊。
美國紐約大學專門研究環球媒體的教授森夫特(Terri Senft)說:「Instagram已由最初少撮人的玩意,發展成大家都聽過其名的東西,代表它已集合了一大班群眾。每當在網上集合一大班人,色情物品就會出現。當有東西最初自稱非色情,到後來成為色情物品,對我來說代表它已接觸到公眾認知層面。而Instagram群體似乎亦正在改變。」
2 : GS(14)@2012-09-02 11:04:3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902/18005995


Instagram淪為Instaporn,皆因網民每日上傳相片多達500萬張,但網站只得15名全職員工,根本沒法有效監控相片,只能寄望facebook完成收購後,有充足資源遏止淫風。
倚賴用戶自律

這個免費的相片分享兼社交程式大受歡迎,因使用簡單方便,只要聲稱13歲以上就可開戶,基本上可匿名使用。雖然服務條款訂明禁止「全裸、局部裸露或淫穢意味」相片,但主要是倚賴用戶自律和互相監控,舉報不恰當的相片和評語。可是人手不足,令網站無法執行有關規定。
一旦當局批准fb收購Instagram案,現時人手和資金不足的情況,相信很快有所改變,屆時會有更多人手更有效地監控違規情況;尤其是Instagram不想被蘋果封殺,就得遵守蘋果堅持App須老少咸宜的守則。
Instagram變質,肯定已引起正經用戶不滿,但肅清淫照也可能招來反彈,好像fb嚴掃不雅內容,就經常被用戶投訴矯枉過正,連母親哺乳、裸體雕像、沒穿衣的洋娃娃等照片也刪掉。
Huffington Post網站
3 : GS(14)@2012-09-02 11:04:43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902/18005996

喜歡上載靚衫

Kim今年2月才在Instagram開戶,但很快已吸引到大批追隨者,她亦沒有令粉絲失望,不時上載性感泳衣和內衣照,甚至濕身噴血照,大騷玲瓏曲線身材。喜歡「曬命」的她,亦經常上載親友合照、靚衫和珍藏高踭鞋的照片。
6月時,Kim的追隨者突破200萬人,她特別在Instagram上載一張僅穿黑色外套、小內褲和長靴的噴血肉照,以答謝粉絲支持,「感謝你們200萬隻性感野獸在Instagram追蹤我!這是小小的禮物」。目前她的追隨者已超過380萬人。
《蘋果》資料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55

又是一個劉鐵男? 蕭適仁

1 : GS(14)@2013-07-23 00:45:41

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B7%EF%BC%9F/102732
新華社的《經濟參考報》首席記者王文志實名舉報華潤集團董事長宋林,其震撼性在於舉報者是中央新聞機構的資深記者,說明此事透過正常渠道都已失效,只能鋌而走險,公開曝光。
記者此舉無疑以卵擊石,後果堪虞。事實上,華潤快速以公司名義「闢謠」,並要追究法律責任。有關文章和評論也在網絡遭集體刪除,這當然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事,可見這潭水之深,超乎想像。
華潤的反應令人想起前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的劉鐵男的故事,此君也是被資深媒體人《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實名舉報,歷經一年,劉才被「雙規」。當時能源局發言人也第一時間「闢謠」,並要追究舉報者法律責任。
有人說,王文志碰的是大型央企,是利益集團的核心地帶,難度比碰個能源局長要大得多。北京不想讓自以為是的媒體人實名舉報成風,或許王很快被算帳,除非最高層插手。此事無論真相如何,已讓習反腐又打了折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575

又是炒殼機會...

1 : GS(14)@2013-11-30 14:07:2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31128/news/ec_eci1.htm




【明報專訊】香港工業總會昨天發表研究報告,指由於傳統歐美市場出口萎縮,加上珠三角加工貿易增長放緩等環境變化,令本港中小物流企業受衝擊。工業總會料未來10至15年,這些中小物流企業將有找繼承人的問題,或有賣盤潮。

前景不明 物流業陷接班困擾

研究顯示,本港物流的源頭與目的地正從過去長期的「內地-香港-歐美」轉向「內地-香港-東南亞、其他新興市場」;原有的出口重鎮珠三角,經香港出口貨量不斷減少。香港貨運物流業協會副主席陳子銘建議,中小企業需瞄準發展趨勢,他預計智能手表及3D打印儀器等高回報產品,將成為新出口生力軍。

工業總會運輸與物流業協會主席何志盛則表示,香港物流中心地位若被內地或新加坡超越不足為奇,但香港有優勢,比如海關的高效。他指本港海關已與國際接軌推出免檢入境,但獲得認證的公司僅11家,需加快步伐。何志盛同時強調本港機場和貨運很缺人手,尤其是跨境司機,建議提早在中學開展教育,讓「年輕人早點入行」。由於前景不明朗,工業總會發現有物流業老闆不希望子女入行,亦有子女不願意回到家族公司「打工」,工業總會估計,「選擇人才繼承公司、研究如何放盤和選擇結業」將成為業界的最關鍵課題之一,建議企業早日籌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172

【美圖晒晒】高校「食堂女神」走紅 網友:又是別人學校

1 : GS(14)@2016-03-06 16:09:45

江西師大食堂出現兼職女神,該女生姓晏是大三學生。她的照片昨日在互聯網瘋傳,對於變成網絡紅人和「食堂女神」,她表示到食堂做兼職只是為體驗生活,自己其實很普通,希望能做好工作。同學對小晏的評價是「開朗、愛笑、態度溫柔,這才是女神亮點。」多名疑似江西師大學生的網友說:「我決定明天起去食堂吃飯了。」亦有人說:「眾所周知,確實漂亮。」部分來自其他學校的學生則酸溜溜地表示,「又是別人的學校。」騰訊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306/1951875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