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初次創業易失敗的10大原因(上)

http://xueyuan.cyzone.cn/qibu-jihua/232796.html

對於創業者,尤其是第一次創業的人來說,成功與失敗的幾率幾乎是相等的。我本人作為創業導師,也是一位創業者,可以說已經對這種情形是屢見不鮮了。此外,相關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初創企業在經營前五年內失敗倒閉的幾率高達50%。

下面是我總結的導致首次創業失敗的10大原因,以及規避的方法:

1、未製作商業計劃書。不要相信那些商業計劃沒用的錯誤觀點。設計商業計劃書是檢驗你是否確實知道如何將理想變為現實的最好方式。

2、微薄或毫無盈利的經營模式。即便是非盈利機構也必須能夠產生收入(或獲得捐贈),以彌補運營所需的費用。如果你的產品是免費的,或者你每次銷售都產生虧損,那麼僅通過銷售額是無法彌補這些虧損的。就算你有解決全球飢餓問題的妙方,但是如果你的客戶沒有錢付給你,你的業務同樣無也法持續太長時間。

3、有限的業務機會。不是每個出色的創業想法都能最終取得現實的成功。就算你對自己的產品或服務信心滿滿,並且 堅信所有消費者都會需要這樣的產品或服務,但並不意味著所有人真的都願意為此掏腰包。市場調研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需要聘請專業人士來負責進行市場調研,而 不只是聽取家人和朋友的不成熟意見和建議。

4、缺乏執行力。當年輕的創業帶著他們所謂「價值百萬美元的創意」來找我諮詢時,我不得不告訴他們一件殘酷的事,那就是創意本身一文不值,最重要的是有能力付諸實施。如果某人不善於做困難的決策,不願意承擔風險,那麼他/她根本就不適合創業。

5、競爭太激烈。如果你所在的領域內真的沒有競爭對手,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很可能意味著你的產品或服務沒有市 場。但是如果簡單在谷歌搜索一下,就能找到10或更多同類企業,說明你所感興趣的領域可能已經人滿為患了。記住,熟睡的巨人會醒來,所以不要認為微軟或寶 潔這樣的企業規模太大,而且行動過於遲緩,不需要擔心他們成為競爭對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07

初次創業易失敗的10大原因(下)

http://xueyuan.cyzone.cn/qibu-jihua/232896.html

6. 沒有知識產權。如果你希望獲得投資人青睞,或者期望在面對業內大型企業的競爭時,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競爭優勢,你就需要申請專利,註冊自己的商標和知識產權,當然還要為了保護你的商業機密簽訂非競爭協議和保密協議。對於處於發展初期的公司,知識產權通常是專業投資人最看重的評估因素。

7. 團隊缺乏行業經驗。事實上,投資人關注的是經營者,而非經營理念。他們樂於看到創業團隊擁有與公司業務領域相關的工作經驗,初創公司的經營者有相當的實際經驗。如果這是你初次涉足某個領域,那麼就找一個有豐富經驗的合作夥伴,彌補自己的不足,而且還能夠向團隊傳授相關經驗。

8. 低估了創業成本。現金無疑是創業的主要資源,但是例如行業關係和銷售渠道等,對於某些產品來說,可能是更重要的資源。手中握有過多現金,並不是明智的經營方式,其帶來的負面作用與現金不足相差無幾。另外,在公司產生收入之前,不要辭掉你還在從事的工作。

9. 市場營銷力度不足。市場營銷策略如果僅是口頭上的隻言片語,在現如今各種新媒體層出不窮的狂轟濫炸下,根本不足以讓人注意到你的產品和品牌。即便是病毒式營銷也要花費相當多的資金和時間。如果沒有高效創新的跨媒體營銷方式,你的公司就無法吸引客戶或贏得業務。

10. 過早放棄。以我個人的經驗,初創公司最常見的失敗原因就是創業者感到倦怠了,過早放棄了創業的想法,公司也關門大吉。很多成功的創業者,如:史蒂夫•喬布斯,托馬斯•愛迪生等,不管遇到什麼樣的苦難和挫折,都會堅定地為自己的理想奮鬥,直到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08

12306崩潰根本原因是鐵路運力不足?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29/233202.html

一位在地方鐵路局工作的人士稱,「系統做得再好,購票渠道再完善,如果有一千人要買票,而運力只夠提供給八百人,剩下二百人還是無法成行。」

短暫的平靜過後,鐵道部再次站到了風口浪尖上。

這一次把它推上高點的是長假前未能通過12306網順利購買到火車票的人們憤怒的情緒,以及人們「驚奇」地發現,鐵道部為這個疑似有著「招投標黑幕」但卻存在著諸多問題的系統投入了超過3億元。

14.9億次的「衝擊」

即將到來的長假如往年一般引發了民眾的出行熱潮,作為最為大眾的交通出行方式,鐵路自然迎來新一輪客運高峰,由此引發的購票潮也給投入運營不到兩年的12306系統帶來了新一輪的考驗。

很不幸的是,剛剛升級後的12306雖然沒有出現像之前承受不住壓力而「崩潰」的狀況,但在日點擊量高達14.9億次的「衝擊」之下,新系統的強制「排隊」功能開始發揮作用。

但這一功能非但沒能起到改善購票流程客戶體驗的作用,反而因為網絡擁堵造成排隊時間過長而引發重複排隊等現象,對此鐵道部專門公開發表致歉聲明。

公眾的質疑與不滿很快演化成各種專業人士的追討。先是有媒體對12306網站及其背後系統的承包商展開調查,後又有包括律師和學生在內的社會人士提 請鐵道部對12306的招標情況進行公示,一些IT界人士更根據網站界面以及系統後台架構推算其造價以及系統架構的優化等問題。

這已經不是12306第一次成為「點燃」鐵道部的引線,該系統自2011年6月12日在京津鐵路試行網絡售票以來,僅僅到了6月15日便發生了非IE瀏覽器用戶無法購票的情況, 直接影響到了約2000萬用戶。

2011年底,隨著T字頭以及K字頭列車陸續進入該系統,登錄難、扣款不出票、註冊身份信息重複以及購票所需時間冗長等問題一併暴露出來。

為此,鐵道部對12306系統進行了升級改造,即為「新一代客票系統一期工程項目」。曾經在2010年中標「鐵路客戶服務中心信息系統一期工程」的 太極計算機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太極股份)再次中標,中標金額從前一期工程的4895萬元提升至1.99億元,太極股份將負責第一生產中心軟硬件設備集成、 機房強弱電布線系統和監控系統。

「一個較為失敗的設計」

然而剛剛在9月完成升級的12306系統再次倒在了國慶長假出行的洶湧訂票潮中。此前僅僅承擔幕後角色的太極股份經媒體披露後被推向了風口浪尖。

一位從事BOSS(Busine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即業務運營支撐系統)系統設計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從結果上來看,鐵道部這套系統可以說是相當失敗,別說花了3億,就是只花了3000 萬也可以說是一個較為失敗的設計,」但「一個1000萬左右用戶數的運營商,初始建設一套BOSS系統大概需要投資5000萬美元,加上整體的維護費用三 年一共要投7000萬美元左右,鐵路購票系統的瞬時並發數遠大於運營商,且用戶數量遠遠高於1000萬等級。」

「既然想做信息系統就不要隨隨便便糊弄,特別是這樣跟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系統,做不好對於承包商而言也是砸牌子的事情。」一位曾參與12306系統 建設工作的某軟件服務商人士對本報記者坦言,「如果說前期的問題是系統架構以及對訪問量估計不足造成的,那麼現在的問題就在於很多問題有解決方案但總體投 入不能保證妥善解決。」

「有人一直在質疑招投標的問題,還有一些業內人士認為更少的投入也能獲得比目前更好的效果,我只能說他們沒瞭解到這背後的複雜性,這樣一個項目目前這樣的投入換別家來做效果未必好過目前的狀態。」前述人士表示。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相對於民航每年100億的IT支撐投入,銀行145億IT支撐投入,電信業運營支撐系統100億的投入,鐵路客票這樣一個龐大複 雜又關係到所有國民的運營支撐系統,一年只有1億投入,顯然是不夠的,「服務器不夠,帶寬不夠,部署架構落後,軟件質量差。其實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投入, 服務器不夠要補,帶寬不夠要加,架構不對要改,軟件不行需要完善,這些不可能是鐵道部的官員坐在辦公室裡想出來的,也需要IT業的專業技術人員研究,需要 他們工作,這些也需要付出,也是要投入的。」

「最終能否帶來用戶體驗,一方面取決於技術的實現,另一方面則取決於你對服務的理解,相比而言後者更為重要。」一位從事軟件架構工作的工程師對本報記者表示,「同樣的技術水平,對服務理解更深、更能夠從用戶角度出發的開發者做出來的產品才會更接近完美。」

前述人士認為:「從鐵道部客戶的角度來看,12306之所以反覆出現問題關鍵在於鐵道部對服務的概念理解過於淺層,看到大家都說買票難,那就做個網站賣票吧,看到網站售票有擁堵造成系統崩潰,那麼大家在網上也排個隊吧。」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鐵路運力不足,」一位在地方鐵路局工作的人士對本報記者坦言,「系統做得再好,購票渠道再完善,如果有一千人要買票,而運力只夠提供給八百人,剩下二百人還是無法成行。」

「最根本的解決方案是提升運力,加快鐵路網的建設。7·23事故之後對於鐵路特別是高鐵建設的控制有些矯枉過正了。」前述人士如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90

認清買資產的原因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11/blog-post_8.html
買賣資產可能因為投資, 可能是自用, 可能是投機, 實在有很多原因, 而買家及賣家都有不同原因, 從其原因之中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投資哲學。

記得有一位朋友, 止凡剛認識他的時候, 他在市場買賣資產之前, 都會考慮一些較短期的原因, 例如大市見底了沒有? 有沒有超賣? 市場氣氛如何? 政府政策一出樓市的反應將會如何? 買樓時在不同市道之下買家還是賣家可以食經紀佣金? 某支股票還有沒有力再上? 等等...而他亦非常崇拜一些廿四小時貼市的朋友。

從以上的考慮因素, 大家都看到相對較短期的, 看這些因素, 不是無利可圖, 同樣是看價值, 我對這種概唸完全沒有對錯批評。不過跟他分享我的投資理念一段時間後, 我觀察到他考慮的因素變得不同了。

例如, 這一區長遠將會跟現在不一樣嗎? 這支股票年年這樣加股息, 廿年後不是不得了嗎? 一兩年盈利高低算吧啦, 廿年後這支股票都不是這個樣子! 租客交稅準時, 又夠供樓, 如此樓市供求及資金氾濫的日子, 何必急於放售呢?

始終是想賺錢, 始終是考慮價值, 但在他身上觀察, 現在他所考慮的因素出現了根本性的變化, 他沒有估後市的興趣, 亦對跟貼大市的朋友失去興趣, 他現在分析的都是大方向、大趨勢、大未來。

這樣是好是壞呢? 還不知道, 但我知道世上上榜的大富豪大概都是這樣思考。對短期因素積極研究的, 大多在富豪榜不見蹤影。我相信能短炒發達的仍然大有人在, 不過並非成為大富的主流方法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12

全球媒體為蘋果暴跌尋找的八大原因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422

這是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但其股價波動風格越來越像垃圾股,動不動就暴漲暴跌。

11月19日,在沒有什麼新聞推動的情況下,蘋果股價暴漲40美元,漲幅7%。

12月5日,蘋果股價暴跌37美元,跌幅6.4%,創2008年12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當日蘋果市值蒸發350億美元,有超過3700萬股換手,遠超過50日均量的2100萬股。

蘋果下跌拖累納斯達克指數下跌0.8%。但標普500指數上漲了0.2%,道瓊斯指數上漲了0.6%。因為蘋果在標普指數中的比重並不高,道瓊斯指數則不包括蘋果。

下圖為過去兩年蘋果的漲跌數值波動分佈圖。

沒有人知道如今的蘋果為何暴漲暴跌,下面是全球媒體找的一堆原因,我們來看看是什麼?

1、發放特別股息的預期開始消散

FT:下跌原因包括許多因素,包括蘋果在年底前發放特別股息的預期已經消散了。

路透:若政界未能達成預算協議,2013年股利及資本利得稅率可能提高。許多公司因預期明年稅率上升宣佈了特別股息,然而隨著時間不斷過去,原先預期蘋果今年會派發特別股息的投資人可能會感到失望。

BGC合夥人科技分析師Colin Gillis說,"若你原來預期年底前會派發特別股息,其可能性已經降低,因為現在已經是12月5日。"

2、平板電腦競爭加劇 市場份額被搶佔

Gillis還說,週三當天發佈的2012年平板銷售預測數據顯示,蘋果可能面臨著Google更激烈的競爭。

市場研究機構國際數據公司(IDC)週三表示,2012年蘋果最有可能在平板電腦市場上失去份額。IDC稱,2012年蘋果在全球平板電腦市場上的份額將從2011年的56.3%降至53.8%,而Google的市場份額將從39.8%升至42.7%。IDC還預測2016年蘋果的平板份額將不足50%。

蘋果股價自9月以來跌跌不休,該公司能否抵禦前所未見競爭壓力的不確定性升高。今年價格較低的亞馬遜Kindle Fire平板銷售激增,而微軟則是以Surface首度進軍平板市場。在此同時,韓國三星電子持續以Galaxy產品線削弱iPad的市場霸主地位。

3、諾基亞與中國移動合作 蘋果或處於不利位置 

彭博:諾基亞與中國移動達成協議,合作銷售Lumia 920手機。可能會讓蘋果在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上處於不利位置。雖然蘋果與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合作銷售iphone,但蘋果至今未與中移動合作。

4、技術崩潰:股價出現「死亡交叉」

彭博:Piper Jaffray分析師Gene Munster說,蘋果股價下跌還可有可能是因為一些交易員預計近期股價無法保持上漲,「典型的技術崩潰。」

這是蘋果近6個月第三次跌破550大關。道瓊斯的Tomi Kilgore注意到了所謂的「死亡交叉」,即當股價的50日均線低於200日均線。按照目前趨勢,Kilgore預計蘋果股價在本週末可能會達到這一價格。

5、清算公司上調蘋果交易保證金

StreetInsider.com證實:COR清算公司將客戶交易蘋果公司的保證金從30%上調至60%,原因是「高度集中」。

提高保證金可能會限制投資者買入蘋果。

6、對2013年初供應的擔憂

Marketwatch:蘋果在最近數月重新設計了它的產品,預計這些產品的供應在假期會很緊張,包括ipad mini和新ipad。 

7、與三星的訴訟戰

法庭將重新審理蘋果與三星的專利訴訟案,三星此次的訴求是聯邦法官撤銷或降低對該公司10.5億美元的專利侵權判罰。

鑑於陪審團裁定三星存在故意侵權行為,蘋果公司要求再追加5.35億美元的罰金。

但三星辯稱,賠償金額應削減數億美元。三星在提交給法院的動議中稱,陪審團在確定賠償金額時參照了不適當的法律標準。三星尚未支付這筆賠償金。(WSJ

8、短期內沒有新產品 股價失去催化劑

Marketwatch:與其他公司相比,蘋果股價的交易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對新產品的預期。今年前9個月蘋果股價上漲超過70%,主要是基於對phone5和ipad mini的期待。但最近重新設計所有產品線後,蘋果在2013年不太可能有重大新更新,除非他們推出傳言中的電視。

BGC合夥人科技分析師Colin Gillis說,「短期內蘋果的生產線預計不會再有更新,投資者擔心假期後會出現產品真空。競爭在加劇,目前蘋果股價沒有具體的上行催化劑。」

 

各種傳言太多,但Zerohedge說,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持有蘋果的240個對沖基金12月肯定將陷入虧損。"這些傢伙不在乎,這幫傢伙會讓提高保證金的電話直接進入語音留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608

zkiz 3萬倉記(2): 購入理文手袋的原因

上個禮拜話講講我點解買理文手袋(1488)關於公司背景,其實可參看招股書。今次只講講點解買呢隻股。

(1) 過往盈利穩定: 根據可考的資料,理文手袋的主體即現時理文化工(746)在2002年營業額大約7億左右,盈利維持約7,000萬,利潤率約10%,但是在這10年生產成本不停上升的情況之下,在2008年營業額一度增至9億,盈利達9,000萬以上,2009、2010年雖未重回以上水平,但盈利還可保持在這個數字上,利潤率上升至約12-13%,2011年在營業額增至大約8.73億,盈利實質上突破1億,但因為上市有一次過開支,盈利僅能維持在這個水平可見,這間公司的客戶應該對這間公司頗為忠誠,也肯為鞏固供應上肯多付錢,這樣對盈利很有幫助。據資料稱,主要客戶是在美國及歐洲,我估計,應該有Coach(6388)及一些名歐洲品牌。在這個背景下,筆者其市盈率可較一般的工業股高,可以值8至10倍。

(2) 派息穩定: 根據之前理文手袋分拆前的理文化工的派息,最初上市時都有8仙,其後投入化工時最低都有4仙,但因為未來應該手袋業務相對上有重大發展空間,所以暫時沒甚麼新業務想開拓,派息也就能維持在相對不錯的水平。另外,今年上半年派息已有5仙,根據住績,下半年派息除2008年下半年景氣大幅轉差,派息減少外,大部分年度多數是持平或者增加,所以可合理認定,他今年派息至少有10仙,折合10.41%。

(3) 今年營業額有一定保證: 根據今年上半年的中報,營業額急增30%,至約4.84億,。根據客戶細分的表現,來自意大利地區的收入劇增333.4%,至超過1億,估計是Prada(1913),另外來自美國的收入亦增加約11.14%,至1.75億。在之前Prada業績大增的情況下,可以見到在這兩大地區的客戶支持,營業額應能維持雙位數增長。

(4) 本年利潤顯得低於同業水平,未來有望回復: 但因為原材料成本及開拓新客戶,導致直接銷售費用包括測試費、運輸費、佣金及樣版費增加,使盈利僅能增約2.24%,至4,999.5萬。反觀其較大的同業,時代手袋(1023)其毛利及純利率都可以保持有過往水平,所以筆者相信今年毛利率轉差,只是因為員工及公司對新客戶的要求學習曲線沒成熟,導致所費的原料和員工增多,在一切成熟下,毛利及純利應能回復到原本水準。

(5) 盈利預測,在粗略的估算下,筆者在假設毛利率為25%及銷售及分銷成本是和上市同期一樣下,認為其毛利及估值如下,至於估計預期在1.376至1.72元之間,水位在43%至79%之間,合符筆者一貫的水平。





因為本次篇幅已不短,下星期再談投資理念。現在談談倉位情況本星期的變化:

本周執行交易:
1. 於2012年12月18購買9,000股富豪產業信託(1881),一通手續費29.08.元,合計動用19,829.08元。

組合情況:  (於2012年12月13日開倉,情況是2012年12月16日)
1. 持股 29,400元
(a)  理文手袋1萬股 @ 96仙
(b)  富豪產業信託 9,000股@ 2.2 元
2. 現金 152.62元
3. 倉位總值 29,552.62元 (-1.49%)
4. 恆生指數 22,506.29 (+0.01%)
5. 領先/落後市場: -1.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97

i黑馬:創業失敗只有一個原因——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756.html

i黑馬 導讀:一天朋友問黑馬哥:你採訪了大大小小那麼多創業者,他們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黑馬哥說:勤奮。他繼續問:還有呢?黑馬哥說:沒有了,只有勤奮。他笑了,似乎覺得黑馬哥的答案太過簡單。

黑馬哥所見過靠譜的創業者,沒有一個是不勤奮的。黑馬哥所說的勤奮分兩種,一種是肢體勤奮,這個很明顯,從他的工作時間、效率就可以看得出。(黑馬哥不詳細闡述並不是因為不重要,而是它的重要性很太明顯了。)另一種勤奮是思維上的勤奮。

創業路艱辛,四體不勤的人根本不能稱之為創業,但凡真正開始創業,然後死掉的人,都是因為思維上的懶惰。但很多人往往會忽略思維上的勤奮,並拚命靠肢體上的勤奮來彌補。舉個例子,凡是在同一件事情上犯兩次以上錯誤的人,以及有拖延症的人,都是典型的思維懶惰。

思維懶惰,就是不願意把一件事情想透徹。進行邏輯縝密的思考前需要做充分的準備,掌握足夠的基礎信息(包括額外學習知識來構建必須的理論基礎),梳理出清晰的脈絡,不斷推敲每個層次之間的邏輯關係然後得出結論。很多人會在這個過程中輕易採信未經證實的信息,並忽略有矛盾的邏輯關係,最總導致結論錯誤。把事情想透徹,就是抓住事情的本質。

思維懶惰,就是不願對問題設立防範機制。當問題發生後,不僅要解決問題,還要追究問題發生的原因,現行的制度、方法和邏輯哪裡出現漏洞,根源是什麼。並設立相應的防範機制,避免同樣的問題發生,或者可能導致的其他問題的發生。設立防範機制,就是設立流程。

思維懶惰,就是思維慣性。當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或挑戰時,是否不假思索就反駁?或者你已經學會了謙卑的姿態,習慣性地接受/忽略?對反對意見或挑戰的分析,不僅需要套用在自己的邏輯框架下分析,還應嘗試打破自己的邏輯框架,嘗試用對方的邏輯框架來思考,分析其邏輯的合理和矛盾之處。重構邏輯框架(俗稱毀三觀)的過程十分複雜,你要嘗試去理解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但它會讓你的邏輯框架更明確,更牢固。打破慣性思維,就是思維的自我檢修。

思維懶惰,就是放棄獨立思考。對「權威信息」不加甄別地採納,放任自己的思維被引導,這是最危險的情況。原本不應在本文中涉及針對某方的批判,但不得不提出,中國的教育方式在徹底摧毀我們的獨立思考能力,它固然在教給我們技能,但同時在弱化我們學習其他知識的能力。獨立思考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迷茫。

思維懶惰,就是沒有格局觀。人們常說的要做正確的事、不要做好事,就是強調要有格局觀。格局是從眼前的事情跳出來,把時間和空間的坐標軸拉長,從歷史的角度、全局的範圍來分析問題,特定的做法從長遠角度,對整個局勢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沒有格局觀的人,通常會用自己那點可憐的道德(無論是職業道德還是社會道德)來做偽裝。

思維懶惰,就是固守舊習。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創新,或者別人覺得你不夠創新,那麼你就是在固守舊習。

思維懶惰,就是對知識漏洞的容忍。遇到自己不懂的事情,自欺欺人地矇混過去,這種狀態有另一個說法叫喪失好奇心,或者不好學。

解決以上所有問題的方法就涉及勤奮的第三層概念,它的界限比較模糊,既屬於體力,又屬於思維,叫專注。黑馬哥認為能夠專注的人不存在能力上的不足(甚至可以講,一個人能夠取得的成就取決於他的專注程度),因為專注所產生的能量簡直太強大了,舉個極端的例子,N個一分鐘累加的效應可能永遠都達不到一個專注的10分鐘創造的效應。專注是思維勤奮的一種狀態,同時也非常耗費體力。這裡順便提醒大家一句:那些整天泡在微博上的創業者,不要對他們有太高的期望。

2013年春節剛過,到處都在聽大家講兩件事情:勤奮(這裡指的是肢體上的)、讀書。就是上面所說的道理。

P.S.

黑馬哥改採訪過兩位思維上比較勤奮的人:王興(美團網CEO)莊辰超(去哪兒網CEO)

黑馬哥所知思維最勤奮的人:Jose Waitzkin(國際象棋大師,著有 《The Art of Learning》一書。)

文中化名為黑馬哥的作者是 創業家雜誌大記者一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84

王雪紅:HTC衰落的原因是「人心驕傲」!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3705.html

i黑馬 導讀:HTC最近發佈了一代機王HTC one,詳見《新機皇HTC One將於3月上市,裸機售價5400你會買嗎?》,HTC創始人王雪紅寄希望於該產品能重振HTC雄風。因為自2011年4月超過諾基亞成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開始,HTC就開始「疲軟」,市場份額和利潤持續走低。王雪紅在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難得復盤了HTC衰落的原因。

1、手寫等創新元素沒堅持!「最大的問題應該是HTC的創新,第一,沒有好好的去溝通;第二,沒有好好的去把它做到最完美」。她解釋到,三星最近以筆作為創新元素的思路HTC早已想到,曾經旗下的多普達品牌是最早搭配筆的智能手機,但是HTC並沒有真正將筆作為一個創新元素進行完善,也沒有和消費者講筆是HTC的創新。

2、過去一年HTC營銷做得很差。俗話說酒好也怕巷子深啊。「當時我們的營銷希望能夠集中,請國外的人來做一個整體的營銷下去。當這個做得不夠專業,而且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改變的速度又慢」。

3、屏幕供應被對手三星卡了脖子。HTC是三星OLED屏幕最早的客戶,三星在HTC研發部門的幫助下實現了非常好的效果,王雪紅說,但當三星要大做Galaxy的時候,會集中產能去供應他們自己的品牌,最終HTC不得不更換供應商。(i黑馬解讀:沒有核心競爭力產品,你還玩個屁!)

4、被蘋果用專利利刃砍,是HTC市場份額下降的最主要原因。2010年HTC美國市場收入佔比為50.6%,歐洲市場佔比為32.3%,亞洲及其他市場僅為17.1%。2011年在美國市場收入比也保持在40%至50%之間。2011年8月,蘋果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發起了關於HTC涉嫌專利侵權的申訴,並最終導致HTC部分產品被禁售,市場份額急劇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914

i黑馬:Google Reader被關閉的真正原因,為Google+的發展「捨生取義」?!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036.html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5036.html

reader

Google官方今日對外發佈消息,將在今天的7月1日關閉Google Reader服務。Google Reader服務上線於2005年,八載之後,Google終於下定決心將其關閉。消息一出,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很多人都在為Google Reader感到惋惜。

至於Google為何關閉Google Reader?Google官方的說法是「使用量下滑」,但因為這種理由就去關閉擁有忠實擁躉的服務,顯然不符合Google的風格。Google下決心關閉Google Reader的真正原因是——為了促進Google+的發展,把閱讀功能併入Google旗下社交網絡Google+。

Google Reader的前產品經理Brian Shih在美國著名問答社交網站Quora回答網友對Google Reader為何會被關閉提問時,昭示出了Google的這一戰略意圖。Brian聲稱,Google Reader在2008、2009、2010年都曾經差點被「幹掉」,原因就是Google 希望其閱讀業務能融入社交網絡,而在2010年之後,Google Reader團隊中大量的人才都直接被調到了Google+。其實自從Google+上線伊始,Google內部就一致認為Google Reader業務會被砍掉,之後閱讀功能將融入Google+——而Google現在才砍掉Google Reader,其實已經是下手非常慢的了。

其實我們只要簡單分析就不難理解,Google+作為一個社交網絡,是需要「內容」推動其社交,而Google Reader把這個功能拆分出去,無疑會讓Google+發展受阻,何不讓Google Reader成為Google+的一個功能,讓其為Google+輸送足夠的內容促進社交,也讓更多的喜歡Google Reader的閱讀用戶去試用Google+呢?

當然,Google不會對我們說:「嘿!喜歡Google Reader的傢伙們,你們還想用這麼好的閱讀業務嗎?那你得聽話,來玩我們的Google+才能享受到!」——這樣未免和其「不作惡」的口號相違背,所以Google溫柔的對我們說「使用量下滑,我們將迫不得已關閉Google Reader了」。雖然這樣有點可惡,但是喜歡Google Reader的i黑馬讀者們也不用傷心,Google Reader將會在Google+中重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63

zkiz 3萬倉記(8):買依利安達(1151)的原因

上個星期,組合沒有變動。但這個星期,由於富豪產業信託(1881)續創新高,所以現時回報已超過了21%,組合規模增至超過36,000元。以下為組合表現。






我看見這個組合增長頗為順利,或許會增加這個組合的規模,但增加的規模我會跟壇主討論,並會增加一隻股票,但由於尚未購入,所以我希望等成事才說。

上個星期日提及,我們購入了屬建滔化工(148)附屬建滔積層板(1888)旗下的依利安達(1151),購買他的原因,只有以下幾個。

(1) 市場增長前景: 公司其實主要生產線路板,應用範圍多端,包括電器、電腦、手機等等,但筆者估計,其實他們的主要客戶大廠雖然有一定比例,但山寨機和國產的佔主要,不過近年來國產手機電腦銷售大幅增產,如聯想、TCL及華為等,至於山寨機亦開始佔領發展中國家,所以筆者認為,在這些客戶支持下,市場增長仍然良好。

(2) 業務單純: 在這個背景下,筆者自然選一隻股票去投資。近年,建滔化工開始逐步把業務多元化,把業務擴充至化工,以及地產方面,部分亦透過建滔積層板進行,所以他們的利潤亦開始不太受銅板及線路板影響,對於看好線路板的投資者,反而不太是好選擇,但依利安達在積層板的比例仍佔主要,所以會選擇這一隻股投資。



(3) 派息高企: 因為他屬系內最低的公司,一般來講就會視作每一個系的現金牛,股息會儘量高企,但業務會平穩,呢兩種特點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從下表可見,公司的股息率屬系內最高,相信未來盈利回覆派息會增加。


(4) 近期營運反彈: 這公司近來的一兩季的表現已開始回升,可見下表,根據最新報導顯示,建滔的營運表現不錯,相信子憑母貴機會不低,加上新的精密互連廠在2012年6月投產,經過幾個月的磨合,應該開始賺錢,加上智能銷售手機的毛利水平和增長仍高,未來表現相信會不錯。


(5) 毛利回升: 近來公司主要原料銅的價格下降,有利公司的利潤,配合營業額改善,相信對盈利有利好的影響。


至於估值上,如下圖,公司現時以每12個月計算的盈利的市盈率為14.49倍,至於盈利預期增長約30%計算,市盈率會降低至約11.1倍,較上市以來的11.3倍低,但因為高精密線路板的市場發展、銅價下降,以及市場反彈的影響,筆者預料營業額會回覆前年水平,毛利率也回升,故營業額增長20%及利潤率反彈3%計算,盈利會反彈76%,至約5,923萬美元,每股盈利2.46元,以此計算,估計約27.78元,較現時17.9元仍有一定空間,故組合就購入了。



如果我們新增一位成員,組合會再增加一篇新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01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